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82960B - 帶電粒子束系統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帶電粒子束系統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82960B
TWI782960B TW107109094A TW107109094A TWI782960B TW I782960 B TWI782960 B TW I782960B TW 107109094 A TW107109094 A TW 107109094A TW 107109094 A TW107109094 A TW 107109094A TW I782960 B TWI782960 B TW I78296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ed particle
beamlets
subassembly
plane
particle bea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090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39794A (zh
Inventor
癸斯得福 瑞德賽爾
迪瑞克 列德雷
Original Assignee
德商卡爾蔡司多重掃描電子顯微鏡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德商卡爾蔡司多重掃描電子顯微鏡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德商卡爾蔡司多重掃描電子顯微鏡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397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397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29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2960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02Details
    • H01J37/04Arrangements of electrodes and associated parts for generating or controlling the discharge, e.g. electron-optical arrangement, ion-optical arrangement
    • H01J37/09Diaphragms; Shields associated with electron or ion-optical arrangements; Compensation of disturbing fiel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02Details
    • H01J37/04Arrangements of electrodes and associated parts for generating or controlling the discharge, e.g. electron-optical arrangement, ion-optical arrangement
    • H01J37/10Len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02Details
    • H01J37/04Arrangements of electrodes and associated parts for generating or controlling the discharge, e.g. electron-optical arrangement, ion-optical arrangement
    • H01J37/147Arrangements for directing or deflecting the discharge along a desired pa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02Details
    • H01J37/22Optical or photographic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the tube
    • H01J37/222Image processing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the tub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02Details
    • H01J37/244Detectors; Associated components or circuit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26Electron or ion microscopes; Electron or ion diffraction tubes
    • H01J37/28Electron or ion microscopes; Electron or ion diffraction tubes with scanning bea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37/00Discharge tubes exposing object to beam, e.g. for analysis treatment, etching, imaging
    • H01J2237/004Charge control of objects or beams
    • H01J2237/0041Neutralising arrangements
    • H01J2237/0044Neutralising arrangements of objects being observed or treat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37/00Discharge tubes exposing object to beam, e.g. for analysis treatment, etching, imaging
    • H01J2237/153Correcting image defects, e.g. stigmators
    • H01J2237/1536Image distortions due to scann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lectron Beam Exposure (AREA)
  • Electron Sources, Ion Sources (AREA)
  • Testing Or Measuring Of Semiconductors Or The Like (AREA)
  • Radiation-Therapy Devices (AREA)
  •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Radiation (AREA)

Abstract

本發明關於一帶電粒子束系統,其包含:組態以產生第一帶電粒子束的一帶電粒子源;組態以從一入射的第一帶電粒子束產生複數個帶電粒子小波束的一多束產生器,其中複數個帶電粒子小波束的每一個別小波束在空間上與複數個帶電粒子小波束的其他小波束分離;組態以將入射的帶電粒子小波束聚焦於第一平面的一物鏡透鏡,其方式為複數個帶電粒子小波束的第一個別小波束於第一平面中所撞擊的第一區域在空間上與複數個帶電粒子小波束的第二個別小波束於第一平面中所撞擊的第二區域分離;一投射系統及包含複數個個別偵測器的一偵測器系統,其中投射系統組態以將由於撞擊的帶電粒子而離開第一平面內的第一區域的互動產物成像至複數個個別偵測器中的第一個偵測器上,以及將由於撞擊的帶電粒子而離開第一平面內的第二區域的互動產物成像至複數個個別偵測器中的第二個偵測器上。在帶電粒子束系統中,投射系統包含提供低頻調整的第一子組件以及提供高頻調整的第二子組件。

Description

帶電粒子束系統及方法
本發明關於帶電粒子束系統及方法。更特別地,本發明關於多束帶電粒子束系統及相關方法。
多束帶電粒子束系統揭露於例如WO2005024881A2及WO2016/124648。
