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78833B - 聚合物膜及其應用 - Google Patents
聚合物膜及其應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778833B TWI778833B TW110138590A TW110138590A TWI778833B TW I778833 B TWI778833 B TW I778833B TW 110138590 A TW110138590 A TW 110138590A TW 110138590 A TW110138590 A TW 110138590A TW I778833 B TWI778833 B TW I778833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microns
- polymer film
- mol
- value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Materials For Medical Uses (AREA)
- 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聚合物膜及應用該聚合物膜之夾層玻璃。該聚合物膜包含第一層、第二層及第三層,第三層位於第一層與第二層之間,且第三層之二表面分別與第一層與第二層相接觸,第一層未與第三層接觸的表面為第一表面,第二層未與第三層接觸的表面為第二表面,其中第一表面在負荷面積率為10%時的空隙體積值為3立方微米/平方微米至30立方微米/平方微米,第一表面在負荷面積率為80%時的波谷部空隙體積值為小於2立方微米/平方微米,且第一表面的最大波谷深度值對第一層厚度的比值為0.2或更小。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聚合物膜,特別是關於一種在特定之負荷面積率(material ratio)下具有特定之空隙體積(void volume,Vv)值與波谷部空隙體積值(dale void volume,Vvv)以及特定之最大波谷深度值(maximum pit height,Sv)對第一層厚度之比值的聚合物膜。本發明亦關於使用該聚合物膜所製備之夾層玻璃(laminated glass)。
夾層玻璃係一種將聚合物膜夾在二玻璃片中間,藉由熱壓合之方式,使玻璃片與聚合物膜緊密接合而形成之具有複合式結構的玻璃材料。夾層玻璃因具有較佳的耐衝擊性及隔音性,故被廣泛應用於汽車工業與建築工業。
由於夾層玻璃的製備過程涉及玻璃片與聚合物膜之間的熱壓合,為了避免空氣殘留於夾層玻璃之玻璃片與聚合物膜之間,通常係預先於聚合物膜表面上押花以形成紋路(即,設計凹凸結構),俾使空氣在預壓合期間可被順利排出,從而避免夾層玻璃中產生氣泡。
夾層玻璃之聚合物膜可具有多層結構,以提供具有所欲功能之夾層玻璃。例如,可使用具有二外層及一遮音內層的聚合物膜來製備具有隔音功能的夾層玻璃。
在對具有多層膜結構之聚合物膜進行機械押花時,往往會將原僅應形成於外層表面的紋路轉印到聚合物膜中間的功能層(如遮音層)的表面上。在後續進行夾層玻璃的熱壓製程時,該功能層的表面上的紋路將無法被消除,導致夾層玻璃中外觀上存在肉眼可見的細絲狀條紋,從而引起光學變形的視覺缺陷,影響夾層玻璃的可視性。
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聚合物膜,其具有至少三層之結構,且在特定之負荷面積率下具有特定之空隙體積(Vv)值與特定之波谷部空隙體積(Vvv)值,並且具有特定之最大波谷深度(Sv)值對第一層厚度的比值。本發明聚合物膜在與玻璃片進行熱壓合之後不會有空氣殘留於所製得之夾層玻璃中,且不會有邊緣脫膠(delamination of edge)瑕疵,同時夾層玻璃不存在光學變形問題。因此,本發明聚合物膜特別適合應用於功能型隔音夾層玻璃之製備。
本發明之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聚合物膜,其包含第一層、第二層及第三層,第三層位於第一層與第二層之間,且第三層之二表面分別與第一層與第二層相接觸,第一層未與第三層接觸的表面為第一表面,第二層未與第三層接觸的表面為第二表面,其中第一表面在負荷面積率為10%時的空隙體積(Vv)值為3立方微米/平方微米(μm
3/μm
2)至30立方微米/平方微米,第一表面在負荷面積率為80%時的波谷部空隙體積(Vvv)值為小於2立方微米/平方微米,且第一表面的最大波谷深度(Sv)值對第一層厚度的比值為0.2或更小。
於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態樣中,第二表面在負荷面積率為10%時的空隙體積值為3立方微米/平方微米至30立方微米/平方微米,第二表面在負荷面積率為80%時的波谷部空隙體積值為小於2立方微米/平方微米,且第二表面的最大波谷深度值對第二層厚度的比值為0.2或更小。
於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態樣中,第一層及第二層的厚度各自獨立為250微米至450微米。
於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態樣中,第一層的厚度與第二層的厚度相同。
於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態樣中,第三層的厚度為50微米至250微米。
於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態樣中,該聚合物膜包含聚乙烯醇縮醛(polyvinylacetal),且聚乙烯醇縮醛可選自以下群組:聚(乙烯醇縮甲醛)(poly(vinyl formal))、聚(乙烯醇縮乙醛)、聚(乙烯醇縮丁醛)(poly(vinyl butyral))、聚(乙烯醇縮戊醛)、聚(乙烯醇縮己醛)、及其組合。於本發明之較佳實施態樣中,聚乙烯醇縮醛係聚(乙烯醇縮丁醛)。
於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態樣中,第三層包含聚乙烯醇縮醛,且具有-30°C至10°C的玻璃轉移溫度(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Tg),其中該聚乙烯醇縮醛具有52莫耳%至80莫耳%之縮醛度、0.1莫耳%至20莫耳%之乙醯度、及20莫耳%至28莫耳%之羥基含量。
於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態樣中,聚合物膜具有0.1毫米至2.5毫米之總厚度。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夾層玻璃,其包含一第一玻璃片、一第二玻璃片、以及位於該第一玻璃片與第二玻璃片之間之中間膜,該中間膜係由如上述之聚合物膜所提供。
為使本發明之上述目的、技術特徵及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係以部分具體實施態樣進行詳細說明。
以下將具體地描述根據本發明之部分具體實施態樣;惟,本發明尚可以多種不同形式之態樣來實踐,不應將本發明保護範圍限於所述具體實施態樣。
除非另有說明,於本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之「一」、「該」及類似用語應理解為包含單數及複數形式。
除非另有說明,於本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之「第一」、「第二」及類似用語僅係用於區隔所描述之元件或成分,本身並無特殊涵義,且並非用於代表先後順序。
除非另有說明,於本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中,用語「負荷面積率」係依據ISO 25178-2:2012而定義。負荷面積曲線圖為表面高度對其涵蓋之區域面積的函數曲線圖,負荷面積率係指在一指定高度以上的區域面積。
除非另有說明,於本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中,用語「空隙體積(Vv)」係依據ISO 25178-2:2012而定義。空隙體積(Vv)係指在一特定負荷面積率下的每單位面積之空隙的體積。
除非另有說明,於本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中,用語「波谷部空隙體積(Vvv)」係依據ISO 25178-2:2012而定義。波谷部空隙體積(Vvv)係指在一特定負荷面積率下波谷部空間的體積。
除非另有說明,於本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中,用語「最大波谷深度(Sv)」係依據ISO 25178-2:2012而定義。最大波谷深度(Sv)係指在基準面積中波谷深度的最大值。
除非另有說明,於本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中,用語「核心部空隙體積(core void volume,Vvc)」係依據ISO 25178-2:2012而定義。核心部空隙體積(Vvc)係指在一特定負荷面積率下核心部空間的體積。
本發明對照現有技術的功效在於,提供一種至少三層之多層聚合物膜,其在特定之負荷面積率下具有特定之Vv值與特定之Vvv值,且具有特定之Sv值對第一層厚度的比值。該聚合物膜可用於提供一種無氣泡瑕疵、無邊緣脫膠且不存在光學變形問題的夾層玻璃,所述夾層玻璃特別適合作為隔音夾層玻璃。以下就本發明聚合物膜及其相關應用提供詳細說明。
1.
