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11961B - 觸控裝置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觸控裝置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11961B
TWI711961B TW108128959A TW108128959A TWI711961B TW I711961 B TWI711961 B TW I711961B TW 108128959 A TW108128959 A TW 108128959A TW 108128959 A TW108128959 A TW 108128959A TW I711961 B TWI711961 B TW I71196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pressure sensing
pressure
value
sensing element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289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07264A (zh
Inventor
陳皇志
陳鉞享
潘昆祺
徐宇成
林宗漢
Original Assignee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1289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11961B/zh
Priority to US16/690,347 priority patent/US10969906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119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11961B/zh
Publication of TW2021072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07264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8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for error correction or compensation, e.g. based on parallax, calibration or align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force sensing means to determine a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force sensing means to determine a position
    • G06F3/04142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force sensing means to determine a position the force sensing means being located peripherally, e.g. disposed at the corners or at the side of a touch sensing plat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6Multi-sensing digitiser, i.e. digitiser using at least two different sensing technologies simultaneously or alternatively, e.g. for detecting pen and finger, for saving power or for improving position det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案揭露一種觸控裝置的控制方法,觸控裝置包含觸控面板,觸控面板包含用以感測施予於該觸控面板之外力之觸碰位置之電容式觸控感測器及用以感測外力之壓力值之壓力感測元件,控制方法包含下列步驟,偵測電容式觸控感測器異常,而關閉電容式觸控感測器並使得壓力感測元件感測觸碰位置之外力,判斷複數個壓力感測元件的壓力值是否超過特定壓力值,且依照壓力感測元件的壓力值所落入的區間個別對應輸出報值,根據壓力感測元件之報值與真值表進行比對,以確認外力施予於觸控面板上之觸碰位置。

Description

觸控裝置的控制方法
本案係揭露一種觸控裝置的控制方法,尤指一種可於水中或水下等特殊環境下使用,並避免操控失效的觸控裝置的控制方法。
隨著科技的進步,各式各樣的觸控裝置亦隨之發展,與傳統以滑鼠或實體按鍵的操作方式相比,觸控操作方式具有更簡便且人性化等優點。而傳統觸控裝置係以電容式電路感測使用者的觸控,以取得觸控裝置於X軸及Y軸的座標位置,以決定使用者開啟的應用程式或點選的指令。
另外,隨著壓力感測技術的成熟,具有壓力感測能力的觸控裝置亦慢慢的普及。此類型的觸控面板,多是利用投射式觸控技術(Projected Capacitive, ProCap) 的方式,來感測出X、Y軸的座標位置,觸控裝置才能確認使用者施予座標位置之力量,進而輸入相關的操縱指令。
然而,當觸控裝置接觸到水或其他液體時,又或者使用者使用不具電容感應的器具操作(例如: 筆、卡片),使得觸控裝置中的電容式電路無法作用,又觸控裝置內的壓力感測薄膜僅能單純的量測按壓於壓力感測薄膜上的壓力大小,而無法獲得按壓於壓力感測薄膜上的壓力的座標位置,因此,當傳統觸控裝置中的電容式電路無法作用,使用者將無法使用觸控裝置,而具壓力感測能力的觸控裝置,則因無法確認X、Y軸的相對座標,壓力感測等相關功能也無法使用,造成使用上的不便。
因此,實有必要發展一種觸控裝置的控制方法,以解決先前技術所面臨之問題。
本案之一目的為提供一種觸控裝置的控制方法,其係可於水中或水下等特殊環境下使用,並避免操控失效的優勢。
為達上述目的,本案之一實施態樣為提供一種觸控裝置的控制方法,觸控裝置包含觸控面板,觸控面板更包含電容式觸控感測器及複數個壓力感測元件,其中電容式觸控感測器用以感測施予於該觸控面板之外力之觸碰位置,複數個壓力感測元件用以感測外力的壓力值,且複數個壓力感測元件環設於觸控面板之外周緣,控制方法包含以下步驟。首先,偵測觸控裝置之電容式觸控感測器是否異常,當偵測觸控裝置之電容式觸控感測器異常時,藉由一處理器之控制而關閉電容式觸控感測器,並藉由該處理器之控制而使得複數個壓力感測元件感測該觸碰位置之外力。接著,判斷複數個壓力感測元件所個別感測到的壓力值是否超過至少一特定壓力值,且依照複數個壓力感測元件的壓力值所落入的區間個別對應輸出一報值。接著,根據複數個壓力感測元件之報值與真值表進行比對,以確認外力施予於觸控面板之觸碰位置。當偵測觸控裝置之電容式觸控感測器並非異常時,電容式觸控感測器感測觸碰位置。接著,根據電容式觸控感測器之第一感測資訊及複數個壓力感測元件之第二感測資訊,來確認外力施予於觸控面板之位置。
