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36990B - 智能型互動式個人健康管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智能型互動式個人健康管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36990B
TWI736990B TW108135017A TW108135017A TWI736990B TW I736990 B TWI736990 B TW I736990B TW 108135017 A TW108135017 A TW 108135017A TW 108135017 A TW108135017 A TW 108135017A TW I736990 B TWI736990 B TW I73699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interactive
mobile device
medical record
serv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350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13872A (zh
Inventor
褚伯顯
賴朝松
趙一平
蕭富致
黃千盈
Original Assignee
長庚大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長庚大學 filed Critical 長庚大學
Priority to TW1081350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36990B/zh
Publication of TW2021138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138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369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36990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cal Treatment And Welfare Office Work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揭露一種智能型互動式個人健康管理方法,其係改善慢性疾病患者的再入院率,透過一互動伺服器將一電子病歷連結至一行動裝置,患者可透過該行動裝置與該互動伺服器互動而瞭解自己的服藥方式及回診時間,同時該互動伺服器也會在一第一時間傳輸一服藥提醒訊息提醒患者服藥,亦會於一第二時間傳輸一就診提醒訊息提醒患者須回醫院進行一門診服務,當超過時間尚未服藥或回診時,該互動伺服器會再驅使該行動裝置發出警示。

Description

智能型互動式個人健康管理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健康管理方法,特別是一種智能型互動式個人健康管理方法。
再入院,亦被稱為重複住院,通常指住院患者在出院後短期內再次被收治入院。近年來,患者再入院率不斷上升,引發各國對醫療質量的普遍關注。美國醫療及醫療服務中心(The Centers for Medicare & Medicaid Services,CMS)於2007年開始要求醫院公開急性心肌梗塞、心臟衰竭及肺炎的30日內再入院率,作為其監管各醫院醫療服務質量的重要標準。2011年,國家衛生計生委發布了,將重返率(包括再入院、再手術、再人監護室)作為衡量三級綜合醫院醫療質量的重要指標,並定義了再入院的間隔時間為≤3l天。
若患者在上次住院時沒有得到適宜的醫療服務,疾病尚未得到治癒、好轉或控制,或未達到出院標準或其他原因,導致患者在出院後的31天內因相同或相關疾病再入院,則屬於非計劃再入院。若患者再入院的原因與上一次住院的原因無關,或患者再入院是預先計劃好的,如腫瘤患者定期住院化療、複查等再入院,則不列入非計劃再入院。重返類指標監控的影響因素複雜,在醫療質量評價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再入院率是國際上普遍使用的評價醫療服務質量的重要指標。患者在出院後短期內再次入院,會額外產生較多醫療費用,加重患者及社會經濟負擔,增加患者心理負擔,降低患者生活質量,甚至會危及患者生命。且再入院受前次住院治療情況的影響,患者前次住院的主要病症如能得到較好解決,再入院情況則可以避免。
又或者,對於患者來說,在看完醫生接受完治療後,醫院端無法有效瞭解患者在家中的生活狀況,包含患者是否有定時服用藥物、是否有定時睡眠、三餐狀況、體重、血壓、血脂等狀況,因此通常等到患者再掛號進入醫院接受治療時,通常已經是危急狀態,到了此種狀態,醫院端通常需要耗費大量的醫療資源(藥物、特殊維生機器等),才能將患者搶救回正常狀態,但這樣的急救方式,既耗時又耗費醫院端之醫療資源以及患者家中金錢的負擔。
另外,患者身上若合併多種疾病,身體的機能狀況會越差,身體機能狀況不好就會導致身上的疾病症狀越嚴重,使患者再入院率提升,而在多種疾病合併發生的情況下,醫院在執行醫療救治時,會需要更多的時間以及更多的醫療資源。