聚合物膜
1.1.
聚合物膜之構成
本發明聚合物膜係包含第一層、第二層及第三層,或本發明聚合物膜係實質上由第一層、第二層及第三層構成,或本發明聚合物膜係由第一層、第二層及第三層構成,其中第三層位於第一層與第二層之間,且第三層之二表面分別與第一層與第二層相接觸。第一層、第二層及第三層各自獨立包含聚乙烯醇縮醛作為必要成分,且第一層、第二層及第三層可各自獨立視需要進一步包含其他選用成分,如塑化劑或其他習知添加劑。於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態樣中,第一層、第二層及第三層各自獨立包含聚乙烯醇縮醛及塑化劑,或者第一層、第二層及第三層各自獨立實質上由聚乙烯醇縮醛及塑化劑構成,或者第一層、第二層及第三層各自獨立由聚乙烯醇縮醛及塑化劑所構成。
第一層、第二層及第三層可各自獨立具有一單層結構或多層堆疊而成之結構。舉例言之,第三層可為一功能性層,其可由一或多個薄膜構成,而可提供一或多種功能,包括隔音功能、隔熱功能、反射功能、抗反射功能、折射功能、抗折射功能、分光功能、及減光功能。於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態樣中,第三層為一具有單層結構的遮音層。
1.1.1.
聚乙烯醇縮醛
可用於本發明聚合物膜之聚乙烯醇縮醛的實例包括但不限於聚(乙烯醇縮甲醛)、聚(乙烯醇縮乙醛)、聚(乙烯醇縮丁醛)、聚(乙烯醇縮戊醛)、及聚(乙烯醇縮己醛)。前述各聚乙烯醇縮醛可單獨使用,亦可混合多種使用。於本發明之較佳實施態樣中,聚乙烯醇縮醛為聚(乙烯醇縮丁醛)。於後附實施例中,聚合物膜係由聚(乙烯醇縮丁醛)與塑化劑所構成。
可用於本發明聚合物膜之聚乙烯醇縮醛的性質並無特殊限制,可視實際需求使用具有合宜物性之聚乙烯醇縮醛,以利於聚合物膜之表面形成押花紋路。於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態樣中,聚合物膜之第一層、第二層及第三層所採用之聚乙烯醇縮醛具有以下物性。
第一層與第二層所包含之聚乙烯醇縮醛的重量平均分子量(Mw)可各自獨立為230,000至280,000,更特定言之為240,000至260,000,第三層所包含之聚乙烯醇縮醛的重量平均分子量(Mw)可為280,000至450,000,更特定言之為320,000至420,000,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於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態樣中,以聚乙烯醇縮醛之羥基、縮醛基、乙醯基的總莫耳數計,第一層與第二層所包含之聚乙烯醇縮醛可各自獨立具有60莫耳%至85莫耳%的縮醛基含量(即,縮醛度),例如60莫耳%、60.5莫耳%、61莫耳%、61.5莫耳%、62莫耳%、62.5莫耳%、63莫耳%、63.5莫耳%、64莫耳%、64.5莫耳%、65莫耳%、65.5莫耳%、66莫耳%、66.5莫耳%、67莫耳%、67.5莫耳%、68莫耳%、68.5莫耳%、69莫耳%、69.5莫耳%、70莫耳%、70.5莫耳%、71莫耳%、71.5莫耳%、72莫耳%、72.5莫耳%、73莫耳%、73.5莫耳%、74莫耳%、74.5莫耳%、75莫耳%、75.5莫耳%、76莫耳%、76.5莫耳%、77莫耳%、77.5莫耳%、78莫耳%、78.5莫耳%、79莫耳%、79.5莫耳%、80莫耳%、80.5莫耳%、81莫耳%、81.5莫耳%、82莫耳%、82.5莫耳%、83莫耳%、83.5莫耳%、84莫耳%、84.5莫耳%、或85莫耳%,或介於由上述任二數值所構成之範圍內的縮醛度。於本發明之較佳實施態樣中,第一層與第二層所包含之聚乙烯醇縮醛各自獨立具有66莫耳%至75莫耳%的縮醛度。
於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態樣中,以聚乙烯醇縮醛之羥基、縮醛基、乙醯基的總莫耳數計,第三層所包含之聚乙烯醇縮醛可具有52莫耳%至80莫耳%之縮醛度,例如52莫耳%、53莫耳%、54莫耳%、55莫耳%、56莫耳%、57莫耳%、58莫耳%、59莫耳%、60莫耳%、61莫耳%、62莫耳%、63莫耳%、64莫耳%、65莫耳%、66莫耳%、67莫耳%、68莫耳%、69莫耳%、70莫耳%、71莫耳%、72莫耳%、73莫耳%、74莫耳%、75莫耳%、76莫耳%、77莫耳%、78莫耳%、79莫耳%、或80莫耳%,或介於由上述任二數值所構成之範圍內的縮醛度。
於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態樣中,以聚乙烯醇縮醛之羥基、縮醛基、乙醯基的總莫耳數計,第一層與第二層所包含之聚乙烯醇縮醛可各自獨立具有0.1莫耳%至10莫耳%的乙醯基含量(即,乙醯度),例如0.1莫耳%、0.15莫耳%、0.2莫耳%、0.25莫耳%、0.3莫耳%、0.35莫耳%、0.4莫耳%、0.45莫耳%、0.5莫耳%、0.55莫耳%、0.6莫耳%、0.65莫耳%、0.7莫耳%、0.75莫耳%、0.8莫耳%、0.85莫耳%、0.9莫耳%、0.95莫耳%、1莫耳%、1.5莫耳%、2莫耳%、2.5莫耳%、3莫耳%、3.5莫耳%、4莫耳%、4.5莫耳%、5莫耳%、5.5莫耳%、6莫耳%、6.5莫耳%、7莫耳%、7.5莫耳%、8莫耳%、8.5莫耳%、9莫耳%、9.5莫耳%、或10莫耳%,或介於由上述任二數值所構成之範圍內的乙醯度。於本發明之較佳實施態樣中,第一層與第二層所包含之聚乙烯醇縮醛各自獨立具有0.1莫耳%至5莫耳%的乙醯度。若聚合物膜之第一層與第二層所包含之聚乙烯醇縮醛的乙醯度低於指定範圍,則聚合物膜相對較硬,不易形成押花紋路。若聚合物膜之第一層與第二層所包含之聚乙烯醇縮醛的乙醯度高於指定範圍,則聚合物膜相對較軟,押花紋路容易過深。
於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態樣中,以聚乙烯醇縮醛之羥基、縮醛基、乙醯基的總莫耳數計,第三層所包含之聚乙烯醇縮醛可具有0.1莫耳%至20莫耳%的乙醯度,例如0.1莫耳%、0.2莫耳%、0.3莫耳%、0.4莫耳%、0.5莫耳%、0.6莫耳%、0.7莫耳%、0.8莫耳%、0.9莫耳%、1莫耳%、2莫耳%、3莫耳%、4莫耳%、5莫耳%、6莫耳%、7莫耳%、8莫耳%、9莫耳%、10莫耳%、11莫耳%、12莫耳%、13莫耳%、14莫耳%、15莫耳%、16莫耳%、17莫耳%、18莫耳%、19莫耳%、或20莫耳%,或介於由上述任二數值所構成之範圍內的乙醯度。
於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態樣中,以聚乙烯醇縮醛之羥基、縮醛基、乙醯基的總莫耳數計,第一層與第二層所包含之聚乙烯醇縮醛可各自獨立具有20莫耳%至32莫耳%的羥基含量,例如20莫耳%、20.5莫耳%、21莫耳%、21.5莫耳%、22莫耳%、22.5莫耳%、23莫耳%、23.5莫耳%、24莫耳%、24.5莫耳%、25莫耳%、25.5莫耳%、26莫耳%、26.5莫耳%、27莫耳%、27.5莫耳%、28莫耳%、28.5莫耳%、29莫耳%、29.5莫耳%、30莫耳%、30.5莫耳%、31莫耳%、31.5莫耳%、或32莫耳%,或介於由上述任二數值所構成之範圍內的羥基含量。於本發明之較佳實施態樣中,第一層與第二層所包含之聚乙烯醇縮醛各自獨立具有25莫耳%至29莫耳%的羥基含量。若聚合物膜的第一層與第二層所包含之聚乙烯醇縮醛的羥基含量高於指定範圍,則聚合物膜相對較硬,不易形成押花紋路。若聚合物膜的第一層與第二層所包含之聚乙烯醇縮醛的羥基含量低於指定範圍,則聚合物膜相對較軟,押花紋路容易過深。
於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態樣中,以聚乙烯醇縮醛之羥基、縮醛基、乙醯基的總莫耳數計,第三層所包含之聚乙烯醇縮醛可具有20莫耳%至28莫耳%的羥基含量,例如20莫耳%、20.5莫耳%、21莫耳%、21.5莫耳%、22莫耳%、22.5莫耳%、23莫耳%、23.5莫耳%、24莫耳%、24.5莫耳%、25莫耳%、25.5莫耳%、26莫耳%、26.5莫耳%、27莫耳%、27.5莫耳%、或28莫耳%,或介於由上述任二數值所構成之範圍內的羥基含量。
1.1.2.
