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61059B - 變焦鏡頭模組 - Google Patents

變焦鏡頭模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61059B
TWI761059B TW110103977A TW110103977A TWI761059B TW I761059 B TWI761059 B TW I761059B TW 110103977 A TW110103977 A TW 110103977A TW 110103977 A TW110103977 A TW 110103977A TW I761059 B TWI761059 B TW I76105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zoom
group
module
zoom len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039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21040A (zh
Inventor
劉權輝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廣州立景創新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廣州立景創新科技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廣州立景創新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1039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61059B/zh
Publication of TW2021210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210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10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1059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es (AREA)

Abstract

一種變焦鏡頭模組包括從物端至像端依序排列的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第六透鏡、第七透鏡以及第八透鏡。變焦鏡頭模組中具有屈光度的透鏡的數量共八片。第一透鏡以及第二透鏡組成第一透鏡群。第三透鏡以及第四透鏡組成第二透鏡群。第五透鏡以及第六透鏡組成第三透鏡群。第七透鏡以及第八透鏡組成第四透鏡群。第一透鏡群以及第四透鏡群在變焦時保持固定不動,且第二透鏡群以及第三透鏡群在變焦時移動。

Description

變焦鏡頭模組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鏡頭模組,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變焦鏡頭模組。
目前行動裝置(如手機、平板等)的鏡頭模組在長焦變倍時需使用多個鏡頭模組來互相搭配,且變倍的相片有解析度下降的問題。
本發明提供一種變焦鏡頭模組,其可提供連續光學變焦的功能。
本發明的一種變焦鏡頭模組包括從物端至像端依序排列的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第六透鏡、第七透鏡以及第八透鏡。變焦鏡頭模組中具有屈光度的透鏡的數量共八片。第一透鏡以及第二透鏡組成第一透鏡群。第三透鏡以及第四透鏡組成第二透鏡群。第五透鏡以及第六透鏡組成第三透鏡群。第七透鏡以及第八透鏡組成第四透鏡群。第一透鏡群以及第四透鏡群在變焦時保持固定不動,且第二透鏡群以及第三透鏡群在變焦時移動。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第一透鏡群、第二透鏡群、第三透鏡群以及第四透鏡群的屈光度依序為正、負、正以及正。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第二透鏡群從廣角端切換至望遠端時,由物端向像端移動。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第三透鏡群從廣角端切換至望遠端時,由像端向物端移動。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第六透鏡、第七透鏡以及第八透鏡的屈光度依序為正、負、負、正、正、負、正以及負。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第一透鏡至第八透鏡包括七片非球面透鏡以及一片球面透鏡。