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低血壓之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血管收縮素II於治療低血壓,尤其兒茶酚胺抗性低血壓之治療方法中之用途。
低血壓若不進行矯正,則危及生命且係由於各種潛在病況(例如創傷、敗血性休克或藥物反應)而發生。第一線治療係靜脈內輸液且若此未能矯正低血壓,則利用血管加壓劑。第一線血管加壓劑係兒茶酚胺輸注液。兒茶酚胺係來源於胺基酸酪胺酸之胺,且其包含腎上腺素(epinephrine,adrenaline)、正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苯腎上腺素及多巴胺(dopamine),該等同時作為增加血壓之激素及神經傳遞質。儘管兒茶酚胺在很大程度上有效治療低血壓,但一些患者對足夠劑量沒有反應並定義為兒茶酚胺抗性的。此等患者經常具有高死亡率且無可接受之替代方案。
在患有嚴重低血壓之患者中高劑量兒茶酚胺之使用與差的結果相關聯。舉例而言,對於需要超過0.1 μg/kg/min之劑量的正腎上腺素作為血管加壓劑之患者,住院患者之90天死亡率係50-93%,且需要超過100 μg/min劑量之正腎上腺素的94%之患者死亡。
因此,需要調控患有兒茶酚胺抗性低血壓之患者之血壓的替代方法。
血管收縮素II係藉由身體自然產生之肽激素,其經由血管收縮及鈉再吸收調控血壓。血管收縮素II投與之血液動力學效應係許多臨床研究之主題,其展示對全身及腎血流量之顯著效應。本文所揭示之本發明闡述治療低血壓之方法,其藉由將血管收縮素II投與患者,量測該患者之隨後平均動脈血壓及根據該患者之血壓變化滴定投與該患者之兒茶酚胺及/或血管收縮素II劑量。
在一些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治療有需要之患者中之低血壓(例如兒茶酚胺抗性低血壓)之方法,其包括將包括血管收縮素II之組合物投與該患者。本文所用術語「兒茶酚胺抗性低血壓」係指需要多於15 μg/kg/min多巴胺、0.1 μg/kg/min正腎上腺素或0.1 μg/kg/min腎上腺素作為血管加壓劑之患者。多巴胺、正腎上腺素及腎上腺素可分別以高於15 μg/kg/min、0.1 μg/kg/min或0.1 μg/kg/min之速率投與,但提高之速率與增加之死亡率相關聯。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治療接受兒茶酚胺且具有初始平均動脈血壓之人類患者中之低血壓之方法,其包括:將包括血管收縮素II之組合物投與該患者;在一段時間後,量測該患者之平均動脈血壓;且若經量測平均動脈血壓係處於或高於75 mm Hg,則降低兒茶酚胺投與該患者之速率。在某些此等實施例中,若經量測平均動脈血壓低於75 mm Hg,則該方法包括增加血管收縮素II之投與速率。
術語「平均動脈血壓」或「MAP」係指在單一心搏週期期間之平均動脈血壓。
本文所用術語「兒茶酚胺」係指多巴胺、正腎上腺素、苯腎上腺素及腎上腺素及在人類中誘導類似生理效應(例如在健康人類個體中提高平均動脈血壓)之其前藥、結構類似物或衍生物。在某些實施例中,兒茶酚胺可係多巴胺、正腎上腺素或腎上腺素。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治療接受兒茶酚胺且具有初始平均動脈血壓之人類患者中之低血壓的方法,其包括:將包括血管收縮素II之組合物投與該患者;在一段時間後,量測該患者之平均動脈血壓;且若經量測平均動脈血壓處於或高於臨限值(例如,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或85 mm Hg),則降低兒茶酚胺投與該患者之速率。在某些此等實施例中,若經量測平均動脈血壓低於臨限值,則該方法包括增加血管收縮素II投與之速率。
在其他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治療接受兒茶酚胺且具有初始平均動脈血壓之人類患者之低血壓的方法,其包括:將包括血管收縮素II之組合物投與該患者;在一段時間後,量測該患者之平均動脈血壓;且若經量測平均動脈血壓比初始平均動脈血壓高出至少10 mm Hg,則降低兒茶酚胺投與該患者之速率。在某些此等實施例中,若經量測平均動脈血壓比初始平均動脈血壓高出10 mm Hg以下,則該方法包括增加血管收縮素II之投與速率。
在其他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治療接受兒茶酚胺且具有初始平均動脈血壓之人類患者中之低血壓的方法,其包括:將包括血管收縮素II之組合物投與該患者;在一段時間後,量測該患者之平均動脈血壓;且若經量測平均動脈血壓高於初始平均動脈血壓(例如,高至少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 mm Hg),則降低兒茶酚胺投與該患者之速率。在某些此等實施例中,若經量測平均動脈血壓處於或低於初始平均動脈血壓,則該方法包括增加血管收縮素II之投與速率。
