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81303B - 自行車電組件 - Google Patents

自行車電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81303B
TWI781303B TW108109475A TW108109475A TWI781303B TW I781303 B TWI781303 B TW I781303B TW 108109475 A TW108109475 A TW 108109475A TW 108109475 A TW108109475 A TW 108109475A TW I781303 B TWI781303 B TW I78130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icycle
electrical
un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094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38450A (zh
Inventor
橘裕司
藤井和浩
水谷祐太
西圭次郎
片岡勇貴
小松厚志
櫻井信吾
黒川雄太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17694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56792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4/879,405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20170101155A1/en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5/019,589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10086907B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384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384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13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1303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25/00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M25/08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with electrical or fluid transmitting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 Organic Insulating Material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自行車電組件基本地設有無線通訊單元、可移動構件、電致動單元及支撐結構。無線通訊單元包括第一殼體及被容納於第一殼體內的無線通訊構件。電致動單元包括第二殼體及被容納於第二殼體內的電致動器。電致動器被建構成致動可移動構件。第二殼體與第一殼體不同。支撐結構可卸除地將無線通訊單元支撐於自行車電組件。

Description

自行車電組件 【相關申請案的交互參照】
本發明是2015年10月9日所申請的專利申請第14/879,405號的部分接續申請案。專利申請第14/879,405號的全部揭示在此以參照方式併入。
本發明一般地關於自行車電組件。更確切地,本發明關於具有無線通訊單元的自行車電組件,無線通訊單元被可卸除地支撐於自行車電組件。
近年來,一些自行車設有電組件或裝置來使騎士更容易操作自行車。更近年來,存在有自行車控制系統,其無線地控制這些自行車電組件或裝置。自行車無線系統的優點在於將自行車電組件彼此連接的電纜線(electrical cable)能被省略。一些這些自行車電組件的範例包括懸吊裝置(suspension)、變速裝置(transmission device)(例如,撥鏈器、內變速輪轂 等)、及座桿(seatpost)。典型地,配備有電自行車組件的自行車亦設有電池,用以將電力供應至自行車電組件。
一般地,本揭示涉及自行車電組件的各種不同特徵或組件,自行車電組件具有被可卸除地支撐於自行車電組件之無線通訊單元。
鑒於當前已知技術及根據本揭示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種自行車電組件,其基本地包含無線通訊單元、可移動構件、電致動單元及支撐結構。無線通訊單元包括第一殼體及被容納於第一殼體內的無線通訊構件。電致動單元包括第二殼體及被容納於第二殼體內的電致動器。電致動器被建構成致動可移動構件。第二殼體與第一殼體不同。支撐結構可卸除地將無線通訊單元支撐於自行車電組件。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方面,根據第一方面的自行車電組件被建構以致支撐結構被設置於第一殼體及第二殼體中的至少一個上。
根據本發明的第三方面,根據第二方面的自行車電組件被建構以致支撐結構包括第一扣合(snap-fit)結構及可卸除地嚙合第一扣合結構的第二扣合結構。第一扣合結構被設置於第一殼體上。
根據本發明的第四方面,根據第三方面的自 行車電組件被建構以致第一扣合結構及第二扣合結構中的一個包括閂扣(latch),且第一扣合結構及第二扣合結構中的另一個包括掣扣(catch)。
根據本發明的第五方面,根據第二方面的自行車電組件被建構以致支撐結構包括第一殼體將被支撐於內的凹陷,凹陷被形成於第二殼體上。
根據本發明的第六方面,根據第五方面的自行車電組件被建構以致可移動構件包括被操作性地耦接至電致動單元的鏈條導件,以將鏈條導件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移動;且第二殼體具有面向車架表面,面向車架表面具有凹陷。面向車架表面被建構成在自行車電組件被安裝於自行車車架的狀態下面向自行車車架。
根據本發明的第七方面,根據第二方面的自行車電組件被建構以致無線通訊單元包括電埠(electrical port)及電纜線中的至少一個,其被設置於第一殼體處。
根據本發明的第八方面,根據第七方面的自行車電組件被建構以致電致動單元包括至少一個電埠,其被設置於第二殼體處。電致動單元的至少一個電埠被建構成被電連接至無線通訊單元的電埠及電纜線中的至少一個。
根據本發明的第九方面,根據第一方面的自行車電組件被建構以致無線通訊單元包括電連接件,且電致動單元包括至少一個電埠,其被建構成被連接至無線通訊單元的電連接件。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方面,根據第九方面的自行車電組件被建構以致電致動單元的至少一個電埠被建構成在將無線通訊單元的電連接件與電致動單元的至少一個電埠斷開時被選擇性地連接至電纜線。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一方面,根據第九方面的自行車電組件被建構以致無線通訊單元包括至少一個電埠,其被建構成被連接至電纜線。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二方面,根據第十一方面的自行車電組件被建構以致無線通訊單元的電連接件被建構成在第一連接方向上被連接至電致動單元的電埠,且無線通訊單元的電埠被建構成在與第一連接方向不同的第二連接方向上被連接至電纜線。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三方面,根據第十二方面的自行車電組件被建構以致第一連接方向垂直於第二連接方向。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四方面,根據第十一方面的自行車電組件被建構以致電致動單元的至少一個電埠及無線通訊單元的至少一個電埠具有相同的電連接件配合結構。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五方面,根據第九方面的自行車電組件被建構以致無線通訊單元包括電埠及電纜線中的至少一個,其被設置於第一殼體處。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六方面,根據第十五方面的自行車電組件被建構以致無線通訊單元包括被可移除地 耦接至第一殼體的蓋件(cap),用以選擇性地遮蓋被設置於第一殼體處之至少一個電埠。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七方面,根據第九方面的自行車電組件被建構以致可移動構件包括鏈條導件,其被操作性地耦接至電致動單元,以將鏈條導件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移動;且自行車電組件另包含底座構件,其被建構成支撐電致動單元及鏈條導件。電致動單元的至少一個電埠被形成於底座構件與電致動單元的第二殼體之間。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八方面,根據第二方面的自行車電組件被建構以致無線通訊單元包括第一電接點,且電致動單元包括第二電接點,其被建構成在第一殼體被附接至第二殼體的狀態下電接觸第一電接點。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九方面,根據第十八方面的自行車電組件被建構以致無線通訊單元及電致動單元中的一個包括密封件,其被建構成在第一殼體被附接至第二殼體的狀態下圍繞第一電接點及第二電接點。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方面,根據第十八方面的自行車電組件另包含遮覆件(cover),其被建構成在無線通訊單元的第一電接點被從第二電接點卸除時遮蓋被設置於第二殼體上的第二電接點。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一方面,根據第一方面的自行車電組件被建構以致可移動構件包括鏈條導件,其被操作性地耦接至電致動單元,以將鏈條導件在第一位置 與第二位置之間移動;且自行車電組件另包含底座構件,其被建構成支撐電致動單元及鏈條導件。支撐結構被形成於底座構件與致動單元的第二殼體之間。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二方面,根據第二十一方面的自行車電組件被建構以致支撐結構包括被形成於底座構件與電致動單元的第二殼體之間的空間。第一殼體被建構成被插入至空間中。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三方面,根據第二十二方面的自行車電組件被建構以致無線通訊單元包括第一電接點,且電致動單元包括第二電接點,其被建構成在第一殼體被設置於空間中的狀態下電接觸第一電接點。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四方面,根據第二十三方面的自行車電組件被建構以致第二電接點被設置於面向第一殼體插入至空間中的插入方向之連接表面上。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五方面,根據第一方面的自行車電組件被建構以致支撐結構包括被形成於電致動單元的第二殼體內的第二空間。第一殼體被建構成被插入至第二空間中。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六方面,根據第二十五方面的自行車電組件被建構以致無線通訊單元包括第一電接點,其被設置於第一殼體上,且電致動單元包括第二電接點,其被設置於第二空間的內部且被建構成在第一殼體被設置於第二空間中的狀態下電接觸第一電接點。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七方面,根據第二十六 方面的自行車電組件被建構以致第二殼體包括遮覆件,其被建構成關閉第二空間的開口。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八方面,根據第二十七方面的自行車電組件被建構以致電致動單元包括密封件,其被建構成在遮覆件關閉開口的狀態下密封第二殼體的環繞開口處與遮覆件之間的介面。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九方面,根據第一方面的自行車電組件另包含電力供應單元及電力供應支架。電力供應單元被建構成將電力供應至電致動單元。電力供應支架被建構成將電力供應單元安裝至自行車電組件。電力供應支架被建構成作為支撐結構而將無線通訊單元支撐於自行車電組件。
