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43905B - 具有雙光源的光導系統 - Google Patents
具有雙光源的光導系統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743905B TWI743905B TW109125391A TW109125391A TWI743905B TW I743905 B TWI743905 B TW I743905B TW 109125391 A TW109125391 A TW 109125391A TW 109125391 A TW109125391 A TW 109125391A TW I743905 B TWI743905 B TW I743905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emitting
- incident
- dual
- entrance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種具有雙光源的光導系統,包括聚光透鏡、光反射元件、光導元件、替換式聚光元件、第一光源及第二光源。聚光透鏡具有第一入光側與第一出光側。光反射元件鄰接第一入光側。光導元件配置於聚光透鏡與光反射元件之間,具有出光端、入光端及全內反射部,出光端位於第一入光側與光反射元件之間,入光端及全內反射部位於光反射元件之底側,全內反射部連接入光端與出光端。替換式聚光元件具有第二入光側及第二出光側,第二出光側朝向入光端,第二出光側與入光端之間形成間隔。第一光源設於光反射元件之底側。第二光源設於第二入光側。
Description
本發明關於一種光傳導系統,特別是指一種具有雙光源的光導系統。
現有技術的車輛照明系統為符合車輛照明規範通常設計有可產生具有截止線的光形的元件。
圖8為根據現有技術的車輛照明系統的側視平面示意圖。請參考圖8,現有技術的車輛照明系統200具有遠光光源210、近光光源220、遠光光源反射元件230、近光光源反射元件240、截止線擋板250以及聚光透鏡260,遠光光源210所產生的遠光光線以及近光光源220所產生的光線分別經遠光光源反射元件230以及近光光源反射元件240反射並接著經過截止線擋板250後,可穿過聚光透鏡260產生遠光光形以及近光光形。然而,現有技術的截止線擋板250是經電鍍的塑料擋板或是電腦化數值控制(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CNC)設備製作的金屬擋板,而有汙染環境或價格高的問題。尤其,此現有技術的遠光光源210與近光光源220的配置位置相當接近,其散熱所需空間不足而需搭配使用相當大型的散熱系統,以提供足夠的散熱效能。
圖9為根據現有技術的另一車輛照明系統的外觀示意圖。請參考圖8及9,與圖8所示的車輛照明系統200不同,圖9所示的車輛照明系統300改
使用電磁閥擋板作為截止線擋板350以產生期望的光形。然而,與圖8所示的車輛照明系統200相同的是,圖9所示的車輛照明系統300的遠光光源310與近光光源320的配置位置也相當接近,使得圖9所示的車輛照明系統300亦需要搭配使用相當大型的散熱系統,才能提供足夠的散熱效能。
是以,現有技術的車輛照明系統存在著散熱效能不佳的技術缺陷。
本「先前技術」段落只是用來幫助瞭解本發明內容,因此在「先前技術」中所揭露的內容可能包含一些沒有構成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知道的習知技術。此外,在「先前技術」中所揭露的內容並不代表該內容或者本發明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所要解決的問題,也不代表在本發明申請前已被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知曉或認知。
本發明提供一種具有良好散熱效能的具有雙光源的光導系統。
本發明所提供的具有雙光源的光導系統包括聚光透鏡、光反射元件、光導元件、替換式聚光元件、第一光源以及第二光源。聚光透鏡具有第一入光側以及相對於第入光側的第一出光側。光反射元件鄰接於第一入光側。光導元件配置於光反射元件與聚光透鏡之間且鄰接於第一入光側,光導元件具有出光端、入光端以及全內反射部,出光端鄰接於第一入光側且位於第一入光側與光反射元件之間,入光端以及全內反射部位於光反射元件之底側,全內反射部連接於入光端與出光端之間。替換式聚光元件配置於入光端之底側,具有第二入光側以及相對於第二入光側的第二出光側,第二出光側朝向入光端,且第二出光側與入光端之間形成間隔。第一光源配置於光反射元件之底側。第二光源配置於第二入光側。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替換式聚光元件為凸透鏡式光學元件、杯燈式光學元件或者反光杯式光學元件。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替換式聚光元件為凸透鏡式光學元件,第二出光側包括數個凸面,凸面朝遠離第二入光側的方向突出。