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32013B - 物件分配方法及裝置 - Google Patents

物件分配方法及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32013B
TWI732013B TW106126099A TW106126099A TWI732013B TW I732013 B TWI732013 B TW I732013B TW 106126099 A TW106126099 A TW 106126099A TW 106126099 A TW106126099 A TW 106126099A TW I732013 B TWI732013 B TW I73201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istribution
time
message
objects
distribut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260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22508A (zh
Inventor
楊博宇
張迪
張鵬
陳再翔
陳鋆
吳敏麗
Original Assignee
香港商阿里巴巴集團服務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香港商阿里巴巴集團服務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香港商阿里巴巴集團服務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225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225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320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32013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76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using dynamic resource allocation, e.g. in-call renegotiation requested by the user or requested by the network in response to changing network conditions
    • H04L47/765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using dynamic resource allocation, e.g. in-call renegotiation requested by the user or requested by the network in response to changing network conditions triggered by the end-po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7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characterised by the inclusion of specific contents
    • H04L51/08Annexed information, e.g. attach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4Interprogram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82Miscellaneous aspects
    • H04L47/826Involving periods of ti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4Real-time or near real-time messaging, e.g. instant messaging [I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34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involving the movement of software or configuration parame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案提供一種物件分配方法及裝置,該方法可以包括:根據分配來源方的用戶端接收到的物件分配請求,配置待分配的物件數量和物件分配時刻;向服務端發送物件分配消息,所述物件分配消息中包含所述待分配的物件數量和所述物件分配時刻;其中,所述待分配的物件數量用於指示所述服務端從所述分配來源方對應的物件集合中提取相應數量的待分配物件,以及所述物件分配時刻用於指示所述服務端控制所述分配目標方對所述待分配物件的獲取時刻,使所述獲取時刻不早於所述物件分配時刻。透過本案的技術方案,可以簡化用戶操作,並提升物件分配操作的準時性。

Description

物件分配方法及裝置
本案係關於通訊技術領域,尤其關於一種物件分配方法及裝置。
以通訊場景為例。在通訊場景下包括配置為用戶端的網路節點,以及配置為服務端的網路伺服器,其中每一用戶端存在自身對應的物件集合,該物件集合中包含該用戶端所屬的物件,例如該物件可以為通訊場景下的通訊資源。每一用戶端均可以透過向服務端發送物件分配消息,以將自身所屬的至少一部分物件分配至其他用戶端;那麼,當物件為通訊資源時,透過上述過程可以實現對通訊資源的合理分配,使得每一網路節點均能夠獲得足量的通訊資源,以提升整個通訊網路的通訊效率,避免在部分網路節點發生通訊阻塞的情況。
但是,在相關技術中並未考慮物件分配操作的時間因素,而由分配來源方主動確定該物件分配操作的執行時刻,可能造成物件分配的時刻不合理。例如,當過早執行物件分配操作時,被分配的物件可能並不能夠及時被應用,從而造成資源閒置;而過晚執行物件分配操作時,可 能相應的用戶端處已經發生了通訊阻塞等情況,從而造成了通訊效率降低。
有鑑於此,本案提供一種物件分配方法及裝置,可以簡化用戶操作,並提升物件分配操作的準時性。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案提供技術方案如下:根據本案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種物件分配方法,包括:根據分配來源方的用戶端接收到的物件分配請求,配置待分配的物件數量和物件分配時刻;向服務端發送物件分配消息,所述物件分配消息中包含所述待分配的物件數量和所述物件分配時刻;其中,所述待分配的物件數量用於指示所述服務端從所述分配來源方對應的物件集合中提取相應數量的待分配物件,以及所述物件分配時刻用於指示所述服務端控制所述分配目標方對所述待分配物件的獲取時刻,使所述獲取時刻不早於所述物件分配時刻。
根據本案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種物件分配方法,包括:根據服務端接收到的物件分配消息,確定分配來源方、待分配的物件數量和物件分配時刻;從所述分配來源方對應的物件集合中,提取對應於所述待分配的物件數量的待分配物件; 在將所述待分配物件分配至分配目標方時,控制所述分配目標方對所述待分配物件的獲取時刻,使所述獲取時刻不早於所述物件分配時刻。
根據本案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種物件分配方法,包括:根據分配目標方的用戶端接收到的來自服務端的獲取通知,確定所述獲取通知中包含的物件分配時刻;其中,所述獲取通知用於將來自分配來源方的待分配物件分配至所述分配目標方,且所述物件分配時刻由所述分配來源方配置得到;當所述物件分配時刻尚未到達時,限制所述分配目標方對所述獲取通知的觸發權限;當所述物件分配時刻到達時,開放所述分配目標方對所述獲取通知的觸發權限;當所述觸發權限已開放時,根據檢測到的對所述獲取通知的觸發操作,向所述服務端發送物件獲取請求,以獲取所述待分配物件的至少一部分。
根據本案的第四方面,提出了一種物件分配裝置,包括:配置單元,根據分配來源方的用戶端接收到的物件分配請求,配置待分配的物件數量和物件分配時刻;發送單元,向服務端發送物件分配消息,所述物件分配消息中包含所述待分配的物件數量和所述物件分配時刻;其中,所述待分配的物件數量用於指示所述服務端從所述分配來源方對應的物件集合中提取相應數量的待分配 物件,以及所述物件分配時刻用於指示所述服務端控制所述分配目標方對所述待分配物件的獲取時刻,使所述獲取時刻不早於所述物件分配時刻。
根據本案的第五方面,提出了一種物件分配裝置,包括:確定單元,根據服務端接收到的物件分配消息,確定分配來源方、待分配的物件數量和物件分配時刻;提取單元,從所述分配來源方對應的物件集合中,提取對應於所述待分配的物件數量的待分配物件;控制單元,在將所述待分配物件分配至分配目標方時,控制所述分配目標方對所述待分配物件的獲取時刻,使所述獲取時刻不早於所述物件分配時刻。
根據本案的第六方面,提出了一種物件分配裝置,包括:確定單元,根據分配目標方的用戶端接收到的來自服務端的獲取通知,確定所述獲取通知中包含的物件分配時刻;其中,所述獲取通知用於將來自分配來源方的待分配物件分配至所述分配目標方,且所述物件分配時刻由所述分配來源方配置得到;管理單元,當所述物件分配時刻尚未到達時,限制所述分配目標方對所述獲取通知的觸發權限;當所述物件分配時刻到達時,開放所述分配目標方對所述獲取通知的觸發權限;發送單元,當所述觸發權限已開放時,根據檢測到的 對所述獲取通知的觸發操作,向所述服務端發送物件獲取請求,以獲取所述待分配物件的至少一部分。
根據本案的第七方面,提出了一種物件分配方法,包括:向任一群組的群組成員發送資源推薦消息,所述資源推薦消息中包含符合預定義資源推薦規則的操作資源的資訊;接收至少一個群組成員針對所述資源推薦消息返回的資源申請消息,所述資源申請消息中包含針對所述操作資源的物件提供量;將所述操作資源的使用權限賦予最大物件提供量對應的特定群組成員,以使所述特定群組成員利用所述操作資源實現針對所述任一群組的物件分配操作。
根據本案的第八方面,提出了一種物件分配裝置,包括:發送單元,向任一群組的群組成員發送資源推薦消息,所述資源推薦消息中包含符合預定義資源推薦規則的操作資源的資訊;接收單元,接收至少一個群組成員針對所述資源推薦消息返回的資源申請消息,所述資源申請消息中包含針對所述操作資源的物件提供量;賦予單元,將所述操作資源的使用權限賦予最大物件提供量對應的特定群組成員,以使所述特定群組成員利用所述操作資源實現針對所述任一群組的物件分配操作。
根據本案的第九方面,提出了一種物件分配方法,包括:當接收到分配來源方的用戶端發送的物件預分配請求時,若所述物件預分配請求的發送方用戶被驗證為所述分配來源方,則記錄所述物件預分配請求包含的預分配的物件數量;當接收到所述分配來源方的用戶端針對任一通訊會話發送的物件分配消息時,確定所述物件分配消息中包含的待分配的物件數量;當所述待分配的物件數量不大於所述預分配物件的剩餘數量時,免除對所述物件分配消息的發送方用戶的身份驗證,並從所述分配來源方對應的物件集合中提取對應於所述待分配的物件數量的待分配物件,以供分配至分配目標方。
根據本案的第十方面,提出了一種物件分配裝置,包括:記錄單元,當接收到分配來源方的用戶端發送的物件預分配請求時,若所述物件預分配請求的發送方用戶被驗證為所述分配來源方,則記錄所述物件預分配請求包含的預分配的物件數量;確定單元,當接收到所述分配來源方的用戶端針對任一通訊會話發送的物件分配消息時,確定所述物件分配消息中包含的待分配的物件數量;提取單元,當所述待分配的物件數量不大於所述預分 配物件的剩餘數量時,免除對所述物件分配消息的發送方用戶的身份驗證,並從所述分配來源方對應的物件集合中提取對應於所述待分配的物件數量的待分配物件,以供分配至分配目標方。
由以上技術方案可見,本案透過由用戶端配置物件分配時刻,可以準確地限制分配目標方對待分配物件的獲取時刻,使其不早於該物件分配時刻,從而提升物件分配操作的可控性和準時性。
2502‧‧‧處理器
2504‧‧‧內部匯流排
2506‧‧‧網路介面
2508‧‧‧內部記憶體;物件分配裝置
2510‧‧‧非易失性記憶體;物件分配裝置
2601‧‧‧配置單元
2602‧‧‧發送單元
2603‧‧‧資訊確定單元
2604‧‧‧獲取單元
2605‧‧‧記載單元
2702‧‧‧處理器
2704‧‧‧內部匯流排
2706‧‧‧網路介面
2708‧‧‧內部記憶體;物件分配裝置
2710‧‧‧非易失性記憶體;物件分配裝置
2801‧‧‧確定單元
2802‧‧‧提取單元
2803‧‧‧控制單元
2804‧‧‧處理單元
2902‧‧‧處理器
2904‧‧‧內部匯流排
2906‧‧‧網路介面
2908‧‧‧內部記憶體;物件分配裝置
2910‧‧‧非易失性記憶體;物件分配裝置
3007‧‧‧圖標示出單元
3008‧‧‧列表展示單元
3001‧‧‧確定單元
3002‧‧‧管理單元
3003‧‧‧發送單元
3004‧‧‧頁面示出單元
3005‧‧‧創建單元
3006‧‧‧倒數計時展示單元
4002‧‧‧處理器
4004‧‧‧內部匯流排
4006‧‧‧網路介面
4008‧‧‧內部記憶體;物件分配裝置
4010‧‧‧非易失性記憶體;物件分配裝置
4101‧‧‧發送單元
4102‧‧‧接收單元
4103‧‧‧賦予單元
4104‧‧‧確定單元
4105‧‧‧處理單元
4302‧‧‧處理器
4304‧‧‧內部匯流排
4306‧‧‧網路介面
4308‧‧‧內部記憶體;物件分配裝置
4310‧‧‧非易失性記憶體;物件分配裝置
4401‧‧‧記錄單元
4402‧‧‧確定單元
4403‧‧‧提取單元
圖1是本案一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基於分配來源方的一種物件分配方法的流程圖。
圖2是本案一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基於服務端的一種物件分配方法的流程圖。
圖3是本案一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基於分配目標方的一種物件分配方法的流程圖。
圖4是本案一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物件分配方法的流程圖。
圖5-24是本案一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與發放紅包相關的頁面示意圖。
圖25是本案一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基於分配來源方的一種電子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圖26是本案一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基於分配來源方的一種物件分配裝置的方塊圖。
