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84812B - 具升降、站立、後傾及床式功能之輪椅 - Google Patents

具升降、站立、後傾及床式功能之輪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84812B
TWI784812B TW110143935A TW110143935A TWI784812B TW I784812 B TWI784812 B TW I784812B TW 110143935 A TW110143935 A TW 110143935A TW 110143935 A TW110143935 A TW 110143935A TW I784812 B TWI784812 B TW I78481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od
frame
contact point
lower frame
telescopic pow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439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20727A (zh
Inventor
謝龍昌
廖仁毓
Original Assignee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filed Critical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Priority to TW1101439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84812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48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4812B/zh
Publication of TW2023207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20727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包括一底架部、一下四連桿組、一上四連桿組及二伸縮動力部。二伸縮動力部皆樞設於底架部與下四連桿組之間。當上四連桿組鎖住固定,控制第二伸縮動力部上推或是下拉下四連桿組,可傳動上四連桿組升降動作。當上四連桿組未固定,控制二伸縮動力部分別伸或是縮,可透過下四連桿組帶動上四連桿組於站立型態、躺平型態、後傾型態之間變換。故,本案兼具雙四連桿連動相當特別,及電動缸具有自鎖功能可提高安全等優點。

Description

具升降、站立、後傾及床式功能之輪椅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具升降、站立、後傾及床式功能之輪椅,尤指一種兼具雙四連桿連動相當特別,及電動缸具有自鎖功能可提高安全之具升降、站立、後傾及床式功能之輪椅。
隨著老年人口與肢體障礙人口的增加,輔具的使用也越來越多,一般椅子已無法滿足使用者的需求,此時,就須要使用「具升降、站立、後傾及床式功能之輪椅」。讓使用者用一張椅子就可以達到上升、下降、輔助站立、後傾及病床的各種需求。傳統設計並沒有可以達到五種功能的多功能設計機構。 現有的功能輪椅大致可分為:站立式、升降式、病床式、後傾式、複合式、…等類型,用以滿足使用者不同的需求。 站立式輪椅主要是為了改善膀胱發炎、促進血液循環、減緩骨骼疏鬆及骨質流失、促進下肢承重適應和協助站立訓練技能…等,而可增進生活自理能力;升降式輪椅主要是克服身心障礙者在高度上不足;而後傾式輪椅的座椅和椅背可以向後傾斜、且腳桿可向上抬升,其主要目的是讓臀部減輕壓力,避免久坐輪椅產生壓瘡,也可以讓使用者作適當的休息。倘若沒有多功能型輪椅,使用者必須購買多種不同之功能輪椅,大大增加經濟負擔,也更占空間,且在更換輪椅時也有諸多不便,若能將不同輪椅的優點合而為一,則可便利許多使用者。 有鑑於此,必須研發出可解決上述習用缺點之技術。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升降、站立、後傾及床式功能之輪椅,其兼具雙四連桿連動相當特別,及電動缸具有自鎖功能可提高安全等優點。特別是,本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係在於使用者若要使用不同功能之輪椅,必須分別購買,除增加經濟負擔,也佔空間,且在更換輪椅時也有諸多不便等問題。 