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31693B - 滑鼠裝置 - Google Patents

滑鼠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31693B
TWI731693B TW109116989A TW109116989A TWI731693B TW I731693 B TWI731693 B TW I731693B TW 109116989 A TW109116989 A TW 109116989A TW 109116989 A TW109116989 A TW 109116989A TW I731693 B TWI731693 B TW I73169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dge
elastic rod
hole
elastic
butt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169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44969A (zh
Inventor
陳道貫
翁慧珍
Original Assignee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1169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31693B/zh
Priority to US17/323,106 priority patent/US11314342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316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31693B/zh
Publication of TW2021449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44969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3Mice or puc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2Input arrangements using manually operated switches, e.g. using keyboards or di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一種滑鼠裝置,包括外殼、按鍵及彈性導正結構。外殼包括殼板,殼板具有貫穿孔,貫穿孔具有孔緣。按鍵設置於殼板上,按鍵包括開關觸發件,開關觸發件穿設於貫穿孔內。彈性導正結構包括第一彈性桿與第二彈性桿,第一彈性桿設於孔緣並朝向開關觸發件方向延伸而包括第一自由端,第二彈性桿設於孔緣並朝向開關觸發件方向延伸而包括第二自由端,且開關觸發件夾設於第一自由端與第二自由端之間。

Description

滑鼠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電腦周邊裝置,特別是指一種滑鼠裝置。
滑鼠為目前十分常見的電腦輸入裝置,在滑鼠的操作過程中,按鍵是最頻繁操作之構件,例如透過按壓按鍵操控游標進行選取或觸發等動作,因此,按鍵的操作手感對於使用者來說影響甚鉅。
一般來說,滑鼠的各部件(例如殼體或按鍵)在製造上或組裝上常會存在公差,使得按鍵組裝後容易產生歪斜而偏離原本預定的位置,導致按鍵與滑鼠的其他部件產生干涉或擠壓,影響使用者操作按鍵的手感。此外,按鍵的偏位也會造成滑鼠外觀間隙不均而影響產品品質。
鑒於上述,於一實施例中,提供一種滑鼠裝置,包括外殼、按鍵及彈性導正結構。外殼包括殼板,殼板具有貫穿孔,貫穿孔具有孔緣。按鍵設置於殼板上,按鍵包括開關觸發件,開關觸發件穿設於貫穿孔內。彈性導正結構包括第一彈性桿與第二彈性桿,第一彈性桿設於孔緣並朝向開關觸發件方向延伸而包括第一自由端,第二彈性桿設於孔緣並朝向開關觸發件方向延伸而包括第二自由端,且開關觸發件夾設於第一自由端與第二自由端之間。
