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89940B - 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89940B
TWI789940B TW110137180A TW110137180A TWI789940B TW I789940 B TWI789940 B TW I789940B TW 110137180 A TW110137180 A TW 110137180A TW 110137180 A TW110137180 A TW 110137180A TW I789940 B TWI789940 B TW I78994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device
rack
state
gear module
elastic mem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371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34203A (zh
Inventor
林哲賢
朱哲賢
呂科延
Original Assignee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342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342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99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9940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Spring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Noodles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 Valve Device For Special Equipments (AREA)

Abstract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第一機體、第二機體、第一連接組件以及彈性件。第一機體具有第一表面。第二機體具有第二表面,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朝向同方向。第一連接組件連接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彈性件配置於第二機體且連接於第一連接組件。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在垂直方向上排列而呈第一狀態。第一機體適於相對於第二機體轉動而使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在水平方向上排列而呈第二狀態。在第一狀態轉換至第二狀態的過程中,第一連接組件的局部與彈性件抵壓於彼此以產生扭力。

Description

電子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電子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可在第一狀態與第二狀態之間切換的電子裝置。
隨著科技的進步,電子裝置也被應用於健身器材領域,舉例來說,健身鏡利用動態影像感測技術,能偵測全身四肢到軀幹,而可供人們於運動時清楚看見自身體態。健身鏡平常可當鏡子使用,待機時也可具有數位電子資訊看板的功能。
但,一般的健身鏡大多為直立式,因此當使用者執行地板動作,例如是瑜珈的貓式時,健身鏡並無法照到使用者全身。目前的解決方式是,將健身鏡分為彼此樞接的上鏡面與下鏡面,而可使健身鏡呈上下疊置或左右並列,而現有設計的缺點在於,由於上鏡面較重,因此當使用者將上鏡面相對下鏡面翻轉時,需花費較大的力量搬動及扶持上鏡面,且上鏡面重量較重會使其在翻轉過程中容易快速自由落下而造成使用者被夾傷。
本發明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其第一機體可相對於該第二機體輕鬆翻轉且緩慢落下,不易夾傷使用者。
本發明的電子裝置,包括第一機體、第二機體、第一連接組件以及彈性件。第一機體具有第一表面。第二機體具有第二表面,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朝向同方向。第一連接組件連接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彈性件配置於第二機體且連接於第一連接組件。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在垂直方向上排列而呈第一狀態。第一機體適於相對於第二機體轉動而使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在水平方向上排列而呈第二狀態。在第一狀態轉換至第二狀態的過程中,第一連接組件的局部與彈性件抵壓於彼此以產生扭力。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機體具有第一側與第二側,第一側相鄰於第二側,第一機體從鄰接於第二機體的第一側相對於第二機體轉動以鄰接至第二機體的第二側。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連接組件包括第一齒輪模組以及第一齒條部,第一齒條部包括上齒部,第一齒輪模組嚙合於上齒部,在第一狀態轉換至第二狀態的過程中,第一齒輪模組帶動第一齒條部在第一方向上移動以抵壓彈性件。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更包括第二連接組件,第二連接組件包括第二齒輪模組,第一齒條部包括下齒部,當第一齒條部在第一方向上移動時,下齒部朝向第二齒輪模組靠近以適於嚙合於第二齒輪模組。