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89841B - 顯示裝置及電子設備 - Google Patents

顯示裝置及電子設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89841B
TWI789841B TW110127173A TW110127173A TWI789841B TW I789841 B TWI789841 B TW I789841B TW 110127173 A TW110127173 A TW 110127173A TW 110127173 A TW110127173 A TW 110127173A TW I789841 B TWI789841 B TW I78984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support
display device
roller
for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271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11184A (zh
Inventor
李權峰
丁楷題
蕭延華
白雲同
江志文
陳怡宏
Original Assignee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111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111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98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9841B/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種顯示裝置,其包括機殼、可撓螢幕以及感磁件。機 殼具有第一側、相對於第一側的第二側以及連接第一側與第二側的第三側,且機殼包括第一支撐件與滑接於第一支撐件的第二支撐件。可撓螢幕包括第一顯示部與第二顯示部。第一顯示部位於機殼的第一側並固定於第一支撐件。第二顯示部連接第一顯示部並繞過機殼的第三側以延伸至第二側。第二顯示部滑接於第二支撐件。感磁件設置於可撓螢幕與機殼之間,且貼附於可撓螢幕。具有磁力的感磁件自機殼的第一側繞過第三側並延伸至第二側。另提出一種電子設備。

Description

顯示裝置及電子設備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顯示裝置及電子設備,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採用可撓螢幕的顯示裝置及應用此顯示裝置的電子設備。
因可攜式電子設備具備便於隨身攜帶及即時收發處理資訊等優勢,已成為現代人不可或缺的工具。常見的可攜式電子設備包括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及筆記型電腦,其中常見的可攜式電子設備大多配置單一顯示裝置,且顯示螢幕尺寸固定不變。因此,使用者無法依據個人需求靈活調整顯示螢幕尺寸。
目前,已有將可撓螢幕(或稱柔性螢幕)整合於上述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產品被提出,且可撓螢幕(或稱柔性螢幕)必須與鉸鏈機構整合,以利於使用者翻轉折疊可撓螢幕(或稱柔性螢幕)。然而,在翻轉折疊可撓螢幕(或稱柔性螢幕)的過程中,可撓螢幕(或稱柔性螢幕)容易受鉸鏈機構的擠壓而產生損傷。
本發明提供一種採用可撓螢幕的顯示裝置及應用此顯示裝置的電子設備,具有極佳的操作靈活度及可靠度。
本發明提出一種顯示裝置,其包括機殼、可撓螢幕以及感磁件。機殼具有第一側、相對於第一側的第二側以及連接第一側與第二側的第三側,且機殼包括第一支撐件與滑接於第一支撐件的第二支撐件。可撓螢幕包括第一顯示部與第二顯示部。第一顯示部位於機殼的第一側並固定於第一支撐件。第二顯示部連接第一顯示部並繞過機殼的第三側以延伸至第二側。第二顯示部滑接於第二支撐件。感磁件設置於可撓螢幕與機殼之間,且貼附於可撓螢幕。具有磁力的感磁件自機殼的第一側繞過第三側並延伸至第二側。當第二支撐件相對於第一支撐件滑動時,第二支撐件帶動第二顯示部的至少部分自機殼的第二側滑動至第一側,且感磁件的至少部分隨第二顯示部滑動。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支撐件由磁性材料構成。感磁件接觸並吸附於第二支撐件。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支撐件經分區磁化後具有第一磁區與第二磁區,且第一磁區遠離機殼的第三側。第二磁區的磁力大於等於第一磁區的磁力。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磁區在第二支撐件的滑動方向上具有第一磁區長度,且第二磁區在第二支撐件的滑動方向上具有第二磁區長度。第一磁區長度大於等於第二磁區長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機殼更包括連接第二支撐件的滾柱,且第一支撐件與滾柱分別位於第二支撐件的兩對側。感磁件接觸滾柱。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滾柱為磁性滾柱,且感磁件接觸且吸附於滾柱。磁性滾柱的磁力大於等於第二磁區的磁力。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感磁件具有面向第一支撐件、第二支撐件以及滾柱的多個定位凹部,且滾柱具有多個定位凸部。所述多個定位凸部的至少部分耦接於所述多個定位凹部的至少部分。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當上述的滾柱為磁性滾柱時,第二磁區的磁力等於磁性滾柱的磁力,或者是,第二磁區的磁力大於磁性滾柱的磁力且第一磁區大於磁性滾柱的磁力。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顯示裝置更包括貼附於第二支撐件的磁性膜,且磁性膜位於第二支撐件與感磁件之間。感磁件接觸並吸附於磁性膜。。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磁性膜自機殼的第一側繞過第三側並延伸至第二側,且磁性膜包括位於第二側的第一磁性部及連接第一磁性部的第二磁性部。第二磁性部自第二側繞過第三側並延伸至第一側。第二磁性部的磁力大於等於第一磁性部的磁力。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磁性膜分布於機殼的第 一側與第二側,且磁性膜包括分布於第二側的第一磁性部及分布於第一側與第二側的第二磁性部。位於第二側的第二磁性部係連接第一磁性部。第二磁性部的磁力大於等於第一磁性部的磁力。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磁性部在第二支撐件的滑動方向上具有第一分布長度,且第二磁性部在第二支撐件的滑動方向上具有第二分布長度。第一分布長度大於等於第二分布長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機殼更包括連接第二支撐件的滾柱,且第一支撐件與滾柱分別位於第二支撐件的兩對側。