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替換式聚光元件為杯燈式光學元件,第二出光側包括中央出光部以及側出光部,側出光部依序排列於中央出光部的兩側,側出光部具有內端、外端以及表面,內端與中央出光部之間的距離小於外端與中央出光部之間的距離,表面斜向連接於內端與外端之間,且內端的厚度大於外端的厚度,第二入光側包括數個入光柱體,入光柱體具有頂端、底端以及入光凹部,入光柱體的頂端分別與中央出光部及側出光部連接,底端相對於頂端,入光柱體具有入光凹部,入光凹部配置於底端且朝頂端延伸。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側出光部的平均厚度大於中央出光部的平均厚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替換式聚光元件為反光杯式光學元件,替換式聚光元件還包括中空柱體,中空柱體配置於第二入光側與第二出光側之間,中空柱體具有頂端、底端以及反射內表面,頂端連接第二出光側,底端連接第二入光側,反射內表面連接於頂端與底端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替換式聚光元件與光導元件之材質為不同或相同。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替換式聚光元件之材質為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或矽氧烷聚合物(siloxane polymer),光導元件之材質為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矽氧烷聚合物。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一光源適於提供第一光線,光反射元件、出光端以及聚光透鏡配置於第一光線的傳遞路徑上,光反射元件適於反射第一光線,經光反射元件反射的第一光線朝出光端前進、通過出光端、由第一入光側進入聚光透鏡並且由第一出光側離開聚光透鏡,形成第一光形;第二光源適於提供第二光線,替換式聚光元件、入光端、全內反射部、出光端以及聚光透鏡配置於第二光線的傳遞路徑上,替換式聚光元件適於收聚第二光線,經收聚的第二光線經過入光端、全內反射部以及出光端、由第一入光側進入聚光透鏡並且由第一出光側離開聚光透鏡,從而形成第二光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出光端具有端面以及頂面,端面朝向聚光透鏡且為弧形凹面,頂面連接端面與全內反射部,頂面具有相對的兩部分,兩部分之間形成傾斜面。
本發明的具有雙光源的光導系統,由於出光端位於第一入光側與光反射元件之間、入光端位於光反射元件的底側、全內反射部連接於入光端與出光端之間且位於光反射元件的底側,第二光源與第一光源的配置位置之間可相距相當距離,使得第一光源及第二光源工作時所產生的熱能有相當的空間散失,從而僅需使用小型的散熱系統即可提供第一光源以及第二光源所需的散熱效能。此外,替換式聚光元件與光導元件之間形成間隔而為彼此獨立製作的元件,替換式聚光元件可以依照期望設計,從而有益於提升照明亮度、調整光斑尺寸大小、改善色散、縮短生產周期以及降低製程上注塑難度。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00:光導系統
110:聚光透鏡
111:第一入光側
112:第一出光側
120:光反射元件
130:光導元件
131:出光端
1311:端面
1312:頂面
1313:傾斜面
132:入光端
133:全內反射部
140:替換式聚光元件
140a:替換式聚光元件
140b:替換式聚光元件
141:第二入光側
141a:第二入光側
141b:第二入光側
142:第二出光側
142a:第二出光側
142b:第二出光側
143:凸面
143a:中央出光部
144a:側出光部
145a:入光柱體
146a:入光凹部
147b:中空柱體
148b:反射內表面
150:第一光源
160:第二光源
170:間隔
L1:第一光線
L2:第二光線
200:車輛照明系統
210:遠光光源
220:近光光源
230:遠光光源反射元件
240:近光光源反射元件
250:截止線擋板
260:聚光透鏡
300:車輛照明系統
310:遠光光源
320:近光光源
350:截止線擋板
圖1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具有雙光源的光導系統的外觀示意圖,其中省略第一光源以及第二光源;圖2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具有雙光源的光導系統的側視平面示意圖;圖3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具有雙光源的光導系統的上視平面示意圖,其中省略第一光源以及第二光源;圖4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具有雙光源的光導系統的下視平面示意圖,其中省略第一光源以及第二光源;圖5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具有雙光源的光導系統的後視平面示意圖,其中省略第一光源以及第二光源;圖6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具有雙光源的光導系統的後視平面示意圖,其中省略第一光源;圖7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具有雙光源的光導系統的後視平面示意圖,其中省略第一光源;圖8為根據現有技術的一車輛照明系統的側視平面示意圖;以及圖9為根據現有技術的另一車輛照明系統的外觀示意圖。
