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27786B - 網狀網路系統 - Google Patents

網狀網路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27786B
TWI727786B TW109115267A TW109115267A TWI727786B TW I727786 B TWI727786 B TW I727786B TW 109115267 A TW109115267 A TW 109115267A TW 109115267 A TW109115267 A TW 109115267A TW I727786 B TWI727786 B TW I72778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mesh network
address
message
node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152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39655A (zh
Inventor
吳婧君
丁翠
彭作輝
李朝明
張國峰
Original Assignee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277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27786B/zh
Publication of TW2021396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39655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48Routing tree calc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2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using selective relaying for reaching a 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or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24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 H04W40/246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dis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24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種適於無線存取點的網狀網路系統,包括多個網狀網路節點。網狀網路節點包括根節點、多個中繼節點及多個葉節點,根節點通訊連接無線存取點。中繼節點及葉節點用以接收下行報文,下行報文具有下行目的地址。接收下行報文的中繼節點判斷自身的網狀網路地址與下行目的地址不同時,查詢自身的路由表上記錄前往下行目的地址的下一跳節點地址,並轉發下行報文至對應下一跳節點地址的網狀網路節點。接收下行報文的葉節點判斷自身的網狀網路地址與下行目的地址不同時,丟棄下行報文。

Description

網狀網路系統
本案是關於網路領域,特別是一種網狀網路系統。
網狀網路相較於網際網路雖然具有點對點架構的優勢,但是現今的網狀網路在傳輸時仰賴符合網際網路協定(TCP/IP)的報文進行傳輸,並且節點與節點之間傳輸的報文需符合網際網路協定。由於符合網際網路協定的報文是適用於整個網際網路中,導致報文的資料龐大且格式繁瑣。對於節點而言,這樣的報文在傳輸或處理上都是相對耗費資源的,而無法顯現出網狀網路的點對點架構的優勢。
鑑於上述,本案提出一種網狀網路系統。
依據一些實施例,一種適於無線存取點的網狀網路系統。網狀網路系統包括多個網狀網路節點,網狀網路節點以樹狀拓樸通訊方式相互連接。網狀網路節點包括根節點、多個中繼節點及多個葉節點,根節點通訊連接無線存取點。每一個網狀網路節點儲存有網狀網路地址,根節點及每一個中繼節點儲存有路由表。中繼節點及葉節點用以接收下行報文,下行報文具有下行目的地址。接收下行報文的中繼節點判斷自身的網狀網路地址與下行目的地址不同時,查詢自身的路由表上記錄前往下行目的地址的下一跳節點地址,並轉發下行報文至對應下一跳節點地址的網狀 網路節點。接收下行報文的葉節點判斷自身的網狀網路地址與下行目的地址不同時,丟棄下行報文。
綜上,在一些實施例,網狀網路系統包括網狀網路節點,網狀網路節點儲存有網狀網路地址,其中網狀網路節點包括根節點、中繼節點及葉節點,根節點及中繼節點儲存有路由表。在一些實施例,因為下行的報文具有網狀網路格式的目的地址,網狀網路系統能實現報文下行的運作,而不需要依靠網際網路格式的報文。因此,網狀網路系統能以快速、精簡的方式進行傳輸。
10:網狀網路系統
20:無線存取點
30:雲端網路
40:外部電子裝置
100:根節點
200:中繼節點
300:葉節點
410:路由表
412:後代節點地址項目
414:下一跳節點地址項目
420:網狀網路地址
430:應用程序
500:閒置節點
D0:下行外部報文
D1:下行報文
U0:上行外部報文
U1:上行報文
M00~M14:網狀網路節點
圖1為根據本案一些實施例所繪示之網狀網路系統的示意圖。
圖2為根據本案一些實施例所繪示之根節點的示意圖。
圖3為根據本案一些實施例所繪示之中繼節點的示意圖。
圖4為根據本案一些實施例所繪示之葉節點的示意圖。
圖5為根據本案一些實施例所繪示之網狀網路系統的網狀網路地址示意圖。
圖6為根據本案一些實施例所繪示之路由表的示意圖。
圖7為根據本案一些實施例所繪示之閒置節點的示意圖。
圖8為根據本案另一些實施例所繪示之網狀網路系統的網狀網路地址示意圖。
圖9為根據本案另一些實施例所繪示之網狀網路系統的示意圖。
