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13659B - 天線調諧系統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天線調諧系統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13659B
TWI713659B TW105142535A TW105142535A TWI713659B TW I713659 B TWI713659 B TW I713659B TW 105142535 A TW105142535 A TW 105142535A TW 105142535 A TW105142535 A TW 105142535A TW I713659 B TWI713659 B TW I71365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parasitic
unit
switch unit
voltag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425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24642A (zh
Inventor
劉一如
駱文彬
康信雄
傅仰德
劉昌正
廖彥琳
陳奕璋
周俐華
Original Assignee
智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智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智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51425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13659B/zh
Priority to CN201710011162.9A priority patent/CN108232453B/zh
Priority to US15/627,436 priority patent/US10411352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8246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246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136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13659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26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5/0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 H01Q5/30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operation on different wavebands
    • H01Q5/378Combination of fed elements with parasitic elements
    • H01Q5/385Two or more parasitic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9/00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 H01Q19/28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using a secondary device in the form of two or more substantially straight conductive elements
    • H01Q19/32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using a secondary device in the form of two or more substantially straight conductive elements the primary active element being end-fed and elongat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24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by switching energy from on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 to another, e.g. for beam switching
    • H01Q3/247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by switching energy from on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 to another, e.g. for beam switching by switching different parts of a primary active el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Landscapes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一種天線調諧系統及方法,天線調諧方法包括:檢測出一寄生天線,使寄生天線跟主天線結合運作後,與目標站台之間具有最強接收信號強度指標;透過開啟或關閉開關單元,控制主天線與選定的寄生天線產生散射性諧振;以及透過調整設計電路的負載,控制主天線與選定的寄生天線之間的繞射性輻射場型。

Description

天線調諧系統及其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天線調諧系統及其方法。
就現有技術而言,當一般指向性天線(Directional Antenna)架設完成,方向即已固定,無法解決多重路徑(Multi-path)所產生的衰減問題。而其後發展能支援多輸入多輸出(MIMO)的天線,雖改採用全向性天線(Omni-Antenna)的技術,使得天線具有全方位涵蓋的優勢,但全向性天線無法解決其他未被授權的站台(Rogue Station)所產生的干擾問題。
本發明提供一種天線調諧系統,天線調諧系統利用電抗性負載電路所包含的各式設計電路,形成不同的天線諧振效果,以產生不同的天線輻射場型。藉此,特定的天線輻射場型將能量集中在目標站台的方向,並可避免能量浪費在未被允許發送(Send)的站台或以及未被授權(Authentication/Association)的干擾站台(rogue station)。
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天線調諧系統,適用於調整一主天線結合至少一寄生天線所產生之一合成輻射場型,天線調諧系統包括:一處理器、至少一設計電路及至少一開關單元。處理器連接至主天線及各寄生天線,處理器在各寄生天線中選定一第一寄生天線,其中第一寄生天線結合主天線能對一目標站台檢出相對最大的一接收信號強度指標(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RSSI)。至少一設計電路與各寄生天線一對一連接,設計電路並連接處理器,控制主天線與寄生天線所產生的合成輻射場型。至少一開關單元與各設計電路一對一連接,並連接處理器,處理器控制開關單元開啟或關閉設計電路與其對應的寄生天線的連接關係。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處理器更包括:一收發單元及一控制單元。收發單元檢出對於目標站台所產生的各接收信號強度指標。控制單元耦接至收發單元,根據各接收信號強度指標,選定第一寄生天線,控制單元並控制與第一寄生天線對應連接的一第一開關單元,使第一開關單元開啟第一寄生天線,藉以控制主天線與第一寄生天線產生諧振。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處理器更包括一電力單元,控制單元驅動電力單元提供電力予開關單元。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其中當控制單元關閉與各寄生天線對應連接的各開關單元,主天線結合各寄生天線所產生的合成輻射場型成為一全向天線模式。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設計電路更包括一電抗性 負載。控制單元控制電力單元提供一第一電壓及一第二電壓予開關單元,藉以控制開關單元,其中,第一電壓經由設計電路間接提供予開關單元,第二電壓直接提供予開關單元,第一電壓與第二電壓決定開關單元的開啟或關閉,其中,電抗性負載為一電感性負載,合成輻射場型為一電感性負載模式。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設計電路更包括一電抗性負載。控制單元控制電力單元提供一第一電壓及一第二電壓予開關單元,藉以控制開關單元,其中,第一電壓經由設計電路間接提供予開關單元,第二電壓直接提供予開關單元,第一電壓與第二電壓決定開關單元的開啟或關閉,其中,電抗性負載為一電容性負載,合成輻射場型為一電容性負載模式。
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天線調諧方法,適用於調整一主天線結合至少一寄生天線所產生之一合成輻射場型,天線調諧方法包括:在各寄生天線中選定一第一寄生天線,其中第一寄生天線結合主天線對於一目標站台具有相對最大的一接收信號強度指標;提供至少一設計電路,與各寄生天線一對一連接,用以控制主天線與寄生天線結合所產生的合成輻射場型;以及提供至少一開關單元,與各設計電路一對一連接,控制設計電路與其對應的寄生天線之間的連接關係。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天線調諧方法更包括:驅動一電力單元提供電力予開關單元,控制開關單元開啟或關閉設計電路與其對應的寄生天線之間的連接。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天線調諧方法更包括:關閉與各寄生天線對應連接的各開關單元,主天線結合各寄生天線所產生的合成輻射場型為一全向天線模式。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天線調諧方法更包括:提供一電抗性負載於設計電路;以電力單元提供一第一電壓及一第二電壓予開關單元,控制開關單元,其中,第一電壓經由設計電路間接提供予開關單元,第二電壓直接提供予開關單元,第一電壓與第二電壓決定開關單元的開啟或關閉;當電抗性負載為一電感性負載,主天線結合寄生天線所產生的合成輻射場型為一電感性負載模式;以及當電抗性負載為一電容性負載,主天線結合寄生天線所產生的合成輻射場型為一電容性負載模式。