解決上述問題之技術手段係提供一種具升降、站立、後傾及床式功能之輪椅,其包括: 一底架部,係包括一底架組件及至少四個輪結構;該底架組件係設一第一底架樞接部、一第二底架樞接部、一第三底架樞接部及一第四底架樞接部; 一下架前桿部,係樞設於該底架部;該下架前桿部係具有一下架前桿第一接點、一下架前桿第二接點及一下架前桿第三接點,該下架前桿第一接點係樞設於該第一底架樞接部; 一下架下桿部,係樞設於該下架前桿部;該下架下桿部係具有一下架下桿第一接點及一下架下桿第二接點,該下架下桿第一接點係樞設於該下架前桿第二接點; 一下架上桿部,係樞設於該底架部;該下架上桿部係具有一下架上桿第一接點、一下架上桿第二接點及一下架上桿第三接點;該下架上桿第一接點係樞設於該第二底架樞接部,該下架上桿第三接點係介於該下架上桿第一接點與該下架上桿第二接點之間; 一後桿部,係樞設於該下架下桿部及該下架上桿部;該後桿部係具有至少二後桿件及一後背靠墊,該至少二後桿件中之每一後桿件係具有一後桿第一接點、一後桿第二接點、一後桿第三接點、一後桿下段結構、一後桿中段結構及一後桿上段結構;該每一後桿第一接點係樞設於該下架下桿第二接點,該每一後桿第二接點係樞設於該下架上桿第二接點,該每一後桿下段結構係介於該每一後桿第一接點及該每一後桿第二接點之間;該每一後桿中段結構係介於該每一後桿第二接點及該每一後桿第三接點之間;該每一後桿上段結構係從該每一後桿中段結構朝上延伸出,該後背靠墊係固定於該每一後桿中段結構、該每一後桿上段結構其中至少一者上; 一上架下桿部,係樞設於該後桿部;該上架下桿部係具有至少二上架下桿件及一座墊,該至少二上架下桿件中之每一上架下桿件係具有一上架下桿第一接點及一上架下桿第二接點;該上架下桿第一接點係同軸樞設於該下架上桿第二接點及該後桿第二接點,該座墊係固定於該至少二上架下桿件上; 一上架後桿部,係樞設於該後桿部;該上架後桿部係具有二上架後桿件,該二上架後桿件中之每一上架後桿件係具有一上架後桿第一接點及一上架後桿第二接點,該每一上架後桿第一接點係樞設於相對應之該每一後桿第三接點; 一上架上桿部,係樞設於該上架後桿部;該上架上桿部係具有二上架上桿件及二扶手墊,該每一上架上桿件係具有一上架上桿第一接點及一上架上桿第二接點,該上架上桿第一接點係樞設於相對應之該上架後桿第二接點; 一上架前桿部,係樞設於該上架上桿部;該上架前桿部係具有二上架前桿件及二腳踏桿件,該二上架前桿件中的每一上架前桿件係具有一上架前桿第一接點及一上架前桿第二接點,該每一上架前桿第一接點係樞設於相對應之該每一上架上桿第二接點,該每一上架前桿第二接點係連結固定相對應之該每一腳踏桿件,且該每一上架前桿第二接點係樞設於相對應之該上架下桿第二接點,其中,該二上架下桿第二接點的其中之一,與相對應之該下架前桿第一接點之間,係具有一間隙,而使前述二接點可相對交錯移動; 一第一伸縮動力部,係樞設於該第三底架樞接部與該下架前桿第三接點之間; 一第二伸縮動力部,係樞設於第四底架樞接部與該下架上桿第三接點之間;及 一連桿鎖部,係設於該後桿下段結構與相對應之該上架下桿第一接點上,並具有一開鎖位置及一上鎖位置; 藉此,該下架前桿部、該下架下桿部、該下架上桿部及該後桿下段結構係構成一下四連桿裝置; 該後桿中段結構及該上架下桿件係構成一底連桿組,該底連桿組、該上架後桿部、該上架上桿部及該上架前桿部係構成一上四連桿裝置,進而具有下列四種結構型態: [a] 下降型態:該第一伸縮動力部及該第二伸縮動力部皆係縮回,該座墊位於一下降位置,而為下降型態; [b] 上升型態:當該座墊位於該下降位置,且該連桿鎖部位於該上鎖位置,限制該後桿中段結構及該上架下桿件不可相對轉動,該底連桿組鎖死,該上四連桿組固定;控制該第二伸縮動力部伸出推動該下四連桿裝置,同時該第一伸縮動力部、該底架部及該下架前桿部相對轉動,該下四連桿裝置與底架部相對轉動,並透過該後桿部推動該上四連桿裝置上升,該座墊從該下降位置移動至一上升位置,而為上升型態; [c] 站立型態:先控制該第一伸縮動力部及該第二伸縮動力部皆係縮回,且該座墊位於該下降位置,又,該連桿鎖部位於該開鎖位置,再控制該第二伸縮動力部伸出推動該下四連桿裝置,同時該第一伸縮動力部、該底架部及該下架前桿部分別相對轉動;該下四連桿裝置與底架部相對轉動,該上四連桿裝置壓在該下四連桿裝置上,且同時被該後桿部帶動,使該座墊從該下降位置移動至一站立位置,而為站立型態; [d] 躺平型態:於該站立型態下,控制該第一伸縮動力部伸出,且控制該第二伸縮動力部縮回,該第一伸縮動力部、該底架部及該下架前桿部分別相對轉動,該下四連桿裝置與底架部相對轉動,該上四連桿裝置壓在該下四連桿裝置上,且同時被該後桿部帶動,使該座墊從該站立位置移動至一躺平位置,而為躺平型態;及 [e] 後傾型態:於該躺平型態,控制該第一伸縮動力部縮回,並控制該第二伸縮動力部繼續縮回,該第一伸縮動力部、該底架部及該下架前桿部分別相對轉動,該第二伸縮動力部、該底架部及該下架上桿部分別相對轉動,該下四連桿裝置與底架部相對轉動,該後桿中段結構與該上架下桿件相對轉動,使該座墊從該躺平位置移動至一後傾位置,而為後傾型態。 本發明之上述目的與優點,不難從下述所選用實施例之詳細說明與附圖中,獲得深入瞭解。 茲以下列實施例並配合圖式詳細說明本發明於後:
