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35615B - 建立輔連接的方法和裝置 - Google Patents

建立輔連接的方法和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35615B
TWI735615B TW106123098A TW106123098A TWI735615B TW I735615 B TWI735615 B TW I735615B TW 106123098 A TW106123098 A TW 106123098A TW 106123098 A TW106123098 A TW 106123098A TW I735615 B TWI735615 B TW I73561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device
access network
access
auxiliary
terminal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230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04857A (zh
Inventor
唐海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048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048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356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35615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04W76/16Involving different core network technologies, e.g. a packet-switched [PS] bearer in combination with a circuit-switched [CS] bear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04W28/086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among access entities
    • H04W28/0861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among access entities between base stations
    • H04W28/0865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among access entities between base stations of different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RATs], e.g. LTE or WiF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04W28/09Management thereof
    • H04W28/0958Management thereof based on metrics or performance parameters
    • H04W28/0967Quality of Service [QoS] parameters
    • H04W28/0983Quality of Service [QoS] parameters for optimizing bandwidth or throughpu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69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in case of dual connectivity, e.g. decoupled uplink/down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04W8/24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建立輔連接的方法和裝置,該方法包括:獲取終端設備的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用於指示該終端設備對接入輔接入網設備所支持的能力;向第一輔接入網設備發送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該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用於請求添加該第一輔接入網設備爲傳輸數據的網絡設備,該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包括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接收該第一輔接入網設備發送的該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的確認消息,該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的確認消息包括第一配置信息,該第一配置信息用於建立該第一輔接入網設備與該終端設備之間的輔連接。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方法和裝置,能夠提高用戶平面的數據吞吐量以及减輕主接入網設備的負荷。

Description

建立輔連接的方法和裝置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尤其涉及建立輔連接的方法和裝置。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移動流量呈現爆炸式增長,爲應對流量的壓力,網絡設備的部署愈加密集,宏基站和小基站的異構部署也愈加廣泛。爲了使用戶設備能夠同時利用宏基站和小基站的資源,雙(多)連接技術應運而生,實現宏基站和小基站之間的數據聚合。
終端設備的多(雙)連接中存在一個主連接和一個或多個輔連接。主連接是終端設備和主接入網設備的網絡連接,輔連接是終端設備和輔接入網設備的網絡連接。終端設備的控制平面的數據通過主連接傳輸,終端設備的用戶平面的數據可以分成兩路由兩個連接同時傳輸,以提高用戶平面的數據吞吐量;或者用戶數據由輔接入網設備傳輸,以减輕主接入網絡的負荷。因此,需要一種建立輔連接的方法,以提高用戶平面的數據吞吐量以及减輕主接入網設備的負荷。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建立輔連接的方法和裝置,能夠提高用戶平面的數據吞吐量以及减輕主接入網設備的負荷。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建立輔連接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主接入網設備獲取終端設備的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用於指示該終端設備對接入輔接入網設備所支持的能力;該主接入網設備向第一輔接入網設備發送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該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用於請求添加該第一輔接入網設備爲傳輸數據的網絡設備,該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包括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該主接入網設備接收該第一輔接入網設備發送的該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的確認消息,該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的確認消息包括第一配置信息,該第一配置信息用於建立該第一輔接入網設備與該終端設備之間的輔連接。
通過將終端設備對接入輔接入網設備所支持的能力信息上報給第一輔接入網設備,使得第一輔接入網設備可以考慮該能力信息,對終端設備進行配置,從而終端設備可以建立與第一輔接入網設備之間的輔連接,能夠提高用戶平面的數據吞吐量以及减輕主接入網設備的負荷。
結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還包括第二配置信息,該第二配置信息爲該終端設備已經建立的輔連接的配置信息。
將終端設備已經建立的輔連接的配置信息發送給第一輔接入網設備,使得第一輔接入網設備可以同時考慮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對終端設備進行配置,使得終端設備可以建立與第一輔接入網設備之間的輔連接。
結合第一方面的上述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主接入網設備獲取終端設備的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包括:該主接入網設備接收該終端設備或核心網設備發送的第一消息,該第一消息包括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該主接入網設備從該第一消息中,獲取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終端設備在進行附著過程時,將終端設備的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發送給核心網設備,從而核心網設備可以將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轉發給主接入網設備。
結合第一方面的上述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主接入網設備接收該終端設備發送的第一消息,包括:該主接入網設備接收該終端設備發送的第一消息,該第一消息用於指示該終端設備與該第一輔接入網設備之間的配置生效。
結合第一方面的上述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用於指示該終端設備接入輔接入網設備的最大能力,或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用於指示該終端設備對接入待添加輔接入網設備所支持的能力,所述待添加輔接入網設備包括該第一輔接入網設備。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可以是終端設備接入輔接入網設備的所有能力信息,也可以是終端設備在所有輔網絡連接中可以使用的接入網能力信息,還可以是終端設備在下一次輔網絡配置中能夠使用的接入網能力信息。
結合第一方面的上述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在該主接入網設備向該第一輔接入網設備發送添加請求消息之前,包括:該主接入網設備接收該終端設備發送的至少一個輔接入網設備的測量結果信息,該測量結果信息用於指示相應輔接入網設備與該終端設備之間的鏈路質量;該主接入網設備根據該至少一個輔接入網設備中的每個輔接入網設備的測量結果信息,確定該第一輔接入網設備。
結合第一方面的上述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方法還包括:該主接入網設備向該終端設備發送該第一配置信息,以便於該終端設備根據該第一配置信息,建立與該第一輔接入網設備之間的輔連接。
結合第一方面的上述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主接入網設備爲第一通信系統中的網絡設備,該輔接入網設備爲第二通信系統中的網絡設備。
支持在兩個系統下建立輔連接,使得建立輔連接的方法更靈活。
優選的,該第一通信系統爲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統,該第二通信系統爲新無線(new radio,NR)系統。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建立輔連接的方法,該方法包括:第一輔接入網設備接收主接入網設備發送的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該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用於請求添加第一輔接入網設備爲傳輸數據的網絡設備,該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包括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用於指示該終端設備對接入輔接入網設備所支持的能力;該第一輔接入網設備根據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生成第一配置信息,該第一配置信息用於建立該第一輔接入網設備與該終端設備之間的輔連接;該第一輔接入網設備向該主接入網設備發送該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的確認消息,該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的確認消息包括該第一配置信息。
通過將終端設備對接入輔接入網設備所支持的能力信息上報給第一輔接入網設備,使得第一輔接入網設備可以考慮該能力信息,對終端設備進行配置,從而終端設備可以建立與第一輔接入網設備之間的輔連接,能夠提高用戶平面的數據吞吐量以及减輕主接入網設備的負荷。
結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用於指示該終端設備接入輔接入網設備的最大能力,該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還包括第二配置信息,該第二配置信息爲該終端設備已經建立的輔連接的配置信息,該第一輔接入網設備根據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生成第一配置信息,包括:該第一輔接入網設備根據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和該第二配置信息,生成該第一配置信息,該第一配置信息和該第二配置信息對應的配置之和不超過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指示的該終端設備對接入輔接入網設備所支持的能力。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第一輔接入網設備需要保證所有的輔連接的配置不超過第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涉及的終端設備的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
