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86872B - 積體電路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積體電路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86872B
TWI786872B TW110137369A TW110137369A TWI786872B TW I786872 B TWI786872 B TW I786872B TW 110137369 A TW110137369 A TW 110137369A TW 110137369 A TW110137369 A TW 110137369A TW I786872 B TWI786872 B TW I78687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istor
dielectric layer
conductive
integrated circuit
sour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373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20108A (zh
Inventor
王新泳
田麗鈞
陳志良
Original Assignee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大陸商台積電(中國)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大陸商台積電(中國)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201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201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68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6872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0203Particular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 H01L27/0207Geometrical layout of the components, e.g. computer aided design; custom LSI, semi-custom LSI, standard cell techniqu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1Manufacture of specific parts of devices defined in group H01L21/70
    • H01L21/768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 H01L21/76801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ation and the after-treatment of the dielectrics, e.g. smoothing
    • H01L21/76802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ation and the after-treatment of the dielectrics, e.g. smoothing by forming openings in dielectrics
    • H01L21/76816Aspects relating to the layout of the pattern or to the size of vias or trench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1Manufacture of specific parts of devices defined in group H01L21/70
    • H01L21/768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 H01L21/76898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formed through a semiconductor substra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7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1/7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subsequent division of the substrate into plural individual devices
    • H01L21/8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subsequent division of the substrate into plural individual devices to produce devices, e.g. integrated circuits, each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components
    • H01L21/82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subsequent division of the substrate into plural individual devices to produce devices, e.g. integrated circuits, each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component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using silicon technology
    • H01L21/8221Three dimensional integrated circuits stacked in different leve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7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1/7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subsequent division of the substrate into plural individual devices
    • H01L21/8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subsequent division of the substrate into plural individual devices to produce devices, e.g. integrated circuits, each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components
    • H01L21/82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subsequent division of the substrate into plural individual devices to produce devices, e.g. integrated circuits, each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component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using silicon technology
    • H01L21/8232Field-effect technology
    • H01L21/8234MIS technology, i.e. integration processes of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of the conductor-insulator-semiconductor type
    • H01L21/8238Complementary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e.g. CMOS
    • H01L21/823871Complementary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e.g. CMOS interconnection or wiring or contact manufacturing related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5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 H01L23/52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including external interconnections consisting of a multilayer structure of conductive and insulating layers inseparably formed on the semiconductor body
    • H01L23/5226Via connections in a multilevel interconnection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5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 H01L23/52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including external interconnections consisting of a multilayer structure of conductive and insulating layers inseparably formed on the semiconductor body
    • H01L23/528Geometry or layout of the interconnection structure
    • H01L23/5286Arrangements of power or ground bu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5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 H01L23/535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including internal interconnections, e.g. cross-under construc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0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 H01L27/06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components in a non-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 H01L27/0688Integrated circuits having a three-dimensional layou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0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 H01L27/08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including only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of a single kind
    • H01L27/085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including only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of a single kind including field-effect components only
