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44008B - 磁性扣合裝置 - Google Patents

磁性扣合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44008B
TWI744008B TW109133279A TW109133279A TWI744008B TW I744008 B TWI744008 B TW I744008B TW 109133279 A TW109133279 A TW 109133279A TW 109133279 A TW109133279 A TW 109133279A TW I744008 B TWI744008 B TW I74400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sliding seat
magnetic element
plug
hous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332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11834A (zh
Inventor
翁嘉瑋
Original Assignee
競泰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競泰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競泰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1332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44008B/zh
Priority to JP2021117536A priority patent/JP7209136B2/ja
Priority to EP21186634.8A priority patent/EP3960022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440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44008B/zh
Publication of TW2022118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11834A/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創作係磁性扣合裝置,其包含一殼體、一插頭、一滑座、兩磁性元件及磁力解鎖機構;插頭可插入於殼體內以使本創作扣合;滑座穿設於殼體內;兩磁性元件分別設於滑座及插頭上。將插頭靠近於殼體的插頭孔時,插頭上的磁性元件與殼體內的滑座的磁性元件之間的磁吸力會導引插頭而使插頭更加靠近殼體的插頭孔且傾向讓插頭插入並會輔助保持扣合狀態。欲解鎖時,將滑座沿打開方向推動的過程中,滑座的推動動作會使磁力解鎖機構對插頭上的第二磁性元件產生一磁斥力以退出插頭,藉此可透過磁力解鎖機構設計成僅要單手按壓滑座便可讓插頭自動退出,進而方便使用。

Description

磁性扣合裝置
本創作係涉及一種扣合裝置,尤指一種可用於袋子、背包、箱子等各種日常用品,並且可拆卸地連接兩個元件的扣合裝置。
現有技術的箱包通常都是透過拉鍊開啟及關閉,而某些特定的箱包(例如行李箱),會進一步設有一扣合裝置,其可讓拉鍊頭插入於其中,並固定拉鍊頭,如此使拉鍊無法拉動而達到將箱包上鎖的目的。
然而現有技術的扣合裝置的缺點在於,將拉鍊頭插入於扣合裝置時,往往需要準確將拉鍊頭對準扣合裝置的插孔,然後還需要施以一定的力氣才能將拉鍊頭插入於扣合裝置的插孔內,因此使用上相當不便。
除此之外,要開啟扣合裝置時,需要雙手進行操作,具體而言,一隻手按壓扣合裝置以解除與拉鍊頭的固定,但這時拉鍊頭並不會自動脫離扣合裝置,而還要另一隻手將拉鍊頭拔出。因此欲開啟扣具時,勢必要雙手並用,但如此造成了很大的使用限制,在許多情況下會造成相當的不便。
尤其要將行李箱上鎖及解鎖時,使用者可能並非是在方便活動雙手的狀態,因此無法輕易上鎖及解鎖的扣合裝置,實有待加以改良。
有鑑於前述之現有技術的缺點及不足,本創作提供一種磁性扣合裝置,其可方便地進行扣合。