彼等熟習此項技術者應認識到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抗低血壓治療劑可以任何適宜方式投與,但通常藉由連續輸注投與。因此,增加或降低投與速率可藉由改變靜脈內滴注液之流動速率、改變靜脈內滴注液中試劑之濃度等來完成。然而,改變投與速率之方式將取決於治療劑之投與模式。在經黏膜或經皮投與治療劑之情況下,可藉由改變為(例如)高釋放速率貼片或經皮組合物來增加速率。在經口投與治療劑之情況下,可藉由轉換為(例如)較高劑量形式、投與額外劑量或投與具有較高釋放速率之控制釋放劑型來增加速率。在藉由吸入投與治療劑之情況下,可藉由(例如)投與額外丸藥、更濃丸藥或更快釋放丸藥來增加速率。其他投與模式(經由皮下注射幫浦、栓劑等)可以類似形式調節,且投與速率之降低可藉由實施與增加治療劑投與速率相反之動作來完成。
血管收縮素II對於需要潛在有害劑量之血管加壓劑之患者可尤其有用。因此,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治療低血壓之方法,其中在投與該組合物之前,患者正接受多巴胺、多巴酚丁胺(dobutamine)、正腎上腺素、腎上腺素、苯腎上腺素、特利加壓素(terlipressin)、血管加壓素(vasopressin)或邁妥林(midodrine)作為血管加壓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治療低血壓之方法,其中患者在開始血管收縮素II療法之前具有1或更高之心血管連串器官衰竭評估得分(「SOFA得分」)。舉例而言,患者可具有1、2、3或4之心血管SOFA得分。在一些實施例中,患者具有2、3或4之心血管SOFA得分。在其他實施例中,患者具有3或4之心血管SOFA得分。在一些實施例中,患者在開始血管收縮素II療法之前具有4之心血管SOFA得分。
在一些實施例中,患者在投與血管收縮素II之前正接受至少0.1、0.2、0.3、0.4、0.5、0.6、0.7、0.8、0.9、1、1.1、1.2、1.3、1.4、1.5、1.6、1.7、1.8、1.9、2、2.1、2.2、2.3、2.4、2.5、2.6、2.7、2.8、2.9、3、3.1、3.2、3.3、3.4、3.5、3.6、3.7、3.8、3.9、4、4.1、4.2、4.3、4.4、4.5、4.6、4.7、4.8、4.9或5 μg/kg/min之正腎上腺素。舉例而言,在投與該組合物之前,患者可正接受至少0.1 μg/kg/min之正腎上腺素。在其他實施例中,其中在投與該組合物之前,患者可正接受至少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 μg/min之正腎上腺素。
或者,可利用腎上腺素治療低血壓。因此,在一些實施例中,在開始血管收縮素II療法之前,患者可正接受至少0.1、0.2、0.3、0.4、0.5、0.6、0.7、0.8、0.9、1、1.1、1.2、1.3、1.4、1.5、1.6、1.7、1.8、1.9、2、2.1、2.2、2.3、2.4、2.5、2.6、2.7、2.8、2.9、3、3.1、3.2、3.3、3.4、3.5、3.6、3.7、3.8、3.9、4、4.1、4.2、4.3、4.4、4.5、4.6、4.7、4.8、4.9或5 μg/kg/min之腎上腺素。舉例而言,在投與該組合物之前,患者可正接受至少0.1 μg/kg/min之腎上腺素。在其他實施例中,在開始血管收縮素II療法之前,患者可正接受至少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 μg/min之腎上腺素。
或者,可利用多巴胺治療低血壓。因此,在一些實施例中,在開始血管收縮素II療法之前,患者可正接受至少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或25 μg/kg/min之多巴胺。舉例而言,在投與該組合物之前,患者可正接受至少5 μg/kg/min之多巴胺。在其他實施例中,在開始血管收縮素II療法之前,患者可正接受至少250、260、270、280、290、300、310、320、330、340、350、360、370、380、390、400、410、420、430、440、450、460、470、480、490、500、510、520、530、540、550、560、570、580、590、600、610、620、630、640、650、660、670、680、690、700、710、720、730、740、750、760、770、780、790、800、810、820、830、840、850、860、870、880、890、900、910、920、930、940、950、960、970、980、99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2100、2200、2300、2400或2500 μg/min之多巴胺。
