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51216B - 蓄熱式燃燒器裝置 - Google Patents

蓄熱式燃燒器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51216B
TWI751216B TW106137614A TW106137614A TWI751216B TW I751216 B TWI751216 B TW I751216B TW 106137614 A TW106137614 A TW 106137614A TW 106137614 A TW106137614 A TW 106137614A TW I751216 B TWI751216 B TW I75121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supply
fuel
exhaust
fuel pip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376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31829A (zh
Inventor
河本祐作
北村和也
片山智樹
田口脩平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中外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中外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中外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318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318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512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51216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LSUPPLYING AIR OR NON-COMBUSTIBLE LIQUIDS OR GASES TO COMBUSTION APPARATUS IN GENERAL ; VALVES OR DAMP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AIR SUPPLY OR DRAUGHT IN COMBUSTION APPARATUS; INDUCING DRAUGHT IN COMBUSTION APPARATUS; TOPS FOR CHIMNEYS OR VENTILATING SHAFTS; TERMINALS FOR FLUES
    • F23L15/00Heating of air supplied for combustion
    • F23L15/02Arrangements of regene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C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COMBUSTION USING FLUID FUEL OR SOLID FUEL SUSPENDED IN  A CARRIER GAS OR AIR 
    • F23C7/00Combustion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s for air supply
    • F23C7/02Disposition of air supply not passing through burner
    • F23C7/06Disposition of air supply not passing through burner for heating the incoming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LSUPPLYING AIR OR NON-COMBUSTIBLE LIQUIDS OR GASES TO COMBUSTION APPARATUS IN GENERAL ; VALVES OR DAMP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AIR SUPPLY OR DRAUGHT IN COMBUSTION APPARATUS; INDUCING DRAUGHT IN COMBUSTION APPARATUS; TOPS FOR CHIMNEYS OR VENTILATING SHAFTS; TERMINALS FOR FLUES
