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867694U - 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867694U CN201867694U CN2010206245508U CN201020624550U CN201867694U CN 201867694 U CN201867694 U CN 201867694U CN 2010206245508 U CN2010206245508 U CN 2010206245508U CN 201020624550 U CN201020624550 U CN 201020624550U CN 201867694 U CN201867694 U CN 20186769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using
- electronic installation
- latches
- stopper section
- pushing pa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56—Details related to functional adaptations of the enclosure, e.g. to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EMI, shock, water, or to host detachable peripherals like a mouse or removable expansions units like PCMCIA cards, or to provide access to internal components for maintenance or to removable storage supports like CDs or DVDs, or to mechanically mount accesso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T292/08—Bolts
- Y10T292/096—Sliding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T292/08—Bolts
- Y10T292/096—Sliding
- Y10T292/0969—Spring projec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壳体、门盖、栓锁件以及限位件。壳体具有容置空间与第一止挡部,而第一止挡部设置在壳体内壁且位于容置空间中。门盖沿第一轴线可拆卸地组装至壳体以覆盖容置空间。栓锁件设置于壳体内壁且位于容置空间中。栓锁件具有本体与限位部。本体相对于壳体沿第二轴线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第一止挡部位于栓锁件的移动路径上。限位件可拆卸地组装至壳体并与限位部相互干涉。限位部具有限位行程。当限位件干涉限位部时,限位行程的起点与终点分别限位本体相对于壳体在第一位置与第三位置,其中第三位置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以拆装电子装置的门盖的栓锁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笔记型电脑在拆装背面的门盖时,往往需要多个栓锁结构方能达到所需求的动作。举例来说,笔记型电脑的栓锁结构通常会包括用以卡扣住门盖的卡扣模组与将门盖推移出机壳的顶推模组,在使用上述让使用者同时以两手分别控制卡扣模组与顶推模组,方能完成将门盖的拆装动作。再者,门盖的锁扣结构往往暴露在机壳的背面,因而使组装在机壳内的电子装置,例如硬盘或存储器等易有遭窃的风险。如此,对使用者在使用上的便利性及装置的安全性都造成相当的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栓锁结构方便使用者拆装电子装置的门盖。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一壳体、一门盖、一栓锁件以及一限位件。壳体具有一容置空间与一第一止挡部,而第一止挡部设置在壳体内壁且位于容置空间中。门盖沿一第一轴线可拆卸地组装至壳体。栓锁件具有一本体与一限位部。本体相对于壳体沿一第二轴线在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第一止挡部位于栓锁件的移动路径上。限位件可拆卸地组装至壳体并与限位部相互干涉。限位部具有一限位行程,当限位件干涉限位部时,此限位行程的起点与终点分别限位本体相对于壳体在第一位置与一第三位置,其中第三位置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一推柄,可移动地组装在壳体上并连接至本体以随该本体移动。限位件在壳体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位置与第三位置之间的推柄在壳体上的正投影之内。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上述本体具有一凹陷部,而栓锁件还具有一第一卡扣部与一第一顶推部。第一卡扣部与第一顶推部位于凹陷部的相对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上述门盖具有一卡勾,位于壳体与本体的凹陷部中。卡勾具有一第二卡扣部与一第二顶推部,分别对应第一卡扣部与第一顶推部。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卡扣部与第二卡扣部分别为垂直第一轴线的一平面。