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65531B - 觸控模組 - Google Patents

觸控模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65531B
TWI765531B TW110101438A TW110101438A TWI765531B TW I765531 B TWI765531 B TW I765531B TW 110101438 A TW110101438 A TW 110101438A TW 110101438 A TW110101438 A TW 110101438A TW I765531 B TWI765531 B TW I76553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parent adhesive
adhesive layer
touch
touch module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014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27949A (zh
Inventor
陳煌
陳偉生
黃清茂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宸美(廈門)光電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宸美(廈門)光電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宸美(廈門)光電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1014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65531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55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5531B/zh
Publication of TW2022279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27949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一種觸控模組包括基板、觸控感應層、第一透明膠層及第二透明膠層。基板具有可視區及圍繞可視區的周邊區。觸控感應層設置於基板上且位於可視區。第一透明膠層設置於觸控感應層上,且第一透明膠層的介電常數值介於1.5至3.0之間。第二透明膠層設置於第一透明膠層上,且第二透明膠層的介電常數值介於3.0至8.0之間。

Description

觸控模組
本揭露內容是有關於一種觸控模組,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具有高阻水性及高靈敏度的觸控模組。
近年來,隨著觸控技術的發展,由於透明導體可同時讓光穿過並提供適當的導電性,因此常應用於許多顯示或觸控相關的裝置中。一般而言,透明導體可為各種金屬氧化物,例如氧化銦錫(ITO)、氧化銦鋅(IZO)、氧化鎘錫(CTO)或摻鋁氧化鋅(AZO)。然而,這些金屬氧化物所製成的薄膜並無法滿足顯示裝置的可撓性需求。因此,現今發展出多種可撓性的透明導體,例如使用金屬奈米線等材料所製作的透明導體。
然而,以金屬奈米線製成的顯示或觸控裝置尚有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舉例而言,當使用金屬奈米線製作觸控電極時,為了滿足顯示或觸控裝置的高電容需求,常選用高介電常數的材料作為顯示或觸控裝置的光學膠層,而由於高介電常數的材料通常具有較佳的吸水性,因此往往導致環境中的水氣/濕氣入侵,使得顯示或觸控裝置中的金屬奈米線發生電致遷移,進而造成金屬奈米線的可靠性不足而導致裝置的短路(short)或斷路(open)。
為了克服水氣入侵速度過快造成金屬奈米線發生電致遷移的問題,本揭露提供一種具有至少兩層光學透明膠層的觸控模組,透過調整兩層光學透明膠層各自的特性(例如,介電常數或厚度等),可降低水氣由環境入侵的機率,並使得觸控模組保有高電容特性。如此一來,可避免金屬納米線發生電致遷移或減緩金屬奈米線發生電致遷移的時間,進而達到改善產品信賴性測試的規格要求,並確保觸控模組具有高的觸控靈敏度。
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方式,觸控模組包括基板、觸控感應層、第一透明膠層以及第二透明膠層。基板具有可視區及圍繞可視區的周邊區。觸控感應層設置於基板上且位於可視區。第一透明膠層設置於觸控感應層上,且第一透明膠層的介電常數值介於1.5至3.0之間。第二透明膠層設置於第一透明膠層上,且第二透明膠層的介電常數值介於3.0至8.0之間。
在本揭露一些實施方式中,觸控感應層包括基質及分佈於基質中的多個金屬奈米結構,且第一透明膠層接觸觸控感應層。
在本揭露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一透明膠層的厚度介於10μm至1000μm之間。