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天線調諧系統,適用於調整一主天線與至少一寄生天線結合產生的一輻射場型,天線調諧系統包括:一處理器、至少二設計電路及至少二開關單元。處理器連接至主天線及各寄生天線,處理器在各寄生天線中選定一第一寄生天線,其中第一寄生天線結合主天線能對於一目標站台檢出相對最大的一接收信號強度指標。至少二設計電路與寄生天線連接,設計電路並連接至處理器,控制主天線與寄生天線之間的輻射場型,設計電路至少具有一電容性負載與一電感性負載。至少二開關單元與寄生天線連接,處理器控制開關單元開啟或關閉設計電路與其對應的寄生天線之間的連接關係。
110‧‧‧主天線
120‧‧‧第一寄生天線
130‧‧‧寄生天線
140‧‧‧寄生天線
150‧‧‧寄生天線
210‧‧‧處理器
212‧‧‧收發單元
214‧‧‧控制單元
216‧‧‧電力單元
220‧‧‧目標站台
230‧‧‧第一開關單元
235‧‧‧第二開關單元
240‧‧‧設計電路
242‧‧‧限流電阻
244‧‧‧電容單元
246‧‧‧電感單元
248‧‧‧電抗性負載
250‧‧‧設計電路
252‧‧‧限流電阻
254‧‧‧電容單元
256‧‧‧電感單元
258‧‧‧電感性負載
260‧‧‧設計電路
262‧‧‧限流電阻
264‧‧‧電容單元
266‧‧‧電感單元
268‧‧‧電容性負載
270‧‧‧直流阻隔電容器
276‧‧‧直流阻隔電容器
S310~S330‧‧‧天線調諧方法流程步驟
第1A圖及第1B圖繪示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之天線調諧系統中主天線與多個寄生天線的配置示意圖。
第2A圖繪示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之天線調諧系統的功能方塊圖。
第2B圖繪示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之天線調諧系統的功能方塊圖。
第3圖繪示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之天線調諧方法的流程圖。
第4A~4C圖繪示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之輻射場型的能量分析圖。
以下將以圖式揭露本發明之複數個實施方式,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併說明。然而,應瞭解到,這些實務上的細節不應用以限制本發明。也就是說,在本發明部分實施方式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是非必要的。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習知慣用的結構與元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示之。
本發明提供一種天線調諧系統,使用特定的天線輻射場型將能量集中在目標站台的方向,因此,可避免能量浪費在未被允許發送的站台或未被授權的干擾站台。
第1A圖及第1B圖繪示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之天 線調諧系統中主天線與多個寄生天線的配置示意圖。在第1A圖及第1B圖中,主天線110周圍環繞四個寄生天線120、130、140及150,本發明所提出的主天線110及四個寄生天線120、130、140及150,均以單極(Monopole)天線的型式為例,且主天線110至個別寄生天線120、130、140及150間距均以四分之一工作波長為例,實際規劃均不以此為限,本發明所提出的天線調諧系統,可以判斷在不同的寄生天線與主天線110結合運作時,對於目標站台的輻射能量,並選擇產生最大諧振作用的對應寄生天線,讓目標站台具有最大的通訊能量,以及具有最佳的通訊品質。
本發明的天線調諧系統包括處理器、至少一開關單元及一設計電路,其中,處理器可以是一電算系統或任何具有運算功能的電子裝置,開關單元可以是PIN二極體,設計電路在本發明實施例中可以包括限流電阻、電容單元、電感單元所組成的偏壓電路及電抗性負載。處理器連接到主天線110,以及透過各設計電路電性連接所有的寄生天線120、130、140及150,處理器將在寄生天線120、130、140及150中,選定其中一個寄生天線,以對於一目標站台能對應檢出最強的接收信號強度指標(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RSSI)。在本發明實施方式中,更有四個開關單元將個別與四根寄生天線120、130、140及150一對一連接,處理器可以透過開啟或關閉各個開關單元,使各寄生天線分別與其對應之設計電路的電抗性負載形成通路,以控制主天線110與各寄生天線120、130、140及150是否產生諧振作用,並從中對應檢出 可以與主天線110一起產生最強的接收信號強度指標的寄生天線。設計電路連接至處理器,處理器透過調整設計電路的負載,控制主天線與所選定的寄生天線之間的輻射場型。
