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27446B - 扣接裝置及扣接裝置的扣接方法 - Google Patents

扣接裝置及扣接裝置的扣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27446B
TWI727446B TW108135870A TW108135870A TWI727446B TW I727446 B TWI727446 B TW I727446B TW 108135870 A TW108135870 A TW 108135870A TW 108135870 A TW108135870 A TW 108135870A TW I727446 B TWI727446 B TW I72744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perating
buckle
fastener
buckling
movab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358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09388A (zh
Inventor
王鼎瑞
Original Assignee
達霆精密工業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達霆精密工業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達霆精密工業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1358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27446B/zh
Publication of TW2020093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093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274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27446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扣接裝置及扣接裝置的扣接方法,包括座體、以及活動設於座體之操動部。操動部具有操作部及扣件,扣件與操作部以樞接活動組合,操作部或扣件具有活動部,可使操作部或扣件於活動部進行運動。藉此,可將該座體設於第一物體上,而於結合第二物體時,可移動該操動部帶動扣件扣入第二物體形成扣接,當分離第一物體與第二物體時,可移動操動部帶動扣件移開第二物體,讓第一物體與第二物體加以脫離,而達到快速結合以及易於卸載的功效。

Description

扣接裝置及扣接裝置的扣接方法
本發明關於一種扣接裝置及扣接裝置的扣接方法,尤指一種可作為至少兩個物體的扣接使用,而達到快速結合以及易於卸載的功效者。
按,一般用以結合兩個物體時,通常以螺絲鎖入的方式,將兩個物體以不易分離的方式加以固定,藉以確保該兩個物體間的穩固結合,而不易發生彼此分離的情形。
然,以上述慣用的固定方式而言,雖可將兩個物體以不易分離的方式固定結合,但除造成有不易組裝的情況外,更會因螺絲的固定結合方式,而使兩個物體造成有不易拆卸的情況發生。
因此,如何發明出一種扣接裝置,以使其具有快速結合以及易於卸載的目的,藉以有效改善慣用的缺失,將是本發明所欲積極揭露的處。
有鑒於上述習知技術的缺憾,發明人有感其未臻于完善,遂竭其心智悉心研究克服,進而研發出一種扣接裝置,以期可達到快速結合以及易於卸載的目的。
為達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扣接裝置其包括:一座體、以及活動設於該座體之一操動部。該操動部具有一操作部及一扣件,該扣 件與該操作部以樞接活動組合,該操作部或該扣件具有一活動部,可使該操作部或該扣件於活動部進行運動。
本發明另提供一種扣接裝置的扣接方法,其包括該扣接裝置及一第二物體,該第二物體從下而上或從橫向進入該操動部的扣接範圍後,以該操動部之扣件扣住該第二物體,或使該操動部之扣件解扣該第二物體。
上述之扣接裝置及扣接裝置的扣接方法中,該座體具有一容置區,用以容置該操動部之扣件。
上述之扣接裝置及扣接裝置的扣接方法中,該座體具有一組接部,用以使該座體組接於一第一物體。
上述之扣接裝置及扣接裝置的扣接方法中,該操動部更進一步具有一扣接部及一樞接部,該扣接部可伸出或回縮於該座體,該樞接部與該座體活動組合。
上述之扣接裝置及扣接裝置的扣接方法中,該樞接部為穿設該座體與操動部的軸體。
上述之扣接裝置及扣接裝置的扣接方法中,該組接部具有一卡料空間,用以使該第一物體的材料卡入該卡料空間,以使該組接部與該第一物體組合。
上述之扣接裝置及扣接裝置的扣接方法中,該操動部具有至少一限制部,用以限制該操動部與該座體之間的位置,或該操動部的活動空間。
