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83683B - 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83683B
TWI783683B TW110134380A TW110134380A TWI783683B TW I783683 B TWI783683 B TW I783683B TW 110134380 A TW110134380 A TW 110134380A TW 110134380 A TW110134380 A TW 110134380A TW I783683 B TWI783683 B TW I78368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display device
light emitting
units
retaining wal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343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14333A (zh
Inventor
俞方正
Original Assignee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1343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83683B/zh
Priority to CN202210016202.XA priority patent/CN114373854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36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3683B/zh
Publication of TW2023143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14333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8Optical field-shaping elements
    • H01L33/60Reflective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5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the image being built up from image elements distributed over a 3D volume, e.g. voxels
    • G02B30/52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the image being built up from image elements distributed over a 3D volume, e.g. voxels the 3D volume being constructed from a stack or sequence of 2D planes, e.g. depth sampling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5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 H01L27/153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in a 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e.g. LED bars
    • H01L27/156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in a 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e.g. LED bars two-dimensional arr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6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lective mea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 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AREA)
  • Measur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AREA)

Abstract

一種顯示裝置,包括基底、位於基底上的主動元件層、位於主動元件層上的多個顯示單元以及位於主動元件層上的反光結構。反光結構包括多個重複單元。各重複單元具有四個開口區。各開口區中設置有對應的一個顯示單元。反光結構包括第一擋牆部以及第二擋牆部。第一擋牆部的頂面與基底之間的距離大於第二擋牆部的頂面與基底之間的距離。各重複單元中之顯示單元被第一擋牆部所分離,且各重複單元中之顯示單元與相鄰的其他重複單元中之顯示單元被第二擋牆部所分離。

