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46134B - 七片式成像鏡片組 - Google Patents

七片式成像鏡片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46134B
TWI746134B TW109129306A TW109129306A TWI746134B TW I746134 B TWI746134 B TW I746134B TW 109129306 A TW109129306 A TW 109129306A TW 109129306 A TW109129306 A TW 109129306A TW I746134 B TWI746134 B TW I74613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optical axis
image
imaging
image si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293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08921A (zh
Inventor
黃靖昀
李鈞勝
柯賢勅
賴淑姿
Original Assignee
新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新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新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1293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46134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461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46134B/zh
Publication of TW2022089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08921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為一種七片式成像鏡片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鏡,具有正屈折力;一第二透鏡,具有負屈折力;一第三透鏡,具有屈折力;一第四透鏡,具有屈折力;一第五透鏡,具有正屈折力;一第六透鏡,具有屈折力;一第七透鏡,具有負屈折力。藉以達到一種兼具大光圈、高畫質以及小型化特性的七片式成像鏡片組。

Description

七片式成像鏡片組
本發明係與七片式成像鏡片組有關,特別是指一種應用於電子產品上的小型化七片式成像鏡片組。
近年來智慧型手機及平板電腦等可攜式電子設備快速發展,應用於可攜式電子設備上的小型化光學鏡頭已不可或缺,又隨著半導體製程技術的進步,發展出了面積更小、像素更高的影像感測器,更帶領小型化光學鏡頭進入高畫素領域,因此成像品質成為各業者研究的方向。
傳統搭載於電子裝置上的高畫素小型化光學鏡頭,多採用五片式透鏡結構為主,但由於高階智慧型手機(Smart Phone)、穿戴式裝置(Wearable Device)與平板電腦(Tablet Personal Computer)等高規格可攜式電子設備的盛行,帶動小型化光學鏡頭在畫素與成像品質上的要求提升,習知的五片式光學鏡頭將無法滿足更高階的需求。
目前雖然有發展一般傳統六片式光學鏡頭,以提供具有大光圈與高畫質的攝影鏡頭。然而,具有大光圈與高畫質的光學鏡頭的光學總長度容易過長,而使光學鏡頭難以同時兼具大光圈、高畫質以及小型化的特性,而不利於使用在可攜式電子設備上。
是以,持續開發出一種同時兼具大光圈、高畫質以及小型化特性的光學鏡頭,即是本發明研發的動機。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七片式成像鏡片組,尤指一種兼具大光圈、高畫質以及小型化特性的七片式成像鏡片組。
為了達成前述目的,依據本發明所提供之一種七片式成像鏡片組,一種七片式成像鏡片組,包含一光圈和一由七片透鏡所組成的光學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為:一第一透鏡,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近光軸處為凸面,該第一透鏡的像側表面近光軸處為凹面,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與像側表面至少一表面為非球面;一第二透鏡,具有負屈折力,該第二透鏡的物側表面近光軸處為凸面,該第二透鏡的像側表面近光軸處為凹面,該第二透鏡的物側表面與像側表面至少一表面為非球面;一第三透鏡,具有屈折力,該第三透鏡的物側表面與像側表面至少一表面為非球面;一第四透鏡,具有屈折力,該第四透鏡的物側表面與像側表面至少一表面為非球面;一第五透鏡,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五透鏡的物側表面與像側表面至少一表面為非球面;一第六透鏡,具有屈折力,該第六透鏡的物側表面與像側表面至少一表面為非球面;以及一第七透鏡,具有負屈折力,該第七透鏡的物側表面近光軸處為凹面,該第七透鏡的像側表面近光軸處為凹面,該第七透鏡的物側表面與像側表面至少一表面為非球面,且該第七透鏡的物側表面與像側表面至少一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點;其中該光圈設在被攝物與該第二透鏡的像側表面之間;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1,該第一透鏡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2,該第二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3,該第二透鏡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4,該七片式成像鏡片組在成像面可擷取的成像高度的一半為IMH,該第七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7,並滿足下列條件:0.23<R1*R2/(R3*R4)<3.31;IMH/CT7<13。
據此,當R1*R2/(R3*R4)滿足上述條件式時,則可有效平衡第一透鏡、第二透鏡表面的曲率配置,以在視場角度與總長間取得平衡。
當IMH/CT7滿足上述條件式時,則可在縮減該七片式成像鏡片組的體積與增大成像面面積之間取得平衡。
較佳地,其中該七片式成像鏡片組的整體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並滿足下列條件:0.79<f/f1<1.44。藉此,確保第一透鏡提供成像鏡片組物側端足夠的匯聚光線能力,以滿足望遠功能。
較佳地,其中該七片式成像鏡片組的整體焦距為f,該第二透鏡的焦距為f2,並滿足下列條件:-3.41<f2/f<-1.53。藉此,可調整透鏡的屈折力,而有助於修正像差、壓縮總長與調整視角。
