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37806B - 流體殺菌裝置 - Google Patents

流體殺菌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37806B
TWI737806B TW106130353A TW106130353A TWI737806B TW I737806 B TWI737806 B TW I737806B TW 106130353 A TW106130353 A TW 106130353A TW 106130353 A TW106130353 A TW 106130353A TW I737806 B TWI737806 B TW I73780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path
light source
connecting member
fluid
steriliza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303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27345A (zh
Inventor
加藤剛雄
田内亮彦
田中貴章
前田祥平
藤岡純
日野弘喜
櫻井公人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東芝照明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東芝照明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東芝照明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273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273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378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37806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ysical Water Treatments (AREA)
  •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on Or Sterilisation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流體殺菌裝置,提高流路構件與連接構件的連接狀態的耐壓性。實施例的流體殺菌裝置包括:流路構件,具有用於供流體流動的第1流路;光源,與第1流路的、與流體的流動方向交叉的流路剖面相向地配置,向第1流路內照射紫外線;第1連接構件,連接於流路構件的一端,並且設有光源,且在光源周圍具有與第1流路連通的第2流路;第2連接構件,連接於流路構件的另一端;以及連結構件,連結第1連接構件與第2連接構件。

Description

流體殺菌裝置
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涉及一種流體殺菌裝置。
已知有一種流體殺菌裝置,其通過將光源的發光元件所發出的紫外線照射向例如水、氣體等流體流經的流路構件的流路內,從而對流體進行殺菌。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4-233646號公報
[發明所要解決的問題] 作為流體殺菌裝置,提出有下述結構,即:將向流路構件的流路內照射紫外線的光源設在流路構件的一端,將光源與流路構件的、與流體的流動方向正交的流路剖面相向地配置。此種流體殺菌裝置中,具有被照射紫外線的流路的流路構件的兩端經由連接構件而與流路構件的上游側流路及下游側流路分別連結。在其中一個連接構件的內部設有光源,沿著光源的周圍形成有供流動的流路。
所述流體殺菌裝置中,在流路構件的流路、連接構件的流路中流動的流體沿著流動方向產生的壓力分別作用於流路構件及連接構件,由此,流路構件有可能從連接構件脫落。例如,在流路構件的流路中,當流體朝向配置有光源的一端側流動時,因在流路中流動的流體被推抵至光源側,從而沿著流體的流動方向(流路構件的長邊方向)而產生從連接構件抽拔流路構件的力。
因此,所述流體殺菌裝置中,在流路構件的上游側流路中安裝有減壓裝置,通過減壓裝置來降低向流體殺菌裝置供給的流體的壓力。因此,因流體殺菌裝置具備減壓裝置,從而導致流體殺菌裝置整體的大型化、製造成本的增加。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流體殺菌裝置,可提高流路構件與連接構件的連接狀態的耐壓性。 [解決問題的技術手段]