結合第二方面的上述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用於指示該終端設備對接入待添加輔接入網設備所支持的能力,該待添加輔接入網設備包括該第一輔接入網設備。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第一輔接入網設備需要保證所有的輔連接的配置不超過第二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涉及的終端設備的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種建立連接的方法,該方法包括:終端設備向主接入網設備發送該終端設備的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用於指示該終端設備對接入輔接入網設備所支持的能力;該終端設備接收該主接入網設備發送的第一配置信息,該第一配置信息用於建立該第一輔接入網設備與該終端設備之間的輔連接。
通過將終端設備對接入輔接入網設備所支持的能力信息上報給第一輔接入網設備,使得第一輔接入網設備可以考慮該能力信息,對終端設備進行配置,使得終端設備可以建立與第一輔接入網設備之間的輔連接,從而能夠提高用戶平面的數據吞吐量以及减輕主接入網設備的負荷。
結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終端設備向主接入網設備發送該終端設備的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包括:該終端設備向該主接入網設備發送第一消息,該第一消息用於指示該終端設備與該第一輔接入網設備之間的配置生效,該第一消息包括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
結合第三方面的上述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二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用於指示該終端設備接入輔接入網設備的最大能力,或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用於指示該終端設備對接入待添加輔接入網設備所支持的能力,該待添加輔接入網設備包括該第一輔接入網設備。
結合第三方面的上述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三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方法還包括:該終端設備根據該第一配置信息,建立與該第一輔接入網設備之間的輔連接。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種建立輔連接的裝置,用於執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具體地,該裝置包括用於執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的單元。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種建立輔連接的裝置,用於執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具體地,該裝置包括用於執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的單元。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種建立輔連接的裝置,用於執行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具體地,該裝置包括用於執行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的單元。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種建立輔連接的裝置,該裝置包括:存儲器、處理器、輸入/輸出介面、通信介面和總線系統。其中,存儲器、處理器、輸入/輸出介面和通信介面通過總線系統相連,該存儲器用於存儲指令,該處理器用於執行該存儲器存儲的指令,當該指令被執行時,該處理器通過該通信介面執行第一方面的方法,並控制輸入/輸出介面接收輸入的數據和信息,輸出操作結果等數據。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種建立輔連接的裝置,該裝置包括:存儲器、處理器、輸入/輸出介面、通信介面和總線系統。其中,存儲器、處理器、輸入/輸出介面和通信介面通過總線系統相連,該存儲器用於存儲指令,該處理器用於執行該存儲器存儲的指令,當該指令被執行時,該處理器通過該通信介面執行第二方面的方法,並控制輸入/輸出介面接收輸入的數據和信息,輸出操作結果等數據。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種建立輔連接的裝置,該裝置包括:存儲器、處理器、輸入/輸出介面、通信介面和總線系統。其中,存儲器、處理器、輸入/輸出介面和通信介面通過總線系統相連,該存儲器用於存儲指令,該處理器用於執行該存儲器存儲的指令,當該指令被執行時,該處理器通過該通信介面執行第三方面的方法,並控制輸入/輸出介面接收輸入的數據和信息,輸出操作結果等數據。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種計算機可讀介質,用於存儲計算機程式,該計算機程式包括用於執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種計算機可讀介質,用於存儲計算機程式,該計算機程式包括用於執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種計算機可讀介質,用於存儲計算機程式,該計算機程式包括用於執行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本發明中,終端設備、主接入網設備、輔接入網設備以及核心網設備的名字對設備本身不構成限定,在實際實現中,這些設備可以以其他名稱出現。只要各個設備的功能和本發明類似,屬於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申請專利範圍第及其等同技術的範圍之內。
本發明的這些方面或其他方面在以下實施例的描述中會更加簡明易懂。
爲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本發明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圖式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所描述的圖式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圖式獲得其他的圖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圖式,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應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
應理解,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可以應用於各種通信系統,例如:全球移動通訊(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簡稱爲“GSM”)系統、碼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簡稱爲“CDMA”)系統、寬帶碼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簡稱爲“WCDMA”)系統、通用分組無線業務(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簡稱爲“GPRS”)、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簡稱爲“LTE”)系統、LTE頻分雙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簡稱爲“FDD”)系統、LTE時分雙工(time division duplex,簡稱爲“TDD”)、通用移動通信系統(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簡稱爲“UMTS”)、全球互聯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簡稱爲“WiMAX”)通信系統以及未來可能出現的通信系統等。
還應理解,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終端設備可以稱之爲用戶設備(user equipment,簡稱爲“UE”)、終端設備、移動台(mobile station,簡稱爲“MS”)、移動終端(mobile terminal)或未來5G網絡中的終端設備等,該終端設備可以經無線接入網(radio access network,簡稱爲“RAN”)與一個或多個核心網進行通信,例如,終端可以是移動電話(或稱爲“蜂窩”電話)或具有移動終端的計算機等,例如,終端還可以是便攜式、袖珍式、手持式、計算機內置的或者車載的移動裝置,它們與無線接入網交換語音和/或數據。
主接入網設備和輔接入網設備可用於與移動設備通信,接入網設備可以是全球移動通訊(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簡稱“GSM”)或碼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簡稱“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簡稱“BTS”),也可以是寬帶碼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簡稱“WCDMA”)中的基站(NodeB,簡稱“NB”),還可以是LTE中的演進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簡稱“eNB”或“eNodeB”),或者中繼站或接入點,或者車載設備、可穿戴設備以及未來5G網絡中的接入網設備。
核心網設備可以是移動性管理實體(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簡稱“MME”),還可以是服務網關(serving gateway,簡稱“S-GW”)或分組數據網關(PDN Gateway,“P-GW”),本申請並不限定。
承載是無線接入網(RAN,radio access network)側對用戶業務的容量、時延、比特率進行控制的基本單位。一個用戶可以使用多個承載開展不同的業務。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主接入網設備例如可以是宏基站(macrocell),輔接入網設備例如可以爲微蜂窩基站(microcell)、微微蜂窩基站(picocell)、毫微微蜂窩基站(femtocell),但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
更具體地,該主接入網設備可以爲LTE網絡設備,該輔接入網設備爲NR網絡設備,應理解,本發明實施例並不限於此,該主接入網設備還可以爲GSM網絡設備,CDMA網絡設備等,該輔接入網設備也可以爲GSM網絡設備,CDMA網絡設備等,本發明實施例對此不作限制。
圖1示出了本發明的一個應用場景的示意圖100,終端設備130周圍的網絡包括主接入網設備110和至少一個輔接入網設備120,該主接入網設備110可以爲LTE網絡,該輔接入網設備120可以爲NR網絡。終端設備130可以通過主接入網設備110和輔接入網設備120同時建立連接,終端設備130和主接入網設備110建立的連接爲主連接,終端設備130與輔接入網設備120建立的連接爲輔連接,終端設備130的控制面數據可以通過主連接進行傳輸,而終端設備130的用戶面數據可以通過主連接和輔連接同時傳輸,也可以只通過輔連接進行傳輸,在本發明實施例中主接入網設備110可以選擇滿足預設條件的輔接入網設備120傳輸終端設備130的控制面數據,從而能夠進一步减輕主接入網設備110的負荷,例如,該預設條件可以爲輔接入網設備120與終端設備130之間的鏈路質量滿足數據傳輸條件。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輔接入網設備120可以根據業務需求和用戶密度靈活部署,其作用是輔助主接入網設備110分擔數據,該數據可以包括終端設備130的用戶面數據和控制面數據,輔接入網設備120的部署可以不連續,相鄰輔小區間也可有較大面積重疊,本發明實施例對此不作限定。
應理解,本發明實施例將以應用於LTE+NR系統爲例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於此。另外,本文中術語“系統”和“網絡”在本文中常被可互換使用。本文中術語“和/或”,僅僅是一種描述關聯對象的關聯關係,表示可以存在三種關係,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單獨存在A,同時存在A和B,單獨存在B這三種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後關聯對象是一種“或”的關係。
圖2示出了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建立輔連接的方法200的示意性框圖,該方法200包括以下步驟:
S210,主接入網設備獲取終端設備的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用於指示該終端設備對接入輔接入網設備所支持的能力;
S220,向第一輔接入網設備發送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該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用於請求添加該第一輔接入網設備爲傳輸數據的網絡設備,該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包括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
S230,接收該第一輔接入網設備發送的該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的確認消息,該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的確認消息包括第一配置信息,該第一配置信息用於建立該第一輔接入網設備與該終端設備之間的輔連接。
應理解,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可以是終端設備連接輔接入網設備的所有能力信息或者可以是終端設備在所有輔網絡連接中可以使用的接入網能力信息,還可以是終端設備連接待添加接入網設備能夠使用的接入網能力信息,只要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包括終端設備連接上述第一輔接入網設備的能力信息即可,本發明對此並不限定。例如,載波聚合能力、一次能夠調度的最大數據塊等。舉例來說,在LTE通信系統中,該終端設備最多支持32個載波聚合,終端設備可以向主接入網設備發送的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包括的載波聚合能力可以是32,也可以是終端根據業務情况分配的5,總之,終端設備接入多個輔連接的配置信息對應的輔連接能力不大於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指示的終端設備接入輔網絡連接的最大能力。