可監測患者之平均動脈血壓以滴定血管收縮素II或兒茶酚胺。舉例而言,患者之平均動脈血壓可用留置動脈管線或藉由其他適宜方法監測。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投與該組合物之前量測初始平均動脈血壓,投與該組合物,且在一段時間後量測額外平均動脈血壓。該時間段可係(例如)約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5、70、75、80、85、90、95、100、105、110、115、120、135、150、165、180、195、210、225或240分鐘,或約4.0、4.5、5.0、5.5、6.0、6.5、7.0、7.5、8.0、8.5、9.0、9.5、10.0、10.5、11.0、11.5、12.0、12.5、13.0、13.5、14.0、14.5、15.0、15.5、16.0、16.5、17.0、17.5、18.0、18.5、19.0、19.5、20.0、20.5、21.0、21.5、22.0、22.5、23.0、23.5、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或48小時或更長。較佳地,該時間段係少於2小時,最佳地約1小時或更少。
在某些實施例中,若經量測平均動脈血壓符合或超過目標值,則降低投與兒茶酚胺之速率。該目標值可係(例如) 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或80 mm Hg。在某些較佳實施例中,若經量測平均動脈血壓係處於或高於75 mm Hg,則降低投與兒茶酚胺之速率。
在其他實施例中,若經量測平均動脈血壓與初始平均動脈血壓間之差符合或超過目標值,則降低投與兒茶酚胺之速率。該目標值可係(例如)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或25 mm Hg。在某些較佳實施例中,若經量測平均動脈血壓比初始平均動脈血壓高至少10 mm Hg,則降低投與兒茶酚胺之速率。
平均動脈血壓可量測一次以上,例如平均動脈血壓可量測1、2、3、4、5、6、7、8、9、10次或更多次,或甚至連續地或實質上連續地量測。端視經量測平均動脈血壓是否符合或超過目標值而定,可隨每次量測值降低投與兒茶酚胺之速率(或降低血管收縮素II之速率,或二者)。類似地,在量測後,若經量測平均動脈血壓小於目標值,則可增加投與兒茶酚胺之速率(或增加血管收縮素II之速率,或二者)。類似地,在每一量測後,端視經量測平均動脈血壓與初始平均動脈血壓間之差是否小於目標值而定,可降低投與兒茶酚胺之速率(或降低血管收縮素II之速率,或二者)。類似地,在量測後,若經量測平均動脈血壓與初始平均動脈血壓間之差小於目標值,則可增加投與兒茶酚胺之速率(或增加血管收縮素II之速率,或二者)。
在一些實施例中,若患者之經量測平均動脈血壓係處於或高於75 mm Hg,則降低兒茶酚胺投與患者之速率。在一些實施例中,若患者之經量測平均動脈血壓處於或高於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或85 mm Hg,則降低兒茶酚胺投與患者之速率。在一些實施例中,若經量測平均動脈血壓比初始平均動脈血壓高出至少10 mm Hg,則降低兒茶酚胺投與患者之速率。在一些實施例中,若經量測平均動脈血壓比初始平均動脈血壓高出至少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或25 mm Hg,則降低兒茶酚胺投與患者之速率。在某些實施例中,投與兒茶酚胺之速率降低至少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99.1%、99.2%、99.3%、99.4%、99.5%、99.6%、99.7%、99.8%、99.9%或更多。因此,例如,投與正腎上腺素之速率降低至少15%。在其他實施例中,投與兒茶酚胺之速率降低至少60%。在一些實施例中,投與兒茶酚胺之速率降至0 μg/kg/min。
可在監測患者之MAP的同時將兒茶酚胺向下滴定,且滴定可發生於數分鐘至數小時之過程中。因此,投與兒茶酚胺之速率可在約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5、70、75、80、85、90、95、100、105、110、115、120、135、150、165、180、195、210、225或240分鐘之過程中或在約4.0、4.5、5.0、5.5、6.0、6.5、7.0、7.5、8.0、8.5、9.0、9.5、10.0、10.5、11.0、11.5、12.0、12.5、13.0、13.5、14.0、14.5、15.0、15.5、16.0、16.5、17.0、17.5、18.0、18.5、19.0、19.5、20.0、20.5、21.0、21.5、22.0、22.5、23.0、23.5、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或48小時或更長之過程中降低至少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99.1%、99.2%、99.3%、99.4%、99.5%、99.6%、99.7%、99.8%、99.9%或更多。