為達到上述的創作目的,本創作所採用的技術手段為設計一種磁性扣合裝置,其中包含:一殼體;一插頭,其可沿一扣合方向插入於該殼體內以使該磁性扣合裝置進入扣合狀態;一滑座,其可移動地穿設於該殼體內;一第一磁性元件,其設於該滑座上;一第二磁性元件,其設於該插頭上,當該插頭沿該扣合方向插入於該殼體內時,該第一磁性元件及該第二磁性元件之間的磁吸力輔助該磁性扣合裝置保持該扣合狀態;一磁力解鎖機構,其設於該滑座上;沿一打開方向推動該滑座的過程中,該磁力解鎖機構對該第二磁性元件產生一磁斥力,並藉以退出該插頭;該打開方向與該扣合方向不同;該滑座包含有一座體及一位移件,該位移件可移動地設於該座體內;該第一磁性元件設於該位移件上;當該插頭沿該扣合方向插入於該殼體內而扣合該磁性扣合裝置時,該第一磁性元件及該第二磁性元件之間的磁吸力,使該位移件朝相反於該打開方向之方向移動而卡合於該插頭,進而扣合該磁性扣合裝置。
本創作的優點在於,欲扣合時,將插頭靠近於殼體的插頭孔時,插頭上的第二磁性元件與殼體內的滑座的第一磁性元件之間的磁吸力會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而使插頭更加靠近殼體的插頭孔且傾向讓插頭插入,藉此輔助插頭插入;接著當插頭插入至定位後,兩磁性元件之間的磁吸力也會輔助使本創作保持扣合狀態,故無須設計過多的扣合結構,也因此可以減少使用者所需的施力,或甚至使用者無須施力,便可透過磁吸力而讓插頭定位及扣合; 因此本創作透過兩磁性元件的磁吸力,不僅方便引導插頭插入,更可有效降低使用者的施力,進而大幅提升使用時的方便性。
欲解鎖時,將滑座沿打開方向推動的過程中,滑座的推動動作會使磁力解鎖機構對第二磁性元件產生一磁斥力以退出插頭,藉此本創作可透過磁力解鎖機構設計成僅要單手按壓滑座便可讓插頭自動退出,進而方便使用者使用。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磁性扣合裝置,其中該插頭隨著該滑座的移動而退出該殼體後,該第一磁性元件及該第二磁性元件之間的磁吸力使該插頭貼靠於該殼體。藉此除了可固定插頭的位置以避免插頭脫落而遺失,更可避免插頭在退出後又因重力或各種原因而立刻插回殼體中。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磁性扣合裝置,其中該磁力解鎖機構包含一第三磁性元件,其設於滑座上,該第三磁性元件與該第二磁性元件之間具有一磁斥力;沿該打開方向推動該滑座的過程中,該第一磁性元件逐漸遠離該第二磁性元件,該第三磁性元件逐漸靠近該第二磁性元件,而該第三磁性元件及該第二磁性元件之間的磁斥力退出該插頭;該插頭隨著該滑座的移動而退出該殼體時,隨著該滑座移動的該第一磁性元件及該第二磁性元件之間的磁吸力將該插頭斜向地推出該殼體,並且該第一磁性元件及該第二磁性元件之間的磁吸力使該插頭貼靠於該殼體。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磁性扣合裝置,其中該磁力解鎖機構包含一翻轉件,其與該滑座相樞設,且與該殼體相連接,該第一磁性元件設於該翻轉件上;沿該打開方向推動該滑座會使該翻轉件相對該滑座翻轉,而隨著該翻轉件改變角度的該第一磁性元件會改與該第二磁性元件之間產生一磁斥力以退出該插頭;該插頭退出該殼體後,沿該打開方向繼續推動該滑座會使該翻轉件 相對該滑座翻轉,而隨著該翻轉件改變角度的該第一磁性元件會改與該第二磁性元件之間產生一磁吸力以使該插頭貼靠於該殼體。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磁性扣合裝置,其中該翻轉件係以一側邊樞設於該滑座,且該翻轉件可隨著該滑座的移動而選擇性地向上貼靠至該滑座的底面。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磁性扣合裝置,其中該滑座未受外力推動時,該翻轉件向上貼靠至該滑座的底面,並且該第一磁性元件及該第二磁性元件之間為一磁吸力以輔助該磁性扣合裝置保持該扣合狀態。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磁性扣合裝置,其中從該滑座未受外力推動至該滑座受外力而沿該打開方向被推動到其移動行程的最內端的過程中,該翻轉件的轉動角度大於等於90度。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磁性扣合裝置,其中該殼體的內壁面的相對兩側設有兩導引部,該翻轉件的相對兩側分別抵靠於該兩導引部,沿該打開方向推動該滑座時,跟著該滑座一同移動的該翻轉件會受到該兩導引部的推抵導引而相對該滑座翻轉。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磁性扣合裝置,其中該殼體的內壁面上設有至少一齒條,該翻轉件與該滑座的樞設軸上設有至少一齒部,該至少一齒部嚙合該至少一齒條,沿該打開方向推動該滑座時,該至少一齒部於該至少一齒條上移動及轉動而使該翻轉件相對該滑座翻轉。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磁性扣合裝置,其沿該打開方向推動該滑座的過程中,該磁力解鎖機構對該第二磁性元件產生的該磁斥力使該插頭上相反於該打開方向的一側翹起而改變該第一磁性元件及該第二磁性元件的相對角度,並藉以將該插頭退出該殼體。
