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48177B - 中繼裝置、資料中繼方法及程式 - Google Patents

中繼裝置、資料中繼方法及程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48177B
TWI748177B TW108112234A TW108112234A TWI748177B TW I748177 B TWI748177 B TW I748177B TW 108112234 A TW108112234 A TW 108112234A TW 108112234 A TW108112234 A TW 108112234A TW I748177 B TWI748177 B TW I74817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transmission
relay
relay device
transmission destin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122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44803A (zh
Inventor
增田知崇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本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本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本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448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448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481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48177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50Network service management, e.g. ensuring proper service fulfilment according to agreements
    • H04L41/5003Managing SLA; Interaction between SLA and Qo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04L67/563Data redirection of data network strea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28Control of operation parameters of a relay station to exploit the physical mediu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5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with rate being modified by the source upon detecting a change of network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6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explicit feedback to the source, e.g. choke packets
    • H04L47/263Rate modification at the source after receiving feedb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7Evaluation or update of window size, e.g. using information derived from acknowledged [ACK] pack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3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in combination with information about buffer occupancy at either end or at transit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4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split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04L67/107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for supporting data block transmission mechanisms
    • H04L67/1078Resource delivery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2866Architectures;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2866Architectures; Arrangements
    • H04L67/2871Implementation details of single intermediate ent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04L67/568Storing data temporarily at an intermediate stage, e.g. cach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6Implementation or adapt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of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or of 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
    • H04L69/163In-band adaptation of TCP data exchange; In-band control proced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101/0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group H04L61/00
    • H04L2101/60Types of network addresses
    • H04L2101/618Details of network addresses
    • H04L2101/663Transport layer addresses, e.g. aspects of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or 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 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9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at layers above the network layer
    • H04L47/193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at layers above the network layer at the transport layer, e.g. TCP rel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9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at layers above the network layer
    • H04L47/196Integration of transport layer protocols, e.g. TCP and UD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可避免在包含行動網路的兩個網路之邊界所配置的中繼裝置引起的設備利用效率或使用者感受的品質降低。中繼裝置具備:代理伺服器部,分別終止該中繼裝置與資料提供側裝置之間、及該中繼裝置與作為「從該資料提供側裝置接收的資料之發射目的地」的資料發射目的地裝置之間的TCP通訊;發射緩衝器,其儲存從前述資料提供側裝置接收的資料之中、發射到前述資料發射目的地裝置之資料;接收能力推定部,其根據前述發射緩衝器的剩餘容量,而推定前述資料發射目的地裝置之接收能力;及傳送率控制部,其根據前述資料發射目的地裝置之接收能力,而對於前述資料提供側裝置指示傳送率。

Description

中繼裝置、資料中繼方法及程式
(相關申請案的記載)
本發明根據日本專利申請案:日本特願2018-078872號(2018年04月17日申請)的優先権主張,該申請案的全部記載內容藉由引用而援引記載於本說明書。
本發明係關於中繼裝置、資料中繼方法及程式。
在透過行動網路的網際網路連接中,為了避免網路特性的差異引起通訊品質降低,通常會採用在兩個網路的邊界設置中繼裝置來終止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傳輸控制協定)的構成。在這種中繼裝置,必須配合網路的流量,對於將在接收側可一次接收的資料量傳給發射來源的視窗大小等設定值予以適當設定。在該視窗大小等設定不適當的情況,可能會導致無法充分高速化,或者反而使封包遺失而使得通訊速度降低。
作為TCP的擁塞控制演算法,已知有基於封包遺失的方式、基於延遲的方式、或組合這兩者的方式。基於封包遺失的方式係觀測封包的遺失,若遺失增加,則視為擁塞產生而抑制發射量,包括CUBIC演算法等。又,基於延遲的方式係觀測封包的延遲,若延遲量增加,則判斷為擁塞狀態而減少發射量,包括Westwood+等方式。
