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33292B - 電子裝置、其殼體及面板結構 - Google Patents

電子裝置、其殼體及面板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33292B
TWI533292B TW103113844A TW103113844A TWI533292B TW I533292 B TWI533292 B TW I533292B TW 103113844 A TW103113844 A TW 103113844A TW 103113844 A TW103113844 A TW 103113844A TW I533292 B TWI533292 B TW I53329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ving member
fixing portion
panel body
main housing
chu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138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37569A (zh
Inventor
鄭永亮
李啟瓊
王全基
Original Assignee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5375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375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332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3329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14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 H05K7/1485Servers; Data center rooms, e.g. 19-inch computer racks
    • H05K7/1488Cabinets therefor, e.g. chassis or racks or mechanical interfaces between blades and support structures
    • H05K7/1494Cabinets therefor, e.g. chassis or racks or mechanical interfaces between blades and support structures having hardware for monitoring blades, e.g. keyboards, display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8Packaging or power distribu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8Packaging or power distribution
    • G06F1/181Enclos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Description

電子裝置、其殼體及面板結構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面板結構,特別是一種可拆裝地結合電子裝置之主殼體之面板結構。本發明還包括應用該面板結構之電子裝置殼體。
一般非可攜式電子裝置為了便於使用者操作,會在殼體正面設置具有各種功能之操作面板,此類電子裝置例如儲存系統、桌上型電腦或伺服器等。由於這類電子裝置可能因為設備更 新或維修,需要不時更換硬碟等內部元件,而部分內部元件必須先卸下面板後才能順利更換,因此該類裝置是否具有便於拆裝之面板結構設計尤為重要。
前述部分裝置之面板是無法自殼體正面拆卸的,也就是說,使用者想要更換內部元件時,必須先將側面或上方之部分殼體拆下,才能接著拆卸面板。此種結構設計較為複雜,需要花費較多時間在面板之拆裝上,並不利於使用者操作。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種可拆裝地結合電子裝置之主殼體之面板結構。
為達成上述之目的,本發明之面板結構包括面板本體、第一移動件、至少一第一彈性件、第二移動件及至少一第二彈性件。面板本體包括第一固定部及第二固定部。第一移動件可移動地結合面板本體,第一移動件包括第一樞接部及第一對應固定部,其中第一移動件可沿著第一軸向朝第一方向移動,使得第一移動件藉由第一對應固定部與第一固定部彼此固定,以令隨著第 一移動件移動之第一樞接部樞接主殼體。各第一彈性件之二端分別連接第一移動件及面板本體,以提供第一移動件之彈性恢復力。第二移動件可移動地結合面板本體,第二移動件包括第二樞接部及第二對應固定部,其中第二移動件可沿著第一軸向朝與第一方向相反之第二方向移動,使得第二移動件藉由第二對應固定部與第二固定部彼此固定,以令隨著第二移動件移動之第二樞接部樞接主殼體。各第二彈性件之二端分別連接第二移動件及面板本體,以提供第二移動件之彈性恢復力。
