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23314B - 通信裝置、訊務控制方法、控制裝置 - Google Patents

通信裝置、訊務控制方法、控制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23314B
TWI723314B TW108100274A TW108100274A TWI723314B TW I723314 B TWI723314 B TW I723314B TW 108100274 A TW108100274 A TW 108100274A TW 108100274 A TW108100274 A TW 108100274A TW I723314 B TWI723314 B TW I72331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ccess destination
access
unit
communication
perio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002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33846A (zh
Inventor
鈴木基廣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本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本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本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338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338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233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23314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89Congestio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84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detecting congestion or overload during commun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通信裝置、訊務控制方法、及控制程式,能迅速且正確地特定出待新增為訊務控制對象存取目的地之存取目的地。本發明之通信裝置(10)的判斷部(13B),判斷通信量趨勢是否產生變化。此判斷,係根據下者進行:在第1單位期間中的多數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session)的每一工作階段之通信量;及第1單位期間之前的第1期間中的多數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的每一工作階段之通信量的變遷趨勢。特定部(13C)於判斷為通信量趨勢產生變化之情形,在分別與多數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對應的多數管理外存取目的地之中特定出新增為訊務控制對象存取目的地之存取目的地。此特定係根據在第1單位期間及第1單位期間之前的第2期間中的、關於各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之通信量的增加率而進行。

Description

通信裝置、訊務控制方法、控制裝置
本說明書係關於通信裝置、訊務控制方法、控制程式。
在行動虛擬網路經營者(Mobile Virtual Network Operator:MVNO)中,為了增加用戶,將YouTube(註冊商標)等受歡迎的網路服務之封包通信費以免費提供服務的情形越來越多(例如,非專利文獻1)。此服務稱為「不計流量服務」。
行動虛擬網路經營者預先掌握好不計流量服務即網路服務之SNI(Server Name Indicator,伺服器名稱指示器),並將朝向不計流量服務之SNI所示的存取目的地(例如,網域)傳送之封包辨識做為非收費對象。
在此,此不計流量服務中,從話題性等商業上的觀點而言,多半選擇受歡迎的網路服務。然而,在不計流量服務中,則有以下疑慮:由於對象服務之封包通信費用為免費,用戶很多,不計流量服務之封包量非常巨大。此將導致成本增大,而有可能對於行動虛擬網路經營者之業務造成不良影響。例如,行動虛擬網路經營者,因為係自行動網路經營者(Mobile Network Operator:MNO)借用無線電線路,所以由於不計流量服務之封包通信量增加而使得對於行動網路經營者之支付額增加。另一方面,行動虛擬網路經營者在不計流量服務無法獲得與封包通信量因應的收入。為了解決此問題,行動虛擬網路經營者可藉由將不計流量服務之網域作為「訊務控制對象存取目的地」,並抑制往訊務控制對象存取目的地的通信訊務量,而減低其成本。就抑制通信訊務量的訊務控制技術而言,例如節律技術。[先前技術文獻][非專利文獻]
非專利文獻1:Considerations and Best Practices for Zero-Rated Fraud Prevention (https://www.sandvine.com/downloads/general/whitepapers/ considerations-and-best-practices-for-zero-rated-fraud-prevention.pdf)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然而,服務提供者有時不對行動虛擬網路經營者預告即變更、追加存取目的地。因此,就現狀而言,行動虛擬網路經營者有可能不易迅速且正確地特定出待新增為訊務控制對象存取目的地之存取目的地並加以更新。亦即,就現狀而言,設定在網路設備的關於存取目的地之資訊,係由將裝置交貨給行動網路經營者的設備廠商來更新。因此,迄於行動虛擬網路經營者掌握服務提供者所進行的存取目的地之變更、追加,並由設備廠商將關於存取目的地之資訊設定至網路設備為止,有可能會需要較長的時間。
本說明書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通信裝置、訊務控制方法、控制程式,能迅速且正確地特定出待新增為訊務控制對象存取目的地之存取目的地。[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第1態樣之通信裝置具備:記憶部,記憶有將包含至少1個訊務控制對象存取目的地及至少1個訊務控制對象外存取目的地在內的多數管理存取目的地加以保持的管理表格;通信中轉部,在存取來源裝置與前述存取來源裝置的存取目的地之間建立工作階段並將前述存取來源裝置與前述存取目的地之間的通信加以中轉;訊務控制部,於前述存取來源裝置之存取目的地係前述管理表格中保持之前述訊務控制對象存取目的地之情形,對於前述存取來源裝置與前述存取來源裝置的存取目的地之通信執行訊務控制;判斷部,根據「在第1單位期間中由前述通信中轉部建立的、各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將前述管理表格中未保持之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定為前述存取目的地的、多數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的每一工作階段之通信量」,與「包含前述第1單位期間之前的多數單位期間在內的第1期間之中的多數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的每一工作階段之通信量的變遷趨勢」,判斷通信量趨勢是否產生變化;及特定部,於判斷為前述通信量趨勢產生變化之情形,根據包含前述第1單位期間及將前述第1單位期間之前的多數單位期間在內的第2期間之中的、關於各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之通信量的增加率,在分別與前述多數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對應的多數管理外存取目的地之中特定出待新增為訊務控制對象存取目的地之存取目的地。
