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19359B - 異質網路聚合啟動方法與相關的行動通訊基地台裝置 - Google Patents

異質網路聚合啟動方法與相關的行動通訊基地台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19359B
TWI719359B TW107140630A TW107140630A TWI719359B TW I719359 B TWI719359 B TW I719359B TW 107140630 A TW107140630 A TW 107140630A TW 107140630 A TW107140630 A TW 107140630A TW I719359 B TWI719359 B TW I71935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data packets
mobile device
signal strength
access poi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406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21417A (zh
Inventor
吳思宏
Original Assignee
明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明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明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1406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19359B/zh
Priority to CN201811520613.2A priority patent/CN111193563B/zh
Priority to US16/221,691 priority patent/US10834784B2/en
Publication of TW2020214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214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193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19359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82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admission control or hando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16Threshold monito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31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 H04W28/0236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radio quality, e.g. interference, losses or de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04W76/16Involving different core network technologies, e.g. a packet-switched [PS] bearer in combination with a circuit-switched [CS] bear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0Access point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e.g. multi-mode access po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05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 H04L43/0817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by checking functio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10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2Data link layer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8Upper layer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案為一種異質網路聚合啟動方法與相關的行動通訊基地台裝置,應用於使用者行動裝置以及無線網路存取點裝置之間,該方法包含下列步驟:接收一組資料封包以及一信號強度資訊,其中該組資料封包之通訊位址指向該使用者行動裝置,而該信號強度資訊代表該使用者行動裝置與該無線網路存取點裝置間的信號強度;以及因應該組資料封包於一單位時間內的數據傳輸量與該信號強度資訊皆符合一預設條件,將後續收到之資料封包之一第一部份分配給該行動通訊基地台裝置來傳送給該使用者行動裝置,並將後續接收到的資料封包之一第二部份分配給該無線網路存取點裝置來傳送給該使用者行動裝置。

