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67361B - 吹風機 - Google Patents

吹風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67361B
TWI767361B TW109135773A TW109135773A TWI767361B TW I767361 B TWI767361 B TW I767361B TW 109135773 A TW109135773 A TW 109135773A TW 109135773 A TW109135773 A TW 109135773A TW I767361 B TWI767361 B TW I76736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fan unit
space
airflow
sound absorb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357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42144A (zh
Inventor
閔庚錫
朴君東
金俊英
安光運
吳賢周
Original Assignee
南韓商Lg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韓商Lg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南韓商Lg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421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421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73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7361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DHAIRDRESSING OR SHAVING EQUIPMENT; EQUIPMENT FOR COSMETICS OR COSMETIC TREATMENTS, e.g. FOR MANICURING OR PEDICURING
    • A45D20/00Hair drying devic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45D20/04Hot-air producers
    • A45D20/08Hot-air producers heated electrically
    • A45D20/10Hand-held drying devices, e.g. air douches
    • A45D20/12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nozzles, stan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DHAIRDRESSING OR SHAVING EQUIPMENT; EQUIPMENT FOR COSMETICS OR COSMETIC TREATMENTS, e.g. FOR MANICURING OR PEDICURING
    • A45D20/00Hair drying devic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DHAIRDRESSING OR SHAVING EQUIPMENT; EQUIPMENT FOR COSMETICS OR COSMETIC TREATMENTS, e.g. FOR MANICURING OR PEDICURING
    • A45D20/00Hair drying devic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45D20/04Hot-air producers
    • A45D20/08Hot-air producers heated electrically
    • A45D20/10Hand-held drying devices, e.g. air douch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26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9/32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axial flow pumps
    • F04D29/325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axial flow pumps for axial flow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5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axial pumps
    • F04D29/52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axi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66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 F04D29/661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663Sound attenuation
    • F04D29/664Sound attenuation by means of sound absorbing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leaning And Drying Hair (AREA)
  • Cosmetic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是一種吹風機,包括主體、把手部件、氣流路徑、以及風扇單元。把手部件包括把手殼體和把手框架。把手框架包括氣流穩定部件,位於風扇單元下方。透過進氣部件流入的氣體通過氣流穩定部件以流至風扇單元。而且,用於減少噪音的吸音空間形成在把手殼體的內圓周表面與氣流穩定部件之間。

Description

吹風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吹風機,尤其係關於一種已通過進氣部件流入內部的空氣透過排氣部件排出的吹風機。
當要從濕頭髮去除所需水量,或將頭髮從目前的髮型設計成想要的造型時,均可以使用透過排氣部件將空氣排出的吹風氣。
吹風機中可以安裝風扇單元等零件以讓空氣流動。因此,可以考量其自身重量等來設計包含這類內部配置的吹風機,以便於使用者使用。
美國專利發明公開第2019/00116955 A1號揭露了一種吹風機,包括風扇單元和進氣部件,該進氣部件設置在由使用者抓握的把手部件中,從而吹風機的重心落在把手部件旁。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減少使用者握住把手部件及將空氣的排氣方向調整至某種程度時的手腕負擔,從而改善易用性。
然而,揭露在美國專利發明公開第2019/00116955 A1號中的吹風機具有直接設置在由使用者抓握的把手部件內的風扇單元,且風扇單元會產生振動。因此,風扇單元可以將振動傳輸至使用者或對使用者發出噪音。
另外,由於風扇單元位於把手部件中,所以從把手部件連接至主體的氣流路徑可能會產生流動損失,並降低排氣效率。
因此,有效地減少由吹風機產生的振動及噪音以減緩使用者的不舒適感、最小化流動損失、以及透過把手部件內部的風扇單元開發出有效的構造,成為本技術領域的重要任務。
因此,本發明的實施例係關於一種吹風機,其大致消除了因先前技術的限制和缺點所導致的一個以上問題。
本發明的一目的為提供一種吹風機,能夠有效地穩定透過進氣部件流入的氣流,並改善氣體的排出效率。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為提供一種吹風機,能夠有效地減少由風扇單元產生的振動和噪音。
本發明的又另一目的為提供一種吹風機,能夠穩定且有效地將風扇單元設置在把手部件內。
可以從本發明中獲取的技術工作不受限於上述技術工作。而且,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仍可以從以下敘述中瞭解其他未提及的技術工作。
本發明的其他優點、目的和功能將搭配所附圖式於本文中闡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亦可以基於本文之揭露來理解這些方面。
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風扇單元可以設置在把手部件內,且氣流穩定部件可以設置在風扇單元與進氣部件之間。
通過進氣部件的氣體的亂流會因為進氣部件的形狀、氣流方向的快速轉換等而變強。亦即,透過進氣部件流入把手部件的氣流方向可能具有不規則的亂流。
因此,當氣體具有亂流並流過氣流路徑時,由氣流路徑中的氣體造成的噪音可能會增加,且由風扇單元產生的氣體流動效率可能會降低。
因此,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氣流穩定部件設置在把手部件內,且透過進氣部件流入的氣體在通過氣流穩定部件的同時可以具有改善的氣流穩定性。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吸音空間可以形成在氣體穩定部件與把手殼體之間。吸音空間設置為亥姆霍玆(Helmholtz)共振空間,從而減少氣流路徑上的噪音、以及從氣流穩定部件等擴散至把手部件外部的振動和噪音。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風扇單元和把手殼體配置以透過把手框架彼此間隔開,從而有效地降低從風扇單元傳遞的振動和噪音透過把手部件向外擴散的程度。
吸音部件可以配置以圍繞風扇單元,並包括第一吸音空間和第二吸音空間,從而有效地減少不同頻率區的噪音。
為根據本發明之目的,達成這些目標和其他優點,如本文所具體且廣泛描述的,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吹風機可以包括主體、把手部件、氣流路徑、以及風扇單元。主體包括將氣體排出至外部的排氣部件。把手部件從本體朝底面方向延伸,並包括使空氣從外部流入的進氣部件。
氣流路徑可以從進氣部件延伸至排氣部件以使空氣流動。風扇單元可以設置在把手部件內,並設置在氣流路徑上以使空氣流動。
把手部件可以包括:把手殼體,具有用於形成氣流路徑的內部空間,並配置以形成把手部件的外部;以及把手框架,設置在把手殼體的內部空間中,並耦接至風扇單元。
把手框架可以包括:氣流穩定部件,位於風扇單元下方,透過進氣部件流入的氣體可以通過氣流穩定部件以流至風扇單元,而且用於減少噪音的吸音空間可以形成在把手殼體的內圓周表面與氣流穩定部件之間。
因此,氣體的噪音可以藉由有效地穩定透過進氣部件流入的氣流來有效地減少,並可以有效地改善由風扇單元產生的氣體流動效率。
進氣部件可以位於氣流穩定部件下方,且氣流穩地部件可以配置為管狀,以穩定通過氣流穩定部件的氣流。
氣流穩定部件可以包括:內徑縮短部件,接收從進氣部件流動的氣體,並配置以具有遠離進氣部件時縮短的內徑;以及內徑增加部件,從內徑縮短部件朝頂面方向延伸,並配置以具有遠離內徑縮短部件時增加的內徑。