10:殼體
11:插頭孔
12:滑座孔
13:底座
14:上蓋
15:導引部
151:翻轉段
152:扣合段
153:回轉段
16:齒條
20:滑座
21:座體
22:位移件
221:抵靠面
222:傾倒推抵部
223:扣合部
30:插頭
31:側
32:扣合槽
40:第一磁性元件
50:第二磁性元件
60:第三磁性元件
70:翻轉件
71:抵靠桿
72:齒部
81:滑座彈性元件
82:位移件彈性元件
D1:扣合方向
D2:打開方向
L1:法線
L2:中心線
圖1係本創作的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外觀圖。
圖2及圖3係本創作的第一實施例的元件分解圖。
圖4至圖7係本創作的第一實施例的側視剖面動作圖。
圖8至圖10係本創作的第二實施例的元件分解圖。
圖11至圖14係本創作的第二實施例的側視剖面動作圖。
圖15係本創作的翻轉件的其他實施例的側視示意圖。
圖16係本創作的翻轉件的第二實施例的側視示意圖。
以下配合圖式及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創作為達成預定創作目的所採取的技術手段。
請參閱圖1至圖3所示,本創作之磁性扣合裝置包含有一殼體10、一滑座20、一插頭30、一第一磁性元件40、一第二磁性元件50及一磁力解鎖機構。其中殼體10及插頭30分別用以連接要相互扣合的兩元件,例如殼體10可為箱包上的鎖固裝置,而插頭30可為拉鍊的拉鍊頭,但不以此為限,本創作亦可應用箱包以外的各種領域。
請參閱圖1及圖2所示,或請參閱圖8及圖11所示,前述之殼體10具有一內部空間、一插頭孔11及一滑座孔12,在本實施例中,插頭孔11成形於殼體10的頂面,且滑座孔12成形於殼體10的一側面。此外,在本實施例中,殼體10由一底座13及一上蓋14組成,但不以此為限。
請參閱圖4及圖5所示,或請參閱圖11及圖12所示,前述之插頭30可沿一扣合方向D1從插頭孔11插入於殼體10內以使本創作進入扣合狀態(如圖5所示),扣合狀態是指插頭30無法與殼體10分離的狀態,而滑座20可移動地自滑座孔12穿設於殼體10內。
前述之第一磁性元件40設於滑座20上,而第二磁性元件50設於插頭30上,將插頭30靠近於殼體10的插頭孔11時,插頭30上的第二磁性元件50與殼體10內的滑座20的第一磁性元件40之間的磁吸力會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而使插頭30更加靠近殼體10的插頭孔11且傾向讓插頭30插入,藉此輔助插頭30插入;接著當插頭30插入至定位後,兩磁性元件40、50之間的磁吸力也會輔助使本創作保持扣合狀態。兩磁性元件40、50可以其中之一為磁鐵另一為金屬,或是兩者均為磁鐵亦可,僅要能在兩者之間產生磁吸力即可。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磁性元件40設於滑座20內,且縱使插頭30插入至定位,第一磁性元件40及第二磁性元件50仍然是相互間隔,但不以此為限。
請參閱圖5至圖7所示,或請參閱圖12至圖14所示,前述之磁力解鎖機構設於滑座20上,且沿一打開方向D2推動滑座20的過程中,磁力解鎖機構對第二磁性元件50產生一磁斥力以退出插頭30,其中打開方向D2與扣合方向D1不同,且較佳地打開方向D2與扣合方向D1相互垂直,但不以此為限。
前述之磁力解鎖機構退出插頭30,可由其他機構來達到主要退出插頭30的功能(例如後敘的傾倒推抵部222或傾斜的抵靠面221),而磁力解鎖機構則是進一步加強退出插頭30的功能,以達到輔助退出插頭30的目的,但亦可不配合其他機構,而單獨由磁力解鎖機構退出插頭30。
此外,請參閱圖7所示,在一較佳實施例中,當插頭30隨著滑座20的移動而退出殼體10後,第一磁性元件40及第二磁性元件50之間的磁吸力仍會使插頭30貼靠於殼體10,藉此除了可固定插頭30位置以避免插頭30脫落而遺失外,更可避免插頭30在退出後又因重力或各種原因而立刻插回殼體10中。但不以此為限,亦可根據各種需求或根據磁力解鎖機構的具體結構而使第二磁性元件50不會如前述將插頭30吸附於殼體10上。
請參閱圖3及圖4所示,本創作的磁力解鎖機構的第一實施例包含一第三磁性元件60。第三磁性元件60設於滑座20上,且第三磁性元件60與插頭30上的第二磁性元件50之間具有一磁斥力;換言之,滑座20上的第一磁性元件40與插頭30上的第二磁性元件50相吸,但滑座20上的第三磁性元件60與插頭30上的第二磁性元件50相斥;因此,在本第一實施例中,滑座20上的第三磁性元件60與插頭30上的第二磁性元件50均為磁鐵,但滑座20上的第一磁性元件40可為磁鐵或金屬。
