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72706B - 半導體器件、半導體器件的製造方法及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半導體器件、半導體器件的製造方法及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72706B
TWI772706B TW108140835A TW108140835A TWI772706B TW I772706 B TWI772706 B TW I772706B TW 108140835 A TW108140835 A TW 108140835A TW 108140835 A TW108140835 A TW 108140835A TW I772706 B TWI772706 B TW I77270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miconductor layer
layer
electrode
semiconductor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408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09627A (zh
Inventor
黎子蘭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廣東致能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廣東致能科技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廣東致能科技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096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096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727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72706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8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ontrollable by onl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only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76Unipolar devices, e.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72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78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two-dimensional charge carrier gas channel, e.g. HEMT ; with two-dimensional charge-carrier layer formed at a heterojunction interface
    • H01L29/7786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two-dimensional charge carrier gas channel, e.g. HEMT ; with two-dimensional charge-carrier layer formed at a heterojunction interface with direct single heterostructure, i.e. with wide bandgap layer formed on top of active layer, e.g. direct single heterostructure MIS-like HEMT
    • H01L29/7787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two-dimensional charge carrier gas channel, e.g. HEMT ; with two-dimensional charge-carrier layer formed at a heterojunction interface with direct single heterostructure, i.e. with wide bandgap layer formed on top of active layer, e.g. direct single heterostructure MIS-like HEMT with wide bandgap charge-carrier supplying layer, e.g. direct single heterostructure MODFE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02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06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r 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within semiconductor regions
    • H01L29/0603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r 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within semiconductor regio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constructional design considerations, e.g. for preventing surface leakage, for controlling electric field concentration or for internal isolations regions
    • H01L29/0607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r 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within semiconductor regio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constructional design considerations, e.g. for preventing surface leakage, for controlling electric field concentration or for internal isolations regions for preventing surface leakage or controlling electric field concentration
    • H01L29/0611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r 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within semiconductor regio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constructional design considerations, e.g. for preventing surface leakage, for controlling electric field concentration or for internal isolations regions for preventing surface leakage or controlling electric field concentration for increasing or controlling the breakdown voltage of reverse biased devices
