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43633B - 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743633B TWI743633B TW108147136A TW108147136A TWI743633B TW I743633 B TWI743633 B TW I743633B TW 108147136 A TW108147136 A TW 108147136A TW 108147136 A TW108147136 A TW 108147136A TW I743633 B TWI743633 B TW I743633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play panel
- flexible display
- bodies
- display device
- fan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7/00—Magnets
- H01F7/02—Permanent magnets [PM]
- H01F7/0231—Magnetic circuits with PM for power or force generation
- H01F7/0252—PM holding devices
- H01F7/0263—Closures, bags, bands, engagement devices with male and female part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7/00—Magnets
- H01F7/02—Permanent magnets [PM]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7/00—Magnets
- H01F7/06—Electromagnets; Actuators including electromagne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04M1/0268—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including a flexible display panel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017—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with operator interface un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一種顯示裝置,包括一承載主體、一可撓式顯示面板及至少一風扇。可撓式顯示面板配置於承載主體且適於在承載主體上展開。一間隙形成於可撓式顯示面板與承載主體之間。風扇配置於承載主體且適於產生一氣流,氣流的一流動路徑係位於間隙。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顯示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包含可撓式顯示面板的顯示裝置。
隨著顯示面板製程的發展,可撓式顯示面板的製造技術逐漸成熟而使可撓式顯示面板普及於消費產品。可撓式顯示面板可應用於折疊式的手機及平板電腦等折疊式電子裝置,其同時配置於電子裝置的兩機體並可隨著兩機體的展開及閉合而撓曲。
在此配置方式之下,可撓式顯示面板的局部區段會重疊於兩機體之間的樞紐,而在樞紐與可撓式顯示面板之間形成間隙。由於可撓式顯示面板在兩機體上配置為可撓曲而非固定式,故所述間隙難以完全被封閉,導致電子裝置之外部空間的灰塵及微粒易進入所述間隙。另一方面,在一些折疊式電子裝置中,為了讓兩機體及可撓式顯示面板能夠順利地展開及閉合,將可撓式顯示面板與其中一個機體設計為可相對滑移,此舉讓可撓式顯示面板與機體之間因相互摩擦而產生靜電,導致灰塵及微粒容易吸附於其之間的間隙。並且,為了使可撓式顯示面板有足夠的空間進行彎折,一些折疊式電子裝置在機體設置了容置凹部,此容置凹部亦容易累積灰塵及微粒。
此外,可撓式顯示面板亦可應用於平面電視等大尺寸的顯示設備,藉其可撓的特性而設置為可捲收於顯示設備的底座內。此種設置方式亦會在可撓式顯示面板展開或捲收的過程中因底座與可撓式顯示面板的相對滑移而產生靜電,使灰塵及微粒吸附、累積於可撓式顯示面板與底座之間的間隙。
本發明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可避免可撓性顯示面板與機體之間累積灰塵。
本發明的顯示裝置包括一承載主體、一可撓式顯示面板及至少一風扇。可撓式顯示面板配置於承載主體且適於在承載主體上展開。一間隙形成於可撓式顯示面板與承載主體之間。風扇配置於承載主體且適於產生一氣流,氣流的一流動路徑位於間隙。
