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76074B - 跨錢包或跨支付平台之支付方法及支付系統 - Google Patents

跨錢包或跨支付平台之支付方法及支付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76074B
TWI776074B TW108125482A TW108125482A TWI776074B TW I776074 B TWI776074 B TW I776074B TW 108125482 A TW108125482 A TW 108125482A TW 108125482 A TW108125482 A TW 108125482A TW I776074 B TWI776074 B TW I77607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ayment
barcode
financial institution
transaction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254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05277A (zh
Inventor
紀勝雲
林宗達
Original Assignee
財金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財金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財金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1254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76074B/zh
Publication of TW2021052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052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760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76074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h Registers Or Receiving Machines (AREA)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 Coin-Freed Apparatuses For Hir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跨錢包或跨支付平台之支付方法及支付系統,藉由支付共通處理平台的建置,銷售端只需統一使用同一種掃描裝置以及支付系統規格,即可掃描不同金融機構之支付條碼,使各錢包間可以互通,且完成交易後,支付共通處理平台會即刻回應予銷售端,以減少銷售端之負擔。

Description

跨錢包或跨支付平台之支付方法及支付系統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行動支付系統及其方法,特別是一種跨錢包或跨支付平台之支付方法及支付系統。
隨著時代科技進步,人們交易行為不斷演進,從原本以物易物模式轉變為現金交易,因應數位時代的來臨,支付方式亦逐漸走向非現金交易。近幾年,全球各地興起一股降低現金使用的潮流,爭相推展行動支付、信用卡、金融卡等電子支付方案,企圖實現去紙鈔化。科技演進的行動支付應用,正劇烈地影響人們的生活,各式商業活動亦無法置身事外。
行動支付將促使商家降低儲存現金的風險與成本,消費者也能夠享受不用攜帶現金的便利,體驗行動金融帶來之各項便捷與優惠;新商業模式不僅加速交易成交率,活絡經濟,亦方便政府掌握稅收的來龍去脈,降低地下經濟規模。
依據資訊工業策進會產業情報研究所 (MIC) 統計,目前以北歐國家對現金的依賴程度最低,已朝向「無現金社會」邁進,而英國與中國亦約有近半數人口使用行動支付;惟仍有大部分國家如美元區、歐元區、乃至於我國,行動支付之使用比例依舊偏低,顯示行動支付市場仍有極大的成長空間!
而,隨著智慧型手機普及,我國「行動支付」基礎環境逐漸成形,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105 年持有手機民眾數位機會調查」報告顯示,上網人口中,94.6% 持有智慧型手機,且105 年透過手機上網比率 (83.1% ) 首度超越電腦 (80.4% );報告亦指出,平均每百人次有64 人次透過手機掃瞄 QR Code、46 人次透過手機線上購物、以及 35 人次使用手機完成線上付款。
另,參照資訊工業策進會產業情報研究所 (MIC)2017 年 2 月公布之「行動支付消費者調查」報告,國內 80.2%的消費者有意願在未來會開始或繼續使用行動支付,其中已是行動支付用戶者,更有 96.1%有意願繼續使用;相較於現金或實體卡片,願意以行動支付付款之用戶比例,亦從 2015 年的 59.4%成長到 2016 年的 66.1%;非用戶比例也從 2015年的 19.2%攀升至 2016 年的 30.0%。
顯示出整體市場對行動支付的偏好度已明顯提升,而進一步分析行動支付使用者行為,使用者選擇的行動支付方案以 QR Code(67.8%) 最為普及,其次是 NFC(42.3%)。
