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15453B - 血壓測量的校準方法、裝置及系統 - Google Patents

血壓測量的校準方法、裝置及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15453B
TWI715453B TW109106849A TW109106849A TWI715453B TW I715453 B TWI715453 B TW I715453B TW 109106849 A TW109106849 A TW 109106849A TW 109106849 A TW109106849 A TW 109106849A TW I715453 B TWI715453 B TW I71545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lood pressure
pulse wave
calibration
measurement
regression mode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068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20009A (zh
Inventor
伍致榮
Original Assignee
英華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英華達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英華達股份有限公司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154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15453B/zh
Publication of TW2021200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20009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2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Combined pulse/heart-rate/blood pressure determination; Evaluating a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using combinations of techniques provided for in this group with electrocardiography or electroauscultation; Heart catheters for measuring blood pressure
    • A61B5/021Measuring pressure in heart or blood vessels
    • A61B5/02108Measuring pressure in heart or blood vessels from analysis of pulse wave characteristics
    • A61B5/02125Measuring pressure in heart or blood vessels from analysis of pulse wave characteristics of pulse wave propagation tim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2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Combined pulse/heart-rate/blood pressure determination; Evaluating a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using combinations of techniques provided for in this group with electrocardiography or electroauscultation; Heart catheters for measuring blood pressure
    • A61B5/021Measuring pressure in heart or blood 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256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opera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Accessories for medical measuring apparatus
    • A61B2560/02Operational features
    • A61B2560/0223Operational features of calibration, e.g. protocols for calibrating sensors

Abstract

一種血壓測量的校準方法、裝置及系統。血壓測量的校準方法包括:接收多次第一測量時,待測對象的脈搏波傳導時間及血壓數據;基於群體血壓迴歸模型,根據接收的待測對象的脈搏波傳導時間及血壓數據,將計算的第二直線作為b值校準迴歸模型;以待測對象的平均脈搏波傳導時間及平均血壓數據為中心點,在所述b值校準迴歸模型等間距選取多個點;根據所選取的多個點、中心點以及脈搏波傳導時間及血壓數據,將擬合的所述第三直線作為群體對個體校準迴歸模型;接收第二測量待測對象的脈搏波傳導時間,並獲得所述待測對象的經校準的血壓數據。

