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41981B - 表面緊固件母料、表面緊固件、及吸收性物品 - Google Patents

表面緊固件母料、表面緊固件、及吸收性物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41981B
TWI741981B TW105111686A TW105111686A TWI741981B TW I741981 B TWI741981 B TW I741981B TW 105111686 A TW105111686 A TW 105111686A TW 105111686 A TW105111686 A TW 105111686A TW I741981 B TWI741981 B TW I74198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surface fastener
stitches
woven fabric
wind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116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07599A (zh
Inventor
森下健一郎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3M新設資產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3M新設資產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3M新設資產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075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075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419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41981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8/00Fasteners of the touch-and-close type; Making such fasteners
    • A44B18/0023Woven or knitted fasteners
    • A44B18/0034Female or loop ele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6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 A61F13/62Mechanical fastening means, ; Fabric strip fastener elements, e.g. hook and loop
    • A61F13/622Fabric strip fastener elements, e.g. hook and loop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1/00Warp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21/02Pile fabrics or articles having similar surface feature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501/00Wearing apparel
    • D10B2501/06Details of garments
    • D10B2501/063Fasteners
    • D10B2501/0632Fasteners of the touch-and-close ty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Slide Fasteners, Snap Fasteners, And Hook Fasteners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具有偏好的印刷外觀的表面緊固件母料,而無需使用如印刷層支持膜或類似物之子層,其具有優異的接合性質及耐久性。

一種含有編織織物的表面緊固件母料,其中該編織織物係由背紗、中紗、及前紗織合而成;該背紗、中紗、及前紗交替地形成一連結點(I)及一連結點(II);該前紗在連結點(I)、連結點(II)、或在此二者處都形成封閉針跡,及以總經緯密度標準計,該背紗含有至少50%處理過的紗。

Description

表面緊固件母料、表面緊固件、及吸收性物品
本揭露關於表面緊固件母料、表面緊固件、及吸收性物品。
習知地,表面緊固件已被廣泛用於各種物品(例如紡織製品、塑膠製品、紙製品、工業零件、電子零件以及建設材料)之固定、捆綁、及類似者;例如,具有表面緊固件作為接合材料之吸收性物品(例如紙尿布及類似物)是已知的。對於表面緊固件而言,具有各種接合設計之表面緊固件是已知的,諸如由具有鉤形接合元件的公料(male material)以及具有環形接合元件的母料(female material)所組成之一配對及類似者。
專利文件1描述一種具有緯紗鑲補編織物(weft insert knit)(其在鉤與環緊固件中為被用作為母編織物之緯紗鑲補編織物)的編織物,具有一前側及一背側,其中該背側具有複數個彼此隔開之針跡輪(stitch wheel),其中針跡的環部件向外突出且僅在基底連接到輪,且各輪上之相鄰環形成自由環(其在一個合適的方向上交替地朝側邊傾斜),及一緯紗鑲補在編織物的前側及背側之間的編織物側邊上並延伸而穿越編織物全寬度。
專利文件2中描述了含有連續多絲締捲紗(textured yarn)之環材料間斷地連結到基座,其中紗小於50丹尼,並具有至少60焦耳/g的裂斷能(breaking energy)並延伸小於45%。
專利文件3描述用作為鉤與環封閉系統之環構件的交互織合織物(interwoven fabric),其包括從基底紗形成之基底組織及從毛絨紗(pile yarn)形成之毛絨組織(pile weave),其中該毛絨紗至少是7克/丹尼且為從約50至200丹尼之強勁單絲紗,具有2.0至3.0毫米之高度,且毛絨紗限定了固定在基底組織之環,且該毛絨紗相對於彼此被導向各種角度。
專利文件4描述用於鉤與環緊固件之環部件,其中環部件包括從複數個雙羅紋紗(interlocked yarn)形成之交互編織基底及複數個連續長浮紗從交互編織基底延伸分出且連結至該交互編織基底,使得長浮紗係由單絲毛絨紗形成,浮紗係形成在用於鉤與環緊固件之環,及環係以相同長度的環系統來配置或在相同的方向上延伸。