    • H01L27/088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including only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of a single kind including field-effect components only the components being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 H01L27/09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including only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of a single kind including field-effect components only the components being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complementary MIS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40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41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 H01L29/423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not carrying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42312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 H01L29/42316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4232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 H01L29/42384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for thin film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e.g. characterised by the thickness or the shape of the insulator or the dimensions, the shape or the lay-out of the conductor
    • H01L29/42392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for thin film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e.g. characterised by the thickness or the shape of the insulator or the dimensions, the shape or the lay-out of the conductor fully surrounding the channel, e.g. gate-all-aroun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10/00Nanotechnology for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e.g. quantum computing or single electron logi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1Manufacture of specific parts of devices defined in group H01L21/70
    • H01L21/768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 H01L21/76838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ation and the after-treatment of the conductors
    • H01L21/76885By forming conductive members before deposition of protective insulating material, e.g. pillars, stu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02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06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r 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within semiconductor regions
    • H01L29/0657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r 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within semiconductor reg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body
    • H01L29/0665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r 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within semiconductor reg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body the shape of the body defining a nanostructure
    • H01L29/0669Nanowires or nanotubes
    • H01L29/0673Nanowires or nanotubes oriented parallel to a substra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8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ontrollable by onl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only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76Unipolar devices, e.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72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75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one dimensional charge carrier gas channel, e.g. quantum wire FE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Geometry (AREA)
  • Metal-Oxide And Bipolar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 Design And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 Bipolar Transistors (AREA)

Abstract

一種積體電路,包括:第一電晶體,所述第一電晶體具有第一主動區域和第一閘極結構,所述第一閘極結構在所述第一主動區域的四個側上環繞所述第一主動區域,其中,所述第一主動區域在所述第一閘極結構的相對側上具有源極區域和汲極區域;第二電晶體,位於所述第一電晶體之下,所述第二電晶體具有第二主動區域和第二閘極結構,所述第二閘極結構在所述第二主動區域的四個側上環繞所述第二主動區域,其中,所述第二主動區域在所述第二閘極結構的相對側上具有源極區域和汲極區域;第一電源線,位於所述第一電晶體之上,其中,所述第一電源線電連接到所述第一電晶體的第一主動區域的源極區域;以及第二電源線,位於所述第二電晶體之下,其中,所述第二電源線電連接到所述第二電晶體的第二主動區域的源極區域。

Description

積體電路及其製造方法
本揭露涉及積體電路及其製造方法。
隨著積體電路變得更小,積體電路的佈局被改變以減小積體電路所占的總面積。通過用比先前版本的積體電路元件更小的積體電路元件的新結構進行替代,來實現佈局面積的減小。還通過減小積體電路層中電路元件之間的距離,來實現佈局面積的減小。
根據本揭露的一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積體電路,包括:第一電晶體,所述第一電晶體具有第一主動區域和第一閘極結構,所述第一閘極結構在所述第一主動區域的四個側上環繞所述第一主動區域,其中,所述第一主動區域在所述第一閘極結構的相對側上具有源極區域和汲極區域;第二電晶體,位於所述第一電晶體之下,所述第二電晶體具有第二主動區域和第二閘極結構,所述第二閘極結 構在所述第二主動區域的四個側上環繞所述第二主動區域,其中,所述第二主動區域在所述第二閘極結構的相對側上具有源極區域和汲極區域;第一電源線,位於所述第一電晶體之上,其中,所述第一電源線電連接到所述第一電晶體的第一主動區域的源極區域;以及第二電源線,位於所述第二電晶體之下,其中,所述第二電源線電連接到所述第二電晶體的第二主動區域的源極區域。
根據本揭露的另一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製造積體電路的方法,包括:在基板之上沉積第一介電質層;在所述第一介電質層之上沉積金屬層;對所述第一介電質層和所述金屬層進行圖案化;在所述金屬層之上沉積第二介電質層,使得所述第二介電質層與所述金屬層的頂表面、所述金屬層的側壁和所述第一介電質層的側壁接觸;在所述第二介電質層中形成與所述金屬層的頂表面接觸的多個第一導電柱;以及在所述第二介電質層之上形成與所述多個第一導電柱中的至少一個導電柱接觸的電晶體。
根據本揭露的又一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製造積體電路的方法,包括:在基板的前側之上形成第一介電質層;形成延伸穿過所述第一介電質層並進入所述基板的多個第一導電柱;在所述第一介電質層之上形成電晶體;蝕刻所述基板的背側以在所述基板的背側中形成凹陷區域;穿過所述基板的所述凹陷區域形成多個第二導電柱,使得所述第二導電柱與所述第一導電柱接觸;以及在所述凹陷區域中沉積與所述第二導電柱接觸的金屬層。
112、122:源極接觸部
114、124:汲極接觸部
135:導電柱
140:導電柱
145:導電柱
150:金屬線
155:導電柱
160:金屬線
165:導電柱
170:導電柱
175:導電柱
211、212、213、214、215:源極/汲極接觸部
221、222、223、224、225:源極/汲極接觸部
231、232、233:金屬線
241、242、243、244、245:導電柱
251、252、253、254、255、256:導電柱
261、262:導電柱
271、272、273、274:導電柱
280:導電柱
285:金屬線
290:導電柱
600:基板
605:介電質層
610:金屬層
620:介電質層
630:介電質層
640:導電柱
650:積體電路
660:層間介電質層
670:介電質層
680:導電柱
680A:第一部分
680B:第二部分
690:互連結構
700:基板
700F:前側
700B:背側
705:介電質層
720:介電質層
730:導電柱
740:積體電路
745:介電質層
750:重分佈層
751:介電質層
752:導電柱
753:導電焊盤
755:凸塊
760:載體
770:導電柱
780:金屬層
790:絕緣層
A1、A2:主動區域
CL1、CL2、CL3、CL4:單元
CR:中心區域
D1、D2、D11、D12、D13、D14、D21、D22、D23、D24:汲極
DR1、DR2:汲極區域
G1、G2、G11、G12、G13、G14、G21、G22、G23、G24:閘極
GS1、GS2:閘極結構
IC1、IC2、IC3:積體電路
O1:開口
PR:週邊區域
RW1、RW2、RW3、RW4、RW5、RW6:行
S1、S2、S11、S12、S13、S14、S21、S22、S23、S24:源極
S101、S102、S103、S104、S105、S106、S107、S108、S201、S202、S203、S204、S205、S206、S207、S208、S209:方框
SR1、SR2:源極區域
SGI、SGZN、SGA1、SGA2、SGB1、SGB2:信號線
T1、T2、T11、T12、T13、T14、T21、T22、T23、T24:電晶體
VDD:電源線
VSS:電源線
W1、W2、W3、W4、W5、W11、W12、W13:寬度
當藉由附圖閱讀時,自以下詳細描述,最佳地理解本揭露內容的態樣。注意,根據該行業中的標準實務,各種特徵未按比例繪製。事實上,為了論述的清晰起見,可任意地增大或減小各種特徵的尺寸。
第1A圖是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的積體電路。
第1B圖是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的積體電路的示意圖。
第1C圖是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的積體電路的側視圖。
第1D圖至第1F圖是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的積體電路的平面圖。
第2A圖是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的積體電路。
第2B圖至第2D圖是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的積體電路的平面圖。
第3圖是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的積體電路的平面圖。
第4圖是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的積體電路的平面圖。
第5圖至第12圖示出了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的在製造積體電路的各個階段中的方法。
第13A圖至第14圖示出了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的在製造積體電路的各個階段中的方法。
第15圖示出了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的形成積體電路的方法。
第16圖至第24圖示出了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的在製造積體電路的各個階段中的方法。
第25圖示出了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的形成積體電路的方法。
