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85085B - 支援資料重複的方法、發射端設備和接收端設備 - Google Patents

支援資料重複的方法、發射端設備和接收端設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85085B
TWI785085B TW107127176A TW107127176A TWI785085B TW I785085 B TWI785085 B TW I785085B TW 107127176 A TW107127176 A TW 107127176A TW 107127176 A TW107127176 A TW 107127176A TW I785085 B TWI785085 B TW I78508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lc
radio bearer
rlc pdu
indication field
pdu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271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11903A (zh
Inventor
唐海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119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119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50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5085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4Erro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 H04L1/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using frequency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5Replication or mirroring of data, e.g. scheduling or transport for data synchronisation between network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35Tracking the activity of the us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22Parsing or analysis of head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30Definitions, standards or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layered protocol stacks
    • H04L69/32Architecture of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7-layer type protocol stacks, e.g.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data link level and the physical level
    • H04L69/322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5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per individual bearer or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04W4/46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for vehicle-to-vehicle communication [V2V]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2Data link layer protocols

Abstract

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支援資料重複的方法、發射端設備和接收端設備,能夠實現車聯網系統中重複資料的可靠傳輸。該方法包括:發射端設備向接收端設備發送多個無線鏈路控制協定資料單元RLC PDU,該多個RLC PDU中的至少一個RLC PDU的RLC 報文頭中包括指示域,該指示域用於指示當前的RLC PDU所對應的無線承載。

Description

支援資料重複的方法、發射端設備和接收端設備
本申請涉及通訊領域,並且更具體地,涉及一種支援資料重複的方法、發射端設備和接收端設備。
車聯網或稱車對設備(Vehicle to Everything,V2X)通訊系統是基於設備對設備(Device to Device,D2D)通訊的一種側行鏈路(SideLink,SL)傳輸技術,與傳統的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統中通訊資料通過基站接收或者發送的方式不同,車聯網系統採用終端到終端直接通訊的方式,因此具有更高的頻譜效率以及更低的傳輸時延。
在車聯網系統中,對資料傳輸的可靠性要求較高,如何實現資料的可靠性傳輸是一項亟待解決的問題。
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支援資料重複的方法、發射端設備和接收端設備,能夠實現車聯網系統中重複資料的可靠傳輸。
第一方面,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支援資料重複的方法,包括:
發射端設備向接收端設備發送多個無線鏈路控制協定資料單元RLC PDU,該多個RLC PDU中的至少一個RLC PDU的RLC 報文頭中包括指示域,該指示域用於指示當前的RLC PDU所對應的無線承載。
可選地,發射端設備可以是終端設備。
可選地,接收端設備可以是終端設備,也可以是網路設備(例如,基站)。
因此,在本申請實施例的支援資料重複的方法中,發射端設備在發送多個RLC PDU時,可以在多個RLC PDU中的至少一個RLC PDU的RLC 報文頭中包括指示當前的RLC PDU所對應的無線承載的指示域,從而,接收端設備可以確定多個RLC PDU中每個RLC PDU對應的無線承載,進而,能夠實現重複資料的可靠傳輸。
可選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種實現方式中,該指示域包括當前的RLC PDU所對應的分組資料彙聚協定PDCP對應的無線承載的標識ID。
可選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種實現方式中,該指示域包括邏輯通道的標識ID。
可選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種實現方式中,所述至少一個RLC PDU的RLC 報文頭,為:
所述至少一個RLC PDU所對應的RLC報文頭。
可選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種實現方式中,所述至少一個RLC PDU的RLC 報文頭,為:
所述至少一個RLC PDU中所包含的RLC報文頭。
可選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種實現方式中,所述RLC報文頭,用於構成MAC子頭。
可選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種實現方式中,該多個RLC PDU中的至少兩個RLC PDU對應不同的邏輯通道,以及該至少兩個RLC PDU對應相同的無線承載。
可選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種實現方式中,該方法應用於車聯網系統。
第二方面,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支援資料重複的方法,包括:
接收端設備接收發射端設備發送的多個無線鏈路控制協定資料單元RLC PDU;
該接收端設備根據邏輯通道與無線承載之間的對應關係,確定該多個RLC PDU中每個RLC PDU對應的無線承載。
因此,在本申請實施例的支援資料重複的方法中,接收端設備在接收到多個RLC PDU時,可以根據邏輯通道與無線承載之間的對應關係,確定多個RLC PDU中每個RLC PDU對應的無線承載,進而,能夠實現重複資料的可靠傳輸。
可選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種實現方式中,該多個RLC PDU中的至少一個RLC PDU的RLC 報文頭中包括指示域,該指示域包括當前的RLC PDU所對應的無線承載;
在該根據邏輯通道與無線承載之間的對應關係,確定該多個RLC PDU中每個RLC PDU對應的無線承載之前,該方法還包括:
根據該至少一個RLC PDU的RLC 報文頭中包括的指示域,確定該邏輯通道與該無線承載之間的對應關係。
可選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種實現方式中,該多個RLC PDU中的至少一個RLC PDU的RLC 報文頭中包括指示域,該指示域包括邏輯通道的標識ID;
在該根據邏輯通道與無線承載之間的對應關係,確定該多個RLC PDU中每個RLC PDU對應的無線承載之前,該方法還包括:
根據該至少一個RLC PDU的RLC 報文頭中包括的指示域,確定該邏輯通道與該無線承載之間的對應關係。
可選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種實現方式中,該邏輯通道與該無線承載之間的對應關係是預配置的。
可選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種實現方式中,該多個RLC PDU中的至少兩個RLC PDU對應不同的邏輯通道,以及該至少兩個RLC PDU對應相同的無線承載。
可選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種實現方式中,該方法應用於車聯網系統。
可選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種實現方式中,所述至少一個RLC PDU的RLC 報文頭,為:
所述至少一個RLC PDU所對應的RLC報文頭。
可選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種實現方式中,所述至少一個RLC PDU的RLC 報文頭,為:
所述至少一個RLC PDU中所包含的RLC報文頭。
可選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種實現方式中,所述RLC報文頭,用於構成MAC子頭。
第三方面,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發射端設備,包括:
發送單元,用於向接收端設備發送多個無線鏈路控制協定資料單元RLC PDU,所述多個RLC PDU中的至少一個RLC PDU的RLC 報文頭中包括指示域,所述指示域用於指示當前的RLC PDU所對應的無線承載。
可選地,在第三方面的一種實現方式中,所述指示域包括當前的RLC PDU所對應的分組資料彙聚協定PDCP對應的無線承載的標識ID。
可選地,在第三方面的一種實現方式中,所述指示域包括邏輯通道的標識ID。
可選地,在第三方面的一種實現方式中,所述指示域,還包括:預留位。
可選地,在第三方面的一種實現方式中,所述至少一個RLC PDU的RLC 報文頭,為:
所述至少一個RLC PDU所對應的RLC報文頭。
可選地,在第三方面的一種實現方式中,所述至少一個RLC PDU的RLC 報文頭,為:
所述至少一個RLC PDU中所包含的RLC報文頭。
可選地,在第三方面的一種實現方式中,所述RLC報文頭,用於構成MAC子頭。
可選地,在第三方面的一種實現方式中,所述多個RLC PDU中的至少兩個RLC PDU對應不同的邏輯通道,以及所述至少兩個RLC PDU對應相同的無線承載。
可選地,在第三方面的一種實現方式中,所述發射端設備應用於車聯網系統。
第四方面,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接收端設備,包括:
接收單元,用於接收發射端設備發送的多個無線鏈路控制協定資料單元RLC PDU;
處理單元,用於根據邏輯通道與無線承載之間的對應關係,確定所述多個RLC PDU中每個RLC PDU對應的無線承載。
可選地,在第四方面的一種實現方式中,所述多個RLC PDU中的至少一個RLC PDU的RLC 報文頭中包括指示域,所述指示域包括當前的RLC PDU所對應的無線承載;
在所述處理單元根據邏輯通道與無線承載之間的對應關係,確定所述多個RLC PDU中每個RLC PDU對應的無線承載之前,所述處理單元還用於根據所述至少一個RLC PDU的RLC 報文頭中包括的指示域,確定所述邏輯通道與所述無線承載之間的對應關係。
可選地,在第四方面的一種實現方式中,所述多個RLC PDU中的至少一個RLC PDU的RLC 報文頭中包括指示域,所述指示域包括邏輯通道的標識ID;
在所述處理單元根據邏輯通道與無線承載之間的對應關係,確定所述多個RLC PDU中每個RLC PDU對應的無線承載之前,所述處理單元還用於根據所述至少一個RLC PDU的RLC 報文頭中包括的指示域,確定所述邏輯通道與所述無線承載之間的對應關係。
可選地,在第四方面的一種實現方式中,所述指示域,還包括:預留位。
可選地,在第四方面的一種實現方式中,所述邏輯通道與所述無線承載之間的對應關係是預配置的。
可選地,在第四方面的一種實現方式中,所述多個RLC PDU中的至少兩個RLC PDU對應不同的邏輯通道,以及所述至少兩個RLC PDU對應相同的無線承載。
可選地,在第四方面的一種實現方式中,所述接收端設備應用於車聯網系統。
可選地,在第四方面的一種實現方式中,所述至少一個RLC PDU的RLC 報文頭,為:
所述至少一個RLC PDU所對應的RLC報文頭。
可選地,在第四方面的一種實現方式中,所述至少一個RLC PDU的RLC 報文頭,為:
所述至少一個RLC PDU中所包含的RLC報文頭。
可選地,在第四方面的一種實現方式中,所述RLC報文頭,用於構成MAC子頭。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種發射端設備,該發射端設備包括處理器、記憶體和通訊介面。處理器與記憶體和通訊介面連接。記憶體用於存儲指令,處理器用於執行該指令,通訊介面用於在處理器的控制下與其他網元進行通訊。該處理器執行該記憶體存儲的指令時,該執行使得該處理器執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種接收端設備,該接收端設備包括處理器、記憶體和通訊介面。處理器與記憶體和通訊介面連接。記憶體用於存儲指令,處理器用於執行該指令,通訊介面用於在處理器的控制下與其他網元進行通訊。該處理器執行該記憶體存儲的指令時,該執行使得該處理器執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種電腦存儲媒介,該電腦存儲媒介中存儲有程式碼,該程式碼用於指示電腦執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種電腦存儲媒介,該電腦存儲媒介中存儲有程式碼,該程式碼用於指示電腦執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種包括指令的電腦程式產品,當其在電腦上運行時,使得電腦執行上述各方面所述的方法。