本發明之電子裝置殼體包括主殼體及如前所述之面板結構。主殼體包括第一推抵件及第二推抵件。其中於第一樞接部與第二樞接部均樞接於主殼體後,面板本體可相對於主殼體旋轉至閉合位置;於面板本體相對於主殼體旋轉至閉合位置後,藉由第一推抵件推抵第一固定部以脫離第一對應固定部,使第一移動件可隨著面板本體相對於主殼體滑移而移動,並使第一樞接部脫離與主殼體之樞接狀態,且藉由第二推抵件推抵第二固定部以脫離第二對應固定部,使第二移動件可隨著面板本體相對於主殼體滑移而移動,以使第二樞接部脫離與主殼體之樞接狀態。
本發明還包括具有如前所述之電子裝置殼體之電子裝置。
1‧‧‧面板結構
10‧‧‧面板本體
11‧‧‧第一固定部
12‧‧‧第二固定部
13‧‧‧支撐件
131‧‧‧底座
132‧‧‧止擋件
14‧‧‧第三固定部
15‧‧‧彈性件固定座
16‧‧‧限位件
20‧‧‧第一移動件
21‧‧‧第一樞接部
22‧‧‧第一對應固定部
23‧‧‧第一導槽
24‧‧‧第一斜槽
25‧‧‧第一凹陷部
26‧‧‧第一彈性件固定部
30‧‧‧第一彈性件
40‧‧‧第二移動件
41‧‧‧第二樞接部
42‧‧‧第二對應固定部
43‧‧‧第二導槽
44‧‧‧第二斜槽
45‧‧‧第二凹陷部
46‧‧‧第二彈性件固定部
50‧‧‧第二彈性件
M‧‧‧箭頭方向
L‧‧‧第一軸向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C‧‧‧近中心部位
6‧‧‧電子裝置殼體
60‧‧‧主殼體
61‧‧‧第一推抵件
62‧‧‧第二推抵件
63‧‧‧第一凸柱
64‧‧‧第二凸柱
65‧‧‧輔助固定件
66‧‧‧對應限位件
圖1是本發明之面板結構應用於電子裝置殼體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之面板結構之結構爆炸圖。
圖3是本發明之面板結構之第一移動件及第二移動件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之面板結構之第一移動件於初始位置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之面板結構之第一移動件藉由第一對應固定部與第一固定部彼此固定之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之面板結構樞接主殼體之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之面板結構相對於主殼體旋轉至接近閉合位置之示意圖。
圖8是本發明之面板結構相對於主殼體旋轉至閉合位置後之示意圖。
圖9是本發明之面板結構相對於主殼體滑移過程中之局部示意圖。
圖10是本發明之面板結構相對於主殼體滑移後之局部示意圖。
為能讓 貴審查委員能更瞭解本發明之技術內容,特舉出具體實施例說明如下。
請參考圖1是本發明之面板結構1應用於電子裝置殼體6之示意圖。如圖1所示,本發明之面板結構1主要應用於電子裝置殼體6,特別是非可攜式電子裝置之殼體,例如儲存系統、伺服器、桌上型電腦等,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如圖1所示,電子裝置殼體6包括主殼體60及如前所述之面板結構1,面板結構1可拆裝地結合主殼體60。本發明之面板結構1係先樞接主殼體60,以供使用者將面板結構1相對於主殼體60旋轉;而在面板結構1旋轉至貼合主殼體60之閉合位置後,再供使用者施力推動面板結構1相對於主殼體60滑移,以令面板結構1與主殼體60彼此固定。有關於本發明之面板結構1之相關作動將於後續段落詳細說明。
請參考圖2是本發明之面板結構1之結構爆炸圖。如圖2所示,本發明之面板結構1包括面板本體10、第一移動件20、至少一第一彈性件30、第二移動件40及至少一第二彈性件50。第一移動件20、至少一第一彈性件30、第二移動件40及至少一 第二彈性件50均設置在面板本體10之同一側,且第一移動件20及第二移動件40之結構及設置位置相互對稱。
面板本體10包括第一固定部11及第二固定部12。第一固定部11之設置位置配合第一移動件20,以提供對第一移動件20之固定效果;而第二固定部12之設置位置配合第二移動件40,以提供對第二移動件40之固定效果。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第一固定部11及第二固定部12分別採用一卡勾,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面板本體10更包括複數支撐件13。複數支撐件13之設置位置配合第一移動件20及第二移動件40,使得每個支撐件13分別穿過第一移動件20或第二移動件40,以提供對第一移動件20及第二移動件40之移動方向限制及固定效果。也就是說,第一移動件20或第二移動件40是藉由各支撐件13可移動地結合面板本體10。