Description

顯示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顯示裝置。
3D顯示技術一直被許多顯示器製造商所關注。相較於2D影像,3D影像更容易提昇使用者的沉浸感,讓使用者有身歷其境的感覺。目前的裸視3D顯示裝置通常會於顯示元件(如畫素或子畫素)上設置視差屏障(parallax barrier)。藉由視差屏障的設置,可以讓使用者的左眼與右眼能夠接受到不同畫素單元所發出的資訊,藉此獲得裸視3D的效果。然而,視差屏障會限制顯示裝置之顯示畫面的亮度以及顯示畫面的觀看視角,進而影響了3D顯示裝置的用戶體驗。
本發明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可以提升三維顯示模式的亮度以及二維顯示模式的畫面解析度。
本發明的至少一實施例提供一種顯示裝置。顯示裝置包括基底、位於基底上的主動元件層、位於主動元件層上的多個顯示單元以及位於主動元件層上的反光結構。反光結構包括多個重複單元。各重複單元具有四個開口區。各開口區中設置有對應的一個顯示單元。反光結構包括第一擋牆部以及第二擋牆部。第一擋牆部的頂面與基底之間的距離大於第二擋牆部的頂面與基底之間的距離。各開口區的第一側壁由第一擋牆部所定義,且各開口區的第二側壁由第二擋牆部所定義。第一側壁與第二側壁之間的夾角小於90度。各重複單元中之顯示單元被第一擋牆部所分離,且各重複單元中之顯示單元與相鄰的其他重複單元中之顯示單元被第二擋牆部所分離。
圖1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裝置的上視示意圖。
請參考圖1,在本實施例中,顯示裝置1包括顯示區DA以及周邊區PA。在一些實施例中,顯示裝置1包含多種顯示模式,例如第一三維顯示模式、第二三維顯示模式以及二維顯示模式。舉例來說,藉由切換顯示裝置1的顯示區DA之顯示單元的操作方式,使顯示裝置1可以改變成不同的顯示模式。關於顯示裝置1的顯示模式以及顯示區DA之顯示單元的設置方式請參考後續的說明。
圖2A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裝置的顯示區的局部放大示意圖。舉例來說,圖2A是顯示裝置1之顯示區DA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2B是沿著圖2A的線a-a’的剖面示意圖。圖2C是沿著圖2A的線b-b’的剖面示意圖。
請參考圖1以及圖2A至圖2C,顯示裝置1包括基底100、主動元件層110、多個顯示單元DU以及位於主動元件層110上的反光結構120。
基底100之材質可為玻璃、石英、有機聚合物、或是不透光/反射材料(例如:導電材料、金屬、晶圓、陶瓷或其他可適用的材料)或是其他可適用的材料。若使用導電材料或金屬時,則在基底100上覆蓋一層絕緣層(未繪示),以避免短路問題。
主動元件層110位於基底100上,且包括主動元件112、導電結構114、絕緣結構116以及接墊118。絕緣結構116例如為單層或多層結構。換句話說,本實施例並未限制絕緣結構116僅為單層絕緣層。主動元件112設置於絕緣結構116中。主動元件112例如為任意形式的薄膜電晶體。在一些實施例中,主動元件層110還包括電性連接至主動元件112的訊號線(未繪出)。主動元件112透過導電結構114而電性連接至接墊118。導電結構114例如為單層導電層或多層導電層。接墊118設置於絕緣結構116的表面。
多個顯示單元DU位於主動元件層110上。在本實施例中,各顯示單元DU包括多種不同顏色的發光元件,例如紅色發光元件ED1、綠色發光元件ED2以及藍色發光元件ED3,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一些實施例中,各顯示單元DU還包括其他顏色的發光元件。紅色發光元件ED1、綠色發光元件ED2以及藍色發光元件ED3例如為有機發光二極體、微型發光二極體或其他類型的發光元件。紅色發光元件ED1、綠色發光元件ED2以及藍色發光元件ED3分別透過對應的接墊118而電性連接至對應的主動元件112。在本實施例中,紅色發光元件ED1、綠色發光元件ED2以及藍色發光元件ED3彼此可以獨立開關。
在一些實施例中,紅色發光元件ED1、綠色發光元件ED2以及藍色發光元件ED3各自包括堆疊的N型摻雜半導體與P型摻雜半導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前述N型摻雜半導體與P型摻雜半導體之間可以夾有發光層,發光層例如具有量子井(Quantum Well, QW),例如:單量子井(SQW)、多量子井(MQW)或其他的量子井,P型摻雜的半導體層提供的電洞與N型摻雜的半導體層提供的電子可以在發光層結合,並以光的模式釋放出能量。
反光結構120包括多個重複單元RU。在本實施例中,每個重複單元RU為四邊形,例如菱形或45度角斜置的正方形。換句話說,每個重複單元RU的四個角可以不為直角也可以皆為直角。重複單元RU在顯示裝置1的橫向HD以及縱向VD排成陣列。在一些實施例中,重複單元RU的每個側邊的長度RL為50微米至300微米。在一些實施例中,重複單元RU的每個側邊等長。