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顶推部与第二顶推部分别为与第一轴线夹一锐角的一平面。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上述本体还具有一第三顶推部,背对于凹陷部,而卡勾还具有一第四顶推部,对应于第三顶推部。第三顶推部与第四顶推部分别为与第一轴线夹一锐角的一平面。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一弹性件,连接在壳体与本体之间,且弹性件提供本体的弹力平行于第二轴线。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上述栓锁件还具有从本体延伸的一第二止挡部,其位于第一止挡部的移动路径上。第一止挡部干涉本体的第二止挡部的位置为本体相对于壳体的第三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二止挡部具有朝向第一止挡部的一凸起与连接在该本体与该凸起之间的一弹臂。
基于上述,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由栓锁件与壳体的止挡部的相互搭配,而让栓锁件在门盖被卸下后仅会回到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第三位置,进而当使用者欲将门盖装上时,其仅需提供较少的施力便能将门盖扣持在壳体上。据此,本发明的电子装置便以较少的构件及较省力的方式即可进行拆装门盖动作。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与图1B分别是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于不同视角的示意图。
图2A与图2B分别是图1A的电子装置于不同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A至图3D分别是栓锁件相对于壳体的移动状态示意图。
图4A至图4D分别是推柄相对于壳体于不同状态的局部放大图。
图5A与图5B分别是图1A的电子装置于不同状态的局部放大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00:电子装置; 110:壳体;
112:第一止挡部; 120:门盖;
122:卡勾; 122a:第二卡扣部;
122b:第二顶推部; 122c:第四顶推部;
130:栓锁件; 131:第一卡扣部;
132:本体; 132a:陷部;
132b:第三顶推部; 133:第一顶推部;
134:限位部; 136:第二止挡部;
136b:凸起; 136a:弹臂;
140:限位件; 150:推柄;
152:推移部; 154:嵌入部;
160:弹性件; C1:容置空间;
L1:第一轴线; L2:第二轴线;
P1:第一位置; P2:第二位置;
P3:第三位置; R1:限位行程。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与图1B分别是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于不同视角的示意图。图2A与图2B分别是图1A的电子装置于不同处的局部放大图。请同时参考图1A、图1B与图2A、图2B,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0例如是一笔记型电脑,此处为清楚辨识用以拆装门盖的栓锁结构,故仅图示局部构件。电子装置100包括一壳体110、一门盖120、一栓锁件130以及一限位件140。壳体110具有一容置空间C1与一第一止挡部112,而第一止挡部112设置在壳体110内壁且位于容置空间C1中。门盖120沿一第一轴线L1可拆卸地组装至壳体110。栓锁件130具有一本体132、一限位部134与从本体132延伸的一第二止挡部136。本体132配置在壳体110内壁且位于容置空间C1。限位件140可拆卸地组装至壳体110并与限位部134相互干涉。
图3A至图3D分别是栓锁件相对于壳体的移动状态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3A至图3D,本体132相对于壳体110沿一第二轴线L2在一第一位置P1与一第二位置P2之间移动,且第一轴线L1实质上垂直于第二轴线L2,第一止挡部112位于第二止挡部136的移动路径上。
限位部134具有一限位行程R1,且此限位行程R1的起点E1与终点E2分别位于本体132相对于壳体110的第一位置P1与一第三位置P3,其中第三位置P3在第一位置P1与第二位置P2之间。再者,请再参考图1A至图2B,电子装置100还包括一推柄150,其可移动地组装在壳体110上,在本实施例中,推柄150具有一推移部152与一嵌入部154,其中推移部152是位于壳体110外壁上,而嵌入部154则穿过壳体110而突出于容置空间C1并嵌入栓锁件130的本体132中。由此,使用者施力在推移部152上便能带动栓锁件130相对于壳体110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栓锁件130的限位部134例如是一开口,而限位件140例如是从壳体110外壁锁入壳体110的螺丝,且锁入后的螺丝突出至容置空间C1并穿设在本体132的开口(限位部134)中,通过限位件140与限位部134之间的干涉,便能产生以开口的内径作为限位行程R1的限位结构,进而使本体132在第一位置P1与第三位置P3之间移动。换句话说,当使用者欲将门盖120从壳体110上拆卸时,由推柄150可带动栓锁件130的本体132从第一位置P1朝向第二位置P2移动。然而此时由于限位件140与限位部134的相互干涉,而使本体132仅能先移动至第三位置P3。
