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87000B - 穩壓器之補償結構 - Google Patents

穩壓器之補償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87000B
TWI787000B TW110147487A TW110147487A TWI787000B TW I787000 B TWI787000 B TW I787000B TW 110147487 A TW110147487 A TW 110147487A TW 110147487 A TW110147487 A TW 110147487A TW I787000 B TWI787000 B TW I78700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mpensation
terminal
polarity
output
primary wind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474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27235A (zh
Inventor
陳裕達
Original Assignee
陳裕達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陳裕達 filed Critical 陳裕達
Priority to TW1101474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87000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70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7000B/zh
Publication of TW2023272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27235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inuous-Control Power Sources That Use Transistors (AREA)
  • Control Of Eletrric Generators (AREA)
  • Oscillators With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為有關一種穩壓器之補償結構,該穩壓器包括供取得輸入電壓的輸入連接端、供取得補償後之輸出電壓的輸出連接端、用於限制補償電流的保護電路模組、用於對輸入電壓進行正向補償或反向補償的補償電路組件、用於控制輸入電壓投入補償電壓的補償控制開關組件、及用於控制補償電壓之極性的極性控制開關組件,並且當補償電壓的極性與輸入電壓相同,則為對輸入電壓正向補償,當補償電壓的極性相反,則為對輸入電壓反向補償,以實現對輸入電壓進行補償調整的動作。

Description

穩壓器之補償結構
本發明為提供一種穩壓器之補償結構,尤指一種結構較為簡便並可對不同電壓進行補償的穩壓器之補償結構。
按,常見交流穩壓器一般會採用常規調整繞組的方式來進行輸出電壓的補償,但是,這種補償方式不可以對較高的輸入電壓進行補償,而且整個電路結構複雜。
因此,在此相關產業內需要具有能經由簡單的結構,來對不同的輸入電壓進行有效補償之動作的穩壓器。
是以,要如何解決上述習用之問題與缺失,即為本發明之申請人與從事此行業之相關廠商所亟欲研究改善之方向所在者。
故,本發明之發明人有鑑於上述缺失,乃蒐集相關資料,經由多方評估及考量,並以從事於此行業累積之多年經驗,經由不斷試作及修改,始設計出此種能夠針對各種電壓進行補償動作的穩壓器之補償結構的發明專利者。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在於:經由補償電路組件、極性控制開關組件、及補償控制開關組件來針對各種類型的電壓進行補償動作。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之穩壓器主要結構包括:一供取得輸入電壓之輸入連接端、一供取得補償後的輸出電壓之輸出連接端、一連接輸出連接端的保護電路模組、一連接輸入連接端及輸出連接端的補償電路組件、一連接補償電路組件的極性控制開關組件、及一連接補償電路組件的補償控制開關組件,其中輸入連接端包含有一第一輸入端、一位於該第一輸入端之側處的第 二輸入端、一位於該第二輸入端之側處的第三輸入端、及一位於該第三輸入端之側處的第四輸入端,而輸出連接端包含有一第一輸出端、一位於該第一輸出端之側處的第二輸出端、一位於該第二輸出端之側處的第三輸出端、及一位於該第三輸出端之側處的第四輸出端,且該第四輸出端及該第四輸入端係相互連通。
該保護電路模組包含有一連接該第一輸出端之第一保護電路、一連接該第二輸出端之第二保護電路、及一連接該第三輸出端之第三保護電路。
該補償電路組件包含有複數第一補償電路模組、複數第二補償電路模組、及複數第三補償電路模組,而各該第一補償電路模組具有一第一初級繞組頭端、一與該第一初級繞組頭端相連接之第一初級繞組尾端、一與該第一初級繞組頭端電性連接之第一次級繞組頭端、及一與該第一次級繞組頭端相連接之第一次級繞組尾端,其中該些第一次級繞組頭端及該些之第一次級繞組尾端係相互串連並與該第一輸入端及該第一輸出端相連接,各該第二補償電路模組具有一第二初級繞組頭端、一與該第二初級繞組頭端相連接之第二初級繞組尾端、一與該第二初級繞組頭端電性連接之第二次級繞組頭端、及一與該第二次級繞組頭端相連接之第二次級繞組尾端,其中該些第二次級繞組頭端及該些第二次級繞組尾端係相互串連並與該第二輸入端及該第二輸出端相連接,各該第三補償電路模組具有一第三初級繞組頭端、一與該第三初級繞組頭端相連接之第三初級繞組尾端、一與該第三初級繞組頭端電性連接之第三次級繞組頭端、及一與該第三次級繞組頭端相連接之第三次級繞組尾端,其中該些第三次級繞組頭端及該些第三次級繞組尾端係相互串連並與該第三輸入端及該第三輸出端相連接。
極性控制開關組件包含有一第一極性控制開關、一第二極性控制開關、及一第三極性控制開關,而該第一極性控制開關包含有一第一極性固定端、一選擇性連接該第一極性固定端之第一極性上選擇端、及一選擇性連接該第一極性固定端之第一極性下選擇端,而該第一初級繞組頭端係與該第一極性固定端相連接,該第一極性上選擇端經由該第一保護電路與該第一輸出端相連接,該第一極性下選擇端係與該第二輸出端或該第四輸出端相連接,該第二極性控制開關包含有一第二極性固定端、一選擇性連接該第二極性固定端之第二極性上選擇端、及一選擇性連接該第二極性固定端之第二極性下選擇端,而該 第二初級繞組頭端係與該第二極性固定端相連接,該第二極性上選擇端經由該第二保護電路與該第二輸出端相連接,該第二極性下選擇端係該第三輸出端或該第四輸出端相連接,該第三極性控制開關包含有一第三極性固定端、一選擇性連接該第三極性固定端之第三極性上選擇端、及一選擇性連接該第三極性固定端之第三極性下選擇端,而該第三初級繞組頭端係與該第三極性固定端相連接,該第三極性上選擇端經由該第三保護電路與該第三輸出端相連接,該第三極性下選擇端係與該第一輸出端或該第四輸出端相連接。
補償控制開關組件包含有複數第一補償控制開關、複數第二補償控制開關、及複數第三補償控制開關,而各該第一補償控制開關包含有一第一補償固定端、一選擇性連接該第一補償固定端之第一補償上選擇端、及一選擇性連接該第一補償固定端之第一補償下選擇端,而各該第一初級繞組尾端係與各該第一補償固定端相連接,該第一補償上選擇端經由該第一保護電路與該第一輸出端相連接,該第一補償下選擇端係與該第二輸出端或該第四輸出端相連接,各該第二補償控制開關包含有一第二補償固定端、一選擇性連接該第二補償固定端之第二補償上選擇端、及一選擇性連接該第二補償固定端之第二補償下選擇端,而各該第二初級繞組尾端係與各該第二補償固定端相連接,該第二補償上選擇端經由該第二保護電路與該第二輸出端相連接,該第二補償下選擇端係與該第三輸出端或該第四輸出端相連接,各該第三補償控制開關包含有一第三補償固定端、一選擇性連接該第三補償固定端之第三補償上選擇端、及一選擇性連接該第三補償固定端之第三補償下選擇端,而各該第三初級繞組尾端係與各該第三補償固定端相連接,該第三補償上選擇端經由該第三保護電路與該第三輸出端相連接,該第三補償下選擇端係與該第一輸出端或該第四輸出端相連接。