有關本發明之前述及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一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以下實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左、右、前、後、頂、底等,僅是參考附加圖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來說明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
圖1至5分別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具有雙光源的光導系統的外觀、側視平面、上視平面、下視平面以及後視平面示意圖。請參考圖1至5,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具有雙光源的光導系統100包括聚光透鏡110、光反射元件120、光導元件130、替換式聚光元件140、第一光源150以及第二光源160。聚光透鏡110具有第一入光側111以及第一出光側112。第一出光側112與第一入光側111相對。光反射元件120鄰接於第一入光側111。光導元件130配置於光反射元件120與聚光透鏡110之間,且光導元件130鄰接於第一入光側111,光導元件130具有出光端131、入光端132以及全內反射部133,出光端131鄰接第一入光側111且位於第一入光側111與光反射元件120之間,入光端132位於光反射元件120的底側,全內反射部133連接於入光端132與出光端131之間且位於光反射元件120的底側。替換式聚光元件140配置於入光端132的底側,且替換式聚光元件140具有第二入光側141以及第二出光側142,第二出光側142與第二入光側141相對,第二出光側142朝向入光端132,並且第二出光側142與入光端132之間形成間隔170。第一光源150配置於光反射元件120的底側。第二光源160配置於第二入光側141。此外,聚光透鏡110、光導元件130以及替換式聚光元件140為可透光元件。另外,在本實施例中,光反射元件120可以例如是反光杯,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在本實施例中,上述的聚光透鏡110是以平凸透鏡作為例示,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聚光透鏡110也可以例如是雙凸透鏡。此外,在本實施例中,光導元件130大致成L形,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在本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光源150及第二光源160可包括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光源或是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光源,發光二極體光源的數量可為一個或數個,有機發光二極體光源的數量可為一個或數個,發光二極體光源包括一發光二極體或者由數個發
光二極體所構成的發光二極體模塊,有機發光二極體光源包括一發光二極體或者由數個發光二極體所構成的發光二極體模塊,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本發明對於第一光源150及第二光源160的種類及數量不予以限制。
在本實施例的具有雙光源的光導系統100中,第一光源150適於提供第一光線L1,光反射元件120、出光端131以及聚光透鏡110配置於第一光線L1的傳遞路徑上,光反射元件120適於反射第一光線L1,經光反射元件120反射的第一光線L1朝出光端131前進並且通過出光端131的頂側。經光反射元件120反射的第一光線L1通過出光端131的頂側後可由第一入光側111進入聚光透鏡110並且由第一出光側112離開聚光透鏡110,形成第一光形。第二光源160適於提供第二光線L2,替換式聚光元件140、入光端132、全內反射部133、出光端131以及聚光透鏡110配置於第二光線L2的傳遞路徑上。替換式聚光元件140適於收聚第二光線L2。經收聚的第二光線L2由入光端132進入光導元件130後,藉由全內反射部133的作用而朝向出光端131前進並由出光端131離開光導元件130,經收聚的第二光線L2離開光導元件130後由第一入光側111進入聚光透鏡110並由第一出光側112離開聚光透鏡110,從而形成第二光形。
進一步來說,本實施例的具有雙光源的光導系統100適用於車輛照明系統中,車輛例如是汽車。第一光源150例如是車輛照明系統的近光光源,第二光源160例如是車輛照明系統的遠光光源。
在本實施例中,替換式聚光元件140可以是凸透鏡式光學元件,第二出光側142包括朝遠離第二入光側141的方向突出的數個凸面143,第二光線L2由第二入光側141進入替換式聚光元件140後而由第二出光側142的凸面143離開替換式聚光元件140。此外,在本實施例中,出光端131具有端面1311以及頂面1312,端面1311朝向聚光透鏡110且為弧形凹面,頂面1312