塑化劑
本文中,塑化劑係指可改變熱塑性樹脂的可塑性之化學物質,也可被稱為可塑劑。塑化劑的實例包括但不限於多元酸或多元醇之酯,例如三乙二醇雙(2-乙基己酸酯)(triethylene glycol bis(2-ethylhexanoate))、四乙二醇雙(2-乙基己酸酯)、三乙二醇雙(2-乙基丁酸酯)、四乙二醇雙(2-乙基丁酸酯)、三乙二醇二庚酸酯、四乙二醇二庚酸酯、己二酸二己酯、己二酸二辛酯、環己基己二酸己酯、己二酸二異壬酯、己二酸庚基壬酯、癸二酸二丁酯、己二酸雙[2-(2-丁氧基乙氧基)乙酯]、聚合己二酸酯(polymeric adipate)、二丙二醇二苯甲酸酯、三丙二醇二苯甲酸酯、聚丙二醇二苯甲酸酯、苯甲酸異癸酯、苯甲酸-2-乙基己酯、丙二醇二苯甲酸酯、鄰苯二甲酸二異壬酯、對苯二甲酸二丁氧基乙酯、蓖麻油、蓖麻油酸甲酯、大豆油、環氧化大豆油、及其組合。
塑化劑之用量並無特殊限制,只要可提供所欲之塑化效果即可。一般而言,聚合物膜之第一層與第二層的塑化劑用量可控制在以100重量份之聚乙烯醇縮醛計為30重量份至60重量份,例如30重量份、31重量份、32重量份、33重量份、34重量份、35重量份、36重量份、37重量份、38重量份、39重量份、40重量份、41重量份、42重量份、43重量份、44重量份、45重量份、46重量份、47重量份、48重量份、49重量份、50重量份、51重量份、52重量份、53重量份、54重量份、55重量份、56重量份、57重量份、58重量份、59重量份、或60重量份,或介於由上述任二數值所構成之範圍內。於本發明之較佳實施態樣中,第一層與第二層的塑化劑用量係控制在以100重量份之聚乙烯醇縮醛計為30重量份至50重量份。聚合物膜之第三層的塑化劑用量可控制在以100重量份之聚乙烯醇縮醛計為50重量份至80重量份,例如50重量份、51重量份、52重量份、53重量份、54重量份、55重量份、56重量份、57重量份、58重量份、59重量份、60重量份、61重量份、62重量份、63重量份、64重量份、65重量份、66重量份、67重量份、68重量份、69重量份、70重量份、71重量份、72重量份、73重量份、74重量份、75重量份、76重量份、77重量份、78重量份、79重量份、或80重量份,或介於由上述任二數值所構成之範圍內。
1.1.3.
其他習知添加
劑
習知添加劑可包含任何可適應性改良聚合物膜在製造過程中的可加工性,或賦予聚合物膜特定功能的物質。習知添加劑的實例包括但不限於染料、顏料、穩定劑、抗氧化劑、阻燃劑、紅外線吸收劑、紅外線阻擋劑、紫外線吸收劑、紫外線穩定劑、潤滑劑、分散劑、表面活性劑、螯合劑、耦合劑、黏結劑、及黏著力控制劑。前述各添加劑可單獨使用,亦可混合多種使用。例如,聚合物膜之第一層、第二層及第三層可各自獨立包含染料或顏料以形成有色聚合物膜,或包含紫外線吸收劑或紅外線吸收劑以形成具有抗紫外線功能之聚合物膜或形成具有抗紅外線功能之聚合物膜。
1.2.
聚合物膜之性質
1.2.1.