又,在專利文獻1~3,揭示變更擁塞視窗值或視窗大小的構成。在專利文獻1,揭示可提升避免擁塞後的流量之基地台。依照該文獻的話,該基地台具備發射緩衝器251,其蓄積從基地台透過無線電朝向通訊終端機發射的TCP封包。又,該基地台具備擁塞控制部245,其根據擁塞視窗值及從通訊終端機回報的接收視窗值之中最小的視窗值,而控制朝向發射緩衝器251的TCP封包之流入量。又,該基地台具備擁塞視窗值設定部243,其在發射緩衝器251的TCP封包之滯留量成為閾值以上時,使擁塞視窗值減少到規定值。然後,擁塞視窗值設定部243在擁塞視窗值減少後,當發射緩衝器251的TCP封包之滯留量未達閾值時,將擁塞視窗值設定成大於規定值並且為接收視窗值以上的數值。
在專利文獻2,揭示可避免流量降低的通訊裝置。依照該文獻的話,該通訊裝置具備發射緩衝器14,其儲存從封包處理部15輸出的發射封包,依照緩衝器控制部16的控制,而將發射封包輸出到通訊部11。又,該通訊裝置具備緩衝器監視部13,其經常性地監視發射緩衝器14的剩餘容量,將監視結果輸出到視窗大小變更部12。又,該通訊裝置具備視窗大小變更部12,其使用ACK封包將從其他通訊裝置通報的視窗大小,根據發射緩衝器14的剩餘容量而予以變更。又,該通訊裝置具備封包處理部15,其將變更後的視窗大小設為上限,產生新的發射封包輸出到發射緩衝器14。
又,在專利文獻3,揭示執行流量控制的L2開關中執行擁塞控制的擁塞控制節點裝置。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6-208193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5-095780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9-060283號公報
以下的分析係根據本發明而得者。由於起因於上述的中繼裝置中的封包遺失之再發射及流量降低,使得通訊事業者有設備利用效率降低及使用者感受的品質降低的問題。
對於這一點,專利文獻1在段落0040中記載發射來源難以掌握中繼節點的發射緩衝器之封包滯留量。然後,在同一段落,僅記載為了不使在中繼節點時常發生緩衝器溢流引起的封包損失,而使擁塞視窗值緩慢增大的內容。
又,專利文獻2揭示根據作為資料封包的發射側之通訊終端機中發射緩衝器的剩餘容量而改寫從發射目的地通報的視窗大小之方法,在難以掌握中繼節點的發射緩衝器之封包滯留量方面,與專利文獻1相同。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中繼裝置、資料中繼方法及程式,其有助於避免在包含行動網路的兩個網路之邊界所配置的中繼裝置引起的設備利用效率或使用者感受的品質降低之問題。
依照本發明的第1態樣,提供的中繼裝置具有:代理伺服器部,分別終止該中繼裝置與資料提供側裝置之間、及該中繼裝置與作為「從該資料提供側裝置接收的資料之發射目的地」的資料發射目的地裝置之間的TCP通訊;發射緩衝器,其儲存從前述資料提供側裝置接收的資料之中、發射到前述資料發射目的地裝置之資料;接收能力推定部,其根據前述發射緩衝器的剩餘容量,而推定前述資料發射目的地裝置之接收能力;及傳送率控制部,其根據前述資料發射目的地裝置之接收能力,而對於前述資料提供側裝置指示傳送率。
依照本發明的第2態樣,提供的資料中繼方法包含由中繼裝置執行以下步驟:根據前述發射緩衝器的剩餘容量,而推定前述資料發射目的地裝置之接收能力的步驟;及根據前述資料發射目的地裝置之接收能力,而對於前述資料提供側裝置指示傳送率的步驟,該中繼裝置具備:代理伺服器部,分別終止該中繼裝置與資料提供側裝置之間、及該中繼裝置與作為「從該資料提供側裝置接收的資料之發射目的地」的資料發射目的地裝置之間的TCP通訊;及發射緩衝器,其儲存從前述資料提供側裝置接收的資料之中、發射到前述資料發射目的地裝置之資料,並且該中繼裝置將從前述資料提供側裝置接收的資料發射到前述資料發射目的地裝置。本方法係適用於在行動網路及核心網路的邊界配置的中繼裝置之特定的機械。
依照本發明的第3態樣,提供的程式使電腦執行以下處理:根據前述發射緩衝器的剩餘容量,而推定前述資料發射目的地裝置之接收能力;及根據前述資料發射目的地裝置之接收能力,而對於前述資料提供側裝置指示傳送率,該電腦被搭載在一中繼裝置,該中繼裝置具備:代理伺服器部,分別終止該中繼裝 置與資料提供側裝置之間、及該中繼裝置與作為「從該資料提供側裝置接收的資料之發射目的地」的資料發射目的地裝置之間的TCP通訊;及發射緩衝器,其儲存從前述資料提供側裝置接收的資料之中、發射到前述資料發射目的地裝置之資料,並且該中繼裝置將從前述資料提供側裝置接收的資料發射到前述資料發射目的地裝置。並且,該程式可記錄在電腦可讀出(非暫時性)的記憶媒體。也就是說,本發明也能夠以電腦程式製品的方式具體呈現。
依照本發明,可避免在包含行動網路的兩個網路之邊界所配置的中繼裝置引起的設備利用效率或使用者感受的品質降低。
11、100:資料提供側裝置
12、200、200a:中繼裝置
13:資料發射目的地裝置
121、230:代理伺服器部
122、220:發射緩衝器
123:接收能力推定部
124:傳送率控制部
100:資料提供側裝置
210、210a:發射控制部
211:傳送率控制部
211a:服務等級變更部
212:接收能力推定部
213:發射緩衝器監視部
300:終端機裝置
400、500:網路
9000:電腦
9010:CPU
9020:通訊介面
9030:記憶體
9040:輔助記憶裝置
〔圖1〕圖1為表示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之構成的圖。
