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75347B - 用於檢查及/或成像樣品的帶電粒子束裝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於檢查及/或成像樣品的帶電粒子束裝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75347B
TWI775347B TW110108623A TW110108623A TWI775347B TW I775347 B TWI775347 B TW I775347B TW 110108623 A TW110108623 A TW 110108623A TW 110108623 A TW110108623 A TW 110108623A TW I775347 B TWI775347 B TW I77534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ed particle
particle beam
detector
sample
particle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086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09385A (zh
Inventor
迪特 溫克勒
貝爾德 沃雷特
拜吉特 薛畢葛
Original Assignee
德商Ict積體電路測試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德商Ict積體電路測試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德商Ict積體電路測試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093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093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753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75347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02Details
    • H01J37/04Arrangements of electrodes and associated parts for generating or controlling the discharge, e.g. electron-optical arrangement, ion-optical arrangement
    • H01J37/10Lenses
    • H01J37/145Combinations of electrostatic and magnetic len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02Details
    • H01J37/04Arrangements of electrodes and associated parts for generating or controlling the discharge, e.g. electron-optical arrangement, ion-optical arrang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02Details
    • H01J37/244Detectors; Associated components or circuit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26Electron or ion microscopes; Electron or ion diffraction tubes
    • H01J37/28Electron or ion microscopes; Electron or ion diffraction tubes with scanning bea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32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 H01J37/32431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reactor
    • H01J37/32532Electrodes
    • H01J37/32568Relative 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electrodes; mov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37/00Discharge tubes exposing object to beam, e.g. for analysis treatment, etching, imaging
    • H01J2237/04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discharge
    • H01J2237/047Changing particle velocity
    • H01J2237/0475Changing particle velocity decelerating
    • H01J2237/04756Changing particle velocity decelerating with electrostatic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37/00Discharge tubes exposing object to beam, e.g. for analysis treatment, etching, imaging
    • H01J2237/04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discharge
    • H01J2237/049Focusing means
    • H01J2237/0492Lens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37/00Discharge tubes exposing object to beam, e.g. for analysis treatment, etching, imaging
    • H01J2237/244Detection characterized by the detecting means
    • H01J2237/2446Position sensitive detectors
    • H01J2237/24465Sectored detectors, e.g. quadra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37/00Discharge tubes exposing object to beam, e.g. for analysis treatment, etching, imaging
    • H01J2237/244Detection characterized by the detecting means
    • H01J2237/24475Scattered electron det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37/00Discharge tubes exposing object to beam, e.g. for analysis treatment, etching, imaging
    • H01J2237/244Detection characterized by the detecting means
    • H01J2237/2448Secondary particle det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37/00Discharge tubes exposing object to beam, e.g. for analysis treatment, etching, imaging
    • H01J2237/244Detection characterized by the detecting means
    • H01J2237/24495Signal processing, e.g. mixing of two or mor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37/00Discharge tubes exposing object to beam, e.g. for analysis treatment, etching, imaging
    • H01J2237/26Electron or ion microscopes
    • H01J2237/28Scanning microscopes
    • H01J2237/2813Scanning microscopes characterised by the application
    • H01J2237/2817Pattern inspecti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Radiation (AREA)

Abstract

