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82617B - 用於車輛的監視及警示系統 - Google Patents

用於車輛的監視及警示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82617B
TWI782617B TW110125310A TW110125310A TWI782617B TW I782617 B TWI782617 B TW I782617B TW 110125310 A TW110125310 A TW 110125310A TW 110125310 A TW110125310 A TW 110125310A TW I782617 B TWI782617 B TW I78261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camera
signal
warning
view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253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02395A (zh
Inventor
羅清祥
何浩源
Original Assignee
歐特明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歐特明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歐特明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1253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82617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26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2617B/zh
Publication of TW2023023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02395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rglar Alarm Systems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於車輛的監視及警示系統及方法,其中系統包括第一攝影機,安裝於一車輛的至少一側,用來採集第一連續影像,所述第一連續影像包括第一車側視角及車前方視角;第二攝影機,與第一攝影機安裝於所述車輛的同一側,用來採集第二連續影像,所述第二連續影像包括第二車側視角及車後方視角,其中所述第一車側視角與所述第二車側視角有部分重疊;以及處理單元,用來分析所述第一連續影像及所述第二連續影像以界定出監視區域;判斷所述監視區域是否包含識別目標;於確認包含所述識別目標時,產生第一觸發訊號。

Description

用於車輛的監視及警示系統及其方法
本發明涉及行車影像辨識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於車輛的監視及警示系統及其方法。
盲區(Blind Spot)對於車輛駕駛而言,是指駕駛因車輛本身造成鄰近車輛周邊的視角被遮蔽的區域,對於大型車輛而言,駕駛乘坐的位置高度往往高於其他道路用戶,車體容易遮蔽了這些視野。若盲區存在其他不易察覺的道路用戶,如行人及自行車騎士,又在駕駛無法察覺的狀況下,則可能因為駕駛操控車輛轉向或是變換車道時,造成碰撞。現今常見的盲區偵測(Blind Spot Detection, BSD)裝置多以雷達為主,搭配車內的指示燈,當雷達偵測範圍內具有物體時,指示燈便亮起以提醒駕駛。但目前雷達不具有辨識盲區內物體的功能,亦無法判斷該物體的數量與車輛的相對距離,而這樣的盲區偵測範圍又以車輛側邊及靠近車輛後方的物體為主,而多為短距離範圍的偵測。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於車輛的監視及警示系統及其方法。所述用於車輛的監視及警示系統,包括:第一攝影機,安裝於一車輛的至少一側,用來採集第一連續影像,所述第一連續影像包括第一車側視角及車前方視角;第二攝影機,與第一攝影機安裝於所述車輛的同一側,用來採集第二連續影像,所述第二連續影像包括第二車側視角及車後方視角,其中所述第一車側視角與所述第二車側視角有部分重疊;以及處理單元,用來分析所述第一連續影像及所述第二連續影像以界定出監視區域;判斷所述監視區域是否包含識別目標;於確認包含所述識別目標時,產生第一觸發訊號。
根據本發明構想,所述用於車輛的監視及警示系統進一步包括一碰撞區域,所述處理單元判斷所述碰撞區域是否包含所述識別目標,於確認包含所述識別目標時,產生不同於所述第一觸發訊號的第二觸發訊號。