根據本發明的第三十方面,根據第二十九方面的自行車電組件被建構以致第一殼體被建構成被可卸除地支撐於電力供應支架。
根據本發明的第三十一方面,根據第二十九方面的自行車電組件被建構以致電力供應支架被建構成容納無線通訊構件。
根據本發明的第三十二方面,根據第二十九方面的自行車電組件被建構以致第一殼體被建構成被可卸除地支撐於電力供應單元。
根據本發明的第三十三方面,根據第二十九方面的自行車電組件被建構以致電力供應單元被建構成容納無線通訊構件。
根據本發明的第三十四方面,根據第二十九方面的自行車電組件被建構以致電力供應單元包括電埠及電纜線中的至少一個。
根據本發明的第三十五方面,根據第三十四方面的自行車電組件被建構以致電致動單元包括至少一個電埠,其被設置於第二殼體處。
根據本發明的第三十六方面,根據第二十九方面的自行車電組件被建構以致電力供應支架包括第三接點,且電力供應單元包括第四接點,其被建構成在電力供應單元被安裝至電力供應支架的狀態下電連接第三接點。
根據本發明的第三十七方面,根據第二十九方面的自行車電組件另包含底座構件及緊固件,底座構件被建構成將電致動單元安裝至自行車車架,緊固件被建構成將底座構件固定至自行車車架。電力供應支架包括安裝部分,其被建構成藉由緊固件而被安裝至自行車車架。
根據本發明的第三十八方面,根據第一方面的自行車電組件被建構以致無線通訊單元被建構成被可卸除地支撐於與自行車電組件不同的額外的自行車電組件。
又,此揭示的自行車電組件的其他目的、特徵、方面及優點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士從以下詳細說明將變得明瞭,與隨附圖式一起考量的此詳細說明揭示自行車電組件的一個繪示性實施例。
1‧‧‧自行車
10‧‧‧無線通訊系統
12‧‧‧主自行車車架
14‧‧‧前懸吊叉
16‧‧‧後搖臂
18‧‧‧後避震器
18'‧‧‧後避震器
20‧‧‧可調整座桿
20'‧‧‧可調整座桿
22‧‧‧車把
24‧‧‧前車輪
26‧‧‧後車輪
28‧‧‧座墊
30‧‧‧前踏板曲柄組
32‧‧‧後卡式鏈輪
34‧‧‧鏈條
38‧‧‧電力供應單元
40‧‧‧前撥鏈器
42‧‧‧後撥鏈器
42'‧‧‧後撥鏈器
44‧‧‧自行車碼表
44a‧‧‧電力線通訊埠
44b‧‧‧電線
46‧‧‧第一電組件操作裝置
48‧‧‧第二電組件操作裝置
50‧‧‧支撐結構
50a‧‧‧配合部分
50b‧‧‧第一空間
52‧‧‧可移動構件
52a‧‧‧鏈條導件
54‧‧‧電致動單元
56‧‧‧無線通訊單元
57‧‧‧連桿組
58‧‧‧底座構件
58a‧‧‧第二扣合結構
60‧‧‧第一殼體
60a‧‧‧第一扣合結構
60b‧‧‧附接表面
62‧‧‧第二殼體
62a‧‧‧連接表面
64‧‧‧第一電接點
66‧‧‧無線通訊構件
68‧‧‧緩衝構件
70‧‧‧第二電接點
72‧‧‧密封件
73‧‧‧電埠
74‧‧‧印刷電路板
76‧‧‧第一電埠
78‧‧‧控制器
80‧‧‧電致動器
82‧‧‧齒輪減速單元
140‧‧‧前撥鏈器
150‧‧‧支撐結構
150a‧‧‧配合部分
150b‧‧‧凹陷
152‧‧‧可移動構件
152a‧‧‧鏈條導件
154‧‧‧電致動單元
156‧‧‧無線通訊單元
158‧‧‧底座構件
160‧‧‧第一殼體
160a‧‧‧第一扣合結構
162‧‧‧第二殼體
162a‧‧‧第二扣合結構
163‧‧‧面向車架表面
166‧‧‧無線通訊構件
176‧‧‧電埠
240‧‧‧前撥鏈器
250‧‧‧支撐結構
250a‧‧‧配合部分
250b‧‧‧凹陷
252‧‧‧可移動構件
252a‧‧‧鏈條導件
254‧‧‧電致動單元
256‧‧‧無線通訊單元
256a‧‧‧電埠
258‧‧‧底座構件
260‧‧‧第一殼體
260a‧‧‧第一扣合結構
262‧‧‧第二殼體
262a‧‧‧第二扣合結構
263‧‧‧面向車架表面
266‧‧‧無線通訊構件
276‧‧‧電埠
340‧‧‧前撥鏈器
350‧‧‧支撐結構
352‧‧‧可移動構件
352a‧‧‧鏈條導件
354‧‧‧電致動單元
356‧‧‧無線通訊單元
358‧‧‧底座構件
366‧‧‧無線通訊構件
373‧‧‧電埠
376‧‧‧電埠
440‧‧‧前撥鏈器
450‧‧‧支撐結構
450a‧‧‧配合部分
450b‧‧‧凹陷
452‧‧‧可移動構件
452a‧‧‧鏈條導件
454‧‧‧電致動單元
456‧‧‧無線通訊單元
458‧‧‧底座構件
460‧‧‧第一殼體
462‧‧‧第二殼體
464‧‧‧第一電接點
470‧‧‧第二電接點
472‧‧‧密封件
540‧‧‧前撥鏈器
550‧‧‧支撐結構
550a‧‧‧配合部分
550b‧‧‧凹陷
552‧‧‧可移動構件
552a‧‧‧鏈條導件
554‧‧‧電致動單元
555‧‧‧電纜線
555a‧‧‧電連接件
556‧‧‧無線通訊單元
557‧‧‧電連接件
558‧‧‧底座構件
560‧‧‧第一殼體
562‧‧‧第二殼體
572‧‧‧密封件
640‧‧‧前撥鏈器
650‧‧‧支撐結構
650a‧‧‧配合部分
650b‧‧‧第二空間
650c‧‧‧開口
652‧‧‧可移動構件
652a‧‧‧鏈條導件
654‧‧‧電致動單元
656‧‧‧無線通訊單元
658‧‧‧底座構件
660‧‧‧第一殼體
662‧‧‧第二殼體
664‧‧‧第一電接點
666‧‧‧無線通訊構件
670‧‧‧第二電接點
671‧‧‧遮覆件
738‧‧‧電力供應單元
739‧‧‧電力供應支架
739a‧‧‧安裝部分
740‧‧‧前撥鏈器
750‧‧‧支撐結構
752‧‧‧可移動構件
752a‧‧‧鏈條導件
754‧‧‧電致動單元
756‧‧‧無線通訊單元
758‧‧‧底座構件
760‧‧‧第一殼體
762‧‧‧第二殼體
766‧‧‧無線通訊構件
776‧‧‧電埠
777‧‧‧電埠
838‧‧‧電力供應單元
839‧‧‧電力供應支架
840‧‧‧前撥鏈器
850‧‧‧支撐結構
852‧‧‧可移動構件
852a‧‧‧鏈條導件
854‧‧‧電致動單元
856‧‧‧無線通訊單元
858‧‧‧底座構件
860‧‧‧第一殼體
862‧‧‧第二殼體
865‧‧‧第三接點
866‧‧‧無線通訊構件
867‧‧‧第四接點
876‧‧‧電埠
877‧‧‧電埠
950‧‧‧支撐結構
950'‧‧‧支撐結構
952‧‧‧可移動構件
952'‧‧‧可移動構件
952a‧‧‧鏈條導件
952a'‧‧‧鏈條導件
954‧‧‧電致動單元
954'‧‧‧電致動單元
956‧‧‧無線通訊單元
956'‧‧‧無線通訊單元
958‧‧‧底座構件
958'‧‧‧底座構件
962'‧‧‧第二殼體
971'‧‧‧遮覆件
1050‧‧‧支撐結構
1050'‧‧‧支撐結構
1052‧‧‧可移動構件
1052'‧‧‧可移動構件
1054‧‧‧電致動單元
1054'‧‧‧電致動單元
1056‧‧‧無線通訊單元
1056'‧‧‧無線通訊單元
1058‧‧‧底座構件
1058'‧‧‧底座構件
1060‧‧‧第一殼體
1060'‧‧‧第一殼體
1062‧‧‧第二殼體
1062'‧‧‧第二殼體
1071'‧‧‧遮覆件
1150‧‧‧支撐結構
1150'‧‧‧支撐結構
1152‧‧‧可移動構件
1152'‧‧‧可移動構件
1154‧‧‧電致動單元
1154'‧‧‧電致動單元
1156‧‧‧無線通訊單元
1156'‧‧‧無線通訊單元
1158‧‧‧底座構件
1158'‧‧‧底座構件
1160‧‧‧第一殼體
1160'‧‧‧第一殼體
1162‧‧‧第二殼體
1162'‧‧‧第二殼體
1171'‧‧‧遮覆件
1240‧‧‧前撥鏈器
1250‧‧‧支撐結構
1250a‧‧‧配合部分
1250b‧‧‧第一空間
1252‧‧‧可移動構件
1252a‧‧‧鏈條導件
1254‧‧‧電致動單元
1256‧‧‧無線通訊單元
1257‧‧‧連桿組
1258‧‧‧底座構件
1260‧‧‧第一殼體
1262‧‧‧第二殼體
1264‧‧‧電連接件
1266:無線通訊構件
1268:電埠
1270:電埠
1280:電致動器
1282:齒輪減速單元
1342:後撥鏈器
1350:支撐結構
1350a:配合部分
1350b:第一空間
1352:可移動構件
1352a:鏈條導件
1354:電致動單元
1356:無線通訊單元
1357:連桿組
1358:底座構件
1360:第一殼體
1362:第二殼體
1364:電連接件
1368:電埠
1370:電埠
D1:第一連接方向
D2:第二連接方向
F:緊固件
OS:輸出軸
PLC:電纜線
PLC1:電纜線
PLC2:電纜線
SW1:第一手動操作輸入構件
SW2:第二手動操作輸入構件
W1:控制線
W2:控制線
現在參照形成此原始揭示的一部分之隨附圖式:圖1是根據第一實施例之自行車的側視圖,其配備有各包括無線通訊單元的自行車電組件(亦即,前撥鏈器、後撥鏈器、前懸吊裝置、後懸吊裝置、及可調整座桿);圖2是圖1中所繪示的自行車的自行車車把區的上視圖;圖3是圖1中所繪示的前撥鏈器(亦即,自行車電組件中的一個)在縮回位置的放大前端視圖;圖4是圖3中所繪示的前撥鏈器的放大前端視圖,其中鏈條導件處於縮回位置;圖5是圖3及圖4中所繪示的前撥鏈器的外部後立體圖,其中鏈條導件處於縮回位置;圖6是圖3至圖5中所繪示的前撥鏈器的內部後立體圖,其顯示無線通訊單元處於安裝位置;圖7是圖3至圖6中所繪示的前撥鏈器的外部後立體圖,其顯示無線通訊單元處於未安裝位置;圖8是圖3至圖7中所繪示的前撥鏈器的內部後立體圖,其顯示無線通訊單元處於未安裝位置;圖9是圖3至圖8中所繪示的前撥鏈器用的無線通訊單元的第一立體圖;圖10是圖3至圖8中所繪示的前撥鏈器用的無線通訊單元的第二立體圖; 圖11是圖3至圖8中所繪示的前撥鏈器用的無線通訊單元的分解立體圖;圖12是圖3至圖8中所繪示的前撥鏈器用的無線通訊單元的沿圖9的剖面線12-12所見的部分剖面圖;圖13是圖3至圖8中所繪示的前撥鏈器的內部後立體圖,其中前撥鏈器的電致動單元的殼體的一部分被切開以顯示電致動單元的內部部件;圖14是根據第二實施例之具有無線通訊單元的前撥鏈器的內部後立體圖,其顯示無線通訊單元處於安裝位置;圖15是圖14中所繪示的前撥鏈器的內部後立體圖,其顯示無線通訊單元處於未安裝位置;圖16是根據第二實施例的第一變型之具有無線通訊單元的前撥鏈器的內部後立體圖,其顯示無線通訊單元處於安裝位置;圖17是圖16中所繪示的前撥鏈器的內部後立體圖,其顯示無線通訊單元處於未安裝位置;圖18是根據第二實施例的第二變型之具有無線通訊單元的前撥鏈器的內部後立體圖,其顯示無線通訊單元處於安裝位置;圖19是圖18中所繪示的前撥鏈器的內部後立體圖,其顯示無線通訊單元處於未安裝位置;圖20是根據第二實施例的第三變型之具有無 線通訊單元的前撥鏈器的內部後立體圖,其顯示無線通訊單元處於安裝位置;圖21是圖20中所繪示的前撥鏈器的內部後立體圖,其顯示無線通訊單元處於未安裝位置;圖22是根據第二實施例的第四變型之具有無線通訊單元的前撥鏈器的內部後立體圖,其顯示無線通訊單元處於安裝位置;圖23是圖22中所繪示的前撥鏈器的內部後立體圖,其顯示無線通訊單元處於未安裝位置;圖24是根據第三實施例之具有無線通訊單元的前撥鏈器的內部後立體圖,其顯示無線通訊單元處於安裝位置;圖25是圖24中所繪示的前撥鏈器的內部後立體圖,其顯示無線通訊單元處於未安裝位置;圖26是根據第四實施例之具有無線通訊單元的前撥鏈器的上視圖,其顯示無線通訊單元處於安裝位置;圖27是根據第四實施例的前撥鏈器的變型之具有無線通訊單元的前撥鏈器的上視圖,其顯示無線通訊單元處於安裝位置;圖28是根據後撥鏈器的第一實施例之具有無線通訊單元的後撥鏈器的外部視圖,其顯示無線通訊單元處於安裝位置;圖29是圖28中所繪示的後撥鏈器的外部視 