圖1為本案一些實施例所繪示之網狀網路系統10的示意圖,圖2、圖3及圖4分別為根據本案一些實施例所繪示之根節點100、中繼節點200及葉節點300的示意圖。一併參照圖1、圖2、圖3及圖4,在一些實施例,網狀網路系統10適於無線存取點(Wireless Access Point)20,也就是網狀網路系統10通訊連接至無線存取點20,而網狀網路系統10又稱為網狀無線(Mesh Wi-Fi)網路系統。網狀網路系統10包括多個網狀網路節點,並且網狀網路節點以樹狀拓樸(Tree Topology)通訊方式相互連接,網狀網路節點包括根節點100、多個中繼節點200及多個葉節點300,根節點100通訊連接無線存取點20。每一個網狀網路節點儲存有網狀網路地址420,根節點100及每一個中繼節點200儲存有路由表410。如圖2至圖4所示,根節點100儲存有路由表410及網狀網路地址420,中繼節點200儲存有路由表410及網狀網路地址420,葉節點300儲存有網狀網路地址420。網狀網路地址420例如媒體存取控制地址(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或區域網路地址(Local Area Network Address)。
具體而言,網狀網路節點形成一個樹狀拓樸結構的網狀網路系統10,因此各個網狀網路節點都只對應一個父節點,並且不限於對應同一個或不同的父節點。相對的,網狀網路節點不限於對應一個或多個的子節點,也可以沒有對應的子節點。其中根節點100的父節點是無線存取點20,並且無線存取點20位於網狀網路系統10之外,根節點100的子節點可以是中繼節點200或葉節點300。中繼節點200的父節點可以是根節點100或其他的中繼節點200,中繼節點200的子節點可以是其他的中繼節點200或葉節點300。葉節點300的父節點可以是根節點100或中繼節點200, 並且葉節點300沒有子節點。根節點100依據樹狀拓樸通訊方式向下連接至任何一個葉節點300的路徑上,能包括一個或多個中繼節點200,也能不包括任何一個中繼節點200。
參照圖1,在一些實施例,各個中繼節點200用以接收下行報文(Message)D1,下行報文D1具有下行目的地址。在一些實施例,接收下行報文D1的中繼節點200判斷自身的網狀網路地址420與下行目的地址不同時,查詢路由表410上記錄前往下行目的地址的下一跳節點地址,並轉發下行報文D1至對應下一跳節點地址的網狀網路節點。
具體而言,中繼節點200不限於從根節點100或其他的中繼節點200接收下行報文D1。由於每一個網狀網路節點有其對應於網狀網路系統10的網狀網路地址420,下行報文D1的下行目的地址是某一個網狀網路節點的網狀網路地址420,因此中繼節點200能依據下行報文D1的下行目的地址判斷是否與自身的網狀網路地址420相同。當中繼節點200判斷自身的網狀網路地址420與下行目的地址不同時,中繼節點200再依據下行目的地址對自身的路由表410進行查表來獲得下一跳節點地址。由於下一跳節點地址也是某一個網狀網路節點的網狀網路地址420,中繼節點200能依據下一跳節點地址轉發下行報文D1至下一跳節點地址對應的網狀網路節點(例如,其他的中繼節點200或葉節點300)。
參照圖1,在一些實施例,各個葉節點300用以接收下行報文D1,下行報文D1具有下行目的地址。在一些實施例,接收下行報文D1的葉節點300判斷自身的網狀網路地址420與下行目的地址不同時,丟棄下行報文D1。
具體而言,由於葉節點300沒有對應的子節點,因此當接收下行報文D1的葉節點300判斷自身的網狀網路地址420與下行目的地址不同時,葉節點300無法轉發下行報文D1至其他的網狀網路節點,所以葉節點300丟棄下行報文D1。
在一些實施例,接收下行報文D1的中繼節點200無法透過查詢自身的路由表410獲得對應的下一跳節點地址時,丟棄下行報文D1。
具體而言,當中繼節點200無法依據下行目的地址查詢自身的路由表410獲得對應的下一跳節點地址時,代表下行目的地址對應的網狀網路節點不是接收下行報文D1的中繼節點200的後代節點,因此中繼節點200丟棄下行報文D1。丟棄下行報文D1的方法例如將下行報文D1從接收下行報文D1的網狀網路節點(中繼節點200或葉節點300)中刪除。
參照圖1,在一些實施例,根節點100用以接收無線存取點20發送的下行外部報文D0,下行外部報文D0具有下行目的地址。根節點100判斷自身的網狀網路地址420與下行目的地址不同時,轉換下行外部報文D0成為對應的下行報文D1。於此,下行報文D1符合網狀網路格式。而後,根節點100依據下行目的地址,查詢自身的路由表410上記錄前往下行目的地址的下一跳節點地址,並轉發下行報文D1至下一跳節點地址對應的網狀網路節點。
具體而言,下行外部報文D0的下行目的地址是某一個網狀網路節點的網狀網路地址420,因此根節點100能依據下行外部報文D0的下行目的地址判斷是否與自身的網狀網路地址420相同。當根節點100判斷自身的網狀網路地址420與下行目的地址不同時,根節點100轉換下行 外部報文D0成為對應的下行報文D1,也就是將下行外部報文D0轉換成為符合網狀網路格式的下行報文D1,而下行外部報文D0的下行目的地址與下行報文D1的下行目的地址對應至同一個網狀網路節點。而後,根節點100再依據下行目的地址對自身的路由表410進行查表來獲得下一跳節點地址。由於下一跳節點地址也是某一個網狀網路節點的網狀網路地址420,根節點100能依據下一跳節點地址轉發下行報文D1至下一跳節點地址對應的網狀網路節點(例如,中繼節點200或葉節點300)。
需特別說明的是,在一些實施例,「下行報文D1符合網狀網路格式」代表下行報文D1的全部或部分區段符合網狀網路格式,並不限制下行報文D1的所有區段都需符合網狀網路格式。相對的,在一些實施例,下行外部報文D0符合網際網路格式。
在一些實施例,接收下行外部報文D0的根節點100無法透過查詢自身的路由表410獲得對應的下一跳節點地址時,丟棄下行報文D1。
具體而言,當根節點100無法依據下行目的地址查詢自身的路由表410獲得對應的下一跳節點地址時,代表下行目的地址對應的網狀網路節點不是接收下行外部報文D0的根節點100的後代節點,因此根節點100丟棄下行報文D1。丟棄下行報文D1的方法例如將下行報文D1從接收對應的下行外部報文D0的根節點100中刪除。