Description

血壓測量的校準方法、裝置及系統
本發明涉及血壓測量的校準,尤其涉及一種血壓測量的校準方法、裝置及其系統。
現有家庭和醫院常用的血壓測量裝置,主要基於柯氏音法和示波法。採用柯氏音法和示波法的水銀或電子常規血壓計,充氣袖帶會產生不舒適感,儘管其能準確測量出血壓值,但只無法連續測量血壓值。
脈搏波傳導時間(PTT)估算法是一種無創連續血壓的測量方法。通過量測脈搏波和心電信號計算得到PTT,個體間PTT和血壓數據之間的比例係數存在差異,產品中對不同的個體都是採用相同的比例係數來計算,會存在較大的誤差。用戶需要通過多次對比量測來確定個體參數,產品體驗不佳。
由此,如何在無創連續血壓的測量的同時,保證血壓數據的準確度是本領域亟待解決的問題。
本發明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血壓測量的校準方法、裝置、系統、電子設備、存儲介質,可以在無創連續血壓的測量的同時,保證血壓數據的準確度。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一種血壓測量的校準方法,包括:
接收多次第一測量時,待測對象的脈搏波傳導時間PTT 1及血壓數據BP 1
基於群體血壓迴歸模型,根據所述多次第一測量時,待測對象的脈搏波傳導時間PTT 1及血壓數據BP 1,計算第二直線,將所述第二直線作為b值校準迴歸模型:BP=a 0*PTT+b 1,b 1為實數,其中,所述群體血壓迴歸模型BP=a 0*PTT+b 0基於歷史脈搏波傳導時間PTT 0及歷史血壓數據BP 0擬合的第一直線計算,a 0為小於0的實數,b 0為實數;
以所述多次第一測量時,待測對象的平均脈搏波傳導時間PTT AVG及平均血壓數據BP AVG為中心點,在所述b值校準迴歸模型等間距選取多個點;
根據所選取的多個點、所選取的多個點的中心點以及所述多次第一測量中待測對象的脈搏波傳導時間PTT 1及血壓數據BP 1擬合一第三直線,將所述第三直線作為群體對個體校準迴歸模型:BP=a 1*PTT+b 2,a 1為小於0的實數,b 2為實數;
接收第二測量時,待測對象的脈搏波傳導時間PTT 2;將所述第二測量時,待測對象的脈搏波傳導時間PTT 2代入所述群體對個體校準迴歸模型,獲得所述待測對象的經校準的血壓數據BP 2
可選地,所述群體血壓迴歸模型BP=a 0*PTT+b 0根據如下步驟計算:
基於多個測量對象的歷史脈搏波傳導時間PTT 0及歷史血壓數據BP 0所擬合的第一直線,獲得各測量對象的第一直線的a 0和b 0
將各測量對象的第一直線的a 0和b 0的平均值作為所述群體血壓迴歸模型BP=a 0*PTT+b 0的a 0和b 0
可選地,所述基於群體血壓迴歸模型,根據所述多次第一測量時,待測對象的脈搏波傳導時間PTT 1及血壓數據BP 1,計算第二直線,將所述第二直線作為b值校準迴歸模型:BP=a 0*PTT+b 1包括:
計算所述多次第一測量中待測對象的平均脈搏波傳導時間PTT AVG及平均血壓數據BP AVG
基於所述群體血壓迴歸模型,保持a 0的取值,根據所述待測對象的平均脈搏波傳導時間PTT AVG及平均血壓數據BP AVG,計算第二直線,將所述第二直線作為b值校準迴歸模型:BP=a 0*PTT+b 1
可選地,以所述多次第一測量時,待測對象的平均脈搏波傳導時間PTT AVG及平均血壓數據BP AVG為中心點,在所述b值校準迴歸模型等間距選取多個點包括:
計算所述多次第一測量時,待測對象的脈搏波傳導時間PTT 1及血壓數據BP 1與所述多次第一測量時,待測對象的平均脈搏波傳導時間PTT AVG及平均血壓數據BP AVG的最大距離,根據所述最大距離確定在所述b值校準迴歸模型選取多個點的間距。
可選地,所述間距為(L/2+2),L為所述最大距離,位於所述中心點兩側的所選取的點的數量相同,所述脈搏波傳導時間基於所測量的心電信號及所測量的脈搏波計算獲得,所述多次第一測量時,待測對象的血壓數據BP通過電子血壓計獲得。
可選地,所述血壓數據包括收縮壓數據和舒張壓數據,所述收縮壓數據和舒張壓數據分別根據所述血壓測量的校準方法進行校準。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方面,還提供一種血壓測量的校準裝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組,用於接收多次第一測量時,待測對象的脈搏波傳導時間PTT 1及血壓數據BP 1
b值校準迴歸模型生成模組,用於基於群體血壓迴歸模型,根據所述多次第一測量時,待測對象的脈搏波傳導時間PTT 1及血壓數據BP 1,計算第二直線,將所述第二直線作為b值校準迴歸模型:BP=a 0*PTT+b 1,b 1為實數,其中,所述群體血壓迴歸模型BP=a 0*PTT+b 0基於歷史脈搏波傳導時間PTT 0及歷史血壓數據BP 0擬合的第一直線計算,a 0為小於0的實數,b 0為實數;
選點模組,用於以所述多次第一測量時,待測對象的平均脈搏波傳導時間PTT AVG及平均血壓數據BP AVG為中心點,在所述b值校準迴歸模型等間距選取多個點;
群體對個體校準迴歸模型生成模組,用於根據所選取的多個點、所選取的多個點的中心點以及所述多次第一測量中待測對象的脈搏波傳導時間PTT 1及血壓數據BP 1擬合一第三直線,將所述第三直線作為群體對個體校準迴歸模型:BP=a 1*PTT+b 2,a 1為小於0的實數,b 2為實數;
第二接收模組,用於接收第二測量時,待測對象的脈搏波傳導時間PTT 2
校準計算模組,用於將所述第二測量時,待測對象的脈搏波傳導時間PTT 2代入所述群體對個體校準迴歸模型,獲得所述待測對象的經校準的血壓數據BP 2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方面,還提供一種血壓測量的校準系統,包括:
第一測量設備,用於測量待測對象的心電信號及脈搏波,並根據所述待測對象的心電信號及脈搏波計算待測對象的脈搏波傳導時間PTT;
第二測量設備,用於在第一測量時,測量待測對象的血壓數據;以及如上所述的血壓測量的校準裝置。
可選地,所述血壓測量的校準裝置集成於所述第一測量設備中,還包括:
用戶終端,用於與所述第一測量設備、第二測量設備及所述血壓測量的校準裝置相通信,並顯示所述待測對象的經校準的血壓數據BP。
根據本發明的又一方面,還提供一種電子設備,所述電子設備包括:處理器;存儲介質,其上存儲有計算機程序,所述計算機程序被所述處理器運行時執行如上所述的血壓測量的校準方法。
根據本發明的又一方面,還提供一種存儲介質,所述存儲介質上存儲有計算機程序,所述計算機程序被處理器運行時執行如上所述的血壓測量的校準方法。
相比現有技術,本發明提供的方法和裝置具有如下優勢:
通過第一測量的測量數據對群體血壓迴歸模型進行縱軸上的平移校準,並通過平移校準後的直線上的取值及第一測量的測量數據進行第二次校準,從而獲得接近實際測量的個體血壓迴歸模型的群體對個體校準迴歸模型,以通過所獲得的群體對個體校準迴歸模型在無創連續血壓的測量的同時,保證血壓數據的準確度。
現在將參考附圖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實施方式。然而,示例實施方式能夠以多種形式實施,且不應被理解為限於在此闡述的範例;相反,提供這些實施方式使得本公開將更加全面和完整,並將示例實施方式的構思全面地傳達給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所描述的特徵、結構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適的方式結合在一個或更多實施方式中。
此外,附圖僅為本公開的示意性圖解,並非一定是按比例繪製。圖中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相同或類似的部分,因而將省略對它們的重複描述。附圖中所示的一些方框圖是功能實體,不一定必須與物理或邏輯上獨立的實體相對應。可以採用軟體形式來實現這些功能實體,或在一個或多個硬體模組或集成電路中實現這些功能實體,或在不同網路和/或處理器裝置和/或微控制器裝置中實現這些功能實體。
為瞭解決現有技術的缺陷,本發明提供一種血壓測量的校準方法、裝置、系統、電子設備、存儲介質,可以在無創連續血壓的測量的同時,保證血壓數據的準確度。
首先參見第1圖,第1圖示出了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血壓測量的校準方法的流程圖。
第1圖共示出六個步驟:
步驟S110:接收多次第一測量時,待測對象的脈搏波傳導時間PTT 1及血壓數據BP 1
步驟S120:基於群體血壓迴歸模型,根據所述多次第一測量時,待測對象的脈搏波傳導時間PTT 1及血壓數據BP 1,計算第二直線,將所述第二直線作為b值校準迴歸模型:BP=a 0*PTT+b 1,b 1為實數,其中,所述群體血壓迴歸模型BP=a 0*PTT+b 0基於歷史脈搏波傳導時間PTT 0及歷史血壓數據BP 0擬合的第一直線計算,a 0為小於0的實數,b 0為實數;
步驟S130:以所述多次第一測量時,待測對象的平均脈搏波傳導時間PTT AVG及平均血壓數據BP AVG為中心點,在所述b值校準迴歸模型等間距選取多個點;
步驟S140:根據所選取的多個點、所選取的多個點的中心點以及所述多次第一測量中待測對象的脈搏波傳導時間PTT 1及血壓數據BP 1擬合一第三直線,將所述第三直線作為群體對個體校準迴歸模型:BP=a 1*PTT+b 2,a 1為小於0的實數,b 2為實數;
步驟S150:接收第二測量時,待測對象的脈搏波傳導時間PTT 2
步驟S160:將所述第二測量時,待測對象的脈搏波傳導時間PTT 2代入所述群體對個體校準迴歸模型,獲得所述待測對象的經校準的血壓數據BP 2
在本發明提供的血壓測量的校準方法中,通過第一測量的測量數據對群體血壓迴歸模型進行縱軸上的平移校準,並通過平移校準後的直線上的取值及第一測量的測量數據進行第二次校準,從而獲得接近實際測量的個體血壓迴歸模型的群體對個體校準迴歸模型,以通過所獲得的群體對個體校準迴歸模型在無創連續血壓的測量的同時,保證血壓數據的準確度。
在本發明的各個實施例中,所述脈搏波傳導時間基於所測量的心電信號及所測量的脈搏波計算獲得。具體而言,脈搏波傳導時間(PTT)估算法是一種無創連續血壓的測量方法,其通過量測脈搏波和心電信號計算得到PTT。
在本發明的各個實施例中,所述多次第一測量時,待測對象的血壓數據BP通過電子血壓計獲得。由此,以保證進行第一次校準和第二次校準時所使用的數據為由電子血壓計測量獲得的準確血壓數據,從而使得最終獲得的群體對個體校準迴歸模型準確率更高,更接近該待測對象實際的個體血壓迴歸模型。
在本發明的各個實施例中,所述血壓數據包括收縮壓數據和舒張壓數據,可以對所述收縮壓數據和舒張壓數據分別作為血壓數據執行上述步驟S110至步驟S160以分別獲得收縮壓數據和舒張壓數據對應的群體對個體校準迴歸模型。
下面以收縮壓為例,結合第2圖至第5圖描述本發明具體實施例。
首先,根據多個測量對象的歷史脈搏波傳導時間PTT 0及歷史血壓數據BP 0(歷史收縮壓數據SBP 0)計算群體血壓迴歸模型(群體血壓迴歸模型如第1圖標號210所示)。
多個測量對象的歷史脈搏波傳導時間PTT 0及歷史血壓數據BP 0(歷史收縮壓數據SBP 0)成對輸入,且歷史收縮壓數據SBP 0根據電子血壓計測量獲得,或者是根據經校準的歷史收縮壓數據SBP 0,本發明並非以此為限制。
具體而言,當歷史血壓數據BP 0為歷史收縮壓數據SBP 0時,所述群體血壓迴歸模型BP=a 0*PTT+b 0根據如下步驟計算:基於多個測量對象的歷史脈搏波傳導時間PTT 0及歷史收縮壓數據SBP 0所擬合的第一直線,獲得各測量對象的第一直線的a 0和b 0;將各測量對象的第一直線的a 0和b 0的平均值作為所述群體血壓迴歸模型SBP=a 0*PTT+b 0的a 0和b 0