各支撐件13包括底座131及止擋件132,底座131用以抵住第一移動件20或第二移動件40,使得第一移動件20及第二移動件40均能與面板本體10保持一定間隔距離,以便於第一移動件20及第二移動件40之作動。止擋件132結合底座131,使得 第一移動件20或第二移動件40結合面板本體10時,藉由止擋件132以防止第一移動件20或第二移動件40脫離與各支撐件13之固定狀態。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各止擋件132採用一段差螺絲,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面板本體10更包括複數第三固定部14,用以提供面板本體10相對於電子裝置殼體之主殼體(圖2未示,請參考圖1)滑移後對主殼體之固定效果。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各第三固定部14採用一L形卡勾結構,以配合主殼體上設置之對應結構,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此外,面板本體10更包括複數彈性件固定座15,各彈性件固定座15用以供第一彈性件30或第二彈性件50連接固定。面板本體10更包括複數限位件16,各限位件16用以提供面板本體10相對於主殼體滑移後之移動限位效果。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各限位件16採用一限位柱,以配合主殼體上設置之對應結構,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以下請一併參考圖2及圖3。圖3是本發明之面板結構1之第一移動件20及第二移動件40之示意圖。如圖2及圖3所示,本發明之面板結構1之第一移動件20可移動地結合面板本體10,第一移動件20包括第一樞接部21及第一對應固定部22。第一樞 接部21可隨著第一移動件20相對於面板本體10移動至特定位置後,樞接電子裝置殼體之主殼體(圖2及圖3未示,請參考圖1)。第一對應固定部22之設置位置及結構配合面板本體10之第一固定部11,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第一對應固定部22採用配合前述卡勾結構之一卡槽結構,以供與第一固定部11彼此固定,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第一移動件20更包括複數第一導槽23,每個第一導槽23可供一個對應之支撐件13穿過,使得第一移動件20僅能沿著第一導槽23之延伸方向(假設以下稱為第一軸向L)相對於面板本體10移動;且支撐件13之止擋件132一端之最大截面徑長大於第一導槽23之寬度,使得止擋件132對第一移動件20產生止擋效果,不會讓第一移動件20自面板本體10上脫落。其中各第一導槽23實質上平行第一軸向L。
第一移動件20更包括第一斜槽24,第一斜槽24與第一軸向L形成第一夾角A1,且第一斜槽24朝向面板本體10之近中心部位C延伸;第一斜槽24供主殼體之對應結構插入,以驅動第一移動件20相對主殼體移動。第一移動件20更包括第一凹陷部25,第一凹陷部25連接第一斜槽24,藉由第一凹陷部25以輔助 主殼體之對應結構能順利插入第一斜槽24。此外,第一移動件20更包括至少一第一彈性件固定部26,各第一彈性件固定部26用以供第一彈性件30連接固定。
又如圖2及圖3所示,本發明之面板結構1之第二移動件40在設計上與第一移動件20結構對稱,第二移動件40同樣可移動地結合面板本體10,第二移動件40包括第二樞接部41及第二對應固定部42。第二樞接部41可隨著第二移動件40相對於面板本體10移動至另一特定位置後,樞接電子裝置殼體之主殼體(圖2及圖3未示,請參考圖1);而第二對應固定部42之設置位置及結構配合面板本體10之第二固定部12,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第二對應固定部42採用一卡槽結構,以供採用卡勾結構之第二固定部12結合固定,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第二移動件40更包括複數第二導槽43,每個第二導槽43可供一個對應之支撐件13穿過,使得第二移動件40僅能沿著第二導槽43之延伸方向(即第一軸向L)相對於面板本體10移動;且支撐件13之止擋件132一端之最大截面徑長大於第二導槽43之寬度,使得止擋件132對第二移動件40產生止擋效果,不會 讓第二移動件40自面板本體10上脫落。其中各第二導槽43實質上平行第一軸向L。
第二移動件40更包括第二斜槽44,第二斜槽44與第一軸向L形成第二夾角A2,且第二斜槽44也朝向面板本體10之近中心部位C延伸;第二斜槽44供主殼體之另一對應結構插入,以驅動第二移動件40相對主殼體移動。第二移動件40更包括第二凹陷部45,第二凹陷部45連接第二斜槽44,藉由第二凹陷部45以輔助主殼體之對應結構能順利插入第二斜槽44。此外,第二移動件40更包括至少一第二彈性件固定部46,各第二彈性件固定部46用以供第二彈性件50連接固定。