圖27是本案一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基於服務端的一種電子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圖28是本案一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基於服務端的一種物件分配裝置的方塊圖。
圖29是本案一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基於分配目標方的一種電子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圖30是本案一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基於分配目標方的一種物件分配裝置的方塊圖。
圖31是本案一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基於服務端的另一種物件分配方法的流程圖。
圖32-39是本案一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與發放紅包相關的頁面示意圖。
圖40是本案一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基於服務端的另一種電子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圖41是本案一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基於服務端的另一種物件分配裝置的方塊圖。
圖42是本案一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基於服務端的又一種物件分配方法的流程圖。
圖43是本案一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基於服務端的又一種電子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圖44是本案一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基於服務端的又一種物件分配裝置的方塊圖。
圖1是本案一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基於分配來源方的一種物件分配方法的流程圖。如圖1所示,該方法應用於預設通訊應用的用戶端,且該用戶端上登錄有分配來源方的註冊帳號(即該方法應用於分配來源方對應的用戶端),可以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02,根據分配來源方的用戶端接收到的物件分配請求,配置待分配的物件數量和物件分配時刻。
在本實施例中,本案並不對預設通訊應用的類型等進行限制。舉例而言,該預設通訊應用可以為即時通訊應用,比如企業即時通訊(Enterprise Instant Messaging,EIM)應用“釘釘(DING Talk)”等。
在本實施例中,透過在電子設備上安裝預設通訊應用的用戶端應用程式(APP),並登錄用戶在該預設通訊應用處的註冊帳號,即可將該電子設備配置為該用戶對應的預設通訊應用的用戶端。其中,該電子設備可以為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或者該電子設備也可以為PC主機等非移動式的電子設備,本案並不對此進行限制。當然,當採用諸如HTML5技術的線上“用戶端”,無需在電子設備上安裝相應的應用程式,即可在電子設備上運行上述的用戶端。
其中,當任一用戶(透過上述預設通訊應用的用戶端)將自身的物件分配至其他用戶時,該任一用戶被作為本案中的“分配來源方”,而被分配的用戶被作為本案中的“分配目標方”;當然,當另一用戶將自身的物件分配 至該任一用戶時,該另一用戶被作為本案中的“分配來源方”,而該任一用戶則被作為本案中的“分配目標方”。可見,本案中的“分配來源方”、“分配目標方”只是身份類型,並不固定指代某個或某些用戶,將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而確定。
在一實施例中,物件分配請求中可以包含分配來源方手動設定的數量,例如可由分配來源方在用戶端的顯示介面內輸入,使得分配來源方的用戶端可以據此配置待分配的物件數量。
在另一實施例中,分配來源方的用戶端可以示出配置頁面,當該配置頁面的推薦數量功能處於啟用狀態時,該用戶端可以產生符合預定義的數量推薦規則的推薦數量,以作為所述待分配的物件數量。在本實施例中,可以採用任意形式的數量推薦規則,本案並不對此進行限制;舉例而言,一種情況下,該數量推薦規則可以為隨機推薦規則,即用戶端按照預定義的隨機或偽隨機演算法計算出一亂數,以作為推薦數量,當然進一步地可以限制該亂數的數值範圍,以確保不超出分配來源方的承受範圍(一層面上,可以理解為不超出分配來源方擁有的物件數量,另一層面上,可以理解為不超出分配來源方希望分配的物件數量,當然還可以存在其他層面的理解,此處並不對此進行限制);另一種情況下,該資料推薦規則可以為比例推薦規則,即用戶端將分配來源方的所有物件的總數乘以預設比例,並將得到的數值作為推薦數量。
在一實施例中,分配來源方可以在自身參與的通訊會話中發起物件分配請求,則用戶端可以自動將該通訊會話的所有對端用戶配置為分配目標方,其中該通訊會話可以為單聊通訊會話或者群聊通訊會話。但是,在一些情況下,例如當分配來源方將待分配物件劃分至若干子集合(均分或隨機劃分或採用其他劃分方式),且子集合的數量小於通訊會話的所有對端用戶的數量時,需要由這些對端用戶對有限數量的上述子集合進行競爭,則用戶端只是向所有的對端用戶賦予了參與競爭的權限,但只有競爭成功的對端用戶才屬於上述的分配目標方,而競爭失敗的對端用戶則不屬於分配目標方。
在另一實施例中,當分配來源方在自身參與的群聊通訊會話中發起物件分配請求時,該分配來源方可以進一步從所有對端用戶中進行選擇,則用戶端可以將被選中的對端用戶配置為分配目標方,而未被選中的對端用戶則不會被配置為分配目標方、無法獲得分配來源方分配的物件。
在一實施例中,物件分配請求中可以包含分配來源方手動設定的時刻,例如可由分配來源方在用戶端的顯示介面內輸入,使得分配來源方的用戶端可以據此配置物件分配時刻。
在另一實施例中,分配來源方的用戶端可以示出配置頁面,當該配置頁面的時刻推薦功能處於啟用狀態時,該用戶端可以產生符合預定義的時刻推薦規則的推薦時刻,以作為所述物件分配時刻。
在一種情況下,所述時刻推薦規則可以包括對第一特徵數值的推薦條件,則分配來源方的用戶端可以產生每一時刻位均為所述第一特徵數值的所述推薦時刻。其中,時刻位是指構成推薦時刻的“時”、“分”、“秒”、“毫秒”等,例如當推薦時刻為“18:18:18”時,該推薦時刻包括的時刻位為“時”、“分”和“秒”,且每一時刻位的數值均為18,再例如當推薦時刻為“9:59:59:999”時,該推薦時刻包括的時刻位為“時”、“分”、“秒”和“毫秒”,且時刻位“時”的數值為9、時刻位“分”和“秒”的數值為59、時刻位“毫秒”的數值為999。第一特徵數值可以為用戶更加偏向和喜愛的數值;相關技術中提供了由分配來源方手動配置時刻資訊的方案,使得服務端在該時刻資訊開放分配目標方對待分配物件的獲取權限,則服務端可以透過獲取相關技術中對於時刻資訊的歷史配置資料,並統計得到上述的第一特徵數值,例如6、8、9……59、66……999等。當採用上述的第一特徵數值時,由於其相對更加受到用戶喜愛,使得分配目標方能夠更加輕易地記憶該推薦時刻,並在到達該推薦時刻時更容易回憶起相關事件,從而及時請求和獲取相應的待分配物件,有助於提升物件分配效率。
在另一種情況下,時刻推薦規則可以包括對第二特徵數值的棄用條件,則分配來源方的用戶端可以產生每一時刻位均避免使用所述第二特徵數值的所述推薦時刻。第二特徵數值可以為用戶不希望採用的數值,例如服務端同樣 可以透過對上述的歷史配置資料進行分析,以統計出上述的第二特徵數值。舉例而言,對於一些數值,例如數值1和數值7等,由於字形上存在相近,容易造成誤判;例如,當存在多個分配目標方時,如果某一分配目標方將時刻“16:11:18”誤看為“16:17:18”,可能導致待分配物件在“16:11:18”~“16:17:18”之間被其他分配目標方完全獲得,從而影響了對待分配物件的合理分配。
在又一種情況下,分配來源方的用戶端可以接收到所述服務端發送的提示消息,所述提示消息包含與所述分配來源方的任一關聯用戶相關的日期資訊;然後,當所述時刻推薦規則包括對所述日期資訊的應用條件時,在檢測到針對所述提示消息的回應操作的情況下,產生與所述日期資訊相關(例如該日期資訊對應日期中的某一固定或動態確定的時刻)的所述推薦時刻。進一步地,還可以將該任一關聯用戶作為分配目標方,從而基於本案的技術方案向該任一關聯用戶進行物件分配操作。那麼基於服務端發送的提示消息,分配來源方可以直接發起對任一關聯用戶的物件分配操作,而無需主動觸發物件分配,有助於簡化該分配來源方的操作。
在本實施例中,當所述物件分配請求是針對所述分配來源方所屬的任一群組而發起時,用戶端可以根據所述任一群組中的其他群組成員向所述服務端發送的物件分配消息,確定出相應的已採用推薦時刻,然後產生符合所述時刻推薦規則且區別於所述已採用推薦時刻的推薦時刻,從 而避免多個群組成員採用相同的推薦時刻時,反而影響分配目標方對各個群組成員對應的待分配物件進行獲取,因而有助於提升物件分配效率。
步驟104,向服務端發送物件分配消息,所述物件分配消息中包含所述待分配的物件數量和所述物件分配時刻;其中,所述待分配的物件數量用於指示所述服務端從所述分配來源方對應的物件集合中提取相應數量的待分配物件,以及所述物件分配時刻用於指示所述服務端控制所述分配目標方對所述待分配物件的獲取時刻,使所述獲取時刻不早於所述物件分配時刻。
在本實施例中,分配來源方的用戶端可以確定所述物件分配請求的接收時刻對應的節日資訊,並獲取與所述節日資訊相關的描述資訊,然後在所述物件分配消息中記載所述描述資訊;相應地,分配目標方的用戶端可以在與獲取所述待分配物件相關的頁面內示出所述描述資訊,以使得分配目標方透過視覺感受瞭解相應的節日資訊,實現對分配目標方的提示作用。其中,上述的“與獲取所述待分配物件相關的頁面”可以包括:用於所述分配目標方向所述服務端請求獲取所述待分配物件的至少一部分的物件請求頁面,以及用於示出物件請求結果的結果展示頁面等。
相應地,圖2是本案一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基於服務端的一種物件分配方法的流程圖。如圖2所示,該方法應用於預設通訊應用的服務端,可以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202,根據服務端接收到的物件分配消息,確定 分配來源方、待分配的物件數量和物件分配時刻。
步驟204,從所述分配來源方對應的物件集合中,提取對應於所述待分配的物件數量的待分配物件。
步驟206,在將所述待分配物件分配至分配目標方時,控制所述分配目標方對所述待分配物件的獲取時刻,使所述獲取時刻不早於所述物件分配時刻。
在一實施例中,在接收到所述物件分配消息後,服務端可以延遲至所述物件分配時刻到達時,向所述分配目標方的用戶端發送針對所述待分配物件的第一獲取通知,所述第一獲取通知用於指示所述分配目標方的用戶端無延遲地響應於針對所述第一獲取通知的觸發操作。舉例而言,服務端在接收到物件分配消息後,從該物件分配消息中解析出物件分配時刻為“x:y:z”(x、y、z可以為符合時刻推薦規則的任意相同或不相同的數值),則服務端需要等待到達該物件分配時刻時,才向分配目標方發送第一獲取通知,而分配目標方在用戶端接收到該第一獲取通知後,可以立即透過觸發該第一獲取通知而獲得待分配物件,從而將分配目標方對待分配物件的獲取時刻控制在不早於物件分配時刻。其中,“延遲”應當理解為服務端或用戶端“故意”或“主動”推遲相關操作的執行時刻,而不包括服務端或用戶端由於運算處理性能、資料傳輸性能不足而導致的反應“遲緩”。
在另一實施例中,在接收到所述物件分配消息後,服務端可以無延遲地向所述分配目標方的用戶端發送針對所 述待分配物件的第二獲取通知,所述第二獲取通知中包含所述物件分配時刻,用於指示所述分配目標方的用戶端延遲至所述物件分配時刻時,開放所述分配目標方對所述第二獲取通知的觸發權限;換言之,分配目標方的用戶端可以在物件分配時刻之前接收到第二獲取通知,但是分配目標方在物件分配時刻之前並不具有對該第二獲取通知的觸發權限,而必須等待到達物件分配時刻,從而將分配目標方對待分配物件的獲取時刻控制在不早於物件分配時刻。
在又一實施例中,在接收到所述物件分配消息後,服務端可以無延遲地向所述分配目標方的用戶端發送針對所述待分配物件的第三獲取通知,並在所述物件分配時刻到達時開放所述分配目標方對所述待分配物件的獲取權限;換言之,分配目標方的用戶端可以在物件分配時刻之前接收到第三獲取通知,並且分配目標方也可以對該第三獲取通知進行觸發,但是由於服務端並未開放獲取權限,使得分配目標方無法在物件分配時刻之前獲得待分配物件,將分配目標方對待分配物件的獲取時刻控制在不早於物件分配時刻。
在本實施例中,當接收到同一群組的多個群組成員分別針對所述群組發送的物件分配消息,且多條物件分配消息對應的物件分配時刻相同時,服務端可以保留待分配的物件數量最大的物件分配消息,並取消對所述多條物件分配消息中的其他物件分配消息的處理,從而避免多個群組成員採用相同的物件分配時刻時,反而影響分配目標方對 各個群組成員對應的待分配物件進行獲取,因而有助於提升物件分配效率。當然,每一群組成員均可以對自身對應的“待分配的物件數量”進行編輯,例如透過將自身對應的“待分配的物件數量”增至最大,以獲得在相應的物件分配時刻執行物件分配的“權限”,即實現對同一物件分配時刻的“競拍”。類似地,每一群組成員還可以對自身對應的“物件分配時刻”進行編輯,例如修改為他人未採用的時刻。
相應地,圖3是本案一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基於分配目標方的一種物件分配方法的流程圖。如圖3所示,該方法應用於預設通訊應用的用戶端,且該用戶端上登錄有分配目標方的註冊帳號(即該方法應用於分配目標方對應的用戶端),可以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302,根據分配目標方的用戶端接收到的來自服務端的獲取通知,確定所述獲取通知中包含的物件分配時刻;其中,所述獲取通知用於將來自分配來源方的待分配物件分配至所述分配目標方,且所述物件分配時刻由所述分配來源方配置得到。
步驟304,當所述物件分配時刻尚未到達時,限制所述分配目標方對所述獲取通知的觸發權限;當所述物件分配時刻到達時,開放所述分配目標方對所述獲取通知的觸發權限。
步驟306,當所述觸發權限已開放時,根據檢測到的對所述獲取通知的觸發操作,向所述服務端發送物件獲取 請求,以獲取所述待分配物件的至少一部分。
在本實施例中,當接收到所述獲取通知時,分配目標方的用戶端可以示出相應的提醒頁面,所述提醒頁面中包含提醒設置選項;然後,當檢測到所述提醒設置選項被觸發時,分配目標方的用戶端可以創建針對所述獲取通知的提醒消息;其中,所述提醒消息的提醒時刻較之所述物件分配時刻提前第一預設時長、提醒物件為所述分配目標方,即在物件分配時刻到達之前對該分配目標方進行提醒,尤其是當前時刻與物件分配時刻之間的間隔較長時,透過設置一臨近物件分配時刻的提醒消息,有助於實現對分配目標方的及時提醒,使得分配目標方僅需要在接收到提醒消息之後關注於物件分配時刻的到達,從而盡可能地降低對分配目標方的其他事項處理操作的影響。其中,提醒頁面內可以示出相應的物件分配時刻,或者針對該物件分配時刻的倒數計時,以便於分配目標方快速查看。