    • F23L1/00Passages or apertures for delivering primary air for combus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N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COMBUSTION
    • F23N1/00Regulating fuel supply
    • F23N1/007Regulating fuel supply using mechanical mea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4Indirect CO2mitigation, i.e. by acting on non CO2directly related matters of the process, e.g. pre-heating or heat recover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 Supply (AREA)

Abstract

一種蓄熱式燃燒器裝置,設有蓄熱體,該蓄熱體會將在爐內燃燒的燃燒氣體的熱加以回收,並且將燃燒用空氣加熱,該蓄熱式燃燒器裝置之特徵在於具備有:主燃料管,供給燃料;及複數個供排氣管,配置在主燃料管的周圍,供給燃燒用空氣並排放燃燒氣體,又,在供排氣管的附近,各別設有供給燃料的副燃料管,主燃料管及副燃料管可以調整燃料供給量。

Description

蓄熱式燃燒器裝置 發明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蓄熱式燃燒器裝置之發明。
發明背景
以往在加熱爐或燃燒爐等燃燒裝置中,以謀求節省能源為目的,有一種在燃燒器中設置蓄熱體,以將在爐內燃燒的燃燒氣體的熱加以回收並且將燃燒用空氣加熱的蓄熱式燃燒器裝置已廣為人知。並且,如專利文獻1及2所示,有一種燃燒裝置,是在爐內導入部中,在中心配置供給燃料及燃燒用空氣的燃燒器,且在燃燒器的周圍配置供給燃燒用空氣並排放燃燒氣體的供排氣管,來形成主要火焰。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7-024335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10-127525號公報
發明概要
在這些例子中,藉由來自供排氣管的燃燒用空氣的噴 流,將會從爐內導入部形成較長的火焰,在內部空間狹小的爐子,特別是自爐內導入部起算的深度較短的爐子中,火焰將會碰到爐壁,而會有難以得到大容量的熱量的這種課題。
於是,在本發明中,是以提供一種可以維持以往蓄熱式燃燒器裝置的燃燒量並且縮短火焰長度的蓄熱式燃燒器裝置為目的。
本發明是一種蓄熱式燃燒器裝置,設有蓄熱體,該蓄熱體會將在爐內燃燒的燃燒氣體的熱加以回收,並且將燃燒用空氣加熱,該蓄熱式燃燒器裝置之特徵在於:具備有:主燃料管,供給燃料;及複數個供排氣管,配置在前述主燃料管的周圍,供給燃燒用空氣並排放燃燒氣體,又,在前述供排氣管的附近,各別設有供給燃料的副燃料管,前述主燃料管及前述副燃料管可以調整燃料供給量。
依據前述構成,由於供排氣管配置在主燃料管的周圍,且副燃料管設在供排氣管的附近,因此在對於來自各個供排氣管的供氣噴射燃料時,可以兼用主燃料管。並且,由於主燃料管及副燃料管可以調整燃料供給量,因此可以兼用主燃料管並且調整燃燒量。
本發明進一步具備如以下的構成較為理想。
(1)在前述供排氣管方面,設有第1供排氣管及第2供排氣管,前述主燃料管朝爐內的開口部配置在前述第1供排氣管朝爐內的開口部與前述第2供排氣管朝爐內的開口部之間,在前述副燃料管方面,在前述第1供排氣管的開口部附近設有第2燃料管的開口部,且在前述第2供排氣管的開口部附近設有第3燃料管朝爐內的開口部,該蓄熱式燃燒器裝置構成為在前述第1供排氣管供給燃燒用空氣時,前述主燃料管及前述第2燃料管供給燃料,前述第2供排氣管回收廢熱,前述第3燃料管不供給燃料,且構成為在前述第2供排氣管供給燃燒用空氣時,前述主燃料管及前述第3燃料管供給燃料,前述第1供排氣管回收廢熱,前述第2燃料管不供給燃料。
(2)在前述構成(1)中,前述主燃料管的最大燃料供給量、前述第2燃料管的最大燃料供給量及前述第3燃料管的最大燃料供給量各別成為可以得到在前述蓄熱式燃燒器裝置所設定的最大燃燒量之一半燃燒量的燃料供給量。
(3)在前述構成(1)或(2)中,前述第2燃料管構成為在前述第1供排氣管內開口,且會朝前述第1供排氣管內供給燃料,前述第3燃料管構成為在前述第2供排氣管內開口,且會朝前述第2供排氣管內供給燃料。
(4)在前述構成(1)或(2)中,前述第2燃料管的開口部相對於前述第1供排氣管的開口部,位在與前述主燃料管的開口部相反的相反側,前述第3燃料管的開口部相對於前述第2供排氣管的開口部,位在與前述主燃料管的開口部相反的相反側。
(5)具備有第1空氣管,該第1空氣管會朝前述主燃料管內供給燃燒用空氣。