藉由上述之結構,能經由輸入連接端接收連接輸入電流,以得到輸入電壓,並利用補償電路組件來輸出補償電壓,以針對輸入電壓進行正向補償或者反向補償,而所述補償控制開關組件能用於控制補償電路組件對輸入電壓投入補償電壓,且極性控制開關組件能用於控制補償電壓的極性。如此當補償電壓的極性與輸入電壓相同,則為對輸入電壓進行正向補償,當補償電壓的極性相反,則為對輸入電壓進行反向補償,最後再經由輸出連接端將上述經由補償後的輸出電壓進行輸出動作。由於上述之補償控制結構,乃通過設置補償 電路組件、補償控制開關組件、及極性控制開關組件的結構,並透過控制補償電路組件的所投入的電壓與極性改變,以實現對輸入電壓的調整,來得到所期望的輸出電壓。
藉由上述技術,可針對穩壓器無法對不同類型的電壓進行補償的問題點加以突破,達到上述優點之實用進步性。
1:輸入連接端
11:第一輸入端
12:第二輸入端
13:第三輸入端
14:第四輸入端
2:輸出連接端
21:第一輸出端
22:第二輸出端
23:第三輸出端
24:第四輸出端
3:補償電路組件
31、31A、31B、31C:第一補償電路模組
311A、311B、311C:第一初級繞組頭端
312A、312B、313B:第一初級繞組尾端
313A、313B、313C:第一次級繞組頭端
314A、314B、314C:第一次級繞組尾端
32、32A、32B、32C:第二補償電路模組
321A、321B、321C:第二初級繞組頭端
322A、322B、322C:第二初級繞組尾端
323A、323B、323C:第二次級繞組頭端
324A、324B、324C:第二次級繞組尾端
33、33A、33B、33C:第三補償電路模組
331A、331B、331C:第三初級繞組頭端
332A、332B、332C:第三初級繞組尾端
333A、333B、333C:第三次級繞組頭端
334A、334B、334C:第三次級繞組尾端
4:極性控制開關組件
41:第一極性控制開關
411:第一極性固定端
412:第一極性上選擇端
413:第一極性下選擇端
42:第二極性控制開關
421:第二極性固定端
422:第二極性上選擇端
423:第二極性下選擇端
43:第三極性控制開關
431:第三極性固定端
432:第三極性上選擇端
433:第三極性下選擇端
5:補償控制開關組件
51A、51B、51C:第一補償控制開關
511A、511B、511C:第一補償固定端
512A、512B、512C:第一補償上選擇端
513A、513B、513C:第一補償下選擇端
52A、52B、52C:第二補償控制開關
521A、521B、521C:第二補償固定端
522A、522B、522C:第二補償上選擇端
523A、523B、523C:第二補償下選擇端
53A、53B、53C:第三補償控制開關
531A、531B、531C:第三補償固定端
532A、532B、532C:第三補償上選擇端
533A、533B、533C:第三補償下選擇端
6:保護電路模組
61:第一保護電路
611:第一保險絲
612:第一電阻
613:第一保護開關
62:第二保護電路
621:第二保險絲
622:第二電阻
623:第二保護開關
63:第三保護電路
631:第三保險絲
632:第三電阻
633:第三保護開關
S:穩壓器
第一圖 係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立體透視圖。
第二圖 係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結構方塊示意圖。
第三圖 係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電路示意圖(一)。
第四圖 係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電路示意圖(二)。
第五圖 係為本發明再一較佳實施例之電路示意圖(一)。
第六圖 係為本發明再一較佳實施例之電路示意圖(二)。
為達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發明所採用之技術手段及構造,茲繪圖就本發明較佳實施例詳加說明其特徵與功能如下,俾利完全了解。
請參閱第一圖至第四圖所示,係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立體透視圖至電路示意圖(二),由圖中可清楚看出該穩壓器S係包括:
一用於取得輸入電壓的輸入連接端1,且輸入連接端1包含有一第一輸入端11、一位於第一輸入端11之側處的第二輸入端12、及一位於第二輸入端12之側處的第三輸入端13;
一用於取得補償後之輸出電壓並連接輸入連接端1的輸出連接端2,且輸出連接端2包含有一第一輸出端21、一位於第一輸出端21之側處的第二輸出端22、及一位於第二輸出端22之側處的第三輸出端23;
一連接輸出連接端2的保護電路模組6,而保護電路模組6包含有一連接第一輸出端21的第一保護電路61、一連接第二輸出端22的第二保護電路62、及一連接第三輸出端23的第三保護電路63;
一連接輸入連接端1及輸出連接端2的補償電路組件3,並針對 該輸入電壓進行正向補償電壓或負向補償電壓,且該補償電路組件3包含有複數第一補償電路模組31、複數第二補償電路模組32、及複數第三補償電路模組33,而各該第一補償電路模組31具有一第一初級繞組頭端311A、311B、311C、一與該第一初級繞組頭端311A、311B、311C相連接之第一初級繞組尾端312A、312B、312C、一與該第一初級繞組頭端311A、311B、311C電性連接之第一次級繞組頭端313A、313B、313C、及一與該第一次級繞組頭端313A、313B、313C相連接之第一次級繞組尾端314A、314B、314C,其中該些第一次級繞組頭端313A、313B、313C及該些第一次級繞組尾端314A、314B、314C係相互串連並與該第一輸入端11及該第一輸出端21相連接,各該第二補償電路模組32具有一第二初級繞組頭端321A、321B、321C、一與該第二初級繞組頭端321A、321B、321C相連接之第二初級繞組尾端322A、322B、322C、一與該第二初級繞組頭端321A、321B、321C電性連接之第二次級繞組頭端323A、323B、323C、及一與該第二次級繞組頭端323A、323B、323C相連接之第二次級繞組尾端324A、324B、324C,其中該些第二次級繞組頭端323A、323B、323C及該些第二次級繞組尾端324A、324B、324C係相互串連並與該第二輸入端12及該第二輸出端22相連接,各該第三補償電路模組33具有一第三初級繞組頭端331A、331B、331C、一與該第三初級繞組頭端331A、331B、331C相連接之第三初級繞組尾端332A、332B、332C、一與該第三初級繞組頭端331A、331B、331C電性連接之第三次級繞組頭端333A、333B、333C、及一與該第三次級繞組頭端333A、333B、333C相連接之第三次級繞組尾端334A、334B、334C,其中該些第三次級繞組頭端333A、333B、333C及該些第三次級繞組尾端334A、334B、334C係相互串連並與該第三輸入端13及該第三輸出端23相連接;
一連接補償電路組件3及保護電路模組6的極性控制開關組件4,且該極性控制開關組件4包含有一第一極性控制開關41、一第二極性控制開關42、及一第三極性控制開關43,而該第一極性控制開關41包含有一 第一極性固定端411、一選擇性連接該第一極性固定端411之第一極性上選擇端412、及一選擇性連接該第一極性固定端411之第一極性下選擇端413,而該第一初級繞組頭端311A、311B、311C係與該第一極性固定端411相連接,該第一極性上選擇端412經由該第一保護電路61與該第一輸出端21相連接,該第一極性下選擇端413係與該第二輸出端22相連接,該第二極性控制開關42包含有一第二極性固定端421、一選擇性連接該第二極性固定端421之第二極性上選擇端422、及一選擇性連接該第二極性固定端421之第二極性下選擇端423,而該第二初級繞組頭端321A、321B、321C係與該第二極性固定端421相連接,該第二極性上選擇端422經由該第二保護電路62與該第二輸出端22相連接,該第二極性下選擇端423係與該第三輸出端23相連接,該第三極性控制開關43包含有一第三極性固定端431、一選擇性連接該第三極性固定端431之第三極性上選擇端432、及一選擇性連接該第三極性固定端431之第三極性下選擇端433,而該第三初級繞組頭端331A、331B、331C係與該第三極性固定端431相連接,該第三極性上選擇端432經由該第三保護電路63與該第三輸出端23相連接,該第三極性下選擇端433係與該第一輸出端21相連接;