因此,為了改善再入院狀況的突然發生,並降低患者的再入院率,是醫院現在最急需解決的問題,再入院不只會使患者身心受損,也會使醫院增加醫療資源的耗損。
依據上述內容可以知道,本發明為提供一種智能型互動式個人健康管理方法,其係以一互動伺服器連結患者之一行動裝置,透過該行動裝置之一應用程式,醫院可提醒患者之服藥方式及服藥時間,更進一步還能提醒患者回診之時間,此外,更可透過患者定時輸入身體參數,製作成一健康追蹤資訊,使互動伺服器可透過該健康追蹤資訊了解患者在家中的身體狀況,若出現異常值,則互動伺服器會透過應用程式或語音服務通知患者回診進行身體狀況的瞭解 ,避免患者因為不知道自己身體發生異常導致最後直接送入急診的情況發生。
本發明之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智能型互動式個人健康管理方法,其提供定時之提醒患者服用藥物、回診等應用方法,使患者避免在身體機能最差的情況下再入院,亦使醫院降低醫院本身的再入院率。
針對上述之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智能型互動式個人健康管理方法,其應用於慢性疾病患者,該智能型互動式個人健康管理方法先由一行動裝置藉由執行一應用程式而連結至一互動伺服器,而該互動伺服器本身為連接一資料伺服器,且該資料伺服器存有對應該行動裝置之一電子病歷,因此該互動伺服器將依據該應用程式將該電子病歷連結至該行動裝置,該應用程式存取該慢性患者於就診後之病歷資訊,且該應用程式可於一第一時間傳輸一服藥提醒訊息給患者,避免患者忘記服藥,或者一第二時間傳輸一就診提醒訊息至該行動裝置之該應用程式,提醒患者回到醫院進行診療。
本發明提供一實施例,其中該電子病歷包含一個人信息,該資料伺服器透過該個人信息連結該行動裝置上之該應用程式。
本發明提供一實施例,其中該用藥資訊包含一藥物名稱、一服藥注意事項。
本發明提供一實施例,其中該回診資訊包含一回診時間及一門診信息。
本發明提供一實施例,其中該服藥提醒訊息包含一服藥時間及一服藥注意事項。
本發明提供一實施例,其中該就診提醒訊息係包含一回診時間及一門診信息。
本發明提供一實施例,其中於該行動裝置藉由一應用程式顯示該電子病歷更包含步驟:該行動裝置之該應用程式依據一第三時間輸入一個人身體資訊至互動伺服器;該互動伺服器比對該個人身體資訊與一歷史身體資訊,存取一健康追蹤資訊;該健康追蹤資訊之該個人身體資訊與跟該歷史身體資訊具有一差異值時,該資料伺服器存取一健康異常訊息;該資料伺服器依據該健康異常訊息及該電子病歷進行一門診掛號程序;完成該門診掛號程序後,該資料伺服器存取一就診通知訊息;該互動伺服器傳輸該健康曲線圖、該健康異常訊息及該就診通知訊息至該行動裝置。
本發明提供一實施例,其中該個人身體資訊及該歷史身體資訊係包含體重、血壓、心跳以及血糖。
本發明提供一實施例,其中於一第三時間輸入一個人身體資訊於該行動裝置之步驟中,更包含步驟:該行動裝置輸入一飲食記錄及一運動記錄於該互動伺服器;接續由該互動伺服器傳輸該飲食記錄及該運動記錄於該資料伺服器,該資料伺服器存取一健康曲線圖;然後由該互動伺服器依據該健康曲線圖進行一健康諮詢程序並存取一諮詢訊息至該行動裝置。
本發明提供一實施例,其中於一行動裝置依據一應用程式連結至一互動伺服器之步驟前,更包含該互動伺服器接收該電子病歷並儲存於該資料伺服器之步驟。
本發明提供一實施例,其中於該互動伺服器接收該電子病歷並儲存於一資料伺服器之步驟中,該行動裝置輸入該電子病歷至該互動伺服器,以傳送至該資料伺服器,或一門診服務系統傳輸該電子病歷至該互動伺服器,以傳送至該資料伺服器。
為使 貴審查委員對本發明之特徵及所達成之功效有更進一步之瞭解與認識,謹佐以較佳之實施例及配合詳細之說明,說明如後:
在現在的社會中,高齡患者看完醫生後,醫生會與高齡患者約定下一次回診的時間,因為,現在多數的高齡患者多患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等),需要定期回診,讓醫生判定目前身體的健康狀態,當看完醫生並領完藥物回家後,由於藥物種類過多,因此對一般高齡患者來說,要記住正確服藥的方式是較為困難的,所以如何使高齡患者記住回診時間及擁有正確的服藥知識是目前急需克服的問題。
本發明透過醫院系統與行動裝置做連結,利用電子病歷中的下次回診時間以及醫生所開的用藥處方簽,每日通知高齡患者需於何時服用藥物,且在下次回診前一日傳送訊息提醒高齡患者明日回診的時間以及地點。
在下文中,將藉由圖式來說明本發明之各種實施例來詳細描述本發明。然而本發明之概念可能以許多不同型式來體現,且不應解釋為限於本文中所闡述之例式性實施例。
請參閱第1A圖,其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流程圖,及請一併參閱第2圖,其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使用示意圖,如圖所示,其步驟包含:
步驟S5: 行動裝置連結互動伺服器,以接收電子病歷並儲存於資料伺服器;
步驟S10:互動伺服器依據應用程式將電子病歷連結至行動裝置;
步驟S20:互動伺服器依據應用程式與電子病歷存取病歷資訊至行動裝置;
步驟S30:互動伺服器依據用藥資訊之第一時間或回診資訊之第二時間,傳輸服藥提醒訊息或就診提醒訊息至行動裝置;
步驟S40:判斷該行動裝置於超過該第一時間或該第二時間是否回覆該該服藥提醒訊息或該就診提醒訊息;
步驟S50:該互動伺服器依據該應用程式傳輸一異常資訊至該行動裝置,以驅使該行動裝置發出提醒。