空隙體積(
Vv
)相關性質
聚合物膜的表面的凹凸結構可透過測量表面形貌(surface morphology)的三維影像來呈現。ISO 25178-2:2012即為一種用於評估表面形貌的測量規範,其中揭示多種與表面形貌相關的參數,包括空隙體積(Vv)、波谷部空隙體積(Vvv)、核心部空隙體積(Vvc)、最大波谷深度(Sv)。Vv定義為在一指定負荷面積率下,單位面積內之空隙體積大小,且可自一區域負荷面積曲線圖計算得到,其中區域負荷面積曲線圖之Y軸表示表面高度,X軸表示負荷面積率,X軸之負荷面積率為0%時,Y軸之表面高度為最大值,X軸之負荷面積率為100%時,Y軸之表面高度為0。舉例而言,負荷面積率為10%時之Vv值係代表,在X軸之負荷面積率為10%所對應之Y軸表面高度處所設之水平割平面(horizontal cutting plane)以下所涵蓋的空隙體積大小。因此,當負荷面積率為0%時,Vv值為最大值,當負荷面積率為100%時,Vv值為0。Vvv值定義為在一指定負荷面積率下,波谷部空間的體積,且可自區域負荷面積曲線圖計算得到。舉例言之,負荷面積率為80%時之Vvv值係代表,在X軸之負荷面積率為80%至100%時,區域負荷面積曲線上方所涵蓋的波谷部空間體積大小。Vvc值定義為在一指定負荷面積率下,核心部空間的體積,且可自區域負荷面積曲線圖計算得到。舉例言之,在10%至80%負荷面積率時的Vvc值係代表,在X軸之負荷面積率為10%至80%時,區域負荷面積曲線上方所涵蓋的核心部空間體積大小。Vvv值與Vvc值之總和即為Vv值。Sv值定義為在一指定的基準面積中波谷深度的最大值,即,最深的波谷的深度值。有關Vv、Vvv、Sv參數之相關說明可參照ISO 25178-2:2012,其全文併於此,以供參考。
在夾層玻璃的製備過程中,為了使空氣順利排出而不殘留於聚合物膜與玻璃片之間,聚合物膜的表面需要形成有紋路(即,特定的凹凸結構)以利排氣。研究發現,當聚合物膜表面的Vv值過小,經過熱壓合製程後夾層玻璃中會有氣泡殘留。另一方面,若聚合物膜表面的Vv值過大,則聚合物膜與玻璃片無法完整地緊密貼合,邊緣容易有脫膠瑕疵,且紋路可能無法順利潰散而無法將氣體全數排出,此亦將導致氣泡殘留。鑑於此,為了使所製得夾層玻璃無氣泡殘留且無邊緣脫膠瑕疵,本發明聚合物膜的第一表面具有在負荷面積率為10%時的Vv值為3立方微米/平方微米至30立方微米/平方微米,例如3立方微米/平方微米、3.5立方微米/平方微米、4立方微米/平方微米、4.5立方微米/平方微米、5立方微米/平方微米、5.5立方微米/平方微米、6立方微米/平方微米、6.5立方微米/平方微米、7立方微米/平方微米、7.5立方微米/平方微米、8立方微米/平方微米、8.5立方微米/平方微米、9立方微米/平方微米、9.5立方微米/平方微米、10立方微米/平方微米、10.5立方微米/平方微米、11立方微米/平方微米、11.5立方微米/平方微米、12立方微米/平方微米、12.5立方微米/平方微米、13立方微米/平方微米、13.5立方微米/平方微米、14立方微米/平方微米、14.5立方微米/平方微米、15立方微米/平方微米、15.5立方微米/平方微米、16立方微米/平方微米、16.5立方微米/平方微米、17立方微米/平方微米、17.5立方微米/平方微米、18立方微米/平方微米、18.5立方微米/平方微米、19立方微米/平方微米、19.5立方微米/平方微米、20立方微米/平方微米、20.5立方微米/平方微米、21立方微米/平方微米、21.5立方微米/平方微米、22立方微米/平方微米、22.5立方微米/平方微米、23立方微米/平方微米、23.5立方微米/平方微米、24立方微米/平方微米、24.5立方微米/平方微米、25立方微米/平方微米、25.5立方微米/平方微米、26立方微米/平方微米、26.5立方微米/平方微米、27立方微米/平方微米、27.5立方微米/平方微米、28立方微米/平方微米、28.5立方微米/平方微米、29立方微米/平方微米、29.5立方微米/平方微米、或30立方微米/平方微米,或介於由上述任二數值所構成之範圍內。
研究亦發現,可藉由控制Vvv值以及Sv值對第一層厚度的比值,來避免在機械押花時將原僅應形成於第一表面的紋路轉印到聚合物膜之中間層(即第三層)的表面上,導致夾層玻璃中外觀上存在肉眼可見的細絲狀條紋,從而引起光學變形的視覺缺陷,影響夾層玻璃的可視性。因此,本發明聚合物膜的第一表面在負荷面積率為80%時的Vvv值為小於2立方微米/平方微米,例如1.95立方微米/平方微米、1.9立方微米/平方微米、1.85立方微米/平方微米、1.8立方微米/平方微米、1.75立方微米/平方微米、1.7立方微米/平方微米、1.65立方微米/平方微米、1.6立方微米/平方微米、1.55立方微米/平方微米、1.5立方微米/平方微米、1.45立方微米/平方微米、1.4立方微米/平方微米、1.35立方微米/平方微米、1.3立方微米/平方微米、1.25立方微米/平方微米、1.2立方微米/平方微米、1.15立方微米/平方微米、1.1立方微米/平方微米、1.05立方微米/平方微米、1.0立方微米/平方微米、0.95立方微米/平方微米、0.9立方微米/平方微米、0.85立方微米/平方微米、0.8立方微米/平方微米、0.75立方微米/平方微米、0.7立方微米/平方微米、0.65立方微米/平方微米、0.6立方微米/平方微米、0.55立方微米/平方微米、0.5立方微米/平方微米、0.45立方微米/平方微米、0.4立方微米/平方微米、0.35立方微米/平方微米、0.3立方微米/平方微米、0.25立方微米/平方微米、0.2立方微米/平方微米、0.15立方微米/平方微米、0.1立方微米/平方微米、或0.05立方微米/平方微米,或介於由上述任二數值所構成之範圍內。本發明聚合物膜的第一表面的Sv值對第一層厚度的比值為0.2或更小,例如0.2、0.19、0.18、0.17、0.16、0.15、0.14、0.13、0.12、0.11、0.1、0.09、0.08、0.07、0.06、0.05、0.04、0.03、0.02、或0.01,或介於由上述任二數值所構成之範圍內。於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態樣中,本發明聚合物膜的第一表面在負荷面積率為80%時的Vvv值為0.2立方微米/平方微米至1.9立方微米/平方微米,且聚合物膜的第一表面的Sv值對第一層厚度的比值為0.05至0.18。於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態樣中,本發明聚合物膜的第一表面在負荷面積率為80%時的Vvv值為0.5立方微米/平方微米至1.9立方微米/平方微米,且聚合物膜的第一表面的Sv值對第一層厚度的比值為0.07至0.18。
於本發明之聚合物膜中,聚合物膜的第一表面的Sv值可視需要調整,只要Sv值對第一層厚度的比值為於指定範圍即可。於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態樣中,聚合物膜的第一表面的Sv值為70微米或更小。於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態樣中,聚合物膜的第一表面的Sv值為10微米至70微米。
於本發明之較佳實施態樣中,聚合物膜的第二表面亦具有上述第一表面之空隙體積(Vv)相關性質,包括第二表面在負荷面積率為10%時的Vv值為3立方微米/平方微米至30立方微米/平方微米,第二表面在負荷面積率為80%時的Vvv值為小於2立方微米/平方微米,且第二表面的Sv值對第二層厚度的比值為0.2或更小。所述第二表面的性質的各範圍的具體數值例示可參考第一表面的相關敘述,於此不再贅述。
1.2.2.