根據本發明構想,所述處理單元根據所述第一觸發訊號或所述第二觸發訊號產生對應的第一警示訊號或第二警示訊號。
根據本發明構想,所述處理單元判斷所述第一觸發訊號或所述第二觸發訊號出現頻率大於一預設值時,才會產生對應的所述第一警示訊號或所述第二警示訊號。
根據本發明構想,所述用於車輛的監視及警示系統還包括一警示訊號傳輸介面,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警示訊號或所述第二警示訊號通過所述警示訊號傳輸介面傳輸至一警示裝置。
根據本發明構想,所述第一警示訊號及所述第二警示訊號至少為一光學訊號、聲音訊號、震動訊號其中之一。
根據本發明構想,所述處理單元持續產生所述第一警示訊號或所述第二警示訊號直到所述監視區域內不包含所述識別目標為止。
根據本發明構想,所述處理單元根據所述第一觸發訊號或第二觸發訊號在所述連續的第一影像及所述連續的第二影像標記對應的所述識別目標。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用於車輛的監視及警示方法,包括:採集第一連續影像,所述第一連續影像包括第一車側視角及車前方視角;採集第二連續影像,所述第二連續影像包括第二車側視角及車後方視角;其中所述第一車側視角與所述第二車側視角有部分重疊,分析所述第一連續影像及所述第二連續影像以界定出監視區域;判斷所述監視區域是否包含識別目標;以及於確認包含所述識別目標時,產生第一觸發訊號。
根據本發明構想,所述監視區域內進一步包括一碰撞區域,判斷所述碰撞區域是否包含所述識別目標,於確認包含所述識別目標時,產生不同於所述第一觸發訊號的第二觸發訊號。
根據本發明構想,根據所述第一觸發訊號或所述第二觸發訊號產生對應的第一警示訊號或第二警示訊號。
根據本發明構想,判斷所述第一觸發訊號或所述第二觸發訊號出現頻率大於一預設值時,才會產生對應的所述第一警示訊號或所述第二警示訊號。
根據本發明構想,所述第一警示訊號或所述第二警示訊號傳輸至一警示裝置。
根據本發明構想,所述第一警示訊號及所述第二警示訊號至少為一光學訊號、聲音訊號、震動訊號其中之一。
根據本發明構想,持續產生所述第一警示訊號或所述第二警示訊號直到所述監視區域內不包含所述識別目標為止。
根據本發明構想,根據所述第一觸發訊號或第二觸發訊號在所述連續的第一影像及所述連續的第二影像標記對應的所述識別目標。
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 1、通過設置兩個不同視域以及不同拍攝方向的攝影機,可以有效監測靠近車輛附近的物體,特別是除了車輛側邊的範圍可採集影像外,還可以包括車輛前方與後方的影像; 2、具有可辨識影像的人工智慧,針對特定靠近車輛的識別目標經由劃分監視區域產生具有風險等級的警告訊號,減少駕駛操控車輛時對於周邊物體的碰撞;以及 3、在預設值設定下產生的警示訊號,可減少因不穩健的警示訊號對駕駛的干擾。
為使本發明實施方式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方式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方式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方式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實施方式。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方式,都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因此,以下對在附圖中提供的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詳細描述並非旨在限制要求保護的本發明的範圍,而是僅僅表示本發明的選定實施方式。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方式,都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上”、“下”、”左”、”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為基於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僅是為了便於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設備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
