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57414B - 穿戴物 - Google Patents

穿戴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57414B
TWI757414B TW107103090A TW107103090A TWI757414B TW I757414 B TWI757414 B TW I757414B TW 107103090 A TW107103090 A TW 107103090A TW 107103090 A TW107103090 A TW 107103090A TW I757414 B TWI757414 B TW I75741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belt
pair
wearing article
wais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030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32081A (zh
Inventor
石田喜信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浪吉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浪吉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浪吉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1030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57414B/zh
Publication of TW2019320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320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574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57414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穿戴物係具備褲類型的穿戴物本體、及設於穿戴物本體的軀幹支撐帶;前述軀幹支撐帶係具備:配置成捲繞於使用者之骨盤的周圍的帶形下束帶部;具有接合於前述下束帶部的一對的一端部並推壓使用者的腰部附近的X形伸縮性中間束帶部;及具有接合於前述中間束帶部所具有之一對的另一端部的兩端部並配置成捲繞於使用者的胸部的上束帶部;前述中間束帶部的前述一對的一端部,係接合於前述下束帶部中之使用者之骨盤正側面位置至其附近前方位置的範圍;前述上束帶部係配置於使用者之胸部的第5至第10肋骨附近;前述軀幹支撐帶的前述下束帶部係以從前述穿戴物本體之腰對應部分的背面跨越至左右側面之方式縫接。

Description

穿戴物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穿戴物。
在專利文獻1中,已提出一種被用來緩和乃至預防腰痛的腰用支撐帶(supporter)。此腰用支撐帶係具有彼此平行的帶下部及帶上部,而且具備連接著帶下部及帶上部之長度方向的中央部的伸縮性帶體,並且在帶下部的兩端部及帶上部的兩端部,分別設有由鈎(hook)狀纖維面部及環(loop)狀纖維面部所構成的帶扣。
依據此腰用支撐帶,係將帶體的中央部抵住使用者的腰,且將帶下部及帶上部的兩端部繞向腰部側而將各帶扣的鈎狀纖維面部與環狀纖維面部重疊使之進行面接觸結合,在使帶體捲繞於腹部整個周圍的狀態下進行固定,藉此可效率良好地提高腹壓,而緩和乃至預防腰痛。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5-139605號公報
如專利文獻1般捲繞於穿戴者之腹部整個周圍進行穿戴之形態的腰用支撐帶,若對於腹部的緊固力鬆弛則無法發揮效果,因此需要某種程度的緊固力。因此,穿戴者的腹部會被腰用支撐帶壓迫,而胃或腸之類的內臟也會受到壓迫。因此,難以在穿戴腰用支撐帶的狀態下進行用餐,用餐時必須卸下腰用支撐帶,用餐後也要暫緩穿戴腰用支撐帶直到經過某程度的時間為止。
再者,由於長期穿戴會壓迫腹部的腰用支撐帶,使得肺部下半部的呼吸受到妨礙,因此肺部上半部的負擔會變大而有產生呼吸障礙之虞,胃、腎臟、腸等的內臟被往下推壓而產生內臟下垂而有產生消化器官障礙或便秘等的疑慮,及運送下半身的血液至心臟的靜脈會受到壓迫而有產生循環器官障礙的疑慮等,有可能會對人體造成各種不良影響。
此外,前述之習知的腰用支撐帶,係一種壓迫固定腰部及腹部,藉此對於腰部及腹部之肌肉的動作給予限制,盡可能地不使用肌肉力量而來抑制疼痛的構造。以此情形的缺點而言,會有使用者腹部受到壓迫而感到不舒服、當長時間使用時會阻礙血液流動、對肌肉的動作的限制導致肌肉本身衰弱,當卸下支撐帶時疼痛更為增加等的弊端。
此外,因為腰痛部位(例如閃到腰)的不同,雖會有肌肉的收縮產生,身體出現歪斜的情形,但若論腰部及腹部的壓迫固定,尚不至於解除身體的歪斜。
本發明係有鑑於此種問題而研創者,其目的在提供一種不需壓迫固定腰部及腹部即可進行穿戴,且易於將脊柱保持為正常的S字形曲線的穿戴物。