連接端面1311與全內反射部133,頂面1312具有相對的兩部分,兩部分之間形成傾斜面1313;經光反射元件120反射的第一光線L1通過出光端131的頂側後,藉由出光端131的頂面1312的相對兩部分以及傾斜面1313的設置,可使第一光形具有車輛照明所規定的截止線。
在本實施例的具有雙光源的光導系統100中,由於出光端131位於第一入光側111與光反射元件120之間、入光端132位於光反射元件120的底側、全內反射部133連接於入光端132與出光端131之間且位於光反射元件120的底側,第二光源160與第一光源150的配置位置之間具有相當距離,第一光源150及第二光源160工作時所產生的熱能有相當的空間散失,如此一來,第一光源150以及第二光源160分別可使用較小型的散熱系統,即可達成所需要的散熱效能。
此外,替換式聚光元件140與光導元件130之間形成間隔170而為彼此獨立製作的元件,替換式聚光元件140的尺寸不受限於光導元件130的尺寸,例如替換式聚光元件140的尺寸可大於光導元件130的入光端132的尺寸,在固定入光端132的尺寸的條件下,尺寸較大的替換式聚光元件140可適用於更多的光源,有益於提升照明亮度以及調整光斑尺寸大小。另外,替換式聚光元件140、光導元件130以及聚光透鏡110依據需求可使用相同、部分相同或相異之材質製成,例如從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以及矽氧烷聚合物中選擇期望的材質製作,以改變可見光(波長介於400奈米至700奈米之間)的光跡,從而達到改善色散的效果。並且,替換式聚光元件140與光導元件130由於為彼此獨立製作的元件,相較於以一體成型方式製作而言,彼此獨立製作的替換式聚光元件140與光導元件130的生產周期能有效縮短(尺寸較小)、可具有較佳表面變形度並且可避免因產品厚度不均而產生的注塑困難。
圖6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具有雙光源的光導系統的後視平面示意圖。請參考圖6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具有雙光源的光導系統100的替換式聚光元件140a可以是杯燈式光學元件,第二出光側142a包括中央出光部143a以及數個側出光部144a,側出光部144a依序排列於中央出光部143a的兩側,每一側出光部144a具有內端、外端以及表面,內端與中央出光部143a之間的距離小於外端與中央出光部143a之間的距離,表面斜向連接於內端與外端之間,且內端的厚度大於外端的厚度,第二入光側141a包括數個入光柱體145a,每一入光柱體145a具有頂端、底端以及入光凹部146a,入光柱體的頂端分別與中央出光部143a及些側出光部144a連接,底端相對於頂端,入光凹部146a配置於底端且朝頂端延伸。進一步來說,每一側出光部144a的平均厚度大於中央出光部143a的平均厚度。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光源160的數量可為數個,第二光源160分別與入光柱體145a的入光凹部146a相對設置,第二光線L2由第二入光側141a的入光柱體145a的入光凹部146a進入替換式聚光元件140a後,由第二出光側142a的側出光部144a以及中央出光部143a離開替換式聚光元件140a。
圖7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替換式聚光元件的後視平面示意圖。請參考圖7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具有雙光源的光導系統100的替換式聚光元件140b可以是反光杯式光學元件,替換式聚光元件140b還可包括數個中空柱體147b,中空柱體147b配置於第二入光側141b與第二出光側142b之間,每一中空柱體147b具有頂端、底端以及反射內表面148b,頂端連接第二出光側142b,底端連接第二入光側141b,反射內表面148b連接於頂端與底端之間。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光源160的數量可為數個,第二光源160分別配置於中空柱體147b的底端,第二光線L2由第二入光側141b的中空柱體
147b的底端進入替換式聚光元件140b後,被反射內表面148b反射而由中空柱體147b的頂端及第二出光側142b離開替換式聚光元件140b。
綜上所述,在本發明實施例的具有雙光源的光導系統中,由於出光端位於第一入光側與光反射元件之間、入光端位於光反射元件的底側、全內反射部連接於入光端與出光端之間且位於光反射元件的底側,第二光源與第一光源的配置位置之間可相距相當距離,使得第一光源及第二光源工作時所產生的熱能有相當的空間散失,從而僅需使用小型的散熱系統即可提供第一光源以及第二光源所需的散熱效能。此外,替換式聚光元件與光導元件之間形成間隔而為彼此獨立製作的元件,有益於提升照明亮度、調整光斑尺寸大小、改善色散、縮短生產周期以及降低製程上注塑難度等優點。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此外,本說明書或申請專利範圍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用語僅用以命名元件(element)的名稱或區別不同實施例或範圍,而並非用來限制元件數量上的上限或下限。
