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63586B - 防護帽 - Google Patents

防護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63586B
TWI763586B TW110133536A TW110133536A TWI763586B TW I763586 B TWI763586 B TW I763586B TW 110133536 A TW110133536 A TW 110133536A TW 110133536 A TW110133536 A TW 110133536A TW I763586 B TWI763586 B TW I76358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ead
protective cap
user
cover
cap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335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10764A (zh
Inventor
蔡鴻祥
Original Assignee
蔡鴻祥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蔡鴻祥 filed Critical 蔡鴻祥
Priority to TW1101335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63586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35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3586B/zh
Publication of TW2023107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10764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lmets And Other Head Coverings (AREA)

Abstract

一防護帽適於被配戴於一使用者的頭部且包含一帽體。該帽體包含一頭罩部和連接該頭罩部的一面罩部,該頭罩部用以覆蓋該頭部,該面罩部用以遮蓋該使用者的臉部,該面罩部遠離該頭罩部的一邊緣用以抵靠於該臉部的鼻部和臉頰。藉此,可提升使用者配帶口罩的防護效果。

Description

防護帽
本發明涉及一種防護帽,特別是指一種可提供較佳防塵效能的防護帽。
一般專業的清潔人員在執行清潔工作時,由於工作環境時常會有許多粉塵飄揚在空氣中,因此為了避免吸入粉塵及粉塵落入眼睛,這些清潔人員通常會配戴口罩和護目鏡。然而,一般市售之口罩的四周邊緣大多無法與使用者的臉部完全緊密結合,因而導致清潔人員即使配戴了口罩,或多或少仍是會吸入經由口罩邊緣與皮膚之間的縫隙滲入口罩與臉部間的空間的粉塵。長期下來,將導致對肺部的傷害。
再者,即便將口罩的上周緣夾在護目鏡和臉部之間,護目鏡也很難完全將口罩緊密壓合於臉部,而且清潔人員呼出的氣體還可能會讓護目鏡蒙上一層霧氣,反而讓清潔人員的視線不清,導致容易在工作中受傷。
為此,本發明的其中一目的是提供一種防護帽,可讓使用者所配戴的市售口罩提升防塵效能。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防護帽,其結合護目鏡的功能。
本發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種防護帽,可防止使用者的頭部受到傷害。
本發明根據一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防護帽,適於被配戴於一使用者的頭部,且包含一帽體,該帽體包含一頭罩部和連接該頭罩部的一面罩部,該頭罩部用以覆蓋該頭部,該面罩部用以遮蓋該使用者的臉部,該面罩部遠離該頭罩部的一邊緣用以抵靠於該臉部的鼻部和臉頰。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帽體為一體成型。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邊緣設置有一襯墊。