第2態樣之訊務控制方法包含以下步驟:在存取來源裝置與前述存取來源裝置的存取目的地之間建立工作階段並將前述存取來源裝置與前述存取目的地之間的通信加以中轉,並且於前述存取來源裝置的存取目的地係管理表格中保持之訊務控制對象存取目的地之情形,對於前述存取來源裝置與前述存取來源裝置的存取目的地之通信執行訊務控制,前述管理表格將包含至少1個前述訊務控制對象存取目的地及至少1個訊務控制對象外存取目的地在內的多數管理存取目的地加以保持;根據「在第1單位期間中建立的、各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將前述管理表格中未保持之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定為存取目的地的、多數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的每一工作階段之通信量」,與「包含前述第1單位期間之前的多數單位期間在內的第1期間之中的多數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的每一工作階段之通信量的變遷趨勢」,判斷通信量趨勢是否產生變化;於判斷為前述通信量趨勢產生變化之情形,根據前述第1單位期間及包含前述第1單位期間之前的多數單位期間在內的第2期間之中的、關於各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之通信量的增加率,在分別與前述多數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對應的多數管理外存取目的地之中特定出待新增為訊務控制對象存取目的地之存取目的地。
第3態樣之控制程式係使通信裝置執行以下處理:在存取來源裝置與前述存取來源裝置的存取目的地之間建立工作階段並將前述存取來源裝置與前述存取目的地之間的通信加以中轉,並且於前述存取來源裝置的存取目的地係管理表格中保持之訊務控制對象存取目的地之情形,對於前述存取來源裝置與前述存取來源裝置的存取目的地之通信執行訊務控制,前述管理表格將包含至少1個前述訊務控制對象存取目的地及至少1個訊務控制對象外存取目的地在內的多數管理存取目的地加以保持;根據「在第1單位期間中建立的、各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將前述管理表格中未保持之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定為存取目的地的、多數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的每一工作階段之通信量」,與「包含前述第1單位期間之前的多數單位期間在內的第1期間之中的多數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的每一工作階段之通信量的變遷趨勢」,判斷通信量趨勢是否產生變化;於判斷為前述通信量趨勢產生變化之情形,根據前述第1單位期間及包含前述第1單位期間之前的多數單位期間在內的第2期間之中的、關於各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之通信量的增加率,在分別與前述多數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對應的多數管理外存取目的地之中特定出待新增為訊務控制對象存取目的地之存取目的地。[發明之功效]
由本說明書可提供一種通信裝置、訊務控制方法、控制程式,能迅速且正確地特定出待新增為訊務控制對象存取目的地之存取目的地。
[實施發明之較佳形態]
以下參照圖式說明實施形態。另,在實施形態中,將同一或相當的元件標註同一符號,並省略重複說明。
<第1實施形態><通信系統之概要>圖1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之通信系統的一例之方塊圖。在圖1中,通信系統1具有通信裝置10、行動終端機20、伺服器30。
通信裝置10自行動終端機20接收到往伺服器30的工作階段(session)建立要求(意即,存取要求)時,在行動終端機20與伺服器30之間建立工作階段。亦即,行動終端機20係「存取來源裝置」,伺服器30或伺服器30所屬的網域係「存取目的地」。並且,通信裝置10將行動終端機20與伺服器30之間的通信加以中轉。
又,通信裝置10記憶有:「管理表格」,其將包含至少1個「訊務控制對象存取目的地」及至少1個「訊務控制對象外存取目的地」在內的多數「管理存取目的地」加以保持。「訊務控制對象存取目的地」係資料通信量有可能會成為「容許基準值」以上的存取目的地,例如與不計流量服務對應的存取目的地。又,「訊務控制對象外存取目的地」係例如於下載作業系統或應用程式更新之類的龐大檔案之際存取的存取目的地、及存取數或資料通信量較少的存取目的地。亦即,「訊務控制對象外存取目的地」係:若將其定為訊務控制對象時會產生問題,或作為訊務控制對象也不大有效的存取目的地。又,「訊務控制對象外存取目的地」,包含於後述的「變遷趨勢」之對象的話,係有可能使得待新增為訊務控制對象之「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即「訊務控制對象可能選項」是否出現之判斷精度劣化的存取目的地。
並且,通信裝置10於行動終端機20之存取目的地係管理表格中保持之訊務控制對象存取目的地之情形,對於行動終端機20與行動終端機20的存取目的地之通信執行訊務控制。此訊務控制係將訊務控制對象存取目的地與存取來源裝置之間的通信資料量加以抑制之控制,例如節律處理。
再者,通信裝置10判斷通信量趨勢是否產生變化。並且,通信裝置10於判斷為通信量趨勢產生變化之情形,在分別與多數「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對應的多數管理外存取目的地之中,特定出(提取)新增作為訊務控制對象存取目的地之存取目的地。並且,通信裝置10將特定出的存取目的地定為新的「訊務控制對象存取目的地」。在此,「管理外存取目的地」係指保持在上述管理表格的管理存取目的地以外的存取目的地。並且,「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係將上述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定為存取目的地的工作階段。
伺服器30例如係OS(Origin Server/影片網站)。並且,伺服器30係因應於經由通信裝置10而接受的來自行動終端機20之資料發送要求,而發送資料(例如,影片資料)。此發送資料係經由通信裝置10而往行動終端機20傳送。
行動終端機20將往伺服器30的工作階段建立要求(意即,存取要求)往通信裝置10發送。並且,在因應於該工作階段建立要求而在行動終端機20與伺服器30之間建立工作階段之後,行動終端機20將資料發送要求經由此工作階段而發送。行動終端機20,亦可係例如包含智慧型手機的行動電話、平板電腦終端機、個人電腦、或連網電視機。
<通信裝置之構成例>圖2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之通信裝置的一例。在圖2中,在通信裝置10之外亦顯示有行動終端機20及伺服器30。
在圖2中,通信裝置10具有通信中轉部(代理器)11、控制部(控制裝置)13、及記憶部15。
通信中轉部11將行動終端機20與伺服器30之間的通信加以中轉。例如,通信中轉部11作為對於伺服器30的代理伺服器而動作。亦即,通信中轉部11對於行動終端機20而言作為伺服器而動作,又,對於伺服器30而言作為客戶端而動作。
記憶部15記憶(保持)有上述的「管理表格」。
控制部13如圖2所示,具有訊務控制部13A、判斷部13B及、特定部13C。