針對多束帶電粒子束系統(例如多束電子顯微鏡),來自不同主要帶電粒子束的互動產物(即二次電子)需要藉由投射系統成像到分開的偵測器上。為此,可以使用靜電提取場。均勻的提取場確保將互動產物(例如二次電子)成像到多偵測器的個別偵測器上,且掃描偏轉器電壓與在多偵測器的個別偵測器處的相應光束位置之間的映射是正確的。在多偵測器的個別偵測器(例如形成多偵測器的一組件的閃爍器)處的二次電子的點形狀關鍵地取決於靜電提取場的均勻性。當一個點成像到一或多個相應的偵測器上時,靜電提取場的均勻性決定了光束與相應偵測信號之間的串擾。
在樣品表面存在殘留電荷的情況下,靜電提取場可能會局部地扭曲。因此,分離偵測器的成像可能會受到干擾,而使得無法對表面進行有效的掃描。特別地,光束在偵測器上的定位可能變得強烈依賴於時間並取決於主要光束位置。掃描電子顯微鏡(SEM)中用於減少電荷的常用方法並不直接適用於多束掃描束系統的主要光束路徑和次要光束路徑,特別是 關於良好二次成像的提取場均勻性限制。這適用於使用網格來減少樣品充電、氣體注入方法等的影響的方法。在穩態情況下(即在工作流程之間或在影像訊框的記錄之間)重新對準偵測器的可用方法不夠快速而無法在多束帶電粒子束系統中引導光束。
本發明的目標為提供用以操作多束帶電粒子束系統的解決方案,在由於撞擊的主要帶電粒子束或小波束而使樣品充電的情況下也是如此。這些及其他目的可例如透過以下實施例所描述的系統以及方法來解決。
基本上,本發明藉由在靜態(或低頻)子組件及動態(或高頻)子組件中仔細分析投射系統來解決這些目的。使用高頻子組件來實現投射系統的原位重新對準。
帶電粒子束系統包含組態以產生第一帶電粒子束的一帶電粒子源,以及組態以從入射的第一帶電粒子束產生複數個帶電粒子小波束的一多束產生器,其中複數個帶電粒子小波束的每一個別小波束在空間上與複數個帶電粒子小波束的其他小波束分離。帶電粒子束系統更包含一物鏡透鏡,其組態以將入射的帶電粒子小波束聚焦於第一平面,其方式為複數個帶電粒子小波束的第一個別小波束於第一平面中所撞擊的第一區域在空間上與複數個帶電粒子小波束的第二個別小波束於第一平面中所撞擊的第二區域分離。帶電粒子束系統更包含一投射系統及包含複數個個別偵測器的一偵測器系統。投射系統組態以將由於撞擊的帶電粒子而離開第一平面內的第一區域的互動產物成像至複數個個別偵測器中的第一個偵測器或第一偵測器群組,以及將由於撞擊的帶電粒子而離開第一平面內的第二區域的互動產物成像至複數個個別偵測器中的第二個偵測器或第二偵測器群組。投射系統包含提供低頻調整的第一子組件以及提供高頻調整的第二子 組件。
複數個個別偵測器中的第一個偵測器不同於複數個個別偵測器中的第二個偵測器。在針對每個二次帶電粒子小波束提供一個別偵測器群組的情況下(亦即對於每個二次帶電粒子小波束提供多於一個偵測器),分配給第一個二次帶電粒子小波束的個別偵測器的第一群組與分配給第二個二次帶電粒子小波束的個別偵測器的第二群組完全不同,個別偵測器的第一群組中的偵測器不會同時屬於個別偵測器的第二群組。
在某些情況下,個別偵測器可由多個敏感偵測分區所組成,亦即每一個二次帶電粒子小波束撞擊於形成單一個別偵測器的多個偵測分區上。
在帶電粒子束系統的一具體實施例中,提供高頻調整的子組件包含由靜電透鏡、靜電偏轉器、及靜電消像散器所組成的群組中的至少一者。理想地,提供高頻調節的子組件僅由靜電元件所組成,例如靜電透鏡、靜電偏轉器及靜電消像散器,但不包含任何磁性元件。
提供高頻調節的子組件可提供與主要帶電粒子小波束從樣品表面上的一個位置掃描到下一個位置的掃描頻率相當的調節頻率,亦即可執行高頻調節多次(即多於一次),同時使用每一主要帶電粒子小波束來掃描樣品上的掃描場。
提供高頻調節的子組件也可包含靜電微透鏡陣列或靜電消像散器陣列,藉由該陣列可個別地影響個別二次帶電粒子小波束。相應的靜電消像散器陣列可包含多孔陣列,其具有用於每一個二次電子小波束的電子透射開口以及圍繞每一開口的2個、3個、4個、6個或8個電極。電極相對彼此及相對多孔陣列的載體為電性絕緣。藉由對圍繞每一開口的個別電極施加適當的電壓,可在高頻下個別地調整或改變透射這類開口的二次電子小波束。
在帶電粒子束系統的另一具體實施例中,投射系統包含在一 交叉平面中的電流監視孔。
在另一具體實施例中,帶電粒子束系統更包含一快速CCD相機。快速CCD相機可用以識別由於樣品的充電而引起在偵測平面中的互動產物的影像(或點)的位置或形式的變化。藉由分析由快速CCD相機所記錄的影像,可決定偵測平面中的互動產物的點或影像圖像與期望位置及/或期望形式的偏差,並可推導出用於提供高頻調整的子組件的適當調整值,且可施加相應的調整電壓到相應組件。
在一具體實施例中,帶電粒子束系統包含一電腦系統,其組態以分析投射系統的一實際狀態並藉由複數個帶電粒子小波束在樣品的掃描期間操縱第二子組件。
在帶電粒子束系統的另一具體實施例中,電腦系統組態以將在多偵測器的個別偵測器上的互動產物的位置及/或形式保持恆定的方式調整投射系統的第二(動態或高頻)子組件。
在帶電粒子束系統的一具體實施例中,電腦組態為以兩步驟模式來調整投射系統,由此:a.在第一步驟中,調整第一(低頻)子組件,同時將第二(動態)子組件保持恆定或關閉;以及b.在第二步驟中,調整第二(動態)子組件,同時將第一子組件保持恆定。
根據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驟:- 使用靜態方法及靜電帶電粒子光學元件來對準一多束帶電粒子束系統,其中一快速多束投射對準系統處於一關閉狀態;- 操縱及啟動一工作流程;- 在記錄第一影像前啟動一快速多束投射對準系統;以及- 針對互動產物在複數個偵測器上的最佳成像來控制快速多束投射對準系統。
在執行記錄樣品影像的工作流程的同時,在動態子組件的協助下進行投射系統的對準並重複數次。在藉由以複數個主要帶電粒子小波束掃描樣品並記錄由於撞擊的主要帶電粒子而導致離開樣品的互動產物來記錄樣品的影像的同時,可執行投射系統的對準,而不會為了投射系統的對準而中斷記錄影像的程序。
在方法的第一步驟中,僅藉由使用靜態方法及靜態(或低頻)帶電粒子光學組件來調整多束帶電粒子束系統。在此步驟期間,沒有施加電壓或只有施加已知及預定義的非時變電壓到快速多束投射對準系統的組件。
補償樣品充電對偵測器收集效率和串擾的影響的快速投射系統對準提供了多束帶電粒子束系統的掃描系統與快速偵測器相機和即時投射系統對準演算法的同步以及投射系統對準元件的低潛時控制,例如焦點。
投射系統包含一或多個磁性透鏡與靜電元件的組合。靜電元件的使用消除了磁滯,並實現了數毫秒而不是數秒的切換時間。另外,避免在調整期間發生拉莫旋轉(Larmor rotation)。
互動產物的投射路徑中的靜電偏轉器及/或靜電消像散器具有無渦流、無感應率以及微秒而非毫秒的調整時間的優點。
利用配置在投射系統內的變焦孔(如WO2016/124648的圖2中所描述),實現了孔徑尺寸的快速虛擬變化。互動產物的二次帶電粒子束路徑中的其他快速偏轉器提供了將光束路徑快速對準至偵測統上的可能性。
在配置於互動產物的光束路徑的交叉平面中的快速角度解析電流監視器的協助下,可實現即時交叉的中心化。
快速CCD相機及靜電對準元件可直接耦合至電腦系統。由此避免了通過控制所有其他元件的主控制軟體的延遲時間,且二次電子投 射在靜電對準元件的關閉模式中完全不受其影響。電腦系統可包含圖形處理單元(GPU)且可由FPGA輔助。對準演算法可組態以實現在由CCD相機所記錄的影像中的快速光點位置及光點形狀偵測。二次電子小波束的最佳偏移可藉由使用偏轉元件對偏轉器的激發的敏感度來實現,並可使用反饋迴路來進行直接最佳化。在影像失真的情況下,消像散器的激發可用以調整二次電子的最佳位置,其藉由使用消像散器對二次電子束點的形狀的敏感度以及藉由使用反饋迴路以直接最佳化二次電子束點的形狀。
使用對準演算法,藉由使用消像散器的敏感度以及藉由使用反饋迴路進行直接最佳化來調整消像散器的激發以獲得最佳的光點形狀。藉由使用透鏡的敏感度以及使用反饋迴路進行直接最佳化來調整聚焦元件的對準及樣品高壓偏壓以獲得最佳光點形狀。針對串擾最佳化,可通過投射交叉變焦系統及用於即時地(每訊框一次)最佳化產出量(TPT)與串擾的相應控制演算法來改變虛擬孔徑大小。
對準演算法可提供從影像記錄模式到交叉監視模式的快速切換,例如在所掃描的主要帶電粒子小波束的返馳期間,亦即當在樣品上的線或場已由主要帶電粒子小波束掃描之後,主要帶電粒子小波束移回到新線或新訊框的起始點;在這種返馳期間,通常不使用主要帶電粒子小波束與樣品的互動產物來記錄樣品的影像。交叉位置的最佳化也可在藉由使用複數個主要帶電粒子小波束掃描樣品來記錄樣品的影像的程序期間藉由原位交叉監測來實現。
藉由調整靜電元件以實現由角度解析電流偵測器所偵測到的最小化電流,孔上的快速角度解析電流偵測有利於交叉的中心化及/或對準。相應的角度解析電流偵測器可由在具有圍繞孔徑開口的複數個電性絕緣電極的投射系統的交叉平面中的光闌來實現。
用於光束中心化的角度解析偵測器的替代具體實施例可包含以閃爍材料覆蓋的孔及快速相機,以偵測由於撞擊在閃爍材料上的二次 帶電粒子引起的閃爍。此外,此替代方案提供了用於即時中心化的交叉監視器。
1:顯微鏡系統
3:主要帶電粒子小波束
5:主要電子束點
7:物體
9:二次電子小波束
10:控制器
11:次要帶電粒子束路徑
13:主要帶電粒子束路徑
100:物體照射單元
101:物體平面
102:物鏡透鏡
150:電壓供應
151:電壓供應
160:控制器
170:控制器
200:偵測單元
205:投射透鏡
207:偵測器
208:過濾器
209:偵測器配置
209a:偵測平面
210:帶電粒子透鏡
211:圖1中為偵測器表面/圖2中為帶電粒子透鏡
213:入射位置
214:交叉平面
215:偵測區域
216:光闌