體現本案特徵與優點的一些典型實施例將在後段的說明中詳細敘述。應理解的是本案能夠在不同的態樣上具有各種的變化,其皆不脫離本案的範圍,且其中的說明及圖示在本質上當作說明之用,而非架構於限制本案。
請參閱第1圖至第3圖,其中第1圖係為本案第一實施例之觸控裝置之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圖,第2圖係為第1圖所示之控制方法所應用之觸控裝置的結構示意圖,第3圖係為第2圖所示之觸控裝置之控制系統之結構示意圖。如第1圖至第3圖所示,本案之控制方式實際上可應用於如第2圖所示之觸控裝置1中,其中觸控裝置1可為但不限於手機或平板等,且包含觸控面板2及控制系統3。觸控面板2設置於觸控裝置1之表面,使用者可施加外力於觸控面板2上,以對應的控制觸控裝置1。
控制系統3係設置於觸控裝置1內,且包含電容式觸控感測器31、複數個壓力感測元件32、處理器33及控制器34。電容式觸控感測器31係設置於觸控面板2之一側並完全覆蓋觸控面板2,當使用者以手指(或感測物)施加外力於觸控面板2時,手指便對電容式觸控感測器31造成電容量改變,使電容式觸控感測器31感測施予於觸控面板2之外力之觸碰位置,藉由控制器34將感測資訊提供給處理器33,使處理器33判斷外力的觸碰位置並進行對應的控制,例如根據外力施予於觸控面板2的觸碰位置而對應執行拍照功能、計時器或手電筒等功能。複數個壓力感測元件32係位於觸控面板2之一側且環設於觸控面板2之外周緣,當使用者施加外力於觸控面板2時,鄰近於外力施加點的至少一個壓力感測元件32會因外力而產生壓力改變或形變,因壓力感測元件32內設置有類比數位轉換器(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 ADC),故壓力感測元件32可將外力的壓力值轉換成感測資訊,並提供給處理器33,使處理器33藉由所有壓力感測元件32之感測資訊判斷外力施予於觸控面板2的觸碰位置並進行對應的控制,例如執行拍照功能、計時器或手電筒功能等。
於一些實施例中,觸控裝置1會因所處的外在環境的改變,例如觸控裝置1有水或處於水中,而導致電容式觸控感測器31失效而無法準確進行偵測,此時觸控裝置1之電容式觸控感測器31為異常狀態。當觸控裝置1之電容式觸控感測器31為異常狀態時,藉由處理器33之控制而關閉電容式觸控感測器31,而藉由處理器33之控制而使得複數個壓力感測元件32感測觸碰位置之外力。當觸控裝置1之電容式觸控感測器31為一般狀態時,藉由處理器33之控制而使得電容式觸控感測器31感測觸碰位置,或藉由處理器33之控制而使得複數個壓力感測元件32選擇性地感測觸碰位置之外力。
處理器33係經由控制器34與電容式觸控感測器31電連接,且處理器33與每一壓力感測元件32電連接,處理器33可根據源自於電容式觸控感測器31的訊號,來判斷觸控裝置1是否為異常狀態,進而控制電容式觸控感測器31及複數個壓力感測元件32。當觸控裝置1並非為異常狀態時,觸控裝置1可直接由電容式觸控感測器31感測觸碰位置,而於一些實施例中,處理器33更可控制複數個壓力感測元件32選擇性地感測觸碰位置之外力,且處理器33更可同時根據電容式觸控感測器31之感測資訊及複數個壓力感測元件32之感測資訊,來確認外力施予於觸控面板2的觸碰位置。另外,當觸控裝置1為異常狀態時,處理器33則控制複數個壓力感測元件32感測觸碰位置之外力而關閉電容式觸控感測器31,且處理器33更判斷複數個壓力感測元件32所個別感測到之壓力值是否超過至少一特定壓力值,且依照該複數個壓力感測元件32之壓力值所落入的區間個別對應輸出一報值,此外,處理器33更預設有真值表,該真值表紀錄複數個壓力感測元件3之不同的報值下所對應的觸控面板2上之不同受力的觸碰位置,故處理器33便利用複數個壓力感測元件32所建立之報值與真值表進行比對,以確認外力施予於觸控面板2的觸碰位置。
本案之觸控裝置1之控制方法則如第1圖所示,先執行步驟S1,偵測觸控裝置1之電容式觸控感測器31是否異常。當步驟S1的偵測結果為是,即觸控裝置1為異常時,執行步驟S2,藉由處理器33之控制而關閉電容式觸控感測器31,並藉由處理器33之控制而使得複數個壓力感測元件32感測觸碰位置之外力。接著執行步驟S3,處理器33判斷複數個壓力感測元件32所個別感測到的壓力值是否超過至少一特定壓力值,且依照複數個壓力感測元件32的壓力值所落入的區間個別對應輸出一報值。接著執行步驟S4,根據複數個壓力感測元件32之報值與一真值表進行比對,以確認外力施予於觸控面板2之觸碰位置。
當步驟S1的偵測結果為否,即觸控裝置1並非為異常時,執行步驟S5,電容式觸控感測器31感測觸碰位置。而於一些實施例中,步驟S5中,處理器33更可控制複數個壓力感測元件32選擇性地感測觸碰位置之外力。接著執行步驟S6,處理器33根據電容式觸控感測器31之感測資訊及複數個壓力感測元件32之感測資訊,來確認外力施予於觸控面板2之觸碰位置。
由上可知,本案之觸控裝置1之控制方法是在電容式觸控感測器31可能失效而使觸控裝置1異常時,控制複數個壓力感測元件32感測觸控面板2上觸碰位置之外力,使觸控裝置1在電容式觸控感測器31可能失效的情況下仍可正常運作。
於一些實施例中,觸控面板2上可包含複數個實際觸控區域,觸碰位置可對應於至少一實際觸控區域,而處理器33內的真值表則紀錄複數個壓力感測元件3之報值所對應於觸控面板2之實際觸控區域,故處理器33便利用複數個壓力感測元件32之報值與真值表進行比對,以確認外力施予於觸控面板2的實際觸控區域,其中複數個實際觸控區域中之每一實際觸控區域都具有對應的功能,例如拍照功能、計時器或手電筒功能等,故當處理器33確認外力施予於觸控面板2的哪個或哪些實際觸控區域時,便執行外力施予之實際觸控區域所對應的功能。以下將示範性說明處理器33根據複數個壓力感測元件32之報值與真值表進行比對以確認外力施予的實際觸控區域。
請參閱第4A、4B圖及表1並配合第1至3圖,其中第4A圖係為第2圖所示之觸控裝置的觸控面板、電容式觸控感測器及複數個壓力感測元件的第一實施例之爆炸結構示意圖,第4B圖係為第4A圖所示之觸控裝置的觸控面板、電容式觸控感測器及複數個壓力感測元件組合後之結構示意圖,表1係為本案之觸控裝置之複數個壓力感測元件的報值與對應之實際觸控區域之第一實施例之真值表。於本實施例中,如第4A及4B圖所示,觸控面板2可例如包含九個實際觸控區域P0、P1、P2、P3、P4、P5、P6、P7及P8,其中九個實際觸控區域P0、P1、P2、P3、P4、P5、P6、P7及P8係以九宮格的方式平均分布於觸控面板2上,依照第一列、第二列及第三列且由左至右的排列方式依序排列於觸控面板2上,其中每一列可具有三個實際觸控區域。此外,觸控裝置1可包含四個壓力感測元件,例如第4A圖所示之壓力感測元件32a、32b、32c及32d,其中四個壓力感測元件32a、32b、32c及32d可構成虛擬觸控面板V,且該虛擬觸控面板V可區分出複數個虛擬觸控區域,例如九個虛擬觸控區域V0、V1、V2、V3、V4、V5、V6、V7及V8,其中每一虛擬觸控區域可對應於相對之實際觸控區域,例如虛擬觸控區域V0的設置位置對應於實際觸控區域P0,虛擬觸控區域V1的設置位置對應於實際觸控區域P1,虛擬觸控區域V2的設置位置對應於實際觸控區域P2,虛擬觸控區域V3的設置位置對應於實際觸控區域P3,虛擬觸控區域V4的設置位置對應於實際觸控區域P4,虛擬觸控區域V5的設置位置對應於實際觸控區域P5,虛擬觸控區域V6的設置位置對應於實際觸控區域P6,虛擬觸控區域V7的設置位置對應於實際觸控區域P7,虛擬觸控區域V8的設置位置對應於實際觸控區域P8。四個壓力感測元件32a、32b、32c及32d環設於觸控面板2之外周緣,且壓力感測元件32a的設置位置較為鄰近於虛擬觸控區域V0上,壓力感測元件32b的設置位置較為鄰近於虛擬觸控區域V2上,壓力感測元件32c的設置位置較為鄰近於虛擬觸控區域V6上,壓力感測元件32d的設置位置較為鄰近於虛擬觸控區域V8上。