下面將結合本申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申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應理解,本申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可以應用於車聯網系統,車聯網系統可以基於各種通訊系統,例如,基於LTE-D2D的車聯網系統。與傳統的LTE系統中終端之間的通訊資料通過網路設備(例如,基站)接收或者發送的方式不同,車聯網系統採用終端到終端直接通訊的方式,因此具有更高的頻譜效率以及更低的傳輸時延。
可選地,車聯網系統基於的通訊系統可以是全球移動通訊(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統、分碼多重存取(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系統、寬頻分碼多重存取(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統、通用封包無線服務(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LTE系統、LTE頻分雙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統、LTE時分雙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動通訊系統(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微波連接互通(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訊系統、新無線(New Radio,NR)或未來的5G系統等。
本申請實施例中的終端設備可以指車載終端設備,也可以是未來5G網路中的終端設備或者未來演進的公用陸地移動通訊網路(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終端設備等,本申請實施例並不限定。
本申請結合網路設備描述了各個實施例。本申請實施例中的網路設備可以是用於與終端設備通訊的設備,該網路設備可以是GSM或CDMA中的基地收發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WCDMA系統中的節點(NodeB,NB),還可以是LTE系統中的演進型節點(Evolutional NodeB,eNB或eNodeB),還可以是雲無線存取網路(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場景下的無線控制器,或者該網路設備可以為中繼站、存取點、車載設備、可穿戴設備以及未來5G網路中的網路設備或者未來演進的PLMN網路中的網路設備等,本申請實施例並不限定。
圖1和圖2是本申請實施例的一個應用場景的示意圖。圖1示例性地示出了一個網路設備和兩個終端設備,可選地,本申請實施例中的無線通訊系統可以包括多個網路設備並且每個網路設備的覆蓋範圍內可以包括其它數量的終端設備,本申請實施例對此不做限定。此外,該無線通訊系統還可以包括移動管理實體(Mobile Management Entity,MME)、服務閘道(Serving Gateway,S-GW)、分組資料網路閘道(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P-GW)等其他網路實體,但本申請實施例不限於此。
具體地,終端設備20和終端設備30可以D2D通訊模式進行通訊,在進行D2D通訊時,終端設備20和終端設備30通過D2D鏈路即側行鏈路(Sidelink上,SL)直接進行通訊。例如圖1或者圖2所示,終端設備20和終端設備30通過側行鏈路直接進行通訊。在圖1中,終端設備20和終端設備30之間通過側行鏈路通訊,其傳輸資源是由網路設備分配的;在圖2中,終端設備20和終端設備30之間通過側行鏈路通訊,其傳輸資源是由終端設備自主選取的,不需要網路設備分配傳輸資源。
D2D通訊可以指車對車(Vehicle to Vehicle,簡稱“V2V”)通訊或車輛到其他設備(Vehicle to Everything,V2X)通訊。在V2X通訊中,X可以泛指任何具有無線接收和發送能力的設備,例如但不限於慢速移動的無線裝置,快速移動的車載設備,或是具有無線發射接收能力的網路控制節點等。應理解,本發明實施例主要應用於V2X通訊的場景,但也可以應用於任意其它D2D通訊場景,本申請實施例對此不做任何限定。
在車聯網系統中,可以存在兩種類型的終端設備,即具有偵聽能力的終端設備例如車載終端(Vehicle User Equipment,VUE)或行人手持終端(Pedestrian User Equipment,PUE),以及不具有偵聽能力的終端設備例如PUE。VUE具有更高的處理能力,並且通常通過車內的蓄電池供電,而PUE處理能力較低,降低功耗也是PUE需要考慮的一個主要因素,因此在現有的車聯網系統中,VUE被認為具有完全的接收能力和偵聽能力;而PUE被認為具有部分或者不具有接收和偵聽能力。如果PUE具有部分偵聽能力,其資源的選取可以採用和VUE類似的偵聽方法,在可偵聽的那部分資源上進行可用資源的選取;如果PUE不具有偵聽能力,則PUE在資源池中隨機選取傳輸資源。
在3GPP協議的版本Release-14中,定義了兩種傳輸模式,即傳輸模式3(mode 3)和傳輸模式4(mode 4)。使用傳輸模式3的終端設備的傳輸資源是由基站分配的,終端設備根據基站分配的資源在側行鏈路上進行資料的發送;基站可以為終端設備分配單次傳輸的資源,也可以為終端設備分配半靜態傳輸的資源。使用傳輸模式4的終端設備如果具備偵聽能力,採用偵聽(sensing)和預留(reservation)的方式傳輸資料,如果不具備偵聽能力,則在資源池中隨機選取傳輸資源。具偵聽能力的終端設備在資源池中通過偵聽的方式獲取可用的資源集合,終端設備從該集合中隨機選取一個資源進行資料傳輸。由於車聯網系統中的業務具有週期性特徵,因此終端設備通常採用半靜態傳輸的方式,即終端設備選取一個傳輸資源後,就會在多個傳輸週期中持續的使用該資源,從而降低資源重選以及資源衝突的概率。終端設備會在本次傳輸的控制資訊中攜帶預留下次傳輸資源的資訊,從而使得其他終端設備可以通過檢測該終端設備的控制資訊判斷這塊資源是否被該終端設備預留和使用,達到降低資源衝突的目的。
由於傳輸模式3的資源是由基站調度的,傳輸模式4的資源池是預配置或者基站配置的,因此兩者不會存在資源池交疊的情況,即傳輸模式3和傳輸模式4各自對應的資源池是分離或者不重疊的,使用模式3的終端設備在支援模式3的資源池中的時頻資源上進行資料傳輸,使用模式4的終端設備在支援模式4的資源池中的時頻資源上進行資料傳輸。
對於支援3GPP協定的新版本Release-15的通訊協定的終端設備來說,同樣支援兩種傳輸模式例如上述的傳輸模式3和傳輸模式4。當Release-15的終端設備和Release-14的終端設備在通訊系統中共同進行資料傳輸時,對於有偵聽能力的終端設備,可以通過資源偵聽選擇資源,而對於沒有偵聽能力的終端設備,就難以避免地會與其他終端設備的資料傳輸之間產生干擾。由於使用傳輸模式3的終端設備與基站連接,並且其傳輸資源是由基站分配的,因此當使用傳輸模式3的終端設備和使用傳輸模式4的終端設備共存的時候,更需要保護使用傳輸模式3的終端設備的傳輸可靠性。