風扇單元可以設置以與把手殼體的內圓周表面間隔開,且吸音空間可以包含在風扇單元與把手殼體之間的間隔空間。
把手框架可以進一步包括風扇單元耦接部件,配置為沿把手部件的圓周方向延伸的環形,且具有耦接於內部的風扇單元;風扇單元的下端部可以從風扇單元耦接部件朝底面方向突出;且風扇單元耦接部件可以配置以用緊密地附著至把手殼體的內圓周表面的方式,從氣流路徑關閉吸音空間的上端部。
把手框架可以進一步包括下耦接部件,設置於氣流穩定部件的下端部,並配置為沿圓周方向延伸的環形,以耦接至把手殼體;且下耦接部件可以配置以用緊密地附著把手殼體的內圓周表面的方式,從氣流路徑關閉吸音空間的下端部。
把手殼體可以包括框架耦接部件,從把手殼體的內圓周表面突出,具有沿把手部件的圓周方向延伸的環形,並耦接至下耦接部件。
氣流穩定部件可以朝底面方向與風扇單元間隔開,使得吸音空間的敞開區域形成在風扇單元與氣流穩定部件之間,且吸音空間可以透過敞開區域與氣流路徑連通。
風扇單元可以包括由風扇馬達旋轉的風扇,並設置在風扇單元的下端部。吸音空間可以包含分別具有不同體積的第一吸音空間和第二吸音空間,第一吸音空間和第二吸音空間中的每一個可以透過敞開區域與氣流路徑連通;且把手框架可以配置以將第一吸音空間和第二吸音空間彼此分開。
第一吸音空間可以包含在氣流穩定部件與把手殼體之間的空間、以及在風扇單元與把手殼體之間的一部分空間,而第二吸音空間可以包含在風扇單元與把手殼體之間除第一吸音空間以外的剩餘空間。
把手框架進一步包括下連接部件,設置在氣流穩定部件與風扇單元耦接部件之間,以將氣流穩定部件和風扇單元耦接部件連接在一起。
可以設置複數個下連接部件,該複數個下連接部件可以包括第一下連接部件和第二下連接部件,該第二下連接部件沿圓周方向以與第一下連接部件彼此間隔開的方式設置,而且第一下連接部件和第二下連接部件可以配置以用緊密地附著至把手殼體的內圓周表面的方式沿圓周方向分隔第一吸音空間和第二吸音空間。
把手框架可以進一步包括空間分隔部件,從氣流穩定部件的上端部朝把手殼體的內部空間突出,並沿圓周方向延伸;第一下連接部件和第二下連接部件可以分別連接至空間分隔部件的兩側端部;空間分隔部件可以配置以用緊密地附著至把手殼體的內圓周表面的方式,沿頂面/底面方向分隔第一吸音空間和第二吸音空間。
把手框架可以進一步包括上耦接部件,設置於把手框架的上端部,並耦接至主體和上連接部件,上連接部件將上耦接部件和風扇單元連接在一起。
因此,本發明的實施例可以提供下列效用及/或優點。
首先,本發明的實施例可以提供一種能有效地穩定透過進氣部件流入的氣流並改善氣體的排出效率的吹風機。
第二,本發明的實施例可以提供一種能有效地減少由風扇單元產生的振動和噪音的吹風機。
第三,本發明的實施例可以提供一種能穩定且有效地將風扇單元設置在把手部件內的吹風機。
可從本發明中獲取的作用可能不受上述作用所限制。而且,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仍可以從以下敘述中瞭解其他未提及的作用。應當理解,本發明的上述一般說明和以下詳細說明均為示範用和解釋用的,且旨在提供所主張的本發明的進一步解釋。
100:主體
120:排氣部件
150:氣流路徑
160:溫度控制單元
200:把手部件
210:過濾插入部件
220:進氣部件
222:進氣孔
230:過濾部件
235:電線
237:電線槽
250:把手殼體
251:內部空間
252:上側
253:下側
254:內圓周表面
255:外圓周表面
257:框架耦接部件
300:風扇單元
310:風扇
320:馬達支架
400:把手框架
405:分隔體
410:上耦接部件
420:上連接部件
430:風扇單元耦接部件
440:下連接部件
442:第一下連接部件
444:第二下連接部件
450:氣流穩定部件
452:內徑縮短部件
454:內徑增加部件
460:下耦接部件
470:吸音空間
472:第一吸音空間
474:第二吸音空間
476:敞開區域
480:空間分隔部件
下方所提供之詳細說明和根據實施方式之所附圖式將能更完整地協助理解本發明,因此本發明不受限於此,而其中:
圖1是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吹風機的視圖;
圖2是示意性地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吹風機的內部的視圖;
圖3是顯示與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吹風機分離的把手殼體的視圖;
圖4是顯示與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吹風機分離的把手框架的視圖;
圖5是顯示在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吹風機中把手殼體的框架耦接部件的視圖;
圖6是從底面檢視在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吹風機中把手殼體和把手框架的仰視圖;
圖7是顯示在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吹風機中把手部件的內部的視圖;
圖8是示意性地顯示在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吹風機中設置在把手部件內的吸音空間的視圖;
圖9是顯示在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吹風機中與把手部件分離的過濾部件的視圖;
圖10是顯示在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吹風機中具有與其耦接的過濾部件的把手部件的內部的視圖;以及
圖11是顯示在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吹風機中由吸音空間造成的降噪作用的視圖。
以下將詳細參照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該些示例顯示在所附圖式中,以利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來實施本發明。
本發明可以以不同類型的各種方式實施,且不會受到本文所述實施例的限制。在可行的情況下,所有圖式中相同的元件符號將用於代表相同或相似部件。
在本說明書中,將省略相同組件的多餘描述。
在本說明書中,若稱一個組件「連接至」或「觸及」另一組件,則前一組件可以直接連接以觸及後一組件。然而,應當理解不同組件可以存在於兩者之間。另一方面,若稱一個組件「直接連接至」或「直接觸及」另一組件,應當理解不同組件可能不存在於兩者之間。
本說明書中所用術語均僅用於描述特定實施例,但並不旨在限制本發明。
在本說明書中,單數形式可能包含複數形式,除非上下文中另有清楚表達。
在本申請書中,「包括」、「具有」等術語旨在表示本說明書中所揭露的功能、數量、步驟、操作、組件、部分或組合存在,且應當理解為,不排除存在或增加至少一個功能、數量、步驟、操作、組件、部分或組合的可能性。
另外,在本申請書中,術語「及/或」包含複數個揭露的項目,或該複數個揭露的項目中指定的其中一個的組合。在本說明書中,「A或B」可以包括「A」、「B」或「A和B兩者」。
圖1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吹風機;以及圖2是顯示圖1中所示之吹風機的內部的剖面圖。
如圖1所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吹風機包括主體100;以及把手部件200。而且,主體100包括排氣部件120,從外部流入的空氣透過排氣部件120排出。
如圖2所示,主體100可以包括形成於其中的氣流路徑150,因而空氣能在其中流動。而且,流動路徑150可以配置以從把手部件200延伸至主體100中。
流動路徑150可以由主體100的內部和把手部件200的內部形 成,並界定為從進氣部件220延伸至排氣部件120的區域。
主體100可以包括排氣部件120,沿氣流路徑150流動的氣體透過排氣部件120排出至外部。主體100的形狀可以具有與排氣部件120的排氣方向並列延伸的形狀,並可以配置以具有各種剖面形狀,如圓形、多邊形等。
在主體100中流動的氣體透過進氣部件220抽吸,而進氣部件220可以設置於主體100或把手部件200。如圖1和圖2所示,當進氣部件220設置於把手部件200時,氣流路徑150可以用從把手部件200延伸至主體100的方式配置,尤其,可以用從進氣部件220延伸至排氣部件120的方式配置。
空氣透過設置於主體100或把手部件200的進氣部件220從外部抽吸。吸入的空氣沿流動路徑150流動,並可以透過設置於主體100的排氣部件120排出至外部。
把手部件200可以從主體100延伸。參照圖1和圖2,把手部件200大致從主體100朝底面方向延伸。
把手部件200可以具有從主體100延伸的形狀。把手部件200可以與主體100一體成形。或者,把手部件200可以單獨製造,然後耦接至主體100。
若把手部件200單獨製造,然後耦接至主體100,則把手部件200可以配置以具有朝向主體100的固定或可變化的長度方向。
舉例來說,把手部件200具有鉸鍊耦接部件,並可以配置以朝把手部件200的長度方向變化,例如藉由耦接至主體100來朝主體100折疊。
把手部件200可以變成由使用者抓握的區域,因此具有易於抓握的形狀。把手部件200可以朝各個方向延伸。為了清楚地描述下文,下文將把從主體100延伸至把手部件200的方向稱為底面方向。
亦即,在本發明中,頂面和底面方向可以參照把手部件200來界定。舉例來說,把手部件200可以具有從主體100朝底面方向延伸的形狀,而主體100可以位於頂面方向。
因此,沒有必要將頂/底面方向理解為地面的垂直方向。為了清楚地描述,頂/底面方向可以參照把手部件200來界定。
參照圖2,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吹風機包括風扇單元300,其能夠使氣體流動並調整透過排氣部件120排出的排放氣體的速度。風扇單元300設置在流動路徑150上以使氣體流動,並可以設置在主體100或把手部件200內。
舉例來說,若進氣部件220設置在把手部件200上,氣流路徑150可以從進氣部件220延伸到主體100的排氣部件120,而風扇單元300可以設置在位於把手部件200中的氣流路徑150上。
配置以控制排放氣體溫度的溫度控制單元160可以設置在主體100內。溫度控制單元160可以以各種方式配置,並設置於各種位置。圖2示意性地顯示設置在主體100內的溫度控制單元160。
另外,可以準備溫度控制單元160的各種類型。舉例來說,溫度控制單元160可以用傳遞電流到線圈式電阻器的方式,藉由產生熱能來加熱氣體。
然而,溫度控制單元160的電阻器可以不是線圈類型。舉例來說,可以使用熱電元件等組件來加熱氣體。因此,可以利用各種控制氣體溫度的方式。
下文搭配氣流,示意性地描述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吹風機的操作系統。
首先,使用者可以操控設置在主體100或把手部件200上的電源按鈕。一旦打開電源按鈕,就啟動風扇單元300,使得氣體透過進氣部件220流入吹風機中。
風扇單元300使通過進氣部件220流入的氣體沿流動路徑150朝排氣部件120流動。因此,排放氣體從排氣部件120排出,從而提供給使用者。
這麼做的話,氣流路徑150上的氣體可能具有可由風扇單元300控制的流動速度,且溫度可以由溫度控制單元160控制。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吹風機可以包括控制器。該控制器可以配置以用連接至風扇單元300、溫度控制單元160、電源按鈕和操控部件等部件的方式來控制組件。
由風扇單元300和溫度控制單元160控制的操作狀態可以用使用者操控操控部件的方式進行,或者可以根據控制器的預設操作模式來自動進行。