在一些實施例,根節點100及中繼節點200具有接收、發送及轉發的功能,葉節點300具有接收及發送的功能。由於葉節點300沒有儲存路由表410,所以葉節點300沒有轉發的功能。反之,在一些實施例, 葉節點300儲存有路由表410(圖中未繪示),並且葉節點300儲存的路由表410為空的。因此當葉節點300以樹狀拓樸通訊方式向下直接通訊連接至其他網狀網路節點(例如,後續段落所述的閒置節點500)之後,葉節點300能成為中繼節點200。
在一些實施例,各個中繼節點200用以接收上行報文U1,上行報文U1具有上行目的地址。接收上行報文U1的中繼節點200判斷自身的網狀網路地址420與上行目的地址不同時,轉發上行報文U1至對應的父節點。
具體而言,中繼節點200能從其他的中繼節點200或葉節點300接收上行報文U1。上行報文U1的上行目的地址是某一個網狀網路節點的網狀網路地址420,因此中繼節點200能依據上行報文U1的上行目的地址判斷是否與自身的網狀網路地址420相同。當中繼節點200判斷自身的網狀網路地址420與上行目的地址不同時,由於中繼節點200只有一個父節點,中繼節點200轉發上行報文U1至父節點(例如,根節點100或其他的中繼節點200)。
在一些實施例,各個葉節點300用以接收上行報文U1,上行報文U1具有上行目的地址。接收上行報文U1的葉節點300判斷自身的網狀網路地址420與上行目的地址不同時,轉發上行報文U1至對應的父節點。
具體而言,葉節點300不是從其他的網狀網路節點接收上行報文U1,而葉節點300不限於從自身或外部獲得上行報文U1。上行報文U1的上行目的地址是某一個網狀網路節點的網狀網路地址420,因此葉節 點300能依據上行報文U1的上行目的地址判斷是否與自身的網狀網路地址420相同。當葉節點300判斷自身的網狀網路地址420與上行目的地址不同時,由於葉節點300只有一個父節點,葉節點300轉發上行報文U1至父節點(例如,根節點100或中繼節點200)。
在一些實施例,根節點100用以接收上行報文U1,上行報文U1具有上行目的地址。接收上行報文U1的根節點100判斷自身的網狀網路地址420與上行目的地址不同時,轉換上行報文U1成為對應的上行外部報文U0。於此,上行外部報文U0符合網際網路格式。而後,根節點100轉發上行外部報文U0至無線存取點20。
具體而言,根節點100能從中繼節點200或葉節點300接收上行報文U1。上行報文U1的上行目的地址是某一個網狀網路節點的網狀網路地址420,因此根節點100能依據上行報文U1的上行目的地址判斷是否與自身的網狀網路地址420相同。當根節點100判斷自身的網狀網路地址420與上行目的地址不同時,根節點100轉換上行報文U1成為對應的上行外部報文U0,也就是將上行報文U1轉換成為符合網際網路格式的上行外部報文U0。而後,根節點100轉發上行外部報文U0至父節點(無線存取點20)。
需特別說明的是,在一些實施例,「上行外部報文U0符合網際網路格式」代表上行外部報文U0的全部或部分區段符合網際網路格式,並不限制上行外部報文U0的所有區段都需符合網際網路格式。相對的,在一些實施例,上行報文U1符合網狀網路格式。
一併參照圖1、圖2、圖3及圖4,在一些實施例,各個網狀網路節點更儲存有應用程序430,也就是根節點100、中繼節點200及葉節點300都有其各自儲存的應用程序430。接收下行報文D1的中繼節點200或葉節點300判斷自身的網狀網路地址420與下行目的地址相同時,依據自身的應用程序430處理下行報文D1。例如下行報文D1可能具有對於中繼節點200或葉節點300的指令,對應的中繼節點200或葉節點300的應用程序430依據下行報文D1的指令執行對應的操作、運算或其他功能。
在一些實施例,接收下行外部報文D0的根節點100判斷自身的網狀網路地址420與下行目的地址相同時,依據自身的應用程序430處理下行外部報文D0。例如下行外部報文D0可能具有對於根節點100的指令,根節點100的應用程序430依據下行外部報文D0的指令執行對應的操作、運算或其他功能。應用程序430例如應用程式介面(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或行動應用程式(Mobile Application)。
一併參照圖1、圖2、圖3及圖4,在一些實施例,各個網狀網路節點(根節點100、中繼節點200及葉節點300)用以接收上行報文U1,上行報文U1具有上行目的地址。接收上行報文U1的網狀網路節點判斷自身的網狀網路地址420與上行目的地址相同時,依據自身的應用程序430處理上行報文U1。例如上行報文U1可能具有對於網狀網路節點的指令,網狀網路節點的應用程序430依據上行報文U1的指令執行對應的操作、運算或其他功能。
在一些實施例,網狀網路節點能透過執行自身的應用程序430,獲得對應的上行報文U1或下行報文D1。
圖5為根據本案一些實施例所繪示之網狀網路系統10的網狀網路地址420示意圖。參照圖5,在一些實施例,網狀網路系統10包括多個網狀網路節點M00至M13,網狀網路節點M00是根節點100,網狀網路節點M01、M02、M04、M07、M08是中繼節點200,網狀網路節點M03、M05、M06、M09、M10、M11、M12、M13是葉節點300。
在一些實施例,以儲存有路由表410的任一個網狀網路節點(例如網狀網路節點M00、M01、M02、M04、M07、M08之中的任一個)做為路由節點。路由節點對應多個下一跳節點及多個後代節點,下一跳節點是路由節點依據樹狀拓樸通訊方式向下直接連接的網狀網路節點,後代節點是路由節點依據樹狀拓樸通訊方式向下直接連接或間接連接的網狀網路節點。具體而言,下一跳節點是路由節點的子節點,後代節點是路由節點的子節點或孫節點。換句話說,路由節點的後代節點包括路由節點的下一跳節點。例如,網狀網路節點M00的下一跳節點是網狀網路節點M01至M03,網狀網路節點M00的後代節點是網狀網路節點M01至M13,因此網狀網路節點M01至M03同時是網狀網路節點M00的下一跳節點及後代節點。網狀網路節點M02的下一跳節點是網狀網路節點M06至M08,網狀網路節點M02的後代節點是網狀網路節點M06至M08及M10至M13,網狀網路節點M06至M08同時是網狀網路節點M02的下一跳節點及後代節點。
