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77820B - 電腦輔助正顎手術計畫產生方法 - Google Patents
電腦輔助正顎手術計畫產生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777820B TWI777820B TW110138446A TW110138446A TWI777820B TW I777820 B TWI777820 B TW I777820B TW 110138446 A TW110138446 A TW 110138446A TW 110138446 A TW110138446 A TW 110138446A TW I777820 B TWI777820 B TW I777820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our line
- pixels
- pixel
- mirrored
- contour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 Measur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一種電腦輔助正顎手術計畫產生方法,建立頭顱骨骼影像後,計算其中臉部骨骼對稱面與下顎骨對稱面,並透過中臉部骨骼對稱面與FH平面定義出正準座標系;進行切骨手術模擬而產生骨組織分離影像;利用骨組織分離影像移動上顎骨骼或下顎骨骼而產生一模擬預測術後影像;在正準坐標系下,根據該模擬預測術後影像中較低的下顎角點定義水平參考面;定義模擬預測術後影像投影至一平面後於水平參考面下方的輪廓線為下顎輪廓線;根據中臉部骨骼對稱面將下顎輪廓線區分為左、右側輪廓線,並基於其像素計算出下顎輪廓對稱度量化參數以及對稱量化指標;產生包含對稱量化指標的正顎手術計畫。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正顎手術計畫產生方法,特別是指一種可以提供下顎輪廓對稱分析的電腦輔助正顎手術計畫產生方法。
為了修正患者的顎部及臉部的構造及發育問題、改善睡眠呼吸中止症、改善顳顎關節功能障礙、或改善不易以牙齒矯正器完成的齒列矯正...等問題,醫學上有一種正顎手術(Orthognathic surgery),在執行正顎手術前,由醫師先診斷患者顏顎骨與咬合現況而建立一正顎手術計畫,醫師再根據該正顎手術計畫產生的咬板進行外科手術的模擬,例如利用模擬切骨術分離顎骨,並配合咬合需求移動分離的骨骼。
本案發明人於中華民國發明專利公告第I367745號提出一種以顏顎面最佳對稱面之分析規劃正顎手術計畫的方法,該方法包含翻製患者石膏齒模、重建患者上下顎骨影像模型、進行影像模型與實體石膏齒模對位註冊、根據X光測顱計劃移動上下石膏齒模塊、進行同步追蹤、以對稱性量化方法找尋最佳對稱面、判斷總體對稱度是否提升、製作手術定位用咬合片等步驟。藉此,醫師可根據對稱度量化分析顏顎影像模型所得到的總體對稱度狀況來規劃及調整手術計畫的切骨移動位置,使手術計劃可同時妥協上、下顎咬合功能,且術後產生更佳對稱的要求。但是,實施此方法在進行顎骨影像模型與實體石膏齒模對位註冊的步驟相當耗時。
為克服前述第I367745號案方法的耗時問題,本案發明人於中華民國發明專利公告第I609358號提出一種正顎手術計畫產生方法,該方法可透過電腦軟體模擬規畫正顎手術計畫,故無須進行顎骨影像模型與實體石膏齒模的對位註冊,能大幅縮短產生正顎手術計畫的時間。
前揭專利案皆能利用最佳對稱面(Optimal Symmetry Plane,OSP)實施正顎手術計畫方法,隨著時代演進,對於正顎手術計畫與對稱度的要求更高。相較於中臉部,下顎是否端正對於人臉左右對稱度的視覺觀感較重,若下顎輪廓的對稱度可以採用較精確的方式加以分析,將更能夠優化整體正顎手術計畫。
有鑒於此,本發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電腦輔助正顎手術計畫產生方法,在正顎手術計畫中同時提供下顎輪廓對稱度的較精確的評估參考依據。