反光結構120包括第一擋牆部B1以及第二擋牆部B2。第一擋牆部B1以及第二擋牆部B2例如包括光阻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擋牆部B1以及第二擋牆部B2包括相同的光阻材料,且製造反光結構120的方法包括半色調(Half-tone)光罩製程或灰階(gray-tone)光罩製程,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擋牆部B1以及第二擋牆部B2包括相同或不同的光阻材料,且製造反光結構120的方法包括多次微影製程。
第一擋牆部B1的頂面B1t與基底100之間的距離X1大於第二擋牆部B2的頂面B2t與基底100之間的距離X2。舉例來說,第一擋牆部B1的底面以及第二擋牆部B2的底面位於同一平面(主動元件層110的上表面)上,且第一擋牆部B1的厚度T1大於第二擋牆部B2的厚度T2。需注意的是,在圖2A至圖2C中,於第一擋牆部B1以及第二擋牆部B2之間繪示出明顯的界線,然而,在第一擋牆部B1以及第二擋牆部B2包括相同的光阻材料時,實際裝置中之第一擋牆部B1以及第二擋牆部B2之間的界線可能會不明顯,甚至是第一擋牆部B1以及第二擋牆部B2之間不具有界線。在本實施例中,將反光結構120中,位於顯示單元DU周圍且頂表面的水平高度較高的部分定義為第一擋牆部B1,位於顯示單元DU周圍且頂表面的水平高度較低的部分定義為第二擋牆部B2。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擋牆部B1以及第二擋牆部B2內包含多孔的(或內含空氣的)氧化矽(SiO 2)、氧化鈦(TiO 2)、氧化鋁(Al 2O 3)、碳酸鈣(CaCO 3)、硫酸鋇(BaSO 4)、氧化鋯(ZrO 2)、金屬鍍膜高分子微粒中空高分子顆粒或其他可以反光微結構,但本發明不以此限。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擋牆部B1包括透明光阻材料以及設置於其表面的反射層(未繪出),且第二擋牆部B2包括透明光阻材料以及設置於其表面的反光層(未繪出)。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擋牆部B1的反射率大於或等於第二擋牆部B2的反射率。
在本實施例中,各重複單元RU包括位於外圍的第二擋牆部B2以及自外圍延伸進中央的第一擋牆部B1。在本實施例中,各重複單元RU中之第一擋牆部B1為十字形,且第二擋牆部B2連接第一擋牆部B1的四個端點,並定義出四個開口區O。在本實施例中,各重複單元RU具有四個開口區O,各開口區O的第一側壁S1由第一擋牆部B1所定義,各開口區O的第二側壁S2由第二擋牆部B2所定義,且各開口區O的第三側壁S3由第一擋牆部B1所定義。在本實施例中,各開口區O的第一側壁S1、第二側壁S2以及第三側壁S3構成三角形,而每個重複單元RU包括四個三角形的開口區O。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側壁S1與第二側壁S2之間的夾角θ1小於90度,第三側壁S3與第二側壁S2之間的夾角θ2小於90度。在一些實施例中,夾角θ1與夾角θ2為30度至60度。在一些實施例中,夾角θ1等於夾角θ2,且開口區O為等腰三角形。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側壁S1與第三側壁S3之間的夾角θ3為90度。
各開口區O中設置有對應的一個顯示單元DU。在本實施例中,各開口區O中的顯示單元DU發出的光線L可以為紅光、綠光、藍光或上述光線的組合。在本實施例中,各重複單元RU中之四個顯示單元DU被第一擋牆部B1所分離,且各重複單元RU中之顯示單元DU與相鄰的其他重複單元RU中之顯示單元DU被第二擋牆部B2所分離。
在一些實施例中,顯示單元DU靠近第一擋牆部B1設置,藉此更佳的控制顯示單元DU發出的光線L的方向。舉例來說,各顯示單元DU包括多個發光元件(紅色發光元件ED1、綠色發光元件ED2以及藍色發光元件ED3),發光元件(紅色發光元件ED1、綠色發光元件ED2以及藍色發光元件ED3)與第一擋牆部B1之間的間距Z小於各發光元件(紅色發光元件ED1、綠色發光元件ED2以及藍色發光元件ED3)的寬度W的一半。舉例來說,各發光元件的寬度W為5微米至30微米,且間距Z為2.5微米至15微米。前述寬度W代表的是各發光元件的最大寬度,而最大寬度並不限制是平行於橫向HD或縱向VD。
在本實施例中,由於人眼對綠色的感受度較高,在各開口區O中,綠色發光元件ED2較紅色發光元件ED1以及藍色發光元件ED3更靠近第一側壁S1與第三側壁S3之間的夾角θ3,藉此能較好的控制綠色發光元件ED2的出光方向,進而能提升畫面品質。
在本實施例中,封裝膠130填入開口區O中,並包覆紅色發光元件ED1、綠色發光元件ED2以及藍色發光元件ED3。封裝膠130為透明封裝材料,例如環氧樹脂(epoxy)、矽酮(Silicone)、丙烯酸酯(Acrylate)及矽氧烷(Siloxane)或其他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封裝膠130填入開口區O中可以調變表面形狀獲得類似透鏡的功效,藉此增加出光效率,進而提升顯示畫面的亮度。
圖3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裝置的顯示區在第一三維顯示模式時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在此必須說明的是,圖3的實施例沿用圖1和圖2A至圖2C的實施例的元件標號與部分內容,其中採用相同或近似的標號來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並且省略了相同技術內容的說明。關於省略部分的說明可參考前述實施例,在此不贅述。