圖6為根據本案一些實施例所繪示之路由表410的示意圖。一併參照圖5及圖6,在一些實施例,路由節點儲存的路由表410包括後代節點地址項目412及下一跳節點地址項目414。後代節點地址項目412包括每一個後代節點的網狀網路地址420,下一跳節點地址項目414包括每一 個後代節點分別對應的下一跳節點的網狀網路地址420。其中下一跳節點位於路由節點依據樹狀拓樸通訊方式向下連接至對應的後代節點的路徑上,並且下一跳節點是路由節點依據樹狀拓樸通訊方式向下直接連接的後代節點。
具體而言,後代節點地址項目412包括的網狀網路地址420是路由節點的後代節點的網狀網路地址420。下一跳節點地址項目414包括的網狀網路地址420是下一跳節點的網狀網路地址420,其中下一跳節點對應於路由節點的後代節點。例如,當路由節點是網狀網路節點M00,且後代節點地址項目412是網狀網路節點M07的網狀網路地址420時,其對應的下一跳節點地址項目414是網狀網路節點M02的網狀網路地址420。也就是下一跳節點(M02)同時符合兩個條件:第一,下一跳節點(M02)位於路由節點(M00)依據樹狀拓樸通訊方式向下連接至對應的後代節點(M07)的路徑(M00-M02-M07)上;以及,第二,下一跳節點(M02)是路由節點(M00)依據樹狀拓樸通訊方式向下直接連接的後代節點(M01、M02)。因此,後代節點是網狀網路節點M07時,只有網狀網路節點M02符合下一跳節點的條件,所以網狀網路節點M02是下一跳節點。
在一些實施例,路由節點是網狀網路節點M00,網狀網路節點M00的路由表410如下表1所示:
Figure 109115267-A0305-02-0013-1
Figure 109115267-A0305-02-0014-2
其中,當路由節點是網狀網路節點M00時,後代節點(M12)的網狀網路地址420是「MAC-12」,對應的下一跳節點(M02)的網狀網路地址420是「MAC-02」。
在一些實施例,路由節點是網狀網路節點M02,網狀網路節點M02的路由表410如下表2所示:
Figure 109115267-A0305-02-0014-3
其中,當路由節點是網狀網路節點M02時,後代節點(M12)的網狀網路地址420是「MAC-12」,對應的下一跳節點(M07)的網狀網路地址420是「MAC-07」。
在一些實施例,路由節點是網狀網路節點M07,網狀網路節點M07的路由表410如下表3所示:表3:
Figure 109115267-A0305-02-0015-4
其中,當路由節點是網狀網路節點M07時,後代節點(M12)的網狀網路地址420是「MAC-12」,對應的下一跳節點(M12)的網狀網路地址420是「MAC-12」。
在一些實施例,網狀網路節點M00的網狀網路地址是「MAC-00」。網狀網路節點M00(根節點100)接收無線存取點20發送的下行外部報文D0,下行外部報文D0的下行目的地址是「MAC-12」。網狀網路節點M00判斷自身的網狀網路地址「MAC-00」與下行目的地址「MAC-12」不同,轉換下行外部報文D0成為對應的下行報文D1。網狀網路節點M00查詢自身的路由表410(表1),由於下行目的地址「MAC-12」符合後代節點地址項目412中的「MAC-12」,其對應的下一跳節點地址項目414是「MAC-02」,因此網狀網路節點M00轉發下行報文D1至下一跳節點地址「MAC-02」對應的網狀網路節點M02(中繼節點200)。
承上,網狀網路節點M02(中繼節點200)接收網狀網路節點M00(根節點100)發送的下行報文D1,下行報文D1的下行目的地址是「MAC-12」。由於網狀網路節點M02判斷自身的網狀網路地址「MAC-02」與下行目的地址「MAC-12」不同,網狀網路節點M02查詢路由表410(表2),因為下行目的地址「MAC-12」符合後代節點地址項目412中的「MAC-12」,其對應的下一跳節點地址項目414是「MAC-07」,因此網狀網路節點M02轉發下行報文D1至下一跳節點地址「MAC-07」對應的網狀網路節點M07(中繼節點200)。同理,網狀網路節點M07(中繼節 點200)接收下行報文D1之後,透過查表獲得下一跳節點地址「MAC-12」,因此網狀網路節點M07轉發下行報文D1至下一跳節點地址「MAC-12」對應的網狀網路節點M12(葉節點300)。
在一些實施例,網狀網路節點M12(葉節點300)發送上行報文U1至網狀網路節點M07(網狀網路節點M12的父節點7),上行報文U1具有上行目的地址「MAC-99」。網狀網路節點M07判斷自身的網狀網路地址「MAC-07」與上行目的地址「MAC-99」不同,轉發上行報文U1至網狀網路節點M02(網狀網路節點M07的父節點7)。同理,網狀網路節點M02判斷自身的網狀網路地址「MAC-02」與上行目的地址「MAC-99」不同,轉發上行報文D1至網狀網路節點M00(網狀網路節點M02的父節點7)。網狀網路節點M00(根節點100)判斷自身的網狀網路地址「MAC-00」與上行目的地址「MAC-99」不同,轉換上行報文U1成為對應的上行外部報文U0,並轉發上行外部報文U0至無線存取點20。
圖7為根據本案一些實施例所繪示之閒置節點500的示意圖。圖8為根據本案另一些實施例所繪示之網狀網路系統10的網狀網路地址420示意圖。一併參照圖7及圖8,在一些實施例,網狀網路系統10更包括閒置節點500。具體而言,閒置節點500是一種網狀網路節點,並且未以樹狀拓樸通訊方式連接至其他的網狀網路節點。當閒置節點500以樹狀拓樸通訊方式向上直接連接至路由節點(例如網狀網路節點M00、M01、M02、M04、M07、M08之中的任一個)之後,路由節點更新自身的路由表410,並增加閒置節點500的網狀網路地址至自身的後代節點地址項目412及下一跳節點地址項目414。路由節點對應多個前代節點,前代節點 是路由節點依據樹狀拓樸通訊方式向上直接連接或間接連接的網狀網路節點(例如路由節點是網狀網路節點M08時,前代節點是網狀網路節點M02、M00)。路由節點的每一個前代節點更新自身的路由表410,增加閒置節點500的網狀網路地址420至自身的後代節點地址項目412,並增加對應閒置節點500的下一跳節點的網狀網路地址420至自身的下一跳節點地址項目414。
在一些實施例,閒置節點500(網狀網路節點M14)以樹狀拓樸通訊方式連接向上直接連接至路由節點(網狀網路節點M08)之後,網狀網路節點M08更新自身的路由表410,其中路由表410更新的部分如下表4所示:
Figure 109115267-A0305-02-0017-5