〔圖2〕圖2為表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之構成的圖。
〔圖3〕圖3為用以說明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之中繼裝置的動作的流程圖。
〔圖4〕圖4為用以說明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之中繼裝置的發射緩衝器之剩餘容量的圖。
〔圖5〕圖5為用以說明根據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之中繼裝置而推定對向裝置之接收能力的推定方法的圖。
〔圖6〕圖6為用以說明根據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之中繼裝置而推定對向裝置之接收能力的推定方法的另一圖。
〔圖7〕圖7為用以說明對向裝置的接收能力正在降低的情況之發射緩衝器的變化的另一圖。
〔圖8〕圖8為用以說明在對向裝置的接收能力具有餘裕的情況下發射緩衝器的變化的另一圖。
〔圖9〕圖9為表示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之構成的圖。
〔圖10〕圖10為用以說明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之中繼裝置的動作的流程圖。
〔圖11〕圖11為表示構成本發明的中繼裝置之電腦的構成之圖。
首先,就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之概要參考圖式予以說明。並且,對該概要附加的圖式參考符號係作為方便理解的一例而權宜上附加到各要素,並未意圖將本發明限制在圖式的態様。又,以下的說明中參考的圖式等的方塊間的連接線包含雙方向及單方向這兩者。一方向的箭號係示意主要訊號(資料)的流向,並未排除雙方向性。
本發明係在該一實施形態中,如圖1所示,以中繼從資料提供側裝置11發射到資料發射目的地裝置13的資料之中繼裝置12予以實現。更具體而言,該中繼裝置12具備:代理伺服器部121;發射緩衝器122;接收能力推定部123;及傳送率控制部124。
代理伺服器部121分別終止資料提供側裝置11與自身裝置(中繼裝置12)之間、自身裝置(中繼裝置12)與資料發射目的地裝置13之間的TCP通訊。
發射緩衝器122儲存從前述資料提供側裝置接收的資料之中、朝向前述資料發射目的地裝置之發射前的資料及發射後ACK(確認接收之回答)接收前的資料。
接收能力推定部123係根據前述發射緩衝器122的剩餘容量,而推定資料發射目的地裝置13的接收能力。
然後,傳送率控制部124係根據前述已推定的資料發射目的地裝置13之接收能力,而對於前述資料提供側裝置11指示傳送率。該傳送率的指示例如可藉由對於資料提供側裝置11指示ACK(確認接收之回答)的TCP標頭內之視窗大小而指示。
若依照以上所述的本實施形態,則可避免在自身裝置(中繼裝置12)與資料發射目的地裝置13之間發生封包遺失或延遲的情況。原因在於採用從發射緩衝器的剩餘容量掌握封包遺失或延遲發生的預兆,來即早變更傳送率的構成。
〔第1實施形態〕
然後,就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參考圖式予以詳細說明。圖2為表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之構成的圖。參考圖2的話,則表示在資料提供側裝置100及終端機裝置300分別連接的網路400、500之邊界所配置的中繼裝置200。
資料提供側裝置100為例如在網際網路或雲端服務基盤上所配置的伺服器等。
終端機裝置300為經由網路400、500從資料提供側裝置100接收資料的智慧型手機、個人電腦(PC)、IoT(Internet of Thing)機器等。
網路400為例如網際網路或區域網路。另外,網路500為無線存取網路。網路500係相較於網路400,較容易發生無線品質的變化等所引發的封包遺失或延遲,故配置中繼裝置200。中繼裝置200係與資料提供側裝置100及終端機裝置300分別採用TCP連接,配合各自的網路特性而進行通訊。
參考圖2的話,則中繼裝置200具備:發射控制部210;發射緩衝器220;及代理伺服器部230。
發射控制部210具備:傳送率控制部211;接收能力推定部212;及發射緩衝器監視部213。
代理伺服器部230係與資料提供側裝置100及終端機裝置300分別採用TCP連接,配合各自的網路特性而進行通訊。更具體而言,代理伺服器部230係根據從接收側的裝置(在此為終端機裝置300)通報的視窗大小而對終端機裝置300側發射資料。又,代理伺服器部230也對資料提供側裝置100通報視窗大小,但發射控制部210會決定該視窗大小。
發射緩衝器220為蓄積從資料提供側裝置100接收並且發射到終端機裝置300的資料之緩衝器。
發射控制部210具備:傳送率控制部211;接收能力推定部212;及發射緩衝器監視部213。
發射緩衝器監視部213係定期監視緩衝器的剩餘容量,然後將該結果交給接收能力推定部212。
接收能力推定部212係根據從發射緩衝器監視部213接收的緩衝器之剩餘容量的變化而推定接收側的裝置(在此為終端機裝置300)之接收能力。接收能力推定部212將前述已推定的接收側之裝置(在此為終端機裝置300)的接收能力交給傳送率控制部211。
傳送率控制部211係根據從接收能力推定部212接收的接收側之裝置(在此為終端機裝置300)的推定接收能力,而決定向資料提供側裝置100通報的視窗大小。並且,除了上述,傳送率控制部211也可根據接收側的裝置(在此為終端機裝置300)之推定接收能力,而將從接收側的裝置(在此為終端機裝置300)接收的視窗大小予以增減。