218:圓形開口
221:光束
230:粒子束透鏡
231:粒子束透鏡
232:粒子束透鏡
233:粒子束透鏡
234:光闌
235:粒子束透鏡
236:粒子束透鏡
237:光闌
238:交叉平面
239:交叉平面
250:電子光學元件
260:電子光學元件
263:透鏡
270:電子光學元件
280:電子光學元件
285:電子光學元件
288:電子光學元件
290:空間解析偵測系統
291:反射鏡
292:第二透鏡
293:第三透鏡
294:分束器
295:光導
296:光偵測器
297:光偵測器
298:光偵測器
299:光偵測器
300:主要小波束產生器
301:電子源
303:準直透鏡
305:主要小波束形成單元
306:第一透鏡
307:場透鏡
309:電子束
311:電子束
313:多孔板
315:孔
317:孔陣列
330:光接收區域
331:光偵測器
400:分束器單元
410:快速靜電偏轉元件
550:二次電子小波束
551:敏感區域
800:控制系統
801:掃描系統控制組件
802:控制
803:快速投射對準子系統
804:偵測器相機
805:投射對準演算法
806:快速投射對準元件
1213:光闌
1214:圓形開口
1215a-1215h:電極
將參考所附的圖式揭露更多的細節。由此顯示:圖1為多束帶電粒子系統的一具體實施例的示意圖;圖2為第一具體實施例的偵測系統的示意圖;圖3為多束投射控制的一部分的方塊圖,其具有用於在二次電子小波束的光束路徑中的投射系統控制的快速(動態)子組件;圖4為具有額外靜電偏轉器、靜電消像散器、靜電透鏡、分束偏轉器、及啟動能量HV供應的投射路徑的示意圖;圖5a到圖5f為在樣品充電所引起的特定失真的情況下,以投射系統的動態子組件所實現的校正的示意圖;圖6為可設置於投射系統中以實現二次帶電粒子小波束的過濾的光闌;圖7為具有交叉監視能力的孔徑光闌的具體實施例,用於角度相關電流讀出以用於交叉位置校正;以及圖8為偵測系統的另一具體實施例。
在下文所描述的範例具體實施例中,功能和結構上相似的組件盡可能地以類似的元件符號來表示。
圖1的示意圖顯示了多小波束帶電粒子顯微鏡系統1的基本特徵和功能。應注意到,圖中使用的符號不代表所示組件的物理配置,而是選擇來象徵其各自的功能。所示系統的類型是使用複數個主要電子小波束3的掃描電子顯微鏡(SEM)的類型,用以在位於物鏡透鏡102的物體平面 101中的物體7的表面上產生主要電子束點5。然而不言而喻地,也可使用其它類型的主要帶電粒子(例如離子、特別是氦離子、正電子、μ介子等等)代替電子來實現系統1的特徵及功能。
所示的顯微鏡系統1包含用以產生複數個主要帶電粒子小波束3的帶電粒子多小波束產生器300、用以將次要帶電粒子束路徑11與主要帶電粒子束路徑13分離的分束器單元400、適於將主要帶電粒子小波束3聚焦到物體平面101上的物體照射單元100、以及用以針對每一個二次帶電粒子小波束9產生個別強度信號的偵測單元200。
在所示的具體實施例中,主要小波束產生器300包含電子源301、準直透鏡303、主要小波束形成單元305、及場透鏡307。
電子源301產生一發散電子束309,其由準直透鏡準直以形成入射在主要小波束形成單元305上的光束311。可使用產生兩或更多個發散電子束的電子源,來取代如圖1所示的僅產生一個發散電子束309的電子源。接著,藉由僅一個準直透鏡303或藉由適當數量的準直透鏡303(其每一者準直個別電子束309中的一子集或其中僅一個)將兩或更多個電子束準直。
小波束形成單元305基本上包含由一或多個電子束311所照明的第一多孔板以及相對在電子束311中的電子的移動方向定位在第一多孔板下游的第二多孔板。第二多孔板較佳設定為一定義的電位,使得孔具有聚焦特性,且第二多孔板具有微透鏡陣列的功能。
在主要電子束點5處入射在物體7上的主要電子產生從物體7的表面發出的二次電子。二次電子形成二次電子小波束9,其穿過物鏡102和分束器單元400並跟隨次要帶電粒子束路徑11。分束器單元400通常藉由磁場將次要帶電粒子束路徑11與主要帶電粒子束路徑13分離並將次要帶電粒子束路徑11導向至偵測單元200。
偵測單元200包含投射透鏡205,其用以將二次電子小波束9投射至偵測器配置209的電子敏感偵測器207的表面平面211上。電子敏感偵 測器207可為單一裝置或包含多於一個個別的偵測器。無論如何,偵測器207提供一感測區域陣列,其以與由投射透鏡205聚焦至偵測器表面211上的二次帶電粒子小波束9的圖案兼容的圖案來配置。這使得能夠獨立於入射在偵測器表面211上的其他二次帶電粒子小波束9來偵測每一個別的二次帶電粒子小波束9。因此,產生了複數個電信號,由此每一信號的值僅對應一個二次小波束9的特性。
若主要小波束產生器300不僅允許改變主要小波束3的圖案而使得每一圖案形成基本圖案的子圖案,而且還改變基本圖案,則偵測器配置209較佳配備有另外的偵測器207,其每一者都具有以不同的基本圖案配置的感測區域。由於二次小波束9的圖案對應由主要小波束產生器300所產生的主要小波束3的圖案,因此每一偵測器207的感測區域陣列圖案較佳對應於可用於主要小波束3的圖案之一。
物體照射單元100包含物鏡102,其將主要帶電粒子小波束3聚焦到物體平面101上,其中物體7的研究表面由一物體安裝件(例如樣品台)定位在物體平面101上。物體安裝件未在附圖中顯示。物體照射系統100更包含一偏轉系統(圖未示),藉由此偏轉系統可使複數個帶電粒子小波束在垂直於光束傳播方向的方向上偏轉,以與複數個聚焦帶電粒子小波束同時地掃描樣品的表面。
在所示的範例中,主要帶電粒子源以具有發射器尖端310及提取電極302的電子源301的形式實施。當使用除電子之外的主要帶電粒子(例如氦離子)時,主要帶電粒子源301的組態可與所顯示的不同。
電子源301發射發散電子束309,其在所示範例中由準直透鏡303準直以形成準直的電子束311。準直透鏡303通常由一或多個靜電或磁透鏡形成、或者由靜電和磁透鏡的組合形成。準直透鏡的使用不是必要的,但是當在小波束形成單元305中所使用的多孔板具有平面組態(即孔315配置在非彎曲平面中的組態)時是較佳的。當不使用準直透鏡303時,多孔板313 的孔315較佳配置在曲面內,其曲率適用於電子束309的發散,例如文獻WO 2007/028596 A1中所描述,其併入本文作為參考。
準直電子束311(或非準直電子束,若沒有使用準直透鏡的話)入射到主要小波束形成單元305的多孔板313上。多孔板313具有形成在其中的兩或更多個孔陣列317。每一孔陣列包含形成在多孔板313中的一個或多個孔315。多孔陣列的孔可以一維或二維圖案配置,其中在快速檢查物體表面時,較佳為使用二維圖案。
偵測系統更包含過濾器208,在過濾器208的協助下可根據其軌跡或光束路徑過濾離開在第一平面101中的樣品7的互動產物(例如二次電子)。圖2中顯示了具有過濾器的相應偵測系統的範例。
多光束系統更包含電腦系統或控制器10,其組態以控制個別的帶電粒子束分量以及用以評估和分析由偵測器配置209(例如一多偵測器)所記錄的影像。另外,控制器10組態以基於由偵測器配置209所收集的偵測信號而產生影像於顯示器上。
除了投射透鏡205及偵測器配置209之外,圖2中的偵測系統200還包含兩個額外的帶電粒子透鏡210、211。第一額外的帶電粒子透鏡210在交叉平面214中形成交叉。在此交叉平面中,在不同區域離開第一平面101的互動產物的光束路徑(即二次電子小波束的光束路徑)是疊加的。第二額外的帶電粒子透鏡211係操作使得其焦平面與第一額外的帶電粒子透鏡210的交叉平面214實質地重合。離開第一平面101的互動產物的光束路徑接著在第二額外的帶電粒子透鏡211的下游彼此分離,並由投射透鏡205投射至偵測器配置209的分離偵測區域215上。
在交叉平面214中或其附近配置一光闌216,在光闌216的協助下可根據其光束路徑來過濾互動產物。圖6顯示光闌的第一具體實施例,其包含圓形開口218。圓形開口218對互動產物是透射的,而光闌216的外部部分對互動產物是不透射的。利用在投射系統的交叉平面中的這種類型的 明視場光闌,可避免或至少降低不同的個別偵測場之間的串擾,即在第一區域離開第一平面101的互動產物的光束路徑與分配給在第二區域(其不同於第一區域)離開第一平面101的互動產物的偵測器之間的串擾。
針對圖2中投射系統的高頻調節,除了圖2所示的元件之外,還可提供另外的動態元件(例如靜電透鏡、靜電偏轉器和靜電消像散器),其以類似的方式配置並以類似於下文中參考圖4所描述的方式進行控制。此外,用以記錄由二次帶電粒子小波束所產生的點的影像的偵測器方案可依照下文中參照圖4所作的更詳細描述來組態。
關於圖2所示的系統及圖6所示的光闌的進一步細節,參考WO2016/124648中的相應圖式的描述,其關於相應的圖2及圖6的揭露內容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
圖7顯示了偵測系統200中的光闌的替代具體實施例。光闌1213也具有圓形開口1214,其對互動產物為透射的。然而,圓形開口在徑向方向上由幾個電極1215a至1215h所環繞,這些電極彼此之間以及對於光闌的主體是電絕緣的。電極可作為電流偵測器。每一電極包含信號線,經由此信號線可偵測每一電極內感應的電流。藉由偵測在電極組1215a至1215h中引起的電流或電荷的不對稱性,可偵測通過光闌孔徑的帶電粒子小波束的偏心。