以下揭露內容提供許多不同實施例或實例,用於實施提供的標的的不同特徵。以下描述組件及配置的具體實例以簡化本揭露內容。當然,此等僅為實例,且並不意欲為限制性。舉例而言,在接下來的描述中,第一特徵在第二特徵上方或上的形成可包括第一與第二特徵直接接觸地形成的實施例,且亦可包括額外特徵可形成於第一與第二特徵之間使得第一與第二特徵可不直接接觸的實施例。此外,在各種實例中,本揭露內容可重複參考數字及/或字母。此重複係為了簡單且清晰的目的,且自身並不規定論述的各種實施例及/或組態之間的關係。
另外,為了易於描述,諸如「在......之下(beneath)」、「在......下方(below)」、「下部(lower)」、「在......上方(above)」及「上部(upper)」及類似者的空間相對術語可在本文中用以描述如在圖中圖示的一個元件或特徵與另一元件或特徵的關係。除了圖中描繪的定向之外,該些空間相對術語意欲亦涵蓋在使用或操作中的元 件的不同定向。可將設備以其他方式定向(旋轉90度或以其他定向),且同樣地可將本文中使用的空間相對描述詞相應地作出解釋。
第1A圖是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的積體電路。第1B圖是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的積體電路的示意圖。第1C圖是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的積體電路的側視圖。第1D圖至第1F圖是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的積體電路的平面圖。
參考第1A圖。圖中顯示了積體電路IC1。積體電路IC1包括第一電晶體T1和第二電晶體T2。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電晶體T1和第二電晶體T2是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電晶體(MOSFET)。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電晶體T1和第二電晶體T2具有不同的導電類型。作為第1A圖的示例,第一電晶體T1可以是p型電晶體,例如PFET,並且第二電晶體T2可以是n型電晶體,例如NFET。然而,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第一電晶體T1可以是n型電晶體,例如NFET,並且第二電晶體T2可以是p型電晶體,例如PFET。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電晶體T1包括閘極G1、源極S1和汲極D1。在另一方面,第二電晶體T2包括閘極G2、源極S2和汲極D2。第一電晶體T1和第二電晶體T2彼此電耦合。第一電晶體T1和第二電晶體T2可以組合地提供互補FET(CFET)元件。例如,第一電晶體T1的閘極G1和第二電晶體T2的閘極G2電耦合,並且電耦 合到信號線SGI。在另一方面,第一電晶體T1的汲極D1和第二電晶體T2的汲極D2電耦合,並且電耦合到信號線SGZN。第一電晶體T1的源極S1電耦合到電源線VDD,並且第二電晶體T2的源極S2電耦合到電源線VSS。在一些實施例中,當積體電路IC1工作時,向電源線VDD施加高電位電壓(例如,正電壓),並且向電源線VSS施加低電位電壓(例如,接地電壓或負電壓)。
注意,如果第一電晶體T1是n型電晶體,例如NMOS,並且第二電晶體T2是p型電晶體,例如PMOS。在該內容下討論的電源線VDD和電源線VSS可以被分別交換為電源線VSS和電源線VDD,其中高電位電壓被施加到電源線VDD,低電位電壓被施加到電源線VSS。
參考第1B圖到第1F圖,其中第1B圖是第1A圖的積體電路IC1的示意圖,第1C圖是第1B圖的側視圖。在另一方面,第1D圖是示出第1A圖的積體電路IC1的上部的平面圖,第1E圖是示出第1A圖的積體電路IC1的下部的平面圖。第1F圖是第1A圖的整個積體電路IC1的平面圖。具體地說,第1F圖的平面圖包括疊加在第1E圖的平面圖上的第1D圖的平面圖。
積體電路IC1包括沿X方向延伸的主動區域A1和主動區域A2。積體電路IC1還包括沿Y方向延伸的閘極結構GS1和閘極結構GS2。在一些實施例中,閘極結構GS1環繞主動區域A1的四個側(即,頂側、底側和連接頂側和底側的相對橫向側),並且閘極結構GS2環繞主 動區域A2的四個側。也就是說,閘極結構GS1和GS2分別與主動區域A1和A2的至少四個側接觸。因此,本文所討論的結構可以稱為閘極環繞式(GAA)結構。在一些實施例中,主動區域A1和A2可以被稱為用於形成本文所討論的GAA元件的溝道區域的“納米片”或“納米線”。在一些實施例中,主動區域A1包括位於閘極結構GS1的相對側上的源極區域SR1和汲極區域DR1,這可以在第1D圖中清楚地看到。在另一方面,主動區域A2包括位於閘極結構GS2的相對側上的源極區域SR2和汲極區域DR2,這可以在第1E圖中清楚地看到。在一些實施例中,在附圖中的圖例(第1D圖到第1F圖)中用網格“NANOSHEET”標識主動區域A1和主動區域A2。在一些實施例中,在附圖中的圖例(第1D圖到第1F圖)中用網格“GATE”標識閘極結構GS1和GS2。
閘極結構GS1和包括源極區域SR1和汲極區域DR1的主動區域A1形成與如第1A圖所示的第一電晶體T1相對應的第一電晶體T1。在一些實施例中,第1B圖到第1F圖的閘極結構GS1、源極區域SR1和汲極區域DR1分別對應於第1A圖的閘極G1、源極S1和汲極D1。類似地,閘極結構GS2和包括源極區域SR2和汲極區域DR2的主動區域A2形成與如第1A圖所示的第二電晶體T2相對應的第二電晶體T2。在一些實施例中,第1B圖到第1F圖的閘極結構GS2、源極區域SR2和汲極區域DR2分別對應於第1A圖的閘極G2、源極S2和汲極D2。 如第1B圖到第1F圖所示,第一電晶體T1沿垂直方向(例如Z方向)堆疊在第二電晶體T2之上。此外,如上所述,第一電晶體T1和第二電晶體T2是GAA結構,因此電晶體T1和T2可以互換地稱為GAA電晶體T1和T2。另外,第一電晶體T1是p型電晶體,並且第二電晶體T2是n型電晶體。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電晶體T1可以是n型電晶體,並且第二電晶體T2可以是p型電晶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主動區域A1和A2由半導體材料(例如矽)或其他合適的半導體材料製成。在一些實施例中,閘極結構GS1和GS2可以包括多晶矽(多晶矽)。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閘極結構GS1和GS2可以是金屬閘極結構。每個金屬閘極結構可以包括閘極介電質層、功函數金屬層和填充金屬。閘極介電質層可以包括高K介電質,例如TiO2、HfZrO、Ta2O3、HfSiO4、ZrO2、ZrSiO2、LaO、AlO、ZrO、TiO、Ta2O5、Y2O3、SrTiO3(STO)、BaTiO3(BTO)、BaZrO、HfZrO、HfLaO、HfSiO、LaSiO、AlSiO、HfTiO、(Ba,Sr)TiO3(BST)、Al2O3、Si3N4、氮氧化物(SiON)及其組合或其他合適的材料。功函數金屬層可以是用於p型元件(例如,第一電晶體T1)的p型功函數層,或者是用於n型元件(例如,第二電晶體T2)的n型功函數層。示例性p型功函數金屬包括TiN、TaN、Ru、Mo、Al、WN、ZrSi2、MoSi2、TaSi2、NiSi2、其他合適的p型功函數材料或其組合。示例性n型功函數金屬包括Ti、Ag、 TaAl、TaAlC、TiAlN、TaC、TaCN、TaSiN、Mn、Zr、其他合適的n型功函數材料或其組合。功函數層可以包括多個層。在一些實施例中,填充金屬可以包括鎢(W)。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閘極電極包括鋁(Al)、銅(Cu)或其他合適的導電材料。
源極區域SR1和汲極區域DR1是主動區域A1中的摻雜半導體區域,並且位於對應的閘極結構GS1的相對側上。類似地,源極區域SR2和汲極區域DR2是主動區域A2中的摻雜半導體區域,並且位於對應的閘極結構GS2的相對側上。在一些實施例中,由於第一電晶體T1是p型元件,源極區域SR1和汲極區域DR1可以包括p型摻雜劑,例如用於形成p型FET的硼。在其他實施例中,由於第二電晶體T2是n型元件,源極區域SR1和汲極區域DR1可以包括n型摻雜劑,例如用於形成n型FET的磷。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源極區域SR1、汲極區域DR1、源極區域SR2和汲極區域DR2可以是外延生長區域。
源極接觸部112環繞主動區域A1的源極區域SR1的四個側,並且汲極接觸部114環繞主動區域A1的汲極區域DR1的四個側。在另一方面,源極接觸部122環繞主動區域A2的源極區域SR2的四個側,並且汲極接觸部124環繞主動區域A2的汲極區域DR2的四個側。在一些實施例中,源極接觸部112、汲極接觸部114、源極接觸部122和汲極接觸部124中的每一個可以包括襯墊和內襯有襯墊的插塞。在一些實施例中,襯墊可以包括鈦 (Ti)、氮化鈦(TiN)、鉭(Ta)、氮化鉭(TaN)或其他合適的材料。插塞可以包括導電材料,例如鎢(W)、銅(Cu)、鋁(Al)、釕(Ru)、鈷(Co)、鉬(Mo)、鎳(Ni)或其他合適的導電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源極接觸部112、汲極接觸部114、源極接觸部122和汲極接觸部124在附圖中的圖例(第1D圖至第1F圖)中用網格“MD”來標識。
積體電路IC1還包括導電柱130和電源線VSS。電源線VSS設置在第二電晶體T2下方。在一些實施例中,導電柱130與源極接觸部122的底表面和電源線VSS的頂表面接觸。也就是說,導電柱130將源極接觸部122和電源線VSS電耦合。因此,第二電晶體T2的源極區域SR2電耦合到電源線VSS。在一些實施例中,導電柱130可以包括銅(Cu)、鋁(Al)或合適的導電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電源線VSS可以包括銅(Cu)、鋁(Al)或合適的導電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導電柱130在附圖中的圖例中用網格“BDV”來標識。在一些實施例中,電源線VSS在附圖中的圖例(第1D圖到第1F圖)中用網格“EBM”來標識。
注意,第一電晶體T1是p型電晶體,並且第二電晶體T2是n型電晶體。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如果第一電晶體T1是n型電晶體並且第二電晶體T2是p型電晶體,則標記電源線VSS可以被交換為電源線VDD。
積體電路IC1還包括導電柱135。在一些實施例中,導電柱135與第一電晶體T1的閘極結構GS1的底表 面和第二電晶體T2的閘極結構GS2的頂表面接觸。也就是說,導電柱130將第一電晶體T1的閘極結構GS1電耦合到第二電晶體T2的閘極結構GS2。在一些實施例中,導電柱135可以包括銅(Cu)、鋁(Al)或合適的導電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導電柱135在附圖中的圖例(第1D圖到第1F圖)中用網格“VGB”來標識。
積體電路IC1還包括導電柱140和電源線VDD。電源線VDD被設置在電晶體T1之上。在一些實施例中,導電柱140與源極接觸部112的頂表面和電源線VDD的底表面接觸。也就是說,導電柱140將源極接觸部112和電源線VDD電耦合。因此,第一電晶體T1的源極區域SR1電耦合到電源線VDD。在一些實施例中,導電柱140可以包括銅(Cu)、鋁(Al)或合適的導電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電源線VDD可以包括銅(Cu)、鋁(Al)或合適的導電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導電柱140在附圖中的圖例(第1D圖到第1F圖)中用網格“VD”來標識。在一些實施例中,電源線VSS在附圖中的圖例(第1D圖到第1F圖)中用網格“M0”來標識。
注意,第一電晶體T1是p型電晶體,並且第二電晶體T2是n型電晶體。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如果第一電晶體T1是n型電晶體並且第二電晶體T2是p型電晶體,則標記電源線VDD可以被交換為電源線VSS。
積體電路IC1還包括導電柱145和信號線SGI。信號線SGI設置在第一電晶體T1之上。在一些實施例中, 導電柱145與第一電晶體T1的閘極結構GS1的頂表面和信號線SGI的底表面接觸。也就是說,導電柱145將第一電晶體T1的閘極結構GS1和信號線SGI電耦合。在另一方面,由於第二電晶體T2的閘極結構GS2通過導電柱135電耦合到第一電晶體T1的閘極結構GS1,所以第二電晶體T2的閘極結構GS2和第一電晶體T1的閘極結構GS1兩者都電耦合到信號線SGI。在一些實施例中,導電柱145可以包括銅(Cu)、鋁(Al)或合適的導電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信號線SGI可以包括銅(Cu)、鋁(Al)或合適的導電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導電柱145在附圖中的圖例(第1D圖到第1F圖)中用“VG”來標識。在一些實施例中,信號線SGI在附圖中的圖例(第1D圖到第1F圖)中用網格“M0”來標識。
積體電路IC1還包括導電柱155和金屬線150。在一些實施例中,金屬線150沿Y方向與第二電晶體T2相鄰。在一些實施例中,導電柱155與金屬線150的側壁和汲極接觸部124的側壁接觸(在第1E圖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也就是說,導電柱155將金屬線150電耦合到汲極接觸部124以及第二電晶體T2的汲極區域DR2。在一些實施例中,導電柱155可以包括銅(Cu)、鋁(Al)或合適的導電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金屬線150可以包括銅(Cu)、鋁(Al)或合適的導電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導電柱155在附圖中的圖例(第1D圖到第1F圖)中用“TV_2”來標識。在一些實施例中,金屬線150在附圖中 的圖例(第1D圖到第1F圖)中用“MB_2”來標識。
