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31826B - 海水電池系統 - Google Patents

海水電池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31826B
TWI731826B TW109145540A TW109145540A TWI731826B TW I731826 B TWI731826 B TW I731826B TW 109145540 A TW109145540 A TW 109145540A TW 109145540 A TW109145540 A TW 109145540A TW I731826 B TWI731826 B TW I73182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ion tank
seawater
water level
reactant
sedim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455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26656A (zh
Inventor
慈復明
蔡良中
Original Assignee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filed Critical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Priority to TW1091455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31826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318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31826B/zh
Publication of TW2022266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26656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imary Cells (AREA)
  • Filling, Topping-Up Batteries (AREA)
  • Hybrid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主要是揭露一種海水電池系統,包括:第一反應槽設置沈積 物排放腔,沈積物排放腔包括浮球、彈性件及排放口,浮球係漂浮於沈積物排放腔之頂部;第二反應槽透過連通管連通第一反應槽,連通管內設置電極件,以取得產生之電能;及海水流入管設置於第一反應槽透過閥門以控制海水進入;其中,透過第一反應物所生成的沈積物重量壓制浮球及彈性件下沈至沈積物排放腔中段時,使沈積物及海水自排放口排出,同時,海水即自海水流入管經閥門注入,當第一反應槽內的水位達高水位、槽內壓力恢復時,海水流入管之閥門即關閉使海水不再注入。

Description

海水電池系統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海水電池系統,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可自動排除沈積物並同時補充海水的海水電池系統。
海洋佔地廣泛且資源豐富,一直以來都是研究發展的重地,而從事海洋活動所需的電力來源,從舊有的鋰電池、鹼性電池及鋅氧電池等,逐漸被海洋電池所取代。由於海水的溶氧濃度約為5ppm-10ppm,且水中含大量的氯化鈉而具有高導電率,因此可以作為電解液以進行發電。習知的海水電池陽極為鎂,陰極為氯化銀、氯化銅,氯化亞銅或氯化鉛等,主要原理為利用活性高的金屬當陽極,金屬受海水腐蝕溶解產生氧化反應,一方面可讓電子經由外部電路傳導到陰極而形成電流,另一方面則可將陽離子釋放到電解液(海水)中。
隨著環保意識抬頭,綠色能源逐漸受重視,如風力發電及太陽能發電等,但風力發電的效率較低,太陽能發電則受限於日照時段,導致兩者的發電量都有其限制,而不足以取代現有的核能發電及火力發電。然而,海水電池多數面臨著一個嚴重的問題,即是在負極金屬電極容易在氧化還原反應後產生固態沈積物沈積於負極的表面,大量的固態沈積物沈積於負極表面會導致負極的氧化還原反應受阻,使電池反應延遲,無法提 供良好的電池性能,再者,如何處理氧化還原反應後所產生的固態沈積物實為一項亟待解決的問題。
本發明提供一種利用物理特性以同時自動排除沈積物及補充海水的海水電池系統,藉此以有效提升海水電池之功率。