Description

異質網路聚合啟動方法與相關的行動通訊基地台裝置
本案為一種異質網路聚合啟動方法與相關的行動通訊基地台裝置,尤指應用於行動通訊系統中的一種異質網路聚合啟動方法與相關的行動通訊基地台裝置。
請參見圖1A,其係一習知的行動通訊系統方塊示意圖,其中行動通訊基地台裝置10可以用來與通訊範圍內的多個使用者行動裝置(User Equipment ,以下簡稱UE)111、112來完成信號連接。而行動通訊基地台裝置10可以是行動通訊規格中定義的演進節點B(Evolved Node B,以下簡稱eNB),例如在長期演進技術(Long Term Evolution,以下簡稱LTE)的行動通訊系統中,行動通訊基地台裝置10則可以是演進通用地面射頻存取(網路) 節點B(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 Node B,簡稱 E-UTRAN Node B),其信號涵蓋範圍100如圖所示。至於使用者行動裝置111、112則可以是智慧型手機等個人行動裝置。另外,由圖可以看出,在同一個行動通訊基地台裝置10的範圍內,電信供應商還可設置有一個無線區域網路(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以下簡稱WLAN)存取點裝置121,其信號涵蓋範圍1210,可以與使用者行動裝置111或使用者行動裝置112來進行連線。
而在傳統的應用中,電信供應商需要分別維護與監看無線區域網路存取點裝置121以及行動通訊基地台裝置10的狀況,用以達到讓使用者能夠隨時隨地進行網際網路的連接與應用。但是,在同一時間,使用者行動裝置(User Equipment ,以下簡稱UE)111、112卻只能使用其中一種無線技術來進行網路的資料傳輸。這樣的配置顯然是一件浪費資源的事。
於是,異質網路聚合技術便被提出,例如圖1B所示之長期演進技術-無線區域網路聚合(LTE-WLAN Aggregation ,以下簡稱LWA)技術的系統方塊示意圖。它是將兩種不同的無線信號傳輸技術資源(例如上述的LTE、WLAN)做聚合運用。讓例如是智慧手機等使用者行動裝置(UE)111能夠同時利用不同的無線傳輸技術來收發資料,進一步達到頻寬提升的技術手段。
其中無線區域網路存取點裝置121與行動通訊基地台裝置10之間以緊密耦合架構(Tight coupling system architecture)201 來完成信號連接而整合成一個無線異質網路聚合基地台20,再透過後端的核心網路(Core Network)21與網際網路22完成連接。而演進分組資料閘道(ePDG) /可信無線接入閘道(TWAG)模組23則使無線區域網路存取點裝置121與核心網路(Core Network)21間,可以使用鬆散耦合架構(Loose coupling system architecture)來完成信號連接。至於無線區域網路存取點裝置121與網際網路22之間則不存在直接的信號耦合關係。如此一來,LWA 可以將異質無線技術進行資料聚合,來突破無線技術的上限,並且WLAN的部分除了原先使用WLAN技術的設備,還能另外增加使用LTE技術的設備,增加資源利用率並且電信供應商不需要監測 WLAN設備的聯外狀態,因為所有資料都可以是由 LTE的後端來進行進行發送與管理。
但是,當同時間有多個使用者設備 (UE)在同一個無線網路(wifi) 存取點上完成登錄而同時使用LWA 技術時,就會發生多個使用者設備(UE)搶食同一個無線網路存取點的資源的情況。而此種情況容易造成各個使用者設備(UE)在無線資源上分配不均的情形,導致整體使用者都會無法感受到使用LWA 技術後帶來的傳輸速率提升的效果,最後導致LWA 技術反而無法正常發揮應有的功用。而如何能有效改善此一習用手段的缺失,讓整體資料傳輸效能低落或是不穩定的情形減少發生,係為發展本案之主要目的。
本案為一種異質網路聚合啟動方法,應用於一使用者行動裝置、一無線網路存取點裝置以及一行動通訊基地台裝置之間,該方法包含下列步驟:接收一組資料封包以及一信號強度資訊,其中該組資料封包之通訊位址指向該使用者行動裝置,而該信號強度資訊代表該使用者行動裝置與該無線網路存取點裝置間的信號強度;以及因應該組資料封包於一單位時間內的數據傳輸量與該信號強度資訊皆符合一預設條件,將後續收到之資料封包之一第一部份分配給該行動通訊基地台裝置來傳送給該使用者行動裝置,並將後續接收到的資料封包之一第二部份分配給該無線網路存取點裝置來傳送給該使用者行動裝置。
如上述構想所述的異質網路聚合啟動方法,其中該信號強度資訊符合該預設條件係為:該使用者行動裝置與該無線網路存取點裝置間的信號強度大於一預設門檻值。
如上述構想所述的異質網路聚合啟動方法,其中該組資料封包於該單位時間內的數據傳輸量符合該預設條件係為:一固定數量資料封包的頭尾兩資料封包到達時間的間隔長度小於一預設時間,且該固定數量的資料封包的位元組長度皆大於一預設位元組長度。
如上述構想所述的異質網路聚合啟動方法,其中該組資料封包於該單位時間內的數據傳輸量或該信號強度資訊未符合該預設條件,維持將該組資料封包之由該行動通訊基地台裝置來傳送給該使用者行動裝置。