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連接組件更包括嚙 合於第二齒輪模組的第二齒條部,當第一齒條部在第一方向上移動並驅動第二齒輪模組轉動時,第二齒輪模組帶動第二齒條部沿第一方向移動,其中第二齒條部的位移大於第一齒條部的位移。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連接組件更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二連接組件更包括第二固定部,彈性件配置於第一固定部與第二固定部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當上述的第一機體相對第二機體從第一狀態轉動至第一展開角度的過程中,第一齒輪模組帶動第一齒條部沿第一方向移動並抵壓彈性件,彈性件沿相反於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提供阻擋力。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當上述的具有第一展開角度的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繼續相對展開至一第二展開角度時,第一固定部與第二固定部之間具有最小距離,當具有第二展開角度的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繼續相對展開至第三展開角度之間時,第一齒條部嚙合於第二齒輪模組,以使第二齒輪模組帶動第二齒條部沿第一方向移動而遠離第一固定部。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當上述的具有第三展開角度的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繼續相對展開至第四展開角度之間時,電子裝置呈第二狀態,其中第二狀態轉換至第一狀態的過程中,彈性件釋放彈性力以推動第一齒條部沿相反於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移動。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展開角度為90度, 第二展開角度為116度,第三展開角度為150度,第四展開角度為180度。
基於上述,在本發明的電子裝置中,第一連接組件的局部與彈性件抵壓於彼此以產生扭力,而可支撐第一機體在翻轉時的重量,讓使用者能夠輕鬆地旋轉第一機體,以避免第一機體受重力而快速落下並夾傷使用者。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00:電子裝置
110:第一機體
111:第一表面
120:第二機體
121:第二表面
122:第一側
123:第二側
130:支架
140:第一連接組件
141:第一齒輪模組
142:第一齒條部
1421:上齒部
1422:下齒部
143:第一固定部
150:彈性件
160:第一托架
161:第一樞接部
170:第二托架
171:第二樞接部
180:第二連接組件
181:第二齒輪模組
182:第二齒條部
183:第二固定部
A1:第一展開角度
A2:第二展開角度
A3:第三展開角度
A4:第四展開角度
D1:距離
N1:第一方向
N2:第二方向
G1:第一齒輪
G2:第二齒輪
G3:第三齒輪
G4:第四齒輪
G5:第五齒輪
G6:第六齒輪
R1:第一轉軸
R2:第二轉軸
圖1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立體示意圖。
圖2A至圖2D繪示圖1的電子裝置的第一機體相對第二機體翻轉的示意圖。
圖3是圖1的電子裝置的拆解圖。
圖4是圖1的電子裝置的後視示意圖。
圖5A至圖5E是圖3的電子裝置的翻轉流程示意圖。
圖1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立體示意圖。圖2A至圖2D繪示圖1的電子裝置的第一機體相對第二機體翻轉的示意圖。需注意的是,圖2A至圖2D中省略了支架的繪示。 請參考圖1,電子裝置100包括第一機體110、第二機體120與支架130。第一機體110樞接於第二機體120,支架130用以支撐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使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能夠立於平面,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機體110具有第一表面111。第二機體120具有第二表面121。在本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0例如是健身鏡,第一表面111與第二表面121皆包括顯示面板且可作為鏡面使用,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各顯示面板可分別與第一機體110、第二機體120電性連接,且不限制為有線形式或是無線形式。顯示面板的操作與實施方式可以由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獲致足夠的教示、建議與實施說明,因此不再贅述。在本實施例中,第一表面111與第二表面121朝向同方向,例如是朝向使用者,以供使用者清楚看見自身體態。
在本實施例中,第二機體120具有相鄰的第一側122與第二側123。第一機體110鄰接於第二機體120的第一側122,且第一表面111與第二表面121在垂直方向上排列而呈圖2A所示的第一狀態。如圖2B與圖2C所示,使用者可根據使用需求而將第一機體110相對於第二機體120翻轉,使第一機體110離開於第二機體120的第一側122,進而使第一機體110鄰接於第二機體120的第二側123,且第一表面111與第二表面121在水平方向上排列而呈圖2D所示的第二狀態。