血管收縮素II在高於1 ng/kg/min濃度下有效增加患者之MAP。因此,在某些實施例中,血管收縮素II係以大於或等於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或40 ng/kg/min之速率投與。舉例而言,在一些實施例中,血管收縮素II係以5 ng/kg/min之速率投與。在其他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治療低血壓之方法,其中血管收縮素II係以20 ng/kg/min之速率投與。在再其他實施例中,血管收縮素II係以40 ng/kg/min之速率投與。
不同患者需要血管收縮素II之較高或較低之投與速率以達成治療目標。可藉由以初始速率投與血管收縮素II並增加或降低投與速率血管收縮素來針對不同患者最佳化投與速率。在一些情況下,可投與患者血管收縮素II之初始丸藥,隨後以較低速率投與血管收縮素II。或者,可以低速率投與患者血管收縮素II,隨後以逐漸提高之速率投與。因此,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括增加投與血管收縮素之速率,且在其他實施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括降低投與血管收縮素之速率。舉例而言,可以約0.1、0.2、0.3、0.4、0.5、0.6、0.7、0.8、0.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11、12、13、14、15、16、17、18、19或20 ng/kg/min之初始速率投與血管收縮素II,且該速率可增加至約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或60 ng/kg/min之最終速率。或者,可以約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或60 ng/kg/min之初始速率投與血管收縮素II,且該速率可降低至約0.1、0.2、0.3、0.4、0.5、0.6、0.7、0.8、0.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11、12、13、14、15、16、17、18、19或20 ng/kg/min之最終速率。可在監測患者之MAP的同時滴定血管收縮素II且滴定可發生於數分鐘至數小時之過程中。因此,投與血管收縮素II之速率可在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5、70、75、80、85、90、95、100、105、110、115、120、135、150、165、180、195、210、225或240分鐘之過程中,或在約4.0、4.5、5.0、5.5、6.0、6.5、7.0、7.5、8.0、8.5、9.0、9.5、10.0、10.5、11.0、11.5、12.0、12.5、13.0、13.5、14.0、14.5、15.0、15.5、16.0、16.5、17.0、17.5、18.0、18.5、19.0、19.5、20.0、20.5、21.0、21.5、22.0、22.5、23.0、23.5、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或48小時或更長之過程中增加或降低。
只要有必要,可投與血管收縮素II以維持MAP高於目標值。或者,可投與血管收縮素直至在兒茶酚胺之較低劑量下可維持患者之MAP為止。在一些實施例中,投與該組合物直至利用小於0.1 μg/kg/min正腎上腺素、小於0.1 μg/kg/min腎上腺素或小於15 μg/kg/min多巴胺,可將患者之平均動脈血壓維持在或高於70 mm Hg為止。在其他實施例中,在選自少於6小時;自6小時至24小時;或至少24小時之時間段內連續投與該組合物。在其他實施例中,連續投與該組合物達至少1-6天,例如1-11天。
本文所揭示之該等方法可使用在人類個體中展現增加MAP之期望效應之血管收縮素II之任何適宜形式或類似物。在一些實施例中,血管收縮素II具有在SEQ ID NO:1、SEQ ID NO:2、SEQ ID NO:3、SEQ ID NO:4、SEQ ID NO:5、SEQ ID NO:6、SEQ ID NO:7或SEQ ID NO:8中闡釋之序列。較佳地,血管收縮素II具有在SEQ ID NO:1中闡釋之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血管收縮素II係選自5-L-纈胺酸血管收縮素II;1-L-天冬醯胺-5-L-纈胺酸血管收縮素II;1-L-天冬醯胺-5-L-異白胺酸血管收縮素II;或1-L-天冬醯胺-5-L-異白胺酸血管收縮素II,較佳地5-L-異白胺酸血管收縮素II。血管收縮素II可調配為醫藥上可接受之鹽,例如乙酸鹽。