請參閱圖5至圖7所示,沿打開方向D2推動滑座20的過程中,滑座20上的第一磁性元件40與插頭30上的第二磁性元件50的磁吸力會傾向帶動插頭30一同沿打開方向D2移動,但插頭30會受限於插頭孔11的壁面而無法跟著移動,因此滑座20上的第一磁性元件40逐漸遠離插頭30上的第二磁性元件50,故磁吸力逐漸減弱;同時滑座20上的第三磁性元件60逐漸靠近第二磁性元件50,因此磁斥力逐漸增強,而該逐漸增強的磁斥力則用以退出插頭30。具體而言,隨著滑座20的移動,插頭30上的第二磁性元件50,其朝向第一磁性元件40的一側受到磁吸力,其朝向第三磁性元件60的一側受到磁斥力,因此一來一往使得插頭30朝向第三磁性元件60的一側(相反於打開方向D2的一側31)逐漸翹起,進而進一步改變插頭30上的第二磁性元件50與另兩磁性元件40、60的相對角度,如此使第二磁性元件50與另兩磁性元件40、60的磁力變為不平衡,而使已經傾斜的插頭30處於不穩定的狀態,最終當第三磁性元件60與第二磁性元件50的距離縮小到一定程度而磁斥力增強到一定程度時,該磁斥力會使插頭30越過插頭孔11的壁面而斜向地退出殼體10外,藉由使插頭30不會立刻跟著移動而累積一段時間後再一口氣退出,因此可使插頭30有彈出的效果。
請參閱圖7所示,而插頭30隨著滑座20的移動而退出殼體10時,隨著滑座20移動的第一磁性元件40及插頭30上的第二磁性元件50之間的磁吸力會使插頭30貼靠於殼體10。
請參閱圖9至圖11所示,本創作的磁力解鎖機構的第二實施例包含一翻轉件70。翻轉件70與滑座20相樞設,且與殼體10相連接,第一磁性元件40設於翻轉件70上。沿打開方向D2推動滑座20會使翻轉件70相對滑座20翻轉,而隨著翻轉件70改變角度的第一磁性元件40會改與第二磁性元件50之間產生一磁斥力以退出插頭30。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翻轉件70係以一側邊樞設於滑座20的底面,翻轉件70可隨著滑座20的移動而選擇性地向上貼靠至滑座20的底面,但不以此為限。較佳地,從滑座20未受外力推動至滑座20受外力而沿打開方向D2被推動到其移動行程的最內端的過程中,翻轉件70的轉動角度大於等於90度,且在本實施例中,其轉動角度為90度,但不以此為限。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是在滑座20未受外力推動時,翻轉件70向上貼靠至滑座20的底面,並且當翻轉件70貼靠滑座20的底面時,翻轉件70上的第一磁性元件40與插頭30上的第二磁性元件50之間為相互吸引的狀態,以輔助磁性扣合裝置保持扣合狀態。但不以此為限,亦可改為是在滑座20受外力推動後,翻轉件70才向上貼靠至滑座20的底面,而當滑座20未受外力推動時,翻轉件70雖未貼靠滑座20的底面,但翻轉件70當下的角度仍使第一磁性元件40與插頭30上的第二磁性元件50之間為相互吸引的狀態,如此同樣可達到相同的功能。
此外,關於如何透過滑座20的移動而使翻轉件70相對滑座20翻轉,至少有以下兩種機構可達成: 請參閱圖9及圖11所示,在翻轉件70的第一實施例中,殼體10的內壁面的相對兩側分別設有一導引部15,翻轉件70的相對兩側分別抵靠於兩導引部15,並且沿打開方向D2推動滑座20時,跟著滑座20一同移動的翻轉件70會受到兩導引部15的推抵導引而相對滑座20翻轉。較佳地,各導引部15為一長槽,而翻轉件70的相對兩側分別突出有一抵靠桿71,該兩抵靠桿71分別穿設於兩導引部15的長槽中,藉此達到使翻轉件70被導引部15導引而翻轉的功效。
另外,請參閱圖11至圖14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導引部15的導引軌跡包含相連接的一翻轉段151及一扣合段152,翻轉段151及扣合段152均為直線延伸,扣合段152與打開方向D2平行,翻轉段151則與打開方向D2不平行,因此當翻轉件70的抵靠桿71於翻轉段151上移動時,翻轉件70會以翻轉件70與滑座20的樞設處為軸心而相對滑座20翻轉。
較佳地,如圖11所示,當滑座20未受外力推動,且插頭30尚未插入殼體10時,翻轉件70的抵靠桿71位於翻轉段151的一端,且此時翻轉件70貼靠滑座20的底面。如圖14所示,而當翻轉件70的抵靠桿71移動至翻轉段151的另一端時,翻轉件70共轉動90度,此時翻轉件70上的第一磁性元件40會改與插頭30上的第二磁性元件50之間產生磁斥力以退出插頭30。