上述之扣接裝置及扣接裝置的扣接方法中,該操動部具有一操作部,用以操作該操動部旋動、移動或橫動。
上述之扣接裝置及扣接裝置的扣接方法中,該座體的硬度高於該第一物體,並且該座體的組接部具有一擠壓部以及一卡料空間,該擠壓部用以擠壓該第一物體的材料進入或流入該卡料空間。
上述之扣接裝置及扣接裝置的扣接方法中,該操動部具有一限位部,該限位部用以與該彈性部限位該操動部的所在位置,或用以定位該操動部的停留位置,且該限位部為扣體,或為具有彈性之扣體。
上述之扣接裝置及扣接裝置的扣接方法中,該限位部為凹體、凸體、柱狀體、平面體、階層體、弧面體或曲面體。
上述之扣接裝置及扣接裝置的扣接方法中,該操動部具有一操作部,該操作部橫向移動或旋轉頂推該彈性部之一扣部活動。
上述之扣接裝置及扣接裝置的扣接方法中,該操作部具有至少一個限位部,該等限位部,該等限位部為扣體,或為具有彈性之彈扣體。
上述之扣接裝置及扣接裝置的扣接方法中,該扣件與該操作部以一樞接部活動組合,該樞接部於該活動部中移動。
上述之扣接裝置及扣接裝置的扣接方法中,該活動部為斜面體、曲面體、凸部體、凹部體、階部體、槽體、孔體、長型結構或平面體。
上述之扣接裝置及扣接裝置的扣接方法中,該操作部旋動或橫向移動帶動該扣件活動。
上述之扣接裝置及扣接裝置的扣接方法中,該樞接部於該活動部活動,以位移至不同高度或水平或空間位置而移動該扣件。
上述之扣接裝置及扣接裝置的扣接方法中,該扣件為柱體、螺紋體、凸扣體或內扣體。
上述之扣接裝置及扣接裝置的扣接方法中,該限位部為扣體、凸體或凹體,或為具有彈性之彈扣體。
上述之扣接裝置及扣接裝置的扣接方法中,更包含有一彈性部,該彈性部之一端抵頂該座體,另一端抵頂該扣件。
上述之扣接裝置及扣接裝置的扣接方法中,該組接部具有一可焊層,該可焊層被加熱後可焊接於該第一物體。
上述之扣接裝置及扣接裝置的扣接方法中,該扣接裝置由一載體進行裝載,再以一工具取出該扣接裝置後置放於該第一物體進行組接。藉此,本發明的扣接裝置及扣接裝置的扣接方法,可將該座體設於第一物體上,而於結合第二物體時,可移動該操動部帶動扣件扣入第二物體形成扣接,當分離第一物體與第二物體時,可移動操動部帶動扣件移開第二物體,讓第一物體與第二物體加以脫離,而達到快速結合以及易於卸載的目的。
1:扣接裝置
11:座體
111:容置區
112:組接部
1121:卡料空間
1122:可焊層
12:操動部
121:扣接部
122:樞接部
123:限制部
124:操作部
125:限位部
126:活動部
127:扣件
13:彈性部
2:第一物體
3:第二物體
31:穿孔
4:載體
41:蓋體
5:工具
[圖1]本發明第一具體實施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2]本發明第二具體實施例的俯視狀態示意圖。
[圖3]本發明第二具體實施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4]本發明第三具體實施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5]本發明第三具體實施例中的彈性變形狀態示意圖。
[圖6]本發明第四具體實施例中的彈性變形狀態示意圖。
[圖7]本發明扣接裝置的收納與取置狀態示意圖。
[圖8]本發明扣接裝置的組裝狀態示意圖。
為充分瞭解本發明的目的、特徵及功效,茲通過下述具體的實施例,並配合所附的圖式,對本發明做一詳細說明,說明如後:請參閱圖1,如圖所示:本發明一種扣接裝置及扣接裝置的扣接方法,該扣接裝置1至少由一座體11以及一操動部12所構成。
該操動部12活動設於該座體11,且該操動部12具有一操作部124及一扣件127,該扣件127與該操作部124以滑動連接組合,該操作部124(或該扣件127)具有一活動部126,可使該操作部124(或該扣件127)於活動部126進行運動。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該座體11具有一容置區111,用以容置該操動部12之扣件127,且該座體11具有一組接部112,用以使該座體11組接於第一物體2;該操動部12更進一步具有一扣接部121及一樞接部122,該扣接部121可伸出或回縮於該座體11,該樞接部122與該座體11活動組合,該樞接部122為穿設該操動部12的軸體。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該操動部12之操作部124具有一活動部126及至少一個限位部125,該活動部126可為一橫向槽體(亦可為斜面體、曲面體、凸部體、凹部體、階部體、槽體、孔體、長型結構或平面體),該等限位部125相對向設置於該活動部126之中央位置處,且該等限位部125為具有彈性之彈扣體; 並使該樞接部122活動設於該活動部126中,藉由該樞接部122與該活動部126之配合使該操作部124可進行橫向移動並頂推該彈性部13。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該扣件127可為柱體、凸扣體或內扣體,該扣件127與該操作部124以滑動連接組合,該操動部12與座體11活動組合,該操作部124(或該扣件127)具有一活動部126,可使該操作部124(或該扣件127)於活動部126進行運動,其中該扣件127與該操作部124以一樞接部122活動組合,該活動部126可為斜面,而該等限位部125分別設於鄰近該活動部126兩端之位置,即其中一個限位部125位於該活動部126的高處,而另一個限位部125位於該活動部126的低處。