首先,請一併參考第2A圖與該第2B圖,其為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步驟示意圖與另一步驟示意圖,在步驟S5中,慢性疾病病患於操作一行動裝置7連結至一互動伺服器AI,其中如第2A圖所示,該互動伺服器AI為連接一資料伺服器5,一門診服務伺服器1於慢性疾病病患就診後會存取一電子病歷3,將該電子病歷3傳送至該互動伺服器AI,以傳送至該資料伺服器5並儲存,或者如第2B圖所示,由該互動伺服器AI以複數個互動式問題產生至該行動裝置7,以供慢性疾病病患針對該些個互動式問題而將該電子病歷3輸入該行動裝置7而傳送至該互動伺服器AI,進而將該電子病歷3傳送至該資料伺服器5並儲存。步驟S10中,該互動伺服器AI會將該電子病歷3與該行動裝置7產生連結,亦即將針對該電子病歷3的醫囑(醫令)紀錄、病程紀錄、護理計畫、護理紀錄、生命徵象紀錄與藥物使用記錄進行決策,而決定後續之互動方式。
其中,慢性患者前往醫院與醫生進行該門診服務1後,存取該電子病歷3,醫生會將該電子病歷3上傳至醫院的該資料伺服器5,一方面可將該電子病歷3存放至伺服器內,另一方面可透過該互動伺服器AI與該資料伺服器5進行步驟S20。
步驟S20中,該互動伺服器AI讀取該資料伺服器5所儲存之該電子病歷3並參照該行動裝置7之一應用程式71的互動而存取一病歷資訊info傳輸至該行動裝置7,因此該行動裝置7藉由該應用程式71顯示該病歷資訊info,其中該病歷資訊info為提供慢性患者進一步了解自身情況的必要性資訊,例如:心血管患者了解心血管疾病情況,糖尿病患者了解血糖狀況以及患者本身的先前就診情況。
其中,該電子病歷3是病歷的一種,可以包含過去、現在或未來、生理與心理的患者狀況紀錄,是由電子化方式擷取、傳送、接受、儲存、取回、連結與處理的多媒體資料,該電子病歷3主要的用途為協助醫療或其相關服務。
該電子病歷3係包括患者的個人資料,problems - SOAP(主、客觀陳訴、病況評估、處置計畫,含醫囑(醫令))紀錄,病程紀錄,護理計畫、紀錄,生命徵象紀錄,藥物使用記錄,相關的醫療實驗室檢驗資料與報告,相關的檢查資料與報告(含影像診斷學報告),過去病史,家族史,預防接種等等,凡是相關病情必要的資訊,如旅遊史相對於疫情,則亦可成為病歷的一環而成為該電子病歷3之內容。
而上述之該病歷資訊info包含一用藥資訊31及一回診資訊33,更包含一個人信息(未圖示),該個人信息中包含患者所使用之手機、電子信箱、通訊軟體之帳號等,醫院方透過該資料伺服器5透過該電子病歷3中之該個人信息連結患者之該行動裝置7,使患者可透過該行動裝置7上之該應用程式71觀看到自己的該病歷資訊info,如第4圖所示,其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電子病歷示意圖。
其中,該應用程式71為一般大眾使用之通訊軟體,如:LINE、WeChat或FB Message等,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為LINE平台,但不以此為限。其中該應用程式71係包含一顯示畫面711、一互動區713以及一輸入區715。
接著步驟S30,該互動伺服器AI依據該電子病歷3之一第一時間311或一第二時間331,傳輸一服藥提醒訊息51或一就診提醒訊息53至該行動裝置7。
其中,該第一時間311通常預設為服藥前一小時,請一併參考第5圖,其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服藥提醒訊息示意圖,如圖所示,發送該服藥提醒訊息51,該服藥提醒訊息51包含藥物外型之照片、藥物之警語、建議服藥方式或建議服藥時間等,另外請參考第6圖,其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就診提醒訊息示意圖,如圖所示,該第二時間331為回診前一日,提醒患者需於隔日進行該門診服務1,發送該就診提醒訊息53,該就診提醒訊息53包含門診名稱、候診號碼、建議報到時間或門診編號等。步驟S40中,由該互動伺服器AI判斷該行動裝置7並未針對該服藥提醒訊息51或該就診提醒訊息53產生回覆,則執行步驟S50,反之,則繼續執行步驟S30於固定時間發出該服藥提醒訊息51或該就診提醒訊息53,以持續監控慢性疾病病患是否有定時就診或定時服藥。
如上所述,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係透過該互動伺服器AI依據該電子病歷3來追蹤並提醒患者需定時服藥、服藥須知以及回診通知,透過該系統降低患者藥物忘記服用、服用順序顛倒導致藥效變差,或是忘記回門診進行再一次診療,使患者的病情加重,利用該系統可以降低上述情況,且因患者正常用藥以及正常進行回診,因此也能降低患者的再入院率,避免醫療資源的浪費。
另外請參閱第1B圖,其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存取電子病歷之流程圖。如圖所示,本發明於接收電子病歷之步驟S5中,進一步包含健康追蹤資訊之互動步驟,其包含下列步驟:
步驟S5-1:行動裝置執行應用程式依據第三時間傳送個人身體資訊至互動伺服器且互動伺服器接收電子病歷,以儲存個人身體資訊與電子病歷於資料伺服器;以及
步驟S5-2:互動伺服器比對個人身體資訊與歷史身體資訊,存取健康追蹤資訊。
如第1C圖所示,該互動伺服器AI會在存取病歷資訊之步驟S20中,進一步依據一健康追蹤資訊P1存取對應之資訊於病歷資訊中,
步驟S21:判斷是否該健康追蹤資訊之個人身體資訊與跟該歷史身體資訊具有差異值;
步驟S22:資料伺服器直接存取病歷資訊;