圖3是圖1的電子裝置的拆解圖。圖4是圖1的電子裝置的後視示意圖。需注意的是,圖3與圖4省略了支架的繪示, 且圖4中省略了第二機體的部分背殼,以清楚地示意其內部。
在本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0包括第一連接組件140以及彈性件150。第一連接組件140連接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彈性件150配置於第二機體120且連接於第一連接組件140。在圖2A所示的第一狀態轉換至圖2C所示的第二狀態的過程中,第一連接組件140的局部與彈性件150抵壓於彼此以產生扭力,而可支撐第一機體110在翻轉時的重量,讓使用者能夠輕鬆地旋轉第一機體110,以避免第一機體110受重力而快速落下並夾傷使用者。在本實施例中,彈性件150例如是壓簧,而數量例如是五個,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詳細來說,第一連接組件140包括第一齒輪模組141以及第一齒條部142。第一齒條部142包括上齒部1421,第一齒輪模組141嚙合於上齒部1421,在第一狀態轉換至第二狀態的過程中,第一齒輪模組141帶動第一齒條部142在第一方向N1上移動以抵壓彈性件150。在本實施例中,上齒部1421的齒排列方向是沿第一方向N1排列。
在本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0包括第一托架160與第二托架170,第一托架160用以連接第一機體110,第二托架170用以連接第二機體120,且第一齒輪模組141配置於第二托架170上。第一托架160與第二托架170分別包括第一樞接部161與第二樞接部171,第一樞接部161與第二樞接部171分別具有軸孔。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齒輪模組141包括,第一齒輪G1、 第一轉軸R1、第二齒輪G2、第三齒輪G3、第四齒輪G4、第二轉軸R2。第一轉軸R1穿過第一樞接部161與第二樞接部171,而使第一機體110樞接於第二機體120。第二轉軸R2用以將第四齒輪G4樞接於第二托架170上。第一齒輪G1套接於第一轉軸R1。當第一機體110相對於第二機體120轉動時,帶動第一齒輪G1轉動。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齒輪G1嚙接於另一第一齒輪G1再嚙接於第二齒輪G2,而可將齒輪延伸至第二機體120較大的內部空間進行利用。在本實施例中,第二齒輪G2的齒數大於第一齒輪G1的齒數,第三齒輪G3配置於第二齒輪G2上且與第二齒輪G2同動,第三齒輪G3嚙接於第四齒輪G4,第四齒輪G4嚙接於第一齒條部142的上齒部1421。本實施例利用齒輪轉速比減少旋轉角度,同時利用齒輪的力臂縮小扭矩。但在其他實施例中,上述齒輪的種類及數量也可以其他適當的方式進行調整,以達到減速及縮小扭矩的效果,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進一步而言,在本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0更包括第二連接組件180,第二連接組件180包括第二齒輪模組181以及嚙合於第二齒輪模組181的第二齒條部182。第二齒輪模組181配置於第二托架170上,且包括第五齒輪G5與第六齒輪G6。第一齒條部142包括下齒部1422連接於第五齒輪G5,第六齒輪G6配置於第五齒輪G5上,且連動於第五齒輪G5,第六齒輪G6嚙接於第二齒條部182。在本實施例中,下齒部1422背對上齒部1421,下齒部1422的齒排列方向是沿第一方向N1排列,第二齒條部182的 齒排列方向是沿第一方向N1排列。如圖4所示的第一狀態,第五齒輪G5削掉部分齒而與第一齒條部142的平面搭配。
當第一齒條部142在第一方向N1上移動時,下齒部1422朝向第二齒輪模組181靠近以適於嚙合於第五齒輪G5。換言之,第一齒條部142在第一方向N1上移動而可解除第五齒輪G5的轉動限制,使第二齒輪模組181被驅動,其中第五齒輪G5帶動第六齒輪G6,進而帶動第二齒條部182沿第一方向N1移動。在本實施例中,第二齒條部182的位移大於第一齒條部142的位移,而可降低對彈性件150的壓迫。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連接組件140更包括第一固定部143,第二連接組件180更包括第二固定部183,彈性件150配置於第一固定部143與第二固定部183之間。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固定部143與第一齒條部142為一體,第二固定部183與第二齒條部182為一體,但在其他實施例中,上述固定部與齒條部也可以是以連動的構件組合而成,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在上述配置方式之下,於各個角度下,彈性件150的阻擋力的曲線與第一齒條部142的推力的曲線大致相同,以達到在任意角度力量平衡,降低使用者欲翻轉第一機體110所需的力量。
具體來說,彈性件150因為第一齒條部142沿第一方向N1推進而逐漸增加壓迫量,例如在第一機體110相對第二機體120展開至約116度時到達最高的壓迫量。換言之,在約116度時,彈性件150被壓縮到最大且阻擋力最大。接著,藉由第二齒條部 182沿第一方向N1滑移,以降低彈性件150壓迫而達到降低彈性件150的阻擋力,而可以使第一機體110能夠繼續相對第二機體120向下翻轉。