可選地,如圖3所示,在車聯網系統中,終端設備可以基於載波聚合的方式,通過兩個載波向網路設備或其他終端設備發送相同的PDCP層資料。具體地,如圖3所示,一個PDCP實體與兩個RLC實體綁定。該終端設備將待發送的第一PDCP PDU進行複製(duplication),得到第二PDCP PDU。終端設備將該第一PDCP PDU下發到該兩個RLC實體中的一個RLC實體RLC 1,將該第二PDCP PDU下發到該兩個RLC實體中的另一個RLC實體RLC 2。該兩個RLC實體分別對收到的PDCP PDU進行處理,並通過兩個不同的載波將該第一PDCP PDU和該第二PDCP PDU發送至網路設備或其他終端設備。
應理解,終端設備在接收網路設備或其他終端設備發送的資料時,可以執行如圖3所示的資料發送過程的逆過程。
此外,本申請的各個方面或特徵可以實現成方法、裝置或使用標準程式設計和/或工程技術的製品。本申請中使用的術語“製品”涵蓋可從任何電腦可讀器件、載體或媒介訪問的電腦程式。例如,電腦可讀媒介可以包括,但不限於:磁記憶體件(例如,硬碟、軟碟或磁帶等),光碟(例如,壓縮磁碟(Compact Disc,CD)、數位通用盤(Digital Versatile Disc,DVD)等),智慧卡和快閃記憶體器件(例如,可讀寫可程式設計唯讀記憶體(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卡、棒或鑰匙驅動器等)。另外,本文描述的各種存儲媒介可代表用於存儲資訊的一個或多個設備和/或其它機器可讀媒介。術語“機器可讀媒介”可包括但不限於,能夠存儲、包含和/或承載指令和/或資料的各種媒介。
應理解,本文中術語“系統”和“網路”在本文中常被可互換使用。本文中術語“和/或”,僅僅是一種描述關聯物件的關聯關係,表示可以存在三種關係,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單獨存在A,同時存在A和B,單獨存在B這三種情況。另外,本文中字元“/”,一般表示前後關聯物件是一種“或”的關係。
圖4是根據本申請實施例的一種支援資料重複的方法200的示意性流程圖。如圖4所示,該方法200可以由發射端設備執行,該發射端設備可以是如圖1或圖2中所示的終端設備,該終端設備可以執行如圖3所示的資料傳輸,該方法200中的接收端設備可以是如圖1所示的網路設備,也可以是如圖1或圖2中所示的終端設備,該方法200可以應用於車聯網系統。該方法200包括以下內容。
210,發射端設備向接收端設備發送多個RLC PDU,該多個RLC PDU中的至少一個RLC PDU的RLC 報文頭中包括指示域,該指示域用於指示當前的RLC PDU所對應的無線承載。
應理解,發射端設備通過載波聚合來進行資料複製業務時,發送至少兩個RLC PDU。
可選地,該發射端設備通過載波聚合來進行資料複製業務時,需要通過該指示域來指示當前的RLC PDU所對應的無線承載。
可選地,該指示域包括當前的RLC PDU所對應的PDCP對應的無線承載的標識(Identity,ID)。
可選地,該指示域包括邏輯通道的標識ID。
還可以存在另一種方式,指示域中包括有邏輯通道標識(LCID)以及預留位。其中,可以通過不同的預留位的賦值來區別服務於同一承載的兩個不同的邏輯通道。具體來說,方式為:
載波1:為邏輯通道A傳輸一個MAC SDU A,設置預留位(reserved bit)=0,LCID=X;比如,X=00001;
載波2:為邏輯通道B傳輸另一個MAC SDU B(可以理解為複製的SDU),設置其預留位=1,LCID=X;同樣X=00001。
需要指出的是,前述邏輯通道A和B服務於同一個PDCP實體,實現PDCP複製操作。通過使用上述方法,預留的LCID空間可以保留,並且複製功能可以擴展至PC5-S資訊。參見圖10,其中,R表徵了預留位所在的位置,其中一種為包含有7bitsL區域的幀結構,另一種為包含有15bitsL區域的幀結構,這裡不再進行贅述。
可選地,所述至少一個RLC PDU的RLC 報文頭,為:
所述至少一個RLC PDU所對應的RLC報文頭;
或者,
所述至少一個RLC PDU中所包含的RLC報文頭。
可選地,該多個RLC PDU中的至少兩個RLC PDU對應不同的邏輯通道,以及該至少兩個RLC PDU對應相同的無線承載。
因此,在本申請實施例的支援資料重複的方法中,發射端設備在發送多個RLC PDU時,可以在多個RLC PDU中的至少一個RLC PDU的RLC 報文頭中包括指示當前的RLC PDU所對應的無線承載的指示域,從而,接收端設備可以確定多個RLC PDU中每個RLC PDU對應的無線承載,進而,能夠實現重複資料的可靠傳輸。
圖5是根據本申請實施例的一種支援資料重複的方法300的示意性流程圖。如圖5所示,該方法300可以由接收端設備執行,該接收端設備可以是如圖1所示的網路設備,也可以是如圖1或圖2中所示的終端設備,該方法300中的發射端設備可以是如圖1或圖2中所示的終端設備,該終端設備可以執行如圖3所示的資料傳輸,該方法300可以應用於車聯網系統。該方法300包括以下內容。
310,接收端設備接收發射端設備發送的多個RLC PDU。
可選地,該多個RLC PDU中的至少一個RLC PDU的RLC 報文頭中包括指示域。
可選地,該指示域包括當前的RLC PDU所對應的無線承載。
可選地,該指示域包括邏輯通道的標識ID。
可選地,該接收端設備根據該至少一個RLC PDU的RLC 報文頭中包括的指示域,確定邏輯通道與無線承載之間的對應關係。
可選地,該指示域可以只包含1bit內容,例如,在協定規定00010只能和00001一起進行資料複製(duplication)業務,或者支援單獨的承載,此時,該指示域可以只包含1bit內容就可以指示當前的RLC PDU所對應的無線承載。
可選地,該邏輯通道與該無線承載之間的對應關係是預配置的,例如,通過協議確定。
例如,如下表1所示的邏輯通道標識(logical channel Identity,LC ID)分配表,可以從預留索引(reserved Index)中分配01011-10100給為了資料複製(duplication)服務的RLC,例如,logical channel 00001和logical channel 01011會共同服務用於承載1的PDCP實體,logical channel 00010和logical channel 01100會共同服務用於承載2的PDCP實體。 表1
Figure 107127176-A0304-0001
還需要說明的是,可選地,所述至少一個RLC PDU的RLC 報文頭,為:
所述至少一個RLC PDU所對應的RLC報文頭;
或者,
所述至少一個RLC PDU中所包含的RLC報文頭。
也就是說,RLC PCU與RLC報文頭可以存在兩種對應方式,其中,一種方式為,RLC PDU與RLC報文頭為對應關係,也就是說,這種關係下,RLC PDU中可以不包含RLC報文頭,而是在RLC PDU之外包含有RLC 報文頭,此時,RLC 報文頭可以構成MAC子頭(MAC Sub-header);這樣,可以利用RLC PDU與構成MAC子頭的RLC 報文頭,再結合MAC header(MAC頭)公共構成MAC層的資料單元。
另外一種方式,RLC PDU中包含有RLC報文頭,這種方式下,RLC PDU構成MAC層的資料單元。MAC層的資料單元可以為MAC PDU。
還可以存在另一種方式,指示域中包括有邏輯通道標識(LCID)以及預留位。其中,可以通過不同的預留位的賦值來區別服務於同一承載的兩個不同的邏輯通道。具體來說,方式為:
載波1:為邏輯通道A傳輸一個MAC SDU A,設置預留位(reserved bit)=0,LCID=X;比如,X=00001;
載波2:為邏輯通道B傳輸另一個MAC SDU B(可以理解為複製的SDU),設置其預留位=1,LCID=X;同樣X=00001。