在本實施例中,在當前時刻較之所述物件分配時刻提前第二預設時長時,分配目標方的用戶端可以在所述分配目標方的用戶端的其他顯示內容之上,疊加展示針對所述物件分配時刻的倒數計時圖示,直至到達所述物件分配時刻,從而在視覺上明顯表現出物件分配時刻即將到達,有助於吸引分配目標方的注意力,使其更加關注於該物件分配時刻的到達,從而及時向服務端發送物件獲取請求,以獲得相應的待分配物件。
在本實施例中,分配目標方的用戶端可以在所述分配 目標方的用戶端內示出一入口圖示,然後在檢測到所述入口圖示被觸發時,展示相應的通知列表,所述通知列表中包含已接收到且相應的物件分配時刻尚未超時的所有獲取通知。那麼,當該通知列表被收起時,可以避免對其他顯示內容造成遮擋,防止影響分配目標方對其他事項的處理;以及,當該通知列表被展示時,可使分配目標方快速獲知所有獲取通知,以提升資訊(即存在哪些物件分配時刻尚未超時的獲取通知)獲取效率。進一步地,在通知列表中的每一獲取通知的展示區域內,可以示出相應的物件分配時刻或者針對該物件分配時刻的倒數計時,以便於分配目標方快速查看。
由以上技術方案可見,本案透過由用戶端配置物件分配時刻,可以準確地限制分配目標方對待分配物件的獲取時刻,使其不早於該物件分配時刻,從而提升物件分配操作的可控性和準時性。
本案的技術方案可以應用於各種類型的物件分配的場景中,本案並不對此進行限制。舉例而言,在一實施例中,本案的技術方案可以適用於通訊場景中,該通訊場景中的通訊資源可以被解釋為上述的物件,而通訊網路中被配置為用戶端的網路節點之間,可以基於本案的技術方案來分配通訊資源,以使得某一網路節點的通訊資源更準時地分配至其他網路節點。在另一實施例中,本案的技術方案可以適用於應用場景中,譬如上述的物件可以解釋為虛擬禮品、電子紅包、虛擬資源等;以電子紅包為例,基於 本案的技術方案可以實現更準時的電子紅包發放操作。當然,還可以應用於其他場景,本案並不對此進行限制。
為了便於理解,下面以“電子紅包”形式的物件為例,針對“發紅包”場景對本案的物件分配方案進行詳細說明。
圖4是本案一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物件分配方法的流程圖。如圖4所示,假定用戶A使用企業即時通訊應用“釘釘”的用戶端1、用戶B使用用戶端2,當用戶A透過用戶端1向用戶B發放紅包(即電子紅包)時,該用戶A相當於本案中的分配來源方、用戶B相當於本案中的分配目標方,從而透過在用戶端1、服務端(即釘釘用戶端)和用戶端2之間的交互過程,實現下述的物件分配過程:步驟402,用戶端1接收到紅包發放請求(相當於本案中的物件分配請求)。
在一實施例中,如圖5所示,假定用戶A在所屬群組“認真工作小組”對應的通訊會話頁面進行操作,比如可以透過點擊圖5所示通訊會話頁面右下方的“⊕”圖示,以喚出圖6所示的位於通訊會話頁面底部的功能表選項,該功能表選項中包括“圖片”、“小視頻”、“轉帳”、“電話”、“紅包”等功能入口。當用戶A選中圖6中的“紅包”功能入口後,可以切換至圖7所示的紅包配置頁面。如圖7所示,當用戶A採用“企業紅包”類型時,可以從群組“認真工作小組”中的所有13名(舉例為13 人)群組成員中,選取若干希望發放紅包的群組成員,例如圖7中示出了用戶A選取群組成員B、群組成員C和群組成員D為“接收人”,即紅包發放對象;此外,用戶A還可以手動配置“單個金額”為諸如3000元,則紅包金額為3000×3=9000元,以及用戶A還可以手動輸入對相關紅包的描述內容,例如“第三季度高效員工獎”,以便於對不同紅包進行區分。
當然,除了“企業紅包”之外,本案還可以應用於其他任意類型的紅包。例如圖8所示,當用戶A選取“拼手氣紅包”時,群組“認真工作小組”的所有群組成員均被自動添加為紅包發放物件,而用戶A可以手動配置紅包金額為10元、描述內容為“恭喜發財!!!”等。再例如,當用戶A在自身與用戶B之間的單聊通訊會話頁面中,對諸如圖6所示的“紅包”功能入口進行觸發時,該用戶B作為唯一的對端用戶,也可以被自動配置為紅包發放物件,而無需用戶A手動配置。
在另一實施例中,當用戶端支持多種類型的紅包發放方案時,可以在諸如圖6所示的功能表選項中分別提供對應於每一紅包發放方案的功能入口。例如圖9所示,在用戶A與用戶B之間的單聊通訊會話頁面中,功能表選項中分別包含“節日紅包”和“紅包”兩個功能入口,分別對應於不同形式的紅包發放方案。那麼,用戶A可以根據實際希望應用的紅包發放方案,選擇恰當的功能入口,以實現相應的紅包發放操作。舉例而言: 當用戶A觸發圖9所示的“節日紅包”功能入口時,可以轉入圖10所示的紅包配置頁面,該紅包配置頁面可供用戶A配置紅包金額等參數,但是由於僅存在唯一的對端用戶為用戶B,因而預設該用戶B為目標用戶且無法修改。需要指出的是:在圖10可配置的各項參數中,包含與節日資訊相關的描述資訊;例如,如果當前時刻處於某一節日或其附近,譬如假定該節日為“新年”,則與“新年”對應的描述資訊可以包括圖10所示的圖片“恭賀新年”和文字形式的描述內容“新春快樂,事事順利”等。類似地,如果當前時刻處於“耶誕節”或其附近,則相應的描述資訊可以包括與“耶誕節”相關的圖片、文字等。當然,“節日紅包”或其他類型的紅包同樣適用於諸如圖5-6所示的群聊通訊會話頁面的應用場景,而並不限制於圖9所示的單聊通訊會話頁面的應用場景。
而當用戶A觸發圖9所示的“紅包”功能入口時,可以轉入圖11所示的紅包配置頁面,該紅包配置頁面可供用戶A配置紅包金額等參數,且由於僅存在唯一的對端用戶為用戶B,因而預設該用戶B為目標用戶且無法修改。其中,圖11所示的紅包配置頁面未包含上述的與節日資訊相關的描述資訊,以區分於上述的“節日紅包”,而其他參數此處不再贅述。
在又一實施例中,用戶A無需主動透過觸發上述的“紅包”、“節日紅包”等功能入口,而是透過其他方式實現紅包發放。其中,服務端可以針對用戶A而獲取其關 聯用戶的資訊,例如:由於用戶A與用戶B為企業同事關係,該服務端可以獲取用戶B的出生日期、入職日期等資訊,作為與該用戶B相關的日期資訊;然後,在與用戶B相關的日期資訊將至時,比如用戶B的生日或入職紀念日之前3天,服務端可以向用戶A發送關於該生日或入職紀念日等與用戶B相關的日期資訊的提示消息,使該提示消息被展示於用戶A使用的用戶端1上。例如圖10所示,服務端可以透過“紀念日提示”通訊會話,將上述的提示消息發送至用戶端1,則當檢測到用戶A對該提示消息中的“送祝福”選項的觸發操作時,可以透過切換至諸如圖11所示的紅包配置頁面,以實現向該用戶B的紅包發放。
在本實施例中,用戶A可以透過諸如上述方式轉入紅包配置頁面,以實現對預設參數的配置操作,以及對紅包發放操作。而對於“紅包發放請求”,在不同場景下可能存在多種理解:一種情況下,當檢測到用戶A對諸如圖9所示的“紅包”、“節日紅包”等功能入口或諸如圖12所示的“送祝福”選項的觸發操作時,用戶端1可以理解為檢測到紅包發放請求,而後續可以透過用戶A手動配置或用戶端1自動確定等方式,確定出目標用戶、紅包金額等參數;另一種情況下,當用戶A在上述的紅包配置頁面中,完成參數配置並觸發圖10所示的“發”或圖11所示的“發紅包”選項時,用戶端1可以理解為檢測到紅包發放請求,且此時已經可以確定出所有需要瞭解的參數;又 一種情況下,當用戶A觸發圖12所示的提示消息中的“送祝福”選項時,用戶端1可以理解為檢測到紅包發放請求。當然,對於“紅包發放請求”還可能存在其他形式的不同理解,本案並不對此進行限制。
需要說明的是:在紅包配置頁面中,除了上文描述的參數之外,用戶A還可以對其他任意類型的參數進行配置,本案並不對此進行限制。以圖8所示的紅包配置頁面為例,該紅包配置頁面可以包含“紅包個數”選項,則用戶A可以透過設置“紅包個數”,以控制服務端的紅包分配操作;譬如,當紅包個數為13個時,可以確保總金額為“10元”的紅包資金,被平均或隨機劃分為13份,以供分配至13個作為分配目標方的群組成員。
步驟404,用戶端1確定目標用戶(相當於本案中的分配目標方)、紅包金額(相當於本案中的待分配的物件數量)和發放時刻(相當於本案中的推薦時刻)。
1、目標用戶
對於用戶A與用戶B的單聊通訊會話場景,由於僅存在唯一的對端用戶為用戶B,如圖11所示,用戶端1可以預設該用戶B為目標用戶,而無需用戶A手動配置。
對於用戶A、用戶B所屬的群組“認真工作小組”對應的群聊通訊會話場景,存在多個對端用戶:一種情況下,如圖8所示,用戶端1可以默認將該群組“認真工作 小組”的所有群組成員添加為目標用戶,而無需用戶A手動配置;另一種情況下,如圖7所示,可由用戶A手動從該群組“認真工作小組”的所有群組成員中僅選取,並將被選中的用戶B、用戶C和用戶D配置為目標用戶。
其中,對於群聊通訊會話場景,例如當用戶A透過如圖8所示的“紅包個數”選項,配置出的紅包數量小於群組“認真工作小組”的群組成員數量時,用戶端1只能夠向該群組“認真工作小組”的所有群組成員賦予“搶”紅包的權限,並由服務端按照諸如先到先得的競爭規則,在所有群組成員之間進行競爭(即搶紅包),則搶到紅包的群組成員為上述的目標用戶(服務端需要向其分配相應的紅包資金),而未搶到紅包的群組成員則並非目標用戶(服務端無需向其分配紅包資金)。
2、紅包金額
在一實施例中,用戶A可以手動配置紅包金額。例如在圖7所示的紅包配置頁面中,用戶A可以配置“單個金額”的數值,則紅包金額為分配至所有“接收人”的總金額,即圖7中的紅包金額為9000元;在圖8所示的紅包配置頁面中,用戶A可以配置“總金額”的數值,則紅包金額即該總金額為10元;在圖11所示的紅包配置頁面中,用戶A可以配置“金額”的數值,則紅包金額即該金額為10元。
在另一實施例中,用戶端1可以自動產生紅包金額。 例如當用戶端1在展示出圖10所示的紅包配置頁面時,假定與“節日紅包”相關的紅包配置頁面中的推薦數量功能預設處於啟用狀態,用戶端1可以根據預定義的數量推薦規則而主動產生相應的推薦金額(相當於本案中的“推薦數量”),並將其作為紅包金額,例如圖10中的紅包金額可以為8.88元。當然,如果用戶A對用戶端1中的紅包金額不滿意,可以透過觸發圖10中“塞8.88元”右側的“更新”圖示,以由用戶端1對紅包金額進行重新計算和更新。
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還可以優先由用戶端1向用戶A提供推薦金額;而當用戶A對用戶端1提供的推薦金額不滿意時,用戶端1可以進一步向用戶A提供輸入框,以由用戶A手動輸入希望採用的紅包金額。
3、發放時刻
在本實施例中,用戶端1可以根據用戶A的時刻配置操作,確定該用戶A手動配置的發放時刻。或者,用戶端1可以根據預定義的時刻推薦規則,自動產生符合該時刻推薦規則的推薦時刻,以作為此處的發放時刻,使得用戶B對於紅包的領取時刻不早於該推薦時刻。例如,當推薦時刻為“18:18:18”時,用戶B最早也應當在“18:18:18”領取紅包,而不能夠在“18:18:17”或其他更早的時刻領取紅包,從而實現對紅包發放時刻的精準控制。
在一實施例中,時刻推薦規則可以包括對第一特徵數值的推薦條件。第一特徵數值可以為6、8、9等用戶更加偏向和喜愛的數值,即“吉利數值”,使得相應的推薦時刻成為所謂的“吉時”。例如圖7、圖8、圖10和圖11等紅包配置頁面中,均包含“吉時發送”選項,當用戶A將該“吉時發送”選項開啟時,用戶端1即可透過本案的技術方案,主動產生上述的推薦時刻,且在本實施例中給推薦時刻可以為“吉時”,使得該推薦時刻中的每一時刻位元均為第一特徵數值,例如上述的推薦時刻“18:18:18”中,包括“時”、“分”、“秒”等時刻位上均為數值18。當然,推薦時刻中的不同時刻位上可以設置不同的第一特徵數值,例如在推薦時刻“10:18:18”中,時刻位“時”上為數值10、時刻位“分”和“秒”上為數值18。以圖11所示的紅包配置頁面為例,當檢測到“吉時發送”選項被開啟時,可以示出圖13所示的顯示框(圖13中為空白顯示框)和“算吉時”選項,並在檢測到對該“算吉時”選項的觸發操作時,在顯示框內示出圖14A所示的推薦時刻“18:18:18”;進一步地,在上述的顯示框和“算吉時”選項周圍,可以示出一些相關顯示資訊,例如上方可以示出當天日期“今日:2017年1月28日”、左側可以示出“宜 發紅包 送祝福”、右側可以示出“忌 不開心 煩躁”等,且這些顯示資訊可以隨著當天日期或當前時刻的變化而隨之變化。
在另一實施例中,時刻推薦規則可以包括對第二特徵 數值的棄用條件。第二特徵數值可以為3、4、7等用戶不喜愛的數值,即“非吉利數值”。換言之,本實施例中可以透過從推薦時刻中排除第二特徵數值,使得推進時刻的時刻位上採用的數值均為上述的第一特徵數值,從而使得到的推薦時刻仍為“吉時”。
其中,用戶A可以透過對用戶端1進行手動配置,使用戶端1確定上述的第一特徵數值和第二特徵數值,從而實現對推薦時刻的自動產生。或者,由於在相關技術中,存在由用戶手動配置紅包的發放時刻的技術方案,因而可由服務端統計用戶對發放時刻的歷史配置資料,從而按照每一時刻位上的各個數值的應用概率,將更高概率的數值配置為上述的第一特徵數值、更低概率的數值配置為上述的第二特徵數值,並進一步透過將該第一特徵數值、第二特徵數值推送至用戶端1,使得用戶端1可以據此產生相應的推薦時刻。
在又一實施例中,對於圖12所示的實施例,即用戶端1接收到服務端推送的提示資訊,且該提示消息包含與相應的關聯用戶相關的日期資訊;那麼,當時刻推薦規則包括對日期資訊的應用條件時,用戶端1在檢測到針對該提示消息的回應操作的情況下,比如檢測到圖12所示的“送祝福”選項被觸發,則可以產生與該日期資訊相關的推薦時刻。例如,假定當天日期為2017年1月28日,而用戶B的生日為3天後的2017年1月31日,則推薦時刻可以為2017年1月31日這天中的某一時刻;比如,一種 情況下推薦時刻可以為2017年1月31日的某一隨機時刻,另一種情況下推薦時刻可以為2017年1月31日的某一特定時刻,譬如“2017年1月31日8時8分8秒”,又一種情況下推薦時刻可以為2017年1月31日中符合上述“對第一特徵數值的推薦條件”或“對第二特徵數值的棄用條件”的時刻,此處不再贅述。
其中,當用戶A對顯示框內示出的推薦時刻不滿意時,可以透過重新觸發“算吉時”選項,使得用戶端1重新計算另一推薦時刻,直至得到用戶A滿意的推薦時刻。當然,用戶A也可以透過觸發顯示框等預設方式,對希望採用的推薦時刻進行手動調整和配置,此處不再贅述。
此外,在群聊通訊會話的場景下,由於同一群組記憶體在很多群組成員,很可能出現多個群組成員使用的用戶端,均推薦使用了同一發放時刻,使得群組成員在領取紅包時,可能忽略掉其中的部分紅包,從而無法及時領取所有紅包。為此,以用戶A使用的用戶端1為例,假定用戶A在所屬的群組“認真工作小組”對應的群聊通訊會話頁面內發放紅包,則用戶端1可以向服務端發起詢問,以獲知服務端已經接收到該群組“認真工作小組”中的其他群組成員發送的紅包發放消息,該紅包發放消息中包含該其他群組成員使用的用戶端產生的推薦時刻(即已採用推薦時刻),而用戶端1在產生符合時刻推薦規則的推薦時刻時,可以主動避開這些已採用推薦時刻,從而確保同一群組內的所有紅包的發放時刻都盡可能地錯開。
另外,以圖8所示的實施例為例:對於相關技術中提供的“拼手氣紅包”、“企業紅包”等紅包類型,本案中可以透過添加上述的“吉時發送”選項,以使得在“拼手氣紅包”、“企業紅包”等對應的紅包配置頁面中,可以透過開啟該“吉時發送”選項,從而在相應的紅包發放消息中包含“發放時刻”,即得到上述的“吉時紅包”。而除了採用在紅包配置頁面內添加“吉時發送”選項的方式之外,還可以單獨設置與“拼手氣紅包”、“企業紅包”等類型並列的紅包類型,例如可以透過增加圖14B所示的“吉時紅包”類型,則當用戶A選取該“吉時紅包”對應的紅包配置頁面時,該紅包配置頁面中可以直接包含與圖13、圖14A相似的顯示框、“算吉時”選項,以及當天日期“今日:2017年1月28日”、左側可以示出“宜 發紅包 送祝福”、右側可以示出“忌 不開心 煩躁”等其他顯示資訊,可以參考上述的其他紅包配置頁面,此處不再贅述。