如上述構想所述的異質網路聚合啟動方法,其中因應該組資料封包於該單位時間內的數據傳輸量與該信號強度資訊皆符合該預設條件,將接收到的該組資料封包之一第三部份分配給該行動通訊基地台裝置來傳送給該使用者行動裝置,並將該組資料封包之一第四部份分配給該無線網路存取點裝置來傳送給該使用者行動裝置。
本案之另一方面係為一種行動通訊基地台裝置,應用於至少一使用者行動裝置與至少一無線網路存取點裝置之間,該裝置包含:一節點主體;信號連接於網際網路且無線連接於該使用者行動裝置與該無線網路存取點裝置,用以接收一組資料封包以及一信號強度資訊,其中該組資料封包之通訊位址指向該使用者行動裝置,而該信號強度資訊代表該使用者行動裝置與該無線網路存取點裝置間的信號強度;以及一分流判斷單元,信號連接於該節點主體與該無線網路存取點裝置,因應該組資料封包於一單位時間內的數據傳輸量與該信號強度資訊皆符合一預設條件,將後續收到之資料封包之一第一部份分配給該節點主體來傳送給該使用者行動裝置,並將該組資料封包之一第二部份分配給該無線網路存取點裝置來傳送給該使用者行動裝置。
如上述構想所述的行動通訊基地台裝置,其中該分流判斷單元所進行該信號強度資訊符合該預設條件之判斷係為:該使用者行動裝置與該無線網路存取點裝置間的信號強度大於該預設門檻值。
如上述構想所述的行動通訊基地台裝置,其中該分流判斷單元所進行該組資料封包於該單位時間內的數據傳輸量符合該預設條件係為:一固定數量資料封包的頭尾兩資料封包到達時間的間隔長度小於一預設時間,且該固定數量的資料封包的位元組長度皆大於一預設位元組長度。
如上述構想所述的行動通訊基地台裝置,其中該分流判斷單元於該組資料封包於該單位時間內的數據傳輸量或該信號強度資訊未符合該預設條件時,維持將該組資料封包之由該節點主體來傳送給該使用者行動裝置。
如上述構想所述的行動通訊基地台裝置,其中該分流判斷單元因應該組資料封包於該單位時間內的數據傳輸量與該信號強度資訊皆符合該預設條件時,將該組資料封包之一第三部份分配給該行動通訊基地台裝置來傳送給該使用者行動裝置,並將該組資料封包之一第四部份分配給該無線網路存取點裝置來傳送給該使用者行動裝置。
請參見圖2,其係本案為改善習用手段之缺失所發展出來的異質網路聚合啟動方法之流程步驟示意圖,其主要應用於如圖3所示之行動通訊系統之功能方塊示意圖,圖3所表示之行動通訊系統主要包含有至少一無線網路存取點裝置32、行動通訊基地台裝置33(其中包含有節點主體331以及分流判斷單元332)以及至少一使用者行動裝置(本圖例中有使用者行動裝置310、311),當網際網路3透過核心網路30將一連串的資料封包(例如格式是協定資料單元(Protocol Data Unit, 簡稱PDU)的資料封包)送至行動通訊基地台裝置33時,運行在行動通訊基地台裝置33中的封包資料匯聚協定(PDCP) 便可扮演分流判斷單元332的角色來進行下列步驟:
首先,行動通訊基地台裝置33中的節點主體331用以接收一連串的資料封包與至少一信號強度資訊(步驟21),而行動通訊基地台裝置33可以用來辨識出每個資料封包的通訊位址,解讀出該資料封包是指向登錄在行動通訊基地台裝置33上多個使用者行動裝置中的某一個使用者行動裝置。以本例而言,是以使用者行動裝置310、311為例的兩個使用者行動裝置來進行說明,當然也可以是僅登錄有一個使用者行動裝置或是多於兩個使用者行動裝置。於是,行動通訊基地台裝置33便會接收到對應至該使用者行動裝置的一信號強度資訊,該信號強度資訊則代表該使用者行動裝置與該無線網路存取點裝置32間的信號強度。以本圖例而言,行動通訊基地台裝置33會分別收到相對應於使用者行動裝置310與該無線網路存取點裝置32間的第一信號強度資訊以及使用者行動裝置311與該無線網路存取點裝置32間的第二信號強度資訊。而第一信號強度資訊以與第二信號強度資訊除了可以從使用者行動裝置310、311所發出的信號中來得到,另外也可以從該無線網路存取點裝置32中所暫存的信號強度資訊或其發出信號中所內含的信號強度資訊來得到。
接著,為能確認使用者行動裝置310、311與該無線網路存取點裝置32間的信號強度是足夠的,於是本案方法便可選擇讓行動通訊基地台裝置33中的分流判斷單元332來執行步驟22:判斷相對應的信號強度資訊是否符合一預設條件,舉例來說,使用者行動裝置310與該無線網路存取點裝置32間的信號強度是否大於一個預設門檻值。若是,則代表該無線網路存取點裝置32已具有可以分攤資料傳輸至使用者行動裝置310的能力,因此在具有可以開啟長期演進技術-無線區域網路聚合(LTE-WLAN Aggregation ,以下簡稱LWA)功能的前提下,進入下一個步驟23來進行另一判斷。若否,表示使用者行動裝置310可能與該無線網路存取點裝置32間的距離太遠而導致信號強度不足,因此尚不適合開啟LWA功能而回到步驟22繼續監控。另外,而在此處的判斷還可以擴展到一個行動通訊基地台裝置33的服務範圍中建置有多個無線網路存取點裝置的情況,用以判斷多個使用者行動裝置與多個無線網路存取點裝置間的多個信號強度中是否有大於預設門檻值,甚至再引入其他條件,例如”使用者行動裝置註冊數目較少的無線網路存取點裝置”等,以多個條件來進行篩選,進而挑選出可以進行分流的一個或多個無線網路存取點裝置,而該無線網路存取點裝置具有信號足夠強且較少使用者註冊來瓜分網路資源的特徵。
於是接下來便判斷準備傳送至某一個使用者行動裝置的資料封包是否過量,因此步驟23為判斷一特定通訊位址之該組資料封包於一單位時間內的數據傳輸量是否皆符合該預設條件,若是,則代表具有可以開啟LWA功能的條件已成立,便進入步驟24,進而將後續接收到的資料封包之一第一部份分配給該行動通訊基地台裝置33來傳送給該使用者行動裝置310,並將後續接收到的資料封包之一第二部份分配給該無線網路存取點裝置32來傳送給該使用者行動裝置310,當然也可以將皆符合該預設條件之該組資料封包之一第三部份分配給該行動通訊基地台裝置33來傳送給該使用者行動裝置310,並將該組資料封包之一第四部份分配給該無線網路存取點裝置32來傳送給該使用者行動裝置310。若否,則表示單位時間內的數據傳輸量不足,還不需要開啟LWA功能而回到步驟22(另外一例或是步驟23)繼續監控。另外,在本例中是以一個行動通訊基地台裝置33中建置有一個無線網路存取點裝置的情況來進行說明,當然也可以擴展到一個行動通訊基地台裝置33中建置有多個無線網路存取點裝置的情況,進而利用一個或多個無線網路存取點裝置來進行分流。