    • H01L29/0615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r 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within semiconductor regio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constructional design considerations, e.g. for preventing surface leakage, for controlling electric field concentration or for internal isolations regions for preventing surface leakage or controlling electric field concentration for increasing or controlling the breakdown voltage of reverse biased devices by the doping profile or the shape or the arrangement of the PN junction, or with supplementary regions, e.g. junction termination extension [JTE]
    • H01L29/0619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r 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within semiconductor regio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constructional design considerations, e.g. for preventing surface leakage, for controlling electric field concentration or for internal isolations regions for preventing surface leakage or controlling electric field concentration for increasing or controlling the breakdown voltage of reverse biased devices by the doping profile or the shape or the arrangement of the PN junction, or with supplementary regions, e.g. junction termination extension [JTE] with a supplementary region doped oppositely to or in rectifying contact with the semiconductor containing or contacting region, e.g. guard rings with PN or Schottky junction
    • H01L29/0623Buried supplementary region, e.g. buried guard 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02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06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r 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within semiconductor regions
    • H01L29/10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r 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within semiconductor regions with semiconductor regions connected to an electrode not carrying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and such electrode being part of a semiconductor device which comprises three or more electrodes
    • H01L29/107Substrate region of field-effect devices
    • H01L29/1075Substrate region of field-effect devices of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007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H01L29/66075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group 14 or group 13/15 materials
    • H01L29/66227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group 14 or group 13/15 materials the devices being controllable only b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e.g. three-terminal devices
    • H01L29/66409Unipola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66446Unipola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an active layer made of a group 13/15 material, e.g. group 13/15 velocity modulation transistor [VMT], group 13/15 negative resistance FET [NERFET]
    • H01L29/66462Unipola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an active layer made of a group 13/15 material, e.g. group 13/15 velocity modulation transistor [VMT], group 13/15 negative resistance FET [NERFET] with a heterojunction interface channel or gate, e.g. HFET, HIGFET, SISFET, HJFET, HEM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8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ontrollable by onl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only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76Unipolar devices, e.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72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78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two-dimensional charge carrier gas channel, e.g. HEMT ; with two-dimensional charge-carrier layer formed at a heterojunction interface