本發明的顯示裝置包括一承載主體、一可撓式顯示面板及至少一風扇。可撓式顯示面板配置於承載主體且適於在承載主體上展開。一間隙形成於可撓式顯示面板與承載主體之間。風扇配置於承載主體。風扇的一出風口朝向間隙。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承載主體包括相互樞接的兩機體,可撓式顯示面板的一部分配置於兩機體中之一者且可撓式顯示面板的另一部分配置於兩機體中之另一者,可撓式顯示面板適於隨著兩機體的相對展開而在兩機體上展開,且適於隨著兩機體的相對閉合而折疊於兩機體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承載主體更包括一樞紐,兩機體藉由樞紐而相互樞接,間隙更至少部分地形成於可撓式顯示面板與樞紐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各機體的一側面朝向樞紐,風扇配置於兩機體的至少其中之一,風扇的出風口位於側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間隙在樞紐的至少一軸向末端處具有至少一開口端,開口端連通顯示裝置的外部空間,風扇包含至少一氣流導引結構,氣流導引結構的氣流導引方向偏向開口端。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各機體包括一主體及一限位凸緣,限位凸緣沿主體的部分周緣延伸,可撓式顯示面板的部分周緣被限位於限位凸緣與主體之間,間隙至少部分地形成於可撓式顯示面板的部分周緣與主體之間及可撓式顯示面板的部分周緣與限位凸緣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各機體具有一承載面,承載面朝向可撓式顯示面板,風扇配置於兩機體的至少其中之一,風扇的出風口位於承載面且對應於可撓式顯示面板的部分周緣。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各機體具有一容置凹部,容置凹部朝向可撓式顯示面板,折疊於兩機體之間的可撓式顯示面板部分地位於容置凹部內,間隙更至少部分地形成於可撓式顯示面板與容置凹部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承載主體包括一底座及一升降組件,升降組件可升降地配置於底座,可撓式顯示面板的兩端分別連接於底座及升降組件,可撓式顯示面板適於隨著升降組件相對於底座的升降而捲收於底座內或展開於底座與升降組件之間,底座具有一開槽,捲收於底座內的可撓式顯示面板適於透過開槽而往底座的外部空間移動,間隙至少部分地形成於可撓式顯示面板與開槽的內壁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風扇為離子風扇。
基於上述,本發明將風扇配置為使其出風口朝向可撓式顯示面板與承載主體之間的間隙,以使風扇產生之氣流的流動路徑通過所述間隙。據此,可藉由氣流的流動而避免灰塵及微粒累積於所述間隙,且即使所述間隙已存在灰塵及微粒,也可藉由氣流的流動而移離灰塵及微粒。從而,顯示裝置的內部能夠常保清潔並避免可撓式顯示面板被灰塵及微粒刮傷,且可防止顯示裝置因其內部累積過多灰塵及微粒而無法正常操作。
圖1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立體圖。圖2是圖1的顯示裝置的分解圖。圖3繪示圖1的兩機體相對閉合。請參考圖1至圖3,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100例如是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且包括一承載主體110及一可撓式顯示面板120。承載主體110包括相互樞接的兩機體112、114及一樞紐116,兩機體112、114藉由樞紐116而相互樞接。可撓式顯示面板120的一部分配置於承載主體110的機體112,可撓式顯示面板120的另一部分配置於承載主體110的機體114。可撓式顯示面板120可如圖1所示隨著兩機體112、114的相對展開而在兩機體112、114上展開,且可如圖3所示隨著兩機體112、114的相對閉合而折疊於兩機體112、114之間。
具體而言,可撓式顯示面板120如圖1及圖2所示包括一第一區段122、一第二區段124及一第三區段126,第一區段122配置於機體112,第二區段124配置於機體114,第三區段126連接於第一區段122與第二區段124之間。可撓式顯示面板120例如是藉由第三區段126的彎折而展開及折疊。依據不同的顯示模式,第一區段122及第二區段124可分別顯示不同畫面,且第一區段122、第二區段124及第三區段126可共同顯示單一畫面。
圖4是圖1的顯示裝置的局部側視圖。圖5繪示圖1的顯示裝置的局部結構,其中的剖面對應於圖1的I-I線。如圖4及圖5所示,一間隙G1形成於可撓式顯示面板120與承載主體110的樞紐116之間。承上,為了避免灰塵及微粒吸附、累積於可撓式顯示面板120與樞紐116之間的間隙G1,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100如圖2及圖5所示包括至少一風扇130(圖2繪示為兩個)。兩風扇130分別嵌設於機體112、114的凹槽112d、114d(標示於圖2)而鄰近於機體112、114的朝向樞紐116的側面112c、114c(標示於圖2),且兩風扇130的出風口130a分別位於側面112c、114c而朝向間隙G1,使得間隙G1位於風扇130產生的氣流的流動路徑上。即,風扇130產生的氣流的流動路徑部分地位於間隙G1。據此,可藉由氣流的流動而避免灰塵及微粒累積於間隙G1,且即使間隙G1已存在灰塵及微粒,也可藉由氣流的流動而移離灰塵及微粒。
圖6是圖1的顯示裝置的部分結構示意圖。進一步而言,間隙G1在樞紐116的兩軸向末端處具有開口端G1a(標示於圖1及圖6),開口端G1a連通顯示裝置100的外部空間。各風扇130內如圖6所示具有複數氣流導引結構132,氣流導引結構132的氣流導引方向D偏向開口端G1a,使風扇130產生的氣流F1能夠藉由氣流導引結構132的導引而往開口端G1a流動並透過開口端G1a到達顯示裝置100的外部空間。藉此,可阻止灰塵及微粒從開口端G1a進入間隙G1。