專利文件5描述鉤與環型表面緊固件母料件,其由以下構成:交互編織織物,其由穿過(thread through)後筘(rear reed)之紗的擺盪組織(swinging weave)所織合出;環毛絨編織組織,其接合搖織組織與穿過中筘(center reed)之紗,且環毛絨編織組織在左邊及右邊面對不同方向而在織合方向旁形成有環毛絨;及基底組織,其接合搖織物與具有穿過前筘(front reed)之紗的環毛絨形成組織。
專利文件6描述表面緊固件母料,其包括由經紗、緯紗及環紗構成的織物,其中經紗由具有交替地重複之開口繞紗及封閉針 跡的鏈編織縫線(chain braided suture)製成,只有經紗的封閉針跡與環紗的開口繞紗接合,環紗係固定至經紗,且環紗在織物的一側上自前表面突出,相對於經紗的左邊及右邊交替。
【先前技術文件】 專利文件
專利文件1:美國專利第6096667號說明書
專利文件2:美國未審查專利申請案第2012/0231206號說明書
專利文件3:美國專利第6216496號說明書
專利文件4:美國專利第6099932號說明書
專利文件5:日本未審查專利申請案第2004-236960號
專利文件6:國際公開案第2010/030548號
舉例來說,在吸收性物品如尿布或類似物中,當表面緊固件(其係由母料及公料組成之配對)被用作為接合構件時,母料較佳將具有印記(如數字、劃線、或類似者)施加至其中作為與公料之接合位置的指示。舉例來說,如果二個主要表面中之一者是接合表面,而另一個是為非接合表面之基底(例如編織織物或非織物),且印刷層係形成在非接合表面上,可得到具有印刷層之表面緊固件母料。在這種情況下,基底具有光學透明性使得印刷層可透過基底識別。圖案化的表面緊固件母料可以這種方式來獲得。將印刷膜(其具有印刷 層支撐膜及印刷層設置於其上)設置在基底上之方法已習知地被用作為製造具有印刷層之表面緊固件母料之方法。然而,可用作為印刷層支撐膜之膜包括CPP(澆鑄聚丙烯)膜、BOPP(雙軸定向聚丙烯)膜及類似者,該等膜通常是不可透氣的,並帶給表面緊固件母料所附接之物品降低的透氣性、可撓性、及拉伸性,而損害吸收性物品如尿布或類似者穿著時的舒適性及合身性。因此,必須有藉由將表面緊固件公料製成數個條帶或類似者以固定可透氣部件及可拉伸部件之設計。進一步,印刷層支撐膜的材料成本及將印刷膜黏附至基底之黏著劑的製造成本不容忽視。因此,需要有具有圖案、同時避免上述問題的表面緊固件母料。
習知用作為偏好材料以得到具有足夠透氣性及接合性質之基底的編織織物不具有適合印刷之形式的非接合表面。也就是說,偏好的印刷外觀無法藉由直接(也就是說,無例如印刷層支撐膜及類似者之基底層)印刷在非接合表面上而得到。然而,儘管非織織物有優良的透氣性及印刷合適性,當相較於由編織織物製成之表面緊固件母料時,可能無法用由非織織物構成之表面緊固件母料獲得足夠的接合力及耐久性(尤其是關於分開及剪切的耐久性)。
本發明旨在解決上述問題,及提供具有優良接合性質及耐久性之表面緊固件母料,在其中可得到偏好的印刷外觀而不需使用基底層(例如印刷層支撐膜及類似者)。進一步,本發明的實施例旨在提供一種接合力幾乎沒有側向差異的表面緊固件母料。進一步,本發 明的另一個實施例旨在提供一種表面緊固件及包括此等表面緊固件母料的吸收性物品。
本揭露至少具有下列組態。
(1)一種含有編織織物的表面緊固件母料,其中該編織織物係由背紗、中紗、及前紗織合而成,該背紗、該中紗、及該前紗交替地形成一連結點(I)及一連結點(II),該連結點(I)由背紗針跡、前紗針跡、及中紗針跡構成,該背紗針跡順著在第一方向上或在與第一方向相對的第二方向上之上繞線(overlap)、和在上繞線前面及背面在第一方向上之下繞線(underlap);該前紗針跡順著在背紗的相同方向上之上繞線、和在該背紗的相同或相對方向上之下繞線;該中紗針跡順著在與該背紗及該前紗的相對方向上之上繞線,該連結點(II)由背紗針跡、前紗針跡、及中紗針跡構成,該背紗針跡順著在第一或第二方向上之上繞線、和在上繞線前面及背面在第二方向上之下繞線;該前紗針跡順著在背紗的相同方向上之上繞線、和在背紗的相同或相對方向上之下繞線;該中紗針跡順著在與該背紗及該前紗的相對方向上之上繞線,該前紗在連結點(I)、連結點(II)、或在此二者處都形成封閉針跡,且 以總經緯密度(thread count)標準計,該背紗含有至少50%處理過的紗。
(2)含有上述表面緊固件母料及表面緊固件公料的表面緊固件。
(3)含有上述表面緊固件的吸收性物品。
根據本發明,可不使用基底層(如印刷層支撐膜)得到偏好的印刷外觀,並提供具有優良接合性質及耐久性的表面緊固件母料。進一步,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提供接合力幾乎沒有側向差的表面緊固件母料。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例,提供表面緊固件及包括此等表面緊固件母料的吸收性物品。
1b‧‧‧針跡
1f‧‧‧針跡
1m‧‧‧針跡
2b‧‧‧鑲補組織部件
2f‧‧‧針跡
2m‧‧‧針跡
3b‧‧‧針跡
3f‧‧‧針跡
3m‧‧‧針跡
4b‧‧‧鑲補組織部件
4f‧‧‧針跡
4m‧‧‧針跡
10‧‧‧表面緊固件母料
20‧‧‧編織織物;編織布
21‧‧‧前紗
21F‧‧‧前紗
22‧‧‧基底組織
22M‧‧‧中紗
22B‧‧‧背紗
30‧‧‧印刷部件
40‧‧‧基底;基底部件
41‧‧‧接合元件
50‧‧‧公料
A-A‧‧‧線
a‧‧‧連結點
b‧‧‧相交點
D1‧‧‧箭頭
D2‧‧‧箭頭
圖1是說明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之表面緊固件母料的剖面結構的示意圖。
圖2是說明織合織物內的前紗、中紗、及背紗的編織物組織(knit weave)的示意圖,其含有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之表面緊固件母料。
圖3是說明當圖2中說明的前紗、中紗、及背紗分別一進一出地投料時的編織物組織的示意圖。
圖4是說明順著於圖2及圖3中說明的編織物組織之編織織物的示意圖。
圖5是說明以下的示意圖:從圖4沿A-A線的編織織物(垂直於中紗的行進方向)的切面觀察,形成在編織織物的前紗之狀態(左邊及右邊各一個環)。
圖6是說明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之表面緊固件的剖面結構的示意圖。
本發明的經說明組態係描述於下文,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以下組態,並且意圖是在不偏離專利範疇的精神或範圍內的所有修改都包括在本發明中。進一步,意圖是在本揭露表示的每個量測是由在實施例中描述的方法進行或對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理解為類似的方法進行,除非具體指明。