第2A圖繪示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之天線調諧系統的功能方塊圖,第2B圖繪示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之天線調諧系統的功能方塊圖,第3圖繪示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之天線調諧方法的流程圖。下述將先以第2A圖及第3圖為例,說明本發明所提出的天線調諧方法。本發明所提出的天線調諧系統,適用於調整主天線110與寄生天線120、130、140及150之間的輻射場型。處理器210連接至主天線110,處理器210並在多個寄生天線中選定一第一寄生天線(如第2圖的120),其中第一寄生天線120與主天線110結合運作後,對於一目標站台220可以檢出最強的一接收信號強度指標(步驟S310)。處理器210包括但不限於一收發(Transceiver)單元212、一控制單元214及一電力單元216,其中,收發單元212可以是處理器210的一無線模組,控制單元214可以是一具有邏輯運算功能的電路模組,電力單元216可以是一電源供應器。在步驟S310中,收發單元212經由主天線110分別結合各寄生天線120、130、140及150時,檢出目標站台220對應的各接收信號強度指標。控制單元214耦接至收發單元212,控制單元214根據主天線110結合各寄生天線120、130、140及150時收發單元212對於目標站台220所檢出的各接收信號強度指標,選定其中接收信號強度指標最強時所對應的寄生天線作為第一寄生天線120。
本發明的天線調諧系統提供至少一個開關單元,個別與寄生天線120、130、140及150一對一連接。處理器210透過開啟或關閉各開關單元,控制主天線110與各寄生天線120、130、140及150產生諧振(步驟S320)。以第2圖為例,處理器210透過與第一寄生天線120連接的第一開關單元,使第一開關單元230開啟第一寄生天線120,控制主天線110與對應的第一寄生天線120產生諧振。此外,處理器210更包括一電力單元216,電力單元216耦接至控制單元214,處理器210中的控制單元214驅動電力單元216提供電力予開關單元。然而,當控制單元214關閉各寄生天線120、130、140及150連接的各開關單元,主天線110結合各寄生天線120、130、140及150的輻射場型成為一全向天線(Omni-Antenna)模式,如第4A圖所示,此時的寄生天線120、130、140及150所連接的一訊號路徑因為開關單元關閉而斷路,而寄生天線120、130、140及150所連接的另一訊號路徑則有電感單元246等形成如交流訊號阻隔器(AC Block Choke)的效果,對寄生天線感應的訊號加以阻斷,而使寄生天線120、130、140及150處於一開路狀態,未與設計電路電性連接。第4A圖的橫軸為角度,縱軸為能量增益,電磁波能量增益的基準為全向天線的模式的能量值,故增益值在此為1。從第4A圖可以發現,當本發明主天線110與各寄生天線120、130、140及150之間的輻射場型為一全向天線模式,無論在任何一個角度,能量都相同。
本發明的天線調諧系統,更提供一設計電路 240,設計電路240分別耦接至第一寄生天線120、第一開關單元230與處理器210。透過調整設計電路240的負載,可以控制主天線110與第一寄生天線120之間的輻射場型(步驟S330)。其中,設計電路240包括限流電阻242、電容單元244、電感單元246及電抗性負載248,其中限流電阻242、電容單元244及電感單元246的一端相互耦接,電感單元246的另一端耦接於電抗性負載248,電抗性負載248另耦接至第一開關單元230,其中電抗性負載248為電感性或電容性可由人工預設,並經由處理器透過設計電路與開關單元進行切換控制。限流電阻242允許直流訊號通過,並限制第一開關單元230之工作電流及工作電壓。電容單元244及電感單元246維持直流訊號準位、消除及阻絕天線工作主波瓣(Main lobe)以及消除及阻絕非線性開關單元產生的高次諧波,阻止寄生天線端所感應的訊號經由此路徑饋入。電抗性負載248一般具有儲存能量的效果,在本發明的設計電路240中,電抗性負載248可以由電感及電容並聯而成,並可讓前述直流電力通過,以控制第一開關單元230,電抗性會偏電感性或偏電容性,其大小則會影響主天線110與第一寄生天線120之間輻射場型的相位。
此外,第一開關單元230的開啟或關閉,可由處理器210對第一開關單元230的輸入電壓來決定。如第2A圖所示,處理器210的電力單元216提供第一電壓經由設計電路240的一端輸入,經過限流電阻242、電容單元244及電感單元246的設計,間接經由設計電路240的另一端輸出到與第一開關單元230耦接的一端,處理器210的電力單元216並直接提供第二 電壓予第一開關單元230的另一端,值得說明的是,如前述電抗性負載248可以讓直流訊號通過,因此在實作上,電抗性負載248與第一開關單元230在電路的位置可以互換,例如,以第二電壓供電給電抗性負載248,再間接供應給第一開關單元230,同時也間接透過限流電阻242、電容單元244及電感單元246供電給第一開關單元230。本發明的天線調諧系統,可利用處理器210調整第一電壓及第二電壓的數值,藉以對第一開關單元230進行開啟或關閉。