實施方式的流體殺菌裝置包括:流路構件,具有用於供流體流動的第1流路;光源,與所述第1流路的、與所述流體的流動方向交叉的流路剖面相向地配置,向所述第1流路內照射紫外線;第1連接構件,連接於所述流路構件的一端,並且設有所述光源,且在所述光源周圍具有與所述第1流路連通的第2流路;第2連接構件,連接於所述流路構件的另一端;以及連結構件,連結所述第1連接構件與所述第2連接構件。 [發明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提高流路構件與連接構件的連接狀態的耐壓性。
以下說明的實施方式的流體殺菌裝置具備用於供流體流動的流路構件、光源、第1連接構件、第2連接構件及連結構件。流路構件具有第1流路。光源是與第1流路的、與流體的流動方向交叉的流路剖面相向地配置。光源向第1流路內照射紫外線。第1連接構件連接於流路構件的一端。在第1連接構件中,設有光源。第1連接構件在光源周圍具有第2流路。第2流路連通於第1流路。第2連接構件連接於流路構件的另一端。連結構件連結第1連接構件與第2連接構件。
而且,以下說明的實施方式的流體殺菌裝置的流路構件具有紫外線透射性。連結構件形成為將流路構件收容至內部的筒狀。連結構件具有將光源發出的紫外線反射向第1流路內的反射面。
而且,以下說明的實施方式的流體殺菌裝置的連結構件具有固定在流體殺菌裝置外部的固定部。
而且,在以下說明的實施方式的流體殺菌裝置的第2連接構件中,設有光源外的另一光源。在第2連接構件中,在另一光源的周圍形成有與第1流路的另一端連通的第3流路。
以下,參照附圖來說明實施方式的流體殺菌裝置。另外,以下的實施方式是表示一例,並不限定本發明。
(第1實施方式) 圖1是表示第1實施方式的流體殺菌裝置整體的示意圖。圖2是表示第1實施方式的流體殺菌裝置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圖。圖3是表示在第1實施方式的流體殺菌裝置的主要部分,流體在流路中流動的方向的剖面圖。
(流體殺菌裝置的結構) 如圖1所示,第1實施方式的流體殺菌裝置1中,用於供照射紫外線(紫外光)的流體流動的流路構件13連結於供給流體的供水槽(tank)6,並且連結於對經紫外線照射的流體進行回收的回收槽7。如圖1及圖2所示,流體殺菌裝置1中,流路構件13的上游側經由上游側流路構件8而連結於供水槽6。在上游側流路構件8中,設有將流體從供水槽6送往流體殺菌裝置1的泵(pump)11。而且,流體殺菌裝置1中,與流路構件13的上游側同樣地,流路構件13的下游側經由下游側流路構件9而連結至回收槽7。在下游側流路構件9中,設有流量調整機構12,該流量調整機構12對從流體殺菌裝置1送往回收槽7的流體的流量進行調整。
流體殺菌裝置1例如是被用於在飲水供給裝置中,對供水槽6內的水進行殺菌處理。本實施方式中,作為流體,例如適用於自來水等水,但也可適用於氣體。
如圖2所示,流體殺菌裝置1具備:流路構件13,具有作為第1流路的流路13a;以及光源部15,具有向流路構件13的流路13a內照射紫外線的光源16。而且,流體殺菌裝置1具備:第1連接構件17,連接於流路構件13的一端;第2連接構件18,連接於流路構件13的另一端;以及連結構件19,連結第1連接構件17與第2連接構件18。
流路構件13優選由紫外線反射率高且因紫外線造成的劣化得到抑制的材料所形成。本實施方式中,作為流路構件13,使用如下所述者,即,其使用透明的石英管,且在石英管的整個外周面形成有紫外線反射率高的反射膜13b。反射膜13b是使從光源部15出射的紫外線在流路構件13的外周面反射的反射面的一例,例如使用二氧化矽(silica)膜。
另外,形成於流路構件13的反射膜13b並不限於二氧化矽膜,也可為鋁蒸鍍膜。而且,流路構件13並不限於透明的石英管,也可為高反射率的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EF)(四氟乙烯的聚合物)等氟樹脂。而且,反射膜13b也可不形成於流路構件13的外周面,而是形成於流路構件13的內周面。
光源部15是設在第1連接構件17的內部。光源部15具有光源16及保護光源16的紫外線透射構件21。光源16是在流路構件13的一端側,與流路13a的、與流體的流動方向正交的流路剖面(以下稱作流路13a的流路剖面)相向地配置。
光源16是將發出紫外線的發光元件即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LED)23(以下稱作LED23)安裝於基板24上的光模組(module)。基板24是將金屬材料作為母材而形成。在基板24上,雖未圖示,但經由絕緣層而形成有所需的導電圖案(pattern)(配線圖案),在導電圖案上設有LED23。另外,基板24的母材並不限於金屬材料,例如也可使用氧化鋁(alumina)等陶瓷(ceramics)。而且,光源16所具有的發光元件並不限於LED23,也可使用鐳射二極體(Laser Diode,LD)等其他半導體元件。