本揭露的一個態樣提供含有編織織物之表面緊固件母料,其中該編織織物係由背紗、中紗、及前紗織合而成,該背紗、該中紗、及該前紗交替地形成一連結點(I)及一連結點(II),該連結點(I)由背紗針跡、前紗針跡、及中紗針跡構成,該背紗針跡順著在第一方向上或在與第一方向相對的第二方向上之上繞線(overlap)、和在上繞線前面及背面在第一方向上之下繞線(underlap);該前紗針跡順著在背紗的相同方向上之上繞線、和在該背紗的相同或相對方向上之下繞線;該中紗針跡順著在與該背紗及該前紗的相對方向上之上繞線, 該連結點(II)由背紗針跡、前紗針跡、及中紗針跡構成,該背紗針跡順著在第一或第二方向上之上繞線、和在上繞線前面及背面在第二方向上之下繞線;該前紗針跡順著在背紗的相同方向上之上繞線、和在背紗的相同或相對方向上之下繞線;該中紗針跡順著在與該背紗及該前紗的相對方向上之上繞線,該前紗在連結點(I)、連結點(II)、或在此二者處都形成封閉針跡,且以總經緯密度標準計,該背紗含有至少50%處理過的紗。
本揭露的表面緊固件母料(在本揭露中也簡稱為母構件)可具有二個主要表面,其等之一者可為接合表面(即意圖與公料接合的表面)而其等之另外一者可為非接合表面(即意圖不與公料接合的表面)。接合表面係提供有一接合元件。接合元件包括由環狀紗形成的環接合元件。因此,表面緊固件母料的接合表面可以接合公料的接合元件(例如鉤接合元件)。在典型組態中的表面緊固件的接合設計是鉤和環樣式。鉤與環樣式的表面緊固件可為由公料及母料組成之一配對,該公料具有由在表面緊固件的厚度方向上伸出之突出物件所構成的鉤,及該母料具有可接合該等鉤的環。
圖1是說明根據本揭露的表面緊固件母料的剖面結構的示意圖。參照圖1,本揭露的表面緊固件母料10包括編織織物20。編織織物具有一結構使得紗被編織在一起,及具有良好透氣性、可撓性、及側向拉伸性。當母料被用於吸收性物品(如衛生物品)時,該等性質尤其有益。進一步,編織織物具有一結構使得紗係編織在一 起,且相較於非織物可在一些組態中具有良好耐久性。編織織物20包括基底組織22、在基底組織22上由前紗21構成的毛絨。在典型的組態中,表面緊固件母料10可在編織布20上進一步包括印刷部件30。
發明人發現,當施加印記至表面緊固件母料的非接合表面時的非接合表面為平滑的及不透明的重要性,並進一步注意到平滑度及不透明性可以藉由控制編織物組織而被控制。
本揭露的表面緊固件母料係從背紗、中紗、及前紗編織出來的。這種編織織物可藉由提供有後桿(back bar)、中桿(middle bar)、及前桿(front bar)的一般編織機(例如三梳櫛編織機)編織而成。注意到,例如,在如下所述使用彈性紗之組態中,可使用四桿編織機或類似者。根據本揭露之編織織物可使用一般的編織機迅速且低成本地製造。在典型的組態中,後桿穿背紗、中桿穿中紗、及前桿穿前紗。針對穿線設計而言,有通過穿線(through threading)、一進一出(即每隔一紗拉出紗)、一進二出(即穿一紗及拉出二紗)及類似者。考量透氣性、可撓性、及拉伸性,以及形成本揭露母料結構的觀點,一進一出是有利的。
背紗及中紗一起構成編織織物20的基底組織22、且有助於母料附接到主體物品(例如吸收性物品)的應用主體(例如吸收性材料的織物)。前紗21主要暴露在編織織物的第一前表面上並形成環接合元件。因此,編織織物的第一前表面可在母料上作用為接合表面(即將與公料接合之表面)。背紗主要暴露在與編織織物的第一前表 面相對的第二前表面上。第二前表面是母料的非接合表面。當將母料附接至主體物品時,非接合表面可作用為附接表面。
在本揭露的典型組態中,母料進一步具有印刷部件。如圖1所說明的,印刷部件30被直接設置在編織織物20的基底組織22的非接合表面上。也就是說,印刷部件30可被提供在編織織物20的基底組織22的非接合表面上。進一步,印刷部件30的一部份可存在於構成編織織物20的基底組織22的各紗(背紗、中紗)或類似者之間。在本揭露中,非接合表面意圖為平滑且不透明的用於印記的偏好施加(特別是以塗層為基礎的印刷)。除了因為編織織物而具有良好透氣性、可撓性、及拉伸性外,本揭露的母料具有能夠設置在無基底層(例如印刷層支撐膜或類似者)的針織布上的印刷部件的益處。也就是說,基底層可犧牲母料的透氣性、可撓性、及拉伸性,而在本揭露母料中沒有這樣的基底層,及印刷部件可直接設置在編織織物上。這使得具有印刷部件之母料也具有透氣性、可撓性、及拉伸性。注意在本揭露中,非接合表面的平滑度受到在織合部件(連結部件)的編織布的厚度及在織合部件之間(在二相鄰中紗之間的區域)的編織織物厚度間的差異影響。此差異愈小愈平滑。此外,不透明性可由織物的光透射率、Lab色空間(L*)及非接合表面外觀的評估來判斷。較高的不透明性具有較低的光透射率及較高的Lab色空間(L*)值。非接合表面的外觀可用目視觀察外觀或類似者檢查。
注意當本揭露的表面緊固件母料被用在吸收性物品用途(例如尿布)時,具有偏好的平滑度及不透明性的非接合表面進一步 具有下列益處。在吸收性物品的組裝線,對將表面緊固件附接到吸收性物品的主體而言,通過設置在抽吸輥上的抽吸孔來輸送是必要的。在此時,如果在表面緊固件有太多間隙,或表面緊固件表面上朝向抽吸輥的凸起太大,通過抽吸輥輸送緊固件母料表面變得困難,這可能會引起如降低的生產率的問題。本揭露的表面緊固件母料避免了這些問題,並且具有有助於吸收性物品(例如,尿布)的生產線上的良好生產率之益處。
在編織織物中,背紗、中紗、及前紗交替地形成連結點(I)及連結點(II)。連結點(I)由背紗針跡、前紗針跡、及中紗針跡構成,該背紗針跡順著在第一方向上或在與第一方向相對的第二方向上之上繞線、和在上繞線前面及背面在第一方向上之下繞線;該前紗針跡順著在背紗的相同方向上之上繞線、和在該背紗的相同或相對方向上之下繞線;該中紗針跡順著在與該背紗及該前紗的相對方向上之上繞線,連結點(II)由背紗針跡、前紗針跡、及中紗針跡構成,該背紗針跡順著在第一或第二方向上之上繞線、和在上繞線前面及背面在第二方向上之下繞線;該前紗針跡順著在背紗的相同方向上之上繞線、和在背紗的相同或相對方向上之下繞線;該中紗針跡順著在與該背紗及該前紗的相對方向上之上繞線,進一步,該前紗在連結點(I)、連結點(II)、或在此二者處都形成封閉針跡。通過具有這種編織物組織,前紗在本質上具有使得其在編織織物的一側的表面上從中紗左邊及右邊交替突出的結構。
在如上所述的編織物組織中,該組織具有良好接合強度及耐久性,因為前紗及背紗被牢牢地固定在連結點(I)及(II)。當製造表面緊固件母料(編織織物)時,且進一步來說,當製造後已經過一段時間時,對於前紗的背側突出而言,從表面緊固件母料的基底組織突出難以發生,(即以下的狀態:在構成表面緊固件母料的編織織物的一個表面上形成的前紗的毛絨係在編織織物的相對表面上形成)。因此,所得到的表面緊固件母料與公料具有優異的接合力以及耐久性(例如,撕裂強度)。
此處,「前紗在編織織物僅一側的表面上從中紗左邊及右邊交替突出」是指在編織織物20中,當在垂直於中紗方向上的方向上看著剖面時,前紗21係與在中紗連結部件的來源相對於基底組織22保持一角度左邊及右邊交替形成。此前紗可容易地接合公料的接合元件,及有助於優異的接合性質。
在所說明的組態中,背紗係編織成具有以下的組織式樣:形成連結點(I)之針跡/暗褶/形成連結點(II)之針跡/暗褶,且前紗係編織成具有以下的編織圖案:形成連結點(I)之針跡/開口繞紗/形成連結點(II)之針跡/開口繞紗,且中紗係編織成具有鏈組織式樣。
在表面緊固件母料中,接合力的側向差異為小係較佳的(即,當將母料從公料分開時所感受到力量的側向差異)。當連結點(I)及(II)被對準到相同的經圈(wale)且前紗以連結點(I)及(II)為中心在左邊及右邊被卷出相同的擺幅寬度(swing width),其有助於幾乎沒有側向差異的接合力,這是較佳的。進一步,當連結點(I)及(II)被對準到相 同的經圈且背紗以連結點(I)及(II)為中心在左邊及右邊被卷出相同的擺幅寬度,其有助於較好的不透明性及平滑度,這是較佳的。