處理器210的控制單元214控制電力單元216提供第一電壓及第二電壓予第一開關單元230,藉以開啟與第一寄生天線120連接的第一開關單元230,其中,第一電壓經由設計電路240間接提供予第一開關單元230,第二電壓直接提供予第一開關單元230,第一電壓與第二電壓的差值決定第一開關單元230的開啟或關閉,在一實施例中,第一開關單元230是PIN二極體,經第一電壓與第二電壓的差值而開啟時將會導通電抗性負載248到一第二電壓準位,在本實施例中,第二電壓準位為一接地準位,使得第一寄生天線120與電抗性負載248到接地之間形成一通路,使第一寄生天線120耦合感應的能量得以與主天線110結合作用。若電抗性負載248偏電感性,則使主天線110結合第一寄生天線120合成的輻射場型為一電感性負載模式。在電感性負載模式下,將輻射場型的一中心剖面投影至一X-Y座標軸作能量分析,其中輻射場型的中心剖面的一電磁波能量從0度起遞增,在60度時的電磁波能量到達一最大值,接著開始遞減, 至180度時,輻射場型的中心剖面的電磁波能量為一最小值,接著再開始遞增,至300度時電磁波能量再次到達最大值,接著再開始遞減直至360度,如第4B圖所示。
承上所述,如電抗性負載248偏電容性,使主天線110結合第一寄生天線120合成的輻射場型一電容性負載模式。在電容性負載模式下,將輻射場型的一中心剖面投影至一X-Y座標軸作能量分析,其中輻射場型的中心剖面的一電磁波能量在0度時為最小值,從0度起遞增,在120度時的電磁波能量到達一最大值,接著開始遞減直至180度,接著再開始遞增,至240度時電磁波能量再次到達最大值,接著再開始遞減直至360度,回到最小值,如第4C圖所示。
誠如上述,一個寄生天線所對應的開關單元及設計電路,可為單一個且為使用者預先配置,換言之,就上述實施例而言,以固定的電抗性負載248(電容性或電感性)、一個第一開關單元230及一個設計電路240決定是否導通連接。然而,在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中,可以具有雙重不同電抗性的負載電路以及具有兩個開關單元,例如其中一個電抗性負載是電容性負載,另一個電抗性負載是電感性負載。如第2B圖所示,在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中,包括第一開關單元230及第二開關單元235,另包括具有限流電阻252、電容單元254、電感單元256及電感性負載258的設計電路250,及具有限流電阻262、電容單元264、電感單元266及電容性負載268的設計電路260。
在第二實施例中,控制單元214可以選擇開啟 第一開關單元230及第二開關單元235這兩個開關單元其中之一,據此可讓本發明的天線諧振系統,選擇性地具有電感性負載258或電容性負載268。其中,值得說明的是,在第一寄生天線120與電感性負載258、電容性負載268的連接處,透過可以阻隔直流訊號的電容元件,如第3B圖中的直流阻隔電容器(DC Block Condenser)270及276,分隔第一開關單元230及第二開關單元235各自不同的直流控制訊號,以阻隔兩開關單元對於彼此的干擾,因此處理器210可以透過第一電壓、第二電壓去控制第一開關單元230,也可以透過第三電壓、第四電壓去控制第二開關單元235,進而實現不同性質電抗性負載的選擇與切換。舉例來說,若第一開關單元230被切斷之後,與第一開關單元230相應的設計電路250將會因電感單元256形成如交流訊號阻隔器的作用而有如同斷路或空接的情形,此時第一寄生天線120的作用,將由被開啟之第二開關單元235所對應的設計電路260中的電容性負載268決定,並與主天線110結合產生特定場型。
承上所述,本發明的天線調諧系統,利用處理器210提供第一開關單元230及設計電路240電壓,開啟第一開關單元,以讓主天線110與第一寄生天線120進行諧振。根據設計電路240電路元件所產生的負載差異,使得主天線110與第一寄生天線120之間能具有不同能量分布的輻射場型。因此,本發明的天線調諧系統,可根據目標站台的位置,選擇主天線110將與哪一個寄生天線進行諧振。將輻射場型能量最高處對 準目標站台的方向,能讓目標站台享有最高的通訊品質,將輻射場型能量最低處對準未被授權的站台,亦可避免不必要的通訊干擾。
綜上所述,本發明提供一種天線調諧系統,天線調諧系統利用各式的電感電容負載設計,形成不同的諧振效果,以產生不同的天線輻射場型。藉此,特定的天線輻射場型將能量集中在目標站台的方向,另可避免能量浪費在未被允許發送的站台或干擾源。
雖然本發明已以多種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S310~S330‧‧‧天線調諧方法流程步驟

Claims (6)

  1. 一種天線調諧系統,適用於調整一主天線結合至少一寄生天線所產生之一合成輻射場型,該天線調諧系統包括:一處理器,連接至該主天線及各該寄生天線,該處理器在各該寄生天線中選定一第一寄生天線,其中該第一寄生天線結合主天線能對一目標站台檢出相對最大的一接收信號強度指標(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RSSI),該處理器包括:一收發單元,該收發單元檢出對於該目標站台所產生的各該接收信號強度指標;一控制單元,耦接至該收發單元,根據各該接收信號強度指標,選定該第一寄生天線,該控制單元並控制與該第一寄生天線對應連接的一第一開關單元,使該第一開關單元開啟該第一寄生天線,藉以控制該主天線與該第一寄生天線產生諧振;以及一電力單元,該控制單元驅動該電力單元提供電力予該開關單元;至少一設計電路,與各該寄生天線一對一連接,該設計電路並連接該處理器,控制該主天線與該寄生天線所產生的該合成輻射場型;以及至少一開關單元,與各該設計電路一對一連接,並連接該處理器,該處理器控制該開關單元,開啟或關閉該設計電路與其對應的該寄生天線的連接關係,該至少一開關單元包括: 一電抗性負載,該控制單元控制該電力單元提供一第一電壓及一第二電壓予該開關單元,藉以控制該開關單元,其中,該第一電壓經由設計電路間接提供予該開關單元,該第二電壓直接提供予該開關單元,該第一電壓與該第二電壓決定該開關單元的開啟或關閉,其中,該電抗性負載為一電感性負載,該合成輻射場型為一電感性負載模式。
