TWI793019B - 模組化水產加護培育裝置 - Google Patents

模組化水產加護培育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93019B
TWI793019B TW111119352A TW111119352A TWI793019B TW I793019 B TWI793019 B TW I793019B TW 111119352 A TW111119352 A TW 111119352A TW 111119352 A TW111119352 A TW 111119352A TW I793019 B TWI793019 B TW I79301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sink
tank
overflow
cultiv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193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45683A (zh
Inventor
解山
Original Assignee
解山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解山 filed Critical 解山
Priority to TW1111193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93019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30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3019B/zh
Publication of TW2023456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45683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 Hydroponic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水產模組化加護培育裝置,特別是指一種可適用於水產繁殖、養殖的培育與行銷暫養的加護。其主要係由封閉式下水槽及開放型上水槽與數支柱及數水管所構成。本發明主要具有可維持0.3個以上的大氣壓力,形成對水產物產生相對的高滲透壓,且本發明係為一無斷開的整體水團,達到利用小水量、高水壓的特殊環境,可以減少裝置與地基的營建成本且總體水量可以減半,使長期循環水運轉時的供水、供電、供溫的費用減半,顯為一具進步性及新穎性之發明。

Description

模組化水產加護培育裝置
本發明係一種能適應各地區場所組裝簡易、操作方便之模組化水產加護培育的系統性裝置,適用於水產繁殖、養殖培育與行銷暫養的加護;係藉高水位構成相對高水壓條件,使水槽內複數層氣腔獲得產生高壓氧環境,共同打造出:高壓氧滅厭氧菌抑制兩性菌、促進新陳代謝與好氧硝化菌群繁生,並能促使營養小分子穿透吸收,和排除傳統瀑氣供氧的噪音及音爆應激產生的傷害,且供氧、供水、供溫的動力電力亦可相對減小;利用的是一種節約能源的高滲透、高壓氧水培新領域。
運用中草藥添加於飼料飼養中藥雞、中藥豬、中藥魚蝦的傳統保健養殖法,擴展至長年適應生長在水中的活性中草藥樹,以其龐大根群吸除水體中對養殖物為害至巨的氨氮、亞硝酸等,並釋放抑滅菌病毒與保肝、健胃、整腸的溫和藥性,讓水產業得以率先導入:終年不換水的活性中草藥樹防護生產新領域。