於本實施例中,至少一特定壓力值包括一第一壓力閾值,當使用者施加外力於觸控面板2時,處理器33根據複數個壓力感測元件32a、32b、32c及32d所個別感測到之壓力是否超過第一壓力閾值而分別建立每一壓力感測元件32a、32b、32c及32d的報值為第一數值或第二數值,其中針對壓力感測元件32a、32b、32c及32d中感測到壓力未超過第一壓力閾值的部分,處理器33便建立為第一數值,例如但不限為0,反之,針對壓力感測元件32a、32b、32c及32d中感測到壓力超過第一壓力閾值的部分,處理器33便建立為第二數值,例如但不限為1。舉例而言,當壓力感測元件32a感測到壓力未超過第一壓力閾值時,處理器33便建立壓力感測元件32a為第一數值,同樣地,當壓力感測元件32b感測到壓力未超過第一壓力閾值時,處理器33便建立壓力感測元件32b為第一數值,反之,當壓力感測元件32a感測到壓力超過第一壓力閾值時,處理器33便建立壓力感測元件32a為第二數值,以此類推。
當複數個壓力感測元件32a、32b、32c及32d之報值與真值表進行比對後,則處理器33可得出外力施予於對應之複數個虛擬觸控區域V0、V1、V2、V3、V4、V5、V6、V7及V8進而確認外力施予於觸控面板2之實際觸控區域P0、P1、P2、P3、P4、P5、P6、P7及P8。例如表1所示,當壓力感測元件32a處於第二數值、壓力感測元件32b處於第一數值、壓力感測元件32c處於第一數值且壓力感測元件32d處於第一數值時,處理器33則藉由報值比對表1之真值表而確認外力施予於觸控面板2之實際觸控區域為P0。當壓力感測元件32a處於第一數值、壓力感測元件32b處於第二數值、壓力感測元件32c處於第一數值且壓力感測元件32d處於第一數值時,處理器33則藉由報值比對表1之真值表而確認外力施予於觸控面板2之實際觸控區域為P2。當壓力感測元件32a處於第一數值、壓力感測元件32b處於第一數值、壓力感測元件32c處於第二數值且壓力感測元件32d處於第一數值時,處理器33則藉由報值比對表1之真值表而確認外力施予於觸控面板2之實際觸控區域為P6。當壓力感測元件32a處於第一數值、壓力感測元件32b處於第一數值、壓力感測元件32c處於第一數值且壓力感測元件32d處於第二數值時,處理器33則藉由報值比對表1之真值表而確認外力施予於觸控面板2之實際觸控區域為P8。當壓力感測元件32a處於第二數值、壓力感測元件32b處於第二數值、壓力感測元件32c處於第一數值且壓力感測元件32d處於第一數值時,處理器33則藉由報值比對表1之真值表而確認外力施予於觸控面板2之實際觸控區域為P1。當壓力感測元件32a處於第二數值、壓力感測元件32b處於第一數值、壓力感測元件32c處於第二數值且壓力感測元件32d處於第一數值時,處理器33則藉由報值比對表1之真值表而確認外力施予於觸控面板2之實際觸控區域為P3。當壓力感測元件32a處於第二數值、壓力感測元件32b處於第二數值、壓力感測元件32c處於第二數值且壓力感測元件32d處於第二數值時,處理器33則藉由報值比對表1之真值表而確認外力施予於觸控面板2之實際觸控區域為P4。當壓力感測元件32a處於第一數值、壓力感測元件32b處於第二數值、壓力感測元件32c處於第一數值且壓力感測元件32d處於第二數值時,處理器33則藉由報值比對表1之真值表而確認外力施予於觸控面板2之實際觸控區域為P5。當壓力感測元件32a處於第一數值、壓力感測元件32b處於第一數值、壓力感測元件32c處於第二數值且壓力感測元件32d處於第二數值時,處理器33則藉由報值比對表1之真值表而確認外力施予於觸控面板2之實際觸控區域為P7。當壓力感測元件32a處於第一數值、壓力感測元件32b處於第一數值、壓力感測元件32c處於第一數值且壓力感測元件32d處於第一數值時,處理器33則藉由報值比對表1之真值表而確認外力施予於觸控面板2並未可以讓處理器33進行施加外力之觸碰位置的確認。
表1 本案之觸控裝置之複數個壓力感測元件的報值與對應之實際觸控區域之第一實施例之真值表
壓力感測元件 32a/32b/32c/32d的報值 外力施予於觸控面板之實際觸控區域
1000 P0
0100 P2
0010 P6
0001 P8
1100 P1
1010 P3
1111 P4
0101 P5
0011 P7
0000
請參閱第5A、5B圖及表2並配合第1至3圖,其中第5A圖係為第2圖所示之觸控裝置的觸控面板、電容式觸控感測器及複數個壓力感測元件的第二實施例之爆炸結構示意圖,第5B圖係為第5A圖所示之觸控裝置的觸控面板、電容式觸控感測器及複數個壓力感測元件組合後之結構示意圖,表2係為本案之觸控裝置之複數個壓力感測元件的報值與對應之實際觸控區域之第二實施例之真值表。於一些實施例中,為了更精確的判斷使用者施加外力於觸控面板2上的觸碰位置,觸控裝置1所包含之壓力感測元件的數量並不僅侷限如第4A及4B圖所示為四個,更可如5A、5B圖所示為包含八個壓力感測元件32a、32b、32c、32d、32e、32f、32g及32h,其中四個壓力感測元件32a、32b、32c及32d可構成虛擬觸控面板V,四個壓力感測元件32e、32f、32g及32h可構成與虛擬觸控面板V疊合之另一虛擬觸控面板T,且該虛擬觸控面板V可區分出複數個虛擬觸控區域,例如九個虛擬觸控區域V0、V1、V2、V3、V4、V5、V6、V7及V8,虛擬觸控面板T可每一虛擬觸控區域可對應於相對之實際觸控區域,例如九個虛擬觸控區域T0、T1、T2、T3、T4、T5、T6、T7及T8,其中每一虛擬觸控區域可對應於相對之實際觸控區域,例如虛擬觸控區域V0、T0的設置位置對應於實際觸控區域P0,虛擬觸控區域V1、T1的設置位置對應於實際觸控區域P1,虛擬觸控區域V2、T2的設置位置對應於實際觸控區域P2,虛擬觸控區域V3、T3的設置位置對應於實際觸控區域P3,虛擬觸控區域V4、T4的設置位置對應於實際觸控區域P4,虛擬觸控區域V5、T5的設置位置對應於實際觸控區域P5,虛擬觸控區域V6、T6的設置位置對應於實際觸控區域P6,虛擬觸控區域V7、T7的設置位置對應於實際觸控區域P7,虛擬觸控區域V8、T8的設置位置對應於實際觸控區域P8。八個壓力感測元件32a、32b、32c、32d、32e、32f、32g及32h環設於觸控面板2之外周緣,且壓力感測元件32a的設置位置較為鄰近於虛擬觸控區域V0、T0上,壓力感測元件32b的設置位置較為鄰近於虛擬觸控區域V2、T2上,壓力感測元件32c的設置位置較為鄰近於虛擬觸控區域V6、T6上,壓力感測元件32d的設置位置較為鄰近於虛擬觸控區域V8、T8上,壓力感測元件32e的設置位置較為鄰近於虛擬觸控區域V1、T1上,壓力感測元件32f的設置位置較為鄰近於虛擬觸控區域V3、T3上,壓力感測元件32g的設置位置較為鄰近於虛擬觸控區域V5、T5上,壓力感測元件32h的設置位置較為鄰近於虛擬觸控區域V7、T7上。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觸控裝置1可僅用構成虛擬觸控面板V之壓力感測元件32a、32b、32c及32d來感測外力施予於觸控面板2之觸碰位置,亦可僅用構成虛擬觸控面板T之壓力感測元件32e、32f、32g及32h來感測外力施予於觸控面板2之觸碰位置,當然,也可用八個壓力感測元件來感測外力施予於觸控面板2之外置。此外,為了更為精準感測外力施予於觸控面板2之觸碰位置,至少一特定壓力值包括一第一壓力閾值及一第二壓力閾值,處理器33更可根據複數個壓力感測元件所個別感測到之壓力是否超過第一壓力閾值或第二壓力閾值而分別建立每一壓力感測元件的報值為第一數值、第二數值或第三數值。