此外,請參閱圖15所示,在其他實施例中,亦可延續導引部15的導引軌跡,而使插頭30退出殼體10後,沿打開方向D2繼續推動滑座20會使翻轉件70相對滑座20翻轉,而隨著翻轉件70改變角度的第一磁性元件40會改與第二磁性元件50之間產生一磁吸力以使插頭30貼靠於殼體10。具體而言,導引部15的導引軌跡進一步包含一回轉段153,回轉段153連接翻轉段151而與翻轉段151共同形成V字型,如此便可使翻轉件70翻轉回貼靠滑座20的底面,進而使插頭30貼靠於殼體10。
前述導引部15的導引軌跡及轉動角度,均不以此為限,而可依需求而調整。
另外,扣合段152的功能後續會再進行說明。
請參閱圖16所示,在翻轉件70的第二實施例中,殼體10的內壁面上設有至少一齒條16,且較佳為殼體10的內壁面的相對兩側分別設有一齒條16,而翻轉件70與滑座20的樞設軸上設有至少一齒部72,且較佳為樞設軸的相對兩端分別設有一齒部72,兩齒部72分別嚙合兩齒條16,藉此沿打開方向D2推動滑座20時,齒部72於齒條16上移動及轉動而使翻轉件70相對滑座20翻轉。各齒部72具體來說可為一齒輪或甚至僅有一齒,僅要能嚙合齒條16即可。
請參閱圖12至圖14所示,滑座20沿打開方向D2相對殼體10移動時,除了可透過磁力解鎖機構來退出插頭30外,亦可透過其他機構來退出插頭30,其具體的達成方式,在本實施例中,係沿打開方向D2推動滑座20的過程中,滑座20的移動會朝相反於扣合方向D1之方向產生一推力以抵抗第一磁性元件40及第二磁性元件50之間的磁吸力,而使插頭30上相反於打開方向D2的一側31翹起而改變第一磁性元件40及第二磁性元件50的相對角度(如圖13所示),此時第一磁性元件40及第二磁性元件50之間的磁力變為不平衡,進而使已經傾斜的插頭30處於不穩定的狀態;而隨著滑座20持續被推動,跟著滑座20移動的第一磁性元件40會持續透過磁吸力拉動不穩定狀態的插頭30,並對傾斜的插頭30產生了力矩;因此滑座20被推動到最後,插頭30便在磁吸力造成的力矩及推動所產生的推力的共同作用下而被退出殼體10,故推動所產生的推力有助於讓插頭30退出殼體10。
更進一步來說,關於透過滑座20的移動而朝相反於扣合方向D1之方向產生一推力的具體方式,在本實施例中,滑座20上具有一抵靠面221,抵靠面221上突出有一傾倒推抵部222,在本實施例中,傾倒推抵部222為一具 有斜面的凸塊,但不以此形狀為限;沿打開方向D2推動滑座20的過程中,傾倒推抵部222朝相反於扣合方向D1之方向推抵插頭30上相反於打開方向D2的該側31,藉此產生該推力並同時使插頭30的該側31翹起而改變第一磁性元件40及第二磁性元件50的相對角度。但產生該推力的方式不以前述為限,而可有各種變化。
此外,請參閱圖11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滑座20上的抵靠面221的法線L1非垂直於打開方向D2;藉此當插頭30沿扣合方向D1插入於殼體10內而使本創作扣合時,插頭30位於殼體10內的一端貼靠滑座20的抵靠面221,而當滑座20朝打開方向D2推動時,插頭30會沿著傾斜的抵靠面221而逐漸上升,如此以有助於退出插頭30,但不以此為限,請參閱圖4所示,亦可視需求而讓抵靠面221為水平面,即抵靠面221的法線L1垂直於打開方向D2。
另外,請參閱圖12所示,當插頭30沿扣合方向D1插入於殼體10內而使本創作扣合時,第一磁性元件40及第二磁性元件50相互平行,且第一磁性元件40的中心線L2非垂直於打開方向D2,換言之,第一磁性元件40及第二磁性元件50均朝向插頭30的斜向推出方向而傾斜,如此同樣有助於讓磁吸力帶動插頭30斜向地退出殼體10。但不以此為限,請參閱圖5所示,第一磁性元件40的中心線L2亦可垂直於打開方向D2。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請參閱圖2及圖8所示,進一步設有至少一滑座彈性元件81,其設於殼體10及滑座20之間,且用以將滑座20沿相反於打開方向D2之方向推動,藉此將插頭30退出而使用者停止施力於滑座20後,滑座彈性元件81會將滑座20推回原位。在本實施例中,滑座彈性元件81的數量為兩個,且位於滑座20的兩側。但不以此為限,亦可沒有滑座彈性元件81而讓使用者手動將滑座20推回原位。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請參閱圖3至圖5所示,或請參閱圖10至圖12所示,滑座20進一步包含一座體21及一位移件22;座體21係突出於殼體10的滑座孔12,座體21是滑座20上供使用者推動的部分,且前述之滑座彈性元件81係推動座體21;位移件22則是可沿打開方向D2移動地設於座體21內,位移件22是滑座20上對應於插頭30的部分,第一磁性元件40則是設於位移件22上,前述之抵靠面221及傾倒推抵部222均成形於位移件22上;藉此當插頭30插入於殼體10內時,第一磁性元件40及第二磁性元件50之間的磁吸力,使位移件22的扣合部223朝相反於打開方向D2之方向移動而卡合於插頭30的扣合槽32,進而使本創作扣合(進入扣合狀態)。