描述了一種用於成像及/或檢查一樣品之帶電粒子束裝置。該帶電粒子束裝置包括:一束發射器,該束發射器用於發射一一次帶電粒子束;一阻滯場裝置,該阻滯場裝置用於在撞擊該樣品之前阻滯該一次束,該阻滯場裝置包括一物鏡及一代理電極;及一第一偵測器,該第一偵測器用於該代理電極與該物鏡之間的離軸背向散射粒子。該帶電粒子束裝置適於沿著一光軸將該一次束引導至該樣品以用於釋放信號粒子。該代理電極包括允許該一次帶電粒子束及該等信號粒子通過之一個開口,其中該一個開口經設置大小以允許從該樣品背向散射之帶電粒子相對於該光軸以0°至20°或更高的角度通過。此外,描述了一種用於利用一帶電粒子束裝置成像及/或檢查一樣品之方法。

Description

用於檢查及/或成像樣品的帶電粒子束裝置及方法
本文所述的實施例係關於用於用一或多個帶電粒子束,特定而言電子束成像及/或檢查樣品的裝置。具體地,描述了具有阻滯場裝置的帶電粒子束裝置,該帶電粒子束裝置經組配來在撞擊樣品之前使帶電粒子束減速。實施例尤其係關於一種電子束檢查系統,該電子束檢查系統用於藉由偵測背向散射電子(backscattered electrons,BSE)來檢查具有3D結構或具有高縱橫比的結構的樣品。實施例進一步係關於一種用於利用帶電粒子束裝置檢查及/或成像樣品之方法。
帶電粒子束設備在複數個工業領域中具有許多功能,包括但不限於半導體裝置在製造期間之臨界尺寸測量、半導體裝置之缺陷審查、半導體裝置之檢查、用於微影術的曝光系統、偵測裝置及測試系統。因此,對在微米及奈米級上的樣本或樣品的結構化、測試及檢查提出了高要求。
微米及奈米級過程的控制、檢查或結構化通常係利用例如電子束的帶電粒子束來完成的,該帶電粒子束在帶電粒子束裝置(諸如電子顯微鏡)中生成並聚焦。與例如光子束相比,由於其短波長,帶電粒子束提供了優越的空間解析度。
近年來,檢查及/或成像具有3D結構或具有大縱橫比(諸如大深度對開口寬度之比率大)的結構的影像樣品變得越來越吸引人。如3D FinFET及3D NAND的裝置具有帶有大縱橫比的結構,當使用二次電子(secondary electrons,SE),即在一次電子束撞擊樣品表面時產生的低能信號電子時,該結構很難在掃描電子顯微鏡(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SEM)中成像。SE很難從具有高縱橫比的結構中逸出,且通常無法利用合理的訊雜比進行偵測。特別地,高縱橫比溝槽及接觸孔的臨界尺寸(CD)測量係一個挑戰。使用背向散射電子(backscattered electrons,BSE) (即從樣品背向散射的高能電子)的影像模式特別地在半導體工業中通常用於提高成像及/或檢查之品質。
在現代帶電粒子束檢查系統中,以高偵測效率同時偵測二次帶電粒子及背向散射帶電粒子將係有益的。這將允許以高解析度對實質上在x-y平面中延伸的樣品表面及在z方向上具有深度的3D結構進行精確檢查。在一些系統中,主要利用配置在靠近樣品(例如,在物鏡與樣品之間)的第一偵測器偵測相對於光軸以各種角度離開樣品的背向散射帶電粒子。另一方面,二次帶電粒子主要利用第二偵測器偵測,該第二偵測器配置在距樣品較大的距離處,例如在束源與物鏡之間。然而,難以在不顯著降低較低能量的信號帶電粒子的偵測效率的情況下有效地達成高BSE偵測。
鑒於上述情況,提供一種克服了本領域中的至少一些問題的用於檢查及/或成像樣品之帶電粒子束裝置及方法將係有益的。
鑒於以上內容,提供了根據獨立申請專利範圍的用於利用帶電粒子束裝置檢查及/或成像樣品之帶電粒子束裝置及方法。根據從屬申請專利範圍、說明書及隨附圖式,其他態樣、優點及特徵係顯而易見的。
根據一個態樣,提供了一種用於成像及/或檢查樣品之帶電粒子束裝置。該帶電粒子束裝置包括:束發射器,該束發射器用於發射一次帶電粒子束,該帶電粒子束裝置適於沿著光軸將該一次帶電粒子束引導至該樣品以用於釋放信號粒子;阻滯場裝置,該阻滯場裝置用於在撞擊該樣品之前阻滯該一次帶電粒子束,該阻滯場裝置包括物鏡及代理電極;及第一偵測器,該第一偵測器用於該代理電極與該物鏡之間的離軸背向散射粒子。該代理電極具有允許該一次帶電粒子束及該等信號粒子通過之一個開口,其中該一個開口經設置大小以允許從該樣品背向散射之帶電粒子相對於該光軸以0°至20°或更高的角度(α)通過。
進一步描述了一種用於成像及/或檢查樣品之帶電粒子束裝置。該帶電粒子束裝置包括:束發射器,該束發射器用於發射一次帶電粒子束,該帶電粒子束裝置適於沿著光軸將該一次帶電粒子束引導至該樣品以用於釋放信號粒子;阻滯場裝置,該阻滯場裝置用於在撞擊該樣品之前阻滯該一次帶電粒子束,該阻滯場裝置包括物鏡及代理電極,其中該代理電極包括允許該一次帶電粒子束及該等信號粒子通過的開口;第一偵測器,該第一偵測器用於該代理電極與該物鏡之間的離軸背向散射粒子;及前置放大器,該前置放大器用於方法該第一偵測器之信號,其中該前置放大器佈置成如下中之至少一者:(i)與該第一偵測器整合為一體,(ii)在該帶電粒子束裝置之真空外殼內側鄰近於該第一偵測器配置,且(iii)固定地安裝在該帶電粒子束裝置之真空腔室中。
根據另一態樣,提供了一種用於成像及/或檢查樣品之帶電粒子束裝置。該帶電粒子束裝置包括:束發射器,該束發射器用於發射一次帶電粒子束,該帶電粒子束裝置適於沿著光軸將該一次帶電粒子束導引至該樣品以用於釋放信號粒子;阻滯場裝置,該阻滯場裝置用於在撞擊該樣品之前阻滯該一次帶電粒子束,該阻滯場裝置包括物鏡及代理電極,其中該代理電極包括允許該一次帶電粒子束及該等信號粒子通過的開口;及第一偵測器,該第一偵測器用於該代理電極與該物鏡之間的離軸背向散射粒子;其中該第一偵測器經組配來充當另外的電極以用於影響該一次帶電粒子束,且包括朝向該光軸導引的導電內表面及朝向該物鏡導引並經組配來設置在預定電勢上的導電頂表面中之至少一者。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帶電粒子束裝置係電子顯微鏡,特定而言具有一或多個掃描偏轉器的用於以預定的掃描圖案在樣品的表面上掃描該一次帶電粒子束的掃描電子顯微鏡(SEM)。
根據一個態樣,提供了一種用於利用帶電粒子束裝置成像及/或檢查樣品之方法。該方法包括:發射一次帶電粒子束;沿著光軸將該一次帶電粒子束引導至該樣品以用於產生信號粒子;利用包括物鏡及配置在該物鏡與該樣品之間的代理電極的阻滯場裝置聚焦及阻滯該一次帶電粒子束,其中該代理電極具有允許該一次帶電粒子束及該等信號粒子通過之一個開口,其中該一個開口經設置大小以允許從該樣品背向散射之帶電粒子相對於該光軸以0°至20°或更高的角度(α)通過;及利用配置在該代理電極與該物鏡之間的第一偵測器偵測離軸背向散射粒子。
進一步描述了一種用於利用帶電粒子束裝置成像及/或檢查樣品之方法。該方法包括:發射一次帶電粒子束;沿著光軸將該一次帶電粒子束引導至該樣品以用於產生信號粒子;利用包括物鏡及配置在該物鏡與該樣品之間的代理電極的阻滯場裝置聚焦及阻滯該一次帶電粒子束;利用配置在該代理電極與該物鏡之間的第一偵測器偵測離軸背向散射粒子;及利用鄰近於該第一偵測器固定地安裝在該帶電粒子束裝置內部的真空環境中的前置放大器來前置放大該第一偵測器之一信號。
實施例還關於用於執行所揭示的方法的設備,且包括用於執行所描述的每個方法特徵的設備部件。可以藉由硬體組件、藉由適當軟體程式化的電腦、藉由兩者的任何組合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來執行方法特徵。此外,實施例還關於製造所描述的設備之方法及操作所描述的設備之方法。實施例包括用於執行設備的每個功能的方法特徵。
現在將詳細參考各種實施例,在隨附圖式中展示各種實施例之一或多個實例。在下面的描述中,相同的附圖標記指代相同的組件。通常,僅描述關於各個實施例的差異。每個實例都藉由解釋的方式提供,並不意味著限制。此外,例示或描述為一個實施例之一部分的特徵可以在其他實施例上或與其他實施例組合使用以產生另一實施例。意圖該描述包括這類修改及變化。
在不限制本申請之保護範圍的情況下,在下文中,帶電粒子束裝置或其部件將示範性地稱為用於偵測信號電子的電子束裝置。信號電子特定而言包含二次電子及/或背向散射電子,具體地二次電子及背向散射電子(secondary and backscattered electrons,SE及BSE)兩者。然而,應當理解,本文所述的實施例可以應用於偵測其他小體(諸如離子形式的二次及/或背向散射帶電粒子)以便獲得樣品影像或檢查結果的設備及組件。因此,在本文所述的實施例中,帶電粒子不限於電子。
本文所指的「樣本」、「樣品」或「晶圓」包括但不限於半導體晶圓、半導體工件及諸如內存磁碟等的其他工件。「樣品」可以具體地係任何結構化或在其上沈積材料的工件。樣本、樣品或晶圓可包括待檢查及/或成像的表面,例如,結構化的表面或在其上沈積了層或材料圖案的表面。例如,樣品可為其上設置有待檢查的複數個電子裝置的基板或晶圓。根據一些實施例,本文所述的裝置及方法係關於電子束檢查(electron beam inspection,EBI)、臨界尺寸測量及缺陷審查應用,其中本文所述的裝置及方法可以有利地用於獲得增加的通量及改善的偵測精度。根據一些實施例,可以提供電子束檢查(EBI),臨界尺寸測量(critical dimension,CD)工具及/或缺陷審查(defect review,DR)工具,其中可以達成高解析度、大視野及高掃描速度。
第1圖展示根據本文所述的實施例的用於成像及/或檢查樣品之帶電粒子束裝置10之示意圖。帶電粒子束裝置10包括用於發射一次帶電粒子束,特定而言電子束的束發射器150。帶電粒子束裝置10經組配來將一次帶電粒子束105沿著光軸101引導至樣品140以用於從樣品釋放信號粒子。樣品140可以放置在樣品台50上,樣品台50包括實質上在x-y平面中延伸的樣品支撐表面。
束發射器150可為冷場發射器(cold field emitter,CFE)、肖特基發射器、TFE或高電流及/或高亮度的帶電粒子源,特定而言電子源。在100 mrad或更高,高電流經認為係5 µA。
帶電粒子束裝置10進一步包括用於在撞擊樣品140之前阻滯一次帶電粒子束105的阻滯場裝置100,阻滯場裝置100包括物鏡110及代理電極130。如本文所用,「代理電極」可以理解為配置在樣品附近,具體地在物鏡110與樣品140 (或樣品台50)之間的電極。換句話說,代理電極130在一次帶電粒子束105之傳播方向上配置在物鏡110之下游,且通常係在撞擊樣品表面之前由一次帶電粒子束通過的最後一個電極。例如,操作期間代理電極130與樣品140之間的距離D1 (參見第2圖)可為5 mm或更小,特定而言3 mm或更小,更特定而言係1 mm或更小,或者甚至200 μm或更小。