在本實施例中,可在機體112的背面112f(標示於圖3)設置網格狀的開槽以作為對應之風扇130的入風口,或可將風扇130的入風口與出風口130a一同設置於機體112的側面112c,本發明不對此加以限制。對應於機體114之風扇130的入風口亦例如以相似方式配置。此外,各風扇130例如是離子風扇而適於產生帶有離子的氣流,產生靜電消除的功能,以藉由離子和氣流而更有效率地帶走間隙G1處的灰塵及微粒。然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風扇130可為任何適當形式。
圖7是圖3的顯示裝置於區域A的局部放大圖。請參考圖5及圖7,本實施例的機體112包括一主體112a及一限位凸緣112b,限位凸緣112b大致為ㄇ字型(如圖1及圖2所示)且沿主體112a的部分周緣延伸,可撓式顯示面板120的第一區段122的部分周緣被限位於限位凸緣112b與主體112a之間。相似地,機體114包括一主體114a及一限位凸緣114b,限位凸緣114b大致為ㄇ字型(如圖1及圖2所示)且沿主體114a的部分周緣延伸,可撓式顯示面板120的第二區段124的部分周緣被限位於限位凸緣114b與主體114a之間。
圖8繪示圖1的顯示裝置的局部結構,其中的剖面對應於圖1的II-II線。圖9繪示圖1的顯示裝置的局部結構,其中的剖面對應於圖1的III-III線。如圖8所示,可撓式顯示面板120的部分周緣與機體112的主體112a之間具有間隙G2,且可撓式顯示面板120的部分周緣與機體112的限位凸緣112b之間具有間隙G3。相似地,如圖9所示,可撓式顯示面板120的部分周緣與機體114的主體114a之間具有間隙G4,且可撓式顯示面板120的部分周緣與機體114的限位凸緣114b之間具有間隙G5。並且,在本實施例中,可撓式顯示面板120的第一區段112例如是固定於機體112,且為了讓兩機體112、114及可撓式顯示面板120能夠順利地展開及閉合,例如將可撓式顯示面板120與另一機體114設計為可相對滑移,從而在兩機體112、114相對展開或閉合的過程中,可撓式顯示面板120的周緣在間隙G4、G5處與主體114a及限位凸緣114b產生摩擦。
承上,為了避免灰塵及微粒吸附、累積於可撓式顯示面板120與主體112a之間的間隙G2及可撓式顯示面板120與限位凸緣112b之間的間隙G3,且為了避免灰塵及微粒因可撓式顯示面板120的周緣與主體114a及限位凸緣114b之間的摩擦靜電而大量吸附、累積於可撓式顯示面板120與主體114a之間的間隙G4及可撓式顯示面板120與限位凸緣114b之間的間隙G5,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100如圖8及圖9所示更包括至少一風扇140(圖8及圖9繪示出至少兩個)。兩風扇140分別嵌設於機體112、114而鄰近於機體112、114的朝向可撓式顯示面板130的承載面112e、114e,且兩風扇140的出風口140a分別位於側面承載面112e、114e而分別朝向間隙G2、G3及間隙G4、G5,使得間隙G2、G3位於對應的風扇140產生的氣流F2的流動路徑上且G4、G5位於對應的風扇140產生的氣流F2的流動路徑上。據此,可藉由靜電消除的功能及/或氣流F2的流動而避免灰塵及微粒累積於間隙G2、G3、G4、G5,且即使間隙G2、G3、G4、G5已存在灰塵及微粒,也可藉由氣流F2的流動而移離灰塵及微粒。
在本實施例中,可在機體112的背面112f(標示於圖3)設置網格狀的開槽以作為對應之風扇140的入風口,或可將風扇140的入風口與出風口140a一同設置於機體112的承載面112e,本發明不對此加以限制。對應於機體114之風扇140的入風口亦例如以相似方式配置。此外,各風扇140例如是離子風扇而適於產生帶有離子的氣流,以藉由離子而更有效率地帶走間隙G2、G3、G4、G5處的灰塵。然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風扇140可為任何適當形式。
圖10示意性地繪示圖8及圖9的風扇的分佈範圍。本實施例的兩風扇140可如圖10所示配置為分別沿機體112、114的周緣延伸,以完整涵蓋間隙G2、G3、G4、G5(標示於圖8及圖9)所在範圍。然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各風扇140可具有較小的分佈範圍。
為使圖式較為簡潔,圖8至圖10所示的風扇140未於圖1至圖7中繪示出。顯示裝置100可同時配置有風扇130及風扇140,可配置有風扇130而不配置風扇140,或可配置有風扇140而不配置風扇130,本發明不對此加以限制。此外,為使圖式較為簡潔,圖8及圖9示意性地標示風扇140的出風口140a的所在位置,而未繪示出風口140a的具體結構,出風口140a實際上可為開槽、開孔之形式,本發明不對此加以限制。
顯示裝置100除了可為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在其他實施例中亦可為外接式的顯示螢幕、平面電視等,本發明不對此加以限制。具體而言,本發明之實施例的顯示裝置可為6~10吋的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14~32吋的顯示螢幕或32~85吋的平面電視。