訊務控制部13A於行動終端機20的存取目的地係管理表格中保持之訊務控制對象存取目的地之情形,對於行動終端機20與行動終端機20的存取目的地之通信執行訊務控制。此訊務控制係將訊務控制對象存取目的地與存取來源裝置之間的通信資料量加以抑制之控制,例如節律處理。
具體而言,訊務控制部13A於行動終端機20之存取目的地係管理表格中保持之訊務控制對象存取目的地之情形,藉由依照節律速度的傳輸速度而將資料傳輸至通信中轉部11。另一方面,訊務控制部13A於行動終端機20之存取目的地係管理表格中保持之訊務控制對象外存取目的地或管理外存取目的地之情形,將資料同時傳輸至通信中轉部11。
判斷部13B判斷「通信量趨勢」是否產生變化。此判斷係根據「第1單位期間」之中的多數「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的每一工作階段之通信量,與「第1期間」之中的多數「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的每一工作階段之通信量的「變遷趨勢」而進行。在此,「管理外存取目的地」係未記憶在「管理表格」的、行動終端機20之存取目的地。又,「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係將上述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定為存取目的地的工作階段。又,「第1期間」係包含上述第1單位期間之前的多數單位期間在內的期間。例如,將1個單位期間定為「1天」之情形,「第1單位期間」係自現在時間點起至1天前為止的期間,「第1期間」亦可係自1天前至4天前的期間。
特定部13C於判斷為通信量趨勢產生變化之情形,在分別與多數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對應的多數管理外存取目的地之中特定出新增為訊務控制對象存取目的地之存取目的地。此特定係根據上述「第1單位期間」及「第2期間」之中的、關於各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之通信量的增加率而進行。「第2期間」係包含上述第1單位期間之前的多數單位期間在內的期間。「第2期間」的長度,意即「第2期間」所含的單位期間數量,可係與上述「第1期間」相同,亦可係不同。
在此,說明比較例。圖3係顯示不計流量服務之YouTube(註冊商標)的每一天之資料量變遷。在此,不計流量服務之YouTube(註冊商標)係「訊務控制對象存取目的地」。並且,圖3顯示有自第1天至第6天為止的「訊務控制對象存取目的地」之通信量的趨勢直線。因為第7天的「訊務控制對象存取目的地」之通信量並未落於趨勢直線上,所以亦能判斷為趨勢產生變化。亦即,亦能判斷為已由不計流量服務的服務提供者進行:自「訊務控制對象存取目的地」往「管理外存取目的地」之存取目的地變更。然而,在如YouTube(註冊商標)般熱門的影片服務中,有時由於街頭的流行或突發性活動而使訊務量超越設想範圍地增減。因此,即使依據「訊務控制對象存取目的地」之通信量的過去趨勢而判斷是否產生存取目的地之變更,亦很有可能無法正確地判斷。
相對於此,在第1實施形態之通信裝置10的判斷部13B中,係根據多數「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的每一工作階段之通信量,而進行上述判斷。亦即,使用將上述「訊務控制對象存取目的地」及「訊務控制對象外存取目的地」兩者予以排除的管理外存取目的地之工作階段而進行上述判斷。藉此,能迅速且精度良好地判斷待新增為訊務控制對象的「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即「訊務控制對象可能選項」是否出現。亦即,出現此種「訊務控制對象可能選項」之情形,對於「訊務控制對象可能選項」不實施訊務控制。因此,對於「訊務控制對象可能選項」而言存取集中的話,有每一工作階段之通信量增大的特性。藉由利用此種特性,能迅速且精度良好地判斷「訊務控制對象可能選項」是否出現。
並且,通信裝置10的特定部13C於判斷為通信量趨勢產生變化之情形,在分別與多數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對應的多數管理外存取目的地之中特定出待新增為訊務控制對象存取目的地之存取目的地。此特定係根據上述「第1單位期間」及「第2期間」之中的、關於各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之通信量的增加率而進行。藉此,能正確地特定出待新增為訊務控制對象存取目的地之存取目的地。
<第2實施形態>第2實施形態係關於更具體性的實施形態。第2實施形態之通信系統的基本構成,因為與第1實施形態之通信系統1共通,所以參照圖1而說明。
<通信裝置之構成例>圖4係第2實施形態之通信裝置的一例之方塊圖。圖4所示的通信裝置50,係代替通信裝置10而包含於圖1的通信系統1。
在圖4中,通信裝置50具有通信中轉部(代理器)11、控制部(控制裝置)51、及記憶部53。
記憶部53與第1實施形態之記憶部15同樣地記憶(保持)有上述管理表格。圖5係顯示第2實施形態之管理表格的一例。在圖5的管理表格中,就「訊務控制對象存取目的地」而言,包含網域A及網域B,就「訊務控制對象外存取目的地」而言,包含網域X及網域Y。
回到圖4的說明,記憶部53更記憶(保持)有「工作階段表格」。「工作階段表格」係將由通信中轉部11建立的每一工作階段之「工作階段資訊」加以記憶(保持)。「工作階段資訊」至少包含關於存取來源裝置之存取來源位址、存取來源裝置之存取目的地的資訊、及在工作階段中轉的資料量。圖6係顯示第2實施形態之工作階段資訊的一例。在圖6所示之例中,各工作階段資訊係將發送來源IP位址、發送目的地IP位址、URL(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中的發送資料量、工作階段建立時刻、工作階段釋放時刻等以逗號區隔而成的文字列。工作階段資訊在通信結束時間點,自通信中轉部11輸出。並且,後述表格更新部51E使用自通信中轉部11輸出的工作階段資訊,將工作階段表格加以更新。
回到圖4的說明,控制部51具有訊務控制部13A、判斷部51A、特定部51B、變遷趨勢計算部51C、增加率計算部51D、及表格更新部51E。
變遷趨勢計算部51C使用保持在工作階段表格的工作階段資訊,計算出「第1期間」所含的各單位期間之中的多數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的每一工作階段之通信量。並且,變遷趨勢計算部51C使用計算出的各單位期間之中的每一工作階段之通信量,計算出「第1期間」之中的「變遷趨勢線」。「變遷趨勢線」例如係使用上述各單位期間之中的每一工作階段之通信量而成的近似式。
增加率計算部51D計算出包含「第1單位期間」及「第2期間」中時間性地前後相鄰的各2個單位期間在內的多數「單位期間對」各者之中的、各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之通信量的增加率。關於此增加率之計算,於後文詳細說明。
判斷部51A使用在變遷趨勢計算部51C計算出的「變遷趨勢線」,與第1實施形態之判斷部13B同樣地,判斷通信量趨勢是否產生變化。例如,判斷部51A於第1單位期間之中的每一工作階段之通信量的值與變遷趨勢線上對應於第1單位期間的值之差異量在既定值以上之情形,判斷為通信量趨勢產生變化。
特定部51B與第1實施形態的特定部13C同樣地特定出待新增為訊務控制對象存取目的地之存取目的地。具體而言,特定部51B根據由增加率計算部51D計算出的增加率,以各單位期間對之中,增加率降冪順序將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加以排名。並且,特定部51B根據該排名結果,特定出(提取)待新增為訊務控制對象存取目的地之存取目的地。此特定,於後文詳細說明。
表格更新部51E將由特定部51B特定出的存取目的地作為「訊務控制對象存取目的地」而追加至「管理表格」。
<通信裝置的動作例>現在說明具有以上構成的通信裝置50之處理動作的一例。
〈工作階段建立處理及訊務控制處理〉圖7係顯示第2實施形態之工作階段建立處理及訊務控制處理的一例之流程圖。