藉此於插頭30插入殼體10的插頭孔11之前,位移件22的扣合部223並不會出現於插頭30的插入路徑中,如此一來插頭30的插入更是不會受到阻礙,而可避免使用者需要花費力氣來插入插頭30。另外,請參閱圖11及圖12所示,前述情形若搭配磁力解鎖機構的第二實施例(翻轉件70),則當插頭30插入於殼體10內,而位移件22的扣合部223移動而卡合於插頭30的扣合槽32時,翻轉件70的抵靠桿71會先從翻轉段151的一端移動至扣合段152,扣合段152便是於此情形避免產生干涉。
但在另一實施例中,滑座20亦可不分成座體21及位移件22,此時滑座20為一體成形,在此實施例中,於插頭30插入殼體10的插頭孔11之前,位移件22的扣合部223會出現於插頭30的插入路徑中,而使用者插入插頭30時須將扣合部223連帶整個滑座20推開,或是使用者手動推動滑座20,而待插頭30插入至定位後,滑座彈性元件81以及第一磁性元件40及第二磁性元件50的磁吸力再共同推動滑座20而使扣合部223卡合於插頭30。如此可應用於需要避免輕易上鎖的情形,並且如此仍具有透過第一磁性元件40及第二磁性元件50的磁吸力而導引插頭30插入的功能。
另外,請參閱圖4或圖11所示,在滑座20包含座體21及位移件22的實施例中,可進一步包含有一位移件彈性元件82,其設於座體21及位移件22之間,且相對座體21朝打開方向D2推動位移件22,藉此插頭30退出後,位移件彈性元件82會將位移件22自動推回原位,但不以此為限,亦可沒有位移件彈性元件82而讓使用者手動將位移件22推回原位。
綜上所述,請參閱圖4及圖5所示,或請參閱圖11及圖12所示,本創作藉由在滑座20及插頭30上分別設置第一磁性元件40及第二磁性元件50,因此將插頭30靠近於殼體10的插頭孔11時,第一磁性元件40及第二磁性元件50之間的磁吸力會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而使插頭30更加靠近插頭孔11且傾向讓插頭30插入,藉此輔助插頭30插入。
接著當插頭30插入至定位後,第一磁性元件40及第二磁性元件50之間的磁吸力會帶動位移件22移動而使扣合部223卡合於插頭30,進而使本創作扣合。藉此使用者無需刻意施力便可輕易扣合。
因此本創作透過第一磁性元件40及第二磁性元件50的磁吸力,不僅方便引導插頭30插入,更可有效降低使用者的施力,進而大幅提升使用時的方便性。
此外,欲解除扣合狀態時,請參閱圖5至圖7所示,或請參閱圖12至圖14所示,將滑座20沿打開方向D2推動的過程中,滑座20的推動動作會使磁力解鎖機構(第三磁性元件60或是被翻轉件70翻轉角度後的第一磁性元件40)對第二磁性元件產生一磁斥力以退出插頭30,並且更可使插頭30斜向退出後得以貼靠於殼體10上以避免插頭30掉落或不慎回到殼體10內而重新扣合,本創作藉此可為方便單手使用之設計。
以上所述僅是本創作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對本創作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創作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並非用以限定本創 作,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創作技術方案的範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作出些許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創作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創作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於本創作技術方案的範圍內。
10:殼體
11:插頭孔
12:滑座孔
13:底座
14:上蓋
20:滑座
21:座體
22:位移件
221:抵靠面
223:扣合部
30:插頭
32:扣合槽
40:第一磁性元件
50:第二磁性元件
60:第三磁性元件
82:位移件彈性元件
D1:扣合方向
D2:打開方向
L1:法線

Claims (12)