  2. 一種天線調諧系統,適用於調整一主天線結合至少一寄生天線所產生之一合成輻射場型,該天線調諧系統包括:一處理器,連接至該主天線及各該寄生天線,該處理器在各該寄生天線中選定一第一寄生天線,其中該第一寄生天線結合主天線能對一目標站台檢出相對最大的一接收信號強度指標(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RSSI),該處理器包括:一收發單元,該收發單元檢出對於該目標站台所產生的各該接收信號強度指標;一控制單元,耦接至該收發單元,根據各該接收信號強度指標,選定該第一寄生天線,該控制單元並控制與該第一寄生天線對應連接的一第一開關單元,使該第一開關單元開啟該第一寄生天線,藉以控制該主天線與該第一寄生天線產生諧振;以及一電力單元,該控制單元驅動該電力單元提供電力予該開關單元; 至少一設計電路,與各該寄生天線一對一連接,該設計電路並連接該處理器,控制該主天線與該寄生天線所產生的該合成輻射場型;以及至少一開關單元,與各該設計電路一對一連接,並連接該處理器,該處理器控制該開關單元,開啟或關閉該設計電路與其對應的該寄生天線的連接關係,該至少一開關單元包括:一電抗性負載,該控制單元控制該電力單元提供一第一電壓及一第二電壓予該開關單元,藉以控制該開關單元,其中,該第一電壓經由設計電路間接提供予該開關單元,該第二電壓直接提供予該開關單元,該第一電壓與該第二電壓決定該開關單元的開啟或關閉,其中,該電抗性負載為一電容性負載,該合成輻射場型為一電容性負載模式。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天線調諧系統,其中當該控制單元關閉與各該寄生天線對應連接的各該開關單元,該主天線結合各該寄生天線所產生的該合成輻射場型成為一全向天線模式。
  4. 一種天線調諧方法,適用於調整一主天線結合至少一寄生天線所產生之一合成輻射場型,該天線調諧方法包括: 在各該寄生天線中選定一第一寄生天線,其中該第一寄生天線結合該主天線對於一目標站台具有相對最大的一接收信號強度指標;提供至少一設計電路,與各該寄生天線一對一連接,用以控制該主天線與該寄生天線結合所產生的該合成輻射場型;提供至少一開關單元,與各該設計電路一對一連接,控制該設計電路與其對應的該寄生天線之間的連接關係;驅動一電力單元提供電力予該開關單元,控制該開關單元開啟或關閉該設計電路與其對應的該寄生天線之間的連接;提供一電抗性負載於該設計電路;以該電力單元提供一第一電壓及一第二電壓予該開關單元,控制該開關單元,其中,該第一電壓經由設計電路間接提供予該開關單元,該第二電壓直接提供予該開關單元,該第一電壓與該第二電壓決定該開關單元的開啟或關閉;當該電抗性負載為一電感性負載,該主天線結合該寄生天線所產生的該合成輻射場型為一電感性負載模式;以及當該電抗性負載為一電容性負載,該主天線結合該寄生天線所產生的該合成輻射場型為一電容性負載模式。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天線調諧方法,更包括: 關閉與各該寄生天線對應連接的各該開關單元,該主天線結合各寄生天線所產生的該合成輻射場型為一全向天線模式。
  6. 一種天線調諧系統,適用於調整一主天線與至少一寄生天線結合產生的一輻射場型,該天線調諧系統包括:一處理器,連接至該主天線及各該寄生天線,該處理器在各該寄生天線中選定一第一寄生天線,其中該第一寄生天線結合主天線能對於一目標站台檢出相對最大的一接收信號強度指標;至少二設計電路,該等設計電路與該寄生天線連接,該等設計電路並連接至該處理器,控制該主天線與該寄生天線之間的該輻射場型,該等設計電路至少具有一電容性負載與一電感性負載;以及至少二開關單元,與該寄生天線連接,該處理器控制該等開關單元開啟或關閉該等設計電路與其對應的該寄生天線之間的連接關係。
TW105142535A 2016-12-21 2016-12-21 天線調諧系統及其方法 TWI7136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42535A TWI713659B (zh) 2016-12-21 2016-12-21 天線調諧系統及其方法
CN201710011162.9A CN108232453B (zh) 2016-12-21 2017-01-06 天线调谐系统及其方法
US15/627,436 US10411352B2 (en) 2016-12-21 2017-06-19 Antenna tuning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42535A TWI713659B (zh) 2016-12-21 2016-12-21 天線調諧系統及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24642A TW201824642A (zh) 2018-07-01
TWI713659B true TWI713659B (zh) 2020-12-21

Family