光源16由未圖示的電源供給電力,使LED23發光。光源16是以下述方式而配置,即,LED23的發光面與流路13a的流路剖面相向,例如,光源16的基板24的主面相對於流路13a的流動方向而大致垂直。此處,所謂“LED23的發光面”,並非簡單地表示LED23的發光區域,而是指配置有LED23的基板24的整個主面。而且,“LED23的發光面與流路13a的流路剖面相向”的方向,並不限定於彼此平行地相向的方向。例如,LED23的發光面與流路13a的流路剖面所成的角度(銳角)允許最大為±10°左右。
而且,作為LED23,優選在殺菌作用相對較高的波長275 nm附近具有峰值(peak)波長者,但只要是起到殺菌作用的波段即可,並不限定紫外線的波長。
紫外線透射構件21是由具有紫外線透射性的材料形成為平板狀,且相對於光源16,即,相對於基板24的主面而大致平行地配置。紫外線透射構件21使光源16發出的紫外線透射,對在流路13a內流動的流體、在第1連接構件17所具有的後述流路17a-1、17a-2中流動的流體照射紫外線。
從光源16出射的紫外線透射過紫外線透射構件21,對在流路13a內流動的流體照射來自光源16的直射光,並且如圖2所示的箭頭般,在流路13a內中被反射膜13b反射,由此,對在流路13a內流動的水間接地照射來自反射膜13b的反射光。
在第1連接構件17的內部設有光源16,且沿著光源16的周圍而形成有與流路13a的一端連通的作為第2流路的流路17a-1、17a-2、17b-1、17b-2。而且,後述的連結構件19的一端部被固定於第1連接構件17的上游側凸緣(flange)17a。
第1連接構件17是將一對上游側凸緣17a與下游側凸緣17b經由未圖示的緊固構件來一體地緊固而構成。上游側凸緣17a是配置於流路構件13側,下游側凸緣17b是夾著光源部15而與流路構件13配置於相反側。
第1連接構件17的上游側凸緣17a具有流路17a-1及流路17a-2來作為第2流路。上游側凸緣17a經由O型環(O ring)25來支撐流路構件13的一端部。上游側凸緣17a及下游側凸緣17b是由具有規定以上的導熱率的材料,例如由不銹鋼形成為圓筒狀。另外,上游側凸緣17a及下游側凸緣17b並不限於不鏽鋼,也可由導熱率高的鋁的複合原材料所形成,還可由混合有陶瓷或填料(filler)的高導熱性樹脂材等所形成。
流路17a-1位於上游側凸緣17a的中心附近,且與流路構件13的流路13a的一端連通。如圖5所示,流路17a-2是與流路17a-1連通,且從上游側凸緣17a的中心朝外周側延伸。因此,上游側凸緣17a的流路17a-1及流路17a-2與流路構件13的流路13a連通。
下游側凸緣17b具有作為第2流路的流路17b-1、流路17b-2及凹狀的17b-3,所述凹狀的光源收容部17b-3位於由流路17b-1及流路17b-2所圍成的區域內。在光源收容部17b-3內,收納有光源部15,例如,光源收容部17b-3的開口部由後述的光源部15所具有的平板狀的紫外線透射構件21予以覆蓋。下游側凸緣17b是在光源收容部17b-3的開口部被紫外線透射構件21覆蓋的狀態下與上游側凸緣17a連結,將流路17b-1與流路17a-2予以連接。
而且,下游側凸緣17b是與下游側流路構件9連結。如此,第1連接構件17例如使從流路構件13的流路13a流入的流體,經由紫外線透射構件21的中心附近的流路17a-1、朝向光源收容部17b-3的外周側的流路17a-2、通過光源收容部17b-3的外周附近的流路17b-1、在光源16的發光面的相反面側從光源收容部17b-3的外周側朝向中心附近延伸的流路17b-2,而流出向下游側流路構件9。
第2連接構件18是形成為圓筒狀,將上游側流路構件8與流路構件13予以連結。第2連接構件18經由O型環25來支撐流路構件13的另一端部。在第2連接構件18的外周部,固定有後述的連結構件19的另一端部。
如圖3所示,從上游側流路構件8的流路流入流路構件13的流路13a內的流體如圖3中的箭頭般,在流路13a內流動,並經由第1連接構件17的流路17a-1、流路17a-2、流路17b-1、流路17b-2而流出向下游側流路構件9的流路。向第1連接構件17流入的流體在通過流路17a-1、流路17a-2、流路17b-1、流路17b-2的路徑時,一邊剝奪收容於光源收容部17b-3中的光源16所發出的熱,一邊流出向下游側流路構件9。
即,通過在流路13a中被照射光源16所發出的紫外線而經殺菌的流體通過流路構件13的流路13a,朝向光源16的發光面側流動,朝沿著光源16的發光面的流路17a-1流入,在第1連接構件17內通過流路17a-1、流路17a-2、流路17b-1、流路17b-2的多個路徑,而流出向發光面的相反面側。第1連接構件17內的流路17a-1、流路17a-2、流路17b-1、流路17b-2的多個路徑是沿著光源16的周圍而延伸,流體從光源16的發光面側穿過至相反面側。由此,光源16無須使用其他冷卻部件,而使用通過流路17a-1、流路17a-2、流路17b-1、流路17b-2的多個路徑的流體,來間接但有效率地得到冷卻。而且,無須使用其他冷卻部件,而使用通過流路17a-1、流路17a-2、流路17b-1、流路17b-2的多個路徑的流體來進行光源16的冷卻,由此,不需要例如散熱鰭片(fin)等其他冷卻構件。由此,可使流體殺菌裝置1小型化。