又如圖2及圖3所示,各第一彈性件30之二端分別連接第一移動件20之第一彈性件固定部26及面板本體10之彈性件固定座15,以藉由至少一第一彈性件30提供第一移動件20之彈性恢復力。而各第二彈性件50之二端分別連接第二移動件40之第二彈性件固定部46及面板本體10之彈性件固定座15,以提供第二移動件40之彈性恢復力。
以下請一併參考圖4至圖6。圖4是本發明之面板結構1之第一移動件20於初始位置之示意圖;圖5是本發明之面板結 構1之第一移動件20藉由第一對應固定部與第一固定部彼此固定之示意圖;圖6是本發明之面板結構1樞接主殼體60之示意圖。需注意的是,由於第一移動件20及第二移動件40彼此結構對稱,且作動亦彼此相反,因此以下僅舉第一移動件20為例描述相關操作,第二移動件40能以相反方向操作而推知,特此說明。
如圖1所示,本發明之面板結構1在未與主殼體60結合之狀態下,第一移動件20及第二移動件40分別位在相對於面板本體10之初始位置,且此時不會與主殼體60相互接觸。
當使用者想要將本發明之面板結構1結合主殼體60時,首先將本發明之面板結構1沿著圖1中之箭頭方向M朝主殼體60移動,直到位於如圖4所示之位置。接著,使用者對第一移動件20施力,以使第一移動件20沿著第一軸向L朝第一方向D1移動,直到第一移動件20之第一對應固定部22與面板本體10之第一固定部11彼此固定;此時,第一移動件20會保持在如圖5所示之第一固定位置,且各第一彈性件30處於被拉伸狀態。而隨著第一移動件20之移動,其第一樞接部21會在第一移動件20移動至第一對應固定部22與第一固定部11彼此固定時樞接主殼體60。
同樣地,使用者需要對第二移動件40施力,以使第二移動件40沿著第一軸向L朝第一方向D1之反方向移動,直到第二移動件40藉由其第二對應固定部42與面板本體10之第二固定部12彼此固定後,以第二移動件40之第二樞接部41樞接主殼體60。因此,如圖6所示,本發明之面板結構1於第一移動件20及第二移動件40均樞接主殼體60之後,面板本體10就能以該第一軸向L為旋轉軸,相對於主殼體60旋轉。
請再回到圖1,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為了配合本發明之面板結構1之作動設計,主殼體60包括第一推抵件61及第二推抵件62,其中第一推抵件61之設置位置係配合面板本體10之第一固定部11,而第二推抵件62之設置位置則配合面板本體10之第二固定部12。第一推抵件61用以推抵第一固定部11,而第二推抵件62則用以推抵第二固定部12。
主殼體60更包括第一凸柱63及第二凸柱64,第一凸柱63對應第一移動件20之第一斜槽24,而第二凸柱64對應第二移動件40之第二斜槽44。此外,主殼體60更包括複數輔助固定件65,各輔助固定件65係配合面板本體10之各第三固定部14。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各輔助固定件65採用一凹槽結構,以供採 用L形卡勾結構之第三固定部14結合固定,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主殼體60更包括複數對應限位件66,各對應限位件66係配合面板本體10之各限位件16。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各對應限位件66採用一限位槽,以供採用限位柱之限位件16彼此結合限位,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以下請一併參考圖7至圖8。圖7是本發明之面板結構1相對於主殼體60旋轉至接近閉合位置之示意圖;圖8是本發明之面板結構1相對於主殼體60旋轉至閉合位置後之示意圖。需注意的是,為了能較清楚說明第一移動件20及第二移動件40之作動,該些圖中之面板本體10及其結構件係以虛線表示,特此說明。
如圖7所示,當使用者施力將本發明之面板結構1相對於主殼體60旋轉至接近閉合位置時,主殼體60之第一推抵件61開始接觸並推抵面板本體10之第一固定部11,使得第一固定部11逐漸脫離與第一移動件20之第一對應固定部22之卡固狀態;而第二推抵件62也開始接觸並推抵第二固定部12,使得第二固定部12逐漸脫離與第二移動件40之第二對應固定部42之卡固狀態。同時,主殼體60之第一凸柱63逐漸對應插入第一移動件20 之第一斜槽24,而第二凸柱64也逐漸對應插入第二移動件40之第二斜槽44。
如圖8所示,當本發明之面板結構1相對於主殼體60旋轉至閉合位置後,第一固定部11因受到第一推抵件61之推抵而完全脫離與第一對應固定部22之卡固狀態,且第一凸柱63完全插入第一斜槽24內;而第二固定部12因受到第二推抵件62之推抵而完全脫離與第二對應固定部42之卡固狀態,且第二凸柱64完全插入第二斜槽44內。由於第一固定部11完全脫離與第一對應固定部22之卡固狀態,使得第一移動件20會受到各第一彈性件30所提供之彈性恢復力,朝前述第一方向之反方向被拉動;且由於第二固定部12完全脫離與第二對應固定部42之卡固狀態,使得第二移動件40也會受到各第二彈性件50所提供之彈性恢復力,朝前述第一方向被拉動。
