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77597B - 按鍵 - Google Patents

按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77597B
TWI777597B TW110120380A TW110120380A TWI777597B TW I777597 B TWI777597 B TW I777597B TW 110120380 A TW110120380 A TW 110120380A TW 110120380 A TW110120380 A TW 110120380A TW I777597 B TWI777597 B TW I77759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uter frame
bending rod
rod body
connecting element
type connec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203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47215A (zh
Inventor
朱德廣
徐榮彪
Original Assignee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775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77597B/zh
Publication of TW2022472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47215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3/14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

Landscapes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按鍵。按鍵包括一鍵帽、一底板、一第一剪刀式連接元件、一第二剪刀式連接元件以及一第一彎折桿體。第一剪刀式連接元件設置在鍵帽與底板之間。第一剪刀式連接元件包括一第一內框架以及一第一外框架。第一內框架分別連接鍵帽以及底板。第一外框架連接底板。第二剪刀式連接元件設置在鍵帽與底板之間。第二剪刀式連接元件包括一第二內框架以及一第二外框架。第二內框架分別連接鍵帽以及底板。第二外框架連接底板。第一彎折桿體連結第一剪刀式連接元件與第二剪刀式連接元件。第一彎折桿體依序由一第一側、一第二側、一第三側以及一第四側所組成,第一側與第三側為相對的兩端,第二側與第四側為相對的兩端。第一側連接第一外框架與鍵帽,且第一側連接第二外框架與鍵帽。

Description

按鍵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按鍵,特別是一種具有強化結構的倍數按鍵。
在鍵盤的多個按鍵中,除了一般的標準按鍵之外,也包含有一些外型上較為特殊的按鍵,例如倍數按鍵,此種按鍵由於長度較寬度還要來得長,因此當被使用者按壓時,容易產生傾斜甚至於卡住的情況。因此,目前現有的倍數按鍵設計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有鑒於先前技術所面臨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之一在於提供一種按鍵夠將具有強化結構功能的彎折桿體固定於兩剪刀式連接元件上,除了能夠提高剪刀式連接元件結構上的強度和平衡性之外,同時也提升按鍵的鍵帽在升降移動過程中的穩定性。
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提供一種按鍵。按鍵包括一鍵帽、一底板、一第一剪刀式連接元件、一第二剪刀式連接元件以及一第一彎折桿體。第一剪刀式連接元件設置在鍵帽與底板之間。第一剪刀式連接元件包括一第一內框架 以及一第一外框架。第一內框架分別連接鍵帽以及底板。第一外框架連接底板。第二剪刀式連接元件設置在鍵帽與底板之間。第二剪刀式連接元件包括一第二內框架以及一第二外框架。第二內框架分別連接鍵帽以及底板。第二外框架連接底板。第一彎折桿體連結第一剪刀式連接元件與第二剪刀式連接元件。第一彎折桿體依序由一第一側、一第二側、一第三側以及一第四側所組成,第一側與第三側為相對的兩端,第二側與第四側為相對的兩端。第一側連接第一外框架與鍵帽,且第一側連接第二外框架與鍵帽。
較佳者,第一外框架具有一固定端以及一滑動端,並且於滑動端上設置有一樞接卡勾,而第一彎折桿體之第一側樞設於樞接卡勾內。
較佳者,鍵帽具有一限位卡勾,第一彎折桿體之第一側架設於限位卡勾內。
較佳者,第一外框架於滑動端形成一內縮結構,限位卡勾位於內縮結構內。
較佳者,第一外框架於固定端上設置有一限位卡勾,第一彎折桿體之第三側卡合於限位卡勾上。
