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38749B - 使用微波之陶瓷用加成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使用微波之陶瓷用加成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38749B
TWI738749B TW106110279A TW106110279A TWI738749B TW I738749 B TWI738749 B TW I738749B TW 106110279 A TW106110279 A TW 106110279A TW 106110279 A TW106110279 A TW 106110279A TW I738749 B TWI738749 B TW I73874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eed
layer
ceramic
microwave
platfor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102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01877A (zh
Inventor
曾杰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應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應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應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018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018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387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38749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1/00Producing shaped prefabricated articles from the material
    • B28B1/001Rapid manufacturing of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ng, agglomerating or laminating of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1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treating or working the shaped or preshaped articles
    • B28B11/24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treating or working the shaped or preshaped articles for curing, setting or hardening
    • B28B11/241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treating or working the shaped or preshaped articles for curing, setting or hardening using microwave heat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50/00Data acquisition or data processing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B33Y50/02Data acquisition or data processing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additive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70/00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10/00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30/00Apparatu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roducing Shaped Articles From Materials (AREA)
  • Constitution Of High-Frequency Heat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Abstract

一種用於形成陶瓷部件的加成製造設備包括可供支撐所欲形成之陶瓷部件用的平臺及用以在該平臺上分配連續層進料層的分配器。該進料包含可固化成分。該設備進一步包括可朝向該平臺之頂面發射輻射用的輻射源及可朝向該平臺上之該等連續層施加微波用的微波源。該輻射配置成可在當分配每一層時或在每一層分配完之後用來固化該進料的可固化成分。該微波配置成可使該進料的可固化成分蒸發且造成該進料結晶化而形成陶瓷部件。

Description

使用微波之陶瓷用加成製造方法
本案說明書是關於陶瓷的加成製造法,又稱3D列印法。
加成製造法(AM)又稱為實體自由形狀製造法或3D列印法,意指一種藉由逐層地(successive)分配原料(例如,粉末、液體、懸浮液或熔化的固體)成為二維膜層來建構三維物件的製造方法。相較之下,傳統機械加工技術則涉及將塊狀材料(例如,陶瓷塊、木塊、塑膠塊)切割成物件的減成製程(subtractive process)。
在加成製造法中可使用各種加成製程。某些方法是藉由熔化或軟化材料來製造膜層,例如選擇性雷射熔融法(SLM)或直接金屬雷射燒結法(DMLS)、選擇性雷射燒結法(SLS)、熔融沉積成形法(FDM),而其他可固化的液態材料則使用不同技術,例如立體微影技術(SLA)。這些製程在形成膜層以產生成品的方式及在可與該製程兼容使用的材料方面各有不同。
習知的系統使用能量源來燒結或熔化粉末材料。第一層上的所有選定位置一旦經燒結或熔化且隨後再 次固化之後,會在已完成的膜層上沉積新的粉末材料層。隨後逐層地重複該製程直到製造出期望的物件為止。
在一態樣中,用於形成陶瓷部件的加成製造設備包括支撐所欲形成之陶瓷部件用的平臺及在該平臺上分配複數個進料之連續(successive)層用的分配器。該進料包含可固化成分。該設備進一步包括用以朝向該平臺之頂表面發射輻射的輻射源及用以朝向該平臺上之該等連續層施加微波的微波源。該輻射配置成當在分配每一層時或在每一層分配完之後用來固化該進料的可固化成分。該微波配置用以使該進料的可固化成分蒸發並造成該進料結晶化而形成該陶瓷部件。
在進一步態樣中,用於形成陶瓷部件的加成製造設備包括外殼、控制器、收納在該外殼中的加成製造模組及收納在該外殼中的微波模組。該加成製造模組配置成可在平台上分配及固化進料的連續層。該微波模組配置用來發射微波以造成該進料結晶化而形成陶瓷部件。該控制器配置用來操作該加成製造模組以分配及固化該等進料層,而形成已固化聚合物。該控制器配置成可在分配及固化該等進料層之後,操作該微波模組以蒸發該已固化聚合物並造成該進料結晶化而形成該陶瓷部件。
在另一態樣中,用於形成陶瓷部件的加成製造方法包括分配進料的連續層、當在分配該等連續層的每一層時或在每一層分配完之後朝向至少一層的該進料發射 輻射,及朝向該等連續層施加微波。該進料包括可固化成分。該輻射配置用來固化該進料的可固化成分。該微波配置用來蒸發該進料的可固化成分及造成該進料結晶化以形成陶瓷部件。
在又另一態樣中,加成製造方法包括分配第一進料的第一層,該第一進料包括可固化成分及陶瓷成分。該方法進一步包括朝向該第一進料的該第一層發射輻射以固化該第一層中的該第一進料之可固化成分。該方法包括在該第一層上分配第二進料的第二層。該第二進料包括該可固化成分及該陶瓷成分。該方法進一步包括朝向該第二進料的第二層發射該輻射以固化該第二層中的該第二進料之可固化成分。該方法亦包括在該第二進料的第二層上分配該第一進料的第三層,及朝向該第一進料的第三層發射該輻射以固化該第三層中的該第一進料之可固化成分。該方法包括對包含至少該第一層、該第二層及該第三層的複數個層施加該微波,藉以結晶化及燒結該複數個層之該進料的陶瓷成分。
該等設備及方法的實施例可包括以下內容及本案中其他處所述的該些實施例。在某些實例中,該設備可包括控制器,該控制器配置成可在每次施加該微波之間使該分配器分配至少兩層的進料層,使得該微波同時蒸發該至少兩層進料層的可固化成分。該方法可進一步包括先分配至少兩層的該進料,隨後施加該微波。施加該微波的步驟可包括施加該微波以同時蒸發該至少兩層進料層的 可固化成分。可擇一或附加選用的是,該設備可包括控制器,該控制器配置成在使該分配器分配所有該進料的該等連續層之後,致使該微波源施加微波以同時蒸發該進料之該等連續層的可固化成分。施加該微波的步驟可包括在分配所有該進料的該等連續層之後,施加微波以同時蒸發該進料之該等層的可固化成分。