以下請一併參考圖9及圖10。圖9是本發明之面板結構1相對於主殼體60滑移過程中之局部示意圖;圖10是本發明之面板結構1相對於主殼體60滑移後之局部示意圖。需注意的是,為了能較清楚說明第一移動件20之作動,該些圖中之面板本體10及其結構件係以虛線表示;且由於第一移動件20及第二移動件40 彼此結構對稱,且作動亦彼此相反,因此以下僅舉第一移動件20為例描述相關操作,第二移動件40能以相反方向操作而推知,特此說明。
如圖9所示,在本發明之面板結構1相對於主殼體60旋轉至閉合位置後,為了將面板結構1固定於主殼體60,此時使用者需要沿著實質上平行面板本體10之第二方向D2施力,以令本發明之面板結構1相對於主殼體60滑移。此時,第一移動件20會藉由第一凸柱63配合第一斜槽24之連動,讓第一移動件20朝前述第一方向之反方向移動,使得第一移動件20之第一樞接部21脫離與主殼體60之樞接狀態;同樣地,第二移動件(圖未示,請參考圖8)也能以相反方向操作而脫離與主殼體60之樞接狀態。藉此,本發明之面板結構1即可順利地相對於主殼體60滑移。
而在本發明之面板結構1相對於主殼體60滑移之過程中,面板本體10之各第三固定部14會逐漸對應插入主殼體60之各輔助固定件65中;因此,在本發明之面板結構1相對於主殼體60滑移至定位,使得各第三固定部14均對應插入各輔助固定件65中後,即可將本發明之面板結構1固定於主殼體60上。此外,在本發明之面板結構1相對於主殼體60滑移之過程中,面板本體 10之各限位件16也會逐漸對應卡入主殼體60之各對應限位件66中;因此,在本發明之面板結構1相對於主殼體60滑移至定位,使得各限位件16均對應卡入各對應限位件66中後,即可提供本發明之面板結構1相對於主殼體60沿第一軸向L之限位效果。
相反地,當使用者想要相對於主殼體60開啟本發明之面板結構1時,則需要執行前述操作之反向操作,首先將本發明之面板結構1相對於主殼體60朝該第二方向D2之反方向滑移,使得面板本體10之各第三固定部14逐漸脫離與主殼體60之各輔助固定件65之卡固狀態。
同時,在本發明之面板結構1相對於主殼體60反向滑移之過程中,第一移動件20會藉由第一凸柱63配合第一斜槽24之連動,讓第一移動件20朝前述第一方向移動,最終使得第一移動件20之第一樞接部21再次樞接主殼體60。同樣地,第二移動件(圖未示,請參考圖8)也能以相反方向操作再次樞接主殼體60。
當本發明之面板結構1之第一移動件20及第二移動件重新樞接主殼體60後,使用者可將面板結構1自圖9之閉合位置反向旋轉。在第一凸柱63尚未完全脫離第一斜槽24前(如自圖8 至圖6之反向操作),面板本體10之第一固定部11會先脫離第一推抵件61之推抵狀態,並重新與第一對應固定部22彼此固定。藉此,第一移動件20之第一樞接部21能夠保持與主殼體60樞接;同理,第二移動件40之第二樞接部41也能保持與主殼體60樞接,而使得面板結構1順利地相對於主殼體60旋轉以離開閉合位置。
如此,本發明之面板結構1能透過結構設計與連動,提供相對於主殼體之旋轉及滑移等作動,提供使用上之便利性及節省裝置結構所需之成本花費。
需注意的是,上述僅為實施例,而非限制於實施例。譬如此不脫離本發明基本架構者,皆應為本專利所主張之權利範圍,而應以專利申請範圍為準。
1‧‧‧面板結構
10‧‧‧面板本體
11‧‧‧第一固定部
12‧‧‧第二固定部
13‧‧‧支撐件
131‧‧‧底座
132‧‧‧止擋件
14‧‧‧第三固定部
15‧‧‧彈性件固定座
16‧‧‧限位件
20‧‧‧第一移動件
21‧‧‧第一樞接部
22‧‧‧第一對應固定部
30‧‧‧第一彈性件
40‧‧‧第二移動件
41‧‧‧第二樞接部
42‧‧‧第二對應固定部
50‧‧‧第二彈性件
L‧‧‧第一軸向
C‧‧‧近中心部位

Claims (19)

  1. 一種面板結構,可拆卸地結合一電子裝置殼體之一主殼體,該面板結構包括: 一面板本體,包括一第一固定部及一第二固定部; 一第一移動件,可移動地結合該面板本體,該第一移動件包括一第一樞接部及一第一對應固定部,其中該第一移動件可沿著一第一軸向朝一第一方向移動,使得該第一移動件藉由該第一對應固定部與該第一固定部彼此固定,以令隨著該第一移動件移動之該第一樞接部樞接該主殼體; 至少一第一彈性件,各該第一彈性件之二端分別連接該第一移動件及該面板本體,以提供該第一移動件之彈性恢復力; 一第二移動件,可移動地結合該面板本體,該第二移動件包括一第二樞接部及一第二對應固定部,其中該第二移動件可沿著該第一軸向朝與該第一方向相反之一第二方向移動,使得該第二移動件藉由該第二對應固定部與該第二固定部彼此固定,以令隨著該第二移動件移動之該第二樞接部樞接該主殼體;以及 至少一第二彈性件,各該第二彈性件之二端分別連接該第二移動件及該面板本體,以提供該第二移動件之彈性恢復力。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面板結構,其中該第一移動件更包括一第一斜槽,該第一斜槽與該第一軸向形成一第一夾角,且該主殼體之一第一凸柱可插入該第一斜槽內;該第二移動件更包括一第二斜槽,該第二斜槽與該第一軸向形成一第二夾角,且該主殼體之一第二凸柱可插入該第二斜槽內。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面板結構,其中該第一斜槽及該第二斜槽分別朝向該面板結構之一近中心部位延伸。