在所說明的組態中,作為前紗、中紗、及背紗的各編織物組織的實例,可說明如表1所示之主體。連結點(I)及(II)可藉由組合編織物組織而構成,例如,根據表1的編號1到24。
Figure 105111686-A0202-12-0013-1
Figure 105111686-A0202-12-0014-2
在表1中,xx是0-1或1-0,yy表示(B)-(B+1)或(B+1)-(B),A及C是大於或等於1的全數(whole number),B是大於或等於2的全數,D是大於或等於3的全數,其中A<B、及C+1<D。在較佳的組態中,xx是0-1。在較佳的組態中,yy是(B+1)-(B)。
從把前紗以連結點(I)及(II)為中心在左邊及右邊卷出相同擺幅寬度之前紗的觀點出發,關係B=A×2為真是較佳的。進一步,從把背紗以連結點(I)及(II)為中心在左邊及右邊卷出相等擺幅寬度的觀點出發,關係D=C×2+1為真是較佳的。
首先,從接合力的觀點出發,編織物組織較佳是編號1至8或編號17至24、及更佳是編號1至8。
具有前紗是1-2/0-1/2-1/3-2、中紗是1-0/0-1/0-1/1-0、及背紗是2-3/0-0/3-2/5-5的編織物圖案的實例(即,表1的編號1內的A是1、xx是0-1、yy是(B+1)-(B)、B是2、C是2、及D是5的編織圖案)於以下描述作為實例。
圖2是說明在含有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之表面緊固件母料的織合織物內的前紗、中紗、及背紗的編織物組織的示意圖,且圖3是說明當於圖2說明的前紗、中紗、及背紗各一進一出投料時的編織物組織的示意圖。
參照圖2及圖3,各紗圖案是如下所述,以箭頭D1之方向作為第一方向及箭頭D2之方向作為第二方向。前紗21F具有順著在第二方向的上繞線和在上繞線的前面及背面在第一方向上的下繞線的針跡1f、開口繞紗2f、順著在第一方向的上繞線與在上繞線的前面及背面在第二方向上的下繞線的針跡3f、及開口繞紗4f的編織物圖案。背紗22B具有以下的編織物圖案:順著在第二方向的上繞線和在上繞線的前面及背面在第一方向上的下繞線的針跡1b;藉由暗褶製成的鑲補組織部件2b(即,在由N-N表示的編織物組織中的紗移動(N是大於或等於0的整數),其中紗不纏繞在針周圍(因此,不形成針跡)且送出);順著在第一方向的上繞線和在上繞線的前面及背面在第二方向上的下繞線的針跡3b;及藉由暗褶製成的鑲補組織部件4b。中紗22M具有順著在第一方向上的上繞線的針跡1m、順著在第二方向上的上繞線的針跡2m、順著在第二方向上的上繞線的針跡3m、及順著在第一方向上的上繞線的針跡4m的鏈編織物圖案。針跡1f、1b、及1m形成連結點(I),且針跡3f、3b、及3m形成連結點(II)。因此,連結點(I)及連結點(II)係交替地形成。背紗22B及中紗22M形成基底組織,及前紗21F成為編織織物的毛絨,在中紗22M的左邊及右邊被卷出。
在連結點(I)處,針跡1f及針跡1b係順著相同的上繞線方向、及針跡1m順著與其等相對之上繞線方向。進一步,在連結點(II)處,針跡3f及針跡3b係順著相同的上繞線方向、及針跡3m順著與其等相對之上繞線方向。在圖2示出一個實例,其中,作為針跡1f、3f、1b、及3b,在上繞線的前面及背面,上繞線方向是與下繞線方向相對的(即封閉針跡)。然而,如可在表1中看出的,在本揭露中,上繞線及下繞線可在如同彼此的相同方向上(即開口繞紗)。然而,前紗在連結點(I)、連結點(II)、或二者處皆形成封閉針跡。進一步,在圖2顯示出一實例,其中在連結點(I)和(II)內,在針跡1f及針跡1b的下繞線方向是相同的,且在針跡3f及3b是相同的。然而,如表1所見,在本揭露內,下繞線方向可彼此相對。
圖4是說明順著於圖2及圖3中說明的編織物組織之編織織物的示意圖。圖5是說明以下的示意圖:從圖4沿A-A線的編織織物(垂直於中紗的行進方向)的切面觀察,形成在編織織物的前紗之狀態(左邊及右邊各一個環)。參照圖4,在圖2及3所示之編織物組織中,中紗22M交替地形成連結點a及中紗與背紗的相交點b。進一步,前紗21F從編織織物一側的表面在中紗22M的左邊及右邊交替突出。參照圖5,從接合力的觀點出發,前紗21相對於編織織物的基底組織22的突出角度較佳為大於或等於30度,及在一些組態中,可大於或等於45度。進一步,突出角度沒有特別的上限,且前紗21相對於基底組織22的突出角度可為80度,或進一步為90度。
背紗、中紗、及前紗的編織物組織式樣可為在整個編織織物上一種類型,或可混合複數種類型。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根據編織機的穿線方法及控制編織程序在整片編織織物中從一種類型圖案或複數種類型圖案適當地設定出編織組織。
背紗、中紗、及前紗可分別為一絲或一束複數條絲(即多絲)。在較佳的組態中,從平滑度的觀點出發,中紗是單絲。對前紗而言,從增加與公料的接合可能性的觀點出發,較佳為使用多絲優於單絲。在這種情況下,當與公料接合時,如果前紗的絲太細則可能會斷裂,所以基於形狀和表面緊固件的形狀,選擇合適的厚度。
一般而言,背紗、中紗、及前紗的絲的總細度(fineness)可為從約20至約220dtex,或從約20至約100dtex。單絲細度可為從約0.5至約7dtex。
背紗、中紗、及前紗的材料品質可各為一種類型或二種或更多種類型、並可根據編織織物的所欲性質來設計。進一步,構成背紗、中紗、及前紗之各者的纖維種類可為一種類型或二種或更多種類型。
至於中紗及前紗的材料品質,其等之各者可為例如聚烯烴(例如聚乙烯,聚丙烯、及類似者)、聚酯、聚醯胺、聚胺甲酸酯、EVA(乙烯乙酸乙烯酯)、聚乳酸、嫘縈、其共聚物或混合物、或天然纖維或類似者。在一些組態中,從防止由於與公料接合而造成的母料破壞的觀點出發,使用高強度的聚醯胺。進一步,如果考量材料成本及環境穩定性,聚酯是較佳的。
至於背紗的材料品質,其可為例如聚烯烴(例如聚乙烯、聚丙烯、及類似者)、聚酯、聚醯胺、聚胺甲酸酯、EVA(乙烯乙酸乙烯酯)、聚乳酸、或其共聚物或混合物。在一些組態中,從防止由於與公料接合而造成的母料破壞的觀點出發,使用高強度的聚醯胺。進一步,如果考量材料成本及環境穩定性,聚酯是較佳的。
在本揭露中,以總經緯密度標準計,背紗含有至少約50%處理過的紗。進一步,在本揭露的較佳組態中,除了背紗外,前紗也含有總經緯密度標準的至少約50%處理過的紗。在本揭露中,以總經緯密度標準計之至少約50%的背紗及前紗是指至少約50%的背紗的總經緯密度(即在編織織物上在經圈方向上配置的背紗的經緯密度)及至少約50%的前紗的總經緯密度(即安排在編織織物上經圈方向的前紗的經緯密度)。
在本揭露中,處理過的紗包括已接受處理以提供膨鬆性(bulkiness)及/或彈性(例如捲曲性(crimpability))的所有紗。典型的組態可為藉由熱定型(施加乾熱或濕熱)同時加撚(twisted)而提供具有膨鬆性、捲曲性、及類似者的紗。處理過的紗可經由例如加撚-解撚法、假撚(false-twist)法、或類似者製造。具體而言,從非接合表面具有較好的平滑度及不透明性的觀點出發,假撚處理過的紗(也稱為締捲紗(例如,1-加熱器假撚處理過的紗))是有利的,因為其具有偏好擴大的傾向以便填充在編織織物針跡之間的間隙。注意從在所得到的表面緊固件母料的非接合表面不透明性的觀點出發,關於處理過的紗的撚數,下限較佳為至少約2000tpm(tpm:每米加撚(twist per meter))或至少約2500tpm、及上限為至多約6000tpm或至多5000tpm。