在一替代具體實施例中,代替圍繞圓形開口1214配置的電極,可在圓形開口的周圍設置閃爍材料,並另外設置光偵測器以偵測由於撞擊電子而使閃爍材料所發射的光。藉由偵測閃爍材料的光發射中的不對稱性,可偵測通過光闌1213的帶電粒子小波束的偏心。
若配置於圖2所示的偵測系統的交叉平面214或圖8的交叉平面238中,則圖7中所示的光闌以及上述針對光闌的替代具體實施例可使用作為原位交叉監測器。因此,投射系統包含交叉平面中的電流監視孔。
圖8顯示了提供根據其光束路徑來過濾互動產物的可能性的 偵測系統的替代方案。圖8與WO2016/124648中的圖4相同,且關於此偵測系統及其能力和優點的描述,參考WO2016/124648中的圖4的相應描述,其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應特別注意的是,圖8(或WO2016/124648中的圖4)所示的系統形成一交叉-縮放系統,這一點在WO2016/124648中也有更詳細的描述。
除了投射透鏡205及偵測器配置209之外,圖8中的偵測器系統200還具有六個另外的粒子束透鏡230、231、232、233、235、236。前兩個另外的粒子束透鏡230、231形成第一交叉平面238中的二次帶電粒子小波束的第一交叉,隨後兩個另外的粒子束透鏡232、233在第二交叉平面239中形成二次帶電粒子小波束的第二交叉。在第二交叉平面239之後的兩個另外的粒子束透鏡235、236重新收集來自第二交叉平面239的互動產物的二次帶電粒子小波束,使得在偵測器配置209上的投射透鏡205的協助下,將來自第一平面101中的各個場區域的互動產物再次投射到偵測器配置209的各個偵測區域215上。
在偵測器系統200的此具體實施例中,可在第一及第二交叉平面238和239中同時使用兩個不同的光闌237、234。舉例來說,圖6中所繪示的亮場光闌216可配置在第一交叉平面238中,且具有環形孔的光闌可配置在第二交叉平面239中。在此具體實施例中同時執行偵測區域215之間串擾的抑制以及根據其在第一平面101中的起始角度來針對性地過濾互動產物。
在此處,需要注意的是,兩個光闌237、234也可以互換的方式配置,使得在第一交叉平面238中配置具有環形孔的光闌並在第二交叉平面239中配置有中心孔的光闌。
藉由改變另外的粒子束透鏡230、231、232、233、234、235的激發,有可能在兩個交叉平面238、239中彼此獨立地設定二次帶電粒子小波束的軌跡。藉由改變在交叉平面238、239中的軌跡,有可能模擬不同 的光闌半徑和光闌直徑,而不需因此機械地互換光闌。進入偵測器系統200及進入投射透鏡205時的軌跡在此情況下可保持恆定,使得可維持第一平面101中的場區域及偵測器配置209的偵測區域之間的關聯。由第一平面101中的所有二次帶電粒子小波束所發射的物場在過程中保持不變且恆定。
在此情況下,另外的粒子束透鏡230、231、232、233、235、236可為磁透鏡或靜電透鏡。
在圖8的具體實施例中,六個另外的粒子束透鏡230、231、232、233、235、236與兩個光闌234、237及投射透鏡205一起形成一投射系統。
針對圖8中的投射系統的高頻調節,除了圖8中所示的元件之外,同樣還可提供以類似方式配置且以類似方式控制的額外動態元件(例如靜電透鏡、靜電偏轉器和靜電消像散器),如下文中參照圖4所述。此外,可將用以記錄由二次帶電粒子小波束所產生的點的影像的偵測器方案組態為如下文參照圖4所作的更詳細描述。
圖3是多束帶電粒子束系統的控制系統800(其對應圖1中的控制系統10)的一部分的方塊圖。控制系統800包含掃描系統控制組件801及用於投射系統的靜態或低頻子組件的控制802,用以調整帶電粒子束透鏡和多極。控制系統800更包含了快速投射對準子系統803,其包含偵測器相機804(對應圖4中的空間解析偵測系統290)、即時投射對準演算法805和一或多個快速投射對準元件806。特別地,圖3所示的控制系統可用以控制如圖4所示的投射系統,其將於下文中作更詳細的描述。
圖4中的投射系統200包含一組靜態(或低頻)電子光學元件250、270和285以及一組動態(或高頻)電子光學元件260、280和288。靜態電子光學元件用以將來自樣品7的二次電子(SE)9成像至偵測平面209a上。這些可包含一或多個電子光學透鏡251、偏轉器271、及/或消像散器286。由於在靜態情況下緩慢的對準時間就足夠了,因此使用磁透鏡、磁偏轉器及磁消 像散器。控制器160經由靜態電壓供應150控制靜態電子光學元件250、270和285以及靜態樣品電位。為此,控制器使用空間解析偵測系統290,其使用撞擊在偵測平面209a上的一部分信號。例如,空間解析偵測系統290可包含快速CCD相機,其對從偵測平面209a的點發出的光的一部分進行成像,其中可在偵測平面209a處配置由放置在透明載體上的閃爍材料所製成的板,以形成偵測器配置209。偵測平面209a中所產生的大部分信號用以饋入至影像採集系統。影像採集系統也構成了偵測器配置的一部分。
如上所述,在偵測平面209a中配置偵測器配置209(例如一閃爍器板),其中二次電子小波束由投射系統200導向至偵測器配置209上。當整合在圖1的多束檢查系統中時,投射系統200包含形成電子小波束9的電子-光學元件,即例如將電子小波束導引朝向多電子偵測器的物鏡透鏡102、分束器單元440、以及將電子小波束9聚焦到閃爍器板的表面上的組件(例如透鏡263)。電子小波束9在入射位置213處入射到閃爍器板上。另外,若電子小波束9聚焦在閃爍器板的表面上,則在表面上形成光點,其直徑無法任意地小。光點的中心可視為以距離P2彼此放置的入射位置213(參考圖1)。
閃爍器板包含當由電子小波束9的入射電子激發時發射光束的閃爍體材料。因此,在每一入射位置213處放置一光束源。在圖4中,僅示出單一個這樣的光束221從三個所繪示的電子小波束9中的一個的入射位置213發射。光束221傳播通過包括第一透鏡306、反射鏡291、第二透鏡292、第三透鏡293和分束器294的光學件,接著入射至影像採集系統的光接收區域330上。光接收區域330由玻璃纖維束295的前側形成,其中光束221的主要部分耦合並導引至光偵測器296、297、298、299、331。光偵測器可包含例如光電倍增器、崩潰光電二極體、光電二極體或其他類型的合適光偵測器。光學件組態使得其將配置在偵測平面209a中的閃爍器板的表面光學成像至設有光接收區域330的區域中。由於此光學成像,入射位置213的光學影像形成在光接收區域330中。針對每一入射位置213,提供影像採集系統 的單獨光接收區域330。每個另外的光接收區域330可由光導295的前側形成,光導295將耦合至前側的光引導至單獨的相應光偵測器296、297、298、299、331。由於光學成像,每一入射位置213與光接收區域330相關聯,其中入射到每一光接收區域330上的光由光偵測器296、297、298、299、331中的其中單獨一個偵測。光偵測器296、297、298、299、331經由電信號線輸出偵測信號。偵測信號表示電子小波束9的強度。
應提到的是,在圖4中,為了簡化,僅顯示了五個光偵測器296、297、298、299、331。在實際的具體實施例中,光偵測器296、297、298、299、331的數量至少對應主要帶電粒子小波束的數量及二次電子小波束9的數量。在較佳具體實施例中,影像採集系統包含甚至比主要帶電粒子束的數量更多的光偵測器296、297、298、299、331,例如每一個二次電子小波束為五個、十個或二十個光偵測器。每一主要電子小波束有多於一個光偵測器將在分配光偵測器給特定的二次帶電粒子小波束上提供了額外的靈活性。
光束221的一小部分傳輸通過分束器294且撞擊在空間解析偵測系統290(其可為快速CCD相機)上。
在本文所闡述的具體實施例中,光偵測器296、297、298、299、331設置在與光接收區域相距一定距離的位置處,光學件(包括第一透鏡306、反射鏡291、第二透鏡292、第三透鏡293和分束器294)對閃爍器板進行成像,且所接收的光由玻璃纖維導引到光偵測器。然而,也有可能將光偵測器296、297、298、299、331直接設置在光學件產生閃爍器板的影像的位置處,且因此由光接收區域形成光敏感區域。
二次電子小波束9在真空中傳播,且電子小波束所撞擊的閃爍器板的表面設置於真空中。光學件306、291、292、293、294可設置在真空之外,其中接著在光束221的光束路徑中設置真空窗口,真空窗口由光束221穿過並將真空與環境分離。
除了如上述的閃爍器、光學件、光纖束及光偵測器方案的組合之外,還可使用偵測系統來實現二次帶電粒子的多個小波束的偵測。也有可能使用MCP(多通道板)及快速CCD相機以及隨後的快速讀出的組合、或使用直接電子偵測器,其中每個二次帶電粒子小波束成像到由pn接面所組成的一或多個像素上,其直接將進入的帶電粒子轉換為電讀出信號,無需中間轉換為光子並返回。下文所描述的對準方案的適應也直接適用於這類的替代偵測方案。
入射在閃爍器板上的電子束可離子化在閃爍器板前面的區域中的殘餘氣體分子,從而在入射位置213處產生電荷,且電荷又可吸引真空中的殘餘氣態污染物,使得污染物沉積在閃爍器板上的入射位置213處並導致閃爍器材料性能的惡化,使得由入射電子小波束9引起的光束221的強度隨時間減小。此問題可藉由在垂直於閃爍器板的表面法線的方向上(即在偵測平面209a內)移動入射位置213而解決。由此,電子小波束9並不總是以相同的入射位置213入射至閃爍器板的表面上,而是在閃爍器板的表面上移動,並因此移動到其表面上的新的位置。接著,在閃爍器板的表面上的不同位置處發生的污染並不會妨礙由入射的二次電子小波束9所引起的在入射位置213處的光的產生。