較佳地,其中該七片式成像鏡片組的整體焦距為f,該第七透鏡的焦距為f7,並滿足下列條件:-2.0<f/f7<-0.9。藉此,可調整透鏡的屈折力,而有助於修正像差、壓縮總長與調整視角。
較佳地,其中該第一透鏡、第二透鏡與第三透鏡的合成焦距為f123,該第七透鏡的焦距為f7,並滿足下列條件:-2.6<f123/f7<-0.9。藉此,可調整透鏡的屈折力,而有助於修正像差、壓縮總長與調整視角。
較佳地,其中該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與第四透鏡的合成焦距為f1234,該第一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1,該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2,並滿足下列條件:4.0<f1234/(CT1+CT2)<9.3。藉此,可調整透鏡的屈折力,而有助於修正像差、壓縮總長與調整視角。
較佳地,其中該第二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3,該第二透鏡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4,並滿足下列條件:1.2<R3/R4<3.5。藉此,可有效控 制第二透鏡形狀,以利於平衡七片式成像鏡片組的像差。
較佳地,其中該第六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6,該第七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7,並滿足下列條件:0.55<CT6/CT7<1.53。藉此,可調和第六透鏡與第七透鏡的厚度比例,以平衡七片式成像鏡片組的空間分配,進而提升良率與品質。
較佳地,其中該第七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13,該第七透鏡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14,並滿足下列條件:-1.79<R13/R14<-0.18。藉此,可有效控制第七透鏡形狀,以利於平衡七片式成像鏡片組的像差。
較佳地,其中該第七透鏡的像側表面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BFL,該第五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5,該第六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6,該第七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7,並滿足下列條件:0.36<BFL/(CT5+CT6+CT7)<0.74。藉此,可在縮減該七片式成像鏡片組的體積與增大成像面面積之間取得平衡。
較佳地,其中該七片式成像鏡片組的整體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L,並滿足下列條件:0.92<TL/f<1.42。藉此,可有利於獲得廣泛的畫角(視場角)及有利於維持該七片式成像鏡片組的小型化,以搭載於輕薄的電子產品上。
較佳地,其中七片式成像鏡片組在成像面可擷取的成像高度的一半為IMH,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L,並滿足下列條件:0.6<IMH/TL。藉此,可在縮減該七片式成像鏡片組的體積與增大成像面面積之間取得平衡。
較佳地,其中該第三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3,該第四透鏡的色散係 數為V4,並滿足下列條件:|V4-V3|<50。藉此,可修正該七片式成像鏡片組的色差。
100、200、300、400、500:光圈
110、210、310、410、510:第一透鏡
111、211、311、411、511:物側表面
112、212、312、412、512:像側表面
120、220、320、420、520:第二透鏡
121、221、321、421、521:物側表面
122、222、322、422、522:像側表面
130、230、330、430、530:第三透鏡
131、231、331、431、531:物側表面
132、232、332、432、532:像側表面
140、240、340、440、540:第四透鏡
141、241、341、441、541:物側表面
142、242、342、442、542:像側表面
150、250、350、450、550:第五透鏡
151、251、351、451、551:物側表面
152、252、352、452、552:像側表面
160、260、360、460、560:第六透鏡
161、261、361、461、561:物側表面
162、262、362、462、562:像側表面
170、270、370、470、570:第七透鏡
171、271、371、471、571:物側表面
172、272、372、472、572:像側表面
180、280、380、480、580: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
190、290、390、490、590:成像面
OA:光軸
f:七片式成像鏡片組的焦距
Fno:七片式成像鏡片組的光圈值
FOV:七片式成像鏡片組中最大視場角
f1:第一透鏡的焦距
f2:第二透鏡的焦距
f7:第七透鏡的焦距
f123:第一透鏡、第二透鏡與第三透鏡的合成焦距
f1234: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與第四透鏡的合成焦距
R3:第二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
R4:第二透鏡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
R13:第七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
R14:第七透鏡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
V3:第三透鏡的色散係數
V4:第四透鏡的色散係數
CT1:第一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
CT2: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
CT5:第五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
CT6:第六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
CT7:第七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
IMH:七片式成像鏡片組在成像面可擷取的成像高度的一半
BFL:第七透鏡的像側表面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