根據本文所述的一些實施例,帶電粒子束裝置適於沿著光軸101將帶電粒子束裝置之柱中的一次束引導至樣品以用於產生從樣品釋放的信號粒子,該信號粒子包括撞擊時產生的二次粒子及從樣品反射的背向散射粒子。代理電極130包括一個開口131,該開口允許一次帶電粒子束105朝向樣品通過,且允許信號粒子沿著相反的方向從樣品穿過一個開口131通過。通常,一個開口131與光軸101對準。具體地,帶電粒子束裝置的光軸101可以在中心與代理電極130之一個開口131相交。
通常,一次帶電粒子束105在撞擊待成像及/或檢查的樣品之前行進穿過帶電粒子束裝置之柱。柱的內部可以經抽空,即,帶電粒子束裝置通常包括真空外殼102,使得一次帶電粒子束穿過具有低於大氣壓(例如,壓力為1 mbar或更小,特定而言1x10-5 mbar或更小,甚至1x10-8 mbar或更小(超高真空))的環境傳播。束發射器及物鏡可以配置在帶電粒子束裝置之真空外殼102內側。代理電極130可以鄰近於真空外殼102之前端設置及/或可以突出到設置有樣品台的樣品腔室中。樣品腔室可用於低於大氣壓(例如,高真空),而在一些實施例中,帶電粒子束裝置之真空外殼102可用於超高真空。
當一次帶電粒子束105撞擊樣品時,在樣品上或樣品中發生不同的反應。例如,從樣品中釋放二次粒子:撞擊在樣品上的一次束特別地藉由一次帶電粒子束之粒子提供的能量使樣品中的其他粒子解離。這些二次粒子在從樣品中釋放後離開樣品,且可以藉由合適的偵測器進行偵測。但一次帶電粒子束引起進一步的影響:一次束之粒子從樣品(從表面或進入樣品到一定深度後)反彈並從樣品反射。從樣品反彈並離開樣品的一次帶電粒子束之粒子表示為背向散射粒子。可以各種背向散射角度偵測背向散射粒子,以獲得有關樣品的空間資訊。通常,二次粒子及背向散射粒子一起係指信號粒子或信號電子。
背向散射電子之偵測對於半導體工業中的3-D結構之成像及檢查特別有益。例如,如3D FinFET及3D NAND的裝置具有帶有大縱橫比的結構,該結構很難在僅使用二次粒子的帶電粒子束裝置中成像。大縱橫比可以理解為樣品中結構的深度對結構的開口寬度之比率為約5:1或更高,諸如10:1或甚至20:1或更高。在簡化的實例中,結構可為樣品中的實質上圓柱形的孔,從而提供進入樣品的深度及大致對應於實質上圓柱形的孔的直徑的寬度,如將在下麵更詳細地解釋的。
諸如二次電子的二次粒子不能輕易地從大縱橫比結構中逸出,且通常不能利用合理的訊雜比來偵測。特別地,高縱橫比溝槽及接觸孔的CD測量係一個挑戰。然而,在本文所述的實施例中,背向散射粒子可以用於成像及/或檢查具有大縱橫比的結構。背向散射粒子可以留下孔及溝槽,因為背向散射粒子具有足夠的能量從深結構中逸出,且可能不需要使用用於從樣品中提取背向散射粒子的高提取場(這與二次電子不同)。此外,在一次束的合適的(適度的)著陸能量下,背向散射粒子可以穿過側壁且可以離開樣品,使得更多的背向散射粒子可以對整個背向散射粒子信號有所貢獻。有益地使用了有效的背向散射粒子偵測器,該偵測器可以偵測小角度的背向散射粒子(從高縱橫比特徵反射)及已經穿過周圍材料的大角度的背向散射粒子。
在已知的裝置中,利用具有數個開口的代理電極:中心開口用於信號粒子相對於光軸以較小的角度離開樣品,且至少一個另外的開口用於信號粒子(離軸BSE)以相對於光軸成較大角度離開樣品。然而,具有用於以不同角度傳播的信號粒子的複數個開口的代理電極可能降低總體偵測效率。
鑒於上述情況,本文所述的實施例包括具有一個開口131的代理電極130,該開口經設置大小以允許從樣品背向散射之帶電粒子相對於光軸101以0°至20°或更大的角度α通過。特別地,代理電極可以僅具有一個單開口而不是複數個開口。具體地,如本文所述,以下粒子穿過代理電極之同一開口傳播:(a)一次帶電粒子束;(b)實質上沿著光軸(例如,相對於光軸在0°與5°之間的角度)離開樣品的包括二次粒子及背向散射粒子的「軸向」信號粒子;及(c)相對於光軸以較大角度(例如,在5°與20°之間的角度)離開樣品的「離軸」信號粒子,包括相對於光軸以大於15°的角度傳播的大角度背向散射電子。因此,實質上沒有攜帶有關樣品的有價值資訊的信號粒子經代理電極之主體阻擋,且在小角度的背向散射粒子及大角度的背向散射粒子可以在已經穿過代理電極之相同開口131之後,在信號粒子之傳播方向上在代理電極之下游偵測到。
在一些實施例中,其可以與本文所述的其他實施例組合,代理電極130之一個開口131經設置大小以允許從樣品背向散射之帶電粒子相對於光軸以0°到45°或更大的角度α、甚至成0°到65°或更大的角度通過。因此,從樣品僅相對於光軸以非常大的角度背向散射的信號粒子可以穿過代理電極130之一個開口131傳播,而沒有經代理電極之主體阻擋的風險。這有效地提高了對信號粒子、特定而言攜帶有關樣品上的結構的有價值資訊的離軸背向散射粒子的偵測。
在一些實施例中,代理電極130之一個開口131係可以與光軸101在中心相交的圓開口或圓形開口。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帶電粒子束裝置的操作期間,將代理電極配置成非常靠近樣品表面配置,例如在5 mm或更小、特定而言3 mm或更小、更特定而言1 mm或更小,或者甚至200 μm或更小的第一距離D1 (參見第2圖)處。小的第一距離D1還允許大角度的背向散射電子穿過一個開口131傳播。另一方面,第一距離D1通常為至少100 μm,使得仍然可以藉由在樣品與代理電極之間提供提取區域來從樣品中提取信號電子。另選地或除此之外,一個開口131的直徑D4可為1 mm或更大、特定而言3 mm或更大,或者甚至5 mm或更大。一個開口131的大直徑D4還允許大角度的背向散射電子穿過一個開口131傳播。另一方面,一個開口的直徑D4可為8 mm或更小,使得可以藉由將預定電勢Uproxy 施加到代理電極來在樣品與代理電極之一個開口131之間的提取區域中產生預定電場。
帶電粒子束裝置進一步包括用於離軸背向散射粒子的第一偵測器120,其中第一偵測器120配置在代理電極130與物鏡110之間。「離軸背向散射粒子」係相對於光軸以一定角度(例如以5°或更大的角度)背向散射的粒子。因此,離軸背向散射電子(其通常具有幾keV或幾十keV的粒子能量)可以由第一偵測器120在沿著背向散射電子之傳播方向直接在代理電極130之下游的位置處偵測。這提高了針對離軸背向散射粒子的偵測效率。
例如,第一偵測器120可為背向散射電子偵測器、特定而言半導體偵測器、特定而言PIN二極體。特別地,第一偵測器120可為包括複數個偵測部段的多通道背向散射電子偵測器,該複數個偵測部段的信號可以單獨地處理,例如單獨地混合及/或組合。例如,來自複數個偵測部段的信號可以組合以進行構圖成像及/或單獨處理以改善形貌對比度。
視情況,經組配來偵測從樣品釋放的其他信號粒子,特定而言二次帶電粒子及/或實質上沿著光軸或以小角度背向散射的軸向背向散射電子的第二偵測器(第1圖中未示出)可以在信號粒子之行進方向上配置在物鏡之下游。第二偵測器可為二次電子偵測器。 因此,可以由第二偵測器在物鏡與束發射器之間的位置處偵測實質上沿著光軸傳播的二次帶電粒子及/或軸向背向散射粒子。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偵測器120可為背向散射電子偵測器,特定而言具有可以圍繞光軸101環形地延伸的偵測表面125的透鏡內偵測器。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偵測器120係具有孔的透鏡內偵測器,該孔允許一次帶電粒子束105通過且具有圍繞該孔的環形偵測表面。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第一偵測器120之偵測表面125可經設置大小用於偵測從樣品相對於光軸以15°與30°之間的角度、特定而言以10°與35°之間的角度、更特定而言在7°與40°之間,或者甚至更大的角度範圍背向散射之至少帶電粒子。例如,如第2圖中示範性所示,第一偵測器120可以具有偵測表面125,該偵測表面經設置大小用於偵測在15°或更小的第一角度(α1)與30°或更大的第二角度(α2)之間的範圍內從樣品背向散射之帶電粒子。軸向背向散射粒子及相對於光軸以非常小的角度(例如5°或更小的角度)背向散射的粒子可能穿過第一偵測器的孔傳播,而不經第一偵測器偵測到。軸向背向散射粒子可以視情況由第二偵測器沿著信號粒子的傳播方向在物鏡下游偵測。相對於光軸以非常大的角度(例如35°或更大、或45°或更大的角度)背向散射之帶電粒子可能在第一偵測器的偵測表面125的徑向外側撞擊第一偵測器之支撐件,或者可能已經經代理電極130之主體阻擋。在一些實施例中,代理電極130之一個開口131的大小可以適合於第一偵測器的偵測表面125的大小,使得以將在偵測表面的徑向外側撞擊第一偵測器的非常大的角度背向散射之帶電粒子經代理電極阻擋。
在可以與本文所述的其他實施例組合的一些實施例中,阻滯場裝置100包括靜電磁物鏡(或磁物鏡)及代理電極130。通常,在阻滯場裝置中,柱內的電子能量在撞擊樣品之前降低到最終的著陸能量。阻滯現場裝置的總體效能可以由沉浸係數決定,該沉浸係數係柱能量對著陸能量之比率。沉浸係數越高,解析度方面的效能越好。
在一些實施例中,阻滯場裝置100適於產生針對從樣品釋放的二次粒子的提取場。例如,充當一次帶電粒子束的阻滯透鏡的阻滯場裝置100可以充當樣品發射的二次粒子的加速透鏡。可以控制阻滯現場裝置以便調整操作參數以用於使一次帶電粒子束減速且使二次粒子加速的目的。對於低著陸能量,阻滯場裝置的聚焦功率基於在碰撞之前阻滯一次電子的物鏡及代理電極之組合效應。
在本文所述的實施例的上下文中,用於帶電粒子束裝置的阻滯場裝置描述了一種用於以初始高電子能量作用於帶電粒子束的裝置,該電子能量在撞擊樣品之前不久減速到較低的著陸能量。加速後柱中的電子能量對撞擊樣品之前的著陸能量之間之比率可為約4或更大,例如8或更多。著陸能量可為10 keV或更低,例如5 keV或更低,諸如1 keV。
根據一些實施例,代理電極可以經理解為最靠近樣品或樣品台的束影響電極。在一個實例中,代理電極與樣品台或樣品之間的距離小於物鏡與樣品台或樣品之間的距離。
