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16003B - 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16003B
TWI716003B TW108121261A TW108121261A TWI716003B TW I716003 B TWI716003 B TW I716003B TW 108121261 A TW108121261 A TW 108121261A TW 108121261 A TW108121261 A TW 108121261A TW I716003 B TWI716003 B TW I71600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nkage mechanism
state
pivot hole
shaft
electronic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212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01486A (zh
Inventor
林哲賢
Original Assignee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014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014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160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16003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1Details related solely to hing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06F1/1618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the display being foldable up to the back of the other housing with a single degree of freedom, e.g. by 360° rotation over the axis defined by the rear edge of the base enclosur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20Cooling means
    • G06F1/203Cooling mean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e.g. for laptop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H05K5/0226Hing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一第一機體、一第二機體、一樞軸模組及一連動機構。第二機體包括一主體部及可動地設於主體部的一背蓋。樞軸模組樞設於第一機體及第二機體間。連動機構設於第二機體內,且連接樞軸模組。背蓋固定於連動機構。連動機構在一第一狀態及一第二狀態間變換。當連動機構處於第一狀態時,背蓋與樞軸模組間具有一第一空間。當連動機構處於第二狀態時,背蓋與樞軸模組間具有一第二空間,且第二空間大於第一空間。

Description

電子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電子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可提高散熱效果的電子裝置。
隨著科技的進步,筆記型電腦的效能也越來越高。與此同時,筆記型電腦所發出的熱也越來越高,現有的散熱方式已然不敷使用。因此,如何能夠改善筆記型電腦的散熱效率,已是本領域的重要技術課題。
本發明提供一種電子裝置,能夠解決現有的電子裝置散熱效果較低的問題。
本發明的一種電子裝置包括一第一機體、一第二機體、一樞軸模組及一連動機構。第二機體包括一主體部及可動地設於主體部的一背蓋。樞軸模組樞設於第一機體及第二機體間。連動機構設於第二機體內,且連接樞軸模組。背蓋固定於連動機構。連動機構在一第一狀態及一第二狀態間變換。當連動機構處於第一狀態時,背蓋與樞軸模組間具有一第一空間。當連動機構處於第二狀態時,背蓋與樞軸模組間具有一第二空間,且第二空間大於第一空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連動機構包括一固定件、一第一連桿、一第二連桿及一連動件。固定件連接樞軸模組。第一連桿樞設於固定件。第二連桿可滑動地設於固定件,且樞設於第一連桿。連動件可滑動地設於第二連桿,且背蓋固定於連動件。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固定件具有一第一樞孔及一第一滑槽。第一連桿具有一第二樞孔及一第三樞孔。第二樞孔及第三樞孔分別位於第一連桿的相對兩端。第二連桿具有一第四樞孔、一第五樞孔及一第六樞孔。第五樞孔及第六樞孔分別位於第二連桿的相對兩端,且第四樞孔位於第五樞孔及第六樞孔之間。連動件具有一第二滑槽。連動機構包括一第一軸件、一第二軸件、一第三軸件及一第四軸件。第一軸件穿設於第一樞孔及第二樞孔,以使第一連桿樞設於固定件。