感磁件接觸滾柱。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滾柱為磁性滾柱,且感磁件接觸且吸附於磁性滾柱。磁性滾柱的磁力大於等於第二磁性部的磁力,且第二磁性部的磁力大於等於第一磁性部的磁力。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當上述的滾柱為磁性滾柱時,第二磁性部的磁力等於磁性滾柱的磁力,或者是,第二磁性部的磁力大於磁性滾柱的磁力且第一磁性部大於磁性滾柱的磁力。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機殼還具有位於第一支撐件與第二支撐件之間的縮放空間,且機殼更包括設置於縮放空間內的折疊支撐件。折疊支撐件的一端連接第一支撐件,且折疊支撐件的另一端連接第二支撐件。在第一模式下,折疊支撐件處於折疊狀態,並接觸第一顯示部。當第二支撐件相對於第一支撐件滑動以轉換至第二模式時,縮放空間加大,折疊支撐件被第二 支撐件帶動而展開,並接觸第一顯示部與第二顯示部。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折疊支撐件包括交替排列的多個第一磁性塊與多個第二磁性塊,且相鄰的一個第一磁性塊與一個第二磁性塊彼此相連。每一個第一磁性塊與每一個第二磁性塊皆具有第一磁極與異於第一磁極的第二磁極。在第一模式下,一個第一磁性塊的第二磁極對準並吸附於相鄰的一個第二磁性塊的第一磁極,一個第一磁性塊的第一磁極對準並吸附於相鄰的一個第二磁性塊的第二磁極。在第二模式下,一個第一磁性塊的第二磁極對準並吸附於相鄰的一個第二磁性塊的第一磁極,一個第一磁性塊的第一磁極分離於相鄰的一個第二磁性塊的第二磁極。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折疊支撐件被第二支撐件帶動而展開,且相鄰的一個第一磁性塊與一個第二磁性塊之間形成展開角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一個第一磁性塊的第二磁極連接相鄰的一個第二磁性塊的第一磁極,一個第二磁性塊的第二磁極連接相鄰的一個第一磁性塊的第二磁極。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支撐件包括第一磁性支撐部、相對於第一磁性支撐部的第二磁性支撐部以及位於第一磁性支撐部與第二磁性支撐部之間的第三磁性支撐部,且第一磁性支撐部與第一支撐件之間具有縮放空間。在第一模式下,第三磁性支撐部位於縮放空間外,且第一磁性支撐部與第二磁性支 撐部對第三磁性支撐部施加磁斥力。當第二支撐件相對於第一支撐件滑動以轉換至第二模式時,縮放空間加大,第三磁性支撐部被第一磁性支撐部與第二磁性支撐部的磁斥力推動而滑入縮放空間。在第三磁性支撐部滑入縮放空間後,第一磁性支撐部對第三磁性支撐部施加磁吸力,且第三磁性支撐部接觸第二顯示部。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支撐件具有位於縮放空間內的引導斜面,且第三磁性支撐部具有與引導斜面相配合的滑動斜面。在第一模式下,滑動斜面分離於引導斜面。當第二支撐件相對於第一支撐件滑動以轉換至第二模式時,第三磁性支撐部的滑動斜面接觸引導斜面,並相對於引導斜面滑動。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支撐件具有位於縮放空間外的第一引導凹槽與位於縮放空間內的第二引導凹槽,且第二引導凹槽連接第一引導凹槽。在第一模式下,第三磁性支撐部滑接於第一引導凹槽。當第二支撐件相對於第一支撐件滑動以轉換至第二模式時,第三磁性支撐部移出第一引導凹槽,並滑接於第二引導凹槽。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機殼更包括連接件,且連接件的兩端分別連接第三磁性支撐部與第二磁性支撐部。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三磁性支撐部為永久磁鐵,且連接件由彈性體構成。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三磁性支撐部為導體,且連接件為電力線,電力線對第三磁性支撐部通電以產生磁 力。
本發明提出一種電子設備,其包括主機與上述的顯示裝置。顯示裝置樞接於主機。
基於上述,本發明的電子設備中的顯示裝置採用可撓螢幕,故能透過調整可撓螢幕的分佈位置或朝向,以提供更大的顯示畫面或不同的操作模式。進一步而言,可撓螢幕包括第一顯示部與連接第一顯示部的第二顯示部,且第二顯示部的分佈位置或朝向可基於機殼中的第二支撐件相對於第一支撐件的滑移而調整。更進一步而言,可撓螢幕的第二顯示部透過感磁件磁吸於第二支撐件,在第二顯示部受第二支撐件的帶動而展開或收合的過程中,第二顯示部可緊密貼合於第二支撐件的外表面,不僅可防止第二顯示部產生翹曲變形,也可避免第二顯示部受推擠或拉扯而致損傷。因此,顯示裝置及應用此顯示裝置的電子設備不僅具有極佳的操作靈活度,也具有極佳的操作可靠度。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0:電子設備
11:主機
100、100A~100M:顯示裝置
110:機殼
111:第一支撐件
111a:引導斜面
111b:第一引導凹槽
111c:第二引導凹槽
112:第二支撐件
112a:第一磁區
112b:第二磁區
1121:第一磁性支撐部
1122:第二磁性支撐部
1123:第三磁性支撐部
1124:滑動斜面
113:第一側
114:第二側
115:第三側
116:滾柱
1161:定位凸部
117:縮放空間
118:折疊支撐件
118a:第一磁性塊
118b:第二磁性塊
119:連接件
120:可撓螢幕
121:第一顯示部
122:第二顯示部
130:感磁件
1301:定位凹部
140:磁性膜
141、141a:第一磁性部
142、142a、142b:第二磁性部
D:滑動方向
L1:第一磁區長度
L2:第二磁區長度
L3、L5:第一分布長度
L4、L6:第二分布長度
N:第一磁極
S:第二磁極
圖1A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電子設備在第一模式下的示意圖。
圖1B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電子設備在第二模式下的示意圖。
圖1C是圖1A的電子設備的前視示意圖。
圖1D是圖1B的電子設備的前視示意圖。
圖2A為圖1A的顯示裝置的局部俯視示意圖。
圖2B為圖1B的顯示裝置的局部俯視示意圖。
圖3A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在第一模式下的局部俯視示意圖。
圖3B為圖3A的顯示裝置轉換至第二模式的局部俯視示意圖。
圖4A至圖4D為各實施態樣的磁性滾柱。
圖5A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在第一模式下的局部俯視示意圖。
圖5B為圖5A的顯示裝置轉換至第二模式的局部俯視示意圖。
圖6A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在第一模式下的局部俯視示意圖。
圖6B為圖6A的顯示裝置轉換至第二模式的局部俯視示意圖。
圖7A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在第一模式下的局部俯視示意圖。