100:光導系統
110:聚光透鏡
111:第一入光側
112:第一出光側
120:光反射元件
130:光導元件
131:出光端
132:入光端
133:全內反射部
140:替換式聚光元件
141:第二入光側
142:第二出光側
143:凸面
Claims (10)
- 一種具有雙光源的光導系統,包括:一聚光透鏡,具有一第一入光側以及相對於該第一入光側的一第一出光側;一光反射元件,鄰接於該第一入光側;一光導元件,配置於該光反射元件與該聚光透鏡之間且鄰接於該第一入光側,該光導元件具有一出光端、一入光端以及一全內反射部,該出光端鄰接於該第一入光側且位於該第一入光側與該光反射元件之間,該入光端以及該全內反射部位於該光反射元件之一底側,該全內反射部彎折地連接於該入光端與該出光端之間;一替換式聚光元件,配置於該入光端之一底側,具有一第二入光側以及相對於該第二入光側的一第二出光側,該第二出光側朝向該入光端,且該第二出光側與該入光端之間形成一間隔;一第一光源,配置於該光反射元件之該底側;以及一第二光源,配置於該第二入光側。
-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具有雙光源的光導系統,其中該替換式聚光元件為一凸透鏡式光學元件、一杯燈式光學元件以及一反光杯式光學元件中之一者。
- 如請求項2所述的具有雙光源的光導系統,其中該替換式聚光元件為該凸透鏡式光學元件,該第二出光側包括數個凸面,該些凸面朝該遠離該第二入光側的方向突出。
- 如請求項2所述的具有雙光源的光導系統,其中該替換式聚光元件為該杯燈式光學元件,該第二出光側包括一中央出光部以及數個側出光部, 該些側出光部依序排列於該中央出光部的兩側,各該些側出光部具有一內端、一外端以及一表面,該內端與該中央出光部之間的距離小於該外端與該中央出光部之間的距離,該表面斜向連接於該內端與該外端之間,且該內端的厚度大於該外端的厚度,該第二入光側包括數個入光柱體,各該些入光柱體具有一頂端、一底端以及一入光凹部,該些入光柱體的該些頂端分別與該中央出光部及該些側出光部連接,該底端相對於該頂端,各該些入光柱體具有一入光凹部,該入光凹部配置於該底端且朝該頂端延伸。
- 如請求項4所述的具有雙光源的光導系統,其中各該些側出光部的平均厚度大於該中央出光部的平均厚度。
- 如請求項2所述的具有雙光源的光導系統,其中該替換式聚光元件為該反光杯式光學元件,該替換式聚光元件還包括數個中空柱體,該些中空柱體配置於該第二入光側與該第二出光側之間,各該些中空柱體具有一頂端、一底端以及一反射內表面,該頂端連接該第二出光側,該底端連接該第二入光側,該反射內表面連接於該頂端與該底端之間。
-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具有雙光源的光導系統,其中該替換式聚光元件與該光導元件之材質為不同。
-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具有雙光源的光導系統,其中該替換式聚光元件之材質為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矽氧烷聚合物,該光導元件之材質為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矽氧烷聚合物。
-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具有雙光源的光導系統,其中該第一光源適於提供一第一光線,該光反射元件、該出光端以及該聚光透鏡配置於該第一光線的傳遞路徑上,該光反射元件適於反射該第一光線,經光反射元件反射的該第 一光線朝該出光端前進、通過該出光端、由該第一入光側進入該聚光透鏡並且由該第一出光側離開該聚光透鏡,形成一第一光形;該第二光源適於提供一第二光線,該替換式聚光元件、該入光端、該全內反射部、該出光端以及該聚光透鏡配置於該第二光線的傳遞路徑上,替換式聚光元件適於收聚該第二光線,經收聚的該第二光線經過該入光端、該全內反射部以及該出光端、由該第一入光側進入該聚光透鏡並且由該第一出光側離開該聚光透鏡,從而形成一第二光形。
-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具有雙光源的光導系統,其中該出光端具有一端面以及一頂面,該端面朝向該聚光透鏡且為一弧形凹面,該頂面連接該端面與該全內反射部,該頂面具有相對的兩部分,該兩部分之間形成一傾斜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9125391A TWI743905B (zh) | 2020-07-28 | 2020-07-28 | 具有雙光源的光導系統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9125391A TWI743905B (zh) | 2020-07-28 | 2020-07-28 | 具有雙光源的光導系統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743905B true TWI743905B (zh) | 2021-10-21 |
TW202204819A TW202204819A (zh) | 2022-02-01 |
Family
