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10785B - 高解析空間角度掃描雷達系統及其設計方法 - Google Patents

高解析空間角度掃描雷達系統及其設計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10785B
TWI710785B TW108117218A TW108117218A TWI710785B TW I710785 B TWI710785 B TW I710785B TW 108117218 A TW108117218 A TW 108117218A TW 108117218 A TW108117218 A TW 108117218A TW I710785 B TWI710785 B TW I71078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istance
radar system
antenna
scanning radar
resolution spati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172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43799A (zh
Inventor
何忠誠
Original Assignee
何忠誠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何忠誠 filed Critical 何忠誠
Priority to TW1081172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10785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107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10785B/zh
Publication of TW2020437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43799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為一種高解析空間角度掃描雷達系統及其設計方法,包含有複數個天線單元,在每個天線單元的信號傳輸路徑上設置一個對應的移相器,該多數個移相器與一混波器耦接,其中,兩相鄰天線單元之間維持一距離d,該距離d大於該無線信號二分之一的波長λ;本發明藉由提高相鄰天線單元之間的距離,降低各天線單元上之信號產生互相耦合(mutual coupling)效應。

Description

高解析空間角度掃描雷達系統及其設計方法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相位陣列雷達(Phased Array Radar),特別是指一種可降低互耦(mutual coupling)效應的高解析空間角度掃描雷達。
傳統雷達之波束方向是固定的(例如都普勒雷達),取決於該雷達之安裝位置,若需要調整掃描方向,必須通過機械裝置轉動該雷達的擺設方位才可改變波束的方向。
如圖5A所示,有別於上述的傳統雷達,相位陣列雷達(phased array radar)中使用了移相器(phase shifter)52,在每一個天線單元51的信號傳輸路徑上加入一個移相器52,藉此改變整體波束之收發方向,如圖5B所示。如此一來,只需改變每個天線單元51的信號相位,即能控制整體波束之收發方向。
傳統相位陣列雷達為了抑制光柵波瓣(grating lobes)的產生,在設計天線單元51的相對位置時,會刻意將兩個相鄰天線單元51之間的距離L控制在小於二分之一的傳輸信號波長λ,即L<1/2 λ。也就是縮小相鄰天線單元之間的距離以更加緊密排列,但如此一來,將會產生如圖6所示的互耦(mutual coupling)問題,相鄰天線單元51上的信號會互相耦合而導致不必要的干擾。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高解析空間角度掃描雷達」,以避免現有相位陣列雷達所存在之互耦問題。
為達成前述目的,本發明的高解析空間角度掃描雷達,包含有:複數個天線單元,在每個天線單元的信號傳輸路徑上設置一個對應的移相 器,該多數個移相器與一混波器耦接,其中:兩相鄰天線單元之間維持一距離d,該距離d大於該無線信號二分之一的波長λ。
本發明之雷達系統當應用於接收信號,可縮短掃描時間並提高接收解析度;當應用於發射信號,可調整相對較大角度的相位差,而控制信號波束在空間中產生較小角度的改變,移相器更易於設計製作。
11a~11d:天線單元
12:移相器
13:混波器
51:天線單元
52:移相器
圖1:本發明的架構示意圖。
圖2A~2C:本發明以偶極天線(dipole antenna)為例,藉由調整不同相位差,得到不同角度之波束。
圖3A~3C:本發明以平片天線(patch antenna)為例,藉由調整不同相位差,得到不同角度之波束。
圖4A~4C:本發明陣列雷達改變掃描波束方位之示意圖。
圖5A:傳統相位陣列雷達(Phased Array Radar)之示意圖。
圖5B:相位陣列雷達之波束指向性示意圖。
圖6:相位陣列雷達之互耦效應的示意。
請參考圖1所示,為本發明雷達系統的架構示意圖,該雷達系統100的架構為一主動式相位陣列天線,可作為信號發射或信號接收系統,在此實施例中,包含有多數個天線單元11a~11d、多數個移相器12(phase shifter)及至少一個混波器13,以下說明以第一天線單元11a~第四天線單元11d為例,但天線單元的數量不以此為限。
各天線單元11a~11d為發射信號或接收信號的元件,在每個天線單元11a~11d的信號傳輸路徑上設置一個對應的移相器12,該多數個移相器12 與該混波器13耦接。以發射系統為例,主信號通過混波器13耦合至各個移相器12,再經過各天線單元11a~11d向外輻射出去;當改變移相器12的參數,使各個天線單元11a~11d上的信號具有適當的相位,令相鄰天線單元11a~11d之間的信號具有一形位差ψ,即可產生所需的波束。