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第一透鏡至第八透鏡全為非球面透鏡。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變焦鏡頭模組更包括光圈。光圈位於第四透鏡以及第五透鏡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變焦鏡頭模組更包括感測器。感測器設置在像端,其中變焦鏡頭模組滿足以下條件:5<T/L<10,其中T為鏡頭總長,且L為感測器的對角線長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變焦鏡頭模組更包括感測器。感測器設置在像端,其中變焦鏡頭模組滿足以下條件:0.3<(D11*fw)/(L*ft)<0.9,其中D11為第一透鏡的直徑,fw為變焦鏡頭模組在廣角端的等效焦距,L為感測器的對角線長度,且ft為變焦鏡頭模組在望遠端的等效焦距。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本文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前」、「後」、「左」、「右」等,僅是參考附圖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來說明,而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
在附圖中,各圖式繪示的是特定實施例中所使用的方法、結構或材料的通常性特徵。然而,這些圖式不應被解釋為界定或限制由這些實施例所涵蓋的範圍或性質。舉例來說,為了清楚起見,各膜層、區域或結構的相對尺寸、厚度及位置可能縮小或放大。
本說明書或申請專利範圍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用語僅用以命名不同元件或區別不同實施例或範圍,而並非用來限制元件數量上的上限或下限,也並非用以限定元件的製造順序或設置順序。此外,一元件/膜層設置在另一元件/膜層上(或上方)可涵蓋所述元件/膜層直接設置在所述另一元件/膜層上(或上方),且兩個元件/膜層直接接觸的情況;以及所述元件/膜層間接設置在所述另一元件/膜層上(或上方),且兩個元件/膜層之間存在一或多個元件/膜層的情況。
圖1至圖3分別是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變焦鏡頭模組在廣角端、中間位置以及望遠端的示意圖。請參照圖1至圖3,變焦鏡頭模組1可應用於電子裝置(如手機或平板,但不以此為限)中,以擷取目標物S的影像或影片。
變焦鏡頭模組1具有物端X1以及像端X2。物端X1以及像端X2為變焦鏡頭模組1的相對兩端。在擷取目標物S的影像或影片時,物端X1為變焦鏡頭模組1面向目標物S的一端,而像端X2則為感測器10的所在端。
變焦鏡頭模組1可包括從物端X1至像端X2依序排列的第一透鏡L1、第二透鏡L2、第三透鏡L3、第四透鏡L4、第五透鏡L5、第六透鏡L6、第七透鏡L7以及第八透鏡L8。變焦鏡頭模組1中具有屈光度的透鏡只有上述八片透鏡,即,變焦鏡頭模組1中具有屈光度的透鏡的數量共八片。
第一透鏡L1至第八透鏡L8的材質可為玻璃或塑膠,但不以此為限。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透鏡L1至第八透鏡L8可全為非球面透鏡,但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透鏡L1至第八透鏡L8可包括七片非球面透鏡以及一片球面透鏡。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透鏡L1的屈光度為正,且第一透鏡L1為雙凸透鏡,其中第一透鏡L1的物側面S11以及像側面S12皆為非球面,但不以此為限。第二透鏡L2的屈光度為負,且第二透鏡L2為凸面(像側面S22)朝向像端X2的凸凹透鏡,其中第二透鏡L2的物側面S21以及像側面S22皆為非球面,但不以此為限。第三透鏡L3的屈光度為負,且第三透鏡L3為雙凹透鏡,其中第三透鏡L3的物側面S31以及像側面S32皆為非球面,但不以此為限。第四透鏡L4的屈光度為正,且第四透鏡L4為雙凸透鏡,其中第四透鏡L4的物側面S41以及像側面S42皆為非球面,但不以此為限。第五透鏡L5的屈光度為正,且第五透鏡L5為雙凸透鏡,其中第五透鏡L5的物側面S51以及像側面S52皆為非球面,但不以此為限。第六透鏡L6的屈光度為負,且第六透鏡L6為雙凹透鏡,其中第六透鏡L6的物側面S61以及像側面S62皆為非球面,但不以此為限。第七透鏡L7的屈光度為正,且第七透鏡L7為雙凸透鏡,其中第七透鏡L7的物側面S71以及像側面S72皆為非球面,但不以此為限。第八透鏡L8的屈光度為負,且第八透鏡L8為凸面(像側面S82)朝向像端X2的凸凹透鏡,其中第八透鏡L8的物側面S81以及像側面S82皆為非球面,但不以此為限。