在本揭露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一透明膠層的厚度該第二透明膠層的厚度的比值介於0.05至20之間。
在本揭露一些實施方式中,觸控模組在HS6590測試條件下經歷504小時的測試後,具有小於等於0.3%的霧度變化量以及大於等於-0.3%的光穿透率變化量。
在本揭露一些實施方式中,觸控模組在HS6590測試條件下經歷504小時的測試後,在L*a*b*色彩空間中的b*值變化量小於等於0.3。
在本揭露一些實施方式中,觸控模組在HS6590測試條件下經歷504小時的測試後,電阻變化率大於等於-15%且小於等於10%。
在本揭露一些實施方式中,觸控模組還包括設置於第二透明膠層上的蓋板,且蓋板的材料包括鹼性玻璃。
在本揭露一些實施方式中,鹼性玻璃可以包括鈉玻璃、鉀玻璃、鈣玻璃或其組合。
在本揭露一些實施方式中,觸控模組還包括周邊線路層,設置於觸控感應層與第一透明膠層之間並位於周邊區,其中周邊線路層與觸控感應層構成段差區域,且第一透明膠層覆蓋段差區域。
以下將以圖式揭露本揭露之複數個實施方式,為明確地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併說明。然而,應瞭解到,這些實務上的細節不應用以限制本揭露。也就是說,在本揭露部分實施方式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是非必要的,因此不應用以限制本揭露。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習知慣用的結構與元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示之。另外,為了便於讀者觀看,圖式中各元件的尺寸並非依實際比例繪示。
此外,諸如「下」或「底部」和「上」或「頂部」的相對術語可在本文中用於描述一個元件與另一元件的關係,如圖所示。應當理解,相對術語旨在包括除了圖中所示的方位之外的裝置的不同方位。例如,若一個附圖中的裝置翻轉,則被描述為在其他組件的「下」側的組件將被定向在其他組件的「上」側。因此,示例性術語「下」可包括「下」和「上」的取向,取決於附圖的特定取向。類似地,若一個附圖中的裝置翻轉,被描述為在其它元件「下方」的元件將被定向為在其它元件「上方」。因此,示例性術語「下面」可以包括上方和下方的取向。
請參閱第1圖,其是根據本揭露內容一些實施方式的觸控模組100的側視示意圖。本揭露內容的觸控模組100包括基板110、觸控感應層120、第一透明膠層130以及第二透明膠層140。基板110具有可視區VA以及位於可視區VA周圍的周邊區PA。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觸控感應層120設置於基板110上,且由基板110的可視區VA延伸至周邊區PA。第一透明膠層130設置於觸控感應層120上,且由基板110的可視區VA延伸至周邊區PA,以覆蓋觸控感應層120。第二透明膠層140設置於觸控感應層120上,且由基板110的可視區VA延伸至周邊區PA,以覆蓋第一透明膠層130。換句話說,觸控感應層120、第一透明膠層130以及第二透明膠層140依序堆疊於基板110上。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觸控模組100還可包括周邊線路層150,設置於基板110的周邊區PA並位於基板110與觸控感應層120之間。周邊線路層150連接觸控感應層120,以實現觸控感應層120與周邊線路層150的電氣搭接。本揭露透過第一透明膠層130以及第二透明膠層140的設置來達到避免水氣入侵的效果,以實現保護觸控模組100中各種電極(例如,觸控感應層120)的目的,並使得觸控模組保有高電容特性,以確保觸控模組具有高的觸控靈敏度。在以下敘述中,將進行更詳細的說明。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觸控感應層120可將觸控模組100的觸控感應信號傳遞至位於周邊區PA的周邊線路層150以進行後續處理。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觸控感應層120可包括基質及分佈於基質中的多個金屬奈米線(亦可稱為金屬奈米結構)。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基質可包括聚合物或其混合物,以賦予觸控感應層120特定的化學、機械以及光學特性。舉例而言,基質可提供觸控感應層120與其他層別之間良好的黏著性。舉另一例而言,基質可提供觸控感應層120良好的機械強度。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基質可包括特定的聚合物,以使觸控感應層120具有額外的抗刮擦及抗磨損的表面保護,以提升觸控感應層120的表面強度。上述特定的聚合物可例如是聚丙烯酸酯、環氧樹脂、聚胺基甲酸酯、聚矽氧、聚矽烷、聚(矽-丙烯酸)或其組合。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基質還可包括介面活性劑、交聯劑、穩定劑(例如包括但不限於抗氧化劑或紫外光穩定劑)、聚合抑制劑或上述任意的組合,從而提升觸控感應層120的抗紫外線性能並延長其使用壽命。