第二軸件穿設於第三樞孔及第四樞孔,以使第二連桿樞設於第一連桿。第三軸件穿設於第五樞孔及第一滑槽,以使第二連桿可滑動地設於固定件。第四軸件穿設於第六軸孔及第二滑槽,以使第二連桿可滑動地設於連動件。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滑槽具有一第一末端及相對第一末端的一第二末端。當連動機構處於第一狀態時,第三軸件抵靠第一末端。當連動機構處於第二狀態時,第三軸件抵靠第二末端。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三軸件包括一受力部。受力部適於受力以帶動第三軸件在第一滑槽內沿一第一方向滑動,及適於帶動第四軸件在第二滑槽內沿相反於第一方向的一第二方向滑動,進而使第二連桿帶動背蓋朝垂直於第一方向的一第三方向移動。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連動機構處於第二狀態。當背蓋受到反向於第三方向的一第四方向的力時,第三軸件抵靠第二末端,以使連動機構處於第二狀態。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連動機構更包括一彈性件、一第一卡合件及一第二卡合件。彈性件設於第一軸件及第三軸件間,且經配置以拉動第三軸件沿第一方向移動,以使連動機構轉換至第二狀態。第一卡合件連接第三軸件。第二卡合件經配置以卡合第一卡合件,以使連動機構處於第一狀態。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連動機構處於第二狀態。當背蓋受到相反於第三方向的一第四方向的力時,第三軸件抵靠第二末端,以使連動機構處於第二狀態。連動機構更包括一致動件。致動件可滑動地設於第一軸件,且經配置以使連動機構轉換至一第三狀態。當背蓋受到第四方向的力時,第三軸件在第一滑槽內滑移,以使連動機構由第三狀態轉換至第一狀態。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連動機構處於第二狀態,當背蓋受到相反於第三方向的一第四方向的力時,第三軸件在第一滑槽內滑移,以使連動機構由第二狀態轉換至第一狀態。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樞軸模組包括一第一支架及一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固定於第一機體。第二支架固定於第二機體,且樞設於第一支架,以使第二機體樞設於第一機體。
基於上述,在本發明的電子裝置中,能夠達到提高散熱效率的功效。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裝置的立體示意圖。圖2A是圖1的電子裝置省略部分構件的局部立體示意圖。圖2B是圖2A的電子裝置的分解示意圖。為了清楚表示與便於說明,在圖2A及圖2B中以虛線繪示電子裝置100的部分結構。請參考圖1、圖2A及圖2B,本實施例的電子裝置100包括一第一機體110、一第二機體120、一樞軸模組130及一連動機構140。電子裝置100例如但不限於筆記型電腦。第一機體110例如但不限於筆記型電腦設置有輸入模組的機體,且第二機體120例如但不限於筆記型電腦設置有顯示螢幕的機體。此外,雖然在圖1繪示兩個樞軸模組130,但以下為了便於說明,將以其中一個樞軸模組130描述。
具體而言,第二機體120包括一主體部122及可活動地設於主體部122的一背蓋124。第二機體120透過樞軸模組130樞設於第一機體110,以相對第一機體110樞轉。連動機構140設於第二機體120內部,且連接於樞軸模組130。第二機體120的背蓋124固定於連動機構140,以隨連動機構140移動。
圖3A是圖2A的電子裝置的連動機構處於第一狀態的示意圖。圖3B是圖3A的電子裝置的連動機構處於第二狀態的示意圖。圖3C是圖3B的電子裝置的第二支架相對第一支架樞轉後的示意圖。為了清楚表示與便於說明,在圖3A、圖3B及圖3B中以虛線繪示電子裝置100的部分結構。請參考圖1、圖3A、圖3B及圖3D,圖3A所示的連動機構140定義為第一狀態。圖3B及圖3C所示的連動機構140定義為第二狀態。連動機構140能在第一狀態及第二狀態間轉換。當連動機構140如圖3A所示處於第一狀態時,背蓋124與樞軸模組130間具有一第一空間S1。當連動機構140如圖3B及圖3C所示處於第二狀態時,背蓋124與樞軸模組130間具有一第二空間S2。第二空間S2大於第一空間S1。
藉由上述配置,當連動機構140處於第二狀態時,電子裝置100內部產生的熱可由第二空間S2排出,據此以提高電子裝置100的散熱效率。
請參考圖1、圖2A、圖2B及圖3A,樞軸模組130包括一第一支架132及一第二支架134。第一支架132設於第一機體110內。第二支架134設於第二機體120內,且樞接第一支架132。換句話說,第二機體120透過樞軸模組130樞設於第一機體110。
在本實施例中,連動機構140包括一固定件141、一第一連桿142、一第二連桿143及一連動件144。固定件141樞設於樞軸模組130的第一支架132,且固定於樞軸模組130的第二支架134。第一連桿142樞設於固定件141。第二連桿143可滑動地設於固定件141,且樞設於第一連桿142。連動件144可滑動地設於第二連桿143。背蓋124固定於連動機構140的連動件144。
詳細而言,固定件141具有一第一樞孔141a及一第一滑槽141b。第一連桿142具有一第二樞孔142a及一第三樞孔142b,且第二樞孔142a及第三樞孔142b分別位於第一連桿142的相對兩端。第二連桿143具有一第四樞孔143a、一第五樞孔143b及一第六樞孔143c,第五樞孔143b及第六樞孔143c分別位於第二連桿143的相對兩端。連動件144具有一第二滑槽144a。