其中,由於收縮壓數據SBP和脈搏波傳導時間PTT是負相關的關係,因此,a 0為小於0的實數。若將a 0設置為大於0的實數,則校準結果將存在較大偏差。
然後,基於群體血壓迴歸模型,根據所述多次第一測量(在本實施例中,執行3次第一測量,本發明並非以此為限制)時,待測對象的脈搏波傳導時間PTT 1及收縮壓數據SBP 1(如第3圖中的點201所示),計算第二直線,將所述第二直線作為b值校準迴歸模型:SBP=a 0*PTT+b 1(如第3圖標號220所示)。
具體而言,可以計算三次第一測量中待測對象的平均脈搏波傳導時間PTT AVG及平均收縮壓數據SBP AVG(如第3圖中的點202所示),基於所述群體血壓迴歸模型,保持a 0的取值,根據所述待測對象的平均脈搏波傳導時間PTT AVG及平均收縮壓數據SBP AVG,計算第二直線,將所述第二直線作為b值校準迴歸模型:BP=a 0*PTT+b 1(如第3圖標號220所示)。
接下來,以所述多次第一測量時,待測對象的平均脈搏波傳導時間PTT AVG及平均收縮壓數據SBP AVG為中心點(如第4圖中的點202所示),在所述b值校準迴歸模型等間距選取多個點(如第4圖中點203所示)。所選取的點的個數大為偶數且大於等於4(不包括中心點),位於所述中心點兩側的所選取的點的數量相同。本實施例中,選取的點的個數為4個。
具體而言,可以計算所述多次第一測量時,待測對象的脈搏波傳導時間PTT 1及收縮壓數據SBP 1(如第4圖中的點201所示)與所述多次第一測量時,待測對象的平均脈搏波傳導時間PTT AVG及平均收縮壓數據SBP AVG(如第4圖中的點202所示)的最大距離L,根據所述最大距離L確定在所述b值校準迴歸模型選取多個點的間距。所述的最大距離若指各點的脈搏波傳導時間的差時,則間距也為脈搏波傳導時間的差;所述的最大距離若指各點的收縮壓數據的差時,則間距也為收縮壓數據的差;所述的最大距離若指各點的直線距離時,則間距也為各點的直線距離。
例如,以脈搏波傳導時間為例,所述間距為(L/2+2),L為所述最大距離。例如,中心點的脈搏波傳導時間為250,最大距離為4,則間距為4,所選取的點203的脈搏波傳導時間分別為242,246,254,258。本發明並非以此為限制。
根據所選取的多個點(如第4圖中的點203所示)、所選取的多個點的中心點(如第4圖中的點202所示)以及所述多次第一測量中待測對象的脈搏波傳導時間PTT 1及收縮壓數據SBP 1(如第4圖中的點201所示)擬合一第三直線,將所述第三直線作為群體對個體校準迴歸模型:SBP=a 1*PTT+b 2,a 1為小於0的實數,b 2為實數(如第5圖標號230所示)。由此,所獲得的群體對個體校準迴歸模型(如第5圖標號230所示)與該待測對象的實際的個體血壓迴歸模型(如第5圖標號240所示,根據實驗獲得)非常接近,從而可以在持續的第二測量過程中,進行血壓測量的校準,提高血壓測量的準確率。
根據上述方法二次校準(經由群體對個體校準迴歸模型校準)獲得的收縮壓數據的值、直接測量(例如利用群體血壓迴歸模型)獲得的收縮壓數據的值、第一次校準(經由b值校準迴歸模型校準)獲得的收縮壓數據的值以及由血壓計直接測量獲得的收縮壓數據的值如第6A圖、第6B圖和第7A圖、第7B圖所示。根據實驗結果:
誤差分析 未校準測量 第一次校準 第二次校準 AAMI標準
平均絕對偏差(mmHg) 14.4 3.0 2.7 5
標准偏差(mmHg) 18.0 4.0 3.5 8
平均相對偏差 15.3% 2.9% 2.7%
從以上誤差分析結果,可以看到,若用戶未校準之前,收縮壓量測的平均絕對偏差為14.4mmHg,標准偏差為18.0mmHg,超出AAMI(美國醫療儀器促進協會)標準, 經過第一次和第二次精確校準後,誤差為平均絕對偏差2.7mmHg,標准偏差3.5mmHg,符合AAMI標準。
同樣地,可以利用上述方法對舒張壓數據進行校準,根據上述方法二次校準(經由群體對個體校準迴歸模型校準)獲得的舒張壓數據的值、直接測量(例如利用群體血壓迴歸模型)獲得的舒張壓數據的值、第一次校準(經由b值校準迴歸模型校準)獲得的舒張壓數據的值以及由血壓計直接測量獲得的舒張壓數據的值如第8A圖、第8B圖和第9A圖、第9B圖所示。根據實驗結果:
誤差分析 未校準測量 第一次校準 第二次校準 AAMI標準
平均絕對偏差(mmHg) 11.1 3.6 3.3 5
標準偏差(mmHg) 10.8 5.0 4.5 8
平均相對偏差 19.1% 5.7% 5.2%
從以上誤差分析結果,可以看到,若用戶未校準之前,舒張壓量測的平均絕對偏差為11.1mmHg,標准偏差為10.8mmHg,超出AAMI標準, 經過第一次和第二次精確校準後,誤差為平均絕對偏差3.3mmHg,標准偏差4.5mmHg,符合AAMI標準。
以上僅僅是本發明的具體實現方式,本發明並非以此為限制。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血壓測量的校準裝置。下面參見第10圖,第10圖示出了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血壓測量的校準裝置的模組圖。血壓測量的校準裝置300包括第一接收模組310、b值校準迴歸模型生成模組320、選點模組330、群體對個體校準迴歸模型生成模組340、第二接收模組350及校準計算模組360。
第一接收模組310用於接收多次第一測量時,待測對象的脈搏波傳導時間PTT 1及血壓數據BP 1
b值校準迴歸模型生成模組320用於基於群體血壓迴歸模型,根據所述多次第一測量時,待測對象的脈搏波傳導時間PTT 1及血壓數據BP 1,計算第二直線,將所述第二直線作為b值校準迴歸模型:BP=a 0*PTT+b 1,b 1為實數,其中,所述群體血壓迴歸模型BP=a 0*PTT+b 0基於歷史脈搏波傳導時間PTT 0及歷史血壓數據BP 0擬合的第一直線計算,a 0為小於0的實數,b 0為實數;
選點模組330用於以所述多次第一測量時,待測對象的平均脈搏波傳導時間PTT AVG及平均血壓數據BP AVG為中心點,在所述b值校準迴歸模型等間距選取多個點;