因應不同尺寸的顯示裝置,前述風扇130可以有不同的配置位置及分佈範圍,以下藉由圖式對此舉例說明。圖11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部分結構示意圖。圖11所示實施例與圖6所示實施例的不同處在於,圖11的兩風扇130A配置為分別鄰近樞紐116的相對兩端,以分別往間隙的兩開口端G1a處提供氣流。此種配置方式可應用於尺寸較大的顯示裝置,以避免分佈範圍過大的風扇過度增加製造成本。圖12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部分結構示意圖。圖12所示實施例與圖6所示實施例的不同處在於,圖12的風扇130B配置為具有較大的延伸長度而涵蓋了樞紐116所在範圍。此種配置方式可應用於尺寸較小的顯示裝置。在圖11所示的風扇130A及圖12所示的風扇130B中,皆可設有適當數量的圖6所示之氣流導引結構132,以將氣流往間隙的兩開口端G1a導引。
圖13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圖14繪示圖13的兩機體相對閉合。圖13及圖14所示顯示裝置200的機體212、機體214、可撓式顯示面板220及其他構件的配置與作用方式相同或相似於前述實施例的機體112、機體114、可撓式顯示面板120及其他構件的配置與作用方式,於此不再贅述。圖13及圖14所示實施例與前述實施例的不同處在於,機體212具有一容置凹部212a,機體214具有一容置凹部214a,容置凹部212a、214a朝向可撓式顯示面板220,使折疊於兩機體212、214之間的可撓式顯示面板220可如圖14所示使其彎折部分位於容置凹部212a、214a內。可撓式顯示面板220與容置凹部212a、214a之間具有間隙G6、G7(標示於圖13)。
承上,為了避免灰塵及微粒吸附、累積於可撓式顯示面板220與容置凹部212a、214a之間的間隙G6、G7,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200更包括至少一風扇250(圖13及圖14繪示出至少兩個)。兩風扇250分別嵌設於機體212、214而鄰近於容置凹部212a、214a,且兩風扇250的出風口250a分別位於容置凹部212a、214a的內表面而分別朝向間隙G6、G7,以藉由風扇250產生的氣流避免灰塵及微粒累積於間隙間隙G6、G7,且即使間隙G6、G7已存在灰塵及微粒,也可藉由氣流的流動而移離灰塵及微粒。
在本實施例中,可在機體212的背面212b設置網格狀的開槽以作為對應之風扇250的入風口,或可將風扇250的入風口與出風口250a一同設置於容置凹部212a的內表面,本發明不對此加以限制。類似地,可在機體214的背面214b設置網格狀的開槽以作為對應之風扇250的入風口,或可將風扇250的入風口與出風口250a一同設置於容置凹部214a的內表面,本發明不對此加以限制。此外,各風扇250例如是離子風扇而適於產生帶有離子的氣流,以藉由離子而更有效率地帶走間隙G6、G7處的灰塵及微粒。然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風扇250可為任何適當形式。
以下藉由圖式具體說明顯示裝置為平面電視的實施方式。圖15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圖16繪示圖15的可撓式顯示面板展開於底座上方。圖15及圖16所示顯示裝置300與前述實施例的不同處在於,承載主體310包括一底座312及一升降組件314,升降組件314可升降地配置於底座312,可撓式顯示面板320的兩端分別連接於底座312及升降組件314。可撓式顯示面板320適於隨著升降組件314相對於底座312的升降而如圖15所示捲收於底座312內或如圖16所示展開於底座312與升降組件314之間,在本實施例中,如圖16所示,當可撓式顯示面板320為展開狀態時,升降組件314之至少一部份係不位於承載主體310之開槽312a內,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其中,升降組件314可藉由任何適當的驅動機構之驅動而升降,本發明不對此加以限制。並且,可撓式顯示面板320的一端可藉由底座312內之任何適當連動機構的導引而適於隨著升降組件314的下降而順利地捲收,本發明不對此加以限制。在其它變化例中,升降組件314可不位於可撓式顯示面板320的上側末端,升降組件314可位於可撓式顯示面板320的左側、右側及背側中之至少一側以導引可撓式顯示面板320的捲收或展開,在此變化例中,當可撓式顯示面板320為展開狀態時,升降組件314仍位於承載主體310之開槽312a內或是承載主體310之內部的其它容置空間內,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在本實施例中,底座312具有一開槽312a,捲收於底座312內的可撓式顯示面板320適於透過開槽312a而往底座312的外部空間移動。可撓式顯示面板320與開槽312a的內壁之間具有間隙G8。承上,為了避免灰塵及微粒吸附、累積於可撓式顯示面板320與開槽312a的內壁之間的間隙G8,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300包括至少一風扇330。風扇330嵌設於底座312而鄰近於開槽312a,且風扇330的出風口330a位於開槽312a的內壁而朝向間隙G8,舉例來說,風扇330的出風口330a朝向位於開槽312a中之一部分的可撓式顯示面板320,以藉由風扇330產生的氣流避免灰塵及微粒累積於間隙間隙G8,且即使間隙G8已存在灰塵,也可藉由氣流的流動而移離灰塵及微粒。
在本實施例中,可在底座312的頂面312b設置網格狀的開槽以作為風扇330的入風口,或可將風扇330的入風口與出風口330a一同設置於開槽312a的內壁,本發明不對此加以限制。此外,風扇330例如是離子風扇而適於產生帶有離子的氣流,以藉由離子而更有效率地帶走間隙G8處的灰塵及微粒。然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風扇330可為任何適當形式。