整體而言,QR Code 支付已成為行動支付時代 O2O 的主要應用模式,簡單、快捷、低成本的特性,促使 QR Code 應用廣泛而且多元,於現今已廣泛的使用。
然而,行動支付快速發展的同時,由於各個行動支付業者的掃碼支付系統,皆有各自制定的規格,而此單一規格又都只能應用於單一或少數之APP上,使得不同錢包間並無法互通,造成商店須要針對不同行動支付業者進行開發才可支援不同的錢包。而對消費者來講,也會面臨商店不支援所使用的錢包的情況發生。
因此,改善現今行動支付蓬勃發展的情況下,商店須要針對不同行動支付業者各自進行開發才可支援不同的錢包的問題,為相關領域之技術人員有待克服之課題。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係提供一種跨錢包或跨支付平台之支付方法及支付系統,使商店僅要實施一種行動支付之規格,即可同時支援不同的錢包、不同支付工具的行動支付。
為了達到上述之目的,本發明揭示了跨錢包或跨支付平台之支付方法,其步驟包含:由一第一金融機構提供一第一支付條碼及一第二金融機構提供一第二支付條碼至一消費端;當一銷售端使用一掃描裝置擷取該消費端之該第一支付條碼或該第二支付條碼時;該銷售端傳送該第一支付條碼與該第二支付條碼之其中之一及一交易資訊至一支付共通處理平台時,其中,該第一支付條碼係包含一第一識別資訊及一第一驗證資訊,該第二支付條碼係包含一第二識別資訊及一第二驗證資訊;該支付共通處理平台驗證該第一識別資訊或該第二識別資訊後,將該交易資訊及該第一支付條碼傳送至相對應之該第一金融機構或將該交易資訊及該第二支付條碼傳送至相對應之該第二金融機構;該第一金融機構驗證該第一驗證資訊並依據該交易資訊及該第一支付條碼完成交易或該第二金融機構驗證該第二驗證資訊並依據該交易資訊及該第二支付條碼完成交易後,該第一金融機構或該第二金融機構分別傳送一第一交易結果或一第二交易結果至該支付共通處理平台;以及該支付共通處理平台傳送該第一交易結果或該第二交易結果至該銷售端。
本發明提供一實施例,其內容在於支付方法中,該第一支付條碼及該第二支付條碼係一次性一維或二維條碼。
本發明提供一實施例,其內容在於支付方法中,該第一識別資訊及該第二識別資訊係識別代碼。
又,本發明亦提供相對於支付方法之一種跨錢包或跨支付平台之支付系統,其包含:一消費端;一銷售端,係使用一掃描裝置擷取該消費端之一第一支付條碼或一第二支付條碼時,並傳送該第一支付條碼與該第二支付條碼之其中之一及一交易資訊,其中,該第一支付條碼係包含一第一識別資訊及一第一驗證資訊,該第二支付條碼係包含一第二識別資訊及一第二驗證資訊;一支付共通處理平台,係接收並驗證該第一識別資訊或該第二識別資訊後,傳送該交易資訊及該第一支付條碼或傳送該交易資訊及該第二支付條碼;一第一金融機構,係接收並驗證該第一驗證資訊後,依據該交易資訊及該第一支付條碼完成交易,並傳送一第一交易結果至該支付共通處理平台;以及一第二金融機構,係接收並驗證該第二驗證資訊後,依據該交易資訊及該第二支付條碼完成交易,並傳送一第二交易結果至該支付共通處理平台;其中,該支付共通處理平台接收該第一金融機構或該第二金融機構之該第一交易結果或該第二交易結果,並傳送至該銷售端。
本發明提供一實施例,其內容在於支付系統中,該第一支付條碼與該第二支付條碼係一次性一維或二維條碼。
本發明提供一實施例,其內容在於支付系統中,該第一識別資訊係識別代碼,並與該第一金融機構相對應。
本發明提供一實施例,其內容在於支付系統中,該第二識別資訊係識別代碼,並與該第二金融機構相對應。
為使貴審查委員對本發明之特徵及所達成之功效有更進一步之瞭解與認識,謹佐以實施例及配合說明,說明如後:
有鑑於商店須要針對不同行動支付業者進行開發才可支援不同的錢包的影響。據此,本發明遂提出一種跨錢包或跨支付平台之支付方法及支付系統,以解決習知技術所造成之問題。
以下將進一步說明本發明之其包含之特性、所搭配之結構及方法:
請參閱第1圖,其係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步驟流程圖。如圖所示,一種跨錢包或跨支付平台之支付方法,其步驟包含:
S1:由第一金融機構提供第一支付條碼及第二金融機構提供第二支付條碼至消費端;
S2:當銷售端使用掃描裝置擷取消費端之第一支付條碼或第二支付條碼時;
S3:銷售端傳送第一支付條碼與第二支付條碼之其中之一及交易資訊至支付共通處理平台時,其中,第一支付條碼係包含第一識別資訊及第一驗證資訊,第二支付條碼係包含第二識別資訊及第二驗證資訊;
S4:支付共通處理平台驗證第一識別資訊或第二識別資訊後,將交易資訊及第一支付條碼傳送至相對應之第一金融機構或將交易資訊及第二支付條碼傳送至相對應之第二金融機構;
S5:第一金融機構驗證第一驗證資訊並依據交易資訊及第一支付條碼完成交易或第二金融機構驗證第二驗證資訊並依據交易資訊及第二支付條碼完成交易後,第一金融機構或第二金融機構分別傳送第一交易結果或第二交易結果至支付共通處理平台;以及
S6:支付共通處理平台傳送第一交易結果或第二交易結果至銷售端。
如步驟S1所示,由一第一金融機構40提供一第一支付條碼41及一第二金融機構50提供一第二支付條碼51至一消費端10,且該第一支付條碼41及該第二支付條碼51係一次性一維或二維條碼,而該第一金融機構40係不同於該第二金融機構50,為2個不同之金融機構,而該第一金融機構40與該第二金融機構50係為銀行、郵局、第三方支付商(如街口支付、台灣pay等)或電子票證服務商(如悠遊卡、一卡通等)。並由步驟S1可知,本發明之該消費端10本身可持有多個支付條碼(像是該第一支付條碼41及該第二支付條碼51),且支付條碼皆由金融機構(該第一金融機構40與該第二金融機構50)所驗證提供。