如此,依據本發明,係提供一種穿戴物,係具備褲類型(pants type)的穿戴物本體、及設於穿戴物本體的軀幹支撐帶;前述軀幹支撐帶係具備:配置成捲繞於使用者之骨盤的周圍的帶形下束帶(band)部;具有接合於前述下束帶部的一對的一端部並推壓使用者的腰部附近的X形伸縮性中間束帶部;及具有接合於前述中間束帶部所具有之一對的另一端部的兩端部並配置成捲繞於使用者的胸部的上束帶部;前述中間束帶部的前述一對的一端部,係接合於前述下束帶部中之使用者之骨盤正側面位置至其附近前方位置的範圍;前述上束帶部係配置於使用者之胸部的第5至第10肋骨附近;前述軀幹支撐帶的前述下束帶部係以從前述穿戴物本體之腰對應部分的背面跨越至左右側面之方式縫接。
此外,依據本發明,係提供一種穿戴物,係具備穿戴物本體、及設於穿戴物本體的軀幹支撐帶;前述軀幹支撐帶係具備:配置成捲繞於使用者之骨盤的周圍的帶形下束帶部;具有接合於前述下束帶部的一對的一端部並推壓使用者的腰部附近的X形伸縮性中間束帶部;及具有接合於前述中間束帶部所具有之一對的另一端部的兩端部並配置成捲繞於使用者的胸部的上束帶部;前述中間束帶部的前述一對的一端部,係接合於前述下束帶部中之使用者之骨盤正側面位置至其附近前方位置的範圍;前述上束帶部係配置於使用者之胸部的第5至第10肋骨附近;前述軀幹支撐帶整體係一體化於前述穿戴物本體。
在本發明之穿戴物的穿戴狀態下,軀幹支撐帶的下束帶部係固定於使用者的骨盤周圍,而一對的上部束帶部係固定於胸部,腰部附近被X形之中間束帶部的交叉部分推向前方,胸部被一對的上束帶部拉向後方。藉此,可將使用者的脊柱矯正為正常的S字形曲線,而緩和乃至預防腰痛。此時,假使一對的上束帶部在使用者的背部側連結時,藉由一對的上束帶部將胸部拉向後方的力就會降低,因此難以將脊柱矯正為正常的S字形曲線,但由於本發明之軀幹支撐帶之一對的上束帶部呈現分離,因此可與中間束帶部協同作用而將脊柱有效地矯正為正常的S字形曲線。
此外,本發明之穿戴物,不會因為軀幹支撐帶而壓迫到穿戴時之使用者的腹部,因此不易產生伴隨 著腹部壓迫所導致之前述的呼吸障礙、消化器官障礙、循環器官障礙之類之對於人體所造成之各種不良的影響,即使穿戴狀態下進行用餐,腹部也不會感到不舒服,也可在就座姿勢下輕鬆地進行事務作業或輕度的前屈運動等,而可在日常生活中安全且健康地使用。
10、100、110、310、410、610‧‧‧軀幹支撐帶
11、311、411、611‧‧‧下束帶部
11a‧‧‧橡膠束帶部
11b‧‧‧布束帶部
11c‧‧‧布束帶部
12、112、312、412、612‧‧‧中間束帶部
12a、312a‧‧‧橡膠束帶構件
12a1‧‧‧一端部
12a2‧‧‧另一端部
12b、112b‧‧‧保持構件
12b1‧‧‧筒部
12b11、12b21‧‧‧環圈部
12b2、112b2‧‧‧束帶穿通部
13A、13B、313A、313B、413A、413B、613‧‧‧上束帶部
14a、314a‧‧‧下環狀纖維面部
14b、314b‧‧‧下鈎狀纖維面部
15a、315a‧‧‧上環狀纖維面部
15b、315b‧‧‧上鈎狀纖維面部
112b3:口袋
300、400、500、600、700:穿戴物
301、401、501、601、701:穿戴物本體
501a:固定具部
611a:橡膠束帶部
611b:布束帶部
701a:固定具部
I:間隔
K:暖包
L1、L2、L3、L4、L5:長度
Q:脊柱
S:空間
U:使用者
U1:腰部
U2:胸部
U3:腹部
F:箭頭方向
R:箭頭方向
第1圖係具備有本發明之軀幹支撐帶之穿戴物的實施形態1,第1圖(A)係前視圖,第1圖(B)係後視圖。
第2圖係顯示設於實施形態1之穿戴物之軀幹支撐帶的前視圖。
第3圖係第2圖之軀幹支撐帶的後視圖。
第4圖係第2圖之C-C部分中之A-A線放大端面圖。
第5圖係第2圖之C-C部分中之B-B線放大端面圖。
第6圖係顯示實施形態1之穿戴物之使用狀態的前視圖。
第7圖係顯示實施形態1之穿戴物之使用狀態的後視圖。
第8圖係顯示實施形態1之穿戴物在就座姿勢下之使用狀態的左側視圖。
第9圖係顯示設於本發明之穿戴物之軀幹支撐帶之實施形態2的後視圖。
第10圖係具備本發明之軀幹支撐帶之穿戴物的實施形態3,第10圖(A)係前視圖,第10圖(B)係後視圖。
第11圖係具備本發明之軀幹支撐帶之穿戴物的實施形態4,第11圖(A)係前視圖,第11圖(B)係後視圖。
第12圖係具備本發明之軀幹支撐帶之穿戴物的實施形態5,第12圖(A)係前視圖,第12圖(B)係後視圖。
第13圖係具備本發明之軀幹支撐帶之穿戴物的實施形態6,第13圖(A)係前視圖,第13圖(B)係後視圖。
本發明之穿戴物係具備穿戴物本體、及設於穿戴物本體的軀幹支撐帶。
軀幹支撐帶係具備:帶形下束帶部,被捲繞於使用者之骨盤的周圍而固定;X形伸縮性中間束帶部,具有接合於前述下束帶部的一對的一端部,推壓使用者的腰部附近;及上束帶部,具有接合於前述中間束帶部所具有之一對的另一端部,且捲繞於使用者的胸部而固定;前述中間束帶部的前述一對的一端部,係接合於前述下束帶部中之使用者之骨盤正側面位置至其附近前方位置的範圍;前述一對的上束帶部係構成為在展開狀態下分離而且彼此朝相反方向延伸,並且被捲繞於使用者之胸部的第5至第10肋骨附近而固定。
亦即,本發明的軀幹支撐帶係構成為X形伸縮性中間束帶部之後述的一對的束帶,以從使用者的右前胸下跨越至左前骨盤及從左前胸下跨越至右前骨盤之方式配置,藉此將一對的束帶部的交叉部配置於使用者的腰 椎附近。依據此方式構成之本發明的軀幹支撐帶,可支撐使用者之腰部的脊柱豎立肌群,因此可緩和腰部之肌肉的緊張,而可矯正身體左右的歪斜,並且可將脊柱保持為正常的S字形曲線。