一連接補償電路組件3及保護電路模組6的補償控制開關組件5,且該補償控制開關組件5包含有複數第一補償控制開關51A、51B、51C、複數第二補償控制開關52A、52B、52C、及複數第三補償控制開關53A、53B、53C,而各該第一補償控制開關51A、51B、51C包含有一第一補償固定端511A、511B、511C、一選擇性連接該第一補償固定端511A、511B、511C之第一補償上選擇端512A、512B、512C、及一選擇性連接該第一補償固定端511A、511B、511C之第一補償下選擇端513A、513B、513C,而各該第一初級繞組尾端312A、312B、312C係與各該第一補償固定端511A、511B、511C相連接,該第一補償上選擇端512A、512B、512C經由該第一保護電路61與該第一輸出端21相連接,該第一補償下選擇端513A、513B、513C係與該第二輸出端22相連接,各該第二補償控制開關52A、52B、52C包含有一第二補償固定端521 A、521B、521C、一選擇性連接該第二補償固定端521A、521B、521C之第二補償上選擇端522A、522B、522C、及一選擇性連接該第二補償固定端521A、521B、521C之第二補償下選擇端523A、523B、523C,而各該第二初級繞組尾端322A、322B、322C係與各該第二補償固定端521A、521B、521C相連接,該第二補償上選擇端522A、522B、522C經由該第二保護電路62與該第二輸出端22相連接,該第二補償下選擇端523A、523B、523C係與該第三輸出端23相連接,各該第三補償控制開關53A、53B、53C包含有一第三補償固定端531A、531B、531C、一選擇性連接該第三補償固定端531A、531B、531C之第三補償上選擇端532A、532B、532C、及一選擇性連接該第三補償固定端531A、531B、531C之第三補償下選擇端533A、533B、533C,而各該第三初級繞組尾端332A、332B、332C係與各該第三補償固定端531A、531B、531C相連接,該第三補償上選擇端532A、532B、532C經由該第三保護電路63與該第三輸出端23相連接,該第三補償下選擇端533A、533B、533C係與該第一輸出端21相連接。
藉由上述之結構,本案之主要運作原理為,經由輸入連接端1接收輸入的電流,以取得輸入電壓,再經由補償電路組件3針對輸入電壓進行正向補償電壓或反向補償電壓,以及經由補償控制開關組件5控制補償電路組件3的補償電壓,而在補償前,會利用極性控制開關組件4控制補償電壓的極性,當補償電壓的極性與輸入電壓相同,則為對輸入電壓正向補償,當補償電壓的極性相反,則為對輸入電壓反向補償,最後再由輸出連接端2接收經過補償後的輸出電壓。
如此,當上述之補償控制動作在運行時,輸入電壓通過輸入連接端1進入到本案之補償控制結構之中。同時,還可透過外部的控制機構來控制輸入到輸入連接端1中的輸入電壓(例如控制開關)。其中的補償電路組件3已事先設定好對應的匝數比。而上述之補償電壓的投入狀態,是由補償控制開關組件5所決定。而補償電路組件3,其可以有多個補償變壓器所構成,自然補償控制開關組件5也是可以由多個控制開關所構成。多個補償控制開關能與多個補償變壓器一一對應。極性控制開關組件4則是對補償變壓器組進行極性控 制。從而改變補償電路組件3所產生的補償電壓的極性,藉此決定是對輸入電壓進行正向補償還是反向補償,判斷標準則為,當補償電壓的極性與輸入電壓相同,則為對輸入電壓正向補償,當補償電壓的極性相反,則為對輸入電壓反向補償。
如此就能當輸入電壓低於所期待的輸出電壓時,則對輸入電壓進行正向補償,從而使得輸入電壓與補償電壓進行疊加,藉此得到所期待的輸出電壓。當輸入電壓高於期待的輸出電壓時,則需要對輸入電壓進行反向補償,從而使得輸入電壓與反向補償電壓進行部分電壓抵消,從而得到所期待的輸出電壓。
因此本案能經由補償電路組件3、補償控制開關組件5和極性控制開關組件4之結構,通過控制補償電路組件3的投入,和極性改變,以實現對輸入電壓的調整,以得到所期待的輸出電壓。
而本實施例之詳細結構將以三相交流電中的三角形接法(△)作為舉例,且詳細之結構與作動則如下所述:
使用者可配合第三圖及第四圖所示,第一補償電路模組31A、31B、31C、第二補償電路模組32A、32B、32C、及第三補償電路模組33A、33B、33C之數量皆以三個作為舉例,即代表各有三組補償變壓器,而各第一補償電路模組31A、31B、31C具有第一初級繞組頭端311A、311B、311C、與該第一初級繞組頭端311A、311B、311C相連接之第一初級繞組尾端312A、312B、312C、與該第一初級繞組頭端311A、311B、311C電性連接之第一次級繞組頭端313A、313B、313C、及與該第一次級繞組頭端313A、313B、313C相連接之第一次級繞組尾端314A、314B、314C,其中第一次級繞組頭端313A、313B、313C及第一次級繞組尾端314A、314B、314C係相互串連並與該第一輸入端11及該第一輸出端21相連接(串聯方式為,第一次級繞組頭端313A連接第一輸入端11,第一次級繞組頭端313A連接第一次級繞組尾端314A,第一次級繞組尾端314A連接第一次級繞組頭端313B,第一次級繞組頭端313B連接第一次級繞組尾端314B,第一次級繞組尾端314B連接第一次級繞組頭端313C,第一次級繞組頭端313C連接第一次級繞組尾端314 C,第一次級繞組尾端314C連接第一輸出端21)。
各第二補償電路模組32A、32B、32C具有第二初級繞組頭端321A、321B、321C、與該第二初級繞組頭端321A、321B、321C相連接之第二初級繞組尾端322A、322B、322C、與該第二初級繞組頭端321A、321B、321C電性連接之第二次級繞組頭端323A、323B、323C、及與該第二次級繞組頭端323A、323B、323C相連接之第二次級繞組尾端324A、324B、324C,其中該些第二次級繞組頭端323A、323B、323C及該些第二次級繞組尾端324A、324B、324C係相互串連並與該第二輸入端12及該第二輸出端22相連接,其串連方式與第一補償電路模組31A、31B、31C相似,故不再贅述。
各第三補償電路模組33A、33B、33C具有第三初級繞組頭端331A、331B、331C、與該第三初級繞組頭端331A、331B、331C相連接之第三初級繞組尾端332A、332B、332C、與該第三初級繞組頭端331A、331B、331C電性連接之第三次級繞組頭端333A、333B、333C、及與該第三次級繞組頭端333A、333B、333C相連接之第三次級繞組尾端334A、334B、334C,其中該些第三次級繞組頭端333A、333B、333C及該些第三次級繞組尾端334A、334B、334C係相互串連並與該第三輸入端13及該第三輸出端23相連接,其串連方式與第一補償電路模組31A、31B、31C相似,故不再贅述。
而上述之第一初級繞組頭端311A、311B、311C會與第一極性固定端411,第二初級繞組頭端321A、321B、321C會與該第二極性固定端421相連接,第三初級繞組頭端331A、331B、331C會與該第三極性固定端431相連接。
而第一補償控制開關51A、51B、51C、第二補償控制開關52A、52B、52C、及第三補償控制開關53A、53B、53C皆以三組作為舉例,其中各第一補償控制開關51A、51B、51C包含有第一補償固定端511A、511B、511C、選擇性連接該第一補償固定端511A、511B、511C之第一補償上選擇端512A、512B、5 12C、及選擇性連接該第一補償固定端511A、511B、511C之第一補償下選擇端513A、513B、513C,而第一初級繞組尾端312A會與第一補償固定端511A相連接,第一初級繞組尾端312B會與第一補償固定端511B相連接,第一初級繞組尾端312C會與第一補償固定端511C相連接,該第一補償上選擇端512A、512B、512C皆經由該第一保護電路61與該第一輸出端21相連接,該第一補償下選擇端513A、513B、513C皆與該第二輸出端22相連接。