    • H01L29/7786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two-dimensional charge carrier gas channel, e.g. HEMT ; with two-dimensional charge-carrier layer formed at a heterojunction interface with direct single heterostructure, i.e. with wide bandgap layer formed on top of active layer, e.g. direct single heterostructure MIS-like HEM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104Forming layers
    • H01L21/02365Forming inorganic semiconduc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 H01L21/02612Formation types
    • H01L21/02617Deposition types
    • H01L21/02636Selective deposition, e.g. simultaneous growth of mono- and non-monocrystalline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 H01L21/02639Preparation of substrate for selective deposition
    • H01L21/02645Seed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104Forming layers
    • H01L21/02365Forming inorganic semiconduc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 H01L21/02612Formation types
    • H01L21/02617Deposition types
    • H01L21/02636Selective deposition, e.g. simultaneous growth of mono- and non-monocrystalline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 H01L21/02647Lateral overgrow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02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06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r 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within semiconductor regions
    • H01L29/10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r 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within semiconductor regions with semiconductor regions connected to an electrode not carrying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and such electrode being part of a semiconductor device which comprises three or more electrodes
    • H01L29/1025Channel region of field-effect devices
    • H01L29/1029Channel region of field-effect devices of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02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12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of which they are formed
    • H01L29/20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of which they are formed including, apart from doping materials or other impurities, only AIIIBV compounds
    • H01L29/2003Nitride compoun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40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41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 H01L29/423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not carrying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8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ontrollable by onl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only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76Unipolar devices, e.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72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80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 PN or other rectifying junction gate, i.e. potential-jump barrier
    • H01L29/802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 PN or other rectifying junction gate, i.e. potential-jump barrier with heterojunction gate, e.g. transistors with semiconductor layer acting as gate insulating layer, MIS-like transis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Junction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AREA)
  • Electrodes Of Semiconductors (AREA)
  • Encapsulation Of And Coatings For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實施方式提供一種半導體器件、半導體器件的製造方法及電子裝置,該半導體器件包括基板;基板上形成的第一半導體層;第一半導體層上形成的第二半導體層;第一半導體層具有比第二半導體層更小的禁帶寬度;第一或第二半導體層上形成的第一電極和第三電極;在第二半導體層上形成的第二電極;以及第三半導體層。

Description

半導體器件、半導體器件的製造方法及電子裝置
[相關申請的交叉引用]
本申請要求於2019年08月30日提交中國專利局的申請號為2019108224022、名稱為“半導體器件及其製造方法”的中國專利申請的優先權,其全部內容通過引用結合在本申請中。
本發明關於半導體技術領域,具體而言,關於一種半導體器件、半導體器件的製造方法及電子裝置。