至於處理過的紗,S-加撚紗(即,以S-方向加撚之紗)、及Z-加撚紗(即,以Z-方向加撚之紗)二者都可使用。從防止編織織物捲縮的觀點出發,較佳是使用S-加撚紗及Z-加撚紗的組合。防止捲縮的益處是其在使用表面緊固件母料的吸收性物品的製造程序中是可被感受到的。具體來說,當如前所述經由抽吸輥輸送表面緊固件母料時,預防捲縮有助於更高的效率。在較佳的組態中,背紗及/或前紗已在經圈方向交替設置一或複數條S-加撚紗及一或複數條Z-加撚紗。例如,S-加撚紗及Z-加撚紗在經圈方向上可每隔一紗就交替設置,像是SZSZSZ,及S-加撚紗及Z-加撚紗在經圈方向上可每隔幾條紗交替設置,像是SSZZSSZZSSZZ或類似者。從捲縮預防的觀點出發,在作為處理過的紗的較佳組態中,S-加撚紗及Z-加撚紗在經圈方向上是每隔一紗就交替設置(即像是SZSZSZ)。
處理過的紗可具有彈性。彈性可藉由構成紗之材料品質的彈性、藉由紗加撚法、或此等之組合提供。
在一些組態中,背紗及/或前紗進一步包括具有與處理過的紗相同或較小細度的彈性紗。意圖是彈性紗不是處理過的紗。聚胺甲酸酯彈性紗是彈性紗的實例。在所說明的組態中,背紗及/或前紗具有一或複數條處理過的紗及一或複數條彈性紗交替地設置在經圈方向上。例如,幾條處理過的紗及一彈性紗可交替地被設置。在較佳的組態中,彈性紗的細度(總細度)是處理過的紗的細度的至少1/3及 不超過1。例如,如果處理過的紗是84dtex,彈性紗的細度可為至少約28dtex、及不超過約84dtex。
處理過的紗之處理一般是相對容易被解捲繞(unwound),及個別線容易分散。從良好平滑度及不透明性的觀點出發,至少約50%的背紗為處理過的紗是有益的。在較佳的組態中,背紗中處理過的紗的下限是至少約55%、至少約60%、或至少約67%,而上限為至多約100%、至多約90%、或至多約80%。進一步,如果背紗除了如前所述的處理過的紗外進一步包括彈性紗或類似者,從自其獲得偏好益處的觀點出發,如果處理過的紗及彈性紗的總和是100%,處理過的紗可為從約50%至約80%。注意當將彈性紗鑲補到背紗中時,彈性紗可用與處理過的紗不同之經軸放入。即,除了在相同的經軸捲繞彈性紗及處理過的紗之方法外,彈性紗可用與處理過的紗不同之經軸鑲補至背紗中。
進一步,從具有良好接合力及耐久性的觀點出發,至少約50%的前紗是處理過的紗是有益的。在較佳的組態中,前紗中處理過的紗的下限是至少約55%、至少約60%、或至少約67%,而上限為至多約100%、至多約90%、或至多約80%。進一步,如果前紗除了如前所述的處理過的紗外進一步包括彈性紗或類似者,從自其獲得偏好益處的觀點出發,如果處理過的紗及彈性紗的總和是100%,處理過的紗可為從約50%至約80%。注意當將彈性紗鑲補到前紗中時,彈性紗可用與處理過的紗不同之經軸放入。即,除了在相同的經軸捲繞 彈性紗及處理過的紗之方法外,彈性紗可用與處理過的紗不同之經軸鑲補至前紗中。
中紗可為處理過的紗或未處理過的紗(即,紗不是處理過的)。
本揭露的母構件除了編織織物外可任意地具有印刷部件及進一步的附加元件。在較佳的組態中,印刷部件藉由在編織織物上的塗層形成。根據本揭露的編織織物非接合表面具有優異的平滑度及不透明性,即使當印刷部件直接設置在編織織物上時,該非接合表面允許具有良好外觀之印刷部件形成。具體而言,當透過塗層形成印刷部件時,編織織物的良好不透明性、及尤其是非接合表面的良好不透明性是有利的。
附加元件可透過黏著處理賦予黏著性,利用樹脂處理、編織織物、織合物、非織物、紙、或此等之層壓物、或類似者來賦予強度。層壓方法沒有特別的限制,及可使用習知已知的方法如塗布、乾式層壓、擠出層壓、濕式層壓、熱層壓、超聲波、及類似者。
印刷部件30可直接固定至編織織物20上。直接固定至編織織物上的印刷部件意謂印刷部件係設置在編織織物上而無另一構件或層(換句話說,該印刷部件係接觸編織織物)及印刷部件基本上不能從編織織物移除而同時維持其形狀。即,如上所述,印刷部件30可被提供在編織織物20的基底組織22的非接合表面上。進一步,印刷部件30的一部份可存在於構成編織織物20的基底組織22或類似者的各紗(背紗、中紗)之間。以此方式,印刷部件的形狀是由編織織 物維持、及印刷部件係以編織織物作為支撐體被支撐在編織織物上。典型地,在母料的印刷部件並未固定到子層或其他構件(如印刷層支撐膜或類似者),而以僅固定到編織織物的狀態存在。因此,例如,由具有印刷層支撐膜及油墨層提供於其上的印刷片(該印刷片堆疊在編織織物上)製成之母料與具有直接固定在編織織物上之印刷部件的母料有所區隔,因為印刷層連同支撐膜的印刷層通常可從基底層分開。
印刷部件可僅由油墨構成,或除了油墨以外,可具有基底塗層及/或頂塗層。各油墨及給出之基底塗層及頂塗層可存在作為編織織物上的連續層,或可不連續地背設置,且根據所欲目的而設計,例如出於油墨設計之目的。設計可以隨意選擇,且可為字符、圖像、形狀或類似者。
油墨材料可以是任何習用已知的油墨,且使用水基與溶劑基的油墨。正常使用的習用樹脂可被用作為含在油墨中的樹脂。例如,可使用丙烯酸樹脂、聚胺甲酸酯樹脂、聚醯胺樹脂、脲樹脂、聚酯樹脂、氯乙烯樹脂、環氧樹脂、聚乙烯醇、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樹脂、烯烴樹脂、環氧樹脂、石油系樹脂、纖維素衍生物樹脂、及天然樹脂如松香衍生物樹脂及類似者。藉由使用具有優異牢固度的油墨,甚至當油墨在使用具有本揭露母料之物品期間為暴露時,油墨將不容易脫落。從此一觀點出發,例如,胺甲酸酯基油墨,環氧樹脂基油墨、及類似者是較佳的。進一步,油墨本身可為熱熔型黏著劑。
在典型的組態中,印刷部件可透過在編織織物的非接合表面上的塗層來形成。用於透過塗層印刷的習知已知方法可用於該塗 布。出於可避免發生在具有例如印刷層支撐膜之母料中之透氣性及可撓性降低的觀點,具有透過塗層形成之印刷部件是有利的。在一些組態中,本揭露的進一步透過塗層具有印刷部件的母構件可進一步具有良好透氣性、可撓性、及拉伸性。該等益處對於舒適性是有利的,當例如母構件被用在吸收性物品例如衛生物品時。
從材料成本及製造成本的觀點,本揭露的母構件是有利的,因為可消除帶來成本增加的材料(例如印刷層支撐膜、黏著劑、及類似者)的使用,使得利用簡單的組態和製造方法來製造成為可能。
在較佳的實施例中,母構件可具有每1平方米約10至約100g的基本重量。如果基本重量大於或等於約10g/m2,母料的剛性不會變得過大,且母料的可撓性良好。
本發明的表面緊固件母料10具有對公料優異的接合力,並進一步,在某些組態中,該表面緊固件母料幾乎沒有接合力側向差異,允許比習用產品更小的基本重量。因此,能夠以低成本製造具有優異可見度的表面緊固件母料。
在較佳的組態中,母料是柔軟及可撓的。例如,在MD方向(中紗方向),母料的剛性較佳是至少約0.8N/英寸及至多約3.5N/英寸,而剛性在與MD方向成90°之角度的CD方向(背紗方向)較佳是至少約0.3N/英寸及至多約3.5N/英寸。當剛性在上述範圍內時,母料具有良好的機械強度,同時具有優異的可撓性。