較佳者,第一外框架具有第一支臂以及一第二支臂,第一支臂與第二支臂為相對的兩端,第一支臂連接固定端以及滑動端,第二支臂連接固定端以及滑動端,第一支臂上設置有一第一限位卡勾,第一彎折桿體之第四側卡合於第一限位卡勾上。
較佳者,第一外框架與第二外框架均具有一固定端以及一滑動端,第一外框架具有第一支臂以及一第二支臂,第一支臂與第二支臂為相對的兩端,第一支臂連接固定端以及滑動端,第二支臂連接固定端以及滑動端,第一支臂遠離第二外框架,第二支臂鄰近第二外框架,第一支臂上設置有一第一限位卡勾,第一彎折桿體之第四側卡合於第一限位卡勾上,第二外框架具有第 三支臂以及一第四支臂,第三支臂與第四支臂為相對的兩端,第三支臂連接固定端以及滑動端,第四支臂連接固定端以及滑動端,第三支臂鄰近第一外框架,第四支臂遠離第一外框架,第四支臂上設置有一第二限位卡勾,第一彎折桿體之第二側卡合於第二限位卡勾上。
較佳者,第一限位卡勾具有一檔牆,第一彎折桿體的第四側具有一斷點,檔牆卡合於斷點內。
較佳者,按鍵更包括一第二彎折桿體連結第一框架與第二框架,第二彎折桿體依序由一第五側、一第六側、一第七側以及一第八側所組成,第五側與第七側為相對的兩端,第六側與第八側為相對的兩端,第二支臂上設置有一第三限位卡勾,第三支臂上設置有一第四限位卡勾,第二彎折桿體之第八側卡合於第三限位卡勾上,第二彎折桿體之第六側卡合於第四限位卡勾上。
較佳者,第一彎折桿體包圍住第二彎折桿體,並且第一彎折桿體的第一側與第二彎折桿體的第五側係固定在一起。
較佳者,第一限位卡勾具有一第一檔牆,第一彎折桿體的第四側具有一第一斷點,第一檔牆卡合於第一斷點內,第三限位卡勾具有一第二檔牆,第二彎折桿體的第六側具有一第二斷點,第二檔牆卡合於第二斷點內。
較佳者,第一外框架與第二外框架,具有完全相同的外型結構。
較佳者,按鍵更包括一彈性體,彈性體在垂直方向上設置於鍵帽與底板之間,在水平方向上設置於第一剪刀式連接元件與第二剪刀式連接元件之間。
較佳者,按鍵更包括一薄膜開關,薄膜開關設置在彈性體以及底板之間。
較佳者,第一外框架具有左右鏡像對稱的結構。
1:按鍵
2:鍵帽
21:樞接卡勾
22:限位卡勾
3:第一彎折桿體
31:第一側
32:第二側
33:第三側
34:第四側
35:第一斷點
4:第一剪刀式連接元件
41:第一內框架
411:樞轉軸
412:固定端
4121:樞轉軸
413:滑動端
4131:滑動軸
42:第一外框架
421:軸孔
422:固定端
4221:樞轉軸
4222:限位卡勾
423:滑動端
4231:樞接卡勾
4232:內縮結構
424:第一支臂
4241:第一限位卡勾
4241’:第一限位卡勾
4242:第一檔牆
425:第二支臂
4251:第三限位卡勾
4251’:第三限位卡勾
5:第二剪刀式連接元件
51:第二內框架
511:樞轉軸
512:固定端
5121:樞轉軸
513:滑動端
5131:滑動軸
52:第二外框架
521:軸孔
522:固定端
5221:樞轉軸
5222:限位卡勾
523:滑動端
5231:樞接卡勾
5232:內縮結構
524:第三支臂
5241:第四限位卡勾
5241’:第四限位卡勾
5242:第二檔牆
525:第四支臂
5251:第二限位卡勾
5251’:第二限位卡勾
6:彈性體
7:薄膜開關
8:底板
9:第二彎折桿體
91:第一側
92:第二側
93:第三側
94:第四側
95:第二斷點
圖1係依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所提供一按鍵的立體圖。
圖2係依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所提供之按鍵的爆炸圖。
圖3係依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所提供之按鍵於另一視角的爆炸圖。
圖4A係依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所提供之按鍵中,剪刀式連接元件的爆炸圖。
圖4B係依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所提供之按鍵中,剪刀式連接元件的立體圖。
圖4C係依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所提供之按鍵中,剪刀式連接元件與彎折桿體的立體圖。
圖5A係依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所提供之按鍵中,剪刀式連接元件於另一視角的爆炸圖。
圖5B係依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所提供之按鍵中,剪刀式連接元件於另一視角的立體圖。
圖5C係依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所提供之按鍵中,剪刀式連接元件與彎折桿體於另一視角的立體圖。
圖6係依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所提供之按鍵中,鍵帽的立體圖。