同時,圖3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與圖1中所示的把手殼體250分離的把手部件200。圖3顯示設置在把手部件200中的把手框架400。
如上所述,本發明的一實施例包括主體100、把手部件200、氣流路徑150、以及風扇單元300。主體100配置以將空氣排出至外部。亦即,主體 100可以包含將空氣排出至外部的排氣部件120。
把手部件200從主體100延伸,並可以配置以使氣體流入。把手部件200從主體100朝底面方向延伸,並可以包括進氣部件200,空氣通過進氣部件200從外部流入。進氣部件220可以包括複數個將把手殼體250開孔的進氣孔222。
氣流路徑150可以從進氣部件220延伸至排氣部件120以使空氣在其中流動。氣流路徑150的一部分可以位於主體100內,而氣流路徑150的剩餘部分可以位於把手部件200內。
亦即,主體100的內部可以形成氣流路徑150的一部分,而把手部件200的內部可以形成氣流路徑150的剩餘部分。
風扇單元300可以設置在把手部件200內,以使已流入把手部件200的空氣朝排氣部件120流動。風扇單元300可以設置在氣流路徑150上以使空氣流動。
同時,圖4顯示把手框架400與主體100分離的把手殼體250。參照圖3和圖4,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把手部件200可以包括把手殼體250把手框架400。
把手框架400收納於把手殼體250中。亦即,把手殼體250可以設置有形成氣流路徑150的內部空間251,並配置以形成把手部件200的外部。
圖1顯示具有收納於其中的把手框架400並形成把手部件200外部的把手殼體250。圖4顯示與把手框架400分離的把手殼體250。
把手殼體250具有內部空間251,其可以形成氣流路徑150。而且,把手框架400可以位於內部空間251中。
把手框架400可以設置在把手殼體250的內部空間251中,且風扇單元300可以耦接至把手框架400。亦即,把手框架400可以從主體100朝底面方向延伸,並設置在把手殼體250的內部空間251中。把手框架400的上端部可以耦接至主體100。
如上所述,為了清楚敘述,在本發明中,把手部件200的長度方向可以界定並稱為頂/底面方向。可以不管地面或重力方向來界定頂/底面方向。參照把手部件200的長度方向,從把手部件200朝向主體100的方向可以對應於頂面方向,而遠離主體100的方向可以對應於底面方向。
因此,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可以將把手部件200理解為從本體100朝底部方向延伸。
把手框架400可以與主體100一體成形。或者,把手框架400可以單獨製造,然後耦接至主體100。把手框架400的上端部可以用各種方式耦接至主體100。舉例來說,把手框架400的上端部可以用各種方式耦接至主體100,如鉤子耦接、磁力耦接、裝配耦接、螺絲耦接等方式。
把手框架400可以具有從主體100朝底部方向延伸的形狀。把手框架400可以位於把手殼體250的內部空間251中,並可以具有耦接至內部空間251的風扇單元300。
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風扇單元300耦接至把手框架400,並以與把手殼體250的內圓周表面254間隔開的方式設置。亦即,風扇單元300可以設置以用收納於把手框架400中的方式從把手殼體250向內間隔開。圖7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藉由從把手殼體250的內圓周表面254向內間隔開來設置風扇單元300。
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風扇單元300耦接並固定至把手框架400,而且把手框架400插入並收納於把手殼體250中,從而實施將風扇單元300有效地設置在把手部件200中的構造。
因此,如下所述,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為了使風扇單元300收納於把手殼體250中,把手殼體250不需要配置有複數個分隔體。因此,由於改善了氣密性,所以有利於氣流,如氣流量等。
另外,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由於風扇單元300不直接耦接至把手殼體250的內圓周表面254,而且風扇單元300和把手殼體250透過把手框架400彼此間隔開,所以可以防止風扇單元300產生大量振動即/或噪音,並透過把手殼體250排出至外部。
把手殼體250可以耦接至把手框架400、主體100,或是把手框架400和主體100兩者。把手框架400可以是各種形狀。把手框架400可以位於氣流路徑150的一側,或者氣流路徑150可以形成在把手框架400內部。
風扇單元300和把手框架400可以用各種方式彼此耦接在一起。舉例來說,風扇單元300可以用各種方式耦接至把手框架400,如磁力耦接、鉤子耦接、裝配耦接、螺絲耦接等。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參照圖4,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把手框架400可以包括上耦接部件410。上耦接部件410可以設置於把手框架400的上端部並耦接至主體100。亦即,把手框架400可以透過設置於把手框架400上端部的上耦接部件410耦接並固定至主體100。
如上所述,上耦接部件410可以用各種方式耦接至主體100。儘管上耦接部件410耦接至主體100,把手框架400可以具有把手框架400的其他部分朝遠離主體100的方向延伸的形狀。
把手框架400可以透過把手殼體250之敞開的上側252插入內部空間251中。把手殼體250具有上側252敞開的形狀。儘管把手殼體250朝主體100移動,把手框架400仍可以透過敞開的上側252插入把手殼體250中。
把手殼體250的上端部可以配置以緊密附著在主體100的外壁。因此,可以使透過把手殼體250和主體100之間的接觸面洩漏的氣體最小化。
而且,把手殼體250的上端部可以配置以圍繞把手框架400。因此,關於在氣流路徑150上的氣體,可以由把手殼體250與把手框架400之間緊密附著確保主要的氣密性,並可以由把手殼體250與主體100的外壁之間緊密附著確保次要的氣密性。
同時,參照圖3和圖4,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上耦接部件410可以配置為沿把手部件200延伸的環形,使氣體可以在內部流動。
在本發明中,環形可以代表一種延伸以在剖面上形成關閉式曲線的形狀,使得關閉式剖面形成於內部。關閉式曲線可以包含圓形或多邊形。
上耦接部件410以環形配置,並可以包括形成於內部的中空部分。上耦接部件410的該中空部分可以形成氣流路徑150的一部分。亦即,因把手部件200內的風扇單元300而流動的氣體可以藉由通過上耦接部件410內部來流入主體100中。
由於環形的上耦接部件410耦接至主體100,並配置以使氣體在內部流動,所以可以最小化把手部件200與主體100之間來自耦接區域的空氣量損失或氣體洩漏的情況。
同時,圖4至圖6顯示把手框架400包括複數個分隔體405。參照圖4至圖6,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把手框架400可以包括沿圓周方向分割的複數個分隔體405。
複數個分隔體405之中的一指定的分隔體405包括上耦接部件410,而剩餘的分隔體405可以朝上耦接部件410的底面方向耦接至所指定的分隔體405。
把手框架400收納於把手殼體250中,同時具有耦接於內部的風扇單元300。因此,把手框架400可以配置有複數個分隔體,以利風扇單元300安裝在內部。
由於把手框架400沿圓周方向分割,所以可以有複數個分隔體405。分隔體405中的每一個可以具有與把手部件200的長度方向並列的長度方向。亦即,複數個分隔體405沿圓周方向設置,並彼此耦接以形成完整的把手框架400。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上耦接部件410可以形成為完整的整體物體,該整體物體不會被分割並設置於複數個分隔體405的其中之一。亦即,在把手框架400中,上耦接部件410的底面區域可以分割為複數個分隔體405。
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由於把手框架400從上耦接部件410的底面分割為複數個分隔體405,所以上耦接部件410耦接至主體100而沒有被分割。因此,可以改善構造的穩定性,而且可以增強有氣體在內部流動的上耦接部件410的氣體的氣密性。
若有需要,配置把手框架400的分隔體405可以決定為不同的數量或形狀。圖4至圖6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把手框架400配置有兩個分隔體405。
同時,如圖4所示,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風扇單元300可以進一步包括馬達支架320。馬達支架320可以配置以具有插入內部的風扇馬達,並圍繞風扇馬達的外部。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由於把手殼體250由射出成型形成,所以形成內部空間251,且把手殼體250的上側252可以是敞開的。亦即,把手殼體250可以一體成形。
把手殼體250可以用具有內部空間251和敞開的上側252的方式射出成型。若有需要,下側253可以與外圓周表面255一體成形,或具有敞開的形狀。圖5和圖6顯示把手殼體250的下側253是敞開的,且用於關閉下側253的底 部單獨製造用以被耦接。
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由於風扇單元300以固定於把手框架400的方式插入把手殼體250中,把手殼體250可以形成為整體物體,而非設置有複數個分隔的配置。
亦即,單獨組件線不會形成在把手殼體250上。因此,在把手殼體250內流動的氣體的氣密性可以大幅地改善。而且,由於省略組件線,所以改善了美觀並最小化了組件的公差等,從而可以改善組件的完整性。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參照圖3和圖4,在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吹風機中,把手框架400可以進一步包括風扇單元耦接部件430。
風扇單元耦接部件430可以用朝底面方向與上耦接部件410間隔開的方式來設置,並配置為沿圓周方向延伸的環形,且配置為具有耦接於內部的風扇單元300。
風扇單元耦接部件430可以藉由朝底面方向與上耦接部件410間隔開來設置。亦即,風扇單元耦接部件430可以位於比上耦接部件410離主體100更遠,而且更靠近把手殼體250的進氣部件220。
風扇單元耦接部件430的剖面可以用類似於上耦接部件410的方式來配置以具有環形。圖3和圖4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具有近似圓環的形狀的風扇單元耦接部件430和上耦接部件410。
風扇單元耦接部件430可以具有耦接於內部的風扇單元300。亦即,風扇單元耦接部件430可以配置以沿圓周方向圍繞風扇單元300的至少一部分。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風扇單元300可以耦接至風扇單元耦接部件430,風扇單元耦接部件430以朝底面方向與上耦接部件410間隔開的方式設置,並有效地收納於把手殼體250中。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參照圖3和圖4,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把手框架400可以進一步包括上連接部件420。上連接部件420設置在上耦接部件410與風扇單元耦接部件430之間,從而將上耦接部件410和風扇單元耦接部件430連接在一起。複數個上連接部件420藉由彼此間隔開,以沿圓周方向設置的方式來設置。