參閱第1A、第1B、第1C、第1D、第1E、第2A、第2B、第2C、第3及第4圖,本發明係為一種具升降、站立、後傾及床式功能之輪椅,其包括: 一底架部10,係包括一底架組件11及至少四個輪結構12。該底架組件11係設一第一底架樞接部111、一第二底架樞接部112、一第三底架樞接部113及一第四底架樞接部114。 一下架前桿部20,係樞設於該底架部10。該下架前桿部20係具有一下架前桿第一接點21、一下架前桿第二接點22及一下架前桿第三接點23;該下架前桿第一接點21係樞設於該第一底架樞接部111。 一下架下桿部30,係樞設於該下架前桿部20。該下架下桿部30係具有一下架下桿第一接點31及一下架下桿第二接點32。該下架下桿第一接點31係樞設於該下架前桿第二接點22。 一下架上桿部40,係樞設於該底架部10。該下架上桿部40係具有一下架上桿第一接點41、一下架上桿第二接點42及一下架上桿第三接點43。該下架上桿第一接點41係樞設於該第二底架樞接部112。該下架上桿第三接點43係介於該下架上桿第一接點41與該下架上桿第二接點42之間。 一後桿部50,係樞設於該下架下桿部30及該下架上桿部40。該後桿部50係具有至少二後桿件50A及一後背靠墊50B,該至少二後桿件50A中之每一後桿件50A係具有一後桿第一接點51、一後桿第二接點52、一後桿第三接點53、一後桿下段結構54、一後桿中段結構55及一後桿上段結構56。該每一後桿第一接點51係樞設於該下架下桿第二接點32,該每一後桿第二接點52係樞設於該下架上桿第二接點42。該每一後桿下段結構54係介於該每一後桿第一接點51及該每一後桿第二接點52之間;該每一後桿中段結構55係介於該每一後桿第二接點52及該每一後桿第三接點53之間;該每一後桿上段結構56係從該每一後桿中段結構55朝上延伸出,該後背靠墊50B係固定於該每一後桿中段結構55、該每一後桿上段結構56其中至少一者上。 一上架下桿部60,係樞設於該後桿部50。該上架下桿部60係具有至少二上架下桿件60A及一座墊60B,該至少二上架下桿件60A中之每一上架下桿件60A係具有一上架下桿第一接點61及一上架下桿第二接點62。該上架下桿第一接點61係同軸樞設於該下架上桿第二接點42及該後桿第二接點52,該座墊60B係固定於該至少二上架下桿件60A上。 一上架後桿部70,係樞設於該後桿部50。該上架後桿部70係具有二上架後桿件70A,該二上架後桿件70A中之每一上架後桿件70A係具有一上架後桿第一接點71及一上架後桿第二接點72。該每一上架後桿第一接點71係樞設於相對應之該每一後桿第三接點53。 一上架上桿部80,係樞設於該上架後桿部70。該上架上桿部80係具有二上架上桿件80A及二扶手墊80B,該每一上架上桿件80A係具有一上架上桿第一接點81及一上架上桿第二接點82,該上架上桿第一接點81係樞設於相對應之該上架後桿第二接點72。 一上架前桿部90,係樞設於該上架上桿部80。該上架前桿部90係具有二上架前桿件90A及二腳踏桿件90B;該二上架前桿件90A中的每一上架前桿件90A係具有一上架前桿第一接點91及一上架前桿第二接點92,該每一上架前桿第一接點91係樞設於相對應之該每一上架上桿第二接點82,該每一上架前桿第二接點92係連結固定相對應之該每一腳踏桿件90B,且該每一上架前桿第二接點92係樞設於相對應之該上架下桿第二接點62,其中,該二上架下桿第二接點62的其中之一,與相對應之該下架前桿第一接點21(如第1E圖所示,也可以說是該第一底架樞接部111)之間,係具有一間隙D,而使前述二接點可相對交錯移動。 一第一伸縮動力部V1,係樞設於該第三底架樞接部113與該下架前桿第三接點23之間。 一第二伸縮動力部V2,係樞設於第四底架樞接部114與該下架上桿第三接點43之間。 一連桿鎖部V3,係設於該後桿下段結構54(或是該後桿中段結構55)與相對應之該上架下桿第一接點61上。並具有一開鎖位置V3A(如第2B圖所示)及一上鎖位置V3B(如第2C圖所示)。 藉此,該下架前桿部20、該下架下桿部30、該下架上桿部40及該後桿下段結構54係構成一下四連桿裝置。 該後桿中段結構55及該上架下桿件60A係構成一底連桿組M(如第7圖所示),該底連桿組M、該上架後桿部70、該上架上桿部80及該上架前桿部90(更詳細的講是該上架前桿件90A)係構成一上四連桿裝置。進而具有下列四種結構型態: [a] 下降型態:參閱第3及第4圖,該第一伸縮動力部V1及該第二伸縮動力部V2皆係縮回,該座墊60B(第4圖中只顯示該上架下桿件60A,該座墊60B予以簡化省略未示,合先陳明)位於一下降位置P1,而為下降型態(亦即正常之輪椅高度)。 [b] 上升型態:承上,當該座墊60B位於該下降位置P1(亦即正常之輪椅高度),且該連桿鎖部V3位於該上鎖位置V3B(如第2C圖所示),限制該後桿中段結構55及該上架下桿件60A不可相對轉動,該底連桿組M鎖死,該上四連桿組固定。參閱第1E、第5及第6圖,控制該第二伸縮動力部V2伸出推動該下四連桿裝置,同時該第一伸縮動力部V1、該底架部10及該下架前桿部20相對轉動。