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16317B - 符合人體工學的正側睡兩用睡枕 - Google Patents

符合人體工學的正側睡兩用睡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16317B
TWI716317B TW109114545A TW109114545A TWI716317B TW I716317 B TWI716317 B TW I716317B TW 109114545 A TW109114545 A TW 109114545A TW 109114545 A TW109114545 A TW 109114545A TW I716317 B TWI716317 B TW I71631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illow
gasket
support
support section
centr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145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42152A (zh
Inventor
蕭文昌
Original Assignee
恬褋仕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恬褋仕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恬褋仕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1145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16317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163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16317B/zh
Priority to CN202110088714.2A priority patent/CN113576216A/zh
Priority to US17/159,210 priority patent/US20210337990A1/en
Priority to JP2021000248U priority patent/JP3232583U/ja
Publication of TW2021421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42152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GHOUSEHOLD OR TABLE EQUIPMENT
    • A47G9/00Bed-covers; Counterpanes; Travelling rugs; Sleeping rugs; Sleeping bags; Pillows
    • A47G9/10Pillows
    • A47G9/1009Rigid frame construc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GHOUSEHOLD OR TABLE EQUIPMENT
    • A47G9/00Bed-covers; Counterpanes; Travelling rugs; Sleeping rugs; Sleeping bags; Pillows
    • A47G9/10Pillows
    • A47G9/1081Pillows comprising a neck support, e.g. a neck roll
    • A47G9/109Pillows comprising a neck support, e.g. a neck roll adapted to lie on the side and in supine posi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GHOUSEHOLD OR TABLE EQUIPMENT