以顯示裝置為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的實施方式而言,以下藉由圖式舉例說明風扇的其他配置方式。圖17至圖20是本發明其他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示意圖。可如圖17的風扇130C、圖18的風扇130D或圖19的風扇130E所示將各風扇配置為各種不同尺寸及分佈方式的塊狀風扇而鄰近於機體112、114的朝向樞紐116的邊緣,或可如圖20的風扇130F所示將各風扇配置為口字型的風扇而沿機體112、114的周緣延伸。
綜上所述,本發明將風扇配置為使其出風口朝向可撓式顯示面板與承載主體之間的間隙,以使風扇產生之氣流的流動路徑通過所述間隙。據此,可藉由氣流的流動而避免灰塵及微粒累積於所述間隙,且即使所述間隙已存在灰塵及微粒,也可藉由氣流的流動而移離灰塵及微粒。從而,顯示裝置的內部能夠常保清潔並避免可撓式顯示面板被灰塵及微粒刮傷,且可防止顯示裝置因其內部累積過多灰塵及微粒而無法正常操作。
100、200、300:顯示裝置
110、310:承載主體
112、114、212、214:機體
112a、114a:主體
112b、114b:限位凸緣
112c、112d:側面
112d、114d:凹槽
112e、114e:承載面
112f、212b:背面
116:樞紐
120、220:可撓式顯示面板
122:第一區段
124:第二區段
126:第三區段
130、130A、130B、130C、130D、130E、130F、140、250、330:風扇
130a、140a、250a、330a:出風口
132:氣流導引結構
212a、214a:容置凹部
312:底座
312a:開槽
312b:頂面
314:升降組件
D:氣流導引方向
F1、F2:氣流
G1、G2、G3、G4、G5、G6、G7、G8:間隙
G1a:開口端
圖1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立體圖。
圖2是圖1的顯示裝置的分解圖。
圖3繪示圖1的兩機體相對閉合。
圖4是圖1的顯示裝置的局部側視圖。
圖5繪示圖1的顯示裝置的局部結構。
圖6是圖1的顯示裝置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圖7是圖3的顯示裝置於區域A的局部放大圖。
圖8繪示圖1的顯示裝置的局部結構。
圖9繪示圖1的顯示裝置的局部結構。
圖10示意性地繪示圖8及圖9的風扇的分佈範圍。
圖11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圖12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圖13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圖14繪示圖13的兩機體相對閉合。
圖15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圖16繪示圖15的可撓式顯示面板展開於底座上方。
圖17至圖20是本發明其他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示意圖。
100:顯示裝置
110:承載主體
112、114:機體
112a、114a:主體
112b、114b:限位凸緣
112c、114c:側面
112d、114d:凹槽
112e、114e:承載面
116:樞紐
120:可撓式顯示面板
122:第一區段
124:第二區段
126:第三區段
130:風扇
130a:出風口
Claims (20)
- 一種顯示裝置,包括:一承載主體,其中該承載主體包括一樞紐;一可撓式顯示面板,配置於該承載主體且適於在該承載主體上展開,其中一間隙形成於該可撓式顯示面板與該承載主體之間,其中當該可撓式顯示面板閉合時產生一凸部,該樞紐鄰近於該凸部;以及至少一風扇,配置於該承載主體且適於產生一氣流,其中該氣流的一流動路徑係位於該間隙。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承載主體包括相互樞接的兩機體,該可撓式顯示面板的一部分配置於該兩機體中之一者且該可撓式顯示面板的另一部分配置於該兩機體中之另一者,該可撓式顯示面板適於隨著該兩機體的相對展開而展開,且適於隨著該兩機體的相對閉合而折疊於該兩機體之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兩機體藉由該樞紐而相互樞接,該間隙更至少部分地形成於該可撓式顯示面板與該樞紐之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各該機體的一側面朝向該樞紐,該至少一風扇配置於該兩機體的至少其中之一,該至少一風扇的一出風口位於該側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間隙在該樞紐的至少一軸向末端處具有至少一開口端,該至少一開口端 連通該顯示裝置的外部空間,該至少一風扇包含至少一氣流導引結構,該至少一氣流導引結構的氣流導引方向偏向該至少一開口端。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各該機體包括一主體及一限位凸緣,該限位凸緣沿該主體的部分周緣延伸,該可撓式顯示面板的部分周緣被限位於該限位凸緣與該主體之間,該間隙更至少部分地形成於該可撓式顯示面板的該部分周緣與該主體之間及該可撓式顯示面板的該部分周緣與該限位凸緣之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各該機體具有一承載面,該承載面朝向該可撓式顯示面板,該至少一風扇配置於該兩機體的至少其中之一,該至少一風扇的一出風口位於該承載面且對應於該可撓式顯示面板的該部分周緣。