步驟S23:資料伺服器存取健康異常訊息;
步驟S25:互動伺服器依據健康異常訊息及電子病歷進行門診掛號程序;
步驟S27:互動伺服器取得就診通知訊息;以及
步驟S29:互動伺服器傳輸就診通知訊息與病歷資訊至行動裝置。
其中,請參閱第3圖,其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健康記錄之步驟示意圖,以及請一併參閱第7圖,其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健康記錄示意圖,於步驟S5-1中,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於步驟S5中更包含依據一第三時間(未圖示),使用該行動裝置7輸入一個人身體資訊2後,將該個人身體資訊2傳輸至該互動伺服器AI,以一併與該互動伺服器AI所接收之該電子病歷3儲存至該資料伺服器5,且該資料伺服器5中包含有該個人身體資訊2以及一歷史身體資訊4,該資料伺服器5對該個人身體資訊2及該歷史身體資訊4後,將比對結果製成患者的該健康追蹤資訊P1,其中本實施例之該健康追蹤資訊P1為一曲線圖,以依據曲線之趨勢變化進行追蹤,除此之外,更可為圖片,以簡單示意圖片表示健康狀態,例如:紅燈標示危險、黃燈表示需要注意、綠燈表示健康。
於步驟S21,而在該健康追蹤資訊P1中若有某個特定參數差異過大,當小於一差異值δ時,執行步驟S22,該資料伺服器5直接存取該病歷資訊info至該互動伺服器AI,當大於該差異值δ時,執行步驟S23,該資料伺服器5依據該健康追蹤資訊P1、該差異值δ以及該電子病歷3,初步判斷該患者之健康狀態為異常後,於步驟S25,直接進行一門診掛號程序9,完成該門診掛號程序9後,該資料伺服器5存取一就診通知訊息8,並將該就診通知訊息8,透過該互動伺服器AI連同該健康追蹤資訊P1以及一健康異常訊息6之該病歷資訊info以及該就診通知訊息8傳輸至該行動裝置7之該應用程式71內,使患者可透過該應用程式71瞭解自身目前的身體狀況,並且前往醫院就診。
倘若患者認為自身身體狀況不需進行該門診服務1,患者與醫院端進行聯繫,初步討論該身體健康曲線圖P1上之該差異值δ為何,若患者與個案管理師再經過討論後,認為患者的情形不需進行該門診服務1,則由醫院端取消該門診掛號。
另外,請參閱第1D圖,步驟S5-1中,更可包含以下步驟:
步驟S5-11:行動裝置輸入個人身體資訊、飲食記錄及運動記錄於互動伺服器;
步驟S5-12:互動伺服器傳輸個人身體資訊、飲食記錄及運動記錄於資料伺服器,使資料伺服器存取健康追蹤資訊;以及
步驟S5-13:互動伺服器依據健康追蹤資訊進行健康諮詢程序並存取諮詢訊息至行動裝置。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除了利用該個人身體資訊2進行健康追蹤之外,且更利用患者一飲食記錄(未圖示)以及患者的一運動記錄(未圖示)進行追蹤,因此,上述之該健康追蹤資訊P1除了比對患者之體重、血糖、血壓或心跳製成,更可進一步追蹤飲食記錄以及患者活動以圖片及文字方式儲存於該資料伺服器5中,該互動伺服器AI會依據該健康追蹤資訊P1執行一健康諮詢程序,調閱該健康追蹤資訊P1及該飲食記錄及該運動記錄,判斷患者之健康狀態並提供健康諮詢。
因此本發明透過上述之步驟,可追蹤患者在家中時候的健康狀況,透過患者輸入的該個人身體資訊2,醫院可以在患者身體初步出現異常狀態時,就先通知患者回醫院進行檢查,而不需要等到患者自己發現身體狀況不好後直接轉送急診再進行急救,不僅會增加醫院以及患者家屬的成本,亦會使急救的難度增加,患者住院的時間也會大增,本實施例之方法可降低患者本身的再入院率,減輕醫院以及患者家屬的成本,也不需要進行長時間的住院。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在該應用程式71內的該互動區713更包含衛教區、健康問卷區以及問答區,其中衛教區包含了居家護理或醫療方面的衛教知識,另外健康問卷區可填寫問卷,搜集患者的意見來改善衛教方式,而問答區則為解決患者問題的區域。以上所述之第一時間、第二時間與第三時間為表示時間間隔,因此以上所述之第一時間、第二時間與第三時間可為不同時間間隔或相同時間間隔。
以上所述之實施例,本發明係為提供一種智能型互動式個人健康管理方法,其醫院係以資料伺服器連結患者之行動裝置,透過行動裝置之應用程式,醫院可提醒患者之用藥方式及用藥時間,更進一步還能提醒患者回診之時間,且可透過患者定時輸入個人身體資訊,製作成身體曲線圖,使醫院可透過身體曲線圖了解患者在家中的身體狀況,若出現異常值,則醫院會請患者回診進行身體狀況的瞭解,避免患者因為不知道自己身體發生異常導致最後直接送入急診的情況發生。
故本發明實為一具有新穎性、進步性及可供產業上利用者,應符合我國專利法專利申請要件無疑,爰依法提出發明專利申請,祈  鈞局早日賜准專利,至感為禱。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用來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舉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述之形狀、構造、特徵及精神所為之均等變化與修飾,均應包括於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內。