群體對個體校準迴歸模型生成模組340用於根據所選取的多個點、所選取的多個點的中心點以及所述多次第一測量中待測對象的脈搏波傳導時間PTT 1及血壓數據BP 1擬合一第三直線,將所述第三直線作為群體對個體校準迴歸模型:BP=a 1*PTT+b 2,a 1為小於0的實數,b 2為實數;
第二接收模組350用於接收第二測量時,待測對象的脈搏波傳導時間PTT 2
校準計算模組360用於將所述第二測量時,待測對象的脈搏波傳導時間PTT 2代入所述群體對個體校準迴歸模型,獲得所述待測對象的經校準的血壓數據BP 2
在本發明提供的血壓測量的校準裝置中,通過第一測量的測量數據對群體血壓迴歸模型進行縱軸上的平移校準,並通過平移校準後的直線上的取值及第一測量的測量數據進行第二次校準,從而獲得接近實際測量的個體血壓迴歸模型的群體對個體校準迴歸模型,以通過所獲得的群體對個體校準迴歸模型在無創連續血壓的測量的同時,保證血壓數據的準確度。
第10圖僅僅是示意性的示出本發明提供的血壓測量的校準裝置的模組圖,在不違背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模組的拆分、合併、增加都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各模組可以由硬體、軟體、固件或他們的任意組合來實現。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血壓測量的校準系統。參見第11圖。第11圖示出了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血壓測量的校準系統400的模組圖。血壓測量的校準系統400包括第一測量設備410、第二測量設備420以及如第10圖所示的血壓測量的校準裝置430。
第一測量設備410用於測量待測對象的心電信號及脈搏波,並根據所述待測對象的心電信號及脈搏波計算待測對象的脈搏波傳導時間PTT。
第二測量設備420用於在第一測量時,測量待測對象的血壓數據。
血壓測量的校準裝置430可以根據第一測量設備410和第二測量設備420對群體血壓迴歸模型進行校準獲得群體對個體校準迴歸模型,從而通過單獨第一測量設備410進行測量時,可以根據脈搏波傳導時間PTT獲得準確的血壓數據BP。
在本發明的一些具體實施例中,所述血壓測量的校準裝置430集成於所述第一測量設備410中,以便於進行模型校準。
在本發明的一些具體實施例中,血壓測量的校準系統400還包括用戶終端440。用戶終端440用於與所述第一測量設備410、第二測量設備420及所述血壓測量的校準裝置430相通信,並顯示所述待測對象的經校準的血壓數據BP。進一步地,所述用戶終端440例如可以是手機、穿戴設備、筆記本電腦、臺式電腦或其它電子設備,本發明並非以此為限制。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第一測量設備410可以集成在用戶終端440中。
在本發明提供的血壓測量的校準系統中,通過第一測量的測量數據對群體血壓迴歸模型進行縱軸上的平移校準,並通過平移校準後的直線上的取值及第一測量的測量數據進行第二次校準,從而獲得接近實際測量的個體血壓迴歸模型的群體對個體校準迴歸模型,以通過所獲得的群體對個體校準迴歸模型在無創連續血壓的測量的同時,保證血壓數據的準確度。
相比現有技術,本發明提供的方法和裝置具有如下優勢:
通過第一測量的測量數據對群體血壓迴歸模型進行縱軸上的平移校準,並通過平移校準後的直線上的取值及第一測量的測量數據進行第二次校準,從而獲得接近實際測量的個體血壓迴歸模型的群體對個體校準迴歸模型,以通過所獲得的群體對個體校準迴歸模型在無創連續血壓的測量的同時,保證血壓數據的準確度。
本領域技術人員在考慮說明書及實踐這裡公開的發明後,將容易想到本公開的其它實施方案。本申請旨在涵蓋本公開的任何變型、用途或者適應性變化,這些變型、用途或者適應性變化遵循本公開的一般性原理並包括本公開未公開的本技術領域中的公知常識或慣用技術手段。說明書和實施例僅被視為示例性的,本公開的真正範圍和精神由所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指出。
201,202,203:點 210:群體血壓迴歸模型 220:b值校準迴歸模型 230:群體對個體校準迴歸模型 240:待測對象的實際的個體血壓迴歸模型 300:血壓測量的校準裝置 310:第一接收模組 320:b值校準迴歸模型生成模組 330:選點模組 340:群體對個體校準迴歸模型生成模組 350:第二接收模組 360:校準計算模組 400:血壓測量的校準系統 410:第一測量設備 420:第二測量設備 430:血壓測量的校準裝置 440:用戶終端 900:程序產品 1000:電子設備 1010:處理單元 1020:存儲單元 10201:隨機存取存儲單元 10202:高速緩存存儲單元 10203:唯讀存儲單元 10204:程序/實用工具 10205:程序模組 1030:總線 1040:顯示單元 1050:輸入/輸出接口 1060:網路適配器 1100:外部設備 S110,S120,S130,S140,S150,S160:步驟
通過參照附圖詳細描述其示例實施方式,本發明的上述和其它特徵及優點將變得更加明顯。 第1圖示出了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血壓測量的校準方法的流程圖。 第2圖至第5圖示出了根據本發明具體實施例的血壓測量的校準方法的各模型的線性示意圖。 第6A圖至第9B圖示出了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實驗數據對比的示意圖。 第10圖示出了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血壓測量的校準裝置的模組圖。 第11圖示出了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血壓測量的校準系統的模組圖。