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金屬奈米線可包括但不限於奈米銀線(silver nanowires)、奈米金線(gold nanowires)、奈米銅線(copper nanowires)、奈米鎳線(nickel nanowires)或其組合。更詳細而言,本文中的「金屬奈米線」是一集合名詞,其是指包括多個金屬元素、金屬合金或金屬化合物(包括金屬氧化物)的金屬線的集合。此外,觸控感應層120中所包括的金屬奈米線的數量並不用以限制本揭露。由本揭露的金屬奈米線具有極佳的透光率,因此當觸控模組100配置以作為觸控顯示模組時,金屬奈米線可在不影響觸控顯示模組100的光學性質的前提下提供觸控感應層120良好的導電性。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單一金屬奈米線的截面尺寸(截面的直徑)可小於500 nm,較佳可小於100 nm,且更佳可小於50 nm,從而使得觸控感應層120具有較低的霧度(haze)。詳細而言,當單一金屬奈米線的截面尺寸大於500 nm時,將使得單一金屬奈米線過粗,導致觸控感應層120的霧度過高,從而影響可視區VA在視覺上的清晰度。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單一金屬奈米線的縱橫比可介於10至100000之間,使得觸控感應層120可具有較低的電阻率、較高的透光率及較低的霧度。詳細而言,當單一金屬奈米線的縱橫比小於10時,可能使得導電網路無法良好地形成,導致觸控感應層120具有過高的電阻率,也因此使得金屬奈米線須以更大的排列密度(即單位體積的觸控感應層120中所包括的金屬奈米線的數量)分佈於基質中方能提升觸控感應層120的導電性,從而導致觸控感應層120的透光率過低且霧度過高。應瞭解到,其他用語例如絲(silk)、纖維(fiber)或管(tube)等同樣可具有上述截面尺寸以及縱橫比,亦為本揭露所涵蓋的範疇。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一透明膠層130及第二透明膠層140可以是具有高透光率的光學透明膠(Optically Clear Adhesive, OCA),且更進一步而言,第一透明膠層130及第二透明膠層140可例如是液態光學透明膠(Liquid Optically Clear Adhesive, LOCA,俗稱水膠)。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一透明膠層130及第二透明膠層140可例如是聚乙烯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酚醛樹脂、聚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間戊二烯、聚乙烯、聚丙烯、聚四氟乙烯、上述任意化合物的衍生物或上述任意化合物/衍生物的組合。如前文所述,本揭露是透過第一透明膠層130以及第二透明膠層140的設置來達到避免水氣入侵的效果,並同時確保觸控模組100具有高的觸控靈敏度。具體而言,本揭露是透過調整/篩選第一透明膠層130及第二透明膠層140各自的介電常數值、厚度以及兩者的厚度的比值(比例)來達到避免水氣入侵的效果,並同時確保觸控模組100具有高的觸控靈敏度。
首先,針對第一透明膠層130以及第二透明膠層140各自的介電常數值進行說明。由於相較於第二透明膠層140,第一透明膠層130與觸控感應電極120之間的距離較小,且第一透明膠層130是直接接觸觸控感應電極120,因此第一透明膠層130的材料選擇與第一透明膠層130是否能夠有效地保護觸控感應電極120中的金屬奈米線密切相關。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可選用介電常數值較低的材料作為第一透明膠層130的材料,原因在於介電常數值較低的材料通常具有較小的極性,也因此具有較差的吸水性,故不易吸收環境中的水氣,因此當第一透明膠層130是直接接觸觸控感應電極120時,可避免觸控感應電極120中的金屬奈米線因水氣的影響而發生電致遷移。相對地,介電常數值較高的材料通常具有較佳的吸水性,也因此容易增加離子導電性,使得該材料附近的離子交換或遷移速率增加,進而導致電致遷移的發生。基於上述,本揭露的第一透明膠層130的介電常數值是介於1.5至3.0之間,以具有較低的極性以及較差吸水性。詳細而言,若第一透明膠層130的介電常數值大於3.0,可能使得第一透明膠層130的吸水性過高,導致環境中的水氣易進入至第一透明膠層130中,並進而抵達觸控感應電極120而造成觸控感應電極120中的金屬奈米線發生電致遷移。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可選用介電常數值較高的材料作為第二透明膠層140的材料,原因在於介電常數值較高的材料通常可具有較高的電容值,進而可提升觸控模組100整體的觸控靈敏度。值得說明的是,由於第二透明膠層140與觸控感應電極120之間設置有低吸水性的第一透明膠層130,因此即便第二透明膠層140具有較高的介電常數值,仍不易導致觸控感應電極120中的金屬奈米線發生電致遷移。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二透明膠層140的介電常數值介於3.0至8.0之間,以確保第二透明膠層140具有高的電容值。詳細而言,若第二透明膠層130的介電常數值小於3.0,可能使得第二透明膠層130無法提供高的電容值,導致觸控模組100整體的觸控靈敏度不足,無法滿足使用者的需求。