第一透鏡L1以及第二透鏡L2組成第一透鏡群G1。第一透鏡群G1的屈光度例如為正,以利收光及/或消除基礎像差。第三透鏡L3以及第四透鏡L4組成第二透鏡群G2。第二透鏡群G2的屈光度例如為負,以利光學變倍。第五透鏡L5以及第六透鏡L6組成第三透鏡群G3。第三透鏡群G3的屈光度例如為正,以補償光學變倍時像點的移動,使像點的位置固定,而不隨光學變倍而改變。第七透鏡L7以及第八透鏡L8組成第四透鏡群G4。第四透鏡群G4的屈光度例如為正,以將來自第三透鏡群G3的光匯聚在像平面(感測器10的感光面S10)上及/或消除像差或色差。
如圖1至圖3所示,第一透鏡群G1以及第四透鏡群G4在變焦時保持固定不動,且第二透鏡群G2以及第三透鏡群G3在變焦時移動。舉例來說,第二透鏡群G2從廣角端(圖1)切換至望遠端(圖3)時,由物端X1向像端X2移動。另一方面,第三透鏡群G3從廣角端(圖1)切換至望遠端(圖3)時,由像端X2向物端X1移動。
變焦鏡頭模組1可依需求而增加或減少一個或多個元件。舉例來說,變焦鏡頭模組1可進一步包括光圈AS。光圈AS位於第四透鏡L4以及第五透鏡L5之間。換句話說,光圈AS位於第二透鏡群G2以及第三透鏡群G3之間。光圈AS在變焦時可移動。舉例來說,光圈AS從廣角端(圖1)切換至望遠端(圖3)時,由像端X2向物端X1移動。
變焦鏡頭模組1也可進一步包括濾光片9以及感測器10。感測器10設置在像端X2,而濾光片9可設置在第四透鏡群G4以及感測器10之間。舉例來說,濾光片9可為用以過濾紅外光的紅外光濾光片,但不以此為限。感測器10可包括電荷耦合元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影像感測元件或互補性氧化金屬半導體(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CMOS)影像感測元件,但不以此為限。在一實例中,感測器10可為3200萬畫素的感測器,但不以此為限。
在一些實施例中,變焦鏡頭模組1可滿足以下條件:5<T/L<10,其中T為鏡頭總長,且L為感測器10的對角線長度。鏡頭總長指的是第一透鏡L1的物側面S1到感測器10的感光面S10在光軸I上的距離。感測器10的對角線長度指的是感測器10的感光區域的對角線長度。在一實例中,T為42 mm,且L為5.76 mm,但本揭露不以此為限。
在一些實施例中,變焦鏡頭模組1可滿足以下條件:0.3<(D11*fw)/(L*ft)<0.9,其中D11為第一透鏡L1的直徑,fw為變焦鏡頭模組1在廣角端的等效焦距,且ft為變焦鏡頭模組1在望遠端的等效焦距。第一透鏡L1的直徑指的是第一透鏡L1的有效區域(光學作用區)的直徑。在一實例中,D11為10.8 mm,fw10.38 mm,L為5.76 mm,且ft為27.7 mm,但本揭露不以此為限。
在一些實施例中,變焦鏡頭模組1的視場角(Field of View,FOV)為31.6至11.8,其中31.6為變焦鏡頭模組1在廣角端的視場角,而11.8為變焦鏡頭模組1在望遠端的視場角。在一些實施例中,變焦鏡頭模組1可滿足在3倍到8倍連續光學變焦的需求。在一些實施例中,變焦鏡頭模組1的光圈值(F數,F/#)為3.4至4.3,其中3.4為變焦鏡頭模組1在廣角端的光圈值,而4.3為變焦鏡頭模組1在望遠端的光圈值。
表一至表三分別舉出變焦鏡頭模組1的一實例。然而,表一至表三所列舉的數據資料並非用以限定本揭露,任何熟習此項技術之人士在參照本揭露之後,當可對參數或設定作適當的更動,惟其仍應屬於本揭露的範疇內。
備註 表面 曲率半徑(mm) 間距(mm) 折射率 阿貝數
目標物S   無限大 無限大    
第一透鏡L1 物側面S11 20.302 2.473 1.545 55.987
像側面S12 -12.381 0.300    
第二透鏡L2 物側面S21 -7.895 0.600 1.643 22.456
像側面S22 -13.039 D4    
第三透鏡L3 物側面S31 -4.729 0.941 1.545 55.987
像側面S32 11.436 0.998    
第四透鏡L4 物側面S41 18.666 0.740 1.643 22.456
像側面S42 -35.294 D8    
光圈AS     0.300    
第五透鏡L5 物側面S51 5.029 1.875 1.545 55.987
像側面S52 -41.727 1.612    
第六透鏡L6 物側面S61 -14.031 0.558 1.643 22.456
像側面S62 25.654 D13    
第七透鏡L7 物側面S71 22.642 3.162 1.545 55.987
像側面S72 -7.902 2.000    
第八透鏡L8 物側面S81 -4.582 4.983 1.643 22.456
像側面S82 -7.850 3.202    
濾光片9 物側面S91 無限大 0.210 1.517 64.167
像側面S92 無限大 0.500    
感測器10 感光面S10 無限大      
表一