在其他實施例中,調整彈性件150的力量也能使第一機體110在展開的過程中自動緩慢落下而呈圖2D所示的第二狀態,而調整彈性件150的力量的方式例如是放大第六齒輪G6,使其圓周長變大,致使第二齒條部182的位移變更大,從而可調降彈性件150的力量,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圖5A至圖5E是圖3的電子裝置的翻轉流程示意圖。舉例來說,當第一機體110相對第二機體120從圖5A所示的第一狀態轉動至圖5B所示的狀態而具有第一展開角度A1(例如為90度)的過程中,第一齒輪模組141帶動第一齒條部142沿第一方向N1移動並抵壓彈性件150,彈性件150沿相反於第一方向N1的第二方向N2提供阻擋力。如此一來,在第一機體110展開至約大於22.5度之後,能達成平衡而不會自由落下,而可維持在任意角度。此時若有外力施予第一機體110,則可輕鬆地使第一機體110向上翻轉或向下翻轉。
接著,當具有第一展開角度A1的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從圖5B所示的狀態繼續相對展開至圖5C所示狀態而具有第二展開角度A2(例如為116度)時,第一固定部143與第二固定部183之間具有最小距離D1。換言之,彈性件150因為第一齒條部142推進而逐漸增加壓迫量,且在大約116.57度時彈性件150 的阻擋力到達最高。在本實施例中,當第一機體110展開至圖5C所示的第二展開角度A2時,第一機體110的重心位置是平行於第二機體120的第一側122。在圖5A至圖5C所示的狀態下,下齒部1422尚未嚙合於第五齒輪G5,因此尚未帶動第五齒輪G5轉動。
當具有第二展開角度A2的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從圖5C所示的狀態繼續相對展開至圖5D所示的狀態而具有第三展開角度A3(例如為150度)時,第一齒條部142嚙合於第二齒輪模組181,以使第二齒輪模組181帶動第二齒條部182沿第一方向N1移動而遠離第一固定部143。換言之,在圖5C轉換至圖5D所示的狀態下,下齒部1422逐漸嚙合於第五齒輪G5,進而帶動第五齒輪G5及第六齒輪G6轉動,使第六齒輪G6帶動第二齒條部182沿第一方向N1移動而遠離第一固定部143。也就是說,在展開至大於116度之後,彈性件150的阻擋力會逐漸下降,且在展開至約145度時,彈性件150的阻擋力會小於第一齒條部142的推力。
當具有第三展開角度A3的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從圖5D所示的狀態繼續相對展開至圖5E所示的狀態而具有第四展開角度A4(例如為180度)時,電子裝置100呈第二狀態。
另一方面,從圖5E所示的第二狀態轉換至圖5A所示的第一狀態的過程中,彈性件150釋放彈性力以推動第一齒條部142沿相反於第一方向N1的第二方向N2移動,由於彈性件150的阻擋力的曲線與第一齒條部142的推力的曲線大致相同,而可達到 省力的效果。
綜上所述,在本發明的電子裝置中,第一連接組件的局部與彈性件抵壓於彼此以產生扭力,在各個角度下,彈性件的阻擋力的曲線與第一齒條部的推力的曲線大致相同,而可支撐第一機體在翻轉時的重量,以達到在任意角度力量平衡,讓使用者能夠輕鬆地旋轉第一機體,以避免第一機體受重力而快速落下並夾傷使用者。在一些實施例中,調整彈性件的力量也能使第一機體在展開的過程中自動緩慢落下。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電子裝置
110:第一機體
111:第一表面
120:第二機體
123:第二側
140:第一連接組件
141:第一齒輪模組
142:第一齒條部
1421:上齒部
1422:下齒部
143:第一固定部
150:彈性件
170:第二托架
180:第二連接組件
181:第二齒輪模組
182:第二齒條部
183:第二固定部
G1:第一齒輪
G2:第二齒輪
G3:第三齒輪
G4:第四齒輪
G5:第五齒輪
G6:第六齒輪
R1:第一轉軸
R2:第二轉軸

Claims (9)

  1.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第一機體,具有第一表面;第二機體,具有第二表面,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二表面朝向同方向;第一連接組件,連接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以及彈性件,配置於該第二機體且連接於該第一連接組件,其中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二表面在垂直方向上排列而呈第一狀態,該第一機體適於相對於該第二機體轉動而使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二表面在水平方向上排列而呈第二狀態,在該第一狀態轉換至該第二狀態的過程中,該第一連接組件的局部與該彈性件抵壓於彼此以產生扭力,該第一連接組件包括第一齒輪模組以及第一齒條部,該第一齒條部包括上齒部,該第一齒輪模組嚙合於該上齒部,在該第一狀態轉換至該第二狀態的過程中,該第一齒輪模組帶動該第一齒條部在第一方向上移動以抵壓該彈性件。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機體具有第一側與第二側,該第一側相鄰於該第二側,該第一機體從鄰接於該第二機體的該第一側相對於該第二機體轉動以鄰接至該第二機體的該第二側。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更包括第二連接組件,該第二連接組件包括第二齒輪模組,該第一齒條部包括下齒部, 當該第一齒條部在該第一方向上移動時,該下齒部朝向該第二齒輪模組靠近以適於嚙合於該第二齒輪模組。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連接組件更包括嚙合於該第二齒輪模組的第二齒條部,當該第一齒條部在該第一方向上移動並驅動該第二齒輪模組轉動時,該第二齒輪模組帶動該第二齒條部沿該第一方向移動,其中該第二齒條部的位移大於該第一齒條部的位移。