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邊緣包含一鼻部段和分別位於該鼻部段相對兩側的二面頰段,該鼻部段用以抵靠該鼻部,該二面頰段用以抵靠該面頰,該鼻部段由該邊緣凹入。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面罩部可透光。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防護帽更包含一內襯組件,該內襯組件設置於該頭罩部朝向該使用者的頭頂的一表面,用以提供緩衝給該頭部。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防護帽更包含:一調節帶,用以承靠該使用者的後腦勺,該調節帶的相對二端分別連接該內襯組件上的相對二位置;以及一調節器,設置於該調節帶,用以調節該調節帶的長度,以調節該內襯組件圍繞該頭部的服貼程度。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防護帽更包含一帽帶,該帽帶用以托住該使用者的下巴。該帽帶的相對二端分別設置於該內襯組件上的相對二位置,或者分別設置於該頭罩部上相對應的二位置。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防護帽更包含:一遮頸罩,用以圍繞地遮蔽該使用者的頸部的至少一部分;以及二接合結構,用以相互連接,其中一該接合結構設置於該遮頸罩,另一該接合結構設置於該頭罩部,該遮頸罩透過該二接合結構的相互連接而連接於該頭罩部。
在下面的詳細描述中,闡述了許多具體細節以便提供對本發明的透徹理解。 但是,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將理解,可以在沒有這些具體細節的情況下實踐本發明。 在其他情況下,沒有詳細描述眾所周知的方法,過程和/或元件,以免使本發明不清楚。
請參考圖1至圖4所示,本發明根據一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防護帽1適於被配戴於一使用者2的頭部,以防護使用者2的頭部受到傷害,甚至在使用者2配帶口罩3的情況下可更有效地防止飛塵落入口鼻。
防護帽1包含一帽體10和一內襯組件20。帽體10包含一頭罩部11和連接頭罩部11的一面罩部12。頭罩部11呈碗狀,用以覆蓋且包圍使用者2的頭部,以防止使用者2的頭部因意外撞擊或落下物而受傷。
面罩部12可透光,用以遮蓋使用者2的臉部。面罩部12遠離頭罩部11的一邊緣121用以抵靠於臉部的鼻部和臉頰。邊緣121包含一鼻部段122和分別位於鼻部段122相對兩側的二面頰段123。鼻部段122用以抵靠鼻部,且由邊緣121凹入。二面頰段123用以抵靠面頰。因此,當防護帽1配戴在使用者2的頭部,且使用者2同時也配戴口罩3時,如圖3和圖4所示,面罩部12的邊緣121會抵靠在口罩3上位於鼻部和面頰處的位置,因此可以防止飛塵或髒汙落在使用者2的眼睛上、眼鏡4上、面頰上以及口罩3與臉部之間的縫隙上,從而有效地避免飛塵或髒汙落入使用者2的口鼻。
為了減緩或消除使用者2的臉部被面罩部12抵靠時的不適感,在一實施例中,如圖6所示,面罩部12的邊緣121上要抵靠在臉部的位置(例如鼻部段122和二面頰段123)可設置有一襯墊124,且襯墊124為彈性材質,例如但不限於矽膠。
在本實施例中,帽體10的頭罩部11和面罩部12為一體成型,因此可有效地防止飛塵經由頭罩部11和面罩部12之間的縫隙落在使用者2的臉部或落在臉部與口罩之間的縫隙;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在可防止飛塵經由頭罩部11和面罩部12之間的縫隙落在使用者2的臉部的情況下,面罩部12也可改為樞接於頭罩部11或可滑動地連接頭罩部11或可拆卸地接合於頭罩部11,因此使用者2在配戴或卸除防護帽1之前,可先掀開、滑動或拆卸面罩部12,以更方便、快速地配戴或卸除防護帽1。
內襯組件20設置在頭罩部11朝向使用者2的頭頂的一表面111上,以加強頭罩部11的防護能力。內襯組件20用以提供緩衝給頭部。在本實施例中,如圖1至圖4所示,內襯組件20可例如包含一頂片21、一頭框22和多個連接帶23。頂片21設置在頭頂的位置。頭框22設置於頭罩部11的周緣112,且橫向地圍繞一圈,以圈住使用者2的頭部。連接帶23用以連接頂片21和頭框22,而位於頂片21和頭框22之間。頂片21、頭框22和連接帶23共同構成如同碗狀的結構,以包圍使用者2的頭部,讓使用者2可舒適地配戴防護帽1,並確保頭罩部11對頭部的防護能力。然而,本發明的內襯組件20並不限於此實施態樣。在其他實施例中,內襯組件20的頂片21、頭框22和連接帶23也可整合成一體成型的碗狀物,可具有鏤空結構或無鏤空結構。