III族氮化物半導體是一種重要的新型半導體材料,主要包括AlN、GaN、InN及這些材料的化合物如AlGaN、InGaN、AlInGaN等。由於具有直接帶隙、寬禁帶、高擊穿電場強度、高飽和電子速度等優點,III族氮化物半導體在發光器件、電力電子、射頻器件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根據本發明實施方式提供的一種半導體器件,其包括:基板;在基板的第一表面上形成的第一半導體層;在第一半導體層的第一表面上形成的第二半導體層;第一半導體層具有比第二半導體層更小的禁帶寬度;在第一半導體層或第二半導體層上形成的第一電極和第三電極,在第二半導體層上形成的第二電極;第三半導體層,第三半導體層投影到基板的長度範圍在第二電極投影到基板的長度範圍內,且所述第三半導體層位於所述第一半導體層之內,所述第三半導體層直接接觸所述第二半導體層或與所述第二半導體層之間間隔一定厚度,第三半導體層為P-型半導體層。
根據本發明實施方式提供的一種半導體器件製造方法,半導體 器件製造方法包括:提供一基板;在基板的第一表面上形成第一半導體層;在第一半導體層中形成第三半導體層;在第一半導體層的第一表面上形成第二半導體層;第一半導體層具有比第二半導體層更小的禁帶寬度,從而在第一半導體層與第二半導體層的介面處形成二維電子氣體;形成具有和二維電子氣體歐姆接觸的第一電極和第三電極,以及形成位於第二半導體層第一表面側的第二電極,其中,第三半導體層投影到基板的長度範圍位於第二電極投影到基板的長度範圍內,所述第三半導體層直接接觸所述第二半導體層或與所述第二半導體層之間間隔一定厚度。
根據本發明實施方式提供的一種電子裝置,其包括上述的半導體器件。
10:開口
100:基板
101:第二絕緣層
102:第一半導體層
103:第二半導體層
104、104’:第三半導體層
105:第一絕緣層
106:第一電極
107:第三電極
108:第二電極
109:第三絕緣層
110:第四電極
111:籽晶層
112:第五半導體層
120:第四半導體層
[0001]:方向
2DEG:二維電子氣體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方式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圖式作簡單地介紹,應當理解,以下圖式僅示出了本發明的某些實施方式,因此不應被看作是對範圍的限定,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圖式獲得其他相關的圖式。
圖1示出了本實施方式提供的第一種半導體器件結構的示意性橫截面視圖。
圖2示出了本實施方式提供的第一種半導體器件結構變形例的示意性橫截面視圖。
圖3示出了本實施方式提供的第一種半導體器件結構變形例的示意性橫截面視圖。
圖4示出了本實施方式提供的第一種半導體器件能帶圖。
圖5示出了本實施方式提供的第一種半導體器件結構變形例的示意性橫截面視圖。
圖6示出了本實施方式提供的第二種半導體器件結構的示意性橫截面視圖。
圖7示出了本實施方式提供的第三種半導體器件結構的示意性橫截面視圖。
圖8示出了本實施方式提供的第四種半導體器件結構的示意性橫截面視圖。
圖9示出了本實施方式提供的第五種半導體器件結構的示意性俯視圖。
圖10示出了本實施方式提供的第五種半導體器件結構的立體圖。
圖11示出了本實施方式提供的第六種半導體器件結構的示意性橫截面視圖。
圖12至圖22示出了本實施方式提供的第一、第二種半導體器件製造方法的示意性橫截面視圖。
圖23示出了本實施方式提供的第三種半導體器件製造方法的示意性橫截面視圖。
圖24示出了本實施方式提供的第四種半導體器件製造方法的示意性橫截面視圖。
圖25示出了本實施方式提供的第五種半導體器件製造方法的示意性橫截面視圖。
在下文中將結合圖式對本發明內容的示例性公開內容進行描述。為了清楚和簡明起見,在說明書中並未描述實際本發明內容的所有特徵。然而,應該瞭解,在開發任何這種實際本發明內容的過程中可以做出很多特定於本發明內容的決定,以便實現開發人員的具體目標,並且這些 決定可能會隨著本發明內容的不同而有所改變。
在此,還需要說明的是,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細節而模糊了本發明內容,在圖式中僅僅示出了與根據本發明內容的方案密切相關的裝置結構,而省略了與本發明內容關係不大的其他細節。
應理解的是,本發明內容並不會由於如下參照圖式的描述而只限於所描述的實施形式。本文中,在可行的情況下,不同技術方案之間的特徵可替換或借用、以及在一個技術方案中可省略一個或多個特徵。同時,在不衝突的情況下,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中的特徵可以相互結合。
應注意到:相似的標號和字母在下面的圖式中表示類似項,因此,一旦某一項在一個圖式中被定義,則在隨後的圖式中不需要對其進行進一步定義和解釋。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若出現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為基於圖式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或者是該發明產品使用時慣常擺放的方位或位置關係,僅是為了便於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此外,若出現術語“第一”、“第二”、“第三”等僅用於區分描述,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此外,若出現術語“水平”、“豎直”、“懸垂”等並不表示要求部件絕對水平或懸垂,而是可以稍微傾斜。如“水平”僅僅是指其方向相對“豎直”而言更加水平,並不是表示該結構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傾斜。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還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若出現術語“設置”、“安裝”、“相連”、“連接”等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 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明中的具體含義。
III族氮化物半導體是一種重要的新型半導體材料,利用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的優點,通過器件結構與製程的優化設計,來開發具有高耐受電壓、高功率和低導通電阻等高性能的半導體器件是期望的。以下將對本實施方式提供的通過III族氮化物製成的半導體器件進行詳細介紹。
參照圖1,圖1示出了本實施方式提供的第一種半導體器件。
具體地,該半導體器件為化合物半導體器件。可選地,該化合物半導體器件為包含氮化物半導體材料的化合物半導體器件,也稱為氮化物半導體器件。該氮化物半導體器件包括其中使用氮化物半導體材料的場效應電晶體。可選地,該場效應電晶體是包含GaN半導體材料的GaN場效應電晶體。可選地,該GaN場效應電晶體是常閉的電晶體GaN-HEMT。
如圖1所示,該半導體器件,示例性的如常閉的電晶體GaN-HEMT,包括基板100,基板100的材質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選取,本實施方式中並不限制基板100的具體材質。可選地,基板100可以是藍寶石、ZnO、SiC、AlN、GaAs、LiAlO、GaAlLiO、GaN、Al2O3或單晶矽等;可選地,基板100可以是(0001)面的Al2O3;可選地,基板100可以是(111)面的矽基板100。
在基板100的第一表面上形成的第一半導體層102,可選地,第一半導體層102為GaN層。可選地,第一半導體層102為i-GaN或非故意摻雜GaN層。第一半導體層102具有與基板100的第一表面相對的第二表面以及具有背離基板100的第一表面的第一表面。GaN層平行於基板100的外延方向為[0001]方向。
可選地,第一半導體層102為本徵氮化物半導體層或非故意摻 雜氮化物半導體層,該本徵氮化物半導體層或非故意摻雜氮化物半導體層平行於基板100的外延方向為[0001]方向。
在第一半導體層102的第一表面上形成的第二半導體層103。第一半導體層102具有比第二半導體層103更小的禁帶寬度,從而在第一半導體層102和第二半導體層103之間形成二維電子氣體,例如2DEG。第二半導體層103具有與第一半導體層102的第一表面相對的第二表面以及具有背離第一半導體層102的第二表面的第一表面。可選地,第二半導體層103為AlN、AlGaN、InAlGaN或InAlN層等。
在第二半導體層103的第一表面上形成的第一絕緣層105。第一絕緣層105可為鈍化層,可選地,鈍化層的材料為SiO2、SiN或Al2O3等。