ID=807826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9125391A TWI743905B (zh) | 2020-07-28 | 2020-07-28 | 具有雙光源的光導系統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743905B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05011760A1 (de) * | 2005-03-15 | 2006-09-21 | Automotive Lighting Reutlingen Gmbh | Scheinwerfereinrichtung für Kraftfahrzeuge |
TWM587725U (zh) * | 2019-06-13 | 2019-12-11 | 鄒東興 | 照明結構 |
TWI694224B (zh) * | 2019-10-07 | 2020-05-21 | 坦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車用照明裝置 |
TW202020366A (zh) * | 2018-11-16 | 2020-06-01 | 誠益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車燈裝置及高速照明車燈模組 |
-
2020
- 2020-07-28 TW TW109125391A patent/TWI743905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05011760A1 (de) * | 2005-03-15 | 2006-09-21 | Automotive Lighting Reutlingen Gmbh | Scheinwerfereinrichtung für Kraftfahrzeuge |
TW202020366A (zh) * | 2018-11-16 | 2020-06-01 | 誠益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車燈裝置及高速照明車燈模組 |
TWM587725U (zh) * | 2019-06-13 | 2019-12-11 | 鄒東興 | 照明結構 |
TWI694224B (zh) * | 2019-10-07 | 2020-05-21 | 坦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車用照明裝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204819A (zh) | 2022-02-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985011B2 (en) | Vehicle lamp | |
US20100149801A1 (en) | Led optical lens and illumination device thereof | |
JP2006522442A (ja) | テールランプ、とりわけ自動車用の後部ストップランプ | |
US9915404B1 (en) | Optical element and car lamp | |
CN101676607A (zh) | 车辆用前照灯 | |
US10146001B2 (en) | Lighting system | |
US20140321137A1 (en) | Vehicle headlamp | |
CN106164581B (zh) | 照明灯具 | |
WO2022100058A1 (zh) | 远近光一体车灯光学元件、车灯模组、车灯及车辆 | |
TWI738998B (zh) | 用於移動載具的光學照明裝置 | |
KR20210096127A (ko) | 로우빔 광학 모듈, 로우빔 조명 모듈, 차량용 램프 및 차량 | |
JP6162430B2 (ja) | 車両用灯具 | |
JP2022515178A (ja) | 自動車前照灯用照明装置及び自動車前照灯 | |
US20150241022A1 (en) | Lamp structure for improvement of luminous efficiency | |
TWI743905B (zh) | 具有雙光源的光導系統 | |
TWI698613B (zh) | 高效率光線投射裝置 | |
CN212408537U (zh) | 具有双光源的光导系统 | |
JPS62229701A (ja) | 車輛用灯具 | |
TWM604404U (zh) | 具有雙光源的光導系統 | |
TWI510816B (zh) | 光學透鏡及應用其之發光裝置 | |
TWI621803B (zh) | Lamp lens | |
WO2022068212A1 (zh) | 车灯光学元件、车灯模组及车灯 | |
CN213777582U (zh) | 远近光一体车灯光学元件、车灯模组、车灯及车辆 | |
CN109973930B (zh) | 一种车灯近光照明分光反射器、光学装置及汽车前照灯总成 | |
US10281104B2 (en) | Light-projecting devi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