以僅利用虛擬觸控面板T之壓力感測元件32e、32f、32g及32h來感測外力施予於觸控面板2之觸碰位置為例,當使用者施加外力於觸控面板2時,處理器33根據複數個壓力感測元件32e、32f、32g及32h所個別感測到之壓力是否超過一第一壓力閾值或一第二壓力閾值而分別建立關於每一壓力感測元件32e、32f、32g及32h的報值為第一數值、第二數值或第三數值,其中處理器33對感測到壓力未超過第一壓力閾值的部分,便建立為第一數值,例如但不限為0,反之,處理器33對感測到壓力超過第一壓力閾值但未超過第二壓力閾值的部分,便建立為第二數值,例如但不限為1,再者,處理器33對感測到壓力超過第二壓力閾值的部分,便建立為第三數值,例如但不限為2。當每一壓力感測元件32e、32f、32g及32h之報值與真值表進行比對後,處理器33可得出外力施予於對應之複數個虛擬觸控區域,進而確認外力施予於觸控面板2之實際觸控區域,其中利用報值與真值表進行比對以確認位置的方式相似於第4A圖及第4B圖利用表1之壓力感測元件32a、32b、32c及32d的報值確認外力施予之實際觸控區域的方式,故於此不再贅述。
表2 本案之觸控裝置之複數個壓力感測元件的報值與對應之實際觸控區域之第二實施例之真值表
壓力感測元件 32e/32f/32g/32h的報值 外力施予於觸控面板之實際觸控區域
1100 P0
1010 P2
0101 P6
0011 P8
2110 P1
1201 P3
1111 or 2222 P4
1021 P5
0112 P7
0000
請參閱第6A、6B圖及表3並配合第1至3圖,其中第6A圖係為第2圖所示之觸控裝置的觸控面板、電容式觸控感測器及複數個壓力感測元件的第三實施例之爆炸結構示意圖,第6B圖係為第6A圖所示之觸控裝置的觸控面板、電容式觸控感測器及複數個壓力感測元件組合後之結構示意圖,表3係為本案之觸控裝置之複數個壓力感測元件的報值與對應之實際觸控區域之第三實施例之真值表。如第6A、6B圖所示,於一些實施例中,八個壓力感測元件32a、32b、32c、32d 、32e、32f、32g及32h可改為構成單一的虛擬觸控面板V,且該虛擬觸控面板V可區分出複數個虛擬觸控區域,例如九個虛擬觸控區域V0、V1、V2、V3、V4、V5、V6、V7及V8,其中每一虛擬觸控區域可對應於相對之實際觸控區域,例如虛擬觸控區域V0的設置位置對應於實際觸控區域P0,虛擬觸控區域V1的設置位置對應於實際觸控區域P1,虛擬觸控區域V2的設置位置對應於實際觸控區域P2,虛擬觸控區域V3的設置位置對應於實際觸控區域P3,虛擬觸控區域V4的設置位置對應於實際觸控區域P4,虛擬觸控區域V5的設置位置對應於實際觸控區域P5,虛擬觸控區域V6的設置位置對應於實際觸控區域P6,虛擬觸控區域V7的設置位置對應於實際觸控區域P7,虛擬觸控區域V8的設置位置對應於實際觸控區域P8。八個壓力感測元件32a、32b、32c、32d、32e、32f、32g及32h環設於觸控面板2之外周緣,且壓力感測元件32a的設置位置較為鄰近於虛擬觸控區域V0上,壓力感測元件32b的設置位置較為鄰近於虛擬觸控區域V2上,壓力感測元件32c的設置位置較為鄰近於虛擬觸控區域V6上,壓力感測元件32d的設置位置較為鄰近於虛擬觸控區域V8上,壓力感測元件32e的設置位置較為鄰近於虛擬觸控區域V1上,壓力感測元件32f的設置位置較為鄰近於虛擬觸控區域V3上,壓力感測元件32g的設置位置較為鄰近於虛擬觸控區域V5上,壓力感測元件32h的設置位置較為鄰近於虛擬觸控區域V7上。
為了可更為精準感測外力施予於觸控面板2之觸碰位置,當使用者施加外力於觸控面板2時,處理器33根據複數個壓力感測元件32a、32b、32c、32d、32e、32f、32g及32h所個別感測到之壓力是否超過一第一壓力閾值或一第二壓力閾值而分別建立關於每一壓力感測元件32a、32b、32c、32d、32e、32f、32g及32h的報值為第一數值、第二數值或第三數值,其中處理器33對感測到壓力未超過第一壓力閾值的部分,便建立為第一數值,例如但不限為0,反之,處理器33對感測到壓力超過第一壓力閾值但未超過第二壓力閾值的部分,便建立為第二數值,例如但不限為1,再者,處理器33對感測到壓力超過第二壓力閾值的部分,便建立為第三數值,例如但不限為2。當每一壓力感測元件32a、32b、32c、32d、32e、32f、32g及32h之報值與真值表進行比對後,處理器33可得出外力施予於對應之複數個虛擬觸控區域,進而確認外力施予於觸控面板2之實際觸控區域,其中利用報值與真值表進行比對以確認位置的方式相似於第4A圖及第4B圖利用表1之壓力感測元件32a、32b、32c及32d的報值確認外力施予之實際觸控區域的方式,故於此不再贅述。
表3 本案之觸控裝置之複數個壓力感測元件的報值與對應之實際觸控區域之第三實施例之真值表
壓力感測元件 32a/32e/32b/32f/32g/32c/32h/32d的報值 外力施予於觸控面板之實際觸控區域
21010000 P0
01201000 P2
00010210 P6
00001012 P8
12100000 or 12111000 P1
10020100 P3
12122121 P4
00102001 P5
00000121 or 00011121 P7
00000000
請參閱第7圖及表4並配合第1至3圖,其中第7圖係為第2圖所示之觸控裝置的觸控面板、電容式觸控感測器及複數個壓力感測元件的第四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表4為本案之觸控裝置之複數個壓力感測元件的報值與對應之實際觸控區域之第四實施例之真值表。如第7圖所示,當觸控面板2的面積較大而欲提升感測靈敏度時,於一些實施例中,觸控面板2所包含的實際觸控區域並不僅侷限於如第4A及4B圖所示僅包含九個實際觸控區域,更可如第7圖所示為包含十六個實際觸控區域P0、P1、P2、P3、P4、P5、P6、P7、P8、 P9、P10、P11、P12、P13、P14及P15,其中十六個實際觸控區域依照第一列、第二列、第三列及第四列且由左至右的排列方式依序排列於觸控面板2上,其中每一列可具有四個實際觸控區域。觸控裝置1可包含四個壓力感測元件,例如第7圖所示之壓力感測元件32a、32b、32c及32d,其中四個壓力感測元件32a、32b、32c及32d可構成虛擬觸控面板V,且該虛擬觸控面板V可區分出複數個虛擬觸控區域,例如十六個虛擬觸控區域V0、V1、V2、V3、V4、V5、V6、V7、V8、V9、V10、V11、V12、V13、V14、V15,其中每一虛擬觸控區域可對應於相對之實際觸控區域,例如虛擬觸控區域V0的設置位置對應於實際觸控區域P0,虛擬觸控區域V1的設置位置對應於實際觸控區域P1,虛擬觸控區域V2的設置位置對應於實際觸控區域P2,虛擬觸控區域V3的設置位置對應於實際觸控區域P3,虛擬觸控區域V4的設置位置對應於實際觸控區域P4,虛擬觸控區域V5的設置位置對應於實際觸控區域P5,虛擬觸控區域V6的設置位置對應於實際觸控區域P6,虛擬觸控區域V7的設置位置對應於實際觸控區域P7,虛擬觸控區域V8的設置位置對應於實際觸控區域P8,虛擬觸控區域V9的設置位置對應於實際觸控區域P9,虛擬觸控區域V10的設置位置對應於實際觸控區域P10,虛擬觸控區域V11的設置位置對應於實際觸控區域P11,虛擬觸控區域V12的設置位置對應於實際觸控區域P12,虛擬觸控區域V13的設置位置對應於實際觸控區域P13,虛擬觸控區域V14的設置位置對應於實際觸控區域P14,虛擬觸控區域V15的設置位置對應於實際觸控區域P15。四個壓力感測元件32a、32b、32c及32d環設於觸控面板2之外周緣,且壓力感測元件32a的設置位置較為鄰近於虛擬觸控區域V0上,壓力感測元件32b的設置位置較為鄰近於虛擬觸控區域V3上,壓力感測元件32c的設置位置較為鄰近於虛擬觸控區域V12上,壓力感測元件32d的設置位置較為鄰近於虛擬觸控區域V15上。