依據前述構成(1),由於構成為從主燃料管供給燃料並在第1供排氣管與第2供排氣管之間交替供給燃燒用空氣,且與此配合,在第2燃料管與第3燃料管之間交替供給燃料,因此對於來自第1供排氣管的供氣,會從主燃料管及第2燃料管的2處供給燃料,且對於來自第2供排氣管的供氣,會從主燃料管及第3燃料管的2處供給燃料,使得火焰的形成被分散在2處,所以火焰的形狀變很寬,從而可以做到不易吹滅且將火焰的長度縮短。又,由於是在爐內使燃燒用空氣與燃料混合並燃燒後,又再與主燃料管的燃料混合並燃燒,因此可以藉由將火焰的形成時間點分成2次,來使火焰溫度降低,其結果可以減低NOx產生量。
依據前述構成(2),藉由將主燃料管的最大燃料供給量、第2燃料管的最大燃料供給量及第3燃料管的最大燃料供給量各別設為可以得到在蓄熱式燃燒器裝置所設定的最大燃燒量之一半燃燒量的燃料供給量,比起在以往蓄熱式燃燒器設定相同最大燃燒量(例如,在目錄等作為規 格值所顯示之相同最大燃燒量)的燃燒器,可以將火焰的長度縮短,並進一步使火焰的大小穩定。
依據前述構成(3),由於在第1供排氣管內及第2供排氣管內形成火焰,因此可以使爐內的火焰狀態更加穩定。
依據前述構成(4),相對於來自第2燃料管及第3燃料管的燃料與空氣的混合時間點,延遲來自主燃料管的燃料與燃燒空氣的混合時間點,藉此就可以使火焰溫度降低,其結果可以減低NOx產生量。又,容易確保第2燃料管及第3燃料管的配置區域,變得容易設計第2燃料管及第3燃料管對爐壁或供排氣管的傾斜角度。
依據前述構成(5),由於在主燃料管內形成火焰,因此可以使爐內的火焰狀態更加穩定。
總而言之,依據本發明,可以提供一種可以維持以往蓄熱式燃燒器裝置的燃燒量並且縮短火焰長度的蓄熱式燃燒器裝置。
1:主燃料管
1a、12a、21a、22a、31、34、41、44:開口部
3:第2燃料管(副燃料管)
4:第3燃料管(副燃料管)
10:蓄熱式燃燒器裝置
11、13、32、42、511、521:調整閥
12:第1空氣管
21、22、23、24:供排氣管
51、52:配管
61:空氣廢氣切換裝置
61a:切換閥
62:空氣供給管
63:廢氣排出管
211、221:供排氣室
212、222:蓄熱體
213、223:凸緣
L1~L4:距離
S:爐內
θ1~θ3:角度
圖1是有關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蓄熱式燃燒器裝置之平面截面概略圖。
圖2是從爐內側來看的蓄熱式燃燒器裝置之概略圖。
圖3是說明空氣廢氣切換裝置的切換之圖。
圖4是說明空氣廢氣切換裝置的切換之圖。
圖5是在藉由來自主燃料管1及第2燃料管3的燃料及 來自供排氣管21的燃燒用空氣所進行的燃燒以及來自供排氣管22的燃燒氣體的排氣的時間點中的蓄熱式燃燒器裝置之截面概略圖。
圖6是在藉由來自主燃料管1及第3燃料管4的燃料及來自供排氣管22的燃燒用空氣所進行的燃燒以及來自供排氣管21的燃燒氣體的排氣的時間點中的蓄熱式燃燒器裝置之截面概略圖。
圖7是有關其他實施形態的蓄熱式燃燒器裝置之截面概略圖。
圖8是有關另外其他實施形態的蓄熱式燃燒器裝置之截面概略圖。
用以實施發明之形態
(整體構成)
圖1是有關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蓄熱式燃燒器裝置10之平面截面概略圖。如圖1所示,蓄熱式燃燒器裝置10具備有:主燃料管1,供給燃料;及2個以上的供排氣管21、22,配置在主燃料管1的周圍,供給燃燒用空氣並排放燃燒氣體。
主燃料管1構成為會朝爐內S供給燃料,且一端連通於爐內S。供排氣管21、22構成為會朝爐內S供給燃燒用空氣,且一端連通於爐內S。在主燃料管1設有調整閥11,該調整閥11會開關主燃料管1,來調整燃料供給量。供排氣管21、22是朝向爐內S傾斜成會靠近主燃料管1。供 排氣管21、22預先傾斜10度左右較為理想。
再者,設有朝爐內S供給燃料的第2燃料管3及第3燃料管4。第2燃料管3設置在供排氣管21的附近,且在供排氣管21朝爐內S的開口部21a的附近具有朝爐內S的開口部31。第2燃料管3構成為會朝向供排氣管21的開口部21a供給燃料。第2燃料管3的內徑比供排氣管21的內徑小。在第2燃料管3設有調整閥32,該調整閥32會開關第2燃料管3,來調整燃料供給量。
第3燃料管4設置在供排氣管22的附近,且在供排氣管22朝爐內S的開口部22a的附近具有朝爐內S的開口部41。第3燃料管4構成為會朝向供排氣管22的開口部22a供給燃料。第3燃料管4的內徑比供排氣管22的內徑小。在第3燃料管4設有調整閥42,該調整閥42會開關第3燃料管4,來調整燃料供給量。
供排氣管21的另一端連通於供排氣室211。在供排氣室211配置有蓄熱體212。同樣地,供排氣管22的另一端連通於供排氣室221。在供排氣室221配置有蓄熱體222。
圖2是從爐內S側來看的蓄熱式燃燒器裝置10之概略圖。如圖2所示,在中心配置有主燃料管1,在主燃料管1的右方配置有供排氣管21,在主燃料管1的左方配置有供排氣管22。第2燃料管3配置在供排氣管21的右方,第3燃料管4配置在供排氣管22的左方。並且,第2燃料管3、供排氣管21、主燃料管1、供排氣管22、第3燃料管4 被配置成從右方朝向左方排成一列。
第2燃料管3與供排氣管21之間的距離L1比供排氣管21與主燃料管1之間的距離L2小。較理想的是距離L1成為距離L2的一半以下。同樣地,第3燃料管4與供排氣管22之間的距離L3比供排氣管22與主燃料管1之間的距離L4小。較理想的是距離L3成為距離L4的一半以下。再者,距離L1與距離L3相等,距離L2與距離L4相等。