積體電路IC1還包括導電柱165和金屬線160。在一些實施例中,金屬線160沿Y方向與第一電晶體T1相鄰。在一些實施例中,導電柱165與金屬線160的側壁和汲極接觸部114的側壁接觸(在第1D圖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也就是說,導電柱165將金屬線160電耦合到汲極接觸部114以及第一電晶體T1的汲極區域DR1。在一些實施例中,導電柱165可以包括銅(Cu)、鋁(Al)或合適的導電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金屬線160可以包括銅(Cu)、鋁(Al)或合適的導電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導電柱165在附圖中的圖例(第1D圖到第1F圖)中用“TV_1”來標識。在一些實施例中,金屬線160在附圖中的圖例(第1D圖到第1F圖)中用“MB_1”來標識。
積體電路IC1還包括導電柱170。導電柱170與金屬線150的頂表面和金屬線160的底表面接觸。也就是說,導電柱170將金屬線150電耦合到金屬線160。如上所述,由於金屬線150耦合到第二電晶體T2的汲極區域DR2,並且金屬線160耦合到第一電晶體T1的汲極區域DR1,所以第二電晶體T2的汲極區域DR2通過導電柱170電耦合到第一電晶體T1的汲極區域DR1。在一些實施例中,導電柱170可以包括銅(Cu)、鋁(Al)或合適的導電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導電柱170在附圖中的圖例(第1D圖到第1F圖)中用網格“VB_2”來標識。
積體電路IC1還包括導電柱175和信號線 SGZN。信號線SGZN設置在第一電晶體T1之上。在一些實施例中,導電柱175與金屬線160的頂表面和信號線SGZN的底表面接觸。也就是說,導電柱175將金屬線160電耦合到信號線SGZN。如上所述,由於第一電晶體T1的汲極區域DR1電耦合到金屬線160,所以第一電晶體T1的汲極區域DR1電耦合到信號線SGZN。此外,由於第二電晶體T2的汲極區域DR2電耦合到第一電晶體T1的汲極區域DR1,因此第二電晶體T2的汲極區域DR2電耦合到信號線SGZN。在一些實施例中,導電柱175可以包括銅(Cu)、鋁(Al)或合適的導電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信號線SGZN可以包括銅(Cu)、鋁(Al)或合適的導電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導電柱175在附圖中的圖例(第1D圖到第1F圖)中用網格“VB_1”來標識。在一些實施例中,信號線SGZN在附圖中的圖例(第1D圖到第1F圖)中用網格“M0”來標識。
參考第1B圖到第1F圖,第一電晶體T1沿垂直方向(例如Z方向)堆疊在第二電晶體T2之上。電源線VSS設置在第二電晶體T2下方,並且電源線VDD設置在第一電晶體T1之上。也就是說,第一電晶體T1和第二電晶體T2沿垂直方向位於電源線VSS和電源線VDD之間。換句話說,電源線VSS和電源線VDD沿垂直方向設置在第一電晶體T1和第二電晶體T2的相對側上。此外,電源線VSS具有比電源線VDD更大的面積。作為第1B圖中的示例,沿著Y方向,電源線VSS比電源線VDD寬。在這 方面,更大面積的電源線VSS可以作為其他積體電路(未示出)的電源,這將改進佈線靈活性。
利用這種結構,在不同層(層級)中形成的電源線VSS和電源線VDD可以降低單元高度,並改進電網分佈。在另一方面,第二電晶體T2下方的電源線VSS可以形成有更大的面積,這將改進佈線靈活性。
第2A圖是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的積體電路。第2B圖至第2D圖是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的積體電路的平面圖。
參考第2A圖。圖中顯示了積體電路IC2。積體電路IC2包括電晶體T11、T12、T13、T14、T21、T22、T23和T24。在一些實施例中,電晶體T11、T12、T13、T14、T21、T22、T23和T24是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電晶體(MOSFET)。在一些實施例中,電晶體T11、T12、T13和T14具有相同的導電類型,並且電晶體T21、T22、T23和T24分別具有相同的導電類型。在一些實施例中,電晶體T11、T12、T13和T14具有第一導電類型(例如,p型),並且電晶體T21、T22、T23和T24具有與第一導電類型不同的第二導電類型(例如,n型)。作為第2A圖的示例,電晶體T11、T12、T13和T14可以是p型電晶體,例如PMOS。在另一方面,電晶體T21、T22、T23和T24可以是n型電晶體,例如NMOS。然而,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電晶體T11、T12、T13和T14可以是n型電晶體,例如NMOS,並且電晶體T21、T22、 T23和T24可以是p型電晶體,例如PMOS。
電晶體T11包括閘極G11、源極S11和汲極D11。電晶體T12包括閘極G12、源極S12和汲極D12。電晶體T13包括閘極G13、源極S13和汲極D13。電晶體T14包括閘極G14、源極S14和汲極D14。電晶體T21包括閘極G21、源極S21和汲極D21。電晶體T22包括閘極G22、源極S22和汲極D22。電晶體T23包括閘極G23、源極S23和汲極D23。電晶體T24包括閘極G24、源極S24和汲極D24。
電晶體T11的源極S11和電晶體T13的源極S12彼此電耦合,並且電耦合到電源線VDD。電晶體T22的源極S22和電晶體T24的源極S24彼此電耦合,並且電耦合到電源線VSS。在一些實施例中,當積體電路IC2工作時,高電位電壓被施加到電源線VDD,並且低電位電壓被施加到電源線VSS。
電晶體T11的閘極S11電耦合到信號線SGB2,並且電晶體T22的閘極S22電耦合到信號線SGB2。也就是說,電晶體T11的閘極S11電耦合到電晶體T22的閘極S22。
電晶體T12的閘極S12電耦合到信號線SGA2,並且電晶體T24的閘極S24電耦合到信號線SGA2。也就是說,電晶體T12的閘極S12電耦合到電晶體T24的閘極S24。
電晶體T13的閘極S13電耦合到信號線SGB1, 並且電晶體T21的閘極S21電耦合到信號線SGB1。也就是說,電晶體T13的閘極S13電耦合到電晶體T21的閘極S21。
電晶體T14的閘極S14電耦合到信號線SGA1,並且電晶體T21的閘極S21電耦合到信號線SGA1。也就是說,電晶體T14的閘極S14電耦合到電晶體T21的閘極S21。
電晶體T11的汲極D11、電晶體T12的源極S12、電晶體T12的汲極D12和電晶體T14的源極S14彼此電耦合。電晶體T22的汲極D22和電晶體T21的源極S21彼此電耦合。電晶體T24的汲極D24和電晶體T23的源極S23彼此電耦合。電晶體T12的汲極D12、電晶體T21的汲極D21、電晶體T14的汲極D14和電晶體T23的汲極D23彼此電耦合,並且電耦合到信號線SGZN
參考第2B圖到第2D圖,其中第2B圖到第2D圖是第2A圖的積體電路IC2的平面圖。第2B圖到第2D圖類似於第1D圖到第1F圖,因為第2B圖是示出第2A圖的積體電路IC2的上部的平面圖,並且第2C圖是示出第2A圖的積體電路IC2的下部的平面圖。第2D圖是第2A圖的整個積體電路IC2的平面圖。例如,第2D圖是包括第2B圖的平面圖疊加在第2C圖的平面圖之上的平面圖。注意,第2B圖到第2D圖的一些元素類似於第1B圖到第1F圖中描述的那些元素,因此為了簡潔相關結構細節將不再重複。
積體電路IC2包括沿X方向延伸的主動區域A1(參見第2B圖)和主動區域A2(參見第2C圖)。關於第2B圖的主動區域A1,積體電路IC2還包括環繞主動區域A1的四側的閘極結構GS11、GS12、GS13和GS14。也就是說,閘極結構GS11、GS12、GS13和GS14分別與主動區域A1的至少四個側接觸。在一些實施例中,主動區域A1包括源極/汲極區域SD11、SD12、SD13、SD14和SD15,其中源極/汲極區域SD11和SD12位於閘極結構GS11的相對側上,源極/汲極區域SD12和SD13位於閘極結構GS13的相對側上,源極/汲極區域SD13和SD14位於閘極結構GS14的相對側上,並且源極/汲極區域SD14和SD15位於閘極結構GS12的相對側上。在一些實施例中,源極/汲極區域SD12位於閘極結構GS11和GS13之間,源極/汲極區域SD13位於閘極結構GS13和GS14之間,並且源極/汲極區域SD14位於閘極結構GS14和GS12之間。也就是說,閘極結構GS11和GS13共用相同的源極/汲極區域SD12,閘極結構GS13和GS14共用相同的源極/汲極區域SD13,並且閘極結構GS14和GS12共用相同的源極/汲極區域SD14。
參考第2A圖和第2B圖。閘極結構GS11和源極/汲極區域SD11和SD12形成第2A圖的電晶體T11,其中閘極結構GS11對應於第2A圖的閘極G11,源極/汲極區域SD11對應於第2A圖的汲極D11,並且源極/ 汲極區域SD12對應於第2A圖的源極S11。閘極結構GS13和源極/汲極區域SD12和SD13形成第2A圖的電晶體T13,其中閘極結構GS13對應於第2A圖的閘極G13,源極/汲極區域SD12對應於第2A圖的源極S13,並且源極/汲極區域SD13對應於第2A圖的汲極D13。閘極結構GS14和源極/汲極區域SD13和SD14形成第2A圖的電晶體T14,其中閘極結構GS14對應於第2A圖的閘極G14,源極/汲極區域SD13對應於第2A圖的源極S14,並且源極/汲極區域SD14對應於第2A圖的汲極D14。閘極結構GS12和源極/汲極區域SD14和SD15形成第2A圖的電晶體T12,其中閘極結構GS12對應於第2A圖的閘極G12,源極/汲極區域SD14對應於第2A圖的汲極D12,並且源極/汲極區域SD15對應於第2A圖的源極S14。因此,第2B圖的源極/汲極區域SD12可以充當第2A圖的電晶體T11的源極S11和電晶體T13的源極S13。第2B圖的源極/汲極區域SD13可以充當第2A圖的電晶體T13的汲極D13和電晶體T14的源極S14。第2B圖的源極/汲極區域SD14可以充當第2A圖的電晶體T14的汲極D14和電晶體T12的汲極D12。
關於第2C圖的主動區域A2,積體電路IC2還包括環繞主動區域A2的四側的閘極結構GS21、GS22、GS23和GS24。也就是說,閘極結構GS21、GS22、GS23和GS24分別與主動區域A2的至少四個側接觸。在一些實施例中,主動區域A2包括源極/汲極區域 SD21、SD22、SD23、SD24和SD25,其中源極/汲極區域SD21和SD22位於閘極結構GS22的相對側上,源極/汲極區域SD22和SD23位於閘極結構GS21的相對側上,源極/汲極區域SD23和SD24位於閘極結構GS23的相對側上,並且源極/汲極區域SD24和SD25位於閘極結構GS24的相對側上。在一些實施例中,源極/汲極區域SD22位於閘極結構GS22和GS21之間,源極/汲極區域SD23位於閘極結構GS21和GS23之間,並且源極/汲極區域SD24位於閘極結構GS23和GS24之間。也就是說,閘極結構GS22和GS21共用相同的源極/汲極區域SD22,閘極結構GS21和GS23共用相同的源極/汲極區域SD23,並且閘極結構GS23和GS24共用相同的源極/汲極區域SD24。
參考第2A圖和第2C圖。閘極結構GS22和源極/汲極區域SD21和SD22形成第2A圖的電晶體T22,其中閘極結構GS22對應於第2A圖的閘極G22,源極/汲極區域SD21對應於第2A圖的源極S22,並且源極/汲極區域SD22對應於第2A圖的汲極D22。閘極結構GS21和源極/汲極區域SD22和SD23形成第2A圖的電晶體T21,其中閘極結構GS21對應於第2A圖的閘極G21,源極/汲極區域SD22對應於第2A圖的源極S21,並且源極/汲極區域SD23對應於第2A圖的汲極D21。閘極結構GS23和源極/汲極區域SD23和SD24形成第2A圖的電晶體T23,其中閘極結構GS23對應於第2A圖的 閘極G23,源極/汲極區域SD23對應於第2A圖的汲極D23,並且源極/汲極區域SD24對應於第2A圖的源極S23。閘極結構GS24和源極/汲極區域SD24和SD25形成第2A圖的電晶體T24,其中閘極結構GS24對應於第2A圖的閘極G24,源極/汲極區域SD24對應於第2A圖的汲極D24,並且源極/汲極區域SD25對應於第2A圖的源極S24。因此,第2C圖的源極/汲極區域SD22可以充當第2A圖的電晶體T22的汲極D22和電晶體T21的源極S21。第2C圖的源極/汲極區域SD23可以充當第2A圖的電晶體T21的汲極D21和電晶體T23的汲極D23。第2C圖的源極/汲極區域SD24可以充當第2A圖的電晶體T23的源極S23和電晶體T24的汲極D24。
注意,類似於第1A圖到第1F圖所述的那些結構,第2A圖到第2D圖中所討論的結構可以被稱為閘極環繞式(GAA)結構。在一些實施例中,主動區域A1和A2可以被稱為用於形成本文所討論的GAA元件的溝道區域的“納米片”或“納米線”。在一些實施例中,主動區域A1和主動區域A2在附圖中的圖例(第2C圖到第2D圖)中用網格“NANOSHEET”來標識。在一些實施例中,閘極結構GS11-14和GS21-24在附圖中的圖例(第2C圖到第2D圖)中用網格“GATE”來標識。
積體電路IC2還包括源極/汲極接觸部211、212、213、214和215(參見第2B圖)。源極/汲極接觸部211、212、213、214和215分別環繞源極/汲極區 域SD11、SD12、SD13、SD14和SD15的四個側。積體電路IC2還包括源極/汲極接觸部221、222、223、224和225(參見第2C圖)。源極/汲極接觸部221、222、223、224和225分別環繞源極/汲極區域SD21、SD22、SD23、SD24和SD25的四個側。
關於第2B圖,積體電路IC2還包括金屬線231、232和233。在一些實施例中,金屬線231、232和233與主動區域A1相鄰。積體電路IC2還包括導電柱241、242、243、244和245。在一些實施例中,導電柱241與源極/汲極接觸部211的側壁和金屬線231的側壁接觸,並且導電柱242與源極/汲極接觸部213的側壁和金屬線231的側壁接觸。因此,主動區域A1的源極/汲極區域SD11通過導電柱241、金屬線231和導電柱242電耦合到主動區域A1的源極/汲極區SD13。導電柱243與源極/汲極接觸部214的側壁和金屬線232的側壁接觸。在一些實施例中,導電柱244與源極/汲極接觸部213的側壁和金屬線233的側壁接觸,並且導電柱245與源極/汲極接觸部215的側壁和金屬線233的側壁接觸。因此,主動區域A1的源極/汲極區域SD13通過導電柱244、金屬線233和導電柱245電耦合到主動區域A1的源極/汲極區域SD15。在一些實施例中,金屬線231、232和233在附圖中的圖例(第2C圖至第2D圖)中用網格“MB_1”來標識。在一些實施例中,導電柱241、242、243、244和245在附圖的圖例(第2C圖至第2D圖)中用網格 “TV_1”來標識。