根據本文所述的實施例,藉由使用具有一個開口131的代理電極作為用於背向散射粒子偵測的入射訊窗,達成了以減小的偵測損失進行大角度背向散射粒子的偵測。代理電極還可以用於使一次帶電粒子束減速,作為阻滯場裝置的最終組件。代理電極還可能夠控制針對二次粒子的提取場強度。
由於阻滯場裝置在樣品與帶電粒子束裝置之柱之間提供了通常5 keV或更高、15 keV或甚至30 keV或更高,例如約35 keV的顯著的電勢差,穿過一個開口131的背向散射粒子在到達第一偵測器120之前經加速,這對於高效偵測係有利的。第一偵測器120可以充當加速電極且設置在相應的電勢上。當以低著陸能量(例如低於10 keV,例如低於3 keV或甚至1keV)偵測背向散射粒子時,或者當背向散射粒子在行進穿過樣品材料時損失了一部分能量時,加速背向散射粒子特別有益。在柱處於地電勢的情況下,由於偵測器及偵測器電子元件經設置在地電勢,因此可以利用如pin二極體的半導體偵測器來實現偵測係可行的。
第2圖係根據本文所述實施例的代理電極130及帶電粒子束裝置的第一偵測器120之放大截面圖。第3圖以示意性頂視圖展示代理電極130,且第4a圖及第4b圖以示意性頂視圖及底視圖展示第一偵測器120。
如第2圖及第3圖所示,作為最靠近樣品台的電極的代理電極130具有一個開口131,該開口允許一次帶電粒子束105及信號粒子通過,其中一個開口131經設置大小以允許從樣品背向散射之帶電粒子相對於光軸101以0°到20°或更大的角度通過。特定而言,一個開口131可為直徑D4係3 mm或更大,特定而言4 mm或更大,或者甚至6 mm或更大的圓開口。因此,實質上所有攜帶有關樣品的有價值資訊的信號電子,包括離軸背向散射電子及實質上沿著軸向傳播的二次電子都可以穿過代理電極的同一開口傳播。離軸背向散射電子朝向第一偵測器120傳播以經偵測及/或二次電子朝視情況選用之第二偵測器傳播以經偵測。用於偵測離軸背向散射電子的第一偵測器120配置在代理電極與物鏡之間。
第一偵測器120可為具有偵測表面125的透鏡內偵測器,該偵測表面經設置大小以偵測在15° (或更小)的第一角度(α1)與30°(或更大)的第二角度(α2)之間的角度範圍內,特定而言在10°(或更小)的第一角度(α1)與35°(或更大)的第二角度(α2)之間的角度範圍內背向散射的離軸背向散射電子。偵測表面125可為實質上環形形狀的。
在第4b圖中更詳細地展示偵測表面125。第4圖以從下方(即從樣品觀察)的透視圖展示第一偵測器120:偵測表面125可為環形的,且可以圍繞設置在第一偵測器中(例如在偵測表面125的中央)的孔123延伸。一次帶電粒子束及軸向信號粒子可以沿著相反的方向穿過孔123傳播。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偵測表面125可以經分段且可以包括複數個偵測部段126,特定而言兩個或更多個偵測部段,更特定而言四個或更多個偵測部段。可以提供至少兩個偵測部段以用於偵測相對於光軸在不同角度範圍內的信號粒子,(諸如,10°至20°的第一角度範圍及20°至30°的第二角度範圍,其中這些值應當理解為實例)。具體地,如第4b圖中示意性地描繪的,可以提供偵測部段以覆蓋相對於光軸101的至少兩個不同的徑向範圍。另選地或除此之外,可以提供至少兩個偵測部段以用於偵測不同的方位角範圍。例如,第一偵測部段可以具有環形區段的形狀(例如,覆蓋180°的第一環形區段),且第二偵測部段可以具有另一環形區段的形狀(例如,覆蓋剩餘180°的第二環形區段),如第4b圖中示意性地描繪的。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提供多於兩個的環形部分,例如,用於頂部、底部、左側及右側的段,即,分別延伸超過90°的四個環形區段。每個偵測器段可以偵測信號粒子的限定部分(例如,極性及/或方位角),並因此產生形貌對比度。對比度主要由形貌特徵之下降側上的陰影引起。藉由提供覆蓋不同方位範圍的幾個偵測部段,可以增加形貌對比度,且可以改進的精度及/或解析度檢查及/或成像三維特徵。在第4b圖所示的實施例中,提供了四個偵測部段以用於覆蓋兩個不同的徑向範圍及兩個不同的方位範圍。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偵測器120的孔123的直徑可為1.5 mm或更大,特定而言2 mm或更大。另選地或除此之外,孔123的直徑可為10 mm或更小,特定而言6 mm或更小。具體地,孔123的直徑可為2 mm至5 mm。小直徑增加了第一偵測器對背向散射帶電粒子的偵測效率,但例如亦由於第一偵測器的充電或污染而可能增加不穩定的風險。大直徑會降低了背向散射粒子的偵測效率,但亦例如由於一次帶電粒子束可以在距孔邊緣一定距離的位置處經引導穿過孔而降低了不穩定性。另選地或除此之外,第一偵測器120之偵測表面125的直徑可為12 mm或更大且/或20mm或更小,特定而言約15 mm。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代理電極130與第一偵測器120之間的第二距離D2係3 mm或更大且/或6 mm或更小,特定而言4 mm或更大且/或5 mm或更小。小的第二距離D2增加了不穩定的風險,例如產生電弧的風險,但可以提供一種更緊湊的阻滯場裝置,從而提高了可獲得的解析度。大的第二距離有利於第一偵測器的容納並降低了不穩定的風險,但可能導致具有減低的解析度的緊湊的裝置。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樣品與第一偵測器之間的第三距離D3可為3 mm或更大且/或12 mm或更小,特定而言4 mm或更大且10 mm或更小。在上述範圍內的第三距離D3提供了良好的可獲得的解析度及良好的形貌對比度。
在可以與本文所述的其他實施例組合的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偵測器120經組配來充當另外的電極122 (除了代理電極130之外提供的),該另外的電機配置在物鏡與代理電極130之間並經組配來用於影響一次帶電粒子束及/或信號粒子。具體地,第一偵測器120可以經組配來設置在預定電勢Udet 上,以便影響穿過第一偵測器120的孔傳播的一次帶電粒子束,且/或以便影響穿過一個開口131傳播的信號粒子。在本文中代理電極亦可以稱為「下部電極」,且第一偵測器亦可以稱為「上部電極」。
在一些實施例中,由第一偵測器120提供的另外的電極122經組配來經由相應的電壓連接設置在預定電勢Udet 上。具體地,另外的電極122可以經組配來設置在接地電勢上,該接地電勢可以對應於帶電粒子束裝置的柱電勢及/或可以與代理電極之電勢Uproxy 不同及/或與樣品之電勢Usample 不同。
具體地,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在裝置的操作期間將另外的電極122及/或柱設置在接地電勢上,且可以將代理電極130及/或樣品140設置在例如 3 keV與35 keV之間的高電壓電勢上。另外的電極122與代理電極130之間的電壓差可以在撞擊樣品之前使一次帶電粒子束減速及/或可以使信號粒子加速穿過代理電極之一個開口。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第一偵測器120包括經組配來設置在預定電勢Udet 上的導電表面。例如,第一偵測器可以包括外殼或支撐件,該外殼或支撐件由導電材料製成,或者可以至少部分地塗覆有例如金屬化的導電材料。導電表面可以包括朝向光軸101導引的導電內表面128及朝向物鏡導引(即,在一次帶電粒子束的上游方向上導引)的導電頂表面129中之至少一者。可以將第一偵測器的導電表面設置在接地電勢上,該接地電勢可以對應於帶電粒子束裝置的柱電勢。因此,第一偵測器120或其至少導電部分特定而言與代理電極130組合使用可以充當電磁靜電物鏡的電極中的一者,以使第一偵測器120與代理電極之間的一次帶電粒子束減速,且/或使代理電極與第一偵測器之間的信號粒子加速。例如,第一偵測器的表面、支撐件或外殼可以由導電材料製成或可以例如經由金屬化包含導電材料,使得可以將第一偵測器設置在預定電勢Udet 上。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可以在代理電極130與帶電粒子束裝置之柱之間施加電勢差,以便在撞擊樣品之前使一次帶電粒子束減速。電勢差可為3 keV或更高及/或50 keV或更低,特定而言10 keV或更高及35 keV或更低。特別地,代理電極130與設置在預定電勢上的帶電粒子束裝置之柱Ucolumn 之間的電勢差可以在3 keV與35 keV之間(參見第1圖)。
當第一偵測器120充當另外的電極122時,第一偵測器120可以實質上設置在柱之電勢上。特定而言,第一偵測器120可以接地。代理電極130及充當另外的電極的第一偵測器之間的電勢差可為3 keV或更高及35 keV或更低。
藉由將第一偵測器120用作電磁靜電物鏡裝置的電極,可以節省另一個電極,且可以與代理電極組合提供更緊湊的阻滯場裝置。具體地,物鏡110可為磁性或靜電物鏡,且物鏡110與充當上部電極的第一偵測器120及充當下部電極的代理電極130組合可以提供電磁靜電阻滯物鏡裝置。具體地,由於可能不需要在物鏡110之下游的範圍中除了第一偵測器之外還設置兩個電極,因此可以將物鏡配置為更靠近樣品,從而提高了可獲得的解析度。此外,可以在第一偵測器120與代理電極130之間的範圍內提供用於一次帶電粒子束的限定的減速路徑。
將如本文所述的具有一個開口的代理電極130的態樣與如本文所述的充當另外的電極的第一偵測器120的態樣相組合特別有益。由於以第一偵測器作為電極的緊湊型阻滯現場裝置帶來的高偵測效率及更高的解析度,因此可以高精度及高對比度檢查三維特徵。
即使有益地將如本文所述的充當另外的電極122的第一偵測器120與如本文所述的具有一個開口131的代理電極130組合使用,在本文中亦將充當另外的電極122的第一偵測器120描述為獨立的態樣。具體地,本文所述的帶電粒子束裝置可以包括配置在代理電極與物鏡之間的用於離軸背向散射粒子的第一偵測器120。第一偵測器經組配來充當另外的電極以用於影響一次帶電粒子束及/或信號粒子,且包括經組配來設置在預定電勢Udet 上的導電表面。導電表面可以包括朝向光軸導引的導電內表面及朝向物鏡導引的導電頂表面中之至少一者。在一些實施例中,另外的電極122可以在裝置的操作期間連接到接地電勢。具體地,可以將另外的電極122設置在對應於裝置的柱電勢的預定電勢上。
