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61192B - 形成導線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形成導線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61192B
TWI761192B TW110115251A TW110115251A TWI761192B TW I761192 B TWI761192 B TW I761192B TW 110115251 A TW110115251 A TW 110115251A TW 110115251 A TW110115251 A TW 110115251A TW I761192 B TWI761192 B TW I76119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ielectric layer
wire
forming
wires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152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43039A (zh
Inventor
楊晉嘉
林大鈞
蔡馥郁
蔡濱祥
黃柏偉
謝宗殷
賴和裕
Original Assignee
聯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聯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聯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1152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61192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11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1192B/zh
Publication of TW2022430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43039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ire Processing (AREA)
  • Internal Circuitry I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形成導線的方法,包含提供一第一介電層,在該第一介電層中形成一溝槽,形成一導電層於該溝槽中以及覆蓋於該第一介電層上,平坦化該導電層,形成一導線於該溝槽中,形成一第二介電層,覆蓋該導線以及該第一介電層,對該導線進行一加熱步驟,以及減薄該第二介電層,以降低該第二介電層的一厚度。

Description

形成導線的方法
本發明係有關於半導體製程領域,尤其是關於一種導線的製作方法。
在半導體製程中,為了節省晶片使用面積,經常以堆疊的方式,在垂直方向上形成多層堆疊的電子元件結構,如此一來可以有效降低總面積,有利於晶片的微小化。
另外,也可以分別在不同的晶片上各自形成所需的電子元件後,再將不同的晶片鍵合在一起,同樣達到堆疊的效果。因此,晶片之間的鍵合品質的好壞,將會影響最終半導體元件的良率。提高晶片之間的鍵合品質,也是本領域的發展目標之一。
本發明提供一種形成導線的方法,包含提供一第一介電層,在該第一介電層中形成一溝槽,形成一導電層於該溝槽中以及覆蓋於該第一介電層上,平坦化該導電層,形成一導線於該溝槽中,形成一第二介電層,覆蓋該導線以及該第一介電層,對該導線進行一加熱步驟,以及減薄該第二介電層,以降低該第二介電層的一厚度。
本發明的特徵在於,申請人發現需要形成第二介電層覆蓋在導線 上,然後才進行HPA加熱步驟,如此可以避免導線中的孔洞在加熱步驟中擴大的可能性。但是申請人又發現當使用較薄的第二介電層覆蓋在導線上,然後進行加熱步驟時,會容易讓導線膨脹甚至穿破第二介電層。因此,本發明先以較厚的第二介電層覆蓋於導線上,避免加熱步驟時金屬導線膨脹穿破第二介電層,接著當加熱步驟完成後,才將第二介電層減薄以符合實際需求。藉由本發明所提供的方法,可以製作出品質更高的半導體導線結構。
10:第一介電層
12:溝槽
14:導電層
16:導線
18:第二介電層
20:第三介電層
22:第四介電層
30:通孔結構
110:第一介電層
116:導線
118:第二介電層
120:第三介電層
122:第四介電層
P1:加熱步驟
P2:減薄步驟
第1圖到第7圖繪示本發明形成一含導線的半導體結構,以及將此結構與另一結構鍵合的製作流程剖面示意圖。
為使熟習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之一般技藝者能更進一步了解本發明,下文特列舉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詳細說明本發明的構成內容及所欲達成之功效。
為了方便說明,本發明之各圖式僅為示意以更容易了解本發明,其詳細的比例可依照設計的需求進行調整。在文中所描述對於圖形中相對元件之上下關係,在本領域之人皆應能理解其係指物件之相對位置而言,因此皆可以翻轉而呈現相同之構件,此皆應同屬本說明書所揭露之範圍,在此容先敘明。