TL: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
圖1A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七片式成像鏡片組的示意圖。
圖1B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一實施例的七片式成像鏡片組的像面彎曲及歪曲收差曲線圖。
圖2A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七片式成像鏡片組的示意圖。
圖2B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二實施例的七片式成像鏡片組的像面彎曲及歪曲收差曲線圖。
圖3A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七片式成像鏡片組的示意圖。
圖3B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三實施例的七片式成像鏡片組的像面彎曲及歪曲收差曲線圖。
圖4A係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七片式成像鏡片組的示意圖。
圖4B由左至右依序為第四實施例的七片式成像鏡片組的像面彎曲及歪曲收差曲線圖。
圖5A係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之七片式成像鏡片組的示意圖。
圖5B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五實施例的七片式成像鏡片組的像面彎曲及歪曲收差曲線圖。
<第一實施例>
請參照圖1A及圖1B,其中圖1A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七片式成像鏡片組的示意圖,圖1B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一實施例的七片式成像鏡片組的像面彎曲及歪曲收差曲線圖。由圖1A可知,七片式成像鏡片組係包含有一光圈100和一光學組,該光學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110、第二透鏡120、第三透鏡130、第四透鏡140、第五透鏡150、第六透鏡160、第七透鏡170、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180、以及成像面190,其中該七片式成像鏡片組中具屈折力的透鏡為七片。該光圈100設置在該第一透鏡110的像側表面112與被攝物之間。
該第一透鏡11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111近光軸OA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112近光軸OA處為凹面,且該物側表面111及像側表面112皆為非球面。
該第二透鏡12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121近光軸OA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122近光軸OA處為凹面,且該物側表面121及像側表面122皆為非球面。
該第三透鏡13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131近光軸OA處為凹面,其像側表面132近光軸OA處為凹面,且該物側表面131及像側表面132皆為非球面。
該第四透鏡14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141近光軸OA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142近光軸OA處為凸面,且該物側表面141及像側表面142皆為非球面。
該第五透鏡15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151近光軸OA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152近光軸OA處為凹面,且該物側表面151及像側表面152皆為非球面,且該物側表面151及像側表面152具有至少一反曲點。
該第六透鏡16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161近光軸OA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162近光軸OA處為凹面,且該物側表面161及像側表面162皆為非球面,且該物側表面161及像側表面162具有至少一反曲點。
該第七透鏡17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171近光軸OA處為凹面,其像側表面172近光軸OA處為凹面,且該物側表面171及像側表面182皆為非球面,且該物側表面171及像側表面172具有至少一反曲點。
該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180為玻璃材質,其設置於該第七透鏡170及成像面190間且不影響該七片式成像鏡片組的焦距。
上述各透鏡的非球面的曲線方程式表示如下:
Figure 109129306-A0305-02-0010-1
其中z為沿光軸OA方向在高度為h的位置以表面頂點作參考的位置值;c是透鏡表面靠近光軸OA的曲率,並為曲率半徑(R)的倒數(c=1/R),R為透鏡表面靠近光軸OA的曲率半徑,h是透鏡表面距離光軸OA的垂直距離,k為圓錐係數(conic constant),而A、B、C、D、E、F、G……為高階非球面係數。
第一實施例的七片式成像鏡片組中,七片式成像鏡片組的焦距為f,七片式成像鏡片組的光圈值(f-number)為Fno,七片式成像鏡片組中最大視場角(畫角2ω)為FOV,其數值如下:f=6.76(公厘);Fno=1.75;以及FOV=81.9(度)。
第一實施例的七片式成像鏡片組中,該第一透鏡110的物側表面111曲率半徑為R1,該第一透鏡110的像側表面112曲率半徑為R2,該第二透鏡120的物側表面121曲率半徑為R3,該第二透鏡120的像側表面122曲率半徑為R4,並滿足下列條件:R1*R2/(R3*R4)=0.354。
第一實施例的七片式成像鏡片組中,該七片式成像鏡片組在成像面190可擷取的成像高度的一半為IMH,該第七透鏡170於光軸OA上的厚度為CT7,並滿足下列條件:IMH/CT7=10.918。
第一實施例的七片式成像鏡片組中,其中該七片式成像鏡片組的整體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110的焦距為f1,並滿足下列條件:f/f1=1.161。
第一實施例的七片式成像鏡片組中,其中該七片式成像鏡片組的整體焦距為f,該第二透鏡120的焦距為f2,並滿足下列條件:f2/f=-2.842。
第一實施例的七片式成像鏡片組中,其中該七片式成像鏡片組的整體焦距為f,該第七透鏡170的焦距為f7,並滿足下列條件:f/f7=-1.212。