又如步驟S2所示,當一銷售端20使用一掃描裝置擷取該消費端10之該第一支付條碼41或該第二支付條碼51時。即該消費端10可任意選擇該第一支付條碼41或該第二支付條碼51來進行支付,此時該銷售端20皆使用相同之該掃描裝置進行擷取,不須更換該掃描裝置。使該銷售端20不會因為該第一支付條碼41與該第二支付條碼51之不同,而要額外增建其對應之系統。
接續,如步驟S3所示,該銷售端20傳送該第一支付條碼41與該第二支付條碼51之其中之一及一交易資訊21至一支付共通處理平台30時,其中,該第一支付條碼41係包含一第一識別資訊及一第一驗證資訊,該第二支付條碼51係包含一第二識別資訊及一第二驗證資訊。由步驟S3可知,不論該消費端10是使用該第一支付條碼41或該第二支付條碼51,皆會統一傳送至該支付共通處理平台30,由該支付共通處理平台30統一處理。
接續,如步驟S4所示,該支付共通處理平台30驗證該第一識別資訊或該第二識別資訊後,將該交易資訊21及該第一支付條碼41傳送至相對應之該第一金融機構40或將該交易資訊21及該第二支付條碼51傳送至相對應之該第二金融機構50。其中,該第一識別資訊及該第二識別資訊係識別代碼,並藉由識別代碼分別連結對應之該第一金融機構40及該第二金融機構50。
當該消費端10使用該第一支付條碼41進行支付時,該支付共通處理平台30係藉由該第一支付條碼41之該第一識別資訊(識別代碼)來找出相對應之該第一金融機構40,並進一步傳送該交易資訊21及該第一支付條碼41至該第一金融機構40。同理,當該消費端10使用該第二支付條碼51進行支付時,該支付共通處理平台30係藉由該第二支付條碼51之該第二識別資訊(識別代碼)來找出相對應之該第二金融機構50,並進一步傳送該交易資訊21及該第二支付條碼51至該第二金融機構50。
再者,如步驟S5所示,該第一金融機構40驗證該第一驗證資訊(包含代碼化處理之金融機構帳戶或信用卡扣款資訊、驗證碼),並依據該交易資訊21及該第一支付條碼41完成交易或該第二金融機構50驗證該第二驗證資訊(包含代碼化處理之金融機構帳戶或信用卡扣款資訊、驗證碼),並依據該交易資訊21及該第二支付條碼51完成交易後,該第一金融機構40或該第二金融機構50分別傳送一第一交易結果42或一第二交易結果52至該支付共通處理平台30。
當該消費端10使用該第一支付條碼41進行支付時,該第一金融機構40驗證該第一驗證資訊(包含代碼化處理之金融機構帳戶或信用卡扣款資訊、驗證碼)並確認完畢後,再依據該交易資訊21及該第一支付條碼41來完成交易,並傳送該第一交易結果42至該支付共通處理平台30。同理,當該消費端10使用該第二支付條碼51進行支付時,該第二金融機構50驗證該第二驗證資訊(包含代碼化處理之金融機構帳戶或信用卡扣款資訊、驗證碼)並確認完畢後,再依據該交易資訊21及該第二支付條碼51來完成交易,並傳送該第二交易結果52至該支付共通處理平台30。
最後,如步驟S6所示,該支付共通處理平台30傳送該第一交易結果42或該第二交易結果52至該銷售端20。當該支付共通處理平台30接收到該第一金融機構40傳送之該第一交易結果42後,主動回應傳送該第一交易結果42至該銷售端20,同理,當該支付共通處理平台30接收到該第二金融機構50傳送之該第二交易結果52後,主動回應傳送該第二交易結果52至該銷售端20,如此以減輕該銷售端20之負擔。
又,請參閱第2圖,其係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本發明之一種跨錢包或跨支付平台之支付系統,其包含:該消費端10;該銷售端20,係使用該掃描裝置擷取該消費端10之該第一支付條碼41或該第二支付條碼51時,並傳送該第一支付條碼41與該第二支付條碼51之其中之一及該交易資訊21,其中,該第一支付條碼41係包含該第一識別資訊及該第一驗證資訊,該第二支付條碼51係包含該第二識別資訊及該第二驗證資訊;該支付共通處理平台30,係接收並驗證該第一識別資訊或該第二識別資訊後,傳送該交易資訊21及該第一支付條碼41或傳送該交易資訊21及該第二支付條碼51;該第一金融機構40,係接收並驗證該第一驗證資訊後,依據該交易資訊21及該第一支付條碼41完成交易,並傳送該第一交易結果42至該支付共通處理平台30;以及該第二金融機構50,係接收並驗證該第二驗證資訊後,依據該交易資訊21及該第二支付條碼51完成交易,並傳送該第二交易結果52至該支付共通處理平台30。
其中,該支付共通處理平台30接收該第一金融機構40或該第二金融機構50之該第一交易結果42或該第二交易結果52,並傳送至該銷售端20。又該第一支付條碼41與該第二支付條碼51係一次性一維或二維條碼,而該第一識別資訊係識別代碼,並與該第一金融機構40相對應,同理,該第二識別資訊係識別代碼,並與該第二金融機構50相對應。
以下,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實際應用說明:
第一金融機構40經過驗證後提供第一支付條碼41至消費端10,且第二金融機構50經過驗證後提供第二支付條碼51至消費端10(不管是第一支付條碼41或第二支付條碼51皆為一次性一維或二維條碼,且第一金融機構40和第二金融機構50皆為不同之金融機構),當消費端10透過電子裝置(如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或其他具有輸入、接收傳輸功能的裝置)進行支付時,消費端10可選擇要使用第一支付條碼41或者是要使用第二支付條碼51,銷售端20皆可統一使用同一種之掃描裝置擷取消費端10提供之第一支付條碼41或是第二支付條碼51。