需要指出的是,前述邏輯通道A和B服務於同一個PDCP實體,實現PDCP複製操作。通過使用上述方法,預留的LCID空間可以保留,並且複製功能可以擴展至PC5-S資訊。參見圖10,其中,R表徵了預留位所在的位置,其中一種為包含有7bitsL區域的幀結構,另一種為包含有15bitsL區域的幀結構,這裡不再進行贅述。
320,該接收端設備根據邏輯通道與無線承載之間的對應關係,確定該多個RLC PDU中每個RLC PDU對應的無線承載。
因此,在本申請實施例的支援資料重複的方法中,接收端設備在接收到多個RLC PDU時,可以根據邏輯通道與無線承載之間的對應關係,確定多個RLC PDU中每個RLC PDU對應的無線承載,進而,能夠實現重複資料的可靠傳輸。
圖6是根據本申請實施例的一種發射端設備400的示意性框圖。如圖6所示,該發射端設備400包括:
發送單元410,用於向接收端設備發送多個無線鏈路控制協定資料單元RLC PDU,該多個RLC PDU中的至少一個RLC PDU的RLC 報文頭中包括指示域,該指示域用於指示當前的RLC PDU所對應的無線承載。
可選地,該指示域包括當前的RLC PDU所對應的分組資料彙聚協定PDCP對應的無線承載的標識ID。
可選地,該指示域包括邏輯通道的標識ID。
還可以存在另一種方式,指示域中包括有邏輯通道標識(LCID)以及預留位。其中,可以通過不同的預留位的賦值來區別服務於同一承載的兩個不同的邏輯通道。具體來說,方式為:
載波1:為邏輯通道A傳輸一個MAC SDU A,設置預留位(reserved bit)=0,LCID=X;比如,X=00001;
載波2:為邏輯通道B傳輸另一個MAC SDU B(可以理解為複製的SDU),設置其預留位=1,LCID=X;同樣X=00001。
需要指出的是,前述邏輯通道A和B服務於同一個PDCP實體,實現PDCP複製操作。通過使用上述方法,預留的LCID空間可以保留,並且複製功能可以擴展至PC5-S資訊。參見圖10,其中,R表徵了預留位所在的位置,其中一種為包含有7bitsL區域的幀結構,另一種為包含有15bitsL區域的幀結構,這裡不再進行贅述。
可選地,該多個RLC PDU中的至少兩個RLC PDU對應不同的邏輯通道,以及該至少兩個RLC PDU對應相同的無線承載。
可選地,該發射端設備400應用於車聯網系統。
應理解,根據本申請實施例的一種發射端設備400中的各個模組的上述和其它操作和/或功能分別為了實現圖4中的方法200中的發射端設備的相應流程,為了簡潔,在此不再贅述。
圖7是根據本申請實施例的一種接收端設備500的示意性框圖。如圖7所示,該接收端設備500包括:
接收單元510,用於接收發射端設備發送的多個無線鏈路控制協定資料單元RLC PDU;
處理單元520,用於根據邏輯通道與無線承載之間的對應關係,確定該多個RLC PDU中每個RLC PDU對應的無線承載。
可選地,該多個RLC PDU中的至少一個RLC PDU的RLC 報文頭中包括指示域,該指示域包括當前的RLC PDU所對應的無線承載;
在該處理單元520根據邏輯通道與無線承載之間的對應關係,確定該多個RLC PDU中每個RLC PDU對應的無線承載之前,該處理單元520還用於根據該至少一個RLC PDU的RLC 報文頭中包括的指示域,確定該邏輯通道與該無線承載之間的對應關係。
可選地,該多個RLC PDU中的至少一個RLC PDU的RLC 報文頭中包括指示域,該指示域包括邏輯通道的標識ID;
在該處理單元520根據邏輯通道與無線承載之間的對應關係,確定該多個RLC PDU中每個RLC PDU對應的無線承載之前,該處理單元520還用於根據該至少一個RLC PDU的RLC 報文頭中包括的指示域,確定該邏輯通道與該無線承載之間的對應關係。
還可以存在另一種方式,指示域中包括有邏輯通道標識(LCID)以及預留位。其中,可以通過不同的預留位的賦值來區別服務於同一承載的兩個不同的邏輯通道。具體來說,方式為:
載波1:為邏輯通道A傳輸一個MAC SDU A,設置預留位(reserved bit)=0,LCID=X;比如,X=00001;
載波2:為邏輯通道B傳輸另一個MAC SDU B(可以理解為複製的SDU),設置其預留位=1,LCID=X;同樣X=00001。
需要指出的是,前述邏輯通道A和B服務於同一個PDCP實體,實現PDCP複製操作。通過使用上述方法,預留的LCID空間可以保留,並且複製功能可以擴展至PC5-S資訊。參見圖10,其中,R表徵了預留位所在的位置,其中一種為包含有7bitsL區域的幀結構,另一種為包含有15bitsL區域的幀結構,這裡不再進行贅述。
可選地,該邏輯通道與該無線承載之間的對應關係是預配置的。
可選地,該多個RLC PDU中的至少兩個RLC PDU對應不同的邏輯通道,以及該至少兩個RLC PDU對應相同的無線承載。
可選地,該接收端設備500應用於車聯網系統。
應理解,根據本申請實施例的一種接收端設備500中的各個模組的上述和其它操作和/或功能分別為了實現圖5中的方法300中的接收端設備設備的相應流程,為了簡潔,在此不再贅述。
圖8示出了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支援資料重複的設備600的示意性框圖,該設備600包括:
記憶體610,用於存儲程式,該程式包括代碼;
收發器620,用於和其他設備進行通訊;
處理器630,用於執行記憶體610中的程式碼。
可選地,當該代碼被執行時,該處理器630還可以實現圖4中的方法200中發射端設備執行的各個操作,為了簡潔,在此不再贅述。此時,該設備600可以為終端設備,例如,車載終端。
可選地,當該代碼被執行時,該處理器630可以實現圖5中的方法300中接收端設備執行的各個操作,為了簡潔,在此不再贅述。此時,該設備600可以為存取網設備,也可以是核心網設備。收發器620用於在處理器630的驅動下執行具體的信號收發。
應理解,在本申請實施例中,該處理器630可以是中央處理單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該處理器630還可以是其他通用處理器、數位訊號處理器(DSP)、專用積體電路(ASIC)、現成可程式設計閘陣列(FPGA)或者其他可程式設計邏輯器件、離散閘或者電晶體邏輯器件、分立硬體元件等。通用處理器可以是微處理器或者該處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規的處理器等。
該記憶體610可以包括唯讀記憶體和隨機存取記憶體,並向處理器630提供指令和資料。記憶體610的一部分還可以包括非揮發性隨機存取記憶體。例如,記憶體610還可以存放裝置類型的資訊。
收發器620可以是用於實現信號發送和接收功能,例如頻率調製和解調功能或叫上變頻和下變頻功能。
在實現過程中,上述方法的至少一個步驟可以通過處理器630中的硬體的集成邏輯電路完成,或該集成邏輯電路可在軟體形式的指令驅動下完成該至少一個步驟。因此,支援資料重複的設備600可以是個晶片或者晶片組。結合本申請實施例所公開的方法的步驟可以直接體現為硬體處理器執行完成,或者用處理器中的硬體及軟體模組組合執行完成。軟體模組可以位於隨機記憶體,快閃記憶體、唯讀記憶體,可程式設計唯讀記憶體或者電可讀寫可程式設計記憶體、寄存器等本領域成熟的存儲媒介中。該存儲媒介位於記憶體,處理器630讀取記憶體中的資訊,結合其硬體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驟。為避免重複,這裡不再詳細描述。
圖9是根據本申請實施例的系統晶片700的示意性結構圖。圖9的系統晶片700包括輸入介面701、輸出介面702、處理器703以及記憶體704之間可以通過內部通訊連接線路相連,該處理器703用於執行該記憶體704中的代碼。
可選地,當該代碼被執行時,該處理器703實現方法實施例中由發射端設備執行的方法。為了簡潔,在此不再贅述。
可選地,當該代碼被執行時,該處理器703實現方法實施例中由接收端設備執行的方法。為了簡潔,在此不再贅述。