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面板結構,其中該第一移動件更包括一第一凹陷部,該第一凹陷部連接該第一斜槽;該第二移動件更包括一第二凹陷部,該第二凹陷部連接該第二斜槽。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面板結構,其中該第一移動件更包括複數第一導槽,各該第一導槽實質上平行該第一軸向;該第二移動件更包括複數第二導槽,各該第二導槽實質上平行該第一軸向;該面板本體更包括複數支撐件,各該支撐件穿過該第一導槽或該第二導槽。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面板結構,其中各該支撐件包括一底座及一止擋件,各該底座用以抵住該第一移動件,且各該止擋件結合該底座。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面板結構,其中該第一固定部及該第二固定部各為一卡勾,且該第一對應固定部及該第二對應固定部各為供該卡勾固定之一卡槽。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面板結構,其中該面板本體更包括複數第三固定部,該面板本體於相對該主殼體旋轉至一閉合位置後可相對於該主殼體滑移,使得該面板本體藉由該複數第三固定部固定於該主殼體。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面板結構,其中該面板本體更包括複數限位件,各該限位件用以提供該面板本體相對於該主殼體滑移後沿著該第一軸向移動之限位效果。
  10. 一種電子裝置殼體,包括: 一主殼體,包括一第一推抵件及一第二推抵件;以及 一面板結構,可拆卸地結合該主殼體,該面板結構包括: 一面板本體,包括一第一固定部及一第二固定部; 一第一移動件,可移動地結合該面板本體,該第一移動件包括一第一樞接部及一第一對應固定部,其中該第一移動件可沿著一第一軸向朝一第一方向移動,使得該第一移動件藉由該第一對應固定部與該第一固定部彼此固定,以令隨著該第一移動件移動之該第一樞接部樞接該主殼體; 至少一第一彈性件,各該第一彈性件之二端分別連接該第一移動件及該面板本體,以提供該第一移動件之彈性恢復力; 一第二移動件,可移動地結合該面板本體,該第二移動件包括一第二樞接部及一第二對應固定部,其中該第二移動件可沿著該第一軸向朝與該第一方向相反之一第二方向移動,使得該第二移動件藉由該第二對應固定部與該第二固定部彼此固定,以令隨著該第二移動件移動之該第二樞接部樞接該主殼體;以及 至少一第二彈性件,各該第二彈性件之二端分別連接該第二移動件及該面板本體,以提供該第二移動件之彈性恢復力; 其中於該第一樞接部與該第二樞接部均樞接於該主殼體後,該面板本體可相對於該主殼體旋轉至一閉合位置;於該面板本體旋轉至該閉合位置時,藉由該第一推抵件推抵該第一固定部以脫離該第一對應固定部,使該第一移動件可隨著該面板本體相對於該主殼體滑移而移動,並使該第一樞接部脫離與該主殼體之樞接狀態,且藉由該第二推抵件推抵該第二固定部以脫離該第二對應固定部,使該第二移動件可隨著該面板本體相對於該主殼體滑移而移動,以使該第二樞接部脫離與該主殼體之樞接狀態。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電子裝置殼體,其中該第一移動件更包括一第一斜槽,該第一斜槽與該第一方向形成一第一夾角;該第二移動件更包括一第二斜槽,該第二斜槽與該第二方向形成一第二夾角 該主殼體更包括對應該第一斜槽之一第一凸柱及對應該第二斜槽之一第二凸柱;於該面板本體旋轉至該閉合位置時,該第一凸柱插入該第一斜槽內,且該第二凸柱插入該第二斜槽內。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殼體,其中該第一斜槽及該第二斜槽分別朝向該面板結構之一近中心部位延伸。
  13. 主殼體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殼體,其中該第一移動件更包括一第一凹陷部,該第一凹陷部連接該第一斜槽;該第二移動件更包括一第二凹陷部,該第二凹陷部連接該第二斜槽。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電子裝置殼體,其中該第一移動件更包括複數第一導槽,各該第一導槽實質上平行該第一軸向;該第二移動件更包括複數第二導槽,各該第二導槽實質上平行該第一軸向;該面板本體更包括複數支撐件,各該支撐件穿過該第一導槽或該第二導槽。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電子裝置殼體,其中各該支撐件包括一底座及一止擋件,各該底座用以抵住該第一移動件,且各該止擋件結合該底座。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電子裝置殼體,其中該第一固定部及該第二固定部各為一卡勾,且該第一對應固定部及該第二對應固定部各為供該卡勾固定之一卡槽。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電子裝置殼體,其中該面板本體更包括複數第三固定部,且該主殼體更包括複數輔助固定件,該面板本體相對於該主殼體滑移後,使得該面板本體之各該第三固定部與該主殼體之各該輔助固定件彼此固定。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電子裝置殼體,其中該面板本體更包括複數限位件,且該主殼體更包括複數對應限位件,各該面板本體相對於該主殼體滑移後,使得該面板本體之各該限位件配合該主殼體之各該對應限位件產生沿著該第一軸向移動之限位效果。