如圖1所示,供排氣室211透過配管51連結於空氣廢氣切換裝置61,供排氣室221也同樣地透過配管52連結於空氣廢氣切換裝置61。供排氣室211與配管51是透過凸緣213而連結,供排氣室221與配管52是透過凸緣223而連結。在配管51設有調整閥511,該調整閥511會開關配管51,來調整燃燒用空氣供給量,又,在配管52設有調整閥521,該調整閥521會開關配管52,來調整燃燒用空氣供給量。空氣廢氣切換裝置61連結於空氣供給管62及廢氣排出管63,並具備有切換閥61a,該切換閥61a會使空氣供給管62與配管51或配管52連通,且同時使廢氣排出管63與配管52或配管51連通。在空氣供給管62設有用來供給燃燒用空氣的空氣供給用鼓風機(圖未示),且在廢氣排出管63設有用來排出燃燒廢氣的排氣風扇(圖未示)。
圖3及圖4是說明空氣廢氣切換裝置61的切換之圖。在圖3中,空氣廢氣切換裝置61的切換閥61a會使空氣供給管62與配管51連通,且會使廢氣排出管63與配管52連通。其結果,來自空氣供給管62的燃燒用空氣會通過 配管51,並藉由供排氣室211的已被蓄熱之蓄熱體212而加熱,然後從供排氣管21朝爐內S噴射。又,來自爐內S的燃燒廢氣會藉由設在廢氣排出管63的排氣風扇而通過供排氣管22,且藉由供排氣室221的蓄熱體222而使廢熱被回收、蓄熱,並通過配管52而從廢氣排出管63排出。
另一方面,在圖4中,空氣廢氣切換裝置61的切換閥61a會使空氣供給管62與配管52連通,且會使廢氣排出管63與配管51連通。其結果,來自空氣供給管62的燃燒用空氣會通過配管52,並藉由供排氣室221的已被蓄熱之蓄熱體222而加熱,然後從供排氣管22朝爐內S噴射。又,來自爐內S的燃燒廢氣會藉由設在廢氣排出管63的排氣風扇而通過供排氣管21,且藉由供排氣室211的蓄熱體212而使廢熱被回收、蓄熱,並通過配管51而從廢氣排出管63排出。
如同上述,藉由將空氣廢氣切換裝置61的切換閥61a在圖3與圖4之間切換,構成為可以在供排氣管21與供排氣管22之間,交替地重複燃燒用空氣的供給與燃燒廢氣的排氣,將在爐內S燃燒的燃燒廢氣的熱用蓄熱體212、222回收,並且透過用蓄熱體212、222回收的熱來將燃燒用空氣加熱。
本發明構成為在從供排氣管21朝爐內S供給燃燒用空氣並從爐內S朝供排氣管22排放燃燒廢氣時,在爐內S中,混合來自第2燃料管3的燃料與來自供排氣管21的燃燒用空氣而形成火焰,並藉由此火焰與來自主燃料管 1的燃料而進一步形成火焰。又,構成為在從供排氣管22朝爐內S供給燃燒用空氣並從爐內S朝供排氣管21排放燃燒廢氣時,在爐內S中,混合來自第3燃料管4的燃料與來自供排氣管22的燃燒用空氣而形成火焰,並藉由此火焰與來自主燃料管1的燃料而進一步形成火焰。
蓄熱式燃燒器裝置10構成為會如同下述進行動作。
蓄熱式燃燒器裝置10會交替地重複如下之燃燒以及排氣,即,藉由來自主燃料管1及第2燃料管3的燃料及來自供排氣管21的燃燒用空氣所進行的燃燒以及來自供排氣管22的燃燒氣體的排氣、與藉由來自主燃料管1及第3燃料管4的燃料及燃燒用空氣所進行的燃燒以及來自供排氣管21的燃燒氣體的排氣。
在藉由來自主燃料管1及第2燃料管3的燃料及來自供排氣管21的燃燒用空氣所進行的燃燒以及來自供排氣管22的燃燒氣體的排氣的時間點中,如圖5所示,調整閥11及調整閥32被開啟而朝主燃料管1及第2燃料管3供給燃料。此處,調整閥11及調整閥32在全開時,主燃料管1的最大燃料供給量及第2燃料管3的最大燃料供給量各別成為在蓄熱式燃燒器裝置10所設定的最大燃燒量(例如,在目錄等作為規格值所顯示之最大燃燒量的數值)之一半燃燒量。又,為了達到適當、必要的燃燒量,在調整閥11及調整閥32中,可以調整燃料的供給量。
又,調整閥511被開啟,而從空氣供給管62 透過空氣廢氣切換裝置61及配管51,朝供排氣室211供給燃燒用空氣。被供給至供排氣室211的燃燒用空氣會藉由已被蓄熱之蓄熱體212而加熱,成為高溫的空氣並朝供排氣管21供給。此外,藉由調整閥511的開啟度來調整燃燒用空氣供給量。此時,調整閥42被關閉,而無法進行來自第3燃料管4的燃料供給。
在爐內S中,首先,混合來自第2燃料管3的燃料與來自供排氣管21的燃燒用空氣而形成火焰。藉由此火焰與來自主燃料管1的燃料而進一步形成火焰。
又,調整閥521被開啟,在爐內S燃燒的燃燒氣體通過供排氣管22並在供排氣室221內的蓄熱體222加熱、蓄熱,再透過配管52及空氣廢氣切換裝置61從廢氣排出管63排出。
在藉由來自主燃料管1及第3燃料管4的燃料及來自供排氣管22的燃燒用空氣所進行的燃燒以及來自供排氣管21的燃燒氣體的排氣的時間點中,如圖6所示,調整閥11及調整閥42被開啟而朝主燃料管1及第3燃料管4供給燃料。此處,調整閥11及調整閥42在全開時,主燃料管1的最大燃料供給量及第3燃料管4的最大燃料供給量各別成為在蓄熱式燃燒器裝置10所設定的最大燃燒量(例如,在目錄等作為規格值所顯示之最大燃燒量的數值)之一半燃燒量。又,為了成為必要的燃燒量,在調整閥11及調整閥42中,可以適當調整燃料的供給量。
又,調整閥521被開啟,而從空氣供給管62 透過空氣廢氣切換裝置61及配管52,朝供排氣室221供給燃燒用空氣。被供給至供排氣室221的燃燒用空氣會藉由已被蓄熱之蓄熱體222而加熱,成為高溫的空氣並朝供排氣管22供給。此外,藉由調整閥521的開啟度來調整燃燒用空氣供給量。此時,調整閥32被關閉,而無法進行來自第2燃料管3的燃料供給。