圖7係依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所提供之按鍵中,鍵帽、剪刀式連接元件與彎折桿體的立體圖。
圖8A係依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所提供之按鍵中,剪刀式連接元件、彎折桿體、彈性體、薄膜開關與底板的立體圖。
圖8B係依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所提供之按鍵中,剪刀式連接元件、彎折桿體、彈性體、薄膜開關與底板的部分立體圖。
圖9A係依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所提供之按鍵中,剪刀式連接元件的俯視圖。
圖9B係依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所提供之按鍵中,剪刀式連接元件與彎折桿體的俯視圖。
圖10係依據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所提供的按鍵中,剪刀式連接元件與兩彎折桿體的俯視圖。
圖11A係依據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所提供之按鍵中,剪刀式連接元件的俯視圖。
圖11B係依據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所提供之按鍵中,剪刀式連接元件與彎折桿體的俯視圖。
圖12係依據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所提供的按鍵中,剪刀式連接元件與兩彎折桿體的俯視圖。
以下係提出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實施例僅用以作為範例說明,並不會限縮本發明欲保護之範圍。此外,實施例中之圖式係省略不必要或以通常技術即可完成之元件,以清楚顯示本發明之技術特點。
依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所提供一按鍵,請同時參考至圖1、圖2、圖3、圖4A-4C、圖5A-5C、圖6、圖7、圖8A-8B以及圖9A-9B。其中,圖1係按鍵的立體圖。圖2與圖3則是該按鍵於不同視角的爆炸圖。圖4A係按鍵的剪刀式連接元件的爆炸圖。圖4B係按鍵的剪刀式連接元件的立體圖,圖4C係按鍵的 剪刀式連接元件與彎折桿體的立體圖。圖5A係按鍵的剪刀式連接元件於另一視角的爆炸圖,圖5B係按鍵的剪刀式連接元件於另一視角的立體圖,圖5C係按鍵的剪刀式連接元件與彎折桿體於另一視角的立體圖。圖6係按鍵的鍵帽的立體圖。圖7係按鍵的鍵帽、剪刀式連接元件與彎折桿體的立體圖。圖8A與8B係按鍵的剪刀式連接元件、彎折桿體、彈性體、薄膜開關與底板的立體圖以及部分立體圖(僅將第二剪刀式連接元件予以隱藏)。圖9A係按鍵的剪刀式連接元件的俯視圖。圖9B係按鍵的剪刀式連接元件與彎折桿體的俯視圖。
按鍵1包括一鍵帽2、一第一彎折桿體3、一第一剪刀式連接元件4、一第二剪刀式連接元件5、一彈性體6、一薄膜開關7以及一底板8。其中,彈性體6在垂直方向上設置於鍵帽2與底板8之間,而在水平方向上則設置於第一剪刀式連接元件4與第二剪刀式連接元件5之間。此外,薄膜開關7則設置在彈性體6以及底板8之間。
本實施例所提供的按鍵1,能應用在倍數按鍵此種鍵帽長度大於寬度的特殊按鍵,因此在水平方向(平行於X軸方向)上設置有兩個剪刀式連接元件4、5,並且將彈性體6設置在第一剪刀式連接元件4與第二剪刀式連接元件5之間。而由於彈性體6設置於按鍵1的中央位置,並位在第一剪刀式連接元件4與第二剪刀式連接元件5之間,因此當鍵帽2被下壓時,即使不是被按壓在鍵帽2的正中央,也都能順利地藉由彈性體6的形變而觸發下方的薄膜開關7。
按鍵1的第一彎折桿體3,可以採用一種由金屬材質所製成的桿體,並且可以是一體成形或是藉由多次彎折而成的結構。第一彎折桿體3係用以連結第一剪刀式連接元件4以及第二剪刀式連接元件5,同時也用來連接第一剪刀式連接元件4與鍵帽2,以及用來連接第二剪刀式連接元件5與鍵帽2。第一彎折桿體3依序由一第一側31、一第二側32、一第三側33以及一第四側34所組成,第一側31與第三側33為相對的兩端,第二側32與第四側34為相對的兩端。 此外,第一側31用以鍵帽2與第一剪刀式連接元件4的一第一外框架42,同時也用以連接鍵帽2與第二剪刀式連接元件5的一第二外框架52。
本實施例所提供第一剪刀式連接元件4、彈性體6以及第二剪刀式連接元件5,彼此之間係沿一水平方向(例如沿平行於X軸方向)配置,而不是在垂直方向(沿Z軸方向)上重疊。
第一剪刀式連接元件4與第二剪刀式連接元件5係設置在鍵帽2與底板8之間。第一剪刀式連接元件4包括有第一內框架41以及一第一外框架42,第一外框架42設置於第一內框架41的外圍,兩者組合在一起後可產生如剪刀作動方式一樣的相對轉動。舉例來說,第一內框架41的外側中央可形成有樞轉軸411,而在第一外框架42的內側中央則可形成有對應的軸孔421或容置槽;而當樞轉軸411插入軸孔421或容置槽而完成組配後,第一內框架41與第一外框架42便可相對地轉動。當然,上述的轉動設計也可對調,在第一內框架41上形成軸孔或容置槽,而在第一外框架42上形成樞轉軸,或者是其他種可產生相對轉動的設計例如凹凸卡合等,都可應用在第一剪刀式連接元件4的第一內框架41與第一外框架42上,本實施例並不予以限制。