請參考圖1與圖3,在顯示裝置1的第一三維顯示模式中,各重複單元RU中的四個相鄰的顯示單元DU構成一個三維影像畫素3DPX。具體地說,四個相鄰的顯示單元DU分別為單一個三維影像畫素3DPX中的四個畫素單元3DSP1、3DSP2、3DSP3、3DSP4。在本實施例中,由於第一擋牆部B1的頂面與基底之間的距離大於第二擋牆部B2的頂面與基底之間的距離,畫素單元3DSP1、3DSP2、3DSP3、3DSP4大致上分別朝向不同的方向L1、L2、L3、L4發出光線。在本實施例中,畫素單元3DSP1、3DSP2、3DSP3、3DSP4分別提供不同視角的三維顯示資訊。換句話說,一個三維影像畫素3DPX包括四個不同視角的三維顯示資訊,藉此獲得較佳的三維的顯示畫面。
圖4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裝置的顯示區在第二三維顯示模式時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在此必須說明的是,圖4的實施例沿用圖1和圖2A至圖2C的實施例的元件標號與部分內容,其中採用相同或近似的標號來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並且省略了相同技術內容的說明。關於省略部分的說明可參考前述實施例,在此不贅述。
請參考圖1與圖4,在顯示裝置1的第二三維顯示模式中,各重複單元RU中的四個相鄰的顯示單元DU構成一個三維影像畫素3DPX。具體地說,單個重複單元RU中,其中兩個相鄰的顯示單元DU組成一個畫素單元3DSP1,另外兩個相鄰的顯示單元DU組成另一個畫素單元3DSP2。畫素單元3DSP1與畫素單元3DSP2構成一個三維影像畫素3DPX。在本實施例中,可以將畫素單元3DSP1視為朝向方向L12發出光線,將畫素單元3DSP2視為朝向方向L34發出光線。
在本實施例中,畫素單元3DSP1中的兩個顯示單元DU提供其中一個視角的三維顯示資訊,且畫素單元3DSP2中的兩個顯示單元DU提供另一個視角的三維顯示資訊。換句話說,在本實施例中,一個三維影像畫素3DPX包括兩個不同視角的顯示資訊,藉此獲得三維的顯示畫面。
相較於圖3所示之第一三維顯示模式,圖4之第二三維顯示模式僅需要較少的三維顯示資訊(一個三維影像畫素3DPX從包括四個不同視角的顯示資訊變成包括兩個不同視角的顯示資訊)。此外,在圖4之第二三維顯示模式中,三維影像畫素3DPX中之單一視角的畫素單元包括兩個顯示單元DU,因此單一視角的畫素單元的亮度較大。
圖5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裝置的顯示區在二維顯示模式時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在此必須說明的是,圖5的實施例沿用圖1和圖2A至圖2C的實施例的元件標號與部分內容,其中採用相同或近似的標號來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並且省略了相同技術內容的說明。關於省略部分的說明可參考前述實施例,在此不贅述。
請參考圖1與圖5,在顯示裝置1的二維顯示模式中,每兩個相鄰的顯示單元DU構成一個二維影像畫素2DPX。各二維影像畫素2DPX中的兩個相鄰的顯示單元DU被第二擋牆部B2所分離。換句話說,位於第二擋牆部B2兩側的相鄰兩個顯示單元DU構成一個二維影像畫素2DPX。在本實施例中,每個重複單元RU包括四個一半的二維影像畫素2DPX。
在本實施例中,一個二維影像畫素2DPX中的兩個相鄰的顯示單元DU發出的光線的方向互相對稱,因此可以彼此互補而共同組成全視角的二維影像畫素。
在圖5之二維顯示模式中,一個二維影像畫素2DPX包括兩個相鄰的顯示單元DU。換句話說,在相較於圖3或圖4之三維顯示模式,二維顯示模式可以具有更大的解析度。具體來說,二維顯示模式之解析度為三維顯示模式之解析度的一倍。
基於上述,藉由反光結構120的設置,顯示裝置1的顯示單元DU可以發出不同角度的光線,藉此獲得二維顯示畫面或三維顯示畫面。此外,不需要額外設置其他用於產生視差的結構(例如視差屏障)就可以得到不同視角的畫素單元,藉此提升顯示裝置1的解析度以及亮度。
圖6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在此必須說明的是,圖6的實施例沿用圖1和圖2A至圖2C的實施例的元件標號與部分內容,其中採用相同或近似的標號來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並且省略了相同技術內容的說明。關於省略部分的說明可參考前述實施例,在此不贅述。
圖6的顯示裝置2與圖2A至圖2C的顯示裝置1的主要差異在於:在圖2A至圖2C的顯示裝置1中第一擋牆B1的側面SW1以及中第二擋牆B2的側面SW2垂直於主動元件層110的上表面110t;而在圖6的顯示裝置2中第一擋牆B1的側面SW1以及第二擋牆B2的側面SW2不垂直於主動元件層110的上表面110t。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擋牆B1的側面SW1與主動元件層110的上表面110t之間的內角α大於90度,使第一擋牆B1呈現上寬下窄的結構。在本實施例中,第二擋牆B2的側面SW2與主動元件層110的上表面110t之間的內角β大於90度,使第二擋牆B2呈現上寬下窄的結構。藉由這樣的設計以調整顯示單元DU所發出之光線L的方向。舉例來說,使光線L的方向更偏離顯示裝置2的法線方向。