在表一中,間距指的是所在表面至下一表面在光軸I上的距離。例如,物側面S11的間距為2.473指的是第一透鏡L1的物側面S11至像側面S12在光軸I上的距離為2.473。像側面S22、像側面S42以及像側面S62所對應的間距隨著光學變倍而改變,請參照表二。
  廣角端 中間位置 望遠端
F/# 3.4 3.9 4.3
D4 2.000 5.622 7.241
D8 12.430 5.292 0.800
D13 3.115 6.631 9.504
表二
非球面的公式如下:
Figure 02_image001
其中,X為光軸I方向之偏移量。R是密切球面(osculating sphere)的半徑,也就是接近光軸處的曲率半徑。K為圓錐常數(conic constant)。H是非球面高度,即為從透鏡中心往透鏡邊緣的高度,從公式中可得知,不同的H會對應出不同的X值。A、B、C、D、E、F、G為非球面係數(aspheric coefficient)。在一實例中,各透鏡表面的K值皆為0,且非球面係數如表三所示:
表面 A B C D E F G
S11 1.86E-04 -8.39E-06 8.94E-08 3.73E-09 3.08E-12 2.68E-13 1.02E-14
S12 7.29E-04 -3.18E-05 1.08E-06 -1.28E-08 6.29E-12 8.80E-13 3.40E-15
S21 2.52E-03 -7.00E-05 1.46E-06 -1.60E-08 1.09E-11 1.46E-13 4.11E-14
S22 1.88E-03 -4.32E-05 2.10E-07 3.68E-09 2.16E-11 1.45E-12 1.20E-14
S31 6.14E-03 -3.84E-04 2.19E-05 -3.90E-07 -1.83E-09 -9.85E-11 1.30E-11
S32 1.73E-03 2.09E-04 -5.88E-05 4.43E-06 -1.14E-07 -1.62E-10 1.33E-11
S41 -2.44E-03 5.16E-04 -4.88E-05 2.36E-07 6.23E-08 -7.55E-10 -3.26E-11
S42 -1.07E-03 1.90E-04 -8.92E-06 -2.14E-06 1.48E-07 -2.27E-09 -4.00E-11
S51 -7.69E-04 -5.11E-05 -1.61E-05 1.08E-06 -1.87E-07 2.53E-09 2.24E-10
S52 5.27E-05 -1.22E-04 -2.91E-05 1.95E-06 -3.80E-08 1.04E-09 -2.32E-10
S61 1.46E-02 -1.98E-03 1.01E-04 4.23E-06 -8.81E-08 -1.97E-08 -1.14E-09
S62 1.59E-02 -1.46E-03 1.48E-05 1.75E-05 -8.96E-07 1.59E-08 -5.80E-09
S71 -1.64E-04 -7.30E-05 -1.13E-05 1.38E-06 5.02E-08 -1.57E-08 5.66E-10
S72 3.97E-04 -2.20E-04 -2.28E-05 7.30E-06 -6.04E-07 1.78E-08 -7.00E-11
S81 3.84E-03 -6.67E-04 7.55E-06 8.50E-06 7.07E-08 -1.08E-07 5.13E-09
S82 1.82E-03 6.75E-05 -1.11E-04 2.49E-05 -2.85E-06 1.73E-07 -4.36E-09
表三
圖4以及圖5是第一實例的變焦鏡頭模組在廣角端的光學品質參考圖像,包括像散場曲(astigmatic field curves)圖及畸變(distortion)圖。圖6以及圖7是第一實例的變焦鏡頭模組在望遠端的光學品質參考圖像。圖4至圖7顯示變焦鏡頭模組的焦距在廣角端及望遠端時皆有良好的成像品質。因此,本實施例的變焦鏡頭模組可藉由光學變焦維持解析度及良好的成像品質。
表四至表六分別舉出變焦鏡頭模組1的另一實例。在此實例中,第八透鏡L8例如為球面透鏡,即,第八透鏡L8的物側面S81以及像側面S82皆為球面。
備註 表面 曲率半徑(mm) 間距(mm) 折射率 阿貝數
目標物S   無限大 無限大    
第一透鏡L1 物側面S11 47.891 2.163 1.545 55.987
像側面S12 -11.634 0.300    
第二透鏡L2 物側面S21 -9.658 0.600 1.643 22.456
像側面S22 -13.533 D4    
第三透鏡L3 物側面S31 -5.070 0.961 1.545 55.987
像側面S32 12.319 0.301    
第四透鏡L4 物側面S41 27.028 0.799 1.643 22.456
像側面S42 -27.251 D8    
光圈AS     0.306    
第五透鏡L5 物側面S51 5.676 3.834 1.545 55.987
像側面S52 -10.148 0.470    
第六透鏡L6 物側面S61 -5.335 1.412 1.643 22.456