擷取後,銷售端20進一步傳送支付條碼(為第一支付條碼41與第二支付條碼51之其中之一)及交易資訊21至支付共通處理平台30,其中第一支付條碼41係包含第一識別資訊(為第一金融機構40給予之識別代碼)及第一驗證資訊(為第一金融機構40給予之代碼化處理之金融機構帳戶或信用卡扣款資訊、驗證碼),第二支付條碼51係包含第二識別資訊(為第二金融機構50給予之識別代碼)及第二驗證資訊(為第二金融機構50給予之代碼化處理之金融機構帳戶或信用卡扣款資訊、驗證碼),而支付共通處理平台30接收後,便驗證第一識別資訊或第二識別資訊,驗證過後,將交易資訊21及第一支付條碼41傳送至第一識別資訊相對應之第一金融機構40,又或者是將交易資訊21及第二支付條碼51傳送至第二識別資訊相對應之第二金融機構50。
傳送過後,第一金融機構40驗證第一驗證資訊並依據交易資訊21及第一支付條碼41完成交易,又或者是第二金融機構50驗證第二驗證資訊並依據交易資訊21及第二支付條碼51完成交易。在完成交易後,不論是第一金融機構40或是第二金融機構50,皆會傳送第一交易結果42(相對於第一金融機構40)或第二交易結果52(相對於第二金融機構50)至支付共通處理平台30,並由支付共通處理平台30回應傳送第一交易結果42或第二交易結果52至銷售端20,以減少銷售端20之負擔。
且此支付方法及支付系統可解決當商店(銷售端20)提供行動支付之付款選項時,商店(銷售端20)須要針對不同行動支付業者分別進行開發,才可支援不同的錢包的問題。藉由支付共通處理平台30的建置,商店(銷售端20)只需統一使用同一種掃描裝置以及支付系統規格,即可掃描不同支付條碼,使各錢包間可以互通,且完成交易後,支付共通處理平台30會即刻回應予商店(銷售端20),以減少商店(銷售端20)之負擔。
故本發明實為一具有新穎性、進步性及可供產業上利用者,應符合我國專利法專利申請要件無疑,爰依法提出發明專利申請,祈  鈞局早日賜准專利,至感為禱。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用來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舉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述之形狀、構造、特徵及精神所為之均等變化與修飾,均應包括於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內。
10:消費端 20:銷售端 21:交易資訊 30:支付共通處理平台 40:第一金融機構 41:第一支付條碼 42:第一交易結果 50:第二金融機構 51:第二支付條碼 52:第二交易結果 S1~S6:步驟流程
第1圖:其係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步驟流程圖;以及
第2圖:其係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
S1~S6:步驟流程

Claims (4)

  1. 一種跨錢包或跨支付平台之支付方法,其步驟包含:由一第一金融機構提供一第一支付條碼及一第二金融機構提供一第二支付條碼至一消費端,其中該第一支付條碼係包含一第一識別資訊及一第一驗證資訊,該第二支付條碼係包含一第二識別資訊及一第二驗證資訊;當一銷售端使用一掃描裝置擷取該消費端選擇之該第一支付條碼時;該銷售端傳送該第一支付條碼及一交易資訊至一支付共通處理平台時;該支付共通處理平台驗證該第一識別資訊後,將該交易資訊及該第一支付條碼傳送至相對應之該第一金融機構;該第一金融機構驗證該第一驗證資訊並依據該交易資訊及該第一支付條碼完成交易後,該第一金融機構傳送一第一交易結果至該支付共通處理平台;以及該支付共通處理平台傳送該第一交易結果至該銷售端;其中,當該銷售端使用該掃描裝置擷取該消費端選擇之該第二支付條碼時,該銷售端傳送該第二支付條碼及該交易資訊至該支付共通處理平台且驗證該第二識別資訊,並傳送該交易資訊及該第二支付條碼至相對應之該第二金融機構,當該第二金融機構驗證該第二驗證資訊並依據該交易資訊及該第二支付條碼完成交易後,傳送一第二交易結果至該支付共通處理平台,並 透過該支付共通處理平台傳送該第二交易結果至該銷售端,該第一識別資訊係該第一金融機構之識別代碼,該第二識別資訊係該第二金融機構之識別代碼。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跨錢包或跨支付平台之支付方法,其中於由一第一金融機構提供一第一支付條碼及一第二金融機構提供一第二支付條碼至一消費端之步驟中,該第一支付條碼及該第二支付條碼係一次性一維或二維條碼。
  3. 一種跨錢包或跨支付平台之支付系統,其包含:一消費端;一銷售端,係使用一掃描裝置擷取該消費端選擇之一第一支付條碼或一第二支付條碼時,傳送該消費端選擇之該第一支付條碼或該第二支付條碼及傳送一交易資訊,其中,該第一支付條碼係包含一第一識別資訊及一第一驗證資訊,該第二支付條碼係包含一第二識別資訊及一第二驗證資訊;一支付共通處理平台,係接收並驗證該第一識別資訊或該第二識別資訊後,傳送該交易資訊及該第一支付條碼或傳送該交易資訊及該第二支付條碼;一第一金融機構,係接收並驗證該第一驗證資訊後,依據該交易資訊及該第一支付條碼完成交易,並傳送一第一交易結果至該支付共通處理平台;以及 一第二金融機構,係接收並驗證該第二驗證資訊後,依據該交易資訊及該第二支付條碼完成交易,並傳送一第二交易結果至該支付共通處理平台;其中,該支付共通處理平台接收該第一金融機構或該第二金融機構之該第一交易結果或該第二交易結果,並傳送至該銷售端,該第一識別資訊係識別代碼,並與該第一金融機構相對應,該第二識別資訊係識別代碼,並與該第二金融機構相對應。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跨錢包或跨支付平台之支付系統,其中該第一支付條碼與該第二支付條碼係一次性一維或二維條碼。