當終端設備處於空閒態時,可以對主接入網設備周圍的輔接入網設備進行測量,可選地,終端設備對輔接入網設備的測量可以根據網絡協議規定進行測量,也可以根據主接入網設備的配置進行測量,例如協議規定或主接入網設備配置在一定的間隔周期內測量該主接入網設備周圍的輔接入網設備;可選地,終端設備可以根據接收到的系統消息中網絡的配置信息對輔接入網設備進行測量,本發明實施例對此不作限定。此時,終端設備可以先確定一個輔接入網設備進行添加,例如,該終端設備確定添加第一輔接入網設備作爲傳輸數據的網絡設備,終端設備根據接入輔接入網設備的最大能力分配部分能力給第一輔接入網設備,並告知主接入網設備,在告知消息中攜帶該分配的能力以及該第一輔接入網設備的標識信息,從而使得主接入網設備將該分配的能力發送給第一輔接入網設備。
還應理解,所述輔連接用於傳輸數據,所述數據包括第一控制面數據和/或用戶面數據。
具體而言,主接入網設備可以從終端設備或者核心網設備處獲取該終端設備的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並將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發送給第一輔接入網設備,以便於該第一輔接入網設備可以參考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生成用於建立該第一輔接入網設備與該終端設備之間的輔連接的配置信息,主接入網設備在接收到該配置信息後,將該配置信息轉發給終端設備,從而建立第一輔接入網設備與該終端設備之間的輔連接。
因此,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新的建立輔連接的方法,簡單靈活,從而能夠提高用戶平面的數據吞吐量以及减輕主接入網設備的負荷。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終端設備可以在接入主接入網設備的過程中將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發送給主接入網設備,該終端設備在接入主接入網設備的過程可以爲:終端設備在空閒態下需要傳輸數據時,接入第一主接入網設備的過程;也可以爲:終端設備在數據連接狀態時,服務終端設備的網絡設備需要從第二主接入網設備需要切換到第一主接入網設備,該終端設備在接入該第一主接入網設備的過程具體是接入過程的哪個步驟本發明實施例對此不作限制。該終端設備還可以在已經接入到主接入網設備,即該終端已經建立了與主接入網設備之間的承載。
進一步地,輔連接用於傳輸數據,數據包括用戶面數據和控制面數據,第一輔接入網設備可以傳輸用戶面數據,也可以傳輸控制面數據,可以將主接入網設備與終端設備之間的連接稱爲主連接,該主連接也可以傳輸用戶面數據,也可以傳輸控制面數據,即終端設備的用戶面數據可以僅通過主連接傳輸或輔連接傳輸,或者用戶面數據也可以用過主連接和輔連接共同傳輸;終端設備的控制面數據可以僅通過主連接傳輸或輔連接傳輸,或者控制面數據也可以通過主連接和輔連接共同傳輸,本發明實施例對數據的傳輸方式並不作限定。
更進一步地,數據包括上行數據和下行數據,上行數據包括上行控制面數據和上行用戶面數據;下行數據包括下行控制面數據和下行用戶面數據,即可以理解本發明中的傳輸爲上行傳輸和/或下行傳輸。
作爲一個可選實施例,該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還包括第二配置信息,該第二配置信息爲該終端設備已經建立的輔連接的配置信息。
具體而言,當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用於指示終端設備接入輔接入網設備的最大能力,也就是指現有技術中終端設備的接入能力參數,例如,一個傳輸時間間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TTI)內下行共享信道承載的比特總數、總的軟信道比特數或者支持空分複用的最大層數等。主接入網設備可以在向第一輔接入網設備發送的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中攜帶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和終端設備已經建立的輔連接的配置信息,從而使得第一輔接入網設備在生成第一配置信息時同時考慮該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中的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例如,可以使得所有的輔連接的配置不大於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指示的終端設備的接入網能力。
可選地,該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還可以攜帶該輔接入網設備的測量結果信息、服務質量(quality of service,簡稱“QoS”)等,以便於輔接入網設備根據這些信息確定是否允許建立輔連接,並且當輔接入網設備根據這些信息以及輔接入網設備當前的負荷狀態確定允許建立輔連接時,根據該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生成建立輔連接的配置信息,向主接入網設備返回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的確認消息,該確認消息中攜帶輔連接的配置信息,該輔連接的配置信息用於建立輔連接;當輔接入網設備根據這些信息確定不允許建立輔連接時,向第一主接入網設備返回失敗指示信息,該失敗指示信息攜帶不允許建立輔連接的原因,例如:輔接入網設備的QoS不能滿足數據的傳輸、輔接入網設備的鏈路質量過低、輔接入網設備當前處理擁塞狀態。當主接入網設備再接收到終端設備上報的該輔接入網設備的測量結果信息時,該主接入網設備可以根據該失敗指示信息中失敗的原因確定是否向該第一輔接入網設備發送該測量結果信息,例如,當該第一輔接入網設備失敗的原因是網絡擁塞時,則當再收到該第一輔接入網設備的測量結果信息時,可以不向該第一輔接入網設備發送測量結果信息,這樣可以降低功耗。
作爲一個可選實施例,終端設備可以在向主接入網設備發起無線資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連接建立請求消息中攜帶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當RRC連接建立完成後,終端設備可以在向主接入網設備發送的RRC連接建立完成消息中攜帶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終端設備還可以在向主接入網設備發送的RRC重配置完成消息中攜帶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終端設備可以在向主接入網設備發起的任何一條空口消息中攜帶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本發明對此並不限定。
主接入網設備還可以從核心網設備處獲取該終端設備的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例如終端設備第一次開機進行附著過程時,將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通過網絡附屬存儲(network attached storage,NAS)信息發送給核心網設備。
作爲一個可選實施例,在該主接入網設備向該第一輔接入網設備發送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之前,包括:該主接入網設備接收該終端設備發送的至少一個輔接入網設備的測量結果信息,該測量結果信息用於指示相應輔接入網設備與該終端設備之間的鏈路質量;該主接入網設備根據該至少一個輔接入網設備中的每個輔接入網設備的測量結果信息,確定該第一輔接入網設備。
具體而言,終端設備可以將多個輔接入網設備的測量結果信息在接入主接入網設備的過程中發送給主接入網設備,主接入網設備在接收到終端設備的測量結果信息之後,根據該測量結果信息,確定添加哪個輔接入網設備,通過終端設備將多個輔接入網設備的測量結果信息發送給主接入網設備,可以選擇輔接入網設備作爲傳輸數據的網絡設備,可以將數據儘早地分流數據到輔接入網設備,使得主接入網設備建立的輔連接儘早地可以爲主接入網設備分流數據,可以降低主接入網設備的傳輸負荷。
作爲一個可選實施例,該方法200還包括:該主接入網設備向該終端設備發送該第一配置信息,以便於該終端設備根據該第一配置信息,建立與所述第一輔接入網設備之間的輔連接。
可選地,該主接入網設備爲第一通信系統中的網絡設備,該輔接入網設備爲第二通信系統中的網絡設備。優選地,該主接入網設備爲LTE系統中的網絡設備,該輔接入網設備爲新無線NR系統中的網絡設備。
圖3示出了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建立輔連接的方法300的示意性框圖,該方法300包括以下步驟:
S310,第一輔接入網設備接收主接入網設備發送的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該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用於請求添加第一輔接入網設備爲傳輸數據的網絡設備,該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包括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用於指示該終端設備對接入輔接入網設備所支持的能力;
S320,該第一輔接入網設備根據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生成第一配置信息,該第一配置信息用於建立該第一輔接入網設備與該終端設備之間的輔連接;
S330,該第一輔接入網設備向該主接入網設備發送該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的確認消息,該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的確認消息包括該第一配置信息。
具體而言,主接入網設備可以將從終端設備或者核心網設備處獲取的該終端設備的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發送給第一輔接入網設備,該第一輔接入網設備可以參考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生成用於建立該第一輔接入網設備與該終端設備之間的輔連接的配置信息,並將該配置信息發送給主接入網設備,主接入網設備可以將該配置信息轉發給終端設備,從而建立第一輔接入網設備與該終端設備之間的輔連接。
因此,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新的建立輔連接的方法,簡單靈活,從而能夠提高用戶平面的數據吞吐量以及减輕主接入網設備的負荷。
應理解,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可以是終端設備連接輔接入網設備的所有能力信息或者可以是終端設備在所有輔網絡連接中可以使用的接入網能力信息,還可以是終端設備連接待添加接入網設備能夠使用的接入網能力信息,只要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包括終端設備連接上述第一輔接入網設備的能力信息即可,本發明對此並不限定。
若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是終端連接輔接入網設備的所有能力信息時,主接入網設備向第一輔接入網設備發送的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中還攜帶終端設備已經建立輔連接的配置信息,第一輔接入網設備可以考慮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和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中攜帶的配置信息,生成第一配置信息。例如,該終端設備建立的所有輔連接的配置不大於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指示的能力。
若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是終端設備爲接入第一輔接入網設備分配的部分能力時,第一輔接入網設備在接收到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後,需要確保該第一輔接入網設備爲該終端設備的配置不大於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指示的能力。
應理解,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還可以指示終端設備爲一次想添加的多個接入網設備分配的部分能力信息,例如,終端設備接入接入網設備時一次課傳輸的最大數據塊爲32,終端設備向一次添加第一輔接入網設備和第二輔接入網設備,終端設備可以爲該第一輔接入網設備和該第二輔接入網設備總體分配能夠傳輸的最大數據塊爲16,若先建立第一輔接入網設備與終端設備的輔連接時,第一輔接入網設備根據該分配的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確定第一配置信息,該第一配置信息中的最大傳輸數據塊不大於16;若主接入網設備還想添加第二輔接入網設備爲輔連接時,第一輔接入網設備得根據該分配的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和第一配置信息,確定第二配置信息,該第二配置信息和第一配置信息中的最大傳輸數據塊之和不大於16。
需要說明的是,方法300中的第一輔接入網設備與主接入網設備之間的流程具體可以參考方法200,爲了簡潔,在此不再贅述。
圖4示出了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建立輔連接的方法400的示意性框圖,該方法400包括以下步驟:
S410,終端設備向主接入網設備發送該終端設備的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用於指示該終端設備對接入輔接入網設備所支持的能力;
S420,該終端設備接收該主接入網設備發送的第一配置信息,該第一配置信息用於建立該第一輔接入網設備與該終端設備之間的輔連接。
具體而言,主接入網設備可以從終端設備或者核心網設備處獲取該終端設備的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並將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發送給第一輔接入網設備,以便於該第一輔接入網設備可以參考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生成用於建立該第一輔接入網設備與該終端設備之間的輔連接的配置信息,主接入網設備在接收到該配置信息後,將該配置信息轉發給終端設備,從而建立第一輔接入網設備與該終端設備之間的輔連接。
因此,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新的建立輔連接的方法,簡單靈活,從而能夠提高用戶平面的數據吞吐量以及减輕主接入網設備的負荷。
作爲一個可選實施例,該方法400還包括:該終端設備向主接入網設備多個輔接入網設備的測量結果信息,該測量結果信息用於指示相應輔接入網設備與終端設備之間的鏈路質量,以便於該主接入網設備根據該多個測量結果信息確定該第一輔接入網設備。
具體地,當該終端設備與該輔接入網設備之間的信道質量滿足預設條件時,該終端設備向該主接入網設備發送該測量結果信息。該預設條件可以是:根據協議規定的特定周期;也可以是當終端設備檢測到與輔接入網設備之間的信道質量高於與第一主接入網設備之間的信道質量;也可以是當檢測到輔接入網設備的信道質量大於一定的閾值;也可以是當前小於的參考信號功率小於設定的閾值等等,也可以是終端設備實時測量,實時上報等等,本發明實施例對終端設備上報測量結果信息的觸發條件並不限定。