本發明電腦輔助正顎手術計畫產生方法,由一電腦系統依據指令而實施,包含:根據顏顎骨區域的一電腦斷層掃描影像產生一頭顱骨骼影像;計算該頭顱骨骼影像的一中臉部骨骼對稱面與一下顎骨對稱面,並透過該中臉部骨骼對稱面以及法蘭克福平面定義出該頭顱骨骼影像的一正準座標系;根據指令對該頭顱骨骼影像的中臉部骨骼及下顎骨骼進行一切骨手術模擬,而產生一骨組織分離影像;根據指令利用該骨組織分離影像移動該上顎骨骼及該下顎骨骼的其中至少一者,而產生一模擬預測術後影像;在該正準坐標系下,根據該模擬預測術後影像中較低的一下顎角點定義一水平參考面;
將該模擬預測術後影像投影至一平面,該平面為一正視平面或一俯角視平面,並定義該模擬預測術後影像投影至該平面的一投影圖於該水平參考面下方的輪廓線為一下顎輪廓線;根據該中臉部骨骼對稱面將該下顎輪廓線區分為一左側輪廓線與一右側輪廓線,並基於該左側輪廓線與該右側輪廓線的像素計算出複數個下顎輪廓對稱度量化參數,以及根據該複數個下顎輪廓對稱度量化參數當中的至少一者產生至少一對稱量化指標;以及產生包含該至少一對稱量化指標的正顎手術計畫。
相較於中臉部,下顎是否端正對於人臉左右對稱度的視覺觀感較重,根據本發明電腦輔助正顎手術計畫產生方法,能擷取出下顎輪廓線並根據其像素進行運算,所產生的該至少一對稱量化指標可進一步評估該模擬預測術後影像的下顎對稱度,讓正顎手術計畫更加完善。
10:頭顱骨骼影像
11:目標下顎骨
12:水平參考面
20:平面
30:投影圖
31:中臉部骨骼對稱面
40:下顎輪廓線
41:左側輪廓線
410:像素
42:右側輪廓線
420:像素
43:鏡射後左側輪廓線
430:鏡射像素
440:重疊像素
450:包圍像素
50:封閉區域
V:第一像素
W:第二像素
R:右側輪廓線的右側起點
L:左側輪廓線的左側起點
x-y plane:x-y平面
y-z plane:y-z平面
x-z plane:x-z平面
Frontal plane:正視平面
Frontal downward inclined plane:俯角視平面
Right gonion:右下顎角點
Left gonion:左下顎角點
l 0 ':第0像素
l n ':第n像素
圖1:本發明電腦輔助正顎手術計畫產生方法的實施例的流程圖。
圖2:本發明實施例的原始頭顱影像、正準座標系與各投影平面的示意圖。
圖3:本發明實施例的模擬預測術後影像之下顎骨的後視平面圖。
圖4:本發明實施例的模擬預測術後影像的投影圖。
圖5:本發明實施例中,從投影圖擷取出的下顎輪廓線的示意圖。
圖6:本發明實施例的下顎輪廓線由複數個像素連接而成的示意圖。
圖7:本發明實施例中,計算任兩像素的間距的示意圖。
圖8:本發明實施例中,計算左、右輪廓區域像素數量的示意圖。
圖9:本發明實施例依中臉部骨骼對稱面產生的鏡射後左側輪廓線與右側輪廓線的示意圖。
圖10:本發明實施例的封閉區域的示意圖。
本發明電腦輔助正顎手術計畫產生方法的實施例可由一電腦系統(圖中未示)依據指令而實施,請參考圖1,本發明的實施例包含以下步驟:
步驟S01:根據顏顎骨區域的電腦斷層掃描影像產生一頭顱骨骼影像10(如圖2)。在此步驟中,該頭顱骨骼影像10為術前的一原始頭顱影像,可由電腦斷層掃描(Computed Tomography)系統對一受測者的頭顱進行斷層掃描以產生電腦斷層掃描影像,故該頭顱骨骼影像10對應於該電腦斷層掃描影像。所述電腦斷層掃描影像包含顏顎骨區域,由該電腦系統儲存所述電腦斷層掃描影像,並根據所述電腦斷層掃描影像產生三維的該頭顱骨骼影像,該頭顱骨骼影像可包含骨骼與軟組織,因為該頭顱骨骼影像10是在術前產生,亦可稱為一術前組織影像。
步驟S02:該電腦系統計算該頭顱骨骼影像的一中臉部骨骼對稱面與一下顎骨對稱面,該中臉部骨骼對稱面與該下顎骨對稱面分別為最佳對稱面(Optimal Symmetry Plane,OSP),該電腦系統計算該中臉部骨骼對稱面以及法蘭克福平面(Frankfurt Horizontal plane,或稱作FH平面),以定義出該頭顱骨骼影像10的一正準座標系(Canonical coordinate),其中該FH平面是指該頭顱骨骼影像的左右眼眶骨(Orbital)最低點與左右耳道的最上緣兩點構成的平面,該電腦系統根據指令以該FH平面中的所述左右眼眶骨最低點投影到該中臉部骨骼對稱面之連線的中點定義為y1,另以左右耳道最上緣點(Porion)投影到該中臉部骨骼對稱面之連線的中點定義為y2,該電腦系統將該y1與該y2兩點形成的軸線定義為該正準座標系的y軸,且該y軸指向該頭顱骨骼影像的後方為正;該中臉部骨骼