在可以與本文所述的其他實施例組合的一些實施例中,束發射器150適於發射一次電子束,且帶電粒子束裝置包括電子束光學裝置,這些電子束光學裝置用於沿著光軸101將一次電子束引導到樣品以用於產生二次電子及背向散射電子。帶電粒子束裝置可以進一步包括用於支撐待檢查的樣品140的樣品台50。
特別地,本文的實施例可為關於具有本文所述的帶電粒子束裝置的掃描電子顯微鏡。在這種帶電粒子束裝置中,束發射器係經組配來發射一次電子束的電子源,且掃描電子顯微鏡進一步包括用於以預定的掃描圖案在樣品的表面上掃描一次電子的掃描偏轉器,該樣品經支撐在樣品臺上。
根據可以應用於本文所述的任何實施例且在本文中經描述為可以與本文所述的其他特徵組合的獨立態樣的又一態樣,帶電粒子束裝置包括用於放大第一偵測器120之信號的前置放大器121。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前置放大器121可為電子放大器,特定而言運算放大器。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偵測器120可為固態或半導體偵測器,特定而言包括PIN二極體。第一偵測器120可以提供由前置放大器前置放大的電信號。然後,可以將前置放大的信號轉發到信號放大模組及/或信號評估模組,例如,如第1圖示意性地描繪的信號放大及評估模組160。信號放大模組係視情況選用的,且可以在評估之前進一步放大前置放大的信號。另選地,可以直接評估前置放大的信號。在一些實施例中,將前置放大器配置在帶電粒子束裝置之真空外殼中,特定而言在物鏡處的直接配置在柱中,且由前置放大器提供的前置放大的信號由配置在真空之外的主放大器進一步放大。
如果第一偵測器120係包括複數個偵測部段126的多通道背向散射電子偵測器,則前置放大器121可為多通道前置放大器。例如,第一偵測器120包括四個(或更多個)偵測部段,且前置放大器121包括用於前置放大四個偵測部段的信號的4通道(或>4通道)放大器。
在可以與本文所述的其他實施例組合的一些實施例中,前置放大器120佈置成如下中之至少一者:與第一偵測器120整合為一體,在帶電粒子束裝置之真空外殼中(例如,在由柱提供的真空外殼內側,例如安裝在物鏡處或物鏡的磁性部分處)鄰近於第一偵測器120配置,且固定地安裝在帶電粒子束裝置之真空外殼內側(例如,固定地安裝在柱內側,例如,安裝在物鏡處或物鏡的磁性部分處)。更具體地,第一偵測器120可以連接到帶電粒子束裝置之真空外殼內側的前置放大器121,且可以固定地安裝在靠近第一偵測器的同樣固定地安裝的位置。例如,第一偵測器的偵測表面與前置放大器之間的距離可為3 cm或更小。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偵測器及前置放大器可以例如安裝在物鏡處,例如,安裝在物鏡的磁性部分之下游端部。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偵測器120包括支撐件180,例如前置放大器121固定地安裝在其上的板或外殼。第一偵測器180的支撐件180可以鄰近於帶電粒子束裝置之柱之下游端部配置,例如,固定在物鏡110處。例如,第一偵測器120及前置放大器121可以經提供為一個整合式偵測器模組,該整合式偵測器模組包括在第一偵測器120的共用支撐件180 (如第4a圖所示)或甚至在單個晶片上與第一偵測器整合為一體的前置放大器。在一些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偵測器模組,該偵測器模組包括以近距離(例如3 cm或更小)支撐偵測器表面125及前置放大器121兩者的支撐件。
靠近第一偵測器配置前置放大器,特定而言配置在帶電粒子束裝置之真空外殼內側(例如,配置在柱內側),及/或將前置放大器與第一偵測器整合為一體以提供整合式偵測器模組係有益的,因為可以提高偵測速度及偵測效率。將前置放大器固定地安裝在靠近第一偵測器的位置處,例如安裝在支撐件180上或安裝在物鏡處,可以進一步提高訊雜比並提高偵測效率。例如,可以藉由將前置放大器安裝在靠近第一偵測器的位置處來達成增加的信號強度。這可以以例如50 MHz或更高,甚至高達100 MHz的高掃描速率實現非常快的成像速度。
第一偵測器120可以提供高的收集效率,例如低至1 keV的電子能量,及/或可以提供低的信號電容,例如低至3 pF。在一些實施例中,包括第一偵測器及前置放大器的偵測器模組可為緊湊的,例如,在光軸方向上的厚度可為2 mm或更小,特定而言1.5 mm或更小。
如本文所述,將具有一個開口131的代理電極130的態樣及與第一偵測器120整合安裝或鄰近於該第一偵測器配置的前置放大器121的態樣組合係有益的。組合這兩個態樣可以提高離軸背向散射粒子的收集效率,因為實質上所有相關的信號粒子都可以到達第一偵測器121並經直接快速地前置放大,從而進一步提高收集效率並提高訊雜比。另外,上述兩個態樣與本文所述的與將第一偵測器120用作除了代理電極131 (下部電極)之外的另一(上部)電極的使用有關的第三態樣有益地組合。將第一偵測器120用作另外的電極提供了物鏡下游的組件的更緊湊的配置,並因此進一步提高了收集效率。因此,組合以上三個態樣,提供了一種帶電粒子束裝置,該帶電粒子裝置使得能夠以低範圍的能量偵測離軸背向散射粒子的低噪聲信號,並將其與高速成像相組合。因此,可以以高精度及良好的形貌對比度快速且可靠地檢查三維結構。
然而,應注意,如本文所述,用於放大第一偵測器120之信號的前置放大器121的態樣可以獨立於其他兩個態樣應用於帶電粒子束裝置。因此,本文所述的實施例還涉及用於利用以下特徵部成像及/或檢查樣品之帶電粒子束裝置:用於發射一次帶電粒子束的束發射器150;適於將一次帶電粒子束沿著光軸引導到用於釋放信號粒子的樣品之帶電粒子束裝置;用於在撞擊樣品之前阻滯一次帶電粒子束的阻滯場裝置100,該阻滯場裝置包含物鏡110及代理電極130,其中代理電極包含允許一次帶電粒子束及信號粒子通過的開口;用於代理電極與物鏡之間的離軸背向散射粒子的第一偵測器;用於放大第一偵測器之信號的前置放大器。
本文所述的前置放大器121佈置成如下中之至少一者:(a)與第一偵測器整合為一體,(b)在帶電粒子束裝置之真空外殼中(特定而言配置在柱內側,例如,與第一偵測器一起安裝在物鏡上)鄰近於第一偵測器配置,且(c)固定地安裝在帶電粒子束裝置之真空外殼中(特定而言,與第一偵測器一起固定地安裝在物鏡處或與物鏡整合為一體,例如與物鏡的磁性部分整合為一體)。前置放大器與第一偵測器的整合可以包括第一偵測器120的支撐件180,前置放大器安裝(例如固定地安裝)在該支撐件上。支撐件180可為設置在物鏡之下游位置處的板,或者支撐件可以安裝在物鏡之下游端部處。支撐件可以承載第一偵測器的偵測表面125及前置放大器。另選地,整合可以包括承載偵測表面及前置放大電路兩者的單個晶片。
在「鄰近」第一偵測器的前置放大器的配置中,偵測表面與前置放大器之間的距離可為5 cm或更小,特定而言3 cm或更小。前置放大器及第一偵測器都可以設置在帶電粒子束裝置之真空外殼中,例如設置在靠近其下游端的柱內側。
將前置放大器固定安裝在靠近第一偵測器的位置處可以理解為前置放大器在靠近第一偵測器的位置處的實質上不可移動的定位,且旨在與其中BSE偵測器可樞轉或以其他方式朝向及遠離靠近樣品腔室內(即,在柱的外部)中的樣品的偵測位置移動的其他解決方案區分開來。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偵測器120係透鏡內偵測器,其具有允許一次帶電粒子束通過的孔且具有至少部分地圍繞該孔的偵測表面。第一偵測器可以包括配置在物鏡與代理電極之間或安裝在物鏡處或與其整合為一體的支撐件,其中前置放大器可以安裝在支撐件上,特定而言固定地安裝在支撐件上。更具體地,第一偵測器可以包括具有偵測表面的半導體偵測器,且前置放大器可以以距偵測表面3 cm或更小的距離配置在帶電粒子束裝置之真空外殼內側。第一偵測器可以包括複數個偵測器段,且前置放大器可為多通道前置放大器。每個偵測器段可以與各自的放大通道相關聯,使得偵測器段的信號可以在評估之前單獨地放大。
如上文所解釋的,將前置放大器與第一偵測器整合為一體及/或將前置放大器鄰近於第一偵測器固定安裝在第一偵測器之支撐件上,顯著提高了收集效率及偵測速度。
第5圖展示帶電粒子束裝置10,諸如SEM成像設備,即晶圓成像系統。帶電粒子束裝置的柱20可以提供第一腔室21、第二腔室22及第三腔室23。第一腔室(亦可以稱為槍腔室)包括具有粒子發射器31及抑制器32的束發射器150。阻滯場裝置110可以容納在第三腔室中,且代理電極130可以設置在柱20的前端。
根據本文所述的一些實施例,粒子發射器31連接到電源331以用於向粒子發射器提供電壓。在本文所述的一些實例中,提供給粒子發射器的電勢係使得帶電粒子束經加速到20 keV或更高的能量。因此,通常,粒子發射器經偏置到-20 keV或更高的負電壓之電勢。如上所述,使粒子發射器31處於負電勢係典型實施例,其優點在於,柱及束導管可以處於接地或中等電勢。
一次帶電粒子束由束發射器150產生,例如一次電子束。在第5圖的實例中,束與束限制孔口450對準,束限制孔口的尺寸經設置成使束成形,即,阻擋束的一部分。束然後可以穿過束分離器380,該束分離器將一次電子束與二次電子(及視情況而定,軸向背向散射電子)分離。一次電子束有物鏡聚焦在樣品140上。樣品可以定位在樣品台50上。例如,在一次電子束撞擊時,二次或背向散射電子從樣品140中釋放。第二偵測器398可以偵測二次電子及/或軸向背向散射電子,且在本文中可以表示為第二偵測器。
根據可以與本文所述的其他實施例組合的一些實施例,提供了聚光透鏡系統420及束成形或束限制孔口450。可以在聚光透鏡系統420與束限制孔口450之間提供兩級偏轉系統440,以使束與孔對準。
如第5圖所示,物鏡具有磁透鏡組件,該磁透鏡組件具有磁極片64/63及線圈62,該線圈將一次電子束聚焦在樣品140上。第5圖所示的物鏡包括上磁極件63、下磁極件64及形成物鏡的磁透鏡組件的線圈62。可以提供一或多個電極以用於形成物鏡的靜電透鏡組件。根據本文所述的一些實施例,磁性透鏡組件及靜電透鏡組件實質上彼此重疊以形成複合透鏡,在本文中亦稱為「阻滯場裝置」,該複合透鏡還包括靠近樣品配置的代理電極130。