然後,就本實施形態的動作參考圖式予以詳細說明。圖3為用以說明在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之中繼裝置內建立TCP連接之後,以規定的週期執行的動作的流程圖。參考圖3的話,首先,中繼裝置200取得終端機裝置專用的發射緩衝器220之剩餘容量(步驟S001)。
然後,中繼裝置200係推定已使用發射緩衝器220的剩餘容量之變化的接收側之裝置(在此為終端機裝置300)的接收能力(步驟S002)。
在此,發射緩衝器220的剩餘容量係定義如下。圖4為用以說明本實施形態的中繼裝置200之發射緩衝器220的剩餘容量的圖。如圖4所示,中繼裝置200從資料提供側裝置100接收的終端機裝置300專用的資料被儲存在發射緩衝器220。圖4的「未發射」表示尚未發射到終端機裝置300的資料。然後,中繼裝置200從發射緩衝器220取出資料予以發射的話,則該資料會從未發射狀態變成等待ACK的狀態。然後,從終端機裝置300接收ACK的話,則該資料會從發射緩衝器被刪除。因此,發射緩衝器220的剩餘容量可從發射緩衝器220的大小扣除儲存了未發射資料的容量(圖4的「未發射」)以及儲存了發射後未接收ACK的等待ACK之資料的容量(圖4的「等待ACK」)而求得。又,如上述,發射緩衝器220的剩餘容量可根據對向裝置的資料接收狀況而變化。
圖5、圖6為用以說明根據中繼裝置200推定對向裝置之接收能力的推定方法的圖。在圖5的範例,某個時刻t的剩餘容量表示比上一次檢查時(時刻t-1)還少的狀態。也就是表示接收側的裝置(在此為終端機裝置300)無法完全處理從中繼裝置200發射的資料之狀況。在這種情況,中繼裝置200會判定「接收側的裝置(在此為終端機裝置300)之接收能力」與「根據目前視窗大小的資料傳送率」相比係偏低的狀態。
在圖6的範例,某個時刻t的剩餘容量表示比上一次檢查時(時刻t-1)還多的狀態。也就是表示接收側的裝置(在此為終端機裝置300)可完全處理從中繼裝置200發射的資料之狀況。在這種情況,中繼裝置200會判定「接收側的裝置(在此為終端機裝置300)之接收能力」與「根據目前視窗大小的資料傳送率」相比係偏高的狀態。
然後,中繼裝置200根據前述已推定的接收側之裝置(在此為終端機裝置300)的接收能力,而變更傳送率,再指示資料提供側裝置100(步驟S003)。例如,如圖5所示,「終端機裝置300的接收能力」與「根據目前視窗大小的資料傳送率」相比偏低時,中繼裝置200對於資料提供側裝置100指示以比現在還低的資料傳送率發射。
同樣地,如圖6所示,「終端機裝置300的接收能力」與「根據目前視窗大小的資料傳送率」相比偏高時,中繼裝置200對於資料提供側裝置100指示以比現在還高的資料傳送率發射。
並且,上述步驟S003的資料傳送率之指示係採用在對於資料提供側裝置100發射ACK時的標頭內之視窗大小欄位中,設定與前述資料傳送率對應的值之方法。
在此,參考圖7、圖8,就資料傳送率的具體決定之例予以說明。如圖7所示,在某個時刻t1的發射緩衝器220,儲存20單位的未發射資料,儲存10單位的等待ACK,剩餘容量則設為30單位。然後,在某個單位時間內,中繼裝置200從資料提供側裝置100接收10單位的封包。另外,中繼裝置200對於終端機裝置300發射7單位的封包,又,接收5單位的ACK。就以上的結果,在接下來的發射緩衝器之監視時間點(時刻t1+1),未發射資料被計算為10增7減的20+(10-7)之23單位。另外,等待ACK資料被計算為7增5減的10+(-5+7)之12單位。結果,剩餘容量從30單位減少到25單位。此時,終端機裝置300的接收能力被推定為每單 位時間5單位,故中繼裝置200會指示資料提供側裝置100使發射率接近5單位。藉此,可避免在中繼裝置200及終端機裝置300之間的擁塞或封包遺失。
另外,如圖8所示,在某個時刻t2的發射緩衝器220,儲存20單位的未發射資料、儲存10單位的等待ACK,發射緩衝器220剩餘容量則設為30單位。然後,在某個單位時間內,中繼裝置200從資料提供側裝置100接收10單元的封包。另外,中繼裝置200對終端機裝置300發射10單位的封包,又,接收15單位的ACK。就以上的結果,在接下來的發射緩衝器之監視時間點(時刻t2+1),未發射資料被計算為10增10減的20單位。另外,等待ACK資料被計算為10增15減的10+(10-15)之5單位。結果,剩餘容量從30單位增大到35單位。此時,終端機裝置300的接收能力被推定為每單位時間15單位,故中繼裝置200會指示資料提供側裝置100使發射率接近15單位以提升效率。藉此,可提升全體的流量。
如以上所述,依照本實施形態,在中繼裝置200與終端機裝置300之間的再發射發生之前,可變更資料提供側裝置100與中繼裝置200之間的資料傳送率。藉此,可避免發射無用的封包(再發射或暫停訊框)。
又,依照本實施形態,可避免過度的資料傳送率之增減,故其他的通訊也可有效使用已加權的網路全體之資源。又,由於資料傳送率的變化減緩,故有使用者感受的服務等級不受到大幅影響的優點。
〔第2實施形態〕
在上述的實施形態,說明根據接收側的裝置(在此為終端機裝置300)之接收能力,而變更上游裝置側的傳送率,但藉由變更服務等級也可達到同樣的效 果。在此,服務等級係指包含從資料提供側裝置100對終端機裝置300提供的服務之影像是否壓縮的壓縮等級之差異、資料編碼方式的差異、欲提供的動畫之位元率的高低等。