本發明之穿戴物係可構成如下,亦可將該等予以適當組合。
(1)前述下束帶部亦可具有設於其一端部之下帶扣部的下環狀纖維面部、以及設於另一端部而與前述下環狀纖維面部進行面接觸而可結合之下帶扣部的下鈎狀纖維面部;前述一對的上束帶中之一方的上束帶部,係具有設於其端部之上帶扣部的上環狀纖維面部;前述一對的上束帶中之另一方的上束帶部,係具有設於其端部而與前述上環狀纖維面部進行面接觸而可結合之上帶扣部的上鈎狀纖維面部。
若以此方式構成,軀幹支撐帶的拆裝即變得容易而且便利,並且易於對應使用者的體格差異。
另外,在本發明中,雖亦可取代上下帶扣部,例如將繩帶縫接於下束帶部的兩端部及一對的上束帶部的端部,將繩帶彼此予以連結而將下束帶部及一對的上束帶部固定於軀幹,但在拆裝的容易性及對於體格差異的對應性方面,係以上下帶扣部為佳。
(2)前述下束帶部亦可具有伸縮性。
若以此方式構成,穿戴著軀幹支撐帶之使用者的骨盤 周圍就會被伸縮性的下束帶部繫緊,因此即便使用者因步行或輕度的運動等而動作,下束帶部也不易從骨盤周圍偏移。此外,穿戴著軀幹支撐帶之使用者的腹部不會受到壓迫,使用者的下腹部會被伸縮性的下束帶部牢牢地支撐,因此可有效地避免因為穿戴習知的腰用支撐帶所產生的內臟下垂。
(3)前述中間束帶部亦可具備:一對的橡膠束帶構件,交叉為X形;及布製的保持構件,設於前述一對的橡膠束帶構件的交叉部分,具有供各橡膠束帶構件貫穿的環圈部。
若以此方式構成,一對的橡膠束帶構件就會因為保持構件而不再分散,因此在穿戴軀幹支撐帶時易於將一對的上束帶部捲繞至胸部側而易於進行穿戴,並且中間束帶部的交叉部分易於藉由保持構件而密接於使用者的腰部。
(4)前述保持構件亦可具有:筒部,具有供前述一對的橡膠束帶構件中之一方貫穿的環圈部;束帶穿通部,設於具有供前述一對的橡膠束帶構件中之一方貫穿之環圈部之前述筒部的外面;及袋部,設於前述筒部的外面或前述束帶穿通部的外面。
若以此方式構成,即可藉由將拋棄式暖包收納於袋部內,以袋部側密接於使用者之方式裝設軀幹支撐帶,而藉由發熱的拋棄式暖包而使使用者的腰部附近溫暖。藉此,即可促進使用者之腰部附近的血液循環,而更有效地進行腰痛的緩和乃至預防。
以下參照圖式來詳細說明本發明之軀幹支撐帶的實施形態。
(實施形態1)
第1圖係具備有本發明之軀幹支撐帶之穿戴物的實施形態1,第1圖(A)係前視圖,第1圖(B)係後視圖。第2圖係顯示設於實施形態1之穿戴物之軀幹支撐帶的前視圖,第3圖係第2圖之軀幹支撐帶的後視圖,第4圖係第2圖之C-C部分中之A-A線放大端面圖,第5圖係第2圖之C-C部分中之B-B線放大端面圖。此外,第6圖係顯示實施形態1之穿戴物之使用狀態的前視圖,第7圖係顯示實施形態1之穿戴物之使用狀態的後視圖,第8圖係顯示實施形態1之穿戴物在就座姿勢下之使用狀態的左側視圖。
如第1圖所示,本發明的穿戴物400係具備:褲類型的穿戴物本體401;及設於穿戴物本體401的軀幹支撐帶10。
如第2圖至第5圖所示,實施形態1的軀幹支撐帶10係具備:帶形伸縮性下束帶部11;X形伸縮性中間束帶部12,具有接合於下束帶部11的一對的一端部12a1;及一對的上束帶部13A、13B,接合於中間束帶部12所具有的一對的另一端部12a2。另外,中間束帶部12之一端部12a1的端緣及另一端部12a2的端緣,係朝與下束帶部11之長度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另外,軀幹支撐帶10係縫接於穿戴物本體301的外面,因此以較薄者為佳。
下束帶部11係被捲繞於使用者U之骨盤周圍而固定的部分,具有:帶形伸縮性的橡膠束帶部11a;及一對的帶形非伸縮性的布束帶部11b、11c,被縫接於橡膠束帶部11a的長度方向兩端部。
此外,在下束帶部11的兩端部係設有下帶扣部。
此下帶扣部係具有:下環狀纖維面部14a,被縫接於一方之布束帶部11b的正面;及下鈎狀纖維面部14b,被縫接於另一方之布束帶部11c的背面。以實施形態1的情形而言,下環狀纖維面部14a係形成為與一方之布束帶部11b的長度相同的長度,而下鈎狀纖維面部14b係僅設於另一方之布束帶部11c的前端部。
中間束帶部12係推壓使用者U之腰部U1附近的部分,具備:交叉為X形的一對的橡膠束帶構件12a;及布製的保持構件12b,設於一對的橡膠束帶構件12a的交叉部分,具有供各橡膠束帶構件12a貫穿的環圈部12b11、12b21
保持構件12b係具有:正面觀看為菱形的筒部12b1,具有供其中一方之橡膠束帶構件12a貫穿的前述環圈部12b11;及細帶形的束帶穿通部12b2,以形成供另一方之橡膠束帶構件12a貫穿之前述環圈部12b21之方式縫接於筒部12b1的外面(背面)。由於保持構件12b未縫接於一對的橡膠束帶構件12a,因此一對的橡膠束帶構件12a係可相對於保持構件12b自由地移動。此保持構件12b 係可藉由立體編織的蜂巢編織(honeycomb knit)來形成。
一對的上束帶部13A、13B係捲繞於使用者U之胸部U2而固定的部分,以非伸縮性的布而形成。
其中一方的上束帶部13A係具有被縫接於與下束帶部11平行延伸之其中一方之橡膠束帶構件12a之另一端部12b的一側緣部,且朝與下束帶部11之下環狀纖維面部14a側之布束帶部11b相同的方向延伸。
另一方的上束帶部13B係具有被縫接於與下束帶部11平行延伸之另一方之橡膠束帶構件12a之另一端部12b的一側緣部,且朝與下束帶部11之下鈎狀纖維面部14b側之布束帶部11c相同的方向延伸。