通信中轉部11自行動終端機20接收往伺服器30之工作階段建立要求(步驟S101)。其次,通信中轉部11將接收到的工作階段建立要求往伺服器30發送(步驟S102)。藉此,在行動終端機20與伺服器30之間建立經由通信中轉部11的工作階段。
其次,通信中轉部11將自伺服器30發送的資料及存取目的地資訊(例如,關於連接目的地網域之資訊)加以接收,往控制部51之訊務控制部13A輸出(步驟S103)。
其次,訊務控制部13A根據自通信中轉部11接受的存取目的地資訊及記憶部53之管理表格,判斷存取目的地資訊是否顯示為訊務控制對象存取目的地(步驟S104)。
其次,訊務控制部13A根據步驟S104的判斷結果,執行訊務控制(步驟S105)。亦即,訊務控制部13A於存取目的地資訊所示的存取目的地係管理表格中保持之訊務控制對象存取目的地之情形,藉由依照節律速度的傳輸速度而將資料傳輸至通信中轉部11。另一方面,訊務控制部13A於存取目的地資訊所示的存取目的地係管理表格中保持之訊務控制對象外存取目的地或管理外存取目的地之情形,將資料同時傳輸至通信中轉部11。
在此,通信中轉部11在通信結束(意即,工作階段釋放)時間點,將上述工作階段資訊加以輸出。並且,表格更新部51E使用自通信中轉部11輸出的工作階段資訊,將工作階段表格加以更新。
〈訊務控制對象可能選項的出現判斷處理及變遷趨勢的更新處理〉圖8係顯示第2實施形態之訊務控制對象可能選項的出現判斷處理及變遷趨勢之更新處理的一例之流程圖。圖8的流程圖,於表格更新部51E使用工作階段資訊將工作階段表格加以更新時開始。
判斷部51A計算出「第1單位期間」之中的多數「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的每一工作階段之通信量(步驟S201)。「第1單位期間」如上述,例如係自現在時間點起至1天前為止的期間。
其次,判斷部51A取得由變遷趨勢計算部51C在最靠近的時序計算出的關於「變遷趨勢線」之資訊(步驟S202)。
其次,判斷部51A根據在步驟S201計算出的每一工作階段之通信量、及在步驟S202取得的關於「變遷趨勢線」之資訊,判斷「通信量趨勢」是否產生變化(步驟S203)。亦即,判斷部51A判斷在步驟S201計算出的每一工作階段之通信量是否偏離變遷趨勢線。具體而言,判斷部51A於第1單位期間之中的每一工作階段之通信量的值與變遷趨勢線上對應於第1單位期間的值之差異量在既定值以上之情形,判斷為通信量趨勢產生變化。另一方面,上述差異量未滿上述既定值之情形,判斷部51A判斷為通信量趨勢未產生變化。
判斷為通信量趨勢產生變化之情形(步驟S203是),判斷部51A往增加率計算部51D及特定部51B輸出「趨勢變化通知信號」(步驟S204)。
判斷為通信量趨勢未產生變化之情形(步驟S203否),判斷部51A往變遷趨勢計算部51C輸出「變遷趨勢更新命令信號」(步驟S205)。
其次,變遷趨勢計算部51C計算出以步驟S201之第1單位期間為基準的「第1期間」所含的各單位期間之中的多數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的每一工作階段之通信量(步驟S206)。並且,變遷趨勢計算部51C使用計算出的各單位期間之中的每一工作階段之通信量,計算出「第1期間」之中的「變遷趨勢線」(步驟S206)。如上述,「變遷趨勢線」係例如使用計算出的各單位期間之中的每一工作階段之通信量而成的近似式。如此計算出的關於「變遷趨勢線」之資訊,例如保持在變遷趨勢計算部51C的記憶體(未圖示),並於圖8的流程圖下次開始時的步驟S202中受到取用。
〈新的訊務控制對象存取目的地之特定處理、及管理表格之更新處理〉圖9係顯示第2實施形態之新的訊務控制對象存取目的地之特定處理的一例之流程圖。圖9的流程圖係增加率計算部51D及特定部51B接受上述「趨勢變化通知信號」時開始。
增加率計算部51D計算出「第1單位期間」及「第2期間」所含的各單位期間之中的、各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之通信量(步驟S301)。
其次,增加率計算部51D使用在步驟S301的計算結果,計算出多數「單位期間對」各者之中的、各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之通信量的增加率(步驟S302)。多數「單位期間對」係包含「第1單位期間」及「第2期間」中時間性地前後相鄰的各2個單位期間。在此定為「第1單位期間」係現在時間點起至1天前為止的期間,「第1期間」係自1天前起至4天前的期間。此種情形,計算出4天前與3天前之間的增加率、3天前與2天前之間的增加率、2天前與1天前之增加率、及1天前與今天(包含現在時間點)之間的增加率。在以下說明中,將4天前與3天前之間的增加率、3天前與2天前之間的增加率、2天前與1天前之增加率、及1天前與今天(包含現在時間點)之間的增加率,稱為「第1增加率」、「第2增加率」、「第3增加率」、及「第4增加率」。
其次,特定部51B根據由增加率計算部51D計算出的增加率,在各單位期間對之中,以增加率降冪順序將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加以排名(步驟S303)。圖10係顯示管理外存取目的地所排名的排行表的一例。在圖10中,排行第1名的管理外存取目的地之增加率成為最高。在圖10中,省略排行第6名的記載。
其次,特定部51B根據排名的結果,特定出待新增為訊務控制對象存取目的地之存取目的地(步驟S304)。例如,特定部51B可將排行前5名視為上位,並將4天間連續排行在上位的管理外存取目的地,特定為待新增為訊務控制對象存取目的地之存取目的地。在圖10之例中,「第1增加率」、「第2增加率」、「第3增加率」、及「第4增加率」全部之中,網域C排行在前5名。因此,將網域C特定作為待新增為訊務控制對象存取目的地之存取目的地。
其次,表格更新部51E由特定部51B特定出的存取目的地作為「訊務控制對象存取目的地」而追加至「管理表格」(步驟S305)。
依據以上所述的第2實施形態,通信裝置50的變遷趨勢計算部51C計算出「第1期間」所含的各單位期間之中的多數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的每一工作階段之通信量。並且,變遷趨勢計算部51C使用計算出的各單位期間之中的每一工作階段之通信量,計算出「第1期間」之中的「變遷趨勢線」。
藉由此種通信裝置50的構成,與上述比較例不同,能使用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的每一工作階段之通信量而計算出變遷趨勢線。因此,能計算出不受「訊務控制對象存取目的地」之中的流行等特殊情況之影響的「變遷趨勢線」。並且,藉由使用此種「變遷趨勢線」,能迅速且精度良好地判斷待新增為訊務控制對象的「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即「訊務控制對象可能選項」是否出現。
又,通信裝置50的判斷部51A在第1單位期間之中的每一工作階段之通信量的值與「變遷趨勢線」上對應於第1單位期間的值之差異量在既定值以上之情形,判斷為「通信量趨勢」產生變化。
藉由此種通信裝置50之構成,能防止由於通常產生的單位期間之通信量的震盪而判斷為「通信量趨勢」產生變化。
又,通信裝置50的特定部51B根據由增加率計算部51D計算出的增加率,在各單位期間對之中,以增加率降冪順序將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加以排名。並且,特定部51B根據該排名結果,特定出(提取)待新增為訊務控制對象存取目的地之存取目的地。
藉由此種通信裝置50的構成,能正確地特定出待新增為訊務控制對象存取目的地之存取目的地。
<其它實施形態>圖11係顯示通信裝置的硬體構成例。在圖11中,通信裝置100具有處理器101、記憶體102、及通信線路103。通信裝置10、50的控制部(控制裝置)13、51,亦可藉由處理器101將記憶在記憶體102程式加以讀入並執行來實現。又,記憶部15、53亦可藉由記憶體102來實現。又,通信中轉部11亦可藉由通信線路103來實現。程式可使用各種類型的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媒體(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來存放,並供給至通信裝置100。又,程式亦可藉由各種類型的暫時性電腦可讀媒體(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來供給至通信裝置100。