請參考第1圖至第7圖,第1圖到第7圖繪示本發明形成一含導線的半導體結構,以及將此結構與另一結構鍵合的製作流程剖面示意圖。首先如第1圖 所示,提供一第一介電層10,且在第一介電層10中形成一溝槽12。其中第一介電層10材質例如是氧化矽,其可能是位於一基底(圖未示)上多層堆疊的介電層中,形成有導線層的最頂部一層。換句話說,後續將會在第一介電層10中形成導線,且該導線可能會與另外一基底(圖未示)上的另一導線層以形成矽導通孔(Through Silicon Via,TSV)的方式電性連接。而溝槽12則是導線預定的形成位置,溝槽12可以藉由蝕刻等方式形成,本發明並不限定其製作方法。此外,可理解的是,在第一介電層10的下方可能還包含有其他介電層或是導線,在此為了圖式簡潔並未繪出。接著,形成一導電層14覆蓋在第一介電層10上,且填滿溝槽12,導電層14例如是銅或是其他導電性良好的金屬。導電層14可作為後續的導線使用。
後續,如第2圖所示,以一平坦化步驟(例如化學機械研磨)移除多餘的導電層14,留下於溝槽內的導電層14被定義為導線16。
如第3圖所示,形成一第二介電層18覆蓋於導線16以及第一介電層10上。第二介電層18材質例如為氮碳化矽(SiCN),厚度在400埃以上。第二介電層18例如以化學氣相沉積(CVD)等方式形成,但不限於此。本實施例中的第二介電層18可以作為保護導線16的功能,防止在後續的加熱步驟中,在導線16內部因加熱而產生孔洞(void)。
如第4圖所示,進行一加熱步驟,例如為一高壓加熱步驟(high pressure anneal,HPA)步驟P1,該HPA步驟P1在一通入氫氣的環境中進行。值得注意的是,進行此HPA步驟P1的用意在於前段的製程中,可能會有一些電荷殘留在導線16內或是其他元件中,進行HPA步驟P1時,可以藉由高溫將氫離子導入例如導線等元件中,並將原先殘留的電荷移出,以降低電荷對於半導體元件的影響。
如第5圖所示,進行一減薄步驟P2以減薄第二介電層18,例如以一化學機械研磨(CMP)或是回蝕刻等方式,移除一部分的第二介電層18,並留下一部分的第二介電層18覆蓋於導線16與第一介電層10上。在本實施例中,原先第二介電層18的厚度大於400埃,而減薄後的第二介電層18的厚度約在360埃以下。換句話說,減薄第二介電層18大約10%以上的厚度。值得注意的是,在一般CVD製程中,一變異標準差厚度大約在正負10埃左右,因此減薄40埃以上的厚度,已經超過數個變異標準差厚度,也就是對於整個第二介電層18的厚度有明顯改變。
申請人發現,若不形成上述第二介電層18而直接對導線16進行HPA步驟P1,可能會導致導線16內部沉積時的孔洞(void)擴大,並且影響導線16的性能。而覆蓋第二介電層18後再進行HPA步驟P1,就能有效降低上述導線中產生孔洞的情況。
然而,申請人又發現另一問題,那就是當第二介電層18的厚度較薄時(低於360埃),進行HPA步驟P1時,由於金屬導線16受熱膨脹,因此可能會產生突起(hillock),甚至可能會穿破第二介電層18,讓導線16曝露在空氣中或是後續形成的其他介電層中。因此,本實施例中一開始沉積第二介電層18的厚度需控制在大於400埃以上,以更厚的第二介電層18覆蓋住導線16,避免上述加熱突起穿破第二介電層18的情況發生。且在後續步驟中,額外進行減薄步驟P2來將第二介電層18降低厚度,以符合實際使用需求。
後續如第6圖所示,形成第三介電層20以及第四介電層22於第二介電層18上。其中第三介電層20與第四介電層22可當作與另一基底鍵合的平坦層使 用。本實施例中,第三介電層20例如為四乙氧基矽烷(TEOS)、第四介電層22例如為碳氮化矽(SiCN),但不限於此。
最後如第7圖所示,將上述結構與另一基底進行鍵合。舉例來說,以類似的方式在另外一基底(圖未示)形成第一介電層110、導線116、第二介電層118、第三介電層120與第四介電層122,然後將第6圖所示的結構與另一基底鍵合。最後再形成通孔結構30貫穿上述第二介電層18、第三介電層20與第四介電層22,並且電性連接導線16與導線116,完成兩片基底的鍵合。本實施例中,通孔結構30例如為矽導通孔(TSV),TSV的材質例如為銅等導電性良好的金屬,但不限於此。
綜合以上各段落與圖式,本發明提供一種形成導線的方法,包含提供一第一介電層10,在第一介電層10中形成一溝槽12;形成一導電層14於溝槽12中以及覆蓋於第一介電層10上,平坦化導電層14,形成一導線16於溝槽12中,形成一第二介電層18,覆蓋導線16以及第一介電層10,對導線16進行一加熱步驟(HPA步驟P1),以及減薄第二介電層18,以降低第二介電層18的一厚度。
在一些實施例中,其中加熱步驟包含在一氫氣環境中進行加熱。
在一些實施例中,其中第二介電層18被減薄之前的厚度大於400埃。
在一些實施例中,其中第二介電層18被減薄之後的厚度小於360埃。
在一些實施例中,其中導電層14包含有銅。
在一些實施例中,其中第二介電層18的材質包含碳氮化矽(SiCN)。
在一些實施例中,其中更包含在第二介電層18被減薄後,形成一第三介電層20以及一第四介電層22於第二介電層18上,以及將第四介電層22接觸另一介電層122,以鍵合第四介電層22與另一介電層122。
在一些實施例中,其中第三介電層20包含有四乙氧基矽烷(TEOS)。
在一些實施例中,其中第四介電層22包含有碳氮化矽(SiCN)。
在一些實施例中,其中更包含形成一通孔結構30,貫穿第二介電層18、第三介電層20以及第四介電層22,並與導線16電性連接。
本發明的特徵在於,申請人發現需要形成第二介電層覆蓋在導線上,然後才進行HPA加熱步驟,如此可以避免導線中的孔洞在加熱步驟中擴大的可能性。但是申請人又發現當使用較薄的第二介電層覆蓋在導線上,然後進行加熱步驟時,會容易讓導線膨脹甚至穿破第二介電層。因此,本發明先以較厚的第二介電層覆蓋於導線上,避免加熱步驟時金屬導線膨脹穿破第二介電層,接著當加熱步驟完成後,才將第二介電層減薄以符合實際需求。藉由本發明所提供的方法,可以製作出品質更高的半導體導線結構。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10:第一介電層
16:導線
18:第二介電層
20:第三介電層
22:第四介電層
30:通孔結構
110:第一介電層
116:導線
118:第二介電層
120:第三介電層
122:第四介電層