為減少裝置體需承受高壓的結構及地基承載的營建成本,以及長期營運時循環水的動力、電力費用支出,特將水體中段切除放空,使形成的上水槽為開放型槽,下水槽為封閉型槽,二者之間以數支撐柱固定,並以數根溢水管和一根進水管連通,讓上下兩分離水槽的水,還是連通形 成一無斷開的單一體,讓整個水量雖然可以大幅減少(中空),形塑出的水位差卻不變的水,產生創新空間運用新領域;並因水體大幅減小,使得每日強制性過濾大循環五次的動力電力也大為縮小。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模組化水產加護培育裝置,藉由支架將上、下水槽撐起固定,並保持下水槽具有0.3個以上的大氣壓力,再利用上水槽設置的中草藥樹釋放促升免疫力、保肝健胃、整腸的藥性與強制過濾材的捕抓懸浮顆粒物,使整體達到模組化的功能,且組裝、拆解方便,更適用於水產繁殖,養殖的培育與行銷暫養的加護。
按,早期的繁殖、養殖方法,主要是利用戶外魚塭進行,其好處是管理方便,只要一個人就可以同時管理多區的魚塭,一般只要定時放置餌料即可,因此當受精卵或魚蝦苗置入魚塭後,完全都是聽天由命的看天吃飯,影響最大的即是育成率。
有關育成率主要受如下因素影響:
(一)環境因素:受地形地勢及土質影響,加上魚塭大小、深度及各種侵入的污染,都影響到水質與溶氧率,也都會影響受精卵的孵化和幼苗育成率。
(二)氣候因素:受自然天候變化,颱風、暴雨、酷暑、寒流等,都會使受精卵終止分裂凋亡,或幼苗應激夭折或在成長過程遭到不順的損失,而大幅降低人工育成率。
(三)病蟲鳥害因素:任何生物體都不可能不會攜帶些病菌、病毒,室外魚塭自然也更難免,但到底受害於何種菌病毒的爆發,一般都不會去檢視,因此投藥也難掌控,而是讓其天生天養的自然淘汰。另外水中其他生物或昆蟲,陸上的鼠類、鳥類也會大量侵食而降低整體育成率。
(四)人為因素:人工集約養殖除了餌料定點、定時、定量投餵問題外,水質安全的維護更是重要。但魚塭水體不是活水環境,又經長期人為過量投飼的殘餌與魚、蝦糞便,以及菌藻死亡體的累積;最後,總是以水質惡化菌、藻、病毒橫生造成非死即傷的惡果收場,絕收也就變成目前田野式養殖的一種新常態。
由上述可瞭解傳統的魚、蝦苗繁殖養殖方法,會受到眾多因素影響,雖然成本相對較低,但育成率卻相當差,約只有一成左右(由受精卵算起)。
因此,才有較進步的槽體或室內養殖裝置出現,其大部分係利用人工材料建造的各型槽體,可免於颱風、暴雨、酷暑、寒流侵襲,位於槽體的上、下端分別設有進水管及排水管,又在槽體底部則設有氣泡泵浦,有些還加設有加熱棒。
該室內繁殖養殖裝置確實改善了室外魚塭繁殖養殖的諸多缺失,並能藉由進水管及排水管進行換水,以避免水質污染。為增加水中含氧量,其利用氣泡泵浦不斷輸入空氣至水中,以提升含氧量。另當氣溫下降寒流來襲時,亦可利用加熱棒來增溫,防止魚、蝦苗凍死;更進階者, 則不惜浪費建地面積與動力、電力,予以加裝了循環水系統。
由此可見該習知裝置已改善了傳統室外魚塭養殖的不少問題;然而,實際養殖發現該習知方式仍有許多不足之處。
(1)習知室內繁殖、養殖方式仍無法避免病菌、病毒的感染,除非投藥。原因是水質受餌料及糞便污染,各種致病菌增生惡化之下,致令養殖生物的免疫力衰敗,終致肈使病毒爆發,從而造成繁殖、養殖、行銷暫養物的病變傷亡損失。
(2)雖然室內繁殖、養殖設有進水管及排水管供水質變差時更換,然換水需顧及魚蝦苗的安全,且一般槽體內都有數噸水以上,換水的改變水質速度與沖擊力,都會影響育成率。打氣供氧時的音爆,也使水生物產生共振疲勞,讓處在發育尚未完整的魚蝦幼苗階段者,有些受應激反應過度而無法存活。其中,大量換水或循環水的水量、熱能、動力、電力損失都太大,這些都屬於能耗支出,是佔水產營運成本支出的第二大項(支出第一大項為飼料)。
很明顯該習知的室內繁殖、養殖與行銷暫養方式,雖能改善傳統田野開放型魚塭營運的缺失,育苗率約達4成,再延至養成上市的總育成率則不到3.5成(由受精卵算起),然其耗費成本包含溫室建造折舊,相對的提高太多;顯然亦非理想的水產經營法。