其中,路由表410更新的部分是後代節點地址項目412的「MAC-14」及對應的下一跳節點地址項目414的「MAC-14」,也就是網狀網路節點M08依據新通訊連接的子節點(網狀網路節點M14)更新自身的路由表410。
在一些實施例,閒置節點500(網路節點M14)以樹狀拓樸通訊方式向上直接連接至路由節點(網狀網路節點M08)之後,由於網狀網路節點M02是網狀網路節點M08的前代節點(父節點),網狀網路節點M02更新自身的路由表410,其中路由表410更新的部分如下表5所示:
Figure 109115267-A0305-02-0017-6
Figure 109115267-A0305-02-0018-7
其中,路由表410更新的部分是後代節點地址項目412的「MAC-14」及對應的下一跳節點地址項目414的「MAC-08」,也就是網狀網路節點M02依據新通訊連接的後代節點(網狀網路節點M14)更新自身的路由表410。
在一些實施例,閒置節點500(網路節點M14)以樹狀拓樸通訊方式向上直接連接至路由節點(網狀網路節點M08)之後,由於網狀網路節點M00是網狀網路節點M08的前代節點(父節點的父節點),網狀網路節點M00更新自身的路由表410,其中路由表410更新的部分如下表6所示:
Figure 109115267-A0305-02-0018-8
其中,路由表410更新的部分是後代節點地址項目412的「MAC-14」及對應的下一跳節點地址項目414的「MAC-02」,也就是網狀網路節點M00依據新通訊連接的後代節點(網狀網路節點M14)更新自身的路由表410。
在一些實施例,閒置節點500以樹狀拓樸通訊方式向上直接連接至路由節點之後,路由節點的前代節點更新自身的路由表410至根節點100為止。例如閒置節點500是網路節點M14,路由節點是網狀網路節點M08時,前代節點只更新至網狀網路節點M00(根節點100)。或者,假設無線存取點20具有路由表410(圖未繪示),即使無線存取點20是根節點100的父節點,無線存取點20仍不會更新自身的路由表410。
圖9為根據本案另一些實施例所繪示之網狀網路系統10的示意圖。參照圖9,在一些實施例,網狀網路系統10透過無線存取點20通訊連接至雲端網路30,再透過雲端網路30通訊連接至外部電子裝置40。或者,網狀網路系統10直接透過無線存取點20通訊連接至外部電子裝置40。網狀網路節點例如物聯網(IOT)裝置或其他具有連網功能的電子裝置。無線存取點20例如無線網路路由器、無線基地台或具有熱點分享功能的電子裝置(例如手機)。外部電子裝置40例如手機、桌上型電腦、平板電腦或其他具有連網功能的電子裝置。需特別說明的是,同一個無線存取點20不限於通訊連接一個網狀網路系統10或是多個網狀網路系統10。同一個網狀網路系統10不限於通訊連接至單一個無線存取點20或多個不同的無線存取點20。然而,網狀網路系統10在單一時間點僅能透過一個無線存取點20與雲端網路30或外部電子裝置40保持通訊連接。
綜上,在一些實施例,網狀網路系統包括網狀網路節點,網狀網路節點儲存有網狀網路地址,其中網狀網路節點包括根節點、中繼節點及葉節點,根節點及中繼節點儲存有路由表。在一些實施例,因為下行的報文及上行的報文具有網狀網路格式的目的地址,網狀網路系統能實現報文下行或上行的運作,而不需要依靠網際網路格式的報文。因此,網狀網路系統能以快速、精簡的方式進行傳輸。
10:網狀網路系統
20:無線存取點
100:根節點
200:中繼節點
300:葉節點
D0:下行外部報文
D1:下行報文
U0:上行外部報文
U1:上行報文

Claims (10)

  1. 一種網狀網路系統,適於一無線存取點,該網狀網路系統包括: 多個網狀網路節點,以一樹狀拓樸通訊方式相互連接,該些網狀網路節點包括: 一根節點,通訊連接該無線存取點; 多個中繼節點;及 多個葉節點; 其中,每一該些網狀網路節點儲存有一網狀網路地址,該根節點及每一該些中繼節點儲存有一路由表; 其中,該些中繼節點及該些葉節點用以接收一下行報文,該下行報文具有一下行目的地址; 其中,接收該下行報文的該中繼節點判斷自身的該網狀網路地址與該下行目的地址不同時,查詢自身的該路由表上記錄前往該下行目的地址的一下一跳節點地址,並轉發該下行報文至對應該下一跳節點地址的該網狀網路節點; 其中,接收該下行報文的該葉節點判斷自身的該網狀網路地址與該下行目的地址不同時,丟棄該下行報文。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網狀網路系統,其中接收該下行報文的該中繼節點無法透過查詢自身的該路由表獲得對應的該下一跳節點地址時,丟棄該下行報文。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網狀網路系統,其中該根節點用以接收該無線存取點發送的一下行外部報文,該下行外部報文具有另一下行目的地址,其中,該根節點判斷自身的該網狀網路地址與該另一下行目的地址不同時,轉換該下行外部報文成為對應的另一下行報文,該另一下行報文符合一網狀網路格式,該根節點依據該另一下行目的地址查詢自身的該路由表上記錄前往該另一下行目的地址的另一下一跳節點地址,並轉發該另一下行報文至該另一下一跳節點地址對應的該網狀網路節點。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網狀網路系統,其中該根節點更儲存有一應用程序,該根節點判斷自身的該網狀網路地址與該下行目的地址相同時,依據自身的該應用程序處理該下行外部報文。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網狀網路系統,其中每一該些中繼節點及每一該些葉節點更儲存有一應用程序,接收該下行報文的該中繼節點或該葉節點判斷自身的該網狀網路地址與該下行目的地址相同時,依據自身的該應用程序處理該下行報文。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網狀網路系統,其中每一該些中繼節點及每一該些葉節點分別對應於一父節點,該父節點是對應的該中繼節點或該葉節點依據該樹狀拓樸通訊方式向上直接連接的該網狀網路節點,該些中繼節點及該些葉節點用以接收一上行報文,該上行報文具有一上行目的地址,其中,接收該上行報文的該中繼節點或該葉節點判斷自身的該網狀網路地址與該上行目的地址不同時,轉發該上行報文至對應的該父節點。