圖,其顯示無線通訊單元處於未安裝位置;圖30是根據後撥鏈器的第一實施例的變型之具有無線通訊單元的後撥鏈器的外部視圖,其顯示無線通訊單元處於安裝位置;圖31是圖30中所繪示的後撥鏈器的外部視圖,其顯示無線通訊單元處於未安裝位置;圖32是根據可調整座桿的第一實施例之具有無線通訊單元的可調整座桿的外部視圖,其顯示無線通訊單元處於安裝位置;圖33是圖32中所繪示的可調整座桿的外部視圖,其顯示無線通訊單元處於未安裝位置;圖34是根據可調整座桿的第一實施例的變型之具有無線通訊單元的可調整座桿的外部視圖,其顯示無線通訊單元處於安裝位置;圖35是圖34中所繪示的可調整座桿的外部視圖,其顯示無線通訊單元處於未安裝位置;圖36是根據後懸吊裝置的第一實施例之具有無線通訊單元的後懸吊裝置的外部視圖,其顯示無線通訊單元處於安裝位置;圖37是圖36中所繪示的後懸吊裝置的外部視圖,其顯示無線通訊單元處於未安裝位置;圖38是根據後懸吊裝置的第一實施例的變型之具有無線通訊單元的後懸吊裝置的外部視圖,其顯示無線通訊單元處於安裝位置; 圖39是圖38中所繪示的後懸吊裝置的外部視圖,其顯示無線通訊單元處於未安裝位置;圖40是類似於圖5之根據另一實施例之前撥鏈器的外部後立體圖,前撥鏈器具有處於安裝位置的無線通訊單元;圖41是圖40中所繪示的前撥鏈器的外部後立體圖,其顯示無線通訊單元處於未安裝位置,以致電纜線能被直接地插接(plugged)至電致動單元的電埠中;圖42是圖40及圖41中所繪示的前撥鏈器的外部後立體圖,其顯示電纜線被直接地插接至電致動單元的電埠中;圖43是圖40至圖42中所繪示的前撥鏈器的後端視圖,其顯示鏈條導件處於縮回位置,且無線通訊單元被移除;圖44是圖40至圖43中所繪示的前撥鏈器的後端視圖,其顯示鏈條導件處於縮回位置,且無線通訊單元被移除,電致動單元用的殼體的一部分被移除;圖45是圖40至圖44中所繪示的前撥鏈器用的無線通訊單元的立體圖,其顯示無線通訊單元的電連接件(電公插頭連接件)插接至電致動單元的配合電連接件(母電插座或埠);圖46是圖40至圖45中所繪示的前撥鏈器用的無線通訊單元的立體圖,其顯示無線通訊單元的電連接件(母電插座或埠)接收電纜線的配合電連接件(電公插 頭連接件);圖47是圖40至圖46中所繪示的前撥鏈器用的無線通訊單元的斜視圖,其顯示無線通訊單元的電連接件被垂直地配置;圖48是圖40至圖47中所繪示的前撥鏈器用的無線通訊單元的立體斜視圖,其顯示無線通訊單元的蓋件處於分解位置,以將無線通訊單元的電連接件(母電插座或埠)露出;圖49是圖41至圖48中所繪示的前撥鏈器用的無線通訊單元的視圖,其顯示無線通訊單元的電連接件(電公插頭連接件)插接至電致動單元的配合電連接件(母電插座或埠);圖50是根據另一實施例之後撥鏈器的外部視圖,後撥鏈器具有處於安裝位置的無線通訊單元;圖51是圖50中所繪示的後撥鏈器的內部視圖,其中電纜線從無線通訊單元拔除;圖52是圖50及圖51中所繪示的後撥鏈器的底座的內部立體圖,其中無線通訊單元被移除,以顯示電致動單元的配合電連接件(母電插座或埠)接收無線通訊單元的電連接件(電公插頭連接件);圖53是圖50至圖52中所繪示的後撥鏈器用的無線通訊單元的立體圖,其顯示無線通訊單元的電連接件(電公插頭連接件)插接至電致動單元的配合電連接件(母電插座或埠)中; 圖54是圖50至圖52中所繪示的前撥鏈器用的無線通訊單元的立體圖,其顯示無線通訊單元的電連接件相對於彼此的配置;圖55是圖50至圖52中所繪示的前撥鏈器用的無線通訊單元的另一立體圖,其顯示無線通訊單元的電連接件(電公插頭連接件)插接至電致動單元的配合電連接件(母電插座或埠);及圖56是圖50至圖52中所繪示的前撥鏈器用的無線通訊單元的立體圖,其顯示無線通訊單元的電連接件(母電插座或埠)接收電纜線的配合電連接件(電公插頭連接件)。
現在將參照圖式來解釋選擇的實施例。對於自行車領域中的技術人士從此揭示將會明瞭的是,實施例的以下說明僅提供作繪示說明,且不作為限制本發明的目的,本發明由隨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物所界定。
先參照圖1,根據第一實施例,自行車1被繪示成配備有無線通訊系統10。在圖1中,自行車1是雙懸吊(越野)自行車。然而,在此所討論的無線通訊系統10不受限於所繪示的自行車,而是能適用於其他類型的自行車,像是具有下彎車把(drop handlebar)的公路自行車。
自行車1包括主自行車車架12、前懸吊叉 (suspension fork)14(亦即,自行車前懸吊裝置)、後搖臂16、後避震器(shock)18(亦即,自行車後懸吊裝置)及可調整座桿20。車把22被固定至前懸吊叉14的頂部,以便操縱自行車1。前懸吊叉14的下端可旋轉地支撐前車輪24。後搖臂16被樞轉地安裝至主自行車車架12,及可旋轉地支撐後車輪26。自行車座椅或座墊28被安裝至可調整座桿20,其被可調整地安裝至主自行車車架12。自行車1另包括驅動裝置(drive train),其具有前踏板曲柄組30、後卡式鏈輪(sprocket cassette)32及鏈條34。自行車1另包括電力供應單元38(亦即,可再充電電池)。自行車1另包括前撥鏈器40及後撥鏈器42,用以改變驅動裝置的檔位。前撥鏈器40被安裝於主自行車車架12上,而後撥鏈器42被安裝於後搖臂16上。
在所繪示的實施例中,前懸吊叉14、後避震器18、可調整座桿20、前撥鏈器40、及後撥鏈器42是自行車電組件的範例,其在至少兩個操作模式之間可調整。因此,在此的某些情況中,前懸吊叉14、後避震器18、可調整座桿20、前撥鏈器40及後撥鏈器42將集合地稱為自行車電組件。如以下所解釋,自行車電組件14、18、20、40及42被建構來用於無線通訊及用於有線通訊兩者。在圖1中,自行車電組件14、18、20、40及42被設立以供無線通訊。由於在此所繪示的自行車電組件14、18、20、40及42在自行車領域為所熟知,自行車 電組件14、18、20、40及42將僅在為了施行本發明所做的修改所需了解的程度來討論。又,自行車電組件14、18、20、40及42不受限於在此所揭示的電自行車組件及特別配置。而是,無線通訊系統10依所需及/或所想要能具有自行車電組件14、18、20、40及42、以及其他自行車電組件(未示出)之任何組合。
如圖2中所見,車把22設有自行車碼表(cycle computer)44、第一電組件操作裝置46及第二電組件操作裝置48。自行車碼表44、第一電組件操作裝置46及第二電組件操作裝置48形成無線通訊系統10的控制部分,其控制前懸吊叉14、後避震器18、可調整座桿20、前撥鏈器40及後撥鏈器42的操作。自行車10另包括典型地被安裝在自行車上的許多其他部件,但其與在此所討論的無線通訊系統10無關。
如圖2中所見,第一電組件操作裝置46包括第一手動操作輸入構件SW1,而第二電組件操作裝置48包括第二手動操作輸入構件SW2。第一手動操作輸入構件SW1及第二手動操作輸入構件SW2能被使用來控制一個或兩個自行車電組件14、18、20、40及42。輸入構件SW1及SW2中的至少一個能包括無線通訊器以將像是變速訊號的無線訊號傳輸至如同本發明的無線通訊單元。
在此,自行車碼表44包括無線通訊單元(未示出),用以基於來自第一電組件操作裝置46及第二電組件操作裝置48的操作訊號而將訊號及資料無線地傳輸 及/或接收至自行車電組件14、18、20、40及42。因此,自行車碼表44的無線通訊單元是雙向無線通訊單元,其使用無線接收器及無線傳輸器來進行雙向無線通訊。在所繪示的實施例中,自行車碼表44包括電線(electrical cord)44b被插接至中之電力線通訊埠(power line communication port)44a,用以使用電力線通訊而將控制訊號經由電線44b傳輸至佈線接線件(wiring junction)(未示出)。因此,自行車碼表44依所需及/或所想要能被使用於無線通訊及/或電力線通訊。當然,在單純無線組態中,自行車碼表44與自行車電組件14、18、20、40及42之間的通訊不需電線44b。
自行車碼表44的無線控制訊號能為射頻(RF)訊號或如自行車領域所知的適合於無線通訊的其他任何類型訊號。應了解的是,自行車碼表44的第二無線通訊單元能以特別頻率及/或以像是特殊碼的識別符(identifier)來傳輸訊號,以將無線控制訊號與其他無線控制訊號區分。以此方式,自行車電組件14、18、20、40及42能識別依據哪些控制訊號來執行及哪些控制訊號將被執行。例如,前撥鏈器40及後撥鏈器42能識別哪些控制訊號是升檔訊號及哪些控制訊號是降檔訊號。因此,前撥鏈器40能忽略後撥鏈器42用的控制訊號。
又,雖然第一電組件操作裝置46及第二電組件操作裝置48被繪示成由控制線(control wire)W1及W2所連接,從此揭示將會明瞭的是,第一電組件操作裝 置46及第二電組件操作裝置48的每一者能包括無線通訊單元(未示出),其與自行車電組件14、18、20、40及42直接地通訊、或是經由自行車碼表44而與自行車電組件14、18、20、40及42通訊。在本發明中,無線通訊單元能被使用於與像是智慧型手機或個人電腦的其他裝置之無線通訊,用以例如更新自行車電組件的至少一個中所設置的記憶體中所儲存的韌體。
自行車碼表44被編程來選擇性地輸出無線控制訊號,以選擇性地控制自行車電組件14、18、20、40及42。更確切地,自行車碼表44包括記憶體中所儲存的懸吊調整程式、座桿調整程式及變速程式。自行車碼表44被建構,以致使用者能選擇懸吊調整模式、座桿調整模式及變速模式。在懸吊調整模式中,從第一電組件操作裝置46及第二電組件操作裝置48所輸出的操作訊號由自行車碼表44所使用,以基於自行車碼表44的記憶體中所儲存的懸吊調整程式而選擇性地控制前懸吊叉14及後避震器18中的一個或兩個。在座桿調整模式中,從第一電組件操作裝置46及第二電組件操作裝置48所輸出的操作訊號由自行車碼表44所使用,以基於自行車碼表44的記憶體中所儲存的座桿調整程式而選擇性地控制可調整座桿20。在變速模式中,從第一電組件操作裝置46及第二電組件操作裝置48所輸出的操作訊號由自行車碼表44所使用,以基於自行車碼表44的記憶體中所儲存的變速程式而選擇性地控制前撥鏈器40及後撥鏈器42中的一個或兩 個。
現在參照圖3至圖13,現在將更詳細地討論前撥鏈器40。基本地,前撥鏈器40(自行車電組件)包含支撐結構50、可移動構件52、電致動單元54及無線通訊單元56。在此,可移動構件52包括鏈條導件52a。如圖3及圖4中所見,鏈條導件52a被操作性地耦接至電致動單元54,以藉由連桿組57而將鏈條導件52a在第一(縮回)位置與第二(延伸)位置之間移動。又,前撥鏈器40(自行車電組件)另包含底座構件58,其被建構成將電致動單元54安裝至自行車車架12。替代地,電致動單元54能被直接地安裝至自行車車架12。底座構件58被建構成支撐電致動單元54。又,底座構件58被建構成經由連桿組57而支撐鏈條導件52a。
如圖5至圖8中所見,電纜線(電力供應線)PLC1具有被可卸除地連接至電致動單元54的第一端,用以從電力供應單元38供應電力。電纜線PLC1具有被可卸除地連接至佈線接線件(未示出)的第二端,用以經由電力線通訊而接收電力及/或控制訊號。當無線通訊單元56被安裝於前撥鏈器40上及無線地接收來自自行車碼表44的控制訊號時,電纜線PLC1僅將電力供應至電致動單元54。然而,當無線通訊單元56未被安裝或未被使用時,電纜線PLC1能被使用來使用電力線通訊而經由電線44b及佈線接線件(未示出)將控制訊號從自行車碼表44傳輸至電致動單元54。
在前撥鏈器40中,支撐結構50由電致動單元54所部分地界定及由無線通訊單元56所部分地界定。特別地,無線通訊單元56包括第一殼體60。電致動單元54包括第二殼體62。第二殼體62與第一殼體60不同(亦即,第一殼體60及第二殼體62為分開且相異的構件)。支撐結構50被設置於第一殼體60及第二殼體62中的至少一個上。在此,支撐結構50包括配合(mating)部分50a(突出部分),用以嚙合第二殼體62及/或底座構件58。支撐結構50包括被形成於底座構件58與電致動單元54的第二殼體62之間的第一空間50b,第一殼體60的配合部分50a將被支撐於第一空間50b內。如圖7及圖8中所見,第一殼體60被建構成被插入至第一空間50b中。
如圖12中最佳地所見,支撐結構50包括第一扣合結構60a及可卸除地嚙合第一扣合結構60a的第二扣合結構58a。在前撥鏈器40中,第一扣合結構60a被設置於第一殼體60上,而第二扣合結構58a被設置於底座構件58上。替代地,第一扣合結構60a能被配置成嚙合被設置於電致動單元54的第二殼體62上的第二扣合結構。第一扣合結構60a及第二扣合結構58a中的一個包括閂扣,且第一扣合結構60a及第二扣合結構58a中的另一個包括掣扣。在前撥鏈器40中,第一扣合結構60a是閂扣,且第二扣合結構58a是掣扣。以此方式,支撐結構50將無線通訊單元56可卸除地支撐於前撥鏈器40(自行 車電組件)。取代扣合連接、或額外於扣合連接,螺絲及螺紋孔型的連接能被使用來將無線通訊單元56可卸除地支撐於前撥鏈器40。