由於不同的使用者2的頭形大小不盡相同,因此在本實施例或其他實施例中,內襯組件20可更包含一調節帶24和一調節器25,以確保防護帽1能符合不同使用者2的頭形。調節帶24用以承靠使用者2的後腦勺。調節帶24的相對二端分別連接內襯組件20的頭框22上靠近雙耳的相對二位置。調節器25設置於調節帶24,用以調節調節帶24的長度,以調節內襯組件20圍繞頭部的服貼程度。在本實施例中,調節帶24是搭配旋鈕式的調節器25,如現有之旋鈕式安全帽內襯;然而,本發明並不限於此實施態樣。在其他實施例中,調節器25可整合於調節帶24而形成插接式調節帶,如現有之插接式安全帽內襯。
為了讓被配戴在使用者2頭部的防護帽1不隨意晃動,在一實施例中,防護帽1可更包含一帽帶30。帽帶30用以托住使用者2的下巴,如圖3和圖4所示。帽帶30的相對二端分別設置於內襯組件20的頭框22上靠近雙耳的相對二位置,或者如圖1和圖3所示,分別設置於頭罩部11周緣112上靠近雙耳的相對應的二位置。由於不同的使用者2的頭部大小不同,因此帽帶30上可設置有一調節器,以調節帽帶30的長度。帽帶30設置於防護帽1的方式可參考現有工程安全帽和機車安全帽的帽帶設計。
此外,為了讓防護帽1的防護範圍更大,在一實施例中,如圖5所示,防護帽1可更包含一遮頸罩5和二接合結構61和62。接合結構61設置在遮頸罩5的一邊緣,接合結構62則設置在頭罩部11的一邊緣或周緣112。當接合結構61與接合結構62接合時,遮頸罩5可固定於帽體10,並且圍繞地遮蔽使用者2的頸部的至少一部分。藉此,可避免飛塵和髒汙落在使用者2的頸項上。在本實施例中,接合結構61和62可例如但不限於是魔鬼氈之可相配合的兩元件;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二接合結構61和62也可改成其他類型和構造或也可被整合,例如但不限於拉鍊或多組公母扣等。
上述圖1至圖6所示之各實施例的面罩部12雖較短,只覆蓋到鼻部和臉頰靠近眼睛周圍的區域,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如圖7所示,面罩部12的二面頰段123也可延伸至靠近下巴、下顎的區域,藉此增加面罩部12可覆蓋人臉的面積,以提升防護能力。
雖然本發明以前述之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這些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所為之更動、潤飾與各實施態樣的組合,均屬本發明之專利保護範圍。關於本發明所界定之保護範圍請參考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
1:防護帽 2:使用者 3:口罩 4:眼鏡 5:遮頸罩 10:帽體 11:頭罩部 111:表面 112:周緣 12:面罩部 121:邊緣 122:鼻部段 123:面頰段 124:襯墊 20:內襯組件 21:頂片 22:頭框 23:連接帶 24:調節帶 25:調節器 30:帽帶 61,62:接合結構
在結合以下附圖研究了詳細描述之後,將發現本發明的其他方面及其優點: 圖1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防護帽的示意圖; 圖2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防護帽的下視圖; 圖3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被配戴在頭部之防護帽的側視圖; 圖4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被配戴在頭部之防護帽的前視圖; 圖5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防護帽組裝遮頸罩的示意圖; 圖6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防護帽的示意圖;以及 圖7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被配戴在頭部之防護帽的前視圖。
1:防護帽
10:帽體
11:頭罩部
112:周緣
12:面罩部
121:邊緣
122:鼻部段
123:面頰段
20:內襯組件
21:頂片
22:頭框
23:連接帶
24:調節帶
25:調節器
30:帽帶