TW108125482A 2019-07-18 2019-07-18 跨錢包或跨支付平台之支付方法及支付系統 TWI7760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25482A TWI776074B (zh) 2019-07-18 2019-07-18 跨錢包或跨支付平台之支付方法及支付系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25482A TWI776074B (zh) 2019-07-18 2019-07-18 跨錢包或跨支付平台之支付方法及支付系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5277A TW202105277A (zh) 2021-02-01
TWI776074B true TWI776074B (zh) 2022-09-01

Family

ID=757453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25482A TWI776074B (zh) 2019-07-18 2019-07-18 跨錢包或跨支付平台之支付方法及支付系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76074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42081A (zh) * 2011-06-23 2012-12-26 上海易悠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电话生成二维码并实现移动支付的方法
US8862513B2 (en) * 2008-12-02 2014-10-14 Ebay Inc. Mobile barcode generation and payment
CN104166916A (zh) * 2014-04-30 2014-11-26 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支付方法及支付系统
TWM535359U (zh) * 2016-08-05 2017-01-11 台新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交易平台
CN106529918A (zh) * 2016-10-20 2017-03-22 北京众联享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联通用户、商家与第三方支付通道的网络支付技术通道管理系统
TWI633507B (zh) * 2017-06-13 2018-08-21 財金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System for mobile payment, payment method thereof,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TW201909063A (zh) * 2017-07-17 2019-03-01 臺灣中小企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依付款方式識別資料選擇交易主機進行支付之系統及其方法
TWM585383U (zh) * 2019-07-18 2019-10-21 財金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跨錢包或跨支付平台之支付系統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62513B2 (en) * 2008-12-02 2014-10-14 Ebay Inc. Mobile barcode generation and payment
CN102842081A (zh) * 2011-06-23 2012-12-26 上海易悠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电话生成二维码并实现移动支付的方法
CN104166916A (zh) * 2014-04-30 2014-11-26 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支付方法及支付系统
TWM535359U (zh) * 2016-08-05 2017-01-11 台新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交易平台
CN106529918A (zh) * 2016-10-20 2017-03-22 北京众联享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联通用户、商家与第三方支付通道的网络支付技术通道管理系统
TWI633507B (zh) * 2017-06-13 2018-08-21 財金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System for mobile payment, payment method thereof,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TW201909063A (zh) * 2017-07-17 2019-03-01 臺灣中小企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依付款方式識別資料選擇交易主機進行支付之系統及其方法