另外,優選的是,在收容於光源收容部17b-3中的光源16與光源收容部17b-3之間,例如設有鋁、不鏽鋼等具有規定以上的導熱率的導熱構件。光源16所發出的熱經由導熱構件而傳遞至在第1連接構件17內流動的流體,可通過流體來更有效率地冷卻光源16。
而且,流體殺菌裝置1的流路構件13中的流體的流動方向並不限定於圖1及圖3所示的方向,也可與圖3所示的方向為反向。即,雖未圖示,但也可為第1連接構件17連接於上游側流路構件8,第2連接構件18連結於下游側流路構件9。在此結構的情況下,從上游側流路構件8向第1連接構件17流入的流體依次經由流路17b-2、流路17b-1、流路17a-2、流路17a-1而在流路13a內流動,從而流出向下游側流路構件9的流路。在後述的第2實施方式~第5實施方式中,也同樣如此般不限定流體的流動方向。
而且,圖2及圖3中,流路構件13是流路13a中的流體的流動方向相對於光源部15的光源16的發光面而大致垂直地配置,但並不限定於垂直,也可為流路13a的流動方向相對於光源16的發光面而成規定角度的結構、或者為可任意調整角度的結構。
連結構件19例如是由不鏽鋼等金屬材料而形成為將流路構件13收容至內部的圓筒狀,也作為覆蓋流路構件13的外周進行保護的罩(cover)構件發揮功能。在連結構件19的兩端部,形成有凸緣部19a。連結構件19的一端部側的凸緣部19a例如經由螺栓(bolt)等緊固構件20,而固定於第1連接構件17的上游側凸緣17a中的流路構件13側的側面、即與流路構件13中的流體的流動方向正交的面。同樣,連結構件19的另一端部側的凸緣部19a經由緊固構件20,而固定於第2連接構件18中的流路構件13側的側面、即與流路構件13中的流體的流動方向正交的面。
(連結構件的作用) 第1連接構件17與第2連接構件18經由連結構件19而彼此連結,由此,被夾在第1連接構件17與第2連接構件18之間的流路構件13兩端的支撐狀態得到加強。連結構件19在例如沿著流路構件13的流路13a中的流體的流動方向(長邊方向)而產生有壓力時,充分抑制第1連接構件17及第2連接構件18從流路構件13的兩端朝流路構件13的長邊方向脫離的作用,提高第1連接構件17與流路構件13的連接狀態、第2連接構件18與流路構件13的連接狀態的耐壓性。而且,第1連接構件17與第2連接構件18經由連結構件19而連結,由此,由O型環25所作用的流路構件13的流路13a的密閉狀態的可靠性提高。
另外,將連結構件19與第1連接構件17予以連結的位置、將連結構件19與第2連接構件18予以連結的位置、使用緊固構件20來固定的形態並不限於圖2及圖3所示的結構,可根據連結構件19的形狀等來適當變更。而且,連結構件19的形狀並不限定於圓筒狀,也可使用撐條(stay)狀的多個連結構件(未圖示)。在此結構的情況下,例如,多個連結構件在第1連接構件17及第2連接構件18的外周部的周方向上隔開間隔而配置,將第1連接構件17與第2連接構件18予以連結。
(流體殺菌裝置的主要部分的I-I剖面(A方向)) 圖4是在第1實施方式的流體殺菌裝置1的主要部分,從A方向觀察與流路構件13的流路13a的流動方向正交的I-I剖面的剖面圖。
在圖2及圖3中,當從圖中的A方向觀察I-I剖面時,如圖4所示,配置有下游側凸緣17b及光源16。在從A方向觀察圖2及圖3中的I-I剖面時,如圖4所示,下游側凸緣17b為圓形狀,在其中心附近具有凹狀的光源收容部17b-3。並且,在光源收容部17b-3中,以來自LED23的紫外線的照射方向朝向流路13a側的方式而收容有光源16。
而且,在光源收容部17b-3的周圍,沿著以LED23為中心的同心圓狀而隔開間隔地設有多個流路17b-1。多個流路17b-1是由貫穿孔所形成,所述貫穿孔是在下游側凸緣17b中,在圍著光源16的周邊,從光源16的發光面側貫穿至相反面側。
另外,安裝於基板24上的LED23的個數及流路17b-1的個數並不限定於圖4所示的個數,可根據需要來變更。
(流體殺菌裝置的主要部分的I-I剖面(B方向)) 圖5是在第1實施方式的流體殺菌裝置1的主要部分,從B方向觀察與流路構件13的流路13a的流動方向正交的I-I剖面的剖面圖。
在圖2及圖3中,當從圖中的B方向觀察I-I剖面時,如圖5所示,配置有上游側凸緣17a及紫外線透射構件21。在從圖中的B方向觀察圖2及圖3中的I-I剖面時,如圖5所示,上游側凸緣17a為圓形狀,在其中心附近具有與流路13a連通的剖面圓形狀的流路17a-1,且具有從流路17a-1朝向上游側凸緣17a的外周側呈放射狀延伸的多個流路17a-2。而且,在第1連接構件17的內部,紫外線透射構件21是與流路17a-1及流路17a-2鄰接地配置。
第1連接構件17通過將一對上游側凸緣17a與下游側凸緣17b予以連結,從而將圖5所示的各流路17a-2的呈放射狀延伸的前端部分、與位置對應的圖4所示的各流路17b-1分別連接。