作爲一個可選實施例,該終端設備向主接入網設備發送該終端設備的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包括:該終端設備向該主接入網設備發送第一消息,該第一消息用於指示該終端設備與該第一輔接入網設備之間的配置生效,該第一消息包括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
作爲一個可選實施例,該方法400還包括:該終端設備根據該第一配置信息,建立與該第一輔接入網設備之間的輔連接。
需要說明的是,方法400中的終端設備與主接入網設備之間的流程具體可以參考方法200,爲了簡潔,在此不再贅述。
爲了便於理解,下面將結合圖5至圖7從終端設備、主接入網設備以及輔接入網設備交互的角度詳細描述本發明實施例的建立輔連接的方法。
圖5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的建立輔連接的方法500的示意性流程圖。如圖5所示,該方法500包括以下步驟:
S510,LTE系統中的主接入網設備110獲取終端設備130的NR能力信息,該NR能力信息用於指示終端設備130接入NR系統中接入網設備的最大能力;
S520,LTE系統中的主接入網設備110决定添加NR系統中的第一輔接入網設備120,並向第一輔接入網設備120發送NR添加請求,其中攜帶該終端設備130的NR能力信息;
S530,NR系統中的第一輔接入網設備120接收到LTE系統中的主接入網設備110發送的NR添加請求之後,根據終端設備130的NR能力信息進行第一輔接入網設備120與終端設備130之間的輔連接配置,即第一配置信息,並反饋給LTE系統中的主接入網設備110;
S540,LTE系統中的主接入網設備110通過RRC重配置消息將第一輔接入網設備120與終端設備130之間的輔連接配置發送給終端設備130;
S550,當LTE系統中的主接入網設備110决定添加NR系統中的第二輔接入網設備爲第二輔連接時,將終端設備130的NR能力信息以及該第一輔接入網設備120與終端設備130之間的輔連接配置通過添加請求發送給NR系統中的第二輔接入網設備;
S560,NR系統中的第二輔接入網設備根據終端的NR能力信息以及NR系統中的第一輔接入網設備120與終端設備130之間的輔連接配置,生成NR系統中的第二輔接入網設備與終端設備130之前的輔連接配置,即第二配置信息,並反饋給LTE系統中的主接入網設備110;
S570,LTE系統中的主接入網設備110通過RRC重配置消息將第二輔接入網設備與終端設備130之間的輔連接配置發送給終端設備130。
因此,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新的建立輔連接的方法,簡單靈活,從而能夠提高用戶平面的數據吞吐量以及减輕主接入網設備的負荷。
圖6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的建立輔連接的方法600的示意性流程圖。如圖6所示,該方法600包括:
S610,LTE系統中的主接入網設備110獲取終端設備130的NR能力信息,該NR能力信息用於指示可用於下次NR連接的NR能力信息;
S620,LTE系統中的主接入網設備110决定添加NR系統中的第一輔接入網設備120,並向第一輔接入網設備120發送NR添加請求,其中攜帶可用於下次NR連接的NR能力信息;
S630,NR系統中的第一輔接入網設備120接收到LTE系統中的主接入網設備110發送的NR添加請求之後,根據終端設備130的NR能力信息進行第一輔接入網設備120與終端設備130之間的輔連接配置,即第一配置信息,並反饋給LTE系統中的主接入網設備110;
S640,LTE系統中的主接入網設備110通過RRC重配置消息將第一輔接入網設備120與終端設備130之間的輔連接配置發送給終端設備130;
S650,終端設備130通過RRC重配置完成消息中攜帶可用於下次NR連接的NR能力信息;
S660,當LTE系統中的主接入網設備110决定添加NR系統中的第二輔接入網設備爲第二輔連接時,將可用於下次NR連接的NR能力信息發送給NR系統中的第二輔接入網設備;
S670,NR系統中的第二輔接入網設備根據可用於下次NR連接的NR能力信息,生成NR系統中的第二輔接入網設備與終端設備130之前的輔連接配置,即第二配置信息,並反饋給LTE系統中的主接入網設備110;
S680,LTE系統中的主接入網設備110通過RRC重配置消息將第二輔接入網設備與終端設備130之間的輔連接配置發送給終端設備130。
因此,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新的建立輔連接的方法,簡單靈活,從而能夠提高用戶平面的數據吞吐量以及减輕主接入網設備的負荷。
應理解,圖5和圖6示出了建立輔連接的方法的詳細的步驟或操作,但這些步驟或操作僅是示例,本發明實施例還可以執行其他操作,或者圖5或圖6中各操作的變形。此外,圖5和圖6中的各個步驟可以按照與圖5和圖6呈現的不同順序來執行,並且有可能並非要執行圖5和圖6中的全部操作。
此外,在上述各個方法實施例中,終端設備側的步驟可以單獨實現成爲終端設備側的建立輔連接的方法,主接入網設備側的步驟可以單獨實現成爲接入網側的建立輔連接的方法,輔接入網設備側的步驟也可以單獨實現成爲接入網側的建立輔連接的方法,在上述各個方法實施例中,接入網設備通常爲基站,核心網設備通常爲移動管理實體,終端設備通常爲用戶設備。
應理解,網絡設備側描述的網絡設備與終端設備的交互及相關特性、功能等與終端設備側的相關特性、功能相應,爲了簡潔,在此不再贅述。
還應理解,在本發明的各種實施例中,上述各過程的序號的大小並不意味著執行順序的先後,各過程的執行順序應以其功能和內在邏輯確定,而不應對本發明實施例的實施過程構成任何限定。
上文中結合圖2至圖6,詳細描述了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建立輔連接的方法,下面將結合圖7至圖12,描述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建立輔連接的裝置,方法實施例所描述的技術特徵可以適用於以下裝置實施例。
圖7示出了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建立輔連接的裝置700的示意性框圖。如圖7所示,該裝置700包括:
獲取單元710,用於獲取終端設備的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用於指示該終端設備對接入輔接入網設備所支持的能力;
第一發送單元720,用於向第一輔接入網設備發送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該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用於請求添加該第一輔接入網設備爲傳輸數據的網絡設備,該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包括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
第一接收單元730,用於向第一輔接入網設備發送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該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用於請求添加該第一輔接入網設備爲傳輸數據的網絡設備,該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包括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
具體而言,裝置700可以從終端設備或者核心網設備處獲取該終端設備的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並將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發送給第一輔接入網設備,以便於該第一輔接入網設備可以參考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生成用於建立該第一輔接入網設備與該終端設備之間的輔連接的配置信息,裝置700在接收到該配置信息後,將該配置信息轉發給終端設備,從而建立第一輔接入網設備與該終端設備之間的輔連接。
因此,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建立輔連接的裝置,簡單靈活,從而能夠提高用戶平面的數據吞吐量以及减輕主接入網設備的負荷。
可選地,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該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還包括第二配置信息,該第二配置信息爲該終端設備已經建立的輔連接的配置信息。
可選地,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該獲取單元710具體用於:
接收該終端設備或核心網設備發送的第一消息,該第一消息包括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
從該第一消息中,獲取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
可選地,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該獲取單元710接收的該終端設備發送的該第一消息用於指示該終端設備與該第一輔接入網設備之間的配置生效。
可選地,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用於指示該終端設備接入輔接入網設備的最大能力,或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用於指示該終端設備對接入待添加輔接入網設備所支持的能力,該待添加輔接入網設備包括該第一輔接入網設備。
可選地,在本發明實施例中,如圖7-1,圖7-1爲圖7所描述的裝置700的一種變型結構,該裝置700還包括:
第二接收單元740,用於接收該終端設備發送的至少一個輔接入網設備的測量結果信息,該測量結果信息用於指示相應輔接入網設備與該終端設備之間的鏈路質量;
確定單元750,用於根據該至少一個輔接入網設備中的每個輔接入網設備的測量結果信息,確定該第一輔接入網設備。
可選地,在本發明實施例中,如圖7-2,圖7-2爲圖7所描述的裝置700的一種變型結構,該裝置700還包括:
第二發送單元760,用於向該終端設備發送該第一配置信息,以便於該終端設備根據該第一配置信息,建立與該第一輔接入網設備之間的輔連接。
可選地,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該裝置700爲第一通信系統中的網絡設備,該輔接入網設備爲第二通信系統中的網絡設備。
應理解,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裝置700可對應於本發明實施例的建立輔連接的方法200的執行主體,並且裝置700中的各個模塊的上述和其它操作和/或功能分別爲了實現圖2、圖5和圖6的各個方法的相應流程,爲了簡潔,在此不再贅述。
圖8示出了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建立輔連接的裝置800的示意性框圖。如圖8所示,該裝置800包括:
接收單元810,用於接收主接入網設備發送的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該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用於請求添加第一輔接入網設備爲傳輸數據的網絡設備,該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包括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用於指示該終端設備對接入輔接入網設備所支持的能力;
生成單元820,用於根據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生成第一配置信息,該第一配置信息用於建立該第一輔接入網設備與該終端設備之間的輔連接;
發送單元830,用於向該主接入網設備發送該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的確認消息,該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的確認消息包括該第一配置信息。
具體而言,主接入網設備可以從終端設備或者核心網設備處獲取該終端設備的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並將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發送給裝置800,以便於該裝置800可以參考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生成用於建立該裝置800與該終端設備之間的輔連接的配置信息,主接入網設備在接收到該配置信息後,將該配置信息轉發給終端設備,從而建立裝置800與該終端設備之間的輔連接。
因此,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建立輔連接的裝置,簡單靈活,從而能夠提高用戶平面的數據吞吐量以及减輕主接入網設備的負荷。
可選地,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用於指示該終端設備接入輔接入網設備的最大能力,該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還包括第二配置信息,該第二配置信息爲該終端設備已經建立的輔連接的配置信息,該生成單元820具體用於:
根據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和該第二配置信息,生成該第一配置信息,該第一配置信息和該第二配置信息對應的配置之和不超過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指示的該終端設備對接入輔接入網設備所支持的能力。
可選地,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用於指示該終端設備對接入待添加輔接入網設備所支持的能力,該待添加輔接入網設備包括該第一輔接入網設備。
可選地,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該主接入網設備爲第一通信系統中的網絡設備,該輔接入網設備爲第二通信系統中的網絡設備。
應理解,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裝置800可對應於本發明實施例的建立輔連接的方法300的執行主體,並且裝置800中的各個模塊的上述和其它操作和/或功能分別爲了實現圖3、圖5和圖6的各個方法的相應流程,爲了簡潔,在此不再贅述。
圖9示出了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建立輔連接的裝置900的示意性框圖。如圖9所示,該裝置900包括:
發送單元910,用於向主接入網設備發送該終端設備的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用於指示該終端設備對接入輔接入網設備所支持的能力;
接收單元920,用於接收該主接入網設備發送的第一配置信息,該第一配置信息用於建立該第一輔接入網設備與該終端設備之間的輔連接。
具體而言,主接入網設備可以從裝置900處獲取該終端設備的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並將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發送給第一輔接入網設備,以便於該第一輔接入網設備可以參考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生成用於建立該第一輔接入網設備與該裝置900之間的輔連接的配置信息,主接入網設備在接收到該配置信息後,將該配置信息轉發給裝置900,從而建立第一輔接入網設備與該裝置900之間的輔連接。