各第二補償控制開關52A、52B、52C包含有第二補償固定端521A、521B、521C、選擇性連接該第二補償固定端521A、521B、521C之第二補償上選擇端522A、522B、522C、及選擇性連接該第二補償固定端521A、521B、521C之第二補償下選擇端523A、523B、523C,而第二初級繞組尾端322A係與第二補償固定端521A相連接,第二初級繞組尾端322B係與第二補償固定端521B相連接,第二初級繞組尾端322C係與第二補償固定端521C相連接,該第二補償上選擇端522A、522B、522C皆經由該第二保護電路62與該第二輸出端22相連接,該第二補償下選擇端523A、523B、523C皆與該第三輸出端23相連接。
各第三補償控制開關53A、53B、53C包含有一第三補償固定端531A、531B、531C、一選擇性連接該第三補償固定端531A、531B、531C之第三補償上選擇端532A、532B、532C、及一選擇性連接該第三補償固定端531A、531B、531C之第三補償下選擇端533A、533B、533C,而第三初級繞組尾端332A係與各該第三補償固定端531A相連接,第三初級繞組尾端332B係與各該第三補償固定端531B相連接,第三初級繞組尾端332C係與各該第三補償固定端531C相連接,該第三補償上選擇端532A、532B、532C皆經由該第三保護電路63與該第三輸出端23相連接,該第三補償下選擇端533A、533B、533C皆與該第一輸出端21相連接。
且第一保護電路61具有一連接該第一輸出端21之第一保險絲611、一連接該第一保險絲611之第一電阻612、及一連接該第一保險絲611及該第一電阻612之第一保護開關613,其中該第一保護開關6 13係與該第一極性上選擇端412及各該第一補償上選擇端512A、512B、512C相連接,第二保護電路62具有一連接該第二輸出端22之第二保險絲621、一連接該第二保險絲621之第二電阻622、及一連接該第二保險絲621及該第二電阻622之第二保護開關623,其中該第二保護開關623係與該第二極性上選擇端422及各該第二補償上選擇端522相連接,第三保護電路63具有一連接該第三輸出端23之第三保險絲631、一連接該第三保險絲631之第三電阻632、及一連接該第三保險絲631及該第三電阻632之第三保護開關633,其中該第三保護開關633係與該第三極性上選擇端432及各該第三補償上選擇端532相連接。
其中保護電路模組6的工作原理為,當補償電壓並沒有投入的時候,透過第一電阻612、第二電阻622、及第三電阻632對補償電路組件3中的各個補償變壓器進行限流,從而使得流經過各個補償變壓器的電流值較小。如此利用對補償變壓器的電流進行限制,讓在投入補償電壓的瞬間,補償變壓器不會產生過大感應電動勢。
而當投入補償電壓之後,會閉合第一保護開關613、第二保護開關623、及第三保護開關633,以對第一電阻612、第二電阻622、及第三電阻632產生短路,排除掉第一電阻612、第二電阻622、及第三電阻632的電流限制,使得補償變壓器可以以正常功率進行工作。而第一保險絲611、第二保險絲621、即第三保險絲631則可以在流經補償變壓器的電流過大時,及時斷開以保護各個補償變壓器。
經由上述之結構,當輸出連接端2希望得到的輸出電壓為220V,可配合下述表1所示,以了解本案之技術:
Figure 110147487-A0101-12-0011-1
Figure 110147487-A0101-12-0012-2
上述之表1中,K1表示極性控制開關組件4中的連通狀態,K2表示第一補償電路模組31A、第二補償電路模組32A、及第三補償電路模組33A的連通狀態,K3表示第一補償電路模組31B、第二補償電路模組32B、及第三補償電路模組33B的連通狀態,K4表示第一補償電路模組31C、第二補償電路模組32C、及第三補償電路模組33C的連通狀態,K5則為第一保護開關613、第二保護開關623、及第三保護開關633的連通狀態。
若於表1中顯示為0時,代表各開關中的固定端會與上選擇端相連接,顯示為1時,則代表各開關中的固定端會與下選擇端相連接,例如,若K1顯示為0時,則第一極性固定端411會與第一極性上選擇端412連接、第二極性固定端421會與第二極性上選擇端422連接、第三極性固定端431會與第三極性上選端連接,若K1顯示為0時,則第一極性固定端411會與第一極性下選擇端413連接、第二極性固定端421會與第二極性下選擇端423連接、第三極性固定端431會與第三極性下選端連接。
且於本實施例中,第一補償電路模組31A中,第一初級繞組頭端311A及第一初級繞組尾端312A之間的第一初級繞組,與第一次級繞組頭端313A及第一次級繞組尾端314A之間的第一次級繞組之匝數比為220:4,代表於第一初級繞組輸入220V的交流電時,會於第一次級繞組處輸出4V的交流電。
第一補償電路模組31B中,第一初級繞組頭端311B及第一初級繞組尾端312B之間的第一初級繞組,與第一次級繞組頭端313B及第一次級繞組尾端314B之間的第一次級繞組之匝數比為220:8,代表於第一 初級繞組輸入220V的交流電時,會於第一次級繞組處輸出8V的交流電。
第一補償電路模組31C中,第一初級繞組頭端311C及第一初級繞組尾端312C之間的第一初級繞組,與第一次級繞組頭端313C及第一次級繞組尾端314C之間的第一次級繞組之匝數比為220:16,代表於第一初級繞組輸入220V的交流電時,會於第一次級繞組處輸出16V的交流電。
第二補償電路模組32A中,第二初級繞組頭端321A及第二初級繞組尾端322A之間的第二初級繞組,與第二次級繞組頭端323A及第二次級繞組尾端324A之間的第二次級繞組之匝數比為220:4,代表於第二初級繞組輸入220V的交流電時,會於第二次級繞組處輸出4V的交流電。
第二補償電路模組32B中,第二初級繞組頭端321B及第二初級繞組尾端322B之間的第二初級繞組,與第二次級繞組頭端323B及第二次級繞組尾端324B之間的第二次級繞組之匝數比為220:8,代表於第二初級繞組輸入220V的交流電時,會於第二次級繞組處輸出8V的交流電。
第二補償電路模組32C中,第二初級繞組頭端321C及第二初級繞組尾端322C之間的第二初級繞組,與第二次級繞組頭端323C及第二次級繞組尾端324C之間的第二次級繞組之匝數比為220:16,代表於第二初級繞組輸入220V的交流電時,會於第二次級繞組處輸出16V的交流電。
第三補償電路模組33A中,第三初級繞組頭端331A及第三初級繞組尾端332A之間的第三初級繞組,與第三次級繞組頭端333A及第三次級繞組頭端334A之間的第三次級繞組之匝數比為220:4,代表於第三初級繞組輸入220V的交流電時,會於第三次級繞組處輸出4V的交流電。
第三補償電路模組33B中,第三初級繞組頭端331B及第三初級繞組尾端332B之間的第三初級繞組,與第三次級繞組頭端333B及第三次級繞組頭端334B之間的第三次級繞組之匝數比為220:8,代表於第三初級繞組輸入220V的交流電時,會於第三次級繞組處輸出8V的交流電。
第三補償電路模組33C中,第三初級繞組頭端331C及第三初級繞組尾端332C之間的第三初級繞組,與第三次級繞組頭端333C及第三次級繞組頭端334C之間的第三次級繞組之匝數比為220:16,代表於第三初級繞組輸入220V的交流電時,會於第三次級繞組處輸出16V的交流電。
如此若輸入電壓為192V時,此時K1的狀態為0、K2的狀態為1、K3 的狀態為1、及K4的狀態為1,而因為K5乃第一保護開關613、第二保護開關623、及第三保護開關633的連通狀態,因此會在K1、K2、K3、及K4控制完畢後,才會進行控制,以保證在投入補償電壓前,能對流經連接補償電路組件3中的電流進行限制,並於正常狀態下,K5會處於1的狀態。
當K1為0時,即代表極性控制開關組件4檢測到的補償電壓與輸入電壓的極性相同,因此會對輸入電壓進行正向的補償。所以當K2為1時,第一補償電路模組31A、第二補償電路模組32A、及第三補償電路模組33A則會對輸入電壓進行正向補償,由於第一補償電路模組31A、第二補償電路模組32A、及第三補償電路模組33A的匝數比皆為220:4,因此其中任一的補償量皆為3.49V,計算方式為:192V(輸入電壓)*8/220(匝數比),即可得到補償電壓為3.49V。
當K3為1時,第一補償電路模組31B、第二補償電路模組32B、及第三補償電路模組33B則會對輸入電壓進行正向補償,由於第一補償電路模組31B、第二補償電路模組32B、及第三補償電路模組33B的匝數比皆為220:8,因此其中任一的補償量皆為6.98V,計算方式為:192V(輸入電壓)*8/220(匝數比),即可得到補償電壓為6.98V。