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網狀網路系統,其中該根節點用以接收一上行報文,該上行報文具有一上行目的地址,其中,接收該上行報文的該根節點判斷自身的該網狀網路地址與該上行目的地址不同時,轉換該上行報文成為對應的一上行外部報文,該上行外部報文符合一網際網路格式,並轉發該上行外部報文至該無線存取點。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網狀網路系統,其中每一該些網狀網路節點更儲存有一應用程序,每一該些網狀網路節點用以接收一上行報文,該上行報文具有一上行目的地址,其中,接收該上行報文的該網狀網路節點判斷自身的該網狀網路地址與該上行目的地址相同時,依據自身的該應用程序處理該上行報文。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網狀網路系統,其中,以儲存有該路由表的任一該些網狀網路節點做為一路由節點,該路由節點對應多個下一跳節點及多個後代節點,該些下一跳節點是該路由節點依據該樹狀拓樸通訊方式向下直接連接的該些網狀網路節點,該些後代節點是該路由節點依據該樹狀拓樸通訊方式向下直接連接或間接連接的該些網狀網路節點,該路由節點儲存的該路由表包括: 一後代節點地址項目,包括每一該些後代節點的該網狀網路地址;及 一下一跳節點地址項目,包括每一該些後代節點分別對應的該下一跳節點的該網狀網路地址,其中該下一跳節點位於該路由節點依據該樹狀拓樸通訊方式向下連接至對應的該後代節點的路徑上,並且該下一跳節點是該路由節點依據該樹狀拓樸通訊方式向下直接連接的該後代節點。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網狀網路系統,更包括一閒置節點,每一該些路由表包括一後代節點地址項目及一下一跳節點地址項目,並且以儲存有該路由表的任一該些網狀網路節點做為一路由節點,該路由節點對應多個前代節點,該些前代節點是該路由節點依據該樹狀拓樸通訊方式向上直接連接或間接連接的該些網狀網路節點,其中,當該閒置節點以該樹狀拓樸通訊方式向上直接連接至該路由節點之後,該路由節點更新自身的該路由表,並增加該閒置節點的該網狀網路地址至自身的該後代節點地址項目及該下一跳節點地址項目,每一該些前代節點更新自身的該路由表,增加該閒置節點的該網狀網路地址至自身的該後代節點地址項目,並增加對應該閒置節點的一下一跳節點的一網狀網路地址至自身的該下一跳節點地址項目。
TW109115267A 2020-04-09 2020-05-07 網狀網路系統 TWI7277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74894.9 2020-04-09
CN202010274894.9A CN113518405B (zh) 2020-04-09 2020-04-09 网状网络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27786B true TWI727786B (zh) 2021-05-11
TW202139655A TW202139655A (zh) 2021-10-16

Family

ID=770367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15267A TWI727786B (zh) 2020-04-09 2020-05-07 網狀網路系統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363675B2 (zh)
CN (1) CN113518405B (zh)
TW (1) TWI7277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3175361A1 (en) * 2020-04-15 2021-10-21 Tamer Adel Kadous Wireless network multipoint association and diversity
CN114172895A (zh) * 2021-12-07 2022-03-11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601395B1 (en) * 2021-12-22 2023-03-07 Uab 360 It Updating parameters in a mesh network
US11805100B2 (en) * 2021-12-29 2023-10-31 Uab 360 It Access control in a mesh network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81482A1 (en) * 2005-10-06 2007-04-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method and system for routing a broadcast data frame in a mesh network with multiple mesh portals
US20100157889A1 (en) * 2008-12-18 2010-06-24 Motorol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efficiency of broadcast communications in a multi-hop wireless mesh network
JP4896038B2 (ja) * 2004-12-21 2012-03-1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通信方法及びモバイル通信ノード並びにアクセスルータ
CN102413542A (zh) * 2011-11-25 2012-04-11 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网状网路由方法和无线网状网