第一實施例的七片式成像鏡片組中,其中該第一透鏡110、第二透鏡120與第三透鏡130的合成焦距為f123,該第七透鏡170的焦距為f7,並滿足下列條件:f123/f7=-2.008。
第一實施例的七片式成像鏡片組中,其中該第一透鏡110、第二透鏡120、第三透鏡130與第四透鏡140的合成焦距為f1234,該第一透鏡110於光軸OA上的厚度為CT1,該第二透鏡120於光軸OA上的厚度為CT2,並滿足下列條件:f1234/(CT1+CT2)=5.522。
第一實施例的七片式成像鏡片組中,其中該第二透鏡120的物側表面121曲率半徑為R3,該第二透鏡120的像側表面122曲率半徑為R4,並滿足下列條件:R3/R4=2.106。
第一實施例的七片式成像鏡片組中,其中該第六透鏡160於光軸OA上的厚度為CT6,該第七透鏡170於光軸OA上的厚度為CT7,並滿足下列條件:CT6/CT7=1.100。
第一實施例的七片式成像鏡片組中,其中該第七透鏡170的物側表面171曲率半徑為R13,該第七透鏡170的像側表面172曲率半徑為R14,並滿足下列條件:R13/R14=-1.488。
第一實施例的七片式成像鏡片組中,其中該第七透鏡170的像側表面172至成像面190於光軸OA上的距離為BFL,該第五透鏡150於光軸OA上的厚度為CT5,該第六透鏡160於光軸OA上的厚度為CT6,該第七透鏡170於光軸OA上的厚度為CT7,並滿足下列條件:BFL/(CT5+CT6+CT7)=0.615。
第一實施例的七片式成像鏡片組中,其中該七片式成像鏡片組的整體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110的物側表面111至成像面190於光軸OA上的距離為TL,並滿足下列條件:TL/f=1.155。
第一實施例的七片式成像鏡片組中,其中七片式成像鏡片組在成像面190可擷取的成像高度的一半為IMH,該第一透鏡110的物側表面111至成像面190於光軸OA上的距離為TL,並滿足下列條件:IMH/TL=0.770。
第一實施例的七片式成像鏡片組中,其中該第三透鏡130的色散係數為V3,該第四透鏡140的色散係數為V4,並滿足下列條件:|V4-V3|=18.2。
再配合參照下列表1及表2。
Figure 109129306-A0305-02-0012-2
Figure 109129306-A0305-02-0013-3
Figure 109129306-A0305-02-0013-4
Figure 109129306-A0305-02-0014-5
表1為圖1A第一實施例詳細的結構數據,其中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mm,且表面0-20依序表示由物側至像側的表面,並同時包含用以讓部分光線通過及部分光線遮部的遮光面(即表面7),其中遮光面的口徑為1.57mm。表2為第一實施例中的非球面數據,其中,k表非球面曲線方程式中的錐面係數,A、B、C、D、E、F、G……為高階非球面係數。此外,以下各實施例表格乃對應各實施例的示意圖與像面彎曲曲線圖,表格中數據的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的表1、及表2的定義相同,在此不加贅述。
<第二實施例>
請參照圖2A及圖2B,其中圖2A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七片式成像鏡片組的示意圖,圖2B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二實施例的七片式成像鏡片組的像面彎曲及歪曲收差曲線圖。由圖2A可知,七片式成像鏡片組係包含有一光圈200和一光學組,該光學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210、第二透鏡220、第三透鏡230、第四透鏡240、第五透鏡250、第六透鏡260、第七透鏡270、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280、以及成像面290,其中該七片式成像鏡片組中具屈折力的透鏡為七片。該光圈200設置在該第一透鏡210的像側表面212與被攝物之間。
該第一透鏡21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211近光軸OA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212近光軸OA處為凹面,且該物側表面211及像側表面212皆為非球面。
該第二透鏡22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221近光軸OA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222近光軸OA處為凹面,且該物側表面221及像側表面222皆為非球面。
該第三透鏡23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231近光軸OA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232近光軸OA處為凹面,且該物側表面231及像側表面232皆為非球面。
該第四透鏡24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241近光軸OA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242近光軸OA處為凹面,且該物側表面241及像側表面242皆為非球面。
該第五透鏡25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251近光軸OA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252近光軸OA處為凸面,且該物側表面251及像側表面252皆為非球面,且該物側表面251及像側表面252具有至少一反曲點。
該第六透鏡26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261近光軸OA處為凹面,其像側表面262近光軸OA處為凸面,且該物側表面261及像側表面262皆為非球面,且該物側表面261及像側表面262具有至少一反曲點。
該第七透鏡27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271近光軸OA處為凹面,其像側表面272近光軸OA處為凹面,且該物側表面271及像側表面282皆為非球面,且該物側表面271及像側表面272具有至少一反曲點。
該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280為玻璃材質,其設置於該第七透鏡270及成像面290間且不影響該七片式成像鏡片組的焦距。
再配合參照下列表3、以及表4。
Figure 109129306-A0305-02-0015-6
Figure 109129306-A0305-02-0016-7
Figure 109129306-A0305-02-0016-8
Figure 109129306-A0305-02-0017-9