在偏好的組態中,母料具有優異的透氣性。更具體來說,從提供衛生產品良好舒適性的觀點出發,藉由Gurley法測得的母料透氣性較佳是約5秒/100cc或更小。更佳為約3秒/100cc或更小,及進一步較佳為約1秒/100cc或更小。對於下限沒有特別的限制,但在給定的組態中,為約0.1秒/100cc或更大。
可進一步施加額外處理如起絨(raising)、壓花、染色、或著色至表面緊固件母料10。進一步,編織織物20可全部或部分地染色。尤其是當在吸收性物品如尿布中用作為構件時,可消除稱為光彩(sheen)或閃耀(shine)的光澤,從而可以得到審美上令人愉悅的外觀。
本揭露的另一組態提供包括上述的表面緊固件母料及表面緊固件公料(在本揭露中也簡稱為公料)的表面緊固件。
圖6是說明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之表面緊固件的剖面結構的示意圖。參照圖6,公料50通常具有片狀基底部件40及在基底上設置為突起物體之複數個鉤接合元件41。鉤接合元件的形狀沒有特別的限制,但可為柱狀體如圓柱體、矩形棱柱體、或六角柱體,且為了改善機械接合的操作,可具有盤型、蘑菇型、鑰匙型、楔型、箭頭型、或類似者作為頂端部件。頂端部件可以與對應的接合表面良好地機械接合,並可容易地附接與移除。
在具有本發明表面緊固件母料10的表面緊固件中,前紗21從編織織物20的一表面相對於中紗左右交替地突出,且母料具 有一結構使得前紗無法容易地從背側突出;當接合公料時,在與公料之接合力的側向差異是小的。
此處,可藉由將表面緊固件母料與公料接合來評估接合力的側向差異,及在寬度方向(即,垂直於C方向、D方向及中紗方向的方向)的側向差異,在複數個點測量當將表面緊固件母料與公料從右邊至左邊分開時的接合力(右接合力),及當將其等從左邊至右邊分開時的接合力(左接合力),而發現由下式表示之值的絕對值:{(測得的右接合力的平均值)-(測得的左接合力的平均值)}/(右接合力及左接合力所有測得的值的平均值)。當所獲得的值接近零,接合力的側向差異較小。
例如,在公料中的鉤接合元件集中度(concentration)一般從每平方英寸大約500至5000,且在一組態中,使用每平方英寸1600的集中度。
用於公料的接合元件的材料可為各種熱塑性樹脂材料,例如聚乙烯(例如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耐綸、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縮醛、聚甲基戊烯、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聚苯醚、聚苯硫、以及苯乙烯系彈性體如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苯乙烯-異戊二烯-苯乙烯及類似者、烯烴系彈性體如乙烯-α-烯烴共聚物及類似者、酯系彈性體、醯胺系彈性體、胺甲酸酯系彈性體、氯乙烯系彈性體、聚矽氧系彈性體、氟化物系彈性體、及其合金、及類似者。由3M日本(公司)及類似者銷售的鉤帶(CS-600)為公料的實例。
本揭露的表面緊固件可用在各種物品,例如,吸收性物品包括紙尿布、衛生棉、母乳墊、及類似者;用於地板和牆壁的固定工具;用於服裝的固定工具;用於清潔用品的固定工具;用於汽車內飾的固定工具,及類似者。本揭露的表面緊固件尤其較佳地作為用於吸收性物品(例如,衛生物品如紙尿布及類似者)的表面緊固件,因為其因為其組成可具有物品透氣性、可撓性、及拉伸性。
在一些組態中,當表面緊固件被用於吸收性物品,或特別是紙尿布時,較佳係考量母料及公料的接合性質、及特別是母料的性能。在標準的紙尿布,公料被提供作為在穿著者的背面的左側和右側的配對,及母料被提供作為在靠近胃的身體前面的左側和右側的配對。因此,在尿布左邊及右邊上的二個地方的公構件及母構件將各個接合,從藉由表面緊固件安全固定紙尿布的觀點出發,小的接合力側向差異(即用於在左方向分開的力量及在右方向分開的力量之差異)將是較佳的。
吸收性物品包括兒童尿布,成人尿布、及寵物尿布、及用於衛生及其他用途的墊布。在一般的組態中,吸收性物品是尿布。根據本揭露的編織織物的良好平滑度及不透明性在藉由提供在組裝線的抽吸輥上的抽吸孔來穩定輸送尿布上是有利的。
在較佳的組態中,吸收性物品具有優異的透氣性。更具體來說,從提供衛生產品良好舒適性的觀點出發,如由Gurley法測得的吸收性物品透氣性較佳是約5秒/100cc或更小。更佳為約3秒/100 cc或更小,及進一步較佳地為約1秒/100cc或更小。對於下限沒有特別的限制,但在給定的組態中,為約0.1秒/100cc或更大。
吸收性物品的製造方法沒有特別限制,及可為例如下列方法之一者。習用已知的元件可用於表面緊固件之外的吸收性物品元件,且將不在這裡詳細地描述。在吸收性物品中,用於將表面緊固件附接至主體的方法可為習用已知的任何方法。表面緊固件的一表面(例如,在母料上具有印刷部件形成於其上之表面)可使用習用已知的連結方法(通過膠水黏著、熱熔接、超聲波處理、及類似者、縫紉、通過訂書機機械固定或類似者)連結到主體。對於用膠水固定,根據需要選擇已知黏著劑,如合成橡膠系包括SIS、SBS、及類似者、烯烴基、丙烯酸基、聚矽氧基、EVA、及類似者、且不限於該等樹脂。
實施例
本發明所說明的組態在下文進一步用實施例描述,但本發明並不限於此。
(用於評估之方法) 1. 135°分開測試
從具有鉤(可商購自3M日本(公司)之3M機械緊固件鉤NC-2050)的公料切出MD方向長度25mm×CD方向長度20mm的測試片而不損壞鉤。將得到的測試片附接到標準固定帶 (4591LH(可商購自3M日本(公司))的壓敏黏著表面。以紙張覆蓋壓敏黏著表面的剩餘部分(即壓敏黏著表面的暴露部分)。用雙面膠帶(Y9448(可商購自3M日本(公司))將MD方向長度50mm×CD方向長度100mm的母料測試片附接到測試板。將公料測試片的CD方向與母料測試片的CD方向配對,將公料測試片輕輕放在母料測試片上,及用2.0kg的手提輥於其上以約300mm/分鐘在CD方向上來回運行一次。
將測試板放置在135°的分開夾具(jig)。將公料測試片的紙端部分附接到拉力測試機的上夾頭。分開的起點被定為在上夾頭的正下方。在分開測試中,把測試板被向下推但沒有移動來進行量測。分開圖表(面積平均)的平均被記為接合力。
2. MD拉力強度
從編織織物切出MD方向50mm及CD方向約25mm的測試片並固定在Tensilon拉力測試機((公司)OrionTech,RTC-1225)的夾頭,以300mm/分鐘的速度沿縱向拉,將在拉伸過程中的拉伸距離和對應的拉力負荷作圖,得到拉伸距離和拉力負荷的關係曲線(橫軸:拉伸距離(mm),縱軸:拉力負荷(N))。從所得的關係曲線取得當延伸比為5%的拉力負荷值。
3.光透射率
編織織物的光透射率按照總光線透射率測試方法(JIS K7361)測量。使用Nippon Denshoku Kogyo(公司)製造的NDH2000作為測量裝置。將從編織織物切出50mm×50mm的測試片固定在測量裝置的樣品夾持器。使直徑1cm的白色光被照射在測試片,及測量總光線透射率。
4.厚度
用厚度計(Mitutoyo No.2109FL)測量編織織物的厚度。將從編織織物切出100mm×100mm測試片置於厚度計的測量探針之間,並測量厚度。測試探針的形狀為半球體。測量連結點和連結點之間的厚度。
5.非接合表面的外部觀察
對於各實施例和每個比較實例中,用肉眼觀察編織織物的非接合表面的外觀。