形成第一電極106,第二電極108和第三電極107,第一電極106和第三電極107可形成在第一半導體層102上或者形成在第二半導體層103上。第二電極108形成在第二半導體層103上。第一電極106可為源極,且與二維電子氣體形成的歐姆接觸,第二電極108可為柵極,且與第二半導體層103形成的肖特基接觸,第三電極107為汲極,且與二維電子氣體形成的歐姆接觸。可以明確的是,第一電極106和第三電極107也可以是該半導體器件相應的第一摻雜區域(源極區域)和第二摻雜區域(汲極區域),示例性的,如用Si來摻雜的區域。
可選地,第一絕緣層105形成於第二半導體層103和第二電極108之間。
在第二電極108下方具有第三半導體層104,第三半導體層104為P-型第三半導體層104,可選地,P-型第三半導體層104為P-型GaN。其中P-GaN可以直接接觸第二半導體層103,也可以在兩者間間隔一定厚度。示例性的,可以在兩者之間間隔一定的第一半導體材料。由於第三半導體層104具有較低的費米能級,可以耗盡位於其上方的2DEG,進而導致該半 導體器件具有較高的閾值電壓和半導體器件的常閉狀態。
第三半導體層104的設置,如其厚度,長度,寬度,P-型摻雜濃度的多少等可以通過實際的參數設置,只要滿足耗盡其上方95%-100%的2DEG即可。相對應的,半導體器件的閾值電壓在0伏以上。示例性的,P型雜質的摻雜濃度可以為1E+17/cm3-5E+19/cm3,典型的,P型雜質的摻雜濃度可以為1E+18/cm3-5E+19/cm3。P型雜質的摻雜可根據二維電子氣體的濃度高低而定,二維電子氣體的濃度越高,P型雜質對應的摻雜濃度可以相對提高。從而可以得知,第三半導體層104可以耗盡第二電極108區域下方至少部分區域95%-100%的二維電子氣體,而不耗盡除該部分區域外的其他區域的二維電子氣體。
該第三半導體層104沿著二維電子氣體流動方向正投影的長度範圍位於第二電極108沿該方向正投影的長度範圍內(即柵長範圍內),第三半導體層104的長度範圍可以設置為大於0,小於柵長長度。或者說第三半導體層104投影到基板100的長度範圍位於第二電極108投影到基板100的長度範圍內。如圖1所示,設置在柵長範圍內第三半導體層104,可以避免耗盡非閘極堆疊區域的二維電子氣體,進而使得該半導體器件具有更低的導通電阻和良好的開關特性。
需要說明的是,第三半導體層104具有與第一半導體層102的第一表面相對的第二表面,以及具有背離第一半導體層102的第一表面的第一表面。第三半導體層104還具有連接第二半導體層103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第三表面(如側平面)。第三半導體層104的第三表面與第三半導體層104的第一表面形成一夾角C。夾角C可在30°-90°的範圍內,例如30°、45°、60°、90°等。可選地,第三半導體層104的第一表面和第三半導體層104的第二表面平行,即,第三半導體層104的第三表面與第三半導體層104的第二表面形成一夾角C。夾角C可在30°-90°的範圍內,例如30°、45°、 60°、90°等。
可選地,在第二電極108的偏壓為0時,對應於第二電極108至少部分區域的二維電子氣體低於5E+11/cm2
可選地,第三半導體層104的生長面是
Figure 108140835-A0305-02-0010-3
面。
可選地,第三半導體層104與基板100平行的外延方向為[0001]方向,第三半導體層104的橫向外延方向為
Figure 108140835-A0305-02-0010-5
可選地,第三半導體層104可以是單層結構,也可以是由數量大於等於2的多個分立的層結構構成。示例性的,如圖2所示的第三半導體層104可以是沿著平行基板100方向分立的層,沿著平行基板100方向分立的層可以在正投影上重疊,也可以在正投影上不重疊,圖2中,分立的層結構的數量為兩個。第三半導體層104還可以如圖3所示由垂直基板100方向分立的層構成,圖3中,分立的層結構的數量為四個。分立的層之間的可以緊密接觸,分立的層之間也可以具有一定的間隔,如此可以使得半導體器件的性能得以改進,並且降低半導體器件中的電場。
可選地,第三半導體層104可以是摻雜濃度漸變的層結構。摻雜濃度可以從第三半導體層104中心向平行基板100的兩邊漸變或者第三半導體層104是平行基板100的單邊漸變,也可以是從第三半導體層104的中心向垂直基板100的兩邊漸變或者第三半導體層104是垂直基板100的單邊漸變。
可選地,半導體器件的閾值電壓可以通過第三半導體層104的摻雜元素、摻雜濃度、第三半導體層104與勢壘層的距離的設置、第三半導體層104的寬度、柵電極材料以及第二半導體層103的組分和厚度進行控制。可選地,第三半導體層104的摻雜濃度約為1E+19cm3,柵電極材料可為Au,第三半導體層104的長度為0.01-10微米,厚度為0.01-10微米。第三半導體層104沿著二維電子氣體流動方向的長度(在器件中與柵長對應)可 以通過橫向外延時精確控制外延時間等製程參數,進而實現很薄的長度尺寸。由於耗盡區的電阻通常相對較高,所以降低這部分的長度可以有效降低半導體器件的開態電阻,也有利於縮小半導體器件的尺寸、提高晶圓的面積利用率。
圖4為半導體器件的能帶圖,從圖4中可知,本實施方式中,第三半導體層104設置在第二電極108下方時,半導體器件的耗盡層較窄,對二維載流子電荷的耗盡快,能有效實現半導體器件中第二電極108對應處(閘極堆疊)二維電子氣體耗盡的可控性;而偏離第二電極108設置第三半導體層104時,會耗盡第二電極108對應處(閘極堆疊)以外的二維電子氣體且無法受到第二電極108的控制,從而導致半導體器件開態電阻顯著增大甚至無法開啟。
如圖5所示,在第一半導體層102和第二半導體層103之間還可以具有第四半導體層120。可選地,第四半導體層120可以是AlN層,第四半導體層120可以減少雜質散射等效應,提高溝道內電子的遷移率。
可選地,如圖6所示,在第二半導體層103和基板100之間還可以具有第五半導體層112和/或第六半導體層。可選地,第五半導體層112可以是III族氮化物緩衝層,第六半導體層可以是氮化物半導體層,如AlN層。第五半導體層112可在第六半導體層上方。結合圖6,具體地,第五半導體層112和/或第六半導體層形成於第一半導體層102和基板100之間。
可選地,第三半導體層104可以形成在第五半導體層112和/或第六半導體層中,形成在第五半導體層112和/或第六半導體層中的第三半導體層用104’表示。
上述半導體器件結構中,特別是第三半導體層104、104’的結構設計,避免了在第二半導體層103的第一表面上形成第一絕緣層105後,再生長如P-GaN的半導體層時,使得P-GaN半導體層的晶體品質和電學性 能都較差。半導體器件結構能夠在製造溝道過程中或製造溝道之前得到高品質的P-GaN半導體層,進而能夠得到具有較高的閾值電壓、低柵汲電的可靠的常閉型器件。
參照圖6,圖6示出了本實施方式提供的第二種半導體器件。
在第一種半導體器件的基礎上,還可以在基板100和第一半導體層102之間形成第二絕緣層101,在位於第一電極106下方的第二絕緣層101中形成凹槽,凹槽內形成籽晶層111。也可以理解為,該籽晶層111位於第一電極106的下方。
籽晶層111有助於形成低粗糙度和低錯位密度的氮化物半導體層,例如第一半導體層102或第五半導體層112且在橫向外延時能對稱外延,提高了半導體層的生長品質並有效利用晶圓面積。
參照圖7,圖7示出了本實施方式提供的第三種半導體器件。
在第一種半導體器件的基礎上,第二半導體層103和第二電極108之間還可以具有第三絕緣層109,第三絕緣層109可以是二氧化矽、氮化矽或Al2O3等。第三絕緣層109的設置,可以進一步降低第二電極108(柵極)的柵極汲電流,同時,第三絕緣層109的存在可以擴大柵極的電壓範圍,增強該半導體器件的可靠性。
結合圖8至圖11,半導體器件中,第三半導體層104還可與一第四電極110相連。具體的結構如下。
參照圖8,圖8示出了本實施方式提供的第四種半導體器件。
在第一種半導體器件的基礎上,在基板100的第二表面處形成開口10,進而在開口10內形成與第三半導體層104(例如P-GaN)相連的第四電極110。由於當第三半導體層104不與任何電極或電勢位相連接時,其電勢位是浮置的(floating),從而將造成該半導體器件的閾值電壓不穩定。而當將第三半導體層104與第四電極110進行連接後,則可以通過第四 電極110來控制第三半導體層104的電勢位,使得該半導體器件能夠提供穩定的閾值電壓。
可以明確的是,可在第四種半導體器件的基礎上可以結合第二種或第三種半導體器件的結構以獲得相應的有益效果。
參照圖9至圖10,圖9和圖10示出了本實施方式提供的第五種半導體器件。
在第一種半導體器件的基礎上,還可以在第三半導體層104(例如P-GaN)沿著垂直二維電子氣體流動的方向延伸,在未被第二電極108正投影覆蓋的位置處形成與第三半導體層104相連的第四電極110。由於當第三半導體層104不與任何電極或電勢位相連接時,其電勢位是浮置的(floating),從而將造成該半導體器件的閾值電壓不穩定。而當將第三半導體層104與第四電極110進行連接後,則可以通過第四電極110來控制第三半導體層104的電勢位,使得該半導體器件能夠提供穩定的閾值電壓。
可以明確的是,在第五種半導體器件的基礎上可以結合第二種或第三種半導體器件的結構以獲得相應的有益效果。