圖7B為圖7A的顯示裝置轉換至第二模式的局部俯視示意圖。
圖8A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在第一模式下的局部俯視示意圖。
圖8B為圖8A的顯示裝置轉換至第二模式的局部俯視示意圖。
圖9A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在第一模式下的局部俯視示意圖。
圖9B為圖9A的顯示裝置轉換至第二模式的局部俯視示意圖。
圖10A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在第一模式下的局部俯視示意圖。
圖10B為圖10A的顯示裝置轉換至第二模式的局部俯視示意圖。
圖11A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在第一模式下的局部俯視示意圖。
圖11B為圖11A的顯示裝置轉換至第二模式的局部俯視示意圖。
圖12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在第一模式下的局部俯視示意圖。
圖13A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在第一模式下的局部俯視示意圖。
圖13B為圖13A的顯示裝置轉換至第二模式的局部俯視示意圖。
圖14A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在第一模式下的局部俯視示意圖。
圖14B為圖14A的顯示裝置轉換至第二模式的局部俯視示意圖。
圖15A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在第一模式下的局部俯視示意圖。
圖15B為圖15A的顯示裝置轉換至第二模式的局部俯視示意圖。
圖16A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在第一模式下的局部俯視示意圖。
圖16B為圖16A的顯示裝置轉換至第二模式的局部俯視示意圖。
圖1A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電子設備在第一模式下的示意圖。圖1B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電子設備在第二模式下的示意圖。圖1C是圖1A的電子設備的前視示意圖。圖1D是圖1B的電子設備的前視示意圖。請參考圖1A與圖1B,在本實施例中,電子設備10可為筆記型電腦,且包括主機11與樞接於主機11的顯示裝置100。主機11具備邏輯運算與資料存取等能力,且顯示裝置100電性連接於主機11。依據使用者的個人需求,顯示裝置100的顯示螢幕的尺寸可靈活調整。
請參考圖1A至圖1D,顯示裝置100包括機殼110與可撓螢幕120,其中機殼110包括第一支撐件111與滑接於第一支撐 件111的第二支撐件112,且可撓螢幕120包括第一顯示部121與連接第一顯示部121的第二顯示部122。第一顯示部121固定於第一支撐件111上,故第一顯示部121的位置保持不動。另外,第二支撐件112滑接於第二支撐件112,基於第二支撐件112相對於第一支撐件111的滑移,第二顯示部122可受第二支撐件112的帶動而展開或收合,或者是說,基於第二支撐件112相對於第一支撐件111的滑移,第二顯示部122可受第二支撐件112的帶動而調整其分佈位置或朝向。
舉例來說,第二支撐件112的數量可為二個,且對稱配置於第一支撐件111上。另外,第二顯示部122的數量可為二個,且分別連接於第一顯示部121的兩對側。每一個第二顯示部122與對應的一個第二支撐件112保持接觸,當所述二個第二支撐件112分別相對於第一支撐件111向外滑移時,所述二個第二顯示部122分別被所述二個第二支撐件112帶動而產生滑移,且每一個第二顯示部122的至少部分滑移至第一顯示部121的旁側,以形成較大且共平面的顯示區,從而提供使用者更大的顯示畫面,如圖1B與圖1D所示。
圖2A為圖1A的顯示裝置的局部俯視示意圖。圖2B為圖1B的顯示裝置的局部俯視示意圖。請參考圖2A與圖2B,在本實施例中,機殼110具有第一側113、相對於第一側113的第二側114以及第三側115,且第三側115可為連接第一側113與第二側114的弧形側。另一方面,第一顯示部121位於第一側113,並固 定於第一支撐件111上。第二顯示部122連接第一顯示部121的邊緣,並繞過第三側115以延伸至第二側114。
如圖2A與圖2B所示,第二顯示部122滑接於第二支撐件112,當第二支撐件112相對於第一支撐件111向外滑動時,第二顯示部122被第二支撐件112帶動,以使第二顯示部122的至少部分滑移至第一顯示部121的旁側,以形提供使用者更大的顯示畫面(見圖2B)。
在本實施例中,顯示裝置100更包括感磁件130,其中感磁件130設置於可撓螢幕120與機殼110之間,且貼附於可撓螢幕120中朝向機殼110的內表面。詳細而言,感磁件130自機殼110的第一側113繞過第三側115並延伸至第二側114,且感磁件130的至少部分可隨第二顯示部122受第二支撐件112的帶動而產生滑移,例如:感磁件130的至少部分自機殼110的第三側115與第二側114移動至第一側113;或相反地,感磁件130的至少部分自機殼110的第一側113移回至第三側115與第二側114。
請參考圖2A與圖2B,感磁件130具有磁力,且可受力彎曲而產生彈性變形。另一方面,第二支撐件112由磁性材料構成,其中感磁件130接觸第二支撐件112,且吸附於第二支撐件112上。因感磁件130貼附於可撓螢幕120中朝向機殼110的內表面,第二顯示部122可透過感磁件130緊密地貼合於第二支撐件112的外表面。更進一步而言,在第二顯示部122受第二支撐件112的帶動而展開或收合的過程中,第二顯示部122可透過感磁件 130緊密地貼合於第二支撐件112的外表面,感磁件130不僅可防止第二顯示部122產生翹曲變形,也可避免第二顯示部122受推擠或拉扯而致損傷。
由磁性材料構成的第二支撐件112可經分區磁化而具有第一磁區112a與第二磁區112b,其中第一磁區112a遠離機殼110的第三側115,且第二磁區112b的磁力大於等於第一磁區112a的磁力。舉例來說,第二磁區112b與第一磁區112a的磁力比較佳為5:3。
如圖2A所示,感磁件130的至少部分與第二顯示部122的分布位置大致上重疊,且感磁件130的至少部分吸附於第一磁區112a與第二磁區112b。如圖2B所示,當第二支撐件112帶動感磁件130的至少部分與第二顯示部122自機殼110的第三側115與第二側114移動至第一側113時,因第一磁區112a的磁力較弱,感磁件130的至少部分與第二顯示部122可輕易地相對於第二支撐件112滑移,避免受到拉扯而致損傷。另外,因第二磁區112b的磁力較強,在感磁件130的至少部分與第二顯示部122滑移通過弧形側的第三側115的過程中,感磁件130的至少部分與第二顯示部122可受前述磁力作用而緊密地貼合於第二支撐件112的外表面,不易產生翹曲變形、打滑或脫離等情況。
如圖2A所示,第一磁區112a在第二支撐件112的滑動方向D上具有第一磁區長度L1,且第二磁區112b在第二支撐件112的滑動方向D上具有第二磁區長度L2。第一磁區長度L1大 於等於第二磁區長度L2,也就是說,在第二支撐件112上,弱磁區的分布範圍大於強磁區的分布範圍,以利於展開或收合第二顯示部122。舉例來說,第一磁區長度L1與第二磁區長度L2的長度比較佳為5:3。
以下列舉其他實施例的顯示裝置,並針對差異處作說明,相同或相似設計原理不重覆贅述。