在某些實例中,該加成製造設備進一步包括控制器,該控制器配置成可使該微波源施加微波,以使微波可透射的陶瓷結晶成長而形成陶瓷部件。施加微波能夠使微波可透射的陶瓷結晶成長以形成該陶瓷部件。該輻射可配置用於固化該可固化成分以形成已固化聚合物。發射該輻射的步驟可包括對該進料施加該輻射以固化該進料的可固化成分而形成已固化聚合物。該陶瓷結晶對於該微波的透射度可比該已固化聚合物對於該微波的透射度大400%至2000%。
在某些實例中,該微波源可配置成以複數個頻率來發射該微波。該微波源配置成依序地(sequentially)以該等頻率的每個頻率來發射微波。施加該微波的步驟可包括以複數個頻率來發射該微波。以該等頻率發射該微波的步驟可包括依序地以該等頻率的每個頻率來發射該微波。該等頻率可介於5.8GHz至6.8GHz間。該微波源可以該等頻率的每個頻率發射約25微秒的該微波。以該等頻率發射該微波的步驟包括以該等頻率的每個頻率發射約25微秒的該微波。在某些情 況中,該微波源可以該等頻率的每個頻率發射約5微秒至45微秒的該微波。以該等頻率發射該微波的步驟可包括以該等頻率的每個頻率發射約5微秒至45微秒的該微波。
在某些實例中,該輻射源可為紫外線(UV)光源,及該輻射為紫外線。發射該輻射的步驟可包括當在分配該等連續層的每一層時或在每一層分配完之後朝向該進料的該至少一層發射紫外線。該進料的可固化成分可包括UV光可固化聚合物。
在某些實例中,該進料可包括陶瓷成分。該微波源可配置用以朝向該平臺發射該微波以致使該陶瓷成分結晶化。施加該微波的步驟可包括造成該陶瓷成分結晶化。該陶瓷成分可包括液相陶瓷成分。該進料的陶瓷成分可包括第一前驅物材料及第二前驅物材料。該微波源可配置成可朝向該平臺發射微波以使該第一前驅物材料及該第二前驅物材料形成陶瓷化合物。施加該微波的步驟可造成該第一前驅物材料及該第二前驅物材料形成陶瓷化合物。該第一前驅物材料可包含碳,及該第二前驅物材料可包含矽。
可附加或擇一選用的是,該進料可為第一進料,及該分配器可配置成可在該平臺的頂表面上分配該第一進料及第二進料。該第一進料及該第二進料各自可包含該陶瓷成分及該可固化成分。該微波源可配置用來使該第一進料的陶瓷成分結晶化以形成第一陶瓷結晶及使該第二進料的陶瓷成分結晶化以形成第二陶瓷結晶。施加該微 波的步驟可造成該第一進料的陶瓷成分結晶化而形成第一陶瓷結晶及造成該第二進料的陶瓷成分結晶化而形成第二陶瓷結晶。該等第一結晶可大於該等第二結晶。該等第一結晶可比該第二結晶大300%至2000%。該第一進料之該陶瓷成分與該可固化成分的比值可大於該第二進料之該陶瓷成分與該可固化成份的比值。例如,該第一進料的比值可比該第二進料的比值大600%至1000%。
在某些分配第一進料及第二進料的情況中,該設備可進一步包括控制器。該控制器可配置成可令該設備使用該分配器在該平臺的頂表面上分配第一進料的第一層,及使用該輻射源固化該第一進料的該第一層。該控制器可配置成使用該分配器在該第一層上分配該第二進料的第二層,及使用該輻射源固化該第二進料的該第二層。該控制器可進一步配置成使用該分配器在該第二層上分配該第一進料的第三層,及使用該輻射源固化該第一進料的該第三層。該控制器可又進一步配置成使用該微波源燒結包括至少該第一層、該第二層及該第三層的複數個層。
在某些分配第一進料及第二進料的情況中,該方法可進一步包括分配該第一進料的該第一層及朝向該第一進料的該第一層發射該輻射。該方法可包括在該第一層上分配該第二進料的該第二層及朝向該第二進料的該第二層發射該輻射。該方法亦可包括在該第二層上分配該第一進料的該第三層及朝向該第一進料的該第三層發射 該輻射。該方法可包括燒結包括至少該第一層、該第二層及該第三層在內的該等層。
在某些實例中,該設備可包括微波無法透射的外殼。該外殼可支撐該平臺並將該微波源所發射的微波與環境隔開。發射該微波的步驟可包括發射該微波,使得該微波留在外殼內,且該外殼將該微波與該外殼的環境隔離開來。
在某些實例中,該設備可包括該等微波無法透射且至少紅外光可透射的窗。發射該微波的步驟可包括發射該微波,使得該微波容納在該外殼及該外殼的窗內。該微波無法透射該窗,及至少紅外光可透射該窗。該設備可包括紅外光熱感測器以通過該窗朝向該平臺的頂表面發射紅外光輻射。該紅外光熱感測器配置用以偵測該平臺上之進料的溫度。該方法可進一步包括通過該窗發射該紅外光輻射以偵測該進料的溫度。
在某些實例中,該設備可包括喇叭,且該喇叭連接至該微波源。發射該微波的步驟可包括通過喇叭發射該微波。該喇叭可經塑形以將該微波源所發射出的微波引導至該平臺之頂表面的一部分頂表面。
在某些實例中,該陶瓷部件是碳化矽單塊體。
在某些實例中,該陶瓷部件是碳化鎢單塊體。
文中所述實施例可選用性地包括(但不限於)以下所述優點。用來形成陶瓷部件的減成方法通常會發生材料浪費的情況,但該等加成製造設備及方法可減少材料 浪費。例如,習知的加工法從陶瓷工件塊料上去除陶瓷材料以形成陶瓷部件,且在某些情況中,去除的陶瓷材料無法再次利用。相較之下,在本案所述的加成製造設備及方法中,所分配用來形成該等連續層用之進料中的陶瓷成分不會被去除,而是用來形成該陶瓷部件。
藉著選擇該進料中之非陶瓷成分的比例可調整所分配之進料的黏度。在該陶瓷成分是液相陶瓷成分的情況中,單單是該液相陶瓷成分的黏度就可能導致分配速度減慢及堵塞。在本發明的加成製造設備及方法中,可調整該進料以使該進料具有較低黏度,使得在該進料之流動路徑中的任何設備較不易遭遇堵塞情形,當黏度較高時可能發生堵塞。再者,該進料的黏度較低可提高分配該進料的速度而加快形成陶瓷部件的產量。
微波可提高該陶瓷成分的結晶化速度,尤其是與未使用微波的加熱型方法相比時更是如此。當以複數個頻率施用微波時,可在整個該進料層上達到更均勻一致的能量及熱分佈。能量與熱的均勻性可提高該可固化成分之蒸發作用及該陶瓷成分之結晶化作用的均勻性。對陶瓷成分施以更均勻的熱及能量分佈可使陶瓷部件更光滑。不受限於特定理論下,均勻性提高可能是因該微波引起該進料之可固化成分及陶瓷成分產生多模式反應所造成。
當分配複數種類型的進料時,該複數種類型的進料可能有助於增進所分配之層之間的黏接作用。尤其,藉著使該等進料具有不同的組成及陶瓷成分含量,該等進 料可形成較小晶粒及較大晶粒。相較於具有更大晶粒尺寸均勻性的結晶結構而言,由較小晶粒與較大晶粒組合形成的結晶結構較為堅固。
在以下附圖及實施方式中舉出本案說明書中所述請求標的之一或更多個實施方案的細節。藉由該實施方式、圖式及所請專利範圍將可瞭解到該請求標的之其他可行態樣、特徵及優點。
100:加成製造設備
102:外殼
104:加成製造模組
106:微波模組
108:層
110:進料
112:平臺
114:控制系統
116:控制器
118:分配器
120:輻射源
122:微波源
124:頻率控制器
125:微波喇叭
125a:喇叭
125b:喇叭
125c:喇叭
125d:喇叭
125e:喇叭
126:感測系統
128:光學感測器
130:窗
400:製程
400A:分配步驟
400B:施加步驟
400C:分配步驟
400D:施加步驟
400E:施加微波步驟
500:製程
500A:步驟
500B:步驟
500C:步驟
500D:步驟
500E:步驟
500F:步驟
500G:步驟
500H:步驟
E:電場
H:磁場
第1圖為加成製造設備的概要側視圖。
第2圖為加成製造設備的系統方塊圖。
第3A圖至第3E圖為可用於加成製造設備之微波喇叭的透視圖。
第4圖是使用加成製造設備進行加成製造製程的實例流程圖。
第5A圖是使用加成製造設備進行加成製造製程之實例的操作圖。
第5B圖是第5A圖中所圖示之加成製造製程的流程圖。
在不同圖式中,使用相同元件符號及名稱來代表相同的元件。
加成製造(AM)設備可用來進行製造製程,藉著分配及融合連續層的進料層來形成陶瓷部件。該設備可使用第一製程以固化部分的進料,從而穩定該已分配的進 料。該設備可使用第二製程令該經穩定的進料結晶化及去除該進料中不會形成陶瓷部件的其他材料。
透過固化作用使該進料穩定化及透過暴露於微波下使該進料結晶化可以是分別可對該進料中之不同成分造成影響的製程。在某些實例中,該固化製程可包括發出輻射,該輻射會固化該進料中的可固化成分,及該結晶化製程可包括例如發射輻射,該輻射會造成該進料中的陶瓷成分結晶化。
該固化輻射可包括紫外線,及該進料可包括感光性聚合物,該感光性聚合物在暴露於該可固化輻射下時會做出固化的反應。該結晶化輻射可包括微波,及該進料可包括一或更多個陶瓷成分,該一或更多個陶瓷成分會回應該微波而進行結晶化以形成該陶瓷部件。在某些實例中,該微波可透射由該微波所形成的陶瓷結晶,但該微波不能透射該等已固化的聚合物。因此,該微波可傳遞能量給該等已固化的聚合物而使該已固化的聚合物蒸發又不會燒掉該陶瓷結晶。因此,可去除該進料中大部分的非陶瓷成分,使得該陶瓷結晶能形成具有陶瓷材料特性的陶瓷部件。例如,在依序經過固化製程及結晶化製程之後,實質上僅留下該陶瓷結晶。
加成製造設備