    • A47G9/00Bed-covers; Counterpanes; Travelling rugs; Sleeping rugs; Sleeping bags; Pillows
    • A47G9/10Pillows
    • A47G9/1081Pillows comprising a neck support, e.g. a neck roll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GHOUSEHOLD OR TABLE EQUIPMENT
    • A47G9/00Bed-covers; Counterpanes; Travelling rugs; Sleeping rugs; Sleeping bags; Pillows
    • A47G9/10Pillows
    • A47G2009/1018Foam pillow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Bedding Ite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為一種符合人體工學的正側睡兩用睡枕,該睡枕係於其厚度的兩側及中央位置分別設有多個透氣孔隙,使每兩相鄰的透氣孔隙之間形成一彈性支撐柱,並藉由調整各透氣孔隙及/或彈性支撐柱的數量、寬窄、排列密度或高度,讓睡枕的中央支撐區段反饋的支撐力小於睡枕的兩側邊支撐區段;當使用者側睡在側邊支撐區段時,能夠克服市售側睡枕中央凹陷容易讓頭部滑落的問題,且側睡在中央支撐區段時仍然能夠適度支撐於頸椎;特別是翻身改變睡姿時,頸部及後腦可自然偏轉移動到中央支撐區或側邊支撐區段上方而得到適度的支撐,不需要將頭部抬起後再移動位置而造成睡眠干擾中斷。

Description

符合人體工學的正側睡兩用睡枕
本發明為一種符合人體工學的正側睡兩用睡枕,技術內容涉及在睡枕中央和兩側分別設置多個間隔排列的透氣孔隙與彈性支撐柱,讓睡枕的中央區段反饋的支撐力小於兩側區段,讓使用者無論在正睡、側睡或翻身時,頸椎皆能維持未受力的自然曲線,符合人體工學。
目前市售的傳統枕具皆為單一材質的設計,使用者往往需要挑選適當高度的枕具,才能讓頸椎放鬆。舉例來說,習慣側睡者,因肩膀將頸椎撐高,因此通常會選擇高度較高的枕具;而習慣仰睡者,則是因為後腦曲度、以及頸椎距離床面的距離較矮,通常會選擇高度較低的枕具。
經研究,無論是習慣側睡或仰睡者,當人體處於熟睡的狀況下,因生理反應會自動避免身體承重的部位長時間受到壓迫,因此會無意識的翻身調整睡姿。如此一來,側睡者翻身成為仰躺時,其睡枕就會顯得過高,讓頸部不自然地被壓迫前仰而造成不適;同理,若仰睡者翻身為側睡時,過低的睡枕也會讓頸側下垂。這種翻身後造成頸椎不自然彎曲的情形,往往會讓使用者頸部肌肉不自覺地反向施力,維持一段時間後就會造成頸部肌肉拉傷、發炎,即所謂的「落枕」。
為克服上述問題,業者開發出一種側睡專用的側睡枕,例如M552320、M571196、M479701等,其構造主要是在睡枕中央設置一凹陷部,使其兩側的厚度較中央高,以期能讓習慣側睡者藉由睡枕兩側較高來支撐側睡時頭部的側面,習慣仰睡者則能夠藉由中央的凹陷來提供較低的頸部支撐。
然而,上述側睡枕經實際枕躺後發現,由於該側睡枕整體使用相同材質,讓兩側與中央提供相同的支撐力,加上中央凹陷,使其兩側相對於中央的具有較大的坡度,反而導致無論是習慣側睡或仰睡者,都無法安穩地沉睡。
例如,習慣仰睡者頭部仰躺睡襯在中央凹陷區,若翻身轉變為側睡時,因中央凹陷區的高度不足,因此容易壓迫到肩部及手臂,造成頸部不適,而且上述側邊較陡峭的坡度恰位於口鼻位置,容易阻礙呼吸,因此使用者翻身為側睡後,必須將頭部抬起移動到睡枕兩側較高的部位,如此便會干擾睡眠,造成睡眠中斷。
又如,習慣側睡者頭部枕睡在睡枕的側邊較高位置時,睡眠過程中稍微移動,頭部就會從側邊滑落至中央,此時中央凹陷位置的高度仍然不足以支撐頸椎而造成不適,使用者必須將頭部抬起再移回睡枕側邊較高的位置,同樣會造成睡眠中斷。
另外,無論是習慣側睡或仰睡者,只要睡眠過程中無意識的翻身調整睡姿,都必須要抬起頭部調整位置,在結構設計上不但無法同時適用於正睡及側睡,也無法解決上述正、側睡所需支撐力不同的問題;特別是習慣側睡者,即便只是頭部輕微移動,都可能滑落到中央凹陷部位而必須抬起頭部移動回原來的位置,嚴重地干擾睡眠。