圖3A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在第一模式下的局部俯視示意圖。圖3B為圖3A的顯示裝置轉換至第二模式的局部俯視示意圖。請參考圖3A與圖3B,不同於圖2A所示的顯示裝置100,在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100A中,機殼110更包括連接第二支撐件112的滾柱116,且第一支撐件111與滾柱116分別位於第二支撐件112的兩對側。進一步來說,滾柱116位於機殼110的第三側115,其中滾柱116可繞特定軸線旋轉,且第二顯示部122透過感磁件130接觸滾柱116,以提高第二顯示部122與感磁件130滑移時的順暢度與穩定度。
在一示範例中,滾柱116可為磁性材料,經由磁化(例如充磁)而成為具磁性的磁性滾柱,故感磁件130可接觸並吸附於滾柱116。在另一示範例中,滾柱116可採用磁性滾柱(即磁性滾柱的組成包含磁鐵),故感磁件130可接觸並吸附於磁性滾柱。進一步而言,磁性滾柱的磁力大於等於第二磁區112b的磁力,且第二磁區112b的磁力大於等於第一磁區112a的磁力。因磁性滾柱的磁力較強,滑移中的感磁件130與第二顯示部122可緊密地貼合 於磁性滾柱的外表面,不易產生翹曲變形、打滑或脫離等情況。
圖4A至圖4D為各實施態樣的磁性滾柱。請參考圖4A,磁性滾柱可為實心滾柱,且包括一個第一磁極N與異於第一磁極N的一個第二磁極S。請參考圖4B,磁性滾柱可為實心滾柱,且包括多個第一磁極N與異於所述多個第一磁極N的多個第二磁極S,且所述多個第一磁極N與所述多個第二磁極S交替排列。也就是說,相鄰的任二個第二磁極S之間夾有一個第一磁極N。
請參考圖4C,磁性滾柱可為中空滾柱,且包括一個第一磁極N與異於第一磁極N的一個第二磁極S。請參考圖4D,磁性滾柱可為中空滾柱,且包括多個第一磁極N與異於所述多個第一磁極N的多個第二磁極S,且所述多個第一磁極N與所述多個第二磁極S交替排列。也就是說,相鄰的任二個第二磁極S之間夾有一個第一磁極N。
圖5A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在第一模式下的局部俯視示意圖。圖5B為圖5A的顯示裝置轉換至第二模式的局部俯視示意圖。請參考圖5A與圖5B,不同於圖3A所示的顯示裝置100A,在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100B中,感磁件130具有面向第一支撐件111、第二支撐件112以及滾柱116的多個定位凹部1301,且滾柱116具有多個定位凸部1161。所述多個定位凸部1161的至少部分耦接於或卡入所述多個定位凹部1301的至少部分,用以防止滑移中的感磁件130與第二顯示部122產生翹曲變形、打滑或脫離等情況,並提高感磁件130與第二顯示部122滑移時的 順暢度與穩定度。
在一示範例中,滾柱116可為磁性滾柱,故感磁件130接觸並吸附於磁性滾柱。磁性滾柱的磁力等於第二磁區112b的磁力,且第二磁區112b的磁力大於等於第一磁區112a的磁力。因磁性滾柱與第二磁區112b的磁力較強,滑移中的感磁件130與第二顯示部122可緊密地貼合於磁性滾柱與第二支撐件112的外表面,不易產生翹曲變形、打滑或脫離第二支撐件112等情況。
在另一示範例中,所述多個定位凸部1161與所述多個定位凹部1301彼此耦接或彼此卡合所產生產生的牽引力足以避免滑移中的感磁件130翹曲變形,故可採用第二磁區112b的磁力大於磁性滾柱的磁力及第一磁區112a的磁力大於磁性滾柱的磁力的設計。也就是說,磁性滾柱的磁力最弱,而第二磁區112b的磁力仍大於第一磁區112a。因第二磁區112b的磁力較強,滑移中的感磁件130與第二顯示部122可緊密地貼合於第二支撐件112的外表面,不易產生翹曲變形、打滑或脫離等情況。另外,因磁性滾柱的磁力最弱,故滑移中的感磁件130與第二顯示部122能較容易通過磁性滾柱的弧形狀外表面。
圖6A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在第一模式下的局部俯視示意圖。圖6B為圖6A的顯示裝置轉換至第二模式的局部俯視示意圖。請參考圖6A與圖6B,不同於圖2A所示的顯示裝置100,在本實施例中,顯示裝置100C更包括貼附於第二支撐件112的磁性膜140,其中磁性膜140位於第二支撐件112與感磁件 130之間,且自機殼110的第一側113繞過第三側115並延伸至第二側114。進一步來說,第二支撐件112為非磁性材料構成,其外表面被磁性膜140包覆。感磁件130接觸並吸附於磁性膜140,因此,第二顯示部122可透過感磁件130與磁性膜140間的磁吸力貼附於第二支撐件112的外表面。
圖7A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在第一模式下的局部俯視示意圖。圖7B為圖7A的顯示裝置轉換至第二模式的局部俯視示意圖。請參考圖7A與圖7B,不同於圖3A所示的顯示裝置100A,在本實施例中,顯示裝置100D更包括貼附於第二支撐件112的磁性膜140,其中磁性膜140位於第二支撐件112與感磁件130之間,且分布於機殼110的第一側113與第二側114。進一步來說,第二支撐件112為非磁性材料構成,其外表面被磁性膜140包覆。感磁件130接觸並吸附於磁性膜140,因此,第二顯示部122可透過感磁件130與磁性膜140間的磁吸力貼附於第二支撐件112的外表面。
圖8A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在第一模式下的局部俯視示意圖。圖8B為圖8A的顯示裝置轉換至第二模式的局部俯視示意圖。請參考圖8A與圖8B,不同於圖7A所示的顯示裝置100D,在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100E中,感磁件130具有面向第一支撐件111、第二支撐件112以及滾柱116的多個定位凹部1301,且滾柱116具有多個定位凸部1161。所述多個定位凸部1161的至少部分耦接於或卡入所述多個定位凹部1301的至少部分,用 以防止滑移中的感磁件130與第二顯示部122產生翹曲變形、打滑或脫離等情況,並提高感磁件130與第二顯示部122滑移時的順暢度與穩定度。
圖9A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在第一模式下的局部俯視示意圖。圖9B為圖9A的顯示裝置轉換至第二模式的局部俯視示意圖。請參考圖9A與圖9B,不同於圖6A所示的顯示裝置100C,在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100F中,磁性膜140包括分布於機殼110的第二側114的第一磁性部141與連接第一磁性部141的第二磁性部142,且第二磁性部142自第二側114繞過第三側115並延伸至第一側113。
進一步來說,第二磁性部142的磁力大於等於第一磁性部141的磁力,且第二磁性部142與第一磁性部141的磁力比較佳為5:3。因第一磁性部141的磁力較弱,感磁件130與第二顯示部122可輕易地相對於第二支撐件112滑移,避免受到拉扯而致損傷。另外,因第二磁性部142的磁力較強,滑移中的感磁件130與第二顯示部122可緊密地貼合於第二支撐件112的外表面,不易產生翹曲變形、打滑或脫離等情況。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磁性部141在第二支撐件112的滑動方向D上具有第一分布長度L3,且第二磁性部142在第二支撐件112的滑動方向D上具有第二分布長度L4。第一分布長度L3大於等於第二分布長度L4,也就是說,在第二支撐件112上,弱磁區的分布範圍大於強磁區的分布範圍,以利於展開或收合第二 顯示部122。舉例來說,第一分布長度L3與第二分布長度L4的長度比較佳為5:3。