上連接部件420可以是各種形狀。而且,可以設置各種數量的上連接部件420。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圖3和圖4顯示四個上連接部件420以彼 此間隔開來設置的方式,沿頂面/底面方向、即把手部件200的長度方向延伸。
上連接部件420中指定的一個可以由複數個分隔體405分割。亦即,上連接部件420中指定的一個的一部分可以設置於分隔體405中指定的一個,而剩下的可以設置於其他分隔體405。
上連接部件420可以配置以將上耦接部件410和風扇單元耦接部件430連接在一起。上連接部件420的一側可以連接至上耦接部件410,而另一側可以連接至風扇單元耦接部件430。
上連接部件420的一端部可以設置於上耦接部件410,而另一端部可以設置於風扇單元耦接部件430。上連接部件420可以與上耦接部件410和風扇單元耦接部件430一體成形。或者,上連接部件420可以單獨製造,並耦接至上耦接部件410和風扇單元耦接部件430。
舉例來說,上連接部件420可以從上耦接部件410朝底部方向延伸,以耦接至風扇單元耦接部件430。或者,上連接部件420可以從風扇單元耦接部件430朝頂面方向延伸,以耦接至上耦接部件410。
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由於風扇單元耦接部件430透過上連接部件420,以朝底面方向與上耦接部件410間隔開的方式設置,所以風扇單元300可以設置於把手殼體250中的合適位置。由於複數個上連接部件420以朝圓周方向彼此間隔開的方式設置,所以可以在複數個上連接部件420之間確保用於減少殼體內噪音的空間。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參照圖3和圖4,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把手框架400可以進一步包括下連接部件460。下連接部件460可以用朝底面方向與風扇單元耦接部件430間隔開的方式設置,並耦接至把手殼體250。
另外,如下所述,下耦接部件460可以設置在把手框架400的氣流穩定部件450的下端部。
把手框架400可以在把手殼體250內並耦接至把手殼體250。上耦接部件460可以設置於把手框架400的下端部,即與主體100相對的一端部。
由於把手框架400和把手殼體250透過下耦接部件460在把手殼體250中彼此耦接,所以耦接構造不會曝露於外部。因此,可以改善產品外部的美觀和把手殼體250內部的氣密性。
下耦接部件460和把手殼體250可以用各種方式耦接在一起。舉 例來說,下耦接部件460可以用各種方式耦接至把手殼體250的內圓周表面254,如磁力耦接、螺絲耦接、鉤子耦接等。
另外,如下所述,把手殼體250可以包括從內圓周表面254突出的框架耦接部件257。由於把手框架400的下耦接部件460和框架耦接部件257透過螺拴等方式耦接在一起,所以把手殼體250可以由把手框架400固定。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進氣部件220可以設置於把手殼體250的外圓周表面255,並位於殼體耦接部件460的下方。圖7顯示下耦接部件460與進氣部件220之間的位置關係。
進氣部件220形成在把手殼體250的外圓周表面上,從而充分確保進氣區域。而且,下耦接部件460可以位於進氣部件220上方,即位於離主體100更近的位置。
亦即,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把手框架400整體設置在氣流路徑150的至少一部分處,空氣會在氣流路徑150中流動。而且,透過進氣部件220流入把手殼體的空氣通過下耦接部件460,並前往風扇單元300。
下耦接部件460至少位於把手殼體250的進氣部件220上方。因此,把手殼體250確保下耦接部件460下方的空間,從而可以設置額外配置。
舉例來說,如下所示,進氣部件220設置在下耦接部件460下方,並可以確保用於設置過濾部件230的空間在進氣部件220內部。因此,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把手殼體250和把手框架400可以透過下耦接部件460穩定地耦接在一起,並可以輕易確保把手框架400下方的空間。
同時,圖5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把手框架400的下耦接部件460和把手殼體250的框架耦接部件257。圖6顯示朝底面方向檢視的下耦接部件460和框架耦接部件257。圖7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下耦接部件460和框架耦接部件257耦接在一起。
參照圖5至圖7,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把手可提250可以包括從把手殼體250的內圓周表面254突出的框架耦接部件257,以耦接至下耦接部件460。
框架耦接部件257可以配置以位於把手殼體250的內圓周表面254上,並從內圓周表面254向內突出。亦即,框架耦接部件257可以在平行於把手殼體250的徑向的方向上具有突起高度。
框架耦接部件257可以配置以接觸下耦接部件460。下耦接部件460可以耦接至把手殼體250內的框架耦接部件257。框架耦接部件257可以與把手殼體250的內圓周表面254一體成形。或者,框架耦接部件257可以配置以藉由與把手殼體250分別製造,來耦接至把手殼體250的內圓周表面254上。
同時,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框架耦接部件257和下耦接部件460配置為沿圓周方向延伸的環形,從而從進氣部件220流入的氣體可以藉由通過內部來流至風扇單元300。
參照圖5和圖6,框架耦接部件257和下耦接部件460可以各自具有環形。框架耦接部件257可以具有從把手殼體250的內圓周表面254突出的環形,且下耦接部件460可以位於風扇單元耦接部件430並具有環形。
因此,從進氣部件220流動的氣體可以流入框架耦接部件257和下耦接部件460的內部。由於框架耦接部件257和下耦接部件460位於進氣部件220與風扇單元300之間,所以透過進氣部件220流入的氣體可以通過框架耦接部件257和下耦接部件460的中空部分,並朝風扇單元300流動。
在把手框架400包括複數個分隔體405的情況下,下耦接部件460的一部分可以設置於複數個分隔體405中指定的一個,而其餘部分可以設置於剩餘的分隔體405。
亦即,下耦接部件460可以用由複數個分隔體405分隔的方式來配置。由於複數個分隔體405組合在一起,所以下耦接部件460可以耦接至整體物體。
同時,電線235和電線槽237顯示於圖5和圖6中。風扇單元300設置在把手殼體250內。而且,風扇單元300可以配置以藉由連接至電線235來供電。
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電線235的至少一部分可以用沿把手殼體250的內圓周表面254與把手框架400之間的把手部件200的長度方向延伸的方式來設置。
框架耦接部件257和下耦接部件460中的每一個可以由電線235開孔。將框架耦接部件257和下耦接部件460開孔的電線235可以從風扇單元300朝把手部件200的下側延伸,並連接至外部電源,從而供電至風扇單元300。
框架耦接部件257和下耦接部件460中的每一個可以包括電線槽237。亦即,電線槽237可以設置於框架耦接部件257和下耦接部件460中的每一 個。電線槽237可以具有朝徑向凹陷的形狀,並具有朝頂面/底面方向敞開的形狀。
一旦把手框架400和把手殼體250耦接在一起後,框架耦接部件257的電線槽237和下耦接部件460的電線槽237的位置可以彼此重疊。亦即,即使把手框架400和把手殼體250彼此耦接,電線235可以以將把手框架400和把手殼體250的電線槽237一起穿孔的方式延伸。
圖9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插入把手部件200中的過濾部件230;以及圖10示意性地顯示具有過濾部件230插入其中的把手部件200的內部。
參照圖9和圖10,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可以進一步包括過濾部件230。過濾部件230可以用透過把手殼體250的下側253插入把手殼體250中的方式來過濾從進氣部件220流入的氣體。
過濾部件230可以設置在把手部件200內,並配置以透過進氣部件220過濾流入的氣體的微粒。過濾部件230可以位於下耦接部件460和框架耦接部件257下方。
過濾部件230可以配置為圓柱形,使得其外圓周表面能面對進氣部件220。從進氣部件220流入的氣體可以經由過濾部件230流至風扇單元300。過濾部件230可以配置以使其外圓周表面緊密地附著至進氣部件220,或使進氣部件220與氣流路徑150密封隔離。
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過濾部件230可以配置為內部中空的管狀。因此,透過進氣部件220流入把手部件200的氣體可以在通過過濾部件230的外圓周表面時過濾,然後在通過過濾部件230的外圓周表面後,透過過濾部件230的中空部分朝風扇單元300流動。
由於過濾部件230的外圓周表面配置以面對把手部件200的內圓周表面254,從複數個進氣孔222流入的氣體可以透過過濾部件230流至氣流路徑150。
過濾部件230可以配置以過濾掉流入把手部件200的氣體中的微粒。透過進氣部件220流入的氣體通過風扇單元300,然後前往主體100。這麼做的話,氣體中的微粒可能導致風扇單元300的毀損或破裂。
因此,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過濾部件230位於進氣部件220內部。而且,透過進氣部件220流入的氣體在通過過濾部件230時被過濾,然後可以流至風扇單元300。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參照圖9,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過濾部件230插入其中的過濾插入部件210設置於位在主體100相反側上的把手部件200的一端部表面。過濾部件230透過過濾插入部件210插入把手部件200中,因此該一端部可以耦接至第二關閉部件。
進氣部件220設置在把手部件200的外圓周表面255上,並可以位於把手部件200的一端部,即把手部件200的底面。
另外,過濾插入部件210可以設置在相對於主體100的一端部表面,即下側253。
過濾插入部件210可以包括過濾插入部件孔,過濾器插入於其中。過濾部件230可以透過過濾插入部件210沿把手部件200的長度方向插入把手部件200中。
同時,參照圖7和圖10,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下耦接部件460可以耦接至框架耦接部件257的上側,且過濾部件230可以耦接至框架耦接部件257的下側。
亦即,框架耦接部件257可以朝頂面方向耦接至下耦接部件460,並朝底面方向耦接至過濾部件230。下耦接部件460的下端部可以耦接至框架耦接部件257,而過濾部件230的上端部可以耦接至框架耦接部件257。
舉例來說,下耦接部件460可以耦接至框架耦接部件257面對主體100的一側,而過濾部件230可以耦接至面對進氣部件220的另一側。由於把手框架400的下端部透過把手殼體250敞開的上側252朝底面方向插入,所以把手框架400的下耦接部件460的底側可以設置以面對框架耦接部件257的上側。
由於過濾部件230透過設置在把手殼體250的下側253的過濾插入部件210朝頂面方向插入,因此過濾部件230的上端部可以設置以面對框架耦接部件257的下側。