本發明提出一種海水電池系統,包括:一第一反應槽,底部設置一沈積物排放腔,該第一反應槽內設置一第一反應物,該沈積物排放腔包括一浮球、一彈性件及一排放口,該浮球係漂浮於該沈積物排放腔之頂部以承接該第一反應槽內該第一反應物反應後所生成之沈積物;一第二反應槽,係透過一連通管連通該第一反應槽,該第二反應槽內設置一第二反應物,該連通管內設置一電極件,該電極件電性連接該第一反應物及該第二反應物,以取得該第一反應物及該第二反應物所產生之電能;以及一海水流入管,係設置於該第一反應槽,並透過一閥門以控制海水進入該第一反應槽;其中,該第一反應物與海水進行氧化還原反應後,即生成沈積物,當沈積物的重量壓制該浮球及該彈性件下沈至該沈積物排放腔中段時,使沈積物及該第一反應槽內之海水自該排放口排出,同時,由於該第一反應槽內壓力降低,則海水即自該海水流入管經該閥門注入該第一反應槽中,當第一反應槽內的水位達高水位、浮球復位至沈積物排放腔之頂部,且該第一反應槽內壓力恢復時,該海水流入管之該閥門即關閉使海水不再注入。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海水電池系統更包括一水位偵測單元、一氣體收集單元、一電源收集單元及一控制單元,其中該頂桿、該閥 門、該水位偵測單元、該氣體收集單元、該電源收集單元係與該控制單元電性連接。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電源收集單元為一蓄電池,係與該電極件電性連接用以儲存該電極件所收的電力,電源收集單元提供該頂桿、該閥門、該水位偵測單元、該氣體收集單元與該控制單元的運作電力。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水位偵測單元設置於該第一反應槽,該水位偵測單元包括一高水位偵測器及一低水位偵測器,水位偵測單元偵測到該第一反應槽之水位低於一低水位高度時,透過該控制單元開啟該海水流入管,使海水自該海水流入管經該閥門注入該第一反應槽。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水位偵測單元偵測到該第一反應槽之水位高於一高水位高度時,透過該控制單元觸發該頂桿壓制該浮球及該彈性件,使沈積物及該第一反應槽內之海水自該排放口排出。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氣體收集單元包括一氫氣收集槽及一氧氣收集槽,該氫氣收集槽係自該第一反應槽收集氧化反應後所產生的氫氣,該氧氣收集槽係自該第二反應槽收集氧化反應後所產生的氧氣。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一反應物為鎂片,第二反應物為銅片,其中鎂及銅係以片狀堆疊的方式以形成柱狀反應物。
本發明提出一種海水電池系統,包括:一第一反應槽,底部設置一沈積物排放腔,該第一反應槽內設置一第一反應物,該沈積物排放腔包括一頂桿、一浮球、一彈性件及一排放口,該浮球係漂浮於該沈積物 排放腔之頂部以承接該第一反應槽內該第一反應物反應後所生成之沈積物;一第二反應槽,係透過一連通管連通該第一反應槽,該第一反應槽內設置一第二反應物,該連通管內設置一電極件,該電極件電性連接該第一反應物及該第二反應物,以取得該第一反應物及該第二反應物所產生之電能;以及一海水流入管,係設置於該第二反應槽,並透過一閥門以控制海水進入該第二反應槽;其中,該第一反應物與海水進行氧化還原反應後,即生成沈積物,當沈積物的重量壓制該浮球及該彈性件下沈至該沈積物排放腔中段時,使沈積物及該第一反應槽內之海水自該排放口排出,同時,由於連通效應該第二反應槽內壓力降低,則海水即自該海水流入管經該閥門注入該第二反應槽中,當該浮球及該彈性件即復位至該沈積物排放腔之頂部,且該第二反應槽內壓力恢復時,該海水流入管之該閥門即關閉使海水不再注入。
本發明因採用海水電池系統,因此海水電池在反應的過程中可以自動排除金屬氧化物、自動補充海水、有效串連、保護陰極以達到維持海水電池之工作效能及增加電池使用壽命、提升功率。
110:第一反應槽
111:高水位偵測單器
112:低水位偵測器
113:沈積物排放腔
114:排放
120:第二反應槽
121:連通管
130:海水流入管組
131:入水管
132:閥門
140:浮球組
141:頂桿
142:浮球
143:彈簧
150:氫氣收集槽
151:氫氣收集管
160:氧氣收集槽
161:氧氣收集管
170:控制單元
180:電極件
190:電源收集單元
200:第一反應物
300:第二反應物
圖1是本發明之海水電池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之海水電池電控浮球第一實施態樣的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之海水電池電控浮球第二實施態樣的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之海水電池另一實施例示意圖。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是本發明之海水電池示意圖。在圖1中,海水電池系統,至少包括下列元件之組成:一第一反應槽110、一第二反應槽120、一海水流入管組130、一浮球組140、一氫氣收集槽150、一氧氣收集槽160、一控制單元170、一電極件180及一電源收集單元190。
第一反應槽110側邊設置海水流入管組130包括一入水管131及一閥門132,閥門132設置於第一反應槽110之管壁,即入水管131與第一反應槽110的接口處。第一反應槽110之管壁於該閥門132下方設置有一高水位偵測單器111及一低水位偵測器112,而第一反應槽110底部具有一沈積物排放腔113,第一反應槽110內設置一第一反應物200,較佳為金屬鎂,第一反應物200是由鎂片堆疊而成。