  19. 一種電子裝置,其具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至第18項任一項所述之電子裝置殼體。
TW103113844A 2014-03-19 2014-04-16 電子裝置、其殼體及面板結構 TWI5332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02453.5A CN104936388B (zh) 2014-03-19 2014-03-19 面板结构、电子装置壳体及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7569A TW201537569A (zh) 2015-10-01
TWI533292B true TWI533292B (zh) 2016-05-11

Family

ID=541232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13844A TWI533292B (zh) 2014-03-19 2014-04-16 電子裝置、其殼體及面板結構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629278B2 (zh)
CN (1) CN104936388B (zh)
TW (1) TWI53329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00633B (zh) * 2014-11-26 2019-03-05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有定位功能的快拆旋转机构及有定位旋转门板的电子装置
CN105636380B (zh) * 2015-12-30 2018-12-07 深圳市英威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面板固定结构及变频器
TWI583997B (zh) * 2016-04-01 2017-05-21 揚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箱
USD812053S1 (en) * 2016-05-26 2018-03-06 LARC Networks, Inc. Computing device
USD810077S1 (en) * 2016-05-26 2018-02-13 LARC Networks, Inc. Computing device
USD807879S1 (en) * 2016-09-01 2018-01-16 LARC Networks, Inc. Computing device
USD808388S1 (en) * 2016-09-01 2018-01-23 LARC Networks, Inc. Computing device
USD855028S1 (en) 2017-06-28 2019-07-30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Electronic device
JP1613667S (zh) * 2017-12-26 2018-09-18
JP1615364S (zh) * 2018-01-04 2018-10-09
USD923682S1 (en) * 2018-01-26 2021-06-29 Apogee Enterprises, Inc. Glass viewing device
USD890132S1 (en) * 2018-06-22 2020-07-14 Tbv Technology Company Limited. DAB+/DAB/FM radio/audio player with bluetooth connectivity
USD875716S1 (en) * 2018-08-31 2020-02-18 Harman International Industries, Incorporated Loudspeaker
CN113784554B (zh) * 2020-06-10 2023-03-10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270462A (en) * 1964-10-02 1966-09-06 Deere & Co Closure mounting
JPH06252565A (ja) * 1993-02-26 1994-09-09 Kenwood Corp 電子機器のパネル構造