另外,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過濾部件230可以具有圓柱形,框架耦接部件257和下耦接部件460中的每一個可以為環形,且過濾部件230、框架耦接部件257和下耦接部件460的剖面可以各自為近似環形。
亦即,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過濾部件230、框架耦接部件257和下耦接部件460的剖面形狀可以是彼此對應的形狀,因此過濾部件230、框架耦接部件257和下耦接部件460可以朝頂面/底面方向建立彼此耦接關係。
過濾部件230、框架耦接部件257和下耦接部件460可以使用各種耦接機制,如螺絲耦接、裝配耦接、磁力耦接和鉤子耦接等。過濾部件230與框架耦接部件257之間的耦接機制與耦接部件257與下耦接部件460之間的耦接機制可以是不同的。
舉例來說,耦接部件257和下耦接部件460可以使用螺栓等來互相耦接在一起,而過濾部件230可以使用磁力耦接機制來與框架耦接部件257互相耦接。
同時,圖3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設置於把手框架400的氣流穩定部件450;以及圖7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設置在把手殼體250內的氣流穩定部件450。
參照圖7,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把手框架400可以進一步包括氣流穩定部件450。氣流穩定部件450可以設置在下耦接部件460與風扇單元300之間,並配置為管狀以穩定通過內部的氣體。
氣流穩定部件450可以位於進氣部件220上方。亦即,進氣部件220可以位於氣流穩定部件450下方。氣流穩定部件450可以配置以穩定通過內部的氣流。
尤其,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氣流穩定部件450可以設置在下耦接部件460與風扇單元300之間。下耦接部件460可以設置於氣流穩定部件450的下端部。下耦接部件460可以與氣流穩定部件450一體成形。或者,下耦接部件460可以單獨製造,並耦接至氣流穩定部件450的下端。
進氣部件220可以位於下耦接部件460下方,因此氣流穩定部件450可以位於進氣部件220上方。亦即,透過進氣部件220流入的氣體可以經由氣流穩定部件450傳遞至風扇單元300。
朝把手部件200的長度方向(即頂面/底面方向)延伸的穿孔可以形成在氣流穩定部件450內部。亦即,氣流穩定部件450可以配置為內部中空的管狀。
氣流穩定部件450可以形成氣流路徑150的一部分,從進氣部件220流入的空氣在氣流路徑150中流動。亦即,從進氣部件220流入的氣體可以透過氣流穩定部件450傳遞至風扇單元300。而且,氣流穩定部件450可以配置以穩定通過內部的氣流。
舉例來說,從進氣部件220流入的氣體可能因為氣流的可預測性、進氣部件220的形狀等因素所造成的流向切換而無法穩定地流動。亦即,從進氣部件220流入的氣流具有強亂流。
如上所述,若氣流比層流更靠近亂流,例如,若強亂流傳遞至風扇單元300,則可以透過風扇單元300有效地降低氣流效率。舉例來說,若強亂流完整地傳遞至風扇單元300,噪音變大,但空氣量等可能會減少。
因此,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氣流穩定部件450設置在進氣部件220與風扇單元300之間,而且從進氣部件220流入的氣流可以透過氣流穩定部件450來穩定。
氣流穩定部件450可以具有朝把手部件200的長度方向(即頂面/底面方向)延伸的管狀,從而透過進氣部件220流入的空氣的複雜氣流可能在流入氣流穩定部件450內部時逐漸穩定。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如圖3和圖7所示,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氣流穩定部件450可以具有從下耦接部件460朝頂面方向延伸的形狀,而把手框架400可以進一步包括下連接部件440。
下連接部件440可以設置在風扇單元耦接部件430與氣流穩定部件450之間。複數個下連接部件440可以設置以將風扇單元耦接部件430和氣流穩定部件450連接在一起,並以沿圓周方向彼此間隔開的方式設置。
尤其,下耦接部件460可以設置在氣流穩定部件450的下端部,氣流穩定部件450可以透過下連接部件440連接至風扇單元耦接部件430。亦即,氣流穩定部件450可以透過下連接部件440固定至把手框架400。
下連接部件440可以配置為各種形狀。圖3顯示沿把手部件200的長度方向延伸以將氣流穩定部件450和風扇單元耦接部件430連接在一起的下連接部件440。
若有需要,下連接部件440的數量可以調整為不同的數量。下連接部件440可以與風扇單元耦接部件430和氣流穩定部件450一體成形。或者,下連接部件440可以單獨製造,並耦接至風扇單元耦接部件430和氣流穩定部件450。
下連接部件440以沿把手部件200的內圓周方向彼此間隔開的方式設置。因此,可以確保用於減少從氣體或風扇單元300產生的噪音的空間。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參照圖7和圖8,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氣流穩定部件450可以包括內徑縮短部件452和內徑增加部件454。內徑縮短部件452可以朝頂面方向從下耦接部件460延伸,並以遠離下耦接部件460時縮短內徑的方式配置。內徑增加部件454可以朝頂面方向從內徑縮短部件452延伸,並以遠離內徑縮短部件452時增加內徑的方式配置。
氣流穩定部件450可以包括頸部,其設置在內徑縮短部件452和內徑增加部件454互相交會處,並配置以最小化內部氣流的剖面面積。氣流穩定部件450可以因內徑縮短部件452和內徑增加部件454具有文氏管的形狀。
內徑縮短部件452可以配置以用若遠離下耦接部件460(即若逐漸前往頂面方向)則內徑逐漸縮短的方式,來減少氣流剖面面積。因此,透過進氣部件220流入的氣體經由框架耦接部件257和下耦接部件460流入內徑縮短部件452中。因此,氣體的氣流剖面面積可以由內徑縮短部件452減少,而氣體的流動速度可能增加。
這麼做的話,由於氣體的流動速度根據把手部件200的長度方向增加,與長度方向部無關的亂流部分可能會減少,而這可能對改善氣流穩定性有利。
另一方面,內徑增加部件454可以配置以具有若遠離內徑縮短部件452或逐漸前往頂面方向則逐漸增加的內徑。在氣體的流動速度經由內徑縮短部件452已增加之後,會因內徑增加部件454而降低,以增加氣流剖面面積。因此,可能會進行層壓。
亦即,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從進氣孔222流入的氣體的流動穩定性可以透過包含內徑縮短部件452和內徑增加部件454的氣流穩定部件450來增加,而且風扇單元300的氣流效率可以藉由將氣體供應至風扇單元300來改善。
同時,圖7顯示圍繞風扇單元300的吸音空間470,以及圖8顯示吸音空間470的剖面圖。參照圖7和圖8,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由於氣流穩定部件450的外圓周表面與把手殼體250的內圓周表面254間隔開,吸音空間470可以形成在氣流穩定部件450的外圓周表面與把手殼體250的內圓周表面254之間。
亦即,氣流穩定部件450位於風扇單元300下方,透過進氣部件220流動的氣體可以藉由通過內部來流至風扇單元300,而且用於減少噪音的吸 音空間470可以形成在氣流穩定部件450與把手殼體250的內圓周表面254之間。
吸音空間470可以形成在氣流穩定部件450的外圓周表面與把手殼體250的內圓周表面254之間。吸音空間470可以透過氣流穩定部件450的外圓周表面和把手殼體250的內圓周表面254來界定,或透過氣流穩定部件450與把手殼體250之間的另一配置來界定。
吸音空間470可以減少從氣流路徑150上(即氣流穩定部件450等)的氣體產生的噪音或由風扇單元300產生的噪音從把手部件200向外擴散的程度,或如下所述,減少氣流路徑150上所存在的噪音。
吸音空間470可以包含裝有空氣等物的空間。若有需要,吸音空間470可以用吸音材料填滿,該些材料用於減少噪音等。透過電力等而振動的壓電裝置可以設置在吸音空間470中。
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藉由在氣流穩定部件450與把手殼體250之間形成吸音空間470,可以有效地減少從氣流或風扇單元300產生的噪音,並可以改善吹風機的易用性,該氣流穩定部件450穩定從進氣部件220流入的氣流並因氣流產生噪音。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在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吹風機中,風扇單元300的下端部朝底面方向從風扇單元耦接部件430突出,並配置以與把手殼體250的內圓周表面254間隔開,且吸音空間470可以包含在風扇單元300與把手殼體250之間的間隔空間。
該間隔空間形成在風扇單元300的底端部與把手殼體250的內圓周表面254之間,並可以對應於吸音空間470的一部分。亦即,吸音空間470可以包含在氣流穩定部件450與把手殼體250之間的空間,並進一步包含在風扇單元300與把手殼體250之間的空間。
風扇單元300的風扇馬達可能導致運作噪音。而且,氣體通過風扇時,氣體可能產生噪音。因此,本發明的吸音空間470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以圍繞風扇單元300,從而可以減少從風扇單元300產生的振動和噪音。
同時,如圖7和圖8所示,風扇單元耦接部件430可以配置以用緊密地附著把手殼體250的內圓周表面254的方式,從氣流路徑150關閉吸音空間470的上端部。
風扇單元300耦接至內部、即風扇單元耦接部件430的中空部 分,且風扇單元耦接部件430的外圓周表面可以緊密地附著至把手殼體250的內圓周表面254。由於吸音空間470的一部分形成在風扇單元300與把手殼體250之間,所以界定在風扇單元300與把手殼體250之間的吸音空間470的頂端部可以由風扇單元耦接部件430朝頂面方向開啟/關閉。
吸音空間470的上端部可以由風扇單元300的外圓周表面、把手殼體250的內圓周表面254和風扇單元耦接部件430的下側界定,並可以透過風扇單元耦接部件430與氣流路徑150隔離。
如上所述,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由於風扇單元耦接部件430配置以緊密地附著至把手殼體250,吸音空間470的上端部(即朝向主體100的端部)與氣流路徑150隔離。而且,吸音空間470是與流動路徑150分離的獨立空間,並可以用於減少噪音。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下耦接部件460可以配置以用緊密地附著把手殼體250的內圓周表面254的方式,從氣流路徑150關閉吸音空間470的下端部。亦即,吸音空間470的下端部可以由把手殼體250的內圓周表面254和下耦接部件460的上側來界定,並以下連接部件460緊密地附著至把手殼體250的內圓周表面254的方式與氣流路徑150隔離。
如上所述,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由於下連接部件460配置以緊密地附著至把手殼體250,吸音空間470的下端部(即面對進氣部件220的端部)與氣流路徑150隔離,而與氣流路徑150隔離的吸音空間470可以用於減少噪音。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參照圖7和圖8,在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吹風機中,由於氣流穩定部件450朝底面方向與風扇單元300間隔開,吸音空間470的敞開區域476可以形成在風扇單元300與氣流穩定部件450之間。