如上所述,本案可以利用上述方法來偵測出何時要啟動某一使用者行動裝置與本案系統間的LWA功能,如此一來,將可以讓真正需要大量資料傳輸需求的使用者行動裝置來使用LWA功能,把頻寬資源分配給真正需要的使用者行動裝置。
而在LTE協定中,封包資料匯聚協定(PDCP)是用來進行資料的處理,所以在本案所提出的技術中,便可利用封包資料匯聚協定(PDCP)來扮演分流判斷單元332的角色,用以將資料分別傳輸至原先的LTE傳輸路徑並額外增加一條給WLAN技術的傳輸路徑。為能更清楚解釋本案的技術手段,本案再以信號傳輸協定與信號傳輸層為表達方式,利用圖4A-4F來進一步舉例說明。首先,已確認使用者行動裝置310與無線網路存取點裝置32間的信號強度是足夠的,所以針對使用者行動裝置310便可以開始評估其是否需要開啟LWA的分流功能。
圖4A中係表示出分屬兩個特定通訊位址之一連串資料封包由網際網路3以及核心網路30傳送到行動通訊基地台裝置33,而一連串的資料封包 (例如格式是協定資料單元(Protocol Data Unit, 簡稱PDU)被運行在行動通訊基地台裝置33的封包資料匯聚協定(PDCP)模組41接收後,便會利用資料佇列40來進行封包暫存與排序,其中封包編號為阿拉伯數字的資料封包代表是傳送給使用者行動裝置310,封包編號為國字的資料封包代表是使用者行動裝置311。於是本案技術手段便在此處對於封包的數量進行累計與速率評估。例如,將傳送給使用者行動裝置310的封包10的到達時間減去(傳送給使用者行動裝置310的)封包1的到達時間,所得到的時間長度T1是否小於一預設時間T(例如1秒),若時間長度T1大於預設時間T,表示資料封包產生的時間間隔太長,資料傳輸速率不高,所以就對該資料封包累計數來重新計數,而變成如圖4B之所示,重新計算封包20的到達時間與封包11的到達時間的間隔。
圖4C則表示出當傳送給使用者行動裝置310的封包20的到達時間減去(傳送給使用者行動裝置310的)封包11的到達時間,所得到的時間長度T2已小於預設時間T(例如1秒)  時,便進一步檢視每個封包的位元組長度是否大於一預設位元組長度(例如1300位元組)。而在此例則並非如此,所以還是對該資料封包累計數來重新計數而進入如圖4D之所示,重新計算封包30的到達時間與封包21的到達時間的間隔。
圖4E則表示出當傳送給使用者行動裝置310的封包30的到達時間減去(傳送給使用者行動裝置310的)封包21的到達時間,所得到的時間長度T3已小於預設時間T(例如1秒),且每個封包的位元組長度亦大於該預設位元組長度(例如1300位元組)時,便可停止對傳送給使用者行動裝置310的封包的速率監控而開啟屬於使用者行動裝置310的LWA分流功能。但仍持續對使用者行動裝置311的速率監控。
圖4F則表示出使用者行動裝置310的LWA分流功能已開始運作,進而將欲傳給使用者行動裝置310的資料封包的一部份(例如圖中的封包31、32、34、35、37、38、40)改透過無線區域網路路徑44來進行分流傳送。至於欲傳給使用者行動裝置310的資料封包的另一部分(例如圖中的封包33、36、39)以及欲傳給使用者行動裝置311的全部資料封包(例如圖中所示的封包七、八)還是透過原本無線連結控制(RLC)模組42、媒體存取控制(MAC)模組43的LTE傳輸路徑來進行傳送。如此一來,本案技術將可以有效地解決資料量過大的問題,進而達到資源分配的最佳化。另外,當該組資料封包於該單位時間內的數據傳輸量與該信號強度資訊皆符合該預設條件時,還可以持續將後續接收到的資料封包之一第三部份分配給該行動通訊基地台裝置33來傳送給該使用者行動裝置310,並將該組資料封包之一第四部份分配給該無線網路存取點裝置32來傳送給該使用者行動裝置310,並於一段預定時間後再進入上述步驟22再進行監測。
再者,本案還可以整合至針對一個行動通訊基地台裝置10搭配多個無線區域網路(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以下簡稱WLAN)存取點裝置的情況下來進行資源分配(相關技術可以參考申請人所申請的107134192號申請案說明書),藉由找出信號強度較強且使用者註冊數目較少的存取點裝置來進行LWA分流功能,如此更能最佳化資源分配的效果。
綜上所述,本發明可以讓LWA在適當的時期點才開啟分流程序,藉此最佳化資源分配的效果,而且也可以在放入多個無線網路存取點裝置來進行聚合時有效進行資源分配,進而改善習知手段的缺失,因此可以達到發展本案之主要目的。本案得由熟知此技術之人士任施匠思而為諸般修飾,然皆不脫如附申請專利範圍所欲保護者。
10:行動通訊基地台裝置 100:信號涵蓋範圍 111、112:使用者行動裝置 121:無線區域網路存取點裝置 1210:信號涵蓋範圍 201:緊密耦合架構 20:無線異質網路聚合基地台 21:核心網路 22:網際網路 23:演進分組資料閘道/可信無線接入閘道模組 310、311:使用者行動裝置 32:無線網路存取點裝置 33:行動通訊基地台裝置 331:節點主體 332:分流判斷單元 3:網際網路 30:核心網路 40:資料佇列 41:封包資料匯聚協定模組 42:無線連結控制模組 43:媒體存取控制模組 44:無線區域網路路徑