值得說明的是,各材料的介電常數值可透過多種方法進行調整或是篩選。舉例而言,各材料的介電常數值可透過材料中分子(例如,聚合物)的化學鍵極性、分子對稱性、立構規整性(tacticity)、極性基團位置分佈及交聯與結晶程度來進行調整。針對化學鍵極性的部分,當材料中分子的化學鍵鍵距越小,分子的極性越小,材料的介電常數值便越小(例如,聚乙烯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酚醛樹脂的極性>聚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極性>聚苯乙烯、間戊二烯的極性>聚乙烯、聚丙烯、聚四氟乙烯的極性);而針對分子對稱性的部分,當材料中分子的對稱性越高,分子的極性越小,材料的介電常數值便越小(例如,聚四氟乙烯具有弱的極性);針對立構規整性的部分,間同立構(syndiotactic)聚合物的介電常數值相對最小,全同立構(isotactic)聚合物的介電常數值相對最大,而無規立構(atactic)聚合物的介電常數值介於中間;針對極性基團位置分佈的部分,當材料中分子內的極性基團位於剛性主鏈的側基上時,對分子的極性影響越小,對材料的介電常數值增加的貢獻便越小,反之,當極性基團位於柔性的主鏈上時,分子的極性越大,材料的介電常數值便越大;而針對交聯程度的部分,當材料中分子間的交聯與結晶程度越高,分子的鏈段運動受限,材料的介電常數值便越小。另一方面,還可在各材料中引入立體障礙大(bulky)的基團(例如,透過摻雜的方式引入或透過形成官能基的方式引入),以阻礙材料中分子間的緊密堆積,進而降低材料的介電常數值。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立體障礙大的基團可例如是側基苯環、側基聯苯基鏈段、金剛烷或其組合。
接著,針對第一透明膠層130以及第二透明膠層140各自的厚度進行說明。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一透明膠層130的厚度H1介於10μm至1000μm之間,以延緩水氣入侵至觸控感應層120中,進而提供金屬奈米線良好的保護。詳細而言,若第一透明膠層130的厚度H1小於10μm,可能導致第一透明膠層130無法有效發揮阻擋水氣的效果,以致於無法有效地保護觸控感應層120。換句話說,透過第一透明膠層130的介電常數值與厚度H1的搭配,可確保第一透明膠層130從本質上(即低吸水性)阻擋水氣,並從厚度上延緩水氣的入侵,進而達到良好的保護效果。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當第一透明膠層130與第二透明膠層140皆為光學透明膠(OCA)時,第一透明膠層130的厚度H1可介於10μm至200μm之間;當一透明膠層130與第二透明膠層140皆為液態光學透明膠(LOCA)時,第一透明膠層130的厚度H1可介於50μm至1000μm之間。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二透明膠層140的厚度H2介於25μm至300μm之間,或者介於50μm至1000μm之間,從而提升觸控模組100整體的觸控靈敏度,並且確保不影響第一透明膠層130所提供的阻水氣效果。另一方面,透過第一透明膠層130的厚度H1與第二透明膠層140的厚度H2之間的搭配,可確保觸控模組100同時具有良好的阻水性以及觸控靈敏度。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一透明膠層130的厚度H1對該第二透明膠層140的厚度H2的比值可介於0.05至20之間。詳細而言,若上述比值小於0.05,可能導致第二透明膠層140因厚度過大而吸收的水氣過多(原因在於第二透明膠層140是具有高的介電常數值的層別)、或第一透明膠層130因厚度過小而難以有效阻絕水氣,進而導致觸控感應層120中的金屬奈米線發生電致遷移;若上述比值大於20,第二透明膠層140可能因厚度太小而無法提供足夠的電容值,以致觸控模組100整體的觸控靈敏度不足。
請參閱表一,其透過各比較例及各實施例具體呈現有關於第一透明膠層130及第二透明膠層140各自的介電常數值以及兩者之間厚度的比值對觸控模組100整體電容值的影響。應瞭解到,在表一中,第一透明膠層130及第二透明膠層140的總厚度控制在約150μm,且各實施例所呈現的電容值是透過軟體模擬第1圖的疊構而得到的模擬電容值(simulated capacity)。
表一
  第一透明膠層 介電常數值 第二透明膠層 介電常數值 第一透明膠層厚度/第二透明膠層厚度 模擬電容值 (pF)
比較例1 1.5 未設置 -- 9.0916
比較例2 1.6 未設置 -- 9.6624
比較例3 2.5 未設置 -- 15.082
比較例4 未設置 3.0 -- 18.073
比較例5 未設置 3.2 -- 19.294
比較例6 未設置 5.0 -- 30.124
比較例7 未設置 7.0 -- 42.157
比較例8 未設置 8.0 -- 48.174
實施例1 1.5 3.0 0.05~20 9.566~17.112
實施例2 1.5 5.0 0.05~20 11.339~26.163
實施例3 1.6 8.0 0.05~20 11.106~40.135