如上所述,第1實施方式的流體殺菌裝置1具備連結構件19,該連結構件19將連接於流路構件13的一端且設有光源16的第1連接構件17、與連接於流路構件13的另一端的第2連接構件18予以連結。由此,即使在流路構件13、第1連接構件17及第2連接構件18中流動的流體沿著流動方向產生的壓力分別作用於流路構件13、第1連接構件17及第2連接構件18,由於流路構件13通過連結構件19連結於第1連接構件17及第2連接構件18,因此仍能夠抑制流路構件13從第1連接構件17及第2連接構件18脫落。尤其,在如第1實施方式的流體殺菌裝置1般,在流路構件13的流路13a中,朝向配置有光源16的一端側而流動有流體的情況下,即使因在流路13a中流動的流體被推抵向光源16側,而沿著流體的流動方向(流路構件的長邊方向)產生從第1連接構件17抽拔流路構件13的力,也能夠抑制流路構件13從第1連接構件17脫落。因而,能夠進一步提高第1連接構件17與流路構件13的連接狀態、第2連接構件18與流路構件13的連接狀態的可靠性。因此,根據流體殺菌裝置1,不需要在流路構件13的上游側設置減壓裝置,能夠使流體殺菌裝置1整體小型化。其結果,可省去照射紫外線的流體的減壓工序,因此可提高流體的殺菌處理速度。
以下,參照附圖來說明其他實施方式的流體殺菌裝置。在其他實施方式中,對於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的構成構件,標注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的符號並省略說明。
(第2實施方式) 圖6是表示第2實施方式的流體殺菌裝置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圖。第2實施方式與第1實施方式的不同之處在於,在連結構件的內面反射紫外線。如圖6所示,第2實施方式的流體殺菌裝置2所具備的連結構件19A是形成為將具有紫外線透射性的流路構件13A收容至內部的圓筒狀,在整個內周面,形成有將來自光源16的紫外線反射向流路構件13A的流路13a的、作為反射面的反射膜19b。
作為反射膜19b,例如使用二氧化矽膜或鋁蒸鍍膜。連結構件19A與所述連結構件19的不同之處在於具有反射膜19b。而且,流路構件13A與所述流路構件13的不同之處在於,由具有紫外線透射性的材料所形成,且不具有反射膜13b。因此,第2實施方式中,光源16所發出的紫外線被連結構件19A的反射膜19b反射,被反射膜19b反射的紫外線的反射光透射過流路構件13A而照射至在流路構件13A的流路13a內流動的流體。
根據第2實施方式,通過具備連結構件19A,從而並無如第1實施方式般,損失從流路構件13的反射膜13b漏出的紫外線之虞,可使紫外線封閉在連結構件19A的內部,減少朝連結構件19A外部漏出的紫外線,因此能夠提高紫外線對殺菌物件即流體的照射效率。而且,在第2實施方式中,也與第1實施方式同樣地,通過連結構件19A,能夠提高第1連接構件17與流路構件13A的連接狀態、第2連接構件18與流路構件13A的連接狀態的耐壓性。
(第3實施方式) 圖7是表示第3實施方式的流體殺菌裝置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圖。第3實施方式與第1實施方式的不同之處在於,連結構件被固定在流體殺菌裝置的外部。如圖7所示,第3實施方式的流體殺菌裝置3取代所述連結構件19,而具有:連結構件32,連結第1連接構件17與第2連接構件18;以及罩構件33,覆蓋流路構件13的外周側,以保護流路構件13。
連結構件32具有:第1支撐部32a,支撐第1連接構件17;第2支撐部32b,支撐第2連接構件18;以及固定部32c,被固定在作為流體殺菌裝置3外部的外部構件35。第1支撐部32a通過螺栓等緊固構件20而固定於第1連接構件17的外周部。同樣,第2支撐部32b通過螺栓等緊固構件20而固定於第2連接構件18的外周部。連結構件32經由第1支撐部32a及第2支撐部32b來連結第1連接構件17與第2連接構件18。固定部32c通過螺栓等緊固構件(未圖示)而固定於外部構件35。作為連結構件32經由固定部32c而固定的外部構件35,例如適用流體殺菌裝置3的設置空間(space)的地板面、覆蓋流體殺菌裝置3的框體、外部設備的支撐部等。
罩構件33在兩端部形成有凸緣部33a。罩構件33中,一端部側的凸緣部33a通過未圖示的螺栓等而固定於第1連接構件17,另一端部側的凸緣部33a通過未圖示的螺栓等而固定於第2連接構件18。另外,第3實施方式中,具有覆蓋流路構件13外周側的罩構件33,但也可取代罩構件33而更具備所述連結構件19,從而能夠進一步提高第1連接構件17與流路構件13的連接狀態、第2連接構件18與流路構件13的連接狀態的可靠性。
根據第3實施方式,可通過連結構件32來固定流體殺菌裝置3的主要部分,通過由連結構件32兼作固定構件,能夠簡化流體殺菌裝置3的固定結構。而且,通過將連結構件32的固定部32c固定於外部構件35,能夠提高連結構件32的機械強度。