動態電子光學元件用以動態地校正未被靜態成像系統所考慮之來自樣品的二次電子(SE)9到偵測平面209a上的殘餘成像誤差。這些殘餘成像誤差可能發生在充電表面的掃描期間,其中成像特性和約束條件(例如SE的起始能量或SE的起始角度分佈)可能在一個成像訊框內變化。這些動態元件可包含一或多個電子光學透鏡260、偏轉器280和消像散器288。由於在動態情況下需要快速對準時間,因此較佳僅使用例如靜電透鏡、靜電偏轉器及/或靜電消像散器的靜電組件。動態控制器170控制動態電子光學元件260、280和288、以及經由電壓供應151而加入至靜態電位的動態樣品電位。為此,動態控制器170使用空間解析偵測系統290,其使用撞擊到偵測平面 209a上的信號的一部分。分束器單元400由靜態對準的扇形磁場所組成。分束器單元400內的快速靜電偏轉元件410也由動態控制器170控制。
另一控制器160控制靜態或低頻的特性和組件。
用以在偵測平面209a上產生光點的最後透鏡263可為靜態或動態類型中的任一種,並分別由控制器160或170控制。
在圖5a至圖5f中,圓圈551繪示了空間解析偵測系統290上的區域,其對應影像採集系統的相應偵測器的敏感區域並因此對應偵測平面中的二次電子小波束的理想位置。在空間解析偵測系統290上的這些區域與影像採集偵測器的敏感區域之間的映射是固定的且可預先校準(參考US 9,336,982 B2及其中的參考文獻,其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圓圈550繪示了由投射系統200成像到偵測平面209a上的二次電子小波束的位置分布。圖5a繪示了二次電子小波束550的位置分布與敏感區域551之間的偏移。使用快速偏轉系統280,這可被校正以產生二次電子小波束550在敏感區域551上的正確定位,如圖5f中所示。為實現這點,藉由記錄及分析由空間解析偵測系統290所記錄的影像來決定二次電子小波束550的位置分布與敏感區域551之間的偏移。藉由分析所記錄的影像而由即時投射對準演算法805決定快速偏轉系統280的適當偏轉電位,並由此由動態控制器170將所決定的偏轉電位施加到快速偏轉系統280。偏轉電位係由以下方式決定:在施加適當電位到快速偏轉系統280的情況下,二次電子550的位置與圖5f中所示的敏感區域551的中心重合。
圖5b繪示了二次電子小波束550相對敏感區域551的位置分布的變形。使用快速消像散系統285,這可被校正以產生二次電子小波束550在敏感區域551上的正確定位,如圖5f所示。為實現這點,藉由以下來決定二次電子小波束550的位置分布的變形:由空間解析偵測系統290記錄影像、以即時投射對準演算法805分析由空間解析偵測系統290所記錄的影像、以及基於影像分析決定用於快速消像散系統285的適當消像散器電壓。 同時保持點消像散是正確的需要使用至少兩個消像散器,如US 20150357157 A1中所詳細描述的,其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消像散器電壓由即時投射對準演算法805以如下的方式決定:在施加適當電壓到快速消像散系統285的情況下,二次電子小波束550的位置與敏感區域551的中心一致,如圖5f中所示。分別決定的消像散器電壓由動態控制器170施加到快速消像散系統285。
圖5c繪示二次電子小波束550相對敏感區域551的散焦。使用快速透鏡系統260,這可被校正以產生二次電子小波束550到敏感區域551上的正確聚焦,如圖5f所示。為了實現這一點,藉由以即時投射對準演算法805來記錄和分析由空間解析偵測系統290所記錄的影像,決定二次電子小波束550在敏感區域551處的散焦。同時保持光點位置正確需要使用至少兩個透鏡,如US 20150357157 A1中的詳細描述,其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用於快速透鏡系統260的適當電壓由即時投射對準演算法805決定並由動態控制器170施加至快速透鏡系統260,其方式為:在施加適當電壓到快速透鏡系統260的情況下,二次電子小波束550的位置與敏感區域551的中心一致,且空間解析偵測系統290上的光點直徑將最小化或具有適當的尺寸,如圖5f所示。
圖5d繪示了二次電子小波束550在敏感區域551上的像散成像。使用快速消像散系統285,這可被校正以產生二次電子小波束550在敏感區域551上的正確形狀,如圖5f所示。同時保持光點位置正確需要使用至少兩個消像散器,如US 20150357157 A1中的詳細描述,其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為了實現消像散,藉由記錄及分析由空間解析偵測系統290所記錄的影像來決定二次電子小波束550的像散成像。用於快速消像散系統285的適當消像散器電壓由即時投射對準演算法805來決定,且由動態控制器170將這樣的消像散器電壓施加到快速消像散系統285。基於影像分析,決定消像散器電壓,其方式為:在施加適當電壓到快速消像散系統285的情況下, 二次電子小波束550的光束點的形式變為圓形,其中心位於敏感區域551的中心,如圖5f所示。
圖5e繪示了二次電子小波束550相對敏感區域551的成像的放大率變化。使用快速透鏡系統260,這可被校正以產生二次電子小波束550在敏感區域551上的正確定位,如圖5f所示。同時保持光點聚焦正確需要使用至少兩個透鏡,如US 20150357157 A1中所作的詳細描述,其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為實現這一點,藉由記錄及分析由空間解析偵測系統290所記錄的影像來決定在敏感區域551處的二次電子小波束550的放大率變化。用於快速透鏡系統260的適當電壓由即時投射對準演算法805基於影像分析來決定,並由動態控制器170施加至快速透鏡系統260。適當的電壓由即時投射對準演算法805決定,其方式為:在施加適當電壓到快速透鏡系統260的情況下,二次電子小波束550的位置與敏感區域551的中心一致,且空間解析偵測系統290上的光點直徑將最小化或具有適當的尺寸,如圖5f所示。
在前文中,關於圖5a至圖5f,僅描述了個別失真的校正。然而,若由空間解析偵測系統290所記錄的影像顯示所述失真的組合,則即時投射對準演算法805有利地也組態為決定用於快速對準組件的適當電位和電壓。接著,由即時投射對準演算法805同時地或依序地在迭代步驟中決定靜電透鏡、靜電消像散器及靜電偏轉器的適當電壓。
以空間解析偵測系統290進行的影像記錄發生在藉助於偵測器配置來記錄樣品的影像之前,或發生在藉助於偵測器配置來記錄樣品的影像的部分時,例如在已由複數個主要電子小波束掃描預定數量的線之後。
在圖4所示的具體實施例中,提供高頻調整的子組件的一或多個元件260、280、288也可包含靜電微光學件陣列,例如靜電微透鏡陣列、靜電微偏轉器陣列或靜電微消像散器陣列,藉其可個別地影響各個二次電子小波束。相應的靜電微光學件陣列可包含多孔陣列,其針對每個二次電子小波束具有一電子透射開口並具有圍繞每一開口的一個、兩個或更多個 (即例如三個、四個、六個或八個)電極。多個電極相對彼此以及相對多孔陣列的載體為電性絕緣。藉由施加適當電壓至圍繞每一開口的個別電極,可在高頻下個別地調整或改變透射這類開口的二次電子小波束。
7:物體
9:二次電子小波束
11:次要帶電粒子束路徑
102:物鏡透鏡
150:電壓供應
151:電壓供應
160:控制器
170:控制器
200:偵測單元
209:偵測器配置
209a:偵測平面
213:入射位置
221:光束
250:電子光學元件
260:電子光學元件
263:透鏡
270:電子光學元件
280:電子光學元件
285:電子光學元件
288:電子光學元件
290:空間解析偵測系統
291:反射鏡
292:第二透鏡
293:第三透鏡
294:分束器
295:光導
296:光偵測器
297:光偵測器
298:光偵測器
299:光偵測器
306:第一透鏡
330:光接收區域
331:光偵測器
400:分束器單元
410:快速靜電偏轉元件

Claims (11)