實施例4 2.5 3.0 0.05~20 15.12~17.902
實施例5 2.5 5.0 0.05~20 15.965~28.533
實施例6 2.5 8.0 0.05~20 16.875~42.373
實施例7 3.0 3.0 0.05~20 18.055~18.079
實施例8 3.0 5.0 0.05~20 18.525~29.115
實施例9 3.0 8.0 0.05~20 19.15~45.234
由表一的各比較例可知,當單獨使用第一透明膠層130作為觸控模組的膠層時,觸控模組具有較低的模擬電容值,而當單獨使用第二透明膠層140作為觸控模組的膠層時,觸控模組具有較高的模擬電容值。由表一的各實施例可知,當同時使用第一透明膠層130及第二透明膠層140作為觸控模組的膠層時,觸控模組100的模擬電容值可維持在標準的範圍內,以符合規格需求,其中實施例6的表現還可接近比較例7(單獨使用高介電常數值的第二透明膠層140)的表現。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觸控模組100還包括設置於第二透明膠層140上的蓋板160。蓋板160與基板110可例如共同地將觸控模組100夾置於其間。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蓋板160可包括具有可撓性的柔性材料,其是指在工業上兼具一定強度與一定可撓曲性的材料,例如但不限於聚醯亞胺、聚醚碸、聚酯、聚醯胺、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丁烯、聚乙烯、聚醚醯亞胺、聚醚醚酮、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四氟乙烯、聚氨酯、壓克力或其組合。在另一些實施方式中,蓋板160的材料可包括鹼性玻璃,例如鈉玻璃、鉀玻璃、鈣玻璃或其組合。使用鹼性玻璃作為蓋板160的材料可進一步避免觸控感應層120中的金屬奈米線發生電致遷移,此將於下文中進一步提供具體驗證及說明。
請參閱表二,其透過各比較例及各實施例具體呈現有關於第一透明膠層130及第二透明膠層140各自的介電常數值及厚度對觸控模組100的電阻變化率以及光學性質的影響。更具體而言,觸控模組100的電阻變化率以及光學性質(例如霧度、光穿透率以及L*a*b*色彩空間中的b*值)是在HS6590測試條件(即高溫高濕測試條件:溫度65℃、相對濕度90%、通入5伏特的電壓)下經歷504小時而測得的。
表二
  第一透明膠層 介電常數值/厚度 第二透明膠層 介電常數值/厚度 蓋板 電阻變化率 霧度、光穿透率、b*值
第一透明膠層與第二透明膠層為OCA或LOCA
比較例9 未設置 4.3/150μm 非鹼性玻璃 超出標準 未測量
實施例10 2.56/10μm 4.3/150μm -9.6% 通過
實施例11 2.56/25μm 4.3/125μm -8.7% 通過
實施例12 2.56/50μm 4.3/100μm -9.0% 通過
實施例13 2.92/25μm 4.3/125μm -0.7% 通過
實施例14 2.92/50μm 4.3/100μm -1.2% 通過
實施例15 2.92/200μm 4.3/25μm -2.8% 通過
實施例16 2.92/25μm 4.3/300μm -1.5% 通過
比較例10 未設置 4.3/150μm 鹼性玻璃 超出標準 未測量
實施例17 2.56/10μm 4.3/150μm -8.2% 通過
實施例18 2.56/25μm 4.3/125μm -7.8% 通過
實施例19 2.56/50μm 4.3/100μm -5.6% 通過
實施例20 2.56/100μm 4.3/125μm -6.6% 通過
實施例21 2.56/200μm 4.3/25μm -7.1% 通過
實施例22 2.56/25μm 4.3/300μm -1.1% 通過
比較例11 未設置 4.6/150μm 超出標準 未測量
實施例23 2.56/10μm 4.6/150μm -1.0% 通過
實施例24 2.56/25μm 4.6/125μm -0.7% 通過
實施例25 2.56/50μm 4.6/100μm -1.2% 通過
比較例12 未設置 5.0/150μm 超出標準 未測量
實施例26 2.56/10μm 5.0/150μm -6.0% 通過
實施例27 2.56/25μm 5.0/125μm -4.5% 通過
實施例28 2.56/50μm 5.0/100μm -5.3% 通過
實施例29 2.5/1000μm 5.0/50μm -6.1% 通過
實施例30 2.5/800μm 5.0/200μm -5.8% 通過
實施例31 2.5/500μm 5.0/500μm -5.3% 通過
實施例32 2.5/200μm 5.0/800μm -3.5% 通過
實施例33 2.5/50μm 5.0/1000μm -1.7% 通過