第二實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線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參數的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贅述。需說明的是,第二實施例的遮光面的口徑為1.485mm。
配合表3、以及表4可推算出下列數據:
Figure 109129306-A0305-02-0017-10
<第三實施例>
請參照圖3A及圖3B,其中圖3A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七片式成像鏡片組的示意圖,圖3B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三實施例的七片式成像鏡片組的像面彎曲及歪曲收差曲線圖。由圖3A可知,七片式成像鏡片組係包含有一光圈300和一光學組,該光學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310、第二透鏡320、第三透鏡330、第四透鏡340、第五透鏡350、第六透鏡360、第七透鏡370、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380、以及成像面390,其中該七片式成像鏡片組中具屈折力的透鏡為七片。該光圈300設置在該第一透鏡310的像側表面312與被攝物之間。
該第一透鏡31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311近光軸OA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312近光軸OA處為凹面,且該物側表面311及像側表面312皆為非球面。
該第二透鏡32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321近光軸OA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322近光軸OA處為凹面,且該物側表面321及像側表面322皆為非球面。
該第三透鏡33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331近光軸OA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332近光軸OA處為凹面,且該物側表面331及像側表面332皆為非球面。
該第四透鏡34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341近光軸OA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342近光軸OA處為凹面,且該物側表面341及像側表面342皆為非球面。
該第五透鏡35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351近光軸OA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352近光軸OA處為凸面,且該物側表面351及像側表面352皆為非球面,且該物側表面351及像側表面352具有至少一反曲點。
該第六透鏡36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361近光軸OA處為凹面,其像側表面362近光軸OA處為凸面,且該物側表面361及像側表面362皆為非球面,且該物側表面361及像側表面362具有至少一反曲點。
該第七透鏡37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371近光軸OA處為凹面,其像側表面372近光軸OA處為凹面,且該物側表面371及像側表面382皆為非球面,且該物側表面371及像側表面372具有至少一反曲點。
該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380為玻璃材質,其設置於該第七透鏡370及成像面390間且不影響該七片式成像鏡片組的焦距。
再配合參照下列表5、以及表6。
Figure 109129306-A0305-02-0019-11
Figure 109129306-A0305-02-0020-12
Figure 109129306-A0305-02-0020-13
第三實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線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參數的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贅述。需說明的是,第三實施例的遮光面的口徑為1.442mm。
配合表5、以及表6可推算出下列數據:
Figure 109129306-A0305-02-0021-14
<第四實施例>
請參照圖4A及圖4B,其中圖4A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七片式成像鏡片組的示意圖,圖4B由左至右依序為第四實施例的七片式成像鏡片組的像面彎曲及歪曲收差曲線圖。由圖4A可知,七片式成像鏡片組係包含有一光圈400和一光學組,該光學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410、第二透鏡420、第三透鏡430、第四透鏡440、第五透鏡450、第六透鏡460、第七透鏡470、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480、以及成像面490,其中該七片式成像鏡片組中具屈折力的透鏡為七片。該光圈400設置在該第一透鏡410的像側表面412與被攝物之間。
該第一透鏡41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411近光軸OA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412近光軸OA處為凹面,且該物側表面411及像側表面412皆為非球面。
該第二透鏡42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421近光軸OA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422近光軸OA處為凹面,且該物側表面421及像側表面422皆為非球面。
該第三透鏡43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431近光軸OA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432近光軸OA處為凹面,且該物側表面431及像側表面432皆為非球面。
該第四透鏡44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441近光軸OA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442近光軸OA處為凹面,且該物側表面441及像側表面442皆為非球面。
該第五透鏡45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451近光軸OA處為凹面,其像側表面452近光軸OA處為凸面,且該物側表面451及像側表面452皆為非球面,且該物側表面451及像側表面452具有至少一反曲點。