綜上,本發明實施例之滑鼠裝置,透過在孔緣設置第一彈性桿與第二彈性桿,且按鍵之開關觸發件夾設於第一彈性桿的第一自由端與第二彈性桿的第二自由端之間,使按鍵組裝後若發生偏位的情形時,第一彈性桿或第二彈性桿能夠提供彈性力,以將按鍵導正至預定位置,達到避免按鍵偏位而能提供良好的操作手感與靈敏度,且滑鼠裝置整體也能保持美觀而提高產品品質。
以下提出各種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然而,實施例僅用以作為範例說明,並不會限縮本發明欲保護之範圍。此外,實施例中的圖式省略部份元件,以清楚顯示本發明的技術特點。在所有圖式中相同的標號將用於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
圖1為本發明滑鼠裝置第一實施例之立體圖,圖2為本發明滑鼠裝置第一實施例之分解立體圖,圖3為本發明滑鼠裝置第一實施例之局部俯視圖。如圖1至圖3所示,滑鼠裝置1為電腦輸入裝置,用以操控電腦(例如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或平板電腦)之滑鼠游標進行位移或點選等作業。
在一些實施例中,滑鼠裝置1具體上可為機械滑鼠、光學滑鼠或雷射滑鼠。以傳輸方式而言,滑鼠裝置1可為有線滑鼠,例如滑鼠裝置1可透過線路連接到電腦的接口(如USB接口),而藉由線路傳輸資料至電腦,或者滑鼠裝置1也可為無線滑鼠,以透過發射紅外線射頻或藍牙與電腦進行無線傳輸。
如圖1至圖3所示,滑鼠裝置1包括外殼10、至少一個彈性導正結構20以及至少一個按鍵40。在本實施例中,滑鼠裝置1為雙鍵滑鼠而包括二個按鍵40、40’(即右鍵與左鍵),但此並不侷限,滑鼠裝置1也可為單鍵滑鼠或三鍵以上的滑鼠。彈性導正結構20設置於外殼10上並對應於按鍵40,用以避免按鍵40組裝後發生偏位的情形,此容後詳述。
在一些實施例中,滑鼠裝置1之外殼10上亦可設有另一個相同或相似於上述彈性導正結構20之另一個彈性導正結構20’以對應於另一個按鍵40’(如圖2所示,在此為左鍵),使按鍵40’組裝後也能夠透過彈性導正結構20’而避免發生偏位的情形,以下僅針對其中一個按鍵40與對應之彈性導正結構20詳細描述,先此敘明。
如圖2與圖3所示,外殼10為一中空殼體且包括一殼板11,殼板11上具有相鄰的二按鍵組裝區12、12’以分別供二按鍵40、40’對應組裝。在本實施例中,外殼10上設有一滾輪15,二按鍵組裝區12、12’分別位於滾輪15的左、右二側,但此並不侷限。
如圖2與圖3所示,殼板11之按鍵組裝區12具有一貫穿孔13,貫穿孔13連通於外殼10內部且具有一孔緣14。在本實施例中,貫穿孔13為方型孔,貫穿孔13之孔緣14包括位於相對側之第一邊緣141與第二邊緣142以及位於相對側之第三邊緣143與第四邊緣144,第一邊緣141與第二邊緣142分別連接於第三邊緣143與第四邊緣144之間而圍繞形成方型的貫穿孔13。然而,上述貫穿孔13的形狀僅為舉例,在一些實施例中,貫穿孔13亦可為圓孔、橢圓孔、梯型孔或長型孔等其他形狀之孔洞。
如圖2與圖3所示,按鍵40設置於殼板11之按鍵組裝區12上,按鍵40包括一開關觸發件41,開關觸發件41穿設於貫穿孔13內,其中圖3之按鍵40是以透視的方式表現,以清楚顯示開關觸發件41與彈性導正結構20的相對關係,其中開關觸發件41可為一凸塊並且對應穿過貫穿孔13而伸入外殼10內部,使按鍵40按壓時,開關觸發件41能對應觸發外殼10內部的開關而產生控制滑鼠游標的訊號。
如圖2與圖3所示,彈性導正結構20位於貫穿孔13內且包括第一彈性桿21與第二彈性桿25,第一彈性桿21與第二彈性桿25設於孔緣14上,例如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彈性桿21設於第一邊緣141並朝向第二邊緣142與開關觸發件41延伸而包括第一自由端211,第二彈性桿25設於第二邊緣142並朝向第一邊緣141與開關觸發件41延伸而包括第二自由端251。
再如圖2與圖3所示,按鍵40之開關觸發件41更夾設於第一彈性桿21的第一自由端211與第二彈性桿25的第二自由端251之間,其中上述夾設可指的是開關觸發件41介於第一自由端211與第二自由端251之間,並且與第一彈性桿21與第二彈性桿25保持些微間隙而不彼此接觸;或者上述夾設亦可指的是開關觸發件41介於第一自由端211與第二自由端251之間,並且與第一彈性桿21與第二彈性桿25的至少其中一者接觸。