S110,S120,S130,S140,S150,S160:步驟

Claims (13)

  1. 一種血壓測量的校準方法,包括: 接收多次第一測量時,待測對象的脈搏波傳導時間PTT 1及血壓數據BP 1; 基於群體血壓迴歸模型,根據所述多次第一測量時,待測對象的脈搏波傳導時間PTT 1及血壓數據BP 1,計算第二直線,將所述第二直線作為b值校準迴歸模型:BP=a 0*PTT+b 1,b 1為實數,其中,所述群體血壓迴歸模型BP=a 0*PTT+b 0基於歷史脈搏波傳導時間PTT 0及歷史血壓數據BP 0擬合的第一直線計算,a 0為小於0的實數,b 0為實數; 以所述多次第一測量時,待測對象的平均脈搏波傳導時間PTT AVG及平均血壓數據BP AVG為中心點,在所述b值校準迴歸模型等間距選取多個點; 根據所選取的多個點、所選取的多個點的中心點以及所述多次第一測量中待測對象的脈搏波傳導時間PTT 1及血壓數據BP 1擬合一第三直線,將所述第三直線作為群體對個體校準迴歸模型:BP=a 1*PTT+b 2,a 1為小於0的實數,b 2為實數; 接收第二測量時,待測對象的脈搏波傳導時間PTT 2; 將所述第二測量時,待測對象的脈搏波傳導時間PTT 2代入所述群體對個體校準迴歸模型,獲得所述待測對象的經校準的血壓數據BP 2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血壓測量的校準方法,其中,所述群體血壓迴歸模型BP=a 0*PTT+b 0根據如下步驟計算: 基於多個測量對象的歷史脈搏波傳導時間PTT 0及歷史血壓數據BP 0所擬合的第一直線,獲得各測量對象的第一直線的a 0和b 0; 將各測量對象的第一直線的a 0和b 0的平均值作為所述群體血壓迴歸模型BP=a 0*PTT+b 0的a 0和b 0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血壓測量的校準方法,其中,所述基於群體血壓迴歸模型,根據所述多次第一測量時,待測對象的脈搏波傳導時間PTT 1及血壓數據BP 1,計算第二直線,將所述第二直線作為b值校準迴歸模型:BP=a 0*PTT+b 1包括: 計算所述多次第一測量中待測對象的平均脈搏波傳導時間PTT AVG及平均血壓數據BP AVG; 基於所述群體血壓迴歸模型,保持a 0的取值,根據所述待測對象的平均脈搏波傳導時間PTT AVG及平均血壓數據BP AVG,計算第二直線,將所述第二直線作為b值校準迴歸模型:BP=a 0*PTT+b 1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血壓測量的校準方法,其中以所述多次第一測量時,待測對象的平均脈搏波傳導時間PTT AVG及平均血壓數據BP AVG為中心點,在所述b值校準迴歸模型等間距選取多個點包括: 計算所述多次第一測量時,待測對象的脈搏波傳導時間PTT AVG及血壓數據BP AVG與所述多次第一測量時,待測對象的平均脈搏波傳導時間PTT AVG及平均血壓數據BP AVG的最大距離,根據所述最大距離確定在所述b值校準迴歸模型選取多個點的間距。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血壓測量的校準方法,其中,所述間距為(L/2+2),L為所述最大距離。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血壓測量的校準方法,其中位於所述中心點兩側的所選取的點的數量相同。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6項的任一項所述的血壓測量的校準方法,其中所述脈搏波傳導時間基於所測量的心電信號及所測量的脈搏波計算獲得。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6項的任一項所述的血壓測量的校準方法,其中所述多次第一測量時,待測對象的血壓數據BP 1通過電子血壓計獲得。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6項的任一項所述的血壓測量的校準方法,其中所述血壓數據包括收縮壓數據和舒張壓數據,所述收縮壓數據和舒張壓數據分別根據所述血壓測量的校準方法進行校準。
  10. 一種血壓測量的校準裝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組,用於接收多次第一測量時,待測對象的脈搏波傳導時間PTT 1及血壓數據BP 1; b值校準迴歸模型生成模組,用於基於群體血壓迴歸模型,根據所述多次第一測量時,待測對象的脈搏波傳導時間PTT 1及血壓數據BP 1,計算第二直線,將所述第二直線作為b值校準迴歸模型:BP=a 0*PTT+b 1,b 1為實數,其中,所述群體血壓迴歸模型BP=a 0*PTT+b 0基於歷史脈搏波傳導時間PTT 0及歷史血壓數據BP 0擬合的第一直線計算,a 0為小於0的實數,b 0為實數; 選點模組,用於以所述多次第一測量時,待測對象的平均脈搏波傳導時間PTT AVG及平均血壓數據BP AVG為中心點,在所述b值校準迴歸模型等間距選取多個點; 群體對個體校準迴歸模型生成模組,用於根據所選取的多個點、所選取的多個點的中心點以及所述多次第一測量中待測對象的脈搏波傳導時間PTT 1及血壓數據BP 1擬合一第三直線,將所述第三直線作為群體對個體校準迴歸模型:BP=a 1*PTT+b 2,a 1為小於0的實數,b 2為實數; 第二接收模組,用於接收第二測量時,待測對象的脈搏波傳導時間PTT 2; 校準計算模組,用於將所述第二測量時,待測對象的脈搏波傳導時間PTT 2代入所述群體對個體校準迴歸模型,獲得所述待測對象的經校準的血壓數據BP 2