第1圖圖示加成製造設備100之實例的概要側視圖,該加成製造設備100可進行固化製程及結晶化製程以形成陶瓷部件。該加成製造設備100包括外殼102,外 殼102收納有該設備100的加成製造模組104及該設備100的微波模組106。該加成製造模組104在平台112上分配及固化進料110的連續層108。藉著固化該進料110的該等連續層108,該加成製造模組104導致形成固化的聚合物。當該等連續層108支撐在該平臺上112時,該固化的聚合物穩定該進料110的該等連續層108。微波模組106朝向該平臺112發射微波以蒸發該固化的聚合物。該微波亦造成該進料110中的陶瓷成分結晶化以誘使形成陶瓷結晶,而陶瓷結晶界定出該陶瓷部件。參閱第2圖,第2圖示出控制系統114,該控制系統114的控制器116可各別操作該加成製造模組104及該微波模組106以形成該陶瓷部件。本案中將會更詳細地描述該控制系統114。
外殼102支撐著平臺112,且該微波模組106所發射的微波無法透射外殼102。例如,該外殼102可為金屬網,該金屬網的作用如同法拉第籠(Faraday cage)。因此,外殼102用來將該微波與在該外殼外的環境隔離開來。
如第1圖及第2圖中所示,該加成製造模組104包括分配器118,該分配器118在平臺112上分配該進料110的該等層108。利用線性致動器或其他驅動機構,可使該平臺112及/或分配器118移動,該線性致動器或其他驅動機構能使分配器118在平臺112上方進行水平移動。視情況需要,平臺112及/或分配器118的垂 直位置可調整。因此可控制該分配器118相對於該平臺112的垂直位置,使得在分配完並固化該進料110的每一層108之後,可降低該平臺112或升高該分配器118,以使該平臺112準備接受該進料110的新一層108。例如,此作法允許在該平臺112上方從相同高度處分配每一層的進料110。
分配器118可包括開口,可經由該開口藉著例如重力在該平臺112上分配進料110。在某些實例中,該分配器118可連接至儲存進料110的貯槽。可利用閘門來控制該進料110的釋放。當該分配器118移動至CAD相容檔案所指定的位置時,可傳送電子控制訊號至該閘門以分配進料110。在某些實例中,可使用壓電列印頭及/或一或更多個氣動閥、微機電系統(MEMS)閥、電磁閥(solenoid valve)或磁力閥(magnetic valve)來提供該分配器118的閘,以控制從該分配器118釋放出的進料110。可根據進料110的黏度來制定該分配器118之開口的尺寸大小與規格。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分配器118的開口可跨越該平臺112的整個寬度或可跨越該平臺112的整個可用建構區(usable build area)。在此情況中,分配器118可在向前方向與向後方向上移動,而使該分配器118的開口能沿著該平臺112之可用建構區的任何部分來分配該進料110。在某些情況中,該開口僅跨越該平臺112一部分的寬度。因此,該分配器118可在該平臺112上方的一 水平面中移動,例如沿著兩個水平軸移動,使得該分配器118能夠在該平臺112的可用建構區內沉積該進料110。
分配器118可分配進料110,該進料110包含可固化成分及陶瓷成分。該進料110可為液體,例如完全液體或於液體中之顆粒的懸浮液。在某些實例中,該可固化成分為液態感光聚合物。該感光聚合物對於紫外線輻射敏感,使得當朝向該平臺112發射紫外線時,該輻射源120固化該感光聚合物。該感光聚合物可為UV光可固化聚合物。
加成製造模組104亦包括輻射源120,輻射源120朝向平臺112發射輻射以固化該進料110。在某些實施例中,輻射源120為紫外線(UV)光源,及該輻射為紫外線。該UV光可具有介於例如10奈米至400奈米間的波長(例如,10奈米至320奈米、320奈米至400奈米、320奈米至360奈米、340奈米至380奈米、380奈米至400奈米、350奈米至370奈米、約355奈米、約365奈米)。所選擇的UV光波長可對應於用來作為該UV可固化聚合物的感光聚合物類型。
在某些實施例中,加成製造模組104及/或分配器118分配複數個該進料110的三維像素(voxel)以形成該進料110的層。當分配在平臺112上時,每個三維像素可具有例如10微米至50微米的寬度(例如,10微米至30微米、20微米至40微米、30微米至50微米、約20微米、約30微米或約50微米)。每層可具有預定的厚度。 該厚度可例如10微米至125微米(例如,10微米至20微米、10微米至40微米、40微米至80微米、80微米至125微米、約15微米、約25微米、約60微米或約100微米)。
當利用分配器118分配每一層108時或分配完每一層108之後,輻射源120可發射輻射以固化該進料110的可固化成分。在某些實例中,輻射源120為雷射,該雷射可在當利用分配器118分配每一層108時或分配完每一層108之後固化該可固化成分。輻射源120例如是可朝向平臺112發射UV光束的UV光雷射。該UV光束覆蓋該平臺112的面積可小於該平臺112的可用建構區。若輻射源120為UV光雷射,該輻射源120可發射複數個UV光束以固化單層的進料110。若分配器118分配複數個部分的進料110以形成一層的進料110,該輻射源120可例如在該分配器118分配完每個部分的進料110之後發射UV光束。該部分的尺寸大小可加以調整,例如該部分可包括預定數目的三維像素,使得來自輻射源120之輻射光束所覆蓋的面積大於該預定數目之三維像素所覆蓋的面積。
在其他實施例中,當啟動輻射源120時,該輻射源120發射光束,該光束所覆蓋之面積的寬度跨越(extend across)該可用建構區。在其他實施例中,當啟動輻射源120時,該輻射源120發射光束,該光束覆蓋整個該可用建構區。因此,在分配完每層之後,輻射源120可固化該可固化成分。輻射源120可例如是能發出 UV輻射的UV燈。若當啟動輻射源120,從輻射源120所發射的輻射覆蓋該可用建構區時,可在分配器118分配完一層中所有的進料110之後啟動輻射源120。若來自該輻射源120的輻射跨越該建構區的整個寬度,則當分配該層112的時候,該輻射源120可進行水平掃描。
該陶瓷成分包括一或更多個材料,該一或更多個材料可形成陶瓷結晶以形成該陶瓷部件。用來形成該陶瓷結晶的陶瓷成分可為陶瓷化合物或陶瓷化合物的一或更多個前驅物。例如,該陶瓷化合物可為液相陶瓷前驅物,或該陶瓷化合物可為在製造過程中將會融合在一起的陶瓷微粒。進料110視情況需要包含晶種,晶種有助於該用來形成陶瓷結晶的陶瓷化合物結晶化。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陶瓷部件是由碳化矽陶瓷材料所形成。因此在此等實施例中,分配器118可分配含有一或更多個碳化矽前驅物及/或碳化矽顆粒的進料。該碳化矽前驅物可包括液相碳化矽前驅物。若該陶瓷部件是由碳化矽所形成,該碳化矽前驅物可包括以下一或更多者:聚(矽基乙炔)矽氧烷(poly(silylacetylene)siloxane)、聚甲基矽烷、[SiH1.26(CH3)0.6(CH2CH=CH2)0.14CH2]n、[SiH1.26(CH3)0.6(CH2CH=CH2)0.14CH2]n及聚鈦碳矽烷(HPTiCS)。
在某些情況中,該進料包括碳源及矽源,該等碳源及矽源是碳化矽的前驅物。該碳源及該矽源在適當條 件下可形成碳化矽結晶。該碳源及該矽源在例如有熱存在的形況下會形成碳化矽。微波(例如來自微波模組106的微波)可使該碳源與該矽源進行反應以形成碳化矽化合物或前驅物。該微波亦可造成所生成之碳化矽化合物或前驅物的結晶成長。
在某些實施例中,若該進料含有各別的碳源及矽源,該設備100視情況需要包含熱源,該熱源加熱該進料110以使該矽源與該碳源之間進行反應而形成碳化矽。該熱源促成發生該反應以形成該碳化矽化合物,且隨後微波模組106可使該碳化矽化合物結晶化。
用來形成該陶瓷結晶的該陶瓷成分對於來自輻射源120的輻射而言是相對可透射的。此外,由於該可固化成分包括對來自該輻射源之輻射敏感的光起始劑,因此該固化用輻射能使該可固化成分固化而無需誘發該陶瓷成分進行化學反應來使該陶瓷成分結晶化。
該可固化成分可約佔該進料110的1質量%至30質量%間(例如1質量%至3質量%、3質量%至30質量%、10質量%至30質量%、25質量%至30質量%之間,等等)。該陶瓷成分可佔該進料110的約10質量%至98質量%(例如10質量%至30質量%、30質量%至50質量%、50質量%至75質量%、75質量%至98質量%之間,等等)。
在第1圖及第2圖中亦示出,微波模組106包括微波源122,可利用控制系統114控制該微波源122,該微波源122朝向平臺112施加微波。該微波可蒸發進料 110的該可固化成分。該微波亦可造成進料110結晶化以形成該陶瓷部件。
在某些實例中,當該感光性聚合物處於已固化狀態時,該微波蒸發該感光性聚合物。該微波造成進料110中的陶瓷成分結晶化。該微波可造成該陶瓷成分進行成核作用。微波源122朝向該進料110發射微波亦能使可讓該微波透射的該陶瓷結晶成長。
為了能讓該微波蒸發該可固化成分且同時引發形成該陶瓷結晶,該微波對於該可固化成分及該陶瓷成分可具有不同的透射度。在結晶作用期間所形成之陶瓷結晶對該微波的透射度可比已固化後之該可固化成分對該微波的透射度大400%至2000%。換言之,該陶瓷結晶對於該微波所具有的透射度可比該已固化聚合物對於該微波的透射度大400%至2000%。
可控制該微波源122所發射出之微波的頻率,使得該微波可在一頻率範圍間做變化。例如,該微波源122可連接至頻率控制器124,該頻率控制器124可調節該微波的頻率。在某些實例中,頻率控制器124是控制器116的一部分。