ID=625620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42535A TWI713659B (zh) 2016-12-21 2016-12-21 天線調諧系統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411352B2 (zh)
CN (1) CN108232453B (zh)
TW (1) TWI71365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587913B2 (en) * 2016-04-22 2020-03-10 Ethertronics, Inc. RF system for distribution of over the air content for in-building applications
TWI713659B (zh) * 2016-12-21 2020-12-21 智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天線調諧系統及其方法
US10582456B2 (en) 2017-06-07 2020-03-03 Ethertronics, Inc. Power control method for systems with altitude changing objects
US10419749B2 (en) 2017-06-20 2019-09-17 Ethertronics, Inc. Host-independent VHF-UHF active antenna system
CN109786942A (zh) * 2019-01-15 2019-05-21 南通大学 基于金属柱加载的频率可重构介质谐振器天线
WO2022066705A1 (en) 2020-09-25 2022-03-31 Avx Antenna, Inc. D/B/A Ethertronics, Inc. Active antenna system for distributing over the air content
CN113054431A (zh) * 2021-03-15 2021-06-2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天线装置
US20220407586A1 (en) * 2021-06-16 2022-12-22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Changing an antenna pattern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93446A1 (en) * 2002-04-15 2003-10-16 Paratek Microwave, Inc. Electronically steerable passive array antenna
WO2011065020A1 (ja) * 2009-11-27 2011-06-0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
CN106129613A (zh) * 2016-08-23 2016-11-16 常熟市泓博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可调辐射场型的天线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67807A (en) * 1996-06-05 1998-06-1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s utilizing a reactively controlled directive array
JP2002280942A (ja) 2001-03-15 2002-09-27 Nec Corp 可変指向性アンテナを備えた情報端末装置
US6864852B2 (en) * 2001-04-30 2005-03-08 Ipr Licensing, Inc. High gain antenna for wireless applications
WO2006025248A1 (ja) 2004-09-03 2006-03-09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アンテナ装置
TWI355112B (en) * 2007-06-14 2011-12-21 Asustek Comp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tting smart antenna
US8421684B2 (en) * 2009-10-01 2013-04-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beam steering using steerable beam antennas with switched parasitic elements
US8514130B1 (en) * 2011-03-30 2013-08-20 Rockwell Collins, Inc. Directional spectral awareness with single antenna radio
US20140313080A1 (en) * 2013-04-19 2014-10-2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Multi-beam smart antenna for wylan and pico cellular applications