在本發明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固定”等術語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成一體;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係。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明中的具體含義。
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請參考圖1,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於車輛的監視及警示系統100包括第一攝影機101,第二攝影機102,影像訊號接收模組103、處理單元104及警示訊號傳輸介面105。
本系統100的第一攝影機101與第二攝影機102裝載於一車輛上,一般是車輛的外側,主要功能是採集車輛周邊的影像,搭配廣角的鏡頭,如魚眼鏡、廣角鏡等,可具有較廣的視域(Field Of View,FOV),亦即包括有較廣的水平視域(Horizontal Field Of View, HFOV)與垂直視域(Vertical Field Of View, VFOV)。除了其具有基本電路電源及訊號傳輸介面外,還可以包括具有影像信號處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簡稱ISP),對影像訊號進行處理,包括去馬賽克、降噪、白平衡、曝光校正、銳化、色彩轉換、色彩校正、gamma校正、色彩空間轉換、邊緣加強處理、編碼等功能。為了能獲取較好的影像品質,這些影像可以為LVDS格式訊號。
影像訊號接收模組103用來獲取連續影像幀,特別是用來獲取來自第一攝影機101與第二攝影機102的連續影像幀。影像訊號接收模組103除了可以具有影像處理功能外,一般具有LVDS(Low 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ing,低電壓差分信號)或MIPI CSI傳輸介面(未標示)。
處理單元104為本發明的主要的運算單元,並具有影像的語意運算能力。通常處理單元104的處理器是DSP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數位訊號處理器)。DSP 適合用來進行各種乘加運算(SOP:Sum of Products),例如:有限脈衝回應濾波運算(FIR:Finite Impulse Response)、無限脈衝回應濾波運算(IIR:Infinite Impulse Response)、離散傅立葉轉換(DFT: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離散余弦轉換(DCT: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點積運算(Dot product)、卷積運算(Convolution),以及矩陣多項式的求值運算等。處理單元104具有記憶體傳輸介面,可執行記憶體內置指令。處理單元104亦具有影像傳輸介面(未標示),與影像訊號接收模組103連接,運算自影像訊號接收模組103轉換後的影像訊號。
警示訊號傳輸介面105連接處理單元104,將處理單元104產生的訊號通過此介面傳輸至一外部的警示裝置(未標示) ,特別是來自於處理單元104產生對應於警示裝置的警示訊號。又,警示訊號傳輸介面105可作為一般資料訊號傳輸的介面,如傳輸影像訊號用於顯示等,此外,警示訊號傳輸介面105也可以是乙太網路介面或其他高速傳輸形式的介面。
根據本發明的一種用於車輛的監視及警示系統100安裝於車輛200上運作的實施方式,請一併參考圖2,本發明具有以下步驟:
步驟S01,影像採集。圖3為本發明揭露本系統100對於影像採集用的攝影機的安裝示意圖。其中,第一攝影機101與第二攝影機102可安裝於一殼體201中,並裝設於車輛200的一側(於圖3顯示為車輛200的右側)靠近車輛前緣的位置,該側是相對於該車輛200駕駛位置(即圖3中車輛200的左側)的相對側,也就是通過設置第一攝影機101與第二攝影機102,針對此側因駕駛的視角造成的盲區進行影像採集。本實施方式的殼體201主要是固定第一攝影機101與第二攝影機102,包覆連接於第一攝影機101與第二攝影機102的線材或其他固定支架,而第一攝影機101與第二攝影機102亦可分別固定於該車輛200的同一側,不一定需要通過殼體201進行組裝。然而,與車輛駕駛同一側(即圖3中車輛200的左側)的車體上亦可以設置與第一攝影機101與第二攝影機102相同的多個攝影機,以利監測車輛200左右兩側的物體。
為了能讓車輛側邊的盲區有較好的影像監測功能,避免車輛200行駛過程產生碰撞,特別是車輛200在轉彎或是換道的過程中,碰撞到鄰近車輛200周邊的物體。本發明主要設置第一攝影機101用以採集該車輛側邊的部分影像以及該車輛前方影像,同時,設置鄰近第一攝影機101的第二攝影機102,用以採集與第一攝影機101同一側的另一部分車輛側邊影像以及車後方影像。而本發明對於第一攝影機101與第二攝影機102的設置所採集到的連續影像能涵蓋車輛側邊的視域,特別是靠近車輛200車體附近的前方及後方視域。