本發明人曾經創作出能夠適用在床墊和睡枕上之公告第M587473號「符合人體工學的墊體構造」,其技術內容是在墊體的頂面及底面分別設有複數間隔排列的橫向剖溝,使每兩相鄰的橫向剖溝之間相對形成一彈性支撐柱,並藉由各彈性支撐柱提供的反作用力讓使用者躺臥於該墊體時,反饋不同的支撐力,使墊體的凹陷形狀大致符合人體未受力時的自然曲線,進而能夠分散身體壓力,讓相關部位的肌肉自然放鬆。
該M587473經實際運用於睡枕後,確實能夠貼合支撐於人體的枕骨和頸椎,讓枕骨及頸椎大致符合未受力時的自然曲線,效果顯著。經本發明人深入研究後發現,若上述支撐力的分布概念能配合側睡及正睡所需的不同支撐力,以特定的方式設計,將能夠讓睡枕不但可以同時適用在正睡及側睡上,還能夠有效克服已知側睡枕容易在翻身時打斷睡眠的缺點。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符合人體工學的正側睡兩用睡枕,該睡枕中央區段所反饋的支撐力小於兩側區段,藉此讓使用者正睡、側睡時,頸椎皆能夠維持未受力的自然曲線,符合人體工學。特別是使用者在睡眠過程中翻身時,不必移動頭部就能夠獲得適當的支撐力而使頸部放鬆,徹底解決市售側睡枕容易因移動頭部造成睡眠中斷及干擾睡眠的重大缺失。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符合人體工學的正側睡兩用睡枕係於其厚度的兩側及中央位置分別設有多個的透氣孔隙,使每兩相鄰的透氣孔隙之間形成一彈性支撐柱;其中,位於睡枕中央位置的多個彈性支撐柱構成能夠支撐後頸部及後腦的中央支撐區段,位於睡枕兩側的多個彈性支撐柱則分別構成能夠穩定支撐頭部兩側的側邊支撐區段,並藉由調整各透氣孔隙及/或彈性支撐柱的數量、寬度、排列密度或高度,讓中央支撐區段反饋的支撐力小於側邊支撐區段反饋的支撐力,令使用者不論在仰睡、側睡時,其頸椎皆能大致符合未受力時的自然曲線,翻身時也不必刻意將頭部抬起移動而造成睡眠受到干擾甚至中斷,符合人體工學。
以下進一步說明各元件之實施方式:
實施時,該多個透氣孔隙在睡枕上以縱向平行設置,或橫向平行設置,或呈點陣狀排列。
實施時,該睡枕為一體成型,或由一下層墊片、一疊合於下層墊片頂面的上層墊片所組成,該上層墊片上方為一供使用者頭部枕墊的外表層。
實施時,該多個透氣孔隙是由多數平行排列的剖溝所構成,該等平行排列的剖溝分別設置在該上層墊片及/或下層墊片的底面或頂面,經上層墊片與下層墊片疊合後構成該中央支撐區段及二側邊支撐區段。
實施時,該中央支撐區段的多數剖溝與二側邊支撐區段的多數剖溝分別錯位設置在上層墊片和下層墊片。
實施時,該上層墊片中央底面設有一上凹部或下凸部,該下層墊片中央頂面設有與該上凹部或下凸部相對應對合的上凸部或下凹部。
實施時,對應於睡枕中央支撐區段的多數剖溝及彈性支撐柱,設置在上層墊片的下凸部底面或下層墊片的上凸部頂面。
實施時,該睡枕進一步包含一疊靠在上層墊片前方的輔助墊片,該輔助墊片頂面或底面的兩側設有多數平行排列的剖溝,使該輔助墊片中央形成一對應襯墊於人體頸椎的頸部支撐區段。
實施時,該外表層兩側相對於側邊支撐區段的頂面朝向中央支撐區段呈傾斜降低狀。
相較於先前技術,本發明在睡枕中央和兩側區段分別設置多個間隔排列的透氣孔隙與彈性支撐柱,讓睡枕中央區段所反饋的支撐力小於兩側區段,藉此讓使用者無論正睡、側睡、或翻身改變睡姿時,都能夠提供適當的支撐力,使頸部徹底放鬆,符合人體工學。
特別是當使用者側睡時,除了能藉由側邊支撐區段較大的支撐力而不至於壓迫手臂以外,若側睡在中央支撐區段時,因肩膀將頸椎墊高後所需的支撐力較小,因此中央支撐區段仍然能夠適度支撐於頸椎,克服市售側睡枕中央凹陷容易讓頭部滑落,而造成頸部需施力後仰無法真正放鬆的缺失。
值得一提的是,當使用者在睡眠過程中翻身時,藉由上述構造讓頭部不必抬起移動就能夠獲得適當的支撐力而使頸部放鬆,徹底解決市售側睡枕容易因移動頭部造成睡眠中斷及干擾的重大缺失。
以下依據本發明之技術手段,列舉出適於本發明之實施方式,並配合圖式說明如後:
如第一至八圖所示,本發明為一種符合人體工學的正側睡兩用睡枕,該睡枕100係於厚度的兩側及中央位置分別設有多個的透氣孔隙10,使每兩相鄰的透氣孔隙10之間形成一彈性支撐柱20;其中,位於睡枕100中央位置的多個彈性支撐柱20構成能夠支撐後頸部及後腦的中央支撐區段101,位於睡枕100兩側的多個彈性支撐柱20則分別構成能夠穩定支撐頭部兩側的側邊支撐區段102。