圖10A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在第一模式下的局部俯視示意圖。圖10B為圖10A的顯示裝置轉換至第二模式的局部俯視示意圖。請參考圖10A與圖10B,不同於圖7A所示的顯示裝置100D,在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100G中,磁性膜140包括分布於機殼110的第二側114的第一磁性部141a、分布於第一側113的第二磁性部142a以及分布於第二側114的第二磁性部142b,且位於第二側114的第二磁性部142b係連接第一磁性部141a。
進一步來說,第二磁性部142a、142b的磁力大於等於第一磁性部141a的磁力,且第二磁性部142a、142b與第一磁性部141的磁力比較佳為5:3。因第一磁性部141a的磁力較弱,感磁件130與第二顯示部122可輕易地相對於第二支撐件112滑移,避免受到拉扯而致損傷。另外,因第二磁性部142a、142b的磁力較強,滑移中的感磁件130與第二顯示部122可緊密地貼合於第二支撐件112的外表面,不易產生翹曲變形、打滑或脫離等情況。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磁性部141a在第二支撐件112的滑動方向D上具有第一分布長度L5,且第二磁性部142a、142b在第二支撐件112的滑動方向D上具有第二分布長度L6。第一分布長度L5大於等於第二分布長度L6,也就是說,在第二支撐件112上,弱磁區的分布範圍大於強磁區的分布範圍,以利於展開或收 合第二顯示部122。舉例來說,第一分布長度L5與第二分布長度L6的長度比較佳為5:3。
在一示範例中,滾柱116可為磁性滾柱,故感磁件130接觸並吸附於磁性滾柱。磁性滾柱的磁力大於等於第二磁性部142a、142b的磁力,且第二磁性部142a、142b的磁力大於等於第一磁性部141a的磁力。因磁性滾柱與第二磁性部142a、142b的磁力較強,滑移中的感磁件130與第二顯示部122可緊密地貼合於磁性滾柱與第二支撐件112的外表面,不易產生翹曲變形、打滑或脫離第二支撐件112等情況。
圖11A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在第一模式下的局部俯視示意圖。圖11B為圖11A的顯示裝置轉換至第二模式的局部俯視示意圖。請參考圖11A與圖11B,不同於圖10A所示的顯示裝置100G,在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100H中,感磁件130具有面向第一支撐件111、第二支撐件112以及滾柱116的多個定位凹部1301,且滾柱116具有多個定位凸部1161。所述多個定位凸部1161的至少部分耦接於或卡入所述多個定位凹部1301的至少部分,用以防止滑移中的感磁件130與第二顯示部122產生翹曲變形、打滑或脫離等情況,並提高感磁件130與第二顯示部122滑移時的順暢度與穩定度。
在一示範例中,滾柱116可為磁性滾柱,故感磁件130接觸並吸附於磁性滾柱。磁性滾柱的磁力等於第二磁性部142a、142b的磁力,且第二磁性部142a、142b的磁力大於等於第一磁性 部141a的磁力。因磁性滾柱與第二磁性部142a、142b的磁力較強,滑移中的感磁件130與第二顯示部122可緊密地貼合於磁性滾柱與第二支撐件112的外表面,不易產生翹曲變形、打滑或脫離第二支撐件112等情況。
在另一示範例中,所述多個定位凸部1161與所述多個定位凹部1301彼此耦接(或彼此卡合所產生的牽引力足以避免滑移中的感磁件130翹曲變形,故可採用第二磁性部142a、142b的磁力大於磁性滾柱的磁力及第一磁性部141a的磁力大於磁性滾柱的磁力的設計。因第二磁性部142a、142b的磁力較強,滑移中的感磁件130與第二顯示部122可緊密地貼合於第二支撐件112的外表面,不易產生翹曲變形、打滑或脫離等情況。另外,因磁性滾柱的磁力最弱,故滑移中的感磁件130與第二顯示部122能較容易通過磁性滾柱的弧形狀外表面。
圖12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在第一模式下的局部俯視示意圖。請參考圖12,不同於圖6A所示的顯示裝置100C,在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100I中,磁性膜140可由並列的多個磁性條構成。
圖13A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在第一模式下的局部俯視示意圖。圖13B為圖13A的顯示裝置轉換至第二模式的局部俯視示意圖。請參考圖13A與圖13B,不同於圖9A所示的顯示裝置100F,在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100J中,機殼110還具有位於第一支撐件111與第二支撐件112之間的縮放空間117,且機殼 110更包括設置於縮放空間117內的折疊支撐件118。折疊支撐件118的一端連接第一支撐件111,且折疊支撐件118的另一端連接第二支撐件112。在圖13A所示的第一模式下,折疊支撐件118處於折疊狀態,並接觸第一顯示部121,以支撐起第一顯示部121,並防止第一顯示部121塌陷。當第二支撐件112相對於第一支撐件111滑動以轉換至圖13B所示的第二模式時,縮放空間117加大,折疊支撐件118被第二支撐件112帶動而展開,並接觸第一顯示部121與第二顯示部122,以支撐起第一顯示部121與第二顯示部122,並防止第一顯示部121與第二顯示部122塌陷。
請參考圖13A,折疊支撐件118包括交替排列的多個第一磁性塊118a與多個第二磁性塊118b,且相鄰的一個第一磁性塊118a與一個第二磁性塊118b彼此相連。進一步來說,每一個第一磁性塊118a與每一個第二磁性塊118b皆具有第一磁極N與異於第一磁極N的第二磁極S,當折疊支撐件118處於折疊狀態時,第一磁性塊118a的第一磁極N對準並吸附於相鄰的第二磁性塊118b的第二磁極S,並且,第一磁性塊118a的第二磁極S對準並吸附於相鄰的第二磁性塊118b的第一磁極N。
請參考圖13B,折疊支撐件118處於展開狀態時,第一磁性塊118a的第二磁極S對準並吸附於相鄰的第二磁性塊118b的第一磁極N,並且第一磁性塊118a的第一磁極N分離於相鄰的第二磁性塊118b的第二磁極S。
請參考圖13A與圖13B,第一磁性塊118a的第二磁極S 連接相鄰的第二磁性塊118b的第一磁極N,而第二磁性塊118b的第二磁極S連接相鄰的第一磁性塊118a的第一磁極N。另外,最靠近第一支撐件111的第一磁性塊118a的第一磁極N連接第一支撐件111,而最遠離第一支撐件111的第二磁性塊118b的第二磁極S連接第二支撐件112。在折疊支撐件118被第二支撐件112帶動而展開後,相鄰的第一磁性塊118a與第二磁性塊118b彼此旋動,且兩者之間形成一展開角度。前述展開角度可介於60度至180度,而圖13B所示的展開角度約為180度。