  1. 一種帶電粒子束系統,包含:一帶電粒子源,組態以產生一第一帶電粒子束;一多束產生器,組態以從一入射的第一帶電粒子束產生複數個帶電粒子小波束(beamlets),其中該複數個帶電粒子小波束的每一個別小波束在空間上與該複數個帶電粒子小波束的其他小波束分離;一物鏡透鏡,組態以將入射的帶電粒子小波束聚焦於一第一平面,其方式為該複數個帶電粒子小波束的一第一個別小波束於該第一平面中所撞擊的一第一區域在空間上與該複數個帶電粒子小波束的一第二個別小波束於該第一平面中所撞擊的一第二區域分離;一投射系統及包含複數個個別偵測器的一偵測器系統,其中該投射系統組態以將由於撞擊的帶電粒子而離開該第一平面內的該第一區域的互動產物成像至該複數個個別偵測器中的一第一個偵測器上,以及將由於撞擊的帶電粒子而離開該第一平面內的該第二區域的互動產物成像至該複數個個別偵測器中的一第二個偵測器上;以及其中該投射系統包含一第一子組件以及一第二子組件;其中該第一子組件包含磁透鏡、磁偏轉器或磁消像散器,而該第二子組件提供與該複數個帶電粒子小波束從樣品表面上的一個位置掃描到下一個位置的掃描頻率相當的一調節頻率;其中該帶電粒子束系統包含一電腦系統,其組態以分析該投射系統的一實際狀態並藉由該複數個帶電粒子小波束在該樣品的掃描期間操縱該第二子組件;其中該電腦系統組態以將在該個別偵測器上的該互動產物的光束點的位置及/或形式保持恆定的方式調整該第二子組件。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帶電粒子束系統,其中提供高頻調整的該第二子組件包含由靜電透鏡、靜電偏轉器、及靜電消像散器(stigmators)所組成的群組中的至少一者。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帶電粒子束系統,其中該投射系統包含在一交叉平面中的一電流監視孔。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帶電粒子束系統,更包含一快速CCD相機。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帶電粒子束系統,其中該電腦系統組態為以一個兩步驟模式來調整該投射系統,由此:a.在一第一步驟中,調整該第一子組件,同時將該第二子組件保持恆定或關閉;以及b.在一第二步驟中,調整該第二子組件,同時將該第一子組件保持恆定。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帶電粒子束系統,其中提供高頻調整的該第二子組件包含一靜電微光學件陣列。
  7. 一種用以操作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帶電粒子束系統的方法,其中該電腦系統組態為以一個兩步驟模式來調整該投射系統,由此:a.在一第一步驟中,調整該第一子組件,同時將該第二子組件保持恆定或關閉;以及 b.在一第二步驟中,調整該第二子組件,同時將該第一子組件保持恆定。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方法,更包含記錄複數個二次帶電粒子小波束的圖案的影像。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方法,更包含分析該記錄的影像、減去適當的電壓以校正該記錄的圖案與期望圖案的偏差、並將減去的電壓施加至該快速多光束投射對準系統的適當組件。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或第9項所述的方法,更包含監視該複數個二次帶電粒子小波束在一交叉平面中的一中心位置。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到第9項的其中一項所述的方法,更包含調整該快速多束投射對準系統至少兩次,同時藉由複數個主要帶電粒子小波束掃描一樣品。
TW107109094A 2017-03-20 2018-03-16 帶電粒子束系統及方法 TWI7829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762473997P 2017-03-20 2017-03-20
US62/473,997 2017-03-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39794A TW201839794A (zh) 2018-11-01
TWI782960B true TWI782960B (zh) 2022-11-11

Family

ID=618377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09094A TWI782960B (zh) 2017-03-20 2018-03-16 帶電粒子束系統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896800B2 (zh)
EP (1) EP3602600A1 (zh)
JP (1) JP7108618B2 (zh)
KR (1) KR102520386B1 (zh)
CN (1) CN110313047B (zh)
TW (1) TWI782960B (zh)
WO (1) WO201817218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5202172B4 (de) 2015-02-06 2017-01-19 Carl Zeiss Microscopy Gmbh Teilchenstrahlsystem und Verfahren zur teilchenoptischen Untersuchung eines Objekts
DE102018202428B3 (de) 2018-02-16 2019-05-09 Carl Zeiss Microscopy Gmbh Vielstrahl-Teilchenmikroskop
DE102018202421B3 (de) 2018-02-16 2019-07-11 Carl Zeiss Microscopy Gmbh Vielstrahl-Teilchenstrahlsystem
CN112055886A (zh) 2018-02-27 2020-12-08 卡尔蔡司MultiSEM有限责任公司 带电粒子多束系统及方法
US10811215B2 (en) 2018-05-21 2020-10-20 Carl Zeiss Multisem Gmbh Charged particle beam system
DE102018007455B4 (de) 2018-09-21 2020-07-09 Carl Zeiss Multisem Gmbh Verfahren zum Detektorabgleich bei der Abbildung von Objekten mittels eines Mehrstrahl-Teilchenmikroskops, System sowie Computerprogrammprodukt
DE102018007652B4 (de) 2018-09-27 2021-03-25 Carl Zeiss Multisem Gmbh Teilchenstrahl-System sowie Verfahren zur Stromregulierung von Einzel-Teilchenstrahlen
DE102018124044B3 (de) * 2018-09-28 2020-02-06 Carl Zeiss Microscopy Gmbh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Vielstrahl-Teilchenstrahlmikroskops und Vielstrahl-Teilchenstrahlsystem
KR102660825B1 (ko) * 2018-10-19 2024-04-26 에이에스엠엘 네델란즈 비.브이. 멀티 빔 검사 장치에서 전자 빔들을 정렬하기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11477530B (zh) 2019-01-24 2023-05-05 卡尔蔡司MultiSEM有限责任公司 利用多束粒子显微镜对3d样本成像的方法
TWI743626B (zh) 2019-01-24 2021-10-21 德商卡爾蔡司多重掃描電子顯微鏡有限公司 包含多束粒子顯微鏡的系統、對3d樣本逐層成像之方法及電腦程式產品
EP3846197A1 (en) * 2020-01-06 2021-07-07 ASML Netherlands B.V. Apparatus for and method of control of a charged particle beam
US11114275B2 (en) * 2019-07-02 2021-09-07 Fei Company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cquiring electron backscatter diffraction patterns
DE102019005364B3 (de) * 2019-07-31 2020-10-08 Carl Zeiss Multisem Gmbh System-Kombination eines Teilchenstrahlsystem und eines lichtoptischen Systems mit kollinearer Strahlführung sowie Verwendung der System-Kombination
WO2021156198A1 (en) 2020-02-04 2021-08-12 Carl Zeiss Multisem Gmbh Multi-beam digital scan and image acquisition
US11239048B2 (en) * 2020-03-09 2022-02-01 Kla Corporation Arrayed column detector
TW202318464A (zh) 2020-05-28 2023-05-01 德商卡爾蔡司多重掃描電子顯微鏡有限公司 多重射束帶電粒子顯微鏡或系統與其操作方法