此外,從下束帶部11至一對的上束帶部13A、13B為止的間隔I係相同。
如第2圖及第3圖所示,一對的上束帶部13A、13B係在展開狀態下分離而且彼此朝相反方向延伸。亦即,在展開狀態下的一對的上束帶部13A、13B之間,係形成有倒三角形的空間S。
此外,在一對的上束帶部13A、13B的前端部,係設有上帶扣部。
該上帶扣部係具有:上環狀纖維面部15a,被縫接於其中一方之上束帶部13A的正面;及上鈎狀纖維面部15b,被縫接於另一方之上束帶部13B的背面。以實施形態1的情形而言,上環狀纖維面部15a係形成為其中一方之上束帶部13A之長度L4之大致一半的長度,上鈎狀纖維面部15b係僅設於另一方之上束帶部13B的前端部。
實施形態1的穿戴物400係在褲類型穿戴物本體401的外面縫接有軀幹支撐帶10而一體化者。另外,在實施形態1中,雖例示短類型(short type)的運動緊身型(sports tights)作為穿戴物400,但亦可為長類型(long type)的運動緊身型,或是,緊身褲型(briefs type)、拳擊手型(boxer type)、運動褲型(trunks type)、高腰型(high waist type)等的內衣(inner wear)。另外,在此所稱之「內衣」,亦包含在內衣與外衣(outter wear)之間穿著的穿戴物。
在實施形態1中,軀幹支撐帶10之下束帶部11中的橡膠束帶部11a,係以從穿戴物本體401之腰對應部分的背面跨越左右側面之方式縫接,而軀幹支撐帶10中之橡膠束帶部11a以外的部位,則未縫接於穿戴物本體401。
另外,中間束帶部12雖係使一對的橡膠束帶部交叉而形成,但亦可將朝2個方向伸縮之較薄的素料(彈力(stretch)織物)裁剪為X形或縫製為X形,不使素料重疊地形成,或者,亦可將橡膠束帶縫製為X形。
穿著內襯(inner shirt)的使用者,在穿戴穿戴物本體401之後,使腹側的一對的布束帶部11b、11c彼此重疊並以面狀固定具(fastener)固定,並且將位於背部側的一對的上束帶部13A、13B,從內襯的上方往胸部側(胸腔的第5至第10肋骨附近)捲繞而彼此重疊並以面狀固定具固定,藉此可穿戴軀幹支撐帶10。
藉此,如第6圖至第8圖所示,中間束帶部12的一對的橡膠束帶構件12a從使用者U的腹斜肌沿著脊柱豎立肌群而通過胸腔的第5至10肋骨附近,而一對的上束帶部13A、13B在胸腔前部藉由面接觸結合而固定。如此,由於上束帶部13A、上束帶部13B與下束帶部11配置於使用者U的腹部U3的上下位置,因此腹部U3不會被軀幹支撐帶10壓迫。
此外,由於中間束帶部12的交叉部分(保持構件12b)配置於使用者U的腰部U1附近,因此保持構件12b會藉由一對的橡膠束帶構件12a的彈性力而推壓腰部U1附近。
更詳而言之,一對的橡膠束帶構件12a係從兩腋旁朝向交叉部分而下降,而該等下端部(中間束帶部12的一對的一端部12a1)係接合於下束帶部11a中之使用者U的骨盤正側面位置至其附近前方之位置的範圍。此外,在中間束帶部12之交叉部分的上部,係形成有倒三角形的空間S(參照第6圖)。
以此方式構成的軀幹支撐帶10,如第8圖所示,係可有效地進行交叉部分將腰部U1中的腰椎朝前方(箭頭F方向)推壓,而且一對的上束帶部13A、13B將胸部U2朝後方(箭頭R方向)推壓,因此使用者U會維持為自然地挺起胸膛且挺直背部之正確的姿勢。換言之,使用者U之腰部U1之脊柱豎立肌群的肌力會被支撐而緩和肌肉的緊張,並且矯正身體左右的歪斜,而且脊柱Q會被保持為正常的S字形曲線,因此可獲得腰痛的緩和效果乃至預防效果。
尤其是事務工作(desk work)、計程車(taxi)或卡車(truck)等司機,要長時間持續坐姿進行作業的人,會有姿勢變得不端正而易於對腰部造成負擔的傾向,但藉由穿戴本發明的軀幹支撐帶10,使用者U可長時間維持正確的就座姿勢,而將會減輕對於腰部U1的負擔。
此外,針對持重物之人、向前彎著身子進行作業的人、及高爾夫、網球、棒球等之使用扭轉而進行擊球之運動的人等,本發明的軀幹支撐帶10,亦可支撐使用者腰部的肌肉,減輕對於腰部的負擔,並且亦有助於肌肉性能的提升。
再者,本發明的軀幹支撐帶10,不會壓迫使用者的腹部U3,因此可在穿戴軀幹支撐帶10的狀態下進行用餐,並且不需擔心因為壓迫到腹部U3而可能引起的呼吸障礙、消化器官障礙、循環器官障礙等。
另外,當中間束帶部12的一對的一端部12a1(一對的橡膠束帶構件12a的下端部)被接合於較下束帶部11a中之使用者U之骨盤正側面位置至其附近前方位置之範圍更後方位置(背部側)時,中間束帶部12整體就會平面式地推壓使用者U的背面,而降低交叉部分對於腰椎的推壓力,故不理想。
此外,藉由將軀幹支撐帶10的下束帶部11一體化於褲類型的穿戴物本體401,即使穿戴該穿戴物400的使用者激烈地動作,下束帶部11也不會往腹部方向向上滑動,因此不需修正偏移,就可獲得軀幹支撐帶10之適當的效果。
此外,藉由在穿戴物300上穿上T恤、敞領襯衫(cutter shirt)等的外衣(outerwear)即可隱藏軀幹支撐帶10,因此不必擔心他人眼光,而可在穿戴軀幹支撐帶10的狀態下進行運動或日常的活動。
此外,軀幹支撐帶10亦可透過面狀固定具而可拆裝地安裝於穿戴物本體301。若以此方式構成,則可從穿戴物本體301拆下軀幹支撐帶10,僅清洗易於髒汙的穿戴物本體301。
(實施形態1的變形例)
在第1圖(A)及第1圖(B)所說明之穿戴物400中的穿戴物本體401,亦可為外衣。
(實施形態2)