  5. 如請求項3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連接組件更包括第一固定部,該第二連接組件更包括第二固定部,該彈性件配置於該第一固定部與該第二固定部之間。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當該第一機體相對該第二機體從該第一狀態轉動至第一展開角度的過程中,該第一齒輪模組帶動該第一齒條部沿該第一方向移動並抵壓該彈性件,該彈性件沿相反於該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提供阻擋力。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當具有該第一展開角度的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繼續相對展開至一第二展開角度時,該第一固定部與該第二固定部之間具有最小距離,當具有該第二展開角度的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繼續相對展開至第三展開角度之間時,該第一齒條部嚙合於該第二齒輪模組,以使該第二齒輪模組帶動該第二齒條部沿該第一方向移動而遠離該第一固定部。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當具有該第三展開角度的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繼續相對展開至第四展開角度之間時,該電子裝置呈該第二狀態,其中該第二狀態轉換至該第一狀態的過程中,該彈性件釋放彈性力以推動該第一齒條部沿相反於該第一方向的該第二方向移動。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展開角度為90度,該第二展開角度為116度,該第三展開角度為150度,該第四展開角度為180度。
TW110137180A 2021-02-19 2021-10-06 電子裝置 TWI7899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163151066P 2021-02-19 2021-02-19
US63/151,066 2021-02-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34203A TW202234203A (zh) 2022-09-01
TWI789940B true TWI789940B (zh) 2023-01-11

Family

ID=849571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37180A TWI789940B (zh) 2021-02-19 2021-10-06 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89940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58829B2 (ja) * 1998-12-23 2013-08-07 モスコヴィッチ,ジェリー コンピュータディスプレイ画面システムと調節式ディスプレイ画面取付台およびそのディスプレイ画面システム用旋回式ディスプレイ画面
CN108693922A (zh) * 2017-04-07 2018-10-23 英特尔公司 折叠显示器铰链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58829B2 (ja) * 1998-12-23 2013-08-07 モスコヴィッチ,ジェリー コンピュータディスプレイ画面システムと調節式ディスプレイ画面取付台およびそのディスプレイ画面システム用旋回式ディスプレイ画面
CN108693922A (zh) * 2017-04-07 2018-10-23 英特尔公司 折叠显示器铰链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34203A (zh) 2022-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07093B (zh) 滑動式鉸鏈及具有其的電子裝置
TWI502310B (zh) 電子裝置之擴充座及其連接器機構
WO2021129407A1 (zh) 一种柔性屏和可折叠设备
WO2020258887A1 (zh) 柔性屏的支撑装置、可折叠的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WO2019223014A1 (zh) 一种框架模组及可弯曲终端
WO2019223013A1 (zh) 可弯曲机构、可弯曲显示模组及可弯曲终端
WO2019223009A1 (zh) 可弯曲显示模组及可弯曲终端
CN209881839U (zh) 一种可折叠智能终端
TWI652414B (zh) 樞軸模組及組裝方法
TWI475948B (zh) 折疊式電子設備
WO2023125595A1 (zh) 电子设备
WO2023125593A1 (zh) 电子设备
JP2022551294A (ja) 内折りフレキシブルスクリーンターミナルに使用されるヒンジおよび内折りフレキシブルスクリーンターミナル
TWM511736U (zh) 自開式支撐裝置
US9027900B2 (en) Universal bipod mount for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
WO2023125645A1 (zh) 电子设备
JP2023534595A (ja) 携帯端末機用フォルダブルヒンジモジュール
CN113645328B (zh) 电子设备
TWI789940B (zh) 電子裝置
WO2019223010A1 (zh) 角度放大机构、连接装置、可弯曲机构及可弯曲终端
TW201927114A (zh) 折疊式電子裝置
CN210624073U (zh) 一种多功能折叠支架
TWI507854B (zh) 具可調整角度承載座之保護殼
WO2019223012A1 (zh) 联动铰链、连接装置及可弯曲终端
TW201920842A (zh) 折疊式裝置的轉軸模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