該透氣孔隙10和彈性支撐柱20分別經過權重計算後配置其支撐力,例如透過透氣孔隙10及/或彈性支撐柱20的數量、寬度、設置密度、孔隙深度或支撐柱高度,經權重比例計算來微調、配置,提供相對應頭部曲度輪廓的支撐力,形成中央支撐區段101反饋的支撐力小於側邊支撐區段102的結構,令使用者不論在仰睡、側睡、或翻身改變睡姿時,其頸椎皆能大致符合未受力時的自然曲線,符合人體工學讓相關部位的肌肉能夠自然放鬆。
以下進一步說明透氣孔隙10和彈性支撐柱20可能的實施方式。如第一至四圖所示,該睡枕100可以為一體成型,或者由一下層墊片30、一疊合於下層墊片30頂面的上層墊片40所組成,該上層墊片40上方為一供使用者頭部枕墊的外表層50。
該多個透氣孔隙10是由多數平行排列的剖溝11所構成,例如第一圖所示,若睡枕為一體成型時,可以在模具內設置滑塊(未顯示)來使剖溝11成型後,再使滑塊移動後開模,即可使一體成型的睡枕100厚度內具有透氣孔隙10和彈性支撐柱20。或者,如第二圖所示,該等平行排列的剖溝11分別設置在該上層墊片40及/或下層墊片30的底面或頂面,經上層墊片40與下層墊片30疊合後,分別構成該中央支撐區段101及二側邊支撐區段102。
該中央支撐區段101的多數剖溝11與二側邊支撐區段102的多數剖溝11,能如第二圖所示,設置在同一墊片上,或者是如第四圖所示,錯位設置在上層墊片40和下層墊片30,即圖示中對應於睡枕100之中央支撐區段101的多數剖溝11,設置在下層墊片40中央頂面,對應於睡枕100之側邊支撐區段102的多數剖溝11,設置在上層墊片30兩側底面。
實施時,該上層墊片40與下層墊片30可為具有適當厚度的平坦片狀,或者是如第二圖中,在該上層墊片40中央底面設有一下凸部41,該下層墊片30中央頂面設有與下凸部41對合的下凹部31;或如第四圖中,在該上層墊片40中央底面設有一上凹部42,該下層墊片30中央頂面設有與上凹部42對合的上凸部32,對應於睡枕100中央支撐區段101的多數剖溝11,能夠設置在上層墊片40的下凸部41底面或下層墊片30的上凸部32頂面。
因此,多數剖溝11不論是設置在該上層墊片40及/或下層墊片30的底面或頂面,在上層墊片40與下層墊片30疊合後,兩相鄰剖溝11之間形成的彈性支撐柱20即構成該中央支撐區段101及二側邊支撐區段102。
各支撐區段可以透過多數剖溝11和彈性支撐柱20的設置數量、寬度、密度、高度等各種方式達到不同的支撐力。例如,兩相鄰的二剖溝11彼此之間的距離構成一彈性支撐柱20的厚度,在所有的剖溝11寬度皆相同的情形下,若二剖溝11彼此之間的距離縮小時,該彈性支撐柱20的厚度減少、支撐力較弱。
反之,若各支撐區段內每兩相鄰的剖溝11彼此之間的距離增加、排列密度較寬鬆時,則會讓各支撐區段內的每一彈性支撐柱20的厚度皆增厚、支撐力較強,使各支撐區段的整體支撐力提高。
再舉例說明,假設睡枕寬度65公分,其中該中央支撐區段101的寬度為33公分,且中央支撐區段101內全部的剖溝11寬度固定,且彼此之間的距離為1.5公分,等同於每一彈性支撐柱20的厚度為1.5公分時,能得到2單位的支撐力。
當中央支撐區段101內全部的剖溝11彼此之間的距離為1公分,每一彈性支撐柱20的厚度皆減少為1公分,排列密度較密時,從而使中央支撐區段101的整體支撐力降低,得到1單位的支撐力。
反之,當中央支撐區段101內全部的剖溝11彼此之間的距離為2公分,排列密度較寬鬆時,則會讓中央支撐區段101內的每一彈性支撐柱20的厚度皆增厚為2公分,支撐力增加,得到3單位的支撐力。
再者,各支撐區段也可以從剖溝11深度和彈性支撐柱20的高度來設定不同的支撐力。在所有的剖溝11寬度皆相同的情形下,當兩相鄰的剖溝11之深度越深,則二剖溝之間的彈性支撐柱20的高度越高,該彈性支撐柱20在使用者枕躺時,便提供較弱的支撐力,使得該支撐區段受重量而凹陷。反之,當兩相鄰的剖溝11之深度越淺,則二剖溝之間的彈性支撐柱20的高度越短,便提供較強的支撐力。
舉例說明,假設中央支撐區段101內全部的剖溝11寬度固定,彼此之間的距離也固定,當各剖溝11深度為1.5公分時,等同於每一彈性支撐柱20的高度為1.5公分,能得到2單位的支撐力。
當中央支撐區段101內全部的剖溝11的深度改為2公分時,每一彈性支撐柱20的高度升高為2公分,便使中央支撐區段101的支撐力減弱,得到1單位的支撐力。
反之,當中央支撐區段101內全部的剖溝11深度為1公分時,每一彈性支撐柱20的高度降低為1公分,使中央支撐區段101的支撐力增加,得到3單位的支撐力。
同理,側邊支撐區段102也能依前述原理調整剖溝11和彈性支撐柱20的數量、寬度、密度、剖溝11深度或彈性支撐柱20高度等,來微調、配置達到與中央支撐區段101不同的支撐力,在此不重覆贅述。