CN112071732B (zh) * 2020-07-28 2021-11-19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可编码阵列式静电偏转器、聚焦偏转系统及设计方法
DE102021105201A1 (de) 2021-03-04 2022-09-08 Carl Zeiss Multisem Gmbh Vielzahl-Teilchenstrahlmikroskop und zugehöriges Verfahren mit schnellem Autofokus mit speziellen Ausführungen
TW202220012A (zh) 2020-09-30 2022-05-16 德商卡爾蔡司多重掃描電子顯微鏡有限公司 在可調工作距離附近具快速自動對焦之多重粒子束顯微鏡及相關方法
DE102020125534B3 (de) 2020-09-30 2021-12-02 Carl Zeiss Multisem Gmbh Vielzahl-Teilchenstrahlmikroskop und zugehöriges Verfahren mit schnellem Autofokus um einen einstellbaren Arbeitsabstand
DE102021200799B3 (de) 2021-01-29 2022-03-31 Carl Zeiss Multisem Gmbh Verfahren mit verbesserter Fokuseinstellung unter Berücksichtigung eines Bildebenenkipps in einem Vielzahl-Teilchenstrahlmikroskop
DE102021205394B4 (de) 2021-05-27 2022-12-08 Carl Zeiss Multisem Gmbh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s Vielstrahlmikroskops mit an eine Inspektionsstelle angepassten Einstellungen
WO2022262970A1 (en) 2021-06-16 2022-12-22 Carl Zeiss Multisem Gmbh Distortion optimized multi-beam scanning system
DE102021116969B3 (de) 2021-07-01 2022-09-22 Carl Zeiss Multisem Gmbh Verfahren zur bereichsweisen Probeninspektion mittels eines Vielstrahl-Teilchenmikroskopes, Computerprogrammprodukt und Vielstrahl-Teilchenmikroskop zur Halbleiterprobeninspektion
DE102021118561B4 (de) 2021-07-19 2023-03-30 Carl Zeiss Multisem Gmbh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Vielstrahl-Teilchenmikroskopes mit schneller Strahlstromregelung, Computerprogrammprodukt und Vielstrahl-Teilchenmikroskop
DE102021118684A1 (de) 2021-07-20 2023-01-26 Carl Zeiss Multisem Gmbh Verfahren zur Analyse von Störeinflüssen bei einem Vielstrahl-Teilchenmikroskop, zugehöriges Computerprogrammprodukt und Vielstrahl-Teilchenmikroskop
DE102021119008A1 (de) 2021-07-30 2023-02-02 Carl Zeiss Multisem Gmbh Verfahren zur Defekterkennung in einer Halbleiterprobe bei Probenbildern mit Verzeichnung
DE102021124099B4 (de) 2021-09-17 2023-09-28 Carl Zeiss Multisem Gmbh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Vielstrahl-Teilchenmikroskops in einem Kontrast-Betriebsmodus mit defokussierter Strahlführung, Computerprogramprodukt und Vielstrahlteilchenmikroskop
KR20240065304A (ko) 2021-10-25 2024-05-14 칼 짜이스 멀티셈 게엠베하 멀티빔 시스템에서 이미징 해상도의 전역적 및 국부적 최적화 방법
WO2023147941A1 (en) 2022-02-03 2023-08-10 Carl Zeiss Multisem Gmbh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 distortion-corrected position of a feature in an image imaged with a multi-beam charged particle microscope, corresponding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and multi-beam charged particle microscope
DE102022104535B4 (de) 2022-02-25 2024-03-21 Carl Zeiss Multisem Gmbh Vielstrahl-Teilchenmikroskop zur Reduktion von Teilchenstrahl-induzierten Spuren auf einer Probe
DE102022114098A1 (de) 2022-06-03 2023-12-14 Carl Zeiss Multisem Gmbh Vielstrahl-Teilchenmikroskop mit verbesserter Justage und Verfahren zum Justieren des Vielstrahl-Teilchenmikroskops sowie Computerprogrammprodukt
WO2023237225A1 (en) 2022-06-10 2023-12-14 Carl Zeiss Multisem Gmbh Multi-beam charged particle imaging system with improved imaging of secondary electron beamlets on a detector
DE102022114923A1 (de) 2022-06-14 2023-12-14 Carl Zeiss Multisem Gmbh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Vielstrahl-Teilchenmikroskops, Computerprogrammprodukt und Vielstrahl-Teilchenmikroskop
DE102022120496A1 (de) 2022-08-12 2024-02-15 Carl Zeiss Multisem Gmbh Teilchenoptische Anordnung, insbesondere Vielstrahl-Teilchenmikroskop, mit einer Magnetanordnung zum Separieren eines primären und eines sekundären teilchenoptischen Strahlenganges
DE102022124933A1 (de) 2022-09-28 2024-03-28 Carl Zeiss Multisem Gmbh Vielstrahl-Teilchenmikroskop mit verbessertem Strahlrohr
WO2024099587A1 (en) 2022-11-10 2024-05-16 Carl Zeiss Multisem Gmbh Multi-beam charged particle imaging system with reduced charging effects