第二剪刀式連接元件5則包含有一第二內框架51以及一第二外框架52,第二外框架52設置於第二內框架51的外圍,兩者組合在一起後可產生如剪刀作動方式一樣的相對轉動。舉例來說,第二內框架51的外側中央可形成有樞轉軸511,而在第二外框架52的內側中央則可形成有對應的軸孔521或容置槽;而當樞轉軸511插入軸孔521或容置槽而完成組配後,第二內框架51與第二外框架52便可相對地轉動。當然,上述的轉動設計也可對調,在第二內框架51上形成軸孔或容置槽,而在第二外框架52上形成樞轉軸,或者是其他種可產生相對轉動的設計例如凹凸卡合等,都可應用在第二剪刀式連接元件5的第二內框架51與第二外框架52上,本實施例並不予以限制。
在本實施例所提供的按鍵1中,第一剪刀式連接元件4的第一內框架41具有一固定端412以及一滑動端413,固定端412以及滑動端413係分別連接至鍵帽2以及底板8。此外,第一內框架41在固定端412上設置有一樞轉軸4121,並且在滑動端413上設置有一滑動軸4131。
第一外框架42也具有一固定端422以及一滑動端423,其中,固定端422連接至底板17,但滑動端423並不是直接連接至鍵帽2,而是間接地藉由第一彎折桿體3而連接至鍵帽2。此外,第一外框架42在固定端422上設置有一樞轉軸4221以及一限位卡勾4222,而在滑動端423上設置有一樞接卡勾4231。此外,第一外框架42具有一第一支臂424以及一第二支臂425,第一支臂424與第二支臂425為相對的兩端,第一支臂424連接固定端422以及滑動端423,第二支臂425也連接固定端422以及滑動端423。而就水平設置於第一剪刀式連接元件4旁的第二剪刀式連接元件5而言,第一支臂424係位在遠離第二外框架52的位置,而第二支臂425則位在鄰近第二外框架52的位置。此外,第一外框架42係在第一支臂424上設置有一第一限位卡勾4241,並且在第二支臂425上設置有一第三限位卡勾4251。
第二剪刀式連接元件5的第二內框架51具有一固定端512以及一滑動端513,固定端512以及滑動端513係分別連接至鍵帽2以及底板8。此外,第二內框架51在固定端512上設置有一樞轉軸5121,並且在滑動端513上設置有一滑動軸5131。
第二外框架52也具有一固定端522以及一滑動端523,其中,固定端522連接至底板8,但滑動端523並不是直接連接至鍵帽2,而是間接地藉由第一彎折桿體3而連接至鍵帽2。此外,第二外框架52在固定端522上設置有一樞轉軸5221以及一限位卡勾5222,而在滑動端523上設置有一樞接卡勾5231。此外,第二外框架52具有第三支臂524以及一第四支臂525,第三支臂524與第四支臂 525為相對的兩端,第三支臂524連接固定端522以及滑動端523,第四支臂525也連接固定端522以及滑動端523。而就水平設置於第二剪刀式連接元件5旁的第一剪刀式連接元件4而言,第三支臂524係位在鄰近第一外框架42的位置,而第四支臂525則位在遠離第一外框架42的位置。此外,第二外框架52係在第三支臂524上設置有一第四限位卡勾5241,並且在第四支臂525上設置有一第二限位卡勾5251。
當第一彎折桿體3組裝於第一剪刀式連接元件4以及第二剪刀式連接元件5上時,第一彎折桿體3之第一側31樞設於第一外框架42的樞接卡勾4231以及第二外框架52的樞接卡勾5231內,第一彎折桿體3的第二側32卡合於第二外框架52的第二限位卡勾5251上,第一彎折桿體3的第三側33卡合於第二外框架52的限位卡勾5222上以及第一外框架42的限位卡勾4222上,而第一彎折桿體3的第四側44則卡合於第一外框架42的第一限位卡勾4241上。
在本實施例所提供的按鍵1中,鍵帽2在內側(相對於能被使用者按壓的外側)設置有樞接卡勾21以及限位卡勾22。而當第一彎折桿體3、第一剪刀式連接元件4以及第二剪刀式連接元件5向上與鍵帽2組裝在一起時,第一彎折桿體3的第一側31架設於鍵帽2的限位卡勾22內,而第一內框架41的樞轉軸4121以及第二內框架51的樞轉軸5121則樞設於鍵帽2的樞接卡勾21內,此時,第一彎折桿體3的第一側31由於同時也連接至第一外框架42以及第二外框架52上,因此第一彎折桿體3的第一側31可視為第一外框架42以及第二外框架52上的滑動軸而在鍵帽2的限位卡勾22內滑動。此外,由於第一彎折桿體3的重量大於第一外框架42以及第二外框架52,因此以第一彎折桿體3作為鍵帽2與第一外框架42及第二外框架52之間的連接媒介,對於第一外框架42以及第二外框架52而言,可減輕其負擔,同時降低其變形或損壞的機會。
此外,第一外框架42於滑動端423形成一內縮結構4232,第二外框架52也於滑動端523形成一內縮結構5232,而當第一彎折桿體3的第一側31架設於鍵帽2的限位卡勾22內,此限位卡勾22便可位在內縮結構4232以及5232內。第一外框架42於滑動端423形成內縮結構4232以及第二外框架52於滑動端523形成內縮結構5232的設計,除了能夠減少第一外框架42與第二外框架52所佔的體積以及縮短相鄰限位卡勾22之間的距離之外,還能讓鍵帽2的限位卡勾22在某種程度上與第一外框架42或是與第二外框架52重疊在一起而讓彼此之間有更緊密的結合,增加結構上的穩定性。