圖14A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在第一模式下的局部俯視示意圖。圖14B為圖14A的顯示裝置轉換至第二模式的局部俯視示意圖。請參考圖14A與圖14B,不同於圖13A所示的顯示裝置100J,在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100K中,第一磁性塊118a的第一磁極N連接相鄰的第二磁性塊118b的第二磁極S,而第二磁性塊118b的第一磁極N連接相鄰的第一磁性塊118a的第二磁極S。另外,最靠近第一支撐件111的第一磁性塊118a的第二磁極S連接第一支撐件111,而最遠離第一支撐件111的第二磁性塊118b的第一磁極N連接第二支撐件112。在折疊支撐件118被第二支撐件112帶動而展開後,相鄰的第一磁性塊118a與第二磁性塊118b彼此旋動,且兩者之間形成一展開角度,約為60度。
圖15A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在第一模式下的局部俯視示意圖。圖15B為圖15A的顯示裝置轉換至第二模式的局部俯視示意圖。請參考圖15A與圖15B,不同於圖9A所示的顯 示裝置100F,在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100L中,第二支撐件112包括第一磁性支撐部1121、相對於第一磁性支撐部1121的第二磁性支撐部1122以及位於第一磁性支撐部1121與第二磁性支撐部1122之間的第三磁性支撐部1123,且第一磁性支撐部1121與第一支撐件111之間具有縮放空間117。
在圖15A所示的第一模式下,第三磁性支撐部1123受到第一支撐件111的支撐,且位於縮放空間117外。另外,當第三磁性支撐部1123位於縮放空間117外時,第一磁性支撐部1121與第二磁性支撐部1122對第三磁性支撐部1123施加磁斥力。當第二支撐件112相對於第一支撐件111滑動以轉換至圖15B所示的第二模式時,第一磁性支撐部1121滑動遠離第一支撐件111,以加大縮放空間117。另外,第一磁性支撐部1121與第二磁性支撐部1122同步且同向滑動,以帶動第三磁性支撐部1123。當縮放空間117加大至足以容納第三磁性支撐部1123時,第三磁性支撐部1123被第一磁性支撐部1121與第二磁性支撐部1122的磁斥力推動而滑入縮放空間117。
如圖15B所示,在第三磁性支撐部1123滑入縮放空間117後,第一磁性支撐部1121對第三磁性支撐部1123施加磁吸力,以將第三磁性支撐部1123定位在縮放空間117內。另外,第三磁性支撐部1123接觸第二顯示部122,以支撐起第二顯示部122,並防止第二顯示部122塌陷。舉例來說,第一磁性支撐部1121、第二磁性支撐部1122及第三磁性支撐部1123的磁極分布可為: 第一磁性支撐部1121中對應於引導斜面111a的一區塊配置為S極,且第一磁性支撐部1121中對應於第二磁性支撐部1122的另一區塊配置為N極;第二磁性支撐部1122中朝向第一磁性支撐部1121的一端部配置為S極;第三磁性支撐部1123中朝向第一磁性支撐部1121的一端部配置為N極,且朝向第二磁性支撐部1122的另一端部配置S極。
如圖15A所示,位於縮放空間117外的第三磁性支撐部1123對準第一磁性支撐部1121的上半區域,且第一磁性支撐部1121的上半區域對第三磁性支撐部1123施加磁斥力。如圖15B所示,位於縮放空間117內的第三磁性支撐部1123對準第一磁性支撐部1121的下半區域,且第一磁性支撐部1121的下半區域對第三磁性支撐部1123施加磁吸力。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支撐件111具有位於縮放空間117內的引導斜面111a,且第三磁性支撐部1123具有與引導斜面111a相配合的滑動斜面1124。當第三磁性支撐部1123位於縮放空間117外時,滑動斜面1124分離於引導斜面111a。當第三磁性支撐部1123滑入或滑出縮放空間117時,滑動斜面1124接觸引導斜面111a並相對於引導斜面111a滑動。
另一方面,機殼110更包括連接件119,且連接件119的兩端分別連接第三磁性支撐部1123與第二磁性支撐部1122。在一示範例中,第三磁性支撐部1123為永久磁鐵,且連接件119由彈性體構成,以作為第三磁性支撐部1123的滑動或復位輔助。在另 一示範例中,第三磁性支撐部1123為導體,且連接件119為電力線(例如軟排線)。視模式轉換,使用者可控制電力線對第三磁性支撐部1123通電以產生磁力,或停止對第三磁性支撐部1123通電以移除磁力。
圖16A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在第一模式下的局部俯視示意圖。圖16B為圖16A的顯示裝置轉換至第二模式的局部俯視示意圖。請參考圖16A與圖16B,不同於圖15A所示的顯示裝置100L,在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100M中,第一支撐件111具有位於縮放空間117外的第一引導凹槽111b與位於縮放空間117內的第二引導凹槽111c,且第二引導凹槽111c連接第一引導凹槽111b。
在圖16A所示的第一模式下,第三磁性支撐部1123滑接於第一引導凹槽111b。當第二支撐件112相對於第一支撐件111滑動以轉換至圖16B所示的第二模式時,第三磁性支撐部1123移出第一引導凹槽111b,並滑接於第二引導凹槽111c。進一步來說,當第三磁性支撐部1123滑入或滑出縮放空間117時,第二引導凹槽111c可引導第三磁性支撐部1123斜下滑動或斜上滑動。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電子設備中的顯示裝置採用可撓螢幕,故能透過調整可撓螢幕的分佈位置或朝向,以提供更大的顯示畫面或不同的操作模式。進一步而言,可撓螢幕包括第一顯示部與連接第一顯示部的第二顯示部,且第二顯示部的分佈位置或朝向可基於機殼中的第二支撐件相對於第一支撐件的滑移而調 整。更進一步而言,可撓螢幕的第二顯示部透過感磁件磁吸於第二支撐件,在第二顯示部受第二支撐件的帶動而展開或收合的過程中,第二顯示部可緊密貼合於第二支撐件的外表面,不僅可防止第二顯示部產生翹曲變形,也可避免第二顯示部受推擠或拉扯而致損傷。因此,顯示裝置及應用此顯示裝置的電子設備不僅具有極佳的操作靈活度,也具有極佳的操作可靠度。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顯示裝置
110:機殼
111:第一支撐件
112:第二支撐件
112a:第一磁區
112b:第二磁區
113:第一側
114:第二側
115:第三側
120:可撓螢幕
121:第一顯示部
122:第二顯示部
130:感磁件
D:滑動方向
L1:第一磁區長度
L2:第二磁區長度

Claims (27)

  1. 一種顯示裝置,包括:機殼,具有第一側、相對於該第一側的第二側以及連接該第一側與該第二側的第三側,且該機殼包括第一支撐件與滑接於該第一支撐件的第二支撐件;可撓螢幕,包括第一顯示部與第二顯示部,該第一顯示部位於該機殼的該第一側並固定於該第一支撐件,該第二顯示部連接該第一顯示部並繞過該機殼的該第三側以延伸至該第二側,其中該第二顯示部滑接於該第二支撐件;以及感磁件,設置於該可撓螢幕與該機殼之間,且貼附於該可撓螢幕,該感磁件自該機殼的該第一側繞過該第三側並延伸至該第二側,其中該感磁件具有磁力,當該第二支撐件相對於該第一支撐件滑動時,該第二支撐件帶動該第二顯示部的至少部分自該機殼的該第二側滑動至該第一側,且該感磁件的至少部分隨該第二顯示部滑動。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支撐件由磁性材料構成,該感磁件接觸並吸附於該第二支撐件。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支撐件經分區磁化後具有第一磁區與第二磁區,且該第一磁區遠離該機殼的該第三側,其中該第二磁區的磁力大於等於該第一磁區的磁力。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磁區在該第二支撐件的滑動方向上具有第一磁區長度,且該第二磁區在該第 二支撐件的該滑動方向上具有第二磁區長度,該第一磁區長度大於等於該第二磁區長度。