可利用頻率控制器124控制該微波源122,此得微波源122依序地以選自於預定頻率範圍間之該等頻率中的每個頻率來發射微波。例如可以介於該預定頻率範圍間的100至5000個不同頻率(例如,100至3000個頻率、3000至5000個頻率、4000至4200個頻率、約4096 個頻率)來發射該微波。該預定的頻率範圍可介於5.8GHz至6.8GHz間。在某些實例中,微波源122以該等頻率中的每個頻率發射該微波持續約25微秒。在某些實施例中,微波源122以該等頻率中的每個頻率發射該微波持續約5微秒至45微秒(例如,5微秒至25微秒、15微秒至35微秒或25微秒至45微秒)。然而,在某些實例中,亦可以(例如,介於5.8GHz至6.8GHz間的)一固定頻率來發射該微波。
在某些實例中,微波源122所發射的微波可造成該進料110之層中形成複數個陶瓷結晶。該微波可添加足夠的熱給該進料110以蒸發該已固化聚合物並使在結晶化製程期間所形成的該複數個陶瓷結晶燒結。因此該複數種陶瓷結晶可燒結在一起以形成由該等陶瓷結晶所形成的實心塊體。
在某些情況中,微波源122施加微波以覆蓋該平臺112的整個可用建構區。在此情況中,可在加成製造模組104已分配完且固化所有該進料110的一或更多層之後,啟動微波源122以施加該微波。視情況需要,可在該加成製造模組104已完成該進料110的一或更多層之後,但在該加成製造模組開始進行該進料110另一層的分配及固化作業之前,啟動微波源122。在某些實施例中,微波源122發射微波,該微波可造成在該進料110之頂層下方的多層進行結晶成長及聚合物蒸發。在此等情況中, 可在已分配完且已固化該進料110的複數層之後,啟動微波源122。
在某些實施例中,加成製造模組104及微波模組106兩者可連接至線性致動器,該等線性致動器可相對於該平臺112水平地移動該等模組104、模組106。當該等模組104、模組106在整個外殼102中相對於該平臺112而移動時,平臺112可保持在該外殼102內的一水平位置中。
微波源122可相對於平臺112而移動。在某些實例中,平臺112連接至線性致動器,該線性致動器能夠在整個外殼102內移動平臺112。在加成製造模組104已分配並固化該等層108之後,該線性致動器可將該平臺112從該加成製造模組104的下方移動至微波模組106下方以準備使該等層108接受來自微波模組106之微波。
微波源122視情況需要可透過微波喇叭125來發射該微波以引導該微波涵蓋(over)該平臺112的長度及寬度。第3A圖至第3E圖圖示微波喇叭的各種實例125a至125e,該等微波喇叭125a至微波喇叭125e可與微波源122併用。該等微波喇叭125a至微波喇叭125e包含塑造成喇叭形狀的張開狀金屬波導以引導微波束射向平臺112。該等微波喇叭125a至微波喇叭125e可塑形成可將微波源122所發射的微波導向該平臺112的其中一部位。位在該張開狀金屬波導之末端處的孔隙(aperture)可決定在該喇叭125a~125e之開口 (mouse)處的電場(E-field)及磁場(H-field)圖形。該等微波喇叭125a~125e可具有不同的張開角度及在電場(E-場)與磁場(H-場)方向上可具有不同的膨脹曲線(例如,橢圓形、雙曲線及其他膨脹曲線)而可發射出各種微波束輪廓。
第3A圖圖示具有四面側壁金字塔造型的角錐形喇叭125a,該喇叭125a具有向外張開的矩形截面。該角錐形喇叭125a可與矩形波導併用且發射線性極化的無線電波。第3B圖圖示一種E-平面喇叭125b,該喇叭125b沿該波導中的電場或E-場方向張開。第3C圖圖示一種H-平面喇叭125c,該喇叭125c為扇形(sectoral)喇叭。扇形喇叭是僅有一對側壁張開且另一對側壁呈平行的角錐形喇叭。該扇形喇叭產生扇形波束,該扇形波束在該等張開側壁的平面上是窄的但在該等窄側壁的平面上是寬廣的。該H-平面喇叭125c是一種在該波導中之H-場方向上擴張的扇形喇叭。第3D圖圖示一種圓錐造型且具有圓形截面的圓錐形喇叭125d。該圓錐形喇叭125d可與圓柱形波導併用。第3E圖圖示一種具有曲形側壁的指數喇叭或純量喇叭125e,該喇叭125e之該等側壁的分開距離(separation)隨著長度而呈指數增加。該喇叭125e可具有角錐形或圓錐形截面。該喇叭125e在寬廣的頻率範圍內可具有最小的內部反射作用、接近恆定的阻抗及其他特性。
視情況需要,該設備100亦包括感測系統126,當該進料110進行由該加成製造模組104及該微波模組106所執行的各種製程時,該感測系統126會偵測該進料110的性質。感測系統126可包括光學感測器128。感測器128可例如為紅外線輻射感測器128,紅外線輻射感測器128偵測位在該平臺112上之進料110所發射的紅外線。感測器128測量例如該進料110之該等層108的溫度以使該控制系統114能夠監視該等模組104及模組106的操作。在某些實例中,感測器128是紅外線發射器與偵測器,該紅外線發射器與偵測器可用來測量位在平臺112上之進料110的表面紋理。
在某些實施例中,設備100包括沿著該外殼102配置的窗130,該窗130能對該進料110進行光學監視。窗130可例如為配備有導電網的石英窗,該導電網提供法拉第籠的作用。此種配置方式能使微波模組106所發射的微波無法透射該窗130。儘管該微波可透射石英,但法拉第籠可阻止該微波穿過該窗130。就此點而言,窗130可用來進行光學監控又不會使微波逸散至該設備100外部的環境中。在某些實例中,光學感測器128配置在該外殼102的外部且能夠通過該窗130朝向該平臺112發射光學信號。因此,該光學感測器128所發出的光學信號可透射該窗130,但微波模組106所發射的微波則無法透射該窗130。窗130可例如被該光學感測器所發出的紅外線透射。
控制器116操作該加成製造模組104以分配並固化該進料110的複數個層108,從而形成該進料110之該等層108的中間態(intermediate state)。處於此中間態時,該進料110的該等層108包含已固化的聚合物,該已固化聚合物穩定了該進料110的結構和幾何形狀。在已分配並固化該複數個層108之後,控制器116操作該微波模組106以蒸發該已固化聚合物及造成該進料110結晶化。在控制器116操做該微波模組106之後,由於該已固化聚合物蒸發,而留下該進料110結晶化所形成的陶瓷結晶。就指定的層而言,該餘留的陶瓷結晶會形成該陶瓷部件的一部分。
在某些實施例中,控制系統114使用電腦輔助設計(CAD)相容檔案來控制該加成製造模組104及/或微波模組106以形成該陶瓷部件。例如,該加成製造模組104可根據以CAD-相容檔案形式儲存於非暫態電腦可讀取媒體中的列印圖案而在該平臺112的預定位置處選擇性地分配該進料110。在某些情況中,該加成製造模組104可根據該CAD-相容檔案中所決定的列印圖案來選擇性地固化位於該平臺112上之預定位置處的該進料。視情況需要,微波模組106亦根據來自該CAD-相容檔案的指令來施加該微波。
使用該加成製造設備的方法
本案中所描述的加成製造設備100及其他設備可進行加成製造製程以建立陶瓷部件。控制系統114可 例如控制該加成製造模組104、微波模組106及平臺112的運作以分配、固化及結晶化該進料110。在某些實例中,控制系統114可控制該分配器118、輻射源120及微波源122的運作。第4圖為流程圖,該流程圖圖示可用來分配進料、固化進料及使進料結晶化的製程400。可利用例如控制系統114實施該製程400以控制該加成製造設備100來分配該進料110、固化該進料110及使該進料110結晶化。
製程400始於分配第一層進料的步驟(400A)。例如,在操作步驟400A,控制系統114操作該加成製造模組104以分配(400A)該進料110之層。控制系統114可控制該加成製造模組104的分配器118以分配該進料110的層。該進料110的第一層可均勻地分配(400A)在平臺112上。
隨後藉由施加紫外線固化(400B)該進料的第一層。控制系統114例如操作該加成製造模組104朝向平臺112發射紫外線以使該操作步驟400A所分配之該進料110的第一層固化,從而穩定該進料110。控制系統114可啟動該加成製造模組104的輻射源120以發射輻射來固化該進料110的可固化成分。
隨後分配進料的第二層(400C)。控制系統114持續控制該加成製造模組104而藉由控制該分配器118來分配(400C)該進料110的層。在分配(400C)該第二層之前,控制系統114可控制與該平臺112及/或分 配器118相連接的致動器,藉以相對於該平臺112改變該分配器118的垂直位置。尤其,控制系統114可控制該致動器以增加分配器118與平臺112之間的距離,使得該分配器118可配置在該已分配的第一層上方及可在該第一層的頂部上分配該第二層。
於某些實例中,在執行分配步驟400C之前,可重複進行該分配步驟400A及該施加步驟400B數次。例如,若輻射源120是UV光雷射,控制系統114可依序執行該分配步驟及該施加步驟400B以分配及固化該進料110之第一層的一部分。重複步驟400A、步驟400B能讓控制系統114操作該加成製造模組104以分配及固化該進料110的整個第一層。例如,分配器118可分配預定數目的進料110之三維像素,且該等預定數目的進料110之三維像素可以覆蓋方式形成(cover form)一部分的該進料110層。該部分的進料110層可具有足夠小的面積,使得來自輻射源120的光束可覆蓋該整個面積。在某些實例中,輻射源120發射的光束可涵蓋該整個可用建構區。在此種情況中,控制系統114執行該分配步驟400A以分配該進料110的整個第一層,且接著執行該施加步驟400B以立即固化該進料110的整個第一層。