該第六透鏡46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461近光軸OA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462近光軸OA處為凸面,且該物側表面461及像側表面462皆為非球面,且該物側表面461及像側表面462具有至少一反曲點。
該第七透鏡47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471近光軸OA處為凹面,其像側表面472近光軸OA處為凹面,且該物側表面471及像側表面482皆為非球面,且該物側表面471及像側表面472具有至少一反曲點。
該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480為玻璃材質,其設置於該第七透鏡470及成像面490間且不影響該七片式成像鏡片組的焦距。
再配合參照下列表7、以及表8。
Figure 109129306-A0305-02-0022-15
Figure 109129306-A0305-02-0023-16
Figure 109129306-A0305-02-0023-17
Figure 109129306-A0305-02-0024-18
第四實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線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參數的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贅述。需說明的是,第四實施例的遮光面的口徑為1.488mm。
配合表7、以及表8可推算出下列數據:
Figure 109129306-A0305-02-0024-19
<第五實施例>
請參照圖5A及圖5B,其中圖5A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之七片式成像鏡片組的示意圖,圖5B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五實施例的七片式成像鏡片組的像面彎曲及歪曲收差曲線圖。由圖5A可知,七片式成像鏡片組係包含有一光圈500和一光學組,該光學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510、第二透鏡520、第三透鏡530、第四透鏡540、第五透鏡550、第六透鏡560、第七透鏡570、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580、以及成像面590,其中該七片式成像鏡片組中具屈折力的透鏡為七片。該光圈500設置在該第一透鏡510的像側表面512與該第二透鏡520的像側表面522之間。
該第一透鏡51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511近光軸OA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512近光軸OA處為凹面,且該物側表面511及像側表面512皆為非球面。
該第二透鏡52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521近光軸OA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522近光軸OA處為凹面,且該物側表面521及像側表面522皆為非球面。
該第三透鏡53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531近光軸OA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532近光軸OA處為凸面,且該物側表面531及像側表面532皆為非球面。
該第四透鏡54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541近光軸OA處為凹面,其像側表面542近光軸OA處為凸面,且該物側表面541及像側表面542皆為非球面。
該第五透鏡55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551近光軸OA處為凹面,其像側表面552近光軸OA處為凸面,且該物側表面551及像側表面552皆為非球面,且該物側表面551及像側表面552具有至少一反曲點。
該第六透鏡56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561近光軸OA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562近光軸OA處為凹面,且該物側表面561及像側表面562皆為非球面,且該物側表面561及像側表面562具有至少一反曲點。
該第七透鏡57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571近光軸OA處為凹面,其像側表面572近光軸OA處為凹面,且該物側表面571及像側表面582皆為非球面,且該物側表面571及像側表面572具有至少一反曲點。
該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580為玻璃材質,其設置於該第七透鏡570及成像面590間且不影響該七片式成像鏡片組的焦距。
再配合參照下列表9、以及表10。
Figure 109129306-A0305-02-0026-20
Figure 109129306-A0305-02-0027-21
Figure 109129306-A0305-02-0027-22
第五實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線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參數的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贅述。需說明的是,第五實施例的遮光面的口徑為1.52mm。
配合表9、以及表10可推算出下列數據:
Figure 109129306-A0305-02-0028-23
本發明提供的七片式成像鏡片組,透鏡的材質可為塑膠或玻璃,當透鏡材質為塑膠,可以有效降低生產成本,另當透鏡的材質為玻璃,則可以增加七片式成像鏡片組屈折力配置的自由度。此外,七片式成像鏡片組中透鏡的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可為非球面,非球面可以容易製作成球面以外的形狀,獲得較多的控制變數,用以消減像差,進而縮減透鏡使用的數目,因此可以有效降低本發明七片式成像鏡片組的總長度。
本發明提供的七片式成像鏡片組中,就以具有屈折力的透鏡而言,若透鏡表面係為凸面且未界定該凸面位置時,則表示該透鏡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若透鏡表面係為凹面且未界定該凹面位置時,則表示該透鏡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