步驟406,用戶端1向服務端發送紅包發放消息(相當於本案中的物件分配消息)。
步驟408,服務端根據接收到的紅包發放消息,確定來源用戶(相當於本案中的分配來源方)、目標用戶、紅包金額和發放時刻。
在本實施例中,為了解決同一群組內的多個群組成員均採用同一推薦時刻的問題,服務端可以採取下述處理方式:在接收到同一群組的多個群組成員分別針對該群組發 送的紅包發放消息,且多條物件分配消息對應的推薦時刻相同時,保留紅包金額最大的紅包發放消息,並取消對這些紅包發放消息中的其他紅包發放消息的處理。
進一步地,服務端可以向紅包發放消息被取消處理的群組成員發送取消通知,則群組成員可以透過對該取消通知進行觸發,以修改原本的紅包發放消息中的紅包金額,然後將修改後的紅包發放消息重新發送至服務端。當然,對於服務端而言,可以不關注紅包發放消息為首次發送或修改後發送,只需要將其按照新接收到的紅包發放消息進行處理即可,此處不再贅述。而透過上述過程,並僅選取推薦時刻相同且紅包金額最大的紅包發放消息進行處理,使得相應的多個群組成員可以針對該推薦時刻的“使用權”進行競爭;比如,當該推薦時刻為某一“吉時”時,可以將該過程作為多個群組成員的“吉時競拍”事件。
當然,接收到取消通知的群組成員,還可以對相應的紅包發放消息的推薦時刻進行修改,然後將修改後的紅包發放消息重新發送至服務端,則服務端將其按照新接收到的紅包發放消息進行處理即可,此處不再贅述。
步驟410,服務端從用戶端1對應的資金帳戶(相當於本案中的分配來源方對應的物件集合)中,凍結相應數額的紅包發放資金(相當於本案中的待分配物件)。
在本實施例中,服務端可以預先從用戶端1對應的資金帳戶中凍結相應數額的紅包發放資金,以確保目標用戶可以領取相應的紅包資金,避免用戶A在發放紅包之後、 發放時刻到達之前將資金從資金帳戶轉出。或者,也可以採用其他方式進行處理,例如將紅包發放資金從用戶端1對應的資金帳戶轉移至第三方支付平臺進行暫存,而當目標用戶需要領取紅包資金時,直接從第三方支付平臺將相應的紅包資金轉移至目標用戶對應的資金帳戶。
當然,由於大部分來源用戶並不會在發放紅包之後、發放時刻到達之前將資金從資金帳戶轉出,而且即便資金不足也只是導致紅包無法領取,並不存在諸如資金安全性等問題,因而並不一定需要事先對紅包發放資金進行凍結或轉移等,因而步驟410並非必須執行。
步驟412,服務端向用戶端2發送紅包領取通知(相當於本案中的獲取通知)。
步驟414,用戶端2根據接收到的紅包領取通知,確定相應的發放時刻。
步驟416,用戶端2根據發放時刻,對紅包領取通知的觸發權限進行管理。
步驟418,用戶端2在觸發權限被開放後,檢測針對紅包領取通知的觸發操作。
步驟420,用戶端2根據檢測到的針對紅包領取通知的觸發操作,向服務端發送紅包領取請求(相當於本案中的物件獲取請求)。
步驟422,服務端向用戶端2發放紅包資金。
步驟424,服務端分別向用戶端1、用戶端2發送領取結果通知。
在本實施例中,服務端在接收到來自用戶A的紅包發放消息後,無延遲地向作為目標用戶的用戶B對應的用戶端2發送針對待發放的紅包資金的紅包領取通知,該紅包領取通知中包含用戶端1產生的發放時刻,使得用戶端2在到達發放時刻之前均限制針對紅包領取通知的觸發權限,而等待延遲至該發放時刻到達時,才開放用戶B對該紅包領取通知的觸發權限,從而基於用戶B對該紅包領取通知的觸發操作,向服務端發送紅包領取請求。那麼,透過上述過程,用戶端2可以限制用戶B對於相應的紅包資金的領取時刻,使得該領取時刻至少不早於紅包領取通知中包含的發放時刻,實現對紅包資金的“吉時發放”。類似地,當用戶A選取了多個目標用戶時,每個目標用戶的用戶端均可以採用與用戶端2相似的處理方式,此處不再贅述。下面基於該實施例,並結合附圖進行說明:在本實施例中,當用戶端2接收到服務端發送的紅包領取通知時,可以示出如圖15A所示的提醒頁面。例如,提醒頁面在圖15A中被疊加顯示於群組“認真工作小組”的群聊通訊會話頁面的頂部區域,這一方面便於用戶B對該提醒頁面進行查看,另一方面可以避免遮擋該群聊通訊會話頁面的底部區域刷新出的通訊消息,當然提醒頁面還可以採用諸如彈窗等任意形式,本案並不對此進行限制。
其中,在圖15A所示的提醒頁面中,透過示出用戶A的頭像以及文字“來自A的吉時紅包”,表明存在來自用戶A的“吉時紅包”(即存在相應的發放時刻,即“吉 時”);同時,用戶端2透過獲取紅包領取通知中包含的發放時刻,可以示出相應的倒數計時,例如圖15A所示的倒數計時資訊表明距離發放時刻還剩餘“02小時59分20秒”。
進一步地,提醒頁面中還可以包含提醒設置選項,例如該提醒設置選項位於圖15A所示提醒頁面的右上角;當檢測到該提醒設置選項被觸發時,用戶端2可以創建針對相應的紅包領取通知的提醒消息(例如對於企業即時通訊應用“釘釘”而言,該提醒消息可以為釘釘支援的“DING消息”),且該提醒消息的提醒時刻較之發放時刻提前第一預設時長、提醒物件為用戶B自身;例如,在提醒消息被創建後,提醒設置選項可由圖15A中的“開搶提醒”更換為圖15B所示的“取消提醒”(點擊後可以取消已建立的上述提醒消息),並且透過圖15B中示出的“紅包開搶前5分鐘,應用內DING提醒”,表明用戶端2將上述的第一預設時長設置為5分鐘,且提醒方式為“應用內”,即用戶端2在發放時刻到達前5分鐘可以接收到由自己發送的一條提醒消息。
當然,提醒消息還可以採用其他方式進行發送,例如當提醒方式為“短信”時,基於用戶B在“釘釘”內綁定的通訊號碼,使用該通訊號碼的電子設備可以在發放時刻到達前5分鐘接收到一條相應的提醒短信,當提醒方式為“電話”時,該電子設備可以在發放時刻到達前5分鐘被呼叫,並在接通後收聽到語音播報的提醒內容。
此外,除了可以在如圖15A-15B所示的通訊會話頁面中示出上述的提醒頁面,使得用戶B等目標用戶可以據此確定相應的通訊會話存在吉時紅包之外,還可以採用其他方式對目標用戶進行提醒。例如圖16A示出了用戶B使用的用戶端上的會話列表頁面中,該會話列表頁面中包含用戶B參與的通訊會話的會話頁面入口,比如圖16A中包含用戶B與用戶“小白”之間的單聊通訊會話的會話頁面入口、群組“認真工作小組”對應的群聊通訊會話的會話頁面入口、群組“X專案”對應的群聊通訊會話的會話頁面入口等,其中當檢測到針對群組“認真工作小組”對應的群聊通訊會話的會話頁面入口的觸發操作時,可以切換至圖15A或圖15B所示的該群組“認真工作小組”對應的群聊通訊會話的通訊會話頁面。如圖16A所示,當群組“認真工作小組”對應的群聊通訊會話存在吉時紅包時,可以透過在相應的會話頁面入口的展示區域內示出提醒圖示,比如該提醒圖示可以為圖16A所示的“紅包”圖示,使得用戶B無需進入各個通訊會話對應的通訊會話頁面,即可由會話列表頁面確定所有包含發放時刻未超時的提醒紅包的通訊會話。類似地,基於圖16A所示的會話列表頁面,用戶“小白”對應的通訊會話中也存在發放時刻未超時的提醒紅包。
進一步地,圖16A所示的提醒圖示可以被配置為可觸發類型。那麼,當檢測到用戶B對諸如群組“認真工作小組”對應的會話頁面入口中的提醒圖示進行觸發時,可以 示出如圖16B所示的彈窗,並在該彈窗內示出“來自A的吉時紅包”和“02小時59分20秒”的倒數計時等,使用戶B瞭解該吉時紅包的來源用戶和發放時刻的剩餘時長等資訊。
在本實施例中,由於圖15A-15B所示的提醒頁面,總是對通訊會話頁面造成一定程度的遮擋,因而當用戶端2檢測到用戶B觸發該提醒頁面右下角的“收起”選項時,可以關閉提醒頁面,並示出一入口圖示,例如該入口圖示可以為圖17所示的通訊會話頁面後下角的“紅包”圖示。那麼,當僅存在一個發放時刻未到達的“吉時紅包”時,用戶端2在檢測到針對該入口圖示的觸發操作時,可以直接示出相應的提醒頁面,即返回圖15A或圖15B所示的狀態;而當同時存在多個發放時刻未到達的“吉時紅包”時,用戶端2在檢測到針對該入口圖示的觸發操作時,可以示出圖18所示的通知列表,該通知列表中包含已接收到且相應的發放時刻尚未超時的所有紅包領取通知,使得用戶B可以同時對該通知列表中的所有紅包領取通知進行快速瀏覽,且每一紅包領取通知在該通知列表中的展示區域內均可以示出上述的“提醒設置選項”,以便於快速創建或取消相應的提醒消息。
在本實施例中,無論是否創建上述的提醒消息,在當前時刻較之發放時刻提前第二預設時長時,可以在目標用戶的用戶端的其他顯示內容之上,疊加展示針對該發放時刻的倒數計時圖示,直至到達該發放時刻。例如,假定該 第二預設時長為10秒,則當來自用戶A的吉時紅包的倒數計時到達最後10秒時,用戶端2可以示出如圖19所示的倒數計時圖示,且該倒數計時圖示疊加於用戶端2所示的通訊會話頁面等所有的其他顯示內容之上,以便獲得用戶B的關注焦點,尤其是在紅包數量小於目標用戶的總數的情況下,可以有效避免用戶B錯過對該吉時紅包的領取。當然,如果用戶B需要處理更為緊急的事項,可以透過點擊圖19左上角的“退出”,以取消對相應的倒數計時圖示的顯示。
在本實施例中,用戶端2可以針對接收到的紅包領取通知,在通訊會話頁面中示出圖20所示的紅包消息;進一步地,當檢測到針對該紅包消息的觸發操作時,用戶端2可以示出圖21所示的紅包領取頁面(相當於本案中的“物件請求頁面”),而當檢測到針對該紅包領取頁面中“收”選項的觸發操作時,用戶端2確定檢測到針對紅包領取通知的觸發操作。而基於上文可知:本案中的用戶端2在發放時刻尚未到達之前,透過管理對紅包領取通知的觸發權限,以限制用戶B對相應的紅包資金的領取時刻,而用戶端2可以透過多種方式來管理對紅包領取通知的觸發權限。以來自用戶A的吉時紅包為例:一種情況下,在該吉時紅包對應的發放時刻尚未到達之前,用戶端2可以不示出圖20所示的紅包消息,使得用戶B無法透過觸發該紅包消息;或者,用戶端2可以示出圖20所示的紅包消息,但基於用戶B對該紅包消息的 觸發操作,不示出圖21所示的紅包領取頁面,使得用戶B無法觸發該紅包領取頁面中“收”選項。總之,透過限制紅包消息或紅包領取頁面的展示,用戶端2不會檢測到用戶B對紅包領取通知的觸發操作。
另一種情況下,用戶端2可以示出圖20所示的紅包消息,且基於用戶B對該紅包消息的觸發操作,示出圖21所示的紅包領取頁面,但是當用戶B透過觸發該紅包領取頁面中的“收”選項,以執行對紅包領取通知的觸發操作時,用戶端2可以不回應於該觸發操作。
當然,等待發放時刻到達後,用戶端2透過開放用戶B對紅包領取通知的觸發權限,可以在檢測到用戶B對紅包領取通知的觸發操作時,例如檢測到針對圖21所示的紅包領取頁面中的“收”選項進行觸發操作時,用戶端2可以向服務端發送相應的紅包領取請求,以使得服務端將相應的紅包資金的至少一部分發放至用戶B。例如,當用戶A採用圖8所示的“拼手氣紅包”類型時,紅包資金可以被隨機分配至所有目標用戶,那麼假定用戶端2根據服務端返回的領取結果通知,確定領取結果為用戶B被發放了2.88元的紅包資金,用戶端2可以將該領取結果展示於圖22所示的結果展示頁面,以便於用戶B瞭解相關情況。
其中,對應於圖10所示的實施例,如果用戶A在發放紅包的過程中,透過用戶端1考量了當前時刻對應的節日資訊,例如由於當前時刻處於新年或附近時段,使得在 圖10所示的紅包配置頁面中配置了針對該節日資訊的描述資訊(包括圖片“恭賀新年”和文字“新春快樂,事事順利”等),那麼該描述資訊可以被包含於步驟406的紅包發放消息中,並進一步被包含於步驟412的紅包領取通知中,使得用戶端2可以示出圖23所示的結果展示頁面,其中展示有上述的圖片“恭賀新年”、文字“新春快樂,事事順利”等針對“新年”的描述資訊,以替代圖22所示的結果展示頁面。當然,用戶端2也可以將針對節日資訊的描述資訊展示於其他頁面中,例如可以展示於紅包領取頁面中,本案並不對此進行限制。
進一步地,以圖22所示的結果展示頁面為例,該結果展示頁面中還可以示出預定義的留言資訊,那麼用戶端2可以在檢測到用戶B對任一留言資訊的選取操作時,將被選取的留言資訊作為用戶B輸入的通訊內容,產生為相應的通訊消息並在相應的通訊會話頁面中發出;例如,當用戶B選取“多謝A,午飯能加雞腿了”時,圖24示出了已發送的相應通訊消息。需要指出的是:用戶端2中預先定義了諸如“多謝*,午飯能加雞腿了”的留言範本,並在接收到服務端發送的紅包領取通知後,透過確定相應的來源用戶的名稱、使用該名稱替換上述留言範本中的“*”,以得到相應的留言資訊;而對於不包含用戶名稱的留言,用戶端2只需要直接展示即可。那麼,透過示出上述的留言資訊,使得用戶B在無需執行內容輸入操作的情況下,可以透過對留言資訊的簡單選取,在相應的通訊 會話頁面中實現快速發言,有助於簡化用戶操作、提升通訊效率。
需要指出的是:除了圖4所示的實施例中提供的權限管理方式之外,本案還提出了其他處理方式,也可以限制用戶B等目標用戶對紅包資金的領取時刻,使其不早於紅包領取通知中包含的發放時刻。舉例而言: 在一實施例中,在接收到紅包發放消息後,服務端可以延遲至相應的發放時刻到達時,才向用戶端2發送紅包領取通知;由於已經到達發放時刻,因而用戶端2只需要與相關技術相同地、無延遲地回應於用戶B針對該紅包領取通知的觸發操作,即可確保用戶B對紅包資金的領取時刻不早於發放時刻。換言之,該實施例中由服務端透過控制對紅包領取通知的發放,以限制用戶B對紅包資金的領取時刻,而無需用戶端2採取特別的處理手段。
在另一實施例中,在接收到紅包發放消息後,服務端可以無延遲地向用戶端2發送紅包領取通知,並在相應的發放時刻到達時開放用戶B對紅包資金的獲取權限;換言之,無論用戶端2採用各種處理手段,包括採用相關技術中的常規處理手段,或者採用圖4所示實施例中的權限控制手段,總之由於服務端在發放時刻之前並未開放對紅包資金的獲取權限,因而即便用戶端2在發放時刻之前向服務端發送紅包領取請求,該紅包領取請求也不會被服務端回應,因而用戶B並不能夠在發放時刻之前領取紅包資金,從而將用戶B對紅包資金的獲取時刻控制在不早於推 薦時刻。
圖25示出了根據本案的一示例性實施例的電子設備的示意結構圖。請參考圖25,在硬體層面,該電子設備包括處理器2502、內部匯流排2504、網路介面2506、記憶體2508以及非易失性記憶體2510,當然還可能包括其他業務所需要的硬體。處理器2502從非易失性記憶體2510中讀取對應的電腦程式到記憶體2508中然後運行,在邏輯層面上形成物件分配裝置。當然,除了軟體實現方式之外,本案並不排除其他實現方式,比如邏輯器件抑或軟硬體結合的方式等等,也就是說以下處理流程的執行主體並不限定於各個邏輯單元,也可以是硬體或邏輯器件。
請參考圖26,在軟體實施方式中,該物件分配裝置可以包括配置單元2601和發送單元2602。其中:配置單元2601,根據分配來源方的用戶端接收到的物件分配請求,配置待分配的物件數量和物件分配時刻;發送單元2602,向服務端發送物件分配消息,所述物件分配消息中包含所述待分配的物件數量和所述物件分配時刻;其中,所述待分配的物件數量用於指示所述服務端從所述分配來源方對應的物件集合中提取相應數量的待分配物件,以及所述物件分配時刻用於指示所述服務端控制所述分配目標方對所述待分配物件的獲取時刻,使所述獲取時刻不早於所述物件分配時刻。
可選的,所述配置單元2601透過下述方式配置所述待分配的物件數量: 獲取所述物件分配請求中包含的待分配的物件數量;或者,由所述分配來源方的用戶端產生符合預定義的數量推薦規則的推薦數量,以作為所述待分配的物件數量。
可選的,所述配置單元2601透過下述方式配置所述物件分配時刻:獲取所述物件分配請求中包含的物件分配時刻;或者,由所述分配來源方的用戶端產生符合預定義的時刻推薦規則的推薦時刻。
可選的,所述配置單元2601透過下述方式產生符合預定義的時刻推薦規則的推薦時刻:當所述時刻推薦規則包括對第一特徵數值的推薦條件時,產生每一時刻位均為所述第一特徵數值的所述推薦時刻;當所述時刻推薦規則包括對第二特徵數值的棄用條件時,產生每一時刻位均避免使用所述第二特徵數值的所述推薦時刻。
可選的,所述配置單元2601透過下述方式產生符合預定義的時刻推薦規則的推薦時刻:接收到所述服務端發送的提示消息,所述提示消息包含與所述分配來源方的任一關聯用戶相關的日期資訊;當所述時刻推薦規則包括對所述日期資訊的應用條件時,在檢測到針對所述提示消息的回應操作的情況下,產生與所述日期資訊相關的所述推薦時刻。