藉此,在按鍵40組裝於殼板11的過程中,若按鍵40因尺寸公差或組裝公差而偏離預定位置時,第一彈性桿21或第二彈性桿25會受到開關觸發件41抵壓而產生彈性力,以透過彈性力導正開關觸發件41而使按鍵40能夠保持在預定位置,達到避免按鍵40偏位而能提供良好的操作手感與靈敏度,且滑鼠裝置1整體也能保持美觀而提高產品品質。
上述彈性導正結構20可有以下多個實施例,分別配合圖式說明如下。
如圖2與圖3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彈性桿21一體延伸自第一邊緣141,第二彈性桿25一體延伸自第二邊緣142,使第一彈性桿21、第二彈性桿25及殼板11為一體成形之結構,以降低製造成本與工序。
再如圖3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殼板11上之二個按鍵40、40’是沿一排列方向排列(在此排列方向為X軸方向),孔緣14之第三邊緣143相對於第四邊緣144靠近另一按鍵40’,構成第一彈性桿21與第二彈性桿25的延伸方向(在此延伸方向為Y軸方向)垂直於上述排列方向。此外,第一彈性桿21與第二彈性桿25實質上平行設置,孔緣14具有一寬度W(第一邊緣141與第二邊緣142之間的寬度),第一彈性桿21的長度與第二彈性桿25的長度大於寬度W的一半。舉例來說,若第一邊緣141與第二邊緣142之間的寬度W為2公分,第一彈性桿21的長度與第二彈性桿25的長度則大於1公分,使第一彈性桿21與第二彈性桿25之間具有彼此重疊的區域。
藉此,在按鍵40組裝於殼板11的過程中,若按鍵40朝第四邊緣144方向偏離預定位置時,第一彈性桿21會受到開關觸發件41抵壓而彎曲形變並產生朝第三邊緣143方向之彈性力,以透過彈性力導正開關觸發件41而使按鍵40回復並保持在預定位置。同理,在按鍵40組裝於殼板11的過程中,若按鍵40朝第三邊緣143方向偏離預定位置時,第二彈性桿25會受到開關觸發件41抵壓而彎曲形變並產生朝第四邊緣144方向之彈性力,以透過彈性力導正開關觸發件41而使按鍵40回復並保持在預定位置,達到避免按鍵40偏位而能提供良好的操作手感與靈敏度,且避免滑鼠裝置1外觀間隙(例如二按鍵40、40’之間的間隙)不均而提高產品品質。
然而,上述圖3之實施例僅為舉例,第一彈性桿21與第二彈性桿25亦可彼此不平行設置,同樣可達到透過彈性力導正開關觸發件41而使按鍵40保持在預定位置之效果。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3所示,第一彈性桿21具有鄰近第二彈性桿25之第一側邊212,第二彈性桿25具有鄰近第一彈性桿21之一第二側邊252,第一側邊212具有靠近第一自由端211之第一凸部213,第二側邊252具有靠近於第二自由端251之第二凸部253,按鍵40之開關觸發件41夾設於第一凸部213與第二凸部253之間。藉此,在按鍵40組裝於殼板11的過程中,若按鍵40發生偏位的情形時,會抵觸於第一凸部213或第二凸部253而形成點接觸,達到進一步減少摩擦接觸面積而利於按鍵40組裝。
再如圖3所示,在一些實施例中,按鍵40之開關觸發件41包括一卡槽411,貫穿孔13之孔緣14延伸一卡合件145,卡合件145對應容設於卡槽411中,以進一步限位按鍵40而避免偏移。在本實施例中,卡合件145為延伸自第二邊緣142之延伸臂並對應穿入卡槽411中,以進一步避免按鍵40於Y軸方向偏移。
然而,上述實施例僅為舉例,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第一彈性桿21與第二彈性桿25亦可皆設置於孔緣14的其中一個邊緣。例如圖4所示,為本發明滑鼠裝置第二實施例之局部俯視圖,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彈性桿21與第二彈性桿25分別延伸自第一邊緣141並朝向第二邊緣142與開關觸發件41延伸。
圖5為本發明滑鼠裝置第三實施例之局部俯視圖。如圖5所示,本實施例與上述圖3之實施例的差異在於,本實施例之第一彈性桿21與第一邊緣141之二夾角處分別一體連接有第一補強塊214,以提高第一彈性桿21之結構強度,避免第一彈性桿21受力時,應力集中於第一彈性桿21與第一邊緣141之夾角處,防止第一彈性桿21輕易發生斷裂或超出彈性限度等情形。第二彈性桿25與第二邊緣142之二夾角處亦可分別一體連接有第二補強塊254,以提高第二彈性桿25之結構強度。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第一補強塊214與第二補強塊254的邊緣可為平滑的曲線,有助於減小夾角處的應力。