在上述實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過軟體、硬體、固件或者其任意組合來實現。當使用軟體實現時,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電腦程式產品的形式實現。該電腦程式產品包括一個或多個電腦指令。在電腦上載入和執行該電腦程式指令時,全部或部分地產生按照本申請實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該電腦可以是通用電腦、專用電腦、電腦網路、或者其他可程式設計裝置。該電腦指令可以存儲在電腦可讀存儲媒介中,或者從一個電腦可讀存儲媒介向另一個電腦可讀存儲媒介傳輸,例如,該電腦指令可以從一個網站、電腦、伺服器或資料中心通過有線(例如同軸電纜、光纖、數位用戶線路(DSL))或無線(例如紅外、無線、微波等)方式向另一個網站、電腦、伺服器或資料中心進行傳輸。該電腦可讀存儲媒介可以是電腦能夠存取的任何可用媒介或者是包含一個或多個可用媒介集成的伺服器、資料中心等資料存放裝置。該可用媒介可以是磁性媒介,(例如,軟碟、硬碟、磁帶)、光媒介(例如,DVD)、或者半導體媒介(例如固態硬碟Solid State Disk (SSD))等。
應理解,在本申請的各種實施例中,上述各過程的序號的大小並不意味著執行順序的先後,各過程的執行順序應以其功能和內在邏輯確定,而不應對本申請實施例的實施過程構成任何限定。
所屬領的技術人員可以清楚地瞭解到,為描述的方便和簡潔,上述描述的系統、裝置和單元的具體工作過程,可以參考前述方法實施例中的對應過程,在此不再贅述。
以上所述僅為本申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申請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的技術人員在本申請揭露的技術範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申請的保護範圍之內。因此,本申請的保護範圍應以該申請專利範圍的保護範圍為准。
10‧‧‧網路設備20、30‧‧‧終端設備200、300‧‧‧方法210、310、320‧‧‧步驟400‧‧‧發射端設備410‧‧‧發送單元500‧‧‧接收端設備510‧‧‧接收單元520‧‧‧處理單元600‧‧‧支援資料重複的設備610‧‧‧記憶體620‧‧‧收發器630‧‧‧處理器700‧‧‧系統晶片701‧‧‧輸入介面702‧‧‧輸出介面703‧‧‧處理器704‧‧‧記憶體
圖1是本申請實施例一個應用場景的示意圖。 圖2是本申請實施例另一個應用場景的示意圖。 圖3是本申請實施例通過載波聚合進行資料傳輸的示意圖。 圖4是根據本申請實施例的一種支援資料重複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圖。 圖5是根據本申請實施例的另一種支援資料重複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圖。 圖6是根據本申請實施例的一種發射端設備的示意性框圖。 圖7是根據本申請實施例的一種接收端設備的示意性框圖。 圖8示出了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支援資料重複的設備的示意性框圖。 圖9是根據本申請實施例的系統晶片的示意性結構圖; 圖10是本申請實施例中兩種幀結構示意圖。
200‧‧‧方法
210‧‧‧步驟

Claims (11)

  1. 一種支援資料重複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發射端設備向接收端設備發送多個無線鏈路控制協定資料單元RLC PDU,所述多個RLC PDU中的至少一個RLC PDU的RLC報文頭中包括指示域,所述指示域用於指示當前的RLC PDU所對應的無線承載,其中,所述多個RLC PDU中的至少兩個RLC PDU對應不同的邏輯通道,以及所述至少兩個RLC PDU對應相同的無線承載。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指示域包括當前的RLC PDU所對應的分組資料彙聚協定PDCP對應的無線承載的標識ID;和/或,所述指示域包括邏輯通道的標識ID。
  3. 一種支援資料重複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接收端設備接收發射端設備發送的多個無線鏈路控制協定資料單元RLC PDU,所述多個RLC PDU中的至少一個RLC PDU的RLC報文頭中包括指示域;所述接收端設備根據所述至少一個RLC PDU的RLC報文頭中包括的指示域,確定所述邏輯通道與所述無線承載之間的對應關係;所述接收端設備根據邏輯通道與無線承載之間的對應關係,確定所述多個RLC PDU中每個RLC PDU對應的無線承載,其中,所述多個RLC PDU中的至少兩個RLC PDU對應不同的邏輯通道,以及所述至少兩個RLC PDU對應相同的無線承載。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指示域包括:當前的RLC PDU所對應的無線承載,和/或,邏輯通道的標識ID。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指示域包括邏輯通道的標識ID時,所述指示域還包括:預留位。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或4項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至少一個RLC PDU的RLC報文頭,為:所述至少一個RLC PDU所對應的RLC報文頭;和/或,所述至少一個RLC PDU中所包含的RLC報文頭。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至少一個RLC PDU的RLC報文頭為所述至少一個RLC PDU所對應的RLC報文頭時,所述RLC報文頭,用於構成MAC子頭。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方法應用於車聯網系統。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或4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邏輯通道與所述無線承載之間的對應關係是預配置的。
  10. 一種發射端設備,其特徵在於,包括處理器、記憶體和通訊介面;所述記憶體用於存儲指令;所述處理器用於執行所述記憶體存儲的指令;所述處理器執行所述指令時,使得所述處理器執行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5-9項任一項所述的方法。
  11. 一種接收端設備,其特徵在於,包括處理器、記憶體和通訊介面;所述記憶體用於存儲指令;所述處理器用於執行所述記憶體存儲的指令;所述處理器執行所述指令時,使得所述處理器執行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任一項所述的方法。
TW107127176A 2017-08-04 2018-08-03 支援資料重複的方法、發射端設備和接收端設備 TWI7850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WOPCT/CN2017/096079 2017-08-04
PCT/CN2017/096079 WO2019024105A1 (zh) 2017-08-04 2017-08-04 支持数据重复的方法、发射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
??PCT/CN2017/096079 2017-08-04
??PCT/CN2017/117778 2017-12-21