Claims (10)

  1. 一種防護帽,適於被配戴於一使用者的頭部,且包含一帽體,該帽體包含一頭罩部和連接該頭罩部的一面罩部,該頭罩部用以覆蓋該頭部,該面罩部用以遮蓋該使用者的臉部,該面罩部遠離該頭罩部的一邊緣用以抵靠於該臉部的鼻部和臉頰。
  2.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防護帽,其中該帽體為一體成型。
  3.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防護帽,其中該邊緣設置有一襯墊。
  4.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防護帽,其中該邊緣包含一鼻部段和分別位於該鼻部段相對兩側的二面頰段,該鼻部段用以抵靠該鼻部,該二面頰段用以抵靠該面頰,該鼻部段由該邊緣凹入。
  5.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防護帽,其中該面罩部可透光。
  6.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防護帽,更包含一內襯組件,該內襯組件設置於該頭罩部朝向該頭部的一表面,用以提供緩衝給該頭部。
  7. 根據請求項6所述的防護帽,更包含: 一調節帶,用以承靠該使用者的後腦勺,該調節帶的相對二端分別連接該內襯組件上的相對二位置;以及 一調節器,設置於該調節帶,用以調節該調節帶的長度,以調節該內襯組件圍繞該頭部的服貼程度。
  8. 根據請求項6所述的防護帽,更包含一帽帶,該帽帶用以托住該使用者的下巴,該帽帶的相對二端分別設置於該內襯組件上的相對二位置。
  9.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防護帽,更包含一帽帶,該帽帶用以托住該使用者的下巴,該帽帶的相對二端分別設置於該頭罩部上相對應的二位置。
  10.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防護帽,更包含: 一遮頸罩,用以圍繞地遮蔽該使用者的頸部的至少一部分;以及 二接合結構,用以相互連接,其中一該接合結構設置於該遮頸罩,另一該接合結構設置於該頭罩部,該遮頸罩透過該二接合結構的相互連接而連接於該頭罩部。
TW110133536A 2021-09-09 2021-09-09 防護帽 TWI7635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33536A TWI763586B (zh) 2021-09-09 2021-09-09 防護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33536A TWI763586B (zh) 2021-09-09 2021-09-09 防護帽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63586B true TWI763586B (zh) 2022-05-01
TW202310764A TW202310764A (zh) 2023-03-16

Family

ID=825940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33536A TWI763586B (zh) 2021-09-09 2021-09-09 防護帽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63586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126059A1 (en) * 2007-11-20 2009-05-21 Tack David W Head protection system
US20110277224A1 (en) * 2009-01-19 2011-11-17 Midori Anzen Co., Ltd. Shield member and protective cap
CN205512491U (zh) * 2016-04-26 2016-08-31 信熙卿 一种用于化工行业的安全防护面罩
TWM621557U (zh) * 2021-09-09 2021-12-21 蔡鴻祥 防護帽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126059A1 (en) * 2007-11-20 2009-05-21 Tack David W Head protection system
US20110277224A1 (en) * 2009-01-19 2011-11-17 Midori Anzen Co., Ltd. Shield member and protective cap
CN205512491U (zh) * 2016-04-26 2016-08-31 信熙卿 一种用于化工行业的安全防护面罩
TWM621557U (zh) * 2021-09-09 2021-12-21 蔡鴻祥 防護帽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10764A (zh) 2023-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200084312A (ko) 페이스 실드 마스크
KR101116947B1 (ko) 이중 쉴드가 구비된 안면보호구
TWM621557U (zh) 防護帽
KR101660000B1 (ko) 안전모가 구비된 용접마스크
TWI763586B (zh) 防護帽
US10595577B1 (en) Lewis helmet
TWM597059U (zh) 具可拆裝擋片的帽子
US20220071321A1 (en) Ventilating visor
CN213722879U (zh) 一种新型焊接防护面罩
CN211608327U (zh) 一种防飞沫护目安全帽
CN212325458U (zh) 一种全面罩
KR200392707Y1 (ko) 방진 마스크
KR102282550B1 (ko) 의료용 보호장비
KR20210000416U (ko) 페이스 실드 마스크
JP3207267U (ja) 透明シールド付き防塵装着具
TWI788190B (zh) 防護過濾面罩
JP6562270B2 (ja) 密着調節型多機能頭巾
CN215649388U (zh) 防护面罩
KR200496142Y1 (ko) 햇빛 차단용 마스크
KR200495592Y1 (ko) 안경 김서림 방지 마스크
JP3236420U (ja) 作業用マスク
JP3228501U (ja) フェイスシールドおよびマスク付きフェイスシールド
CN212650983U (zh) 一种护目镜
KR200308861Y1 (ko) 마스크를 갖는 안전모용 방한막이 건
TWM612493U (zh) 頭戴式面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