為了能清楚說明本發明的攝影機設置的實施方式,請同時參考圖4至圖6。本實施方式所採用的攝影機有以下的相關設定參數:
(1) 第一攝影機101,具有水平視域(Horizontal Field Of View, HFOV)涵蓋的角度θH範圍為120度至140度之間,垂直視域(Vertical Field Of View, VFOV)涵蓋的角度θV範圍為60度至80度之間,影像感測區的長寬比(aspect ratio)以4:3為主。而第一攝影機101設置于車側時,其光軸OA1與所述車輛200的側邊在平行於地面方向的夾角θ1介於95度至115度之間,且光軸OA1具有朝向地面的俯角範圍在30度至40度之間,同時,第一攝影機101以光軸OA1為中心,順時鐘方向旋轉一適當角度(本實施方式是25度至35度之間),如此的視域(Field Of View, FOV)設置後,第一攝影機101用來採集第一連續影像,所述第一連續影像包括第一車側視角及車前方視角。
(2)第二攝影機102,具有水平視域(Horizontal Field Of View, HFOV)涵蓋的角度θH範圍為90度至110度之間,垂直視域(Vertical Field Of View, VFOV)涵蓋的角度θV範圍為45度至65度之間,影像感測區的長寬比(aspect ratio)以16:9為主。而第二攝影機102設置于車側時,其光軸OA2與所述車輛200的側邊在平行於地面方向的夾角θ2介於20度至40度之間,且具有朝向地面的俯角50度至60度之間,同時,第二攝影機102以光軸OA2為中心,順時鐘方向旋轉一適當角度(本實施方式是75度至85度之間)。在第二攝影機102的視域(Field Of View, FOV)設置後,便用來採集第二連續影像,所述第二連續影像包括第二車側視角及車後方視角。
值得注意的是,本實施方式中的第二攝影機102設置上毗鄰第一攝影機101,兩個攝影機的光學中心OC相距以不超過10公分為限,且第二攝影機102的視域不受第一攝影機101的遮擋,此外,兩者的安裝需距地面有一定高度以達到如圖6中所得到的影像,特別是第一攝影機101在不受到車輛後視鏡202對於前方視域的遮蔽時,其安裝高度距地面至少為2公尺,具體來說為第一攝影機101的光學中心OC距地面的距離為2公尺。而第一攝影機101的第一車側視角與第二攝影機的第二車側視角具有部分重疊,此為攝影機本身的規格造成的結果,而重疊的視角所涵蓋的影像區域可以確定本實施方式能涵蓋所有車輛200在同一車側的視域,達到有效的影像監視,同時,此重疊的視角所涵蓋的影像區域可以作為本系統100對於第一攝影機101與第二攝影機102在影像校正時的標記區域使用。
同時參考圖7,本實施方式的攝影機的設置若受到車輛後視鏡202對於視域的遮蔽時,特別是對第一攝影機101的前方視域的遮蔽,這些被遮蔽的視域若有物體,則可能造成無法通過影像監測到物體。因此,在不改變本實施方式對於第一攝影機101與第二攝影機102的設定參數下,為了能有效達到車輛側邊盲區的影像採集,本實施方式有以下的設定關係式,請一併參考圖8及圖9的說明。 L : (SD+L)=(H-MH) : H L : (SD+L)=(MW-W) : (SW-W) 其中,L為第一攝影機101的光學中心OC距車輛後視鏡202的幾何中心在平行於車輛200前進方向的距離。SD為第一攝影機101被遮蔽的視域投影在地面的最遠端與車輛後視鏡202的幾何中心,兩者在平行於車輛200前進方向的距離。H為第一攝影機101的光學中心OC距地面的高度。MH為車輛後視鏡202上緣距地面的高度。MW為車輛後視鏡202的邊緣在垂直於車輛200前進方向且平行於地面方向,距車輛200側邊的距離。W為第一攝影機101的光學中心OC在垂直於車輛200前進方向且平行於地面方向,距車輛200側邊的距離。SW為第一攝影機101被遮蔽的視域投影在地面的最遠端在垂直於車輛200前進方向且平行於地面方向的最遠距離。
因此,通過上述的關係式,並考慮本實施方式的第一攝影機101與第二攝影機102的設計參數,在給定W=0.1(公尺),MW=0.25(公尺),SW=0.9(公尺),SD=7(公尺),可以得到本實施方式的最佳結果: L≒1.7(公尺);  H≒1.25MH 亦即,第一攝影機101與車輛的後視鏡202在平行於地面方向的距離至少為170公分,第一攝影機101的安裝高度至少為車輛的後視鏡202上緣距地面的高度的1.25倍。如此可減少車輛後視鏡202對第一攝影機101在車輛前方視域的遮蔽。即使本實施方式的攝影機以這樣的方式設置,仍有車輛後視鏡202造成部分的遮擋視域,但對於道路上出現形體較小的物體,如機車騎士、自行車騎士、行人等在第一攝影機101部分視域被遮擋的情形下,仍可採集其他未被遮擋的視域的影像。