積體電路IC2還包括電源線VDD和導電柱252。電源線VDD沿X方向延伸,並且位於主動區域A1和閘極結構GS11-14之上。導電柱252位於源極/汲極接觸部212的頂表面之上並與之接觸,並且位於電源線VDD的底表面下方並與之接觸。因此,源極/汲極區域SD12通過源極/汲極接觸部212和導電柱252電耦合到電源線VDD。在一些實施例中,電源線VDD在附圖中的圖例(第2C圖至第2D圖)中用網格“M0”來標識。在一些實施例中,導電柱252在附圖中的圖例(第2C圖至第2D圖)中用網格“VD”來標識。
積體電路IC2包括信號線SGA1、SGA2、SGB1、SGB2和SGZN。積體電路IC2包括導電柱251、253、254、255和256。信號線SGA1、SGA2、SGB1、SGB2和SGZN沿X方向延伸,並位於主動區域A1和閘極結構GS11-14之上。導電柱251位於閘極結構GS11的頂表面之上並與之接觸,並且位於信號線SGB2的底表面下方並與之接觸。因此,閘極結構GS11通過導電柱251電耦合到信號線SGB2。導電柱253位於閘極結構GS13的頂表面之上並與之接觸,並且位於信號線SGB1的底表面下方並與之接觸。因此,閘極結構GS13通過導電柱253電耦合到信號線SGB1。導電柱254位於閘極結構GS14的頂表面之上並與之接觸,並且位於信號線SGA1的底表面下方並與之接觸。因此,閘極結構GS14通過導電柱254 電耦合到信號線SGA1。導電柱255位於閘極結構GS12的頂表面之上並與之接觸,並且位於信號線SGA2的底表面下方並與之接觸。因此,閘極結構GS12通過導電柱255電耦合到信號線SGA2。導電柱256位於金屬線232的頂表面之上並與之接觸,並且位於信號線SGZN的底表面下方並與之接觸。因此,源極/汲極區域SD14通過源極/汲極接觸部214、導電柱243、金屬線232和導電柱256電耦合到信號線SGZN。在一些實施例中,信號線SGA1、SGA2、SGB1、SGB2和SGZN在附圖中的圖例(第2C圖到第2D圖)中用網格“M0”來標識。在一些實施例中,導電柱251、253和255在附圖中的圖例(第2C圖到第2D圖)中用網格“VG”來標識。在一些實施例中,導電柱256在附圖中的圖例(第2C圖到第2D圖)中用網格“VB_1”來標識。
關於第2C圖,積體電路IC2包括導電柱261和262以及電源線VSS。電源線VSS位於主動區域A2和閘極結構GS21-24下方。導電柱261位於電源線VSS的頂表面之上並與之接觸,並且位於源極/汲極接觸部221的底表面下方並與之接觸。因此,源極/汲極區域SD21通過源極/汲極接觸部221和導電柱261電耦合到電源線VSS。在另一方面,導電柱262位於電源線VSS的上表面之上並與之接觸,並且位於源極/汲極接觸部225的下表面下方並與之接觸。因此,源極/汲極區域SD25通過源極/汲極接觸部225和導電柱262電耦合到電源線VSS。在 一些實施例中,電源線VSS在附圖中的圖例(第2C圖到第2D圖)中用“EBM”來標識。在一些實施例中,導電柱261和262在附圖中的圖例(第2C圖到第2D圖)中用網格“BDV”來標識。
積體電路IC2包括導電柱271、272、273和274。導電柱271、272、273和274分別位於澆口閘極GS22、GS21、GS23和GS24的頂表面之上並與之接觸。在另一方面,如第2B圖、第2C圖和第2D圖所示,導電柱271、272、273和274分別位於閘極結構GS11、GS13、GS14和GS12的底表面下方並與之接觸。也就是說,閘極結構GS22、GS21、GS23和GS24分別通過相應的導電柱271、272、273和274電耦合到閘極結構GS11、GS13、GS14和GS12。由於閘極結構GS11、GS13、GS14和GS12分別電耦合到信號線SGB2、SGB1、SGA1和SGA2,因此閘極結構GS22、GS21、GS23和GS24分別電耦合到信號線SGB2、SGB1、SGA1和SGA2。在一些實施例中,導電柱271、272、273和274在附圖中的圖例(第2C圖至第2D圖)中用網格“VG”來標識。
積體電路IC2包括導電柱280、金屬線285和導電柱290。金屬線285與主動區域A2和源極/汲極接觸部223相鄰。導電柱280與源極/汲極接觸部223的側壁和金屬線285的側壁接觸。導電柱290位於金屬線285的頂表面之上並與之接觸。如第2B圖、第2C圖和第2D圖 所示,導電柱290位於金屬線232的底表面下方並與之接觸。由於金屬線電耦合到信號線SGZN,因此源極/汲極區域SD23電耦合到信號線SGZN。在一些實施例中,導電柱280在附圖中的圖例(第2C圖到第2D圖)中用網格“TV_2”來標識。在一些實施例中,金屬線285在附圖中的圖例(第2C圖到第2D圖)用網格“MB_2”來標識。在一些實施例中,導電柱290在附圖中的圖例(第2C圖到第2D圖)中用網格“VB_2”來標識。
第3圖是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的積體電路的平面圖。
圖中顯示了積體電路IC3。積體電路IC3包括多個行RW1、RW2、RW3、RW4、RW5和RW6,其中積體電路IC3的每一行包括沿X方向佈置的多個單元。例如,關於積體電路IC3的行RW1,積體電路IC3至少包括單元CL1和單元CL2。在一些實施例中,單元CL1與上文關於第1A圖到第1F圖討論的積體電路IC1相似或相同,並且單元CL2與上文關於第2A圖到第2D圖討論的積體電路IC1相似或相同。
如上所述,單元CL1(例如,第1A圖至第1F圖的積體電路IC1)包括電源線VDD、信號線SGI和信號線SGZN。在另一方面,單元CL2(例如,第2A圖至第2D圖的積體電路IC2)包括電源線VDD、信號線SGA1、信號線SGA2、信號線SGB1、信號線SGB2和信號線SGZN。在一些實施例中,單元CL1的電源線VDD和單元CL2 的電源線VDD是相同的。換句話說,單元CL1和單元CL2共用同一電源線VDD。更具體地,積體電路IC3的RW1行中的單元共用相同的電源線VDD。
在另一方面,關於積體電路IC3的行RW2,積體電路IC3至少包括單元CL3和單元CL4。在一些實施例中,單元CL3與以上關於第1A圖到第1F圖所討論的積體電路IC1相似或相同,並且單元CL4與以上關於第2A圖到第2D圖所討論的積體電路IC2相似或相同。
如上所述,單元CL3(例如,第1A圖至第1F圖的積體電路IC1)包括電源線VDD、信號線SGI和信號線SGZN。在另一方面,單元CL4(例如,第2A圖至第2D圖的積體電路IC2)包括電源線VDD、信號線SGA1、信號線SGA2、信號線SGB1、信號線SGB2和信號線SGZN。在一些實施例中,單元CL3的電源線VDD和單元CL4的電源線VDD是相同的。換句話說,單元CL3和單元CL4共用同一電源線VDD。更具體地,積體電路IC3的RW2行中的單元共用相同的電源線VDD。
在一些實施例中,單元CL1和CL3的電源線VDD、信號線SGI和信號線SGZN;單元CL2和CL4的電源線VDD、信號線SGA1、信號線SGA2、信號線SGB1、信號線SGB2和信號線SGZN;以及積體電路IC3的其他單元的電源線和信號線存在於同一層,例如金屬-0(M0)層。
在一些實施例中,每條電源線VDD具有寬度 W1。關於積體電路IC3的行RW1,單元CL1的信號線SGI和單元CL2的信號線SGA2、信號線SGB1、信號線SGB2基本上在同一軌道上,並且具有寬度W2。在另一方面,單元CL1的信號線SGZN和單元CL2的信號線SGA1、信號線SGZN基本上在同一軌道上,並且具有寬度W3。類似地,關於積體電路IC3的行RW2,單元CL3的信號線SGI和單元CL4的信號線SGA2、信號線SGB1、信號線SGB2基本上在同一軌道上,並且具有寬度W4。在另一方面,單元CL3的信號線SGZN和單元CL4的信號線SGA1、信號線SGZN基本上在同一軌道上,並且具有寬度W5。在一些實施例中,寬度W2、W3、W4和W5基本上相同,並且是技術節點(例如,10nm節點、7nm節點、5nm節點、3nm節點或更高級節點)中的臨界尺寸(CD)。這裡,術語“臨界尺寸”是圖案特徵的最小(或最低)尺寸,例如寬度W2、W3、W4和W5。在一些實施例中,電源線VDD的寬度W1大於信號線的寬度W2、W3、W4和W5。也就是說,電源線VDD的寬度W1大於臨界尺寸。這裡,術語“寬度”被定義為電源線或信號線沿Y方向的長度。
如第3圖所示,在沿Y方向的兩條電源線VDD之間存在四個號線軌道。注意,積體電路IC3的單元(例如,單元CL1-CL4)的電源線VSS與電源線VDD和信號線不在同一層。這是因為,如上面關於第1A圖至第1F圖和第2A圖至第2D圖所論的,電源線VSS設置在電源 線VDD和信號線下方。
第4圖是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的積體電路的平面圖。
圖中示出了積體電路IC4,積體電路IC4類似于上文關於第1A圖至第1F圖討論的積體電路IC1。因此為了簡單起見,不再重複相關細節。積體電路IC4包括電源線VDD、信號線SGI和信號線SGZN。與上面關於第3圖討論的那些不同,電源線VDD的寬度W11基本上與信號線SGI的寬度W12和信號線SGZN的寬度W13基本相同。在一些實施例中,寬度W11、W12和W13是技術節點中的臨界尺寸(CD)。通過形成具有臨界尺寸的電源線VDD,可以提高最終產品的密度。
第5圖至第12圖示出了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的在製造積體電路的各個階段中的方法。
參考第5圖。圖中顯示了半導體基板600。在一些實施例中,基板600包括矽。替代地,基板600可以包括鍺、矽鍺、砷化鎵或其他適當的半導體材料。另外替代地,基板600可以包括外延層。例如,基板600可以具有上覆塊狀半導體的外延層。此外,基板600可以針對性能增強而應變。例如,外延層可以包括與塊狀半導體的半導體材料不同的半導體材料,例如上覆塊狀矽的矽鍺層或上覆塊狀矽鍺的矽層。這種應變基板可以通過選擇性外延生長(SEG)形成。此外,基板600可以包括絕緣體上半導體(SOI)結構。另外,基板600可以包括埋置介電質層,例 如埋置氧化物(BOX)層,例如通過氧注入分離(SIMOX)技術、晶圓鍵合、SEG或其他適當方法形成的。
參考第6圖。在基板600之上沉積介電質層605。在一些實施例中,介電質層605可以包括SiO2、Si3N4、SiOxNy、氟摻雜矽酸鹽玻璃(FSG)、低k介電質、其組合和/或其他合適的材料。介電質層605可以通過合適的工藝形成,例如化學氣相沉積(CVD)、物理氣相沉積(PVD)、原子層沉積(ALD)或任何合適的工藝。
參考第7圖。金屬層610沉積在介電質層605之上。在一些實施例中,金屬層610可以包括銅(Cu)、鋁(Al)或合適的導電材料。金屬層610可以通過合適的工藝形成,例如化學氣相沉積(CVD)、物理氣相沉積(PVD)、原子層沉積(ALD)或任何合適的工藝。
參考第8圖。金屬層610和介電質層605被圖案化。在一些實施例中,在金屬層610之上形成圖案化遮罩,其中該圖案化遮罩包括暴露金屬層610的部分的開口。然後,執行蝕刻工藝以通過使用圖案化遮罩作為蝕刻遮罩來去除金屬層610和底層介電質層605的暴露部分。在蝕刻工藝之後,去除圖案化遮罩。在一些實施例中,圖案化遮罩可以是光阻層。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圖案化遮罩可以是硬遮罩層。
參考第9圖。在圖案化金屬層610和圖案化介電質層605之上形成介電質層620。在一些實施例中,介電質層620從圖案化金屬層610的頂表面通過圖案化金屬層 610的側壁延伸到圖案化介電質層605的側壁。也就是說,介電質層620與圖案化金屬層610的頂表面和側壁以及圖案化介電質層605的側壁接觸。在一些實施例中,介電質層620可以包括SiO2、Si3N4、SiOxNy、氟摻雜矽酸鹽玻璃(FSG)、低k介電質、其組合和/或其他合適的材料。介電質層620可以通過合適的工藝形成,例如化學氣相沉積(CVD)、物理氣相沉積(PVD)、原子層沉積(ALD)或任何合適的工藝。在一些實施例中,介電質層620和介電質層605可以由相同的材料製成,例如SiO2。在一些實施例中,介電質層620和介電質層605可以統稱為隔離結構,其向金屬層610提供電隔離。在一些實施例中,隔離結構也可以被稱為淺溝槽隔離(STI)結構。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執行化學機械拋光(CMP)工藝以使介電質層620的頂表面平坦化。
參考第10圖。在介電質層620中形成介電質層630。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通過例如以下方式來形成介電質層630:將介電質層620圖案化以形成暴露基板600的頂表面的凹槽;在凹槽中和介電質層620之上沉積介電質材料;以及隨後執行CMP工藝以去除多餘的介電質材料,直到介電質層620的頂表面暴露。在一些實施例中,介電質層620可以包括SiO2、Si3N4、SiOxNy、氟摻雜矽酸鹽玻璃(FSG)、低k介電質、其組合和/或其他合適的材料。介電質層630可以通過合適的方法形成,例如化學氣相沉積(CVD)、物理氣相沉積(PVD)、原子層沉積 (ALD)或任何合適的工藝。在一些實施例中,介電質層630的材料可以不同於介電質層605和620的材料。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介電質層630可以由氮化矽製成,並且介電質層605和620由氧化矽製成。
參考第11圖。在介電質層620中形成與金屬層610接觸的多個導電柱640。在一些實施例中,導電柱640可以例如通過以下方式形成:將介電質層620圖案化以形成暴露金屬層610的頂表面的開口;在開口中和介電質層620之上沉積導電材料,並且隨後執行CMP工藝以去除多餘的導電材料,直到介電質層620的頂表面暴露。在一些實施例中,導電柱640可以包括銅(Cu)、鋁(Al)或合適的導電材料。導電柱640可以通過合適的工藝形成,例如化學氣相沉積(CVD)、物理氣相沉積(PVD)、原子層沉積(ALD)或任何合適的工藝。