  1. 一種磁性扣合裝置,其包含一殼體;一插頭,其可沿一扣合方向插入於該殼體內以使該磁性扣合裝置進入扣合狀態;一滑座,其可移動地穿設於該殼體內;一第一磁性元件,其設於該滑座上;一第二磁性元件,其設於該插頭上,當該插頭沿該扣合方向插入於該殼體內時,該第一磁性元件及該第二磁性元件之間的磁吸力輔助該磁性扣合裝置保持該扣合狀態;一磁力解鎖機構,其設於該滑座上;沿一打開方向推動該滑座的過程中,該磁力解鎖機構對該第二磁性元件產生一磁斥力,並藉以退出該插頭;該打開方向與該扣合方向不同;該滑座包含有一座體及一位移件,該位移件可移動地設於該座體內;該第一磁性元件設於該位移件上;當該插頭沿該扣合方向插入於該殼體內而扣合該磁性扣合裝置時,該第一磁性元件及該第二磁性元件之間的磁吸力,使該位移件朝相反於該打開方向之方向移動而卡合於該插頭,進而扣合該磁性扣合裝置。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磁性扣合裝置,其中該插頭隨著該滑座的移動而退出該殼體後,該第一磁性元件及該第二磁性元件之間的磁吸力使該插頭貼靠於該殼體。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磁性扣合裝置,其中該磁力解鎖機構包含一第三磁性元件,其設於滑座上,該第三磁性元件與該第二磁性元件之間具有一磁斥力;沿該打開方向推動該滑座的過程中,該第一磁性元件逐漸遠離該第二 磁性元件,該第三磁性元件逐漸靠近該第二磁性元件,而該第三磁性元件及該第二磁性元件之間的磁斥力退出該插頭。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磁性扣合裝置,其中該磁力解鎖機構包含一第三磁性元件,其設於滑座上,該第三磁性元件與該第二磁性元件之間具有一磁斥力;沿該打開方向推動該滑座的過程中,該第一磁性元件逐漸遠離該第二磁性元件,該第三磁性元件逐漸靠近該第二磁性元件,而該第三磁性元件及該第二磁性元件之間的磁斥力退出該插頭;該插頭隨著該滑座的移動而退出該殼體時,隨著該滑座移動的該第一磁性元件及該第二磁性元件之間的磁吸力將該插頭斜向地推出該殼體,並且該第一磁性元件及該第二磁性元件之間的磁吸力使該插頭貼靠於該殼體。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磁性扣合裝置,其中該磁力解鎖機構包含一翻轉件,其與該滑座相樞設,且與該殼體相連接,該第一磁性元件設於該翻轉件上;沿該打開方向推動該滑座會使該翻轉件相對該滑座翻轉,而隨著該翻轉件改變角度的該第一磁性元件會改與該第二磁性元件之間產生一磁斥力以退出該插頭。
  6. 如請求項2所述之磁性扣合裝置,其中該磁力解鎖機構包含一翻轉件,其與該滑座相樞設,且與該殼體相連接,該第一磁性元件設於該翻轉件上;沿該打開方向推動該滑座會使該翻轉件相對該滑座翻轉,而隨著該翻轉件改變角度的該第一磁性元件會改與該第二磁性元件之間產生一磁斥力以退出該插頭;該插頭退出該殼體後,沿該打開方向繼續推動該滑座會使該翻轉件相對該滑座翻轉,而隨著該翻轉件改變角度的該第一磁性元件會改與該第二磁性元件之間產生一磁吸力以使該插頭貼靠於該殼體。
  7. 如請求項5或6所述之磁性扣合裝置,其中該翻轉件係以一側邊樞設於該滑座,且該翻轉件可隨著該滑座的移動而選擇性地向上貼靠至該滑座的底面。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磁性扣合裝置,其中該滑座未受外力推動時,該翻轉件向上貼靠至該滑座的底面,並且該第一磁性元件及該第二磁性元件之間為一磁吸力以輔助該磁性扣合裝置保持該扣合狀態。
  9. 如請求項5或6所述之磁性扣合裝置,其中從該滑座未受外力推動至該滑座受外力而沿該打開方向被推動到其移動行程的最內端的過程中,該翻轉件的轉動角度大於等於90度。
  10. 如請求項5或6所述之磁性扣合裝置,其中該殼體的內壁面的相對兩側設有兩導引部,該翻轉件的相對兩側分別抵靠於該兩導引部,沿該打開方向推動該滑座時,跟著該滑座一同移動的該翻轉件會受到該兩導引部的推抵導引而相對該滑座翻轉。
  11. 如請求項5或6所述之磁性扣合裝置,其中該殼體的內壁面上設有至少一齒條,該翻轉件與該滑座的樞設軸上設有至少一齒部,該至少一齒部嚙合該至少一齒條,沿該打開方向推動該滑座時,該至少一齒部於該至少一齒條上移動及轉動而使該翻轉件相對該滑座翻轉。
  12.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所述之磁性扣合裝置,其沿該打開方向推動該滑座的過程中,該磁力解鎖機構對該第二磁性元件產生的該磁斥力使該插頭上相反於該打開方向的一側翹起而改變該第一磁性元件及該第二磁性元件的相對角度,並藉以將該插頭退出該殼體。
TW109133279A 2020-07-21 2020-09-25 磁性扣合裝置 TWI7440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33279A TWI744008B (zh) 2020-09-25 2020-09-25 磁性扣合裝置