發明人係從事農漁專業系統性設施,並有數十年研究開發經驗,曾經受聘主持國外1500公頃田野開放型養殖設計營運,與國內室內 百池大規模工廠型繁殖、養殖工作;深知傳統開放型魚塭或習知的室內槽體養殖裝置利弊;二者雖然各有長處,但總體育成率都不理想,都無法滿足現代工業化水準的要求,必須:可重現、可複製、可量產、可接單準時出貨的商場需求。因此,發明人乃萌生改革的決心,並憑藉本身專業及多年累積的工作經驗,不斷苦思解決之道,終於在融合跨領域知識並歷經多次反覆修正改善後,首創出本模組化水產加護培育裝置,不僅組合簡單方便,而且能完全避免或改良早期開放型魚塭養殖與習知室內槽體養殖所產生之缺失,最重要的是本發明可以準時穩定6成以上的育成產出率(受精卵算起),實為繁殖、養殖界的一重大突破。而且,上述三種創新方法可以單用也可組合運用,讓相應的系統性裝置,亦可視需要做適當的分切組裝。在三種創新方法(高壓氧養殖繁殖暫養法、中草藥樹防護養殖繁殖暫養法、水體減量特異空間養殖繁殖暫養法)與其系統性組裝的匯合下,使得總體水產繁殖、養殖、行銷暫養業,都能進階到:可終年穩定高產,且更省水、省耗熱、省動力、省電力的節能減排新境界。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模組化水產加護培育裝置,特別是指一種具有高水壓,而能產生至少0.3個大氣壓以上的壓力和高壓氧環境,有效增加水中繁殖、養殖的培育與行銷暫養加護裝置,使其中生物體的氧氣與二氧化碳交換、細胞新陳代謝率、養分滲透吸收和滅抑厭氧菌兩性菌,激活好氧硝化菌等作用提高。更因具有多年生水生中草藥樹的龐大活性根群, 得以吸除氨氮、亞硝酸、硝酸鹽外,根群並能在長年生長中釋放出:保肝、健胃、整腸的溫和中藥性,以完成活性中藥保育防護培育的目的。因此,採用的中草藥樹不限於僅適應於淡水或滷水或海水,具抑菌保健者,如:茄冬、柳樹、燕麥稗、馬尾藻等等。
本發明主要具有一開放型的上水槽及一封閉型的下水槽,藉由數根支柱或建築物將上、下水槽連接固定且使上、下水槽保持一適當距離,並使用數根水管連接導通,使下水槽內的水至少能產生0.3個大氣壓以上的壓力。其安裝支柱或建築物的目的,係為保持穩定上下水槽拉開間距後,使其維持產生0.3~0.5個大氣壓以上的壓力。因此,支柱可以不限於人造建物取代,所設壓力可視需要提升至N個大氣壓。
位於上、下水槽之間的數根連接水管,其一為相對於下水槽而言的進水管,其餘為相對於下水槽而言的溢流管,進水管由泵將水由上水槽經強制過濾層後抽泵入下水槽,再經數根溢流管溢流回至上水槽,如此不斷循環保持水流通透的活性,以促使生物外體表的鰓、皮膚,內體表的腸、胃等的細胞滲透交換流暢。
該開放型上水槽係種有水生中草藥樹,如:茄苳、柳樹、燕雀稗、馬尾藻等等植物,位於進水管上端設有一抽水泵,可將上水槽的水經過強制過濾層後泵入下水槽,並藉由文氏管原理,將吸入之空氣微泡化的順勢泵入下水槽底部,與具同方向向氣腔內斜多噴口分散弱化噴壓細孔群的噴壓管連接噴出,使之緩緩推動水體迴轉,同時將微氣泡釋出上浮。
封閉型下水槽係於四周壁設有數環層層相疊的補強槽壁強度的肋形平板薄層氣腔,各層氣腔間以細管對角交叉錯位導通。上水槽水經泵入下水槽底佈設的同向多噴口分散弱化噴壓後緩緩推動水體做同一方向的迴轉,同時將上浮微氣泡收聚於最底層氣腔內;聚滿後,空氣由處於各層相對對角的細管溢氣至上層,再聚滿後又由相對對角的細管溢氣向上層溢聚,直到下水槽內頂部集聚成一片氣層等待外排泄氣。該處於高壓狀態下水槽內的各氣腔之氧氣,會形成高壓氧的特效環境(符合氣體分壓定律),主導好氧菌、殺抑厭氧菌兩性菌、促使繁殖養殖生物體的呼吸、新陳代謝和營養滲透吸收更有效率。
溢流管之一的進口設於下水槽內頂部,可將該氣層待排之氣溢排至上水槽消散。同時也將該水面的油膜浮汙溢流帶至上水槽。
其他溢流管之進口,設於下水槽內底部中央,以溢排沉底汙物與水量,回到上水槽。
所有下水槽的各管口,皆包覆有細網,防止受精卵、魚花、幼苗、稚苗浸入流失。