步驟S02,計算監視區域/辨識識別目標。通過前一步驟S01由第一攝影機101與第二攝影機102分別採集包括第一車側視角及車前方視角的影像以及第二車側視角及車後方視角的影像後,經由影像訊號接收模組103將這些連續的影像傳輸至處理單元104。由於在以影像視覺判斷物體的距離會受到攝影機的解析度、內外參數等限制,因此即使在攝影機視域範圍內能採集到車輛200周邊的物體,但以影像視覺對於物體的有效性偵測(包括物體類別或是物體距離)會有一定範圍的限制。因此,若同時考慮本發明針對駕駛視角盲區的有效偵測,本發明在車輛200的周邊設定一監視區域300。監視區域300可經由一使用者介面由使用者設定,或是用戶可以選取相應的道路交通法規、標準等,或是為預設的道路交通標準所規範的範圍。一般而言,監視區域300涵蓋了車輛200側邊區域、車輛200前方的部分區域以及車輛200後方的部分影像,通過本實施方式中的攝影機的設置,監視區域300的長度DL可以為車輛200的最前緣向前方延伸10公尺至車輛200的最前緣向後方延伸30公尺間的距離,以及,監視區域300的寬度DW可以為車輛200的側邊向外延伸4.5公尺的距離,這樣的監視區域300,都是本實施方式在設置第一攝影機101與第二攝影機102可以監視的有效區域。在給定監視區域300的範圍後,處理單元104便需要計算監視區域300在第一攝影機101與第二攝影機102採集到的連續影像中所對應的座標範圍。具體來說,處理單元104根據前一步驟S01設定的第一攝影機101與第二攝影機102後,分析第一連續影像及第二連續影像以界定出監視區域300。
當車輛200附近的物體與車輛200越靠近時,發生碰撞的風險也增加,因此,為了更有效監視區域300內的物體,在本實施方式中,監視區域300可進一步包括一碰撞區域310,因此,若有物體的位置在碰撞區域310內,會被視為具有較高碰撞風險的物體。如同監視區域300,碰撞區域310可經由一使用者介面由使用者設定,或是用戶可以選取相應的道路交通法規、標準等,或是為預設的道路交通標準所規範的範圍。在本實施方式中,碰撞區域310的範圍舉例可以是車輛200的最前緣向前方延伸2公尺至車輛200的最前緣向後方延伸6公尺間的距離,以及距車輛200的側邊向外延伸1公尺的距離所形成的範圍。同樣地,在給定碰撞區域310的範圍後,處理單元104計算碰撞區域310在第一攝影機101與第二攝影機102採集到連續影像中所對應的座標,以界定碰撞區域310。
在同時間,由於本發明的處理單元104具有人工智慧在影像語意(semantic) 的分析能力,因此,可從車輛200移動時獲取的連續影像中辨識行進的環境中是否具有靠近車輛200的物體,也就是該物體是可以被處理單元104辨識的識別目標。識別目標可以包括行人、各式車輛、路牌標誌、交通號誌、電線杆、車道線、車道類型、人行道、停車格等,本發明的處理單元104亦可辨識該識別目標是否可以移動或是不移動,以及相對於本車輛200的距離、移動速度等。在本實施方式中,識別目標設定是以行人、自行車騎士、機車騎士或是乘載其他交通工具的道路用戶為主。
一旦識別目標出現在車輛200的攝影機的視域內時,處理單元104判斷監視區域300是否包含識別目標,於確認包含所述識別目標時,產生第一觸發訊號。相同地,由於本實施方式可區分識別目標靠近車輛的風險等級,因此,處理單元104判斷碰撞區域310是否包含識別目標,於確認包含所述識別目標時,產生不同於第一觸發訊號的第二觸發訊號。也就是經由車輛200周邊區域的劃分,進而區分識別目標靠近車輛200時的風險等級,並產生不同的觸發訊號。詳細來說,當處理單元104辨識到識別目標時,根據所述第一觸發訊號或第二觸發訊號在連續的第一影像及連續的第二影像標記對應的識別目標,而標記是用以計算識別目標距離第一攝影機101或第二攝影機102的相對位置,進而計算識別目標相對於車輛200的距離。
而觸發訊號是經由處理單元104運算後產生並且儲存於本系統100的動態記憶體(未標示)中,而觸發訊號可包括處理單元104對於本系統100所實行的相關作動,如對攝影機採集的連續影像進行計數、標記、儲存等訊號處理,或是轉換為輸出訊號,如警示訊號、指示訊號等,甚至是對於車輛的操控訊號,如加速、減速、停止、轉向等。
步驟S03,產生警示訊號。在前一步驟S02產生的觸發訊號,在本實施方式中是將觸發訊號轉換成警示訊號,亦即處理單元104可根據第一觸發訊號或第二觸發訊號產生對應的第一警示訊號或第二警示訊號,由於第一警示訊號或第二警示訊號代表識別目標靠近車輛的遠近程度,在訊號輸出上,可分別代表不同的電訊號,或是相同規格的電訊號,但具有強度高低的差異等。最後,這些經過處理單元104轉換並產生的第一警示訊號或第二警示訊號,通過本系統100的警示訊號傳輸介面105傳輸至一警示裝置(未標示)。其中,處理單元104持續產生第一警示訊號或第二警示訊號直到監視區域300內不包含識別目標為止,如此的警示方式用以提醒駕駛留意車輛的操控,直到這些識別目標遠離這些靠近車輛的區域才停止警示,因而避免碰撞。