亦即,敞開區域476形成在氣流穩定部件450與風扇單元300之間,且吸音空間470可以透過敞開區域476與氣流路徑150連通。
具體而言,透過下連接部件440連接至風扇單元耦接部件430的氣流穩定部件450的上端可以朝底面方向與風扇單元300間隔開,且敞開區域476可以形成在氣流穩定部件450與風扇單元300之間,吸音空間470透過該敞開區域476與氣流路徑150連通。
因此,吸音空間470可以作為具有與氣流路徑150連通的頸部的亥姆霍玆共振空間來運作。亦即,吸音空間470由把手殼體250的內圓周表面 254、風扇單元耦接部件430、風扇單元300、氣流穩定部件450和下耦接部件460界定,並可以透過風扇單元300與氣流穩定部件450之間的敞開區域476對應於與氣流路徑150連通的亥姆霍玆共振空間。
吸音空間470的共振頻率可以由調整敞開區域476的尺寸的設計、即風扇單元300和氣流穩定部件450或內部體積之間的間隔距離判定。
圖11是顯示吸音空間470的降噪效果的圖式。在圖11中,X軸對應於噪音的頻率(Hz),而Y軸對應於噪音的大小(db)。
在圖11中,測量結果A為在沒有形成吸音空間470的狀態下測量的結果,而測量結果B為在有形成吸音空間470的狀態下測量的結果。噪音的測量是根據氣流在風扇單元300的底側上進行。
參照圖11,關於從相對於測量結果A形成吸音空間470而得的測量結果B,可以觀察到如區域M和區域N中所確認,噪音大小顯著地減少。
如上所述,藉由調整吸音空間470的體積、敞開區域476的尺寸等設計因素,透過吸音空間470減少噪音的目標頻率可以是可變的。
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藉由形成圍繞氣流穩定部件450和風扇單元300的吸音空間470,可以有效地減少從把手殼體250內部產生的噪音。
同時,參照圖7,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關於風扇單元300,由風扇馬達旋轉的風扇310可以設置於風扇單元300的下端部。亦即,風扇單元300的風扇310可以用被吸音空間470圍繞的方式設置。
另外,由於敞開區域476形成在風扇單元300與氣流穩定部件450之間,設置在風扇單元300下端部的風扇310可以設置在敞開區域476旁,從而從風扇310產生的氣體的噪音可以有效地由吸音空間470減少。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風扇單元300的風扇310可以用不與敞開區域476重疊的方式沿把手殼體250的徑向設置。亦即,風扇310可以位於敞開區域476上方。
如上所述,若敞開區域476對應於其中吸音空間470與氣流路經150彼此連通的區域和存在於該區域中的空間直接受風扇310影響,則可能降低由吸音空間470影響的亥姆霍玆共振效果。
因此,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即使風扇310設置在敞開區域476附近,仍可以用不與敞開區域476重疊的方式位於敞開區域476上方。
同時,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吸音空間470可以包含體積不同的第一吸音空間472和第二吸音空間474,且把手框架400可以配置以將第一吸音空間472和第二吸音空間474隔離。
圖7和圖8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由把手框架400彼此分隔開的第一吸音空間472和第二吸音空間474。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吸音空間470可以分隔成第一吸音空間472和第二吸音空間474。而且,第一吸音空間472和第二吸音空間474中的每一個可以配置以透過敞開區域476與氣流路徑150連通。
亦即,第一吸音空間472和第二吸音空間474可以對應於彼此區分的亥姆霍玆共振空間。第一吸音空間472和第二吸音空間474可以配置以具有不同體積,從而各自具有不同的共振頻率。
因此,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可以藉由將氣流路徑150產生的噪音中的複數個頻率區作為目標來減少噪音。如有需要,可以決定吸音空間470的數量(例如第三吸音空間470、第四吸音空間470等)。
圖11顯示由第一吸音空間472和第二吸音空間474在不同的頻率區中減少噪音的結果。尤其,在測量結果B中,區域M為透過第一吸音空間472減少噪音的結果,而區域N為透過第二吸音空間474減少噪音的結果。
如上所示,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吸音空間470透過把手框架400分隔成複數個部分等,且每一個共振頻率會取決於設計,因此可以減少複數個頻率區中的噪音。
同時,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第一吸音空間472可以位於氣流穩定部件450、把手殼體250,以及風扇單元300與把手殼體250之間一部分空間之間的位置;而第二吸音空間474可以位於風扇單元300與把手殼體250之間除第一吸音空間472以外的剩餘位置。
亦即,風扇單元300與把手殼體250之間間隔的一部分空間可以沿把手殼體250的圓周方向對應於第一吸音空間472的一部分,而剩餘空間可以對應於第二吸音空間474。
第一吸音空間472可以包含氣流穩定部件450與把手殼體250之間的整個空間,並可以進一步包含風扇單元300與把手殼體250之間的一部分空間。亦即,第一吸音空間472的體積可能大於第二吸音空間474的體積。
同時,第二吸音空間474可以包含風扇單元300與把手殼體250之間除第一吸音空間472以外的剩餘位置。第二吸音空間474的體積可能小於第一吸音空間472的體積。
因此,第一吸音空間472可以配置以減少低於第二吸音空間474的頻率區的噪音。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可以透過第一吸音空間472和第二吸音空間474的體積設計,同時減少在低頻率區和高頻率區中的噪音。
同時,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由於第一吸音空間472和第二吸音空間474配置以整體地圍繞氣流穩定部件450和風扇單元300,可以有效地減少從氣流穩定部件450和風扇單元300擴散的振動和噪音。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參照圖7和圖8,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複數個下連接部件440可以包括第一下連接部件442和第二下連接部件444,第二下連接部件444以與第一下連接部件442間隔開的方式沿圓周方向設置。第一下連接部件442和第二下連接部件444可以藉由緊密地附著至把手部件200的內圓周表面254來配置,以將第一吸音空間472與第二吸音空間474之間的空間沿圓周方向分隔開。
下連接部件440可以包括第一下連接部件442和第二連接部件444。第一下連接部件442和第二下連接部件444可以用彼此間隔開的方式沿把手殼體250的內圓周方向設置。
圖3至圖7分別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第一下連接部件442和第二下連接部件444位於以氣流路徑150為中心的對應側。
第一下連接部件442和第二下連接部件444可以相對於內圓周方向位於第一吸音空間472與第二吸音空間474之間的邊界線上。亦即,第一下連接部件442和第二下連接部件444可以相對於內圓周方向設置在第一吸音空間472或第二吸音空間474的兩側端部。
第一下連接部件442和第二下連接部件444可以藉由緊密地附著至把手殼體250的內圓周表面254來配置,以將第一吸音空間472與第二吸音空間474之間的空間沿內圓周方向或把手部件200的圓周方向分隔開。
圖8顯示以下連接部件440位於中心的方式檢視把手部件200的內部的剖面。圖8中所示的下連接部件440可以包括第一下連接部件442或第二連接部件444。由於剩餘部分位於相反側,所以不顯示於圖8中。
參照圖8,第一吸音空間472和第二吸音空間474可以透過下連接部件440配置以彼此隔離。因此,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吸音空間470可以分隔成體積分別不同的第一吸音空間472和第二吸音空間474。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把手框架400可以進一步包括空間分隔部件480。空間分隔部件480可以從氣流穩定部件450的上端部向外突出,並沿圓周方向延伸。
第一下連接部件442和第二下連接部件444分別連接至空間分隔部件480的兩側端部。空間分隔部件480可以藉由緊密地附著至把手部件200的內圓周表面254來配置,以沿頂面/底面方向分隔第一吸音空間472和第二吸音空間474。
尤其,空間分隔部件480可以配置以分隔第二吸音空間474的下端部與第一吸音空間472之間的空間。空間分隔部件480可以形成在氣流穩定部件450的上端部的一部分處。
空間分隔部件480可以藉由從氣流穩定部件450的上端部向外突出,來緊密地附著至把手部件200的內圓周表面254。亦即,由於空間分隔部件480形成在氣流穩定部件450的上端部的一部分處,所以可以緊密地附著至把手部件200的內圓周表面254,而氣流穩定部件450的上端部的剩餘部分可以與把手部件200的內圓周表面254間隔開。
關於氣流穩定部件450的上端部,緊密附著至把手部件200的內圓周表面254的空間分隔部件480配置以沿把手部件200的長度方向將第一吸音空間472和第二吸音空間474分離。氣流穩定部件450的上端部中與把手部件200的內圓周表面254間隔開的空間可以對應於第一吸音空間472的一部分。
根據空間分隔部件480,第二吸音空間474可以位於其上方,而第一吸音空間472則可以位於其下方。亦即,第一吸音空間472可以用透過未設置空間分隔部件480的氣流穩定部件450的上端部的區域將圍繞氣流穩定部件450的空間與圍繞風扇單元300的一部分的空間連通的方式形成單一空間,從而可以形成體積大於第二吸音空間474的第一吸音空間472。
另外,空間分隔部件480可以沿把手部件200的內圓周方向延伸,而第一下連接部件442和第二下連接部件444可以分別連接至空間分隔部件480的兩端部。亦即,第一下連接部件442的下端和第二下連接部件444的下端可 以分別連接至空間分隔部件480的兩端部。
空間分隔部件480可以與氣流穩定部件450或下連接部件440一體成形。或者,空間分隔部件480可以單獨製造,並耦接至氣流穩定部件450或下連接部件440。第二吸音空間474可以形成在風扇單元耦接部件430與空間分隔必件480之間、以及第一下連接部件442與第二下連接部件444之間。
圖8示意性地顯示第一吸音空間472和第二吸音空間474因下連接部件440和空間分隔部件480彼此分隔開。因此,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第一吸音空間472和第二吸音空間474配置以由把手框架400分隔,並透過敞開區域476與氣流路徑150各自連通,從而可減少不同頻率區的噪音。
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均能清楚理解,本發明在不違背本發明之精神和範疇的情況下,可以進行各種修改和變化。因此,本發明旨在涵蓋本發明之修改和變化,前提是該些修改和變化均屬所附申請專利範圍和均等物之內。
220:進氣部件
222:進氣孔
250:把手殼體
254:內圓周表面
255:外圓周表面
257:框架耦接部件
300:風扇單元
310:風扇
400:把手框架