基於上述,藉由反光結構120的設置,顯示裝置2的顯示單元DU可以發出不同角度的光線,藉此獲得二維顯示畫面或三維顯示畫面。此外,不需要額外設置其他用於產生視差的結構(例如視差屏障)就可以得到不同視角的畫素單元,藉此提升顯示裝置2的解析度以及亮度。
圖7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在此必須說明的是,圖7的實施例沿用圖1和圖2A至圖2C的實施例的元件標號與部分內容,其中採用相同或近似的標號來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並且省略了相同技術內容的說明。關於省略部分的說明可參考前述實施例,在此不贅述。
圖7的顯示裝置3與圖2A至圖2C的顯示裝置1的主要差異在於:在圖2A至圖2C的顯示裝置1中第一擋牆B1的側面SW1以及中第二擋牆B2的側面SW2垂直於主動元件層110的上表面110t;而在圖7的顯示裝置3中第一擋牆B1的側面SW1以及第二擋牆B2的側面SW2不垂直於主動元件層110的上表面110t。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擋牆B1的側面SW1與主動元件層110的上表面110t之間的內角α小於90度,使第一擋牆B1呈現上窄下寬的結構。在本實施例中,第二擋牆B2的側面SW2與主動元件層110的上表面110t之間的內角β小於90度,使第二擋牆B2呈現上窄下寬的結構。藉由這樣的設計以調整顯示單元DU所發出之光線L的方向。舉例來說,使光線L的方向更靠近顯示裝置3的法線方向。
基於上述,藉由反光結構120的設置,顯示裝置3的顯示單元DU可以發出不同角度的光線,藉此獲得二維顯示畫面或三維顯示畫面。此外,不需要額外設置其他用於產生視差的結構(例如視差屏障)就可以得到不同視角的畫素單元,藉此提升顯示裝置3的解析度以及亮度。
圖8A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裝置的顯示區在三維顯示模式時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8B是沿著圖8A的線c-c’的剖面示意圖。圖8C是沿著圖8A的線d-d’的剖面示意圖。在此必須說明的是,圖8A至圖8C的實施例沿用圖1和圖2A至圖2C的實施例的元件標號與部分內容,其中採用相同或近似的標號來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並且省略了相同技術內容的說明。關於省略部分的說明可參考前述實施例,在此不贅述。
請參考圖8A至圖8C,在本實施例中,每個重複單元RU為矩形或正方形,且重複單元RU的其中兩個邊平行於顯示裝置4的橫向HD,而另外兩個邊平行於顯示裝置4的縱向VD。
在本實施例中,各重複單元RU包括至少一平台結構PF。平台結構PF設置於在第一方向(橫向HD)上排列的兩個開口區O中,且未設置於在第二方向(縱向VD)上排列的另外兩個開口區O中。第一方向(橫向HD)垂直於第二方向(縱向VD)。
在本實施例中,平台結構PF的頂面PFt與基底100之間的距離X3小於第一擋牆部B1的頂面B1t與基底100之間的距離X1。平台結構PF的頂面PFt與基底100之間的距離X3等於或不等於第二擋牆部B2的頂面B2t與基底100之間的距離X2。在本實施例中,平台結構PF的厚度T3與第二擋牆B2的厚度T2相同。
在一些實施例中,先形成一層光阻材料,然後對該層光阻材料執行一次微影製程以形成平台結構PF與第二擋牆B2;接著再形成另一層光阻材料,然後對該另一層光阻材料執行另一次微影製程以形成第一擋牆B1,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形成一層光阻材料,然後利用半色調光罩或灰階光罩對該層光阻材料執行一次微影製程以形成平台結構PF、第一擋牆B1與第二擋牆B2。需注意的是,在圖8A至圖8C中,第一擋牆部B1以及平台結構PF之間繪示出明顯的界線,然而,在第一擋牆部B1以及平台結構PF包括相同的光阻材料時,第一擋牆部B1以及平台結構PF之間的界線可能會不明顯,甚至是第一擋牆部B1以及平台結構PF之間不具有界線。在本實施例中,將反光結構120中,位於開口區O內,且用於墊高顯示單元DU的部分定義為平台結構PF。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第一方向(橫向HD)上排列的兩個開口區O中,顯示單元DU的綠色發光元件ED2設置於平台結構PF,而紅色發光元件ED1及藍色發光元件ED3選擇性地設置於平台結構PF上或不設置於平台結構PF上。在一些實施例中,部分接墊118設置於平台結構PF上,另一部分接墊118未設置於平台結構PF上。
藉由平台結構PF的設置,可以使顯示裝置4上下(縱向VD)實際觀看視角小於左右(橫向HD)觀看視角。換句話說,利用反光結構120的設計調整顯示單元DU的高度,可使三維影像畫素3DPX之上下3D視角小於左右3D視角,藉此提升影像的立體感。在本實施例中,顯示裝置4可以包括第一三維顯示模式與第二三維顯示模式,換句話說,在本實施例中,三維影像畫素3DPX可以包括四個不同視角的畫素單元,也可以包括兩個不同視角的畫素單元。