因此,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建立輔連接的裝置,簡單靈活,從而能夠提高用戶平面的數據吞吐量以及减輕主接入網設備的負荷。
可選地,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該發送單元910具體用於:
向該主接入網設備發送第一消息,該第一消息用於指示該終端設備與該第一輔接入網設備之間的配置生效,該第一消息包括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
可選地,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用於指示該終端設備接入輔接入網設備的最大能力,或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用於指示該終端設備對接入待添加輔接入網設備所支持的能力,該待添加輔接入網設備包括該第一輔接入網設備。
可選地,在本發明實施例中,如圖9-1,圖9-1爲圖9所描述的裝置900的一種變型結構,該裝置900還包括:
接入單元930,用於根據該第一配置信息,建立與該第一輔接入網設備之間的輔連接。
可選地,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該主接入網設備爲第一通信系統中的網絡設備,該輔接入網設備爲第二通信系統中的網絡設備。
應理解,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裝置900可對應於本發明實施例的建立輔連接的方法400的執行主體,並且裝置900中的各個模塊的上述和其它操作和/或功能分別爲了實現圖4、圖5和圖6的各個方法的相應流程,爲了簡潔,在此不再贅述。
需要說明的一點是,上述實施例提供的裝置在實現其功能時,僅以上述各功能單元的劃分進行舉例說明,實際應用中,可以根據需要而將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單元完成,即將設備的內部結構劃分成不同的功能單元,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實施例提供的裝置與方法實施例屬於同一構思,其具體實現過程詳見方法實施例,這裏不再贅述。
圖10示出了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裝置10的示意性框圖。圖10所示的裝置10包括:存儲器11、處理器12、輸入/輸出介面13、通信介面14和總線系統15。其中,存儲器11、處理器12、輸入/輸出介面13和通信介面14通過總線系統15相連,該存儲器11用於存儲指令,該處理器12用於執行該存儲器11存儲的指令,以控制輸入/輸出介面13接收輸入的數據和信息,輸出操作結果等數據,並控制通信介面14發送信號。
處理器12,用於獲取終端設備的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用於指示該終端設備對接入輔接入網設備所支持的能力;向第一輔接入網設備發送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該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用於請求添加該第一輔接入網設備爲傳輸數據的網絡設備,該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包括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接收該第一輔接入網設備發送的該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的確認消息,該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的確認消息包括第一配置信息,該第一配置信息用於建立該第一輔接入網設備與該終端設備之間的輔連接。
可選地,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該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還包括第二配置信息,該第二配置信息爲該終端設備已經建立的輔連接的配置信息。
可選地,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處理器12具體用於:接收該終端設備或核心網設備發送的第一消息,該第一消息包括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從該第一消息中,獲取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
可選地,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處理器12具體用於:接收該終端設備發送的第一消息,該第一消息用於指示該終端設備與該第一輔接入網設備之間的配置生效。
可選地,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用於指示該終端設備接入輔接入網設備的最大能力;或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用於指示該終端設備對接入待添加輔接入網設備所支持的能力,該待添加輔接入網設備包括該第一輔接入網設備。
可選地,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處理器12具體用於:接收該終端設備發送的至少一個輔接入網設備的測量結果信息,該測量結果信息用於指示相應輔接入網設備與該終端設備之間的鏈路質量;根據該至少一個輔接入網設備中的每個輔接入網設備的測量結果信息,確定該第一輔接入網設備。
可選地,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處理器12還用於:向該終端設備發送該第一配置信息,以便於該終端設備根據該第一配置信息,建立與該第一輔接入網設備之間的輔連接。
可選地,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該裝置10爲第一通信系統中的網絡設備,該輔接入網設備爲第二通信系統中的網絡設備。
應理解,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該處理器12可以採用通用的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處理器,應用專用集成電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一個或多個集成電路,用於執行相關程式,以實現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技術方案。
還應理解,通信介面14使用例如但不限於收發器一類的收發裝置,來實現接入網實體10與其他設備或通信網絡之間的通信。
該存儲器11可以包括唯讀存儲器和隨機存取存儲器,並向處理器12提供指令和數據。處理器12的一部分還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隨機存取存儲器。例如,處理器12還可以存儲設備類型的信息。
該總線系統15除包括數據總線之外,還可以包括電源總線、控制總線和狀態信號總線等。但是爲了清楚說明起見,在圖中將各種總線都標爲總線系統15。
在實現過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驟可以通過處理器12中的硬件的集成邏輯電路或者軟件形式的指令完成。結合本發明實施例所公開的建立輔連接的方法可以直接體現爲硬件處理器執行完成,或者用處理器中的硬件及軟件模塊組合執行完成。軟件模塊可以位於隨機存儲器,閃存、唯讀存儲器,可編程唯讀存儲器或者電子抹除式可編程存儲器、寄存器等本領域成熟的存儲介質中。該存儲介質位於存儲器11,處理器12讀取存儲器11中的信息,結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200的步驟。爲避免重複,這裏不再詳細描述。
圖11示出了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裝置20的示意性框圖。圖11所示的裝置20包括:存儲器21、處理器22、輸入/輸出介面23、通信介面24和總線系統25。其中,存儲器21、處理器22、輸入/輸出介面23和通信介面24通過總線系統25相連,該存儲器21用於存儲指令,該處理器22用於執行該存儲器21存儲的指令,以控制輸入/輸出介面23接收輸入的數據和信息,輸出操作結果等數據,並控制通信介面24發送信號。
處理器22,用於接收主接入網設備發送的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該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用於請求添加第一輔接入網設備爲傳輸數據的網絡設備,該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包括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用於指示該終端設備對接入輔接入網設備所支持的能力;根據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生成第一配置信息,該第一配置信息用於建立該第一輔接入網設備與該終端設備之間的輔連接;向該主接入網設備發送該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的確認消息,該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的確認消息包括該第一配置信息。
可選地,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用於指示該終端設備接入輔接入網設備的最大能力,該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還包括第二配置信息,該第二配置信息爲該終端設備已經建立的輔連接的配置信息,處理器22具體用於:根據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和該第二配置信息,生成該第一配置信息,該第一配置信息和該第二配置信息對應的配置之和不超過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指示的該終端設備對接入輔接入網設備所支持的能力。
可選地,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用於指示該終端設備對接入待添加輔接入網設備所支持的能力,該待添加輔接入網設備包括該第一輔接入網設備。
應理解,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該處理器22可以採用通用的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處理器,應用專用集成電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一個或多個集成電路,用於執行相關程式,以實現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技術方案。
還應理解,通信介面24使用例如但不限於收發器一類的收發裝置,來實現接入網實體20與其他設備或通信網絡之間的通信。
該存儲器21可以包括唯讀存儲器和隨機存取存儲器,並向處理器22提供指令和數據。處理器22的一部分還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隨機存取存儲器。例如,處理器22還可以存儲設備類型的信息。
該總線系統25除包括數據總線之外,還可以包括電源總線、控制總線和狀態信號總線等。但是爲了清楚說明起見,在圖中將各種總線都標爲總線系統25。
在實現過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驟可以通過處理器22中的硬件的集成邏輯電路或者軟件形式的指令完成。結合本發明實施例所公開的建立輔連接的方法可以直接體現爲硬件處理器執行完成,或者用處理器中的硬件及軟件模塊組合執行完成。軟件模塊可以位於隨機存儲器,閃存、唯讀存儲器,可編程唯讀存儲器或者電子抹除式可編程存儲器、寄存器等本領域成熟的存儲介質中。該存儲介質位於存儲器21,處理器22讀取存儲器21中的信息,結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300的步驟。爲避免重複,這裏不再詳細描述。
圖12示出了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裝置30的示意性框圖。圖12所示的裝置30包括:存儲器31、處理器32、輸入/輸出介面33、通信介面34和總線系統35。其中,存儲器31、處理器32、輸入/輸出介面33和通信介面34通過總線系統35相連,該存儲器31用於存儲指令,該處理器32用於執行該存儲器31存儲的指令,以控制輸入/輸出介面33接收輸入的數據和信息,輸出操作結果等數據,並控制通信介面34發送信號。
處理器32,用於向主接入網設備發送該終端設備的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用於指示該終端設備對接入輔接入網設備所支持的能力;接收該主接入網設備發送的第一配置信息,該第一配置信息用於建立該第一輔接入網設備與該終端設備之間的輔連接。
可選地,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處理器32具體用於:向該主接入網設備發送第一消息,該第一消息用於指示該終端設備與該第一輔接入網設備之間的配置生效,該第一消息包括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
可選地,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用於指示該終端設備接入輔接入網設備的最大能力,或該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用於指示該終端設備對接入待添加輔接入網設備所支持的能力,該待添加輔接入網設備包括該第一輔接入網設備。
可選地,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處理器32還用於:根據該第一配置信息,建立與該第一輔接入網設備之間的輔連接。
應理解,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該處理器32可以採用通用的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處理器,應用專用集成電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一個或多個集成電路,用於執行相關程式,以實現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技術方案。
還應理解,通信介面34使用例如但不限於收發器一類的收發裝置,來實現終端設備30與其他設備或通信網絡之間的通信。
該存儲器31可以包括唯讀存儲器和隨機存取存儲器,並向處理器32提供指令和數據。處理器32的一部分還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隨機存取存儲器。例如,處理器32還可以存儲設備類型的信息。