  5. 如請求項3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機殼更包括連接該第二支撐件的滾柱,且該第一支撐件與該滾柱分別位於該第二支撐件的兩對側,該感磁件接觸該滾柱。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滾柱為磁性滾柱,且該感磁件接觸且吸附於該滾柱,其中該磁性滾柱的磁力大於等於該第二磁區的磁力。
  7. 如請求項5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感磁件具有面向該第一支撐件、該第二支撐件以及該滾柱的多個定位凹部,且該滾柱具有多個定位凸部,該些定位凸部的至少部分耦接於該些定位凹部的至少部分。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當該滾柱為磁性滾柱時,該第二磁區的磁力等於該磁性滾柱的磁力,或者是,該第二磁區的磁力大於該磁性滾柱的磁力且該第一磁區大於該磁性滾柱的磁力。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顯示裝置,更包括貼附於該第二支撐件的磁性膜,且該磁性膜位於該第二支撐件與該感磁件之間,該感磁件接觸並吸附於該磁性膜。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磁性膜自該機殼的該第一側繞過該第三側並延伸至該第二側,且該磁性膜包括:位於該第二側的第一磁性部;以及 連接該第一磁性部的第二磁性部,該第二磁性部自該第二側繞過該第三側並延伸至該第一側,其中該第二磁性部的磁力大於等於該第一磁性部的磁力。
  11. 如請求項9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磁性膜分布於該機殼的該第一側與該第二側,且該磁性膜包括:分布於該第二側的第一磁性部;以及分布於該第一側與第二側的第二磁性部,位於第二側的第二磁性部係連接該第一磁性部,其中該第二磁性部的磁力大於等於該第一磁性部的磁力。
  12. 如請求項10或1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磁性部在該第二支撐件的滑動方向上具有第一分布長度,且該第二磁性部在該第二支撐件的該滑動方向上具有第二分布長度,該第一分布長度大於等於該第二分布長度。
  13. 如請求項10或1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機殼更包括連接該第二支撐件的滾柱,且該第一支撐件與該滾柱分別位於該第二支撐件的兩對側,該感磁件接觸該滾柱。
  14. 如請求項13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滾柱為磁性滾柱,且該感磁件接觸且吸附於該磁性滾柱,其中該磁性滾柱的磁力大於等於該第二磁性部的磁力,且該第二磁性部的磁力大於等於該第一磁性部的磁力。
  15. 如請求項13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感磁件具有面向該第一支撐件、該第二支撐件以及該滾柱的多個定位凹部,且 該滾柱具有多個定位凸部,該些定位凸部的至少部分耦接於該些定位凹部的至少部分。
  16. 如請求項15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當該滾柱為磁性滾柱時,該第二磁性部的磁力等於該磁性滾柱的磁力,或者是,該第二磁性部的磁力大於該磁性滾柱的磁力且該第一磁性部大於該磁性滾柱的磁力。
  17. 如請求項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機殼還具有位於該第一支撐件與該第二支撐件之間的縮放空間,且該機殼更包括設置於該縮放空間內的折疊支撐件,該折疊支撐件的一端連接該第一支撐件,且該折疊支撐件的另一端連接該第二支撐件,其中,在第一模式下,該折疊支撐件處於折疊狀態,並接觸該第一顯示部;以及其中,當該第二支撐件相對於該第一支撐件滑動以轉換至第二模式時,該縮放空間加大,該折疊支撐件被該第二支撐件帶動而展開,並接觸該第一顯示部與該第二顯示部。
  18. 如請求項17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折疊支撐件包括交替排列的多個第一磁性塊與多個第二磁性塊,且相鄰的一該第一磁性塊與一該第二磁性塊彼此相連,每一該第一磁性塊與每一該第二磁性塊皆具有第一磁極與異於該第一磁極的第二磁極,其中,在該第一模式下,一該第一磁性塊的該第二磁極對準並吸附於相鄰的一該第二磁性塊的該第一磁極,一該第一磁性塊 的該第一磁極對準並吸附於相鄰的一該第二磁性塊的該第二磁極;以及其中,在該第二模式下,一該第一磁性塊的該第二磁極對準並吸附於相鄰的一該第二磁性塊的該第一磁極,一該第一磁性塊的該第一磁極分離於相鄰的一該第二磁性塊的該第二磁極。
  19. 如請求項18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折疊支撐件被該第二支撐件帶動而展開,且該相鄰的一該第一磁性塊與一該第二磁性塊之間形成一展開角度。
  20. 如請求項18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一該第一磁性塊的該第二磁極連接相鄰的一該第二磁性塊的該第一磁極,一該第二磁性塊的該第二磁極連接相鄰的一該第一磁性塊的該第二磁極。
  21. 如請求項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支撐件包括第一磁性支撐部、相對於該第一磁性支撐部的第二磁性支撐部以及位於該第一磁性支撐部與該第二磁性支撐部之間的第三磁性支撐部,且該第一磁性支撐部與該第一支撐件之間具有縮放空間,其中,在第一模式下,該第三磁性支撐部位於該縮放空間外,且該第一磁性支撐部與該第二磁性支撐部對該第三磁性支撐部施加磁斥力;以及其中,當該第二支撐件相對於該第一支撐件滑動以轉換至第二模式時,該縮放空間加大,該第三磁性支撐部被該第一磁性支撐部與該第二磁性支撐部的磁斥力推動而滑入該縮放空間,在該 第三磁性支撐部滑入該縮放空間後,該第一磁性支撐部對該第三磁性支撐部施加磁吸力,且該第三磁性支撐部接觸該第二顯示部。
  22. 如請求2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支撐件具有位於該縮放空間內的引導斜面,且該第三磁性支撐部具有與該引導斜面相配合的滑動斜面,其中,在該第一模式下,該滑動斜面分離於該引導斜面;以及其中,當該第二支撐件相對於該第一支撐件滑動以轉換至該第二模式時,該第三磁性支撐部的該滑動斜面接觸該引導斜面,並相對於該引導斜面滑動。