第9圖係顯示設於本發明之穿戴物之軀幹支撐帶之實施形態2的後視圖。另外,在第9圖中,對於與第2圖中之要素相同的要素係賦予相同的符號。
實施形態2的軀幹支撐帶100,除了中間束帶部112之保持構件112b與實施形態1中之保持構件12b的構成不同以外,均與實施形態1的軀幹支撐帶10相同。
以下主要說明實施形態2中之與實施形態1不同的構成。
在實施形態2的軀幹支撐帶100中,中間束帶部112的保持構件112b係具有:與實施形態1相同之未圖示的筒部;設於該筒部之外面(背面),較粗之帶形的束帶穿通部112b2;及設於束帶穿通部112b2之外面(背面) 的口袋(pocket)112b3
設於保持構件112b之背面側的口袋112b3,係收納市售之拋棄式暖包K的口袋。此口袋112b3亦可以立體編織的蜂巢編織方式形成。
若以此方式構成,在口袋112b3內收納暖包K,且以口袋112b3側密接於使用者之方式穿戴軀幹支撐帶110,藉此即可藉由發熱的拋棄式暖包K將使用者的腰部附近加熱。結果,可促進使用者腰部附近的血液循環,而更有效地進行腰痛的緩和乃至預防。
另外,在保持構件112b中,口袋112b3係可設於筒部之正面側的外面,此時,只要以保持構件112b之正面側密接於使用者之方式穿戴軀幹支撐帶即可。
(實施形態3)
第10圖係具備本發明之軀幹支撐帶之穿戴物的實施形態3,第10圖(A)係前視圖,第10圖(B)係後視圖。另外,在第10圖(A)及第10圖(B)中,對於與第1圖(A)及第1圖(B)中之要素相同的要素係賦予相同的符號。
實施形態3的穿戴物500,係在從胸部跨越至腹部而設有固定具部501a之全身束緊型(body tights type)之穿戴物本體501的外面縫接有軀幹支撐帶10而一體化者。另外,在實施形態3中,雖例示具有半袖部及半短褲部的全身束緊型的內衣作為穿戴物500,但亦可為具有長袖部及長型短褲(long pants)部的全身束緊型,或是無領長袖緊身衣(leotard)型的內衣。另外,在此所稱的「內衣」,亦包含在內衣與外衣之間穿著的穿戴物。
(實施形態3的變形例)
在第10圖(A)及第10圖(B)所說明之穿戴物500中的穿戴物本體501,係可為外衣。
(實施形態4)
第11圖係具備本發明之軀幹支撐帶之穿戴物的實施形態4,第11圖(A)係前視圖,第11圖(B)係後視圖。另外,在第10圖中,對於與第1圖中之要素相同的要素係賦予相同的符號。
在實施形態1至3(第1圖至第10圖)中,雖已例示了將軀幹支撐帶局部地縫接於穿戴物本體外面的情形,但亦可如第11圖(A)與第11圖(B)所示之實施形態4的穿戴物700般,將軀幹支撐帶610的整體一體設於穿戴物本體701。另外,在第11圖(A)與第11圖(B)中雖例示全身束緊型的內衣,但亦可如後述的實施形態5,為不具有褲類部分之襯衫型態的內衣。
亦即,實施形態4的穿戴物700係具備:穿戴物本體701;及設於穿戴物本體701的軀幹支撐帶610。
軀幹支撐帶610係構成為具備:帶形下束帶部611,配置成捲繞於使用者之骨盤的周圍;X形伸縮性中間束帶部612,具有接合於下束帶部611的一對的一端部,推壓使用者的腰部附近;及上束帶部613,具有接合於中間束帶部612所具有之一對的另一端部的兩端部,配置成捲繞於使用者的胸部;中間束帶部612的前述一對的一端部,係接合於下束帶部611中之使用者之骨盤正側面位置至其附近前方位置的範圍;上束帶部613係配置於使用者之胸部的第5至第10肋骨附近。
在實施形態4的情況下,具體而言,係可將軀幹支撐帶610整體以一體化於穿戴物本體701之方式縫接於穿戴物本體701的內面或外面(實施形態4-1),或亦可黏貼於穿戴物本體701的內面或外面(實施形態4-2),或亦可織入於穿戴物本體701(實施形態4-3)。此時,在軀幹支撐帶701中,下束帶部611的兩端部係彼此相連,而且一對的上束帶部610之相對向的端部彼此係相互連接。
亦即,軀幹支撐帶610之下束帶部611的整體、中間束帶部612的整體及上束帶部613的整體,係可以一體化於穿戴物本體701之方式縫接於穿戴物本體701的內面或外面(實施形態4-1),亦可黏貼於穿戴物本體701的內面或外面(實施形態4-2),或亦可織入於穿戴物本體701(實施形態4-3)。
在以下說明的實施形態4-1中,係說明將軀幹支撐帶610縫接於穿戴物本體701之外面的情形,在實施形態4-2中,係說明將軀幹支撐帶610黏接於穿戴物本體701之外面的情形。
另外,以將軀幹支撐帶610縫接或黏接於穿戴物本體701之內面的優點而言,由於在將穿戴物本體701設為外 衣時,軀幹支撐帶從外部觀看時不再顯眼,因此可穿著穿戴物700而輕鬆地外出。
由於穿戴物本體701係全身束緊型,因此係以可拆裝之方式在胸部設有固定具部701a。
藉由使用者穿戴此全身束緊型的穿戴物700,即便使用者身體激烈地動作,軀幹支撐帶610中的下束帶部611也不會從使用者的骨盤位移,中間束帶部612不會從使用者的腰部位移,而且上束帶部613不會從使用者之胸部的第5至第10肋骨附近位移,因此可持續維持軀幹支撐帶的效果。
(實施形態4-1)
此時,可使用與實施形態1中所說明之軀幹支撐帶10相同的素材,將具有下列構成的軀幹支撐帶610,縫接於具有伸縮性之穿戴物本體701的內面或外面。
例如,首先,將下束帶部611的橡膠束帶部611a與橡膠束帶製的中間束帶部612縫接於穿戴物本體701,並且將中間束帶部612之X形的下端部與橡膠束帶部611a的上緣部予以縫接而連結。
之後,將下束帶部611的布束帶部611b縫接於穿戴物本體701,並且將布束帶部611b的兩端部與橡膠束帶部611a的兩端部予以縫接而連結。