410:上耦接部件
420:上連接部件
430:風扇單元耦接部件
440:下連接部件
442:第一下連接部件
444:第二下連接部件
450:氣流穩定部件
452:內徑縮短部件
454:內徑增加部件
460:下耦接部件
470:吸音空間
472:第一吸音空間
474:第二吸音空間
476:敞開區域
480:空間分隔部件

Claims (15)

  1. 一種吹風機,包括:一主體,包含將氣體排出至外部的一排氣部件;一把手部件,從該本體朝底面方向延伸,並包含使空氣從外部流入的一進氣部件;一氣流路徑,從該進氣部件延伸至該排氣部件以使空氣流動;以及一風扇單元,設置在該把手部件中,並設置在該氣流路徑上以使空氣流動,其中,該把手部件包括:一把手殼體,具有用於形成該氣流路徑的一內部空間,並配置以形成該把手部件的外部;以及一把手框架,設置在該把手殼體的該內部空間中,並耦接至該風扇單元,其中,該把手框架包括一氣流穩定部件,位於該風扇單元下方,其中,透過該進氣部件流入的氣體通過該氣體穩定部件以流至該風扇單元,其中,用於減少噪音的一吸音空間形成在該把手殼體的一內圓周表面與該氣流穩定部件之間,以及其中,該把手框架包括一敞開區域,在該把手框架中連通該吸音空間與該氣流路徑。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吹風機,其中,該進氣部件位於該氣流穩定部件下方,以及其中,該氣流穩定部件為管狀,以穩定通過該氣流穩定部件的氣流。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吹風機,其中,該氣流穩定部件包括:一內徑縮短部件,接收從進氣部流動的空氣,並配置以具有在遠離該進氣部件時縮短的一內徑;以及一內徑增加部件,朝一頂面方向從該內徑縮短部件延伸,並配置以具有遠離該內徑縮短部件時增加的一內徑。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吹風機,其中,該風扇單元設置以與該把手殼體的該內圓周表面間隔開,以及其中,該吸音空間包含在該風扇單元與該把手殼體之間的一空間。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吹風機,其中,該把手框架進一步包括一風扇單元耦接部件,具有沿該把手部件的一圓周方向延伸的環形,且具有耦接於內部的該風扇單元,其中,該風扇單元的一下端部從該風扇單元耦接部件朝底面方向突出,以及其中,該風扇單元耦接部件配置以用緊密地附著至該把手殼體的該內圓周表面的方式,從該氣流路徑關閉該吸音空間的一上端部。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吹風機,其中,該把手框架進一步包括一下耦接部件,設置於該氣流穩定部件的一下端部,並具有沿該圓周方向延伸以耦接至該把手殼體的環形,其中,該下耦接部件配置以用緊密地附著該把手殼體的該內圓周表面的方式,從該氣流路徑關閉該吸音空間的一下端部。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吹風機,其中,該把手殼體包括一框架耦接部件,從該把手殼體的該內圓周表面突出、具有沿該把手部件的該圓周方向延伸的環形,並耦接至該下耦接部件。
  8. 如請求項6所述之吹風機,其中,該氣流穩定部件與該風扇單元朝底面方向間隔開,使得該吸音空間的該敞開區域形成在該風扇單元與該氣流穩定部件之間,以及其中,該吸音空間透過該敞開區域與該氣流路徑連通。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吹風機,其中,該風扇單元包括一風扇,由一風扇馬達旋轉,並設置於該風扇單元的該下端部。
  10. 如請求項8所述之吹風機,其中,該吸音空間包含彼此具有不同體積的一第一吸音空間和一第二吸音空間,其中,該第一吸音空間和該第二吸音空間透過該敞開區域與該氣流路徑連通,以及其中,該把手框架配置以將該第一吸音空間和該第二吸音空間彼此分開。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吹風機,其中,該第一吸音空間包含在該氣流穩定部件與該把手殼體之間的一空間、以及在該風扇單元與該把手殼體之間的一部分空間,以及其中,該第二吸音空間包含在該風扇單元與該把手殼體之間除該第一吸音空間以外的剩餘空間。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吹風機,其中,該把手框架進一步包括一下連接部件,設置在該氣流穩定部件與該風扇單元耦接部件之間,以將該氣流穩定部件和該風扇單元耦接部件連接在一起。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吹風機,其中,設置複數個該下連接部件,其中,該複數個下連接部件包括一第一下連接部件和一第二下連接部件,該第二下連接部件沿該圓周方向以與該第一下連接部件彼此間隔開的方式設置,以及其中,該第一下連接部件和該第二下連接部件配置以用緊密地附著至該把手殼體的該內圓周表面的方式,沿該圓周方向分隔該第一吸音空間和該第二吸音空間。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吹風機,其中,該把手框架進一步包括一空間分隔部件,從該氣流穩定部件的一上端部朝該把手殼體的該內部空間突出,並沿該圓周方向延伸,其中,該第一下連接部件和該第二下連接部件分別連接至該空間分隔部件的兩側端部,以及其中,該空間分隔部件配置以用緊密地附著至該把手殼體的該內圓周表面的方式,沿頂面/底面方向分隔該第一吸音空間和該第二吸音空間。
  15. 如請求項5所述之吹風機,其中,該把手框架包括:一上耦接部件,設置於該把手框架的一上端部並耦接至該主體;以及一上連接部件,將該上耦接部件和該風扇單元耦接部件連接在一起。
TW109135773A 2020-05-12 2020-10-15 吹風機 TWI7673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00056534A KR102364693B1 (ko) 2020-05-12 2020-05-12 헤어드라이어
KR10-2020-0056534 2020-05-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42144A TW202142144A (zh) 2021-11-16
TWI767361B true TWI767361B (zh) 2022-06-11

Family

ID=785135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35773A TWI767361B (zh) 2020-05-12 2020-10-15 吹風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571056B2 (zh)
KR (1) KR102364693B1 (zh)
TW (1) TWI767361B (zh)
WO (1) WO202123043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937678B2 (en) * 2019-08-29 2024-03-26 Natan Ashkenazi Auto-rotate hair iron assembly and method of styling hair to achieve at least one curl style based on extent of rotation
KR102366465B1 (ko) 2020-05-12 2022-02-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헤어드라이어
KR102384524B1 (ko) * 2020-05-12 2022-04-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헤어드라이어
KR102364693B1 (ko) * 2020-05-12 2022-02-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헤어드라이어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88516A (ja) * 2005-04-07 2006-10-26 Kyushu Hitachi Maxell Ltd 温風乾燥機
JP2016135096A (ja) * 2015-01-15 2016-07-25 ダイソン テクノロジー リミテッド モータマウント
CN108206600A (zh) * 2016-12-20 2018-06-26 戴森技术有限公司 电机和具有电机的手持式产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6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96A (en) * 1932-04-04 1935-10-01 Martin Brothers Electric Compa Drier
US3006079A (en) * 1957-04-17 1961-10-31 Sunbeam Corp Hair dryer
US3840030A (en) 1973-05-31 1974-10-08 Gen Electric Detangling dryer
US4197448A (en) 1977-02-11 1980-04-08 Yamada Electric Industries, Co. Ltd. Hand-held hair dryer
US4596921A (en) * 1984-05-22 1986-06-24 Hersh Alan S Low noise hand-held hairdryer
US4721121A (en) 1984-11-16 1988-01-26 Adams Charles R Combination pressing comb dryer and blow dryer
JP2694831B2 (ja) 1987-07-15 1997-12-24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ヘアカール器
US5074006A (en) 1989-09-01 1991-12-24 Nunzio Eremita Pet vacuum comb
US5875562A (en) * 1997-06-18 1999-03-02 Fogarty; Shaun P. Hand-held hair dryer with vibration and noise control
KR19990010222U (ko) 1997-08-28 1999-03-15 윤종용 헤어 드라이어의 모터
US6178591B1 (en) 1999-04-27 2001-01-30 Jules L. Dussourd Dust free and noise improved vacuum cleaner module
US6490756B2 (en) 2001-04-27 2002-12-10 Black & Decker Inc. Blower having fan oriented perpendicular to discharge nozzle
DE10160465C2 (de) * 2001-12-10 2003-10-02 Elaplast Technik Gmbh Elektrogerät mit Schalldämpfer
US7093376B2 (en) * 2004-10-19 2006-08-22 Ennova Direct, Inc. Hair drying and shaping system
US8434238B2 (en) 2007-06-29 2013-05-07 Andis Company Hair dryer with light source