浮球組140設置於第一反應槽110的沈積物排放腔113內,浮球組140至少包括一頂桿141、一浮球142及一彈簧143,由排放口114低往高的排列順序為彈簧143、再上為浮球142、最上為頂桿141,其中,當頂桿141壓制浮球142時,使浮球142產生位移以壓縮彈簧143,而在沈積物排放腔113下段則是第一反應槽110的一排放口114,在一般狀態之下,浮球142係漂浮於沈積物排放腔113之頂部以承接(載)第一反應槽110內第一反應物200反應後所生成之沈積物,當沈積物的重量壓制浮球142及彈簧143下沈至沈積物排放腔113中段時,使沈積物及第一反應槽110內之海水自排放口排出114。
第二反應槽120透過一連通管121連通第一反應槽110,第二反應槽120內設置一第二反應物300,較佳為金屬銅,數片金屬銅片堆疊形成第二反應物300,電極件180設置於連通管121內,電極件180電性連接該第一反應物(鎂)200及第二反應物(銅)300,透過電極件180取得第一反應物200及第二反應物300氧化還原反應後所產生之電能。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反應物200與海水進行氧化還原反應後,即生成沈積物,當沈積物的重量壓制浮球142及彈簧143下沈至該沈積物排放腔中段時,使沈積物及海水自該排放口114排出的同時,由於第一反應槽110內壓力降低,則海水即自該海水流入管組130的入水管131經閥門132注入第一反應槽110中。
由於第一反應槽110與第二反應槽120為連通管,因此水位下降時,第一反應槽110與第二反應槽120的水位均同時下降,同理,補水時第一反應槽110與第二反應槽120的水位也會一起上升,當第一反應槽內110壓力恢復時,閥門132即關閉使海水不再注入,此時,浮球142及彈簧143亦復位至沈積物排放腔113之頂部。
於本實施例中,控制單元170電性連接頂桿141、閥門132、高水位偵測單器111、低水位偵測器112、氫氣收集槽150、氧氣收集槽160及電源收集單元190。
於本實施例中,電源收集單元190較佳為一蓄電池,將電極件180所收的電力加以儲存,並作為電池內各元件運作時的電力來源。
氫氣收集槽150係透過一氫氣收集管151連通第一反應槽110,以自第一反應槽110收集氧化反應後所產生的氫氣。
氧氣收集槽160則是將第二反應槽120內所產生的氧氣透過氧氣收集管161收集至氧氣收集槽160。
圖2是本發明之海水電池電控浮球第一實施態樣的示意圖。於本實施例中,除了上述的沈積物過重使沈積物與海水排出,在自動補充海水的機制之外,高水位偵測單器111及低水位偵測器112也同樣用以負責偵測反應槽內的水位,當水位過低就需開啟閥門132進行補水。
當有水位過高,或者是因為第一反應物200(鎂片)的耗損導致沈積物重量不足以壓制浮球下降時,此時可透過控制單元170控制頂桿141壓制浮球142及彈簧143,以排除沈積物及海水。
圖3是本發明之海水電池電控浮球第二實施態樣的示意圖。在如圖2的狀況發生時,利用頂桿141將浮球142推至沈積物排放腔113中段,使浮球142與沈積物排放腔113的腔壁間具有空隙,此時,沈積物及海水即可由浮球142與沈積物排放腔113的腔壁間空隙向下流動,穿過彈簧113的空隙自排放口114流出。
由於第一反應槽110內的反應活性較大,因此第一反應槽110的反應狀況最適宜用以觀察是否有鎂片耗盡的問題。此外,若有反應槽內壓力不足的狀況產生時,也可以透過此種機制來進行海水的更換(排舊換新),在本發明中,必須將反應槽內的壓力維持在一定值之外,當氫氣產生的效能減低或是電力產生的效能減低時,均需調整各項元件以使電池能夠維持在1.7V-0.5V的正常值內。
圖4是本發明之海水電池另一實施例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海水流入管組130的入水管131及閥門132設置於第二反應槽120的槽 壁,依據前述實施例內容可知第一反應槽110與第二反應槽120間設置有連通管121,因此,電解液(海水)在第一反應槽110與第二反應槽120內的高度會呈現一致的狀態(連通管原理)。
藉此,當第一反應物200與電解液(海水)進行氧化還原反應後所生成沈積物重量壓制浮球142及彈簧143下沈至沈積物排放腔113中段時,使沈積物及第一反應槽110內之海水自排放口114排出,在此同時,由於連通效應第二反應槽120內水位降低、壓力降低,則此時,電解液(海水)即自海水流入管組130經注入第二反應槽120中,當浮球142及彈簧143所受到沈積物的重量壓力逐漸變小的影響,浮球142及彈簧143會隨之復位至沈積物排放腔113之頂部,且第二反應槽120內壓力恢復時,海水流入管組130之閥門132即關閉使海水不再注入第二反應槽120中。
雖然本發明以前述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相像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所作更動與潤飾之等效替換,仍為本發明之專利保護範圍
110:第一反應槽
111:高水位偵測單器