該組合物可與各種濃度之血管收縮素II一起來調配。因此,在某些實施例中,該組合物係以約1、2、3、4、5、6、7、8、9、10、15、20、25、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100、110、120、130、140、150、160、170、180、190、200、210、220、230、240、250、260、270、280、290、300、310、320、330、340、350、360、370、380、390、400、410、420、430、440、450、460、470、480、490、500、550、600、650、700、750、800、850、900、950、1000 μg/ml之濃度包括血管收縮素II。在其他實施例中,該組合物係以約1、1.1、1.2、1.3、1.4、1.5、1.6、1.7、1.8、1.9、2、2.1、2.2、2.3、2.4、2.5、2.6、2.7、2.8、2.9、3、3.1、3.2、3.3、3.4、3.5、3.6、3.7、3.8、3.9、4、4.1、4.2、4.3、4.4、4.5、4.6、4.7、4.8、4.9、5、5.1、5.2、5.3、5.4、5.5、6.0、6.5、7.0、7.5、8.0、8.5、9.0、9.5、10.0、10.5、11.0、11.5、12.0、12.5、13.0、13.5、14.0、14.5、15.0、15.5、16.0、16.5、17.0、17.5、18.0、18.5、19.0、19.5、20.0、20.5、21.0、21.5、22.0、22.5、23.0、23.5、24.0、24.5或25.0 mg/ml之濃度包括血管收縮素II。因此,在某些實施例中,該組合物係以約2.5 mg/mL之濃度包括血管收縮素II。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組合物包括賦形劑,例如甘露醇。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組合物適於非經腸投與,例如注射或靜脈內輸注,較佳地靜脈內輸注。
在一些實施例中,患者患有敗血症。患者可患有敗血性休克、分佈性休克或心因性休克。
在一些實施例中,患者係哺乳動物,例如靈長類動物、綿羊、豬、犬或齧齒類動物,較佳為人類。
血管收縮素II之投與速率可響應於在治療期間週期性或偶爾地獲得之患者平均動脈血壓之量測來手動及/或自動調節,以(例如)將平均動脈血壓維持在此位準或在預定範圍內(例如,80-110 mm Hg)。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評估患有低血壓之患者(例如人類)對血管收縮素II療法之反應的方法,其包括將初始劑量之包括血管收縮素II之組合物投與患者(該初始劑量可係治療劑量或次治療劑量,例如小於1 ng/kg/min或約1 ng/kg/min之劑量)並測試患者之治療參數(例如,血壓)之變化。舉例而言,患者之治療參數可在投與初始劑量之前評估並在投與初始劑量之後再次評估(例如,在投與初始劑量後至少半小時之後、較佳至少1小時之後及/或多達8小時之後、較佳多達6小時之後,例如介於1小時與6小時之間)。投與初始劑量後之治療參數之評估與投與初始劑量前所做評估之比較將指示參數是否由於血管收縮素II療法而增加或降低。通常,患者血壓增加表示對血管收縮素II療法有積極反應。在某些實施例中,在患者對該療法展現積極反應之情況下,該方法進一步包括將額外劑量之血管收縮素II投與該患者。若患者展現不利反應(例如,患者之血壓降低),則該患者通常將不接受額外劑量之血管收縮素II療法。若患者未展現反應或展現不顯著反應,則該方法可進一步包括投與比初始劑量更高劑量之該組合物,並進一步測試患者對較高劑量之反應。或者,若患者未展現反應或展現不顯著反應,則該患者可不接受進一步劑量之血管收縮素療法。
血管收縮素 II 治療劑
血管收縮素II係身體自然產生之肽激素,其經由收縮血管及再吸收鈉來調控血壓。投與血管收縮素II之血液動力學效應已經是許多臨床研究之主題,證實其對全身及腎血流量有顯著效應(Harrison-Bernard, L.M.,The renal renin-angiotensin system.
Adv Physiol Educ, (2009)33
(4): p. 270-74)。血管收縮素II係由腎素血管收縮素醛固酮系統(RAAS)產生之激素,其經由調節血管平滑肌張力及細胞外液穩態來調控血壓。血管收縮素II藉由誘導血管收縮及保留鈉,來調介其對脈血管系統之效應,且因此其係許多高血壓療法之目標。除血管收縮素II之全身效果之外,其對腎之輸出小動脈具有明顯效果,當血流降低時,可維持腎小球過濾。血管收縮素II亦藉由刺激在近端小管中之Na+/H+交換器及引起醛固酮與血管加壓素之釋放,來調節腎中之鈉再吸收(Harrison-Bernard, L.M.,The renal renin-angiotensin system.
Adv Physiol Educ,2009.33
(4): p. 270-4)。