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各該機體具有一容置凹部,該容置凹部朝向該可撓式顯示面板,折疊於該兩機體之間的該可撓式顯示面板部分地位於該容置凹部內,該間隙更至少部分地形成於該可撓式顯示面板與該容置凹部之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承載主體包括一底座及一升降組件,該升降組件可升降地配置於該底座,該可撓式顯示面板的兩端分別連接於該底座及該升降組件,該可撓式顯示面板適於隨著該升降組件相對於該底座的升降而捲收於該底座內或展開於該底座與該升降組件之間,該底座具有一 開槽,捲收於該底座內的該可撓式顯示面板適於透過該開槽而往該底座的外部空間移動,該間隙更至少部分地形成於該可撓式顯示面板與該開槽的內壁之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風扇為離子風扇。
- 一種顯示裝置,包括:一承載主體,其中該承載主體包括一樞紐;一可撓式顯示面板,配置於該承載主體且適於在該承載主體上展開,其中一間隙形成於該可撓式顯示面板與該承載主體之間,其中當該可撓式顯示面板閉合時產生一凸部,該樞紐鄰近於該凸部;以及至少一風扇,配置於該承載主體,其中該至少一風扇的一出風口朝向該間隙。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承載主體包括相互樞接的兩機體,該可撓式顯示面板的一部分配置於該兩機體中之一者且該可撓式顯示面板的另一部分配置於該兩機體中之另一者。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兩機體藉由該樞紐而相互樞接,該間隙更至少部分地形成於該可撓式顯示面板與該樞紐之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各該機體的一側面朝向該樞紐,該至少一風扇配置於該兩機體的至少其中之一,該至少一風扇的該出風口位於該側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間隙在該樞紐的至少一軸向末端處具有至少一開口端,該至少一開口端連通該顯示裝置的外部空間,該至少一風扇包含至少一氣流導引結構,該至少一氣流導引結構的氣流導引方向偏向該至少一開口端。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各該機體包括一主體及一限位凸緣,該限位凸緣沿該主體的部分周緣延伸,該可撓式顯示面板的部分周緣被限位於該限位凸緣與該主體之間,該間隙更至少部分地形成於該可撓式顯示面板的該部分周緣與該主體之間及該可撓式顯示面板的該部分周緣與該限位凸緣之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各該機體具有一承載面,該承載面朝向該可撓式顯示面板,該至少一風扇配置於該兩機體的至少其中之一,該至少一風扇的該出風口位於該承載面且對應於該可撓式顯示面板的該部分周緣。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各該機體具有一容置凹部,該容置凹部朝向該可撓式顯示面板,折疊於該兩機體之間的該可撓式顯示面板部分地位於該容置凹部內,該間隙更至少部分地形成於該可撓式顯示面板與該容置凹部之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承載主體包括一底座及一升降組件,該升降組件可升降地配置於該底座,該可撓式顯示面板的兩端分別連接於該底座及該升降組件,該底座具有一開槽,該間隙更至少部分地形成於該可撓式顯示面板與該開槽的內壁之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風扇為離子風扇。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6/831,816 US11083096B2 (en) | 2019-07-16 | 2020-03-27 | Display device |
CN202010236114.1A CN111508354B (zh) | 2019-07-16 | 2020-03-30 | 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962874677P | 2019-07-16 | 2019-07-16 | |
US62/874,677 | 2019-07-1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105089A TW202105089A (zh) | 2021-02-01 |
TWI743633B true TWI743633B (zh) | 2021-10-21 |
Family
ID=74202532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8147136A TWI743633B (zh) | 2019-07-16 | 2019-12-23 | 顯示裝置 |
TW109106891A TWI711364B (zh) | 2019-07-16 | 2020-03-03 | 顯示裝置 |
TW109111507A TWI740444B (zh) | 2019-07-16 | 2020-04-06 | 可折疊顯示面板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9106891A TWI711364B (zh) | 2019-07-16 | 2020-03-03 | 顯示裝置 |