圖1A,其係一習知的行動通訊系統方塊示意圖。 圖1B,其係習知的長期演進技術-無線區域網路聚合(LWA)技術的系統方塊示意圖。 圖2,其係本案為改善習用手段之缺失所發展出來的異質網路聚合啟動方法之流程步驟示意圖。 圖3,其係本案為改善習用手段之缺失所發展出來的行動通訊系統方塊示意圖。 圖4A-4F,其係以信號傳輸協定與信號傳輸層為表達方式的資料監測與分流示意圖。

Claims (6)

  1. 一種異質網路聚合啟動方法,應用於一使用者行動裝置、一無線網路存取點裝置以及一行動通訊基地台裝置之間,該方法包含下列步驟:接收一組資料封包以及一信號強度資訊,其中該組資料封包之通訊位址指向該使用者行動裝置,而該信號強度資訊代表該使用者行動裝置與該無線網路存取點裝置間的信號強度;以及因應該組資料封包於一單位時間內的數據傳輸量與該信號強度資訊皆符合一預設條件,將後續收到之資料封包之一第一部份分配給該行動通訊基地台裝置來傳送給該使用者行動裝置,並將後續接收到的資料封包之一第二部份分配給該無線網路存取點裝置來傳送給該使用者行動裝置,而上述該預設條件包含:該使用者行動裝置與該無線網路存取點裝置間的信號強度大於一預設門檻值;以及該組資料封包於該單位時間內的數據傳輸量符合一固定數量資料封包的頭尾兩資料封包到達時間的間隔長度小於一預設時間,且該固定數量的資料封包的位元組長度皆大於一預設位元組長度。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異質網路聚合啟動方法,其中該組資料封包於該單位時間內的數據傳輸量或該信號強度資訊未符合該預設條件,維持將該組資料封包之由該行動通訊基地台裝置來傳送給該使用者行動裝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異質網路聚合啟動方法,其中因應該組資料封包於該單位時間內的數據傳輸量與該信號強度資訊皆符合該預設條件,將接收到的該組資料封包之一第三部份分配給該行動通訊基地台裝置來傳送給該使用者行動裝置,並將該組資料封包之一第四部份分配給該無線網路存取點裝置來傳送給該使用者行動裝置。
  4. 一種行動通訊基地台裝置,應用於至少一使用者行動裝置與至少一無線網路存取點裝置之間,該裝置包含:一節點主體;信號連接於網際網路且無線連接於該使用者行動裝置與該無線網路存取點裝置,用以接收一組資料封包以及一信號強度資訊,其中該組資料封包之通訊位址指向該使用者行動裝置,而該信號強度資訊代表該使用者行動裝置與該無線網路存取點裝置間的信號強度;以及一分流判斷單元,信號連接於該節點主體與該無線網路存取點裝置,因應該組資料封包於一單位時間內的數據傳輸量與該信號強度資訊皆符合一預設條件,將後續收到之資料封包之一第一部份分配給該節點主體來傳送給該使用者行動裝置,並將該組資料封包之一第二部份分配給該無線網路存取點裝置來傳送給該使用者行動裝置,而上述該預設條件包含:該使用者行動裝置與該無線網路存取點裝置間的信號強度大於一預設門檻值;以及該組資料封包於該單位時間內的數據傳輸量符合一固定數量資料封包的頭尾兩資料封包到達時間的間隔長度小於一預設時間,且該固定數量的資料封包的位元組長度皆大於一預設位元組長度。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行動通訊基地台裝置,其中該分流判斷單元於該組資料封包於該單位時間內的數據傳輸量或該信號強度資訊未符合該預設條件時,維持將該組資料封包之由該節點主體來傳送給該使用者行動裝置。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行動通訊基地台裝置,其中該分流判斷單元因應該組資料封包於該單位時間內的數據傳輸量與該信號強度資訊皆符合該預設條件時,將該組資料封包之一第三部份分配給該行動通訊基地台裝置來傳送給該使用者行動裝置,並將該組資料封包之一第四部份分配給該無線網路存取點裝置來傳送給該使用者行動裝置。
TW107140630A 2018-11-15 2018-11-15 異質網路聚合啟動方法與相關的行動通訊基地台裝置 TWI7193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40630A TWI719359B (zh) 2018-11-15 2018-11-15 異質網路聚合啟動方法與相關的行動通訊基地台裝置
CN201811520613.2A CN111193563B (zh) 2018-11-15 2018-12-12 异质网络聚合启动方法与相关的移动通信基地台装置
US16/221,691 US10834784B2 (en) 2018-11-15 2018-12-17 Data transmission process of heterogeneous LWA network and associated base station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40630A TWI719359B (zh) 2018-11-15 2018-11-15 異質網路聚合啟動方法與相關的行動通訊基地台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21417A TW202021417A (zh) 2020-06-01
TWI719359B true TWI719359B (zh) 2021-02-21

Family

ID=707106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40630A TWI719359B (zh) 2018-11-15 2018-11-15 異質網路聚合啟動方法與相關的行動通訊基地台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834784B2 (zh)