另一方面,由於本系統設置的攝影機的視域可以採集較監視區域300來得更寬廣的連續影像,而隨著識別目標或本車輛200的移動過程中,當識別目標出現在監視區域300的邊界附近時,可能會因此產生斷斷續續的第一警示訊號,對駕駛而言,如此斷斷續續的警示訊號的出現,會容易造成不專注甚至是對於駕駛干擾的情形發生,因此,本系統100可進一步設定當處理單元104判斷識別目標出現在監視區域300內產生的第一觸發訊號出現頻率大於一預設值時,才產生對應的第一警示訊號。預設值舉例可以設定為當第一觸發訊號出現在第一連續影像中或第二連續影像中達連續三個幀以上時,才會產生對應的第一警示訊號,相同地,此預設值可以作為本系統100產生第二警示訊號的方式,即第二觸發訊號出現頻率大於此預設值時,才會產生第二警示訊號。然而,對於產生第一警示訊號與第二警示訊號亦可以分別給定不同的預設值。而預設值的設定,對使用本系統100進行車輛周邊因駕駛視野產生的盲區監測來說,可減少因不穩健的警示訊號對駕駛的干擾。
警示裝置常見的可以是光學裝置(警示燈、顯示幕幕)、聲學裝置(喇叭)或是震動式裝置(震動馬達、壓電震盪器),而這些裝置可以結合車輛上既有的設備或是以外接方式安裝于車內,以達成警示駕駛的效果,因此,根據不同的警示裝置的形式,由處理單元104產生匹配於警示裝置的警示訊號格式,因此,第一警示訊號或第二警示訊號至少為一光學訊號、聲音訊號、震動訊號其中之一。舉例來說,當本系統100偵測到一識別目標(如自行車騎士)的位置在監視區域300時,便可以產生可以經由一光學警示裝置(如安裝在車內並靠近A柱的指示燈)開啟警示(如燈號開啟),而當此識別目標(自行車騎士)的位置在碰撞區域310內時,除了光學警示裝置開啟警示外,可由另一震動式裝置(如具有震動馬達的方向盤)發出警示(震動)。
對於使用本系統實施監測因駕駛視角產生盲區的使用者來說,通過設置兩個不同視域以及不同拍攝方向的攝影機,可以有效監測靠近車輛附近的物體,特別是除了車輛側邊的範圍可採集影像外,還可以包括車輛前方與後方的視域影像,同時,本實施方式具有可辨識影像的人工智慧,針對特定靠近車輛的識別目標經由劃分監視區域產生具有風險等級的警告訊號,減少駕駛操控車輛時對於周邊物體的碰撞。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並非對本發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範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及技術內容作出些許的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於本發明技術方案的範圍內。
100:用於車輛的監視及警示系統 101:第一攝影機 102:第二攝影機 103:影像訊號接收模組 104:處理單元 105:警示訊號傳輸介面 200:車輛 201:殼體 202:車輛後視鏡 300:監視區域 310:碰撞區域
圖1是本發明的一種用於車輛的監視及警示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一種用於車輛的監視及警示系統的操作流程圖。 圖3是本發明的一種用於車輛的監視及警示系統的攝影機安裝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的一種用於車輛的監視及警示系統的攝影機視域的說明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的一種用於車輛的監視及警示系統的攝影機視域的俯視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的一種用於車輛的監視及警示系統的攝影機採集的影像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的一種用於車輛的監視及警示系統的攝影機受到車輛後視鏡遮擋視域的示意圖。 圖8是本發明的一種用於車輛的監視及警示系統的攝影機與車輛後視鏡裝設於車輛的示意圖。 圖9是本發明的一種用於車輛的監視及警示系統的攝影機與車輛後視鏡裝設於車輛的俯視示意圖。 圖10是本發明的一種用於車輛的監視及警示系統的監視區域示意圖。
100:用於車輛的監視及警示系統
101:第一攝影機
102:第二攝影機
103:影像訊號接收模組
104:處理單元
105:警示訊號傳輸介面

Claims (8)

  1. 一種用於車輛的監視及警示系統,其特徵在於,包括:第一攝影機,安裝於一車輛的至少一側,用來採集第一連續影像,所述第一連續影像包括第一車側視角及車前方視角;第二攝影機,與所述第一攝影機安裝於所述車輛的同一側,用來採集第二連續影像,所述第二連續影像包括第二車側視角及車後方視角,其中所述第一車側視角與所述第二車側視角有部分重疊;以及處理單元,用來分析所述第一連續影像及所述第二連續影像以界定出監視區域;判斷所述監視區域是否包含識別目標;於確認包含所述識別目標時,產生第一觸發訊號;其中所述車輛還包括一後視鏡,當所述第一攝影機受到所述後視鏡對於前方視域的遮蔽時,所述第一攝影機具有以下的設定關係式:L:(SD+L)=(H-MH):H L:(SD+L)=(MW-W):(SW-W)L為所述第一攝影機的光學中心距所述後視鏡的幾何中心在平行於所述車輛前進方向的距離,SD為所述第一攝影機被遮蔽的視域投影在地面的最遠端與所述後視鏡的幾何中心,兩者在平行於所述車輛前進方向的距離,H為所述第一攝影機的光學中心距地面的高度,MH為所述車輛後視鏡上緣距地面的高度,MW為所述後視鏡的邊緣在垂 直於所述車輛前進方向且平行於地面方向,距所述車輛側邊的距離,W為所述第一攝影機的光學中心在垂直於所述車輛前進方向且平行於地面方向,距所述車輛側邊的距離,SW為所述第一攝影機被遮蔽的視域投影在地面的最遠端在垂直於所述車輛前進方向且平行於地面方向的最遠距離。