在分配該進料的第二層(400C)之後,接著對該進料的第二層施加UV輻射(400D)。類似於該施加步驟400B,施加步驟400D可包括該加成製造模組104及/或輻射源120的操作。
在某些實例中,輻射源120所發射的輻射可誘發該頂層及位於該頂層下方多層中之進料110的固化過程。因此,取代依序執行該第一分配步驟400A、第一施加步驟400B、第二分配步驟400C及第二施加步驟400D的方式,而改使該控制系統114控制該加成製造模組104依序地執行該第一分配步驟400A及第二分配步驟400C。控制系統114隨後進行單次施加步驟400B、400D,該單次施加步驟步驟400B、400D可例如同時地固化該進料之第一層及第二層兩者中的進料110。
在分配該進料110的第一層及第二層(400A、400C)及施加紫外線(400B、400D)以固化該第一層及該第二層之後,對該第一層及該第二層施加微波(400E)。控制系統114可例如操作該微波模組106以朝向平臺112發射該微波。如上所述之微波會造成該進料110的陶瓷成分結晶化及蒸發該進料110的可固化成分。因此控制系統114可在每次施加微波(400E)之間令該分配器118分配(400A、400C)至少兩層的進料110。該微波於是可同時蒸發該兩層或更多層進料110中的可固化成分,及同時使該兩層或更多層進料110中的陶瓷成分結晶化。陶瓷成分結晶化會導致生成陶瓷結晶,而該等陶瓷結晶形成陶瓷部件。
在某些實例中,該等操作步驟400A至操作步驟400D使用加成製造模組104,及操作步驟400E使用微波模組106。因此,在操作步驟400A至操作步驟400D 中,控制系統114可控制平臺112、加成製造模組104及微波模組106,使得加成製造模組104可在平臺112上分配該進料110並將UV光導向該平臺112。當加成製造模組104能夠分配該進料110及引導UV光射向平臺112時,可相對於該平臺112來定位該微波模組106以使該微波模組106不能朝向平臺112發射微波。控制系統114可例如控制與該分配器118及/或該輻射源120、該平臺112及微波源112之其中一者或更多者相連接的一或更多個線性致動器。於此等情況中,在準備操作步驟400E時,控制系統114可操作該模組104、模組106及/或平臺112,使得微波模組106可朝向平臺112發射該微波。亦可相對於該平臺112來定位該加成製造模組104,以使該加成製造模組104不能在平臺112上分配及固化該進料110。
在第4圖中所圖示的製程400中,在已分配且已固化複數個層之後施加該微波(400E)。在某些實例中,在已分配且已固化該進料110的每一層之後施加該微波。
在某些實例中,該陶瓷部件是由兩層的進料110所形成,因此僅需要操作步驟400A至操作步驟400E。雖然僅圖示操作步驟400A至操作步驟400E,但製程400可重複多次,如此可分配、固化及結晶化兩層以上的進料110。可重複進行該等分配步驟(400A、400C)、該等施加UV光的步驟(400B、400D)及該等施 加微波的步驟(400E)以建構出由三層或更多層進料110所形成的陶瓷部件。
在某些分配及固化三層或超過三層之進料110的實例中,控制系統114可控制該加成製造模組104以分配並固化該進料110之該等層之各層中的可固化成分。在分配且固化所有欲分配之該等層的進料110之後,控制系統114隨後可控制微波模組106來施加微波以同時蒸發所有層中的可固化成分。因此,該微波在此情況下能夠穿透該頂層及該頂層下方的至少兩層。
在如文中所述之加成製造設備100的某些實施例中,加成製造模組104及分配器118可在平臺112上分配單一類型的進料110。視情況需要,加成製造模組104及分配器118分配附加類型的進料。分配器118可分配第一進料及第二進料兩者。可從分配器118的第一開口分配第一進料,及可從該分配器118的第二開口分配第二進料。
該兩進料各自包含可固化成分及陶瓷成分。該第一進料不同於該第二進料,該第一進料所含之陶瓷成分的密度可大於該第二進料所含之陶瓷成分的密度。該第一進料中之陶瓷成分與可固化成分的比值(ratio)與該第二進料中之陶瓷成分與可固化成分的比值不相同。在某些實例中,該第一進料的比值比該第二進料的比值大600%至1000%。
在第一進料中,該可固化成分與陶瓷成分的質量比例可介於1比10至1比3之間。在第二進料中,該可固化成分與陶瓷成分的質量比例可介於1比3至1比1之間。第一進料中之可固化成分與陶瓷成分的比值可比該第二進料中之可固化成分與陶瓷成分的比值要大10%至1000%之間(例如10%至200%、200%至600%、600%至1000%之間)。
在某些實例中,該第一進料的陶瓷成分包括聚甲基矽烷(polymethylsilane),及該第二進料的陶瓷成分包括[CH3(CH=CH)SiO]4。在某些實例中,該第一進料的陶瓷成分包括[SiH1.26(CH3)0.6(CH2CH=CH2)0.14CH2]n,及該第二進料的陶瓷成分包括Cp2TiCl2及/或乙烯基二茂鐵(vinyl ferrocene)。
若僅使用一種進料,該進料可包括陶瓷晶種以提高結晶作用的速率及增進結晶作用的均勻性。若使用超過一種的進料,視情況需要,該等進料其中之一者或兩者包括陶瓷晶種。該兩進料可包含不同的陶瓷晶種密度。分配在該第一層及該第三層中之第一進料所具有的陶瓷晶種密度可大於分配在該第二層中之第二進料的陶瓷晶種密度。在某些實施例中,該第一進料包括陶瓷晶種,同時該第二進料不包括陶瓷晶種。
由於該第一進料所具有之陶瓷成分的比例大於該第二進料中之陶瓷成分的比例,因此該第一進料結晶 化所形成的陶瓷結晶可大於該第二進料結晶化所形成的陶瓷結晶。加成製造設備100可利用第一進料與第二進料之陶瓷結晶之間的晶粒尺寸差異來促進該等進料層之間的黏接(bonding)與燒結。層之間晶粒尺寸的非均一性(heterogeneity)可增進該等進料層之間的黏接強度。第5A圖及第5B圖示出製程500的實例,該製程500使用兩種進料。尤其,第5A圖圖示分配步驟與施加步驟及執行此等步驟中之各個步驟所需相對時間長度的概要圖。第5B圖圖示製程500的流程圖。
製程500始於分配第一層進料的步驟(500A)。該第一層是由第一進料所形成。隨後對該第一進料的第一層施加UV輻射(500B)。接著分配第二層進料(500C)。該第二層是由該第二進料所形成。隨後對該第二進料的第二層施加UV輻射(500D)。最後,分配第三層進料(500E),該第三層是由第一進料所形成。隨後對該第一進料的第三層施加UV輻射(500F)。在操作步驟500G,施加微波以使該第一層、第二層及第三層各層中之進料的陶瓷成分結晶化。該等分配步驟500A、分配步驟500C、分配步驟500E類似於文中所述的分配步驟400A、分配步驟400C,只除了該分配步驟500C中所分配的進料不同於該分配步驟500A、分配步驟500E中所分配的進料,而該400A步驟、步驟400C中所分配的進料是相同的。
如第5A圖中所示,此等操作步驟500A至操作步驟500F各個步驟的操作時間可能相似。操作步驟500G的操作時間可能比該等操作步驟500A至操作步驟500F之該等操作時間的各別操作時間相對要長。由於該等操作步驟500A至操作步驟500F各自限於用來分配及固化單層中的進料,然而該操作步驟500G是對複數層施加微波,因此該操作步驟500G可能需要較長的操作時間,以使該微波能在該第一層、該第二層及該第三層各層內造成充分的結晶化作用。操作步驟500G的操作時間可能是該等操作步驟500A至操作步驟500F各個步驟之操作時間的兩倍至四倍長。在某些實例中,施加該UV輻射的時間長度可介於每層每0.01平方公尺施加0.1秒至每層每0.01平方公尺施加1秒之間。在某些情況中,施加該微波的時間長度並不取決於層數。該時間長度可例如介於1秒至20秒間。
該等依序的操作步驟500A至500F能夠讓該第二進料的第二層夾在該第一進料的兩層之間。尤其,該第一進料的第一層(在操作步驟500A至操作步驟500B中所分配及固化而成)是位於該第二進料之第二層(在操作步驟500C至操作步驟500D中所分配及固化而成)下方。該第一進料的第三層(在操作步驟500E至操作步驟500F中所分配及固化而成)是位於該第二進料之第二層上方。該兩種進料的配置方式產生在兩層較高密度的陶瓷成分之間配置一層具有較低密度之陶瓷成分的進料層。
當微波源122對該第一層、該第二層及該第三層施加(500G)該微波時,微波源122藉著施加該微波可造成該第一進料及該第二進料的陶瓷成分結晶化,從而造成該第一層、該第二層及該第三層各層中發生結晶化作用。相對於該等具有較高密度陶瓷成分之兩層(即,第一層與第三層)中所形成的陶瓷結晶而言,具有較低密度之陶瓷成分的層(即,第二層)形成較小的陶瓷結晶。該第一層及該第三層中所形成的陶瓷結晶比該第二層中所形成的陶瓷結晶例如大300%至2000%(例如,比該第二層中所形成的陶瓷結晶要大300%至1200%、400%至2000%、1200%至2000%)。該等陶瓷結晶之尺寸的比例可取決於該第一進料與該第二進料中之陶瓷成分密度上的差異。
該微波除了造成結晶化作用之外,該微波亦可在該等陶瓷結晶之間造成燒結作用。由於施加該微波,導致第二層中所形成的該陶瓷結晶或該等陶瓷結晶可與第一層及第三層中所形成的該陶瓷結晶或該等陶瓷結晶燒結在一起。相對於第一層及第三層中所形成之陶瓷結晶的晶粒尺寸而言,第二層中所形成之陶瓷結晶的較小晶粒尺寸可造成陶瓷結晶之間有較強的黏接作用。尤其,該較小的晶粒尺寸可使該等陶瓷結晶更緊密地堆疊,因此當燒結該等陶瓷結晶時,有助於該等結晶之間產生較強的黏接作用。