連動機構140更包括一第一軸件145、一第二軸件146、一第三軸件147及一第四軸件148。第一軸件145穿設於固定件141的第一樞孔141a及第一連桿142的第二樞孔142a,以使第一連桿142樞設於固定件141。第二軸件146穿設於第一連桿142的第三樞孔142b及第二連桿143的第四樞孔143a,以使第二連桿143樞設於第一連桿142。第三軸件147穿設於第二連桿143的第五樞孔143b及固定件141的第一滑槽141b,以使第二連桿143可滑動地設於固定件141。第四軸件148穿設於第二連桿143的第六樞孔143c及連動件144的第二滑槽144a,以使第二連桿143可滑動地設於連動件144。
更進一步來說,第一滑槽141b具有一第一末端141b1及相對第一末端141b1的一第二末端141b2。當連動機構140處於圖3A所示的第一狀態時,第三軸件147抵靠第一末端141b1。
請參考圖1、圖2A、圖3A及圖3B,第三軸件147包括一受力部147a。受力部147a被配置為暴露於第二機體120外,以讓使用者接觸。當使用者施力使第三軸件147在第一滑槽141b內沿一第一方向D1滑動時,第四軸件148同時在第二滑槽144a內沿相反於第一方向D1的一第二方向D2滑動,進而使第二連桿143帶動背蓋124朝垂直於第一方向D1的一第三方向D3移動。此時,連動機構140即處於圖3B所示的第二狀態。
在本實施例中,當第二機體120相對第一機體110轉動時,並不影響連動機構140的狀態。例如,當第二機體120帶動第二支架134相對第一支架132樞轉後,如圖3C所示,連動機構140也可保持在第二狀態。
請參考圖1、圖2A、圖3B及圖3C,當連動機構140處於第二狀態時,第三軸件147抵靠第一滑槽141b的第二末端141b2。使用者對受力部147a施力使第三軸件147在第一滑槽141b內沿第二方向D2從第二末端141b2移動並抵靠至第一末端141b1時,連動機構140可回復到第一狀態。
另一方面,處於第二狀態的連動機構140,在當背蓋124受到相反於第三方向D3的一第四方向D4的力時,第三軸件147將會持續抵靠住第一滑槽141b的第二末端141b2,使得連動機構140持續維持在第二狀態。
換句話說,使用者只能夠透過受力部147a使連動機構140由第二狀態轉換至第一狀態。若使用者想要按壓背蓋124,連動機構140會被限制在第二狀態。如此,除了可以使電子裝置100穩定地透過第二空間S2散熱外,還可避免背蓋124被誤觸而部分或全部關閉,從而提高可靠性。
圖4A是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裝置的示意圖。圖4B是圖4A的電子裝置的連動機構處於第二狀態的示意圖。圖4C是圖4B的電子裝置的致動件受力後的示意圖。為了清楚表示與便於說明,在圖4A、圖4B及圖4B中以虛線繪示電子裝置200的部分結構。請參考圖4A、圖4B及圖4C,在圖4A至圖4C的電子裝置200中,相同或相似元件的配置類似圖1至圖3C的電子裝置100,於此不再贅述。圖4A至圖4C的電子裝置200與前述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0的差異在於,本實施例的電子裝置200的連動機構240更包括一彈性件249a、一第一卡合件249b、一第二卡合件249c及一致動件249d。
彈性件249a例如是拉簧,設於第一軸件145及第三軸件147之間,且經配置以拉動第三軸件147沿第一方向D1移動,以使連動機構240轉換至第二狀態。第一卡合件249b連接第三軸件147。第二卡合件249c經配置以卡合第一卡合件249b,以使連動機構240處於第一狀態。致動件249d可滑動地設於第一軸件145。
換句話說,當第一卡合件249b與第二卡合件249c相互卡合時,連動機構240處於第一狀態。而當第一卡合件249b脫離於第二卡合件249c時,彈性件249a拉動第三軸件147在第一滑槽141b內沿第一方向D1移動,使得連動機構240自動轉換至圖4B所示的第二狀態。
另一方面,圖4C所示的連動機構240定義為第三狀態。處於第二狀態的連動機構240,在當背蓋124受到第四方向D4的力時,第三軸件147將會持續抵靠住第一滑槽141b的第二末端141b2,使得連動機構240持續維持在第二狀態。
此時,使用者施力推動致動件249d,使連動機構240由圖4B所示的第二狀態轉換至圖4C所示的第三狀態後,當背蓋124受到第四方向D4的力時,第三軸件147在第一滑槽141b內沿第二方向D2滑移,使得連動機構240可由圖4C所示的第三狀態轉換至圖4A所示的第一狀態。
換句話說,在本實施例的電子裝置200中,在使用者操作致動件249d前,彈性件249a持續拉動第三軸件147沿第一方向D1滑動,連動機構240可透過彈性件249a定位於第二狀態,以確實維持住背蓋124的第二空間S2,如此可確保電子裝置200的散熱。
此外,當使用者操作致動件249d使連動機構240轉換至第三狀態後,使用者可透過按壓背蓋124,使連動機構240轉換至第一狀態,使用上相當便利。
圖5是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裝置的示意圖。為了清楚表示與便於說明,在圖5中以虛線繪示電子裝置300的部分結構。請參考圖5,在圖5的電子裝置300中,相同或相似元件的配置類似圖4A至圖4C的電子裝置200,於此不再贅述。圖5的電子裝置300與前述實施例中電子裝置200的差異在於,本實施例的電子裝置300的連動機構340省略了致動件的設計,並將第三軸件147設計成受到第四方向D4的力即可在第一滑槽141b內沿第二方向D2滑移。因此,在連動機構240處於第二狀態時(即第三軸件147抵靠第一滑槽141b的第二末端141b2時),當背蓋124受到第四方向D4的力後,第三軸件147在第一滑槽141b內滑移,將使得連動機構340由第二狀態轉換至第一狀態。