由表二的各比較例可知,當單獨使用第二透明膠層140作為觸控模組的膠層時,由於第二透明膠層140具有高的介電常數值,因此具有高的吸水性,也因此無法有效地阻擋來自環境中的水氣進入至觸控感應層120中,使得觸控模組無法通過電阻變化率的測試,亦即觸控模組的電阻變化率過大,超出標準範圍(標準範圍為-15%≦電阻變化率≦10%)。由表二的各實施例可知,當同時使用第一透明膠層130及第二透明膠層140作為觸控模組100的膠層時,觸控模組100的電阻變化率皆落在標準範圍。換句話說,本揭露的觸控模組100在HS6590測試條件下經歷504小時的測試後,電阻變化率皆在大於等於-15%且小於等於10%的範圍,可通過電阻變化率的測試。另外,各實施例的觸控模組100在HS6590測試條件下經歷504小時的測試後,皆具有小於等於0.3%的霧度變化量及大於等於-0.3%(例如-0.2%)的光穿透率變化量。換句話說,本揭露的觸控模組100在高溫高濕環境下仍可良好地維持其清晰度以及透明度。此外,各實施例的觸控模組100在HS6590測試條件下經歷504小時的測試後,其在L*a*b*色彩空間中的b*值變化量皆小於等於0.3。換句話說,本揭露的觸控模組100在高溫高濕環境下仍可良好地維持其所呈現的色彩,使得顏色不會過度偏黃。基於上述,本揭露觸控模組100可通過光學性質的測試。
請參閱第2圖,其是根據本揭露內容另一些實施方式的觸控模組200的側視示意圖。應瞭解到,第2圖的觸控模組200與第1圖的觸控模組100具有大致上相同的元件配置與連接關係、材料及功效,故於此不再贅述,下文中將僅針對不同處進行詳細說明。第2圖的觸控模組200與第1圖的觸控模組100的至少一差異在於:觸控模組200的周邊線路層250是設置於觸控感應層220與第一透明膠層230之間。由於周邊線路層250疊置於觸控感應層220上,因此周邊線路層250與觸控感應層220構成一段差區域S。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一透明膠層230由基板210的可視區VA延伸至周邊區PA,以覆蓋觸控感應層220、周邊線路層250以及所述段差區域S。當第一透明膠層230覆蓋所述段差區域S時,段差區域S附近並不會形成氣泡(bubble)、紋路(waviness)或皺褶(wrinkle)。換句話說,第一透明膠層230可與周邊線路層250及觸控感應層220緊密地貼合(亦即第一透明膠層230與周邊線路層250及觸控感應層220之間不存在任何氣泡或縫隙),具有良好的貼合性能,以提升產品的良率以符合產品規格需求。另一方面,透過第二透明膠層240的設置,第一透明膠層230於段差區域S所形成的段差可被第二透明膠層240填補,亦即第二透明膠層240可具有抗段差的功能,以利於整體疊構的便利性。
請參閱第3圖,其是根據本揭露內容另一些實施方式的觸控模組300的側視示意圖。應瞭解到,第3圖的觸控模組300與第1圖的觸控模組100具有大致上相同的元件配置與連接關係、材料及功效,故於此不再贅述,下文中將僅針對不同處進行詳細說明。第3圖的觸控模組300與第1圖的觸控模組100的至少一差異在於:第3圖的觸控模組300還可包括設置於第一透明膠層330與第二透明膠層340之間的透明塑膠層370。透明塑膠層370可由基板310的可視區VA延伸至周邊區PA,以整面地覆蓋第二透明膠層340。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透明塑膠層370的材料可包括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環烯烴聚合物、聚碳酸酯、無色聚醯亞胺、軟性玻璃或其組合。
請參閱第4圖,其是根據本揭露內容另一些實施方式的觸控模組400的側視示意圖。應瞭解到,第4圖的觸控模組400與第1圖的觸控模組100具有大致上相同的元件配置與連接關係、材料及功效,故於此不再贅述,下文中將僅針對不同處進行詳細說明。第4圖的觸控模組400與第1圖的觸控模組100的至少一差異在於:第4圖的觸控模組400具有多層第一透明膠層430及多層第二透明膠層440。舉例而言,觸控模組400可具有三層第一透明膠層430及兩層第二透明膠層440,且三層第一透明膠層430及兩層第二透明膠層440可交替地配置(如第4圖所示)。然而,第一透明膠層430及第二透明膠層440各自的層數以及配置方式並不用以限制本揭露,實務上可依需求進行配置。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當觸控模組400具有多層第二透明膠層440時,每一層第二透明膠層440可具有不同的功能,例如部分的第二透明膠層440可具有前述抗段差的功能,部分的第二透明膠層440在高溫高壓下可具有高黏性及高模量,因此可抑制氣泡的產生,而部分的第二透明膠層440具有高彈性及低玻璃轉化溫度,在高溫下模量及黏性變化小且形變恢復速度快,因此可具有良好的可撓性。換句話說,第二透明膠層440的設置不僅可提升觸控模組400整體的觸控靈敏度,還可具有抗段差、抑制氣泡以及提升可撓性的功能。
根據本揭露上述實施方式,由於本揭露的觸控模組具有至少兩層光學透明膠層,且透過調整兩層光學透明膠層各自的特性(例如,介電常數或厚度等),可降低水氣由環境入侵的機率,並使得觸控模組保有高電容特性。如此一來,可避免金屬奈米線發生電致遷移或減緩金屬奈米線發生電致遷移的時間,進而達到改善產品信賴性測試的規格要求,並確保觸控模組具有高的觸控靈敏度。
雖然本揭露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揭露,任何熟悉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揭露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揭露的保護範圍當視所附的權利要求書所界定的範圍為准。