參照圖9至圖11,無線通訊單元56包括一對第一電接點64。無線通訊單元56另包括被容納於第一殼體60內的無線通訊構件66。第一電接點64被電連接至無線通訊構件66。無線通訊構件66是上面印有雙向無線通訊電路的印刷電路板。較佳地,無線通訊構件66的印刷電路板包括天線,用以傳輸及接收無線訊號。無線通訊單元56另包括一對緩衝構件68,用以在第一殼體60內穩定無線通訊構件66。
如圖12中所見,電致動單元54包括一對第二電接點70。第二電接點70被建構成在第一殼體60被設置於第一空間50b中的狀態下電連接第一電接點64。在前撥鏈器40中,第二電接點70是彈簧附載(spring-loaded)接點。第二電接點70被設置於面向第一殼體60插入至第一空間50b中的插入方向之連接表面62a上。
無線通訊單元56及電致動單元54中的一個包括密封件72,其被建構成在第一殼體60被附接至第二殼體62的狀態下圍繞第一電接點64及第二電接點70。密封件72是O形環形式的彈性體構件,其被設置於第一殼體60的附接表面60b上環繞第一電接點64。替代地,密封件72能被安裝於第二殼體62上。電致動單元54的第二殼體62與第二電接點70一起界定電埠73,其接收第一殼體60的界定附接表面60b的部分。
如圖13中所見,電致動單元54具有印刷電路板74及被電連接至印刷電路板74的第一電埠76。第一電埠76被建構來可卸除地及可再附接地連接至所連接的電纜線PLC1的電連接件。第二電接點70亦被電連接至印刷電路板74。電致動單元54另包括控制器78,其被設置於印刷電路板74上。控制器78包括中央處理單元(CPU)。較佳地,電致動單元54另包括一個或更多個儲存裝置,像是ROM(唯讀記憶體)裝置、RAM(隨機存取記憶體)裝置及/或FLASH記憶體裝置。
如圖13中所見,電致動單元54包括電致動器80,其被容納於第二殼體62內。電致動器80被電連接至印刷電路板74。在前撥鏈器40中,電致動器80是可逆轉的電馬達。電致動器80被建構成致動可移動構件52。電致動單元54另包括齒輪減速單元84,其被連接至電致動器80及經由連桿組57而將電致動器80的輸出軸(未示出)的旋轉運動傳輸至鏈條導件52a的搖擺運動。此輸出軸在自行車的電動前撥鏈器40被安裝於自行車的狀態下係向下延伸。位置感測器(未示出)被提供於齒輪減速單元84,以偵測由齒輪減速單元84所輸出的旋轉運動量。印刷電路板74設有用於控制電致動器80之致動器驅動器(未示出)、以及用於判定由齒輪減速單元84所輸出的旋轉運動量之位置偵測電路(未示出)。位置感測器、致動器(馬達)驅動器及位置偵測電路為自行車領域 中所熟知,因此在此將不會討論它們。
現在參照圖14及圖15,現在將討論根據第二實施例的前撥鏈器140。前撥鏈器140能代替前撥鏈器40而被安裝至自行車車架12,以便由第一電組件操作裝置46及第二電組件操作裝置48中的一個或兩個所操作。基本地,前撥鏈器140(自行車電組件)包含支撐結構150、可移動構件152、電致動單元154及無線通訊單元156。在此,前撥鏈器140(自行車電組件)另包含底座構件158,其被建構成將電致動單元154安裝至自行車車架12。替代地,電致動單元154能被直接地安裝至自行車車架12。又,可移動構件152包括鏈條導件152a,其被操作性地耦接至電致動單元154,以類似於以上所討論的第一實施例而將鏈條導件152a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移動。
在此,在第二實施例中,前撥鏈器140等同於以上所討論的前撥鏈器40,除了支撐結構150及電致動單元154已經被修改以致無線通訊單元156被直接地安裝至電致動單元154,且無線通訊單元156包括一對電纜線PLC1及PLC2(電力線通訊線),其被電連接至無線通訊單元156內部的無線通訊構件(未示出)的印刷電路板,而不是無線通訊單元56的電接點。
在前撥鏈器140中,支撐結構150由電致動單元154所部分地界定及由無線通訊單元156所部分地界定。特別地,無線通訊單元156包括第一殼體160。電致動單元154包括第二殼體162。支撐結構150包括配合部分150a(突出部分),用以嚙合第二殼體162。支撐結構150包括第一殼體160的配合部分150a將被支撐於內之凹陷150b。凹陷150b被形成於第二殼體162上。在前撥鏈器140中,第二殼體162具有面向車架表面163,其具有凹陷150b。面向車架表面163被建構成在前撥鏈器140(亦即,自行車電組件)被安裝至自行車車架12的狀態下面向自行車車架12。
支撐結構150將無線通訊單元156可卸除地支撐於前撥鏈器140(自行車電組件)。類似於第一實施例,支撐結構150包括第一扣合結構160a及可卸除地嚙合第一扣合結構160a的第二扣合結構162a。在前撥鏈器140中,第一扣合結構160a被設置於第一殼體160上,而第二扣合結構162a被設置於第二殼體162上。在前撥鏈器140中,第一扣合結構160a是閂扣,且第二扣合結構162a是掣扣。以此方式,支撐結構150將無線通訊單元156可卸除地支撐於前撥鏈器140(自行車電組件)。
在前撥鏈器140中,無線通訊單元156包括無線通訊構件166,其被容納於第一殼體160內。無線通訊構件166是上面印有雙向無線通訊電路的印刷電路板。較佳地,無線通訊構件166的印刷電路板包括天線,用以傳輸及接收無線訊號。無線通訊單元156的電纜線PLC1及PLC2被不可卸除地連接至無線通訊構件166的印刷電路板。電纜線PLC1被建構成被插接至佈線接線件(未示出)中,且電纜線PLC1被建構成被插接至電致動單元 154的電埠176中。以此方式,電力供應單元38將電力供應至電致動單元154及無線通訊單元156。
雖然無線通訊單元156包括電纜線PLC1及PLC2,從此揭示將會明瞭的是,其他佈線配置為可能。基本地,無線通訊單元156包括電埠(插入式端子)及電纜線中的至少一個,其被設置於第一殼體160處。因此,電致動單元154包括至少一個電埠,其被設置於第二殼體162處。電致動單元154的此至少一個電埠被建構成被電連接至無線通訊單元156的電埠及電纜線中的至少一個。
現在參照圖16及圖17,現在將討論根據第二實施例的第一變型的前撥鏈器240。前撥鏈器240能代替前撥鏈器40而被安裝至自行車車架12,以便由第一電組件操作裝置46及第二電組件操作裝置48中的一個或兩個所操作。基本地,前撥鏈器240(自行車電組件)包含支撐結構250、可移動構件252、電致動單元254及無線通訊單元256。在此,前撥鏈器240(自行車電組件)另包含底座構件258,其被建構成將電致動單元254安裝至自行車車架12。替代地,電致動單元254能被直接地安裝至自行車車架12。又,可移動構件252包括鏈條導件252a,其被操作性地耦接至電致動單元254,以類似於以上所討論的第一實施例而將鏈條導件252a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移動。
在此,在第二實施例的第一變型中,前撥鏈器240等同於以上所討論的前撥鏈器140,除了電纜線 PLC2可從無線通訊單元256的端子卸除,而不是被不可卸除地接線至無線通訊單元156的印刷電路板。
在前撥鏈器240中,支撐結構250由電致動單元254所部分地界定及由無線通訊單元256所部分地界定。特別地,無線通訊單元256包括第一殼體260。電致動單元254包括第二殼體262。支撐結構250包括配合部分250a(突出部分),用以嚙合第二殼體262。支撐結構250包括第一殼體260的配合部分250a將被支撐於內之凹陷250b。凹陷250b被形成於第二殼體262上。在前撥鏈器240中,第二殼體262具有面向車架表面263,其具有凹陷250b。面向車架表面263被建構成在前撥鏈器240(亦即,自行車電組件)被安裝至自行車車架12的狀態下面向自行車車架12。
支撐結構250將無線通訊單元256可卸除地支撐於前撥鏈器240(自行車電組件)。類似於第一實施例,支撐結構250包括第一扣合結構260a及可卸除地嚙合第一扣合結構260a的第二扣合結構262a。在前撥鏈器140中,第一扣合結構260a被設置於第一殼體160上,而第二扣合結構262a被設置於第二殼體262上。在前撥鏈器240中,第一扣合結構260a是閂扣,且第二扣合結構262a是掣扣。以此方式,支撐結構250將無線通訊單元256可卸除地支撐於前撥鏈器240(自行車電組件)。
在前撥鏈器240中,無線通訊單元256包括無線通訊構件266,其被容納於第一殼體260內。無線通 訊構件266是上面印有雙向無線通訊電路的印刷電路板。較佳地,無線通訊構件266的印刷電路板包括傳輸及接收無線訊號的天線。電纜線PLC1具有被建構成被插接至無線通訊單元256的電埠256a(插入式端子)中之第一端、以及被建構成被插接至佈線接線件中之第二端。無線通訊單元256的電纜線PLC2具有被不可卸除地連接至無線通訊構件266的印刷電路板之第一端、以及被建構成被插接至電致動單元254的電埠276中之第二端。以此方式,電力供應單元38將電力供應至電致動單元254及無線通訊單元256。
現在參照圖18及圖19,現在將討論根據第二實施例的第二變型的前撥鏈器340。前撥鏈器340能代替前撥鏈器40而被安裝至自行車車架12,以便由第一電組件操作裝置46及第二電組件操作裝置48中的一個或兩個所操作。基本地,前撥鏈器340(自行車電組件)包含支撐結構350、可移動構件352(亦即,鏈條導件)、電致動單元354及無線通訊單元356。在此,前撥鏈器340(自行車電組件)另包含底座構件358,其被建構成將電致動單元354安裝至自行車車架12。替代地,電致動單元354能被直接地安裝至自行車車架12。又,可移動構件352包括鏈條導件352a,其被操作性地耦接至電致動單元354,以類似於以上所討論的第一實施例而將鏈條導件352a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移動。
在此,在此實施例中,前撥鏈器340等同於 以上所討論的前撥鏈器140,除了佈線配置已經被修改,使得電纜線PLC1被插接至電致動單元354的第一電埠376中,且電纜線PLC2被插接至電致動單元354的第二電埠373中。電埠373及376等同於以上所討論的第一實施例的電埠73及76。在此,電纜線PLC1具有被建構成被插接至電致動單元254的電埠376中之第一端、以及被建構成被插接至佈線接線件(未示出)中之第二端。電纜線PLC2具有被不可卸除地連接至無線通訊構件366的印刷電路板之第一端、以及被建構成被插接至電致動單元254的電埠373中之第二端。以此方式,電力供應單元38經由電纜線PLC1及PLC2而將電力供應至電致動單元254及無線通訊單元256。
現在參照圖20及圖21,現在將討論根據第二實施例的第三變型的前撥鏈器440。然而,鑒於第二實施例的第三變型與第二實施例之間的類似性,以下說明將會著重在與第二實施例不同之處。前撥鏈器440能代替前撥鏈器40而被安裝至自行車車架12,以便由第一電組件操作裝置46及第二電組件操作裝置48中的一個或兩個所操作。基本地,前撥鏈器440(自行車電組件)包含支撐結構450、可移動構件452、電致動單元454及無線通訊單元456。在此,前撥鏈器440(自行車電組件)另包含底座構件458,其被建構成將電致動單元454安裝至自行車車架12。替代地,電致動單元454能被直接地安裝至自行車車架12。又,可移動構件452包括鏈條導件452a, 其被操作性地耦接至電致動單元454,以類似於以上所討論的第一實施例而將鏈條導件452a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移動。
在前撥鏈器440中,支撐結構450由電致動單元454所部分地界定及由無線通訊單元456所部分地界定。特別地,無線通訊單元456包括第一殼體460。電致動單元454包括第二殼體462。支撐結構450包括配合部分450a(突出部分),用以嚙合第二殼體462。支撐結構450包括第一殼體460的配合部分450a將被支撐於內之凹陷450b。凹陷450b被形成於第二殼體462上。支撐結構450將無線通訊單元456可卸除地支撐於前撥鏈器440(自行車電組件)。
在此,在第二實施例的第三變型中,前撥鏈器440等同於以上所討論的前撥鏈器340,除了無線通訊單元456設有一對的彈簧負載的第一電接點464,且電致動單元454設有一對的露出的第二電接點470。當無線通訊單元456被安裝於電致動單元454上時,露出的第二電接點470由彈簧負載的第一電接點464所接觸。
密封件472被提供於第二殼體462上、在凹陷450b中,以保護第一電接點464與第二電接點470之間的電連接免於污染。密封件472被建構成在第一殼體460被附接至第二殼體462的狀態下圍繞第一接點464及第二接點470。