當K4為1時,第一補償電路模組31C、第二補償電路模組32C、及第三補償電路模組33C則會對輸入電壓進行正向補償,由於第一補償電路模組31C、第二補償電路模組32C、及第三補償電路模組33C的匝數比皆為220:16,因此其中任一的補償量皆為13.96V,計算方式為:192V(輸入電壓)*16/220(匝數比),即可得到補償電壓為13.96V。
經由上述之補償電壓的疊加後,即可得到216.43V的輸出電壓(計算方式為192V+3.49V+6.98V+13.96V=216.43V),而此輸出電壓與目標的輸出電壓220V之偏差僅為1.6%,符合工程電壓規範上的要求(正常電壓規範偏差值約在±5%)。
若輸入電壓為247V時,此時K1的狀態為1、K2的狀態為1、K3的狀態為0、及K4的狀態為0,而K5同樣乃第一保護開關613、第二保護開關623、及第三保護開關633的連通狀態,因此會在K1、K2、K3、及K4控制完畢後,才會進行控制,以保證在投入補償電壓前,能對流經連接補償電路組件3中的電流進行限制,並於正常狀態下,K5會處於1的狀態。
當K1為1時,即代表極性控制開關組件4檢測到的補償電壓與輸入電壓的極性相反,因此會對輸入電壓進行反向的補償。此時因為K2同樣為1,因此第一補償電路模組31A、第二補償電路模組32A、及第三補償電路模組33A不會對輸入電壓進行反向補償。
此時的當K3為0,因此能產生反向的補償,所以第一補償電路模組31B、第二補償電路模組32B、及第三補償電路模組33B則會對輸入電壓進行反向補償,由於第一補償電路模組31B、第二補償電路模組32B、及第三補償電路模組33B的匝數比皆為220:8,因此其中任一的補償量皆為8.98V,計算方式為:247V(輸入電壓)*8/220(匝數比),即可得到補償電壓為8.98V。
此時的當K4為0,因此能產生反向的補償,第一補償電路模組31C、第二補償電路模組32C、及第三補償電路模組33C則會對輸入電壓進行反向補償,由於第一補償電路模組31C、第二補償電路模組32C、及第三補償電路模組33C的匝數比皆為220:16,因此其中任一的補償量皆為17.96V,計算方式為:247V(輸入電壓)*16/220(匝數比),即可得到補償電壓為17.96V。
經由上述之補償電壓的反向疊加後,即可得到220.06V的輸出電壓(計算方式為247V-8.98V-17.96V=220.06V),而此輸出電壓與目標的輸出電壓220V之偏差僅為0.02%,符合工程電壓規範上的要求(正常電壓規範偏差值約在±5%)。
而表1中的其餘輸入電壓之計算方式,皆與上述之計算原理相同,故不再贅述,如此本案即能經由上述之運作方式,來針對各類型的輸入電壓進行補償動作。
再請同時配合參閱第五圖及第六圖所示,係為本發明再一較佳實施例之電路示意圖(一)及電路示意圖(二),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實施例與上述實施例為大同小異,僅於本實施例中,該輸入連接端1包含有一第一輸入端11、一位於該第一輸入端11之側處的第二輸入端12、一位於該第二輸入端12之側處的第三輸入端13、及一位於該第三輸入端13之側處的第四輸入端14,而輸出連接端2包含有一第一輸出端21、一位於該第一輸出端21之側處的第二輸出端22、一位於該第二輸出端22之側處的第三輸出端 23、及一位於該第三輸出端23之側處的第四輸出端24,且該第四輸出端24及該第四輸入端14係相互連通。
而本實施例乃採用星型接法(Y)作為舉例,因此該第四輸出端24及該第四輸入端14會作為地線相互連接。
而第一極性控制開關41中的第一極性下選擇端413會與該第四輸出端24相連接,第二極性控制開關42中的第二極性下選擇端423會與該第四輸出端24相連接,第三極性控制開關43中的第三極性下選擇端433會與該第四輸出端24相連接。
第一補償電路模組31A、31B、31C、第二補償電路模組32A、32B、32C、及第三補償電路模組33A、33B、33C之數量同樣以三個作為舉例,第一補償控制開關51A、51B、51C、第二補償控制開關52A、52B、52C、及第三補償控制開關53A、53B、53C也以三組作為舉例。
其中,第一初級繞組尾端312A會與第一補償固定端511A相連接,第一初級繞組尾端312B會與第一補償固定端511B相連接,第一初級繞組尾端312C會與第一補償固定端511C相連接,該第一補償上選擇端512A、512B、512C皆經由該第一保護電路61與該第一輸出端21相連接,該第一補償下選擇端513A、513B、513C皆與該第四輸出端24相連接。
第二初級繞組尾端322A係與第二補償固定端521A相連接,第二初級繞組尾端322B係與第二補償固定端521B相連接,第二初級繞組尾端322C係與第二補償固定端521C相連接,該第二補償上選擇端522A、522B、522C皆經由該第二保護電路62與該第二輸出端22相連接,該第二補償下選擇端523A、523B、523C皆與該第四輸出端24相連接。
第三初級繞組尾端332A係與各該第三補償固定端531A相連接,第三初級繞組尾端332B係與各該第三補償固定端531B相連接,第三初級繞組尾端332C係與各該第三補償固定端531C相連接,該第三補償上選擇端532A、532B、532C皆經由該第三保護電路63與該第三輸出端23相連接,該第三補償下選擇端533A、533B、533C皆與 該第一輸出端21相連接。
如此於本實施例中,當輸出連接端2希望得到的輸出電壓同樣為220V時,可配合下述表2所示,以了解本案之技術:
Figure 110147487-A0101-12-0017-3
由上表可得知,本實施例之計算方式於前述實施例相同,即表示於表2中,K1表示極性控制開關組件4中的連通狀態,K2表示第一補償電路模組31A、第二補償電路模組32A、及第三補償電路模組33A的連通狀態,K3表示第一補償電路模組31B、第二補償電路模組32B、及第三補償電路模組33B的連通狀態,K4表示第一補償電路模組31C、第二補償電路模組32C、及第三補償電路模組33C的連通狀態,K5則為第一保護開關613、第二保護開關623、及第三保護開關633的連通狀態。
計算方式亦和前述實施例相同,第一補償電路模組31A中,第一初級繞組頭端311A及第一初級繞組尾端312A之間的第一初級繞組,與第一次級繞組頭端313A及第一次級繞組尾端314A之間的第一次級繞組之匝數比為220:4,代表於第一初級繞組輸入220V的交流電時,會於第一次 級繞組處輸出4V的交流電。
第一補償電路模組31B中,第一初級繞組頭端311B及第一初級繞組尾端312B之間的第一初級繞組,與第一次級繞組頭端313B及第一次級繞組尾端314B之間的第一次級繞組之匝數比為220:8,代表於第一初級繞組輸入220V的交流電時,會於第一次級繞組處輸出8V的交流電。
第一補償電路模組31C中,第一初級繞組頭端311C及第一初級繞組尾端312C之間的第一初級繞組,與第一次級繞組頭端313C及第一次級繞組尾端314C之間的第一次級繞組之匝數比為220:16,代表於第一初級繞組輸入220V的交流電時,會於第一次級繞組處輸出16V的交流電。
第二補償電路模組32A中,第二初級繞組頭端321A及第二初級繞組尾端322A之間的第二初級繞組,與第二次級繞組頭端323A及第二次級繞組尾端324A之間的第二次級繞組之匝數比為220:4,代表於第二初級繞組輸入220V的交流電時,會於第二次級繞組處輸出4V的交流電。
第二補償電路模組32B中,第二初級繞組頭端321B及第二初級繞組尾端322B之間的第二初級繞組,與第二次級繞組頭端323B及第二次級繞組尾端324B之間的第二次級繞組之匝數比為220:8,代表於第二初級繞組輸入220V的交流電時,會於第二次級繞組處輸出8V的交流電。
第二補償電路模組32C中,第二初級繞組頭端321C及第二初級繞組尾端322C之間的第二初級繞組,與第二次級繞組頭端323C及第二次級繞組尾端324C之間的第二次級繞組之匝數比為220:16,代表於第二初級繞組輸入220V的交流電時,會於第二次級繞組處輸出16V的交流電。
第三補償電路模組33A中,第三初級繞組頭端331A及第三初級繞組尾端332A之間的第三初級繞組,與第三次級繞組頭端333A及第三次級繞組頭端334A之間的第三次級繞組之匝數比為220:4,代表於第三初級繞組輸入220V的交流電時,會於第三次級繞組處輸出4V的交流電。