圖6與圖7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局部俯視圖與作動圖。如圖6與圖7所示,本實施例與上述圖3之實施例的差異至少在於,本實施例之第一彈性桿21’與第二彈性桿25’為伸縮彈性桿並位於同一延伸線E上(在此延伸線E平行於X軸),在此第三邊緣143相對於第四邊緣144靠近另一按鍵40’(請對照圖3),第一彈性桿21’設於第三邊緣143並朝向第四邊緣144與開關觸發件41延伸,第二彈性桿25’設於第四邊緣144並朝向第三邊緣143與開關觸發件41延伸,構成第一彈性桿21’與第二彈性桿25’的延伸方向(在此延伸方向為X軸方向)平行於上述二按鍵40、40’之排列方向(在此排列方向為X軸方向)。
再如圖6與圖7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彈性桿21’包括第一桿身22、第一彈簧23以及第一桿頭24,第一桿身22延伸自第三邊緣143的中央,第一彈簧23套設於第一桿身22外部,第一桿頭24可移動地設於第一桿身22末端並連接於第一彈簧23,使第一桿頭24能相對第一桿身22伸縮移動以壓縮第一彈簧23,第一自由端311位於第一桿頭24端部。第二彈性桿25’與第一彈性桿21’結構相同而包括第二桿身26、第二彈簧27以及第二桿頭28,第二桿身26延伸自第四邊緣144的中央,第二彈簧27套設於第二桿身26外部,第二桿頭28可移動地設於第二桿身26末端並連接於第二彈簧27,使第二桿頭28能相對第二桿身26伸縮移動以壓縮第二彈簧27,第二自由端351位於第二桿頭28端部。
藉此,在按鍵40組裝於殼板11的過程中,若按鍵40朝第三邊緣143方向偏離預定位置時,第一彈性桿21’之第一桿頭24會受到開關觸發件41抵壓而壓縮第一彈簧23產生朝第四邊緣144方向之彈性力(如圖7所示),以透過彈性力導正開關觸發件41而使按鍵40回復並保持在預定位置。同理,在按鍵40組裝於殼板11的過程中,若按鍵40朝第四邊緣144方向偏離預定位置時,第二彈性桿25’之第二桿頭28會受到開關觸發件41抵壓而壓縮第二彈簧27產生朝第三邊緣143方向之彈性力,以透過彈性力導正開關觸發件41而使按鍵40回復並保持在預定位置,達到避免按鍵40偏位而能提供良好的操作手感與靈敏度,且避免滑鼠裝置1外觀間隙(例如二按鍵40、40’之間的間隙)不均而提高產品品質。
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第一彈性桿21’與第二彈性桿25’亦可為不同結構之伸縮彈性桿。
圖8與圖9為本發明滑鼠裝置第五實施例之局部立體圖與局部俯視圖。如圖8與圖9所示,本實施例與上述圖3之實施例的差異至少在於,本實施例之第一彈性桿31與第二彈性桿35為伸縮彈性桿並位於同一延伸線E上(在此延伸線E平行於X軸),在此第三邊緣143相對於第四邊緣144靠近另一按鍵40’(請對照圖3),第一彈性桿31設於第三邊緣143並朝向第四邊緣144與開關觸發件41延伸,第二彈性桿35設於第四邊緣144並朝向第三邊緣143與開關觸發件41延伸,構成第一彈性桿31與第二彈性桿35的延伸方向(在此延伸方向為X軸方向)平行於上述二按鍵40、40’之排列方向(在此排列方向為X軸方向)。
如圖8與圖9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彈性桿31包括第一桿身32、第一彈簧33以及第一桿頭34,第一桿身32可伸縮地設於第三邊緣143,例如在本實施例中,殼板11鄰近第三邊緣143處設有一桿座50,其中桿座50可組裝於殼板11上或者與殼板11為一體成型之結構(例如沖壓成型或射出成型),此並不侷限。第一桿身32設置於桿座50上並可相對於桿座50移動,桿座50具有一凹槽51,第一彈簧33套設於第一桿身32外部並位於凹槽51中,第一桿頭34連接於第一桿身32末端並連接於第一彈簧33一端,第一彈簧33的另一端則抵靠於凹槽51的槽壁,其中第一桿頭34與第一桿身32可為一體成型之結構或組裝式結構。第一自由端311位於第一桿頭34末端並凸出桿座50與第三邊緣143,此外,第一桿頭34更具有位於凹槽51中之一止擋部341,止擋部341抵靠於桿座50一端而避免第一彈性桿31脫離。