對稱面的法線定義為該正準座標系的x軸,且該x軸指向該頭顱骨骼影像10的左方為正;該x軸與該y軸的外積所代表的軸線為z軸,且該z軸指向該頭顱骨骼影像的上方(頭頂)為正。請參考圖2,根據該頭顱骨骼影像10所建立的該正準座標系,包含由該x軸與該y軸共同定義的x-y平面(x-y plane)、由該y軸與該z軸定義出的y-z平面(y-z plane),以及由該x軸與該z軸定義出的x-z平面(x-z plane)。該正準座標系的參考文獻:Fang,J.-J.,Tu,Y.-H.,Wong,T.-Y.,Liu,J.-K.,Zhang,Y.-X.,Leong,I.-F.,and Chen,K.-C.,"Evaluation of mandibular contour in patients with significant facial asymmetr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Vol.45,No.7,pp.922-931,2016.。
步驟S03:根據指令對該頭顱骨骼影像10的中臉部骨骼及下顎骨骼進行一切骨手術模擬,而產生一骨組織分離影像。在此步驟中,可由一使用者操作該電腦系統,對圖2該頭顱骨骼影像10的中臉部骨骼及下顎骨骼進行切骨手術模擬,進而將該頭顱骨骼影像10模擬切割成複數個骨骼或骨塊,舉例來說,該電腦系統根據該使用者的指令將該頭顱骨骼影像10模擬切割成中臉部骨骼切骨塊、上顎骨骼與下顎骨骼,形成骨組織分離影像。
步驟S04:根據指令利用該骨組織分離影像移動該上顎骨骼及該下顎骨骼的其中至少一者,而產生一模擬預測術後影像。在此步驟中,在移動該上顎骨骼及該下顎骨骼的其中至少一者的過程中,該電腦系統能依據該上顎骨骼與該下顎骨骼至少其中一者的移動,計算出對應的該中臉部骨骼對稱面與該下顎骨對稱面,並顯示該中臉部骨骼對稱面與該下顎骨對稱面。完成移動後可得到該模擬預測術後影像。
需說明的是,前述步驟S01、S02中關於OSP與FH平面的計算、S03與S04可參考台灣發明專利公告第I609358號的「正顎手術計畫產生方法」。
步驟S05:在該正準坐標系下,根據該模擬預測術後影像中較低的一下顎角點定義一水平參考面。在此步驟中,該模擬預測術後影像中的下顎骨骼定義為一目標下顎骨,請參考圖3為在正準坐標系下擷取自該模擬預測術後影像之目標下顎骨11的後視平面圖,該右下顎角點(Right gonion)的位置低於該左下顎角點(Left gonion)的位置,本發明的實施例中,該電腦系統可根據指令而以較低的該右下顎角點(Right gonion)為基礎定義出該水平參考面12,該水平參考面12通過該右下顎角點(Right gonion),且該水平參考面12平行於該x-y平面(x-y plane)。
步驟S06:將該模擬預測術後影像投影至一平面。在此步驟中,該電腦系統根據指令將該模擬預測術後影像的正面投影至一平面,如圖2所示,該平面20可為平行於該x-z平面(x-z plane)的一正視平面(Frontal plane),但不以此為限,舉例而言,於其他實施例中,該平面20亦可為相對x軸旋轉-45度(右手定則)而傾斜於該x-z平面(x-z plane)的俯角視平面(Frontal downward inclined plane)。本發明的實施例中,該平面20以圖2中所示的Frontal plane為例說明。請參考圖4,為該模擬預測術後影像投影至圖2所示之平面20的一投影圖30,該投影圖30亦標示包含該中臉部骨骼對稱面31以及該水平參考面12。
步驟S07:該電腦系統擷取該模擬預測術後影像的一下顎輪廓線。在此步驟中,請配合參考圖4與圖5,該電腦系統定義出該投影圖30後,取該水平參考面12下方的輪廓線為該下顎輪廓線40,舉例來說,該電腦系統可透過邊緣偵測手段(edge detection)偵測出該投影圖30的外輪廓線,並定義位在該水平參考面12下方的外輪廓線為該下顎輪廓線40,且該下顎輪廓線40的兩端點分別是該水平參考面12與該投影圖30之外輪廓線的兩交點。其中,因為該投影圖30的基本單位是像素(Pixel),故該下顎輪廓線40是由複數個像素連接而成,使該電腦系統能擷取出該下顎輪廓線40的像素座標。
步驟S08:該電腦系統根據該中臉部骨骼對稱面將該下顎輪廓線區分為一左側輪廓線與一右側輪廓線,並基於該左側輪廓線與該右側輪廓線的像素計算出複數個下顎輪廓對稱度量化參數,以及根據該複數個下顎輪廓對稱度量化參數的其中至少一者產生至少一對稱量化指標。在此步驟中,請參考圖6所示的下顎輪廓線40範例,該電腦系統根據該中臉部骨骼對稱面31將該下顎輪廓線40區分為一左側輪廓線41與一右側輪廓線42,該左側輪廓線41是以複數個像素410連接而成,且該左側輪廓線41位於該中臉部骨骼對稱面31的左側,該右側輪廓線42是以複數個像素420連接而成,且該右側輪廓線42位於該中臉部骨骼對稱面31的右側,其中,R是右側輪廓線42的右側起點,L是左側輪廓線41的左側起點。