图4A至图4D分别是推柄相对于壳体于不同状态的局部放大图,且图4A至图4D中推柄150的运动状态是对照于图3A至图3D中栓锁件130的运动状态。请同时参考图4A至图4D并对照图3A至图3D。在本实施例中,限位件140在壳体110上的正投影,是位于推柄150于第一位置P1与第三位置P3之间时在壳体110上的正投影之内。换句话说,当栓锁件130在第一位置P1与第三位置P3之间移动时,限位件140实质上于壳体110处是被推柄150的推移部152所遮蔽。此举让门盖120的栓锁结构具有较佳的隐蔽性,而不会因限位件140外露于壳体110而让门盖120能够轻易地从壳体110上卸下。
接着,承续上述栓锁件130的动作,当栓锁件130因限位件140的干涉而停止于第三位置P3后,限位件140便会因推柄150的推移部152移开而暴露于壳体110。此时若欲继续进行门盖120的拆卸动作,便须先将限位件140从壳体110上卸下(如图4C与图3C)。当限位件140被卸下而让栓锁件130不再有构件与其相干涉后,使用者便能驱动栓锁件130从第三位置P3继续沿第二轴线L2朝向第二位置P2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本体132具有朝向门盖120的一凹陷部132a,而栓锁件130还具有一第一卡扣部131与一第一顶推部133,且第一卡扣部131与第一顶推部133位于凹陷部132a的相对两侧。另外,本实施例的门盖120具有一卡勾122,其位于壳体110内壁且在本体132的凹陷部132a中。卡勾122具有一第二卡扣部122a与一第二顶推部122b,且分别对应第一卡扣部131与第一顶推部133。其中,第一卡扣部131与第二卡扣部122a分别为垂直第一轴线L1的一平面,且第一顶推部133与第二顶推部122b分别为与第一轴线L1夹一锐角的一平面。换句话说,当栓锁件130位于第一位置P1与第三位置P3之间时,第一卡扣部131扣持于第二卡扣部122a而阻挡门盖120沿第一轴线L1从壳体110上脱离,由此让门盖120与壳体110之间能紧密地组装在一起。当限位件140被卸下且继续使栓锁件130从第三位置P3朝向第二位置P2移动时,栓锁件130的本体132沿第二轴线L2移动,而使第一顶推部133抵靠在第二顶推部122b上,并利用两者的斜面结构而使原本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轴线L1、第二轴线L2的栓锁件130与门盖120彼此顶推,以让栓锁件130的本体132沿第二轴线L2的移动造成门盖110沿第一轴线L1被栓锁件130顶离壳体110。至此,使用者便完成将门盖120从壳体110上卸下的动作。
图5A与图5B分别是图1A的电子装置于不同状态的局部放大图。请同时参考图5A与图5B,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0还包括一弹性件160,其连接在壳体110与栓锁件130的本体132之间。当栓锁件130如图3A至图3D所示从第一位置P1朝向第二位置P2移动时,栓锁件130会同时拉伸此弹性件160。据此,当使用者卸下门盖120而释放原本对推柄150的施力之后,弹性件160的弹力便沿第二轴线L2驱动栓锁件130从第二位置P2朝向第一位置P1移动,以回复弹性件160原未被拉伸的状态而造成栓锁件130复位的效果。
在此值得注意的是,壳体110的第一止挡部112是位于栓锁件130的第二止挡部136的移动路径上,故而栓锁件130受限于壳体110的第一止挡部112而停止在第一位置P1与第二位置P2之间。再者,本体132还具有一第三顶推部132b,背对于凹陷部132a。卡勾122还具有一第四顶推部122c,对应于第三顶推部132b,且第三顶推部132b与第四顶推部122c分别为与第一轴线L1夹一锐角的一平面。据此,当使用者欲将门盖120装回壳体110,而施力将门盖120沿第一轴线L1朝向栓锁件130推进时,第四顶推部122c便会抵靠于第三顶推部132b,进而推动栓锁件130而让门盖120的卡勾122进入本体132的凹陷部132a,以让第一卡扣部131扣持于第二卡扣部122a而完成将门盖120卡扣于壳体110的效果。
此举通过第一止挡部112、第二止挡部136的搭配而让栓锁件130仅回复至原弹性件160拉伸行程的局部,故而使用者便无须施加完全抵抗弹性件160的力量在门盖120上,相对的以较小的力量完成将门盖120扣持于壳体110而不掉落,此举让本实施例的栓锁结构对使用者而言具有较为省力的效果。
另一方面,第二止挡部136具有朝向第一止挡部112的一凸起136b与连接在本体132与凸起136b之间的一弹臂136a,即当使用者驱动栓锁件130的本体132从第一位置P1朝向第二位置P2移动时,由弹臂136a的弹性特性而让使用者的施力能克服第一止挡部112与第二止挡部136相互干涉的情形,让本体132能顺利地移动至第二位置P2。当栓锁件130的本体132通过弹性件160的弹力而复位时,此时第一止挡部112与第二止挡部136方发挥其干涉功能,而使本体132停止在第一位置P1与第二位置P2之间。
值得一提的是,当本体132从第二位置P2朝向第一位置P1移动时,第一止挡部112与第二止挡部136相互干涉所造成本体132停止的位置实质上位于上述第三位置P3。此举让推柄150能回复至如图4B所示的位置,以让使用者将限位件140锁附至壳体110。由于此时的推柄150仍处于图4B所示的状态,故而最后使用者可再施力于推柄150,以让其推移部152回复至原本遮蔽住限位件140的位置(如图4A所示),以让限位件140具有较佳的隐蔽性。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电子装置通过栓锁件与壳体的止挡部的相互搭配,而让栓锁件于门盖被卸下后仅会回到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第三位置,进而当使用者欲将门盖装上时,其仅需提供较少的施力便能将门盖扣持在壳体上。据此,本发明的电子装置便以较少的构件及较省力的方式即可进行拆装门盖动作。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例揭示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作任意改动或等同替换,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壳体,具有一容置空间与一第一止挡部,其中该第一止挡部设置在该壳体内壁上且位于该容置空间中;