第三補償電路模組33B中,第三初級繞組頭端331B及第三初級繞組尾端332B之間的第三初級繞組,與第三次級繞組頭端333B及第三次級繞組頭端334B之間的第三次級繞組之匝數比為220:8,代表於第三初級繞組輸入220V的交流電時,會於第三次級繞組處輸出8V的交流電。
第三補償電路模組33C中,第三初級繞組頭端331C及第三 初級繞組尾端332C之間的第三初級繞組,與第三次級繞組頭端333C及第三次級繞組頭端334C之間的第三次級繞組之匝數比為220:16,代表於第三初級繞組輸入220V的交流電時,會於第三次級繞組處輸出16V的交流電。
如此若輸入電壓為192V時,此時K1的狀態為0、K2的狀態為1、K3的狀態為1、及K4的狀態為1,而因為K5乃第一保護開關613、第二保護開關623、及第三保護開關633的連通狀態,因此會在K1、K2、K3、及K4控制完畢後,才會進行控制,以保證在投入補償電壓前,能對流經連接補償電路組件3中的電流進行限制,並於正常狀態下,K5會處於1的狀態。
當K1為0時,即代表極性控制開關組件4檢測到的補償電壓與輸入電壓的極性相同,因此會對輸入電壓進行正向的補償。所以當K2為1時,第一補償電路模組31A、第二補償電路模組32A、及第三補償電路模組33A則會對輸入電壓進行正向補償,由於第一補償電路模組31A、第二補償電路模組32A、及第三補償電路模組33A的匝數比皆為220:4,因此其中任一的補償量皆為3.49V,計算方式為:192V(輸入電壓)*8/220(匝數比),即可得到補償電壓為3.49V。
當K3為1時,第一補償電路模組31B、第二補償電路模組32B、及第三補償電路模組33B則會對輸入電壓進行正向補償,由於第一補償電路模組31B、第二補償電路模組32B、及第三補償電路模組33B的匝數比皆為220:8,因此其中任一的補償量皆為6.98V,計算方式為:192V(輸入電壓)*8/220(匝數比),即可得到補償電壓為6.98V。
當K4為1時,第一補償電路模組31C、第二補償電路模組32C、及第三補償電路模組33C則會對輸入電壓進行正向補償,由於第一補償電路模組31C、第二補償電路模組32C、及第三補償電路模組33C的匝數比皆為220:16,因此其中任一的補償量皆為13.96V,計算方式為:192V(輸入電壓)*16/220(匝數比),即可得到補償電壓為13.96V。
經由上述之補償電壓的疊加後,即可得到216.43V的輸出電壓(計算方式為192V+3.49V+6.98V+13.96V=216.43V),而此輸出電壓與目標的輸出電壓220V之偏差僅為1.6%,符合工程電壓規範上的要求(正常電壓規範偏差值約在±5%)。
若輸入電壓為247V時,此時K1的狀態為1、K2的狀態為1、K3的狀 態為0、及K4的狀態為0,而K5同樣乃第一保護開關613、第二保護開關623、及第三保護開關633的連通狀態,因此會在K1、K2、K3、及K4控制完畢後,才會進行控制,以保證在投入補償電壓前,能對流經連接補償電路組件3中的電流進行限制,並於正常狀態下,K5會處於1的狀態。
當K1為1時,即代表極性控制開關組件4檢測到的補償電壓與輸入電壓的極性相反,因此會對輸入電壓進行反向的補償。此時因為K2同樣為1,因此第一補償電路模組31A、第二補償電路模組32A、及第三補償電路模組33A不會對輸入電壓進行反向補償。
此時的當K3為0,因此能產生反向的補償,所以第一補償電路模組31B、第二補償電路模組32B、及第三補償電路模組33B則會對輸入電壓進行反向補償,由於第一補償電路模組31B、第二補償電路模組32B、及第三補償電路模組33B的匝數比皆為220:8,因此其中任一的補償量皆為8.98V,計算方式為:247V(輸入電壓)*8/220(匝數比),即可得到補償電壓為8.98V。
此時的當K4為0,因此能產生反向的補償,第一補償電路模組31C、第二補償電路模組32C、及第三補償電路模組33C則會對輸入電壓進行反向補償,由於第一補償電路模組31C、第二補償電路模組32C、及第三補償電路模組33C的匝數比皆為220:16,因此其中任一的補償量皆為17.96V,計算方式為:247V(輸入電壓)*16/220(匝數比),即可得到補償電壓為17.96V。
經由上述之補償電壓的反向疊加後,即可得到220.06V的輸出電壓(計算方式為247V-8.98V-17.96V=220.06V),而此輸出電壓與目標的輸出電壓220V之偏差僅為0.02%,符合工程電壓規範上的要求(正常電壓規範偏差值約在±5%)。
由此可知,不論是經由何種三相接法(三角形接法(△)或星型接法(Y)),皆可達到本案之技術內容,以代表本案之三相接法並不設限。
惟,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非因此即侷限本發明之專利範圍,故舉凡運用本發明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為之簡易修飾及等效結構變化,均應同理包含於本發明之專利範圍內,合予陳明。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穩壓器之補償結構於使用時,為確實能達到 其功效及目的,故本發明誠為一實用性優異之發明,為符合發明專利之申請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請,盼 審委早日賜准本發明,以保障發明人之辛苦發明,倘若 鈞局審委有任何稽疑,請不吝來函指示,發明人定當竭力配合,實感德便。
1:輸入連接端
2:輸出連接端
3:補償電路組件
4:極性控制開關組件
5:補償控制開關組件
6:保護電路模組
S:穩壓器

Claims (8)

  1. 一種穩壓器之補償結構,該穩壓器主要包含:
    一輸入連接端,該輸入連接端係供取得輸入電壓,且該輸入連接端包含有一第一輸入端、一位於該第一輸入端之側處的第二輸入端、及一位於該第二輸入端之側處的第三輸入端;
    一輸出連接端,該輸出連接端係供取得補償後之輸出電壓,且該輸出連接端包含有一第一輸出端、一位於該第一輸出端之側處的第二輸出端、及一位於該第二輸出端之側處的第三輸出端;
    一保護電路模組,該保護電路模組係連接該輸出連接端,該保護電路模組包含有一連接該第一輸出端之第一保護電路、一連接該第二輸出端之第二保護電路、及一連接該第三輸出端之第三保護電路;
    一補償電路組件,該補償電路組件係連接該輸入連接端及該輸出連接端,並針對該輸入電壓進行正向補償電壓或負向補償電壓,且該補償電路組件包含有複數第一補償電路模組、複數第二補償電路模組、及複數第三補償電路模組,而各該第一補償電路模組具有一第一初級繞組頭端、一與該第一初級繞組頭端相連接之第一初級繞組尾端、一與該第一初級繞組頭端電性連接之第一次級繞組頭端、及一與該第一次級繞組頭端相連接之第一次級繞組尾端,其中該些第一次級繞組頭端及該些第一次級繞組尾端係相互串連並與該第一輸入端及該第一輸出端相連接,各該第二補償電路模組具有一第二初級繞組頭端、一與該第二初級繞組頭端相連接之第二初級繞組尾端、一與該第二初級繞組頭端電性連接之第二次級繞組頭端、及一與該第二次級繞組頭端相連接之第二次級繞組尾端,其中該些第二次級繞組頭端及該些第二次級繞組尾端係相互串連並與該第二輸入端及該第二輸出端相連接,各該第三補償電路模組具有一第三初級繞組頭端、一與該第三初級繞組頭端相連接之第三初級繞組尾端、一與該第三初級繞組頭端電性連接之第三次級繞組頭端、及一與該第三次級繞組頭端相連接之第三次級繞組尾端,其中該些第三次級繞組頭端及該些第三次級繞組尾端係相互串連並與該第三輸入端及該第三輸出端相連接;
    一極性控制開關組件,該極性控制開關組件係連接該補償電路組件,且該極性控制開關組件包含有一第一極性控制開關、一第二極性控制開關、及一第 三極性控制開關,而該第一極性控制開關包含有一第一極性固定端、一選擇性連接該第一極性固定端之第一極性上選擇端、及一選擇性連接該第一極性固定端之第一極性下選擇端,而該第一初級繞組頭端係與該第一極性固定端相連接,該第一極性上選擇端經由該第一保護電路與該第一輸出端相連接,該第一極性下選擇端係與該第二輸出端相連接,該第二極性控制開關包含有一第二極性固定端、一選擇性連接該第二極性固定端之第二極性上選擇端、及一選擇性連接該第二極性固定端之第二極性下選擇端,而該第二初級繞組頭端係與該第二極性固定端相連接,該第二極性上選擇端經由該第二保護電路與該第二輸出端相連接,該第二極性下選擇端係與該第三輸出端相連接,該第三極性控制開關包含有一第三極性固定端、一選擇性連接該第三極性固定端之第三極性上選擇端、及一選擇性連接該第三極性固定端之第三極性下選擇端,而該第三初級繞組頭端係與該第三極性固定端相連接,該第三極性上選擇端經由該第三保護電路與該第三輸出端相連接,該第三極性下選擇端係與該第一輸出端相連接;及