綜上所述,在本發明的電子裝置中,當連動機構處於第二狀態時,電子裝置內部產生的熱可由第二空間排出,據此以提高電子裝置的散熱效率。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200、300‧‧‧電子裝置 110‧‧‧第一機體 120‧‧‧第二機體 122‧‧‧主體部 124‧‧‧背蓋 130‧‧‧樞軸模組 132‧‧‧第一支架 134‧‧‧第二支架 140、240、340‧‧‧連動機構 141‧‧‧固定件 141a‧‧‧第一樞孔 141b‧‧‧第一滑槽 141b1‧‧‧第一末端 141b2‧‧‧第二末端 142‧‧‧第一連桿 142a‧‧‧第二樞孔 142b‧‧‧第三樞孔 143‧‧‧第二連桿 143a‧‧‧第四樞孔 143b‧‧‧第五樞孔 143c‧‧‧第六樞孔 144‧‧‧連動件 144a‧‧‧第二滑槽 145‧‧‧第一軸件 146‧‧‧第二軸件 147‧‧‧第三軸件 147a‧‧‧受力部 148‧‧‧第四軸件 249a‧‧‧彈性件 249b‧‧‧第一卡合件 249c‧‧‧第二卡合件 249d‧‧‧致動件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D3‧‧‧第三方向 D4‧‧‧第四方向 S1‧‧‧第一空間 S2‧‧‧第二空間
圖1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裝置的立體示意圖。 圖2A是圖1的電子裝置省略部分構件的局部立體示意圖。 圖2B是圖2A的電子裝置的分解示意圖。 圖3A是圖2A的電子裝置的連動機構處於第一狀態的示意圖。 圖3B是圖3A的電子裝置的連動機構處於第二狀態的示意圖。 圖3C是圖3B的電子裝置的第二支架相對第一支架樞轉後的示意圖。 圖4A是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裝置的示意圖。 圖4B是圖4A的電子裝置的連動機構處於第二狀態的示意圖。 圖4C是圖4B的電子裝置的致動件受力後的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裝置的示意圖。
100‧‧‧電子裝置
124‧‧‧背蓋
130‧‧‧樞軸模組
132‧‧‧第一支架
134‧‧‧第二支架
140‧‧‧連動機構
141‧‧‧固定件
142‧‧‧第一連桿
143‧‧‧第二連桿
144‧‧‧連動件
144a‧‧‧第二滑槽
145‧‧‧第一軸件
146‧‧‧第二軸件
147‧‧‧第三軸件
147a‧‧‧受力部
148‧‧‧第四軸件

Claims (10)

  1.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一第一機體;一第二機體,包括一主體部及可動地設於該主體部的一背蓋;一樞軸模組,樞設於該第一機體及該第二機體間;以及一連動機構,設於該第二機體內,且連接該樞軸模組,其中該連動機構可滑動地樞設於該背蓋,其中該連動機構在一第一狀態及一第二狀態間變換,當該連動機構處於該第一狀態時,該背蓋與該樞軸模組間具有一第一空間,當該連動機構處於該第二狀態時,該背蓋與該樞軸模組間具有一第二空間,且該第二空間大於該第一空間。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連動機構包括:一固定件,連接該樞軸模組;一第一連桿,樞設於該固定件;一第二連桿,可滑動地設於該固定件,且樞設於該第一連桿;以及一連動件,可滑動地設於該第二連桿,且該背蓋固定於該連動件。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固定件具有一第一樞孔及一第一滑槽,該第一連桿具有一第二樞孔及一第三樞孔,該第二樞孔及該第三樞孔分別位於該第一連桿的相對 兩端,該第二連桿具有一第四樞孔、一第五樞孔及一第六樞孔,該第五樞孔及該第六樞孔分別位於該第二連桿的相對兩端,該第四樞孔位於該第五樞孔及該第六樞孔間,且該連動件具有一第二滑槽,該連動機構更包括:一第一軸件,穿設於該第一樞孔及該第二樞孔,以使該第一連桿樞設於該固定件;一第二軸件,穿設於該第三樞孔及該第四樞孔,以使該第二連桿樞設於該第一連桿;一第三軸件,穿設於該第五樞孔及該第一滑槽,以使該第二連桿可滑動地設於該固定件;以及一第四軸件,穿設於該第六樞孔及該第二滑槽,以使該第二連桿可滑動地設於該連動件。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滑槽具有一第一末端及相對該第一末端的一第二末端,當該連動機構處於該第一狀態時,該第三軸件抵靠該第一末端,且當該連動機構處於該第二狀態時,該第三軸件抵靠該第二末端。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三軸件包括一受力部,該受力部適於受力以帶動該第三軸件在該第一滑槽內沿一第一方向滑動,及適於帶動該第四軸件在該第二滑槽內沿相反於該第一方向的一第二方向滑動,進而使該第二連桿帶動該背蓋朝垂直於該第一方向的一第三方向移動。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連動機構處於該第二狀態,當該背蓋受到相反於該第三方向的一第四方向的力時,該第三軸件抵靠該第二末端,以使該連動機構處於該第二狀態。