  23. 如請求項2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支撐件具有位於該縮放空間外的第一引導凹槽與位於該縮放空間內的第二引導凹槽,且該第二引導凹槽連接該第一引導凹槽,在該第一模式下,該第三磁性支撐部滑接於該第一引導凹槽,當該第二支撐件相對於該第一支撐件滑動以轉換至該第二模式時,該第三磁性支撐部移出該第一引導凹槽,並滑接於該第二引導凹槽。
  24. 如請求項2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機殼更包括連接件,且該連接件的兩端分別連接該第三磁性支撐部與該第二磁性支撐部。
  25. 如請求項24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三磁性支撐部為永久磁鐵,且該連接件由彈性體構成。
  26. 如請求項24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三磁性支撐部為導體,且該連接件為電力線,該電力線對該第三磁性支撐部通電以產生磁力。
  27. 一種電子設備,包括:主機;以及如請求項1至26中任一項所述的顯示裝置,且該顯示裝置樞接於該主機。
TW110127173A 2020-09-09 2021-07-23 顯示裝置及電子設備 TWI7898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063076341P 2020-09-09 2020-09-09
US63/076,341 2020-09-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11184A TW202211184A (zh) 2022-03-16
TWI789841B true TWI789841B (zh) 2023-01-11

Family

ID=81747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27173A TWI789841B (zh) 2020-09-09 2021-07-23 顯示裝置及電子設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8984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93780A (zh) * 2022-06-29 2024-03-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及显示终端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38328A (zh) * 2012-10-08 2015-08-12 弗莱克英纳宝有限公司 可折叠式电子显示器
TW201643680A (zh) * 2015-04-30 2016-12-16 三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可旋轉顯示裝置
US20180049328A1 (en) * 2016-08-11 2018-02-15 Samsung Display Co., Ltd. Sliding display device
WO2018186631A1 (ko) * 2017-04-02 2018-10-11 주식회사 가난한동지들 롤더블 영상표시장치
US10398048B2 (en) * 2017-09-29 2019-08-27 Lg Display Co., Ltd.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TWM589939U (zh) * 2019-08-22 2020-01-2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38328A (zh) * 2012-10-08 2015-08-12 弗莱克英纳宝有限公司 可折叠式电子显示器
TW201643680A (zh) * 2015-04-30 2016-12-16 三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可旋轉顯示裝置
US20180049328A1 (en) * 2016-08-11 2018-02-15 Samsung Display Co., Ltd. Sliding display device
WO2018186631A1 (ko) * 2017-04-02 2018-10-11 주식회사 가난한동지들 롤더블 영상표시장치
US10398048B2 (en) * 2017-09-29 2019-08-27 Lg Display Co., Ltd.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TWM589939U (zh) * 2019-08-22 2020-01-2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11184A (zh) 2022-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175048A1 (zh) 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1831066B (zh) 多屏幕电子装置
WO2021238958A1 (zh) 电子设备
US10912213B2 (en)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maintaining a folding angle by magnetic force
EP3109847B1 (en) Foldable device
US6262785B1 (en) Portable display device having an expandable screen
US10013020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flexible display
WO2022042394A1 (zh) 伸缩机构及电子设备
CN205657718U (zh) 折叠机构及移动终端
KR20180043441A (ko) 플렉서블 표시 장치
JP7430825B2 (ja) 電子機器
TWI519933B (zh) 具有收納功能的電子裝置
CN106205384A (zh) 可折叠显示装置
WO2020156142A1 (zh) 终端设备
WO2021104024A1 (zh) 电子设备
TWI789841B (zh) 顯示裝置及電子設備
US10061348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O2021196916A1 (zh) 电子设备
WO2023025153A1 (zh)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KR102448355B1 (ko) 폴더블 표시 장치
CN111798753B (zh) 显示装置
WO2023109840A1 (zh) 电子设备
KR100456426B1 (ko) 휴대용 단말기의 대화면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442942B1 (ko) 폴더블 표시 장치
WO2024032498A1 (zh) 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