1:門診服務 2:個人身體資訊 3:電子病歷 31:用藥資訊 311:第一時間 33:回診資訊 331:第二時間 4:歷史身體資訊 5:資料伺服器 51:服藥提醒訊息 53:就診提醒訊息 6:健康異常訊息 7:行動裝置 71:應用程式 711:顯示畫面 713:互動區 715:輸入區 8:就診通知訊息 9:門診掛號程序 AI:互動伺服器 info:病歷資訊 P1:健康追蹤資訊 δ:差異值 S5:步驟 S5-1:步驟 S5-11:步驟 S5-12:步驟 S5-13:步驟 S5-2:步驟 S10:步驟 S20:步驟 S21:步驟 S22:步驟 S23:步驟 S25:步驟 S27:步驟 S29:步驟 S30:步驟 S40:步驟 S50:步驟
第1A圖:其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流程圖; 第1B圖:其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接收電子病歷之流程圖; 第1C圖:其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存取病歷資訊之流程圖; 第1D圖:其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輸入個人身體資訊之流程圖; 第2A圖:其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使用示意圖; 第2B圖:其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另一使用示意圖; 第3圖:其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健康記錄之使用示意圖; 第4圖:其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電子病歷示意圖; 第5圖:其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服藥提醒訊息示意圖; 第6圖:其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就診提醒訊息示意圖;以及 第7圖:其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健康記錄示意圖。
S5:步驟
S10:步驟
S20:步驟
S30:步驟
S40:步驟
S50:步驟

Claims (9)

  1. 一種智能型互動式個人健康管理方法,其應用於一慢性疾病患者之健康管理,步驟包含:一行動裝置依據一通訊軟體連結至一互動伺服器,該互動伺服器連接一資料伺服器,該資料伺服器儲存一電子病歷,且該互動伺服器接收該電子病歷;該互動伺服器依據該通訊軟體將該電子病歷連結至該行動裝置;該互動伺服器依據該通訊軟體與該電子病歷存取一病歷資訊至該行動裝置,其中,該病歷資訊包含一用藥資訊及一回診資訊;以及該互動伺服器依據該用藥資訊之一第一時間或該回診資訊之一第二時間,傳輸一服藥提醒訊息或一就診提醒訊息至該行動裝置;該行動裝置之該通訊軟體依據一第三時間輸入一個人身體資訊至該互動伺服器;該互動伺服器比對該個人身體資訊與一歷史身體資訊,存取一健康追蹤資訊;其中,當該行動裝置於超過該第一時間或該第二時間並未回覆該服藥提醒訊息或該就診提醒訊息時,該互動伺服器依據該通訊軟體傳輸一異常資訊至該行動裝置,以驅使該行動裝置發出提醒; 其中該互動伺服器依據該通訊軟體與該電子病歷存取一病歷資訊至該行動裝置之步驟中,包含:當該健康追蹤資訊之該個人身體資訊與跟該歷史身體資訊大於差異值時,該資料伺服器依據該健康追蹤資訊、該差異值以及該電子病歷,斷該患者之健康狀態為異常,該資料伺服器存取一健康異常訊息;該互動伺服器依據該健康異常訊息及該電子病歷進行一門診掛號程序;以及完成該門診掛號程序後,該互動伺服器取得一就診通知訊息;該互動伺服器傳輸該就診通知訊息與該病歷資訊至該行動裝置,該病歷資訊更包含該健康追蹤資訊及該健康異常訊息。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智能型互動式個人健康管理方法,其中該電子病歷包含一個人信息,該互動伺服器透過該個人信息連結該行動裝置上之該通訊軟體。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智能型互動式個人健康管理方法,其中該用藥資訊包含藥物名稱、服藥注意事項。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智能型互動式個人健康管理方法,其中該回診資訊包含回診時間及門診信息。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智能型互動式個人健康管理方法,其中該服藥提醒訊息包含服藥時間及服藥注意事項。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智能型互動式個人健康管理方法,其中該就診提醒訊息係包含回診時間及門診信息。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智能型互動式個人健康管理方法,其中於該互動伺服器接收該電子病歷並儲存於一資料伺服器之步驟中,該行動裝置輸入該電子病歷至該互動伺服器,以傳送至該資料伺服器,或一門診服務系統傳輸該電子病歷至該互動伺服器,以傳送至該資料伺服器。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智能型互動式個人健康管理方法,其中該個人身體資訊及該歷史身體資訊係包含體重、血壓、心跳以及血糖。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智能型互動式個人健康管理方法,其中依據一第三時間輸入一個人身體資訊於該行動裝置之步驟中,包含步驟:該行動裝置輸入該個人身體資訊、一飲食記錄及一運動記錄於該互動伺服器;該互動伺服器傳輸該個人身體資訊、該飲食記錄及該運動記錄於該資料伺服器,使該資料伺服器存取該健康追蹤資訊;以及該互動伺服器依據該健康追蹤資訊進行一健康諮詢程序並存取一諮詢訊息至該行動裝置。