一门盖,沿一第一轴线可拆卸地组装至该壳体,以覆盖该容置空间;
一栓锁件,设置于该壳体内壁且位于该容置空间中,该栓锁件具有一本体与一限位部,该本体沿一第二轴线在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该第一止挡部位于该栓锁件的移动路径上;以及
一限位件,可拆卸地组装至该壳体并与该限位部相互干涉,其中该限位部具有一限位行程,当该限位件干涉该限位部时,该限位行程的起点与终点分别限位该本体相对于该壳体在该第一位置与一第三位置,而该第三位置在该第一位置与该第二位置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推柄,可移动地组装在该壳体上并连接至该本体以随该本体移动,其中该限位件在该壳体上的正投影,位于该第一位置与该第三位置之间的该推柄在该壳体上的正投影之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具有一凹陷部,而该栓锁件还具有一第一卡扣部与一第一顶推部,且该第一卡扣部与该第一顶推部位于该凹陷部的相对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门盖具有一卡勾,位于该壳体内壁与该本体的该凹陷部中,该卡勾具有一第二卡扣部与一第二顶推部,分别对应该第一卡扣部与该第一顶推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卡扣部与该第二卡扣部分别为垂直该第一轴线的一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顶推部与该第二顶推部分别为与该第一轴线夹一锐角的一平面。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本体还具有一第三顶推部,背对于该凹陷部,而该卡勾还具有一第四顶推部,对应于该第三顶推部,且该第三顶推部与该第四顶推部分别为与该第一轴线夹一锐角的一平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弹性件,连接在该壳体与该本体之间,且该弹性件提供该本体的弹力平行于该第二轴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栓锁件还具有从该本体延伸的一第二止挡部,位于该第一止挡部的移动路径上,且该第一止挡部干涉该本体的该第二止挡部的位置为该本体相对于该壳体的该第三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止挡部具有朝向该第一止挡部的一凸起与连接在该本体与该凸起之间的一弹臂。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6245508U CN201867694U (zh) | 2010-11-23 | 2010-11-23 | 电子装置 |
US12/979,330 US8585104B2 (en) | 2010-11-23 | 2010-12-28 | Electronic de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6245508U CN201867694U (zh) | 2010-11-23 | 2010-11-23 | 电子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867694U true CN201867694U (zh) | 2011-06-15 |
Family
ID=441388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20624550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867694U (zh) | 2010-11-23 | 2010-11-23 | 电子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585104B2 (zh) |
CN (1) | CN201867694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36388A (zh) * | 2014-03-19 | 2015-09-23 |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 面板结构、电子装置壳体及电子装置 |
TWI504331B (zh) * | 2013-06-07 | 2015-10-11 | Inventec Corp | 電子裝置 |
CN110573784A (zh) * | 2017-06-27 | 2019-12-13 |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 闩锁接合件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041598B2 (ja) * | 2012-09-21 | 2016-12-14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電子装置、ケースユニット、及びロック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678154B2 (en) * | 2001-08-14 | 2004-01-13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Latch assembly that facilitates the insertion and removal of a battery module from an electronic device |