112:低水位偵測器
113:沈積物排放腔
114:排放
120:第二反應槽
121:連通管
130:海水流入管組
131:入水管
132:閥門
140:浮球組
141:頂桿
142:浮球
143:彈簧
150:氫氣收集槽
151:氫氣收集管
160:氧氣收集槽
161:氧氣收集管
170:控制單元
180:電極件
190:電源收集單元
200:第一反應物
300:第二反應物

Claims (10)

  1. 一種海水電池系統,包括:
    一第一反應槽,底部設置一沈積物排放腔,該第一反應槽內設置一第一反應物,該沈積物排放腔包括一浮球、一彈性件及一排放口,該浮球係漂浮於該沈積物排放腔之頂部以承接該第一反應槽內該第一反應物反應後所生成之沈積物;
    一第二反應槽,係透過一連通管連通該第一反應槽,該第二反應槽內設置一第二反應物,該連通管內設置一電極件,該電極件電性連接該第一反應物及該第二反應物,以取得該第一反應物及該第二反應物所產生之電能;以及
    一海水流入管,係設置於該第一反應槽,並透過一閥門以控制海水進入該第一反應槽;
    其中,該第一反應物與海水進行氧化還原反應後,即生成沈積物,當沈積物的重量壓制該浮球及該彈性件下沈至該沈積物排放腔中段時,使沈積物及該第一反應槽內之海水自該排放口排出,同時,由於該第一反應槽內壓力降低,則海水即自該海水流入管經該閥門注入該第一反應槽中,當第一反應槽內的水位達高水位、該浮球及該彈性件復位至該沈積物排放腔之頂部,且該第一反應槽內壓力恢復時,該海水流入管之該閥門即關閉使海水不再注入。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海水電池系統,其中更包括一頂桿、一水位偵測單元、一氣體收集單元、一電源收集單元及一控制 單元,其中該頂桿、該閥門、該水位偵測單元、該氣體收集單元、該電源收集單元係與該控制單元電性連接。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海水電池系統,其中該電源收集單元為一蓄電池,係與該電極件電性連接用以儲存該電極件所收的電力。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海水電池系統,其中該電源收集單元提供該頂桿、該閥門、該水位偵測單元、該氣體收集單元與該控制單元的運作電力。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海水電池系統,其中該水位偵測單元設置於該第一反應槽,該水位偵測單元包括一高水位偵測器及一低水位偵測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海水電池系統,其中該水位偵測單元偵測到該第一反應槽之水位低於一低水位高度時,透過該控制單元開啟該海水流入管,使海水自該海水流入管經該閥門注入該第一反應槽。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海水電池系統,其中該頂桿設置於該浮球之上方,當該水位偵測單元偵測到該第一反應槽之水位高於一高水位高度時,透過該控制單元觸發該頂桿壓制該浮球及該彈性件,使沈積物及該第一反應槽內之海水自該排放口排出。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海水電池系統,其中該氣體收集單元包括一氫氣收集槽及一氧氣收集槽,該氫氣收集槽係自該第一反應槽收集氧化反應後所產生的氫氣,該氧氣收集槽係自該第二反應槽收集氧化反應後所產生的氧氣。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海水電池系統,其中該第一反應物為鎂,該第二反應物為銅,其中鎂及銅係以片狀堆疊的方式以形成柱狀反應物。
  10. 一種海水電池系統,包括:
    一第一反應槽,底部設置一沈積物排放腔,該第一反應槽內設置一第一反應物,該沈積物排放腔包括一頂桿、一浮球、一彈性件及一排放口,該浮球係漂浮於該沈積物排放腔之頂部以承接該第一反應槽內該第一反應物反應後所生成之沈積物;
    一第二反應槽,係透過一連通管連通該第一反應槽,該第一反應槽內設置一第二反應物,該連通管內設置一電極件,該電極件電性連接該第一反應物及該第二反應物,以取得該第一反應物及該第二反應物所產生之電能;以及
    一海水流入管,係設置於該第二反應槽,並透過一閥門以控制海水進入該第二反應槽;
    其中,該第一反應物與海水進行氧化還原反應後,即生成沈積物,當沈積物的重量壓制該浮球及該彈性件下沈至該沈積物排放腔中段時,使沈積物及該第一反應槽內之海水自該排放口排出,同時,由於連通效應該第二反應槽內壓力降低,則海水即自該海水流入管經該閥門注入該第二反應槽中,當第一反應槽內的水位達高水位、該浮球及該彈性件復位至該沈積物排放腔之頂部,且該第二反應槽內壓力恢復時,該海水流入管之該閥門即關閉使海水不再注入。