在爐內S中,首先,混合來自第3燃料管4的燃料與來自供排氣管22的燃燒用空氣而形成火焰。藉由此火焰與來自主燃料管1的燃料而進一步形成火焰。
又,調整閥511被開啟,在爐內S燃燒的燃燒氣體通過供排氣管21並在供排氣室211內的蓄熱體212加熱、蓄熱,再透過配管51及空氣廢氣切換裝置61從廢氣排出管63排出。
藉由前述構成的蓄熱式燃燒器裝置10,可以發揮如以下的效果。
(1)由於供排氣管21、22配置在主燃料管1的周圍,且第2燃料管3及第3燃料管4設在供排氣管21、22的附近,因此在對於來自各個供排氣管21、22的供氣噴射燃料時,可以兼用主燃料管1。並且,由於主燃料管1、第2燃料管3及第3燃料管4可以調整燃料供給量,因此可以兼用主燃料管1並且調整燃燒量。
(2)由於構成為從主燃料管1供給燃料並在供排氣管21與供排氣管22之間交替供給燃燒用空氣,且與此配合,在第2燃料管3與第3燃料管4之間交替供給燃料,因 此對於來自供排氣管21的供氣,會從主燃料管1及第2燃料管3的2處供給燃料,且對於來自供排氣管22的供氣,會從主燃料管1及第3燃料管4的2處供給燃料,使得火焰的形成被分散在2處,所以火焰的形狀變很寬,從而可以做到不易吹滅且將火焰的長度縮短。又,由於是在爐內使燃燒用空氣與燃料混合並燃燒後,又再與主燃料管1的燃料混合並燃燒,因此可以藉由將火焰的形成時間點分成2次,來使火焰溫度降低,其結果可以減低NOx產生量。
(3)藉由將主燃料管1的最大燃料供給量、第2燃料管3的最大燃料供給量及第3燃料管4的最大燃料供給量設為可以得到在蓄熱式燃燒器裝置10所設定的最大燃燒量之一半燃燒量的燃料供給量,比起在以往蓄熱式燃燒器設定相同最大燃燒量(例如,在目錄等作為規格值所顯示之相同最大燃燒量)的燃燒器,可以將火焰的長度縮短,並進一步使火焰的大小穩定。
(4)第2燃料管3構成為在爐內S開口,且會朝向供排氣管21朝爐內S的開口部21a供給燃料,第3燃料管4構成為在爐內S開口,且會朝向供排氣管22朝爐內S的開口部22a供給燃料。因此,由於是在爐內S使燃燒用空氣與燃料混合並燃燒後,又再與主燃料管1的燃料混合並燃燒,因此可以藉由將火焰的形成時間點分成2次,來使火焰溫度降低,其結果可以減低NOx產生量。
(5)第2燃料管3的開口部31相對於供排氣管21的開口部21a,位在與主燃料管1的開口部相反的相反 側,第3燃料管4的開口部41相對於供排氣管22的開口部22a,位在與主燃料管1的開口部相反的相反側。因此,延遲來自第2燃料管3及第3燃料管4的燃料與來自主燃料管1的燃料之混合,就可以使火焰溫度降低,其結果可以減低NOx產生量。又,容易確保第2燃料管3及第3燃料管4的配置區域,變得容易設計第2燃料管3及第3燃料管4對爐壁或供排氣管21、22的傾斜角度。
(6)第2燃料管3與供排氣管21之間的距離L1比供排氣管21與主燃料管1之間的距離L2小。較理想的是距離L1成為距離L2的一半以下,因此可以使來自第2燃料管3的燃料與來自供排氣管21的燃燒用空氣先混合而形成火焰後,再與來自主燃料管1的燃料混合。因此,延遲來自第2燃料管3的燃料與來自主燃料管1的燃料之混合,就可以使火焰溫度降低,其結果可以減低NOx產生量。
(7)第3燃料管4與供排氣管22之間的距離L3比供排氣管22與主燃料管1之間的距離L4小。較理想的是距離L3成為距離L4的一半以下,因此可以使來自第3燃料管4的燃料與來自供排氣管22的燃燒用空氣先混合而形成火焰後,再與來自主燃料管1的燃料混合。因此,延遲來自第3燃料管4的燃料與來自主燃料管1的燃料之混合,就可以使火焰溫度降低,其結果可以減低NOx產生量。
(8)供排氣管21、22是在主燃料管1的同心圓上配置成會對稱,且第2燃料管3、第3燃料管4是在主燃料管1的同心圓上配置成會對稱。因此,變得容易對主燃料 管1均等地進行來自供排氣管21、22的燃燒用空氣的供給及燃燒廢氣的排氣,此外,還變得容易對主燃料管1對稱地形成如下之火焰,即,藉由混合來自供排氣管21的燃燒用空氣與來自第2燃料管3的燃料所形成的火焰、與藉由混合來自供排氣管22的燃燒用空氣與來自第3燃料管4的燃料所形成的火焰,因此在爐內S中,可以使主燃料管1周圍的燃燒狀態更加穩定化。
(其他實施形態)
圖7是有關本發明之其他實施形態,第2燃料管3構成為並非在爐內S開口,而是在供排氣管21內開口,且會朝供排氣管21內供給燃料,第3燃料管4構成為並非在爐內S開口,而是在供排氣管22內開口,且會朝供排氣管22內供給燃料。其他實施形態在第2燃料管3及第3燃料管4的開口位置不同的這點與上述實施形態相異,其他的構成則是與上述實施形態相同。因此,在其他實施形態的說明中,會對與上述實施形態相同部分賦予相同符號,並省略針對這些內容的詳細說明。
如圖7所示,第2燃料管3在供排氣管21內具有開口部34。開口部34在供排氣管21中,比開口部21a更位於供氣上游側。又,供排氣管21的軸線方向與第2燃料管3的軸線方向所形成的角度θ1成為45度以下。
同樣地,第3燃料管4在供排氣管22內具有開口部44。開口部44在供排氣管22中,比開口部22a更位於供氣上游側。又,供排氣管22的軸線方向與第3燃料管4的 軸線方向所形成的角度θ2成為45度以下。