以上,參照實施形態說明本案發明,但本案發明不限定於上述。本案發明的構成還有細節,可進行發明範疇內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能理解的各種變更。
上述實施形態的一部分或全部,亦得記載如以下附註,但不限於以下。
(附註1)一種通信裝置,其具備:記憶部,記憶有將包含至少1個訊務控制對象存取目的地及至少1個訊務控制對象外存取目的地在內的多數管理存取目的地加以保持的管理表格;通信中轉部,在存取來源裝置與前述存取來源裝置的存取目的地之間建立工作階段並將前述存取來源裝置與前述存取目的地之間的通信加以中轉;訊務控制部,於前述存取來源裝置的存取目的地係前述管理表格中保持之前述訊務控制對象存取目的地之情形,對於前述存取來源裝置與前述存取來源裝置的存取目的地之通信執行訊務控制;判斷部,根據「在第1單位期間中由前述通信中轉部建立的、各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將前述管理表格中未保持之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定為前述存取目的地的、多數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的每一工作階段之通信量」,與「包含前述第1單位期間之前的多數單位期間在內的第1期間之中的多數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的每一工作階段之通信量的變遷趨勢」,判斷通信量趨勢是否產生變化;特定部,於判斷為前述通信量趨勢產生變化之情形,根據前述第1單位期間及包含前述第1單位期間之前的多數單位期間在內的第2期間之中的、關於各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之通信量的增加率,在分別與前述多數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對應的多數管理外存取目的地之中特定出待新增為訊務控制對象存取目的地之存取目的地。(附註2)如附註1記載之通信裝置,其中,前述記憶部,更記憶有:工作階段表格,對於由前述通信中轉部建立的每一工作階段,將至少包含關於前述存取來源裝置的存取來源位址、前述存取來源裝置的存取目的地之資訊、及在前述工作階段中轉的資料量在內之工作階段資訊加以保持;且前述通信裝置更具備:變遷趨勢計算部,使用前述工作階段表格中保持之工作階段資訊,計算出前述第1期間所含的各單位期間之中的前述多數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的每一工作階段之通信量,並使用該計算出的各單位期間之中的每一工作階段之通信量,計算出前述第1期間之中的變遷趨勢線。(附註3)如附註2記載之通信裝置,其中,前述判斷部於前述第1單位期間之中的前述每一工作階段之通信量的值與前述計算出的變遷趨勢線上對應於前述第1單位期間的值之差異量在既定值以上之情形,判斷為前述通信量趨勢產生變化。(附註4)如附註1至3其中任一者記載之通信裝置,其中,更具備: 增加率計算部,計算出包含前述第1單位期間及前述第2期間中時間性地前後相鄰的各2個單位期間在內的多數單位期間對各者之中的、各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之通信量的增加率;前述特定部,根據由前述增加率計算部計算出的增加率,在各單位期間對之中,以增加率降冪順序將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加以排名,並根據該排名的結果,特定出前述待新增為訊務控制對象存取目的地之存取目的地。(附註5)如附註4記載之通信裝置,其中,前述特定部,將前述多數單位期間對之全部當中,自前述增加率較高者起既定名次以內之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特定為前述待新增為訊務控制對象存取目的地之存取目的地。(附註6)如附註1至5其中任一者記載之通信裝置,其中,更具備:表格更新部,將前述特定出的存取目的地作為前述訊務控制對象存取目的地而追加至前述管理表格。(附註7)一種訊務控制方法,其具備以下步驟:於存取來源裝置與前述存取來源裝置的存取目的地之間建立工作階段並將前述存取來源裝置與前述存取目的地之間的通信加以中轉,並且於前述存取來源裝置的存取目的地係管理表格中保持之訊務控制對象存取目的地之情形,對於前述存取來源裝置與前述存取來源裝置的存取目的地之通信執行訊務控制,前述管理表格將包含至少1個前述訊務控制對象存取目的地及至少1個訊務控制對象外存取目的地在內的多數管理存取目的地加以保持;根據「在第1單位期間中建立的、各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將前述管理表格中未保持之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定為存取目的地的、多數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的每一工作階段之通信量」,與「包含前述第1單位期間之前的多數單位期間在內的第1期間之中的多數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的每一工作階段之通信量的變遷趨勢」,判斷通信量趨勢是否產生變化;於判斷為前述通信量趨勢產生變化之情形,根據前述第1單位期間及包含前述第1單位期間之前的多數單位期間在內的第2期間之中的、關於各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之通信量的增加率,在分別與前述多數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對應的多數管理外存取目的地之中特定出待新增為訊務控制對象存取目的地之存取目的地。(附註8)一種控制程式,係使通信裝置執行以下處理:在存取來源裝置與前述存取來源裝置的存取目的地之間建立工作階段並將前述存取來源裝置與前述存取目的地之間的通信加以中轉,並且於前述存取來源裝置的存取目的地係管理表格中保持之訊務控制對象存取目的地之情形,對於前述存取來源裝置與前述存取來源裝置的存取目的地之通信執行訊務控制,前述管理表格將包含至少1個前述訊務控制對象存取目的地及至少1個訊務控制對象外存取目的地在內的多數管理存取目的地加以保持;根據「在第1單位期間中建立的、各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將前述管理表格中未保持之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定為存取目的地的、多數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的每一工作階段之通信量」,與「包含前述第1單位期間之前的多數單位期間在內的第1期間之中的多數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的每一工作階段之通信量的變遷趨勢」,判斷通信量趨勢是否產生變化;於判斷為前述通信量趨勢產生變化之情形,根據前述第1單位期間及包含前述第1單位期間之前的多數單位期間在內的第2期間之中的、關於各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之通信量的增加率,在分別與前述多數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對應的多數管理外存取目的地之中特定出待新增為訊務控制對象存取目的地之存取目的地。