下水槽正面皆設有觀察與進食狀況的上視窗和觀測底部沉澱狀況的下視窗,該上下視窗亦可得合而為一成為一大視窗;無論合併否,形狀、大小、材質不限。
位於上視窗附近設有由槽外向內的投飼口,其沖洗進料的水流來自進水管的分支。並由其數個開關的啟閉開合,完成投飼工作;以便觀 察覓食狀況調控投量。
至於下視窗附近設有固定型達文西機械臂,可由槽外操作抽底,其排出口亦設於下視窗附近,以便觀察操作與抽排出物收集取樣的同時進行。其抽排汙口處亦設有啟閉開合的開關,以調控抽排水量的大小。
上下視窗附近亦設有照明開關,可控制內置照明燈具的啟閉與照度。
數溢水管溢流水量與進水量相等,其進水管口與溢水管出口水位持平,所以抽水泵能夠很省力的將水泵入下水槽後,再溢流回上水槽,平均每10噸水僅需1/6馬力(130W)的抽水泵動力,即可達到每天大循環更換5次的全水量,確實實現真正的節能減排效果,尤其是加溫狀態下,更能節約熱能的損耗。
開放型上水槽底部設有強制型過濾系統,匯聚成集束的出水管連接至水槽上方抽水泵的進水口,其中設有一單向防逆瓣。強制型過濾系統可將數奈米之物濾除,包括微藻、細菌。
開放型上水槽內設有數組上下雙橫桿,以固定植栽保持直立,並防強風吹倒。
整個系統可置於室內,亦可置於室外,置於室外時可在其外壁,種植牽牛花等攀藤植物遮陽檔風以利保溫,必要時亦可包覆斷熱保溫材。其最上方亦可加裝採光的透明遮雨棚。
因此,本發明利用水位高度形成的高壓0.3~0.5個(或N個)大氣壓以上,此高壓環境下,其泵入的空氣,能夠自然產生高壓氧的特性,以殺除厭氧菌,激活好氧的硝化菌群等,且充分氧化還原後的水體,也不會產生硫化氫等致死毒質。泵入的空氣皆滯留於各薄層氣腔內,使所有的氧氣都得以充分滯留利用,因此可以縮小進氣量的節約輸氣電費。利用中草藥樹的根群吸除氨氮等營養鹽,釋出保健藥性以防護繁殖、養殖或暫養行銷的水產品,使之輕鬆容易的得到高產。本空間運用特例,讓縮小水體獲得高水壓的結構,可節省打造該槽體結構強度的成本支出和天長日久營運中的水電成本。上述系統性裝置的綜合效果在於達到「新、速、實、簡」可控目的,讓水產繁殖、養殖或行銷暫養的育成經濟效益得以提高。
至於,其他傳統監控設施,如溫度、塩度、酸鹼度、水位、氨氮、亞硝酸、紫外線殺菌燈等等各自獨立的小系統,皆為必備附件,無須另拗述。
1:模組化系統裝置
2:開放型上水槽
20:補水管
201:感應裝置
21:抽水泵
22:定位框架
3:封閉式下水槽
31:人井蓋
32:肋形平板薄層氣腔
321:溢氣小管
33:上視窗
34:下視窗
35:排水管
4:支柱
5:進水管
51:環型進水裝置
510:噴出水口群
52:進水管支管
53:餵食器
54:達文西抽排及取樣機械手臂
55:過濾收集網
6:溢水管
第一圖為本發明之立體分解圖
第二圖為本發明組合後之示意圖
第三圖為本發明之上水槽示意圖
第四圖為本發明之下水槽示意圖
第五圖為本發明之下水槽運作示意圖
第六圖為本發明之整體結構剖視圖
首先,請參閱第一圖所示,係本發明之立體分解圖,其主要係藉由模組化的設計,分別成型有一開放型上水槽2、一封閉式下水槽3及一數支柱4所組成的支撐架,藉由數支柱4將上開放型水槽2及封閉式下水槽3連結固定,並使開放型上水槽2與封閉式下水槽3保持有一定架隔開的高度,因而組合成本發明模組化系統裝置1。
本發明模組化系統裝置1之尺寸大小與高度皆可視需要調整,其基本實施例係將上、下水槽設成2公尺平方之四邊形,開放型上水槽2高度0.5公尺,封閉式下水槽3高度則為2公尺,因此上水槽2的體積可容納2噸水,下水槽3的體積則可容納8噸水,合計兩水槽共有10噸水的容積;該支柱4長2.5公尺,架隔開的空間高,亦為2.5公尺,則可將上、下水槽固定,構築出:由上水槽2頂端至下水槽3底端共計5公尺的總高度,可使落入下封閉型水槽3的水壓,至少產生0.3~0.5個大氣壓力(或架高成N個大氣壓*10公尺:水位每升高10公尺即相當一大氣壓),該大氣壓適足以增加水中生物的滲透壓,並會產生高壓氧的特效環境,除了適合水產繁殖、養殖、行銷暫養外,該支柱撐出的2.5公尺高的空間,如果同時將多組系統排列營運,則可充分利用該空間,做為大型工作空間或房間使用,非常方便精實。本發明創作實施方式的敘述應用,包括高樓底層放置封閉式下水槽,開放型上水槽放置於頂樓平台,中間以水管導通;可視樓層高度營造出N個大氣壓力,供特殊種苗繁殖使用,如:鰻苗 柳葉體階段皮膚營養滲透必須借助的高壓特殊需求。