厚度
在符合所指定之Vv值、Vvv值、Sv值對第一層厚度的比值之條件下,本發明聚合物膜的總厚度以及第一層、第二層與第三層各自的厚度可視實際需要而調整。
一般而言,聚合物膜的總厚度可為0.1毫米至2.5毫米,例如0.1毫米、0.15毫米、0.2毫米、0.25毫米、0.3毫米、0.35毫米、0.4毫米、0.45毫米、0.5毫米、0.55毫米、0.6毫米、0.65毫米、0.7毫米、0.75毫米、0.8毫米、0.85毫米、0.9毫米、0.95毫米、1.0毫米、1.05毫米、1.1毫米、1.15毫米、1.2毫米、1.25毫米、1.3毫米、1.35毫米、1.4毫米、1.45毫米、1.5毫米、1.55毫米、1.6毫米、1.65毫米、1.7毫米、1.75毫米、1.8毫米、1.85毫米、1.9毫米、1.95毫米、2.0毫米、2.05毫米、2.1毫米、2.15毫米、2.2毫米、2.25毫米、2.3毫米、2.35毫米、2.4毫米、2.45毫米、或2.5毫米,或介於由上述任二數值所構成之範圍內。於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態樣中,聚合物膜的總厚度為0.5毫米至1.5毫米。
第一層及第二層的厚度可各自獨立為250微米至450微米,例如250微米、255微米、260微米、265微米、270微米、275微米、280微米、285微米、290微米、295微米、300微米、305微米、310微米、315微米、320微米、325微米、330微米、335微米、340微米、345微米、350微米、355微米、360微米、365微米、370微米、375微米、380微米、385微米、390微米、395微米、400微米、405微米、410微米、415微米、420微米、425微米、430微米、435微米、440微米、445微米、或450微米,或介於由上述任二數值所構成之範圍內。第一層的厚度與第二層的厚度較佳相同。於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態樣中,第一層與第二層的厚度各自獨立為300微米至420微米。
第三層的厚度可為50微米至250微米,例如50微米、55微米、60微米、65微米、70微米、75微米、80微米、85微米、90微米、95微米、100微米、105微米、110微米、115微米、120微米、125微米、130微米、135微米、140微米、145微米、150微米、155微米、160微米、165微米、170微米、175微米、180微米、185微米、190微米、195微米、200微米、205微米、210微米、215微米、220微米、225微米、230微米、235微米、240微米、245微米、或250微米,或介於由上述任二數值所構成之範圍內。於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態樣中,第三層的厚度為100微米至200微米。
1.2.3.
玻璃轉移溫度(
Tg
)
在符合所指定之Vv值、Vvv值、Sv值對第一層厚度的比值之條件下,本發明聚合物膜的第一層、第二層與第三層的玻璃轉移溫度(Tg)可視實際需要各自獨立地調整。一般而言,聚合物膜的Tg越高,聚合物膜相對越硬,實施機械押花時越不易形成所欲紋路,相對地,聚合物膜的Tg越低,則聚合物膜越軟,實施機械押花時容易押花過深。基於此,於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態樣中,第一層與第二層的Tg係各自獨立控制在5°C至25°C,例如5°C、6°C、7°C、8°C、9°C、10°C、10.5°C、11°C、11.5°C、12°C、12.5°C、13°C、13.5°C、14°C、14°C、15°C、15.5°C、16°C、16.5°C、17°C、17.5°C、18°C、18.5°C、19°C、19.5°C、20°C、20.5°C、21°C、21.5°C、22°C、23°C、24°C、或25°C,或介於由上述任二數值所構成之範圍內。第三層的Tg係控制在-30°C至10°C,例如-30°C、-29°C、-28°C、-27°C、-26°C、-25°C、-24°C、-23°C、-22°C、-21°C、-20°C、-19°C、-18°C、-17°C、-16°C、-15°C、-14°C、-13°C、-12°C、-11°C、-10°C、-9°C、-8°C、-7°C、-6°C、-5°C、-4°C、-3°C、-2°C、-1°C、0°C、1°C、2°C、3°C、4°C、5°C、6°C、7°C、8°C、9°C、或10°C,或介於由上述任二數值所構成之範圍內。
1.3.
聚合物膜之製備
本發明聚合物膜之製備方式並無特殊限制,例如可將聚乙烯醇縮醛與選用成分(如塑化劑)混合捏揉而得到一聚合物膜組合物,再利用習知薄膜製備方法將聚合物膜組合物成膜,並進行機械押花,以利於聚合物膜表面提供所欲之Vv值、Vvv值、及Sv值。所述薄膜製備方法的實例包括但不限於壓延法、流延法、擠出拉幅法、直接擠出法、及擠出吹塑法。
於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態樣中,係以如下方式製備聚合物膜,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首先,分別使用雙螺桿混練機將樹脂態之聚乙烯醇縮醛與塑化劑在150°C至250°C之溫度及100 rpm至250 rpm之轉速下混練5分鐘至30分鐘而得到用於製備第一層與第二層的第一聚合物膜組合物以及用於製備第三層的第二聚合物膜組合物。接著,待第一聚合物膜組合物與第二聚合物膜組合物均冷卻至室溫後,將第一聚合物膜組合物與第二聚合物膜組合物置於共擠押出機(co-extruder)中共擠出成膜,以提供本發明之聚合物膜。
聚合物膜後續再透過預熱及機械押花以提供所欲之Vv值、Vvv值、及Sv值。機械押花係指利用滾輪在成形後的聚合物膜的表面製造紋路。機械押花的方法包括但不限於押花輪法及壓延輪法,其中押花輪法係較佳的。機械押花的紋路樣式並無特殊限制,例如包括菱形、線形、鋸齒形、正方形、錐形、圓形、近似圓形、及不規則形。前述各紋路樣式係可單獨採用,亦可同時採用多種。
預熱及機械押花條件依照所使用之聚合物膜的組成不同而適應性調整。一般而言,預熱輪溫度可為40°C至90°C,特定言之為45°C至85°C。押花輪溫度可為80°C至145°C,特定言之為85°C至135°C。押花輪扭力可為0.32 N·m(牛頓.公尺)至1.42 N·m,特定言之為0.32 N·m至1.3 N·m。押花輪壓力可為5 kg/cm
2(公斤/平方公分)至50 kg/cm
2,特定言之為10 kg/cm
2至40 kg/cm
2。於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態樣中,預熱輪溫度為60°C至85°C,押花輪溫度為105°C至135°C,押花輪扭力為0.7 N·m至1.2 N·m,押花輪壓力為15 kg/cm
2至38 kg/cm
2。
針對聚合物膜之Vv相關性質,研究發現可透過預熱輪溫度、押花輪溫度、押花輪扭力、或押花輪壓力來調整。一般而言,預熱輪溫度、押花輪溫度、或押花輪壓力越高,Vvc值及Sv值越大。押花輪扭力越大時,Vvv值越大。
2.
夾層玻璃
本發明之聚合物膜可用於製備夾層玻璃。因此,本發明亦提供一種夾層玻璃,其包含第一玻璃片、第二玻璃片、以及位於該第一玻璃片與第二玻璃片之間之中間膜,該中間膜係由如上所述之聚合物膜所提供。
第一玻璃片與第二玻璃片可相同或不同,且可為任何習用於製備夾層玻璃的玻璃片,例如浮法玻璃(float glass)、強化玻璃、夾絲玻璃、或普通平板玻璃,但本發明並不限於此。於後附實施例中,係使用浮法玻璃作為第一玻璃片與第二玻璃片。
本發明之夾層玻璃可藉由相關技術領域中習知的夾層玻璃製備方法而製得。舉例言之,可以如下方式進行夾層玻璃之製備:將聚合物膜夾置於二玻璃片之間以得到一積層物,將積層物放入真空袋中並在20°C至30°C之溫度下抽真空(真空度>500毫米汞柱(mmHg))至少10分鐘,接著將裝有積層物之真空袋放入加熱爐中,從60°C緩慢升溫至130°C,至少歷時30分鐘之後,將真空袋從加熱爐中取出,完成預壓合。接著將預壓合後之積層物置於高壓釜中,於高溫高壓條件下熱壓100分鐘至150分鐘,製得夾層玻璃。所述高溫高壓條件為10巴至15巴之壓力及100°C至150°C之溫度。
3.
實施例
3.1.