可選的,所述配置單元2601透過下述方式產生符合預定義的時刻推薦規則的推薦時刻:當所述物件分配請求是針對所述分配來源方所屬的任一群組而發起時,根據所述任一群組中的其他群組成員向所述服務端發送的物件分配消息,確定出相應的已採用推薦時刻;產生符合所述時刻推薦規則且區別於所述已採用推薦時刻的推薦時刻。
可選的,還包括:資訊確定單元2603,確定所述物件分配請求的接收時刻對應的節日資訊;獲取單元2604,獲取與所述節日資訊相關的描述資訊;記載單元2605,在所述物件分配消息中記載所述描述資訊,以指示所述分配目標方的用戶端在與獲取所述待分配物件相關的頁面內示出所述描述資訊。
圖27示出了根據本案的一示例性實施例的電子設備的示意結構圖。請參考圖27,在硬體層面,該電子設備包括處理器2702、內部匯流排2704、網路介面2706、記憶體2708以及非易失性記憶體2710,當然還可能包括其他業務所需要的硬體。處理器2702從非易失性記憶體2710中讀取對應的電腦程式到記憶體2708中然後運行,在邏輯層面上形成物件分配裝置。當然,除了軟體實現方式之外,本案並不排除其他實現方式,比如邏輯器件抑或 軟硬體結合的方式等等,也就是說以下處理流程的執行主體並不限定於各個邏輯單元,也可以是硬體或邏輯器件。
請參考圖28,在軟體實施方式中,該物件分配裝置可以包括確定單元2801、提取單元2802和控制單元2803。其中:確定單元2801,根據服務端接收到的物件分配消息,確定分配來源方、待分配的物件數量和物件分配時刻;提取單元2802,從所述分配來源方對應的物件集合中,提取對應於所述待分配的物件數量的待分配物件;控制單元2803,在將所述待分配物件分配至分配目標方時,控制所述分配目標方對所述待分配物件的獲取時刻,使所述獲取時刻不早於所述物件分配時刻。
可選的,所述控制單元2803具體用於:在接收到所述物件分配消息後,延遲至所述物件分配時刻到達時,向所述分配目標方的用戶端發送針對所述待分配物件的第一獲取通知,所述第一獲取通知用於指示所述分配目標方的用戶端無延遲地響應於針對所述第一獲取通知的觸發操作;或者,在接收到所述物件分配消息後,無延遲地向所述分配目標方的用戶端發送針對所述待分配物件的第二獲取通知,所述第二獲取通知中包含所述物件分配時刻,用於指示所述分配目標方的用戶端延遲至所述物件分配時刻時,開放所述分配目標方對所述第二獲取通知的觸發權 限;或者,在接收到所述物件分配消息後,無延遲地向所述分配目標方的用戶端發送針對所述待分配物件的第三獲取通知,並在所述物件分配時刻到達時開放所述分配目標方對所述待分配物件的獲取權限。
可選的,還包括:處理單元2804,當接收到同一群組的多個群組成員分別針對所述群組發送的物件分配消息,且多條物件分配消息對應的物件分配時刻相同時,保留待分配的物件數量最大的物件分配消息,並取消對所述多條物件分配消息中的其他物件分配消息的處理。
圖29示出了根據本案的一示例性實施例的電子設備的示意結構圖。請參考圖29,在硬體層面,該電子設備包括處理器2902、內部匯流排2904、網路介面2906、記憶體2908以及非易失性記憶體2910,當然還可能包括其他業務所需要的硬體。處理器2902從非易失性記憶體2910中讀取對應的電腦程式到記憶體2908中然後運行,在邏輯層面上形成物件分配裝置。當然,除了軟體實現方式之外,本案並不排除其他實現方式,比如邏輯器件抑或軟硬體結合的方式等等,也就是說以下處理流程的執行主體並不限定於各個邏輯單元,也可以是硬體或邏輯器件。
請參考圖30,在軟體實施方式中,該物件分配裝置可以包括確定單元3001、管理單元3002和發送單元3003。其中: 確定單元3001,根據分配目標方的用戶端接收到的來自服務端的獲取通知,確定所述獲取通知中包含的物件分配時刻;其中,所述獲取通知用於將來自分配來源方的待分配物件分配至所述分配目標方,且所述物件分配時刻由所述分配來源方配置得到;管理單元3002,當所述物件分配時刻尚未到達時,限制所述分配目標方對所述獲取通知的觸發權限;當所述物件分配時刻到達時,開放所述分配目標方對所述獲取通知的觸發權限;發送單元3003,當所述觸發權限已開放時,根據檢測到的對所述獲取通知的觸發操作,向所述服務端發送物件獲取請求,以獲取所述待分配物件的至少一部分。
可選的,還包括:頁面示出單元3004,當接收到所述獲取通知時,示出相應的提醒頁面,所述提醒頁面中包含提醒設置選項;創建單元3005,當檢測到所述提醒設置選項被觸發時,創建針對所述獲取通知的提醒消息;其中,所述提醒消息的提醒時刻較之所述物件分配時刻提前第一預設時長、提醒物件為所述分配目標方。
可選的,還包括:倒數計時展示單元3006,在當前時刻較之所述物件分配時刻提前第二預設時長時,在所述分配目標方的用戶端的其他顯示內容之上,疊加展示針對所述物件分配時刻的倒數計時圖示,直至到達所述物件分配時刻。
可選的,還包括:圖標示出單元3007,在所述分配目標方的用戶端內示出一入口圖示;列表展示單元3008,當檢測到所述入口圖示被觸發時,展示相應的通知列表,所述通知列表中包含已接收到且相應的物件分配時刻尚未超時的所有獲取通知。
圖31是本案一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基於服務端的另一種物件分配方法的流程圖。如圖31所示,該方法應用於預設通訊應用的服務端,可以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3102,向任一群組的群組成員發送資源推薦消息,所述資源推薦消息中包含符合預定義資源推薦規則的操作資源的資訊。
步驟3104,接收至少一個群組成員針對所述資源推薦消息返回的資源申請消息,所述資源申請消息中包含針對所述操作資源的物件提供量。
步驟3106,將所述操作資源的使用權限賦予最大物件提供量對應的特定群組成員,以使所述特定群組成員利用所述操作資源實現針對所述任一群組的物件分配操作。
在本實施例中,服務端透過向任一群組的群組成員發送資源推薦消息,可使該任一群組的群組成員對同一操作資源進行競爭,從而將對操作資源的使用權限賦予需求更加強烈的群組成員,以便於實現對操作資源的合理賦予和分配。
在本實施例中,操作資源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時刻資 源、時間段資源、地理位置資源;當然,還可以包括用於執行物件分配操作的其他操作資源,本案並不對此進行限制。例如,當操作資源包括時刻資源時,只有被賦予相應的操作權限的群組成員,才能夠在該時刻資源對應的時刻執行針對相應群組的物件分配操作,而相應群組的其他群組成員不能夠使用該時刻資源,只能夠在其他時刻執行針對該群組的物件分配操作。類似地,當操作資源包括時間段資源時,只有被賦予相應的操作權限的群組成員,才能夠在該時間段資源對應的時間段執行針對相應群組的物件分配操作;以及,當操作資源包括地理位置資源時,只有被賦予相應的操作權限的群組成員,才能夠在該地理位置資源對應的地理位置執行針對相應群組的物件分配操作,此處不再贅述。
以“發紅包”場景為例。假定針對企業即時通訊應用“釘釘”中的群組“認真工作小組”,服務端(即釘釘服務端)可以按照預定義資源推薦規則確定相應的操作資源的資訊;例如,當操作資源為時刻資源時,該預定義資源推薦規則可以為本案的上述實施例中預定義的時刻推薦規則,而確定出的操作資源可以為上述的推薦時刻。舉例而言,當預定義的時刻推薦規則包括對第一特徵數值的推薦條件時,例如該第一特徵數值為“吉時數位”,則上述的推薦時刻可以為“吉時”(需要指出的是:“吉時”可由服務端按照時刻推薦規則主動計算出,也可以由預設用戶手動設置,只要符合該時刻推薦規則即可),下面就以服 務端確定出的操作資源為“吉時”為例進行說明:假定用戶A為群組“認真工作小組”的群組成員,圖32可以為該用戶A的釘釘用戶端示出的相應群聊通訊會話頁面,且該群聊通訊會話頁面可以示出服務端發送的資源推薦消息的內容,該內容可以包括“吉時:18:18:18”以及針對該吉時的觸發選項(比如圖32中顯示為“我要拍”選項)。當檢測到針對“我要拍”選項的觸發操作時,可以示出圖33所示的競拍頁面(比如圖33中採用了“視窗”形式的競拍頁面),使得用戶A可以對“您的出價”進行配置;進一步地,釘釘用戶端在檢測到“確認競拍”選項的觸發操作後,可以向服務端返回競拍消息(相當於本案中的“資源申請消息”),該競拍消息中包含用戶A針對吉時“18:18:18”配置的出價(相當於本案中的“物件提供量”)。
服務端可以接收到各個群組成員返回的競拍消息,並獲知每一群組成員配置的出價,則服務端可以將吉時“18:18:18”的使用權限賦予出價最高的群組成員。例如,當用戶A的出價最高時,服務端可以向用戶A發送如圖34所示的競拍成功通知,通知其“恭喜您競拍成功!”,則用戶A可以透過觸發該競拍成功通知(比如觸發圖34所示的“吉時紅包”選項)而切換至諸如圖14A所示的紅包配置頁面(或其他類型的紅包配置頁面,但需要支援“吉時發送”功能),且“吉時發送”功能可以被自動配置為競拍得到的“18:18:18”,且金額被自動配置 為用戶A的出價“188.88元”,且用戶A應當不能主動修改“吉時”和“金額”;當然,如果允許用戶A對“吉時”和“金額”進行修改,則釘釘用戶端可以將該紅包作為普通的吉時紅包進行發送,而不佔用上述競拍得到的吉時“18:18:18”的使用權限。
服務端可以對吉時競拍設置一定的競拍規則,以提升競拍效率。例如在一種情況下,服務端可以規定為:等待群組“認真工作小組”中的每一群組成員均配置了相應的出價後,選取最大出價對應的群組成員,以賦予相應吉時的使用權限;其中,每一群組成員可以具有n次出價機會(n為不小於1的整數;其中,當n=1時表明不允許群組成員修改出價,當n>1時表明允許群組成員可以對出價進行n-1次修改)。在另一種情況下,服務端可以為吉時競拍設置一競拍時間段,例如圖33所示的競拍頁面中包含該競拍時間段的“剩餘時間”為“00:04:58”,表明相應的吉時競拍在4分58秒後結束,而服務端在時間段結束後選取最大出價對應的群組成員,以賦予相應吉時的使用權限;其中,每一群組成員可以在競拍時間段內對出價進行至少一次修改。
以設有“競拍時間段”為例。在用戶A完成出價後,可以示出圖35所示的即時競拍資訊,可以包括用戶A的“即時競拍排名”、“出價”以及“剩餘時間”等資訊。當然,如果用戶A的出價排名並非第一時,如圖36所示,即時競拍資訊可以包括“我要改價”選項,使得用戶 A可以透過觸發該選項,轉入諸如圖33所示的競拍頁面修改出價。而當用戶A的出價排名原本為第一,但是後續被其他用戶超越時,即時競拍資訊可以包括圖37所示的“您的出價已被超越!”,並提供“更新出價”選項,使得用戶A可以據此轉入諸如圖33所示的競拍頁面修改出價。
除了手動調整出價之外,還可以配置釘釘用戶端自動調整價格。例如圖38所示,競拍頁面中可以包括“勢在必得”選項,則當用戶A選中該選項時,競拍頁面中可以進一步提供“每次加價”和“最大金額”選項,則服務端可以據此自動配置用戶A的出價。例如,當每次加價1元、最大金額200元時,如果存在其他用戶的出價高於用戶A的出價,則只要其他用戶的出價未超出用戶A設置的最大金額200元,服務端可以按照1元為單位,自動更新用戶A的出價;比如,假定用戶A的原始出價為188.88,而另一用戶H的出價為190,那麼由於190>188.88,服務端可以將原始出價+1更新為189.88<190且189.88<200,服務端繼續+1更新為190.88>190且190.88<200,則服務端停止更新用戶A的出價,而用戶A的出價最終被更新為190.88且不存在其他更高出價,以確保用戶A能夠競拍到相應吉時的使用權限。
假定針對群組“認真工作小組”的吉時“18:18:18”的使用權限被賦予用戶A,即用戶A可以在吉時“18:18:18”在群組“認真工作小組”內發送紅包。那 麼,服務端在後續接收到針對群組“認真工作小組”的紅包發放消息時,透過確定相應的來源用戶和被申請的吉時,如果發現諸如用戶F向服務端申請對吉時“18:18:18”的使用權限(即被申請的操作資源的使用權限已被賦予,且被賦予者區別於分配來源方),則由於吉時“18:18:18”的使用權限已經被賦予用戶A,因而服務端可以取消對來自用戶F的紅包發放消息的處理,即用戶F不能夠在吉時“18:18:18”在群組“認真工作小組”內發送紅包;當然,如果用戶F向服務端申請其他的使用權限尚未被賦予的吉時,則服務端可以將被申請的吉時的使用權限賦予用戶F。
正如上文所述,本案中的操作資源除了時刻資源之外,還可以包括其他多種資源類型。例如,當操作資源包括時間段資源時,對於上述的“發紅包”場景,如果群組“認真工作小組”的某一時間段的使用權限被賦予用戶A,則只有用戶A可以在該時間段內在群組“認真工作小組”內發紅包,而其他用戶在該時間段內在群組“認真工作小組”的發紅包行為則被限制,這與上述的“吉時紅包”相似,此處不再贅述。
再比如,當操作資源包括地理位置資源時,可以實現與上述的“吉時紅包”相似的“地點紅包”。圖39所示,服務端可以基於預定義資源推薦規則確定出相應的地點(該地點可由服務端基於預定義資源推薦規則進行主動計算;或者,該地點也可以由預設用戶手動設置,例如該 預設用戶可以為群主或群組管理員等),例如該地點可以為圖39中的“XX大廈”,而群組“認真工作小組”的群組成員需要在該地點召開年會,那麼該群組“認真工作小組”中的用戶A等群組成員可以透過觸發圖39所示的“我來承包”選項,以實現對地點“XX大廈”的使用權限的競拍。舉例而言,假定用戶A競拍得到地點“XX大廈”的使用權限,則召開年會期間只能夠由用戶A在該地點“XX大廈”周圍的一定範圍內,在群組“認真工作小組”內執行發紅包操作,而限制其他群組成員處於該範圍內時在群組“認真工作小組”內執行發紅包操作。其中,具體的競拍過程可以參考上述的“吉時競拍”,此處不再贅述。
圖40示出了根據本案的一示例性實施例的電子設備的示意結構圖。請參考圖40,在硬體層面,該電子設備包括處理器4002、內部匯流排4004、網路介面4006、記憶體4008以及非易失性記憶體4010,當然還可能包括其他業務所需要的硬體。處理器4002從非易失性記憶體4010中讀取對應的電腦程式到記憶體4008中然後運行,在邏輯層面上形成物件分配裝置。當然,除了軟體實現方式之外,本案並不排除其他實現方式,比如邏輯器件抑或軟硬體結合的方式等等,也就是說以下處理流程的執行主體並不限定於各個邏輯單元,也可以是硬體或邏輯器件。
請參考圖41,在軟體實施方式中,該物件分配裝置可以包括發送單元4101、接收單元4102和賦予單元 4103。其中:發送單元4101,向任一群組的群組成員發送資源推薦消息,所述資源推薦消息中包含符合預定義資源推薦規則的操作資源的資訊;接收單元4102,接收至少一個群組成員針對所述資源推薦消息返回的資源申請消息,所述資源申請消息中包含針對所述操作資源的物件提供量;賦予單元4103,將所述操作資源的使用權限賦予最大物件提供量對應的特定群組成員,以使所述特定群組成員利用所述操作資源實現針對所述任一群組的物件分配操作。
可選的,所述操作資源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時刻資源、時間段資源、地理位置資源。
可選的,還包括:確定單元4104,根據接收到的針對所述任一群組的物件分配消息,確定分配來源方和被申請的操作資源的資訊;處理單元4105,當所述被申請的操作資源的使用權限已被賦予,且被賦予者區別於所述分配來源方時,取消對所述物件分配消息的處理;當所述被申請的操作資源的使用權限尚未被賦予時,將所述被申請的操作資源的使用權限賦予所述分配來源方。