該下四連桿裝置與底架部10相對轉動,並透過該後桿部50推動該上四連桿裝置上升,該座墊60B從該下降位置P1移動至一上升位置P2,而為上升型態(於第6圖中,該上架下桿第一接點61與該後桿第二接點52,係為便於顯示上四連桿裝置與下四連桿裝置之區隔,而為兩個接點,實際上可為同軸,合先陳明)。 [c] 站立型態:先控制該第一伸縮動力部V1及該第二伸縮動力部V2皆係縮回,且該座墊60B位於該下降位置P1(亦即正常之輪椅高度),又,該連桿鎖部V3位於該開鎖位置V3A(如第2B圖所示),參閱第1E、第7及第8圖,控制該第二伸縮動力部V2伸出推動該下四連桿裝置,同時該第一伸縮動力部V1、該底架部10及該下架前桿部20分別相對轉動。該下四連桿裝置與底架部10相對轉動,該上四連桿裝置壓在該下四連桿裝置上,且同時被該後桿部50帶動,使該座墊60B從該下降位置P1移動至一站立位置P3,而為站立型態。 [d] 躺平型態:於該站立型態下,參閱第9及第10圖,先控制該第一伸縮動力部V1伸出,再控制該第二伸縮動力部V2縮回,該第一伸縮動力部V1、該底架部10及該下架前桿部20分別相對轉動。該下四連桿裝置與底架部10相對轉動,該上四連桿裝置壓在該下四連桿裝置上,且同時被該後桿部50帶動,使該座墊60B從該站立位置P3移動至一躺平位置P4,而為躺平(亦可稱為床式)型態。 [e] 後傾型態:於該躺平型態,參閱第11及第12圖,控制該第一伸縮動力部V1縮回,並控制該第二伸縮動力部V2繼續縮回,該第一伸縮動力部V1、該底架部10及該下架前桿部20分別相對轉動,該第二伸縮動力部V2、該底架部10及該下架上桿部40分別相對轉動。該下四連桿裝置與底架部10相對轉動,該後桿中段結構55與該上架下桿件60A相對轉動,使該座墊60B從該躺平位置P4移動至一後傾位置P5,而為後傾型態。 實務上,該第一伸縮動力部V1可為具有螺紋自鎖功能之電動缸結構。 該第二伸縮動力部V2可為具有螺紋自鎖功能之電動缸結構。 該第一伸縮動力部V1與該第二伸縮動力部V2之螺紋自鎖功能,可使本案分別變換至下降型態、上升型態、站立型態、躺平型態與後傾型態時,可以螺紋自鎖功能暫時固定。 參閱第1C、第2B及第2C圖,該連桿鎖部V3可包括一鎖座V31、一鎖孔V32及一鎖銷V33。 該鎖座V31係固定於該後桿下段結構54、該上架下桿件60A其中一者上; 該鎖孔V32係相對應設於該後桿下段結構54、該上架下桿件60A其中之另一者上; 該鎖銷V33係可活動的設於該鎖座V31上,並當拉出該鎖孔V32時,係位於該開鎖位置V3A(如第2B圖所示),且當插入該鎖孔V32時,係位於該上鎖位置V3B(如第2C圖所示)。 當該座墊60B位於該站立位置P3時,其與水平線間可具有一站立夾角θ1(如第7圖所示),該站立夾角θ1可介於70度至80度之間,並以75度為較佳。 並當該座墊60B位於該後傾位置P5時,其與水平線間可具有一後傾夾角θ2(如第11圖所示),該後傾夾角θ2可介於17度至27度之間,並以22度為較佳。 關於本發明變換至各型態時,各連桿及樞接點之動作對應關係如下所述: [a] 下降型態:參閱第1E、第3及第4圖,該第一伸縮動力部V1及該第二伸縮動力部V2皆係縮回,該上四連桿裝置壓在該下四連桿裝置上,該座墊60B(第4圖係顯示該上架下桿件60A,合先陳明)位於一下降位置P1,而為下降型態(亦即正常之輪椅高度)。 [b] 上升型態:當該座墊60B位於該下降位置P1,且該連桿鎖部V3位於該上鎖位置V3B(如第2C圖所示),該第二伸縮動力部V2伸出,且該第一伸縮動力部V1保持縮回,參閱第1E、第5及第6圖: 1.該後桿中段結構55及該上架下桿件60A不可相對轉動,該底連桿組M鎖死,故,該上四連桿裝置之各接點不可轉動,形同鎖死。 2.該第一伸縮動力部V1一端與該第三底架樞接部113相對轉動,且另端與該下架前桿第三接點23相對轉動。 3. 該第二伸縮動力部V2一端與該第四底架樞接部114相對轉動,且另端與該下架上桿第三接點43相對轉動。 4.關於該下四連桿裝置之各接點:該下架前桿第二接點22與該下架下桿第一接點31相對轉動、該第一底架樞接部111與該下架前桿第一接點21相對轉動、該第二底架樞接部112與該下架上桿第一接點41相對轉動、該下架上桿第二接點42及該上架下桿第一接點61同軸相對轉動、該下架下桿第二接點32與該後桿第一接點51相對轉動。 重點是,該二上架下桿第二接點62的其中之一,與相對應之該下架前桿第一接點21之間,係具有該間隙D(如第1E圖所示),而使前述二接點可相對交錯移動。 該後桿部50推動該上四連桿裝置上升,使該座墊60B從該下降位置P1移動至該上升位置P2,而為上升型態,可供部分行動不便人士,慢慢先坐下,再回復至該下降位置P1。 [c] 站立型態:當該座墊60B位於該下降位置P1,且該連桿鎖部V3位於該開鎖位置V3A(如第2B圖所示),該第二伸縮動力部V2伸出,且該第一伸縮動力部V1保持縮回,參閱第1E、第7及第8圖: 關於該第一伸縮動力部V1、該第二伸縮動力部V2及該下四連桿裝置之轉動型態皆與上升型態相同,差異處僅在於該上四連桿裝置各接點: 1.該後桿中段結構55(該後桿第二接點52)及該上架下桿件60A(該上架下桿第一接點61)相對轉動,該底連桿組M近呈直桿型態。 2. 