(第4實施方式) 圖8是表示第4實施方式的流體殺菌裝置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圖。第4實施方式與第1實施方式的不同之處在於,在流路構件13的長邊方向的兩側,分別配置有光源16。如圖8所示,第4實施方式的流體殺菌裝置4具備第2連接構件18A及連結構件19B。在第2連接構件18A的內部,設有所述第1連接構件17內部的光源16以外的另一光源16。而且,在第2連接構件18A的內部,與所述第1連接構件17同樣地,沿著光源16的周圍而形成有與流路13a的上游側的一端連通的、作為第3流路的流路17a-1、17a-2、17b-1、17b-2。
在連結構件19B的兩端部,分別形成有被固定於第1連接構件17與第2連接構件18A的凸緣部19a。第2連接構件18A在光源16周圍具有流路17a-1、17a-2、17b-1、17b-2,因此優選的是提高第2連接構件18A與流路構件13的連接狀態的耐壓性。因此,第4實施方式可期望流路構件13兩端的進一步的耐壓性的提高,通過具有連結構件19B,能夠有效地提高第1連接構件17與流路構件13的連接狀態、第2連接構件18A與流路構件13的連接狀態的耐壓性。除此以外,第4實施方式中,第2連接構件18A具有光源16,由此,與僅第1連接構件17具有光源16的第1實施方式等相比,能夠提高流體的殺菌效果。
(第5實施方式) 圖9是表示第5實施方式的流體殺菌裝置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圖。第5實施方式與第2實施方式的不同之處在於,在第1連接構件的內部設有反射構件。如圖9所示,第5實施方式的流體殺菌裝置5所具備的第1連接構件17A與所述第1連接構件17的不同之處在於,在內部,在具有紫外線透射性的流路構件13A的下游側的端部,配置有對光源16發出的紫外線進行反射的反射構件52。
反射構件52是形成為圓筒狀,且具有第1反射面52a與第2反射面52b。第1反射面52a是沿著第1連接構件17A的流路17a-2而形成,且與光源16的發光面相向。第2反射面52b是沿著流路構件13A端部的外周面而形成。根據第5實施方式,可使光源16的發光面附近、紫外線透射構件21附近的紫外線有效率地反射,從而可對流路構件13A的流路13a內有效率地照射紫外線。
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實施方式僅為例示,並不意圖限定本發明的範圍。實施方式能以其他的各種形態來實施,在不脫離本發明的主旨的範圍內,可進行各種省略、置換、變更。實施方式及其變形包含在本發明的範圍或主旨中,與此同樣地,包含在權利要求書所記載的本發明及其均等的範圍內。
1、2、3、4、5‧‧‧流體殺菌裝置6‧‧‧供水槽7‧‧‧回收槽8‧‧‧上游側流路構件9‧‧‧下游側流路構件11‧‧‧泵12‧‧‧流量調整機構13、13A‧‧‧流路構件13a‧‧‧流路(第1流路)13b、19b‧‧‧反射膜15‧‧‧光源部16‧‧‧光源17、17A‧‧‧第1連接構件17a‧‧‧上游側凸緣17a-1、17a-2、17b-1、17b-2‧‧‧流路(第2流路)17b‧‧‧下游側凸緣17b-3‧‧‧光源收容部18、18A‧‧‧第2連接構件19、19A、19B、32‧‧‧連結構件19a、33a‧‧‧凸緣部20‧‧‧緊固構件21‧‧‧紫外線透射構件23‧‧‧LED24‧‧‧基板25‧‧‧O型環432a‧‧‧第1支撐部32b‧‧‧第2支撐部32c‧‧‧固定部33‧‧‧罩構件35‧‧‧外部構件52‧‧‧反射構件52a‧‧‧第1反射面52b‧‧‧第2反射面A、B‧‧‧方向I-I‧‧‧剖面
圖1是表示第1實施方式的流體殺菌裝置整體的示意圖。 圖2是表示第1實施方式的流體殺菌裝置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圖。 圖3是表示在第1實施方式的流體殺菌裝置的主要部分,在流路構件中流動的流體的流動方向的剖面圖。 圖4是在第1實施方式的流體殺菌裝置的主要部分,從A方向觀察與流路構件的流路的流動方向正交的I-I剖面的剖面圖。 圖5是在第1實施方式的流體殺菌裝置的主要部分,從B方向觀察與流路構件的流路的流動方向正交的I-I剖面的剖面圖。 圖6是表示第2實施方式的流體殺菌裝置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圖。 圖7是表示第3實施方式的流體殺菌裝置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圖。 圖8是表示第4實施方式的流體殺菌裝置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圖。 圖9是表示第5實施方式的流體殺菌裝置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圖。
1‧‧‧流體殺菌裝置
8‧‧‧上游側流路構件
9‧‧‧下游側流路構件
13‧‧‧流路構件
13a‧‧‧流路(第1流路)