    一補償控制開關組件,該補償控制開關組件係連接該補償電路組件,且該補償控制開關組件包含有複數第一補償控制開關、複數第二補償控制開關、及複數第三補償控制開關,而各該第一補償控制開關包含有一第一補償固定端、一選擇性連接該第一補償固定端之第一補償上選擇端、及一選擇性連接該第一補償固定端之第一補償下選擇端,而各該第一初級繞組尾端係與各該第一補償固定端相連接,該第一補償上選擇端經由該第一保護電路與該第一輸出端相連接,該第一補償下選擇端係與該第二輸出端相連接,各該第二補償控制開關包含有一第二補償固定端、一選擇性連接該第二補償固定端之第二補償上選擇端、及一選擇性連接該第二補償固定端之第二補償下選擇端,而各該第二初級繞組尾端係與各該第二補償固定端相連接,該第二補償上選擇端經由該第二保護電路與該第二輸出端相連接,該第二補償下選擇端係與該第三輸出端相連接,各該第三補償控制開關包含有一第三補償固定端、一選擇性連接該第三補償固定端之第三補償上選擇端、及一選擇性連接該第三補償固定端之第三補償下選擇端,而各該第三初級繞組尾端係與各該第三補償固定端相連接,該第三補償上選擇端經由該第三保護電路與該第三輸出端相連接,該第三補償下選擇端係與該第一輸出端相連接。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穩壓器之補償結構,其中該第一保護電路具有一連接該第一輸出端之第一保險絲、一連接該第一保險絲之第一電阻、及一連接該第一保險絲及該第一電阻之第一保護開關,其中該第一保護開關係與該第一極性上選擇端及各該第一補償上選擇端相連接。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穩壓器之補償結構,其中該第二保護電路具有一連接該第二輸出端之第二保險絲、一連接該第二保險絲之第二電阻、及一連接該第二保險絲及該第二電阻之第二保護開關,其中該第二保護開關係與該第二極性上選擇端及各該第二補償上選擇端相連接。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穩壓器之補償結構,其中該第三保護電路具有一連接該第三輸出端之第三保險絲、一連接該第三保險絲之第三電阻、及一連接該第三保險絲及該第三電阻之第三保護開關,其中該第三保護開關係與該第三極性上選擇端及各該第三補償上選擇端相連接。
  5. 一種穩壓器之補償結構,該穩壓器主要包含:
    一輸入連接端,該輸入連接端係供取得輸入電壓,且該輸入連接端包含有一第一輸入端、一位於該第一輸入端之側處的第二輸入端、一位於該第二輸入端之側處的第三輸入端、及一位於該第三輸入端之側處的第四輸入端;
    一輸出連接端,該輸出連接端係供取得補償後之輸出電壓,且該輸出連接端包含有一第一輸出端、一位於該第一輸出端之側處的第二輸出端、一位於該第二輸出端之側處的第三輸出端、及一位於該第三輸出端之側處的第四輸出端,且該第四輸出端及該第四輸入端係相互連通;
    一保護電路模組,該保護電路模組係連接該輸出連接端,該保護電路模組包含有一連接該第一輸出端之第一保護電路、一連接該第二輸出端之第二保護電路、及一連接該第三輸出端之第三保護電路;
    一補償電路組件,該補償電路組件係連接該輸入連接端及該輸出連接端,並針對該輸入電壓進行正向補償電壓或負向補償電壓,且該補償電路組件包含有複數第一補償電路模組、複數第二補償電路模組、及複數第三補償電路模組,而各該第一補償電路模組具有一第一初級繞組頭端、一與該第一初級繞組頭端相連接之第一初級繞組尾端、一與該第一初級繞組頭端電性連接之第一次級繞組頭端、及一與該第一次級繞組頭端相連接之第一次級繞組尾端,其中該些第一次級繞組頭端及該些第一次級繞組尾端係相互串連並與該第 一輸入端及該第一輸出端相連接,各該第二補償電路模組具有一第二初級繞組頭端、一與該第二初級繞組頭端相連接之第二初級繞組尾端、一與該第二初級繞組頭端電性連接之第二次級繞組頭端、及一與該第二次級繞組頭端相連接之第二次級繞組尾端,其中該些第二次級繞組頭端及該些第二次級繞組尾端係相互串連並與該第二輸入端及該第二輸出端相連接,各該第三補償電路模組具有一第三初級繞組頭端、一與該第三初級繞組頭端相連接之第三初級繞組尾端、一與該第三初級繞組頭端電性連接之第三次級繞組頭端、及一與該第三次級繞組頭端相連接之第三次級繞組尾端,其中該些第三次級繞組頭端及該些第三次級繞組尾端係相互串連並與該第三輸入端及該第三輸出端相連接;
    一極性控制開關組件,該極性控制開關組件係連接該補償電路組件,且該極性控制開關組件包含有一第一極性控制開關、一第二極性控制開關、及一第三極性控制開關,而該第一極性控制開關包含有一第一極性固定端、一選擇性連接該第一極性固定端之第一極性上選擇端、及一選擇性連接該第一極性固定端之第一極性下選擇端,而該第一初級繞組頭端係與該第一極性固定端相連接,該第一極性上選擇端經由該第一保護電路與該第一輸出端相連接,該第一極性下選擇端係與該第四輸出端相連接,該第二極性控制開關包含有一第二極性固定端、一選擇性連接該第二極性固定端之第二極性上選擇端、及一選擇性連接該第二極性固定端之第二極性下選擇端,而該第二初級繞組頭端係與該第二極性固定端相連接,該第二極性上選擇端經由該第二保護電路與該第二輸出端相連接,該第二極性下選擇端係與該第四輸出端相連接,該第三極性控制開關包含有一第三極性固定端、一選擇性連接該第三極性固定端之第三極性上選擇端、及一選擇性連接該第三極性固定端之第三極性下選擇端,而該第三初級繞組頭端係與該第三極性固定端相連接,該第三極性上選擇端經由該第三保護電路與該第三輸出端相連接,該第三極性下選擇端係與該第四輸出端相連接;及
    一補償控制開關組件,該補償控制開關組件係連接該補償電路組件,且該補償控制開關組件包含有複數第一補償控制開關、複數第二補償控制開關、及複數第三補償控制開關,而各該第一補償控制開關包含有一第一補償固定端、一選擇性連接該第一補償固定端之第一補償上選擇端、及一選擇性連接該 第一補償固定端之第一補償下選擇端,而各該第一初級繞組尾端係與各該第一補償固定端相連接,該第一補償上選擇端經由該第一保護電路與該第一輸出端相連接,該第一補償下選擇端係與該第四輸出端相連接,各該第二補償控制開關包含有一第二補償固定端、一選擇性連接該第二補償固定端之第二補償上選擇端、及一選擇性連接該第二補償固定端之第二補償下選擇端,而各該第二初級繞組尾端係與各該第二補償固定端相連接,該第二補償上選擇端經由該第二保護電路與該第二輸出端相連接,該第二補償下選擇端係與該第四輸出端相連接,各該第三補償控制開關包含有一第三補償固定端、一選擇性連接該第三補償固定端之第三補償上選擇端、及一選擇性連接該第三補償固定端之第三補償下選擇端,而各該第三初級繞組尾端係與各該第三補償固定端相連接,該第三補償上選擇端經由該第三保護電路與該第三輸出端相連接,該第三補償下選擇端係與該第四輸出端相連接。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穩壓器之補償結構,其中該第一保護電路具有一連接該第一輸出端之第一保險絲、一連接該第一保險絲之第一電阻、及一連接該第一保險絲及該第一電阻之第一保護開關,其中該第一保護開關係與該第一極性上選擇端及各該第一補償上選擇端相連接。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穩壓器之補償結構,其中該第二保護電路具有一連接該第二輸出端之第二保險絲、一連接該第二保險絲之第二電阻、及一連接該第二保險絲及該第二電阻之第二保護開關,其中該第二保護開關係與該第二極性上選擇端及各該第二補償上選擇端相連接。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穩壓器之補償結構,其中該第三保護電路具有一連接該第三輸出端之第三保險絲、一連接該第三保險絲之第三電阻、及一連接該第三保險絲及該第三電阻之第三保護開關,其中該第三保護開關係與該第三極性上選擇端及各該第三補償上選擇端相連接。