此外,可以提供掃描偏轉器總成370。掃描偏轉器總成370可為磁性或靜電掃描偏轉器總成,其用於高圖元速率。根據可以與本文所述的其他實施例組合的典型實施例,掃描偏轉器總成370可為如第5圖所示的單級總成。另選地,可以提供兩級或甚至三級偏轉器總成。每個級可以沿著光軸101設置在不同的位置。
根據一些實施例,二次及/或軸向背向散射電子從樣品中提取並由阻滯場裝置加速。束分離器380將一次電子束與信號電子分離。束分離器可為維恩濾波器及/或可為至少一個磁偏轉器,使得信號電子遠離光軸101偏轉。信號電子然後可以由束彎曲器392 (例如,半球形束彎曲器)及透鏡系統394引導到第二偵測器398。可以提供如濾波器396的其他元件。根據一些實施例,第二偵測器398可為用於根據樣品處的起始角度來偵測信號電子的分段偵測器。
根據本文所述的實施例,代理電極130設置在靠近樣品的位置,代理電極根據本文所述的實施例中的任一項配置,使得可以參考上述說明,這裡不再重複。
第5圖所示的帶電粒子束裝置進一步包括用於偵測已經穿過代理電極130之一個開口的離軸背向散射粒子(例如電子)的第一偵測器120。根據預期的應用,第一偵測器120 (例如,閃爍體、pin二極體或其他電子敏感裝置)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狀。例如,如果僅關注總的背向散射粒子信號,則可以提供環形偵測器。根據一些實施例,對於形貌對比度偵測,四象限偵測器可為可能的選擇。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使用不同的環形區域(可以另外分段)來偵測角度背向散射粒子分佈的特定部分(諸如角度分割及極性分割)。藉由偵測背向散射粒子的角度分佈的特定部分,可以收集深度資訊。收集深度資訊使得能夠收集(特別地具有高縱橫比的結構的)樣品的組成的3D資訊。藉由將背向散射粒子的角度分佈的偵測與一次帶電粒子束的變化著陸能量相組合,可以達成樣品斷層掃描。
根據一些實施例,可以提供用於一次帶電束的可調能量供應。通常,將一次帶電粒子束的能量選擇得足夠高,使得來自有趣深度的背向散射粒子可以穿透周圍的環境(諸如樣品結構的壁)。另一方面,選擇一次帶電粒子束的能量,以便其不會太高而避免穿透到更深的樣品層中,並藉由不需要的深度資訊降低訊雜比。
可以在根據本文所述的實施例中的任一項在系統中提供發射器、柱及電極的電勢。作為典型實例,束導管(在本文中亦稱為「柱」)可以在地電勢上。因此,電子行進穿過接在地電勢上的柱。柱的外殼可以設置在接地電勢上。外殼接地電勢在第5圖中用參考數字3表示。
第6圖展示根據本文所述的實施例的用帶電粒子束檢查及/或成像樣品的方法的流程圖。藉由帶電粒子束裝置提供的帶電粒子束對檢查及/或成像樣品,該帶電粒子束裝置具有柱、光軸及在如本文所述的成像及/或檢查期間用於支撐樣品的樣品台。
該方法包括,在方塊510中,發射一次帶電粒子束。束可以由束發射器,特定而言由電子源發射。該方法包括,在方塊520中,沿著光軸將帶電粒子束裝置之柱中的一次帶電粒子束引導至樣品以用於產生信號粒子,特定而言包括背向散射及二次粒子。可以提供光學元件以用於引導及/或成形從束發射器到樣品的一次帶電粒子束。第5圖展示光學元件的實例,諸如聚光透鏡系統、孔口、束分離器等。技術人員將理解,帶電粒子束裝置例如取決於計劃的應用或操作模式、樣品、待檢查及/或成像的結構、用於一次帶電粒子束的能量等可以包括附加的或替代的光學元件。
該方法進一步包括,在方塊530中,用阻滯場裝置聚焦及阻滯一次帶電粒子束,該阻滯場裝置包括物鏡及配置在物鏡與樣品之間的代理電極,其中代理電極可以包括允許一次帶電粒子束及信號粒子通過之一個開口。
可以在上述範圍內阻滯一次帶電粒子束,諸如將一次束阻滯到樣品上約10 keV或更低(例如,約5 keV或更低,例如1 keV)的著陸能量。通常,阻滯場裝置包括電磁靜電物鏡及電磁靜電物鏡與樣品台之間的代理電極。一次帶電粒子束穿過代理電極之一個開口。代理電極之一個開口經設置大小以允許從樣品背向散射之帶電粒子相對於光軸以0°到20°或更大的角度通過。
一次帶電粒子束-在已經通過代理電極之一個開口之後-撞擊樣品,並致使信號粒子(諸如二次粒子及背向散射粒子)離開樣品,特別地在遠離樣品的方向上離開樣品。背向散射粒子可以包括軸向及小角度的背向散射粒子及大角度的背向散射粒子。軸向背向散射粒子及離軸背向散射粒子均可以穿過代理電極之一個開口傳播,從而允許背向散射粒子相對於光軸以0°到20°或更高的角度通過。
該方法進一步包括,在方塊540中,利用配置在代理電極與物鏡之間的第一偵測器偵測離軸背向散射粒子。視情況,從樣品釋放並穿過第一偵測器的孔傳播的二次粒子可以由第二偵測器偵測。例如,第二偵測器可以在二次粒子之行進方向上配置在物鏡之後。根據一些實施例,第一偵測器及/或第二偵測器可為如上所述的偵測器。
在實施方案中,可以利用鄰近於第一偵測器安裝在帶電粒子束裝置的真空環境中,特定而言安裝在由柱提供的真空外殼中的前置放大器來前置放大第一偵測器之信號。前置放大器可以佈置成如下中之至少一者:(i)與第一偵測器整合為一體,例如,藉由設置在與第一偵測器的共用支撐件上,(ii)在與第一偵測器的偵測表面相距3 cm或更小的距離處配置在帶電粒子束裝置之真空外殼內側,且(iii)固定地安裝在帶電粒子束裝置之真空外殼中。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第一偵測器包括在物鏡與樣品之間延伸或安裝在物鏡處的支撐件(諸如板),且前置放大器安裝在支撐件上。
在一些實施例中,代理電極與帶電粒子束裝置之柱之間的電勢差可以在3 keV與35 keV之間以用於使一次帶電粒子束在撞擊樣品之前減速。特別地,第一偵測器可以充當另外的電極,該另外的電極實質上經設置在柱之電勢上。特別地,柱及第一偵測器都可以實質上接地。在一些實施例中,代理電極與另外的電極之間的電勢差可以在3 keV與35 keV之間。
在可以與本文所述的其他實施例組合的一些實施例中,可以利用鄰近於第一偵測器安裝在帶電粒子束裝置中的真空環境中(特定而言安裝在帶電粒子束裝置之柱內側)的前置放大器來放大第一偵測器之信號。然後可以將第一偵測器之前置放大的信號引導至信號放大及評估模組,該信號放大及評估模組可以配置在帶電粒子束裝置之真空外殼的外部。信號放大及評估模組可以評估前置放大的信號以獲得關於樣品的空間資訊,特定而言用於檢查及/或成像樣品。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樣品檢查期間提供以下距離中之至少一或多者:樣品與代理電極之間的第一距離D1可為200 μm或更大且3 mm或更小。代理電極與第一偵測器之間的第二距離D2可為3 mm或更大且6mm或更小,特定而言4 mm或更大且5 mm或更小。樣品與第一偵測器之間的第三距離D3可為3 mm或更大且10 mm或更小,特定而言4 mm或更大且9 mm或更小。
儘管前述針對實施例,但在不脫離基本範圍的情況下可以設計其他及進一步的實施例,且其範圍由隨附申請專利範圍決定。
10:帶電粒子束裝置 20:柱 21:第一腔室 22:第二腔室 23:第三腔室 31:粒子發射器 32:抑制器 50:樣品台 62:線圈 63,64:磁極片 100:阻滯場裝置 101:光軸 102:真空外殼 105:一次帶電粒子束 110:物鏡 120:第一偵測器 121:前置放大器 122:另外的電極 123:孔 125:偵測表面 126:偵測部段 128:導電內表面 129:導電頂表面 130:代理電極 131:開口 140:樣品 150:束發射器 160:信號放大及評估模組 180:支撐件 331:電源 370:偏轉器總成 380:束分離器 392:束彎曲器 396:濾波器 398:第二偵測器 420:聚光透鏡系統 440:兩級偏轉系統 450:束限制孔口 510,520,530,540:方塊
為了可以詳細地理解本揭露之上述特徵的方式,可以藉由參考實施例來進行上面簡要概述的更具體的描述。隨附圖式與本揭露之實施例有關,且在下面進行描述: 第1圖係根據本文所述的實施例的帶電粒子束裝置之示意圖; 第2圖係第1圖之代理電極及帶電粒子束裝置的第一偵測器之放大視圖; 第3圖以頂視圖展示根據本文所述實施例的用於帶電粒子束裝置的代理電極; 第4a圖至第4b圖以透視底視圖及透視頂視圖展示本文所述的帶電粒子束裝置之第一偵測器; 第5圖係根據本文所述實施例的帶電粒子束裝置之示意圖;且 第6圖展示根據本文所述的實施例的用於利用帶電粒子束裝置成像及/或檢查樣品之方法之流程圖。
國內寄存資訊(請依寄存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國外寄存資訊(請依寄存國家、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10:帶電粒子束裝置
50:樣品台
100:阻滯場裝置
101:光軸
102:真空外殼
105:一次帶電粒子束
110:物鏡
120:第一偵測器
121:前置放大器
125:偵測表面
130:代理電極
131:開口
140:樣品
150:束發射器
160:信號放大及評估模組

Claims (20)