(附註9)一種控制裝置,係控制包含通信中轉部在內的通信裝置,該通信中轉部在存取來源裝置與前述存取來源裝置的存取目的地之間建立工作階段並將前述存取來源裝置與前述存取目的地之間的通信加以中轉,該控制裝置具備:訊務控制部,於前述存取來源裝置的存取目的地係將包含至少1個訊務控制對象存取目的地及至少1個訊務控制對象外存取目的地在內的多數管理存取目的地加以保持的管理表格中保持之前述訊務控制對象存取目的地之情形,對於前述存取來源裝置與前述存取來源裝置的存取目的地之通信執行訊務控制;判斷部,根據「在第1單位期間中由前述通信中轉部建立的、各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將前述管理表格中未保持之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定為前述存取目的地的、多數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的每一工作階段之通信量」,與「包含前述第1單位期間之前的多數單位期間在內的第1期間之中的多數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的每一工作階段之通信量的變遷趨勢」,判斷通信量趨勢是否產生變化;及特定部,判斷為前述通信量趨勢產生變化之情形,根據前述第1單位期間及包含前述第1單位期間之前的多數單位期間在內的第2期間之中的、關於各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之通信量的增加率,在分別與前述多數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對應的多數管理外存取目的地之中特定出待新增為訊務控制對象存取目的地之存取目的地。(附註10)如附註9記載之控制裝置,其中,更具備:變遷趨勢計算部,使用對於前述通信中轉部建立的每一工作階段保持至少包含關於前述存取來源裝置的存取來源位址、前述存取來源裝置的存取目的地之資訊、及在前述工作階段中轉的資料量在內的工作階段資訊之工作階段表格中保持之工作階段資訊,計算出前述第1期間所含的各單位期間之中的前述多數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的每一工作階段之通信量,並使用該計算出的各單位期間之中的每一工作階段之通信量,計算出前述第1期間之中的變遷趨勢線。(附註11)如附註10記載之控制裝置,其中,前述判斷部於前述第1單位期間之中的前述每一工作階段之通信量的值與前述計算出的變遷趨勢線上對應於前述第1單位期間的值之差異量在既定值以上之情形,判斷為前述通信量趨勢產生變化。(附註12)如附註9至11其中任一者記載之控制裝置,其中,更具備:增加率計算部,計算出包含前述第1單位期間及前述第2期間中時間性地前後相鄰的各2個單位期間在內的多數單位期間對各者之中的、各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之通信量的增加率;且前述特定部,根據由前述增加率計算部計算出的增加率,在各單位期間對以增加率降冪順序將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加以排名,並根據該排名的結果,特定出前述待新增為訊務控制對象存取目的地之存取目的地。(附註13)如附註12記載之控制裝置,其中,前述特定部,將前述多數單位期間對的全部之中前述增加率較高者起既定名次以內之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特定為前述待新增為訊務控制對象存取目的地之存取目的地。(附註14)如附註9至13中任一者記載之控制裝置,其中,更具備:表格更新部,將前述特定出的存取目的地作為前述訊務控制對象存取目的地而追加至前述管理表格。
本申請案係主張以2018年1月18日申請的日本申請案特願2018-006442號案作為基礎之優先權,並在此引用其全部揭示內容。
1‧‧‧通信系統10、50‧‧‧通信裝置11‧‧‧通信中轉部13、51‧‧‧控制部13A‧‧‧訊務控制部13B、51A‧‧‧判斷部13C、51B‧‧‧特定部15、53‧‧‧記憶部20‧‧‧行動終端機30‧‧‧伺服器51C‧‧‧變遷趨勢計算部51D‧‧‧增加率計算部51E‧‧‧表格更新部
[圖1]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之通信系統的一例之方塊圖。[圖2]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之通信裝置的一例。[圖3]係顯示不計流量服務的YouTube(註冊商標)之每一天的資料量之變遷。[圖4]係顯示第2實施形態之通信裝置的一例之方塊圖。[圖5]係顯示第2實施形態之管理表格的一例。[圖6]係顯示第2實施形態之工作階段資訊的一例。[圖7]係顯示第2實施形態之工作階段建立處理及訊務控制處理的一例之流程圖。[圖8]係顯示第2實施形態之訊務控制對象可能選項的出現判斷處理及變遷趨勢之更新處理的一例之流程圖。[圖9]係顯示第2實施形態之新的訊務控制對象存取目的地之特定處理的一例之流程圖。[圖10]係顯示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受排名之排行表的一例。[圖11]係顯示通信裝置之硬體構成例。
1‧‧‧通信系統
11‧‧‧通信中轉部
13‧‧‧控制部
13A‧‧‧訊務控制部
13B‧‧‧判斷部
13C‧‧‧特定部
15‧‧‧記憶部
20‧‧‧行動終端機
30‧‧‧伺服器

Claims (13)

  1. 一種通信裝置,其具備:記憶部,記憶有將包含至少1個訊務控制對象存取目的地及至少1個訊務控制對象外存取目的地在內的多數管理存取目的地加以保持的管理表格;通信中轉部,在存取來源裝置與該存取來源裝置的存取目的地之間建立工作階段並將該存取來源裝置與該存取目的地之間的通信加以中轉;訊務控制部,於該存取來源裝置的存取目的地係該管理表格中保持之該訊務控制對象存取目的地之情形,對於該存取來源裝置與該存取來源裝置的存取目的地之通信執行訊務控制;判斷部,根據「在第1單位期間中由該通信中轉部建立的、各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將該管理表格中未保持之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定為該存取目的地的、多數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的每一工作階段之通信量」,與「包含該第1單位期間之前的多數單位期間在內的第1期間之中的多數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的每一工作階段之通信量的變遷趨勢」,判斷通信量趨勢是否產生變化;及特定部,於判斷為該通信量趨勢產生變化之情形,根據該第1單位期間及包含該第1單位期間之前的多數單位期間在內的第2期間之中的、關於各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之通信量的增加率,在分別與該多數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對應的多數管理外存取目的地之中特定出待新增為訊務控制對象存取目的地之存取目的地。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通信裝置,其中,該記憶部,更記憶有:工作階段表格,對於由該通信中轉部建立的每一工作階段,將至少包含關於該存取來源裝置的存取來源位址、該存取來源裝置的存取目的地之資訊、及在該工作階段中轉的資料量在內的工作階段資訊加以保持;且該通信裝置,更具備:變遷趨勢計算部,使用保持在該工作階段表格的工作階段資訊,計算出該第1期間所含的各單位期間之中的該多數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的每一工作階段之通信量,並使用該計算出的各單位期間之中的每一工作階段之通信量,計算出該第1期間之中的變遷趨勢線。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通信裝置,其中,該判斷部,於該第1單位期間之中的該每一工作階段之通信量的值與該計算出的對應於該第1單位期間的值之差異量在既定值以上之情形,判斷為該通信量趨勢產生變化。