參照圖11,圖11示出了本實施方式提供的第六種半導體器件。
在第一種半導體器件的基礎上,還可以在器件的第一電極106處形成與第三半導體層104(例如P-GaN)相連的第四電極110。可選地,第一電極106與第二半導體層103相接觸的表面可以向下延伸形成L型歐姆接觸,以與第三半導體層104相連接。由於當第三半導體層104不與任何電極或電勢位相連接時,其電勢位是浮置的(floating),從而將造成該半導體器件的閾值電壓不穩定。而當將第三半導體層104與第四電極110進行連接後,則可以通過第四電極110來控制第三半導體層104的電勢位,使得該半導體器件能夠提供穩定的閾值電壓。
可以明確的是,在第六種半導體器件的基礎上可以結合第二種 或第三種半導體器件的結構以獲得相應的有益效果。
同理,基板100具有與第一表面相對的第二表面,基板100的第二表面處也可以形成與第三半導體層104相連的第四電極110。
可選地,第四電極110為獨立電極,或者,第四電極110為非獨立電極。
可以得知,上述的半導體器件能夠減小柵極汲電流,具有高閾值電壓、高功率、高可靠性,能夠實現低導通電阻和器件的常關狀態,能夠提供穩定的閾值電壓,從而使得半導體器件具有良好的開關特性。
現將參照圖12至圖22,圖12至圖22示出了第一種和第二種半導體器件的製造方法。
步驟S100:提供一基板100,基板100材料的選取參見上述的描述,在此不再贅述。
步驟S200:在基板100的第一表面上形成第一半導體層102。
步驟S300:在第一半導體層102中形成第三半導體層104。
步驟S400:在第一半導體層102的第一表面上形成第二半導體層103。
第一半導體層102具有比第二半導體層103更小的禁帶寬度,從而在第一半導體層102與第二半導體層103的介面處形成二維電子氣體。
步驟S500:形成具有和二維電子氣體歐姆接觸的第一電極106和第三電極107,以及形成位於第二半導體層103第一表面側的第二電極108。
其中,第三半導體層104投影到基板100的長度範圍位於第二電極108投影到基板100的長度範圍內。
可選地,第三半導體層104為P-型摻雜氮化物層,第三半導體層104的橫向生長方向是[1120]晶向。
上述半導體器件的製造方法中,在步驟S200之前,還包括步驟S110:在基板100的第一表面上沉積形成第二絕緣層101,第二絕緣層101覆蓋基板100的整個表面。去除第二絕緣層101的至少一部分,可選地,去除第二絕緣層101對應於後續形成第一電極106(源極)區域處的至少一部分,形成開口以暴露部分基板100,然後通過沉積製程在第二絕緣層101上共面沉積形成籽晶層111。籽晶層111和第二絕緣層101各自具有與基板100第一表面相對的第二表面,以及與基板100第一表面相背離的第一表面。其中對第二絕緣層101的材料並不作出限制。籽晶層111的材料選擇可作為第一半導體層102生長核心的材料即可。
可替代的,步驟S110中、在基板100的第一表面上沉積形成籽晶材料,光刻蝕刻去除部分的籽晶材料,從而使得保留的籽晶層111作為第一半導體層102的生長核心。可選地,保留的籽晶層111的區域對應於後續形成第一電極106(源極)區域的區域處。然後再在基板100的第一表面上沉積絕緣材料,全面覆蓋基板100和籽晶層111,去除部分絕緣材料形成第二絕緣層101,以露出籽晶層111為止。籽晶層111和第二絕緣層101各自具有與基板100第一表面相對的第二表面,以及與基板100第一表面相背離的第一表面。
可選地,步驟S110中、在基板100的第一表面上全面沉積形成籽晶材料,去除部分籽晶材料,然後再共面沉積第二絕緣層101,去除第二絕緣層101的至少一部分以露出部分籽晶層111為止,露出的部分籽晶層111作為第一半導體層102的生長核心。
可選地,其中去除第二絕緣層101的至少一部分,是去除第二絕緣層101對應於後續第一電極106區域處的至少一部分;或者露出的部分籽晶層111的位置對應於第一電極106區域。
上述半導體器件的方法還包括步驟S120,在第二絕緣層101和 籽晶層111的第一表面上,以籽晶層111為中心選區(核心選區),橫向外延形成該第一半導體層102。可以理解的,同樣的方法也可以形成第三半導體層104。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種半導體器件的製造方法中,上述步驟S110、步驟S111和步驟S120不是必須的。可以在步驟S100後直接形成第一半導體層102(例如GaN)。第一半導體層102的生長方法沒有特殊限制,可以使用有機金屬化學氣相沉積法(MOCVD)、氫化物氣相外延法(HVPE)或其它技術。
籽晶層111為中心橫向外延形成第一半導體層102的方法參考圖14至圖19具體說明如下。
步驟S121,以籽晶層111為中心選區(核心),橫向外延生長包含低摻雜或非故意摻雜氮化物半導體的第一半導體層102的第一區域,第一半導體層102的第一區域從籽晶層111所在的位置開始生長,通過控制該第一區域的生長速率,在第一半導體層102沒有全面覆蓋第二絕緣層101時停止第一區域的生長。
步驟S122,以生長的第一半導體層102的第一區域為核心,在第一半導體層102第一區域的表面和側面繼續進行P-型摻雜氮化物層的生長,在生長一定厚度的P-型摻雜氮化物層後,再繼續生長包含低摻雜或非故意摻雜氮化物半導體層,然後通過去除部分低摻雜或非故意摻雜氮化物半導體層和P-型氮化物半導體層,以暴露P-型氮化物半導體層和第一半導體層102的第一區域,生長P-型摻雜氮化物層和繼續生長低摻雜或非故意摻雜氮化物半導體層的步驟可重複多次。具體地,可以去除P-型氮化物半導體層上表面的部分或者可以去除P-型氮化物半導體層上表面的部分和第一半導體層102的部分第一區域以暴露P-型氮化物半導體層和第一半導體層102的第一區域。可選地,P-型氮化物半導體層投影的長度範圍在後續要形 成的第二電極108的投影區域的長度範圍內,P-型氮化物半導體層的寬度可以超過第二電極108的寬度。從而完成第三半導體層104的製造,更具體而言,第三半導體層104可以為P-型摻雜氮化物層,例如P-GaN,其橫向生長方向是
Figure 108140835-A0305-02-0017-6
晶向,生長面可以是豎直的
Figure 108140835-A0305-02-0017-7
面。可選地,第三半導體層104具體尺寸可以為長度約0.01-10微米,高度約0.01-10微米。對比P-GaN橫向生長方向取
Figure 108140835-A0305-02-0017-8
晶向,其穩定的生長面為傾斜的
Figure 108140835-A0305-02-0017-9
面的情況,當橫向生長方向為
Figure 108140835-A0305-02-0017-10
晶向時,其橫向生長速度較快,半導體器件的性能更優異。
步驟S123,以第三半導體層104和第一半導體層102的第一區域為成核中心,繼續生長包含低摻雜或非故意摻雜氮化物半導體的第一半導體層102的第二區域,直到第一半導體層102的第二區域全面覆蓋基板100和第一絕緣層105為止。可以通過去除部分低摻雜或非故意摻雜氮化物半導體層和P-型氮化物半導體層,以暴露P-型氮化物半導體層和第一半導體層102的第一區域且使得二者表面齊平,如圖16所示。或者第一半導體層102遠離基板100的第一表面高於第三半導體層104遠離基板100的第一表面。
可以理解的是,步驟S121至步驟S123可以反復幾次,以製備如圖19中的分立的第三半導體層104。
可以明確的是,步驟S122中進行P-型摻雜氮化物層的生長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控制製程過程中P-型的摻雜濃度,實現製造第一種半導體器件中的具有單邊或雙邊漸變摻雜的第三半導體層104。這裡不具體限制P-型摻雜的具體形式。
可替代的,第三半導體層104的形成也可以通過在第一半導體層102中進行離子注入形成如上述第一種或第二種半導體器件中的分立或漸變的第三半導體層104。可以理解的,形成第三半導體層104的方法可以 是橫向外延法,也可以是離子注入法,這樣,第三半導體層104被製備為分立或摻雜濃度漸變的結構。
步驟S130,在第一半導體層102上沉積形成第二半導體層103,可以明確的是,在形成第二半導體層103之前,還可以在第一半導體層102上沉積形成第四半導體層120。從而在第二半導體層103與第四半導體層120,或第一半導體層102與第二半導體層103的介面處形成二維電子氣體。第二半導體層103可以直接與第四半導體層120接觸,或者第二半導體層103直接與第一半導體層102接觸。
可以明確的是,第四半導體層120可以是氮化物溝道層,第二半導體層103可以是氮化物勢壘層;或者第二半導體層103可以是氮化物勢壘層,第一半導體層102可以是氮化物溝道層。
步驟S140,形成具有和二維電子氣體歐姆接觸的第一電極106(源電極)和第三電極107(汲電極),以及位於第三半導體層104第一表面上方的第二電極108(柵電極)。第一電極106和第三電極107的位置不限,可以直接形成在第二半導體層103上,也可以直接深入到溝道層內,示例性的結構如圖21所示。