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車輛的監視及警示系統,所述監視區域內進一步包括一碰撞區域,其特徵在於:所述處理單元判斷所述碰撞區域是否包含所述識別目標,於確認包含所述識別目標時,產生不同於所述第一觸發訊號的第二觸發訊號。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車輛的監視及警示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處理單元根據所述第一觸發訊號或所述第二觸發訊號產生對應的第一警示訊號或第二警示訊號。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車輛的監視及警示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處理單元判斷所述第一觸發訊號或所述第二觸發訊號出現頻率大於一預設值時,產生對應的所述第一警示訊號或所述第二警示訊號。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車輛的監視及警示系統,還包括一警示訊號傳輸介面,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警示訊號或所述第二警示訊號通過所述警示訊號傳輸介面傳輸至一警示裝置。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車輛的監視及警示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警示訊號及所述第二警示訊號至少為一光學訊號、聲音訊號、震動訊號其中之一。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車輛的監視及警示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處理單元持續產生所述第一警示訊號或所述第二警示訊號直到所述監視區域內不包含所述識別目標為止。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車輛的監視及警示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處理單元根據所述第一觸發訊號或第二觸發訊號在所述連續的第一影像及所述連續的第二影像標記對應的所述識別目標。
TW110125310A 2021-07-09 2021-07-09 用於車輛的監視及警示系統 TWI7826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25310A TWI782617B (zh) 2021-07-09 2021-07-09 用於車輛的監視及警示系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25310A TWI782617B (zh) 2021-07-09 2021-07-09 用於車輛的監視及警示系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82617B true TWI782617B (zh) 2022-11-01
TW202302395A TW202302395A (zh) 2023-01-16

Family

ID=857942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25310A TWI782617B (zh) 2021-07-09 2021-07-09 用於車輛的監視及警示系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82617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09748A (zh) * 2018-10-08 2019-01-01 南京云计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重型载货汽车右侧盲区的行人识别预警系统