EP3089262B1 (en) * 2014-02-17 2020-03-18 Huawei Device Co., Ltd. Antenna switching system and method
KR102284069B1 (ko) * 2015-01-26 2021-07-30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스마트 안테나 시스템 및 그 수신 성능 개선방법
TWI713659B (zh) * 2016-12-21 2020-12-21 智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天線調諧系統及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93446A1 (en) * 2002-04-15 2003-10-16 Paratek Microwave, Inc. Electronically steerable passive array antenna
WO2011065020A1 (ja) * 2009-11-27 2011-06-0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
CN106129613A (zh) * 2016-08-23 2016-11-16 常熟市泓博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可调辐射场型的天线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411352B2 (en) 2019-09-10
TW201824642A (zh) 2018-07-01
US20180175503A1 (en) 2018-06-21
CN108232453A (zh) 2018-06-29
CN108232453B (zh) 2020-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13659B (zh) 天線調諧系統及其方法
US9130262B2 (en) Direction control antenna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JP5813133B2 (ja) アンテナインピーダンス整合装置及び方法
CN105390801B (zh) 移动终端的天线结构及移动终端
US20180166925A1 (en) Near-Field RF Charging Pad With Adaptive Loading To Efficiently Charge An Electronic Device At Any Position On The Pad
US20110156493A1 (en) Phased array wireless resonant power delivery system
TWI549356B (zh) 電子裝置
WO2016155076A1 (zh) 一种天线、天线切换方法及装置
KR20140109402A (ko) 무선 전력 수신기 시스템
CN102496787B (zh) 集成频域滤波的宽带方向图可重构天线系统
CN101461093A (zh) 具有可选择元件的多频带全方向平面天线设备
US20170077754A1 (en)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and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dual mode antennas for metal backed devices
KR101969198B1 (ko) 다이버시티 애플리케이션을 위한 상관성 관리를 이용한 모달 안테나
KR101740060B1 (ko) 안테나 급전 구조체 및 안테나
US11245206B2 (en) Multi-mode antenna system
EP2973867A1 (en) Electrically steerable passive array radiator antenna with reconfigurable radiation pattern and method of configuring the same
JP2019036962A (ja) アンテナおよび通信デバイス
CN106229688A (zh) 一种双馈天线以及射频路径切换方法
JP2017220960A (ja) 無線給電方法
KR20190062710A (ko) 다중 동시 충전을 위한 무선 전력 송신 장치 및 무선 전력 수신 장치
CN101901966B (zh) 具切换不同辐射场形的特性的天线结构与制作方法
US20130321235A1 (en) Ajustable antenna
CN106602237A (zh) 方向图可重构天线装置及智能通信终端
US9654230B2 (en) Modal adaptive antenna for mobile applications
US11658412B2 (en) Antenna and termi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