  11. 一種血壓測量的校準系統,包括: 第一測量設備,用於測量待測對象的心電信號及脈搏波,並根據所述待測對象的心電信號及脈搏波計算待測對象的脈搏波傳導時間PTT; 第二測量設備,用於在第一測量時,測量待測對象的血壓數據;以及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血壓測量的校準裝置。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血壓測量的校準系統,其中所述血壓測量的校準裝置集成於所述第一測量設備中。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血壓測量的校準系統,還包括: 用戶終端,用於與所述第一測量設備、第二測量設備及所述血壓測量的校準裝置相通信,並顯示所述待測對象的經校準的血壓數據BP。
TW109106849A 2019-11-27 2020-03-03 血壓測量的校準方法、裝置及系統 TWI7154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86860.8 2019-11-27
CN201911186860.8A CN110974199B (zh) 2019-11-27 2019-11-27 血压测量的校准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15453B true TWI715453B (zh) 2021-01-01
TW202120009A TW202120009A (zh) 2021-06-01

Family

ID=700876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06849A TWI715453B (zh) 2019-11-27 2020-03-03 血壓測量的校準方法、裝置及系統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74199B (zh)
TW (1) TWI715453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64951B (zh) * 2018-02-12 2019-07-1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生理訊號校正裝置、校正方法及具校正功能的穿戴式裝置
TWI667013B (zh) * 2016-12-01 2019-08-01 深禾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確定血壓功能的動態量測裝置
TWI669102B (zh) * 2015-01-26 2019-08-21 神仙科學股份有限公司 Wearable physiological detection device
TWI669096B (zh) * 2017-07-13 2019-08-21 國立臺灣大學 具有確定頸動脈血壓的多功能量測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84088B2 (ja) * 2012-06-15 2016-09-06 国立大学法人 東京大学 非侵襲的連続血圧モニタリング方法及び装置
CN104257371A (zh) * 2014-10-13 2015-01-07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桡动脉动态血压检测及校准方法的研究
CN107072555B (zh) * 2015-08-14 2021-10-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血压测量数据的校准方法及装置
CN105455798A (zh) * 2015-10-19 2016-04-06 东南大学 基于Android手机端的连续血压测量系统和校准测量方法
CN108523867B (zh) * 2018-03-28 2020-12-29 武汉麦咚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校准ppg无创血压测量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69102B (zh) * 2015-01-26 2019-08-21 神仙科學股份有限公司 Wearable physiological detection device
TWI667013B (zh) * 2016-12-01 2019-08-01 深禾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確定血壓功能的動態量測裝置
TWI669096B (zh) * 2017-07-13 2019-08-21 國立臺灣大學 具有確定頸動脈血壓的多功能量測裝置
TWI672126B (zh) * 2017-07-13 2019-09-21 國立臺灣大學 頸動脈血壓偵測裝置
TWI664951B (zh) * 2018-02-12 2019-07-1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生理訊號校正裝置、校正方法及具校正功能的穿戴式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74199A (zh) 2020-04-10
CN110974199B (zh) 2022-07-08
TW202120009A (zh) 2021-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Pucci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Vicorder, a novel cuff-based device for the noninvasive estimation of central blood pressure