CN109398237A (zh) * 2018-10-30 2019-03-01 湖北工业大学 一种重型卡车盲区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10667475A (zh) * 2019-10-18 2020-01-10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客车盲区辅助监测系统及方法
CN209938516U (zh) * 2019-05-13 2020-01-14 乐明礼 一种货车盲区的监测警示装置
CN111267734A (zh) * 2020-04-01 2020-06-12 上海神添实业有限公司 大型运输车辆安全防护系统及其预警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09748A (zh) * 2018-10-08 2019-01-01 南京云计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重型载货汽车右侧盲区的行人识别预警系统
CN109398237A (zh) * 2018-10-30 2019-03-01 湖北工业大学 一种重型卡车盲区监测系统及方法
CN209938516U (zh) * 2019-05-13 2020-01-14 乐明礼 一种货车盲区的监测警示装置
CN110667475A (zh) * 2019-10-18 2020-01-10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客车盲区辅助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11267734A (zh) * 2020-04-01 2020-06-12 上海神添实业有限公司 大型运输车辆安全防护系统及其预警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02395A (zh) 2023-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235386B2 (ja) 物体存在検出装置
US6812831B2 (en) Vehicle surroundings monitoring apparatus
US8199975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ide vision detection of obstacles for vehicles
US20140044311A1 (en) Neighboring vehicle detecting apparatus
JP3822154B2 (ja) 車両検出装置
US20130113923A1 (en) Blind Spot Detection Alert System
JP2004056763A (ja) 監視装置、監視方法および監視用プログラム
US11738767B2 (en) Vehicular driver assist system using acoustic sensors
CN106926794B (zh) 车辆监控系统及其方法
JP2011048520A (ja) 車両周辺監視装置および車両周辺監視方法
CN106476695A (zh) 用于可视性增强的系统和方法
JP2012099085A (ja) 車両用ウインドシールドガラス上のリアルタイム警報システム及びその作動方法
JPH1139597A (ja) 車両の衝突防止装置
CN113246859B (zh) 具有驾驶辅助系统警示的电子后视镜
JP4813304B2 (ja) 車両周辺監視装置
TWI782617B (zh) 用於車輛的監視及警示系統
JP2002190023A (ja) 車種判別装置及び車種判別方法及び車種判別方法を行うプログラムを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ように記憶させた記憶媒体
TW201317144A (zh) 交通意外防止系統及方法
JP5477394B2 (ja) 車両周辺監視装置
CN215474812U (zh) 用于车辆的影像监视及警示系统
US20230001922A1 (en) System providing blind spot safety warning to driver, method, and vehicle with system
JPH0541087Y2 (zh)
CN115593309A (zh) 用于车辆的监视及警示系统及其方法
JP2005175603A (ja) レーダを用いた障害物の表示方法及び表示システム
TWM622061U (zh) 用於車輛的影像監視及警示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