TW108135017A 2019-09-27 2019-09-27 智能型互動式個人健康管理方法 TWI7369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35017A TWI736990B (zh) 2019-09-27 2019-09-27 智能型互動式個人健康管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35017A TWI736990B (zh) 2019-09-27 2019-09-27 智能型互動式個人健康管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13872A TW202113872A (zh) 2021-04-01
TWI736990B true TWI736990B (zh) 2021-08-21

Family

ID=766044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35017A TWI736990B (zh) 2019-09-27 2019-09-27 智能型互動式個人健康管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36990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525925A (zh) * 2013-12-17 2015-07-01 Internat Mobile Iot Corp 基於物聯網的健康照護系統
TWM549407U (zh) * 2017-05-24 2017-09-21 許世賓 醫療資訊系統
US20170300643A1 (en) * 2016-04-18 2017-10-19 Mobile Health Consumer, Inc. Systems for facilitating user engagement and behavior to improve health outcomes
US20190147529A1 (en) * 2007-07-20 2019-05-16 Daphne WRIGHT System, device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and monitoring a biological stress response for financial rules behavior
US20190279625A1 (en) * 2018-03-09 2019-09-12 Midea Group Co., Ltd. Voice-assisted restocking method and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90147529A1 (en) * 2007-07-20 2019-05-16 Daphne WRIGHT System, device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and monitoring a biological stress response for financial rules behavior
TW201525925A (zh) * 2013-12-17 2015-07-01 Internat Mobile Iot Corp 基於物聯網的健康照護系統
US20170300643A1 (en) * 2016-04-18 2017-10-19 Mobile Health Consumer, Inc. Systems for facilitating user engagement and behavior to improve health outcomes
TWM549407U (zh) * 2017-05-24 2017-09-21 許世賓 醫療資訊系統
US20190279625A1 (en) * 2018-03-09 2019-09-12 Midea Group Co., Ltd. Voice-assisted restocking method and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13872A (zh) 2021-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rahmbhatt et al. Remote management of heart failure: an overview of telemonitoring technologies