在操作步驟500A至操作步驟500G中分配、固化及結晶化第一層、第二層及第三層之後,可重複此等操作步驟以分配、固化及結晶化附加的層。如第5A圖及第5B圖中所示,若製程500包括此等附加層,該製程500可包括步驟500H以開始分配另一層的第一進料。製程500接著可進行與該等操作步驟500B至操作步驟500G相似的操作步驟,並在該等操作步驟中固化該新層,分配及固化後續的多層,及使該等新層的每一層暴露於該微波下。
控制器及運算裝置可執行文中所述的製程400及製程500、操作步驟400A至操作步驟400E、操作步驟500A至操作步驟500H及其他製程和操作步驟。在某些實施例中,設備100的控制系統114及控制器116可包括一或更多個處理裝置,該一或更多個處理裝置連接該設備100的各種不同部件,例如分配器118、輻射源120、微波源122及/或連接至此等系統的致動器,藉以產生發送給該等部件的控制訊號。設備100的控制系統114、控制器116及其他的處理器和控制器可協調該等操作步驟及令該設備100進行上述的各種功能性操作步驟或步驟順序。此等處理器及控制器可控制該設備100之加成製造模組104、微波模組106及其他系統的移動及操作。
可以數位電子電路或電腦軟體、韌體或硬體來實施控制系統114、控制器116及屬於本案中所述系統一 部分的其他運算裝置。例如,該控制器可包括處理器以執行儲存在電腦程式產品中(例如,儲存在非暫態機器可讀取儲存媒體中)的電腦程式。此種電腦程式(亦稱程式、軟體、應用軟體或編碼)以用任何形式的程式語言(包括編譯語言或直譯語言)來編寫,且可採任何形式(包括以獨立程式或以模組、元件、子程序或其他適合用於運算環境中的單元形式)來部署該電腦軟體。
控制系統114、控制器116及及屬於所述系統一部分的其他運算裝置可包括非暫態電腦可讀取媒體以用來儲存資料物件,例如用來識別各層所應沉積之進料圖案的CAD-相容檔案。例如,該資料物件可為STL格式檔、3D製造格式(3MF)檔或加成製造檔案格式(AMF)檔。例如,該控制器接收來自遠端電腦的資料物件。例如,當利用韌體或軟體控制時,控制系統114中的處理器可解讀從該電腦接收到的資料物件以產生一組用來控制該設備100之該等部件以融合各層之指定圖案所需的訊號。
儘管本案包含諸多具體實施細節,但此等實施細節不應視為任何發明範圍或請求保護範圍上的限制,而是針對特定發明之特定實施例的特徵所做的描述。本案中於各別實施例內容中所描述的某些特徵亦可合併實施成單一實施例。反之,於單一實施例內容中所描述的各種特徵亦可分別實施成複數個實施例或實施成任何適當的子組合。再者,雖然以上將特徵描述成以某些組合方式來作用且甚至於最初主張此等組合方式,但在在某些情況下可 使所請組合中的一或更多個特徵從該組合中脫離,且該所請組合可做出子組合或子組合的變化型。
由本案中所述之該等製程及操作步驟所形成的陶瓷部件可為陶瓷晶圓。在某些實例中,該陶瓷不件為碳化矽單塊體(monolith)、碳化鎢單塊體或其他陶瓷單塊體。
該陶瓷部件能提供調節盤(conditioning disk),該調節盤可供用來調節研磨墊的系統所使用。該調節盤可嵌入或塗覆作為研磨劑用的鑽石顆粒以增進該墊的研磨或調節能力。可利用3D列印製程來設定該調節盤的形狀(例如任何切割邊緣的位置及曲率)。此外,可透過3D列印製程來製造該調節盤之底表面的表面紋路(例如,該盤之底表面上的表面粗糙度或出現的切割特徵)。
在某些實施例中,加成製造設備100包括熱源,該熱源可加熱平臺112上的該進料。該熱源可為加熱燈,該加熱燈朝該進料發出熱量以均勻地加熱該進料。該熱源可選擇性或附加地連接該平臺112以傳遞熱給任何分配在平臺112上的進料。當對該進料110施加固化輻射時,來自該熱源的附加熱量可提高固化速率。當對該進料110施加微波時,該附加的熱量亦可用來提高燒結及/或結晶化的速率。
在某些實例中,外殼102配置成可容納惰性氣體,例如氮氣。設備100可包括氣體系統,該氣體系統可使氣體循環地進出該外殼102。當進料110分配在平臺 112上時,該氣體可增進結晶化製程以減少結晶形成時的缺陷且從而增進該進料110之陶瓷成分結晶成長的均勻性。
碳化矽是可使用文中所述製程及操作步驟來建構陶瓷部件的陶瓷材料之其中一實例。陶瓷材料的其他實例包括金屬氧化物(例如氧化鈰、氧化鋁、氧化矽)、氮化鋁、氮化矽或此等材料之組合物。進料110可為乾陶瓷顆粒混合可固化成分。進料110可為懸浮於液體懸浮液中的陶瓷粉末或材料的漿料懸浮物。分配器118可分配在載劑流體混合該陶瓷化合物或陶瓷前驅物與該可固化成分而形成的組合物,且該載劑流體可例如是高蒸氣壓載劑,例如異丙醇(IPA)、乙醇或N-甲基-2-吡咯啶酮(N-Methyl-2-pyrrolidone,NMP)。在施加該微波之前或施加該固化輻射之前,可先使該載劑流體蒸發。
已描述諸多實施例。然而將明白仍可做出各種修飾變化。例如,
˙雖然所描述的是兩個個別模組(加成製造模組104及微波模組106),但在某些實例中,該設備可經配置,以使該平臺無需在該等模組之間移動以用於施加固化輻射及微波。該平臺112可相對於分配器118、輻射源120及微波源122具有固定的水平位置。
˙分配器118、輻射源120及微波源122可配置在單一模組或列印頭內,且該單一模組或列印頭可在平臺112上方移動至不同位置。
˙感測系統126可包括其他合適的感測器以監視進料110。感測系統126可包括例如光學感測器,當因暴露於微波下而進行結晶化時,該光學感測器可追蹤該等陶瓷結晶的晶粒尺寸。感測系統126可選擇性(alternatively)或附加地包含熱電偶以偵測平臺112的溫度。
因此,本案申請專利範圍涵蓋其他實施例。
400‧‧‧製程
400A‧‧‧分配步驟
400B‧‧‧施加步驟
400C‧‧‧分配步驟
400D‧‧‧施加步驟
400E‧‧‧施加微波步驟

Claims (20)

  1. 一種用於形成一陶瓷部件的加成製造設備,該設備包括:一平臺,用以支撐所欲形成的該陶瓷部件;一分配器,用以在該平臺上分配複數個連續層(successive layers)的進料(feed material),該進料包括一可固化成分及一陶瓷成分;一輻射源,用以朝向該平臺的一頂表面發射一輻射,該輻射配置成當在分配每一層時或在每一層分配完之後用來固化該進料的該可固化成分,以形成一固化的聚合物;一微波源,用以朝向該平臺上的該等連續層施加微波;及一控制器,耦接該微波源,該控制器具有非暫態電腦可讀媒體及/或電路,在操作時使該微波源產生微波,該微波使該進料的該固化的聚合物蒸發且使該進料的該陶瓷成分結晶化,而形成該陶瓷部件。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設備,其中該控制器具有非暫態電腦可讀媒體及/或電路,在操作時使得在每次施加該微波之間該分配器分配至少兩層的進料,而使得該微波同時蒸發該至少兩層的進料的該固化的聚合物。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設備,其中該控制器具有非暫態電腦可讀媒體及/或電路,在操作時使得在使該分配器分配所有的該等連續層的進料之後,令該微波源施加微波以同時蒸發該等連續層的進料的該固化的聚合物。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設備,其中該控制器具有非暫態電腦可讀媒體及/或電路,在操作時使該微波源施加微波,以使該微波可透射的一陶瓷結晶成長而形成該陶瓷部件。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設備,其中該微波源配置成以複數個頻率發射該微波,該微波源配置成依序地以該複數個頻率的每個頻率來發射該微波。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設備,其中該輻射源是一紫外線(UV)光源,及該輻射為紫外線。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設備,其中該陶瓷成分包括一陶瓷化合物的一或多個前驅物。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設備,其中該陶瓷成分包括一液相陶瓷成分。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設備,其中該進料是一第一進料,該可固化成分是一第一可固化成分,該陶瓷成分是一第一陶瓷成分,且該分配器配置成在該平臺的該頂表面上分配該第一進料及一第二進料,該第二進 料包括一第二陶瓷成分及一第二可固化成分。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設備,其中該微波源配置用以使該第一進料的該第一陶瓷成分結晶化以形成第一陶瓷結晶及使該第二進料的該第二陶瓷成分結晶化以形成第二陶瓷結晶,該第一陶瓷結晶大於該第二陶瓷結晶。
  11. 如請求項9所述之設備,其中在該第一進料中之該第一陶瓷成分與該第一可固化成分的一比值大於該第二進料中之該第二陶瓷成分與該第二可固化成分的一比值。
  12. 如請求項9所述之設備,其中該控制器具有非暫態電腦可讀媒體及/或電路,在操作時使該設備進行以下動作:使用該分配器在該平臺的該頂表面上分配該第一進料的一第一層;使用該輻射源固化該第一進料的該第一層;使用該分配器在該第一層上分配該第二進料的一第二層;使用該輻射源固化該第二進料的該第二層;使用該分配器在該第二層上分配該第一進料的一第三層;使用該輻射源固化該第一進料的該第三層;及 使用該微波源燒結包括至少該第一層、該第二層及該第三層的複數個層。