當使用者施加外力於觸控面板2時,處理器33根據複數個壓力感測元件32a、32b、32c及32d所個別感測到之壓力是否超過一第一壓力閾值或一第二壓力閾值而分別建立關於每一壓力感測元件32a、32b、32c及32d的報值為第一數值、第二數值或第三數值,其中處理器33對感測到壓力未超過第一壓力閾值的部分,便建立為第一數值,例如但不限為0,反之,處理器33對感測到壓力超過第一壓力閾值但未超過第二壓力閾值的部分,便建立為第二數值,例如但不限為1,再者,處理器33對感測到壓力超過第二壓力閾值的部分,便建立為第三數值,例如但不限為2。當每一壓力感測元件32a、32b、32c及32d之報值與真值表進行比對後,處理器33可得出外力施予於對應之複數個虛擬觸控區域,進而確認外力施予於觸控面板2之實際觸控區域,其中利用報值與真值表進行比對以確認位置的方式相似於第4A圖及第4B圖利用表1之壓力感測元件32a、32b、32c及32d的報值確認外力施予之實際觸控區域的方式,故於此不再贅述。
表4 本案之觸控裝置之複數個壓力感測元件的報值與對應之實際觸控區域之第四實施例之真值表
壓力感測元件 32a/32b/32c/32d的報值 外力施予於觸控面板之實際觸控區域
2000 P0
2100 P1
1200 P2
0002 P3
2010 P4
2110 P5
1201 P6
0201 P7
1020 P8
1021 P9
0112 P10
0102 P11
0020 P12
0021 P13
0012 P14
0002 P15
0000
請參閱第8圖及表5並配合第1至3圖,其中第8圖係為第2圖所示之觸控裝置的觸控面板、電容式觸控感測器及複數個壓力感測元件的第五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表5為本案之觸控裝置之複數個壓力感測元件的報值與對應之實際觸控區域之第五實施例之真值表。如第8圖所示,於一些實施例中,觸控面板2不僅侷限於如第4A及4B圖所示僅包含四個壓力感測元件及九個實際觸控區域,觸控面板2更可包含八個壓力感測元件32a、32b、32c、32d、32e、32f、32g及32h及十六個實際觸控區域P0、P1、P2、P3、P4、P5、P6、P7、P8、 P9、P10、P11、P12、P13、P14及P15,其中第8圖中之實際觸控區域及虛擬觸控區域的設置方式相似於第7圖中之實際觸控區域及虛擬觸控區域的設置方式,故於此不再贅述。八個壓力感測元件32a、32b、32c、32d、32e、32f、32g及32h環設於觸控面板2之外周緣,且壓力感測元件32a的設置位置較為鄰近於虛擬觸控區域V0,壓力感測元件32b的設置位置較為鄰近於虛擬觸控區域V3,壓力感測元件32c的設置位置較為鄰近於虛擬觸控區域V12,壓力感測元件32d的設置位置較為鄰近於虛擬觸控區域V15,壓力感測元件32e的設置位置較為鄰近於虛擬觸控區域V1及V2之間,壓力感測元件32f的設置位置較為鄰近於虛擬觸控區域V4及V8之間,壓力感測元件32g的設置位置較為鄰近於虛擬觸控區域V7及V11之間,壓力感測元件32h的設置位置較為鄰近於虛擬觸控區域V13及V14之間。
當使用者施加外力於觸控面板2時,處理器33根據複數個壓力感測元件32a、32b、32c、32d、32e、32f、32g及32h所個別感測到之壓力是否超過一第一壓力閾值而分別建立關於每一壓力感測元件32a、32b、32c、32d、32e、32f、32g及32h的報值為第一數值或第二數值,其中處理器33對感測到壓力未超過第一壓力閾值的部分,便建立為第一數值,例如但不限為0,反之,處理器33對感測到壓力超過第一壓力閾值的部分,便建立為第二數值,例如但不限為1。當每一壓力感測元件32a、32b、32c、32d、32e、32f、32g及32h之報值與真值表進行比對後,處理器33可得出外力施予於對應之複數個虛擬觸控區域,進而確認外力施予於觸控面板2之實際觸控區域,其中利用報值與真值表進行比對以確認位置的方式相似於第4A圖及第4B圖利用表1之壓力感測元件32a、32b、32c及32d的報值確認外力施予之實際觸控區域的方式,故於此不再贅述。
表5 本案之觸控裝置之複數個壓力感測元件的報值與對應之實際觸控區域之第五實施例之真值表
壓力感測元件 32a/32e/32b/32f/32g/32c/32h/32d的報值 外力施予於觸控面板之實際觸控區域
10000000 P0
11000000 P1
01100000 P2
00100000 P3
10010000 P4
11010000 P5
01101000 P6
00101000 P7
00010100 P8
00010110 P9
00001011 P10
00001001 P11
00000100 P12
00000110 P13
00000011 P14
00000001 P15
00000000
當然,本案之觸控裝置1的壓力感測元件的個數及實際觸控區域的個數並不做限定,可根據觸控裝置1的感測靈敏度,進行壓力感測元件的個數及實際觸控區域的個數的調整,且可由上述實施例得知,本案之觸控裝置1可因應實際觸控區域的個數上升,而增加壓力感測元件32的個數或增加關於每一壓力感測元件32的報值的個數,以利用控置器33更為精準的感測外力施予於觸控面板2之位置。
於一些實施例中,觸控裝置1更可包含手動按鍵4,設置於觸控裝置1的任意位置,較佳的可設置於觸控裝置1的側邊,如第2圖所示,當手動按鍵4被按壓時控制觸控裝置1關閉電容式觸控感測器31,當手動按鍵4未被按壓時控制觸控裝置1持續開啟電容式觸控感測器31。於一些實施例中,觸控裝置1更可包含至少一液體偵測器,設置於觸控裝置1的任意位置,較佳的可設置於觸控裝置1的側邊,處理器33可利用液體偵測器偵測觸控裝置1是否置於液體中,當液體偵測器偵測到觸控裝置1置於液體中時,則處理器33控制觸控裝置1關閉電容式觸控感測器31,當液體偵測器未偵測到觸控裝置1置於水中或液體中時,則處理器33控制觸控裝置1持續開啟電容式觸控感測器31。
請參閱第9圖並配合第2及3圖,其中第9圖係為第2圖所示之觸控裝置之壓力感測元件固設於觸控裝置內之基板時的第一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於一些實施例中,觸控裝置1更包含基板41及固定組件42,基板41設置於觸控裝置1的機殼(未圖示)上,且用以承載觸控裝置1內的電子元件,例如電容式觸控感測器31及複數個壓力感測元件32。固定組件42係固設於基板41上,且具有容置空間45,壓力感測元件32可固設於該容置空間45內。然而,為避免壓力感測元件32因生產公差問題而導致尺寸有所變動,使得壓力感測元件32設於該容置空間45內時並無法穩固,於一些實施例中,觸控裝置1更可包含具彈性之第一緩衝層43及第二緩衝層44,分別設置於容置空間45內,其中壓力感測元件32係位於第一緩衝層43及第二緩衝層44之間,第二緩衝層44係位於壓力感測元件32及基板41之間,因此當壓力感測元件32因公差問題而導致尺寸有所變動時,第一緩衝層43及第二緩衝層44可利用自身彈性特性而對壓力感測元件32之尺寸變動的差異進行補償,以實現補償組裝公差的需求。