其次,請參閱第二圖所示,係本發明組合後之示意圖,該上水槽2與下水槽3利用數根支柱4連結固定後,係於四角端設有一進水管5及數溢水管6連接於上、下水槽,使開放型上水槽2與封閉式下水槽3內的水,可以相互導通形成一整體。該進水管5頂端係連接於上水槽2上部的抽水泵出口,下端則延伸接至下水槽3底部,與底部沿四周懸掛佈設的環型進水裝置51接通。而溢水管6的出水口,連接於上水槽2之近水面下,溢流管之一的下端入口則延伸至下水槽3之內部上端處,做為溢水、溢氣與排浮汙油膜用,其餘溢水管之入水口延伸至封閉式下水槽底部之中央,做為排底汙用。
接着,請參閱第三圖所示,係本發明之上水槽2的示意圖,其係為四邊形造型(實際水槽型狀、大小、顏色、材質不限),並於四端連接有一進水管5及數溢水管6,位於上水槽2上端處設有一補水管20,並藉由一感應裝置201控制水位,當水體逐漸蒸發低於設定的低水位時,自動補水;達到設定的高水位時,自動停止補水。位於進水管5頂端處設有一抽水泵21,其係能將上水槽2內經強制過濾後的水,抽泵壓入進水管5並流入下水槽3。而為保持適合魚、蝦苗生長的水溫,該進水管5上端處設有一直接控制加熱的加熱器50,可以控制泵入進水管5的水達到設定溫度,使下水槽3內的水溫達到最適宜魚、蝦苗生長的溫度需求。位於上水槽2內之上端,係設置有數組上下平行的兩橫桿定位框架22,其係供給種 植於上開放型水槽2內的中草藥樹(圖中未顯示),做上、下兩點固定,防止受風傾倒。上水槽2體積太小時,亦可選擇種植中藥性水草,使整個水體都能具有自然散發的保健藥性,以促使魚、蝦苗提升食慾與免疫力,並能促成長和抵禦防止細菌感染或病變。
請繼續參閱第四圖所示,係本發明之下水槽示意圖,該下水槽3係為一密閉式水槽,頂端面設有一可啟閉密封的人井槽蓋31,該進水管5係伸入下水槽3底部,而數溢水管6之一伸入下水槽3之內頂部,其餘伸入下水槽底部中央,而能將上、下水槽導通。當上水槽2的水不斷由進水管5注入下水槽3,下水槽因為是密封型,可持續注入的水即會壓擠下水槽3內的水由溢水管6回流至上水槽2,如此不斷的循環,使下水槽3內的水體,猶如活水般的能提升細胞對空氣、營養滲透交換效果而提高育成率。
請繼續參閱第五圖並配合參閱第六圖所示,該下水槽3內周邊的槽壁,係設有數環補強壁體強度的肋形平板薄層氣腔32,其係層層相疊合,每層氣腔32並藉由溢氣小管321層層交叉錯位相通,因此由上水槽2注入下水槽3的水,因文氏管原理同時抽入空氣並微氣泡化的泵流送至下水槽之底部被分散噴出,促使水中含氧量提升,並將該氣體由最底層的氣腔32收聚,充滿後再利用溢氣小管321排入上一層氣腔32,直至每一層氣腔32都充滿後,最後匯聚於下水槽內頂部形成一大氣腔,再由溢水管6溢向上水槽排出消散。
另外,有關該進水管5的結構請參閱第六圖所示,該進水管5之上瑞係連接安裝於上水槽2上方的抽水泵出水口,而下端則伸入封閉式下水槽3底端,連接至環型進水裝置51,該環型進水裝置51係利用PVC導水管延伸至下水槽3最底部四周懸空固定,且在四周管上設有多個向四壁斜噴出水口群510,該噴出水口群510係排列成同方向同角度的噴口群,使抽水泵入下水槽3底部的水,可以朝同方向解噴壓緩緩推動水體,水體迴轉後可以不斷將沈澱於槽底之餌料或糞便等,旋轉帶至底部中央,再利用溢水管6將汙物汙水溢流至上水槽內,沉降於強制型過濾層上;位於噴出水口群510下方設有排水管35,其具有開關可控制水管閉合;位於封閉式下水槽3正面的下視窗34,可以觀察其排汙情況,觀察窗附近設有一達文西抽排及取樣機械手臂54及過濾收集網55。位於封閉式下水槽3正面的上視窗33附近,安裝有進水管支管52,連接與該處設置的一餵食器53,由該餵食器53投入的餌料,藉由進水管支管52泵入下壓的水,將餌料一併壓入下水槽3內。