圖9為表示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之構成的圖。圖2所示的與第1實施形態在構成上的差異在於發射控制部210a內的傳送率控制部211置換為服務等級變更部211a。其他構成係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故省略說明。
服務等級變更部211a係根據從接收能力推定部212接收的接收側之裝置(在此為終端機裝置300)的推定接收能力,而對於資料提供側裝置100決定服務等級,再通報到資料提供側裝置100側。
圖10為用以說明第2實施形態之中繼裝置的動作的流程圖。圖3所示的與第1實施形態之中繼裝置的動作相異之處為在步驟S103中指示服務等級。
例如,在發射緩衝器的狀態表示如圖5的變化之情況,於時刻t,中繼裝置200a判定「接收側的裝置(在此為終端機裝置300)之接收能力」與「根據目前視窗大小的資料傳送率」相比係偏低的狀態。因此,本實施形態的中繼裝置200a指示資料提供側裝置100降低服務等級。藉此,由於從資料提供側裝置100發射到終端機裝置300側的資料變輕,故可避免在中繼裝置200與終端機裝置300之間的擁塞或封包遺失。
在發射緩衝器的狀態表示如圖6的變化之情況,於時刻t,中繼裝置200a判定「接收側的裝置(在此為終端機裝置300)之接收能力」與「根據目前視窗大小 的資料傳送率」相比係偏高的狀態。因此,本實施形態的中繼裝置200a指示資料提供側裝置100提高服務等級。藉此,在終端機裝置300之間可接收的服務之等級會提升。
並且,在上述的實施形態,說明僅變更服務等級者,但除了變更服務等級,也可變更資料傳送率。
以上,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的實施形態,只要在不脫離本發明的基本技術思想之範圍內,即可進行其他變形‧置換‧調整。例如,各圖式所示的網路構成、各要素的構成、訊息的表現形態係有助於本發明的理解之一例,並不限定於這些圖式所示的構成。又,在以下的說明,「A及/或B」代表A及B的至少任一者。
又,上述的第1、第2實施形態所示的步驟係可藉由「使發揮中繼裝置200、200a之功能的電腦(圖11的9000)實現發揮中繼裝置200之功能的程式」而實現。這種電腦係以圖11的具備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單元)9010、通訊介面9020、記憶體9030、輔助記憶裝置9040之構成例示。也就是說,在圖11的CPU9010,可執行發射緩衝器監視程式、接收能力推定程式、傳送率控制程式,而對在該輔助記憶裝置9040等所保存的各計算參數實施更新處理。
也就是說,上述的第1、第2實施形態所示的中繼裝置200、200a之各部分(處理手段、功能)係可藉由「使在中繼裝置所搭載的處理器搭配相關硬體而執行上述各處理的電腦程式」予以實現。
最後,總結本發明的較佳形態。
〔第1形態〕
(參考依照上述第1視點的中繼裝置)
〔第2形態〕
上述的中繼裝置之傳送率控制部可採用根據「對於前述資料提供側裝置之視窗大小的變更指示」而指示前述傳送率
〔第3形態〕
上述的中繼裝置之前述傳送率控制部係採用根據前述資料發射目的地裝置之接收能力,而變更對於前述資料發射目的地裝置之傳送率的形態。
〔第4形態〕
上述的中繼裝置在表示前述發射緩衝器的剩餘容量正在減少的情況,指示比現在的傳送率還小的值之傳送率為較佳。
〔第5形態〕
上述的中繼裝置在表示前述發射緩衝器的剩餘容量正在增大的情況,指示比現在的傳送率還大的值之傳送率為較佳。
〔第6形態〕
上述的中繼裝置也可採用根據前述資料發射目的地裝置之接收能力,而對於前述資料提供側裝置指示變更服務等級的構成。
〔第7形態〕
在上述的中繼裝置,也可採用具備服務等級變更部以替代前述傳送率控制部的構成,該服務等級變更部根據前述資料發射目的地裝置之接收能力,而對於前述資料提供側裝置指示變更服務等級。
〔第8形態〕
(參考依照上述第2態樣的資料中繼方法)
〔第9形態〕
(參考依照上述第3態樣的程式)
並且,上述第8~第9形態係與第1形態相同,可展開為第2~第7形態。
並且,上述的專利文獻之各揭示內容係以引用於本說明書的方式予以援引。在本發明的所有揭示內容(包含申請專利範圍)之範圍內,進而根據該基本技術思想,可變更、調整實施形態或者實施例。又,在本發明的揭示之範圍內,各種揭示要素(包含各請求項的各要素、各實施形態或者實施例的各要素、各圖式的各要素等)的多樣組合、或者選擇(包含非選擇)為可能。也就是說,本發明當然包含依照包含申請專利範圍的所有揭示內容、技術思想,相關領域人士可執行的各種變形、修正。特別是,就本書所記載的數值範圍,該範圍內所包含的任意數值或者小範圍即使在未特別記載的情況也應該解釋為已具體記載。

Claims (8)

  1. 一種中繼裝置,具有:代理伺服器部,分別終止該中繼裝置與資料提供側裝置之間、及該中繼裝置與作為「從該資料提供側裝置接收的資料之發射目的地」的資料發射目的地裝置之間的TCP通訊;發射緩衝器,其儲存從該資料提供側裝置接收的資料之中、發射到該資料發射目的地裝置之資料;接收能力推定部,其根據該發射緩衝器的剩餘容量,而推定該資料發射目的地裝置之接收能力;及傳送率控制部,其根據該資料發射目的地裝置之接收能力,而對於該資料提供側裝置指示傳送率;在顯示該發射緩衝器的剩餘容量正在減少的情況,指示比現在的傳送率還小的數值之傳送率;並且/或者在顯示該發射緩衝器的剩餘容量正在增大的情況,指示比現在的傳送率還大的數值之傳送率。
  2. 如請求項1的中繼裝置,其中該傳送率控制部根據「對於該資料提供側裝置之視窗大小的變更指示」而指示該傳送率。
  3. 如請求項1或2的中繼裝置,其中該傳送率控制部還根據該資料發射目的地裝置之接收能力,而變更對於該資料發射目的地裝置之傳送率。