該總線系統35除包括數據總線之外,還可以包括電源總線、控制總線和狀態信號總線等。但是爲了清楚說明起見,在圖中將各種總線都標爲總線系統35。
在實現過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驟可以通過處理器32中的硬件的集成邏輯電路或者軟件形式的指令完成。結合本發明實施例所公開的建立輔連接的方法可以直接體現爲硬件處理器執行完成,或者用處理器中的硬件及軟件模塊組合執行完成。軟件模塊可以位於隨機存儲器,閃存、唯讀存儲器,可編程唯讀存儲器或者電子抹除式可編程存儲器、寄存器等本領域成熟的存儲介質中。該存儲介質位於存儲器31,處理器32讀取存儲器31中的信息,結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500的步驟。爲避免重複,這裏不再詳細描述。
應理解,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與A相應的B”表示B與A相關聯,根據A可以確定B。但還應理解,根據A確定B並不意味著僅僅根據A確定B,還可以根據A和/或其它信息確定B。
應理解,本文中術語“和/或”,僅僅是一種描述關聯對象的關聯關係,表示可以存在三種關係,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單獨存在A,同時存在A和B,單獨存在B這三種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後關聯對象是一種“或”的關係。
應理解,在本發明的各種實施例中,上述各過程的序號的大小並不意味著執行順序的先後,各過程的執行順序應以其功能和內在邏輯確定,而不應對本發明實施例的實施過程構成任何限定。
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以意識到,結合本文中所公開的實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單元及算法步驟,能夠以電子硬件、或者計算機軟件和電子硬件的結合來實現。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還是軟件方式來執行,取决於技術方案的特定應用和設計約束條件。專業技術人員可以對每個特定的應用來使用不同方法來實現所描述的功能,但是這種實現不應認爲超出本發明的範圍。
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清楚地瞭解到,爲描述的方便和簡潔,上述描述的系統、裝置和單元的具體工作過程,可以參考前述方法實施例中的對應過程,在此不再贅述。
在本申請所提供的幾個實施例中,應該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統、裝置和方法,可以通過其它的方式實現。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裝置實施例僅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單元的劃分,僅僅爲一種邏輯功能劃分,實際實現時可以有另外的劃分方式,例如多個單元或組件可以結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個系統,或一些特徵可以忽略,或不執行。另一點,所顯示或討論的相互之間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連接可以是通過一些介面,裝置或單元的間接耦合或通信連接,可以是電性,機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爲分離部件說明的單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開的,作爲單元顯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單元,即可以位於一個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個網絡單元上。可以根據實際的需要選擇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單元來實現本實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發明各個實施例中的各功能單元可以集成在一個處理模塊中,也可以是各個單元單獨物理存在,也可以兩個或兩個以上單元集成在一個單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軟件功能單元的形式實現並作爲獨立的產品銷售或使用時,可以存儲在一個計算機可讀取存儲介質中。基於這樣的理解,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本質上或者說對現有技術做出貢獻的部分或者該技術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軟件產品的形式體現出來,該計算機軟件產品存儲在一個存儲介質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計算機設備(可以是個人計算機,服務器,或者網絡設備等)執行本發明各個實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驟。而前述的存儲介質包括:USB硬碟、移動硬碟、唯讀存儲器(read-only memory,ROM)、隨機存取存儲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盤等各種可以存儲程式代碼的介質。
以上所述,僅爲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範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範圍應以所述申請專利範圍的保護範圍爲准。
100‧‧‧應用場景的示意圖110‧‧‧主接入網設備120‧‧‧輔接入網設備130‧‧‧終端設備200、300、400、500、600‧‧‧方法S210、S220、S230、S310、S320、S330、S410、S420、S510、S520、S530、S540、S550、S560、S570、S610、S620、S630、S640、S650、S660、S670、S680‧‧‧步驟700、800、900、10、20、30‧‧‧裝置710‧‧‧獲取單元720‧‧‧第一發送單元730‧‧‧第一接收單元740‧‧‧第二接收單元750‧‧‧確定單元760‧‧‧第二發送單元810、920‧‧‧接收單元820‧‧‧生成單元830、910‧‧‧發送單元930‧‧‧接入單元11、21、31‧‧‧存儲器12、22、32‧‧‧處理器13、23、33‧‧‧輸入/輸出介面14、24、34‧‧‧通信介面15、25、35‧‧‧總線系統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的應用場景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的建立輔連接的方法示意性框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的建立輔連接的方法另一示意性框圖。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的建立輔連接的方法再一示意性框圖。
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的建立輔連接的方法示意性流程圖。
圖6是本發明實施例的建立輔連接的方法另一示意性流程圖。
圖7是本發明實施例的建立輔連接的裝置的示意性框圖。
圖7-1是本發明實施例的建立輔連接的裝置的示意性框圖。
圖7-2是本發明實施例的建立輔連接的裝置的示意性框圖。
圖8是本發明實施例的建立輔連接的裝置的另一示意性框圖。
圖9是本發明實施例的建立輔連接的裝置的再一示意性框圖。
圖9-1是本發明實施例的建立輔連接的裝置的再一示意性框圖。
圖10是本發明實施例的建立輔連接的裝置的再一示意性框圖。
圖11是本發明實施例的建立輔連接的裝置的再一示意性框圖。
圖12是本發明實施例的建立輔連接的裝置的再一示意性框圖。
200‧‧‧方法
S210、S220、S230‧‧‧步驟

Claims (26)

  1. 一種建立輔連接的方法,其中,包括:一主接入網設備獲取一終端設備的一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所述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用於指示所述終端設備對接入一輔接入網設備所支持的能力;所述主接入網設備向一第一輔接入網設備發送一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所述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用於請求添加所述第一輔接入網設備為傳輸數據的網絡設備,所述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包括所述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以及所述主接入網設備接收所述第一輔接入網設備發送的所述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的確認消息,所述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的確認消息包括一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於建立所述第一輔接入網設備與所述終端設備之間的輔連接;所述主接入網設備獲取所述終端設備的所述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包括:所述主接入網設備接收所述終端設備發送的一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於指示所述終端設備與所述第一輔接入網設備之間的配置生效,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以及所述主接入網設備從所述第一消息中,獲取所述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在所述主接入網設備向所述第一輔接入網設備發送所述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之前,包括:所述主接入網設備接收所述終端設備發送的一至少一個輔接入網設備的一測量結果信息,所述測量結果信息用於指示相應所述輔接入網設備與所述終端設備之間的鏈路質量;所述主接入網設備根據所述至少一個輔接入網設備中的每個輔接入網設備的所述測量結果信息,確定所述第一輔接入網設備。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還包括一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為所述終端設備已經建立的輔連接的配置信息。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用於指示所述終端設備接入所述輔接入網設備的最大能力;或所述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用於指示所述終端設備對接入一待添加輔接入網設備所支持的能力,所述待添加輔接入網設備包括所述第一輔接入網設備。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還包括:所述主接入網設備向所述終端設備發送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以便於所述終端設備根據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建立與所述第一輔接入網設備之間的輔連接。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主接入網設備為第一通信系統中的網絡設備,所述輔接入網設備為第二通信系統中的網絡設備。
  6. 一種建立輔連接的方法,其中,包括:一第一輔接入網設備接收一主接入網設備發送的一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所述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用於請求添加所述第一輔接入網設備為傳輸數據的網絡設備,所述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包括一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所述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用於指示所述終端設備對接入一輔接入網設備所支持的能力; 所述第一輔接入網設備根據所述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生成一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於建立所述第一輔接入網設備與所述終端設備之間的輔連接;以及所述第一輔接入網設備向所述主接入網設備發送所述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的確認消息,所述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的確認消息包括所述第一配置信息;所述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還攜帶所述第一輔接入網設備的測量結果信息,所述測量結果信息用於指示相應所述第一輔接入網設備與所述終端設備之間的鏈路質量;所述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包括在所述終端設備向所述主接入網設備發送的第一消息中,所述第一消息用於指示該終端設備與該第一輔接入網設備之間的配置生效。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用於指示所述終端設備接入所述輔接入網設備的最大能力,所述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還包括一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為所述終端設備已經建立的輔連接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一輔接入網設備根據所述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生成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輔接入網設備根據所述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和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生成所述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對應的配置之和不超過所述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指示的所述終端設備對接入所述輔接入網設備所支持的能力。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用於指示所述終端設備對接入一待添加輔接入網設備所支持的能力,所述待添加輔接入網設備包括所述第一輔接入網設備。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至8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主接入網設備為第一通信系統中的網絡設備,所述輔接入網設備為第二通信系統中的網絡設備。