現在參照圖22及圖23,現在將討論根據第二 實施例的第四變型的前撥鏈器540。前撥鏈器540能代替前撥鏈器40而被安裝至自行車車架12,以便由第一電組件操作裝置46及第二電組件操作裝置48中的一個或兩個所操作。基本地,前撥鏈器540(自行車電組件)包含支撐結構550、可移動構件552(亦即,鏈條導件)、電致動單元554及無線通訊單元556。在此,前撥鏈器540(自行車電組件)另包含底座構件558,其被建構成將電致動單元554安裝至自行車車架12。替代地,電致動單元554能被直接地安裝至自行車車架12。又,可移動構件552包括鏈條導件552a,其被操作性地耦接至電致動單元554,以類似於以上所討論的第一實施例而將鏈條導件552a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移動。
在前撥鏈器540中,支撐結構550由電致動單元554所部分地界定及由無線通訊單元556所部分地界定。特別地,無線通訊單元556包括第一殼體560。電致動單元554包括第二殼體562。支撐結構550包括配合部分550a(突出部分),用以嚙合第二殼體562。支撐結構550包括第一殼體560的配合部分550a將被支撐於內之凹陷550b。凹陷550b被形成於第二殼體562上。支撐結構550將無線通訊單元556可卸除地支撐於前撥鏈器540(自行車電組件)。
在此,在此實施例中,前撥鏈器540等同於以上所討論的前撥鏈器440,除了電致動單元554設有電纜線555,且無線通訊單元556設有以可卸除及可再附接 的方式與電纜線555的電連接件555a配合之電連接件557。
密封件572被提供於第二殼體562上、在凹陷550b中,以保護電連接件555a與電連接件557之間的電連接免於污染。密封件572被建構成在第一殼體560被附接至第二殼體562的狀態下圍繞電連接件555a及電連接件557的第一及第二電接點。
現在參照圖24及圖25,現在將討論根據第三實施例的前撥鏈器640。前撥鏈器640能代替前撥鏈器40而被安裝至自行車車架12,以便由第一電組件操作裝置46及第二電組件操作裝置48中的一個或兩個所操作。基本地,前撥鏈器640(自行車電組件)包含支撐結構650、可移動構件652(亦即,鏈條導件)、電致動單元654及無線通訊單元656。在此,前撥鏈器640(自行車電組件)另包含底座構件658,其被建構成將電致動單元654安裝至自行車車架12。替代地,電致動單元654能被直接地安裝至自行車車架12。又,可移動構件652包括鏈條導件652a,其被操作性地耦接至電致動單元654,以類似於以上所討論的第一實施例而將鏈條導件652a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移動。
在前撥鏈器640中,支撐結構650由電致動單元654所部分地界定及由無線通訊單元656所部分地界定。特別地,無線通訊單元656包括第一殼體660。電致動單元654包括第二殼體662。支撐結構650包括配合部 分650a(突出部分),用以嚙合第二殼體662。支撐結構650包括被形成於電致動單元654的第二殼體662內之第二空間650b,用以接收第一殼體660的配合部分650a。第一殼體660被建構成被插入至第二空間650b中。支撐結構650將無線通訊單元656可卸除地支撐於前撥鏈器640(自行車電組件)。在此實施例中,第一殼體660能被省略,且第二殼體662作為一體構件而能為無線通訊單元656的容納無線通訊構件666的第一殼體。
無線通訊單元656包括複數個第一電接點664,其被設置於第一殼體660上。電致動單元654包括複數個第二電接點670,其被設置於第二空間650b的內部。第二電接點670被建構成在第一殼體660被設置於第二空間650b中的狀態下電接觸第一電接點664。
第二殼體662包括遮覆件671,其被建構成關閉第二空間650b的開口650c。在此,遮覆件671在關閉位置與開啟位置之間被鉸接地安裝至第二殼體662。遮覆件671設有嚙合第二殼體662的掣扣之閂扣,以致遮覆件671藉由扣合連接而被固持於關閉位置。電致動單元654包括密封件672,其被建構成在遮覆件671關閉開口650c的狀態下密封第二殼體662的環繞開口650c處與遮覆件671之間的介面。
因此,遮覆件671被建構成當無線通訊單元656的第一電接點664被從第二電接點670卸除時,遮覆被設置於第二殼體662上第二電接點670。以此方式,遮 覆件671在無線通訊單元656未被使用的情況下(亦即,當電接線通訊系統被使用時)保護第二電接點670。
現在參照圖26,現在將討論根據第四實施例的前撥鏈器740。前撥鏈器740能代替前撥鏈器40而被安裝至自行車車架12,以便由第一電組件操作裝置46及第二電組件操作裝置48中的一個或兩個所操作。在此,前撥鏈器740(自行車電組件)包含電力供應單元738及電力供應支架739。在前撥鏈器740中,支撐結構750由電力供應單元738及電力供應支架739所界定。因此,在前撥鏈器740中,當前撥鏈器740被安裝至自行車車架12時,電力並非由電力供應單元38所供應。
基本地;前撥鏈器740(自行車電組件)包含可移動構件752、電致動單元754及無線通訊單元756。在此,前撥鏈器740(自行車電組件)另包含底座構件758,其被建構成將電致動單元754安裝至自行車車架12。替代地,電致動單元754能被直接地安裝至自行車車架12。又,可移動構件752包括鏈條導件752a,其被操作性地耦接至電致動單元754,以類似於以上所討論的第一實施例而將鏈條導件752a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移動。支撐結構750(亦即,電力供應單元738及電力供應支架739)將無線通訊單元756支撐於自行車車架12。
在前撥鏈器740中,無線通訊單元756包括第一殼體760,用以容納無線通訊構件766。電致動單元754包括第二殼體762。無線通訊單元756類似於以上所 討論的無線通訊單元56之處在於無線通訊單元756插接至電力供應單元738的凹陷中,以電連接至電致動單元754。第一殼體760及電力供應單元738類似於第一實施例而具有扣合連接,以將第一殼體760保持於電力供應單元738的凹陷中。以此方式,第一殼體760被建構成被可卸除地支撐於電力供應單元738中。
如上所提及,無線通訊單元756類似於以上所討論的無線通訊單元56,且因此,無線通訊單元756包括無線通訊構件766及第一電接點(未示出)。由於無線通訊單元756由電力供應單元738所支撐,電力供應單元738被建構成容納無線通訊構件766。在此實施例中,第一殼體760能被省略,且電力供應支架的殼體作為一體構件而能為無線通訊單元756的第一殼體,其能容納無線通訊構件66。
電力供應單元738被建構成經由電纜線PLC1而將電力供應至電致動單元754。電纜線PLC1亦使用電力線通訊而將控制訊號從無線通訊單元756提供至電致動單元754。電力供應支架739被建構成將電力供應單元738安裝至前撥鏈器740(自行車電組件)。電力供應支架739作為此實施例中的支撐結構亦被建構成將無線通訊單元756支撐於前撥鏈器740(自行車電組件)。換言之,電力供應支架739構成此實施例中的支撐結構750。前撥鏈器740基本地等同於前撥鏈器40,除了現在由電池支架739所支撐無線通訊單元756,且電致動單元754 用的電力及控制訊號使用電力線通訊而經由電纜線PLC1被供應。
前撥鏈器740(自行車電組件)另包含緊固件F,其被建構成將底座構件758固定至自行車車架12。電力供應支架739包括安裝部分739a,其被建構成藉由緊固件F而被安裝到自行車車架12。因此,電力供應支架739與底座構件758一起藉由緊固件F而被固定至自行車車架12。
電致動單元754包括至少一個電埠776,其被設置於第二殼體762處。電力供應單元738包括電埠及電纜線中的至少一個(亦即,電埠777)。電纜線PLC1的一端被插接至電致動單元754的電埠776中,而電纜線PLC1的另一端被插接至電力供應單元738的電埠777中。電纜線PLC1經由電埠777而接收來自電力供應單元738的電力、以及來自無線通訊單元756的資料(控制訊號)兩者。替代地,電纜線PLC1的一端或兩端能在電力供應單元738與電致動單元754之間被不可卸除地連接。
現在參照圖27,現在將討論根據第四實施例的前撥鏈器840。前撥鏈器840能代替前撥鏈器40而被安裝至自行車車架12,以便由第一電組件操作裝置46及第二電組件操作裝置48中的一個或兩個所操作。在此,前撥鏈器840(自行車電組件)包含電力供應單元838及電力供應支架839。因此,在前撥鏈器840中,當前撥鏈器840被安裝至自行車車架12時,電力並非由電力供應 單元38所供應。
基本地,前撥鏈器840(自行車電組件)包含可移動構件852、電致動單元854及無線通訊單元856。在此,前撥鏈器840(自行車電組件)另包含底座構件858,其被建構成將電致動單元854安裝至自行車車架12。在前撥鏈器840中,底座構件858是鉸接夾件(hinged clamp),其附接至自行車車架12的座管。又,可移動構件852包括鏈條導件852a,其被操作性地耦接至電致動單元854,以類似於以上所討論的第一實施例而將鏈條導件852a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移動。
在前撥鏈器840中,支撐結構850由電力供應支架839所界定。在此,無線通訊單元856包括第一殼體860,用以容納無線通訊構件866。電致動單元854包括第二殼體862。無線通訊單元856類似於以上所討論的無線通訊單元56之處在於無線通訊單元856插接至電力供應支架839的凹陷中,以電連接至電致動單元854。無線通訊單元856的第一殼體860及電力供應支架839的凹陷類似於第一實施例而具有扣合連接,以將第一殼體860保持於電力供應支架839的凹陷中。以此方式,第一殼體860被建構成被可卸除地支撐於電力供應支架839。替代地,無線通訊構件866被不可卸除地容納於被視為是無線通訊單元856的第一殼體之電力供應支架內。
如上所提及,無線通訊單元856類似於以上所討論的無線通訊單元56,且因而包括無線通訊構件866 及第一電接點(未示出)。由於無線通訊單元856由電力供應支架839的殼體所支撐,電力供應支架839被建構成容納無線通訊構件866。
電力供應單元838被建構成經由電纜線PLC1而將電力供應至電致動單元854。電纜線PLC1亦使用電力線通訊而將控制訊號從無線通訊單元856提供至電致動單元854。電力供應支架839被建構成將電力供應單元838安裝至前撥鏈器840(自行車電組件)。電力供應支架839作為此實施例中的支撐結構亦被建構成將無線通訊單元856支撐於前撥鏈器840(自行車電組件)。換言之,電力供應支架839構成此實施例中的支撐結構。前撥鏈器840基本地等同於前撥鏈器40,除了無線通訊單元856現在由電池支架839所支撐,且電致動單元854用的電力及控制訊號使用電力線通訊而經由電纜線PLC1被供應。
電力供應支架839包括一對第三接點865。電力供應單元838包括一對第四接點867,其被建構成在電力供應單元838被安裝至電力供應支架839的狀態下電接觸第三接點865。
電致動單元854包括至少一個電埠876,其被設置於第二殼體862處。電力供應單元838包括電埠及電纜線中的至少一個(亦即,電埠877)。電纜線PLC1的一端被插接至電致動單元854的電埠876中,而電纜線PLC1的另一端被插接至電力供應單元838的電埠877 中。電纜線PLC1經由電埠877而接收來自電力供應單元838的電力、以及來自無線通訊單元856的資料(控制訊號)兩者。替代地,電纜線PLC1的一端或兩端能在電力供應單元838與電致動單元854之間被不可卸除地連接。如果有需要及/或想要的話,一個至四個實施例中的全部特徵能被合併。
現在參照圖1、圖2、圖28及圖29,現在將討論根據第一實施例的後撥鏈器42。如圖1中所見,後撥鏈器42被安裝至後搖臂16。在此,雖然自行車碼表44被設定至變速模式,第一電組件操作裝置46及第二電組件操作裝置48中的一者或兩者基於自行車碼表44的記憶體中所儲存的變速程式能被使用來控制後撥鏈器42。
基本地,後撥鏈器42(自行車電組件)包含支撐結構950、可移動構件952、電致動單元954及無線通訊單元956。在此,後撥鏈器42(自行車電組件)另包含底座構件958,其被建構成將電致動單元954安裝至自行車車架12。又,可移動構件952包括鏈條導件952a,其被操作性地耦接至電致動單元954,以將鏈條導件952a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移動。