在本實施例中,由於人眼對綠色的感受度較高,在第一方向(橫向HD)上排列的兩個開口區O中,綠色發光元件ED2設置於平台結構PF上,能較好的控制綠色發光元件ED2的出光方向,進而能提升畫面品質。
圖9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裝置的顯示區在二維顯示模式時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在此必須說明的是,圖9的實施例沿用圖8A至圖8C的實施例的元件標號與部分內容,其中採用相同或近似的標號來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並且省略了相同技術內容的說明。關於省略部分的說明可參考前述實施例,在此不贅述。
請參考圖9,將顯示裝置4切換成二維顯示模式,顯示裝置4包括橫向HD對稱的二維影像畫素2DHPX以及縱向VD對稱的二維影像畫素2DVPX。
二維影像畫素2DHPX以及二維影像畫素2DVPX的總數大於圖8A之三維影像畫素3DPX的總數,換句話說,在本實施例中,顯示裝置4的二維顯示模式亦有提高解析度的優點。
基於上述,藉由反光結構120的設置,顯示裝置4的顯示單元DU可以發出不同角度的光線,藉此獲得二維顯示畫面或三維顯示畫面。此外,不需要額外設置其他用於產生視差的結構(例如視差屏障)就可以得到不同視角的畫素單元,藉此提升顯示裝置4的解析度以及亮度。
1, 2, 3, 4:顯示裝置 2DPX, 2DHPX, 2DVPX:二維影像畫素 3DPX:三維影像畫素 3DSP1、3DSP2、3DSP3、3DSP4:畫素單元 DU:顯示單元 100:基底 110:主動元件層 110t:上表面 112:主動元件 114:導電結構 116:絕緣結構 118:接墊 120:反光結構 130:封裝膠 B1:第一擋牆部 B2:第二擋牆部 B1t, B2t, PFt:頂面 DA:顯示區 ED1:紅色發光元件 ED2:綠色發光元件 ED3:藍色發光元件 HD:橫向 L:光線 L1, L2, L3, L4, L12, L34:方向 O:開口區 PA:周邊區 PF:平台結構 RL:長度 RU:重複單元 S1:第一側壁 S2:第二側壁 S3:第三側壁 SW1, SW2:側面 T1, T2, T3:厚度 VD:縱向 X1, X2, X3:距離 W:寬度 Z:間距 α, β:內角 θ1, θ2, θ3:夾角
圖1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裝置的上視示意圖。 圖2A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裝置的顯示區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2B是沿著圖2A的線a-a’的剖面示意圖。 圖2C是沿著圖2A的線b-b’的剖面示意圖。 圖3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裝置的顯示區在第一三維顯示模式時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4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裝置的顯示區在第二三維顯示模式時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5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裝置的顯示區在二維顯示模式時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6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圖7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圖8A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裝置的顯示區在三維顯示模式時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8B是沿著圖8A的線c-c’的剖面示意圖。 圖8C是沿著圖8A的線d-d’的剖面示意圖。 圖9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裝置的顯示區在二維顯示模式時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1:顯示裝置
DU:顯示單元
120:反光結構
B1:第一擋牆部
B2:第二擋牆部
ED1:紅色發光元件
ED2:綠色發光元件
ED3:藍色發光元件
HD:橫向
O:開口區
RL:長度
RU:重複單元
S1:第一側壁
S2:第二側壁
S3:第三側壁
VD:縱向
W:寬度
Z:間距
θ1,θ2,θ3:夾角

Claims (9)