PCT/CN2017/117778 WO2019024399A1 (zh) 2017-08-04 2017-12-21 支持数据重复的方法、发射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
WOPCT/CN2017/117778 2017-12-21
WOPCT/CN2017/078892 2018-03-13
PCT/CN2018/078892 WO2019024504A1 (zh) 2017-08-04 2018-03-13 支持数据重复的方法、发射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
??PCT/CN2017/078892 2018-03-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11903A TW201911903A (zh) 2019-03-16
TWI785085B true TWI785085B (zh) 2022-12-01

Family

ID=652328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27176A TWI785085B (zh) 2017-08-04 2018-08-03 支援資料重複的方法、發射端設備和接收端設備

Country Status (17)

Country Link
US (1) US11284296B2 (zh)
EP (1) EP3627735B1 (zh)
JP (1) JP7083854B2 (zh)
KR (1) KR20200036814A (zh)
CN (2) CN111212398B (zh)
AU (1) AU2018310941A1 (zh)
BR (1) BR112019027828A2 (zh)
CA (1) CA3066605A1 (zh)
CL (1) CL2020000032A1 (zh)
IL (1) IL271166A (zh)
MX (1) MX2020001219A (zh)
PH (1) PH12019502858A1 (zh)
RU (1) RU2762931C2 (zh)
SG (1) SG11201911811SA (zh)
TW (1) TWI785085B (zh)
WO (3) WO2019024105A1 (zh)
ZA (1) ZA20190839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83530B (zh) * 2019-09-27 2022-04-1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7715192A (zh) * 2020-07-17 2024-03-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03230A1 (ko) * 2015-06-30 2017-01-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V2x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v2x 통신 방법 및 단말
US20170048922A1 (en) * 2014-04-24 2017-02-1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leasing a sidelink radio bearer for d2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01151B2 (en) * 2001-03-27 2004-03-02 Ericsson Inc. Short access for realizing a signaling radio bearer in geran
KR100889865B1 (ko) 2002-11-07 2009-03-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이동통신 시스템의 통신방법
CN101166193B (zh) * 2006-10-19 2011-07-2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媒体接入控制协议数据单元的传输方法和系统
CN101299711B (zh) * 2007-04-30 2011-08-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单元转换的方法、设备及数据单元传输的系统
CN101828417B (zh) * 2007-06-25 2017-04-05 诺基亚通信公司 用于无线接入网络中的带内信令消息的消息传送
US8902927B2 (en) * 2007-10-01 2014-12-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dium access control header format
WO2009079854A1 (fr) * 2007-12-24 2009-07-02 Alcatel Shanghai Bell Co., Ltd. Procédé et dispositif pour identifier des tailles et sources de plusieurs rlc pdu
US8718647B2 (en) * 2008-06-20 2014-05-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ioritizing status messag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RU2508611C2 (ru) * 2009-03-20 2014-02-27 Телефонактиеболагет Л М Эрикссон (Пабл) Идентификация однонаправленного радиоканала для транзитного автосоединения и ретрансляции в расширенном lte
US10264445B2 (en) * 2010-03-30 2019-04-16 Cloud Network Technology Singapore Pte. Ltd. Relay user equipment device and capability discovery method thereof
KR101568310B1 (ko) * 2013-02-01 2015-11-12 주식회사 케이티 스몰 셀 환경에서의 사용자 플레인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WO2015006896A1 (zh) * 2013-07-15 2015-01-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装置和方法
EP2854444A1 (en) * 2013-09-27 2015-04-01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Efficient uplink scheduling mechanism for dual connectivity
KR102157798B1 (ko) * 2013-10-29 2020-09-18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복수의 캐리어를 이용하는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US10142799B2 (en) 2014-08-19 2018-11-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casting traffic using multi-connectivity