  13. 如請求項1所述之設備,進一步包括該微波無法透射(opaque to microwave)的一外殼,該外殼支撐該平臺並將該微波源所發射的該微波與一環境隔開。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設備,進一步包括該微波無法透射且至少紅外光可透射的一窗。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設備,進一步包括一紅外光熱感測器,該紅外光熱感測器通過該窗朝向該平臺的該頂表面發射紅外光輻射,該紅外光熱感測器配置用以偵測該平臺上之該進料的一溫度。
  16. 如請求項1所述之設備,進一步包括一喇叭,該喇叭連接至該微波源,該喇叭經塑形以引導該微波源所發射的該等微波射向該平臺之該頂表面的一部分。
  17. 一種用於形成一陶瓷部件的加成製造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分配複數個連續層的進料,該進料包括一可固化成分及一陶瓷成分;當在分配該等連續層的每一層時或在每一層分配完之後朝向至少一層的該進料發射一輻射,該輻射配置 用來固化該進料的該可固化成分以形成一固化的聚合物;及朝向該等連續層施加微波,該微波配置用以使該進料的該固化的聚合物蒸發且造成該進料的該陶瓷成分結晶化而形成該陶瓷部件。
  18. 如請求項17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陶瓷部件是一碳化矽單塊體。
  19. 如請求項17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陶瓷部件是一碳化鎢單塊體。
  20. 一種加成製造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分配一第一進料的一第一層,該第一進料包括一第一可固化成分及一第一陶瓷成分;朝向該第一進料的該第一層發射一輻射以固化該第一層中的該第一進料之該第一可固化成分以形成一第一固化的聚合物;在該第一層上分配一第二進料的一第二層,該第二進料包括一第二可固化成分及一第二陶瓷成分;朝向該第二進料的該第二層發射該輻射以固化該第二層中的該第二進料之該第二可固化成分以形成一第二固化的聚合物;在該第二進料的該第二層上分配該第一進料的一第三層; 朝向該第一進料的該第三層發射該輻射以固化該第三層中的該第一進料之該第一可固化成分,以形成一第三固化的聚合物;及對包括至少該第一層、該第二層及該第三層的複數個層施加該微波以蒸發該第一、第二、及第三固化的聚合物,且結晶化及燒結該複數個層之該進料的該第一陶瓷成分與該第二陶瓷成分。
TW106110279A 2016-03-30 2017-03-28 使用微波之陶瓷用加成製造方法 TWI7387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662315516P 2016-03-30 2016-03-30
US62/315,516 2016-03-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01877A TW201801877A (zh) 2018-01-16
TWI738749B true TWI738749B (zh) 2021-09-11

Family

ID=599590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10279A TWI738749B (zh) 2016-03-30 2017-03-28 使用微波之陶瓷用加成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10518438B2 (zh)
JP (1) JP7254518B2 (zh)
KR (1) KR20180122466A (zh)
CN (1) CN109070382B (zh)
SG (1) SG11201807870QA (zh)
TW (1) TWI738749B (zh)
WO (1) WO2017172480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500786B2 (en) 2016-06-22 2019-12-10 Carbon, Inc. Dual cure resins containing microwave absorbing materials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 same
DE102016121803A1 (de) * 2016-11-14 2018-05-17 Cl Schutzrechtsverwaltungs Gmbh Vorrichtung zur additiven Herstellung dreidimensionaler Objekte
US20190151944A1 (en) * 2017-11-22 2019-05-23 Applied Materials, Inc. Additive Manufacturing with a Two-Part Polygon Scanner
DE102019001976A1 (de) * 2019-03-20 2020-09-24 Karlsruher Institut für Technologie Additiver Herstellungsprozess einer Form unter Verwendung von Mikrowellenstrahlung, Mikrowellendruckvorrichtung und additive Druckvorrichtung für 3D-Druck eines einen Faserverbundwerkstoff umfassenden Filaments
CN110357631B (zh) * 2019-08-14 2021-09-17 曾杰 基于微波处理的化学气相转化工艺制备碳化硅部件的方法及设备
RU2742147C1 (ru) * 2020-07-24 2021-02-03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Сарат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техн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имени Гагарина Ю.А." (СГТУ имени Гагарина Ю.А.) СВЧ-установка обработки изделий из диэлектрических материалов с большими объемами и поверхностями
KR102341208B1 (ko) * 2020-11-03 2021-12-20 주식회사 엠오피(M.O.P Co., Ltd.) 상이한 소재로 적층된 구조체를 형성하기 위한 3d 프린팅 방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23710A1 (en) * 1998-07-10 2005-02-03 Dmitri Brodkin Solid free-form fabrication methods for the production of dental restorations
CN101208190A (zh) * 2005-06-27 2008-06-25 Fhs圣加伦应用科学大学Rpd研究所 用三维成形工艺制造三维物体的方法和装置
CN102859305A (zh) * 2010-02-25 2013-01-02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生产陶瓷制品的托盘组件和方法
US20140061974A1 (en) * 2012-08-29 2014-03-06 Kenneth Tyler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inuous composite 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WO2015108550A1 (en) * 2014-01-16 2015-07-2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Generating three-dimensional objects
TW201536533A (zh) * 2014-01-16 2015-10-01 惠普發展公司有限責任合夥企業 產生三維物件之技術(一)
CN105313332A (zh) * 2014-06-09 2016-02-10 联合工艺公司 由两部分组成的热固性树脂增材制造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51267A (ja) * 1994-11-25 1996-06-11 Toshiba Ceramics Co Ltd 炭化珪素−炭素焼結体及び炭化珪素−シリコン複合材料の製造方法