  4. 如請求項1或2的中繼裝置,還具備:服務等級變更部,其根據該資料發射目的地裝置之接收能力,對於該資料提供側裝置指示變更服務等級。
  5. 如請求項1或2的中繼裝置,還具備:服務等級變更部,替代該傳送率控制部,該服務等級變更部根據該資料發射目的地裝置之接收能力,而對於該資料提供側裝置指示變更服務等級。
  6. 一種資料中繼方法,係由一中繼裝置執行一推定步驟及一指示步驟,該中繼裝置具備:代理伺服器部,分別終止該中繼裝置與資料提供側裝置之間、及該中繼裝置與作為「從該資料提供側裝置接收的資料之發射目的地」的資料發射目的地裝置之間的TCP通訊;及發射緩衝器,其儲存從該資料提供側裝置接收的資料之中、發射到該資料發射目的地裝置之資料,並且該中繼裝置將從該資料提供側裝置接收的資料發射到該資料發射目的地裝置,該推定步驟根據該發射緩衝器的剩餘容量,而推定該資料發射目的地裝置之接收能力,該指示步驟根據該資料發射目的地裝置之接收能力,而對於該資料提供側裝置指示傳送率;在顯示該發射緩衝器的剩餘容量正在減少的情況,指示比現在的傳送率還小的數值之傳送率;並且/或者在顯示該發射緩衝器的剩餘容量正在增大的情況,指示比現在的傳送率還大的數值之傳送率。
  7. 如請求項6的資料中繼方法,其中該中繼裝置根據「發射到該資料提供側裝置的封包之TCP標頭內的視窗大小之變更」而指示該傳送率。
  8. 一種程式,使電腦執行處理,該電腦被搭載在一中繼裝置,該中繼裝置具備:代理伺服器部,分別終止該中繼裝置與資料提供側裝置之間、及該中繼裝置與作為「從該資料提供側裝置接收的資料之發射目的地」的資料發射目的地裝置之間的TCP通訊;及發射緩衝器,其儲存從該資料提供側裝置接收的資料之中、發射到該資料發射目的地裝置之資料,並且該中繼裝置將從該資料提供側裝置接收的資料發射到該資料發射目的地裝置;且該程式使該電腦執行以下處理:根據該發射緩衝器的剩餘容量,而推定該資料發射目的地裝置之接收能力;及根據該資料發射目的地裝置之接收能力,而對於該資料提供側裝置指示傳送率;在顯示該發射緩衝器的剩餘容量正在減少的情況,指示比現在的傳送率還小的數值之傳送率;並且/或者在顯示該發射緩衝器的剩餘容量正在增大的情況,指示比現在的傳送率還大的數值之傳送率。
TW108112234A 2018-04-17 2019-04-09 中繼裝置、資料中繼方法及程式 TWI7481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78872 2018-04-17
JP2018078872 2018-04-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44803A TW201944803A (zh) 2019-11-16
TWI748177B true TWI748177B (zh) 2021-12-01

Family

ID=682401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12234A TWI748177B (zh) 2018-04-17 2019-04-09 中繼裝置、資料中繼方法及程式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168219A1 (zh)
JP (1) JP6954460B2 (zh)
TW (1) TWI748177B (zh)
WO (1) WO2019203209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301309A (ja) * 2007-06-01 2008-12-11 Panasonic Corp 符号化レート制御方法、符号化レートを制御する伝送装置、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及び集積回路
US7843843B1 (en) * 2004-03-29 2010-11-30 Packeteer, Inc. Adaptive, application-aware selection of differntiated network services
JP2011250223A (ja) * 2010-05-28 2011-12-08 Nec Corp ゲートウェイ装置およびゲートウェイ装置におけるパケットバッファ管理方法
US20140140352A1 (en) * 2011-07-26 2014-05-22 Hitachi, Lt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160308775A1 (en) * 2015-04-20 2016-10-20 Fujitsu Limited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77263A (ja) * 2000-09-04 2002-03-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送受信方法
JP2011077670A (ja) * 2009-09-29 2011-04-14 Nec Personal Products Co Ltd データ通信装置、データ通信システム、データ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43843B1 (en) * 2004-03-29 2010-11-30 Packeteer, Inc. Adaptive, application-aware selection of differntiated network services