(製備母料) [實施例1至實施例6、比較1至比較2]
表面緊固件母料係根據表2的條件和下面所示的該等者製備。評價結果示於表2中。
編織機:28隔距3桿單經編編織機(Karl Mayer製造)
紗配置:一進一出
紗品種:84T/36(德士(decitex)/絲)處理過的紗(聚酯假撚處理過的紗)(假撚條件4000tpm(tpm:每米加撚),可透過Sanetsu(公司)商購)
22T1未處理過的紗(聚酯紗)(可透過Toray(公司)商購)
56T24未處理過的紗(可透過Hyosung日本(公司)商購)
44T2未處理過的紗(藉由併合上述22T1製造為背紗)
Figure 105111686-A0202-12-0031-3
如表2所示,相較於具有未經處理的紗作為背紗的比較例1至比較例2,實施例1至實施例6的母料具有處理過的紗作為背紗,其具有良好的不透明性及平滑度並且具有優異的接合強度。
[工業應用性]
本揭露的表面緊固件母料及表面緊固件可特別偏好地應用在尤其是吸收性物品如衛生物品,例如,兒童尿布,成人尿布、及寵物尿布、及用於衛生棉墊及其他用途的墊布、及類似者。
(符號說明)
10 表面緊固件母料
20 編織織物
21,21F 前紗
22 基底組織
22M 中紗
22B 背紗
1b,1f,1m,2f,2m,3b,3f,3m,4f,4m 針跡
2b,4b 鑲補組織部件
a 連結點
b 相交點
30 印刷部件
40 基底
41 接合元件
50 公料
10‧‧‧表面緊固件母料
20‧‧‧編織織物;編織布
21‧‧‧前紗
22‧‧‧基底組織
30‧‧‧印刷部件

Claims (6)

  1. 一種含有編織織物之表面緊固件母料,其中該編織織物係由背紗、中紗、及前紗織合而成,該背紗、該中紗、及該前紗交替地形成連結點I及連結點II,該連結點I由背紗針跡、前紗針跡、及中紗針跡構成,該背紗針跡順著在第一方向上或在與該第一方向相對的第二方向上之上繞線(overlap)、和在該上繞線前面及背面在該第一方向上之下繞線(underlap);該前紗針跡順著在該背紗的相同方向上之上繞線、和在該背紗的相同或相對方向上之下繞線;該中紗針跡順著在與該背紗及該前紗的相對方向上之上繞線,該連結點II由背紗針跡、前紗針跡、及中紗針跡構成,該背紗針跡順著在該第一或該第二方向上之上繞線、和在該上繞線前面及背面在該第二方向上之下繞線;該前紗針跡順著在該背紗的相同方向上之上繞線、和在該背紗的相同或相對方向上之該下繞線;該中紗針跡順著在與該背紗及該前紗的相對方向上之該上繞線,該前紗在該連結點I、該連結點II、或在此二者處都形成封閉針跡,且以總經緯密度標準計,該背紗含有至少50%處理過的紗。
  2. 如請求項1之表面緊固件母料,其中該背紗係編織成具有以下的一組織式樣:形成該連結點I之針跡/暗褶/形成連結點II之針跡/暗褶,該前紗係編織成具有以下的組織式樣:形成該連結點I之針跡/開口繞紗/形成連結點II之針跡/開口繞紗,及該中紗係編織成具有鏈組織式樣。
  3. 如請求項1或2之表面緊固件母料,其中以總經緯密度標準計,該前紗含有至少50%處理過的紗。
  4. 如請求項1或2之表面緊固件母料,其進一步具有印刷部件。
  5. 一種表面緊固件,其含有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表面緊固件母料及表面緊固件公料。
  6. 一種吸收性物品,其含有如請求項5所述之表面緊固件。
TW105111686A 2015-04-15 2016-04-14 表面緊固件母料、表面緊固件、及吸收性物品 TWI7419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83773 2015-04-15
JP2015083773A JP6774738B2 (ja) 2015-04-15 2015-04-15 面ファスナ雌材、面ファスナ、及び吸収性物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07599A TW201707599A (zh) 2017-03-01
TWI741981B true TWI741981B (zh) 2021-10-11

Family

ID=559490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11686A TWI741981B (zh) 2015-04-15 2016-04-14 表面緊固件母料、表面緊固件、及吸收性物品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116345A1 (zh)
EP (1) EP3283677A1 (zh)
JP (1) JP6774738B2 (zh)
CN (1) CN107454826B (zh)
MX (1) MX2017013029A (zh)
TW (1) TWI741981B (zh)
WO (1) WO201616806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26394B2 (ja) * 2018-07-11 2022-08-26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面ファスナ雌材用編地の製造方法、面ファスナ雌材用編地、及び面ファスナ雌材
JP7270396B2 (ja) * 2019-01-30 2023-05-10 株式会社エアウィーヴ 面ファスナーおよび寝具カバー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38691U (en) * 1998-03-06 2003-06-21 Ykk Corp Surface fastener made of fiber
EP1350879A1 (en) * 2002-04-02 2003-10-08 GFD Fabrics, Inc. Stretchable loop-type warp knitted textile fastener fabric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same
US20040099019A1 (en) * 2002-11-27 2004-05-27 Sasser Michael P. Printed loop fabric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2012034802A (ja) * 2010-08-06 2012-02-23 Three 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面ファスナ雌材
TWI447016B (zh) * 2006-09-11 2014-08-01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卡勾緊固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14942A (en) * 1991-06-06 1993-06-01 Guilford Mills, Inc. Loop-type textile fastener fabric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same