TW109145540A 2020-12-22 2020-12-22 海水電池系統 TWI7318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45540A TWI731826B (zh) 2020-12-22 2020-12-22 海水電池系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45540A TWI731826B (zh) 2020-12-22 2020-12-22 海水電池系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31826B true TWI731826B (zh) 2021-06-21
TW202226656A TW202226656A (zh) 2022-07-01

Family

ID=77517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45540A TWI731826B (zh) 2020-12-22 2020-12-22 海水電池系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3182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11138B (zh) * 2022-10-18 2023-08-01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防止水生生物附著之離岸風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168303A1 (en) * 2011-01-05 2012-07-05 Sueng-Nien Kao Salt water activated emergency lighting device
TWI617075B (zh) * 2016-04-18 2018-03-01 國立清華大學 海水電池循環系統、海水電池、海水電池之陰極及其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168303A1 (en) * 2011-01-05 2012-07-05 Sueng-Nien Kao Salt water activated emergency lighting device
TWI617075B (zh) * 2016-04-18 2018-03-01 國立清華大學 海水電池循環系統、海水電池、海水電池之陰極及其製造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11138B (zh) * 2022-10-18 2023-08-01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防止水生生物附著之離岸風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26656A (zh) 2022-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72162B2 (en) Solid polymer electrolyte fuel cell unit
TWI731826B (zh) 海水電池系統
JP2022517035A (ja) 水性ハイブリッドスーパーキャパシタ
EP2001072A2 (en) Powdered Fuel Cell
WO2020077653A1 (zh) 一种锌空液流电池空气电极及其组成的电池系统
CN107887673A (zh) 一种液态金属燃料电池
WO2020077652A1 (zh) 一种可充电锌空液流单电池
CN214428663U (zh) 一种具有内部消氢结构的无泄漏金属空气电池用电堆箱
CN102110838A (zh) 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
JP2010174324A (ja) 水素吸蔵装置及びその水素吸蔵電極を利用した電池
US7906246B2 (en) Powdered fuel cell
CN207705311U (zh) 氢燃料电池单体结构
CN108134121A (zh) 一种锌镍单液流电池系统
CN112563549A (zh) 一种水系锌离子液流电池
CN214428664U (zh) 一种具有内部产氧结构的无泄漏金属空气电池用电堆箱
KR100528580B1 (ko) 대용량의 버튼형 공기아연전지
CN114050358B (zh) 一种三腔室浓差铝空气电池系统
WO2021243774A1 (zh) 一种高比能量的一负多正锌镍液流电池
CN214280033U (zh) 一种具有外部进氧结构的无泄漏金属空气电池用电堆箱
CN215680742U (zh) 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堆
CN218887325U (zh) 一种高性能的铝空气电池
CN220731740U (zh) 一种纽扣电池结构
CN113036193B (zh) 一种液态金属锌基电池
CN212517251U (zh) 一种高效耐久环保电池
CN214428662U (zh) 一种具有内部进氧结构的无泄漏金属空气电池用电堆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