  1. 一種用於成像及/或檢查一樣品之帶電粒子束裝置,包含:一束發射器,該束發射器用於發射一一次帶電粒子束,該帶電粒子束裝置適於沿著一光軸將該一次帶電粒子束引導至該樣品以用於釋放信號粒子;一阻滯場裝置,該阻滯場裝置用於在撞擊該樣品之前阻滯該一次帶電粒子束,該阻滯場裝置包含一物鏡及一代理電極;及一第一偵測器,該第一偵測器用於該代理電極與該物鏡之間的離軸背向散射粒子,其中該代理電極包含與該光軸在中心相交的一個單一開口,該一個單一開口允許該一次帶電粒子束及該等信號粒子通過,包含軸向背向散射粒子與離軸背向散射粒子,其中該一個單一開口經設置大小以允許從該樣品背向散射之該等帶電粒子相對於該光軸以至少20°的角度通過。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帶電粒子束裝置,其中該一個單一開口經設置大小以允許從該樣品背向散射之帶電粒子相對於該光軸以至少45°的角度通過。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帶電粒子束裝置,其中該第一偵測器係一透鏡內偵測器,該透鏡內偵測器具有允許該一次帶電粒子束通過之一孔,且具有經設置大小用於偵測從該樣品以介於15°與30°之間的角度背向散射 之至少帶電粒子之一環形偵測表面。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帶電粒子束裝置,其中該環形偵測表面經分段且包括至少四個偵測部段。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帶電粒子束裝置,其中該第一偵測器經組配來充當配置在該物鏡與該代理電極之間的一另外的電極以用於影響該一次帶電粒子束及該等信號粒子中之至少一者。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帶電粒子束裝置,其中該第一偵測器包含朝向該光軸導引的一導電內表面及經組配來設置在一預定電勢上的一導電頂表面中之至少一者。
  7. 如請求項5所述之帶電粒子束裝置,其中由該第一偵測器提供之該另外的電極經組配來設置在一接地電勢上。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帶電粒子束裝置,進一步包含用於放大該第一偵測器之一信號的一前置放大器。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帶電粒子束裝置,其中該前置放大器佈置成如下中之至少一者:與該第一偵測器整合為一體,在該帶電粒子束裝置之一真空外殼內側鄰近於該第一偵測器配置,且固定地安裝在該帶電粒子束裝置之一真空外殼中。
  10. 如請求項8所述之帶電粒子束裝置,其中該前置放大器安裝在該第一偵測器之一支撐件上。
  11. 如請求項8所述之帶電粒子束裝置,其中該 第一偵測器包含一半導體偵測器,特定而言一PIN二極體,該PIN半導體偵測器連接到該帶電粒子束裝置之一真空外殼中的該前置放大器。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帶電粒子束裝置,其中該一個單一開口係一圓開口或一圓形開口。
  1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帶電粒子束裝置,進一步包含用於從該樣品釋放的二次帶電粒子之一第二偵測器,該第二偵測器在該二次帶電粒子之一行進方向上設置在該物鏡之下游。
  1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帶電粒子束裝置,其中該束發射器適於發射一一次電子束,該帶電粒子束裝置進一步包含:一樣品台,該樣品台用於支撐該樣品;及一電子束光學裝置,該電子束光學裝置用於沿著該光軸將該一次電子束引導至該樣品以用於產生二次電子及背向散射電子。
  15. 一種用於成像及/或檢查一樣品之帶電粒子束裝置,包含:一束發射器,該束發射器用於發射一一次帶電粒子束,該帶電粒子束裝置適於沿著一光軸將該一次帶電粒子束引導至該樣品以用於釋放信號粒子;一阻滯場裝置,該阻滯場裝置用於在撞擊該樣品之前阻滯該一次帶電粒子束,該阻滯場裝置包含一物鏡及一代理電極,其中該代理電極包含允許該一次帶電粒子束 及該等信號粒子通過之一開口;及一第一偵測器,該第一偵測器用於該代理電極與該物鏡之間的離軸背向散射粒子,其中該第一偵測器經配置來充當一另外的電極以用於影響該一次帶電粒子束,且該第一偵測器包含經配置來設置在一預定電勢的一導電頂表面與引導朝向該光軸的一導電內表面中的至少一者。
  16. 一種用於利用一帶電粒子束裝置成像及/或檢查一樣品之方法,包含以下步驟:發射一一次帶電粒子束;沿著一光軸將該一次帶電粒子束引導至該樣品以用於產生信號粒子;利用包含一物鏡及配置在該物鏡與該樣品之間的一代理電極的一阻滯場裝置聚焦並阻滯該一次帶電粒子束,其中該代理電極包含與該光軸在中心相交的一個單一開口,該一個單一開口允許該一次帶電粒子束及該等信號粒子通過,包含軸向背向散射粒子與離軸背向散射粒子,其中該一個單一開口經設置大小以允許從該樣品背向散射之帶電粒子相對於該光軸以至少20°的角度通過;及利用配置在該代理電極與該物鏡之間的一第一偵測器偵測離軸背向散射粒子。
  17. 如請求項16所述之方法,其中該代理電極與該帶電粒子束裝置之一柱之間的一電勢差係在3keV與35keV之間以用於使該一次帶電粒子束在撞擊 該樣品之前減速。
  18. 如請求項17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偵測器充當實質上設置在該柱之一電勢上的一另外的電極,特定而言其中該代理電極與該另外的電極之間的一電勢差係在3keV與35keV之間。
  19. 如請求項16所述之方法,進一步包含以下步驟:利用鄰近於該第一偵測器固定地安裝在該帶電粒子束裝置內側的一真空環境中之一前置放大器前置放大該第一偵測器之一信號。
  20. 如請求項16所述之方法,其中提供以下距離中之至少一或多者:- 該樣品與該代理電極之間的一第一距離(D1)係200μm或更大且3mm或更小;- 該代理電極與該第一偵測器之間的一第二距離(D2)係3mm或更大且6mm或更小;- 該樣品與該第一偵測器之間的一第三距離(D3)係3mm或更大且10mm或更小。
TW110108623A 2020-05-19 2021-03-11 用於檢查及/或成像樣品的帶電粒子束裝置及方法 TWI7753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6/878,271 US11239043B2 (en) 2020-05-19 2020-05-19 Charged particle beam device and method for inspecting and/or imaging a sample
US16/878,271 2020-05-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09385A TW202209385A (zh) 2022-03-01
TWI775347B true TWI775347B (zh) 2022-08-21

Family

ID=748713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08623A TWI775347B (zh) 2020-05-19 2021-03-11 用於檢查及/或成像樣品的帶電粒子束裝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1239043B2 (zh)
EP (1) EP4154291A1 (zh)
JP (1) JP2023520252A (zh)
KR (1) KR102556343B1 (zh)
CN (1) CN115398590B (zh)
TW (1) TWI775347B (zh)
WO (1) WO2021233584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73520A (ja) * 1998-11-30 2000-06-23 Advantest Corp 粒子線装置
US20080283747A1 (en) * 2007-05-14 2008-11-20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Three-Dimensional Shape Measuring Device That Used It
US20160372304A1 (en) * 2015-03-24 2016-12-22 Kla-Tencor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harged Particle Microscopy with Improved Image Beam Stabilization and Interrogation
US20170047192A1 (en) * 2015-08-12 2017-02-16 ICT Integrated Circuit Testing Gesellschaft für Halbleiterprüftechnik mbH Charged particle beam device and method for inspecting and/or imaging a sample
TW201830451A (zh) * 2017-02-08 2018-08-16 漢民微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帶電粒子束的裝置
TW202036150A (zh) * 2018-08-28 2020-10-01 荷蘭商Asml荷蘭公司 多電子束檢測方法及系統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9933921T2 (de) * 1999-05-06 2007-03-01 Advantest Corp. Korpuskularstrahlgerät
US6407388B1 (en) 2000-04-18 2002-06-18 Advantest Corp. Corpuscular beam device
US6750455B2 (en) * 2001-07-02 2004-06-15 Applied Material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le charged particle beams
JP4248382B2 (ja) * 2003-12-04 2009-04-02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荷電粒子ビームによる検査方法および検査装置
EP1703537B9 (en) * 2005-03-17 2008-10-22 ICT Integrated Circuit Testing Gesellschaft für Halbleiterprüftechnik mbH Analysing system and charged particle beam device