參考第12圖。積體電路650、層間介電質層660和介電質層670形成在介電質層620和介電質層630之上。在一些實施例中,積體電路650可以由前段制程(FEOL)、中段制程(MEOL)和後段制程(BEOL)中的一個或多個操作形成。在一些實施例中,FEOL、MEOL和BEOL操作可以包括沉積工藝、蝕刻工藝、光刻工藝、外延工藝或合適的工藝。在一些實施例中,層間介電質層660可以包括氧化矽、氮化矽、氮氧化矽、正乙氧基矽烷(TEOS)、磷矽酸鹽玻璃(PSG)、硼磷矽酸鹽玻璃(BPSG)、低k介電質材料和/或其他合適的介電質材料。 在一些實施例中,介電質層670可以包括SiO2、Si3N4、SiOxNy、氟摻雜矽酸鹽玻璃(FSG)、低k介電質、其組合和/或其他合適的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介電質層670的材料可以不同於層間介電質層660的材料。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介電質層670可以由氮化矽製成,並且層間介電質層660可以由氧化矽製成。在一些實施例中,介電質層670和介電質層630可以由相同的材料製成,並且層間介電質層660和介電質層605和620可以由相同的材料製成。在一些實施例中,介電質層670和介電質層630可以通過適當的沉積工藝形成,例如CVD、PVD、ALD等。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12圖的金屬層610可以用作第1A圖到第1F圖中討論的電源線VSS,並且第12圖的導電柱640可以用作第1A圖到第1F圖中討論的導電柱130。在另一方面,第12圖的積體電路650可以包括第1A圖到第1F圖中位於第1A圖到第1F圖的導電柱130和電源線VSS之上的積體電路IC1的元件。更具體地,第12圖的積體電路650可以包括:位於基板600之上的第二電晶體T2、位於第二電晶體T2之上的第一電晶體T1以及位於第二電晶體T2之上的電源線VDD,如第1A圖到第1F圖中所討論的。其他元件在上面關於第1A圖至第1F圖進行了討論。因此為了簡潔相關結構細節將不再重複。作為結果,積體電路650、導電柱640和金屬層620形成第1A圖至第1F圖中討論的積體電路IC1。例 如,關於第1B圖和第12圖,積體電路650可以包括第1B圖的電晶體T1、T2和第1B圖的電晶體T1、T2之上的第1B圖的電源線VDD。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12圖的金屬層610可以用作第2A圖到第2D圖中討論的電源線VSS,並且第12圖的導電柱640可以用作第2A圖到第2D圖中討論的導電柱261、262。在另一方面,第12圖的積體電路650可以包括第2A圖至第2D圖中位於第2A圖至第2D圖的導電柱261、262和電源線VSS之上的積體電路IC2的元件。更具體地,第12圖的積體電路650可以包括位於基板600之上的電晶體T21、T22、T23和T24、位於電晶體T21、T22、T23、T24之上的電晶體T11、T12、T13、T14以及位於電晶體T11、T12、T13、T14之上的電源線VDD,如第2A圖到第2D圖所討論的。其他元件在上面參考第2A圖到第2D圖討論,因此為了簡潔相關的結構細節將不再重複。作為結果,積體電路650、導電柱640和金屬層620形成第2A圖到第2D圖中討論的集成IC2。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1A圖至第1F圖中討論的積體電路IC1和第2A圖至第2D圖中討論的積體電路IC2可以形成在第12圖的基板600之上。在這方面,金屬層620可以同時用作第1A圖至第1F圖的積體電路IC1的電源線VSS和第2A圖到第2D圖的積體電路IC2的電源線VSS。也就是說,積體電路IC1和積體電路IC2可以 共用同一電源線(例如,金屬層610)。在另一方面,第12圖的導電柱640的部分可以用作第1A圖到第1F圖的積體電路IC1的導電柱130,並且第12圖的導電柱640的其他部分可以用作第2A圖到第2D圖的積體電路IC2的導電柱261、262。此外,第12圖的積體電路650可以包括第1A圖到第1F圖中位於第1A圖到第1F圖的導電柱130和電源線VSS之上的積體電路IC1的元件,並且還可以包括第2A圖至第2D圖中位於第2A圖至第2D圖的導電柱261、262和電源線VSS之上的積體電路IC2的元件。
第13A圖至第14圖示出了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的在製造積體電路的各個階段中的方法。第13A圖至第14圖類似於第5圖到第12圖所述的那些,因此相關結構的符號相同,並且為了簡潔不再重複細節。
參考第13A圖和第13B圖,其中第13A圖是積體電路的截面圖,第13B圖是積體電路的頂視圖。第13A圖與第11圖類似,第13A圖與第11圖的區別在於在介電質層620中形成多個導電柱680。在一些實施例中,如第13A圖和第13B圖所示,導電柱680被分為第一部分680A和第二部分680B,其中第一部分680A設置在中心區域CR處,並且第二部分680B設置在圍繞中心區域CR的週邊區域PR處。如第13B圖所示,當從上方觀看時,導電柱680在週邊區域PR處的第二部分680B圍繞導電柱680在中心區域CR處的第一部分680A。在一些 實施例中,導電柱680的第一部分680A類似於上面關於第11圖和第12圖討論的導電柱670。
參考第14圖。第14圖與第12圖類似,第14圖與第12圖的區別在於在層間介電質層660中形成多個互連結構690,其中互連結構690包圍積體電路650。在一些實施例中,導電柱680的第一部分680A電連接到積體電路650,並且導電柱680的第二部分680B電連接到互連結構690。在一些實施例中,互連結構690垂直地延伸穿過層間介電質層660。在一些實施例中,互連結構690包括沿垂直方向交替堆疊的金屬線和導電柱。
如上所述,導電柱680的中心區域CR處的第一部分680A與第12圖中討論的導電柱640相似。因此,金屬層610可以用作通過導電柱680的第一部分680A的積體電路650的電源線(例如,第1A圖至第1D圖的電源線VSS和/或第2A圖至第2D圖的電源線VSS)。在另一方面,導電柱680的週邊區域PR處的第二部分680B將金屬層610電連接到層間介電質層660中的互連結構690。因此,金屬層610不僅可以用作積體電路650的電源線,而且還可以為互連結構690提供互連目的,所述互連結構690可以通過基板600電連接到其他功能元件(未示出)。因此,利用這種配置,可以提高佈線靈活性。
第15圖示出了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的形成積體電路的方法M1。儘管方法M1被示出和/或描述為一系列動作或事件,但是應當理解,該方法不限於所示的順序 或動作。因此,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以與所示不同的循序執行動作,和/或可以同時執行動作。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所示的動作或事件可以被細分為多個動作或事件,這些動作或事件可以在單獨的時間或與其他動作或子動作同時執行。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省略一些示出的動作或事件,並且可以包括其他未示出的動作或事件。
在方框S101,提供基板。第5圖示出了與方框S101中的動作相對應的一些實施例的截面圖。
在方框S102,在基板之上沉積第一介電質層。第6圖示出了與方框S102中的動作相對應的一些實施例的截面圖。
在方框S103,在第一介電質層之上沉積金屬層。第7圖示出了與方框S103中的動作相對應的一些實施例的截面圖。
在方框S104,將金屬層和第一介電質層圖案化。第8圖示出了與方框S104中的動作相對應的一些實施例的截面圖。
在方框S105,在圖案化金屬層和圖案化第一介電質層之上形成第二介電質層。第9圖示出了與方框S105中的動作相對應的一些實施例的截面圖。
在方框S106,在第二介電質層中形成第三介電質層。第10圖示出了與方框S106中的動作相對應的一些實施例的截面圖。
在方框S107,在第二介電質層中形成與金屬層接 觸的多個導電柱。第11圖示出了與方框S107中的動作相對應的一些實施例的截面圖。
在方框S108,在第二介電質層和第三介電質層之上形成半導體元件、層間介電質層和第四介電質層。第12圖示出了與方框S108中的動作相對應的一些實施例的截面圖。
第16圖至第24圖示出了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的在製造積體電路的各個階段中的方法。第16圖至第24圖中描述的一些元件與第5圖至第12圖中描述的那些元件相似。因此為了簡潔將不再重複相關的結構細節。
參考第16圖。在半導體基板700的前側700F之上形成介電質層705。在一些實施例中,半導體基板700類似于上文關於第5圖至第12圖所討論的半導體基板600,並且介電質層705類似於上面關於第5圖討論的介電質層605。
參考第17圖。在基板700中形成介電質層720。在一些實施例中,介電質層720可以例如通過以下方式形成:蝕刻介電質層705和基板700以形成延伸穿過介電質層705和基板700的凹槽;在凹槽中和介電質層705之上填充介電質材料;並且隨後執行CMP工藝以去除多餘的介電質材料,直到介電質層705的頂表面暴露。在一些實施例中,介電質層720類似于上文關於第5圖至第12圖所討論的介電質層630。
參考第18圖。在介電質層705和基板700中形 成多個導電柱730。在一些實施例中,導電柱730可以例如通過以下方式形成:將介電質層705和基板700圖案化以形成延伸穿過介電質層705並進入基板700的凹槽;在凹槽中和介電質層705之上填充導電材料;並且隨後執行CMP工藝,直到介電質層705的頂表面暴露。在一些實施例中,導電柱730類似于上文關於第5圖至第12圖所討論的導電柱670。
參考第19圖。積體電路740和介電質層745形成在基板700的前側700F上。在一些實施例中,積體電路740類似于上文關於第5圖至第12圖討論的半導體元件650,並且介電質層745類似于上文關於第5圖至第12圖討論的介電質層670。積體電路740形成在介電質層705之上,並且與導電柱730電連接。
參考第20圖。在積體電路740之上形成重分佈層750,並且在重分佈層750之上形成凸塊755。在一些實施例中,重分佈層750可以包括覆蓋在積體電路740之上的介電質層751和介電質層745。重分佈層750還包括設置在介電質層751中的多個導電柱752,並且導電柱752的部分與積體電路740接觸。重分佈層750還包括多個導電焊盤753,其中每個導電焊盤753與對應的導電柱752接觸。在第20圖的實施例中,示出了一層導電柱752和一層導電焊盤753。然而,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可以採用更多層的導電柱和導電焊盤。在一些實施例中,凸塊755分別與導電焊盤753電連接。在一些實施例中, 導電柱752和導電焊盤753可以包括銅(Cu)、鋁(Al)或合適的導電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凸塊755可以包括焊接材料,例如Sn、SnAg、Sn-Pb、SnAgCu(銅重量百分比小於0.3%)、SnAgZn、SnZn、SnBi-In、Sn-In、Sn-Au、SnPb、SnCu、SnZnIn、SnAgSb或其他合適的焊接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在凸塊755和導電焊盤753之間形成凸塊下冶金(under-bump-metallurgy;UBM)層(未示出)。UBM層包括擴散阻擋層和/或晶種層。擴散阻擋層可以由鈦形成,儘管它也可以由諸如氮化鈦、鉭、氮化鉭等其他材料形成。晶種層可以由銅合金形成,銅合金包括銀、鉻、鎳、錫、金或其組合。在一個實施例中,UBM層是Cu/Ti層。
參考第21圖。載體760安裝在凸塊755上,並且從基板700的背側700B形成開口O1。更詳細地,載體760可以通過粘合層(未示出)安裝到凸塊755上。在一些實施例中,粘合層可以設置(例如層壓)在載體760上。粘合層可以由膠形成,例如紫外線膠,或者可以是由箔形成的層壓層。載體760可以是為頂部的層提供機械支撐的合適基板。載體760可以包括晶圓,晶圓包括玻璃、矽(例如,矽晶圓)、氧化矽、金屬板、陶瓷材料等。在將載體760安裝在凸塊755上之後,翻轉基板700,使得基板700的背側700B朝向附圖的頂部。然後,例如通過以下方式在基板700中形成開口O1:執行CMP工藝以使基板700的背側700B平坦化;形成使基板700的背側700B 暴露的圖案化遮罩;通過使用圖案化遮罩作為蝕刻遮罩來執行對基板700的背側700B的蝕刻工藝;並且在蝕刻工藝之後去除圖案化遮罩。
參考第22圖。從基板700的背側700B在基板700中形成多個導電柱770。在一些實施例中,導電柱770可以例如通過以下方式形成:通過開口O1蝕刻基板700以形成暴露導電柱730的多個孔,並且將導電材料填充到孔中。在第22圖的一些實施例中,導電柱770中的每一個都與一個以上的導電柱730接觸,例如與如圖所示的兩個導電柱730接觸。然而,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過孔770中的每個可以與更多或更少的導電柱730接觸。因為每個導電柱770與一個以上的導電柱730接觸,因此每個導電柱770都比每個導電柱730更寬。在一些實施例中,導電柱770可以包括銅(Cu)、鋁(Al)或合適的導電材料。
參考第23圖。在導電柱770之上和基板700的開口O1中形成金屬層780。金屬層780與導電柱770接觸。在一些實施例中,金屬層780可以例如通過以下方式形成:在基板700的背側700B之上沉積導電材料並填充開口O1;執行CMP工藝以去除多餘的導電材料直到基板700暴露;並且隨後對導電材料執行深蝕刻工藝。在一些實施例中,金屬層780可以包括銅(Cu)、鋁(Al)或合適的導電材料。
參考第24圖。在基板700的背側700B之上形成絕緣層790以密封到金屬層780。在一些實施例中,絕 緣層790可以通過CVD、PVD、ALD或合適的工藝形成。絕緣層790可以包括SiO2、Si3N4、SiOxNy、氟摻雜矽酸鹽玻璃(FSG)、低k介電質、其組合和/或其他合適的材料。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24圖的金屬層780可以用作第1A圖到第1F圖中討論的電源線VSS,並且第24圖的導電柱730可以用作第1A圖到第1F圖中討論的導電柱130。然而,第24圖與第1A圖到第1F圖不同,其中導電柱770進一步設置在金屬層780和導電柱730之間。在另一方面,第24圖的積體電路740可以包括第1A圖到第1F圖中在第1A圖到第1F圖的導電柱130和電源線VSS之上的積體電路IC1的元件。更具體地,第24圖的積體電路740可以包括位於基板700的前側700F之上的第二電晶體T2、位於第二電晶體T2之上的第一電晶體T1和位於第二電晶體T2之上的電源線VDD,如第1A圖到第1F圖中所討論的。其他元件在上面關於第1A圖到第1F圖進行了討論,因此為了簡潔相關結構細節將不再重複。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24圖的金屬層780可以用作第2A圖到第2D圖中討論的電源線VSS,並且第24圖的導電柱730可以用作第2A圖到第2D圖中討論的導電柱261、262。然而,第24圖與第2A圖到第2D圖不同,因為導電柱770進一步設置在金屬層780和導電柱730之間。在另一方面,第24圖的積體電路740可以包 括第2A圖到第2D圖中位於第2A圖到第2D圖的導電柱261、262和電源線VSS之上的積體電路IC2的元件。更具體地,第24圖的積體電路740可以包括位於基板600的前側700F之上的電晶體T21、T22、T23和T24;位於電晶體T21、T22、T23、T24之上的電晶體T11、T12、T13、T14;以及位於電晶體T11、T12、T13、T14之上的電源線VDD,如第2A圖到第2D圖所述。其他元件在上面參考第2A圖到第2D圖討論,因此為了簡潔相關的結構細節將不再重複。