CN (1) CN111193563B (zh)
TW (1) TWI719359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87195A1 (en) * 2008-10-03 2010-04-08 Yi-Hung Lu Adaptive Handover Apparatus And Method In A Heterogeneous Network Environment
US20170099625A1 (en) * 2015-10-02 2017-04-06 Broadcom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lte-wan aggregation
WO2018000228A1 (zh) * 2016-06-29 2018-01-0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终端
US20180132143A1 (en) * 2015-05-26 2018-05-10 Intel IP Corporation Wlan mobility for lte/wlan aggregation
US20180295572A1 (en) * 2017-04-07 2018-10-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selection for long term evolution (lte) - wlan aggregation (lwa)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88242B2 (en) * 2015-02-05 2017-10-10 Mediatek Inc. Network selection and data aggregation with LTE-WLAN aggregation
EP3298820B1 (en) * 2015-05-21 2019-11-13 Intel IP Corporation Pdcp status reporting for multi-rat offloading
WO2017061948A1 (en) * 2015-10-08 2017-04-1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ransparent per-bearer switching between wwan and wlan
WO2018033216A1 (en) * 2016-08-19 2018-02-2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Network nodes, and methods thereof
CN107872837A (zh) * 2016-09-26 2018-04-03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lwa 中数据分流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RU2718239C1 (ru) * 2016-11-11 2020-03-31 Бейдзин Сяоми Мобайл Софтвэр Ко., Лтд.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конфигурирования скорости передачи
MY197714A (en) * 2017-05-23 2023-07-09 Telekom Malaysia Berhad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roving the ue wlan measurement reporting in lte wlan link aggregation
US10470074B2 (en) * 2017-07-20 2019-11-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Thermal-based radio selection
US20190058993A1 (en) * 2017-08-16 2019-02-21 Mediatek Inc. Wlan authentication for lwa connection with legacy wi-fi deployment
CN109495926A (zh) * 2017-09-12 2019-03-19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移动通信装置与系统、及事件触发的测量回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87195A1 (en) * 2008-10-03 2010-04-08 Yi-Hung Lu Adaptive Handover Apparatus And Method In A Heterogeneous Network Environment
US20180132143A1 (en) * 2015-05-26 2018-05-10 Intel IP Corporation Wlan mobility for lte/wlan aggregation