在本實施例所提供的按鍵1中,底板8上設置有樞接卡勾81以及限位卡勾82。而當第一彎折桿體3、第一剪刀式連接元件4以及第二剪刀式連接元件5向下與底板8組裝在一起時,第一外框架42的樞轉軸4221以及第二外框架52的樞轉軸5221則樞設於底板8的樞接卡勾81內,而第一內框架41的滑動軸4131以及第二內框架51的滑動軸5131則樞設於底板8的限位卡勾82內。
而藉由上述所提第一彎折桿體3、第一剪刀式連接元件4、第二剪刀式連接元件5以及彈性體6的設置,鍵帽2就可相對於底板8而沿一定路徑進行反復的升降移動。
此外,本實施例所提供的第一彎折桿體3,可以是連續無斷點的結構,或是具有一斷點,例如在第一彎折桿體3的第四側34形成一第一斷點35。而不管是否具有斷點,第一彎折桿體3所提供的強度都足以應用在本實施例所提供的按鍵1中而用以連接第一剪刀式連接元件4以及第二剪刀式連接元件5,並加強其結構上的強度、平衡性以及兩者的連動性。此外,在第一外剪刀式連接元件4的第一外框架42的第一支臂424,也可因應第一斷點35的設計,而在第一限位卡勾4241內,設置一直立的第一檔牆4242。當第一彎折桿體3組裝置第一剪刀式連接元件4上時,第一斷點35即可置入第一檔牆4242的兩端而讓第一檔牆 4242卡合於第一斷點35內,而此種藉由第一檔牆4242而將第一斷點35予以填補的設計,除了能夠讓第一斷點35不輕易被發現而維持第一彎折桿體3在外觀上的完整性外,同時也讓第一彎折桿體3更接近一個封閉的結構,增加第一彎折桿體3所能提供的結構強度。
請參考圖9A-9B,在依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所提供的按鍵1中,係採用一個第一彎折桿體3來加強第一剪刀式連接元件4以及第二剪刀式連接元件5在結構上的強度、平衡性以及以及兩者的連動姓。而在依據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所提供的按鍵中,則可同時採用兩個彎折桿體。請參考圖10,此第二實施例所提供的按鍵,與第一實施例所提供的按鍵大致相同,唯一的差別則是採用了兩個彎折桿體,包括第一彎折桿體3與第二彎折桿體9。
第二彎折桿體9依序由一第一側91、一第二側92、一第三側93以及一第四側94所組成,其中第一側91與第三側93為相對的兩端,第二側92與第四側94為相對的兩端。當第二彎折桿體9組裝並連結第一剪刀式連接元件4以及第二剪刀式連接元件5時,第二彎折桿體9的第二側92卡合於第二外框架52的第三支臂524上的第四限位卡勾5241上,第二彎折桿體9的第四側94則卡合於第一外框架42的第二支臂425上的第三限位卡勾4251上。
在結構上,較大的第一彎折桿體3係將較小的第二彎折桿體9予以包圍,而為了加強兩者的結構強度,也可將第一彎折桿體3的第一側31與第二彎折桿體9的第一側91固定在一起,例如藉由焊接而予以連接。
此外,第二彎折桿體9可以是連續無斷點的結構,或是具有一斷點,例如在第二彎折桿體9的第二側92形成一第二斷點95。而不管是否具有斷點,第二彎折桿體9所提供的強度都足以應用在本實施例所提供的按鍵1中而用以連接第一剪刀式連接元件4以及第二剪刀式連接元件5,並加強其結構上的強度、平衡性以及兩者的連動性。此外,在第二外剪刀式連接元件5的第三外框 架52的第三支臂524,也可因應第二斷點95的設計,而在第四限位卡勾5241內,設置一直立的第二檔牆5242。當第二彎折桿體9組裝置第二剪刀式連接元件5上時,第二斷點95即可置入第二檔牆5242的兩端而讓第二檔牆5242卡合於第二斷點95內,而此種藉由第二檔牆5242而將第二斷點95予以填補的設計,除了能夠讓第二斷點95不輕易被發現而維持第二彎折桿體9在外觀上的完整性外,同時也讓第二彎折桿體9更接近一個封閉的結構,增加第二彎折桿體9所能提供的結構強度。
本發明所提供的按鍵1可藉由第一彎折桿體3或第二彎折桿體9而提供兩剪刀式連接元件4與5在結構上的強度與平衡性,同時也提高兩剪刀式連接元件4與5之間的連動性,提升按鍵1的鍵帽2在升降移動過程中的穩定性。
本發明所提供的按鍵1可以視不同規格的需求而更換不同材質、重量或是特性的第一彎折桿體3或第二彎折桿體9,例如當某一款按鍵1需要具有特定的按壓手感時,就可以藉由採用不同重量或材質的第一彎折桿體3或第二彎折桿體9來因應或調整,並且不會受到原有第一剪刀式連接元件4或第二剪刀式連接元件5在材質或結構上的限制。
在本發明所提供的按鍵1中,第一剪刀式連接元件4的第一外框架42與第二剪刀式連接元件5的第二外框架52,可以具有完全相同的外型結構,此舉不但可以簡化自動化製成的複雜度,減少錯誤的機會,而且只要單一規格,因此而不用增加模具的成本。此外,第一剪刀式連接元件4的第一外框架42與第二剪刀式連接元件5的第二外框架52在外型結構相同,也有利於組裝具有斷點的彎折桿體並降低組裝錯誤的機會。