基於該左側輪廓線41與該右側輪廓線42,該電腦系統可根據其像素座標計算出複數個下顎輪廓對稱度量化參數,包含:(1)左右輪廓線長差異量、(2)左右輪廓區域面積差異量、(3)左右輪廓封閉區域面積差異量、(4)左右輪廓平均間距以及(5)左右輪廓最大間距,分別說明如下。
(1)左右輪廓線長差異量(Contour Length Deviation,CLD)
首先說明任兩像素間距的計算方式,請參考圖7,任兩像素包含一第一像素V與一第二像素W,舉例該第一像素V的座標為(1,3),該第二像素W的座標為(4,2),該第一像素V與該第二像素W的間距d(V,W)可表示如下:
上式中,d()是計算距離的函數,依此類推,故請參考圖6,該左側輪廓線41的長度(Left Contour Length,LCL)與該右側輪廓線42的長度(Right Contour Length,RCL)分別表示如下:
,i=0,1,2,...,n-1
在前述計算式中,d()是計算距離的函數,n為該左側輪廓線41的像素410數量,l i 為該左側輪廓線41之第i個像素410;m為該右側輪廓線42的像素420數量,r i 為該右側輪廓線42之第i個像素420。也就是說,該左側輪廓線41的長度是每兩相鄰之像素410的間距的總和,該右側輪廓線42的長度是每兩相鄰之像素420的間距的總和。
該左右輪廓線長差異量(CLD)為該右側輪廓線42的長度RCL與該左側輪廓線41的長度LCL的差值並取其絕對值,表示如下:CLD=|RCL-LCL|
(2)左右輪廓區域面積差異量△A
在計算該左右輪廓區域面積差異量△A之前,該電腦系統先計算一右輪廓區域面積像素數量(Right Contour Area,RCA)與一左輪廓區域面積像素數量(Left Contour Area,LCA),該左右輪廓區域面積差異量△A為該右輪廓區域面積像素數量RCA與該左輪廓區域面積像素數量LCA的差值並取其絕對值,表示如下:△A=|RCA-LCA|
在上式中,kr為被該水平參考面12、該中臉部骨骼對稱面31與該右側輪廓線42所包圍之像素數量(但不包含該右側輪廓線42本身的像素),ra i 為被包圍的其中之第i個像素;mr為該右側輪廓線42之像素420數量,r j 為該右側輪廓線42之第j個像素。
上式中,kl為被該水平參考面12、該中臉部骨骼對稱面31與該左側輪廓線41所包圍之像素數量(但不包含該左側輪廓線41本身的像素),la i 為被包圍的其中之第i個像素;ml為該左側輪廓線41之像素410數量,l j 為該左側輪廓線41之第j個像素。
(3)左右輪廓封閉區域(Enclosed Area)面積差異量
該電腦系統係以該中臉部骨骼對稱面31為基準,可將該左側輪廓線41鏡射到右側,或是將該右側輪廓線42鏡射到左側,以下說明的實施例係以將該左側輪廓線41鏡射到右側為例說明。
如圖9所示,以該中臉部骨骼對稱面31為基準,已鏡射到右側的左側輪廓線定義為一鏡射後左側輪廓線43,該右側輪廓線42與該鏡射後左側輪廓線43交錯而包圍出至少一封閉區域,該電腦系統可計算出所有該至少一封閉區域的像素數量為一右側封閉像素總數量FA,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可將圖9
簡化為圖10,其包含三個封閉區域50,該電腦系統可計算該三個封閉區域50的該右側封閉像素總數量EA,表示如下:,i=1,2,...,p
上式中,p為所有封閉區域50之像素總數量,ea i 為其中之第i個像素,亦即請配合參考圖9與圖10,被該右側輪廓線42和該鏡射後左側輪廓線43所包圍的像素定義為“包圍像素450”:p=(所述包圍像素450數量+該右側輪廓線42的像素420數量+該鏡射後左側輪廓線43的鏡射像素430數量)-(右側輪廓線42和該鏡射後左側輪廓線43彼此重疊像素440數量)
也就是說,該電腦系統將該右側輪廓線42與該鏡射後左側輪廓線43中具有相同座標的像素數量不計於p值中。故以圖10為例,從該三個封閉區域50計算出的該右側封閉像素總數量EA等於37。
同理,另一種計算方式則是將已鏡射到左側的右側輪廓線定義為一鏡射後右側輪廓線,該電腦系統可計算出鏡射後右側輪廓線與該左側輪廓線41之所有封閉區域的像素數量為一左側封閉像素總數量。該左側封閉像素總數量為被該左側輪廓線41和該鏡射後右側輪廓線所包圍的像素數量、該左側輪廓線41的像素數量以及該鏡射後右側輪廓線的鏡射像素數量三者的總和再減去該左側輪廓線41和該鏡射後右側輪廓線彼此重疊像素數量後的數值。