US7872236B2 (en) * 2007-01-30 2011-01-18 Hermes Microvision, Inc. Charged particle detection devices
JP5241168B2 (ja) * 2007-08-09 2013-07-17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電子顕微鏡
JP5250350B2 (ja) * 2008-09-12 2013-07-31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荷電粒子線応用装置
WO2012081428A1 (ja) * 2010-12-16 2012-06-21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走査電子顕微鏡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測長方法
WO2013022735A1 (en) * 2011-08-05 2013-02-14 Pulsetor, Llc Electron detector including one or more intimately-coupled scintillator-photomultiplier combinations, and electron microscope employing same
JP5860642B2 (ja) * 2011-09-07 2016-02-16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走査電子顕微鏡
EP2801997B1 (en) * 2013-05-06 2016-03-09 ICT Integrated Circuit Testing Gesellschaft für Halbleiterprüftechnik mbH Electron beam wafer insp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ration thereof
EP2879155B1 (en) * 2013-12-02 2018-04-25 ICT Integrated Circuit Testing Gesellschaft für Halbleiterprüftechnik mbH Multi-beam system for high throughput EBI
US10056228B2 (en) * 2014-07-29 2018-08-21 Applied Materials Israel Ltd. Charged particle beam specimen insp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ration thereof
US10008360B2 (en) * 2015-01-26 2018-06-26 Hermes Microvision Inc. Objective lens system for fast scanning large FOV
US9842724B2 (en) * 2015-02-03 2017-12-12 Kla-Tencor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aging of a photomask through a pellicle
US9589763B1 (en) * 2015-11-04 2017-03-07 ICT Integrated Circuit Testing Gesellschaft für Halbleiterprüftechnik mbH Method for detecting signal charged particles in a charged particle beam device, and charged particle beam device
EP3385977B1 (en) * 2015-12-03 2021-07-28 Matsusada Precision, Inc. Charged particle beam device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WO2018025849A1 (ja) * 2016-08-02 2018-02-08 松定プレシジョン株式会社 荷電粒子線装置及び走査電子顕微鏡
WO2019100600A1 (en) * 2017-11-21 2019-05-31 Focus-Ebeam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Low voltag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method for specimen observation
EP3803933A1 (en) * 2018-06-08 2021-04-14 ASML Netherlands B.V. Semiconductor charged particle detector for microscopy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73520A (ja) * 1998-11-30 2000-06-23 Advantest Corp 粒子線装置
US20080283747A1 (en) * 2007-05-14 2008-11-20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Three-Dimensional Shape Measuring Device That Used It
US20160372304A1 (en) * 2015-03-24 2016-12-22 Kla-Tencor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harged Particle Microscopy with Improved Image Beam Stabilization and Interrogation
US20170047192A1 (en) * 2015-08-12 2017-02-16 ICT Integrated Circuit Testing Gesellschaft für Halbleiterprüftechnik mbH Charged particle beam device and method for inspecting and/or imaging a sample
TW201830451A (zh) * 2017-02-08 2018-08-16 漢民微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帶電粒子束的裝置
TW202036150A (zh) * 2018-08-28 2020-10-01 荷蘭商Asml荷蘭公司 多電子束檢測方法及系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366683A1 (en) 2021-11-25
JP2023520252A (ja) 2023-05-16
WO2021233584A1 (en) 2021-11-25
EP4154291A1 (en) 2023-03-29
TW202209385A (zh) 2022-03-01
CN115398590A (zh) 2022-11-25
KR102556343B1 (ko) 2023-07-18
CN115398590B (zh) 2023-06-02
US11239043B2 (en) 2022-02-01
KR20230003655A (ko) 2023-0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09992B (zh) 用於檢查試樣之方法以及帶電粒子多束裝置
US10522327B2 (en) Method of operating a charged particle beam specimen inspection system
TWI684196B (zh) 用於檢查樣品及/或成像樣品的帶電粒子束裝置及方法
US7544937B2 (en) Charged particle beam device for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and multiple perspective imaging
US8723117B2 (en) Switchable multi perspective detector, optics therefor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reof
JP2006261111A (ja) 分析システムおよび荷電粒子ビームデバイス
US8963083B2 (en) Switchable multi perspective detector, optics therefor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reof
US9984848B2 (en) Multi-beam lens device, charged particle beam devic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a multi-beam lens device
TWI775347B (zh) 用於檢查及/或成像樣品的帶電粒子束裝置及方法
TWI796667B (zh) 用於檢查及/或成像樣品的帶電粒子束裝置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