在此,電致動單元954及無線通訊單元956使用與前撥鏈器440所使用者相同的扣合連接而一起被可卸除地耦接。事實上,無線通訊單元956等同於以上所討論無線通訊單元456。因此,無線通訊單元456及956是可互換的。無線通訊單元956被建構成被可卸除地支撐於 與後撥鏈器42(自行車電組件)不同的額外自行車電組件(例如,前撥鏈器440)。同樣地,無線通訊單元456被建構成被可卸除地支撐於與前撥鏈器440(自行車電組件)不同的額外自行車電組件(例如,後撥鏈器42)。
電致動單元954與以上所述的電致動單元54相同,除了電致動單元954適用於後撥鏈器42的組態。關於電致動單元954及無線通訊單元956,鑒於後撥鏈器42與前撥鏈器440之間構造上的類似性,後撥鏈器42的電致動單元954及無線通訊單元956將不會被更詳細地討論或繪示。
現在參照圖30及圖31,現在將討論根據後撥鏈器42的變型之後撥鏈器42'。基本地,後撥鏈器42'(自行車電組件)包含支撐結構950'、可移動構件952'、電致動單元954'及無線通訊單元956'。在此,後撥鏈器42'(自行車電組件)另包含底座構件958',其被建構成將電致動單元954'安裝至自行車車架12。又,可移動構件952'包括鏈條導件952a',其被操作性地耦接至電致動單元954',以將鏈條導件952a'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移動。
在此,電致動單元954'及無線通訊單元956'使用鉸接的遮覆件971'而一起被可卸除地耦接。在此,鉸接的遮覆件971'在關閉位置與開啟位置之間被鉸接地安裝至第二殼體962'。鉸接的遮覆件971'設有閂扣,其嚙合第二殼體962'的掣扣,以致鉸接的遮覆件971'藉由扣合連接 而被固持於關閉位置。後撥鏈器42'使用如同與前撥鏈器640所使用者之鉸接的遮覆件971'。事實上,無線通訊單元956'等同於以上所討論無線通訊單元656。因此,無線通訊單元656及956'是可互換的。無線通訊單元956'被建構成被可卸除地支撐於與後撥鏈器42'(自行車電組件)不同的額外自行車電組件(例如,前撥鏈器640)。同樣地,無線通訊單元656'被建構成被可卸除地支撐於與前撥鏈器640(自行車電組件)不同的額外自行車電組件(例如,後撥鏈器42')。
電致動單元954'與以上所述的電致動單元54相同,除了電致動單元954'適用於後撥鏈器42'的組態。關於電致動單元954'及無線通訊單元956',鑒於後撥鏈器42'與前撥鏈器640之間構造上的類似性,後撥鏈器42'的電致動單元954'及無線通訊單元956'將不會被更詳細地討論或繪示。
現在參照圖1、圖32及圖33,現在將討論根據第一實施例的可調整座桿20。如圖1中所見,可調整座桿20被安裝至主車架12的座管。在此,雖然自行車碼表44被設定至座桿調整模式,第一電組件操作裝置46及第二電組件操作裝置48中的一個或兩個能被使用來基於自行車碼表44的記憶體中所儲存的變速程式而控制可調整座桿20。
基本地,可調整座桿20(自行車電組件)包含支撐構件1050、可移動構件1052(例如,閥)、電致 動單元1054及無線通訊單元1056。在此,可調整座桿20(自行車電組件)另包含底座構件1058,其被建構成將電致動單元1054安裝至自行車車架12。
在可調整座桿20中,支撐結構1050由電致動單元1054所部分地界定及由無線通訊單元1056所部分地界定。特別地,無線通訊單元1056以與無線通訊單元456相同的方式包括形成支撐結構1050的第一部分之第一殼體1060,且電致動單元1054以與無線通訊單元462相同的方式包括第二殼體1062。
在此,電致動單元1054及無線通訊單元1056使用與前撥鏈器440所使用者相同的扣合連接而一起被可卸除地耦接。事實上,無線通訊單元1056等同於以上所討論無線通訊單元456及956。因此,無線通訊單元456、956及1056是可互換的。
現在參照圖34及圖35,現在將討論根據可調整座桿20的變型的可調整座桿20'。基本地,可調整座桿20'(自行車電組件)包含支撐構件1050'、可移動構件1052'(例如,閥)、電致動單元1054'及無線通訊單元1056'。在此,可調整座桿20'(自行車電組件)另包含底座構件1058',其被建構成將電致動單元1054'安裝至自行車車架12。
在可調整座桿20中,支撐結構1050'由電致動單元1054'所部分地界定及由無線通訊單元1056'所部分地界定。特別地,無線通訊單元1056'以與無線通訊單元 656相同的方式包括形成支撐結構1050'的第一部分之第一殼體1060',且電致動單元1054'以與無線通訊單元662'相同的方式包括第二殼體1062'。
在此,電致動單元1054'及無線通訊單元1056'使用鉸接的遮覆件1071'而一起被可卸除地耦接。在此,鉸接的遮覆件1071'在關閉位置與開啟位置之間被鉸接地安裝至第二殼體1062'。鉸接的遮覆件1071'設有閂扣,其嚙合第二殼體1062'的掣扣,以致鉸接的遮覆件1071'藉由扣合連接而被固持於關閉位置。後撥鏈器42'使用如同與前撥鏈器640所使用者之鉸接的遮覆件1071'。事實上,無線通訊單元1056'等同於以上所討論無線通訊單元656及956'。因此,無線通訊單元656、956'及1056'是可互換的。
現在參照圖1、圖36及圖37,現在將討論根據第一實施例的後避震器18。如圖1中所見,後避震器18被安裝於主車架12與後搖臂16之間。在此,雖然自行車碼表44被設定至懸吊調整模式,第一電組件操作裝置46及第二電組件操作裝置48中的一者或兩者基於自行車碼表44的記憶體中所儲存的變速程式能被使用來控制後避震器18。
基本地,後避震器18(自行車電組件)包括支撐構件1150、可移動構件1152(例如,閥)、電致動單元1154及無線通訊單元1156。在此,後避震器18(自行車電組件)另包含底座構件1158,其被建構成將電致 動單元1154安裝至自行車車架12。
在後避震器18中,支撐結構1150由電致動單元1154所部分地界定及由無線通訊單元1156所部分地界定。特別地,無線通訊單元1156以與無線通訊單元456相同的方式包括形成支撐結構1150的第一部分之第一殼體1160,且電致動單元1154以與無線通訊單元462相同的方式包括第二殼體1162。
在此,電致動單元1154及無線通訊單元1156使用與前撥鏈器440所使用者相同的扣合連接而一起被可卸除地耦接。事實上,無線通訊單元1156等同於以上所討論無線通訊單元456、956及1056。因此,無線通訊單元456、956、1056及1156是可互換的。
現在參照圖38及圖39,現在將討論根據後避震器18的變型的後避震器18'。基本地,後避震器18'(自行車電組件)包含支撐構件1150'、可移動構件1152'(例如,閥)、電致動單元1154'及無線通訊單元1156'。在此,後避震器18'(自行車電組件)另包含底座構件1158',其被建構成將電致動單元1154'安裝至自行車車架12。
在後避震器18中,支撐結構1150'由電致動單元1154'所部分地界定及由無線通訊單元1156'所部分地界定。特別地,無線通訊單元1156'以與無線通訊單元656相同的方式包括形成支撐結構1150'的第一部分之第一殼體1160',且電致動單元1154'以與無線通訊單元662' 相同的方式包括第二殼體1162。
在此,電致動單元1154'及無線通訊單元1156'使用鉸接的遮覆件1171'而一起被可卸除地耦接。在此,鉸接的遮覆件1171'在關閉位置與開啟位置之間被鉸接地安裝至第二殼體1162'。鉸接的遮覆件1171'設有閂扣,其嚙合第二殼體1162'的掣扣,以致鉸接的遮覆件1171'藉由扣合連接而被固持於關閉位置。後撥鏈器42'使用如同與前撥鏈器640所使用者之鉸接的遮覆件1071'。事實上,無線通訊單元1056'等同於以上所討論無線通訊單元656、956'及1156'。因此,無線通訊單元656、956'、1056'及1156'是可互換的。
現在參照圖40至49,現在將討論根據另一實施例的前撥鏈器1240。前撥鏈器1240能代替前撥鏈器40而被安裝至自行車車架12,以便由第一電組件操作裝置46及第二電組件操作裝置48中的一個或兩個所操作。前撥鏈器1240能無線地或使用電力線通訊來接收來自第一電組件操作裝置46及第二電組件操作裝置48中的一者或兩者的控制訊號。前撥鏈器1240的基本操作等同於前撥鏈器40。
前撥鏈器1240實質地等同於前撥鏈器40,除了電力供應連接已被修改,且無線通訊單元安裝結構已被修改。鑒於前撥鏈器40及1240之間的類似性,實質等同於或等同於前撥鏈器40的對應結構之前撥鏈器1240的結構為了簡潔起見在此將不會被討論。
基本地,前撥鏈器1240(自行車電組件)包含支撐結構1250、可移動構件1252、電致動單元1254及無線通訊單元1256。可移動構件1252被操作性地耦接至電致動單元1254,以藉由連桿組1257而將可移動構件1252在第一(縮回)位置與第二(延伸)位置移動。在此,前撥鏈器1240(自行車電組件)另包含底座構件1258,其被建構成相對於自行車車架12支撐電致動單元1254。替代地,電致動單元1254能被直接地安裝至自行車車架12。又,可移動構件1252包括鏈條導件1252a,以類似於以上所討論的第一實施例將鏈條導件1252a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移動。因此,底座構件1258亦被建構成相對於自行車車架12支撐鏈條導件1252a。
在此實施例中,如圖40至圖42中所繪示。電纜線(電力供應線)PLC被直接地連接至(亦即,被插接入)電致動單元1254(參圖42)、或是被直接地連接至(亦即,被插接入)無線通訊單元1256(參圖40)。特別地,電纜線(電力供應線)PLC具有第一端,其被可卸除地連接至電致動單元1254,用以供應來自電力供應單元(例如,圖1的電力供應單元38)的電力。類似於第一實施例,電纜線PLC具有第二端,其被可卸除地連接至佈線接線件(未示出),用以經由電力線通訊而接收電力及/或控制訊號。當無線通訊單元1256被安裝於前撥鏈器1240上及無線地接收來自第一電組件操作裝置46及第二電組件操作裝置48中的一者或兩者的控制訊號時, 電纜線PLC能被使用來僅將電力供應至電致動單元1254。然而,當無線通訊單元1256未被安裝或未被使用時,電纜線PLC能被使用來使用電力線通訊而將控制訊號從第一電組件操作裝置46及第二電組件操作裝置48中的一者或兩者傳輸至電致動單元1254。然而,即便當無線通訊單元1256被安裝於前撥鏈器1240上時,電纜線PLC能被使用來將電力供應至電致動單元1254,及傳輸來自第一電組件操作裝置46及第二電組件操作裝置48中的一者或兩者的控制訊號。在這樣的案例中,無線通訊單元1256能被使用於與像是智慧型手機或個人電腦的其他裝置之無線通訊,用以例如更新被設置於自行車電組件的至少一個中的記憶體中所儲存的韌體。
在前撥鏈器1240中,支撐結構1250由電致動單元1254所部分地界定及由無線通訊單元1256所部分地界定。特別地,無線通訊單元1256包括第一殼體1260。電致動單元1254包括第二殼體1262。第二殼體1262與第一殼體1260不同(亦即,第一殼體1260及第二殼體62為分開且相異的構件)。支撐結構1250被設置於第一殼體1260及第二殼體1262中的至少一個上。在此,支撐結構1250包括配合部分1250a(突出部分),用以嚙合第二殼體1262。支撐結構1250包括由電致動單元1254的第二殼體1262所形成的第一空間1250b,第一殼體1260的配合部分1250a將被支撐於第一空間1250b內。
現在參照圖45至圖49,無線通訊單元1256包括電連接件1264,其被建構成被插接至電致動單元1254的第二殼體1262中。在此,電連接件1264是像是SD50公電連接件的電公插頭連接件。無線通訊單元1256另包括無線通訊構件1266,其被容納於第一殼體1260內。電連接件1264被電連接至無線通訊構件1266。無線通訊構件1266包括上面印有雙向無線通訊電路的印刷電路板。較佳地,無線通訊構件1266的印刷電路板包括天線,用以傳輸及接收無線訊號。
如圖46及圖47中所見,無線通訊單元1256包括至少一個電埠1268,其被建構成被連接至電纜線PLC(參圖42)。在此,電埠1268是像是SD50母電插座之電母電插座或埠。以此方式,無線通訊單元1256能接收來自電力供應單元(例如,圖1的電力供應單元38)的電力。
如圖42至圖44中所見,電致動單元1254包括至少一個電埠1270,其被建構成被連接至無線通訊單元1256的電連接件1264。電埠1270被建構成在第一殼體1260被設置於第一空間1250b中的情形下與電連接件1264電連接。在此,電埠1270是像是SD50母電插座之電母電插座或埠。因此,在此實施例中,電連接件1264與電埠1270配合,以建立電致動單元1254與無線通訊單元1256之間的電連接。又,電致動單元1254與無線通訊單元1256之間的此配合連接將無線通訊單元保持於電致動單元1254上。