該下架上桿第二接點42與該後桿第二接點52及該上架下桿第一接點61同軸相對轉動、該二後桿第三接點53與該二上架後桿第一接點71分別相對轉動、該二上架後桿第二接點72與該二上架上桿第一接點81分別相對轉動、該二上架上桿第二接點82與該二上架前桿第一接點91分別相對轉動、該二上架下桿第二接點62與該二上架前桿第二接點92分別相對轉動。 該上四連桿裝置壓在該下四連桿裝置上,且同時被該後桿部50帶動,使該座墊60B從該下降位置P1移動至一站立位置P3,在適當場所,可供久坐者調整一下姿勢,活動一下。 [d] 躺平型態:參閱第1E、第9及第10圖,當該座墊60B位於該站立位置P3,該第一伸縮動力部V1、該第二伸縮動力部V2、該上四連桿裝置及該下四連桿裝置之轉動型態大致相同,只需控制該第二伸縮動力部V2縮回,且該第一伸縮動力部V1伸出,則該上四連桿裝置壓在該下四連桿裝置上,且同時被該後桿部50帶動,使該座墊60B從該站立位置P3移動至該躺平位置P4,而為躺平(亦可稱為床式)型態。 [e] 後傾型態:參閱第11及第12圖,同理,於該躺平型態,控制該第一伸縮動力部V1繼續縮回,並控制該第二伸縮動力部V2繼續縮回,則該座墊60B從該躺平位置P4移動至該後傾位置P5,而為後傾型態。 至於各型態之復位則是反向動作即可,恕不贅述。 本發明之重點在於,第一,該上四連桿裝置及該下四連桿裝置構成特別的雙四連桿動作,看起來複雜,實際上動作相當簡單。第二,透過該第一伸縮動力部V1、該第二伸縮動力部V2及該連桿鎖部V3,即可以最精簡之裝置,控制該座墊60B於下降型態、上升型態、站立型態、躺平型態及後傾型態之間變化。變化模式多,且變化到位,使用相當舒適。 簡言之,本案具有下列特點: (1)構造簡單,製造成本低。 (2)使用電動缸取代油壓缸當動力系統,電動缸具有螺紋自鎖功能,使用上更加安全。 (3)全功能輪椅具有升、降、站立、躺平與後傾五項功能,可以讓使用者僅需一張輪椅,即可在生活中得到便利性。 (4)全功能輪椅站立角度最大可達75度,可以幫助使用者輕鬆地站立。 (5)全功能輪椅後傾角度最大可達22度,可以幫助使用者達到短暫的舒壓及休息,進一步可以讓使用者舒緩脊髓所承受之壓迫,並可放鬆腿部承受之肌肉緊張。 本發明之優點及功效係如下所述: [1] 雙四連桿連動相當特別。本發明藉由單一後桿部,即可帶動雙四連桿動作,使得該座墊可於下降型態、上升型態、站立型態、躺平型態及後傾型態之間變化,看似複雜,實際相當簡單。故,雙四連桿連動相當特別。 [2] 電動缸具有自鎖功能可提高安全。由於本案之該第一伸縮動力部與該第二伸縮動力部皆為電動缸結構,即具有螺紋自鎖功能,除達到變化位置相當到位的優點,萬一電動缸意外損壞,螺紋自動定位,雙四連桿不會突然變換位置而造成意外。故,電動缸具有自鎖功能可提高安全。 以上僅是藉由較佳實施例詳細說明本發明,對於該實施例所做的任何簡單修改與變化,皆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與範圍。
10:底架部 11:底架組件 111:第一底架樞接部 112:第二底架樞接部 113:第三底架樞接部 114:第四底架樞接部 12:輪結構 20:下架前桿部 21:下架前桿第一接點 22:下架前桿第二接點 23:下架前桿第三接點 30:下架下桿部 31:下架下桿第一接點 32:下架下桿第二接點 40:下架上桿部 41:下架上桿第一接點 42:下架上桿第二接點 43:下架上桿第三接點 50:後桿部 50A:後桿件 50B:後背靠墊 51:後桿第一接點 52:後桿第二接點 53:後桿第三接點 54:後桿下段結構 55:後桿中段結構 56:後桿上段結構 60:上架下桿部 60A:上架下桿件 60B:座墊 61:上架下桿第一接點 62:上架下桿第二接點 70:上架後桿部 70A:上架後桿件 71:上架後桿第一接點 72:上架後桿第二接點 80:上架上桿部 80A:上架上桿件 80B:扶手墊 81:上架上桿第一接點 82:上架上桿第二接點 90:上架前桿部 90A:上架前桿件 90B:腳踏桿件 91:上架前桿第一接點 92:上架前桿第二接點 D:間隙 V1:第一伸縮動力部 V2:第二伸縮動力部 V3:連桿鎖部 V31:鎖座 V32:鎖孔 V33:鎖銷 V3A:開鎖位置 V3B:上鎖位置 M:底連桿組 P1:下降位置 P2:上升位置 P3:站立位置 P4:躺平位置 P5:後傾位置 θ1:站立夾角 θ2:後傾夾角
第1A圖係本發明之局部分解之示意圖 第1B圖係第1A圖之部分結構之放大之示意圖 第1C圖係第1A圖之部分結構之組合後之示意圖 第1D圖係第1C圖之其他角度之示意圖 第1E圖係第1D圖之部分結構之其他角度之示意圖 第2A圖係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坐,也可以算是"降")之示意圖 第2B圖係第2A圖之部分結構之動作前之示意圖 第2C圖係第2A圖之部分結構之動作後之示意圖 第3圖係第2A圖之其他角度之局部剖視圖 第4圖係第2A圖之其他角度之連桿機構之示意圖 第5圖係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升)之示意圖 第6圖係第5圖之連桿機構之示意圖 第7圖係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站立)之示意圖 第8圖係第7圖之連桿機構之示意圖 第9圖係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床式,也可以算是"躺")之示意圖 第10圖係第9圖之連桿機構之示意圖 第11圖係本發明之第五實施例(後傾)之示意圖 第12圖係第11圖之連桿機構之示意圖