在本發明中,為了降低各天線單元11a~11d之間的互耦效應(mutual coupling),兩相鄰天線單元11a~11d之間的直線相對距離L皆為等距離且該距離大於傳輸信號波長(λ)的二分之一,即L>1/2 λ。即第一天線單元11a與第二天線單元11b之間的相對距離L大於傳輸信號波長(λ)的二分之一,第二天線單元11b與第三天線單元11c之間的相對距離L也是大於傳輸信號波長(λ)的二分之一。
請參考圖2A~2C所示,以下利用4個偶極天線單元(Dipole)模擬該第一天線單元11a~第四天線單元11d。假設傳輸信號(操作頻率)為3GHz,則波長為λ=100mm,相鄰兩天線單元11a~11d之間的距離L定為0.9倍的波長λ(L=0.9 λ=90mm),當改變相鄰天線單元11a~11d之間的相位差(ψ),即可改變波束的角度(θ),相位差與角度之間的關係式如下:
Figure 108117218-A0305-02-0004-1
以圖2A的波束為例,為了產生15度角的波束(θ=15度),根據上式,可以計算出相鄰天線單元11a~11d之間所需的相位差ψ約為83.8度(0.47 π),因此,在設計天線時,以第一天線單元11a的相位為參考點(零度),第二天線單元11b與第一天線單元11a之間的相位差利用移相器12控制為約83.8度,第三天線單元11c相對於第一天線單元11a之間的相位差控制為約167.6度,第四天線單元11d相對於第一天線單元11a之間的相位差控制為約251.4度,可產生如圖2A所示的波束,其中主波束B1的角度約為15度。
以圖2B的波束為例,為了產生30度角的波束(θ=30度),根據上式,可以計算出相鄰天線單元11a~11d之間所需的相位差ψ約為162度(0.9 π),因此,在設計天線時,以第一天線單元11a的相位為參考點(零度),第二天線單元11b相對於第一天線單元11a的相位差約為162度,第三天線單元11c相對於第一天線單元11a的相位差為324度,依此類推,如此可產生如圖2B所示的波束,其中主波束B1的角度約為30度。其中,偶極天線的延伸軸向如箭號A所示,因為圖2A~2C均是將偶極天線置放在空間中進行模擬,因此可以完整看出偶極天線之完整波束。
以圖2C的波束為例,為了產生30度角的波束(θ=45度),根據上式,可以計算出相鄰天線單元11a~11d之間所需的相位差ψ約為229.1度(1.27 π),因此,在設計天線時,以第一天線單元11a的相位為參考點(零度),第二天線單元11b相對於第一天線單元11a的相位差約為229.1度,第三天線單元11c相對於第一天線單元11a的相位差為458.2度,依此類推,如此可產生如圖2C所示的波束,其中主波束B1的角度約為45度。
上述圖2A~2C證明藉由調整相鄰天線單元11a~11d之間的相位差ψ,即可改變波束的角度。另一方面,當改變相鄰天線單元11a~11d之間的相對距離L,則是調整波束的數量,即相當於改變波束的幾何形狀。
再請參考圖3A~3C所示,進一步以4個平片天線(patch antenna)模擬該第一天線11a至第四天線11d。假設傳輸信號的頻率(操作頻率)為2.45GHz,則波長為λ=122.5mm,相鄰兩個天線11a~11d之間的距離L設定為0.9倍的波長λ(d=0.9 λ=110mm)。
以圖3A的波束為例,為了產生15度角的波束(θ=15度),相鄰天線11a~11d之間所需的相位差ψ約為83.8度(0.47 π),因此,在設計天線時,以第一天線11a的相位為參考點(零度),第二天線11b相對於第一天線11a的相位差 約為83.8度,第三天線11c相對於第一天線11a的相位差為167.6度,第四天線11d相對於第一天線11a的相位差為251.4度,可產生如圖3A所示的波束,其中主波束B1的角度約為15度。
以圖3B的波束為例,為了產生30度角的波束(θ=30度),相鄰天線11a~11d之間所需的相位差ψ約為162度(0.9 π),因此,在設計天線時,以第一天線11a的相位為參考點(零度),第二天線11b相對於第一天線11a的相位差約為162度,第三天線11c相對於第一天線11a的相位差為324度,依此類推,如此可產生如圖3B所示的波束,其中主波束B1的角度約為30度,另一波束B2與主波束B1之間具有一張角。
以圖3C的波束為例,為了產生30度角的波束(θ=45度),相鄰天線11a~11d之間所需的相位差ψ約為229.1度(1.27 π),因此,在設計天線時,以第一天線11a的相位為參考點(零度),第二天線11b相對於第一天線11a的相位差約為229.1度,第三天線11c相對於第一天線11a的相位差為458.2度,依此類推,如此可產生如圖3C所示的波束,其中主波束B1的角度約為45度。
本發明將相鄰兩天線單元11a~11d之間的距離d加大後,雖然會因天線陣列響應(array response)數學的模糊(ambiguity)性,導致信號波束除了主波束B1之外,還會產生其它的波束(side beams)B2,但利用申請人所擁有之公告第I616064號「利用波的到達相位及時間差解算到達方向角的高精度解析方法」技術,可以計算出主波束的方向角。當天線單元11a~11d之間的距離L如下表所示,可能產生之方向角的數量(m)會隨著距離L增加而變多;舉例而言,當天線 單元11a~11d之間的距離L為二分之三信號波長時
Figure 108117218-A0305-02-0006-2
λ,可能方向角的數量(m)為4。
Figure 108117218-A0305-02-0007-3
如圖4A所示範例,當本發明實際應用時,因為可產生複數波束且只要設定好相鄰天線單元之間的相位差ψ及相鄰距離L,便可確定波束的幾何形狀,在一掃描平面進行掃描時只需要偏轉小幅度的角度,即可偵測出來源信號的方位,例如本發明以應用於接收信號為例,假設半波長為0.624mm,而兩天線單元之間的距離L=0.762mm,即略大於半波長,則雷達系統產生之兩波束B1、B2如圖4A、4B所示,兩波束B1、B2在空間中的角度因為是同步改變,因此兩波束的掃描範圍也是同步變化,若掃描空間以-90度~90度的平面來看,掃描整個平面只需要像圖4A、4B所示的改變波束角度,便可完成全部範圍的掃描(如圖4C所示),相較於傳統以單一波束從-90度逐漸掃描至+90度,本發明實際控制波束移動的範圍更小,可以有效縮短掃描時間。
此外,當信號的來相角(DOA)改變1度,接收的相位角的改變係大於1度(本範例中約3度),故接收的解析度可以提高。同理,當本發明的雷達 系統應用於發射信號,只要調整相位差約3度,便可在空間中改變信號波束的角度約為1度,因此移相器12更易於設計。
11a~11d:天線單元
12:移相器
13:混波器