圖42是本案一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基於服務端的又一種物件分配方法的流程圖。如圖42所示,該方法應用 於預設通訊應用的服務端,可以包括以下步驟:步驟4202,當接收到分配來源方的用戶端發送的物件預分配請求時,若所述物件預分配請求的發送方用戶被驗證為所述分配來源方,則記錄所述物件預分配請求包含的預分配的物件數量。
在本實施例中,相關技術中的所有身份驗證手段,均可以應用於本實施例中。例如,該物件預分配請求的發送方用戶可以透過分配來源方的用戶端,向服務端發送驗證密碼,則服務端透過將該驗證密碼與對應於分配來源方的預定義密碼進行匹配,即可識別出該物件預分配請求的發送方用戶是否為該分配來源方;或者,當分配來源方的用戶端運行於該分配來源方使用的電子設備上時,該分配來源方的用戶端可以調用該電子設備的指紋識別模組,以對該物件預分配請求的發送方用戶進行身份識別,然後由該分配來源方的用戶端將識別結果上報至服務端。
在本實施例中,以“發紅包”場景為例。當用戶A希望透過諸如釘釘用戶端1向用戶B發送紅包時,由於需要將用戶A的帳戶內資金轉移至用戶B的帳戶,因而服務端需要確保發送紅包的用戶為該用戶A自身,以避免用戶A的電子設備遺失或帳號被竊用後,由他人冒充用戶A進行資金轉移。因此,透過上述的身份驗證手段,服務端可以確定發送紅包的用戶是否為該用戶A自身。
步驟4204,當接收到所述分配來源方的用戶端針對任一通訊會話發送的物件分配消息時,確定所述物件分配 消息中包含的待分配的物件數量。
步驟4206,當所述待分配的物件數量不大於所述預分配物件的剩餘數量時,免除對所述物件分配消息的發送方用戶的身份驗證,並從所述分配來源方對應的物件集合中提取對應於所述待分配的物件數量的待分配物件,以供分配至分配目標方。
在本實施例中,服務端透過在完成身份驗證後,記錄物件預分配請求包含的預分配的物件數量,相當於對相應數量的物件進行了預授權,因而在後續接收到的物件分配消息中包含的待分配的物件數量不大於記錄的預分配的物件數量時,表明該物件分配消息所請求的物件屬於上述的“預授權”範圍內,無需執行身份驗證,而直接判定該物件分配消息的發送方用戶為上述的分配來源方。
實際上,只要物件分配消息所請求的物件未超出上述的“預授權”範圍,均可以認為該物件分配消息已被授權,因而無需分配來源方反復參與到身份驗證過程中,可以極大地簡化分配來源方的操作。當應用於“發紅包”場景時,用戶A只需要事先透過一次身份驗證,並對一定數額的資金進行“預授權”,那麼後續發送的紅包金額只要未超出“預授權”範圍內的資金額度,即可免去相應的身份驗證過程,從而簡化用戶A的操作;例如,用戶A可以事先對100元進行“預授權”,那麼用戶A後續每次發送紅包之後,服務端可以從該100元中減去相應的紅包金額,使得下次發送的紅包金額如果未超出“預授權”的剩 餘資金,即可無需身份驗證地發出紅包,而如果下次發送的紅包資金超出“預授權”的剩餘資金,則需要正常完成身份驗證後才能夠發出紅包。
在本實施例中,物件預分配請求可以針對分配來源方參與的特定通訊會話。那麼,服務端在接收到分配來源方的用戶端發送的物件分配消息時,需要根據該物件分配消息針對的通訊會話,確定出該通訊會話對應的預分配物件的剩餘數量,並據此確定是否需要對該物件分配消息的發送方用戶進行身份驗證。
或者,物件預分配請求可以針對分配來源方參與的所有通訊會話。那麼,服務端在接收到分配來源方的用戶端發送的物件分配消息時,無論該物件分配消息針對的通訊會話為何,均根據物件預分配請求對應的預分配物件的剩餘數量,確定是否需要對該物件分配消息的發送方用戶進行身份驗證。
需要指出的是:圖42所示的實施例,可以應用於本案的上述所有技術方案中(例如圖2所示實施例中的步驟204),使得:當服務端接收到分配來源方的用戶端發送的物件分配消息時,可以將相應的待分配的物件數量與預分配物件的剩餘數量進行比較,從而當待分配的物件數量不大於預分配物件的剩餘數量時,無需對物件分配消息的發送方用戶進行身份驗證即可從分配來源方對應的物件集合中提取對應於該待分配的物件數量的待分配物件;以及,當待分配的物件數量大於預分配物件的剩餘數量,或 者不存在預分配物件時,需要在物件分配消息的發送方用戶透過身份驗證後,才允許從分配來源方對應的物件集合中提取對應於該待分配的物件數量的待分配物件。
圖43示出了根據本案的一示例性實施例的電子設備的示意結構圖。請參考圖43,在硬體層面,該電子設備包括處理器4302、內部匯流排4304、網路介面4306、記憶體4308以及非易失性記憶體4310,當然還可能包括其他業務所需要的硬體。處理器4302從非易失性記憶體4310中讀取對應的電腦程式到記憶體4308中然後運行,在邏輯層面上形成物件分配裝置。當然,除了軟體實現方式之外,本案並不排除其他實現方式,比如邏輯器件抑或軟硬體結合的方式等等,也就是說以下處理流程的執行主體並不限定於各個邏輯單元,也可以是硬體或邏輯器件。
請參考圖44,在軟體實施方式中,該物件分配裝置可以包括記錄單元4401、確定單元4402和提取單元4403。其中:記錄單元4401,當接收到分配來源方的用戶端發送的物件預分配請求時,若所述物件預分配請求的發送方用戶被驗證為所述分配來源方,則記錄所述物件預分配請求包含的預分配的物件數量;確定單元4402,當接收到所述分配來源方的用戶端針對任一通訊會話發送的物件分配消息時,確定所述物件分配消息中包含的待分配的物件數量;提取單元4403,當所述待分配的物件數量不大於所 述預分配物件的剩餘數量時,免除對所述物件分配消息的發送方用戶的身份驗證,並從所述分配來源方對應的物件集合中提取對應於所述待分配的物件數量的待分配物件,以供分配至分配目標方。
上述實施例闡明的系統、裝置、模組或單元,具體可以由電腦晶片或實體實現,或者由具有某種功能的產品來實現。一種典型的實現設備為電腦,電腦的具體形式可以是個人電腦、膝上型電腦、行動電話、相機電話、智慧型電話、個人數位助理、媒體播放機、導航設備、電子郵件收發設備、遊戲控制台、平板電腦、可穿戴設備或者這些設備中的任意幾種設備的組合。
在一個典型的配置中,電腦包括一個或多個處理器(CPU)、輸入/輸出介面、網路介面和記憶體。
記憶體可能包括電腦可讀媒體中的非永久性記憶體,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和/或非易失性記憶體等形式,如唯讀記憶體(ROM)或快閃記憶體(flash RAM)。記憶體是電腦可讀媒體的示例。
電腦可讀媒體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動和非可移動媒體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術來實現資訊儲存。資訊可以是電腦可讀指令、資料結構、程式的模組或其他資料。電腦的儲存媒體的例子包括,但不限於相變記憶體(PRAM)、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其他類型的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唯讀記憶體(ROM)、電可擦除可程式設計唯讀記憶體 (EEPROM)、快閃記憶體或其他記憶體技術、唯讀光碟唯讀記憶體(CD-ROM)、數位多功能光碟(DVD)或其他光學記憶體、磁盒式磁帶,磁帶磁磁片儲存或其他磁性存放裝置或任何其他非傳輸媒體,可用於儲存可以被計算設備訪問的資訊。按照本文中的界定,電腦可讀媒體不包括暫存電腦可讀媒體(transitory media),如調製的資料信號和載波。
還需要說明的是,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商品或者設備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過程、方法、商品或者設備所固有的要素。在沒有更多限制的情況下,由語句“包括一個……”限定的要素,並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過程、方法、商品或者設備中還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這裡將詳細地對示例性實施例進行說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圖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圖時,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圖中的相同數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實施例中所描述的實施方式並不代表與本案相一致的所有實施方式。相反,它們僅是與如所附權利要求書中所詳述的、本案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裝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案使用的術語是僅僅出於描述特定實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案。在本案和所附權利要求書中所使用的單數形式的“一種”、“所述”和“該”也旨在包括 多數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義。還應當理解,本文中使用的術語“和/或”是指並包含一個或多個相關聯的列出專案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組合。
應當理解,儘管在本案可能採用術語第一、第二、第三等來描述各種資訊,但這些資訊不應限於這些術語。這些術語僅用來將同一類型的資訊彼此區分開。例如,在不脫離本案範圍的情況下,第一資訊也可以被稱為第二資訊,類似地,第二資訊也可以被稱為第一資訊。取決於語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詞語“如果”可以被解釋成為“在……時”或“當……時”或“回應於確定”。
以上所述僅為本案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案,凡在本案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案保護的範圍之內。

Claims (21)

  1. 一種物件分配方法,包括:根據分配來源方的用戶端接收到的物件分配請求,配置待分配的物件數量和物件分配時刻,其包括:獲取所述物件分配請求中包含的所述物件分配時刻;或者,由所述分配來源方的用戶端產生符合預定義的時刻推薦規則的推薦時刻,其中,透過下述方式產生所述推薦時刻:當所述時刻推薦規則包括對第一特徵數值的推薦條件時,產生每一時刻位均為所述第一特徵數值的所述推薦時刻;當所述時刻推薦規則包括對第二特徵數值的棄用條件時,產生每一時刻位均避免使用所述第二特徵數值的所述推薦時刻;向服務端發送物件分配消息,所述物件分配消息中包含所述待分配的物件數量和所述物件分配時刻;其中,所述待分配的物件數量用於指示所述服務端從所述分配來源方對應的物件集合中提取相應數量的待分配物件,以及所述物件分配時刻用於指示所述服務端控制分配目標方對所述待分配物件的獲取時刻,使所述獲取時刻不早於所述物件分配時刻。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透過下述 方式配置所述待分配的物件數量:獲取所述物件分配請求中包含的待分配的物件數量;或者,由所述分配來源方的用戶端產生符合預定義的數量推薦規則的推薦數量,以作為所述待分配的物件數量。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透過下述方式產生符合預定義的時刻推薦規則的推薦時刻:接收到所述服務端發送的提示消息,所述提示消息包含與所述分配來源方的任一關聯使用者相關的日期資訊;當所述時刻推薦規則包括對所述日期資訊的應用條件時,在檢測到針對所述提示消息的回應操作的情況下,產生與所述日期資訊相關的所述推薦時刻。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透過下述方式產生符合預定義的時刻推薦規則的推薦時刻:當所述物件分配請求是針對所述分配來源方所屬的任一群組而發起時,根據所述任一群組中的其他群組成員向所述服務端發送的物件分配消息,確定出相應的已採用推薦時刻;產生符合所述時刻推薦規則且區別於所述已採用推薦時刻的推薦時刻。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還包括: 確定所述物件分配請求的接收時刻對應的節日資訊;獲取與所述節日資訊相關的描述資訊;在所述物件分配消息中記載所述描述資訊,以指示所述分配目標方的用戶端在與獲取所述待分配物件相關的頁面內示出所述描述資訊。
  6. 一種物件分配方法,包括:根據服務端接收到的物件分配消息,確定分配來源方、待分配的物件數量和物件分配時刻;從所述分配來源方對應的物件集合中,提取對應於所述待分配的物件數量的待分配物件;在將所述待分配物件分配至分配目標方時,控制所述分配目標方對所述待分配物件的獲取時刻,使所述獲取時刻不早於所述物件分配時刻,其中,透過下述方式配置所述物件分配時刻:獲取用戶端接收到的物件分配請求中包含的所述物件分配時刻;或者,由所述分配來源方的用戶端產生符合預定義的時刻推薦規則的推薦時刻,其中,透過下述方式產生所述推薦時刻:當所述時刻推薦規則包括對第一特徵數值的推薦條件時,產生每一時刻位均為所述第一特徵數值的所述推薦時刻;當所述時刻推薦規則包括對第二特徵數值的棄用條件 時,產生每一時刻位均避免使用所述第二特徵數值的所述推薦時刻。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所述分配目標方對所述待分配物件的獲取時刻,包括:在接收到所述物件分配消息後,延遲至所述物件分配時刻到達時,向所述分配目標方的用戶端發送針對所述待分配物件的第一獲取通知,所述第一獲取通知用於指示所述分配目標方的用戶端無延遲地響應於針對所述第一獲取通知的觸發操作;或者,在接收到所述物件分配消息後,無延遲地向所述分配目標方的用戶端發送針對所述待分配物件的第二獲取通知,所述第二獲取通知中包含所述物件分配時刻,用於指示所述分配目標方的用戶端延遲至所述物件分配時刻時,開放所述分配目標方對所述第二獲取通知的觸發權限;或者,在接收到所述物件分配消息後,無延遲地向所述分配目標方的用戶端發送針對所述待分配物件的第三獲取通知,並在所述物件分配時刻到達時開放所述分配目標方對所述待分配物件的獲取權限。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方法,其中,還包括:當接收到同一群組的多個群組成員分別針對所述群組發送的物件分配消息,且多條物件分配消息對應的物件分 配時刻相同時,保留待分配的物件數量最大的物件分配消息,並取消對所述多條物件分配消息中的其他物件分配消息的處理。