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通信裝置,其中,更具備:增加率計算部,計算出包含該第1單位期間及該第2期間中時間性地前後相鄰的各2個單位期間在內的多數單位期間對各者之中的、各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之通信量的增加率;且該特定部,根據由該增加率計算部計算出的增加率,在各單位期間對之中,以增加率降冪順序將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加以排名,並根據該排名的結果,特定出該待新增為訊務控制對象存取目的地之存取目的地。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通信裝置,其中,該特定部,將該多數單位期間對之全部當中,該增加率較高者起既定名次以內的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特定為該待新增為訊務控制對象存取目的地之存取目的地。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通信裝置,其中,更具備:表格更新部,將該特定出的存取目的地作為該訊務控制對象存取目的地而追加至該管理表格。
  7. 一種訊務控制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驟:在存取來源裝置與該存取來源裝置的存取目的地之間建立工作階段並將該存取來源裝置與該存取目的地之間的通信加以中轉,並且於該存取來源裝置的存取目的地係管理表格中保持之訊務控制對象存取目的地之情形,對於該存取來源裝置與該存取來源裝置的存取目的地之通信執行訊務控制,其中該管理表格將包含至少1個該訊務控制對象存取目的地及至少1個訊務控制對象外存取目的地在內的多數管理存取目的地加以保持;根據「在第1單位期間中建立的、各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將該管理表格中未保持之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定為存取目的地的、多數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的每一工作階段之通信量」,及包含該第1單位期間之前的多數單位期間在內的第1期間之中的多數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的每一工作階段之通信量的變遷趨勢,判斷通信量趨勢是否產生變化;判斷為該通信量趨勢產生變化之情形,根據該第1單位期間及包含該第1單位期間之前的多數單位期間在內的第2期間之中的、關於各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之通信量的增加率,在分別與該多數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對應的多數管理外存取目的地之中特定出待新增為訊務控制對象存取目的地之存取目的地。
  8. 一種控制裝置,係控制包含通信中轉部在內的通信裝置,該通信中轉部在存取來源裝置與該存取來源裝置的存取目的地之間建立工作階段並將該存取來源裝置與該存取目的地之間的通信加以中轉,該控制裝置具備:訊務控制部,於該存取來源裝置的存取目的地係將包含至少1個訊務控制對象存取目的地及至少1個訊務控制對象外存取目的地在內的多數管理存取目的地加以保持的管理表格中保持之該訊務控制對象存取目的地之情形,對於該存取來源裝置與該存取來源裝置的存取目的地之通信執行訊務控制;及判斷部,根據「在第1單位期間中由該通信中轉部建立的、各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將該管理表格中未保持之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定為該存取目的地的、多數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的每一工作階段之通信量」,及包含該第1單位期間之前的多數單位期間在內的第1期間之中的多數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的每一工作階段之通信量的變遷趨勢,判斷通信量趨勢是否產生變化;特定部,於判斷為該通信量趨勢產生變化之情形,根據該第1單位期間及包含該第1單位期間之前的多數單位期間在內的第2期間之中的、關於各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之通信量的增加率,在分別與該多數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對應的多數管理外存取目的地之中特定出待新增為訊務控制對象存取目的地之存取目的地。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控制裝置,其中,更具備:變遷趨勢計算部,使用對於由該通信中轉部建立的每一工作階段保持至少包含關於該存取來源裝置的存取來源位址、該存取來源裝置的存取目的地之資訊、及在該工作階段中轉的資料量在內的工作階段資訊之工作階段表格中保持的工作階段資訊,計算出該第1期間所含的各單位期間之中的該多數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的每一工作階段之通信量,並使用該計算出的各單位期間之中的每一工作階段之通信量,計算出該第1期間之中的變遷趨勢線。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控制裝置,其中,該判斷部,於該第1單位期間之中的該每一工作階段之通信量的值與該計算出的變遷趨勢線上對應於該第1單位期間的值之差異量在既定值以上之情形,判斷為該通信量趨勢產生變化。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控制裝置,其中,更具備:增加率計算部,計算出包含該第1單位期間及該第2期間中時間性地前後相鄰的各2個單位期間在內的多數單位期間對各者之中的、各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之通信量的增加率;該特定部,根據由該增加率計算部計算出的增加率,在各單位期間對之中,以增加率降冪順序將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加以排名,並根據該排名的結果,特定出該待新增為訊務控制對象存取目的地之存取目的地。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控制裝置,其中,該特定部,將該多數單位期間對之全部當中,該增加率較高者起既定名次以內即管理外存取目的地工作階段,特定為該待新增為訊務控制對象存取目的地之存取目的地。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控制裝置,其中,更具備:表格更新部,將該特定出的存取目的地作為該訊務控制對象存取目的地而追加至該管理表格。
TW108100274A 2018-01-18 2019-01-04 通信裝置、訊務控制方法、控制裝置 TWI7233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06442 2018-01-18
JP2018006442 2018-01-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33846A TW201933846A (zh) 2019-08-16
TWI723314B true TWI723314B (zh) 2021-04-01

Family

ID=673020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00274A TWI723314B (zh) 2018-01-18 2019-01-04 通信裝置、訊務控制方法、控制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284294B2 (zh)