當運用時,將一個或一個以上的多數扣接裝置1以該座體11的組接部112設置於該第一物體2,而該組接部112具有一卡料空間1121,用以使該第一物體2的材料卡入該卡料空間1121,以使該組接部112與該第一物體組合2,此外,該組接部112亦可以鉚接、擴接、焊接、鎖接或扣接的方式結合於該第一物體2。
而當欲結合第二物體3時,以該第二物體3上的穿孔31對應穿設於該第一物體2上的扣接裝置1,並該操作部124往一側橫向移動,使該樞接部122因該活動部126之移動而於該活動部126中產生位移,讓該樞接部122越過位於高處之限位部125後向下移動,之後再越過位於低處之限位部125,而使該操作部124帶動該扣件127之扣接部121伸出該座體11而扣入該第二物體3,並以位於低處之限位部125與該樞接部122之配合而限制該操作部124移動後之位置,讓該扣件127穩固扣入該第二物體3。
當分離該第一物體2與該第二物體3時,將該操作部124往另一側橫向移動,讓該樞接部122越過位於低處之限位部125後向上移動,之後再越過位於高處之限位部125,而使該操作部124帶動該扣件127之扣接部121回縮於該座體11而移開該第二物體3,並藉由位於高處之限位部125與該樞接部122之配合而限制該操作部124移動後之位置,以使該操作部124位於未扣接之位置。如此,可使該操作部124帶動該扣件127位移至不同高度(或水平或空間)位置而移動,可讓該第一物體2與該第二物體3達到快速結合以及易於卸載的功效。
另外,本發明還提供一種扣接裝置的扣接方法,其包括該扣接裝置1以及該第二物體3,該第二物體3可從下而上(或從橫向)進入操動部12的扣接範圍後,以該操動部12之扣件127扣住該第二物體3,或使該操動部12之扣件127解扣該第二物體3(如圖1所示)。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該操動部12具有限制部123,當該操作部124往一側另一側橫向移動時,可藉由限制部123限制該操動部12與該座體11之間的位置,或該操動部12的活動空間。
本實施例中該活動部126可為曲面,而該活動部126中設有一個限位部125。
當欲使設於該第一物體2之扣接裝置1結合該第二物體3時,可旋動移動該操作部124,使該樞接部122因該活動部126之移動而於該活動部126中產生位移,讓該樞接部122越過該限位部125後帶動該扣件127扣入該第二物體3,並以該限位部125與該樞接部122之配合而限制該操作部124移動後之位置,讓該操動部12之扣件127穩固扣入該第二物體3。當分離該第一物體2與該第二物體3 時,反向旋動移動該操作部124,讓該樞接部122再次越過該限位部125,而使該操作部124帶動該扣件127移開該第二物體3,並藉由該限位部125與該樞接部122之配合而限制該操作部124移動後之位置,以使該操作部124位於未扣接之位置。如此,可讓該第一物體2與該第二物體3達到快速結合以及易於卸載的功效。
請參閱圖4及圖5,如圖所示:本實施例中該活動部126可為中央處較高,而兩側較低之斜面,而該活動部126之高低交界處分別設有一個限位部125。
當欲使設於該第一物體2之扣接裝置1結合該第二物體3時,可將該操作部124往一側橫向移動,使該樞接部122位於該活動部126中低處之位置,讓該扣件127扣入該第二物體3。而當欲分離該第一物體2與該第二物體3時,可將該操作部124往另一側橫向移動,使該樞接部122因該活動部126之移動而於該活動部126中產生位移,讓該樞接部122抵頂其中一限位部125,使該限位部125因受到抵頂而讓該活動部126(或該操作部124)產生彈性變形(如圖17所示),當該樞接部122越過該限位部125後,則使被抵頂之限位部125回彈而恢復至原來之位置,讓該樞接部122位於兩個限位部125之間,而限制該操作部124移動後之位置,以使該操作部124位於未扣接之位置。如此,可使該操作部124帶動該扣件127位移至不同高度(或水平或空間)位置而移動,可讓該第一物體2與該第二物體3達到快速結合以及易於卸載的功效。
請參閱圖6,如圖所示:本實施例中更包含有一彈性部13,該彈性部13之一端抵頂該座體11,另一端抵頂該扣件127。且該操動部12之操作部124具有一活動部126及至少一個限位部125,該活動部126可為一橫向槽體(亦可為斜 面體、曲面體、凸部體、凹部體、階部體、槽體、孔體、長型結構或平面體),該等限位部125相對向設置於該活動部126之中央位置處,且該等限位部125為具有彈性之彈扣體;並使該樞接部122活動設於該活動部126中,藉由該樞接部122與該活動部126之配合使該操作部124可進行橫向移動並頂推該扣件127活動。
當欲使設於該第一物體2之扣接裝置1結合該第二物體3時,可將該操作部124往一側橫向移動,使該等限位部125越過該樞接部122並頂推該操動部12之扣件127,且壓縮該彈性部13,進而讓該扣件127扣入該第二物體3,而藉由該等限位部125、該樞接部122與該彈性部13之配合而限制該操作部124移動後之位置,以使該操作部124穩固頂推該扣件127至扣接位置。