請參考圖11A-11B,依據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提供一種按鍵,而此按鍵的設計與第一實施例大致相同,最大的差別在於第一剪刀式連接元件4的第一外框架42、第二剪刀式連接元件5的第二外框架52以及第一彎折桿體3有 一些結構上的變化。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彎折桿體3採用一種無斷點的連續結構,其同樣依序由一第一側31、一第二側32、一第三側33以及一第四側34所組成,其中第一側31與第三側33為相對的兩端,第二側32與第四側34為相對的兩端。此外,第一側31用以鍵帽2與第一剪刀式連接元件4的一第一外框架42,同時也用以連接鍵帽2與第二剪刀式連接元件5的一第二外框架52。
此外,第一外框架42具有一第一支臂424以及一第二支臂425,第一支臂424與第二支臂425為相對的兩端,第一支臂424連接固定端422以及滑動端423,第二支臂425也連接固定端422以及滑動端423。而就水平設置於第一剪刀式連接元件4旁的第二剪刀式連接元件5而言,第一支臂424係位在遠離第二外框架52的位置,而第二支臂425則位在鄰近第二外框架52的位置。此外,第一外框架42係在第一支臂424上設置有一第一限位卡勾4241’,並且在第二支臂425上設置有一第三限位卡勾4251’。在本實施例中,由於第一彎折桿體3採用了無斷點的連續結構,因此在第一支臂424上的第一限位卡勾4241’內並不會形成檔牆的結構。此外,第一外框架42在結構上具有左右鏡像對稱的結構,因此,位在第二支臂425上的第三限位卡勾4251’也與位在第一支臂424上的第一限位卡勾4241’一樣沒有擋牆的設計。
此外,第二外框架52具有第三支臂524以及一第四支臂525,第三支臂524與第四支臂525為相對的兩端,第三支臂524連接固定端522以及滑動端523,第四支臂525也連接固定端522以及滑動端523。而就水平設置於第二剪刀式連接元件5旁的第一剪刀式連接元件4而言,第三支臂524係位在鄰近第一外框架42的位置,而第四支臂525則位在遠離第一外框架42的位置。此外,第二外框架52係在第三支臂524上設置有一第四限位卡勾5241’,並且在第四支臂525上設置有一第二限位卡勾5251’。在本實施例中,由於第一彎折桿體3採用了無斷點的連續結構,因此在第四支臂525上的第二限位卡勾5251’內並不會形成檔 牆的結構。此外,第二外框架52在結構上具有左右鏡像對稱的結構,因此,位在第三支臂524上的第四限位卡勾5241’也與位在第四支臂525上的第二限位卡勾5251’一樣沒有擋牆的設計。
而當第一彎折桿體3如圖11B所示組裝於第一剪刀式連接元件4以及第二剪刀式連接元件5上時,第一彎折桿體3之第一側31同樣樞設於第一外框架42的樞接卡勾4231以及第二外框架52的樞接卡勾5231內,第一彎折桿體3的第二側32則卡合於第二外框架52的第二限位卡勾5251’上,第一彎折桿體3的第三側33卡合於第二外框架52的限位卡勾5222上以及第一外框架42的限位卡勾4222上,而第一彎折桿體3的第四側44則卡合於第一外框架42的第一限位卡勾4241’上。
在本實施例所提供的按鍵中,第一剪刀式連接元件4的第一外框架42與第二剪刀式連接元件5的第二外框架52,可以具有完全相同的外型結構,此舉不但可以簡化自動化製成的複雜度,減少錯誤的機會,而且只要單一規格,因此而不用增加模具的成本。此外,第一剪刀式連接元件4的第一外框架42與第二剪刀式連接元件5的第二外框架52在外型結構相同,也有利於組裝具有連續無斷點結構的第一彎折桿體3。
在依據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所提供的按鍵1中,係採用一個第一彎折桿體3來加強第一剪刀式連接元件4以及第二剪刀式連接元件5在結構上的強度、平衡性以及兩者的連動姓。而在依據本發明之其他第四實施例所提供的按鍵中,則可也可視需求而同時採用兩個彎折桿體。請參考圖12,此第四實施例所提供的按鍵,與第三實施例所提供的按鍵大致相同,唯一的差別則是採用了兩個彎折桿體,包括第一彎折桿體3與第二彎折桿體9。
請參考至圖12,第二彎折桿體9依序由一第一側91、一第二側92、一第三側93以及一第四側94所組成,其中第一側91與第三側93為相對的兩 端,第二側92與第四側94為相對的兩端。當第二彎折桿體9組裝並連結第一剪刀式連接元件4以及第二剪刀式連接元件5時,第二彎折桿體9的第二側92卡合於第二外框架52的第三支臂524上的第四限位卡勾5241'上,第二彎折桿體9的第四側94則卡合於第一外框架42的第二支臂425上的第三限位卡勾4251'上。
在結構上,較大的第一彎折桿體3係將較小的第二彎折桿體9予以包圍,而為了加強兩者的結構強度,也可將第一彎折桿體3的第一側31與第二彎折桿體9的第一側91,或是也可將第一彎折桿體3的第三側33與第二彎折桿體9的第三側93固定在一起,例如藉由焊接而予以連接。
此外,第二彎折桿體9可以是連續無斷點的結構,或是具有一斷點,例如在第二彎折桿體9的第一側91形成一第二斷點95。而不管是否具有斷點,第二彎折桿體9所提供的強度都足以應用在本實施例所提供的按鍵1中而用以連接第一剪刀式連接元件4以及第二剪刀式連接元件5,並加強其結構上的強度、平衡性以及兩者的連動性。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因此凡其它未脫離本發明所揭示之精神下所完成之等效改變或修飾,均應包含於本案的發明概念中。