測量方式說明
茲以下列具體實施態樣進一步例示說明本發明,其中,所採用之測量儀器及方法分別如下:
[聚乙烯醇縮醛之縮醛度的測量]
聚乙烯醇縮醛的縮醛度係依據JIS K6728所測得。
[聚乙烯醇縮醛之乙醯度的測量]
聚乙烯醇縮醛的乙醯度係依據JIS K6728所測得。
[聚乙烯醇縮醛之羥基含量的測量]
聚乙烯醇縮醛的羥基含量係依據JIS K6728所測得。
[玻璃轉移溫度(Tg)之測量]
利用差示掃描量熱儀(型號:TA DSC 25,購自TA儀器(TA Instruments))在氮氣氛圍下測量聚合物膜之Tg。首先,取7毫克之聚合物膜作為樣品放入差示掃描量熱儀的樣品載台上,以10°C/分鐘之升溫速率升溫至150°C後在該溫度下保持5分鐘。接著,使樣品在-50°C平衡並在該溫度下保持5分鐘,接著,以10°C/分鐘之升溫速率升溫至100°C而得到溫度對熱流(heat flow)之曲線圖(X軸為溫度,Y軸為熱流),並將玻璃轉化中點(midpoint)所對應的溫度記錄為Tg。
[空隙體積(Vv)、波谷部空隙體積(Vvv)與最大波谷深度(Sv)之測量]
將聚合物膜裁切成3公分×3公分的測試樣品,在24±3°C之溫度與63±3%之相對溼度下,根據ISO 25178-2:2012之規範,利用雷射掃描共軛焦顯微鏡(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型號:LEXT OLS5000-SAF,購自奧林巴斯(Olympus))來測量聚合物膜在10%負荷面積率時之空隙體積(Vv)值、在80%負荷面積率時的波谷部空隙體積(Vvv)值以及最大波谷深度(Sv)。測量條件如下:光源具有405奈米之波長,接物鏡倍率為100倍(MPLAPON-100xLEXT),光學變焦(optical zoom)為50倍,圖像面積為1500微米×1500微米,解析度為1024像素×1024像素,操作條件設定為自動傾斜去除(auto tilt removal),不使用濾光片。於所得到之負荷面積曲線圖中,可獲得在10%與80%負荷面積率時的核心部空隙體積(Vvc)值以及在80%負荷面積率時的波谷部空隙體積(Vvv)值, Vv值即為Vvv值與Vvc值之總和。Vvv值、Vvc值及Vv值的單位為立方微米/平方微米。另外,Sv值可由儀器直接判讀。
[氣泡殘留測試]
將夾層玻璃裁切成30公分×30公分的測試樣品。將測試樣品以垂直置放之方式放入120°C之烘箱中2小時,從烘箱取出後以肉眼觀察測試樣品是否有氣泡殘留,其中所述氣泡係指在玻璃與聚合物膜之間且未與外部空氣接觸之氣泡,夾層玻璃以距邊緣15毫米為界線區分為邊緣部(邊緣至距邊緣15毫米處的區域)及中央部(距邊緣15毫米以上的區域)。評估標準如下:若測試樣品中邊緣部及中央部均無氣泡殘留,紀錄為「◎」,代表氣泡測試結果極佳;若測試樣品中邊緣部有氣泡殘留但中央部無氣泡殘留,紀錄為「○」,代表氣泡測試結果良好;以及若測試樣品中邊緣部及中央部均有氣泡殘留,紀錄為「×」,代表氣泡測試結果不佳。
[邊緣脫膠測試]
將夾層玻璃裁切成30公分×30公分的測試樣品。將測試樣品以垂直置放之方式放入50°C且相對濕度為95%之烘箱中14天,以肉眼觀察測試樣品是否有邊緣脫膠現象。評估標準如下:若測試樣品未出現邊緣脫膠(即,玻璃與聚合物膜緊密黏合),紀錄為「◎」,代表通過邊緣脫膠測試;反之,若測試樣品出現邊緣脫膠(即,玻璃與聚合物膜未緊密黏合),紀錄為「×」,代表未通過邊緣脫膠測試。
[光學變形的評價]
首先,準備30公分×30公分的夾層玻璃作為測試樣品,並準備投影機、樣品支架、及白色屏幕。將投影機、樣品支架及白色屏幕放到暗室中,其中樣品支架係置於投影機與白色屏幕之間,投影機與樣品支架之間的距離以及樣品支架與白色屏幕之間的距離均為1.5 公尺。將測試樣品安置到樣品支架上,並調整角度使得測試樣品相對於垂直地面之軸朝投影機傾斜15度。開啟投影機光源,使光線通過測試樣品而投射到白色屏幕上。觀察白色屏幕是否有顯著的明暗度區別,若無,表示夾層玻璃中不存在細絲狀條紋(光波紋),紀錄為「無」;若有,表示夾層玻璃中存在有細絲狀條紋(光波紋),紀錄為「有」。
3.2.
聚合物膜之製備及性質量測
首先,將100重量份的聚(乙烯醇縮丁醛)(PVB,購自長春石油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與40重量份的塑化劑(三乙二醇雙(2-乙基己酸酯))混合而得到混合物,使用雙螺桿混練機在200°C下以150 rpm之旋轉速度混練該混合物15分鐘之後,冷卻至室溫而得到用於第一層與第二層的第一聚合物膜組合物。接著,將100重量份的聚(乙烯醇縮丁醛)(PVB,購自長春石油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與60重量份的塑化劑(三乙二醇雙(2-乙基己酸酯))混合而得到混合物,使用雙螺桿混練機在200°C下以150 rpm之旋轉速度混練該混合物15分鐘之後,冷卻至室溫而得到用於第三層的第二聚合物膜組合物。將第一聚合物膜組合物與第二聚合物膜組合物置於共擠押出機中,擠出成具有第一層/第三層/第二層的三層結構之聚合物膜。
根據表1-1及表1-2所示參數條件對聚合物膜的二表面進行預熱及機械押花,得到實施例1至6及比較實施例1至7之聚合物膜。除了表1-1及表1-2所示參數條件之外,聚合物膜通過押花輪之間的線速度為12 m/min。依照前文所載方法測量實施例1至6及比較實施例1至7所使用之PVB的縮醛度、乙醯度與羥基含量比,並將結果紀錄於表2-1至表2-2中。另外,依照前文測量方法測量實施例1至6及比較實施例1至7之聚合物膜各層的厚度、Tg、Vv、Vvv、Vvc、與Sv,並將結果紀錄於表2-3至表2-4中。
表1-1:實施例1至6的聚合物膜的機械押花參數條件
參數 | 預熱輪溫度 | 押花輪溫度 | 押花輪扭力 | 押花輪壓力 | |
單位 | °C | °C | N·m | kg/cm 2 | |
實施例 | 1 | 63 | 110 | 0.73 | 18 |
2 | 68 | 120 | 1.03 | 28 | |
3 | 75 | 120 | 0.76 | 23 | |
4 | 72 | 120 | 0.85 | 26 | |
5 | 75 | 130 | 1.15 | 35 | |
6 | 83 | 130 | 0.96 | 33 |
表1-2:比較實施例1至6的聚合物膜的機械押花參數條件
參數 | 預熱輪溫度 | 押花輪溫度 | 押花輪扭力 | 押花輪壓力 | |
單位 | °C | °C | N·m | kg/cm 2 | |
比較實施例 | 1 | 85 | 140 | 1.42 | 45 |
2 | 78 | 140 | 1.08 | 50 | |
3 | 78 | 120 | 1.34 | 34 | |
4 | 40 | 80 | 0.32 | 5 | |
5 | 90 | 145 | 0.85 | 30 | |
6 | 75 | 130 | 0.86 | 34 | |
7 | 65 | 120 | 0.75 | 38 |
表2-1:實施例1至6的PVB的性質
性質 | 單位 | 實施例 | ||||||
1 | 2 | 3 | 4 | 5 | 6 | |||
第一層與第二層 | 縮醛度 | 莫耳% | 71.36 | 71.47 | 71.75 | 71.98 | 71.67 | 71.18 |
乙醯度 | 莫耳% | 0.44 | 0.43 | 0.45 | 0.42 | 0.43 | 0.52 | |
羥基含量比 | 莫耳% | 28.2 | 28.1 | 27.8 | 27.6 | 27.9 | 28.3 | |
第三層 | 縮醛度 | 莫耳% | 67.0 | 71.1 | 70.6 | 67.2 | 62.1 | 57.9 |
乙醯度 | 莫耳% | 8.2 | 5.6 | 2.2 | 7.2 | 12.5 | 15.8 | |
羥基含量比 | 莫耳% | 24.8 | 23.3 | 27.2 | 25.6 | 25.4 | 26.3 |
表2-2:比較實施例1至6的PVB的性質
性質 | 單位 | 比較實施例 | |||||||
1 | 2 | 3 | 4 | 5 | 6 | 7 | |||
第一層與第二層 | 縮醛度 | 莫耳% | 71.05 | 71.68 | 72.15 | 70.70 | 70.98 | 71.21 | 69.20 |