可用於本發明組合物及方法之血管收縮素II治療劑可係Asp-Arg-Val-Tyr-Ile-His-Pro-Phe(SEQ ID NO: 1),亦稱為5-異白胺酸血管收縮素II。SEQ ID NO: 1係天然存在於人類及其他物種(例如馬、豬等)中之八肽。異白胺酸可被纈胺酸取代,產生5-纈胺酸血管收縮素II,即Asp-Arg-Val-Tyr-Val-His-Pro-Phe(SEQ ID NO: 2)。亦可使用其他血管收縮素II類似物,例如[Asn1
-Phe4
]-血管收縮素II (SEQ ID NO: 3)、六肽Val-Tyr-Ile-His-Pro-Phe (SEQ ID NO: 4)、九肽Asn-Arg-Val-Tyr-Tyr-Val-His-Pro-Phe (SEQ ID NO: 5)、[Asn1
-Ile5
-Ile8
]-血管收縮素II (SEQ ID NO: 6)、[Asn1
-Ile5
-Ala8
]-血管收縮素II (SEQ ID NO: 7)及[Asn1
-diiodoTyr4
-Ile5
]-血管收縮素II (SEQ ID NO: 8)。血管收縮素II可(例如)藉由固相肽合成來合成以併入修飾,例如C-末端醯胺化。術語「血管收縮素II」(無其他特異性)意欲係指此等各種形式以及其組合中之任一者。
在本文所揭示之該等組合物及方法中使用之血管收縮素II之序列可與上述血管收縮素II之序列同源。在某些態樣中,本發明包含與SEQ ID NO: 1、2、3、4、5、6、7、及/或8至少80%、85%、90%、95%、97%、98%、99%或100%一致之經分離、合成或重組胺基酸序列。任何此等變體序列可用於代替如在先前段落中所述之血管收縮素II。
在一些態樣中,包括血管收縮素II之組合物可選自5-纈胺酸血管收縮素II、5-纈胺酸血管收縮素II醯胺、5-L-異白胺酸血管收縮素II及5-L-異白胺酸血管收縮素II醯胺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該等較佳在目前良好製造條件(cGMP)下製造。在一些態樣中,該組合物可包含不同百分比之不同形式的血管收縮素II,例如六肽及九肽血管收縮素之混合物。包括血管收縮素II之組合物可適於非經腸投與,例如注射或靜脈內輸注。
類似地,血管收縮素II治療劑可使用作為上文所提及肽之任何適宜鹽、去保護形式、乙醯化形式、去乙醯基形式及/或前藥形式,其包含如在US專利公開案第2011/0081371號(以引用方式併入)中所揭示肽之聚乙二醇化形式或偶聯物。術語「前藥」係指在生理條件下能夠產生或釋放上文所提及肽之任何前體化合物。此等前藥可係選擇性裂解以形成本發明肽之較大肽。舉例而言,在一些態樣中,該前藥可係藉由某些內源性或外源性酶作用可產生血管收縮素II之血管收縮素原、血管收縮素I或其同系物。其他前藥包含具有經保護胺基酸之肽,例如在一或多個羧酸及/或胺基處具有保護基團。用於胺基之適宜保護基團係苄氧羰基、第三丁氧羰基(BOC)、茀基甲氧羰基(FMOC)、甲醯基、及乙醯基或醯基。用於羧酸基團適宜之保護基團係酯,例如苄基酯或第三丁基酯。本發明亦涵蓋使用血管收縮素II及/或具有胺基酸取代、缺失、添加之前體肽,該等取代及添加包含標準D及L胺基酸及經修飾胺基酸(例如醯胺化及乙醯化胺基酸),其中基礎肽序列之治療活性係維持在藥理學有用位準。治療有效物質之劑量
一般而言,血管收縮素II增加血壓,且低血壓患者可能需要較大劑量以展現類似於在正常患者中所觀察到之升壓反應。包含血管收縮素治療劑(例如,血管收縮素II)之組合物可以足以達成至少約10-15 mm Hg之血壓增加之速率投與且視情況對於至少所投與之血管收縮素治療劑可響應於其他生理參數(例如腎血管阻力、腎血流量、濾過分數、平均動脈血壓等)之改變而變化。舉例而言,血管收縮素治療劑之投與速率可自約2 ng/kg/min開始至約20 ng/kg/min且基於平均動脈血壓(「MAP」)增加。在一些態樣中,可增加投與速率使得MAP不超過約70 mm Hg、約80 mm Hg、約90 mm Hg、約100 mm Hg、約110 mm Hg等。舉例而言,患者可耦接至在一些或所有治療過程中提供連續、週期性或偶爾MAP量測之監測器。投與速率可手動(例如,藉由醫師或護士)或自動(例如,藉由能夠響應於自監測器接收之MAP值調節組合物遞送之醫學裝置)調節以將患者之MAP維持在期望範圍內(例如,80-110 mm Hg)或低於期望臨限值,例如如上文所述。
包含血管收縮素治療劑之組合物可在選自至少8小時;至少24小時;及自8小時至24小時之時間段內投與。包含血管收縮素治療劑之組合物可連續投與至少2-6天(例如2-11天),在至少2-6天(例如2-11天)之時間段中連續投與2-6天,一天8小時。在延長輸注後離乳期(weaning period)(自若干小時至若干天)可係有益的。
包含血管收縮素治療劑之組合物可進一步包含一或多種額外醫藥試劑。舉例而言,血管收縮素II可與白蛋白一起投與。所投與額外醫藥試劑之量可端視包含血管收縮素治療劑及額外醫藥試劑之累加治療效應來改變。舉例而言,所投與白蛋白之量在第一天可係1克白蛋白/千克體重,靜脈內給予,隨後每天20克至40克。再其他額外醫藥試劑可係邁妥林、奧曲肽(octreotide)、體抑素、血管加壓素類似物鳥氨加壓素(ornipressin)、特利加壓素、己酮可可鹼、乙醯基半胱胺酸、正腎上腺素、米索前列醇(misoprostol)等中之任一或多者。在一些態樣中,其他利尿鈉肽亦可與血管收縮素治療劑組合使用以補救與上文所述疾病相關之鈉排泄損害。舉例而言,利尿鈉肽可包含心房利尿鈉肽(ANP)、腦利尿鈉肽(BNP)、C-型利尿鈉肽(CNP)及/或樹眼鏡蛇屬利尿鈉肽等之任何類型。