此外,將布製的上束帶部613縫接於穿戴物本體701,並且將上束帶部613的兩端部與中間束帶部612之X形的上端部予以縫接而連結。
另外,縫製的順序並不限定於上述。
或者,亦可將由編織素材所構成的軀幹支撐帶610縫接於穿戴物本體701的外面。此時,相當於軀幹支撐帶610中之下束帶部611之橡膠束帶部611a的部分與相當於中間束帶部612的部分,係可藉由伸縮性高的編織方式形成,而相當於下束帶部611之布束帶部611b的部分與相當於上束帶部613的部分係可藉由伸縮性低的編之方式形成。
(實施形態4-2)
此時,例如,將相當於構成軀幹支撐帶610之下束帶部611之橡膠束帶部611a的部分與相當於布束帶部611b的部分、相當於中間束帶部612的部分及相當於上束帶部613的部分,分別個別以氨基甲酸脂片(urethane sheet)來形成,且將由氨基甲酸脂片所構成的各部分依序熱熔接而黏接於穿戴物本體701的外面,而於穿戴物本體701的外面形成軀幹支撐帶610。
此時,相當於下束帶部611之橡膠束帶部611a的部分與相當於中間束帶部612的部分,係可藉由伸縮性高的氨基甲酸脂片而形成,而相當於下束帶部611之布束帶部611b的部分與相當於上束帶部613的部分係可藉由伸縮性低的氨基甲酸脂片而形成。
或者,亦可將相當於構成軀幹支撐帶610之下束帶部611之橡膠束帶部611a的部分與相當於布束帶部611b的部分、相當於中間束帶部612的部分及相當於上 束帶部613的部分,使用印刷技術(例如網版(screen)印刷)而於穿戴物本體701外面形成包含氨基甲酸脂系樹脂、矽系樹脂、丙烯(acrylic)系樹脂或橡膠等的塗膜,且使塗膜乾燥,藉此而於穿戴物本體701的外面形成軀幹支撐帶610。
此時,例如相當於下束帶部611之橡膠束帶部611a的部分與相當於中間束帶部612的部分係以伸縮性高的塗膜來形成,而相當於下束帶部611之布束帶部611b的部分與相當於上束帶部613的部分係以伸縮性低的塗膜來形成。
(實施形態4-3)
此時,例如,藉由編織素材形成穿戴物本體701時,藉由將軀幹支撐帶610編入於穿戴物本體701而形成。此時,相當於軀幹支撐帶610中之下束帶部611之橡膠束帶部611a的部分與相當於中間束帶部612的部分係可藉由較穿戴物本體701伸縮性更高的編織方式而形成,而相當於下束帶部611之布束帶部611b的部分與相當於上束帶部613的部分係可藉由較穿戴物本體701伸縮性更低的編織方式而形成。
(實施形態5)
第12圖係具備本發明之軀幹支撐帶之穿戴物的實施形態5,第12圖(A)係前視圖,第12圖(B)係後視圖。另外,在第12圖中,對於與第11圖中之要素相同的要素係賦予相同符號。
實施形態5的穿戴物600,係除其穿戴物本體601為不具有褲類部分的襯衫形以外,均與實施形態4的穿戴物700(參照第11圖)相同。
以此穿戴物600的情形而言,亦可為軀幹支撐帶610之下束帶部611的整體、中間束帶部612的整體及上束帶部613的整體以一體化於穿戴物本體601之方式縫接於穿戴物本體601的外面,亦可黏接於穿戴物本體601的外面,或編入於穿戴物本體601的外面。
(實施形態6)
第13圖係具備本發明之軀幹支撐帶之穿戴物的實施形態6,第13圖(A)係前視圖,第13圖(B)係後視圖。另外,在第13圖中,對於與第10圖中之要素相同的要素係賦予相同的符號。
實施形態6的穿戴物300,係在不具褲類部分之襯衫型之穿戴物本體501的外面設有軀幹支撐帶10者,係以與第10圖中所說明之實施形態3之長型緊身型(long tights type)之穿戴物500相同的縫製方式將軀幹支撐帶10逢接於穿戴物本體501的外面。
(其他實施形態)
1.在前述實施形態中,可省略相當於下束帶部之腰下部的部分,亦即中間束帶部之一對的下端部之間的部分,即使省略亦可獲得軀幹支撐帶的效果。
2.在前述實施形態中,雖例示了軀幹支撐帶之下束帶部具有伸縮性的情形,但下束帶部亦可由不具有伸縮性的素料來形成。
3.軀幹支撐帶之中間束帶部的保持構件亦可予以省略。此時,為使一對的橡膠束帶構件不會散亂,例如,亦可將該等交叉部分的中央部予以逢接。
(總結)
本發明係穿著於人的軀體(軀幹)而將脊柱矯正為正常的S字形曲線,用以緩和或預防腰痛的軀幹支撐帶。如第1圖所示,本發明係具備具有接合於帶形之下束帶部11之一對的一端部的X形中間束帶部12,中間束帶部12之一端部的端緣及另一端部的端緣,係具有朝與下束帶部11平行之方向延伸的構造,各端緣係接合於具有帶扣的一對的上束帶部13A、13B。
如第6圖及第7圖所示,下束帶部11係被捲繞於從骨盤正側面位置至其附近前方位置的範圍,而一對的上束帶部13A、13B係被捲繞於胸部U2的第5至第10肋骨附近,分別以帶扣固定,藉此將中間束帶部12以從使用者U的右前胸下跨越至左前骨盤、以及從左前胸下跨越至右前骨盤之方式配置成X形。藉此將X形中間束帶部12的交叉部分配置於使用者U的腰椎附近,可支撐腰部U1之脊柱豎立肌群,因此可減緩腰部U1之肌肉的緊張,而可矯正身體左右的歪斜。
此外,藉由X形中間束帶部12的交叉部分將腰部U1中的腰椎往前方推壓,藉由一對的上束帶部13A、13B將胸部U2拉向後方,藉此將脊柱矯正為正常的S字形曲線,可緩和乃至預防腰痛。此時,假使一對的上束帶部13A、13B在背部側連結時,由於藉由一對的上束帶部13A、13B將胸部U2拉向後方的力會降低,因此難以將脊柱矯正為正常的S字形曲線,但本發明之一對的上束帶部13A、13B係構成為在展開狀態下分離而且彼此往相反方向延伸,並且被捲繞於使用者U之胸部U2的第5至第10肋骨附近而固定,因此可與X形的中間束帶部12協同作業而將脊柱有效地矯正為正常的S字形曲線。