本發明提供的七片式成像鏡片組更可視需求應用於移動對焦的光學系統中,並兼具優良像差修正與良好成像品質的特色,可多方面應用於 3D(三維)影像擷取、數位相機、行動裝置、數位平板或車用攝影等電子影像系統中。
綜上所述,上述各實施例及圖式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之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專利涵蓋的範圍內。
100:光圈
110:第一透鏡
111:物側表面
112:像側表面
120:第二透鏡
121:物側表面
122:像側表面
130:第三透鏡
131:物側表面
132:像側表面
140:第四透鏡
141:物側表面
142:像側表面
150:第五透鏡
151:物側表面
152:像側表面
160:第六透鏡
161:物側表面
162:像側表面
170:第七透鏡
171:物側表面
172:像側表面
180: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
190:成像面
OA:光軸
IMH:七片式成像鏡片組在成像面可擷取的成像高度的一半
BFL:第七透鏡的像側表面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

Claims (12)

  1. 一種七片式成像鏡片組,包含一光圈和一由七片透鏡所組成的光學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為:一第一透鏡,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近光軸處為凸面,該第一透鏡的像側表面近光軸處為凹面,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與像側表面至少一表面為非球面;一第二透鏡,具有負屈折力,該第二透鏡的物側表面近光軸處為凸面,該第二透鏡的像側表面近光軸處為凹面,該第二透鏡的物側表面與像側表面至少一表面為非球面;一第三透鏡,具有屈折力,該第三透鏡的物側表面與像側表面至少一表面為非球面;一第四透鏡,具有屈折力,該第四透鏡的物側表面與像側表面至少一表面為非球面;一第五透鏡,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五透鏡的物側表面與像側表面至少一表面為非球面;一第六透鏡,具有屈折力,該第六透鏡的物側表面與像側表面至少一表面為非球面;以及一第七透鏡,具有負屈折力,該第七透鏡的物側表面近光軸處為凹面,該第七透鏡的像側表面近光軸處為凹面,該第七透鏡的物側表面與像側表面至少一表面為非球面,且該第七透鏡的物側表面與像側表面至少一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點;其中該光圈設在被攝物與該第二透鏡的像側表面之間;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1,該第一透鏡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2,該第二透鏡的物側 表面曲率半徑為R3,該第二透鏡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4,七片式成像鏡片組在成像面可擷取的成像高度的一半為IMH,該第七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7,該第六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6,並滿足下列條件:0.23<R1*R2/(R3*R4)<3.31;IMH/CT7<13;0.55<CT6/CT7<1.53。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七片式成像鏡片組,其中該七片式成像鏡片組的整體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並滿足下列條件:0.79<f/f1<1.44。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七片式成像鏡片組,其中該七片式成像鏡片組的整體焦距為f,該第二透鏡的焦距為f2,並滿足下列條件:-3.41<f2/f<-1.53。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七片式成像鏡片組,其中該七片式成像鏡片組的整體焦距為f,該第七透鏡的焦距為f7,並滿足下列條件:-2.0<f/f7<-0.9。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七片式成像鏡片組,其中該第一透鏡、第二透鏡與第三透鏡的合成焦距為f123,該第七透鏡的焦距為f7,並滿足下列條件:-2.6<f123/f7<-0.9。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七片式成像鏡片組,其中該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與第四透鏡的合成焦距為f1234,該第一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1,該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2,並滿足下列條件:4.0<f1234/(CT1+CT2)<9.3。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七片式成像鏡片組,其中該第二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3,該第二透鏡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4,並滿足下列條件:1.2<R3/R4<3.5。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七片式成像鏡片組,其中該第七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13,該第七透鏡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14,並滿足下列條件:-1.79<R13/R14<-0.18。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七片式成像鏡片組,其中該第七透鏡的像側表面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BFL,該第五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5,該第六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6,該第七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7,並滿足下列條件:0.36<BFL/(CT5+CT6+CT7)<0.74。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七片式成像鏡片組,其中該七片式成像鏡片組的整體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L,並滿足下列條件:0.92<TL/f<1.42。