US20110010958A1 (en) 2009-07-16 2011-01-20 Wayne Clark Quiet hair dryer
NO329243B1 (no) 2009-08-06 2010-09-20 Dual Air As Harfoner
FR2954055B1 (fr) * 2009-12-18 2012-01-27 Christian Carme Seche-cheveux a systeme silencieux passif
KR101229109B1 (ko) * 2011-01-21 2013-02-05 (주)엠파워텍 헤어 드라이어
GB201205679D0 (en) 2012-03-30 2012-05-16 Dyson Technology Ltd A hand held appliance
GB201205690D0 (en) * 2012-03-30 2012-05-16 Dyson Technology Ltd A hand held appliance
KR101397054B1 (ko) 2012-08-31 2014-05-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진공청소기
KR101285469B1 (ko) * 2013-03-25 2013-07-12 이용학 전자파 제거 헤어드라이어
WO2015001307A1 (en) 2013-07-05 2015-01-08 Dyson Technology Limited A handheld appliance
GB2515811B (en) 2013-07-05 2015-11-11 Dyson Technology Ltd A handheld appliance
GB2515809B (en) 2013-07-05 2015-08-19 Dyson Technology Ltd A handheld appliance
GB2515815B (en) 2013-07-05 2015-12-02 Dyson Technology Ltd A hand held appliance
GB2515810B (en) 2013-07-05 2015-11-11 Dyson Technology Ltd A hand held appliance
GB2515808B (en) * 2013-07-05 2015-12-23 Dyson Technology Ltd A handheld appliance
GB2516311B (en) 2013-07-19 2016-06-29 Dyson Technology Ltd Motor mount
GB2518639B (en) 2013-09-26 2016-03-09 Dyson Technology Ltd A hand held appliance
EP3048927A1 (en) * 2013-09-26 2016-08-03 Dyson Technology Limited A hand held appliance
CN207477129U (zh) 2013-12-10 2018-06-12 戴森技术有限公司 头发护理器具以及手持器具
KR20150072610A (ko) * 2013-12-20 2015-06-30 한라비스테온공조 주식회사 차량 공조장치용 소음기
WO2016044268A1 (en) 2014-09-15 2016-03-24 Alare Technologies, Llc Portable electrically powered debris blower apparatus
GB2533323B (en) 2014-12-16 2017-12-20 Dyson Technology Ltd Hand held appliance
KR20160096888A (ko) * 2015-02-06 2016-08-17 탁월한아이디어발전소 협동조합 헤어드라이기
GB2538562B (en) 2015-05-22 2018-04-18 Dyson Technology Ltd A hand held appliance
GB2543536B (en) 2015-10-21 2019-01-02 Dyson Technology Ltd A handheld appliance
GB2543537B (en) 2015-10-21 2018-09-19 Dyson Technology Ltd A handheld appliance
GB2543751B (en) 2015-10-21 2019-04-24 Dyson Technology Ltd Motor mount
GB2543538B (en) 2015-10-21 2018-05-09 Dyson Technology Ltd A haircare appliance
GB2545412B (en) 2015-12-11 2018-06-06 Dyson Technology Ltd A hair care appliance comprising a motor
US10405630B2 (en) 2016-07-29 2019-09-10 Spur Concept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livering heat in a battery powered blow dryer
US20180042356A1 (en) * 2016-08-12 2018-02-15 Mohawk Innovations Limited Hairdryer Assembly with Interchangeable Styling Cartridges
US10485320B2 (en) 2016-08-19 2019-11-26 Shih-Ling Hsu Hair dryer
KR20190059289A (ko) 2016-09-09 2019-05-30 에어월, 엘엘씨 개인용 주변 공기 온도 조절 장치
KR102476535B1 (ko) 2016-09-13 2022-12-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핸디형 잔수 흡입 장치
GB2560356B (en) 2017-03-09 2021-05-05 Dyson Technology Ltd A haircare appliance
GB2567661B (en) 2017-10-19 2020-09-09 Dyson Technology Ltd A haircare appliance
EP3626109B1 (en) * 2018-09-19 2021-05-1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controlling dryer and dryer stand
CN109700159B (zh) 2019-03-15 2024-05-24 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吹风机
KR102211790B1 (ko) * 2019-04-01 2021-02-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헤어 드라이어
US11369066B2 (en) 2019-07-09 2022-06-28 Darryl Stimpson Sound attenuation device
GB2617756B (en) * 2019-07-30 2024-05-08 Jemella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rying and styling hair
US11622611B2 (en) * 2020-05-07 2023-04-11 Jacques Depoyian Hair dryer apparatus
US11464313B2 (en) * 2020-05-09 2022-10-11 Sz Zuvi Technology Co., Ltd.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drying an object
KR102384524B1 (ko) * 2020-05-12 2022-04-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헤어드라이어
KR102366465B1 (ko) * 2020-05-12 2022-02-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헤어드라이어
KR102364693B1 (ko) * 2020-05-12 2022-02-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헤어드라이어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88516A (ja) * 2005-04-07 2006-10-26 Kyushu Hitachi Maxell Ltd 温風乾燥機
JP2016135096A (ja) * 2015-01-15 2016-07-25 ダイソン テクノロジー リミテッド モータマウント
CN108206600A (zh) * 2016-12-20 2018-06-26 戴森技术有限公司 电机和具有电机的手持式产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353026A1 (en) 2021-11-18
US11571056B2 (en) 2023-02-07
KR102364693B1 (ko) 2022-02-18
WO2021230434A1 (ko) 2021-11-18
KR20210138330A (ko) 2021-11-19
TW202142144A (zh) 2021-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67360B (zh) 吹風機
TWI767361B (zh) 吹風機
RU2625905C2 (ru) Ручное приспособление
RU2592343C2 (ru) Ручное приспособление
RU2625431C2 (ru) Ручное приспособление
JP6084949B2 (ja) ファン組立体
JP5433743B2 (ja) ファン組立体
RU2659947C2 (ru) Вентилятор в сборе
RU2625906C2 (ru) Ручное приспособление
DK2237700T3 (en) Silencer for dryer and quiet hairdryer
JP2013514112A5 (zh)
MX2014011844A (es) Un aparato electrico manual.
KR102366465B1 (ko) 헤어드라이어
CN105673460B (zh) 风扇及其用于风扇的叶轮罩
TW202002873A (zh) 清掃機
CN107781932B (zh) 干燥机及干燥机的控制方法
TWI723402B (zh) 清掃機
CN108778083B (zh) 用于真空清洁装置的具有消音器的马达壳体
CN212337736U (zh) 消音装置、风机组件以及抽油烟机
TWI723403B (zh) 清掃機
KR20210072453A (ko) 압축공기 분사형 저소음 모발건조기
KR20220108446A (ko) 헤어드라이어
CN111706555A (zh) 消音装置、风机组件以及抽油烟机
JP5931455B2 (ja) 電気掃除機
KR20190070474A (ko) 머플러 내장형 모발건조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