此外,本發明不會壓迫到穿著時之使用者U的腹部U3,因此不易產生伴隨著腹部壓迫所導致之呼吸障礙、消化器官障礙、循環器官障礙之類之對於人體的各種不良影響,即使穿著狀態下進行用餐腹部U3也不會不舒服,而可在就座姿勢下輕鬆地進行事務作業或輕度的前屈運動等,而可在日常生活中安全且健康地使用。
此外,依據將軀幹支撐帶一體成形地設於穿戴物本體之本發明的穿戴物,使用者只要穿著此穿戴物就可獲得軀幹支撐帶的效果,而且不耗費勞力與時間就可穿著軀幹支撐帶。此外,尤其褲類型及全身束緊型的穿戴物,即使使用者移動,軀幹支撐帶的位置也不易偏移,因此可抑制修正軀幹支撐帶之位置偏移的勞力與時間,而且可持續獲得藉由軀幹支撐帶所達成之適當的效果。
另外,所揭示的實施形態,其所有觀點均係例示,並非用以限制者。本發明之範圍應由專利申請範圍而非上述的說明所示,其包含與申請專利範圍均等的涵義及在範圍內的所有變更。
[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本發明的穿戴物,係適用於期望緩和腰痛、預防腰痛及矯正姿勢的人。
10‧‧‧軀幹支撐帶
11‧‧‧下束帶部
12‧‧‧中間束帶部
400‧‧‧穿戴物
401‧‧‧穿戴物本體
11a‧‧‧橡膠束帶部
11b‧‧‧布束帶部
11c‧‧‧布束帶部
13A‧‧‧上束帶部
13B‧‧‧上束帶部
14a‧‧‧下環狀纖維面部
14b‧‧‧下鈎狀纖維面部
15a‧‧‧上環狀纖維面部
15b‧‧‧上鈎狀纖維面部

Claims (9)

  1. 一種穿戴物,係用以支撐使用者的軀幹,在前述穿戴物被穿著之狀態於對應於使用者的骨盤的周圍之部分,以捲繞於使用者之骨盤的周圍之方式配置下束帶部;在前述穿戴物的背面側於對應於使用者的腰部之部分,以推壓使用者的腰部附近之方式,配置X形伸縮性中間束帶部,且該中間束帶部具有一對的一端部及一對的另一端部;在前述穿戴物的正面側於對應於使用者的胸部的部分,以捲繞於使用者的胸部之方式,配置有具有左右兩端部之上束帶部;前述下束帶部、前述中間束帶部及前述上束帶部係於穿戴物一體化;前述中間束帶部的前述一對的一端部係接合於前述下束帶部,並且前述中間束帶部之前述一對的另一端部係接合於前述上束帶部的前述左右兩端;在前述穿戴物被穿著之狀態中,於前述下束帶部被保持於使用者的骨盤的周圍之狀態下,前述上束帶部將使用者的胸部往背側推壓,前述中間束帶部將使用者的腰部往使用者的腹部側推壓,藉此支撐使用者的軀幹。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穿戴物,其中,前述下束帶部、前述中間束帶部及前述上束帶部 係藉由縫接、貼附或織入而與前述穿戴物一體化。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穿戴物,前述穿戴物係內衣之型態。
  4. 一種穿戴物,係用以支撐使用者的軀幹,具備褲類型的穿戴物本體;在前述穿戴物本體被穿著之狀態,從對應於使用者的腰部之位置於左右側面縫接而固定有帶形的下束帶部;於前述下束帶部的左右兩端係具有一對束帶部,該一對束帶部係未縫接於前述穿戴物本體而相互可結合分離;於前述下束帶部係接合有X型的伸縮性中間束帶部的一對的一端部;於前述中間束帶部的一對的另一端部係以相互可結合分離且捲繞於使用者的胸部之方式接合有一對的上束帶部;在前述穿戴物本體被穿著之狀態,藉由將前述一對的束帶部結合,並將前述一對的上束帶部相互結合,而使前述下束帶部被保持於使用者的骨盤的周圍,前述上束帶部將使用者的胸部往背側推壓,前述中間束帶部將使用者的腰部往使用者的腹部側推壓,從而支撐使用者的軀幹。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穿戴物,其中,前述褲類型的穿戴物本體係短類型的運動緊身型、長類型的運 動緊身型或緊身褲型、拳擊手型、運動褲型或高腰型的內衣之形態。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穿戴物,其中,前述褲類型的穿戴物本體係半短褲型、長型褲型或高腰型的外衣之形態。
  7. 一種穿戴物,係用以支撐使用者的軀幹,具備全身束緊型或無領長袖緊身衣型的穿戴物本體;在前述穿戴物本體被穿著之狀態,從對應於腰部之位置於左右側面縫接而固定有帶形的下束帶部;於前述下束帶部的左右兩端係具有一對束帶部,該一對束帶部係未縫接於前述穿戴物本體而相互可結合分離;於前述下束帶部係接合有X型的伸縮性中間束帶部的一對的一端部,且於前述穿戴物本體之使用者的腰部的對應部分係縫接而固定有前述中間束帶部;於前述中間束帶部的一對的另一端部係以相互可結合分離且捲繞於使用者的胸部之方式接合有一對的上束帶部;在前述穿戴物本體被穿著之狀態,藉由將前述一對的束帶部結合,並將前述一對的上束帶部相互結合,而使前述下束帶部被保持於使用者的骨盤的周圍,前述上束帶部將使用者的胸部往背側推壓,前述中間束帶部將使用者的腰部往使用者的腹部側推壓,從而支 撐使用者的軀幹。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穿戴物,前述穿戴物係內衣或外衣之形態。