電致動單元1254的至少一個電埠1270被建構成在將無線通訊單元1256的電連接件1264與電致動單元1254的至少一個電埠1270斷開時被選擇性地連接至電纜線PLC。
如圖40、圖42及圖46中所見,無線通訊單元1256電連接件1264被建構成在第一連接方向D1上被連接至電致動單元1254的電埠1270,且無線通訊單元1256的電埠1268被建構成在第一連接方向D1不同的第二連接方向D2上被連接至電纜線PLC。在繪示的實施例中,第一連接方向D1與第二連接方向D2垂直。電致動單元1254的至少一個電埠及無線通訊單元1256的至少一個電埠1268具有相同的電連接器配合結構。以此方式,電纜線PLC能被選擇性地插接至電致動單元1254的電埠中、或無線通訊單元1256的電埠1268中。雖然在此繪示的實施例中,電纜線PLC被插接至無線通訊單元1256的電埠1268中,從此揭示將會明瞭的是,電纜線PLC能在無線通訊單元1256的第一殼體1260中被直接地接線至無線通訊構件1266。換言之,無線通訊單元1256包括電埠及電纜線中的至少一個,其被設置於第一殼體1260處。在此,在此繪示實施例中,無線通訊單元1256包括蓋件1271,其被可移除地耦接至第一殼體1260,用以選擇性地遮蓋被設置於第一殼體1260處的至少一個電埠1268(亦即,SD50母電插座)。以此方式,SD50母電插座在電纜線PLC未被插接至電埠1268中時能被 遮蓋以供防水及防塵。
如圖44中所見,電致動單元1254包括電致動器1280及齒輪減速單元1282,其被容納於第二殼體1262內。電致動器1280具有輸出軸OS,其在自行車的電動前撥鏈器1240被安裝於該自行車的狀態下係向下延伸。電致動器1280被電連接至印刷電路板(未示出),其具有與第一實施例的印刷電路板74相同的功能。在前撥鏈器1240中,電致動器1280是可逆轉的電馬達。電致動器1280被建構成以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的方式致動可移動構件1252。位置感測器(未示出)被提供於齒輪減速單元1282,用以偵測由齒輪減速單元1282所輸出的旋轉運動量。電致動單元1254的印刷電路板設有用於控制電致動器1280之致動器驅動器(未示出)、及用於判定由齒輪減速單元1282所輸出的旋轉運動量之位置偵測電路。位置感測器、致動器(馬達)驅動器為自行車領域中所熟知,因此在此將不會討論它們。
現在參照圖50至圖56,現在將討論根據另一實施例的後撥鏈器1342。後撥鏈器1342能代替後撥鏈器42而被安裝至自行車車架12,以便由第一電組件操作裝置46及第二電組件操作裝置48中的一個或兩個所操作。後撥鏈器1342能無線地或使用電力線通訊來接收來自第一電組件操作裝置46及第二電組件操作裝置48中的一者或兩者的控制訊號。後撥鏈器1342的基本操作等同於後撥鏈器42。
後撥鏈器1342實質地等同於後撥鏈器42,除了電力供應連接已被修改,且無線通訊單元安裝結構已被修改。鑒於後撥鏈器42及1342之間的類似性,實質等同於或等同於後撥鏈器42的對應結構之後撥鏈器1342的結構為了簡潔起見在此將不會被討論。
基本地,後撥鏈器1342(自行車電組件)包含支撐結構1350、可移動構件1352、電致動單元1354及無線通訊單元1356。可移動構件1352被操作性地耦接至電致動單元1354,以藉由連桿組1257而將可移動構件1352在第一(縮回)位置與第二(延伸)位置移動。在此,後撥鏈器1342(自行車電組件)另包含底座構件1358,其被建構成相對於自行車車架12支撐電致動單元1354。又,可移動構件1352包括鏈條導件1352a,以類似於以上所討論的後撥鏈器42將鏈條導件1352a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移動。因此,底座構件1358亦被建構成相對於自行車車架12支撐鏈條導件1352a。
在此實施例中,類似於前撥鏈器1240,電纜線(電力供應線)PLC能被直接地連接至(亦即,被插接入)電致動單元1354、或是被直接地連接至(亦即,被插接入)無線通訊單元1356(參圖50)。特別地,電纜線(電力供應線)PLC具有第一端,其被可卸除地連接至電致動單元1354,用以供應來自電力供應單元(例如,圖1的電力供應單元38)的電力。類似於後撥鏈器42,電纜線PLC具有第二端,其被可卸除地連接至佈線接線件(未示出),用以經由電力線通訊而接收電力及/或控 制訊號。當無線通訊單元1356被安裝於後撥鏈器1342上及無線地接收來自第一電組件操作裝置46及第二電組件操作裝置48中的一者或兩者的控制訊號時,電纜線PLC能被使用來僅將電力供應至電致動單元1354。然而,當無線通訊單元1356未被安裝或未被使用時,電纜線PLC能被使用來使用電力線通訊而將控制訊號從第一電組件操作裝置46及第二電組件操作裝置48中的一者或兩者傳輸至電致動單元1354。然而,即便當無線通訊單元1356被安裝於後撥鏈器1342上時,電纜線PLC能被使用來將電力供應至電致動單元1354,及傳輸來自第一電組件操作裝置46及第二電組件操作裝置48中的一者或兩者的控制訊號。在這樣的案例中,無線通訊單元1356能被使用於與像是智慧型手機或個入電腦的其他裝置之無線通訊,用以例如更新被設置於自行車電組件的至少一個中的記憶體中所儲存的韌體。
在後撥鏈器1342中,支撐結構1350由電致動單元1354所部分地界定及由無線通訊單元1356所部分地界定。特別地,無線通訊單元1356包括第一殼體1360。電致動單元1354包括第二殼體1362。在此,支撐結構1350包括配合部分1350a(突出部分),用以嚙合第二殼體1362。支撐結構1350包括由電致動單元1354的第二殼體1362所形成的第一空間1350b,第一殼體1360的配合部分1350a將被支撐於第一空間1350b內。第一殼體1360另包括撓性鈎件(resilient hook)1363, 其協助將第一殼體1360支撐及保持於第二殼體1362上。因此,撓性鈎件1363是支撐結構1350的一部分。在此,撓性鈎件1363在配合部分1350a(突出部分)插入至第二殼體1362的第一空間1350b之期間經由扣合而嚙合第二殼體1362的邊緣或凹口。
現在參照圖53至圖56,無線通訊單元1356包括電連接件1364,其被建構成被插接至電致動單元1354的第二殼體1362中。在此,電連接件1364是像是SD50公電連接件的電公插頭連接件。類似於以上所討論的無線通訊單元1256,無線通訊單元1356另包括無線通訊構件,其被容納於第一殼體1360內。電連接件1364被電連接至無線通訊構件。無線通訊構件包括上面印有雙向無線通訊電路的印刷電路板。較佳地,無線通訊構件的印刷電路板包括天線,用以傳輸及接收無線訊號。
如圖56中所見,無線通訊單元1356包括至少一個電埠1368,其被建構成被連接至電纜線PLC(參圖42)。在此,電埠1368是像是SD50母電插座之電母電插座或埠。以此方式,無線通訊單元1356能接收來自電力供應單元(例如,圖1的電力供應單元38)的電力。
如圖42至圖44中所見,電致動單元1354包括至少一個電埠1370,其被建構成被連接至無線通訊單元1356的電連接件1364。電埠1370被建構成在第一殼體1360被設置於第一空間1350b中的情形下與電連接件 1364電連接。在此,電埠1370是像是SD50母電插座之電母電插座或埠。因此,在此實施例中,電連接件1364與電埠1370配合,以建立電致動單元1354與無線通訊單元1356之間的電連接。又,電致動單元1354與無線通訊單元1356之間的此配合連接將無線通訊單元保持於電致動單元1354上。
電致動單元1354的至少一個電埠1370被建構成在將無線通訊單元1356的電連接件1364與電致動單元1354的至少一個電埠1370斷開時被選擇性地連接至電纜線PLC。以此方式,電纜線PLC能被選擇性地插接至電致動單元1354的電埠、或無線通訊單元1356的電埠1368中。雖然在此繪示的實施例中,電纜線PLC被插接至無線通訊單元1356的電埠1368中,從此揭示將會明瞭的是,電纜線PLC能在無線通訊單元1356的第一殼體1360中被直接地接線至無線通訊構件1366。換言之,無線通訊單元1356包括電埠及電纜線中的至少一個,其被設置於第一殼體1360處。
雖然僅選擇的實施例對於前撥鏈器、後撥鏈器、可調整座桿及自行車懸吊裝置被繪示,從此揭示將會明瞭的是,繪示的實施例的每一者的特徵及繪示的變型能適用於前撥鏈器、後撥鏈器、可調整座桿及自行車懸吊裝置的每一者。又,雖然前懸吊叉的描繪未顯示具有本發明的可卸除的無線通訊單元,從此揭示將會明瞭的是,所示的繪示的實施例的每一者的特徵及繪示的變型能適用於前 懸吊叉。
在此所使用的用語“無線通訊單元”包括收發器或傳輸器-接收器,且設想為能夠傳輸及接收無線訊號的任一裝置或數裝置(分開或組合),無線訊號包括關於所控制的組件的一些功能之變速訊號或控制、指令或其他訊號或韌體。
在了解本發明的範疇時,在此所使用的用語“包含”及其衍伸字旨在作為界定所述特徵、元件、組件、群組、整體、及/或步驟的出現之開放式用語,但不排除其他未陳述的特徵、元件、組件、群組、整體、及/或步驟。上述者亦應用於具有類似意義的字,像是用語“包括”、“具有”及它們的衍生字。又,“部件”、“區段”、“部分”、“構件”或“元件”在以單數型被使用時能具有單一個部件或複數個部件的雙重意義,除非另外陳述。
如在此所使用,以下方向性用語“面向車架側”、“非面向車架側”、“向前”、“向後”、“前”、“後”、“上”、“下”、“上方”、“下方”、“向上”、“向下”、“頂”、“底”、“側“、“直立”、“水平”、“垂直”或“橫切”以及其他類似方向性用語是指在直立及騎乘位置且配備有自行車電組件之自行車的那些方向。因此,如所運用來描述自行車控制裝置的這些方向性用語應相對於在水平表面上的直立騎乘位置且配備有自行車控制裝置之自行車來被解釋。用語“左”及“右”被使用來當從自行車的後方觀看而從右側來參照時指示“右”,及當從自行車的後方觀看而從左側來參 照時指示“左”。
又,將了解的是,雖然用語“第一”及“第二”在此可被使用來描述各種不同的組件,這些組件不應由這些用語所限制。這些用語僅被使用來將一組件與另一個區分。因此,例如,以上所討論的第一元件可能被使用來稱為第二元件,且反之亦然,而沒有背離本發明的教示。在此所使用的用語“被附接”及“附接”涵蓋:藉由直接地將元件固定至另一元件而使元件直接地被牢固至另一元件之組態;藉由將元件固定至中間構件然後中間構件被固定至另一元件而使元件間接地被牢固至另一元件之組態;以及一元件與另一元件一體成形(亦即,一元件本質上是另一元件的一部分)之組態。此定義亦應用在類似意義的字上,例如:“被連合”、“被連接”、“被耦接”、“被安裝”、“被黏合”、“被固定”及其衍生字。最後,像是在此所使用的“實質地”、“大約”、“近似地”的程度用語意指所修飾用語的變異量,使得最終結果不會顯著地改變。
雖然僅所選的實施例已被選擇來描繪本發明,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士從此揭示將明白的是,在沒有背離隨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的本發明的範疇的情況下,在此能作成各種不同的改變及修改。例如,除非確切地另外陳述,各種不同的組件的尺寸、形狀、位置或指向能依所需要及/或所想要來改變,只要此等改變不實質地影響它們的意欲功能。除非另外確切地陳述,被顯示為直接連接或彼此接觸的組件能具有被設置在它們之間的中間 結構,只要此等改變不實質地影響它們的意欲功能。一元件的功能能以兩個元件來施行,反之亦然,除非另外確切地陳述。一實施例的結構及功能能在另一實施例中被採用。所有優點不必同時出現在一特定的實施例中。特異於先前技術的每個特徵(單獨或與其他特徵結合)亦應被考量為申請人的進一步發明的分開敘述,包括由這樣特徵所實施的結構性及/或功能性概念。因此,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前述描述僅被提供為繪示說明,且不是為了限制本發明之目的,本發明由隨附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物所界定。
40‧‧‧前撥鏈器
50‧‧‧支撐結構
50a‧‧‧配合部分
50b‧‧‧第一空間
52‧‧‧可移動構件
52a‧‧‧鏈條導件
54‧‧‧電致動單元
56‧‧‧無線通訊單元
57‧‧‧連桿組
58a‧‧‧第二扣合結構
60‧‧‧第一殼體
60a‧‧‧第一扣合結構
62‧‧‧第二殼體
70‧‧‧第二電接點
73‧‧‧電埠
76‧‧‧第一電埠
PLC1‧‧‧電纜線

Claims (13)