因此,將各支撐區段的剖溝11及彈性支撐柱20的設置數量、寬度、密度、孔隙深度或支撐柱高度經權重計算後,讓中央支撐區段101反饋的支撐力小於側邊支撐區段102,並能夠微調出適配於不同使用者的支撐力,讓使用者枕躺時,睡枕能夠因不同的支撐力而讓睡枕產生不同程度的下陷,產生類似包覆頭部的功能,穩定提供支撐。
例如,當使用者睡姿為側睡,且頭部位於側邊支撐區段102上方時,側邊支撐區段102具有較大的支撐力,而讓睡枕的厚度下陷較少而不至於壓迫手臂,且側邊支撐區段102與中央支撐區段101不若一般側睡枕具有較高的斜率,使後腦不會往中央支撐區段101滑落,也不會讓使用者頸部不自覺施力後仰。
另外,當使用者由側睡翻身為仰睡時,頭部的自然偏轉,可讓頸部及後腦以類似滾動的方式自然移動到中央支撐區101上方,得到中央支撐區段101適度的支撐,不需要將頭部抬起後再移動位置,也不會因為凹陷而產生類似滑落的情形。
又如,當使用者側睡在如圖所示的中央支撐區段101時,因肩膀將頸椎墊高後所需的支撐力較小,因此中央支撐區段101仍然能夠適度支撐於頸椎,克服市售側睡枕中央凹陷容易讓頭部滑落,而造成頸部需施力後仰無法真正放鬆的問題。
特別是由於中央支撐區段101和側邊支撐區段102並不若傳統睡枕是利用高低落差來提供不同的支撐力,使得中央支撐區段101和側邊支撐區段102之間不會產生較高的坡度,當使用者仰睡在中央支撐區段101而翻身為側睡時,可以讓頭部側邊自然地偏轉而睡襯在側邊支撐區段102上方,不需要施力將頭部抬高後移動到側邊支撐區段102,如此一來,就不會造成睡眠干擾甚至中斷的情形。
實施時,前述設置在上層墊片40上方的外表層50可一體成型地設置在上層墊片40的表面,或者是分開製造後再與上層墊片40上下疊合。另外,該外表層50可為弧曲度設計,讓睡枕100從兩側來看,其前側區段凸起貼合於後頸部,中間區段相對下凹貼合於後腦,適合使用偏軟床墊及/或身體肩寬較窄的使用者。
如第五、六圖所示,該睡枕100進一步包含一疊靠在上層墊片40前方的輔助墊片60,該輔助墊片60兩側的頂面或底面設有多數平行排列的剖溝11,使輔助墊片60相對於睡枕兩側形成一肩部支撐區段61,且該輔助墊片60的多數剖溝11與上層墊片40兩側的多數剖溝11相對位,藉此讓輔助墊片60的肩部支撐區段61提供與上層墊片40兩側相同的支撐力,而輔助墊片60的中央形成一對應襯墊於人體頸椎的頸部支撐區段62,讓使用者枕躺時對後頸部提供適度地支撐。
此外,為了加強睡枕包覆支撐頭部的效果,實施時如第六至八圖所示,該睡枕100的外表層50能夠設計成二側邊支撐區段102頂面朝向中央支撐區段101呈傾斜降低狀,形成兩側厚度較高,中央厚度較低的結構,讓使用者枕躺時產生較為包覆支撐頭部的功效,適合使用偏硬床墊及/或身體肩寬較寬的使用者。
如第七、八圖所示,該下層墊片30及/或外表層50亦可製成兩側厚度較高,中央厚度較低,即便上層墊片40呈平坦片狀,在與外表層50或下層墊片30疊合後,依舊能夠形成側邊支撐區段102的厚度大於中央支撐區段101的結構。
該中央支撐區段101與側邊支撐區段102的多個透氣孔隙10,能夠在睡枕100上以縱向平行設置,或橫向平行設置,或呈點陣狀排列,圖示中皆以縱向設置為例,且縱向透氣孔隙的前側及/或後側分別貫穿於睡枕100厚度,當使用者枕躺於睡枕100時,各支撐區段提供一支撐力,同時壓縮多數透氣孔隙10,每一透氣孔隙10內部的空氣經過壓縮而產生風洞效應從睡枕100前側及/或後側排出,達到透氣通風,降低悶熱感的功效,且各層墊片、外表層可分別為記憶棉、乳膠、海綿或具備備長炭成份等材質。
以上實施例說明及圖式,僅舉例說明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並非以此侷限本發明之範圍;舉凡與本發明之目的、構造、裝置、特徵等近似或相雷同者,均應屬本發明之專利範圍。
100:睡枕 101:中央支撐區段 102:側邊支撐區段 10:透氣孔隙 11:剖溝 20:彈性支撐柱 30:下層墊片 31:下凹部 32:上凸部 40:上層墊片 41:下凸部 42:上凹部 50:外表層 60:輔助墊片 61:肩部支撐區段 62:頸部支撐區段 70:中間層墊片 71:上凹部