WO2014040053A1 (en) * 2012-09-10 2014-03-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Bridge learning in multi-hop wireless mesh networks
TW201818743A (zh) * 2016-11-02 2018-05-16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無線網狀網路路由方法與無線節點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42227A2 (en) * 1998-12-23 2001-10-10 Nokia Wireless Routers, Inc. A unified routing scheme for ad-hoc internetworking
US20050036486A1 (en) * 2003-08-12 2005-02-17 Zafer Sahinoglu Route discovery in ad-hoc networks with data packets
US20050105524A1 (en) * 2003-11-17 2005-05-19 Hughes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sioning of route information in a meshed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8194655B2 (en) * 2004-08-05 2012-06-05 Dust Networks, Inc. Digraph based mesh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7839856B2 (en) * 2007-06-06 2010-11-23 Cisco Technology, Inc. Centrally controlled routing with tagged packet forwarding in a wireless mesh network
CN101420445B (zh) * 2007-10-25 2011-12-28 厦门大学 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快速路由协议
US8737267B2 (en) * 2008-01-30 2014-05-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anagement of wireless relay nodes using routing table
CN101741824A (zh) * 2008-11-14 2010-06-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IPv6地址的解析方法、装置及邻居发现报文处理方法
CN103338274A (zh) * 2013-05-15 2013-10-0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研究院 树形泛在网络中面向路由的地址分配方法
CN103281748B (zh) * 2013-06-13 2015-08-12 清华大学 基于链路活跃度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选路方法
CN107231627B (zh) 2017-08-10 2020-11-10 乐鑫信息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网络及配网方法
US10588069B1 (en) * 2017-11-02 2020-03-10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Route discovery in wireless mesh networks
CN107889119B (zh) 2017-11-16 2021-06-08 乐鑫信息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Mesh网络的辅助工具、Mesh网络及配网、组网方法
CN108156644B (zh) 2017-12-29 2020-12-08 乐鑫信息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mesh网络内父节点的选择方法
CN108199905A (zh) 2018-02-01 2018-06-22 乐鑫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Mesh网络及其mesh设备和配网方法
CN108366362B (zh) 2018-02-01 2021-02-12 乐鑫信息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Mesh网络及其mesh设备安全配网方法
CN108391238A (zh) 2018-02-01 2018-08-10 乐鑫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无线mesh网络的配网方法
US10555357B1 (en) * 2018-02-22 2020-02-04 Sprint Spectrum L.P. Communicating with a wireless device via at least two access node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96038B2 (ja) * 2004-12-21 2012-03-1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通信方法及びモバイル通信ノード並びにアクセスルータ