EP3524137B1 (en) Calibration method for blood pressure measuring device, and blood pressure measuring device
TWI563965B (zh) 可攜式系統及在一可攜式裝置處用於獲取一個或多個生理學量測之方法
AU2016300616B2 (en) Blood pressure calculation method based on pulse reflected wave transit time, and blood pressure meter
Beutel et al. Pulse arrival time segmentation into cardiac and vascular intervals–implications for pulse wave velocity and blood pressure estimation
WO2012021765A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arterial pulse wave velocity
US20180206734A1 (en) Wrist type apparatus for measurement of cardiovascular health,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US8157733B2 (en)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apparatus
Alpert Validation of the Welch Allyn Spot Vital Signs blood pressure device according to the ANSI/AAMI SP10: 2002. Accuracy and cost-efficiency successfully combined
Wu et al. A new automatic blood pressure kit auscultates for accurate reading with a smartphone: A diagnostic accuracy study
JP6434432B2 (ja) 10個未満の電極を有する装置から12誘導ecg計測値を生成する際に使用する改善されたecg算出方法
TWI600408B (zh) 中央動脈血壓估計方法及其裝置
TWI715453B (zh) 血壓測量的校準方法、裝置及系統
KR101023984B1 (ko) 생체신호 추정을 통한 질병검진 장치 및 방법
US20170119265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ing Demographic Data to Derive a Pulse Wave Velocity-Blood Pressure Transform
Koohi et al. Metr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a method for blood pressure estimation based on arterial lumen area model
CN113470805A (zh) 建立血压模型的方法
Koohi et al. Dynamic threshold algorithm to evaluate trustworthiness of the estimated blood pressure in oscillometry
Lee et al. Mimic big data and low power infrastructure-based small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for internet of things
Yan et al. Evaluation scale to assess the accuracy of cuff-less blood pressure measuring devices
Tamura et al. Long-term stability of over-the-counter cuffless blood pressure monitors: a proposal
Lee et al. Analysis for calibration pre-post difference in BP estimation of Galaxy Watch
Chahine et al. Validation of the PHILIPS DL8760 upper arm blood pressure monitor, in oscillometry mode, for self-measurement in a general population, according to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International Protocol revision 2010
Murray et al. Differences in oscillometric non-invasive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s recorded by different revisions of the Philips Component Monitoring System
JP2012508056A (ja) 自立神経機能不全テストのパラメータを測定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