  9. 一種物件分配方法,包括:根據分配目標方的用戶端接收到的來自服務端的獲取通知,確定所述獲取通知中包含的物件分配時刻;其中,所述獲取通知用於將來自分配來源方的待分配物件分配至所述分配目標方,且所述物件分配時刻由所述分配來源方配置得到;其中,透過下述方式配置所述物件分配時刻:獲取所述用戶端接收到的物件分配請求中包含的所述物件分配時刻;或者,由所述分配來源方的用戶端產生符合預定義的時刻推薦規則的推薦時刻,其中,透過下述方式產生所述推薦時刻:當所述時刻推薦規則包括對第一特徵數值的推薦條件時,產生每一時刻位均為所述第一特徵數值的所述推薦時刻;當所述時刻推薦規則包括對第二特徵數值的棄用條件時,產生每一時刻位均避免使用所述第二特徵數值的所述推薦時刻;當所述物件分配時刻尚未到達時,限制所述分配目標方對所述獲取通知的觸發權限;當所述物件分配時刻到達 時,開放所述分配目標方對所述獲取通知的觸發權限;當所述觸發權限已開放時,根據檢測到的對所述獲取通知的觸發操作,向所述服務端發送物件獲取請求,以獲取所述待分配物件的至少一部分。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方法,其中,還包括:當接收到所述獲取通知時,示出相應的提醒頁面,所述提醒頁面中包含提醒設置選項;當檢測到所述提醒設置選項被觸發時,創建針對所述獲取通知的提醒消息;其中,所述提醒消息的提醒時刻較之所述物件分配時刻提前第一預設時長、提醒物件為所述分配目標方。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方法,其中,還包括:在當前時刻較之所述物件分配時刻提前第二預設時長時,在所述分配目標方的用戶端的其他顯示內容之上,疊加展示針對所述物件分配時刻的倒數計時圖示,直至到達所述物件分配時刻。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方法,其中,還包括:在所述分配目標方的用戶端內示出一入口圖示;當檢測到所述入口圖示被觸發時,展示相應的通知列表,所述通知列表中包含已接收到且相應的物件分配時刻尚未超時的所有獲取通知。
  13. 一種物件分配裝置,包括:配置單元,根據分配來源方的用戶端接收到的物件分配請求,配置待分配的物件數量和物件分配時刻,其包括:獲取所述物件分配請求中包含的所述物件分配時刻;或者,由所述分配來源方的用戶端產生符合預定義的時刻推薦規則的推薦時刻,其中,透過下述方式產生所述推薦時刻:當所述時刻推薦規則包括對第一特徵數值的推薦條件時,產生每一時刻位均為所述第一特徵數值的所述推薦時刻;當所述時刻推薦規則包括對第二特徵數值的棄用條件時,產生每一時刻位均避免使用所述第二特徵數值的所述推薦時刻;發送單元,向服務端發送物件分配消息,所述物件分配消息中包含所述待分配的物件數量和所述物件分配時刻;其中,所述待分配的物件數量用於指示所述服務端從所述分配來源方對應的物件集合中提取相應數量的待分配物件,以及所述物件分配時刻用於指示所述服務端控制所述分配目標方對所述待分配物件的獲取時刻,使所述獲取時刻不早於所述物件分配時刻。
  14. 一種物件分配裝置,包括: 確定單元,根據服務端接收到的物件分配消息,確定分配來源方、待分配的物件數量和物件分配時刻;提取單元,從所述分配來源方對應的物件集合中,提取對應於所述待分配的物件數量的待分配物件;控制單元,在將所述待分配物件分配至分配目標方時,控制所述分配目標方對所述待分配物件的獲取時刻,使所述獲取時刻不早於所述物件分配時刻,其中,透過下述方式配置所述物件分配時刻:或者,由所述分配來源方的用戶端產生符合預定義的時刻推薦規則的推薦時刻,其中,透過下述方式產生所述推薦時刻:其中,透過下述方式產生符合預定義的時刻推薦規則的推薦時刻:當所述時刻推薦規則包括對第一特徵數值的推薦條件時,產生每一時刻位均為所述第一特徵數值的所述推薦時刻;當所述時刻推薦規則包括對第二特徵數值的棄用條件時,產生每一時刻位均避免使用所述第二特徵數值的所述推薦時刻。
  15. 一種物件分配裝置,包括:確定單元,根據分配目標方的用戶端接收到的來自服務端的獲取通知,確定所述獲取通知中包含的物件分配時刻;其中,所述獲取通知用於將來自分配來源方的待分配 物件分配至所述分配目標方,且所述物件分配時刻由所述分配來源方配置得到;管理單元,當所述物件分配時刻尚未到達時,限制所述分配目標方對所述獲取通知的觸發權限;當所述物件分配時刻到達時,開放所述分配目標方對所述獲取通知的觸發權限;發送單元,當所述觸發權限已開放時,根據檢測到的對所述獲取通知的觸發操作,向所述服務端發送物件獲取請求,以獲取所述待分配物件的至少一部分,其中,透過下述方式配置所述物件分配時刻:獲取用戶端接收到的物件分配請求中包含的所述物件分配時刻;或者,由所述分配來源方的用戶端產生符合預定義的時刻推薦規則的推薦時刻,其中,透過下述方式產生所述推薦時刻:當所述時刻推薦規則包括對第一特徵數值的推薦條件時,產生每一時刻位均為所述第一特徵數值的所述推薦時刻;當所述時刻推薦規則包括對第二特徵數值的棄用條件時,產生每一時刻位均避免使用所述第二特徵數值的所述推薦時刻。
  16. 一種物件分配方法,包括:向任一群組的群組成員發送資源推薦消息,所述資源 推薦消息中包含符合預定義資源推薦規則的操作資源的資訊;接收至少一個群組成員針對所述資源推薦消息返回的資源申請消息,所述資源申請消息中包含針對所述操作資源的物件提供量;將所述操作資源的使用權限賦予最大物件提供量對應的特定群組成員,以使所述特定群組成員利用所述操作資源實現針對所述任一群組的物件分配操作。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方法,所述操作資源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時刻資源、時間段資源、地理位置資源。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方法,還包括:根據接收到的針對所述任一群組的物件分配消息,確定分配來源方和被申請的操作資源的資訊;當所述被申請的操作資源的使用權限已被賦予,且被賦予者區別於所述分配來源方時,取消對所述物件分配消息的處理;當所述被申請的操作資源的使用權限尚未被賦予時,將所述被申請的操作資源的使用權限賦予所述分配來源方。
  19. 一種物件分配裝置,包括: 發送單元,向任一群組的群組成員發送資源推薦消息,所述資源推薦消息中包含符合預定義資源推薦規則的操作資源的資訊;接收單元,接收至少一個群組成員針對所述資源推薦消息返回的資源申請消息,所述資源申請消息中包含針對所述操作資源的物件提供量;賦予單元,將所述操作資源的使用權限賦予最大物件提供量對應的特定群組成員,以使所述特定群組成員利用所述操作資源實現針對所述任一群組的物件分配操作。
  20. 一種物件分配方法,包括:當接收到分配來源方的用戶端發送的物件預分配請求時,若所述物件預分配請求的發送方用戶被驗證為所述分配來源方,則記錄所述物件預分配請求包含的預分配的物件數量;當接收到所述分配來源方的用戶端針對任一通訊會話發送的物件分配消息時,確定所述物件分配消息中包含的待分配的物件數量;當所述待分配的物件數量不大於所述預分配物件的剩餘數量時,免除對所述物件分配消息的發送方使用者的身份驗證,並從所述分配來源方對應的物件集合中提取對應於所述待分配的物件數量的待分配物件,以供分配至分配目標方。
  21. 一種物件分配裝置,包括:記錄單元,當接收到分配來源方的用戶端發送的物件預分配請求時,若所述物件預分配請求的發送方用戶被驗證為所述分配來源方,則記錄所述物件預分配請求包含的預分配的物件數量;確定單元,當接收到所述分配來源方的用戶端針對任一通訊會話發送的物件分配消息時,確定所述物件分配消息中包含的待分配的物件數量;提取單元,當所述待分配的物件數量不大於所述預分配物件的剩餘數量時,免除對所述物件分配消息的發送方使用者的身份驗證,並從所述分配來源方對應的物件集合中提取對應於所述待分配的物件數量的待分配物件,以供分配至分配目標方。
TW106126099A 2016-12-12 2017-08-02 物件分配方法及裝置 TWI7320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41091.6 2016-12-12
??201611141091.6 2016-12-12
CN201611141091.6A CN108462658B (zh) 2016-12-12 2016-12-12 对象分配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22508A TW201822508A (zh) 2018-06-16
TWI732013B true TWI732013B (zh) 2021-07-01

Family

ID=624898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26099A TWI732013B (zh) 2016-12-12 2017-08-02 物件分配方法及裝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032221B2 (zh)
JP (1) JP7027418B2 (zh)
KR (1) KR102457395B1 (zh)
CN (1) CN108462658B (zh)
TW (1) TWI732013B (zh)
WO (1) WO201811171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75950B (zh) * 2018-09-04 2022-11-15 上海掌门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分配资源、领取资源的方法和设备
CN109903023B (zh) * 2018-11-22 2023-07-11 创新先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及系统
CN111192053B (zh) * 2020-01-11 2021-07-13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电子凭证的互动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113762673A (zh) * 2020-10-20 2021-12-07 北京沃东天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对象数量的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099247B (zh) * 2021-03-17 2023-01-20 北京达佳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虚拟资源处理方法、装置、服务器、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CN114430405A (zh) * 2021-12-17 2022-05-03 北京飞讯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指挥终端的即时通讯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69828A1 (en) * 2001-10-04 2003-04-10 Eastman Kodak Company System for and managing assets using priority tokens
US20050283420A1 (en) * 2004-06-16 2005-12-22 American Express Travel Related Services Company, Inc. Calendar auction system and method
WO2009114161A1 (en) * 2008-03-11 2009-09-17 Incentalign, Inc. Pricing, allocating, accounting and distributing internal resources using a market mechanism
CN103646218A (zh) * 2013-12-12 2014-03-19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访问权限和行为权限的定义装置和定义方法
US20150189033A1 (en) * 2013-12-31 2015-07-02 Successfactors, Inc. Distributed Cache System
CN105979294A (zh) * 2015-11-26 2016-09-28 乐视致新电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用户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85708B1 (en) 1996-10-30 2004-08-31 Avay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ynchronizing browse and chat functions on a computer network
US5828839A (en) 1996-11-14 1998-10-27 Interactive Broadcaster Services Corp. Computer network chat room based on channel broadcast in real time
US6961748B2 (en) 1998-10-27 2005-11-01 Murrell Stephen J Uniform network access
EP1195974A4 (en) * 1999-07-05 2008-12-17 Sanyo Electric Co INFORMATION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DISTRIBUTION SERVER
US6675378B1 (en) 2000-01-06 2004-01-0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Object orien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llocating array objects on an invocation stack
US6505275B1 (en) 2000-07-24 2003-01-07 Sun Microsystems, Inc. Method for scalable memory efficient thread-local object allocation
US6788949B1 (en) 2000-09-21 2004-09-07 At&T Corp.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fer of mobile chat sessions
US7181492B2 (en) 2000-10-17 2007-02-20 Concerto Software, Inc. Transfer of an internet chat session between servers
US8782654B2 (en) * 2004-03-13 2014-07-15 Adaptive Computing Enterprises, Inc. Co-allocating a reservation spanning different compute resources types
WO2005089246A2 (en) * 2004-03-13 2005-09-29 Cluster Resourc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ing advanced reservations in a compute environment