當分離該第一物體2與該第二物體3時,將該操作部124往另一側橫向移動,使該等限位部125越過該樞接部122並移開該操動部12之扣件127,此時該彈性部13獲得釋放將該扣件127移開該第二物體3,並藉由該等限位部125、該樞接部122與該彈性部13之配合而限制該操作部124移動後之位置,以使該操作部124位於未扣接之位置。如此,即可讓該第一物體2與該第二物體3達到快速結合以及易於卸載的功效。
請參閱圖7及圖8,如圖所示:本發明之扣接裝置1可由一載體4進行裝載,而該載體4可依所需設至有一蓋體41(亦可不設置蓋體41)。而該組接部112具有一可焊層1122。當與將該扣接裝置1與該第一物體2組合時,可藉由一工具5取出該扣接裝置1後,將該扣接裝置1以該組接部112置放於該第一物體2,之後對該可焊層1122進行加熱,使該可焊層1122被加熱後焊接於該第一物體2,以完成該扣接裝置1與該第一物體2組合之組接。
本發明在上文中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然熟習本項技術者應理解的是,該實施例僅用於描繪本發明,而不應解讀為限制本發明的範圍。應注意的是,舉凡與該實施例等效的變化與置換,均應設為涵蓋于本發明的範疇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以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准。
1:扣接裝置
11:座體
111:容置區
112:組接部
1121:卡料空間
113:衝壓面
12:操動部
121:扣接部
122:樞接部
123:限制部
124:操作部
125:限位部
126:活動部
127:扣件
2:第一物體
3:第二物體
31:穿孔

Claims (19)

  1. 一種扣接裝置,包括:一座體;以及一操動部,活動設於該座體,該操動部具有一操作部及一扣件,該扣件與該操作部以滑動連接組合,該操作部或該扣件具有一活動部,可使該操作部或該扣件於活動部進行運動,其中該操作部具有至少一個限位部。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扣接裝置,其中該座體具有一容置區,用以容置該操動部之扣件。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扣接裝置,其中該座體具有一組接部,用以使該座體組接於一第一物體。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扣接裝置,其中該操動部更進一步具有一扣接部及一樞接部,該扣接部可伸出或回縮於該座體,該樞接部與該座體活動組合。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扣接裝置,其中該樞接部為穿設該操動部的軸體。
  6. 如請求項3所述之扣接裝置,其中該組接部具有一卡料空間,用以使該第一物體的材料卡入該卡料空間,以使該組接部與該第一物體組合。
  7.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扣接裝置,其中該操動部具有至少一限制部,用以限制該操動部與該座體之間的位置,或該操動部的活動空間。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扣接裝置,其中該操動部具有一操作部,用以操作該操動部旋動、移動或橫動。
  9. 如請求項3所述之扣接裝置,其中該座體的硬度高於該第一物體,並且該座體的組接部具有一擠壓部以及一卡料空間,該擠壓部用以擠壓該第一物體的材料進入或流入該卡料空間。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扣接裝置,其中該扣件與該操作部以一樞接部活動組合,該樞接部於該活動部中移動。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扣接裝置,其中該活動部為斜面體、曲面體、凸部體、凹部體、階部體、槽體、孔體、長型結構或平面體。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扣接裝置,其中該操作部旋動或橫向移動帶動該扣件活動。
  13. 如請求項10所述之扣接裝置,其中該樞接部於該活動部活動,用以位移至不同高度或水平或空間位置而移動該扣件。
  1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扣接裝置,其中該扣件為柱體、凸扣體或內扣體。
  15.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扣接裝置,其中該限位部為扣體、凸體或凹體,或為具有彈性之彈扣體。
  16.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扣接裝置,其中更包含有一彈性部,該彈性部之一端抵頂該座體,另一端抵頂該扣件。