13b‧‧‧反射膜
15‧‧‧光源部
16‧‧‧光源
17‧‧‧第1連接構件
17a‧‧‧上游側凸緣
17a-1、17a-2、17b-1、17b-2‧‧‧流路(第2流路)
17b‧‧‧下游側凸緣
17b-3‧‧‧光源收容部
18‧‧‧第2連接構件
19‧‧‧連結構件
19a‧‧‧凸緣部
20‧‧‧緊固構件
21‧‧‧紫外線透射構件
23‧‧‧LED
24‧‧‧基板
25‧‧‧O型環
A、B‧‧‧方向
I-I‧‧‧剖面

Claims (4)

  1. 一種流體殺菌裝置,包括:流路構件,具有用於供流體流動的第1流路;光源部,具有光源,所述光源與所述第1流路的與所述流體的流動方向交叉的流路剖面相向地配置,向所述第1流路內照射紫外線;第1連接構件,連接於所述流路構件的一端,設有所述光源部,且在所述光源部周圍具有與所述第1流路連通的第2流路,所述第2流路從所述光源部的一面側的中心附近延伸到所述光源部的外周側,通過所述外周側,再從所述外周側延伸到所述光源部的與所述面側相反的另一面側的中心附近;第2連接構件,連接於所述流路構件的另一端;以及連結構件,連結所述第1連接構件與所述第2連接構件。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流體殺菌裝置,其中所述流路構件具有紫外線透射性,所述連結構件形成為將所述流路構件收容至內部的筒狀,且具有將所述光源發出的紫外線反射向所述第1流路內的反射面。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流體殺菌裝置,其中所述連結構件具有固定在所述流體殺菌裝置外部的固定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流體殺菌裝置,在所述第2連接構件中,設有所述光源部外的另一光源部,且在所述 另一光源部的周圍,形成有與所述第1流路的另一端連通的第3流路。
TW106130353A 2017-01-24 2017-09-06 流體殺菌裝置 TWI7378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10625A JP6798327B2 (ja) 2017-01-24 2017-01-24 流体殺菌装置
JP2017-010625 2017-01-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27345A TW201827345A (zh) 2018-08-01
TWI737806B true TWI737806B (zh) 2021-09-01

Family

ID=630432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30353A TWI737806B (zh) 2017-01-24 2017-09-06 流體殺菌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798327B2 (zh)
CN (1) CN208135922U (zh)
TW (1) TWI73780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05730A (zh) * 2018-09-19 2019-01-15 深圳市蓝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过流式杀菌装置
JP7205128B2 (ja) * 2018-09-20 2023-01-17 東芝ライテック株式会社 流体殺菌装置
WO2020091318A1 (ko) * 2018-10-29 2020-05-07 서울바이오시스 주식회사 유체 처리 모듈
WO2020090687A1 (ja) 2018-11-02 2020-05-07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紫外線照射ユニット及び紫外線殺菌装置
JP7230624B2 (ja) * 2019-03-25 2023-03-01 東芝ライテック株式会社 流体殺菌装置
JP7363269B2 (ja) * 2019-09-24 2023-10-18 東芝ライテック株式会社 流体殺菌装置
KR102276303B1 (ko) * 2020-02-11 2021-07-12 (주)포인트엔지니어링 자외선 살균 장치
US11957802B2 (en) 2020-04-17 2024-04-16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ogy Corporation Fluid sterilization apparatus and fluid sterilization system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25381Y (zh) * 2003-01-17 2004-07-14 鸿亮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中空纤维膜系统过滤器