第25圖示出了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的形成積體電路的方法M2。儘管方法M2被示出和/或描述為一系列動作或事件,但是應當理解,方法不限於所示的順序或動作。因此,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以與所示不同的循序執行動作,和/或可以同時執行動作。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所示出的動作或事件可以被細分為多個動作或事件,這些動作或事件可以在單獨的時間或與其他動作或子動作同時執行。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省略一些示出的動作或事件,並且可以包括其他未示出的動作或事件。
在方框S201,在基板的前側之上形成第一介電質層。第16圖示出了與方框S201中的動作相對應的一些實施例的截面圖。
在方框S202,在基板中形成第二介電質層。第17圖示出了與方框S202中的動作相對應的一些實施例的截面圖。
在方框S203,在第一介電質層和基板中形成多個第一導電柱。第18圖示出了與方框S203中的動作相對應的一些實施例的截面圖。
在方框S204,在基板的前側之上形成半導體元件和第三介電質層。第19圖示出了與方框S204中的動作相對應的一些實施例的截面圖。
在方框S205,在半導體元件之上形成重分佈層,並且在重分佈層之上形成凸塊。第20圖示出了與方框S205中的動作相對應的一些實施例的截面圖。
在方框S206,將載體安裝在凸塊上,並且從基板的背側形成開口。第21圖示出了與方框S206中的動作相對應的一些實施例的截面圖。
在方框S207,從基板的背側在基板中形成多個第二導電柱。第22圖示出了與方框S207中的動作相對應的一些實施例的截面圖。
在方框S208,在導電柱之上和基板的開口中形成金屬層。第23圖示出了與方框S208中的動作相對應的一些實施例的截面圖。
在方框S209,在基板的背側之上形成絕緣層。第24圖示出了與方框S209中的動作相對應的一些實施例的截面圖。
基於上述討論,可以看出,本揭露提供了優點。然而,應當理解的是,其他實施例可以提供額外的優點,並且並非所有的優點都必須在本文中揭露,並且所有實施例 都不需要特定的優點。一個優點是電源線VSS和電源線VDD沿垂直方向設置在第一電晶體T1和第二電晶體T2的相對側上。此外,電源線VSS具有比電源線VDD更大的面積。利用這種配置,佈線靈活性可以提高。另一個優點是,形成具有臨界尺寸的電源線VDD的寬度,因此可以增加最終產品的密度。
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一種積體電路包括第一電晶體、第二電晶體、第一電源線和第二電源線。第一電晶體具有第一主動區域和第一閘極結構,第一閘極結構在第一主動區域的四個側上環繞第一主動區域,其中,第一主動區域在第一閘極結構的相對側上具有源極區域和汲極區域。第二電晶體位於第一電晶體之下,並且具有第二主動區域和第二閘極結構,第二閘極結構在第二主動區域的四個側上環繞第二主動區域,其中,第二主動區域在第二閘極結構的相對側上具有源極區域和汲極區域。第一電源線位於第一電晶體之上,其中,第一電源線電連接到第一電晶體的第一主動區域的源極區域。第二電源線位於第二電晶體之下,其中,第二電源線電連接到第二電晶體的第二主動區域的源極區域。
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一種方法包括:在基板之上沉積第一介電質層;在第一介電質層之上沉積金屬層;對第一介電質層和金屬層進行圖案化;在金屬層之上沉積第二介電質層,使得第二介電質層與金屬層的頂表面、金屬層的側壁和第一介電質層的側壁接觸;在第二介 電質層中形成與金屬層的頂表面接觸的多個第一導電柱;以及在第二介電質層之上形成與多個第一導電柱中的至少一個導電柱接觸的電晶體。
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一種方法包括:在基板的前側之上形成第一介電質層;形成延伸穿過第一介電質層並進入基板的多個第一導電柱;在第一介電質層之上形成電晶體;蝕刻基板的背側以在基板的背側中形成凹陷區域;穿過基板的凹陷區域形成多個第二導電柱,使得第二導電柱與第一導電柱接觸;以及在開口中沉積與第二導電柱接觸的金屬層。
以上概述了若干實施例的特徵,以便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揭露的各個方面。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他們可以容易地使用本揭露作為設計或修改其他過程和結構的基礎,以實現相同的目的和/或實現本文介紹的實施例的相同優點。本領域技術人員還應當認識到,這樣的等效結構不背離本揭露的精神和範圍,並且他們可以在不背離本揭露的精神和範圍的情況下在本揭露中進行各種改變、替換和更改。
本揭露的部分實施例是一種積體電路,包括:第一電晶體,所述第一電晶體具有第一主動區域和第一閘極結構,所述第一閘極結構在所述第一主動區域的四個側上環繞所述第一主動區域,其中,所述第一主動區域在所述第一閘極結構的相對側上具有源極區域和汲極區域;第二電晶體,位於所述第一電晶體之下,所述第二電晶體具有第 二主動區域和第二閘極結構,所述第二閘極結構在所述第二主動區域的四個側上環繞所述第二主動區域,其中,所述第二主動區域在所述第二閘極結構的相對側上具有源極區域和汲極區域;第一電源線,位於所述第一電晶體之上,其中,所述第一電源線電連接到所述第一電晶體的第一主動區域的源極區域;以及第二電源線,位於所述第二電晶體之下,其中,所述第二電源線電連接到所述第二電晶體的第二主動區域的源極區域。
根據部分實施例,其中,所述第一電源線垂直地與所述第二電源線重疊。
根據部分實施例,其中,所述第一電源線沿著第一方向延伸,並且所述第二電源線沿著垂直於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比所述第一電源線更寬。
根據部分實施例,還包括:信號線,位於所述第一電晶體之上並且電連接至所述第一電晶體的所述第一閘極結構,其中,所述第一電源線沿著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電源線沿著垂直於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比所述第一電源線更寬,並且所述第一電源線沿著所述第二方向比所述信號線更寬。
根據部分實施例,還包括:信號線,位於所述第一電晶體之上並且電連接至所述第一電晶體的所述第一閘極結構,其中,所述第一電源線沿著第一方向延伸,並且信號線的寬度沿著垂直於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與所述第一電源線的寬度基本上相同。
根據部分實施例,其中,所述第二電源線的面積大於所述第一電源線的面積。
根據部分實施例,還包括:導電柱,位於所述第一電晶體和所述第二電晶體之間,其中,所述導電柱將所述第一電晶體的所述第一閘極結構電連接到所述第二電晶體的所述第二閘極結構。
根據部分實施例,還包括:第一金屬線,與所述第一電晶體相鄰;第二金屬線,與所述第二電晶體相鄰;以及第一導電柱,垂直地位於所述第一金屬線和所述第二金屬線之間,其中,所述第一電晶體的所述第一主動區域的汲極區域通過所述第一金屬線、所述導電柱和所述第二金屬線連接到所述第二電晶體的所述第二主動區域的汲極區域。
根據部分實施例,還包括:第二導電柱,橫向地位於所述第一金屬線和所述第一電晶體之間,其中,所述第二導電柱將所述第一電晶體的所述第一主動區域的汲極區域電連接到所述第一金屬線;以及第三導電柱,橫向地位於所述第二金屬線和所述第二電晶體之間,其中,所述第三導電柱將所述第二電晶體的所述第二主動區域的汲極區域電連接到所述第二金屬線。
根據部分實施例,其中,所述第一電晶體和所述第二電晶體具有不同的導電類型。
本揭露的部分實施例是一種製造積體電路的方法,包括:在基板之上沉積第一介電質層;在所述第一介 電質層之上沉積金屬層;對所述第一介電質層和所述金屬層進行圖案化;在所述金屬層之上沉積第二介電質層,使得所述第二介電質層與所述金屬層的頂表面、所述金屬層的側壁和所述第一介電質層的側壁接觸;在所述第二介電質層中形成與所述金屬層的頂表面接觸的多個第一導電柱;以及在所述第二介電質層之上形成與所述多個第一導電柱中的至少一個導電柱接觸的電晶體。
根據部分實施例,其中,沉積所述第二介電質層被執行使得所述第二介電質層與所述基板接觸。
根據部分實施例,還包括:在所述第二介電質層中形成與所述金屬層的頂表面接觸的第二導電柱,其中,所述第二導電柱圍繞所述第一導電柱;形成圍繞所述積體電路的層間介電質層;以及在所述層間介電質層中形成與所述第二導電柱接觸的互連結構。
根據部分實施例,其中,所述第一導電柱與第二導電柱同時形成。
本揭露的部分實施例是一種製造積體電路的方法,包括:在基板的前側之上形成第一介電質層;形成延伸穿過所述第一介電質層並進入所述基板的多個第一導電柱;在所述第一介電質層之上形成電晶體;蝕刻所述基板的背側以在所述基板的背側中形成凹陷區域;穿過所述基板的所述凹陷區域形成多個第二導電柱,使得所述第二導電柱與所述第一導電柱接觸;以及在所述開口中沉積與所述第二導電柱接觸的金屬層。
根據部分實施例,還包括:在形成所述第一介電質層之後,蝕刻所述第一介電質層和所述基板以形成凹槽;以及在所述凹槽中填充介電質材料。
根據部分實施例,其中,形成所述第二導電柱被執行使得所述第二導電柱中的每個導電柱與所述第一導電柱中的至少兩個導電柱接觸。
根據部分實施例,其中,形成所述第二導電柱被執行使得所述第二導電柱比所述第一導電柱更寬。
根據部分實施例,還包括:在所述基板的背側之上形成覆蓋所述金屬層的第二介電質層。
根據部分實施例,其中,在蝕刻所述基板的背側之前,還包括:在所述電晶體之上形成重分佈層;在所述重分佈層之上形成多個凸塊;形成覆蓋所述凸塊的載體;以及翻轉所述基板。
前文概括了若干實施例的特徵,使得熟習此項技術者可更好地理解本揭露內容的態樣。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其可易於將本揭露內容用作用於設計或修改其他處理程式及結構以用於實行相同目的及/或達成本文仲介紹的實施例的相同優勢的基礎。熟習此項技術者亦應認識到,此等等效構造不脫離本揭露內容的精神及範疇,且在不脫離本揭露內容的精神及範疇的情況下,其可進行各種改變、取代及更改。
D1、D2:汲極
G1、G2:閘極
IC1:積體電路
S1、S2:源極
SGI、SGZN:信號線
T1、T2:電晶體
VDD:電源線
VSS:電源線

Claims (10)

  1. 一種積體電路,包含:一第一電晶體,該第一電晶體具有一第一主動區域和一第一閘極結構,該第一閘極結構在該第一主動區域的四個側上環繞該第一主動區域,其中該第一主動區域在該第一閘極結構的相對側上具有一源極區域和一汲極區域;一第二電晶體,位於該第一電晶體之下,該第二電晶體具有一第二主動區域和一第二閘極結構,該第二閘極結構在該第二主動區域的四個側上環繞該第二主動區域,其中該第二主動區域在該第二閘極結構的相對側上具有一源極區域和一汲極區域;一第一電源線,位於該第一電晶體之上,其中該第一電源線電連接到該第一電晶體的該第一主動區域的該源極區域;以及一第二電源線,位於該第二電晶體之下,其中該第二電源線電連接到該第二電晶體的該第二主動區域的該源極區域。
  2.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積體電路,其中該第一電源線垂直地與該第二電源線重疊。
  3.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積體電路,其中,該第一電源線沿著第一方向延伸,並且該第二電源線沿著垂直於該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比該第一電源線更寬。
  4.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積體電路,還包括一信號線,位於該第一電晶體之上並且電連接至該第一電晶體的該第一閘極結構,其中該第一電源線沿著一第一方向延伸,該第二電源線沿著垂直於該第一方向的一第二方向比該第一電源線更寬,並且該第一電源線沿著該第二方向比該信號線更寬。
  5.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積體電路,還包括一導電柱,位於該第一電晶體和該第二電晶體之間,其中該導電柱將該第一電晶體的該第一閘極結構電連接到該第二電晶體的該第二閘極結構。
  6. 一種製造積體電路的方法,包括:在一基板之上沉積一第一介電質層;在該第一介電質層之上沉積一金屬層;對該第一介電質層和該金屬層進行圖案化;在該金屬層之上沉積一第二介電質層,使得該第二介電質層與該金屬層的頂表面、該金屬層的一側壁和該第一介電質層的一側壁接觸;在該第二介電質層中形成與該金屬層的頂表面接觸的多個第一導電柱;以及在該第二介電質層之上形成與該些第一導電柱中的至少一個導電柱接觸的一電晶體。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方法,還包括:在該第二介電質層中形成與該金屬層的一頂表面接觸的一第二導電柱,其中該第二導電柱圍繞該第一導電柱;形成圍繞該積體電路的一層間介電質層;以及在該層間介電質層中形成與該第二導電柱接觸的一互連結構。
  8. 一種製造積體電路的方法,包括:在一基板的一前側之上形成一第一介電質層;形成延伸穿過該第一介電質層並進入該基板的多個第一導電柱;在該第一介電質層之上形成一電晶體;蝕刻該基板的一背側以在該基板的該背側中形成一凹陷區域;穿過該基板的該凹陷區域形成多個第二導電柱,使得該些第二導電柱與該些第一導電柱接觸;以及在該凹陷區域中沉積與該些第二導電柱接觸的一金屬層。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方法,還包括:在形成該第一介電質層之後,蝕刻該第一介電質層和該基板以形成一凹槽;以及 在該凹槽中填充一介電質材料。
  10. 如請求項8所述的方法,其中形成該些第二導電柱被執行使得該第二導電柱中的每個導電柱與該些第一導電柱中的至少兩個導電柱接觸。
TW110137369A 2020-11-13 2021-10-07 積體電路及其製造方法 TWI7868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71727.5A CN114284267A (zh) 2020-11-13 2020-11-13 集成电路及其制造方法