(4)左右輪廓平均間距(Contour Distance,CD)
因為圖6所示的該下顎輪廓線40是由像素組成,且該左側輪廓線41的像素410與該右側輪廓線42的像素420彼此數量不同,故計算該左右輪廓平均間距CD時,該電腦系統計算該鏡射後左側輪廓線43中的每個鏡射像素430與
其最接近之右側輪廓線42上的一像素420之間的一第一平均距離AVE1,以及,該鏡射後右側輪廓線中的每個鏡射像素與其最接近之該左側輪廓線41中的一像素410之間一第二平均距離AVE2,該左右輪廓平均間距CD為該第一平均距離AVE1與該第二平均距離AVE2的平均值,表示如下:
前述中,d()是計算距離的函數,n為該鏡射後左側輪廓線43的鏡射像素430數量,l i '為該鏡射後左側輪廓線43的第i個鏡射像素430,r為該右側輪廓線42上與該鏡射後左側輪廓線43的第i個鏡射像素l i '的最接近點,因此不同的l i '可對應不同的r。同理,m為該鏡射後右側輪廓線的鏡射像素數量,r j '為該鏡射後右側輪廓線的第j個鏡射像素,l為該左側輪廓線41上與該鏡射後右側輪廓線的第j個鏡射像素r j '的最接近點。
(5)左右輪廓最大間距(Max Contour Distance,MCD)
如前所述,該電腦系統可計算該鏡射後左側輪廓線43中的每個鏡射像素至該右側輪廓線42中之每個最近像素的間距,從而得到複數個間距值,該複數個最近間距值中的最大值即為該左右輪廓最大間距MCD。同理,該電腦系統可計算該鏡射後右側輪廓線中的每個鏡射像素至該右側輪廓線42中之每個最近像素的間距,進而計算出與前者相同的該左右輪廓最大間距MCD。該左右輪廓最大間距MCD表示如下:
前式中,d()是計算距離的函數;l i '為該鏡射後左側輪廓線43的第i個鏡射像素,r為該右側輪廓線42上與該鏡射後左側輪廓線43的第i個鏡射像素l i '的最接近點;r j '為該鏡射後右側輪廓線的第j個鏡射像素,l為該左側輪廓線41上與該鏡射後右側輪廓線的第j個鏡射像素r j '的最接近點。圖9示意地記載該鏡射後左側輪廓線43的第0像素l 0 '與第n像素l n '。
綜上,該電腦系統根據該複數個下顎輪廓對稱度量化參數(1)~(5)的至少一者產生至少一對稱量化指標,本發明的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對稱量化指標可包含一封閉區域-輪廓長度關係值(Contour deviation)與一輪廓區域指標值(Contour area index),分別表示如下:
上式中,EA為對應前述下顎輪廓對稱度量化參數中第(3)項的封閉區域像素數量(Enclosed Area),LCL為對應前述下顎輪廓對稱度量化參數中的第(1)項的該左側輪廓線41的長度(Left Contour Length),RCL為對應前述下顎輪廓對稱度量化參數中第(1)項的該右側輪廓線42的長度(Right Contour Length)。
上式中,△A為對應前述下顎輪廓對稱度量化參數中第(2)項的該左右輪廓區域面積差異量,LCA為對應前述下顎輪廓對稱度量化參數中第(2)項的該左輪廓區域面積像素數量(Left Contour Area),RCA為對應前述下顎輪廓對稱度量化參數中第(2)項的該右輪廓區域面積像素數量(Right Contour Area)。
此外,前述下顎輪廓對稱度量化參數中第(4)項的左右輪廓平均間距(Contour Distance)與左右輪廓最大間距(Max Contour Distance)亦可作為所述對稱量化指標。
步驟S09:產生包含該至少一對稱量化指標的正顎手術計畫。在此步驟中,該電腦系統產生的正顎手術計畫包含在步驟S04的該至少一對稱量化指標,該電腦系統並可顯示該至少一對稱量化指標提供使用者參考,以供評估該模擬預測術後影像10中之目標下顎骨11的下顎輪廓線40的對稱程度。此外,該正顎手術計畫亦可包含該模擬預測術後影像,透過該模擬預測術後影像的檢視,可供使用者評估手術計畫的優劣。
綜上所述,本發明根據該中臉部骨骼對稱面31將該下顎輪廓線40區分為該左側輪廓線41與該右側輪廓線42,並基於該左側輪廓線41與該右側輪廓線42的像素計算出該左右輪廓線長差異量、該左右輪廓區域面積差異量、該左右輪廓封閉區域面積差異量、該左右輪廓平均間距以及該左右輪廓最大間距等下顎輪廓對稱度量化參數,再據以產生該至少一對稱量化指標。相較於中臉部,下顎是否端正對於人臉左右對稱度的視覺觀感較重,根據本發明電腦輔助正顎手術計畫產生方法,能擷取出下顎輪廓線40並根據其像素進行運算,所