TWI565487B (zh) * 2015-09-25 2017-01-1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殺菌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L157229A (en) * 2003-08-04 2006-08-20 Zamir Tribelsky Method for energy coupling especially useful for disinfecting and various systems using it
US7520978B2 (en) * 2005-06-17 2009-04-21 Philips Lumileds Lighting Co., Llc Fluid purification system with ultra violet light emitters
CN105164056B (zh) * 2013-01-24 2017-09-29 安特蓝德公司 用于通过从发光二极管发射的光进行液体消毒的方法和装置
US9938165B2 (en) * 2013-10-28 2018-04-10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UV-LED collimated radiation photoreactor
KR102381403B1 (ko) * 2014-12-31 2022-04-01 서울바이오시스 주식회사 관형 유체 정화 장치
JP6530681B2 (ja) * 2015-09-07 2019-06-12 日機装株式会社 殺菌装置
JP6080937B1 (ja) * 2015-12-08 2017-02-15 日機装株式会社 流体殺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25381Y (zh) * 2003-01-17 2004-07-14 鸿亮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中空纤维膜系统过滤器
TWI565487B (zh) * 2015-09-25 2017-01-1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殺菌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798327B2 (ja) 2020-12-09
JP2018118201A (ja) 2018-08-02
CN208135922U (zh) 2018-11-23
TW201827345A (zh) 2018-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37806B (zh) 流體殺菌裝置
TWI733781B (zh) 流體殺菌裝置
JP6834664B2 (ja) 流体殺菌装置
TWI753132B (zh) 流體殺菌裝置
TWI730166B (zh) 流體殺菌裝置
US11104590B2 (en) Sterilization device using straightener and UV LED array facing the straightener
JP6885279B2 (ja) 流体殺菌装置
EP2915546B1 (en) Ultraviolet sterilizer and sterilization method
JP6224492B2 (ja) 光照射装置
US20180228928A1 (en) Fluid sterilization device and fluid sterilization method
US20190241445A1 (en) Ultraviolet irradiation device
WO2018047629A1 (ja) 紫外線照射装置及び方法
CN107921160A (zh) 杀菌装置
TW202100185A (zh) 流體殺菌裝置
US20190240361A1 (en) Fluid sterilization device
JP2019201861A (ja) 流体殺菌装置
JP2020000285A (ja) 流体殺菌装置
CN211141587U (zh) 流体杀菌装置
JP6903551B2 (ja) 流体処理装置
JP7400656B2 (ja) 流体殺菌装置
JP2022024609A (ja) 流体殺菌装置
JP2021146233A (ja) 紫外線照射装置および水処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