TW109111507A TWI740444B (zh) | 2019-07-16 | 2020-04-06 | 可折疊顯示面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3) | TWI74363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65611B (zh) * | 2021-03-22 | 2022-05-21 |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顯示面板 |
US20230034381A1 (en) * | 2021-07-28 | 2023-02-02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Electronic device motor control based on hinge torque |
TWI842387B (zh) * | 2023-02-13 | 2024-05-11 | 國立中興大學 | 次毫米發光二極體背光板的製法及其製品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70103866A1 (en) * | 2005-11-04 | 2007-05-10 | Lg Electronics Inc. | Flat display device and cooling apparatus for the same |
TW201002515A (en) * | 2008-06-24 | 2010-01-16 |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 Composite material for electrical/electronic component,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electrical/electronic component |
US20150124398A1 (en) * | 2013-03-15 | 2015-05-07 | Chad Kirkpatrick |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And Cool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
CN107148602A (zh) * | 2014-11-18 | 2017-09-08 | 夏普株式会社 | 显示装置 |
CN207529597U (zh) * | 2017-11-23 | 2018-06-22 | 上海妙文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 一种led双折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2234317B1 (ko) * | 2014-06-10 | 2021-03-31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접이 영역을 구비한 가요성 표시 장치 |
KR102387786B1 (ko) * | 2015-07-28 | 2022-04-15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백플레인 기판 및 이를 이용한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
TWI576739B (zh) * | 2015-11-05 | 2017-04-01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觸控顯示裝置及其製作方法 |
KR102399297B1 (ko) * | 2016-01-27 | 2022-05-19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터치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
KR102693850B1 (ko) * | 2016-12-22 | 2024-08-08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폴더블 표시 장치 |
CN207676581U (zh) * | 2018-01-19 | 2018-07-31 |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 |
CN108648628B (zh) * | 2018-05-16 | 2021-05-25 |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屏支撑体和可折叠显示装置 |
CN109244675B (zh) * | 2018-08-29 | 2021-02-09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
-
2019
- 2019-12-23 TW TW108147136A patent/TWI743633B/zh active
-
2020
- 2020-03-03 TW TW109106891A patent/TWI711364B/zh active