  17. 如請求項3所述之扣接裝置,其中該組接部具有一可焊層,該可焊層被加熱後可焊接於該第一物體。
  18. 如請求項3所述之扣接裝置,其中該扣接裝置由一載體進行裝載,再以一工具取出該扣接裝置後置放於該第一物體進行組接。
  19. 一種扣接裝置的扣接方法,其包括如請求項1至18中任一項所述之扣接裝置及一第二物體,該第二物體從下而上或從橫向進入該操動部的扣接範圍後,以該操動部之扣件扣住該第二物體,或使該操動部之扣件解扣該第二物體。
TW108135870A 2018-08-24 2018-08-24 扣接裝置及扣接裝置的扣接方法 TWI7274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35870A TWI727446B (zh) 2018-08-24 2018-08-24 扣接裝置及扣接裝置的扣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35870A TWI727446B (zh) 2018-08-24 2018-08-24 扣接裝置及扣接裝置的扣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09388A TW202009388A (zh) 2020-03-01
TWI727446B true TWI727446B (zh) 2021-05-11

Family

ID=707663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35870A TWI727446B (zh) 2018-08-24 2018-08-24 扣接裝置及扣接裝置的扣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27446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472768U (zh) * 2013-08-29 2014-02-21 Dtech Prec Ind Co Ltd 固定組件
TWM563487U (zh) * 2017-12-29 2018-07-11 伍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扣接結構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472768U (zh) * 2013-08-29 2014-02-21 Dtech Prec Ind Co Ltd 固定組件
TWM563487U (zh) * 2017-12-29 2018-07-11 伍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扣接結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09388A (zh) 2020-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65152B (zh) Lifting device
TWI693351B (zh) 滑動定位結構
TW202018197A (zh) 操控裝置
TWM542798U (zh) 快速扣接結構
TWM584842U (zh) 多扣部之扣件
TWM577907U (zh) Floating buckle structure
TWI674365B (zh) 限位裝置
TWI727446B (zh) 扣接裝置及扣接裝置的扣接方法
TWM550350U (zh) 扣接結構
JP3100316B2 (ja) ワークバイス及び可動爪
TWM545193U (zh) 扣接結構
TWM538994U (zh) 扣接裝置
TWI711770B (zh) 側向定位裝置
TW202009387A (zh) 扣接裝置及扣接裝置的扣接方法
DE102016012278A1 (de) Batterieklemme und Verfahren zum Zusammenbauen derselben
CN110762094A (zh) 用于电子设备壳体的保压治具
TWM582087U (zh) Lateral positioning device
RU2631085C2 (ru) Поглощающий фрикционный аппарат
JP3194176U (ja) 家具類転倒防止具
TW202417753A (zh) 扣體結構
JP2006140096A5 (zh)
TWM528830U (zh) 多點夾持裝置
DE102016012281A1 (de) Batterieklemme und Verfahren zum Zusammenbauen derselben
JP5840433B2 (ja) 室内ペット用規制柵
CN105728525A (zh) 冲压件上翻边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