第一圖: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外觀圖。 第二圖: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分解圖。 第三圖: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立體外觀圖。 第四圖: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分解圖。 第五圖: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第六圖: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第七圖: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立體外觀圖。 第八圖: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分解圖。
100:睡枕
101:中央支撐區段
102:側邊支撐區段
10:透氣孔隙
20:彈性支撐柱
30:下層墊片
40:上層墊片
50:外表層

Claims (8)

  1. 一種符合人體工學的正側睡兩用睡枕,該睡枕係由一下層墊片及一上層墊片所組成,其中該上層墊片中央底面設有一上凹部或下凸部,該下層墊片中央頂面設有與該上凹部或下凸部相對應對合的上凸部或下凹部,並且在該下層墊片及上層墊片所組成的厚度兩側及中央位置分別設有多個的透氣孔隙,使每兩相鄰的透氣孔隙之間形成一彈性支撐柱;其中,位於睡枕中央位置的多個彈性支撐柱設置在該上層墊片的上凹部或下凸部底面,或設置在該下層墊片的上凹部或下凸部頂面,構成能夠支撐後頸部及後腦的中央支撐區段,位於睡枕兩側的多個彈性支撐柱則分別構成能夠穩定支撐頭部兩側的側邊支撐區段,並藉由調整各透氣孔隙及/或彈性支撐柱的數量、寬度、排列密度或高度,讓中央支撐區段反饋的支撐力小於側邊支撐區段反饋的支撐力,令使用者不論在仰睡或側睡時,其頸椎皆能大致符合未受力時的自然曲線,符合人體工學。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符合人體工學的正側睡兩用睡枕,其中,該多個透氣孔隙在睡枕上以縱向平行設置,或橫向平行設置,或呈點陣狀排列。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符合人體工學的正側睡兩用睡枕,其中,該上層墊片上方為一供使用者頭部枕墊的外表層。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符合人體工學的正側睡兩用睡枕,其中,該多個透氣孔隙是由多數平行排列的剖溝所構成,該等平行排列的剖溝分別設置在該上層墊片及/或下層墊片的底面或頂面,經上層墊片與下層墊片疊合後構成該中央支撐區段及二側邊支撐區段。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符合人體工學的正側睡兩用睡枕,其中,該中央支撐區段的多數剖溝與二側邊支撐區段的多數剖溝分別錯位設置在上層墊片和下層墊片的相對應疊合面上。
  6. 一種符合人體工學的正側睡兩用睡枕,該睡枕係由一下層墊片及一上層墊片所組成,其中該上層墊片上方具有一供使用者頭部枕墊的外表層,中央底面設有一上凹部或下凸部,該下層墊片中央頂面設有與該上凹部或下凸部相對應對合的上凸部或下凹部,使該睡枕中央構成能夠支撐後頸部及後腦的中央支撐區段,該睡枕的兩側分別構成能夠穩定支撐頭部兩側的側邊支撐區段,該下層墊片及上層墊片之間設有多個的透氣孔隙,使每兩相鄰的透氣孔隙之間形成一彈性支撐柱,且對應於該睡枕中央支撐區段的多數透氣孔隙及彈性支撐柱,設置在該上層墊片的下凸部底面或該下層墊片的上凸部頂面,讓該中央支撐區段反饋的支撐力小於側邊支撐區段反饋的支撐力,令使用者不論在仰睡或側睡時,其頸椎皆能大致符合未受力時的自然曲線,符合人體工學。
  7. 如請求項3至6任一項所述之符合人體工學的正側睡兩用睡枕,其中,該睡枕進一步包含一疊靠在上層墊片前方的輔助墊片,該輔助墊片兩側的頂面或底面設有多數平行排列的剖溝,使該輔助墊片的中央形成一對應襯墊於人體頸椎的頸部支撐區段。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符合人體工學的正側睡兩用睡枕,其中,該外表層兩側相對於的側邊支撐區段的頂面朝向中央支撐區段呈傾斜降低狀。