若干利尿劑化合物可與血管收縮素治療劑組合使用以誘導尿液輸出。舉例而言,以下中之任一或多者可與血管收縮素治療劑組合使用來治療患者:黃嘌呤,例如咖啡因、茶鹼、可可鹼;噻嗪,例如苄氟噻嗪(bendroflumethiazide)、氫氯噻嗪;保鉀利尿劑,例如阿米洛利(amiloride)、螺內酯、胺苯蝶啶、坎利酸鉀(potassium canrenoate);滲透性利尿劑,例如葡萄糖(尤其在不受控制之糖尿病中)、甘露醇;袢利尿劑,例如布美他尼(bumetanide)、依他尼酸(ethacrynic acid)、呋塞米(furosemide)、托拉塞米(torsemide);碳酸酐酶抑制劑,例如乙醯偶氮胺、多佐胺(dorzolamide);Na-H交換器拮抗劑,例如多巴胺;排水利尿劑,例如秋麒麟草(goldenrod)、杜松;精胺酸血管加壓素受體2拮抗劑,例如兩性黴素B、檸檬酸鋰;酸式鹽,例如CaCl2
、NH4
Cl;乙醇、水等。上文所述之額外醫藥試劑之列表僅係說明性的且可包含可用於治療低血壓及相關病況之任何其他醫藥試劑。賦形劑
本發明之該等醫藥組合物亦可含有稀釋劑、填充劑、鹽、緩衝劑、穩定劑、增溶劑及此項技術中熟知之其他材料。術語「醫藥上可接受之載劑」係指可與本發明之治療有效物質(例如血管收縮素II)一起投與患者且不破壞治療有效物質之藥理學活性之無毒載劑。術語「醫藥上可接受」意指不干擾該(等)活性成份之生物活性有效性之無毒材料。該載劑之特性將取決於投與途徑。術語「賦形劑」係指調配物或組合物中不為醫藥活性成份之添加劑。
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理解任一賦形劑之選擇可影響任何其他賦形劑之選擇。舉例而言,特定賦形劑之選擇可排除一或多種額外賦形劑之使用,因為賦形劑之組合將產生不期望效應。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能夠以經驗方式確定何種賦形劑(若有)包含於本發明組合物中。本發明之賦形劑可包含(但不限於)共-溶劑、增溶劑、緩衝劑、pH調節劑、增積劑、表面活性劑、囊封劑、張力調節劑、穩定劑、保護劑及黏度改質劑。在一些態樣中,在本發明組合物中包含醫藥上可接受之載劑可係有益的。增溶劑
在一些態樣中,在本發明組合物中包含增溶劑可係有益的。增溶劑可用於增加調配物或組合物之任何組份(包含治療有效物質(例如,血管收縮素II)或賦形劑)之溶解性。本文所述之增溶劑不意欲構成詳盡列表清單,而是僅係作為可用於本發明組合物中之實例性增溶劑提供。在某些態樣中,增溶劑包含(但不限於)乙醇、第三丁醇、聚乙二醇、甘油、對羥苯甲酸甲酯、對羥苯甲酸丙酯、聚乙烯吡咯啶酮及其任何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及/或組合。pH- 調節劑
在一些態樣中,藉由在本發明組合物中包含pH-調節劑來調節該等組合物之pH可係有益的。調整調配物或組合物之pH可對(例如)治療有效物質之穩定性或溶解性具有有益效應,或在製造適用於非經腸投與之調配物或組合物中可係有用的。pH-調節劑已為此項技術熟知。因此,本文所述之pH-調節劑不意欲構成詳盡列表,而是僅作為可用於本發明組合物中之實例性pH-調節劑提供。pH-調節劑可包含(例如)酸及鹼。在一些態樣中,pH-調節劑包含(但不限於)乙酸、鹽酸、磷酸、氫氧化鈉、碳酸鈉及其組合。
本發明組合物之pH可係為調配物或組合物提供期望性質之任何pH。期望性質可包含(例如)治療有效物質(例如,血管收縮素II)穩定性、與在其他pH之組合物相比增加之治療有效物質保留時間及經改良濾過效率。在一些態樣中,本發明組合物之pH可係約3.0至約9.0,例如約5.0至約7.0。在特定態樣中,本發明組合物之pH可係5.5±0.1、5.6±0.1、5.7±0.1、5.8±0.1、5.9±0.1、6.0±0.1、6.1±0.1、6.2±0.1、6.3±0.1、6.4±0.1或6.5±0.1。緩衝劑
在一些態樣中,藉由在組合物中包含一或多種緩衝劑來緩衝pH可係有益的。在某些態樣中,緩衝劑可具有(例如)約5.5、約6.0或約6.5之pKa。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理解,適當緩衝劑可基於其pKa及其他性質經選擇以包含於組合物中。緩衝劑已為此項技術所熟知。因此,本文所述之緩衝劑不意欲構成詳盡列表,而是僅作為可用於本發明組合物中之實例性緩衝劑提供。在某些態樣中,緩衝劑可包含以下中之一或多者:Tris、Tris HCl、磷酸鉀、磷酸鈉、檸檬酸鈉、抗壞血酸鈉、磷酸鈉及磷酸鉀之組合、Tris/Tris HCl、碳酸氫鈉、精胺酸磷酸鹽、精胺酸鹽酸鹽、組胺酸鹽酸鹽、二甲胂酸鹽、琥珀酸鹽、2-(N-嗎啉基)乙磺酸(MES)、馬來酸鹽、bis-tris、磷酸鹽、碳酸鹽及其任何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及/或組合。表面活性劑