EP3213490B1 (en) * 2014-10-31 2022-09-0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mac pdu in a d2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US20160295624A1 (en) * 2015-04-02 2016-10-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pool design for vehicular communications
KR102568265B1 (ko) * 2015-07-23 2023-08-18 애플 인크. 레이어 2 릴레이 프로토콜 및 이동성 릴레이 방법
CN105246106B (zh) * 2015-09-02 2019-02-12 北京星河亮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Lte-a终端测试仪表在载波聚合下mac层数据调度方法
US10841203B2 (en) * 2015-12-11 2020-11-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ordination of multiple routes for a single IP connection
WO2017164603A1 (en) * 2016-03-25 2017-09-2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data unit, and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ceiving data unit
WO2018012874A1 (ko) * 2016-07-12 2018-01-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상향링크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
KR102357594B1 (ko) * 2017-03-23 2022-02-04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패킷 중복을 위한 데이터 처리 방법 및 장치
US11451961B2 (en) * 2017-09-28 2022-09-2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ecurity enhancements for early data transmission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048922A1 (en) * 2014-04-24 2017-02-1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leasing a sidelink radio bearer for d2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WO2017003230A1 (ko) * 2015-06-30 2017-01-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V2x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v2x 통신 방법 및 단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PH12019502858A1 (en) 2020-09-28
WO2019024504A1 (zh) 2019-02-07
BR112019027828A2 (pt) 2020-07-07
KR20200036814A (ko) 2020-04-07
EP3627735A4 (en) 2020-05-27
CN111212398A (zh) 2020-05-29
EP3627735A1 (en) 2020-03-25
US11284296B2 (en) 2022-03-22
CN111212398B (zh) 2022-11-04
JP2020529148A (ja) 2020-10-01
ZA201908390B (en) 2020-10-28
RU2020101950A (ru) 2021-09-07
EP3627735B1 (en) 2022-05-11
CL2020000032A1 (es) 2020-05-29
TW201911903A (zh) 2019-03-16
US20210092637A1 (en) 2021-03-25
IL271166A (en) 2020-01-30
MX2020001219A (es) 2020-03-24
SG11201911811SA (en) 2020-01-30
WO2019024105A1 (zh) 2019-02-07
CA3066605A1 (en) 2019-02-07
JP7083854B2 (ja) 2022-06-13
AU2018310941A1 (en) 2020-01-16
CN110731061A (zh) 2020-01-24
RU2020101950A3 (zh) 2021-09-07
WO2019024399A1 (zh) 2019-02-07
RU2762931C2 (ru) 2021-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911800A (zh) 資料傳輸的方法、終端設備和網路設備
US10834735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lecting a carrier, and terminal device
EP3678437B1 (en) Method for conflict resolution and terminal device
WO2020029403A1 (zh) 侧行信道配置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WO2019157726A1 (zh) 资源上报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WO2019084929A1 (zh) 资源选取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TWI785085B (zh) 支援資料重複的方法、發射端設備和接收端設備
US20210204352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transmitting end device and receiving end device
WO2020114326A1 (zh) 资源池配置方法、装置及设备
US11178526B2 (en) Service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WO2019028603A1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终端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