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連動機構更包括:一彈性件,設於該第一軸件及該第三軸件間,且經配置以拉動該第三軸件沿該第一方向移動,以使該連動機構轉換至該第二狀態;一第一卡合件,連接該第三軸件;以及一第二卡合件,經配置以卡合該第一卡合件,以使該連動機構處於該第一狀態。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連動機構處於該第二狀態,當該背蓋受到相反於該第三方向的一第四方向的力時,該第三軸件抵靠該第二末端,以使該連動機構處於該第二狀態,該連動機構更包括:一致動件,可滑動地設於該第一軸件,且經配置以使該連動機構轉換至一第三狀態,當該背蓋受到該第四方向的力時,該第三軸件在該第一滑槽內滑移,以使該連動機構由該第三狀態轉換至該第一狀態。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連動機構處於該第二狀態,當該背蓋受到相反於該第三方向的一第四方 向的力時,該第三軸件在該第一滑槽內滑移,以使該連動機構由該第二狀態轉換至該第一狀態。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樞軸模組包括:一第一支架,固定於該第一機體;一第二支架,固定於該第二機體,且樞設於該第一支架,以使該第二機體樞設於該第一機體。
TW108121261A 2018-06-21 2019-06-19 電子裝置 TWI7160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862688368P 2018-06-21 2018-06-21
US62/688,368 2018-06-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01486A TW202001486A (zh) 2020-01-01
TWI716003B true TWI716003B (zh) 2021-01-11

Family

ID=689684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21261A TWI716003B (zh) 2018-06-21 2019-06-19 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824205B2 (zh)
CN (1) CN110632993B (zh)
TW (1) TWI71600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35833A1 (en) * 2017-08-17 2019-02-2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TWO AXIS HINGE ASSEMBLY FOR ELECTRONIC DEVICES
US11016540B2 (en) * 2019-09-26 2021-05-25 Dell Products L.P. Bi-stable synchronized dual axle hinge
US11016539B2 (en) 2019-09-26 2021-05-25 Dell Products L.P. Belt synchronized expandable dual axle hinge
TWI776730B (zh) * 2021-11-09 2022-09-01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可攜式電子裝置
TWI815716B (zh) * 2022-10-28 2023-09-11 微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筆記型電腦及連動機構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947572U (zh) * 2010-12-30 2011-08-2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装置
CN202275336U (zh) * 2011-10-12 2012-06-13 连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提高开启支撑力的滑盖上掀结构
TWM433706U (en) * 2011-11-15 2012-07-11 Acer Inc Collapsible electronic equipment and linkage-type pivot device
CN202759699U (zh) * 2012-08-10 2013-02-27 连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滑盖电子设备隐藏式传动机构
TW201722249A (zh) * 2015-12-03 2017-06-16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TWI598022B (zh) * 2015-11-16 2017-09-01 Compal Electronics Inc 電子裝置及其樞軸機構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804906C2 (de) * 1998-02-07 2002-10-02 Rittal Gmbh & Co Kg Lüfter zum Anbau an ein Wandelement eines Schaltschrankes