在一些態樣中,在本發明組合物中包含表面活性劑可係有益的。一般而言,表面活性劑降低液體組合物之表面張力。此可提供有益之性質,例如經改良之易濾過性。表面活性劑亦可充當乳化劑及/或增溶劑。表面活性劑已為此項技術所熟知。因此,本文所述之表面活性劑不意欲構成詳盡列表,而是僅作為可用於本發明組合物中之實例性表面活性劑提供。可被包含之表面活性劑包含(但不限於)去水山梨醇酯(例如聚山梨醇酯(例如,聚山梨醇酯20及聚山梨醇酯80))、脂多糖、聚乙二醇(例如,PEG 400及PEG 3000)、泊洛沙姆(poloxamers)(即,普朗尼克(pluronics))、氧化乙烯及聚氧化乙烯(例如,Triton X-100)、皂素、磷脂(例如,卵磷脂)及其組合。張力調節劑
在一些態樣中,在本發明組合物中包含張力調節劑可係有益的。當將液體組合物投與(例如,藉由非經腸投與)患者時,該組合物之張力係重要考慮因素。因此,可使用張力調節劑以幫助製得適於投與之調配物或組合物。張力調節劑已為此項技術所熟知。因此,本文所述之張力調節劑不意欲構成詳盡列表,而是僅作為可用於本發明組合物中之實例性張力調節劑提供。張力調節劑可係離子或非離子的,且包含(但不限於)無機鹽、胺基酸、糖、糖醇及碳水化合物。實例性無機鹽可包含氯化鈉、氯化鉀、硫酸鈉及硫酸鉀。實例性胺基酸係甘胺酸。實例性糖可包含糖醇,例如甘油、丙二醇、葡萄糖、蔗糖、乳糖及甘露醇。穩定劑
在一些態樣中,在本發明組合物中包含穩定劑可係有益的。穩定劑幫助增加本發明組合物中治療有效物質之穩定性。此可藉由(例如)減少治療有效物質之降解或防止其聚集來發生。不希望受理論約束,增強穩定性之機制可包含將治療有效物質與溶劑隔離或抑制蒽環化合物之自由基氧化。穩定劑已為此項技術所熟知。因此,本文所述之穩定劑不意欲構成詳盡列表,而是僅作為可用於本發明組合物中之實例性穩定劑提供。穩定劑可包含(但不限於)乳化劑及表面活性劑。遞送途徑
本發明組合物可以各種習用方式投與。在一些態樣中,本發明組合物適於非經腸投與。該等組合物可經(例如)腹膜內、靜脈內、腎臓內或鞘內投與。在一些態樣中,本發明組合物係經靜脈內注射。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理解,投與本發明之治療有效物質調配物或組合物之方法將取決於多個因素,例如所治療患者之年齡、體重及身體條件及所治療之疾病或病況。因此,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能夠依據個別案例(on a case-by-case basis)為患者選擇最佳投與方法。
除非本文中另有定義,否則用於此申請案之科學及技術術語將具有通常為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理解之含義。一般而言,本文所述之與化學、分子生物學、細胞及癌症生物學、免疫學、微生物學、藥理學及蛋白質及核酸化學相關之命名及技術係彼等此項技術中所熟知且通常所用者。
在此說明書通篇中,將理解字詞「包括(comprise)」或變化形式(例如「comprises」或「comprising」)意味著包含所陳述之整數 (或組份)或整數(或組份)之群組,但不排除任何其他整數(或組份)或整數(或組份)之群組。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確指示,否則單數形式「一(a,an)」及「該(the)」包含複數。術語「包含」係用於意指「包含但不限於」。「包含」及「包含但不限於」可互換使用。術語「患者」及「個體」可互換使用且係指人類或非人類動物。此等術語包含哺乳動物(例如人類、靈長類動物)、家畜動物(例如,牛、豬)、伴侶動物(例如,犬、貓)及齧齒類動物(例如,小鼠、兔及大鼠)。
一般而言,「約」及「大約」應意指給出量測之性質或精度之關於所量測數量的可接受之誤差程度。通常,實例性誤差程度係在既定值或值之範圍之20%內、較佳10%內及更佳5%內。或者,且尤其在生物系統中,術語「約」及「大約」可意指在既定值之數量級內、較佳在5倍內及更佳在2倍內之值。除非另外闡明,否則本文給出之數值量係近似的,此意味著當未明確闡明時,術語「約」或「大約」可推斷出。參考文獻之引用
本文所提及之所有出版物及專利之全部內容皆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如同將每一個別出版物或專利特定且個別地指示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一般。倘若出現衝突,則將以本說明書(包含其特定定義)為準。儘管已論述標的物之特定態樣,但以上說明書係說明性而非限制性的。在審閱此說明書及下文之申請專利範圍時,彼等熟習此項技術者可明瞭許多變化形式。應參照申請專利範圍、以及其等效內容之完整範圍、及說明書以及此等變化形式來確定本發明的完整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