US5926916A (en) * 1996-04-23 1999-07-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mputer housing having a door which can be opened/closed from either side
US6000769A (en) * 1998-10-22 1999-12-14 Enlight Corporation Computer front cover mounting arrangement
US7661375B2 (en) * 2003-10-21 2010-02-16 Holocom, Inc. Secure enclosure and door
US20070089269A1 (en) * 2005-10-26 2007-04-26 Enlight Corporation Mechanism having easily detachable rotation shafts
US7498512B2 (en) * 2006-03-13 2009-03-03 Panduit Corp. Network cabinet
CN101784173A (zh) * 2009-01-15 2010-07-2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201867694U (zh) * 2010-11-23 2011-06-15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02566717A (zh) 2010-12-28 2012-07-1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服务器机柜
TWM438097U (en) * 2011-11-11 2012-09-21 Wistron Corp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the casing structure thereof
US8595900B2 (en) * 2012-03-30 2013-12-03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Electrical system enclosur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36388A (zh) 2015-09-23
US20150271937A1 (en) 2015-09-24
TW201537569A (zh) 2015-10-01
CN104936388B (zh) 2017-11-14
US9629278B2 (en) 2017-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33292B (zh) 電子裝置、其殼體及面板結構
TWI598022B (zh) 電子裝置及其樞軸機構
US9281856B2 (en) Support base for electronic device
TWI535362B (zh) 連接組件及具有此連接組件的電子裝置
TWI612875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US9042104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module fixing structure thereof
US9104375B2 (en) Portable computer
US20150296649A1 (en) Quick release connecting device
TWM524052U (zh) 電子裝置之鉸接組件
TWI735922B (zh) 具有把手的電子裝置
TW201508185A (zh) 樞軸結構
TWI716003B (zh) 電子裝置
WO2016090983A1 (zh) 成像设备用操作面板及成像设备
TWI409023B (zh) 具有可調整式板狀結構之電子裝置
TW201430529A (zh) 電子裝置及其樞紐模組
TW201408168A (zh) 電子裝置及其電子模組固定結構
US20140043746A1 (en) Portable computer
TW202120262A (zh) 手把延伸結構及電子裝置機殼
TW201515548A (zh) 用於承載電子裝置之承載結構
TWI529313B (zh) 樞軸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464564B (zh) 應用於可攜式電子裝置的支撐機構及其旋轉式電子設備
US9347601B2 (en) Supporting device
US20130163899A1 (en) Slide device having a multi constraint function
TWI611780B (zh) 軌道機構
US10496139B2 (en) Hinge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