US20070081482A1 (en) * 2005-10-06 2007-04-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method and system for routing a broadcast data frame in a mesh network with multiple mesh portals
US20100157889A1 (en) * 2008-12-18 2010-06-24 Motorol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efficiency of broadcast communications in a multi-hop wireless mesh network
CN102413542A (zh) * 2011-11-25 2012-04-11 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网状网路由方法和无线网状网
WO2014040053A1 (en) * 2012-09-10 2014-03-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Bridge learning in multi-hop wireless mesh networks
TW201818743A (zh) * 2016-11-02 2018-05-16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無線網狀網路路由方法與無線節點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39655A (zh) 2021-10-16
US20210321485A1 (en) 2021-10-14
CN113518405A (zh) 2021-10-19
CN113518405B (zh) 2023-03-07
US11363675B2 (en) 2022-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27786B (zh) 網狀網路系統
US20200145334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device, controller, and method and program for controlling forwarding path of packet flow
Tran et al. Congestion adaptive routing in mobile ad hoc networks
Adam et al. Effect of node density on performances of three MANET routing protocols
WO2018032962A1 (zh) 一种信息同步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8032961A1 (zh) 一种管理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09111959A1 (zh) 路由安装、发布方法和设备
CN109218111B (zh) 一种处理报文的方法和转发器
EP3055950A1 (en) Ad-hoc on-demand routing through central control
US2005015774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with an external network in an IPv6 MANET network
Tran et al. Routing with congestion awareness and adaptivity in mobile ad hoc networks
WO2020093871A1 (zh) 下行报文发送、转发方法和装置
EP3157211A1 (en) Isis-based flooding method and device
Hussein et al. Proactive algorithm dynamic mobile structure of Routing protocols of ad hoc networks
Rahem et al. Topology sense and graph-based TSG: efficient wireless ad hoc routing protocol for WANET
Qian et 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proactive and reactive routing protocols in mobile Ad Hoc networks
WO2021104284A1 (zh) 关于数据传输的表项建立方法及相关设备
Mule et al. Proactive source routing protocol for opportunistic data forwarding in MANETs
Margaryan et al. Development of an Adaptive Routing Algorithm in MANET
WO2021259111A1 (zh) 报文处理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ash et al. Flooding control in named data networking
WO2014067055A1 (zh) 流表刷新的方法及装置
WO2015131617A1 (zh) 流表处理方法、装置、开放流控制器及开放流交换机
WO2018010618A1 (zh) 一种数据报文的路径信息获取方法及设备
Lee et al. A lightweight prefix-based routing for content-centric networ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