US20170099625A1 (en) * 2015-10-02 2017-04-06 Broadcom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lte-wan aggregation
WO2018000228A1 (zh) * 2016-06-29 2018-01-0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终端
US20180295572A1 (en) * 2017-04-07 2018-10-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selection for long term evolution (lte) - wlan aggregation (lwa)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21417A (zh) 2020-06-01
CN111193563B (zh) 2022-02-25
US10834784B2 (en) 2020-11-10
US20200163158A1 (en) 2020-05-21
CN111193563A (zh) 2020-05-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35463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反映服务质量(QoS)的方法及其设备
WO2021159906A1 (zh) sidelink中继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US10779195B2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0321513B2 (en) Method for PDCP control PDU transmission by user equipment (UE)
US11064557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establishing radio resource control connection
JP6371290B2 (ja) 無線リソース調整方法及び装置
US11722425B2 (en) Data packet deleting metho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US11968565B2 (en) User plane information repor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JP2014511168A (ja) 移動体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および方法
US11356294B2 (en) Packet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WO2013064104A1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移动性管理实体和移动终端
WO2022001761A1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0001064A1 (zh)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22110214A1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US20220338298A1 (en) Context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141256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service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 environment
WO2015062287A1 (zh) 终端的本地交换方法及系统
TWI719359B (zh) 異質網路聚合啟動方法與相關的行動通訊基地台裝置
WO2021238318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1189496A1 (zh) 用于网络切片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WO2020192250A1 (zh) 无线承载建立方法及装置
WO2014000611A1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WO2023246746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WO2023092482A1 (zh) 一种通过中继终端进行通信的方法及装置、终端
WO2022152330A1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及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