100,200,300,400:觸控模組 110,210,310,410:基板 120,220,320,420:觸控感應層 130,230,330,430:第一透明膠層 140,240,340,440:第二透明膠層 150,250,350,450:周邊線路層 160,260,360,460:蓋板 370:透明塑料層 VA:可視區 PA:周邊區 S:段差區域 H1,H2:厚度
為讓本揭露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優點與實施例能更明顯易懂,所附圖式之說明如下: 第1圖繪示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方式之觸控模組的側視示意圖; 第2圖繪示根據本揭露另一些實施方式之觸控模組的側視示意圖; 第3圖繪示根據本揭露另一些實施方式之觸控模組的側視示意圖;以及 第4圖繪示根據本揭露另一些實施方式之觸控模組的側視示意圖。
100:觸控模組
110:基板
120:觸控感應層
130:第一透明膠層
140:第二透明膠層
150:周邊線路層
160:蓋板
VA:可視區
PA:周邊區
H1,H2:厚度

Claims (9)

  1. 一種觸控模組,包括:一基板,具有一可視區及圍繞該可視區的一周邊區;一觸控感應層,設置於該基板上且位於該可視區;至少一第一透明膠層,設置於該觸控感應層上,其中該第一透明膠層的介電常數值介於1.5至3.0之間;以及至少一第二透明膠層,設置於該第一透明膠層上,其中該第二透明膠層的介電常數值介於3.0至8.0之間,且該第一透明膠層的厚度對該第二透明膠層的厚度的比值介於0.05至20之間。
  2. 請求項1所述的觸控模組,其中該觸控感應層包括一基質以及分佈於該基質中的多個金屬奈米結構,且該第一透明膠層接觸該觸控感應層。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觸控模組,其中該第一透明膠層的厚度介於10μm至1000μm之間。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觸控模組,其中該觸控模組在HS6590測試條件下經歷504小時的測試後,具有小於等於0.3%的霧度變化量以及大於等於-0.3%的光穿透率變化量。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觸控模組,其中該觸控 模組在HS6590測試條件下經歷504小時的測試後,在L*a*b*色彩空間中的b*值變化量小於等於0.3。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觸控模組,其中該觸控模組在HS6590測試條件下經歷504小時的測試後,電阻變化率大於等於-15%且小於等於10%。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觸控模組,更包括:一蓋板,設置於該第二透明膠層上,其中該蓋板的材料包括鹼性玻璃。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觸控模組,其中該鹼性玻璃包括鈉玻璃、鉀玻璃、鈣玻璃或其組合。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觸控模組,更包括:一周邊線路層,設置於該觸控感應層與該第一透明膠層之間並位於該周邊區,其中該周邊線路層與該觸控感應層構成一段差區域,且該第一透明膠層覆蓋該段差區域。
TW110101438A 2021-01-14 2021-01-14 觸控模組 TWI7655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01438A TWI765531B (zh) 2021-01-14 2021-01-14 觸控模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01438A TWI765531B (zh) 2021-01-14 2021-01-14 觸控模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65531B true TWI765531B (zh) 2022-05-21
TW202227949A TW202227949A (zh) 2022-07-16

Family

ID=825942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01438A TWI765531B (zh) 2021-01-14 2021-01-14 觸控模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65531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528087A (zh) * 2013-11-20 2015-07-16 Dongwoo Fine Chem Co Ltd 混合觸控感測電極及觸控螢幕面板
TW201612268A (en) * 2014-09-16 2016-04-01 Lg Hausys Ltd Adhesive composition for touch screen panel, adhesive film and touch screen panel