  1. 一種自行車的電動前撥鏈器,包含:無線通訊單元,其被建構成無線地接收控制訊號;可移動構件;電致動單元,其被建構成依據該控制訊號移動該可移動構件,該電致動單元包括電致動器及齒輪減速單元,該電致動器具有輸出軸,該輸出軸在該自行車的該電動前撥鏈器被安裝於自行車車架的狀態下係向下延伸而連接該齒輪減速單元;及電力供應單元,其被建構成供應電力至該電致動單元,該電力供應單元係位於該自行車車架上。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的電動前撥鏈器,其中該齒輪減速單元傳輸該電致動器的該輸出軸的旋轉運動至該可移動構件,該電致動器具有殼體,該輸出軸延伸出該殼體,及該齒輪減速單元被建構成相對該殼體在該自行車的該電動前撥鏈器被安裝於該自行車車架的狀態下係向下配置。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的電動前撥鏈器,其中該電致動單元包括印刷電路板,及該電致動器被建構成電連接至該印刷電路板。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自行車的電動前 撥鏈器,其中該印刷電路板的至少一部分被建構成鄰接該電致動器配置。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自行車的電動前撥鏈器,其中該電致動單元包括電埠,其電連接至該印刷電路板,及該電埠被建構成可卸除地連接至電纜線以供電至該電致動單元。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自行車的電動前撥鏈器,其中該電埠的至少一部分,被建構成相對該電致動器向後配置。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自行車的電動前撥鏈器,其中該電埠的至少一部分,被建構成相對該電致動器向下配置。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自行車的電動前撥鏈器,其中該電致動單元被建構成從該電纜線或該無線通訊單元接收控制訊號。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的電動前撥鏈器,其中該無線通訊單元包括無線通訊構件,其包括雙向 無線通訊電路及傳輸及接收無線訊號的天線。
  1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的電動前撥鏈器,其中該無線通訊單元被建構成與智慧型手機及個人電腦的至少一者無線通訊。
  1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的電動前撥鏈器,另包含:支撐結構,其可卸除地支撐該無線通訊單元。
  1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的電動前撥鏈器,另包含:底座構件,其被建構成相對該自行車車架支撐該電致動單元。
  1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自行車的電動前撥鏈器,其中該可移動構件包括鏈條導件且該底座構件被建構成相對該自行車車架支撐該鏈條導件。
TW108109475A 2015-03-06 2016-02-24 自行車電組件 TWI7813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44818 2015-03-06
JP2015044818 2015-03-06
JP2015176946A JP6567928B2 (ja) 2015-03-06 2015-09-08 自転車の電動システム
JP2015-176946 2015-09-08
US14/879,405 US20170101155A1 (en) 2015-10-09 2015-10-09 Bicycle electrical component
US14/879,405 2015-10-09
US15/019,589 US10086907B2 (en) 2015-10-09 2016-02-09 Bicycle electrical component
US15/019,589 2016-02-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38450A TW201938450A (zh) 2019-10-01
TWI781303B true TWI781303B (zh) 2022-10-21

Family

ID=57151919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05454A TWI658965B (zh) 2015-03-06 2016-02-24 自行車電組件
TW108109475A TWI781303B (zh) 2015-03-06 2016-02-24 自行車電組件
TW108109474A TWI732191B (zh) 2015-03-06 2016-02-24 自行車電組件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05454A TWI658965B (zh) 2015-03-06 2016-02-24 自行車電組件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09474A TWI732191B (zh) 2015-03-06 2016-02-24 自行車電組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36327B (zh)
IT (1) ITUA20161321A1 (zh)
TW (3) TWI65896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201600131314A1 (it) * 2016-12-27 2018-06-27 Campagnolo Srl Deragliatore elettronico wireless di bicicletta
US10843757B2 (en) * 2017-03-08 2020-11-24 Shimano Inc. Bicycle electric telescopic apparatus, bicycle power supply system, and bicycle electric component system
US10981625B2 (en) * 2017-10-02 2021-04-20 Sram, Llc Bicycle rear derailleur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420421A (zh) * 2012-10-18 2014-06-01 Sram Llc 前變速器
TWM499365U (zh) * 2014-08-27 2015-04-21 J D Components Co Ltd 自行車之電子變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16008B2 (en) * 2002-04-23 2006-10-03 Shimano, Inc. Electr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a bicycle
JP3645876B2 (ja) * 2002-08-30 2005-05-11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電装品制御装置
JP4065286B2 (ja) * 2005-08-09 2008-03-19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電動ディレーラ
US8655561B2 (en) * 2010-06-23 2014-02-18 Shimano Inc. Bicycle control system having a value generating unit
US10220913B2 (en) * 2011-06-17 2019-03-05 Shimano Inc. Bicycle chain tensioner device
US8979683B2 (en) * 2012-01-31 2015-03-17 Shimano Inc. Bicycle electric actuator unit
US9394030B2 (en) * 2012-09-27 2016-07-19 Sram, Llc Rear derailleur
US10982751B2 (en) * 2013-01-25 2021-04-20 Sram, Llc Control device for bicycle and methods
JP2015027861A (ja) * 2013-07-05 2015-02-12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制御システム
TWM486607U (zh) * 2014-06-16 2014-09-21 Chang-Ying Chuang 自行車變速系統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420421A (zh) * 2012-10-18 2014-06-01 Sram Llc 前變速器
TWM499365U (zh) * 2014-08-27 2015-04-21 J D Components Co Ltd 自行車之電子變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40382A (zh) 2019-10-16
TW201938450A (zh) 2019-10-01
TWI732191B (zh) 2021-07-01
TW201637935A (zh) 2016-11-01
CN105936327A (zh) 2016-09-14
CN105936327B (zh) 2019-03-26
TWI658965B (zh) 2019-05-11
ITUA20161321A1 (it) 2017-09-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86907B2 (en) Bicycle electrical component
US20170101155A1 (en) Bicycle electrical component
US11299239B2 (en) Bicycle electrical rear derailleur
TWI756650B (zh) 自行車後變速器
US9963197B2 (en) Electric bicycle rear derailleur
TWI741194B (zh) 自行車電動元件
CN107364536B (zh) 自行车曲柄组件
TWI699309B (zh) 自行車電組件總成
TWI781303B (zh) 自行車電組件
CN105818921B (zh) 自行车踩踏力检测器
US9191038B2 (en) Wireless bicycle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wireless bicycle communication system
TWI684552B (zh) 電自行車後撥鏈器
US10000253B1 (en) Bicycle crank assembly
TWI810073B (zh) 自行車電組件
US20190092421A1 (en) Controllable cycle suspension
US11981391B2 (en) Operating device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TW202408876A (zh) 自行車電組件
US20230373585A1 (en) Bicycle component, bicycle component assembly and cable connector
TW202413198A (zh) 自行車撥鏈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