- 2020-04-06 TW TW109111507A patent/TWI740444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70103866A1 (en) * | 2005-11-04 | 2007-05-10 | Lg Electronics Inc. | Flat display device and cooling apparatus for the same |
TW201002515A (en) * | 2008-06-24 | 2010-01-16 |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 Composite material for electrical/electronic component,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electrical/electronic component |
US20150124398A1 (en) * | 2013-03-15 | 2015-05-07 | Chad Kirkpatrick |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And Cool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
CN107148602A (zh) * | 2014-11-18 | 2017-09-08 | 夏普株式会社 | 显示装置 |
CN207529597U (zh) * | 2017-11-23 | 2018-06-22 | 上海妙文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 一种led双折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105349A (zh) | 2021-02-01 |
TW202105089A (zh) | 2021-02-01 |
TWI740444B (zh) | 2021-09-21 |
TWI711364B (zh) | 2020-11-21 |
TW202106147A (zh) | 2021-02-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743633B (zh) | 顯示裝置 | |
CN111508354B (zh) | 显示装置 | |
CN108417152B (zh) | 可折叠的柔性屏幕终端 | |
US9961788B2 (en) | Non-peripherals processing control module having improved heat dissipating properties | |
CN103345035B (zh) | 影像模组 | |
TWI708029B (zh) | 舉升機構及電子裝置殼體 | |
US8353746B2 (en) | Air conducting device | |
US8087632B2 (en) | Laptop stand with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 |
US20180232016A1 (en) | Chassis structure | |
US9746887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bracket | |
JP4724197B2 (ja) | 電子機器 | |
US20070057608A1 (en) | Structure of adjustable sliding device | |
US20140092555A1 (en) | Heat-dissipating for electronic device | |
TWI337295B (en) | Housing assembly and projection device having the same | |
US8056990B2 (en) | Computer enclosure and fan mounting apparatus thereof | |
US9030815B2 (en) | Computer enclosure and fan mounting apparatus | |
US9965006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 |
US10613592B1 (en) | Bendable device | |
US20070004327A1 (en) | Heat dissipation system and anti-backflow device | |
JP2010182744A (ja) | 基板バッファユニット | |
JP2009094260A (ja) | ケーブル引出し口構造 | |
US20070275650A1 (en) | Quiescent computer casing | |
JP6765016B2 (ja) | 電力変換装置、および排気用構造体 | |
WO2020029206A1 (zh) |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01099384B (zh) | 用于安装电视屏幕的系统和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