乙醯度 | 莫耳% | 0.45 | 0.52 | 0.55 | 0.40 | 0.42 | 0.49 | 5.20 | |
羥基含量比 | 莫耳% | 28.5 | 27.8 | 27.3 | 28.9 | 28.6 | 28.3 | 25.6 | |
第三層 | 縮醛度 | 莫耳% | 73.2 | 67.7 | 64.4 | 59.5 | 70.0 | 72.8 | 55.1 |
乙醯度 | 莫耳% | 4.3 | 6.2 | 8.3 | 15.1 | 5.2 | 3.5 | 18.3 | |
羥基含量比 | 莫耳% | 22.5 | 26.1 | 27.3 | 25.4 | 24.8 | 23.7 | 26.6 |
表2-3:實施例1至6的聚合物膜的性質
性質 | 單位 | 實施例 | |||||
1 | 2 | 3 | 4 | 5 | 6 | ||
第一層與第二層的Tg | °C | 13.2 | 13.7 | 13.8 | 14.3 | 14.2 | 14.3 |
第三層的Tg | °C | -15.2 | -13.3 | 5.3 | -12.6 | -20.3 | -22.7 |
第一層與第二層個別厚度 | 微米 | 360 | 361 | 387 | 366 | 348 | 402 |
第三層的厚度 | 微米 | 135 | 125 | 120 | 142 | 138 | 162 |
Vvv | μm 3/μm 2 | 0.60 | 1.25 | 0.63 | 0.81 | 1.83 | 1.11 |
Vvc | μm 3/μm 2 | 8.96 | 14.80 | 18.70 | 17.64 | 22.52 | 26.32 |
Vv | μm 3/μm 2 | 9.56 | 16.05 | 19.33 | 18.45 | 24.35 | 27.43 |
Sv | 微米 | 27.31 | 49.70 | 36.63 | 45.60 | 59.82 | 51.65 |
Sv/第一層厚度 | 0.08 | 0.14 | 0.09 | 0.12 | 0.17 | 0.13 |
表2-4:比較實施例1至7的聚合物膜的性質
性質 | 單位 | 比較實施例 | ||||||
1 | 2 | 3 | 4 | 5 | 6 | 7 | ||
第一層與第二層的Tg | °C | 14.6 | 13.3 | 13.1 | 15.3 | 14.5 | 14.4 | -9.3 |
第三層的Tg | °C | -14.6 | -11.7 | -13.5 | -25.6 | -15.3 | -10.3 | -28.7 |
第一層與第二層個別厚度 | 微米 | 349 | 358 | 356 | 362 | 325 | 285 | 375 |
第三層的厚度 | 微米 | 136 | 135 | 131 | 135 | 139 | 132 | 125 |
Vvv | μm 3/μm 2 | 2.81 | 1.52 | 2.32 | 0.18 | 0.79 | 0.83 | 4.62 |
Vvc | μm 3/μm 2 | 33.64 | 32.25 | 19.24 | 2.15 | 52.66 | 23.32 | 70.51 |
Vv | μm 3/μm 2 | 36.45 | 33.77 | 21.56 | 2.33 | 53.45 | 24.15 | 75.13 |
Sv | 微米 | 88.43 | 94.71 | 55.25 | 8.25 | 59.25 | 60.12 | 105.30 |
Sv/第一層厚度 | 0.25 | 0.26 | 0.16 | 0.02 | 0.18 | 0.21 | 0.28 |
3.3.
夾層玻璃之製備及性質評估
分別使用實施例1至6及比較實施例1至7之聚合物膜來製備夾層玻璃。首先,準備二片潔淨的透明浮法玻璃片(長度為300毫米、寬度為300毫米、厚度為2至2.2毫米),接著,將實施例1至6及比較實施例1至7之聚合物膜分別夾在二片透明浮法玻璃片之間而得到一積層物,利用真空袋式方法對積層物進行抽真空,以進行預壓合。真空袋式的操作方式係如下所述:將積層物放入真空袋中並在20°C至30°C之溫度下抽真空(真空度>500毫米汞柱(mmHg))至少10分鐘,接著將裝有積層物之真空袋放入加熱爐中,首先在20°C至30°C之溫度下維持10至20分鐘,再升溫至60°C至130°C並維持15至45分鐘,之後將真空袋從加熱爐中取出並在室溫下冷卻。冷卻後解開真空並取出積層物。將經預壓合之積層物置於高壓釜中以13巴之壓力及135°C之溫度熱壓120分鐘,接著冷卻至室溫,製得夾層玻璃。
依照前文所載方法,對實施例1至6及比較實施例1至7之夾層玻璃進行光學變形評價、氣泡殘留測試、與邊緣脫膠測試,並將結果紀錄於表3中。
表3:實施例1至6及比較實施例1至7的夾層玻璃的性質
光學變形 | 氣泡殘留 | 邊緣脫膠 | ||
實施例 | 1 | 無 | ◎ | ◎ |
2 | 無 | ◎ | ◎ | |
3 | 無 | ◎ | ◎ | |
4 | 無 | ◎ | ◎ | |
5 | 無 | ◎ | ◎ | |
6 | 無 | ○ | ◎ | |
比較實施例 | 1 | 有 | ○ | × |
2 | 有 | ○ | × | |
3 | 有 | ◎ | ◎ | |
4 | 無 | × | ◎ | |
5 | 無 | × | × | |
6 | 有 | ◎ | ◎ | |
7 | 有 | × | × |
如表3所示,由本發明聚合物膜所製得之夾層玻璃在光學變形評價、氣泡殘留測試與邊緣脫膠測試中均獲得令人滿意的結果。尤其,實施例1至6顯示,惟有當聚合物膜的第一表面的Vv值、Vvv值及Sv值對第一層厚度的比值均在指定範圍內時,所製得夾層玻璃才能同時無氣泡殘留、無光學變形、且無邊緣脫膠。
相較於此,如表3所示,由不屬於本發明之聚合物膜所製得之夾層玻璃則無法在光學變形評價、氣泡殘留測試與邊緣脫膠測試中均獲得令人滿意的結果。具體言之,比較實施例1及7顯示,若聚合物膜的第一表面的Vv值、Vvv值及Sv值對第一層厚度的比值不在指定範圍內,所製得夾層玻璃存在光學變形、氣泡殘留且有邊緣脫膠情形。比較實施例2顯示,若聚合物膜的第一表面的Sv值對第一層厚度的比值以及Vv值不在指定範圍內,即使Vvv值在指定範圍內,所製得夾層玻璃存在光學變形且有邊緣脫膠情形。比較實施例3顯示,若聚合物膜的第一表面的Vvv值不在指定範圍內,即使Vv值與Sv值對第一層厚度的比值均在指定範圍內,所製得夾層玻璃存在光學變形。比較實施例4及5顯示,若聚合物膜的第一表面的Vv值不在指定範圍內,即使Vvv值與Sv值對第一層厚度的比值均在指定範圍內,所製得夾層玻璃有氣泡殘留且可能有邊緣脫膠情形。比較實施例6顯示,若聚合物膜的第一表面的Sv值對第一層厚度的比值不在指定範圍內,即使Vv值與Vvv值均在指定範圍內,所製得夾層玻璃存在光學變形。
上述實施例僅為例示性說明本發明之原理及其功效,並闡述本發明之技術特徵,而非用於限制本發明之保護範疇。任何熟悉本技術者可輕易完成之改變或安排,均屬本發明所主張之範圍。因此,本發明之權利保護範圍係如後附申請專利範圍所列。
無
無
Claims (9)
- 一種聚合物膜,其包含第一層、第二層及第三層,第三層位於第一層與第二層之間,且第三層之二表面分別與第一層與第二層相接觸,第一層未與第三層接觸的表面為第一表面,第二層未與第三層接觸的表面為第二表面,其中第一表面在負荷面積率(material ratio)為10%時的空隙體積(void volume,Vv)值為3立方微米/平方微米(μm3/μm2)至30立方微米/平方微米,第一表面在負荷面積率為80%時的波谷部空隙體積(dale void volume,Vvv)值為小於2立方微米/平方微米,且第一表面的最大波谷深度(maximum pit height,Sv)值對第一層厚度的比值為0.2或更小,其中第一層、第二層及第三層各自獨立包含聚乙烯醇縮醛(polyvinylacetal)。
- 如請求項1所述之聚合物膜,其中第二表面在負荷面積率為10%時的空隙體積值為3立方微米/平方微米至30立方微米/平方微米,第二表面在負荷面積率為80%時的波谷部空隙體積值為小於2立方微米/平方微米,且第二表面的最大波谷深度值對第二層厚度的比值為0.2或更小。
- 如請求項1所述之聚合物膜,其中第一層及第二層的厚度各自獨立為250微米至450微米。