Claims (10)

  1. 一種形成導線的方法,包含:提供一第一介電層;在該第一介電層中形成一溝槽;形成一導電層於該溝槽中以及覆蓋於該第一介電層上;平坦化該導電層,形成一導線於該溝槽中;形成一第二介電層,覆蓋該導線以及該第一介電層;對該導線進行一加熱步驟;以及在該加熱步驟進行後,減薄該第二介電層,以降低該第二介電層的一厚度。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加熱步驟包含在一氫氣環境中進行加熱。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第二介電層被減薄之前的厚度大於400埃。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第二介電層被減薄之後的厚度小於360埃。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導電層包含有銅。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第二介電層的材質包含碳氮化矽(SiCN)。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更包含:在該第二介電層被減薄後,形成一第三介電層以及一第四介電層於該第二介電層上;以及將該第四介電層接觸另一介電層,以鍵合該第四介電層與該另一介電層。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第三介電層包含有四乙氧基矽烷(TEOS)。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第四介電層包含有碳氮化矽(SiCN)。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更包含形成一通孔結構,貫穿該第二介電層、該第三介電層以及該第四介電層,並與該導線電性連接。
TW110115251A 2021-04-28 2021-04-28 形成導線的方法 TWI7611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15251A TWI761192B (zh) 2021-04-28 2021-04-28 形成導線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15251A TWI761192B (zh) 2021-04-28 2021-04-28 形成導線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61192B true TWI761192B (zh) 2022-04-11
TW202243039A TW202243039A (zh) 2022-11-01

Family

ID=821991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15251A TWI761192B (zh) 2021-04-28 2021-04-28 形成導線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61192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45866B2 (en) * 1999-11-12 2003-11-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of fabricating a semiconductor device using trench isolation method including hydrogen annealing step
TW569394B (en) * 2002-10-16 2004-01-01 Macronix Int Co Ltd Process for forming multi-layer low-k dual damascene interconnect
TW202113931A (zh) * 2019-09-17 2021-04-01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半導體裝置的形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45866B2 (en) * 1999-11-12 2003-11-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of fabricating a semiconductor device using trench isolation method including hydrogen annealing step
TW569394B (en) * 2002-10-16 2004-01-01 Macronix Int Co Ltd Process for forming multi-layer low-k dual damascene interconnect
TW202113931A (zh) * 2019-09-17 2021-04-01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半導體裝置的形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43039A (zh) 2022-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72357B2 (en) Protection for bonding pads and methods of formation
JP5497756B2 (ja) 半導体素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半導体素子
JP3354424B2 (ja)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US8541305B2 (en) 3D integrated circui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8421238B2 (en) Stacked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through via
US20170301646A1 (en) Method of bonding semiconductor substrates
US20130119543A1 (en) Through silicon via for stacked wafer connections
EP2135274A1 (en) A first inter-layer dielectric stack for non-volatile memory
CN113394185A (zh)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作方法、芯片
JP2011009636A (ja) ビアホールの形成方法
CN107305840A (zh) 一种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和电子装置
TW201351587A (zh) 穿矽通孔及其製作方法
US9893144B1 (en) Methods for fabricating metal-insulator-metal capacitors
TWI761192B (zh) 形成導線的方法
US7687392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metal wiring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JP4609985B2 (ja) 半導体チップ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半導体装置
US11776924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JP2008147300A (ja)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1211348B2 (en) First wafer,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and wafer stack
CN112366195B (zh) 键合方法及键合结构
CN113964080A (zh) 一种半导体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US6982224B2 (en) Method for forming metal wires in semiconductor device
US11935854B2 (en) Method for forming bonded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utilizing concave/convex profile design for bonding pads
US11488840B2 (en) Wafer-to-wafer inter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7141503B2 (en)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a soft error and defect resistant pre-metal dielectric 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