如圖8與圖9所示,第二彈性桿35包括第二桿身36、第二彈簧37以及第二桿頭38,第二桿身36可伸縮地設於第四邊緣144,第二彈簧37套設於第二桿身36外部,第二桿頭38連接於第二桿身36末端並連接於第二彈簧37,第二自由端351位於第二桿頭38末端並凸出第四邊緣144’,其中第二彈性桿35可與第一彈性桿31之結構相同,在此則不多加贅述。
藉此,在按鍵40組裝於殼板11的過程中,若按鍵40朝第三邊緣143方向偏離預定位置時,第一彈性桿31之第一桿頭34會受到開關觸發件41抵壓而壓縮第一彈簧33產生朝第四邊緣144方向之彈性力,以透過彈性力導正開關觸發件41而使按鍵40回復並保持在預定位置。同理,在按鍵40組裝於殼板11的過程中,若按鍵40朝第四邊緣144方向偏離預定位置時,第二彈性桿35之第二桿頭38會受到開關觸發件41抵壓而壓縮第二彈簧37產生朝第三邊緣143方向之彈性力,以透過彈性力導正開關觸發件41而使按鍵40回復並保持在預定位置,達到避免按鍵40偏位而能提供良好的操作手感與靈敏度,且避免滑鼠裝置1外觀間隙(例如二按鍵40、40’之間的間隙)不均而提高產品品質。
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第一彈性桿31與第二彈性桿35亦可為不同結構之伸縮彈性桿。
綜上,本發明實施例之滑鼠裝置,透過在孔緣設置第一彈性桿與第二彈性桿,且按鍵之開關觸發件夾設於第一彈性桿的第一自由端與第二彈性桿的第二自由端之間,使按鍵組裝後若發生偏位的情形時,第一彈性桿或第二彈性桿能夠提供彈性力,以將按鍵導正至預定位置,達到避免按鍵偏位而能提供良好的操作手感與靈敏度,且滑鼠裝置整體也能保持美觀而提高產品品質。
雖然本發明的技術內容已經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所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皆應涵蓋於本發明的範疇內,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滑鼠裝置 10:外殼 11:殼板 12,12’:按鍵組裝區 13:貫穿孔 14:孔緣 141:第一邊緣 142:第二邊緣 143:第三邊緣 144:第四邊緣 145:卡合件 15:滾輪 20,20’:彈性導正結構 21,21’,31:第一彈性桿 211,311:第一自由端 212:第一側邊 213:第一凸部 214:第一補強塊 22,32:第一桿身 23,33:第一彈簧 24,34:第一桿頭 341:止擋部 25,25’,35:第二彈性桿 251,351:第二自由端 252:第二側邊 253:第二凸部 254:第二補強塊 26,36:第二桿身 27,37:第二彈簧 28,38:第二桿頭 40,40’:按鍵 41:開關觸發件 411:卡槽 50:桿座 51:凹槽 W:寬度 E:延伸線
[圖1]係本發明滑鼠裝置第一實施例之立體圖。 [圖2]係本發明滑鼠裝置第一實施例之分解立體圖。 [圖3]係本發明滑鼠裝置第一實施例之局部俯視圖。 [圖4]係本發明滑鼠裝置第二實施例之局部俯視圖。 [圖5]係本發明滑鼠裝置第三實施例之局部俯視圖。 [圖6]係本發明滑鼠裝置第四實施例之局部俯視圖。 [圖7]係本發明滑鼠裝置第四實施例之作動圖。 [圖8]係本發明滑鼠裝置第五實施例之局部立體圖。 [圖9]係本發明滑鼠裝置第五實施例之局部俯視圖。
1:滑鼠裝置
10:外殼
11:殼板
12,12’:按鍵組裝區
13:貫穿孔
15:滾輪
20,20’:彈性導正結構
21:第一彈性桿
25:第二彈性桿
40,40’:按鍵
41:開關觸發件

Claims (12)

  1. 一種滑鼠裝置,包括: 一外殼,包括一殼板,該殼板具有一貫穿孔,該貫穿孔具有一孔緣; 一按鍵,設置於該殼板上,該按鍵包括一開關觸發件,該開關觸發件穿設於該貫穿孔內;以及 一彈性導正結構,包括一第一彈性桿與一第二彈性桿,該第一彈性桿設於該孔緣並朝向該開關觸發件方向延伸而包括一第一自由端,該第二彈性桿設於該孔緣並朝向該開關觸發件方向延伸而包括一第二自由端,且該開關觸發件夾設於該第一自由端與該第二自由端之間。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滑鼠裝置,其中該孔緣包括位於相對側之一第一邊緣與一第二邊緣,該第一彈性桿一體延伸自該第一邊緣,該第二彈性桿一體延伸自該第二邊緣。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滑鼠裝置,其中該孔緣包括位於相對側之一第一邊緣與一第二邊緣,該第一彈性桿與該第二彈性桿分別一體延伸自該第一邊緣。