因此,本發明確實改善了傳統魚塭養殖及習知室內建造槽體養殖方式的諸多缺失,使用上顯然具有如下之優點:
(一)本發明藉由模組化設計,組裝、拆換非常方便,不管在室內或室外皆能組裝使用,更可依場地大小選擇適宜數量的模組安裝,非常方便而實用。
(二)本發明利用長年種植在上水槽之中草藥的樹材龐大根系,可使全部 水體保持含有保健的藥性,可提升繁殖、養殖或行銷暫養於下水槽3的水生物提升免疫力,避免遭受細菌病毒的感染且其根群能釋放保肝、健胃、整腸和抑菌、滅菌的藥性,以及吸除水體內如氨、亞硝酸等對水生物致害的毒素作為其肥料,達到魚樹共生和中草藥樹防護養殖的效果。
(三)本發明藉由上、下水槽累積的水位高度,使下水槽3的水槽具有至少0.3~0.5(或N個大氣壓*10公尺)範圍,可增加水中生物內外皮層細胞的滲透壓,尤其是剛孵化出世的魚花、蝦苗在其腸胃消化系統尚未發育健全時,協助其開口覓食安全過料,是關係到後續育成率高低的第一關卡,尤其鰻苗柳葉體的過料生存,至關重要。
(四)該進水管5底部設有環型進水裝置51並藉由PVC導水管同向向四 壁斜噴的噴出水口群510設置,可使注入的高壓水減壓緩推水體形成廻型轉動,而能將槽底沈澱的殘餌、糞便等帶向中央,並透過溢水管6擠壓出下水槽3,溢流出沉降至上水槽2內的強制過濾裝置上,以保持養殖水的潔淨。
(五)位於下水槽3內的每一水管口皆包覆設置有一過濾網,可無慮受精卵、魚花、蝦苗等鑽入而損失。全程皆可放心的讓上下水槽之水體,每天都能不斷的大循環流動過濾5次,不僅能均勻中草藥樹釋放的防護健保藥性、清潔濾除水中污物、消滅抑制厭氧菌兩性菌,更能吸除致害致死性的氨、亞硝酸等,讓水產繁殖、養殖、行銷暫養的育成順利提高。
綜上所述,本發明改變了傳統繁殖、養殖或行銷暫養方法的系 統裝置,不僅方便於室內外組裝、拆卸,更能促使水質淨化活化,尤其能藉由上下水槽產生至少0.3~0.5(或N個)的大氣壓力,使其在高壓下衍生出高滲透壓與高壓氧的高含氧效果,促使本新的繁殖、養殖或行銷暫養系統裝置內的水產品,得以提升免疫力和得到保健的環境覆蓋,最終達到積小勝為大勝的較佳育成率目的,更能因水體空間為中空結構,使得營運期間其動力、電力的能源得以大幅節省,顯已符合新穎性及進步性的要件,爰依法提出專利申請,懇請惠予審查並賜准專利實感德便。
1:模組化系統裝置
2:開放型上水槽
3:封閉式下水槽
4:支柱

Claims (7)

  1. 一種模組化水產加護培育裝置,主要包含有:
    一開放型上水槽,上端處設有一補水管及一抽水泵,水槽內設有數組上下雙層的固定框架,可將種植於水中的中草藥樹定位,位於水體下部鋪設有可過濾懸浮物的過濾材,該過濾材下方佈設有抽水管組並連接至抽水泵入水口,抽水泵出水端則連接貫穿水槽底部直連封閉型下水槽的進水管:
    一封閉型下水槽,該水槽上頂面設有一可密閉的人井蓋,水槽內四周壁設有多層加強壁面強度的肋骨型氣腔,各層氣腔分別以細管段導通,以便收集下層氣腔向上溢出的氣體,該封閉型下水槽內設有數根溢水管並貫穿頂部,直達至開放型上水槽的水面下,而其中之一溢水管的入水口係設於下水槽之內頂部,以利於溢水、溢氣和溢排浮污油膜,其餘的溢水管之入口係設於水槽內底部中央處,可達到溢水及溢排沉澱於底部的汙物,位於水槽底部中央處設有一對外的洩水口,水槽的進水管之出水端連接於底部四周懸掛環繞,形成多細孔噴水管,其係為方向一致,可以弱化噴水強度並緩緩推動水體迴旋,且同時能散發微氣泡,該微氣泡係來自於抽水泵進水口端的文氏管原理的小孔,該微細氣泡隨強水流分散噴出於各細孔群且上浮集聚於多層氣腔的最底層聚滿後,經對角安裝的細管段上溢至上層,直到封閉型下水槽頂匯聚,經上溢水管排出;位於下水槽正面分別設有上下視窗,下視窗可供觀察底部汙泥抽溢排與取樣狀況,上視窗係供觀 察投餌覓食狀況;