TW201907281A (zh) * 2017-07-07 2019-02-16 大陸商業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電容式觸控面板
TWM590723U (zh) * 2019-09-20 2020-02-11 瑞材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高可塑性光學膠貼合層的觸控螢幕
CN111399699A (zh) * 2020-05-07 2020-07-10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和触控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528087A (zh) * 2013-11-20 2015-07-16 Dongwoo Fine Chem Co Ltd 混合觸控感測電極及觸控螢幕面板
TWI636386B (zh) * 2013-11-20 2018-09-21 東友精細化工有限公司 混合觸控感測電極及觸控螢幕面板
TW201612268A (en) * 2014-09-16 2016-04-01 Lg Hausys Ltd Adhesive composition for touch screen panel, adhesive film and touch screen panel
TW201907281A (zh) * 2017-07-07 2019-02-16 大陸商業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電容式觸控面板
TWM590723U (zh) * 2019-09-20 2020-02-11 瑞材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高可塑性光學膠貼合層的觸控螢幕
CN111399699A (zh) * 2020-05-07 2020-07-10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和触控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27949A (zh) 2022-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73357B1 (en) Composite polarizing plate-integrated touch sensing electrode and touch screen panel having same
US20100006347A1 (en) Cover lens with touch sensing function
TW200912720A (en) Interactive display system
TWI581015B (zh) 偏光板整合觸感電極
US20170168337A1 (en) Display Device with Capacitive Coupling Type Touch Panel Input Device
TWI636386B (zh) 混合觸控感測電極及觸控螢幕面板
CN105242801A (zh) 一种触摸传感器及显示装置
KR20130028284A (ko) 일체형 터치 편광판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CN106873827B (zh) 触控偏光单元、可挠性触控显示设备以及可挠性触控显示设备的制造方法
KR101555080B1 (ko) 편광판 일체형 터치 센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9992166A (zh) 电子设备、触控显示模组及其触控模组
TWI553519B (zh) 觸控感測電極及含此之觸控螢幕面板
TWI765531B (zh) 觸控模組
CN207799660U (zh) 电子设备、触控显示模组及其触控模组
US11262879B1 (en) Touch module
CN204203914U (zh) 一种触摸传感器及显示装置
TWI794106B (zh) 觸控模組及觸控顯示模組
US20090051672A1 (en) Electro-wetting display device with touch mode
CN114690925A (zh) 触控模块
KR101485774B1 (ko) 정전용량 방식 터치패널,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것이 구비된 액정표시장치
US10664111B2 (en) Structure of transparent capacitive touch sensor
TW202018479A (zh) 觸控偏光結構及其應用之觸控顯示裝置
US11640210B2 (en) Touch panel and touch device
TWI795005B (zh) 觸控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US11543902B2 (en) Touch panel and touch de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