TW109114545A 2020-04-30 2020-04-30 符合人體工學的正側睡兩用睡枕 TWI7163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14545A TWI716317B (zh) 2020-04-30 2020-04-30 符合人體工學的正側睡兩用睡枕
CN202110088714.2A CN113576216A (zh) 2020-04-30 2021-01-22 符合人体工学的正侧睡两用睡枕
US17/159,210 US20210337990A1 (en) 2020-04-30 2021-01-27 Ergonomic dual-purpose pillow for back sleeping and side sleeping
JP2021000248U JP3232583U (ja) 2020-04-30 2021-01-27 人間工学に基づいた両用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14545A TWI716317B (zh) 2020-04-30 2020-04-30 符合人體工學的正側睡兩用睡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16317B true TWI716317B (zh) 2021-01-11
TW202142152A TW202142152A (zh) 2021-11-16

Family

ID=752376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14545A TWI716317B (zh) 2020-04-30 2020-04-30 符合人體工學的正側睡兩用睡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337990A1 (zh)
JP (1) JP3232583U (zh)
CN (1) CN113576216A (zh)
TW (1) TWI71631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12854B2 (en) * 2020-01-16 2023-11-14 Jacob S. Blackowiak Gaming support pad
US20220257034A1 (en) * 2021-02-15 2022-08-18 Fay Charandabi Anti-Wrinkle Pillow Attachm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745092U (zh) * 2016-08-19 2017-12-15 成都趣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天然环保枕头
CN108158317A (zh) * 2017-03-17 2018-06-15 深圳市水入道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寝具
CN210185202U (zh) * 2019-07-05 2020-03-27 东莞赛诺家居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高度可调的枕头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239854A (en) * 1963-09-23 1966-03-15 Dayco Corp Pillow or cushion
DE4202313C1 (de) * 1992-01-29 1993-09-30 Horst Poths Vorrichtung zur Entspannung der Skelettmuskulatur, insbesondere der Halswirbel
US5533218A (en) * 1994-07-15 1996-07-09 Fahy; Arthur J. Cushioning devices
US5682633A (en) * 1995-05-04 1997-11-04 Banyan Licensing, Llc Pillow with inserts
US7546651B2 (en) * 2006-12-21 2009-06-16 Back2Sleep Llc Head and upper neck support device