TWM585383U (zh) * 2019-07-18 2019-10-21 財金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跨錢包或跨支付平台之支付系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5277A (zh) 2021-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23390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transaction tokens for mobile devices
US2020005107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hanced token-based payments
CN105164707B (zh) 使用移动支付账户、移动条码和通用数字移动货币来便于移动设备支付
US9047600B2 (en) Mobile and wearable device payments via free cross-platform messaging service, free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communication, free over-the-top content communication, and universal digital mobile and wearable device currency faces
US9842356B2 (en) System,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interfacing a multi-card radio frequency (RF) device with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device
US20130159178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Loading A Virtual Token Managed By A Mobile Wallet System
US20140129422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ssuing mobile payment cards via a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internet-connected devices
CN106649667A (zh) 一种基于条形码图像的商品交易系统及方法
CN101990770A (zh) 移动电话支付业务系统中的虚拟支付账户数据
US20180034511A1 (en) Enchanced device interaction
CA2934342C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generating offers from tokenized contactless payments
TWI633507B (zh) System for mobile payment, payment method thereof,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TWM585383U (zh) 跨錢包或跨支付平台之支付系統
TWM548306U (zh) 用於行動支付之行動裝置
TWI776074B (zh) 跨錢包或跨支付平台之支付方法及支付系統
TWI772537B (zh) 具有留言功能之行動支付系統及其方法
US12008542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erforming payment transactions using indicia-based associations between user interfaces
TWM549908U (zh) 利用行動裝置進行感應式金融卡支付之系統
TWM577139U (zh) 具有留言功能之行動支付系統
RU2649762C1 (ru) Способ оплаты товаров или услуг покупателем по его персональному устройству в торговой точке, имеющей кассовый аппарат
WO2014190386A1 (en) A computing device, system, method, computer program and data signal arranged to facilitate the transfer of value
CN203562018U (zh) 一种支付系统
JPWO2014020710A1 (ja) 決済システム及び決済方法
TW201926174A (zh) 用於行動支付之智慧型行動裝置及其支付方法、電腦可讀取之記錄媒體及電腦程式產品
TWM553842U (zh) 免現金快速交易系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