  1. 一種顯示裝置,包括:一基底;一主動元件層,位於該基底上,其中該主動元件層包括:多個主動元件;多條訊號線,電性連接至該些主動元件;多個導電結構,電性連接至該些主動元件;多個接墊,其中該些主動元件透過該些導電結構而電性連接至該些接墊;多個顯示單元,位於該主動元件層上,且電性連接至該些接墊;以及一反光結構,位於該主動元件層上,且包括多個重複單元,各該重複單元具有四個開口區,各該開口區中設置有對應的一個該顯示單元,其中該反光結構包括一第一擋牆部以及一第二擋牆部,其中各該重複單元中之該第一擋牆部為十字形,其中該第一擋牆部的頂面與該基底之間的距離大於該第二擋牆部的頂面與該基底之間的距離,且各該開口區的一第一側壁由該第一擋牆部所定義,各該開口區的一第二側壁由該第二擋牆部所定義,且各該開口區的一第三側壁由該第一擋牆部所定義,該第一側壁與該第二側壁之間的夾角小於90度,且其中:各該重複單元中之該些顯示單元被該第一擋牆部所分離;且 各該重複單元中之該些顯示單元與相鄰的其他該些重複單元中之該些顯示單元被該第二擋牆部所分離。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各該重複單元中的該四個相鄰的顯示單元構成一個三維影像畫素。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每兩個相鄰的該些顯示單元構成一個二維影像畫素,其中各該二維影像畫素中的兩個相鄰的該些顯示單元被該第二擋牆部所分離。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擋牆的側面不垂直於該主動元件層的上表面。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各該開口區的該第一側壁、該第二側壁以及該第三側壁構成一三角形。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各該顯示單元包括一紅色發光元件、一綠色發光元件以及一藍色發光元件,且在各該開口區中,該綠色發光元件較該紅色發光元件以及該藍色發光元件更靠近該第一側壁與該第三側壁之間的夾角。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各該顯示單元包括多個發光元件,該些發光元件與該第一擋牆部之間的間距小於各該發光元件的寬度的一半。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各該重複單元包括至少一平台結構,且其中在各該重複單元中,該至少一平台結構設置於在一第一方向上排列的兩個該些開口區中,且未設置於 在一第二方向上排列的另外兩個該些開口區中,其中該第一方向垂直於該第二方向。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擋牆部的厚度大於該第二擋牆部的厚度。
TW110134380A 2021-09-15 2021-09-15 顯示裝置 TWI7836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34380A TWI783683B (zh) 2021-09-15 2021-09-15 顯示裝置
CN202210016202.XA CN114373854B (zh) 2021-09-15 2022-01-07 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34380A TWI783683B (zh) 2021-09-15 2021-09-15 顯示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83683B true TWI783683B (zh) 2022-11-11
TW202314333A TW202314333A (zh) 2023-04-01

Family

ID=811441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34380A TWI783683B (zh) 2021-09-15 2021-09-15 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73854B (zh)
TW (1) TWI78368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42037A (zh) * 2022-09-21 2024-03-22 北京京东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背光结构以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292184A1 (en) * 2009-11-30 2011-12-01 Nxp B.V. 3d display
CN105511148A (zh) * 2015-12-07 2016-04-20 宁波维真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提升狭缝式裸眼3d显示器亮度的方法
CN205720908U (zh) * 2016-03-18 2016-11-23 贺曙 立体显示装置