可以理解的是,步驟S120,在第二絕緣層101和籽晶層111的第一表面上,還可以如圖22所示以籽晶層111為中心橫向外延形成第五半導體層112。隨後以籽晶層111為中心選區/橫向外延形成第五半導體層112和第三半導體層104’的方法與前述形成第一半導體層102和第三半導體層104的方法相同,在此不再贅述。然後可再悉知的方法依次形成第一半導體層102、第二半導體層103等其他結構,第五半導體層112的示例性的結構如圖22所示。
現將參照圖23,圖23示出了第三種半導體器件的製造方法。
其中,在第一種和第二種半導體器件的製造方法的步驟S130 和步驟S140之間還可以通過在第二半導體層103的第一表面上全面沉積絕緣材料,形成第一絕緣層105或者通過相關製程,示例性的,通過蝕刻製程在對應第二電極108的位置處形成第三絕緣層109,絕緣材料可以是二氧化矽、氮化矽或Al2O3等。第二半導體層103上可以同時或擇一具有第一絕緣層105和第三絕緣層109。
現將參照圖24,圖24示出了第四種半導體器件的製造方法。
其中,在第一種和第二種半導體器件的製造方法中還可以具有步驟S150。步驟S150中,在基板100的第二表面處對應於第三半導體層104形成的位置處,進行蝕刻製程,形成開口10。開口10直達第三半導體層104。然後通過例如沉積等製程,在第三半導體層104上形成第四電極110,從而可控制第三半導體層104的電勢位,使得半導體器件的閾值電壓穩定。
現將參照圖25,圖25示出了第五種半導體器件的製造方法。
其中,在第一種和第二種半導體器件的製造方法中還可以具有步驟S150。步驟S150中,第三半導體層104沿著與二維載流子電荷流動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生長,在未被第二電極108正投影覆蓋的第三半導體層104的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的位置處通過蝕刻形成開口10,在開口10內通過濺射等製程形成與第三半導體層104相連的第四電極110,從而可控制電勢位,使得器件的閾值電壓穩定。
本實施方式還提供了一種電子裝置,其包括上述的半導體器件,其具有該半導體器件的全部優點。該電子裝置可以是電源裝置、伺服器、充電器、手機或放大器。
本實施方式還提供了一種電源裝置,包括上述的半導體器件。電源裝置包括有一次電路、二次電路和變壓器等,其中一次電路和二次電路中均包括有開關元件,其中的開關元件採用包括上述多種半導體器件的任一種。
本實施方式還提供了一種手機,包括上述的半導體器件。手機包括顯示幕,充電器等,其中的充電器包括上述多種半導體器件的任一種。
本實施方式還提供了一種放大器,放大器可以是行動電話基站等領域中的功率放大器,功率放大器可以包括上述多種半導體器件的任一種。
以上結合具體的實施方式對本發明內容進行了描述,但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清楚,這些描述都是示例性的,並不是對本發明內容的保護範圍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本發明內容的精神和原理對本發明內容做出各種變型和修改,這些變型和修改也在本發明內容的範圍內。
[產業利用性]
綜上所述,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半導體器件、半導體器件的製造方法及電子裝置,上述的半導體器件的結構簡單,具有高閾值電壓,能夠實現器件的常關狀態,同時具有低導通電阻以及良好的開關特性。
100:基板
102:第一半導體層
103:第二半導體層
104:第三半導體層
105:第一絕緣層
106:第一電極
107:第三電極
108:第二電極
[0001]:方向
2DEG:二維電子氣體

Claims (20)

  1. 一種半導體器件,其包括:基板;在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上形成的第一半導體層;在所述第一半導體層的第一表面上形成的第二半導體層;所述第一半導體層具有比所述第二半導體層更小的禁帶寬度;在所述第一半導體層或所述第二半導體層上形成的第一電極和第三電極,在所述第二半導體層上形成的第二電極;以及第三半導體層,所述第三半導體層投影到所述基板的長度範圍在所述第二電極投影到所述基板的長度範圍內,且所述第三半導體層形成於所述第一半導體層之中,所述第三半導體層直接接觸所述第二半導體層或與所述第二半導體層之間間隔一定厚度,所述第三半導體層為P-型半導體層。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半導體器件,其中,所述第一半導體層和所述第二半導體層之間形成二維電子氣體,所述第三半導體層耗盡所述第二電極的區域下方至少部分區域95%-100%的二維電子氣體,而不耗盡除所述部分區域外的其他區域的二維電子氣體。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半導體器件,其中,所述第一半導體層和所述第二半導體層之間形成二維電子氣體,在所述第二電極的偏壓為0時,對應於所述第二電極至少部分區域的二維電子氣體低於5E+11/cm2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半導體器件,其中,所述第三半導體層與所述基板平行的外延方向為[0001]方向,所述第三半導體層的橫 向外延方向為
    Figure 108140835-A0305-02-0023-11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半導體器件,其中,所述第三半導體層為單層結構,或者,所述第三半導體層為數量大於等於2的多個分立的層結構。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半導體器件,其中,所述分立的層結構之間緊密接觸,或者,所述分立的層結構之間具有間隔。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半導體器件,其中,所述第三半導體層是摻雜濃度漸變的層結構。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半導體器件,其中,所述第一半導體層和所述第二半導體層之間還具有第四半導體層。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半導體器件,其中,所述第二半導體層的第一表面上形成有第一絕緣層;和/或所述基板和所述第一半導體層之間形成有第二絕緣層;和/或所述第二半導體層和所述第二電極之間還具有第三絕緣層。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半導體器件,其中,所述基板和所述第一半導體層之間形成的第二絕緣層中形成有籽晶層,所述籽晶層位於所述第一電極的下方。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半導體器件,其中,所述第三半導體層與第四電極相連。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半導體器件,其中,所述基板的第二表面處形成開口,所述開口內形成與所述第三半導體層相連的所述第四電極,或所述第三半導體層沿著垂直二維電子氣體流動的方向延伸, 在未被所述第二電極正投影覆蓋的位置處形成與所述第三半導體層相連的所述第四電極,或所述第一電極處形成與所述第三半導體層相連的所述第四電極,或所述基板具有與第一表面相對的第二表面,所述基板的第二表面處形成與所述第三半導體層相連的所述第四電極。
  13. 如請求項11所述之半導體器件,其中,所述第四電極為獨立電極,或者,所述第四電極為非獨立電極。
  14. 一種半導體器件的製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S100:提供一基板;步驟S200:在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上形成第一半導體層;步驟S300:在所述第一半導體層中形成第三半導體層;步驟S400:在所述第一半導體層的第一表面上形成第二半導體層;所述第一半導體層具有比所述第二半導體層更小的禁帶寬度,從而在所述第一半導體層與所述第二半導體層的介面處形成二維電子氣體;以及步驟S500:形成具有和所述二維電子氣體歐姆接觸的第一電極和第三電極,以及形成位於所述第二半導體層第一表面側的第二電極;其中,所述第三半導體層投影到所述基板的長度範圍位於所述第二電極投影到所述基板的長度範圍內,所述第三半導體層直接接觸所述第二半導體層或與所述第二半導體層之間間隔一定厚度。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半導體器件的製造方法,其中,在所述步 驟S200之前,所述半導體器件的製造方法還包括步驟S110:在基板的第一表面上沉積形成第二絕緣層,所述第二絕緣層覆蓋所述基板的整個表面,去除所述第二絕緣層的至少一部分形成開口以暴露部分所述基板,通過沉積製程在所述第二絕緣層上共面沉積形成籽晶層,所述籽晶層作為所述第一半導體層的生長核心。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半導體器件的製造方法,其中,所述半導體器件的製造方法還包括步驟S121:以所述籽晶層為核心,橫向外延生長包含低摻雜或非故意摻雜氮化物半導體的所述第一半導體層的第一區域,並且所述第一半導體層的所述第一區域從所述籽晶層所在的位置開始生長,通過控制所述第一區域的生長速率,在所述第一半導體層沒有全面覆蓋所述第二絕緣層時停止所述第一區域的生長。