Claims (8)

  1. 一種高解析空間角度掃描雷達系統,包含有:複數個天線單元,在每個天線單元的信號傳輸路徑上設置一個對應的移相器,該多數個移相器與一混波器耦接,其中:各天線單元所傳輸之無線信號的波長為λ,兩相鄰天線單元之間維持一距離d,該距離d大於該無線信號二分之一的波長λ;其中,任兩相鄰天線單元之間的無線信號具有一相位差ψ,令掃描雷達系統產生之波束的角度θ與該相位差ψ符合一關係式:
    Figure 108117218-A0305-02-0009-4
    其中,所述高解析空間角度掃描雷達系統作為信號發射或信號接收系統。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高解析空間角度掃描雷達系統,其中,藉由調整相鄰兩天線單元之間的距離d,以改變波束的數量。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高解析空間角度掃描雷達系統,其中,藉由調整相鄰兩天線單元之間的相位差,以改變波束的角度。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高解析空間角度掃描雷達系統,其中,兩相鄰天線單元之間的距離為等距離。
  5. 一種高解析空間角度掃描雷達系統的設計方法,該系統作為信號發射或信號接收系統且包含有複數個天線單元,各天線單元傳輸無線信號,其中,該設計方法包含:等間距配置該複數個天線單元,令兩相鄰天線單元之間維持一距離d,該距離d大於該無線信號二分之一的波長λ;配置任兩相鄰天線單元之間的無線信號而產生一相位差ψ,令掃描雷達系統產生之波束的角度θ與該相位差ψ符合下式:
    Figure 108117218-A0305-02-0010-5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高解析空間角度掃描雷達系統的設計方法,其中,藉由調整相鄰兩天線單元之間的距離d,以改變波束的數量。
  7. 如請求項5所述之高解析空間角度掃描雷達系統的設計方法,其中,藉由調整相鄰兩天線單元之間的相位差,以改變波束的角度。
  8. 如請求項5所述之高解析空間角度掃描雷達系統的設計方法,其中,兩相鄰天線單元之間的距離皆為等距。
TW108117218A 2019-05-17 2019-05-17 高解析空間角度掃描雷達系統及其設計方法 TWI7107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17218A TWI710785B (zh) 2019-05-17 2019-05-17 高解析空間角度掃描雷達系統及其設計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17218A TWI710785B (zh) 2019-05-17 2019-05-17 高解析空間角度掃描雷達系統及其設計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10785B true TWI710785B (zh) 2020-11-21
TW202043799A TW202043799A (zh) 2020-12-01