因此,在從供排氣管21朝爐內S供給燃燒用空氣並從爐內S朝供排氣管22排放燃燒廢氣時,首先,在供排氣管21內,混合來自第2燃料管3的燃料與來自供排氣管21的燃燒用空氣而形成火焰,接著,在爐內S,藉由供排氣管21內的火焰與來自主燃料管1的燃料而進一步形成火焰。
又,在從供排氣管22朝爐內S供給燃燒用空氣並從爐內S朝供排氣管21排放燃燒廢氣時,首先,在供排氣管22內,混合來自第3燃料管4的燃料與來自供排氣管22的燃燒用空氣而形成火焰,接著,在爐內S,藉由供排氣管22內的火焰與來自主燃料管1的燃料而進一步形成火焰。
依據上述構成,由於在供排氣管21內及供排氣管22內形成火焰,因此可以使爐內S的火焰狀態更加穩定。
由於供排氣管21的軸線方向與第2燃料管3的軸線方向所形成的角度成為45度以下,因此來自第2燃料管3的燃料會沿著供排氣管21的燃燒用空氣的流動方向平順地流動,可以促進來自第2燃料管3的燃料與來自供排氣管21的燃燒用空氣之混合。
由於供排氣管22的軸線方向與第3燃料管4的軸線方向所形成的角度成為45度以下,因此來自第3燃料管4的燃料會沿著供排氣管22的燃燒用空氣的流動方向 平順地流動,可以促進來自第3燃料管4的燃料與來自供排氣管22的燃燒用空氣之混合。
在上述實施形態及其他實施形態中,主燃料管1構成為僅供給燃料,但是主燃料管1也可以構成為會供給燃料及燃燒用空氣。圖8是設有第1空氣管12的蓄熱式燃燒器裝置10之截面概略圖,該第1空氣管12會朝主燃料管1供給燃燒用空氣。
如圖8所示,第1空氣管12在主燃料管1內具有開口部12a。開口部12a在主燃料管1中,比主燃料管1朝爐內S的開口部1a更位於燃料供給上游側。在第1空氣管12設有調整閥13,該調整閥13會開關第1空氣管12,且調整燃燒用空氣供給量。又,主燃料管1的軸線方向與第1空氣管12的軸線方向所形成的角度θ3成為45度以下。
因此,在從供排氣管21朝爐內S供給燃燒用空氣並從爐內S朝供排氣管22排放燃燒廢氣時,在爐內S中,首先,混合來自第2燃料管3的燃料與來自供排氣管21的燃燒用空氣而形成火焰。又,在主燃料管1內,混合來自主燃料管1的燃料與來自第1空氣管12的燃燒用空氣而形成火焰。並且,在爐內S中,藉由來自第2燃料管3及供排氣管21的火焰與來自主燃料管1的火焰而進一步形成火焰。
又,在從供排氣管22朝爐內S供給燃燒用空氣並從爐內S朝供排氣管21排放燃燒廢氣時,在爐內S中,首先,混合來自第3燃料管4的燃料與來自供排氣管22的燃 燒用空氣而形成火焰。又,在主燃料管1內,混合來自主燃料管1的燃料與來自第1空氣管12的燃燒用空氣而形成火焰。並且,在爐內S中,藉由來自第3燃料管4及供排氣管22的火焰與來自主燃料管1的火焰而進一步形成火焰。
依據上述構成,由於在主燃料管1內形成火焰,因此可以使爐內S的火焰狀態更加穩定。
由於主燃料管1的軸線方向與第1空氣管12的軸線方向所形成的角度成為45度以下,因此來自第1空氣管12的燃燒用空氣會沿著主燃料管1的燃料流動方向平順地流動,可以促進來自主燃料管1的燃料與來自第1空氣管12的燃燒用空氣之混合。
此外,為了將第1空氣管12內的燃燒用空氣加熱,在第1空氣管12內設置電加熱器等加熱裝置亦可。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蓄熱式燃燒器裝置10具備有2個供排氣管21、22,但是供排氣管的數目為3個以上亦可。另外,考量到在供排氣管之間交替供給燃燒用空氣並排放燃燒氣體這點,供排氣管的數目為2以上的偶數較為理想。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供排氣管21、22是在主燃料管1的同心圓上配置成會對稱,但是相對於主燃料管1非對稱地配置亦可。同樣地,第2燃料管3、第3燃料管4是在主燃料管1的同心圓上配置成會對稱,但是相對於主燃料管1非對稱地配置亦可。
在不超出記載於申請專利範圍之本發明的 精神及範圍的情況下,也可進行各種變形及變更。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在本發明中,由於可以提供一種可以維持以往蓄熱式燃燒器裝置的燃燒量,並且縮短火焰長度的蓄熱式燃燒器裝置,因此即使在深度較短的爐子採用,也可以得到相同燃燒量。
1‧‧‧主燃料管
21a、22a、31、41‧‧‧開口部
3‧‧‧第2燃料管(副燃料管)
4‧‧‧第3燃料管(副燃料管)
10‧‧‧蓄熱式燃燒器裝置
11、32、42、511、521‧‧‧調整閥
21、22‧‧‧供排氣管
51、52‧‧‧配管
61‧‧‧空氣廢氣切換裝置
61a‧‧‧切換閥
62‧‧‧空氣供給管
63‧‧‧廢氣排出管
211、221‧‧‧供排氣室
212、222‧‧‧蓄熱體
213、223‧‧‧凸緣
S‧‧‧爐內

Claims (5)