  11. 如請求項1所述的七片式成像鏡片組,其中該七片式成像鏡片組在成像面可擷取的成像高度的一半為IMH,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L,並滿足下列條件:0.6<IMH/TL。
  12. 如請求項1所述的七片式成像鏡片組,其中該第三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3,該第四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4,並滿足下列條件:|V4-V3|<50。
TW109129306A 2020-08-27 2020-08-27 七片式成像鏡片組 TWI7461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29306A TWI746134B (zh) 2020-08-27 2020-08-27 七片式成像鏡片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29306A TWI746134B (zh) 2020-08-27 2020-08-27 七片式成像鏡片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46134B true TWI746134B (zh) 2021-11-11
TW202208921A TW202208921A (zh) 2022-03-01

Family

ID=799076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29306A TWI746134B (zh) 2020-08-27 2020-08-27 七片式成像鏡片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46134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394002B2 (en) * 2014-08-01 2019-08-27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hotographing optical lens assembly, image capturing un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202006418A (zh) * 2018-07-04 2020-02-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攝影光學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US10606039B2 (en) * 2014-08-01 2020-03-3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hotographing optical lens assembly, image capturing un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11086744U (zh) * 2019-08-14 2020-07-24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394002B2 (en) * 2014-08-01 2019-08-27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hotographing optical lens assembly, image capturing un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0606039B2 (en) * 2014-08-01 2020-03-3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hotographing optical lens assembly, image capturing un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202006418A (zh) * 2018-07-04 2020-02-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攝影光學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211086744U (zh) * 2019-08-14 2020-07-24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08921A (zh) 2022-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19810B (zh) 廣視角光學鏡頭
TWI467219B (zh) 攝像透鏡組、取像裝置及可攜式裝置
TWI422900B (zh) 光學攝影鏡頭組
TWI440922B (zh) 光學取像透鏡組
TWI418876B (zh) 光學攝像系統
TWI440884B (zh) 攝影系統
TWI467221B (zh) 拾像光學透鏡組
TWI408409B (zh) 取像光學鏡組
WO2013175783A1 (ja)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レンズ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TW201326883A (zh) 成像系統鏡片組
TW201415075A (zh) 成像用光學鏡組、取像裝置及可攜裝置
TW201314251A (zh) 攝像鏡頭
TW201403164A (zh) 拾像系統透鏡組、取像裝置及可攜裝置
TW201348736A (zh) 拾像系統鏡片組及取像裝置
TW201818114A (zh) 攝像光學鏡片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202037956A (zh) 五片式廣角鏡片組
TW201305650A (zh) 攝影系統鏡頭組
TWI724919B (zh) 六片式廣角鏡片組
TW202240235A (zh) 成像透鏡組及攝像模組
TWI747747B (zh) 成像透鏡組及攝像模組
TWI746134B (zh) 七片式成像鏡片組
TWI761929B (zh) 七片式成像鏡片組
TWI662293B (zh) 五片式廣角鏡片組
TWI700513B (zh) 六片式成像鏡片組
JP4857998B2 (ja) 撮像レン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