像側面S62 -19.872 D13    
第七透鏡L7 物側面S71 18.406 3.136 1.545 55.987
像側面S72 -13.122 2.112    
第八透鏡L8 物側面S81 -5.178 3.010 1.744 44.850
像側面S82 -8.010 4.834    
濾光片9 物側面S91 無限大 0.210 1.517 64.167
像側面S92 無限大 0.500    
感測器10 感光面S10 無限大      
表四
  廣角端 中間位置 望遠端
F/# 3.4 3.9 4.3
D4 2.000 5.623 7.340
D8 12.314 5.203 0.800
D13 2.744 6.233 8.918
表五
在此實例中,各非球面的K值皆為0,且非球面係數如表六所示:
表面 A B C D E F G
S11 -4.54E-06 1.62E-06 6.65E-08 4.64E-09 -1.85E-11 -6.56E-13 4.83E-15
S12 2.10E-04 -1.10E-05 9.23E-07 -9.89E-09 -8.19E-12 4.16E-13 -1.12E-13
S21 1.50E-03 -8.18E-05 2.83E-06 -3.10E-08 2.56E-12 -6.34E-12 -7.74E-15
S22 1.34E-03 -6.86E-05 1.89E-06 -1.47E-08 -6.38E-11 2.12E-12 -1.47E-13
S31 2.71E-03 -2.99E-05 5.69E-08 2.34E-07 -6.84E-09 -1.46E-10 7.45E-12
S32 1.85E-03 1.95E-05 -5.24E-05 6.63E-06 -2.63E-07 -2.45E-10 1.30E-10
S41 3.23E-03 -5.62E-05 -3.81E-05 4.91E-06 -1.54E-07 -1.79E-09 8.65E-11
S42 2.30E-03 -4.71E-05 -9.43E-06 1.92E-06 -1.49E-07 8.84E-09 -2.56E-10
S51 -7.70E-04 -6.66E-05 -1.81E-06 -7.01E-08 -2.05E-08 2.48E-09 -2.04E-10
S52 3.27E-03 -3.60E-04 -2.19E-05 4.10E-06 -2.31E-07 9.51E-10 3.79E-10
S61 1.40E-02 -1.12E-03 6.55E-05 -2.00E-06 -4.15E-08 -1.67E-09 5.99E-10
S62 9.35E-03 -2.84E-04 1.13E-05 1.28E-06 -4.88E-08 -1.48E-08 6.78E-10
S71 -8.94E-05 2.98E-05 -1.59E-05 3.64E-06 -4.62E-07 2.95E-08 -7.35E-10
S72 -7.15E-04 -7.70E-08 -6.59E-06 1.75E-06 -2.51E-07 1.71E-08 -4.31E-10
表六
圖8以及圖9是第二實例的變焦鏡頭模組在廣角端的光學品質參考圖像,包括像散場曲圖及畸變圖。圖10以及圖11是第二實例的變焦鏡頭模組在望遠端的光學品質參考圖像。圖8至圖11顯示變焦鏡頭模組的焦距在廣角端及望遠端時皆有良好的成像品質。因此,本實施例的變焦鏡頭模組可藉由光學變焦維持解析度及良好的成像品質。
綜上所述,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藉由第二透鏡群以及第三透鏡群在變焦時移動,來實現光學變焦,從而改善習知變焦時解析度下降的問題,並維持良好的成像品質。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變焦鏡頭模組 9:濾光片 10:感測器 AS:光圈 G1:第一透鏡群 G2:第二透鏡群 G3:第三透鏡群 G4:第四透鏡群 I:光軸 L1:第一透鏡 L2:第二透鏡 L3:第三透鏡 L4:第四透鏡 L5:第五透鏡 L6:第六透鏡 L7:第七透鏡 L8:第八透鏡 S:目標物 S11、S21、S31、S41、S51、S61、S71、S81、S91:物側面 S12、S22、S32、S42、S52、S62、S72、S82、S92:像側面 S10:感光面 X1:物端 X2:像端
圖1至圖3分別是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變焦鏡頭模組在廣角端、中間位置以及望遠端的示意圖。 圖4以及圖5是第一實例的變焦鏡頭模組在廣角端的光學品質參考圖像。 圖6以及圖7是第一實例的變焦鏡頭模組在望遠端的光學品質參考圖像。 圖8以及圖9是第二實例的變焦鏡頭模組在廣角端的光學品質參考圖像。 圖10以及圖11是第二實例的變焦鏡頭模組在望遠端的光學品質參考圖像。
1:變焦鏡頭模組
9:濾光片
10:感測器
AS:光圈
G1:第一透鏡群
G2:第二透鏡群
G3:第三透鏡群
G4:第四透鏡群
I:光軸
L1:第一透鏡
L2:第二透鏡