  1. 一種蓄熱式燃燒器裝置,設有蓄熱體,該蓄熱體會將在爐內燃燒的燃燒氣體的熱加以回收,並且將燃燒用空氣加熱,該蓄熱式燃燒器裝置之特徵在於:具備有:主燃料管,供給燃料;及複數個供排氣管,配置在前述主燃料管的周圍,供給燃燒用空氣並排放燃燒氣體,又,在前述供排氣管的附近,各別設有供給燃料的副燃料管,前述主燃料管及前述副燃料管可以調整燃料供給量,在前述供排氣管方面,設有第1供排氣管及第2供排氣管,前述主燃料管朝爐內的開口部配置在前述第1供排氣管朝爐內的開口部與前述第2供排氣管朝爐內的開口部之間,在前述副燃料管方面,在前述第1供排氣管的開口部附近設有第2燃料管的開口部,且在前述第2供排氣管的開口部附近設有第3燃料管朝爐內的開口部,該蓄熱式燃燒器裝置構成為在前述第1供排氣管供給燃燒用空氣時,前述主燃料管及前述第2燃料管供給燃料,前述第2供排氣管回收廢熱,前述第3燃料管不供給燃料,且構成為在前述第2供排氣管供給燃燒用空氣時,前 述主燃料管及前述第3燃料管供給燃料,前述第1供排氣管回收廢熱,前述第2燃料管不供給燃料,前述主燃料管及前述副燃料管共用前述供排氣管,前述副燃料管朝爐內的開口部與前述供排氣管朝爐內的開口部之間的距離比前述供排氣管朝爐內的開口部與前述主燃料管朝爐內的開口部之間的距離小。
  2. 如請求項1之蓄熱式燃燒器裝置,其中前述主燃料管的最大燃料供給量、前述第2燃料管的最大燃料供給量及前述第3燃料管的最大燃料供給量各別成為可以得到在前述蓄熱式燃燒器裝置所設定的最大燃燒量之一半燃燒量的燃料供給量。
  3. 如請求項1之蓄熱式燃燒器裝置,其中前述第2燃料管構成為在前述第1供排氣管內開口,且會朝前述第1供排氣管內供給燃料,前述第3燃料管構成為在前述第2供排氣管內開口,且會朝前述第2供排氣管內供給燃料。
  4. 如請求項1之蓄熱式燃燒器裝置,其中前述第2燃料管的開口部相對於前述第1供排氣管的開口部,位在與前述主燃料管的開口部相反的相反側,前述第3燃料管的開口部相對於前述第2供排氣管的開口部,位在與前述主燃料管的開口部相反的相反側。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蓄熱式燃燒器裝置,其中具備有第1空氣管,該第1空氣管會朝前述主燃料管內供給燃燒用空氣。
TW106137614A 2017-02-20 2017-10-31 蓄熱式燃燒器裝置 TWI7512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29302A JP6384881B2 (ja) 2017-02-20 2017-02-20 リジェネバーナ装置
JP2017-029302 2017-02-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31829A TW201831829A (zh) 2018-09-01
TWI751216B true TWI751216B (zh) 2022-01-01

Family

ID=632204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37614A TWI751216B (zh) 2017-02-20 2017-10-31 蓄熱式燃燒器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384881B2 (zh)
KR (1) KR102367727B1 (zh)
CN (1) CN108458362A (zh)
TW (1) TWI751216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04505Y (zh) * 2001-11-16 2002-08-07 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天然气燃烧器
JP2007024335A (ja) * 2005-07-12 2007-02-01 Chugai Ro Co Ltd 燃焼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る火炎形成ユニット
TWI384184B (zh) * 2008-11-27 2013-02-01 Chugai Ro Kogyo Kaisha Ltd 擴散燃燒裝置
TWI420062B (zh) * 2007-06-20 2013-12-21 Chiyoda Corp 採用高溫空氣燃燒技術的反應器
CN104136851A (zh) * 2012-02-21 2014-11-05 通用电气公司 燃烧器喷嘴以及向燃烧器供应燃料的方法
CN205026653U (zh) * 2015-06-02 2016-02-10 佛山市南海区丹灶东正铝材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的蓄热式燃烧装置
US20160245514A1 (en) * 2013-11-20 2016-08-25 Tenova S.P.A. Self-regenerating industrial burner and industrial furnace for carrying out self-regenerating combustion process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31653A (en) * 1995-07-24 1999-08-03 Tokyo Gas Co., Ltd. Low nitrogen oxide burner and burning method