產生的該至少一對稱量化指標可一進一步評估該模擬預測術後影像的下顎對稱度,讓正顎手術計畫更加完善。
Claims (9)
- 一種電腦輔助正顎手術計畫產生方法,由一電腦系統執行,包含:根據顏顎骨區域的一電腦斷層掃描影像產生一頭顱骨骼影像;計算該頭顱骨骼影像的一中臉部骨骼對稱面與一下顎骨對稱面,並透過該中臉部骨骼對稱面以及法蘭克福平面定義出該頭顱骨骼影像的一正準座標系;根據指令對該頭顱骨骼影像的中臉部骨骼及下顎骨骼進行一切骨手術模擬,而產生一骨組織分離影像;根據指令利用該骨組織分離影像移動上顎骨骼及該下顎骨骼的其中至少一者,而產生一模擬預測術後影像;在該正準坐標系下,根據該模擬預測術後影像中較低的一下顎角點定義一水平參考面;將該模擬預測術後影像投影至一平面,該平面為一正視平面或一俯角視平面,並定義該模擬預測術後影像投影至該平面的一投影圖於該水平參考面下方的輪廓線為一下顎輪廓線;根據該中臉部骨骼對稱面將該下顎輪廓線區分為一左側輪廓線與一右側輪廓線,並基於該左側輪廓線與該右側輪廓線的像素計算出複數個下顎輪廓對稱度量化參數,以及根據該複數個下顎輪廓對稱度量化參數當中的至少一者產生至少一對稱量化指標;以及產生包含該至少一對稱量化指標的正顎手術計畫。
- 如請求項1所述電腦輔助正顎手術計畫產生方法,其中,該複數個下顎輪廓對稱度量化參數包含一左右輪廓區域面積差異量△A,表示如下:△A=|RCA-LCA| ,i=0,1,2,...,kr;j=0,1,2,...,mr ,i=0,1,2,...,kl;j=0,1,2,...,ml前述中,RCA為一右輪廓區域面積像素數量,LCA為一左輪廓區域面積像素數量,kr為被該水平參考面、該中臉部骨骼對稱面與該右側輪廓線所包圍之像素數量,但不包含該右側輪廓線的像素,ra i 為被包圍的其中之第i個像素,mr為該右側輪廓線之像素數量,r j 為該右側輪廓線之第j個像素;前述中,kl為被該水平參考面、該中臉部骨骼對稱面與該左側輪廓線所包圍之像素數量,但不包含該左側輪廓線本身的像素,la i 為被包圍的其中之第i個像素,ml為該左側輪廓線之像素數量,l j 為該左側輪廓線之第j個像素。
- 如請求項1所述電腦輔助正顎手術計畫產生方法,其中,該複數個下顎輪廓對稱度量化參數包含一右側封閉像素總數量或一左側封閉像素總數量; 其中,該右側封閉像素總數量的計算方式為:以該中臉部骨骼對稱面為基準,將鏡射到右側的該左側輪廓線定義為一鏡射後左側輪廓線,該右側封閉像素總數量等於:該右側輪廓線和該鏡射後左側輪廓線所包圍的像素數量、該右側輪廓線的像素數量以及該鏡射後左側輪廓線的鏡射像素數量三者的總和,再減去該右側輪廓線和該鏡射後左側輪廓線彼此重疊像素數量之後的數值;其中,該右側封閉像素總數量的計算方式為:以該中臉部骨骼對稱面為基準,將鏡射到左側的該右側輪廓線定義為一鏡射後右側輪廓線,該左側封閉像素總數量等於:該左側輪廓線和該鏡射後右側輪廓線所包圍的像素數量、該左側輪廓線的像素數量以及該鏡射後右側輪廓線的鏡射像素數量三者的總和,再減去該左側輪廓線和該鏡射後右側輪廓線彼此重疊像素數量之後的數值。
- 如請求項1所述電腦輔助正顎手術計畫產生方法,其中,以該中臉部骨骼對稱面為基準,鏡射到右側的該左側輪廓線定義為一鏡射後左側輪廓線,鏡射到左側的該右側輪廓線定義為一鏡射後右側輪廓線;該複數個下顎輪廓對稱度量化參數包含一左右輪廓平均間距CD,表示如下:
- 如請求項1所述電腦輔助正顎手術計畫產生方法,其中,該至少一對稱量化指標包含一封閉區域-輪廓長度關係值(Contour deviation),表示如下:
- 如請求項1所述電腦輔助正顎手術計畫產生方法,其中,該至少一對稱量化指標包含一輪廓區域指標值(Contour area index),表示如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0138446A TWI777820B (zh) | 2021-10-15 | 2021-10-15 | 電腦輔助正顎手術計畫產生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0138446A TWI777820B (zh) | 2021-10-15 | 2021-10-15 | 電腦輔助正顎手術計畫產生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777820B true TWI777820B (zh) | 2022-09-11 |