JP2008301309A (ja) * 2007-06-01 2008-12-11 Panasonic Corp 符号化レート制御方法、符号化レートを制御する伝送装置、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及び集積回路
JP2011250223A (ja) * 2010-05-28 2011-12-08 Nec Corp ゲートウェイ装置およびゲートウェイ装置におけるパケットバッファ管理方法
US20140140352A1 (en) * 2011-07-26 2014-05-22 Hitachi, Lt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160308775A1 (en) * 2015-04-20 2016-10-20 Fujitsu Limited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203209A1 (ja) 2019-10-24
JP6954460B2 (ja) 2021-10-27
JPWO2019203209A1 (ja) 2021-04-22
TW201944803A (zh) 2019-11-16
US20210168219A1 (en) 2021-06-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78391B2 (ja) 適応的なキュー待ち時間を伴うスケジューリング及びキューマネージメント
KR20090055550A (ko) 통신 장치
RU2515997C2 (ru) Активное управление очередью для восходящей линии связи в сети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CN108023758B (zh) 一种混合接入网络中处理报文的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09714267B (zh) 管理反向队列的传输控制方法及系统
JP2009147786A (ja) 通信装置、データフレームの送信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12163305A1 (zh) 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和设备
CN108391289B (zh) 一种拥塞控制方法和基站
JPWO2016068308A1 (ja) ゲートウェイ装置及びゲートウェイ装置の制御方法
KR102267116B1 (ko) 패킷 전송 방법, 프록시 서버 및 컴퓨터 판독가능 저장 매체
WO2018218957A1 (zh) 一种流量控制方法、设备及系统
EP2724583A1 (en) Managing communications with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20180070263A1 (en) Supporting Delivery of Data Packets Using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WO2019144802A1 (zh) 一种数据的传输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WO2014194797A2 (en)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connection control parameter in-band signaling
CN111131179B (zh) 业务处理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JPWO2019244966A1 (ja)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TWI748177B (zh) 中繼裝置、資料中繼方法及程式
US20170324674A1 (en) Active queue management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WO2015127759A1 (zh) 一种数据拥塞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KR100747902B1 (ko) 이동 통신 단말기에서 데이터를 수신할 때 수신 윈도우의크기를 조절하는 방법
JP4382610B2 (ja) 通信端末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並びに輻輳制御方法
CN113424578B (zh) 一种传输控制协议加速方法和装置
CN110912831B (zh) Tcp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KR101515595B1 (ko) 무선망 전송 품질 향상을 위한 tcp 패킷 전송 최적화 시스템 및 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