JP (1) JP7088214B2 (zh)
TW (1) TWI723314B (zh)
WO (1) WO2019142413A1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531811A (ja) * 2009-06-29 2012-12-10 アルカテル−ルーセント 宛先ポイント・コードに基づいたメッセージ配信制御
JP2015530766A (ja) * 2012-09-28 2015-10-1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制御装置、端末、端末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17098722A1 (ja) * 2015-12-07 2017-06-1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データ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データ中継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を格納した記録媒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65165A (ja) * 2006-03-29 2007-10-11 Nec Corp 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キシサーバ
CN105634992B (zh) * 2015-12-29 2019-01-11 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dn平台自适应带宽控制方法和系统
WO2017221481A1 (ja) * 2016-06-20 2017-12-2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通信ネットワーク装置、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及び通信ネットワーク装置の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531811A (ja) * 2009-06-29 2012-12-10 アルカテル−ルーセント 宛先ポイント・コードに基づいたメッセージ配信制御
JP2015530766A (ja) * 2012-09-28 2015-10-1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制御装置、端末、端末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17098722A1 (ja) * 2015-12-07 2017-06-1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データ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データ中継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を格納した記録媒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142413A1 (ja) 2019-07-25
US20200351706A1 (en) 2020-11-05
US11284294B2 (en) 2022-03-22
JP7088214B2 (ja) 2022-06-21
TW201933846A (zh) 2019-08-16
JPWO2019142413A1 (ja) 2021-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16730B2 (en) Distributing application traffic to servers based on dynamic service response time
US10243824B2 (en) On-device attribution of network data usage
EP3143813B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a location of a terminal
US10104704B2 (en) Dynamic acceleration of prioritized mobile application traffic
EP3313027B1 (en) Routing rule acquisition method and system
US20210400445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erforming charging processing on network slice customer, and related device
CN110808857A (zh) 实现Kubernetes集群的网络互通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A2959553C (en)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communication sessions using joint storage
WO2017128713A1 (zh) 订阅消息的发布方法及装置
TWI723314B (zh) 通信裝置、訊務控制方法、控制裝置
CN112104680A (zh) 一种确定边缘应用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JP2013258547A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移動通信方法
WO2016091126A1 (zh) 策略制定方法、装置及系统
JP2019510442A (ja) 端末に提供する必要があるモビリティ管理のサポート・処理を確定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CA2414297C (en) Mobile communications service control apparatus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s service control method
JP6640134B2 (ja) 通信量管理システム及び通信量管理方法
JP2016208131A (ja) 提携サービス提供方法
US20140181307A1 (en) Rou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9515837B1 (en) Policy implementation during charging server interruption
US12010012B2 (en) Application-aware BGP path selection and forwarding
CN114710448B (zh) 消息传输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30144568A1 (en) Application-aware bgp path selection and forwarding
JP5533300B2 (ja) ルーティング管理システム、その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8667879B (zh) 数据业务会话绑定方法和路由设备及系统
CN106488582A (zh) 用于建立lte pcc会话的方法、装置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