請參閱第10圖並配合第2及3圖,其中第10圖係為第2圖所示之觸控裝置之壓力感測元件固設於觸控裝置內之基板時的第二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觸控裝置1除了包含基板41、固定組件42、第一緩衝層43及第二緩衝層44外,更可包含固定層46及調整組件47。固定層46係設置於容置空間45內,且與第一緩衝層43相貼合。調整組件47可為但不限為螺絲,係穿設於固定組件42上之第一穿孔421,並抵頂於固定層46,其中調整組件47可被調整為朝向基板41的方向鎖緊,以使得固定層46亦朝向基板41的方向推進,藉此補償壓力感測元件32因公差問題導致尺寸變動,而需校正的問題。
請參閱第11圖並配合第2及3圖,其中第11圖係為第2圖所示之觸控裝置之壓力感測元件固設於觸控裝置內之基板時的第三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於另一些實施例中,固定層46及調整組件47的設置位置並不僅侷限於第11圖所示,更可如第12圖所示,固定層46設置於容置空間45內且位於壓力感測元件32及第一緩衝層43之間,調整組件47係穿設於固定組件42上之第一穿孔421及第一緩衝層43上之第二穿孔431,並抵頂於固定層46,其中調整組件47可被調整為朝向基板41的方向鎖緊,以使得固定層46亦朝向基板41的方向推進,而固定壓力感測元件32及第二緩衝層44於容置空間45內,其中第11圖所示之固定層46及調整組件47所達成的效果類似於第10圖所示之固定層46及調整組件47所達成的效果,故於此不再贅述。
請參閱第12A圖並配合第2圖,其中第12A圖為第2圖所示之觸控裝置應用於手機上之第一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觸控面板2可例如包含九個實際觸控區域,係以九宮格的方式平均分布於觸控面板2上。因此,當電容式觸控感測器31發生異常(例如在水中),手機可直接進入選單模式(Menu mode),此時,不同實際觸控區域可對應為不同手機功能,依照第一列及第三列且由左至右的排列方式依序分別為拍照功能、手電筒功能、碼錶功能、提升亮度功能、主畫面功能及降低亮度功能,而第二列則可依據需求對應增加不同功能,且不以此為限。
請同時參閱第12A圖、第12B圖並配合第2圖,其中第12B圖為第2圖所示之觸控裝置應用於手機上之第二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當使用者於選單模式中選擇拍照功能(Camera),如第12B圖所示,觸控面板2可依據不同實際觸控區域可對應為不同相機功能,依照第一列、第二列及第三列且由左至右的排列方式依序分別為高動態範圍成像功能、閃光燈功能、連續拍照功能、縮小功能、主畫面功能、放大功能、自拍功能、拍照功能及錄影功能,當然,本實施例之相機功能並不僅侷限於上述之功能,亦可根據需求進行更換。
請同時參閱第12A圖、第12C圖並配合第2圖,其中第12C圖為第2圖所示之觸控裝置應用於手機上之第三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當使用者於選單模式中選擇馬錶功能(Stopwatch),如第12C圖所示,觸控面板2可依據不同實際觸控區域可對應為不同計時器功能,其中第三列之第一行的功能為開始及停止計時功能,第三列之第三行的功能為重新計時功能,而其他實際觸控區域則為顯示計時器狀態的功能,當然,本實施例之計時器功能並不僅侷限於上述之功能,亦可根據需求進行更換。
綜上所述,本案之觸控裝置之控制方法是在電容式觸控感測器可能失效而使觸控裝置異常時,控制複數個壓力感測元件感測觸控面板上觸碰位置之外力,使觸控裝置在電容式觸控感測器可能失效的情況下仍可正常運作。
1:觸控裝置
2:觸控面板
3:控制系統
31:電容式觸控感測器
32、32a、32b、32c、32d、32e、32f、32g、32h:壓力感測元件
33:處理器
34:控制器
P0、P1、P2、P3、P4、P5、P6、P7、P8:實際觸控區域
V、T:虛擬觸控面板
V0、V1、V2、V3、V4、V5、V6、V7、V8、 T0、T1、T2、T3、T4、T5、T6、T7、T8:虛擬觸控區域
41:基板
42:固定組件
421:第一穿孔
43:第一緩衝層
431:第二穿孔
44:第二緩衝層
45:容置空間
46:固定層
47:調整組件
4:手動按鍵
S1~S6:步驟
第1圖係為本案第一實施例之觸控裝置之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第2圖係為第1圖所示之控制方法所應用之觸控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第3圖係為第2圖所示之觸控裝置之控制系統之結構示意圖。 第4A圖係為第2圖所示之觸控裝置的觸控面板、電容式觸控感測器及複數個壓力感測元件的第一實施例之爆炸結構示意圖。 第4B圖係為第4A圖所示之觸控裝置的觸控面板、電容式觸控感測器及複數個壓力感測元件組合後之結構示意圖。 第5A圖係為第2圖所示之觸控裝置的觸控面板、電容式觸控感測器及複數個壓力感測元件的第二實施例之爆炸結構示意圖。 第5B圖係為第5A圖所示之觸控裝置的觸控面板、電容式觸控感測器及複數個壓力感測元件組合後之結構示意圖。 第6A圖係為第2圖所示之觸控裝置的觸控面板、電容式觸控感測器及複數個壓力感測元件的第三實施例之爆炸結構示意圖。 第6B圖係為第6A圖所示之觸控裝置的觸控面板、電容式觸控感測器及複數個壓力感測元件組合後之結構示意圖。 第7圖係為第2圖所示之觸控裝置的觸控面板、電容式觸控感測器及複數個壓力感測元件的第四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 第8圖係為第2圖所示之觸控裝置的觸控面板、電容式觸控感測器及複數個壓力感測元件的第五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 第9圖係為第2圖所示之觸控裝置之壓力感測元件固設於觸控裝置內之基板時的第一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 第10圖係為第2圖所示之觸控裝置之壓力感測元件固設於觸控裝置內之基板時的第二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 第11圖係為第2圖所示之觸控裝置之壓力感測元件固設於觸控裝置內之基板時的第三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 第12A圖為第2圖所示之觸控裝置應用於手機上之第一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 第12B圖為第2圖所示之觸控裝置應用於手機上之第二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 第12C圖為第2圖所示之觸控裝置應用於手機上之第三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
S1~S6:步驟

Claims (11)