TWI579618B (zh) * 2014-02-27 2017-04-21 Lg顯示器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組件及包含該背光組件的液晶顯示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77508B (zh) * 2019-05-28 2020-09-0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US11430836B2 (en) * 2019-07-03 2022-08-30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1769109B (zh) * 2020-06-30 2022-02-18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965305B (zh) * 2020-07-08 2023-11-17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292184A1 (en) * 2009-11-30 2011-12-01 Nxp B.V. 3d display
TWI579618B (zh) * 2014-02-27 2017-04-21 Lg顯示器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組件及包含該背光組件的液晶顯示器
CN105511148A (zh) * 2015-12-07 2016-04-20 宁波维真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提升狭缝式裸眼3d显示器亮度的方法
CN205720908U (zh) * 2016-03-18 2016-11-23 贺曙 立体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14333A (zh) 2023-04-01
CN114373854B (zh) 2023-07-04
CN114373854A (zh) 2022-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07728B2 (ja)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90086035A1 (en) Light emitting apparatus, light emitting unit, display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light emitting element
WO2021017497A1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KR102428834B1 (ko) 표시 장치
TW202205688A (zh) 用於具有垂直光發射的多色led像素單元的系統及方法
KR20090091706A (ko) 유기 발광 다이오드형 발광 소자의 전극
CN110010786A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KR20140026495A (ko) 광 출력 패널 및 이를 가진 디바이스
JP2022536911A (ja) マルチカラーledピクセルユニット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TW202228111A (zh) 用於具有水平光發射的多色led像素單元的系統及方法
TWI783683B (zh) 顯示裝置
US11784288B2 (en) Light-emitting diodes with integrated optical elements
US11881541B2 (en) Display device
CN110165071A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WO2021155630A1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
TWI447940B (zh) 發光二極體晶片及其製造方法
CN109148545A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KR102054951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서브 마이크로 발광 다이오드 디스플레이의 제조 방법
US20210384382A1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with reflector
CN109155350A (zh) 发光装置和显示设备
KR102504162B1 (ko) 편광화 발광 다이오드,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구비한 입체 화상 표시장치
WO2024004015A1 (ja) 発光素子、表示装置、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
KR102678994B1 (ko)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TW202345380A (zh) 三色染色像素佈局
KR102532101B1 (ko) 유기발광표시장치 및 그의 제조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