US7240826B2 (en) 2005-01-25 2007-07-10 Seriosity, Inc. Attention economy for attention to messages, tasks and resources
US8108869B2 (en) * 2005-03-11 2012-01-31 Adaptive Computing Enterpris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forcing future policies in a compute environment
KR101299221B1 (ko) * 2005-10-05 2013-08-22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이동통신 시스템의 상향 링크 트래픽에 대한 자원 요청 및패킷 스케줄링 방법, 그리고 그 장치
US20070150895A1 (en) 2005-12-06 2007-06-28 Kurland Aaron S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ulti-core processing with dedicated thread management
US9135612B1 (en) 2011-04-17 2015-09-15 Proctor Consulting, LLC Proximity detection, virtual detection, or location based triggering of the exchange of value and information
US8504473B2 (en) 2007-03-28 2013-08-06 The Western Union Company Money transfer system and messaging system
US9536256B2 (en) 2007-10-08 2017-01-03 First Data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tored-value exchange within social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US20090217280A1 (en) * 2008-02-21 2009-08-27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Shared-Resource Time Partitioning in a Multi-Core System
US20100096449A1 (en) 2008-10-22 2010-04-22 Paycode Systems, Inc. Cause gift card platform for providing redemption of funds across multiple unaffiliated entities
FR2956935B1 (fr) * 2010-02-26 2012-02-24 Thales Sa Procede pour l'allocation optimisee d'une ressource de communication satellite et systeme de communication associe
WO2011142031A1 (ja) * 2010-05-14 2011-11-1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リソース管理方法、リソース管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20120066093A1 (en) 2010-08-23 2012-03-15 Robert Carpenter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identifying, providing notice of and purchasing a gift in an online or electronic environment
CN102063678A (zh) * 2011-01-05 2011-05-18 北京凯铭风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向网友在线派发礼品的方法和装置
US20120246069A1 (en) 2011-03-25 2012-09-27 Edwards Drew W Funds network and method
US8548865B1 (en) 2011-03-29 2013-10-01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group gift exchanges
US20120316940A1 (en) 2011-06-09 2012-12-13 Mehran Moshfeghi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and deal advertising
CN105939290B (zh) * 2012-08-14 2019-07-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分配资源的方法及装置
US20150206349A1 (en) 2012-08-22 2015-07-23 Goldrun Corporation Augmented reality virtual content platform apparatuses, methods and systems
US20160239322A1 (en) * 2013-03-04 2016-08-18 Hitachi, Ltd. Computer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for computer system
US20140272847A1 (en) 2013-03-14 2014-09-18 Edulock,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tegrated reward system for education related applications
US20140304147A1 (en) 2013-04-04 2014-10-09 First Data Corporation System to allocate payroll funds to prepaid instruments
CN103973769B (zh) * 2014-01-29 2016-08-1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虚拟物品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5871952A (zh) 2015-01-20 2016-08-17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6162913B (zh) * 2015-04-21 2020-09-22 索尼公司 频谱协调装置和方法、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和方法
US20160350782A1 (en) * 2015-05-16 2016-12-01 John Wang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d envelope reward advertisement for social networking systems
EP3375146B1 (en) * 2015-11-11 2020-09-1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ystems and methods relating to a smart home manager
CN105608603A (zh) * 2015-12-28 2016-05-25 武汉斗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在直播场景下触发虚拟礼品的方法及装置
CN105915437A (zh) * 2016-04-14 2016-08-31 浙江翼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资源分发方法和装置
CN106203989A (zh) * 2016-06-28 2016-12-07 财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69828A1 (en) * 2001-10-04 2003-04-10 Eastman Kodak Company System for and managing assets using priority tokens
US20050283420A1 (en) * 2004-06-16 2005-12-22 American Express Travel Related Services Company, Inc. Calendar auction system and method
WO2009114161A1 (en) * 2008-03-11 2009-09-17 Incentalign, Inc. Pricing, allocating, accounting and distributing internal resources using a market mechanism
CN103646218A (zh) * 2013-12-12 2014-03-19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访问权限和行为权限的定义装置和定义方法
US20150189033A1 (en) * 2013-12-31 2015-07-02 Successfactors, Inc. Distributed Cache System
CN105979294A (zh) * 2015-11-26 2016-09-28 乐视致新电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用户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90093577A (ko) 2019-08-09
TW201822508A (zh) 2018-06-16
JP7027418B2 (ja) 2022-03-01
JP2020501234A (ja) 2020-01-16
CN108462658A (zh) 2018-08-28
US20180167346A1 (en) 2018-06-14
US11032221B2 (en) 2021-06-08
KR102457395B1 (ko) 2022-10-24
CN108462658B (zh) 2022-01-11
WO2018111714A1 (en) 2018-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32013B (zh) 物件分配方法及裝置
TWI667592B (zh) 基於增強實境的虛擬對象分配方法及裝置
EP3639151B1 (en) Method and system to converse across fragmented messaging services based on discussion topics
US20160063277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media for creating social media channels
CN109005098B (zh) 任务提醒方法及装置、提醒消息的生成和展示方法及装置
US20150095229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automated notification of funding request and/or approval
US20100131409A1 (en) Identification verification with user challenge
TW201725539A (zh) 業務實現方法及裝置
KR20180051556A (ko) 서비스 기능을 구현하는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US11775939B2 (en) Calendar comparison system and method
US20220092552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cure data transfer
JP2016503532A (ja) 単一デバイスから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にアクセスするユーザ向けのオフラインメッセージ(ネットワーク履歴)配信の最適化
CN113994327A (zh) 减轻欺凌和不良内容
US20200106735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mmunications &amp; Commerce Between System Users and Non-System Users
WO2018068643A1 (zh) 文件传输方法及装置
US20230336617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updating interface elements based on real-time transfer protocol availability
US11616751B2 (en) Third party-initiated social media posting
US20220191054A1 (en) Method for instant messagning service providing schedule service and apparatus thereof
US20230274237A1 (en) Messaging approval system and method
US1104291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interaction between commercial and intermediary users
EP3491883B1 (en) Communication channel enhancement
CA302790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cure data trans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