    一連接支架,可將上下水槽連接固定並架空形成一空間,該空間包含上下水槽總高度,係依照所適合的需要高度調整,而能使上水槽落下的水壓達0.3個大氣壓力以上,其中該設於上下水槽間的進水管及數溢水管,每一管路皆設有開關,而能進行啟閉運轉或調整。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模組化水產加護培育裝置,其中,該上下水槽之造型、大小、材質或上下水槽之間距皆能依實際需求做變化。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模組化水產加護培育裝置,其中,該上下水槽的間距係以可形成0.3~0.5個大氣壓力為最佳。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模組化水產加護培育裝置,其中,該封閉型下水槽正面設有一觀察投餌的上視窗及一觀察底層污物溢排與取樣的下視窗,且該上、下視窗亦可合併為一大型視窗。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模組化水產加護培育裝置,其中,該上視窗外設有一可密閉投餌口,投餌沖水來自進水管附有開關的分支管,位於下視窗外設有抽除底部污物與取樣的達文西機械臂與具有排汙取樣開關啟閉的收集口。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模組化水產加護培育裝置,其中,該中草藥樹主要為具保健及抑菌的花草和樹,不限定於淡水、滷水或海水。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模組化水產加護培育裝置,具有高壓氧養殖繁殖暫養法、中草藥樹防護養殖繁殖暫養法、水體減量特異空間養殖繁殖暫養法等,創新發明的模組運用,可並用,亦可單獨使用。
TW111119352A 2022-05-24 2022-05-24 模組化水產加護培育裝置 TWI7930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19352A TWI793019B (zh) 2022-05-24 2022-05-24 模組化水產加護培育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19352A TWI793019B (zh) 2022-05-24 2022-05-24 模組化水產加護培育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93019B true TWI793019B (zh) 2023-02-11
TW202345683A TW202345683A (zh) 2023-12-01

Family

ID=866892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19352A TWI793019B (zh) 2022-05-24 2022-05-24 模組化水產加護培育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93019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18086A1 (en) * 2004-04-05 2005-10-06 Askoll Holding S.R.L. Method for filtering water in an aquarium, a water cultivation tank and similar water bonds, and corresponding filtering system