10:底架部
11:底架組件
111:第一底架樞接部
112:第二底架樞接部
12:輪結構
20:下架前桿部
21:下架前桿第一接點
22:下架前桿第二接點
23:下架前桿第三接點
30:下架下桿部
31:下架下桿第一接點
32:下架下桿第二接點
40:下架上桿部
41:下架上桿第一接點
42:下架上桿第二接點
43:下架上桿第三接點
50:後桿部
50A:後桿件
50B:後背靠墊
51:後桿第一接點
52:後桿第二接點
53:後桿第三接點
54:後桿下段結構
55:後桿中段結構
56:後桿上段結構
60:上架下桿部
60A:上架下桿件
60B:座墊
61:上架下桿第一接點
62:上架下桿第二接點
70:上架後桿部
70A:上架後桿件
71:上架後桿第一接點
72:上架後桿第二接點
80:上架上桿部
80A:上架上桿件
80B:扶手墊
81:上架上桿第一接點
82:上架上桿第二接點
90:上架前桿部
90A:上架前桿件
90B:腳踏桿件
91:上架前桿第一接點
92:上架前桿第二接點
V1:第一伸縮動力部
V2:第二伸縮動力部
V3:連桿鎖部
V31:鎖座
V32:鎖孔
V33:鎖銷
V3B:上鎖位置

Claims (8)

  1. 一種具升降、站立、後傾及床式功能之輪椅,係包括: 一底架部,係包括一底架組件及至少四個輪結構;該底架組件係設一第一底架樞接部、一第二底架樞接部、一第三底架樞接部及一第四底架樞接部; 一下架前桿部,係樞設於該底架部;該下架前桿部係具有一下架前桿第一接點、一下架前桿第二接點及一下架前桿第三接點,該下架前桿第一接點係樞設於該第一底架樞接部; 一下架下桿部,係樞設於該下架前桿部;該下架下桿部係具有一下架下桿第一接點及一下架下桿第二接點,該下架下桿第一接點係樞設於該下架前桿第二接點; 一下架上桿部,係樞設於該底架部;該下架上桿部係具有一下架上桿第一接點、一下架上桿第二接點及一下架上桿第三接點;該下架上桿第一接點係樞設於該第二底架樞接部,該下架上桿第三接點係介於該下架上桿第一接點與該下架上桿第二接點之間; 一後桿部,係樞設於該下架下桿部及該下架上桿部;該後桿部係具有至少二後桿件及一後背靠墊,該至少二後桿件中之每一後桿件係具有一後桿第一接點、一後桿第二接點、一後桿第三接點、一後桿下段結構、一後桿中段結構及一後桿上段結構;該每一後桿第一接點係樞設於該下架下桿第二接點,該每一後桿第二接點係樞設於該下架上桿第二接點,該每一後桿下段結構係介於該每一後桿第一接點及該每一後桿第二接點之間;該每一後桿中段結構係介於該每一後桿第二接點及該每一後桿第三接點之間;該每一後桿上段結構係從該每一後桿中段結構朝上延伸出,該後背靠墊係固定於該每一後桿中段結構、該每一後桿上段結構其中至少一者上; 一上架下桿部,係樞設於該後桿部;該上架下桿部係具有至少二上架下桿件及一座墊,該至少二上架下桿件中之每一上架下桿件係具有一上架下桿第一接點及一上架下桿第二接點;該上架下桿第一接點係同軸樞設於該下架上桿第二接點及該後桿第二接點,該座墊係固定於該至少二上架下桿件上; 一上架後桿部,係樞設於該後桿部;該上架後桿部係具有二上架後桿件,該二上架後桿件中之每一上架後桿件係具有一上架後桿第一接點及一上架後桿第二接點,該每一上架後桿第一接點係樞設於相對應之該每一後桿第三接點; 一上架上桿部,係樞設於該上架後桿部;該上架上桿部係具有二上架上桿件及二扶手墊,該每一上架上桿件係具有一上架上桿第一接點及一上架上桿第二接點,該上架上桿第一接點係樞設於相對應之該上架後桿第二接點; 一上架前桿部,係樞設於該上架上桿部;該上架前桿部係具有二上架前桿件及二腳踏桿件,該二上架前桿件中的每一上架前桿件係具有一上架前桿第一接點及一上架前桿第二接點,該每一上架前桿第一接點係樞設於相對應之該每一上架上桿第二接點,該每一上架前桿第二接點係連結固定相對應之該每一腳踏桿件,且該每一上架前桿第二接點係樞設於相對應之該上架下桿第二接點,其中,該二上架下桿第二接點的其中之一,與相對應之該下架前桿第一接點之間,係具有一間隙,而使前述二接點可相對交錯移動; 一第一伸縮動力部,係樞設於該第三底架樞接部與該下架前桿第三接點之間; 一第二伸縮動力部,係樞設於第四底架樞接部與該下架上桿第三接點之間;及 一連桿鎖部,係設於該後桿下段結構與相對應之該上架下桿第一接點上,並具有一開鎖位置及一上鎖位置; 藉此,該下架前桿部、該下架下桿部、該下架上桿部及該後桿下段結構係構成一下四連桿裝置; 