L3:第三透鏡
L4:第四透鏡
L5:第五透鏡
L6:第六透鏡
L7:第七透鏡
L8:第八透鏡
S:目標物
S11、S21、S31、S41、S51、S61、S71、S81、S91:物側面
S12、S22、S32、S42、S52、S62、S72、S82、S92:像側面
S10:感光面
X1:物端
X2:像端

Claims (10)

  1. 一種變焦鏡頭模組,包括從物端至像端依序排列的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第六透鏡、第七透鏡以及第八透鏡,且該變焦鏡頭模組中具有屈光度的透鏡的數量共八片,其中: 該第一透鏡以及該第二透鏡組成第一透鏡群, 該第三透鏡以及該第四透鏡組成第二透鏡群, 該第五透鏡以及該第六透鏡組成第三透鏡群, 該第七透鏡以及該第八透鏡組成第四透鏡群, 該第一透鏡群以及該第四透鏡群在變焦時保持固定不動,且該第二透鏡群以及該第三透鏡群在變焦時移動。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變焦鏡頭模組,其中該第一透鏡群、該第二透鏡群、該第三透鏡群以及該第四透鏡群的屈光度依序為正、負、正以及正。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變焦鏡頭模組,其中該第二透鏡群從廣角端切換至望遠端時,由該物端向該像端移動。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變焦鏡頭模組,其中該第三透鏡群從廣角端切換至望遠端時,由該像端向該物端移動。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變焦鏡頭模組,其中該第一透鏡、該第二透鏡、該第三透鏡、該第四透鏡、該第五透鏡、該第六透鏡、該第七透鏡以及該第八透鏡的屈光度依序為正、負、負、正、正、負、正以及負。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變焦鏡頭模組,其中該第一透鏡至該第八透鏡包括七片非球面透鏡以及一片球面透鏡。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變焦鏡頭模組,其中該第一透鏡至該第八透鏡全為非球面透鏡。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變焦鏡頭模組,更包括: 光圈,位於該第四透鏡以及該第五透鏡之間。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變焦鏡頭模組,更包括: 感測器,設置在該像端,其中該變焦鏡頭模組滿足以下條件: 5<T/L<10,其中T為鏡頭總長,且L為該感測器的對角線長度。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變焦鏡頭模組,更包括: 感測器,設置在該像端,其中該變焦鏡頭模組滿足以下條件: 0.3<(D11*fw)/(L*ft)<0.9,其中D11為該第一透鏡的直徑,fw為該變焦鏡頭模組在廣角端的等效焦距,L為該感測器的對角線長度,且ft為該變焦鏡頭模組在望遠端的等效焦距。
TW110103977A 2021-02-03 2021-02-03 變焦鏡頭模組 TWI7610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03977A TWI761059B (zh) 2021-02-03 2021-02-03 變焦鏡頭模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03977A TWI761059B (zh) 2021-02-03 2021-02-03 變焦鏡頭模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21040A TW202121040A (zh) 2021-06-01
TWI761059B true TWI761059B (zh) 2022-04-11

Family

ID=775164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03977A TWI761059B (zh) 2021-02-03 2021-02-03 變焦鏡頭模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61059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87405A (zh) * 2009-12-04 2011-06-0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变焦镜头和包括所述变焦镜头的图像拾取装置
US20110222167A1 (en) * 2010-03-12 2011-09-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mpact zoom lens