TW202317038A TW202317038A (zh) | 2023-05-01 |
Family
ID=849581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0138446A TWI777820B (zh) | 2021-10-15 | 2021-10-15 | 電腦輔助正顎手術計畫產生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777820B (zh)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1824211A (zh) * | 2016-12-16 | 2018-07-01 | 國立成功大學 | 正顎手術計畫產生方法 |
US20200197137A1 (en) * | 2016-08-19 | 2020-06-25 | The Methodist Hospital System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mputer-aided orthognathic surgical planning |
-
2021
- 2021-10-15 TW TW110138446A patent/TWI777820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200197137A1 (en) * | 2016-08-19 | 2020-06-25 | The Methodist Hospital System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mputer-aided orthognathic surgical planning |
TW201824211A (zh) * | 2016-12-16 | 2018-07-01 | 國立成功大學 | 正顎手術計畫產生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317038A (zh) | 2023-05-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963832B2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mputer-aided orthognathic surgical planning | |
Plooij et al. | Digital three-dimensional image fusion processes for planning and evaluating orthodontics and orthognathic surgery. A systematic review | |
RU2384295C2 (ru) | Способ разработки лечебной программы ортогнатической хирургии и соответствующие устройства | |
Resnick et al. | Accuracy of three-dimensional soft tissue prediction for Le Fort I osteotomy using Dolphin 3D software: a pilot study | |
Yuan et al. | Design, development and clinical validation of computer-aided surgical simulation system for streamlined orthognathic surgical planning | |
Schendel et al. | Three-dimensional imaging and computer simulation for office-based surgery | |