JP4201762B2 (ja) * 2004-12-17 2008-12-24 富士通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TWI435681B (zh) * 2011-12-30 2014-04-21 Pegatron Corp 電子裝置及其樞軸結構
CN103207643A (zh) * 2012-01-12 2013-07-17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TWI529314B (zh) * 2013-07-18 2016-04-1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樞軸結構
CN106817877A (zh) * 2015-11-27 2017-06-09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TWI659293B (zh) * 2018-03-06 2019-05-11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連動扇葉結構及具有該連動扇葉結構的掀蓋式電子裝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947572U (zh) * 2010-12-30 2011-08-2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装置
CN202275336U (zh) * 2011-10-12 2012-06-13 连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提高开启支撑力的滑盖上掀结构
TWM433706U (en) * 2011-11-15 2012-07-11 Acer Inc Collapsible electronic equipment and linkage-type pivot device
CN202759699U (zh) * 2012-08-10 2013-02-27 连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滑盖电子设备隐藏式传动机构
TWI598022B (zh) * 2015-11-16 2017-09-01 Compal Electronics Inc 電子裝置及其樞軸機構
TW201722249A (zh) * 2015-12-03 2017-06-16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391619A1 (en) 2019-12-26
CN110632993A (zh) 2019-12-31
TW202001486A (zh) 2020-01-01
US10824205B2 (en) 2020-11-03
CN110632993B (zh) 2022-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16003B (zh) 電子裝置
US9540855B2 (en) Biaxial hing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10100970B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hinge structure
TWI387425B (zh) 閂鎖機構及可攜式電腦
TWI535362B (zh) 連接組件及具有此連接組件的電子裝置
TWI533292B (zh) 電子裝置、其殼體及面板結構
TWI735922B (zh) 具有把手的電子裝置
TWI565393B (zh) 活動式插槽及其相關電子裝置
TWI756569B (zh) 外接卡組裝架、電子裝置以及載盤
TWI488028B (zh) 電子裝置
US20140022740A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module fixing structure thereof
TW201908611A (zh) 轉軸結構與應用此轉軸結構的電子裝置
TW201309156A (zh) 電子裝置及其鉸鏈結構
US20140043770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module fixing structure thereof
TW201507578A (zh) 電子裝置
US8693114B2 (en) Sliding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TWI475945B (zh) 用來固定可相對於主機模組滑動之顯示模組之固定機構與其可攜式電子裝置
JP5019216B2 (ja) 折り畳み式携帯電子機器のヒンジ構造
TWI489250B (zh) 易於拆裝之組裝機構及其電子裝置
TW201608363A (zh) 應用於訊號傳輸背板可旋轉的支撐機構及其相關電子裝置
TW201444454A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鉸鍊組件
CN110377109B (zh) 转轴结构与电子装置
TWI542809B (zh) 翻轉裝置
US8100442B2 (en) Rotary lock mechanism
TWM469725U (zh) 樞軸器自動彈開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