CA2351322C (en) * 1998-11-20 2008-07-29 Rolls-Royc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tion of a cast component
TW561102B (en) * 2001-10-22 2003-11-11 Hrl Lab Llc Preparing composites by using resins
JP4214040B2 (ja) * 2003-07-22 2009-01-28 高砂工業株式会社 マイクロ波加熱炉の操業方法及びマイクロ波加熱炉
JP4828934B2 (ja) 2005-12-26 2011-11-30 京セラ株式会社 マイクロ波焼成方法
JP4227642B2 (ja) * 2005-12-28 2009-02-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立体物の製造方法、及び立体物の製造装置
GB2439530B (en) * 2006-05-26 2011-07-13 Pera Innovation Ltd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ermoplastic materials
US20120228803A1 (en) * 2011-03-08 2012-09-13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Methods for fabricating high temperature castable articles and gas turbine engine components
CN102172774B (zh) * 2011-03-10 2015-09-30 湖南华曙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选择性激光烧结扫描方法
GB201109045D0 (en) * 2011-05-31 2011-07-13 Warwick Ventures Additive building
EP2529694B1 (de) * 2011-05-31 2017-11-15 Ivoclar Vivadent AG Verfahren zur generativen Herstellung von Keramikformkörpern durch 3D-Inkjet-Drucken
US9724877B2 (en) * 2013-06-23 2017-08-08 Robert A. Flitsch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obile 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advanced structures and roadways
US20150084240A1 (en) * 2013-09-20 2015-03-26 Rolls-Royc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three-dimensional articles
JP6390108B2 (ja) 2014-02-07 2018-09-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焼結造形材料、焼結造形方法、焼結造形物および焼結造形装置
JP2015196268A (ja) * 2014-03-31 2015-11-09 株式会社東芝 積層造形物の製造装置、製造方法及び液状原料
CN104190931B (zh) * 2014-09-09 2016-10-05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高效高精度复合増材制造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23710A1 (en) * 1998-07-10 2005-02-03 Dmitri Brodkin Solid free-form fabrication methods for the production of dental restorations
CN101208190A (zh) * 2005-06-27 2008-06-25 Fhs圣加伦应用科学大学Rpd研究所 用三维成形工艺制造三维物体的方法和装置
CN102859305A (zh) * 2010-02-25 2013-01-02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生产陶瓷制品的托盘组件和方法
US20140061974A1 (en) * 2012-08-29 2014-03-06 Kenneth Tyler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inuous composite 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WO2015108550A1 (en) * 2014-01-16 2015-07-2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Generating three-dimensional objects
TW201536533A (zh) * 2014-01-16 2015-10-01 惠普發展公司有限責任合夥企業 產生三維物件之技術(一)
CN105313332A (zh) * 2014-06-09 2016-02-10 联合工艺公司 由两部分组成的热固性树脂增材制造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130226A1 (en) 2020-04-30
CN109070382A (zh) 2018-12-21
US20170282400A1 (en) 2017-10-05
WO2017172480A3 (en) 2018-08-16
TW201801877A (zh) 2018-01-16
SG11201807870QA (en) 2018-10-30
JP7254518B2 (ja) 2023-04-10
CN109070382B (zh) 2021-06-04
US10518438B2 (en) 2019-12-31
JP2019517932A (ja) 2019-06-27
WO2017172480A2 (en) 2017-10-05
KR20180122466A (ko) 2018-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38749B (zh) 使用微波之陶瓷用加成製造方法
US20170021418A1 (en) Additive manufacturing with pre-heating
CN210059803U (zh) 用于增材制造的装置
JP7032543B2 (ja) 粉末分注を用いた付加製造
KR102356021B1 (ko) 3차원 적층 제조 시스템 및 3차원 물체를 제조하는 방법
US10792731B2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US20180221953A1 (en) Additive manufacturing with gas delivery and dispenser on common support
US20190160539A1 (en) Additive Manufacturing with Overlapping Light Beams
US20240059010A1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US20180036945A1 (en) Additive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for making transparent 3d parts from inorganic materials
US20210016501A1 (en)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inting three-dimensional objects
US11806926B2 (en) Apparatus for continuous high-speed 3D printing
US20220055112A1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3d printing
EP3012023A2 (en) Catalyst structure, catalyst structure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catalyst structure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