TW110147487A 2021-12-17 2021-12-17 穩壓器之補償結構 TWI7870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47487A TWI787000B (zh) 2021-12-17 2021-12-17 穩壓器之補償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47487A TWI787000B (zh) 2021-12-17 2021-12-17 穩壓器之補償結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87000B true TWI787000B (zh) 2022-12-11
TW202327235A TW202327235A (zh) 2023-07-01

Family

ID=857950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47487A TWI787000B (zh) 2021-12-17 2021-12-17 穩壓器之補償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87000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87908B (en) * 2002-09-20 2007-10-01 Delta Electronics Inc Electronic power regulator
CN206117495U (zh) * 2016-09-26 2017-04-19 珠海科达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稳压器
CN106936314A (zh) * 2015-12-31 2017-07-07 意法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从电流环路不稳定中恢复的方法
CN109510472A (zh) * 2018-11-15 2019-03-22 湖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晶闸管的补偿式三相交流稳压器控制方法
US10523011B2 (en) * 2016-03-23 2019-12-31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Voltage compensation apparatus for photovoltaic system and photovoltaic system
CN212411085U (zh) * 2020-07-29 2021-01-26 上海稳压器厂 一种无触点交流稳压器稳压电路
TWM625278U (zh) * 2021-12-17 2022-04-01 陳裕達 穩壓器之補償結構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87908B (en) * 2002-09-20 2007-10-01 Delta Electronics Inc Electronic power regulator
CN106936314A (zh) * 2015-12-31 2017-07-07 意法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从电流环路不稳定中恢复的方法
US10523011B2 (en) * 2016-03-23 2019-12-31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Voltage compensation apparatus for photovoltaic system and photovoltaic system
CN206117495U (zh) * 2016-09-26 2017-04-19 珠海科达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稳压器
CN109510472A (zh) * 2018-11-15 2019-03-22 湖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晶闸管的补偿式三相交流稳压器控制方法
CN212411085U (zh) * 2020-07-29 2021-01-26 上海稳压器厂 一种无触点交流稳压器稳压电路
TWM625278U (zh) * 2021-12-17 2022-04-01 陳裕達 穩壓器之補償結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27235A (zh) 2023-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3608704C2 (zh)
TWM625278U (zh) 穩壓器之補償結構
TWI787000B (zh) 穩壓器之補償結構
DE10153738B4 (de) Gleichrichterschaltung und Verfahren zu deren Steuerung
TWI476426B (zh) 負載測試裝置
JPH05130783A (ja) 汎用インバータ
DE102015119374A1 (de) Lüfter mit einer Umwandlungsvorrichtung eines elektrischen Drehstroms
EP1310032B1 (de) Schaltungsanordnung zur statischen erzeugung einer veränderbaren elektrischen leistung
CN207382636U (zh) 一种色选机led光源调节系统
CN2146028Y (zh) 双路直流电流源
DE2727468C2 (de) Anordnung zur Speisung von Stromfiltern
US3568042A (en) Voltage regulator for apparatus operated by alternating current,particularly a stepless speed controller for electric motors
DE2050368A1 (de) Wechsel-oder Drehstromsteller
SU1175010A1 (ru) Преобразователь переменного трехфазного напр жени в трехфазное переменное
RU2334345C1 (ru) Преобразователь переменного напряжения в постоянное с 9-кратной частотой пульсации
DE2643934B1 (de) Einrichtung zur kompensation der blindleistung eines verbrauchers, der aus einem mehrphasigen wechselspannungsnetz gespeist ist, und/oder zum vermindern der unsymmetrie in diesem wechselspannungsnetz
DE757163C (de) Schaltung zum Abbremsen von Drehstrommotoren
SU941964A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регулировани трехфазного напр жени
DE3906838C2 (zh)
CN2636387Y (zh) 可控变阻箱
JPH0513668U (ja) 溶接電流設定器
DE638427C (de) Anordnung zur Regelung der Stromstaerke von Lichtbogengleichrichtern
SU331431A1 (ru) Трехфазный учетверитель частоты
JPS622861A (ja) サイクロコンバ−タ
DE2247867C3 (de) Schaltungsanordnung zur Drehzahlsteuerung eines Wechselstrommot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