Family

ID=742025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17218A TWI710785B (zh) 2019-05-17 2019-05-17 高解析空間角度掃描雷達系統及其設計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10785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44579A2 (en) * 2004-10-15 2006-04-27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ntenna system for determining direction of arrival information
WO2014029454A2 (de) * 2012-08-22 2014-02-27 Kathrein-Werke K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bestimmen einer relativen ausrichtung zweier gps-antennen zueinander
CN207946522U (zh) * 2018-03-23 2018-10-09 加特兰微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毫米波雷达系统
CN108627827A (zh) * 2018-03-22 2018-10-09 苏州速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实现毫米波雷达广域远距离目标探测的装置及探测方法
TWI648960B (zh) * 2016-10-13 2019-01-21 李學智 毫米波段無線通訊基地台天線的新式架構設計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44579A2 (en) * 2004-10-15 2006-04-27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ntenna system for determining direction of arrival information
WO2014029454A2 (de) * 2012-08-22 2014-02-27 Kathrein-Werke K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bestimmen einer relativen ausrichtung zweier gps-antennen zueinander
TWI648960B (zh) * 2016-10-13 2019-01-21 李學智 毫米波段無線通訊基地台天線的新式架構設計
CN108627827A (zh) * 2018-03-22 2018-10-09 苏州速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实现毫米波雷达广域远距离目标探测的装置及探测方法
CN207946522U (zh) * 2018-03-23 2018-10-09 加特兰微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毫米波雷达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43799A (zh) 2020-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883592B2 (ja) 偏波フェーズドアレイレーダ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動作方法
JP4379541B2 (ja) アンテナ装置、アレイアンテナ、マルチセクタアンテナ、および高周波送受波装置
US11569575B2 (en) Low-complexity beam steering in array apertures
EP3278398B1 (en) Sparse phase-mode planar feed for circular arrays
KR101174637B1 (ko) 능동형 위상배열 안테나 및 이를 구비한 능동형 위상 배열 레이더
JP2007178332A (ja) フェーズドアレイレーダ装置
JP4724862B2 (ja) アレーアンテナ
CN113013638A (zh) 一种宽带折叠式平面反射阵列天线
JPH1117438A (ja) 広帯域幅のアンテナアレイ
Dahl et al. Comparison of virtual arrays for MIMO radar applications based on hexagonal configurations
Terentyeva et al. Antenna array for the passive radar monitoring system
Saeidi-Manesh et al. Characteriz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cylindrical polarimetric array antenna patterns for multi-mission applications
TWI710785B (zh) 高解析空間角度掃描雷達系統及其設計方法
CN102820528A (zh) 一种雷达天线以及雷达系统
CN102820527A (zh) 一种雷达天线以及雷达系统
WO2021039362A1 (ja)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サンドイッチアレー装置
Dorsey et al. Transmit and receive circular array pattern synthesis for radar applications
WO2018109837A1 (ja) 反射鏡アンテナ装置
CN102820529A (zh) 一种雷达天线以及雷达系统
Chou et al. Communication triple-mode planar phased arrays of antennas using trifocal Rotman lens as switchable mode-former for vehicular radar applications
Manu et al. Radiation pattern analysis and advanced phase shifter development for designing phased smart antenna arrays
Reis et al. Novel parabolic dish antenna for RADAR applications
Wei et al. Experimental Realization of Wideband and Compact Analyzed Beam Forming Network
CN112350077A (zh) 一种超大口径平面反射阵列天线
Naik et al. Direction of Arrival (DOA) Estimation using Switched Beam Antenna with Butler Matrix at mm-Wave Frequency