KR100921720B1 (ko) * 2008-03-04 2009-10-15 한국에너지기술연구원 고효율 자기축열식버너
JP5752156B2 (ja) * 2013-01-29 2015-07-22 中外炉工業株式会社 燃焼装置の燃焼制御方法
US10392284B2 (en) * 2015-04-16 2019-08-27 Praxair Technology, Inc. Combustion method for low velocity reactant streams
CN204756909U (zh) * 2015-04-30 2015-11-11 东键飞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稳定火焰的蓄热式窑炉燃烧系统
CN205026654U (zh) * 2015-06-24 2016-02-10 佛山市南海区丹灶东正铝材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的蓄热式燃烧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04505Y (zh) * 2001-11-16 2002-08-07 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天然气燃烧器
JP2007024335A (ja) * 2005-07-12 2007-02-01 Chugai Ro Co Ltd 燃焼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る火炎形成ユニット
TWI420062B (zh) * 2007-06-20 2013-12-21 Chiyoda Corp 採用高溫空氣燃燒技術的反應器
TWI384184B (zh) * 2008-11-27 2013-02-01 Chugai Ro Kogyo Kaisha Ltd 擴散燃燒裝置
CN104136851A (zh) * 2012-02-21 2014-11-05 通用电气公司 燃烧器喷嘴以及向燃烧器供应燃料的方法
US20160245514A1 (en) * 2013-11-20 2016-08-25 Tenova S.P.A. Self-regenerating industrial burner and industrial furnace for carrying out self-regenerating combustion processes
CN205026653U (zh) * 2015-06-02 2016-02-10 佛山市南海区丹灶东正铝材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的蓄热式燃烧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58362A (zh) 2018-08-28
KR102367727B1 (ko) 2022-02-24
TW201831829A (zh) 2018-09-01
KR20180096480A (ko) 2018-08-29
JP2018136049A (ja) 2018-08-30
JP6384881B2 (ja) 2018-09-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15948B (zh) Top burner hot air stove
TWI551824B (zh) 燃燒裝置的燃燒控制方法
JP4910633B2 (ja) 長火炎バーナおよびラジアントチューブ式加熱装置
CN104296142B (zh) 燃气无焰纯氧燃烧器
TWI751216B (zh) 蓄熱式燃燒器裝置
JP5370465B2 (ja) 長火炎バーナおよびラジアントチューブ式加熱装置
CN205579544U (zh) 微排放煤粉燃烧系统
TWI751217B (zh) 蓄熱式燃燒器裝置
JP6594749B2 (ja) ラジアントチューブバーナ
US20130037013A1 (en) Burner for heating system
ES2586399T3 (es) Estufa de aire forzado caliente de combustión por la parte superior
CN103868065B (zh) 燃烧器和燃烧系统
TWI767018B (zh) 轉膛爐及其改造方法
CN105864814B (zh) 高效旋流叠加式燃烧炉
CN106047377B (zh) 一种热解炉的火道、热解炉及应用
TW201947157A (zh) 復熱器及輻射管式加熱裝置
CN208635101U (zh) 一种双旋流蓄热式平焰烧嘴
CN207527564U (zh) 一种炉内烟气再循环结构
CN103759261B (zh) 一种红外线加热装置
JP2016031200A (ja) 低カロリーガス用ガスバーナの燃焼方法および低カロリーガス用ガスバー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