  17. 如請求項16所述之半導體器件的製造方法,其中,所述半導體器件的製造方法還包括步驟S122:以所述生長的第一半導體層的所述第一區域為核心,在所述第一半導體層的所述第一區域的表面和側面進行P-型摻雜氮化物層的生長,在生長一定厚度的P-型摻雜氮化物層後,再繼續生長包含低摻雜或非故意摻雜氮化物半導體層,然後通過去除部分所述低摻雜或非故意摻雜氮化物半導體層和所述P-型氮化物半導體層,以暴露所述P-型氮化物半導體層和所述第一半導體層的所述第一區域,生長所述P-型摻雜氮化物層和繼續生長所述低摻雜或非故意摻雜氮化物半導體層的步驟可重複多次。
  18. 如請求項14所述之半導體器件的製造方法,其中,所述第三半導體層為P-型摻雜氮化物層,所述第三半導體層的橫向生長 方向是
    Figure 108140835-A0305-02-0026-12
    晶向。
  19. 如請求項14所述之半導體器件的製造方法,其中,所述半導體器件的製造方法還包括步驟S150;步驟S150:在所述基板的第二表面處對應於所述第三半導體層形成的位置處,進行蝕刻製程,形成開口,所述開口直達所述第三半導體層,然後通過沉積製程,在所述第三半導體層上形成第四電極;或步驟S150:所述第三半導體層沿著與二維載流子電荷流動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生長,在未被所述第二電極正投影覆蓋的所述第三半導體層的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的位置處通過蝕刻形成開口,在所述開口內通過濺射製程形成與所述第三半導體層相連的第四電極。
  20. 一種電子裝置,其包括請求項1所述之半導體器件。
TW108140835A 2019-08-30 2019-11-11 半導體器件、半導體器件的製造方法及電子裝置 TWI7727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22402.2 2019-08-30
CN201910822402.2A CN112447835A (zh) 2019-08-30 2019-08-30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9627A TW202109627A (zh) 2021-03-01
TWI772706B true TWI772706B (zh) 2022-08-01

Family

ID=746813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40835A TWI772706B (zh) 2019-08-30 2019-11-11 半導體器件、半導體器件的製造方法及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20210066482A1 (zh)
CN (1) CN112447835A (zh)
TW (1) TWI77270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00431A1 (zh) * 2022-06-30 2024-01-04 广东致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913077A (en) * 2007-06-01 2009-03-16 Univ California P-GaN/AlGaN/AlN/GaN enhancement-mode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TW201931594A (zh) * 2017-12-28 2019-08-01 新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增強型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元件及其形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913077A (en) * 2007-06-01 2009-03-16 Univ California P-GaN/AlGaN/AlN/GaN enhancement-mode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TW201931594A (zh) * 2017-12-28 2019-08-01 新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增強型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元件及其形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47835A (zh) 2021-03-05
TW202109627A (zh) 2021-03-01
US20210066482A1 (en) 2021-03-04
US20230207618A1 (en) 2023-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047052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and use thereof
JP2021510461A (ja) 複合バリア層構造に基づくiii族窒化物エンハンスメント型hemt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397982B2 (ja) 正孔チャネル半導体トランジスタ、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応用
TWI787556B (zh) 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US20230207618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JP7450064B2 (ja) フィン状半導体デバイス、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応用
US20150021665A1 (en) Transistor having back-barrier layer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TWI789797B (zh) 半導體器件、包括其的互補型半導體器件、射頻設備和電力功率設備及調節半導體器件分布電場的方法
WO2021035946A1 (zh) 高耐压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
US20230335631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CN211529957U (zh) 一种半导体器件及电子装置
TWI760937B (zh) 半導體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CN214336720U (zh) 一种半导体器件及电子装置
CN110676318A (zh) 一种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212033030U (zh) 一种半导体器件及电子装置
WO2021243603A1 (zh) 半导体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US20230170408A1 (en) Semiconductor structure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of
TW202121697A (zh) 半導體結構及其製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