Cleland et al. Caring for people with heart failure and many other medical problems through and beyond the COVID‐19 pandemic: the advantages of universal access to home telemonitoring
US20220383998A1 (en) Artificial-intelligence-based facilitation of healthcare delivery
Hess et al. Shared decision‐making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respecting patient autonomy when seconds count
US10311975B2 (en) Rules-based system for care management
CA2918332C (en) Patient care surveillance system and method
TWI557679B (zh) 用以產生即時保健警訊的系統與方法
US10347369B1 (en) Patient tracking and dynamic updating of patient profile
US20190311812A1 (en) Advanced health monitoring system and method
US9183720B2 (en) Interactive medical device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system
US20200243178A1 (en) Advanced health monitoring system and method
CN111128333A (zh) 一种一站式智能诊断与智能就医管理系统
Dimitrioglou et al. Multicriteria evaluation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potential in health care: The case of dementia care
TWI749621B (zh) 用藥提醒與回報系統及其實施方法
CA2901194A1 (en) Interactive medical device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system
TWI736990B (zh) 智能型互動式個人健康管理方法
US10971264B1 (en) Patient tracking and dynamic updating of patient profile
Lee et al. According to global population-based studies, the rising prevalence of COPD, particularly in those aged⩾ 65 years [1], is associated with a significant social and economic burden worldwide [2, 3]. The greatest proportion of expenditure is due to hospital costs for patients admitted with AECOPD [4, 5], with a readmission rate of 63% over 1year in those with severe disease [6]. As the severity of COPD impacts on healthcare-resource utilisation, providing early and effective healthcare management is essential to slowing disease progression, improving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HRQoL)
Mars et al. Electronic Patient-Generated Health Data for Healthcare
US20200168327A1 (en) Customizable communication platform with journal log
Dimengo et al. Team-based care for external telemonitoring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Peleg et al. MobiGuide: guiding clinicians and chronic patients anytime, anywhere
Ben-Tzur et al. Advances in Technology Promote Patient-Centered Care in Cardiac Rehabilitation
JP2019028833A (ja) 服薬管理装置および服薬管理方法
US20220310241A1 (en) Clinical decision support scheduling and ale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