該後桿中段結構及該上架下桿件係構成一底連桿組,該底連桿組、該上架後桿部、該上架上桿部及該上架前桿部係構成一上四連桿裝置,進而具有下列四種結構型態: [a] 下降型態:該第一伸縮動力部及該第二伸縮動力部皆係縮回,該座墊位於一下降位置,而為下降型態; [b] 上升型態:當該座墊位於該下降位置,且該連桿鎖部位於該上鎖位置,限制該後桿中段結構及該上架下桿件不可相對轉動,該底連桿組鎖死,該上四連桿組固定;控制該第二伸縮動力部伸出推動該下四連桿裝置,同時該第一伸縮動力部、該底架部及該下架前桿部相對轉動,該下四連桿裝置與底架部相對轉動,並透過該後桿部推動該上四連桿裝置上升,該座墊從該下降位置移動至一上升位置,而為上升型態; [c] 站立型態:先控制該第一伸縮動力部及該第二伸縮動力部皆係縮回,且該座墊位於該下降位置,又,該連桿鎖部位於該開鎖位置,再控制該第二伸縮動力部伸出推動該下四連桿裝置,同時該第一伸縮動力部、該底架部及該下架前桿部分別相對轉動;該下四連桿裝置與底架部相對轉動,該上四連桿裝置壓在該下四連桿裝置上,且同時被該後桿部帶動,使該座墊從該下降位置移動至一站立位置,而為站立型態; [d] 躺平型態:於該站立型態下,控制該第一伸縮動力部伸出,且控制該第二伸縮動力部縮回,該第一伸縮動力部、該底架部及該下架前桿部分別相對轉動,該下四連桿裝置與底架部相對轉動,該上四連桿裝置壓在該下四連桿裝置上,且同時被該後桿部帶動,使該座墊從該站立位置移動至一躺平位置,而為躺平型態;及 [e] 後傾型態:於該躺平型態,控制該第一伸縮動力部縮回,並控制該第二伸縮動力部繼續縮回,該第一伸縮動力部、該底架部及該下架前桿部分別相對轉動,該第二伸縮動力部、該底架部及該下架上桿部分別相對轉動,該下四連桿裝置與底架部相對轉動,該後桿中段結構與該上架下桿件相對轉動,使該座墊從該躺平位置移動至一後傾位置,而為後傾型態。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具升降、站立、後傾及床式功能之輪椅,其中,該第一伸縮動力部係為具有螺紋自鎖功能之電動缸結構。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具升降、站立、後傾及床式功能之輪椅,其中,該第二伸縮動力部係為具有螺紋自鎖功能之電動缸結構。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具升降、站立、後傾及床式功能之輪椅,其中: 該連桿鎖部係包括一鎖座、一鎖孔及一鎖銷; 該鎖座係固定於該後桿下段結構、該上架下桿部其中一者上; 該鎖孔係相對應設於該後桿下段結構、該上架下桿部其中之另一者上; 該鎖銷係可活動的設於該鎖座上,並當拉出該鎖孔時,係位於該開鎖位置,且當插入該鎖孔時,係位於該上鎖位置。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具升降、站立、後傾及床式功能之輪椅,其中: 當該座墊位於該站立位置時,其與水平線間係具有一站立夾角; 該站立夾角係介於70度至80度之間。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具升降、站立、後傾及床式功能之輪椅,其中,該站立夾角係為75度。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具升降、站立、後傾及床式功能之輪椅,其中: 當該座墊位於該後傾位置時,其與水平線間係具有一後傾夾角; 該後傾夾角係介於17度至27度之間。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具升降、站立、後傾及床式功能之輪椅,其中,該後傾夾角係為22度。
TW110143935A 2021-11-25 2021-11-25 具升降、站立、後傾及床式功能之輪椅 TWI7848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43935A TWI784812B (zh) 2021-11-25 2021-11-25 具升降、站立、後傾及床式功能之輪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43935A TWI784812B (zh) 2021-11-25 2021-11-25 具升降、站立、後傾及床式功能之輪椅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84812B true TWI784812B (zh) 2022-11-21
TW202320727A TW202320727A (zh) 2023-06-01

Family

ID=857946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43935A TWI784812B (zh) 2021-11-25 2021-11-25 具升降、站立、後傾及床式功能之輪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84812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15319B1 (en) * 1997-02-10 2001-11-13 Hill-Rom Services, Inc. Ambulatory care chair