TWM586046U (zh) * 2019-05-27 2019-11-11 灁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循環式養殖系統
TWM615959U (zh) * 2021-04-13 2021-08-21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水產養殖箱之過濾系統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18086A1 (en) * 2004-04-05 2005-10-06 Askoll Holding S.R.L. Method for filtering water in an aquarium, a water cultivation tank and similar water bonds, and corresponding filtering system
TWM586046U (zh) * 2019-05-27 2019-11-11 灁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循環式養殖系統
TWM615959U (zh) * 2021-04-13 2021-08-21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水產養殖箱之過濾系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45683A (zh) 2023-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121708A (en) Hydroculture crop production system
CN104255632B (zh) 全封闭全透光智能化有机对虾生态养殖装置
CN107318621A (zh) 生态水自循环果蔬与水产一体式养殖方法及专用装置
CN104585108B (zh) 一种高密度鱼菜共生系统
CN112042570B (zh) 一种池塘温棚高效加州鲈水花苗种培育驯化方法
CN106973695A (zh) 一种鱼菜食用菌共生系统
CN206118823U (zh) 一种透明材料的立体窗式双水路多层鱼菜共生装置
CN208016700U (zh) 适于北方地区的双面连体温室鱼菜种养系统
CN216452710U (zh) 一种锦鲤鱼菜共生循环水养殖系统
CN112753641B (zh) 一种海马鱼菜共生循环水养殖方法
CN109997777A (zh) 一种蟾蜍的养殖方法
CN113349127A (zh) 一种池塘罗氏沼虾养殖设施及养殖方法
CN206100999U (zh) 一种农业循环利用系统
CN105724322B (zh) 爬沙虫幼虫和蛹的室内规模化养殖方法
CN111789058A (zh) 标准化规模化河蟹生态养殖方法
TWI793019B (zh) 模組化水產加護培育裝置
CN207219869U (zh) 仿野生生态蜈蚣养殖系统
TWM635686U (zh) 模組化水產加護培育裝置
CN112616728B (zh) 一种池塘大规模灰海马的养殖方法
CN205357782U (zh) 一种生态循环景观种植池
CN104031866B (zh) 一种葛仙米的生态养殖方法及其生态养殖系统
CN213881396U (zh) 一种用于螺、贝类水产的周年规模化养殖系统
CN108668975A (zh) 一种跌水增氧型水产养殖池
CN113170754A (zh) 一种锦鲤鱼菜共生循环水养殖系统及方法
CN111700013A (zh) 一种小龙虾的养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