DE102022131862A1 (de) 2022-12-01 2024-06-06 Carl Zeiss Multisem Gmbh Vielstrahl-Teilchenmikroskop umfassend eine Aberrationskorrektureinheit mit Geometrie-basierten Korrekturelektroden und Verfahren zum Einstellen der Aberrationskorrektur sowie Computerprogrammprodukt
WO2024125816A1 (en) 2022-12-16 2024-06-20 Carl Zeiss Multisem Gmbh Multi-beam charged particle microscope design with detection system for fast charge compensation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24881A2 (en) * 2003-09-05 2005-03-17 Carl Zeiss Smt Ag Particle-optical systems, components and arrangements
CN103688333A (zh) * 2011-02-18 2014-03-26 应用材料以色列公司 聚焦带电粒子成像系统
US9336982B2 (en) * 2013-09-26 2016-05-10 Carl Zeiss Microscopy Gmbh Method of detecting electrons, an electron-detector and an inspection system
TW201633356A (zh) * 2015-02-06 2016-09-16 卡爾蔡司顯微鏡有限責任公司 粒子束系統及物件之粒子光學檢查的方法
US20160351371A1 (en) * 2015-11-12 2016-12-01 Ningbo Focus-ebeam Instruments Inc. Scann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with variable axis objective lens and detective system
WO2017018432A1 (ja) * 2015-07-29 2017-02-02 株式会社 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荷電粒子線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77996A (ja) 2005-03-28 2006-10-12 Ebara Corp 電子線装置及び該装置を用いた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DE602006020899D1 (de) 2005-09-06 2011-05-05 Applied Materials Israel Ltd Teilchenoptische Anordnung mit teilchenoptischer Komponente
EP2747121A1 (en) 2012-12-21 2014-06-25 ICT Integrated Circuit Testing Gesellschaft für Halbleiterprüftechnik mbH Secondary electron optics & detection device
EP2879155B1 (en) * 2013-12-02 2018-04-25 ICT Integrated Circuit Testing Gesellschaft für Halbleiterprüftechnik mbH Multi-beam system for high throughput EBI
EP2924708A1 (en) * 2014-03-25 2015-09-30 Fei Company Imaging a sample with multiple beams and multiple detectors
DE102014008383B9 (de) * 2014-06-06 2018-03-22 Carl Zeiss Microscopy Gmbh Teilchenstrahl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Teilchenoptik
US10811215B2 (en) * 2018-05-21 2020-10-20 Carl Zeiss Multisem Gmbh Charged particle beam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24881A2 (en) * 2003-09-05 2005-03-17 Carl Zeiss Smt Ag Particle-optical systems, components and arrangements
CN103688333A (zh) * 2011-02-18 2014-03-26 应用材料以色列公司 聚焦带电粒子成像系统
US9336982B2 (en) * 2013-09-26 2016-05-10 Carl Zeiss Microscopy Gmbh Method of detecting electrons, an electron-detector and an inspection system
TW201633356A (zh) * 2015-02-06 2016-09-16 卡爾蔡司顯微鏡有限責任公司 粒子束系統及物件之粒子光學檢查的方法
WO2017018432A1 (ja) * 2015-07-29 2017-02-02 株式会社 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荷電粒子線装置
US20160351371A1 (en) * 2015-11-12 2016-12-01 Ningbo Focus-ebeam Instruments Inc. Scann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with variable axis objective lens and detective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172186A1 (en) 2018-09-27
CN110313047B (zh) 2022-05-17
EP3602600A1 (en) 2020-02-05
TW201839794A (zh) 2018-11-01
US10896800B2 (en) 2021-01-19
KR20190126326A (ko) 2019-11-11
JP7108618B2 (ja) 2022-07-28
US20190355544A1 (en) 2019-11-21
JP2020511733A (ja) 2020-04-16
KR102520386B1 (ko) 2023-04-11
CN110313047A (zh) 2019-10-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82960B (zh) 帶電粒子束系統及方法
TWI809046B (zh) 帶電粒子束系統及方法
US11562881B2 (en) Charged particle beam system
US10312052B2 (en) Multi electron beam inspection apparatus
JP4878501B2 (ja) 荷電粒子線応用装置
US8618500B2 (en) Multi channel detector, optics therefor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reof
WO2014188882A1 (ja) 荷電粒子線応用装置
CN112970088A (zh) 用于调节单独粒子束的电流的粒子束系统
KR102207766B1 (ko) 이차 전자 광학계 & 검출 디바이스
KR20150035741A (ko) 샘플의 표면을 검사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KR20240014071A (ko) 다중 빔 현미경 및 검사 사이트에 맞게 조정된 설정을 이용하여 다중 빔 현미경을 동작시키기 위한 방법
TW202221753A (zh) 具有鏡像操作模式的多粒子束系統、用於操作具有鏡像操作模式的多粒子束系統之方法及相關的電腦程式產品
TW202307901A (zh) 帶電粒子設備及方法
CN117813669A (zh) 带电粒子装置及方法
CN116997988A (zh) 泛射柱和带电粒子装置
CN117836892A (zh) 带电粒子光学设备、带电粒子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