1:按鍵
2:鍵帽
21:樞接卡勾
22:限位卡勾
3:第一彎折桿體
31:第一側
32:第二側
33:第三側
34:第四側
35:第一斷點
4:第一剪刀式連接元件
41:第一內框架
411:樞轉軸
412:固定端
413:滑動端
4131:滑動軸
42:第一外框架
421:軸孔
422:固定端
423:滑動端
4232:內縮結構
424:第一支臂
425:第二支臂
5:第二剪刀式連接元件
51:第二內框架
511:樞轉軸
512:固定端
513:滑動端
52:第二外框架
521:軸孔
522:固定端
523:滑動端
5232:內縮結構
524:第三支臂
525:第四支臂
6:彈性體
7:薄膜開關
8:底板

Claims (15)

  1. 一種按鍵,包括:一鍵帽;一底板;一第一剪刀式連接元件,設置在該鍵帽與該底板之間,該第一剪刀式連接元件包括:一第一內框架,該第一內框架分別連接該鍵帽以及該底板;以及一第一外框架,該第一外框架連接該底板;一第二剪刀式連接元件,設置在該鍵帽與該底板之間,該第二剪刀式連接元件包括:一第二內框架,該第二內框架分別連接該鍵帽以及該底板;以及一第二外框架,該第二外框架連接該底板;以及一第一彎折桿體,連結該第一剪刀式連接元件與該第二剪刀式連接元件,該第一彎折桿體依序由一第一側、一第二側、一第三側以及一第四側所組成,該第一側與該第三側為相對的兩端,該第二側與該第四側為相對的兩端,該第一側連接該第一外框架與該鍵帽,且該第一側連接該第二外框架與該鍵帽。
  2. 如請求項1之按鍵,該第一外框架具有一固定端以及一滑動端,並且於該滑動端上設置有一樞接卡勾,而該第一彎折桿體之該第一側樞設於該樞接卡勾內。
  3. 如請求項2之按鍵,該鍵帽具有一限位卡勾,該第一彎折桿體之該第一側架設於該限位卡勾內。
  4. 如請求項3之按鍵,該第一外框架於該滑動端形成一內縮結構,該限位卡勾位於該內縮結構內。
  5. 如請求項2之按鍵,該第一外框架於該固定端上設置有一限位卡勾,該第一彎折桿體之該第三側卡合於該限位卡勾上。
  6. 如請求項2之按鍵,該第一外框架具有第一支臂以及一第二支臂,該第一支臂與該第二支臂為相對的兩端,該第一支臂連接該固定端以及該滑動端,該第二支臂連接該固定端以及該滑動端,該第一支臂上設置有一第一限位卡勾,該第一彎折桿體之該第四側卡合於該第一限位卡勾上。
  7. 如請求項1之按鍵,該第一外框架與該第二外框架均具有一固定端以及一滑動端,該第一外框架具有第一支臂以及一第二支臂,該第一支臂與該第二支臂為相對的兩端,該第一支臂連接該固定端以及該滑動端,該第二支臂連接該固定端以及該滑動端,該第一支臂遠離該第二外框架,該第二支臂鄰近該第二外框架,該第一支臂上設置有一第一限位卡勾,該第一彎折桿體之該第四側卡合於該第一限位卡勾上,該第二外框架具有第三支臂以及一第四支臂,該第三支臂與該第四支臂為相對的兩端,該第三支臂連接該固定端以及該滑動端,該第四支臂連接該固定端以及該滑動端,該第三支臂鄰近該第一外框架,該第四支臂遠離該第一外框架,該第四支臂上設置有一第二限位卡勾,該第一彎折桿體之該第二側卡合於該第二限位卡勾上。
  8. 如請求項7之按鍵,該第一限位卡勾具有一檔牆,該第一彎折桿體的該第四側具有一斷點,該檔牆卡合於該斷點內。
  9. 如請求項7之按鍵,更包括一第二彎折桿體連結該第一外框架與該第二外框架,該第二彎折桿體依序由一第一側、一第二側、一第三側以及一第四側所組成,該第二彎折桿體的該第一側與該第二彎折桿體的該第三側為相對的兩端,該第二彎折桿體的該第二側與該第二彎折桿體的該第四側為相對的兩端,該第二支臂上設置有一第三限位卡勾,該第三支臂上設置有一第四限位卡 勾,該第二彎折桿體之該第四側卡合於該第三限位卡勾上,該第二彎折桿體之該第二側卡合於該第四限位卡勾上。
  10. 如請求項9之按鍵,該第一彎折桿體包圍住該第二彎折桿體,並且該第一彎折桿體的該第一側與該第二彎折桿體的該第一側係固定在一起。
  11. 如請求項9之按鍵,該第一限位卡勾具有一第一檔牆,該第一彎折桿體的該第四側具有一第一斷點,該第一檔牆卡合於該第一斷點內,該第四限位卡勾具有一第二檔牆,該第二彎折桿體的該第二側具有一第二斷點,該第二檔牆卡合於該第二斷點內。
  12. 如請求項1之按鍵,該第一外框架與該第二外框架,具有完全相同的外型結構。
  13. 如請求項1之按鍵,更包括一彈性體,該彈性體在垂直方向上設置於該鍵帽與該底板之間,在水平方向上設置於該第一剪刀式連接元件與該第二剪刀式連接元件之間。
  14. 如請求項13之按鍵,更包括一薄膜開關,該薄膜開關設置在該彈性體以及該底板之間。
  15. 如請求項1之按鍵,該第一外框架具有左右鏡像對稱的結構。
TW110120380A 2021-05-28 2021-06-04 按鍵 TWI7775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92854.3A CN115410849A (zh) 2021-05-28 2021-05-28 按键