  1. 一種觸控裝置之控制方法,該觸控裝置包含一觸控面板,該觸控面板更包含一電容式觸控感測器及複數個壓力感測元件,其中該電容式觸控感測器用以感測施予於該觸控面板之一外力之一觸碰位置,該複數個壓力感測元件用以感測該外力的一壓力值,且該複數個壓力感測元件環設於該觸控面板之一外周緣,該控制方法包含:(a)偵測該觸控裝置之該電容式觸控感測器是否異常;(b)藉由一處理器之控制而關閉該電容式觸控感測器,並藉由該處理器之控制而使得該複數個壓力感測元件感測該觸碰位置之該外力;(c)判斷該複數個壓力感測元件所個別感測到的該壓力值是否超過至少一特定壓力值,且依照該複數個壓力感測元件的該壓力值所落入的區間個別對應輸出一報值;(d)根據該複數個壓力感測元件之該報值與一真值表進行比對,以確認該外力施予於該觸控面板之該觸碰位置;(e)該電容式觸控感測器感測該觸碰位置;以及(f)該處理器根據該電容式觸控感測器之一第一感測資訊及該複數個壓力感測元件之一第二感測資訊,來確認該外力施予於該觸控面板之該觸碰位置;其中當步驟(a)的偵測結果為是時執行步驟(b),執行步驟(b)後執行步驟(c),執行步驟(c)後執行步驟(d),當步驟(a)的偵測結果為否時執行步驟(e),執行步驟(e)後執行步驟(f)。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裝置之控制方法,其中該真值表紀錄該複數個壓力感測元件之該報值所對應於該觸控面板之一實際觸控區域。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裝置之控制方法,其中該觸控面板上包含複數個實際觸控區域,該觸碰位置可對應於至少一該實際觸控區域,該真值表紀錄該複數個壓力感測元件之該報值所對應之該實際觸控區域,而該複數個壓力感測元件之該報值與該真值表進行比對,以確認該外力施予於該觸控面板之該實際觸控區域。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觸控裝置之控制方法,其中該複數個壓力感測元件構成一虛擬觸控面板,該虛擬觸控面板可區分出複數個虛擬觸控區域,且每一該虛擬觸控區域可對應於相對之該實際觸控區域,其中當該複數個壓力感測元件之該報值與該真值表進行比對後,可得出該外力施予於對應之該複數個虛擬觸控區域,進而確認該外力施予於該觸控面板之該實際觸控區域。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裝置之控制方法,其中該至少一特定壓力值包括一第一壓力閾值,當該複數個壓力感測元件中感測到壓力未超過該第一壓力閾值的部分,建立該報值為一第一數值,而超過該第一壓力閾值的部分,建立該報值為一第二數值。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裝置之控制方法,其中該至少一特定壓力值包括一第一壓力閾值及一第二壓力閾值,當該複數個壓力感測元件中感測到壓力未超過該第一壓力閾值的部分,建立該報值為一第一數值,當該複數個壓力感測元件中感測到壓力超過該第一壓力閾值且未超過該第二壓力閾值的部分,建立該報值為一第二數值,當該複數個壓力感測元件中感測到壓力超過該第二壓力閾值的部分,建立該報值為一第三數值。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裝置之控制方法,其中該觸控裝置包含一手動按鍵,當該手動按鍵被按壓時控制該觸控裝置關閉該電容式觸控感測器。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裝置之控制方法,其中該觸控裝置包含一基板及一固定組件,該基板設置於該觸控裝置的一機殼上,該固定組件係固設於該基板上,且具有一容置空間,該壓力感測元件固設於該容置空間內。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觸控裝置之控制方法,其中該觸控裝置更包含一第一緩衝層及一第二緩衝層,該第一緩衝層及該第二緩衝層係分別設置於該容置空間內,其中該壓力感測元件係位於該第一緩衝層及該第二緩衝層之間,該第二緩衝層係位於該壓力感測元件及該基板之間。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觸控裝置之控制方法,其中該觸控裝置包含一固定層及一調整組件,該固定層係設置於該容置空間內,且與該第一緩衝層相貼合,該調整組件穿設於該固定組件上之一第一穿孔,並抵頂於該固定層。
  11. 如請求項9所述之觸控裝置之控制方法,其中該觸控裝置包含一固定層及一調整組件,該固定層設置於該容置空間內且位於該壓力感測元件及該第一緩衝層之間,該調整組件係穿設於該固定組件上之一第一穿孔及該第一緩衝層上之一第二穿孔,並抵頂於該固定層。
TW108128959A 2019-08-14 2019-08-14 觸控裝置的控制方法 TWI7119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28959A TWI711961B (zh) 2019-08-14 2019-08-14 觸控裝置的控制方法
US16/690,347 US10969906B2 (en) 2019-08-14 2019-11-21 Control method for touch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28959A TWI711961B (zh) 2019-08-14 2019-08-14 觸控裝置的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11961B true TWI711961B (zh) 2020-12-01
TW202107264A TW202107264A (zh) 2021-02-16

Family

ID=745677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28959A TWI711961B (zh) 2019-08-14 2019-08-14 觸控裝置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969906B2 (zh)
TW (1) TWI71196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94031B2 (en) * 2020-08-23 2022-11-08 Sentons Inc. Touch input calibration
TWI761001B (zh) 2020-12-25 2022-04-11 禾瑞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壓力校正方法及實施該方法的觸控處理裝置與觸控系統
TWI768758B (zh) * 2021-03-10 2022-06-21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感測裝置與觸控感測方法
US12050747B2 (en) * 2022-09-09 2024-07-30 Cypress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Unintentional touch detection using combined capacitive sensor nod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67611B (zh) * 2015-11-23 2017-01-21 恆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壓力感測器及壓力觸控模組
TWI582666B (zh) * 2016-04-27 2017-05-1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裝置