US9955793B2 (en) * 2012-04-11 2018-05-01 Ipx Pty Ltd Inflatable cushion and air valve for same
US20140026323A1 (en) * 2012-07-25 2014-01-30 Rebecca Bowers Head and Neck Support Device
US9167909B2 (en) * 2014-03-21 2015-10-27 Carico International, Inc. Mattress
US10842301B2 (en) * 2016-07-28 2020-11-24 Werner Media Partners Llc Cooling pillow
TWM552320U (zh) * 2016-12-30 2017-12-01 wei xuan Wang 健康枕
US20190159614A1 (en) * 2017-11-29 2019-05-30 Rachel Elizabeth Foti Therapeutic Multi-Use Pillow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745092U (zh) * 2016-08-19 2017-12-15 成都趣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天然环保枕头
CN108158317A (zh) * 2017-03-17 2018-06-15 深圳市水入道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寝具
CN210185202U (zh) * 2019-07-05 2020-03-27 东莞赛诺家居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高度可调的枕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232583U (ja) 2021-06-24
CN113576216A (zh) 2021-11-02
TW202142152A (zh) 2021-11-16
US20210337990A1 (en) 2021-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61588B1 (en) Anti-aging pillow
TWI716317B (zh) 符合人體工學的正側睡兩用睡枕
US9167924B2 (en) Ergonomical pillow for head rest
CA2879211A1 (en) Pillow and mattress pad system with variable zones of elasticity
KR100978285B1 (ko) 숙면용 베개
JP2008517686A (ja) 人間工学的枕
JP4879864B2 (ja) 敷布団、枕、ベッドマット及びクッション
KR20100133337A (ko) 높이조절코어가 구비된 베개
CN205072520U (zh) 一种可调整软硬度的组合床垫
JP3216091U (ja) 頭・頸部圧力を緩和する効果を有する枕
JP2019042365A (ja) まくら構造
CN218899090U (zh) 双面双睡感睡枕
TWM577699U (zh) Cushion pillow
TWM577697U (zh) Pillow structure improvement
JP3227240U (ja) ストレッチ枕
TWM583261U (zh) 枕頭結構
CN212326034U (zh) 一种模块化结构的健康护颈防护套枕
CN214484096U (zh) 一种枕头
CN219645454U (zh) 一种组合式枕头
KR102630894B1 (ko) 2중 구조 베개
CN217827342U (zh) 一种慢回弹且透气性优良的海绵床垫
CN219895275U (zh) 一种琵琶枕
KR102503206B1 (ko) 베개
JP3223279U (ja) まくら構造
CN101112279B (zh) 自调节睡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