CNCN202110592854.3 2021-05-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77597B true TWI777597B (zh) 2022-09-11
TW202247215A TW202247215A (zh) 2022-12-01

Family

ID=84155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20380A TWI777597B (zh) 2021-05-28 2021-06-04 按鍵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10849A (zh)
TW (1) TWI777597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419975U (en) * 2011-08-26 2012-01-01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Keyswitch and keyboard
CN102737884A (zh) * 2011-04-11 2012-10-17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
TWM474180U (zh) * 2013-11-22 2014-03-11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按鍵及鍵盤
CN103681052A (zh) * 2013-11-29 2014-03-26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及键盘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37884A (zh) * 2011-04-11 2012-10-17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
TWM419975U (en) * 2011-08-26 2012-01-01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Keyswitch and keyboard
TWM474180U (zh) * 2013-11-22 2014-03-11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按鍵及鍵盤
CN103681052A (zh) * 2013-11-29 2014-03-26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及键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10849A (zh) 2022-11-29
TW202247215A (zh) 2022-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59225B (zh) 电子装置
TWI744151B (zh) 按鍵
TWI709025B (zh) 電子裝置
WO2019085891A1 (zh) 内柔性屏移动终端的铰链及内柔性屏移动终端
US8424822B2 (en) Ultrasound diagnosis apparatus
JP3180694U (ja) 支持板スライド構造を有するキーボード
TWI672716B (zh) 具有減噪效果的按鍵及其組裝方法
TWI442434B (zh) 按鍵結構及應用其之鍵盤結構
TWI736266B (zh) 可撓式電子裝置
TWI777597B (zh) 按鍵
WO2016180295A1 (zh) 一种有剪刀限位配合面的组合键帽的键开关装置
TWI567770B (zh) 按鍵結構
CN110244820B (zh) 电子装置及扩充电子系统
CN205122444U (zh) 双跷板型支撑机构及薄型化字键
CN215988538U (zh) 按键
TWM531732U (zh) 可變扭力的鉸鏈
TWI582811B (zh) Double seesaw type support mechanism and thin key
TWI567771B (zh) 按鍵結構
TWM325549U (en) Keyswitch and keyboard with balance member
TWM543280U (zh) 鉸鍊結構
TWM446260U (zh) 掀蓋式觸控螢幕輔助支撐裝置
TWM597559U (zh) 雙屏轉軸結構
JP4424126B2 (ja) キースイッチ構造
KR102644316B1 (ko) 폴더블 휴대단말기용 물방울 타입의 힌지 모듈 및 이를 이용한 폴더블 휴대단말기
TWI779516B (zh) 按鍵及其剪刀式連接元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