Okumura et al. | Three-dimensional virtual imaging of facial skeleton and dental morphologic condition for treatment planning in orthognathic surgery | |
JP5883816B2 (ja) | 顎変形症術後顔貌予測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 |
Holzinger et al. | Accuracy of soft tissue prediction in surgery-first treatment concept in orthognathic surgery: a prospective study | |
Schendel et al. | Image fusion in preoperative planning | |
Park et al. | Three-dimensional vector analysis of mandibular structural asymmetry | |
TWI777820B (zh) | 電腦輔助正顎手術計畫產生方法 | |
Naveed et al. | An overview of the methods of prediction planning for orthognathic surgery using cephalometrics | |
Pongrácz et al. | Dentition planning with image-based occlusion analysis | |
TWI609358B (zh) | 正顎手術計畫產生方法 | |
Markiewicz et al. | Technology in oral and maxillofacial reconstruction | |
Traisrisin et al. | The accuracy of soft tissue prediction using Morpheus 3D simulation software for planning orthognathic surgery | |
Fukuyama et al. | Alar base symmetry in orthognathic surgery: Patients with unilateral cleft | |
Frick | Clinical Feasibility Evaluation of Digital Dental Articulation for 3-Piece Maxillary Orthognathic Surgery | |
Cho et al. | In-house CAD/CAM fabricated repositioning guide in maxillary repositioning after Le Fort I osteotomy | |
Hsiao et al. | Quantitative Asymmetry Assessment between Virtual and Mixed Reality Planning for Orthognathic Surgery—A Retrospective Study. Symmetry 2021, 13, 1614 | |
Omidkhoda et al. | The Accuracy of Dolphin Software in Predicting Soft Tissue Changes after Orthognathic Surgery | |
Gateño et al. | Orthognathic Examination and Treatment Planning | |
Aoki et al. | Computer aided system for orthognathic diagnosis utilizing 3D geometric head model | |
Tucker | Orthognathic surgical simulation of Class III patients using three-dimensional cone beam CT image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D4A |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