CN202011271727.5 2020-11-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20108A TW202220108A (zh) 2022-05-16
TWI786872B true TWI786872B (zh) 2022-12-11

Family

ID=808681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37369A TWI786872B (zh) 2020-11-13 2021-10-07 積體電路及其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3) US11469221B2 (zh)
CN (1) CN114284267A (zh)
TW (1) TWI78687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723218B2 (en) * 2020-06-29 2023-08-08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the same
WO2024101226A1 (ja) * 2022-11-09 2024-05-16 株式会社ソシオネクスト 半導体集積回路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90393356A1 (en) * 2018-06-22 2019-12-26 Intel Corporation Vertical architecture of thin film transistors
US20200006388A1 (en) * 2018-06-29 2020-01-02 Intel Corporation Transistors stacked on front-end p-type transistors
US20200135644A1 (en) * 2018-10-26 2020-04-30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Integrated circuit structur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02011B1 (ko) * 2005-03-16 2007-03-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게이트 트랜지스터들을 채택하는 씨모스 에스램 셀들및 그 제조방법들
US7727908B2 (en) 2006-08-03 2010-06-01 Micron Technology, Inc. Deposition of ZrA1ON films
US7729366B2 (en) 2007-10-03 2010-06-01 General Instrument Corpo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network mobility of a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US8120116B2 (en) 2007-12-28 2012-02-21 Renesas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photomask
JP5733002B2 (ja) 2011-04-28 2015-06-10 富士通セミコンダクター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US9236267B2 (en) 2012-02-09 2016-01-12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Cut-mask patterning process for fin-like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FinFET) device
US9006829B2 (en) 2012-08-24 2015-04-14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Aligned gate-all-around structure
US9236300B2 (en) 2012-11-30 2016-01-12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Contact plugs in SRAM cells and the method of forming the same
US9209247B2 (en) 2013-05-10 2015-12-08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Self-aligned wrapped-around structure
US9136332B2 (en) 2013-12-10 2015-09-15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imited Method for forming a nanowire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device having a replacement gate
US9136106B2 (en) 2013-12-19 2015-09-15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Method for integrated circuit patterning
US9406804B2 (en) 2014-04-11 2016-08-02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FinFETs with contact-all-around
US9443769B2 (en) 2014-04-21 2016-09-13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Wrap-around contact
US9608116B2 (en) 2014-06-27 2017-03-28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FINFETs with wrap-around silicide and method forming the same
US9831183B2 (en) 2014-08-07 2017-11-28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Contact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forming
US9412817B2 (en) 2014-12-19 2016-08-09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Silicide regions in vertical gate all around (VGAA) devices and methods of forming same
US9536738B2 (en) 2015-02-13 2017-01-03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Vertical gate all around (VGAA) device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9520482B1 (en) 2015-11-13 2016-12-13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Method of cutting metal gate
US9570395B1 (en) 2015-11-17 2017-02-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buried power rail
US9548366B1 (en) 2016-04-04 2017-01-17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Self aligned contact scheme
US10269784B2 (en) * 2016-07-01 2019-04-23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Integrated circuit layout and method of configuring the same
US10170413B2 (en) 2016-11-28 2019-01-01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buried metal lin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of the same
US10586765B2 (en) 2017-06-22 2020-03-10 Tokyo Electron Limited Buried power rails
JP2020043223A (ja) 2018-09-11 2020-03-19 キオクシア株式会社 磁気メモリ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90393356A1 (en) * 2018-06-22 2019-12-26 Intel Corporation Vertical architecture of thin film transistors
US20200006388A1 (en) * 2018-06-29 2020-01-02 Intel Corporation Transistors stacked on front-end p-type transistors
US20200135644A1 (en) * 2018-10-26 2020-04-30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Integrated circuit structur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178215A1 (en) 2024-05-30
US20220157804A1 (en) 2022-05-19
TW202220108A (zh) 2022-05-16
US11469221B2 (en) 2022-10-11
US20220359493A1 (en) 2022-11-10
CN114284267A (zh) 2022-04-05
US11929361B2 (en) 2024-03-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46936B2 (en) Structure for reduced source and drain contact to gate stack capacitance
US10170422B2 (en) Power strap structure for high performance and low current density
US11081559B1 (en) Backside contact of a semiconductor device
US10262996B2 (en) Third type of metal gate stack for CMOS devices
US11742292B2 (en) Integrated chip having a buried power rail
TWI786872B (zh) 積體電路及其製造方法
US20210375891A1 (en) Semiconductor chip
US20210391354A1 (en) Memory device
US11094811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200135921A1 (en) Multi-channel device to improve transistor speed
TW202209495A (zh) 半導體裝置及其製作方法
US20210408049A1 (en) Semiconductor chip
US20240015985A1 (en) Semiconductor chip
TW201909286A (zh) 形成閘極接觸點的導電間隔物的方法以及所得裝置
TW202101768A (zh) 具有閘極接點之自對準閘極端蓋(sage)架構
TWI809525B (zh) 在環繞式閘極電晶體之間具有氣隙之半導體元件及其製備方法
TW202329395A (zh) 具有電介質閘極壁及電介質閘極插塞之積體電路結構
US11056487B2 (en) Single diffusion break local interconnect
US11894304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air gap below landing pad and method for forming the same
US20240355771A1 (en) Chip package structure with substrates and method for forming the same
US20240072046A1 (en)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with reduced parasitic capacitan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202347513A (zh) 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TW202220060A (zh) 柱狀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TW202418549A (zh) 背側電力軌之間的隔離軌
CN114823747A (zh) 集成电路(IC)、FinFET MOS电容器及其形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