  4. 如請求項2或3所述之滑鼠裝置,其中該第一彈性桿與該第一邊緣之夾角處更一體連接有一第一補強塊。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滑鼠裝置,其中該第一彈性桿與該第二彈性桿實質上平行設置,該孔緣具有一寬度,該第一彈性桿的長度與該第二彈性桿的長度大於該寬度的一半。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滑鼠裝置,其中該第一彈性桿具有鄰近該第二彈性桿之一第一側邊,該第二彈性桿具有鄰近該第一彈性桿之一第二側邊,該第一側邊具有靠近該第一自由端之一第一凸部,該第二側邊具有靠近於該第二自由端之一第二凸部,該按鍵之該開關觸發件夾設於該第一凸部與該第二凸部之間。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滑鼠裝置,更包括另一按鍵,該另一按鍵設置於該殼板上並與該按鍵沿一排列方向排列,該第一彈性桿之延伸方向與該第二彈性桿之延伸方向垂直於該排列方向。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滑鼠裝置,其中該開關觸發件包括一卡槽,該貫穿孔之該孔緣延伸一卡合件,該卡合件對應容設於該卡槽中。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滑鼠裝置,其中該第一彈性桿與該第二彈性桿為一伸縮彈性桿並位於同一延伸線上。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滑鼠裝置,其中該孔緣包括位於相對側之一第三邊緣與一第四邊緣,該第一彈性桿包括一第一桿身、一第一彈簧以及一第一桿頭,該第一桿身延伸自該第三邊緣,該第一彈簧套設於該第一桿身外部,該第一桿頭可移動地設於該第一桿身末端並連接於該第一彈簧,該第一自由端位於該第一桿頭端部。
  11. 如請求項9所述之滑鼠裝置,其中該孔緣包括位於相對側之一第三邊緣與一第四邊緣,該第一彈性桿包括一第一桿身、一第一彈簧以及一第一桿頭,該第一桿身可伸縮地設於該第三邊緣,該第一彈簧套設於該第一桿身外部,該第一桿頭連接於該第一桿身末端並連接於該第一彈簧,該第一自由端位於該第一桿頭端部。
  12. 如請求項9所述之滑鼠裝置,更包括另一按鍵,該另一按鍵設置於該殼板上並與該按鍵沿一排列方向排列,該第一彈性桿之延伸方向與該第二彈性桿之延伸方向平行於該排列方向。
TW109116989A 2020-05-21 2020-05-21 滑鼠裝置 TWI7316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16989A TWI731693B (zh) 2020-05-21 2020-05-21 滑鼠裝置
US17/323,106 US11314342B2 (en) 2020-05-21 2021-05-18 Mouse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16989A TWI731693B (zh) 2020-05-21 2020-05-21 滑鼠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31693B true TWI731693B (zh) 2021-06-21
TW202144969A TW202144969A (zh) 2021-12-01

Family

ID=775171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16989A TWI731693B (zh) 2020-05-21 2020-05-21 滑鼠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314342B2 (zh)