  9. 一種穿戴物,係用以支撐使用者的軀幹,在前述穿戴物被穿著之狀態,從對應於使用者的骨盤的周圍之位置於左右側面縫接而固定有帶形的下束帶部;於前述下束帶部的左右兩端係具有一對束帶部,該一對束帶部係未縫接於前述穿戴物本體而相互可結合分離;於前述下束帶部係接合有X型的伸縮性中間束帶部的一對的一端部;於前述中間束帶部的一對的另一端部係以相互可結合分離且捲繞於使用者的胸部之方式接合有一對的上束帶部;在前述穿戴物本體被穿著之狀態,將前述一對的束帶部相互結合,並將前述一對的上束帶部相互結合,藉此使前述下束帶部被保持於使用者的骨盤的周圍,前述上束帶部將使用者的胸部往背側推壓,前述中間束帶部將使用者的腰部往使用者的腹部側推壓,從而支撐使用者的軀幹。
TW107103090A 2018-01-29 2018-01-29 穿戴物 TWI7574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03090A TWI757414B (zh) 2018-01-29 2018-01-29 穿戴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03090A TWI757414B (zh) 2018-01-29 2018-01-29 穿戴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32081A TW201932081A (zh) 2019-08-16
TWI757414B true TWI757414B (zh) 2022-03-11

Family

ID=683157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03090A TWI757414B (zh) 2018-01-29 2018-01-29 穿戴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57414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22812U (en) * 2007-05-09 2007-12-01 Chiun Der Entpr Co Ltd Waist belt
TWM539805U (zh) * 2016-10-28 2017-04-21 Kuang-Ho Lying-In Co Ltd 束腹帶
TWM544304U (zh) * 2017-04-05 2017-07-01 Comds International Co Ltd 護腰帶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22812U (en) * 2007-05-09 2007-12-01 Chiun Der Entpr Co Ltd Waist belt
TWM539805U (zh) * 2016-10-28 2017-04-21 Kuang-Ho Lying-In Co Ltd 束腹帶
TWM544304U (zh) * 2017-04-05 2017-07-01 Comds International Co Ltd 護腰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32081A (zh) 2019-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86382B2 (en) Multifunctional vest for posture correcting, pain relieving and workout boosting
EP3315103B1 (en) Garment including a t-shirt and a system to correct the posture of a user
CN110062613B (zh) 躯干护具以及具有该躯干护具的衣物
US20230060121A9 (en) Garment
US20070094775A1 (en) Functional clothing articles and waist supports
JP2018076628A (ja) 腰用サポーター
AU2019359454A1 (en) Garment
TWI757414B (zh) 穿戴物
US20230240401A1 (en) Pair of trousers comprising a waistband system
JP2016513479A (ja) 膝装具
RU2142244C1 (ru) Жилет, корректирующий осанку человека
EP3549561A1 (en) Support band
JP3236395U (ja) 下肢用衣料
CN220193280U (zh) 一种脊柱侧凸矫正软支具
KR200305905Y1 (ko) 복대 겸용 척추 교정용 벨트
CN215424879U (zh) 腹股沟术后加压装置
JP7379101B2 (ja) カップ付衣類
JP6652768B1 (ja) 体形補正用衣類
WO2020154179A1 (en) Wearable tension apparatus
CN116459056A (zh) 一种脊柱侧凸矫正软支具及束紧带缠绕方法
TR2021014114Y (tr) Postür destek gi̇ysi̇si̇
TWM634484U (zh) 保健機能骨盆輔正帶
TWM266032U (en) Vertebras rectifying bodysu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