US5267453A (en) * 1991-06-06 1993-12-07 Guilford Mills, Inc. Loop-type textile fastener fabric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same
US6096667A (en) 1994-07-25 2000-08-01 Milliken & Company Hook and loop fastener
US6099932A (en) 1997-12-31 2000-08-08 Gehring Textiles, Inc. Loop fabric for hook and-loop type fastener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US6018852A (en) * 1998-03-02 2000-02-01 Velcro Industries B.V. Touch fastener tape
US6216496B1 (en) 1998-09-04 2001-04-17 Gehring Textiles, Inc. High performance hook and loop closure system
WO2001023653A1 (en) * 1999-09-27 2001-04-05 Bhk Holding Ltd. Absorptive fabric
WO2004050970A2 (en) * 2002-11-27 2004-06-17 Milliken & Company Printed loop fabric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4480333B2 (ja) 2003-02-07 2010-06-16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面ファスナ雌材
JP4171450B2 (ja) * 2004-07-20 2008-10-22 Ykk株式会社 面ファスナー
JP4417920B2 (ja) * 2006-03-31 2010-02-17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面ファスナーの雌材シート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吸収性物品
JP5384888B2 (ja) 2008-09-10 2014-01-08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面ファスナ雌材
JP4861503B1 (ja) * 2010-08-06 2012-01-25 丸紅インテックス株式会社 面ファスナ用編地
US20120231206A1 (en) 2011-03-09 2012-09-13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Loop material for hook and loop fastener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38691U (en) * 1998-03-06 2003-06-21 Ykk Corp Surface fastener made of fiber
EP1350879A1 (en) * 2002-04-02 2003-10-08 GFD Fabrics, Inc. Stretchable loop-type warp knitted textile fastener fabric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same
US20040099019A1 (en) * 2002-11-27 2004-05-27 Sasser Michael P. Printed loop fabric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TWI447016B (zh) * 2006-09-11 2014-08-01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卡勾緊固件
JP2012034802A (ja) * 2010-08-06 2012-02-23 Three 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面ファスナ雌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83677A1 (en) 2018-02-21
MX2017013029A (es) 2017-12-08
CN107454826B (zh) 2021-07-09
US20180116345A1 (en) 2018-05-03
CN107454826A (zh) 2017-12-08
JP6774738B2 (ja) 2020-10-28
TW201707599A (zh) 2017-03-01
WO2016168065A1 (en) 2016-10-20
JP2016202255A (ja) 2016-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84888B2 (ja) 面ファスナ雌材
TWI612192B (zh) 鉤與圈黏扣帶之母接部
US5267453A (en) Loop-type textile fastener fabric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same
JP6033540B2 (ja) 面ファスナーの為の複合材要素
TWI741981B (zh) 表面緊固件母料、表面緊固件、及吸收性物品
US10709620B2 (en) Touch fastener female material, touch fastener, and absorbent article
US20160310332A1 (en) Fastening member for hook-and-loop fasten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sanitary product
TW201406313A (zh) 鏈帶及拉鏈
JP2008088602A (ja) 面ファスナ用係合雌材
JP4480333B2 (ja) 面ファスナ雌材
JP2005253667A (ja) 面ファスナ雌材
JP2021083823A (ja) 面ファスナー
CN103343421A (zh) 织物和包括织物的制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