- 如請求項1所述之聚合物膜,其中第一層的厚度與第二層的厚度相同。
- 如請求項1所述之聚合物膜,其中第三層的厚度為50微米至250微米。
-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所述之聚合物膜,其中聚乙烯醇縮醛為聚(乙烯醇縮丁醛)(poly(vinyl butyral))。
-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所述之聚合物膜,其中第三層具有-30℃至10℃的玻璃轉移溫度(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Tg),且第三層所包含之聚乙烯醇縮醛具有52莫耳%至80莫耳%之縮醛度、0.1莫耳%至20莫耳%之乙醯度、及20莫耳%至28莫耳%之羥基含量。
-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所述之聚合物膜,其係具有0.1毫米至2.5毫米之總厚度。
- 一種夾層玻璃,其包含一第一玻璃片、一第二玻璃片、以及位於該第一玻璃片與第二玻璃片之間之中間膜,該中間膜係由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所述之聚合物膜所提供。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0138590A TWI778833B (zh) | 2021-10-18 | 2021-10-18 | 聚合物膜及其應用 |
US17/706,293 US12036770B2 (en) | 2021-10-18 | 2022-03-28 | Polymer film and uses of the same |
JP2022069795A JP7185797B1 (ja) | 2021-10-18 | 2022-04-21 | ポリマーフィルム及びその使用 |
KR1020220052869A KR102507326B1 (ko) | 2021-10-18 | 2022-04-28 | 중합체 필름 및 이의 용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0138590A TWI778833B (zh) | 2021-10-18 | 2021-10-18 | 聚合物膜及其應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778833B true TWI778833B (zh) | 2022-09-21 |
TW202317372A TW202317372A (zh) | 2023-05-01 |
Family
ID=849583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0138590A TWI778833B (zh) | 2021-10-18 | 2021-10-18 | 聚合物膜及其應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778833B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619202A (zh) * | 2012-06-13 | 2018-01-23 | 长春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 夹层玻璃用的中间膜及含其的夹层玻璃 |
TW202120604A (zh) * | 2019-11-29 | 2021-06-01 | 長春石油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 聚合物膜及其應用 |
US20210305580A1 (en) * | 2019-02-01 | 2021-09-30 | Chang Chun Petrochemical Co., Ltd. | Electrodeposited copper foil and electrode, and lithium-ion secondary battery comprising the same |
JP2021154735A (ja) * | 2020-03-27 | 2021-10-07 | 東レ株式会社 | フィルムコンデンサ用フィルム、フィルムコンデンサ用金属層積層フィルム、およびフィルムコンデンサ |
-
2021
- 2021-10-18 TW TW110138590A patent/TWI778833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619202A (zh) * | 2012-06-13 | 2018-01-23 | 长春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 夹层玻璃用的中间膜及含其的夹层玻璃 |
US20210305580A1 (en) * | 2019-02-01 | 2021-09-30 | Chang Chun Petrochemical Co., Ltd. | Electrodeposited copper foil and electrode, and lithium-ion secondary battery comprising the same |
TW202120604A (zh) * | 2019-11-29 | 2021-06-01 | 長春石油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 聚合物膜及其應用 |
JP2021154735A (ja) * | 2020-03-27 | 2021-10-07 | 東レ株式会社 | フィルムコンデンサ用フィルム、フィルムコンデンサ用金属層積層フィルム、およびフィルムコンデン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317372A (zh) | 2023-05-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728581B (zh) | 聚合物膜及其應用 | |
JP7065143B2 (ja) | ポリマー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用途 | |
JP7065142B2 (ja) | ポリマー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用途 | |
US11426981B2 (en) | Polymer film and uses of the same | |
TWI778833B (zh) | 聚合物膜及其應用 | |
TWI748295B (zh) | 聚合物膜及其應用 | |
CN115489180B (zh) | 聚合物膜及其应用 | |
JP7185797B1 (ja) | ポリマーフィルム及びその使用 | |
TWI778832B (zh) | 聚合物膜及其應用 | |
TWI799134B (zh) | 聚合物膜及其應用 | |
JP7357743B2 (ja) | ポリマーフィルム及びその使用 | |
JP7405927B2 (ja) | ポリマーフィルム及びその使用 | |
TWI802267B (zh) | 聚合物膜及其應用 | |
US12053956B2 (en) | Polymer film and uses of the same | |
EP4227082B1 (en) | Polymer film and uses of the same | |
CN116622103A (zh) | 聚合物膜及其应用 | |
TW202400691A (zh) | 聚合物膜及其應用 | |
CN115991919A (zh) | 聚合物膜及其应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D4A |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