JP2021117536A JP7209136B2 (ja) 2020-07-21 2021-07-16 磁気係合装置
EP21186634.8A EP3960022A1 (en) 2020-07-21 2021-07-20 Magnetic buckle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33279A TWI744008B (zh) 2020-09-25 2020-09-25 磁性扣合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44008B true TWI744008B (zh) 2021-10-21
TW202211834A TW202211834A (zh) 2022-04-01

Family

ID=807827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33279A TWI744008B (zh) 2020-07-21 2020-09-25 磁性扣合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44008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044031A1 (en) * 2010-08-20 2012-02-23 Seberu Pico Co., Ltd. Magnetic Connector
CN103957739A (zh) * 2011-11-23 2014-07-30 费得洛克有限公司 锁紧设备
CN206852182U (zh) * 2017-05-25 2018-01-09 广东名将旅行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塑料磁性扣具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044031A1 (en) * 2010-08-20 2012-02-23 Seberu Pico Co., Ltd. Magnetic Connector
CN103957739A (zh) * 2011-11-23 2014-07-30 费得洛克有限公司 锁紧设备
CN206852182U (zh) * 2017-05-25 2018-01-09 广东名将旅行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塑料磁性扣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11834A (zh) 2022-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46392B (zh) 磁性扣合裝置
CN103945728B (zh) 书包的盖卡扣
US4930323A (en) Double lockable sliders
TW202145925A (zh) 磁性扣具
KR101810488B1 (ko) 푸시풀 도어락용 래치볼트
TWI744008B (zh) 磁性扣合裝置
TWI746371B (zh) 磁性扣合裝置
CN113951620B (zh) 磁性扣合装置
CN114251021B (zh) 磁性扣合装置
TWI771715B (zh) 磁性扣合裝置
JP4200468B1 (ja) フラットドアの開閉機構
US20220248809A1 (en) Magnetic buckle device
JP7209136B2 (ja) 磁気係合装置
JP3152973U (ja) ランドセルのダルマ座金具
TWI763482B (zh) 磁性扣合裝置
US20220028592A1 (en) Magnetic buckle device
JP2018048544A (ja) フラップ扉
GB2413823A (en) Locking slider for a slide fastener
CN114909033B (zh) 磁性扣合装置
JPH022853Y2 (zh)
JP3062931U (ja) 開閉用のハンドル装置
CN115341814B (zh) 磁性扣合装置
CN219569832U (zh) 一种抽屉锁的锁芯结构
JP3105443U (ja) 自動位置回復の引出し用軌道
CN217771692U (zh) 一种自动扣锁盖药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