-
2010
- 2010-11-23 CN CN2010206245508U patent/CN20186769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12-28 US US12/979,330 patent/US8585104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504331B (zh) * | 2013-06-07 | 2015-10-11 | Inventec Corp | 電子裝置 |
CN104936388A (zh) * | 2014-03-19 | 2015-09-23 |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 面板结构、电子装置壳体及电子装置 |
CN104936388B (zh) * | 2014-03-19 | 2017-11-14 |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 面板结构、电子装置壳体及电子装置 |
CN110573784A (zh) * | 2017-06-27 | 2019-12-13 |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 闩锁接合件 |
CN110573784B (zh) * | 2017-06-27 | 2021-06-15 |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 闩锁系统、闩锁设备和用于闩锁的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20126675A1 (en) | 2012-05-24 |
US8585104B2 (en) | 2013-11-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223356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 |
CN201867694U (zh) | 电子装置 | |
US8885282B2 (en) | Library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
US8144462B2 (en) | Lock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 |
US20120237177A1 (en) | Locking mechanism of optical module | |
JP5718300B2 (ja) | 着脱機構、装着装置、電子機器 | |
JP5832308B2 (ja) | スライドスイッチ | |
JP2007063921A (ja) | 携帯機及びメカニカルキー | |
CN202140392U (zh) | 具有活动扣接结构的快速扣接装置 | |
CN201867701U (zh) | 电子装置 | |
US8837146B2 (en) |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 |
US8259438B2 (en) | Button locking mechanism for preventing a button from being pressed down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reof | |
CN101344797A (zh) | 电子装置 | |
US8848376B2 (en) | Lock structure and control mechanism and method thereof | |
CN103216156B (zh) | 插芯锁斜舌触发方舌同步弹出机构 | |
US8130490B2 (en) | Detachable hard drive with an electromagnetic switch | |
US8728646B2 (en) | Battery lock structure for electronic device | |
TWM567945U (zh) | Handle lock structure | |
US20100167114A1 (en) | Battery cover latch mechanism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 |
CN108460168B (zh) | 模拟钥匙更换装置及数据采集器 | |
US20170042056A1 (en) | Equipment securing device, attachment-frame-internal storage equipment, rack-mount sever device and equipment securing method | |
US7339784B2 (en) | Fastening and automatic ejecting structure for battery of a notebook | |
JP2008261363A (ja) | なす環 | |
JP2014166206A (ja) | 基板ケース及び遊技機 | |
TWI410205B (zh) | 電子裝置及其插卡結構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615 Termination date: 20161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