TW201304760A (zh) * 2011-07-06 2013-02-01 Tmsuk Co Ltd 移動車
TWM575330U (zh) * 2018-12-07 2019-03-11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Multi-functional wheelchair with sitting, standing, lying and reclining posture
CN111150571A (zh) * 2020-01-18 2020-05-15 左国刚 智能载人机器人
TWM624859U (zh) * 2021-11-25 2022-03-21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具升降、站立、後傾及床式功能之輪椅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15319B1 (en) * 1997-02-10 2001-11-13 Hill-Rom Services, Inc. Ambulatory care chair
TW201304760A (zh) * 2011-07-06 2013-02-01 Tmsuk Co Ltd 移動車
TWM575330U (zh) * 2018-12-07 2019-03-11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Multi-functional wheelchair with sitting, standing, lying and reclining posture
CN111150571A (zh) * 2020-01-18 2020-05-15 左国刚 智能载人机器人
TWM624859U (zh) * 2021-11-25 2022-03-21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具升降、站立、後傾及床式功能之輪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20727A (zh) 2023-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767548C1 (ru) Многофункциональное кресло-коляска
CN102440878B (zh) 多方位理疗床
CA1308866C (en) Hospital bed convertible to chair
CN107928910B (zh) 轮椅及轮椅组合床
US3010121A (en) Adjustable support device
CN108378999B (zh) 护理病床
CN202859512U (zh) 多功能轮椅床
CN109771179B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孕妇专用起扶装置
CN102846442B (zh) 单机双控两用轮椅床
TWM624859U (zh) 具升降、站立、後傾及床式功能之輪椅
TW201507714A (zh) 整合坐、站、後傾之電動輪椅
TWI784812B (zh) 具升降、站立、後傾及床式功能之輪椅
US20060208552A1 (en) Laterally adjustable armrest assembly
KR102320543B1 (ko) 앉은 상태의 탑승이 가능한 바퀴구동형 이동변기
CN109124120B (zh) 一种助站式躺椅用铁架及其工作方法
CN206577049U (zh) 全自动多功能康养轮椅床
CN214806119U (zh) 一种智能辅助起坐轮椅
CN2510002Y (zh) 如厕起身架
CN210170319U (zh) 多功能多体位医用电动椅
CN113876500A (zh) 一种新型多功能轮椅
CN210330934U (zh) 集躺椅、座椅和站立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护理装置
CN112704609A (zh) 一种方便老人使用的床
CN205963485U (zh) 用于座椅单元的伸缩机架及座椅单元
US7008016B1 (en) Range of motion exercise chair
KR200336152Y1 (ko) 휠체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