US10184856B2 (en) * 2015-05-12 2019-01-22 Kyocera Corporation Mobile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92979B1 (en) * 1999-09-07 2002-12-10 Elo Touchsystems, Inc. Dual sensor touchscreen utilizing projective-capacitive and force touch sensors
US9329719B2 (en) 2007-03-15 2016-05-03 Apple Inc. Hybrid force sensitive touch devices
CN104380231B (zh) * 2012-12-20 2017-10-24 英特尔公司 包括压力传感器的触摸屏
US10104270B2 (en) 2014-03-24 2018-10-16 Hideep Inc. Method for operating camera underwater
TWI550460B (zh) 2014-10-29 2016-09-21 業鑫科技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水下觸控偵測系統及水下觸控偵測方法
US11449214B2 (en) 2016-08-25 2022-09-20 Parade Technologies, Ltd. 3D touch enabled gestures
KR102687729B1 (ko) * 2017-02-03 2024-07-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및 객체 표시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84856B2 (en) * 2015-05-12 2019-01-22 Kyocera Corporation Mobile device
TWI567611B (zh) * 2015-11-23 2017-01-21 恆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壓力感測器及壓力觸控模組
TWI582666B (zh) * 2016-04-27 2017-05-1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969906B2 (en) 2021-04-06
US20210048916A1 (en) 2021-02-18
TW202107264A (zh) 2021-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11961B (zh) 觸控裝置的控制方法
US10852873B2 (en) Pressure-sensitive detection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touch display screen
US11494023B2 (en) Using electrical resistance to estimate force on an electrode during temperature changes
US10180705B2 (en) Operating mode distinguishing method, touch point locating method and touch control circuit
KR101875995B1 (ko) 용량성 제어 표면을 구현하는 장치를 가지고 상호작용하기 위한 방법, 인터페이스 및 이 방법을 구현하는 장치
EP2546730B1 (en) Combined force and proximity sensing
US20130234977A1 (en) Calibration for pressure effects on touch sensor panels
US20170242539A1 (en) Use based force auto-calibration
US9104265B2 (en) Touch device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CN101836178A (zh) 包括压力传感器阵列的具有单触摸或多触摸能力的触摸屏幕或触摸垫及此类传感器的制作
US9904412B2 (en) Display noise subtraction via substantially orthogonal noise templates
US10386952B2 (en) Force sensing touch system including a strain amplifying structure and computing device with a force sensing touch system
TW201346690A (zh) 觸控感應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US20150286313A1 (en) Large feature biometrics using capacitive touchscreens
US10379672B2 (en) Dynamic proximity object detection
US10254873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user input using dual baseline modes
US20190138125A1 (en) Differential force sensing referenced to display
US10452262B2 (en) Flexible display touch calibration
WO2023071980A1 (zh) 电子设备的压感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US11656712B2 (en) Side-force detection in an input device having a capactive sensor
US10108298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touch control chip and touch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9645674B2 (en) Self-capacitive touch sensing devices, touch point positioning method, and display devices
US10162453B2 (en) Sensor side charge cancellation
US20240192793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ocket mode detection
KR20240041787A (ko) 터치 입력 장치와 이의 터치 구동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