TW (1) TWI73169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9016943U (zh) * 2022-11-08 2023-05-12 富港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鼠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8061149U (zh) * 2018-04-28 2018-11-06 广州市纳普斯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改良散热结构的键盘
CN209590797U (zh) * 2019-04-30 2019-11-05 周艳平 一种鼠标
TWM595255U (zh) * 2020-01-03 2020-05-11 正崴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滑鼠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27621B1 (ko) * 2006-04-27 2008-05-07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입력장치
US10452160B2 (en) * 2017-10-10 2019-10-22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Mouse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8061149U (zh) * 2018-04-28 2018-11-06 广州市纳普斯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改良散热结构的键盘
CN209590797U (zh) * 2019-04-30 2019-11-05 周艳平 一种鼠标
TWM595255U (zh) * 2020-01-03 2020-05-11 正崴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滑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365129A1 (en) 2021-11-25
US11314342B2 (en) 2022-04-26
TW202144969A (zh) 2021-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32576B (zh) 可調整按壓手感之按鍵開關
CN110471561B (zh) 触控装置
TWI711063B (zh) 光開關按鍵
TWI408715B (zh) 按鍵結構以及具有此結構之鍵盤
TWI731693B (zh) 滑鼠裝置
US20180240618A1 (en) Silent key switch
TW201916082A (zh) 按鍵結構
TWI699805B (zh) 按鍵結構
CN113741710B (zh) 鼠标装置
JP5333661B2 (ja) 操作入力装置
CN113741710A (zh) 鼠标装置
US20110089012A1 (en) Electronic device
TWI740363B (zh) 滑鼠裝置
CN112783340A (zh) 鼠标装置
TW202027111A (zh) 鍵盤設備及其觸控板裝置
TWI724946B (zh) 按鍵
JP7371746B2 (ja) シーソースイッチ及び電子機器
TWI734458B (zh) 滑鼠裝置
TW202331481A (zh) 觸控板裝置
US11048348B1 (en) Mouse roller module
TWI699804B (zh) 按鍵結構
CN220171974U (zh) 按键结构
TWI768925B (zh) 觸控板機構
TWI712063B (zh) 鍵帽結構及其按鍵
TWI781762B (zh) 按鍵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