  10. 一種建立輔連接的方法,其中,包括:一終端設備向一主接入網設備發送所述終端設備的一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所述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用於指示所述終端設備對接入一輔接入網設備所支持的能力;以及所述終端設備接收所述主接入網設備發送的一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於建立一第一輔接入網設備與所述終端設備之間的輔連接;所述終端設備向所述主接入網設備發送所述終端設備的所述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包括:所述終端設備向所述主接入網設備發送一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於指示所述終端設備與所述第一輔接入網設備之間的配置生效,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
  1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用於指示所述終端設備接入所述輔接入網設備的最大能力;以及或所述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用於指示所述終端設備對接入一待添加輔接入網設備所支持的能力,所述待添加輔接入網設備包括所述第一輔接入網設備。
  1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還包括:所述終端設備根據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建立與所述第一輔接入網設備之間的輔連接。
  1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主接入網設備為第一通信系統中的網絡設備,所述輔接入網設備為第二通信系統中的網絡設備。
  14. 一種建立輔連接的裝置,其中,所述裝置包括:一獲取單元,用於獲取一終端設備的一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所述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用於指示所述終端設備對接入一輔接入網設備所支持的能力;一第一發送單元,用於向一第一輔接入網設備發送一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所述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用於請求添加所述第一輔接入網設備為傳輸數據的網絡設備,所述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包括所述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以及一第一接收單元,用於接收所述第一輔接入網設備發送的所述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的確認消息,所述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的確認消息包括一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於建立所述第一輔接入網設備與所述終端設備之間的輔連接;所述獲取單元具體用於:接收所述終端設備發送的一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於指示所述終端設備與該第一輔接入網設備之間的配置生效,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從所述第一消息中,獲取所述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所述裝置還包括:一第二接收單元,用於接收所述終端設備發送的一至少一個輔接入網設備的一測量結果信息,所述測量結果信息用於指示相應輔接入網設備與所述終端設備之間的鏈路質量; 一確定單元,用於根據所述至少一個輔接入網設備中的每個輔接入網設備的所述測量結果信息,確定所述第一輔接入網設備。
  1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還包括一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為所述終端設備已經建立的輔連接的配置信息。
  1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4或15項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用於指示所述終端設備接入所述輔接入網設備的最大能力;或所述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用於指示所述終端設備對接入一待添加輔接入網設備所支持的能力,所述待添加輔接入網設備包括所述第一輔接入網設備。
  1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4或15項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裝置還包括:一第二發送單元,用於向所述終端設備發送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以便於所述終端設備根據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建立與所述第一輔接入網設備之間的輔連接。
  1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4或15項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裝置為第一通信系統中的網絡設備,所述輔接入網設備為第二通信系統中的網絡設備。
  19. 一種建立輔連接的裝置,其中,所述裝置包括:一接收單元,用於接收一主接入網設備發送的一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所述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用於請求添加一第一輔接入網設備為傳輸數據的網絡設備,所述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包括一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所述輔 網絡接入能力信息用於指示一終端設備對接入一輔接入網設備所支持的能力;一生成單元,用於根據所述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生成一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於建立所述第一輔接入網設備與所述終端設備之間的輔連接;一發送單元,用於向所述主接入網設備發送所述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的確認消息,所述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的確認消息包括所述第一配置信息;所述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還攜帶所述第一輔接入網設備的測量結果信息,所述測量結果信息用於指示相應所述第一輔接入網設備與所述終端設備之間的鏈路質量;所述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包括在所述終端設備向所述主接入網設備發送的第一消息中,所述第一消息用於指示該終端設備與該第一輔接入網設備之間的配置生效。
  2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用於指示所述終端設備接入所述輔接入網設備的最大能力,所述輔連接添加請求消息還包括一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為所述終端設備已經建立的輔連接的配置信息,所述生成單元具體用於:根據所述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和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生成所述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對應的配置之和不超過所述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指示的所述終端設備對接入輔接入網設備所支持的能力。
  2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用於指示所述終端設備對接入一待添加輔接入網設備所支持的能力,所述待添加輔接入網設備包括所述第一輔接入網設備。
  2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9至21項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主接入網設備為第一通信系統中的網絡設備,所述裝置為第二通信系統中的網絡設備。
  23. 一種建立輔連接的裝置,其中,所述裝置包括:一發送單元,用於向一主接入網設備發送一終端設備的一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所述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用於指示所述終端設備對接入一輔接入網設備所支持的能力;一接收單元,用於接收所述主接入網設備發送的一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於建立一第一輔接入網設備與所述終端設備之間的輔連接;所述發送單元具體用於:向所述主接入網設備發送一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於指示所述終端設備與所述第一輔接入網設備之間的配置生效,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
  2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用於指示所述終端設備接入所述輔接入網設備的最大能力;或所述輔網絡接入能力信息用於指示所述終端設備對接入一待添加輔接入網設備所支持的能力,所述待添加輔接入網設備包括所述第一輔接入網設備。
  2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裝置還包括:一接入單元,用於根據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建立與所述第一輔接入網設備之間的輔連接。
  2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主接入網設備為第一通信系統中的網絡設備,所述輔接入網設備為第二通信系統中的網絡設備。
TW106123098A 2016-07-29 2017-07-10 建立輔連接的方法和裝置 TWI7356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6/092360 2016-07-29
PCT/CN2016/092360 WO2018018621A1 (zh) 2016-07-29 2016-07-29 建立辅连接的方法和装置
WOPCT/CN2016/092360 2016-07-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04857A TW201804857A (zh) 2018-02-01
TWI735615B true TWI735615B (zh) 2021-08-11

Family

ID=61015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23098A TWI735615B (zh) 2016-07-29 2017-07-10 建立輔連接的方法和裝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3) US10834770B2 (zh)
EP (2) EP3923672B1 (zh)
JP (1) JP6824378B2 (zh)
KR (1) KR20190035763A (zh)
CN (2) CN113645672A (zh)
ES (1) ES2890804T3 (zh)
TW (1) TWI735615B (zh)
WO (1) WO201801862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45672A (zh) 2016-07-29 2021-11-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建立辅连接的方法和装置
CN113316203A (zh) * 2016-08-11 2021-08-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装置
WO2019197461A1 (en) * 2018-04-10 2019-10-1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Notifications concerning ue unreachability
US11301617B2 (en) * 2018-06-04 2022-04-12 Zuora,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error recovery in data transmissions
US11169998B2 (en) 2018-06-04 2021-11-09 Zuora, Inc. Multi-tenant system for providing arbitrary query support
US10956243B2 (en) 2018-06-04 2021-03-23 Zuora,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uniform access in a multi-tenant system
US11409586B2 (en) 2019-06-03 2022-08-09 Zuora,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xtending the data model of a monolithic database through a microservice for a multi-tenant platform
CN112153757B (zh) * 2019-06-29 2023-03-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US11246025B1 (en) * 2020-09-21 2022-02-08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supporting a migration of user profile and policy information