TW201221995A (en) * 2010-11-24 2012-06-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Zoom lens
CN202735577U (zh) * 2012-08-07 2013-02-13 厦门力鼎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迷你型可日夜两用的变焦镜头
CN111694139A (zh) * 2020-07-27 2020-09-22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变焦镜头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87405A (zh) * 2009-12-04 2011-06-0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变焦镜头和包括所述变焦镜头的图像拾取装置
US20110222167A1 (en) * 2010-03-12 2011-09-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mpact zoom lens
TW201221995A (en) * 2010-11-24 2012-06-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Zoom lens
CN202735577U (zh) * 2012-08-07 2013-02-13 厦门力鼎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迷你型可日夜两用的变焦镜头
CN111694139A (zh) * 2020-07-27 2020-09-22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变焦镜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21040A (zh) 2021-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41248B1 (ko) 줌 렌즈 및 이를 구비한 촬상장치
US9541742B2 (en) Wide-angle lens system and imaging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same
KR101853808B1 (ko) 광각 렌즈계 및 이를 구비한 촬상 장치
KR102052124B1 (ko) 어안 렌즈계 및 이를 구비한 촬영 장치
KR101941249B1 (ko) 망원 렌즈계 및 이를 포함한 촬영 장치
CN106249390B (zh) 变焦镜头系统
US8953260B2 (en) Telephoto lens system
KR101932722B1 (ko) 줌 렌즈 및 이를 포함한 촬영 장치
EP2096480A1 (en) Zoom lens of the retrofocus type having two lens groups
US9435988B2 (en) Zoom lens system
KR20150087059A (ko) 광각 렌즈계
KR101758622B1 (ko) 줌 렌즈계
US20150323769A1 (en) Lens module and image apzoom lens
US7221519B2 (en) Zoom lens system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KR20130103144A (ko) 줌 렌즈 및 이를 포함한 촬영 장치
KR20150062803A (ko) 줌 렌즈 및 이를 포함한 촬영 장치
KR101858645B1 (ko) 광각 렌즈 및 이를 구비한 촬영 장치
KR101383900B1 (ko) 줌 렌즈 시스템
EP2096479A1 (en) Zoom lens of the retrofocus type having two lens groups
CN112925088B (zh) 变焦镜头模块
KR20150068194A (ko) 줌 렌즈 및 이를 포함한 촬영 장치
US9829688B2 (en) Zoom lens
KR101880633B1 (ko) 줌 렌즈 및 이를 구비한 촬영 장치
JP5363282B2 (ja)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KR101776704B1 (ko) 줌 렌즈계 및 이를 구비한 촬영 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