US20240040514A1 (en) * 2022-08-01 2024-02-01 Apple Inc. Dynamic activation of network hardware based on real-time condition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021929A1 (en) * 2011-07-12 2013-01-24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mobility management for mobile terminal in a heterogeneous network environment
US20150245403A1 (en) * 2012-10-05 2015-08-27 Nec Corporatio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radio station, radio terminal,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WO2016045306A1 (zh) * 2014-09-26 2016-03-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能力的上报、获取方法及装置
US20160150502A1 (en) * 2013-06-25 2016-05-26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Control of Resources
US20160212790A1 (en) * 2013-12-24 2016-07-21 Kyocera Corpo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ontrol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nd user terminal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39625B1 (en) * 1995-02-13 2014-01-28 Intertrust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cure transaction management and electronic rights protection
EP1383283A1 (en) * 2002-07-03 2004-01-21 Alcatel A method for operating a cellular 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351193B2 (en) * 2009-01-28 2016-05-24 Headwater Partners I Llc Intermediate networking devices
CN102843723B (zh) * 2011-06-23 2017-09-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联合传输的方法、系统及锚点网元
CN102932923B (zh) * 2011-08-11 2018-05-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3g网络和4g网络载波聚合方法及系统
US8867731B2 (en) * 2012-11-05 2014-10-21 Genesys Telecommunications Laborator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web-based real time communication with optimized transcoding
TWI491228B (zh) * 2012-12-26 2015-07-01 Ind Tech Res Inst 多網路上無線存取之頻寬整合方法與裝置
CN104105221B (zh) * 2013-04-15 2019-05-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连接的实现方法及基站
CN104349419B (zh) * 2013-08-09 2019-12-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多连接的管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4378842A (zh) * 2013-08-12 2015-02-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管理方法及接入网网元
KR102101517B1 (ko) * 2013-09-27 2020-04-16 이노스카이 주식회사 이중연결 방식을 이용하는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서빙셀의 활성화/비활성화 방법 및 장치
JP6412887B2 (ja) * 2014-01-31 2018-10-24 京セラ株式会社 基地局、ユーザ端末、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EP3122146A1 (en) * 2014-03-20 2017-01-25 Kyocera Corporation Secondary base station, mobile station,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master base station
US10341911B2 (en) * 2014-05-05 2019-07-0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plurality of PDN connections by means of CSIPTO
US20170064585A1 (en) * 2014-05-05 2017-03-0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rocessing csfb or srvcc during sipto service
KR102241827B1 (ko) * 2014-05-16 2021-04-19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복수의 캐리어들을 지원하는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4378642A (zh) 2014-10-29 2015-02-25 南昌大学 一种基于cuda的h.264分数像素快速插值方法
US10455628B2 (en) * 2015-04-07 2019-10-2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erminal device, MME, and PGW
JP2018093253A (ja) * 2015-04-07 2018-06-1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mme、pgw、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JP6093049B2 (ja) * 2016-01-14 2017-03-08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情報通知方法、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基地局
CN107666727B (zh) 2016-07-25 2023-04-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能力协商的方法及装置、系统
CN113645672A (zh) 2016-07-29 2021-11-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建立辅连接的方法和装置
WO2018029370A1 (en) * 2016-08-11 2018-02-15 Sony Corporation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method
US11678246B2 (en) * 2017-08-11 2023-06-13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Contention free random access failure
KR102516019B1 (ko) * 2017-09-11 2023-03-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외부 전자 장치와 통신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방법
US10973040B2 (en) * 2017-11-20 2021-04-06 Ofinno, Llc Data notification during a service request procedure
CN116235525A (zh) * 2019-02-27 2023-06-0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减轻无线网络中的拒绝服务(dos)攻击的方法和系统
US11490291B2 (en) * 2019-03-28 2022-11-01 Ofinno, Llc Handover for closed access group
US11197232B2 (en) * 2019-04-01 2021-12-07 Ofinno, Llc Location reporting handling
KR20200118724A (ko) * 2019-04-08 2020-10-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단말 능력 보고 방법 및 장치
KR20200127393A (ko) * 2019-05-02 2020-11-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접속 절차 판단 방법 및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021929A1 (en) * 2011-07-12 2013-01-24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mobility management for mobile terminal in a heterogeneous network environment
US20150245403A1 (en) * 2012-10-05 2015-08-27 Nec Corporatio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radio station, radio terminal,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US20160150502A1 (en) * 2013-06-25 2016-05-26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Control of Resources
US20160212790A1 (en) * 2013-12-24 2016-07-21 Kyocera Corpo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ontrol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nd user terminal
WO2016045306A1 (zh) * 2014-09-26 2016-03-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能力的上报、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05517043A (zh) * 2014-09-26 2016-04-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能力的上报、获取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824378B2 (ja) 2021-02-03
US10834770B2 (en) 2020-11-10
EP3461217A4 (en) 2019-05-29
EP3461217B1 (en) 2021-09-01
CN109417750B (zh) 2021-09-03
WO2018018621A1 (zh) 2018-02-01
US20210022195A1 (en) 2021-01-21
US20190110329A1 (en) 2019-04-11
US11234284B2 (en) 2022-01-25
EP3923672B1 (en) 2022-07-20
CN113645672A (zh) 2021-11-12
TW201804857A (zh) 2018-02-01
JP2019527952A (ja) 2019-10-03
US11647555B2 (en) 2023-05-09
KR20190035763A (ko) 2019-04-03
CN109417750A (zh) 2019-03-01
EP3461217A1 (en) 2019-03-27
EP3923672A1 (en) 2021-12-15
ES2890804T3 (es) 2022-01-24
US20220104295A1 (en) 2022-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35615B (zh) 建立輔連接的方法和裝置
TWI731111B (zh) 傳輸數據的方法和裝置、網絡設備、終端設備、計算器程式產品和計算機可讀介質
US10623981B2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JP6961711B2 (ja) ページング方法及びページング装置
EP3627958B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and radio access network
JP7100167B6 (ja) 補助接続の確立方法および装置
WO2018191917A1 (zh) 通信方法、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
EP3457758B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s and devices
WO2018049570A1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
EP3664518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19028607A1 (zh) 业务接入的方法和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